时间:2023-05-31 09:21: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精神疾病如何预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春季是精神疾病,尤其是抑郁症和躁狂症的高发期。故民间素有“菜花黄,痴子忙”的说法。据调查:超过一半的精神病患者,初次发病都在春天,而有精神病史的患者复发率也比较高。
为什么春天易患发精神疾病呢?郑州市疾控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科科长阎秀芳介绍,因为春季气候不稳定,乍暖还寒,气温忽高忽低,加上春季气压较低,人体为了适应这个气候变化,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就会积极的进行调节,一般来说正常人都能适应这样的气候,但也容易引起感冒、春困等精神倦怠现象。由于精神疾病和一些神经递质或激素的分泌失常有关系,气温多变容易使有精神病史的人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产生情绪波动,诱发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等多种重性精神病。
如何预防春季抑郁症的发生呢?阎秀芳提醒人们注意以下几点:
如出现情绪低落或烦躁、焦虑时,要意识到这是人体季节性情绪波动,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注意合理作息,适当减少工作量,多休息。
多出去走走,多亲近大自然。除了休息日约朋友到郊外呼吸新鲜空气之外,在室内、办公桌上养一些绿色植物,每天精心浇灌,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
监督精神病人严格遵守医嘱,坚持服药,切不可擅自停药。对在家的精神病人要有专人看管、照顾,严防发生意外。
如果上述症状持续加重甚至出现自杀、攻击行为,应及时到精神病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寻求精神科心理医生的帮助。
新闻链接:
抑郁症被心理学家称为人类的“精神感冒”,足见其发病的轻易性和普遍性。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全球约有3.4亿抑郁症患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透露,目前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2600万,且有62.9%的患者在出现抑郁症状后从未就医。抑郁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心理精神疾病,目前在我国的发病率已高达3%~5%,严重者可出现自杀的念头和行为。在我国的自杀和自杀未遂的人群中抑郁症患者占了50%~70%。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表明,抑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
如何预防感冒呢?增强抵抗力是根本。天气转暖后,建议人们逐步增加户外运动,补充阳气。老年人运动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宜。如果运动量过大,会使津液消耗过多,损伤阳气。此外,出汗过多,毛孔开泄,人也易受风寒。锻炼时要注意,肢体不要过于,以防着凉和损伤关节。
中医认为,春季养生可以经常按摩或者艾灸督脉和百会穴等,对预防春季传染病和强壮身体有益。督脉位于人体背部正中。中医认为督脉是总管全身阳脉的经脉,称其为“阳脉之海”。百会,位于人的头顶,是人体阳气最充盛的部位。
舒畅情志勿躁勿烦
人的情绪变化和精神类疾病与季节有密切的关系。俗话说“油菜黄,癫子狂”。春天是精神病发病和加重的红色预警期。
春季易使肝旺而影响情绪,肝气郁结就会闷闷不乐,肝火旺盛就会急躁易怒。郁怒伤肝还会导致周身气血运行紊乱,使其他脏腑器官受干扰而生病。中医认为,就五脏来说,春季属肝。肝具有宣泄气机、调节精神情志和藏血的重要功能。
春季养生要顺应肝气自然生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养肝首当舒畅情志。中老年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心态应该逐渐平和,忌躁勿怒。任何事物都有正反面,凡事多往好的一面想。
春季人们可约上亲朋好友外出踏春赏花、游山玩水、散步练功等,以此陶冶性情,使气血调畅、精神愉悦。有精神疾病的人要避免精神受刺激。
老人饮食少酸多甘
春季天气变化大,冷热无常。老年人不但应注意及时增减衣物,还应在饮食上特别注意。春季老年人饮食要清淡,少酸多甘,当然所谓酸、甘食物并不是简单以味觉判定的。
自加入WT0组织以来,我国进行了相应的医疗体制改革,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意识不断提高。2002年初,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该规定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以患者为核心的医疗管理模式,以规范、合理用药为管理核心,达到逐渐提升医疗保健质量。该规定有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经济、有效,有利于加强医疗机构的用药管理,为我国当下和未来的药学服务发展工作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1药学心理学的概念
所谓药学心理学,即是以药理学和心理学基本理论为基础,把心理学和药学有机结合起来的,通过借助药品自身以外的信息刺激,以达到与所使用药物类似或加强的疗效的一门新兴学科,国外称之为phal~naceuticalpsychology。1979年,为有效解决现实药学服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一些具有心理学研究背景的药学家试图把心理学和药理学的相关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药学心理学正是基于此种背景下诞生的。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药学心理学逐渐转变为一门独立学科。药学心理学在药学保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到目前为止,已逐渐发展至心理药效学和心理药学两个分支学科。
2心理药效学的概念及其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
最近几年,临床药学中出现了一个新概念——心理药效学。所谓心理药效学,即指当使用同种药物时,不同心理诱导的存在导致了相异的药理效应出现的关于心理学、医学和药理学的一门综合性的新兴学科。其目的旨在通过借助药学服务人员的优秀心理诱导能力,以充分唤起病人抵御疾病的内在源动力从而达到最佳药物疗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心理药效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应当关注心理因素,因为病人是心理药效学起作用的内因基础,通过主导动力因素(包括药师、医师和护理人员等)的心理诱导作用,从而发挥最佳的药物临床效果。实践证明,“安慰剂效应”是心理药效的最直接表现,而性格不同的病人对相同药物将出现不同的药效反应。一般来说,热情、积极和乐观的患者使用安慰剂之后大多会产生较明显的心理效应;与之相比,急躁、消极和悲观的患者的治疗效果却并不明显。总的说来:充分调整、调动患者的心理,用热情、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对待疾病,同时药学保健服务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帮助,使其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重建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促进其早日心身康复,最终获得最优的治疗效果。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患者性格千差万别,为发挥最佳的心理药效作用,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治疗工作:①将治疗方案明确告知患者,借助心理药效,可达到较好疗效。该方式适用于被动求医类型患者的家属或主动求医类型的患者,对其说明所患疾病的类型、病因及所需治疗方法,并指导其如何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和将来如何预防疾病等相关知识。②暗示疗法。该方法适用于那些患有癔症性缺失或感觉缺乏的患者。精神科的临床实践中,大多利用该方法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而利用安慰剂效应来进行辅助疾病的治疗工作,能获得更佳的疗效。③不定期的与患者进行交流并赢得他们的信任。利用机会与患者及其家属搞好思想交流工作,这有利于深人了解患者病因。医务人员应努力加深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治疗的认识,争取更佳的治疗效果。
3心理药学的概念及其在药学保健中的应用
心理药学同心理药效学一样也是一门新兴学科,又被称为精神药学。狭义上的心理药学是-V]研究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过程(主要包括患者用药过程中药物选择及用量等药物信息)的一门学科。而宏观上的心理药学则有更大范围的研究对象。患者情况的不同加上治疗环境差异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了精神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药学的应用范围不同。具体来说,心理药学的应用范围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药物治疗的教育,以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②结合精神疾病治疗相关的精神病学方面的专业文献和报告来指导患者健康及监控等工作,并积极推荐使用疗效更佳的治疗方法;③结合精神药理学和精神病理学相关专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根据病人的临床诊断结果,以制定有效、合理和全面的治疗方案。
4结论
当代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人群中患有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等心理疾病的比例正逐年提高。而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人类对健康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新医学模式将心理因素、药物因素以及其他社会因素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跟踪、分析和总结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等全过程的规律。这就要求从事药学保健治疗的人员在提供药学服务治疗时,需要深人学习研究药学和心理学交叉的知识,将药学保健工作者的耐心、爱心以及责任心与患者心理实现最佳优化整合,以达到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提高药物治疗总体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频率和降低所需医疗成本的目的,从而最终实现提高医疗质量这一总体目标。
关键词:浅谈 运用 蒙药 服务 工作
随着我国加入WTO,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广大群众保健意识的提高,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医院蒙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蒙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蒙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蒙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这是我国首次以法规的形式规定医院要建立“蒙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为当今和未来的医院蒙药学工作提出了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蒙药学工作者在转变服务观念和工作模式的同时重新构建知识结构,要学习和应用临床医学、临床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蒙药学服务。
一、蒙药学心理学的概念及其作用
早在1979年,蒙药学界的心理学家就开始综合运用药理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在卫生服务体系的配药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出现了蒙药学心理学这一概念;随着卫生服务制度和行为科学方面的发展,蒙药学心理学逐渐具备了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可能性[1]。蒙药学心理学(pharmaceutical psychology)是遵循心理学和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利用一定形式的非药品本身的信息刺激,产生与用药相当的治疗效果或者增强药物疗效的一门新兴的蒙药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学科。其分支学科心理药效学是近年来提出的临床蒙药学新概念,是集医学、心理学和药理学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它是指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的心理诱导下,出现不同的药理效应[2]。其目的是通过医者的良好心理诱导作用,充分调动患者抗御疾病的内在潜力,以获取最佳的药物疗效。
在实施心理药效学过程中,心理因素在先,患者是心理药效学发挥作用的内因基础,通过医师、药师和护理人员等这些主导动力因素的心理诱导作用,使药物发挥最佳临床效果。心理药效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安慰剂效应”,不同个性的病人对药物的反应不同。热情、爱说、善交际的人对安慰剂会产生明显的心理效应;而急躁、耿直、好胜的人则不明显。一般说来,治疗感染性疾病时药物的生理效应占主导地位;而治疗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疾病时药物的心理效应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在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溃疡病、糖尿病、月经病以及痛症等疾病时更为明显。
但心理药效学并非适用所有患者。根据患者就医心理,大体可将其分成两大心理类型:主动求医型和被动求医型。主动求医型患者能主动到医院就医,愿意接受治疗。其特点是心理负担较重,病情未必严重,这类患者是心理药效学的主要群体。被动求医型患者多见于急性和重症精神疾病、急性脑外伤性精神障碍、各种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等,他们不是心理药效学的主要群体,心理药效学多用于某些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期。相对而言,心理药效学在精神科应用最多,亦常用于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内科。
临床观察亦表明:给药医生的权威性,给药的时间,药师、护士发药时的语言、神态,药物的名称、商标、包装、产地、颜色、剂型以及价格等均可使患者对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效应。药物的包装是否精致以及颜色和味道亦能影响病人的感受,如大多数人喜欢乳白色或橘黄色,偏爱柠檬味、苹果味或橙味。
二、蒙药学心理学在蒙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关注药物的心理效应和心理药效学的应用。由于患者的身心、体能、心理都与正常人有较大差别,在就医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预期要求,需要蒙药学工作者加以识别和确定[3]。药师在蒙药学服务中要以人为本,不仅要关心患者的生理状况,同时要关注其心理和精神状况,了解掌握患者的心理活动,调节和提高患者的情绪,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药患关系,有针对性地为其进行蒙药学服务,为其提出较为合理的用药建议,达到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从而促进蒙药学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做起。
1.与患者多交流,赢得信任
关心同情患者,与患者及其家属多交流,使他们对药师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较为信赖,愿意倾诉自己的感受和与用药有关的问题(包括自己的家庭、隐私和社会关系等)。获得信任后就能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摸清患者的心理脉搏,利用心理科学知识,及时正确地给患者以同情、解释、鼓励和保证。充分调动患者心理积极性并加以支持和帮助,使他们加深对其疾病治疗迫切性的认识,改善心境,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促进心身康复,最终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明确告知治疗方案,有利于取得配合
对于主动求医型患者或被动求医型患者的家属,讲明所患疾病与病因、治疗方法,指导他们配合治疗以及以后如何预防等,增强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
3.暗示疗法
医护人员特别是影响力大的医护人员对患者具有暗示性的治疗作用。通过心理上的积极暗示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身反应过程。以技巧性的言语和表情给患者以诱导和暗示,其接受暗示的过程就是内心的逻辑活动过程,结果改变了原有的病态感觉和不良态度。药师可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疾病状况等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一定的解释和暗示,使药物的生理效应与心理效应达到最佳结合。
如为了加强药师与患者交流,增加亲切感,提倡门诊药房为患者提供零距离蒙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把发药窗口作为一个与患者面对面交流的平台,通过药物咨询、用药指导等服务,使蒙药学服务在保障用药安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增加患者战胜疾病和早日康复的信心等方面与医学同等重要。药师通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与患者实现优化的心理整合,从而提高蒙药学服务质量,提高药物治疗的整体水平,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降低医疗成本,并最终达到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7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7(b)-005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family members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in Huizhou City, understand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of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further effec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Methods 320 cases of family members of hospitalized psychiatric patients were selected and investigated i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and the Demobilized Veterans Hospital of Huizhou City from October 2014 to June 2015. According to relationship with the patients, the family member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parents group (136 cases), spouses group (104 cases), other relatives group (80 cases). Symptom checklist (SCL-90) was used to survey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the family members; self-made scale was used to surve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eds. SPSS 15.0 software was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①SCL-90 scale: the total average scores of parents group [(1.84±0.65) points], spouse group [(1.62±0.58) points] and other relatives group [(1.42±0.32) points] were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F=8.79,P < 0.05); the results between each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②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eds: the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had strong demands in the aspects of "feasible nursing method of family members"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 "mental health policy" "required medic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by medical staffs", accounted for 70.9%, 70.0%, 68.4%, 55.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nurses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the mental health of family members of hospitalized psychiatric patients. It's necessary to meet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eds of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and to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Key words] Family members of psychiatric pati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needs; SCL-90
精神病是指体内外因素引起大脑功能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总称。患者出现明显的心理状态异常和障碍,如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出现不能被常人理解的动作行为,发病状态下有攻击、伤害他人或自杀的行为,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1-2]。在我国多数精神病患者在急性发病期住院治疗,在家庭中进行康复,家属是患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最重要的力量。有研究表明,患者家属如果在照顾患者的过程中产生了不良的心理情绪则严重影响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康复,甚至导致疾病反复发作[3-4]。因此,很有必要及时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5-6]。本研究对2014年10月~2015年6月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精神科收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与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旨在了解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在照顾患者过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内容,为进一步给予患者家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准备。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于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惠州市复员退伍军人医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确诊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研究,排除本身患有精神疾病或严重躯体疾病的家属。共纳入320名精神病患者家属,其中,男156名,女164名;年龄18~75岁,平均(43.5±7.4)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91名,大专及以上229名;家庭经济状况:
1.2 方法
1.2.1 症状自评量表(SCL-90)[7] 该量表包括10个项目:躯体化(12项)、强迫症状(10项)、人际关系敏感(9项)、抑郁(13项)、焦虑(10项)、敌对(6项)、恐怖(7项)、偏执(6项)、精神病性(10项)及其他(7项,反映睡眠和饮食情况,本次调查未纳入研究内容)。共90个条目。各项评分分为5个等级,1级:没有症状,2级:症状很轻,3级:中等,4级:偏重,5级:严重。各项因子分计算方法:因子分=组成某一因子的各项目总分/组成某一因子的项目数,分数越高,表明症状越重。SCL-90量表由调查者发放并指导患者家属以无记名方式填写,测试时间为30 min,在统一指导语下独立填写问卷,并当场收回,均为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100%。调查结束后由2名调查人员对问卷内容进行录入,并互相核对从而保证样本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2.2 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由研究者根据与精神病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结果及相关文献[4,8]自行设计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条目:对患者疾病知识的了解,包括病因和表现、如何预防复发、治疗常用药物的知识、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基本处理、服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家庭成员可行性的护理方法、康复指导;对心理科学知识的了解,包括精神卫生的相关政策、社会的支持、如何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以快速适应社会、睡眠障碍的处理、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需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本调查内容由精神科专家审核,并最终制订。调查结果采用“强烈需求”“一般需求”“不太需求”评价。调查方法:调查人员采用交谈的方式告知调查对象本问卷所包括的内容及填写方法,如果家属无能力填写,调查人员可协助其完成,但不能给予指导,问卷发放320份,全部回收,均为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问卷调查数据均用EPI软件录入,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家属SCL-90量表评分比较
三组患者家属SCL-90量表中敌对、偏执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及总均分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父母组得分最高,配偶组次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患者家属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
患者家属在“家庭成员可行性的护理方法”“康复指导”“精神卫生的相关政策”“需要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强烈需求。见表2。
3 讨论
精神疾病患者很容易给患者家属带来一种强大的精神刺激,造成沉重的负担[9-11],具体可分为两种负担:一种是患者家属自认为或被认为是高危人群或是潜在的患者,家属要承受外界异样的目光,担心自己会患病,担心朋友同事会看不起自己等引发的巨大心理压力;另一种负担是因患者患病后常反复发作、治疗及康复等给患者家属带来了经济负担,他们必须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去照顾患者,导致经济紧张、就业障碍及被社会孤立等现象。另外,精神病患者患病后往往存在认知功能障碍,沟通困难,因此给患者家属造成了高应激反应[12-14]。上述因素长期作用,家属会产生不耐烦、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久而久之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15-16]。因此,笔者认为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家属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很有必要。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精神病患者的父母、配偶及兄弟姐妹等其他亲属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三组SCL-90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方面,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其中,父母组评分大于配偶组和其他亲属组,配偶组大于其他亲属组,表明父母或配偶是家庭支柱,如果家庭成员患上精神疾病会更容易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17-18]。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与患者因具有血缘关系,必须进行照顾,需承担更重要的责任而具有较大的心理压力,配偶原则上需要照顾,但多数由父母进行代替照顾可缓解自身压力,其他亲属因可取得社会上的帮助其心理压力有所缓解。
人群惊恐地骚动起来。
刀。快刀。好快的刀。刀光挟着寒气,所到之处,人头纷纷落地。马上的汉子吼声如雷:“杀!我杀!!我杀杀杀!!!”
天地之间一片血红。
类似的杀人场景,最近经常出现在读者侯之仁的黑夜梦境和白日幻想之中,而他就是那个杀戮者。侯之仁很不安,怀疑自己的心理出了什么问题,遂拨通了本刊的读者热线……
养生先养心。随着工作和生活的节奏加快、压力的加大,心理卫生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打进我们《养生大世界》B刊编辑部的相关咨询电话也越来越多。带着读者非常关心的心理咨询方面的话题,记者采访了著名心理咨询专家韩三奇。
“幻想杀人”,其实也正常?
记者:有人认为,短时间产生过杀人的怪念头,其实不必惊慌,这种情况并非只发生在某一个人身上。一项新研究结果表明,近半数看上去很正常的人产生过这种幻觉。一些专家认为,“杀人幻想”可能是与物种进化历史根源相关的一种相对正常的现象。这种说法正确吗?有什么根据?
韩三奇:那要看这个“幻想杀人”者,是不是知道自己想法的真实性。如果他知道自己只是假想杀人,事实上不可能那样做,比如有些游戏玩家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烦恼,就会在游戏中杀一些人,这还不算是精神疾病。但是如果那个“幻想杀人”者,真的以为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幻想”杀一个人,而且深信不疑,或者整日沉迷于这样的“幻想杀人”中,从而使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受到了严重影响,那么肯定就不正常,而且是精神疾病的一种症状。
用一句简单的话说,如果那个“幻想杀人”者知道自己这种想法不正常,那么他就是正常的,如果他认为自己很正常,那么他就不正常。这就是区分病与非病的一个重要标准:看他对自己的状况有没有自知力。
职业和心理疾患
记者:随着社会变革的步伐不断加快,职业方面影响人们心理健康的因素正在日益增多,请问,职业和心理疾患的产生有什么必然的关联?作为“上班一族”,如何预防职业心理疾患的产生?
韩三奇:职业跟心理病患没有必然联系,但是有些职业的确是心理疾病的高发职业,但是职业只是表面因素,或者说只是导火索,真正的问题还在于其不完善的个性,以致不能有效地处理人际冲突、工作压力、情感困扰等。
自我学习心理常识,提高自我调整能力,促进自我成长,是预防职业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
牵手,让我们一起慢慢变老
记者:一个单身汉,和一个令他心动的女孩,他们的感情惊天动地,花前月下,山盟海誓。可是,仅仅90天以后(刚好一个季度),那个单身汉却以时速100公里的速度逃之夭夭。这样的男人越来越多,他们毫无原由地自行了断了他们与梦想中的女性十分融洽的感情关系。等到一切已成定局,他们又对自己的愚蠢行为后悔不已。有人说他们很可能是患上了“季度男人综合征”,简称TMM(Three-Month Man)综合征。这也是一种心理疾患吗?
韩三奇:首先,这肯定是不正常的。那样的感情叫激情,激情是一种强烈的、暴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而爱情是一种持续的稳定的持续时间很长的高级情感。
这类疯狂变换约会对象的男人,总是飞速地往来穿梭于一段段爱情纠葛之中。他们的典型特点就是自以为是、随心所欲,并且很容易受到诱惑。对于每一段关系,他们都倾尽全力,对女方的感情强烈丰富犹如狂风暴雨。但是很快他就会感到厌倦、烦躁,想方设法找一些微不足道的原因与对方结束关系。总体而言,这类男人缺乏安全感,需要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征服”证明自己的价值。
这类男人应该进行相关的心理咨询,纠正自己的心理状态后,与心爱的人牵手,才有可能“白头偕老”。
心理咨询,此花不与彼花同
记者:人们常常混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二者有什么不同?
韩三奇:心理咨询的工作对象是正常人,而心理治疗的工作对象是病人,主要依靠药物,辅之以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是人际冲突、情感困扰、考试焦虑、学习问题、工作压力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心理困扰,一般持续时间不长,并没有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其实,区分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最重要标准是:看当事人的社会功能是否丧失。如果他已经不能工作了,那就比较严重,属于心理治疗的范围。他虽然遇到心理困扰,但仍然可以工作,只是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这就是心理咨询的对象。
记者:请您举例阐述一下人们还有哪些类似的误区?
韩三奇:人们除了把心理咨询混淆成心理治疗,类似的误区还有:把心理咨询当成生活咨询;把心理咨询当成社交谈话;把心理咨询当成逻辑分析;把心理咨询当成交朋觅友;把心理咨询当成安慰别人;把心理咨询当成替人解难等等。
救命稻草,还是诺亚方舟?
记者:当前国内的心理咨询业为什么不景气?
韩三奇:除了经济因素之外,心理咨询的观念还没有被普遍接受,大家对心理咨询所能够产生的作用持怀疑态度,而且大家会把聊天与心理咨询等同起来,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一项对脑力消耗非常大的服务,所以心理咨询师所付出的脑力劳动不能被广泛认可。
[摘要] 目的探讨社区学堂治疗糖尿病伴发抑郁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应用Zung氏抑郁量表( SDS)筛选出100例糖尿病伴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入选社区学堂加常规治疗,糖尿病教育后再行SDS测评。同时在教育前后监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糖尿病患者经社区学堂教育后抑郁症状明显改善,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 P < 0. 05)。 结论社区学堂能够改善抑郁症状,有利于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尤其适合在社区中应用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 抑郁 社区学堂
Community School of diabetic patients affected with depression
Xuejing Gang, Liu Ronghui, Zhang Pu, Zhou Chenwei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community treatment of diabetes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on,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Methods Zung's depression scale (SDS) screened 10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ith depres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treatment control group was selected community schools plus conventional therapy, diabetes education before making SDS evaluation; the same time in educ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monitoring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glycated hemoglobin. Results Diabetes education through community schools to improve depressive symptoms, fasting glucose, postprandial 2 h blood glucose, glycated hemoglobi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Key words:diabetes mellitus depression Community School
中图分类号:R78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004-03
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DM)是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已成为继肿瘤及心脑血管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疾病。DM被认为是一种心身疾病[ 1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DM本身可导致或加重心理障碍,且DM患者的心理障碍可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血糖调节[ 2 ]。抑郁是DM患者临床常见的心理障碍,对其血糖控制及预后影响较大,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关注[ 3 ]。近年来,糖尿病教育正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日益重视,但目前国内糖尿病教育主要在医院中开展,很少进入社区。本文通过在社区中开展社区学堂对DM心理障碍作用的研究,探讨适合社区中DM合并抑郁的简便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社区自2009年6月以后来院就诊,或在本院防保科建卡的2 型DM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1998 年WHO 糖尿病诊断分型标准。②发病在半年以上。③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病程未满半年。②充血性心力衰竭。③恶性肿瘤患者。④有智能明显障碍者。⑤呼吸功能衰竭。⑥有意识障碍者。⑦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⑧无法随访者。
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对照组。进入研究的患者在经济、地域以及文化方面无明显差异。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例) 性别(例) 年龄(岁)
男 女
干预组 50 18 32 68.74±9.72
对照组 50 16 34 67.98±8.68
1.2 治疗方法
由迎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科医师及防保科医师组成讲师团,经过短期的集训,从而保证讲课质量,将相关的专业知识编辑成系列讲课内容,分为九个专题,分别为:“糖尿病基础知识”、“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的认识误区”、“糖尿病的运动治疗”、“糖尿病‘心’处方”、“糖尿病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自我检测”、“如何预防低血糖”、“糖尿病的药物治疗”,对入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组织课后讨论与互动。定期与患者进行电话沟通与联系,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并在入组前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课程结束后再次测定SDS量表,并随访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对照组患者的内科常规治疗与干预组相同,但不进入社区学堂学习。根据SDS量表筛查的先后,再次测定SDS量表,并随访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方法
(1) 每位患者均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HbA 1c) , 空腹及餐后血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 HbA 1c采用微柱层析法。(2) 采用Zung 抑郁自评量表(SDS) 对每位研究对象进行评定, 总分≥41 分为抑郁。(3) 将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除采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外, 入选社区学堂学习,对照组仅给予降糖药物治疗, 治疗3 个月后再分别测定SDS量表,并随访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1.4统计学分析
所有结果使用SPSSl7.0多国语言版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随机样本t检验,配对资料均数±标准差( ±s)的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见表2-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DS,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组间比较( ±s)
SDS 空腹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治疗前 干预组 47.64±2.64 7.29±1.76 11.48±2.91 7.17±0.83
对照组 47.14±3.22 6.56±1.21 10.74±2.29 7.17±0.85
P >0.05 >0.05 >0.05 >0.05
治疗后 干预组 40.06±2.92 6.56±0.78 9.14±1.66 6.53±0.35
对照组 46.26±2.87 6.69±1.24 10.15±1.98 7.08±0.62
P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DS,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前后比较( ±s)
组别 SDS 空腹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干预组
干预前 47.64±2.64 7.29±1.76 11.48±2.91 7.17±0.83
干预后 40.06±2.92 6.56±0.78 9.14±1.66 6.53±0.35
P
对照组
常规治疗前 47.14±3.22 6.56±1.21 10.74±2.29 7.17±0.85
常规治疗后 46.26±2.87 6.69±1.24 10.15±1.98 7.08±0.62
P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糖尿病与精神疾病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两大慢性疾病,以往两者的关系及发病机制少有人关注。2007年第43届欧洲糖尿病协会(EASD)年会上,出乎寻常地将“糖尿病的心理方面”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探讨,显示了对于糖尿病与精神疾病的重视程度及其重要性。目前世界范围内有约两千万DM患者受到严重抑郁症的困扰。调查显示,约30% 的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症状,而超过10% 的患者有重度抑郁。抑郁情绪又是患者自杀的最主要原因。最强的自杀倾向预测因素包括曾因抑郁症就诊于精神专科进行治疗,因糖尿病性昏迷入院治疗,丧失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及患有心血管疾病等。我国进行的调查发现162 例2型DM(T2DM) 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抑郁症者达38.3% ,其中重度抑郁症为4.3% 。可见世界范围内DM患者均面临更高的发生严重精神疾病风险 [4]。
目前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引起抑郁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抑郁时皮质醇分泌亢进,大量的皮质醇可降低葡萄糖的利用,促进糖异生;糖异生旺盛使血糖升高,并拮抗胰岛素,抑制血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长期的血糖升高,也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同时促进糖异生,引起血糖的升高[5]。另一方面,(1)DM是一种慢性长期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患者必须时刻注意饮食管理,经常监测血糖,长期服药,特别是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患者普遍认为使用胰岛素预示着病情严重,因此这些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大,悲观情绪更重;(2)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时刻威胁着患者,尤其是病情控制不良着,必然使患者产生恐惧、悲观和焦虑的情绪;(3)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庭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使他们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6]。并且病程越长,抑郁发生率越高。Garvard等[7]综述了国外几十篇T2DM患者抑郁状态患病率的调查,证实T2DM患者抑郁状态的患病率为21.8%~60.0%,为普通人的3~5倍。2002年孙学礼等[8]对90例T2DM患者进行了前瞻性病理对照研究,发现抑郁占32%。赵真等[9]对123例老年T2DM患者的调查,发现抑郁占38.2%,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另外,Peyrot等[10]研究表明,性别、种族、婚姻状态是T2DM患者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抑郁与某些生理指标密切相关,统计学结果推断HbAlc升高是T2DM患者发生心理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Lloyd等[11]认为抑郁情绪的体验源于下丘脑,抑郁时皮质醇的分泌增多,促进糖异生,拮抗胰岛素而抑制血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长期的高血糖又使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本研究通过在社区内开展社区学堂的方式达到DM教育的目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也是一种团体心理治疗,具有感染力强,影响广泛,效率高,省时省力等优点。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空腹及餐后2h 血糖无显著差异(P > 0. 05) , 但干预组在药物降糖同时给予社区学堂学习治疗, 3 个月后试验组抑郁情绪,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降低, 且差异有显著性(P < 0. 05), 说明社区学堂学习起到辅助降糖的作用。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差不明显。故社区学堂作为一种糖尿病的宣教模式值得在社区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增垣,何裕民. 心身医学[M ]. 上海: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12~13.
[2] 左玲俊,徐俊冕. 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 J ].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1998, 7 (2) : 155.
[3] 孙学礼,刘涛生,唐莉,等. 2型糖尿病患者生物心理因素的研究[ J ].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4, 37 (4) : 215.
[4] 苏杰英,李宏亮,杨文英.关注糖尿病与严重精神疾病[A].药品评价,2008,5(1):17-19.
[5] Black sa.increaded health burden accociated with comid depression inorder diabetic maxican amanricans.Diabetes care,1999;22(1):56-63.
[6] 杨雪辉,罗苏生.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及黛力新的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2,2(9):1321-1322.
[7] Gavard JA,Lustman PJ,Clouse RE.Prevalance of depression inwith diabetes:an epidem iological evaluation.Diabetes Care,1993,16(8):1167.
[8] 孙学礼,刘涛生,唐莉,等.2型糖尿病患者生物心理学因素的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4,37(4):215.
[9] 赵真,王淑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J].实用老年医学,2006,20(5):322-324.
[关键词] 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配偶;焦虑抑郁;自卑;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39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State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elf-respect on the spouses of male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YANG zhong-ming,ZHANG en,KAI ming-hui,ZHU ming.
Wuhu 4th People’s Hospital,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ate of anxiety,depression and self-respect on the spouses of male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and the influence of mental intervention on them. Methods 76 spouses of male patient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Self Depression Scale, the Self Anxiety Scale and the Self Esteem Scale, 30 cases of them were selected randomly , interviewed thoroughly and analyzed progressively. Mental intervention for 4 weeks aimed to mental conditions after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SDS、SAS and SES were assessed again and compared to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 Results After mental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SDS and SA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before, while the score of S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Conclusion The spouses of male pati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underwent various experiences such as anxiety ,depression and self-abasement , mental intervention can enhance their mental condition .
[Key Words] Male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spouses;anxiety anddepression;self-abasement;mental intervention
国内对长期照顾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属的心理状况研究较多[1~5],但单独对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心理状况研究较少。本研究运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DS 、SAS)[6]和自尊量表(SES)[7]对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配偶的负性情绪进行调查,利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部分患者配偶进行深入访谈,尝试探索引起负性情绪的内在原因和外部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心理干预并评价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均为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共76名,按患者配偶居住地分为农村组36名和城市组40名。农村组:年龄21~40岁,平均(28.14±4.34)岁;文化程度初中(含初中) 以下25名,初中以上11名。城市组:年龄25岁~42岁,平均(29.95±3.82)岁;文化程度初中(含初中)以下12名,初中以上28名。两组文化程度差异显著(P
1.2 治疗方法 心理量表及心理干预SDS、SAS各20项,以评分≥50分评为有抑郁和有焦虑; SES共10题,分值越高自信心越强,自尊程度越高。采用SDS、SAS和SES分别在患者入院1 周内对其配偶测评,并随机抽取30名患者配偶进行深入访谈,利用现象学研究方法的质性研究,观察某一特定的现象,然后考虑现象中的内在成分和外部成分,把其中的重要要素分析出来的一种定性研究方法。本研究以 “当发现爱人精神失常时你是怎么想的”这样一个开放性提问为访谈开始。通过对访谈资料的细致分析和推理,获取患者配偶内心体验的共性部分,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4周后再次评定三项量表,比较干预前后差异并评定干预效果。
根据访谈结果,利用集体和个别心理干预相结合方法,对患者配偶进行为期4周心理干预,由4位精神科医师分别负责16-20名患者配偶,每位患者配偶接受的干预由同一主 管 医师完成。每周≥2次讲授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预后及如何预防复发等相关知识,将相关资料汇编成小册子增患者配偶阅读,并随时回答亲属的提问等,根据每个患者配偶产生焦虑、抑郁、自卑心理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干预,采取解释、启发、疏导等方法,提供心理支持。
1.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
2结果
2.1心理干预前,随机受访30名患者配偶的内心体验:病耻感,认为爱人患上精神病,无疑被贴上了一张“标签”,而无颜面对社会、单位和同事;对爱人前途担心而内疚绝望失败感;精神卫生知识及相关技能缺乏,对突发事件感到恐惧、孤独、心悸、乏力头昏、躯体疼痛、睡眠障碍、手足震颤等;担心住院会加重患者的病情,担心药物副反应。
2.2两组患者配偶SAS和SDS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经过4周的心理干预,患者配偶的SDS和SAS评分下降,SES评分上升,同心理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P
3讨论
国内已有报告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有心理健康的损害[2~5]。妻子作为家庭中主要成员之一,对丈夫病情观察、治疗及预后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本研究发现,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妻子多数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丈夫患精神分裂症对妻子来说是一个重大的精神刺激。由于精神医学知识及相关技能的缺乏;另外精神病患者及亲属遭到更多的社会歧视,而其自身存在病耻感[8];另外有些家庭经济困难更加重了妻子的心理负担。
本研究还显示,心理干预后患者配偶的自尊感增强,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自尊是一个人赞许、喜欢自己的程度,低自尊能降低自我价值感,导致孤独、抑郁、社交障碍[7],焦虑抑郁情绪可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要高度重视患者配偶的不良情绪。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患者配偶的不良内心体验,是由个人、家庭、社会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我们对其负性情绪有针对性地进行了4周心理干预后,患者负性情绪得到改善,说明恰当的心理干预,有计划的向社会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可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从而减轻患者配偶的心理负担,改善情绪状态。本研究中,心理干预后,城市和农村患者配偶SDS和SAS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提示文化程度高可以提高对心理干预的反应。在今后精神卫生宣传教育中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工作,延伸健康教育的开展,成为今后发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的主要工作,围绕疾病控制,积极参与“推进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9]。
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研究结果并不具有广泛代表性,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调查。
参考文献
[1] 谢玉凤.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陪护家属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6,12(3): 297-298.
[2] 王庆美. 52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成员焦虑、抑郁问卷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 495-496.
[3] 杨莉.对精神障碍患者亲属综合性心理干预效果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9):645-646
[4] 王刚平,颉瑞,王华永.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山东精神杂志,2003,16(1):34-35.
[5] 杨文,赵勇.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焦虑、抑郁情绪的调查结果[J].四川精神卫生,2006,19(2):124.
[6]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5-42
[7]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8-320.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七氟醚麻醉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耳鼻喉科手术80例。ASA分级为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3~12岁,体重指数20~27 kg/m2,无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于诱导前15分钟内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低、中、高剂量的右美托咪啶组(DL组、DM组、DH组)于诱导前15分钟内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4 μg/kg、0.7 μg/kg、1.0 μg/kg,输注时间为15分钟。麻醉诱导:8%七氟醚吸入诱导至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输注芬太尼2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行气管内插管。术中维持:2%~3%七氟醚吸入,TCL丙泊酚4~10 mg/(kg・h)。记录手术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导管)、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呼唤睁眼时间)、术后2小时内躁动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小时内试验组躁动发生率分别为15%、5%、5%,与对照组的3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七氟醚 苏醒期躁动 小儿全麻
Effect of different doses of dexmedetomidine agi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oflurane anesthesia childre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He Deting1,Li Jianjun2,Song Meisong1,Lin Yuchun1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Huoqiu County,Anhui 2374001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iuan City,Anhui 2370012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agitation in the recovery period of different doses of dexmedetomidine on sevoflurane anesthesia.Methods:80 cases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 for Department of ENT operation.ASA grade Ⅰ or Ⅱ,gender,age 3~12 years old,body mass index,20~27 kg/m2,respiratory,circulation without nervous system disease and mental disease.Using the method of random number table,the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The control group(group C) were induced 15mi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saline 20 ml.Low middle,high dose dexmedetomidine group(DL group,DM group,DH group) respectively before induction of 15min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dexmedetomidine 0.4 μg/kg,0.7 μg/kg,1 μg/kg,the infusion time for 15min.Induction of anesthesia:8% sevoflurane inhalation induction to the eyelash reflex disappeared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fentanyl 2 μg/kg,vecuronium 0.1 mg/kg,endotracheal intubation.During maintenance:2%~3% of sevoflurane,propofol 4~10 mg/(kg・h).Record the operation time,extraction time(until the end of the tracheal catheter removal operation(operation),the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end of call time to eye opening,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gitation within 2 hours.Results:The differences of operation time,extubation time and recovery time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Postoperative 2h in experiment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gitation rate were 15%,5%,5%.Compared with 35% in the control group,it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Dexmedetomidine;Sevoflurane;Agitation;General anesthesia
七氟醚是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的吸入,其具有诱导快、苏醒迅速的特点,在小儿全麻中已广泛应用。但是在全麻苏醒期可导致患儿躁动的发生率较高。如何降低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临床上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诱导前右美托咪啶的应用能降低苏醒期躁动。它的这种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在中枢的作用部位决定的。但是在应用剂量上尚未得到统一认识。本研究探讨不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对七氟醚全麻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为小儿临床麻醉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已经本院医学论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择期全麻下行耳鼻喉科手术80例,ASA分级为Ⅰ或Ⅱ级,性别不限,年龄3~12岁,体重指数20~27 kg/m2,无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啶组(DL组、DM组、DH组)。
麻醉方法:术前禁食4~8小时,禁饮4小时,术前30分钟肌注长托宁(0.015 mg/kg),入室前开放静脉,入室后连接心电监护仪,监测HR,BP,SPO2,和PETCO2。C组于诱导前15分钟内静脉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20 ml,右美托咪啶组(DL组、DM组、DH组)于诱导前15分钟内分别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4 μg/kg,0.7 μg/kg,1.0 μg/kg,20 ml,输注完后随即吸入8%七氟醚诱导,并鼓励患儿做深呼吸。睫毛反射消失后静脉输注维库溴铵0.12 mg/kg,芬太尼3 μg/kg,行气管插管。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维持吸气压12~18 mmHg,VT 8~10 ml/kg,通气频率15~20次/分,维持PETCO2 35~45 mmHg,SPO2≥98%,吸入2%~3%七氟醚维持麻醉。术后停止吸入。术中HR120次/分时静脉注射艾司洛尔0.5 mg/kg,MAP升高超过基础值30%时静脉注射乌拉地尔,降低超过基础值30%时静脉注射麻黄碱5~10 mg[1]。术毕送麻醉恢复室,患儿清醒后送回病房。
观察指标:记录手术时间,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手术结束至气管导管拔除),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呼唤睁眼时间),记录术后2小时内躁动发生情况,应用患儿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对患儿进行评分,当评分>10分时记录为发生躁动,PAED评分包括五项:①可以用眼神交流。②行为具有目的性。③关注周围环境。④情绪不安。⑤难以安抚。前3项评分标准:4=无、3=差、2=良、1=良好、0=极好;后两项的评分标准反之0=无、1=差、2=良、3=良好、4=极好,5项中各项得分之和为小儿苏醒期躁动的总得分,分数越高躁动的程度越重。
统计学方法: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取P
结 果
4组在年龄、体重、性别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组患儿气管导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术后发生躁动例数及PAED评分的比较,见表2。
讨 论
随着小儿耳鼻喉科的发展,手术的增多,对小儿麻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选择适宜的麻醉不仅能满足手术的需要,而且还能让患儿舒适及家长满意,这也是于布为等对现代麻醉提出的新要求。长期以来因七氟醚诱导迅速,苏醒快,对气道刺激性小,麻醉深度易于掌握而在小儿全麻中广泛应用。但是在七氟醚麻醉后易出现苏醒期躁动,这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患儿可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严重时肢体乱动、语无伦次、哭喊或等,会导致创面出血、呼吸道梗阻、误吸甚至危及生命。如何预防小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在临床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右美托咪啶可用于预防七氟醚麻醉后躁动且不良反应小[3]。右美托咪啶作用于神经中枢蓝斑核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产生独特的清醒镇静作用[4]。其对α2受体的高度选择性与剂量和注射速度有相关性。缓慢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10~300 μg/kg时,对α2肾上腺素受体具有选择性兴奋作用。而缓慢输注右美托咪啶1 000 μg/kg时或快速静脉输注则同时对α1或α2肾上腺素受体起作用。而在临床应用的0.25~2.0 μg/kg的范围内对α2受体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且可产生剂量依赖性镇静镇痛作用和抑制交感神经兴奋作用[5]。
在本研究中,试验组中患儿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可能是因为右美托咪啶可能通过一定的镇痛作用来减轻躁动的发生[6]。而其镇痛作用的机理主要是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并终止疼痛信号的传导,同时还可以刺激脊髓α2受体而发挥作用。在产生镇静、镇痛、抗焦虑的同时对自主呼吸无抑制作用,在维持镇静的同时还保持一定的唤醒能力[7],右美托咪啶组患儿唤醒后能安静入睡,这也可能是患儿术后易唤醒且不易发生躁动的原因。但是,唤醒后DH组患儿入睡时间明显长于DM组和DL组。而DM组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又低于DL组。因此,0.7 μg/kg的右美托咪啶用于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效果更好。Cravero等为了排除疼痛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而选择了做磁共振检查的小儿做研究,发现在七氟醚麻醉后的躁动发生率也很高。在种情况下,右美托咪啶降低PAED评分,可能是因为右美托咪啶作用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末稍,从而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迷走神经兴奋性,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降低心肌氧耗,并具有镇静、抗焦虑、催眠遗忘等作用而对呼吸无明显抑制[8]。
综上所述,右美托咪啶可有效降低PAED评分,减少小儿患者全身麻醉后苏醒期躁动,提高了患儿全麻后的舒适度,同时也增加了患儿家长对手术麻醉满意度。同时,本研究也表明0.7 μg/kg的右美托咪啶更适合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徐枫,杨承祥,刘洪珍,等.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七氟醚用量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1(10):1203-1205.
[2] Mizuno J,Nakata Y,Morzta S,et al.Predisposing factors and prevention of emergence agitation[J].Masui,2011,60(4):425-435.
[3] Patel A,Davidson M,Tran MC,et al.Dexmedetomidine infusion for analgesia and prevetion of emergence agitation in children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syndrome undergoing tonstllectomy and adenoidectomy[J].Anesth Analg,2010,111(4):1004-1010.
[4] 陈正,邵东华,杭黎华.右美托咪啶对靶控输注异丙酚意识消失时BIS值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4):460-462.
[5] 甘秀峰,陈彦青,邹聪华.右美托咪啶对七氟醚麻醉患儿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1,32(2):166-167.
[6] 朱焱林,肖洪波.小儿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11):988-989.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最近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学生是一批受过高等教育,懂得很多,有能力也会很好地解决矛盾与麻烦、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的人,可是很多人对此质疑了,他们看到的是大学生因为找不到工作而自杀、因为心情不好而酗酒闹事、因为生活不如人意而堕落消沉。据南京脑科医院统计,在2200多人心理疏导门诊中 ,90%是大学生;国家教委对 1216万大学生调查表明,有13%存在心理问题;天津市对5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有 26%存在心理问题;云南师大调查发现有2617存在心理问题;北京16所大学统计 ,因心理疾病休学的逐年上升。大量的数据调查反映,目前我国大学生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惧、焦虑、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神经衰弱等。总结以上观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生理成熟和心理不成熟的矛盾。自我概念的增强和依赖感并存。渴望成功与现实残酷的打击。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与他们目前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很大联系,另外一个就是与其息息相关的社会环境。在校大学生正是处在青年期的中期阶段,而青年期刚好又是人一生中心理变化与冲突最激烈的时期,各种问题出现得最多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非常时期他们会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也不稳定,情绪变化多端,而诸事不顺,自己又无从下手,又没有求助途径,这时内心的各种冲突和矛盾就会产生。在如此之多的冲突和矛盾的重压下,他们若找不到有效的途径加以疏导和解决,时间久了产生一些心理障碍和问题。综上所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在面对从全国各地来的优秀人才的时候,缺乏自信
当代大学生大多都是独身子女,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学校是老师的宠儿,从小就有一种优越感切自尊心、好强心都比较重,可来到大学后,周围的人都是通过高考筛选出来的精英,对比之下,自己就会丧失一直以来的优越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从而缺乏自信、逃避人群、人际关系出现障碍;
(二)不能正确面对生活、情感、学习等方面出现的挫折
大学生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在家长的保护下长大的,生活经历也很缺乏,一门心思都在学习上,离开父母,使他们难以适从,不知道如何处理生活中的琐事,不知道怎样来解决感情问题,不知道如何来缓解学习压力;
(三)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就业压力带来的不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但随着社会的转型而带来的转变而不得不打破原有的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人产生不适,无法跟上生活的节奏,大学生在这个转型时期,也将面对激烈的挑战和就业压力,甚至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突,从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四)自身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其有关方面的知识
因为大学生们一直以来都专心于学习中,也就是所谓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造成他们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一方面容易忽略,认为不是什么 大事,不能及时调整解决;另一方面,在积极应战高考,无暇看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讲座等,学校也缺乏对有关知识的教授与宣传,也不重视学生的心理状况,致使学生出现问题时,求助无门。
三、解决措施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而导致的后果不仅会影响到其个人的成长发展,还严重影响到国家人才的培养计划,造成人才的流失和国家的损失,给社会也带来了不良影响。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要把当代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各个高校对其展开心理健康知识的讲授,并对个别人员开展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让大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态,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提高其心理素质,使其能够自我调解各种心理不适,更好地适应如今激烈的社会环境,预防和缓解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帮助他们处理好社会环境适应、自我约束、学业、择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控制等方面的出现的困难,增强心理素质建设,使其在各方面都能健康全面发展并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因此就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健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学校应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充分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各个高校设立的心理咨询室是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障碍、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场所,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该加以重视,转变传统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不重视心理教育的观念。再者,学校还应该鼓励支持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主动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学生们可以通过求助心理咨询室的工作人员,获得心理学的知识,正确认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学习到专业的有效的处理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以班级的形式要求每个学生填写一份测试心理是否健康的问卷,然后认真分析该问卷的结果,从而得出结论,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有针对有目的地提出本学年的心理教学方案,并主动约请情况严重的同学到心理咨询室面谈,根据面谈的状况和结果,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状态、表现形式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让学生们及时的得到一个正确的引导,把心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
设置心理健康课程,增强心理知识,预防心理疾病。这样学生就可以从课本上了解到有关心理学以及处理心理问题的知识,对相关的知识理论有个大致的掌握,学会如何预防及处理各种心理不协调的状况,不至于病急乱投医。在课堂上也可以与同龄人交流有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借鉴别人的经验,找到同感,舒缓内心的压力和心理冲突,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更方便更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地为其提供帮助。
树立一个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成长的环境。大学生能否成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这和他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联系,而良好的校风、学风会对大学生有重大的引导作用。在这种作用下大学生被学校的主流价值观所影响并内化到自己的品质之中,同时也会对大学生自我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作用。因为在团结友爱、积极向上、以集体荣誉为第一、团结凝聚力特别强的环境下生活、学习,有利于人与人的交流、沟通、交友,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最终形成互帮互助的学习生活氛围。
(二)大学生自身应该重视心理健康问题
积极打造并完善自我人格。首先,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化涵养,在经过历史社会沉淀的文化知识中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其次,要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培养悦纳自我的精神,不断鼓励自己、完善自己;再次,要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最后,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自我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大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还要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各种压力比较大,为了生活和学习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必须科学地有规律地安排好每天作息时间,早睡早起、不熬夜、不沉溺于网络游戏、饮食健康、适当休息、合理的体育锻炼、科学用脑、科学生活。
提高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自我调节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包括调整认知结构、情绪态度,行为习惯,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适应能力等。要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积极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关键词:森林医学;森林医疗花园;健康;压力;循证设计
如今,越来越多的疾病与压力有关,压力导致人类疾病谱的变化[1-2].长期处于压力状态对人体重要器官,包括心脏和血管有极大危害,动脉硬化、心肌梗塞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因此不断增加.另外,许多内分泌失调和精神疾病与长期不正确的应激反应有关,如2型糖尿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倦怠和疲劳综合征.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表明压力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是过早死亡的危险因素[3].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久坐、少运动、饮食和睡眠不规律等,加重了心理压力.近几十年来的研究结果证明自然疗法可以增强人类健康[4],缓解压力,改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
1森林医学与森林医疗花园
1.1森林医学
国际上把森林对人体的保健功能称作森林医学[5].日本在森林医学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1982年,日本学者创造了“Shinrin-yoku(进入森林大气或森林沐浴)”这一术语[6-7],可以将其解释为人与森林环境接触和吸收的过程,旨在改善个人的精神和身体状态.Shinrin-yoku被认为是森林赋予人类健康最广泛的活动.自1992年起,积累分析的大量科学实验数据得出:森林医疗能够使皮质醇水平、交感神经活动、血压、心率等生理参数降低,增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增加抗肿瘤、抗病毒感染的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压力状态可以通过森林医疗得到缓解[7].
1.2森林医疗花园医疗花园的作用
已逐渐被全世界了解和认同,花园中的阳光、空气、水、植物等积极因子,有益于改善人体机能[8].世界上第一个森林浴基地建在德国威利斯赫恩小镇,随后,日本建立了“医疗福祉型森林”、“疗养保养型森林”和“预防生活习惯病森林”三种健康森林模式[9-10].20世纪初,世界范围内对森林医疗花园的研究不断增加.2007年,国际森林研究组织联合会启动了人类与健康的新项目,目的是促进环境学、景观设计学、医学、心理学的跨学科交流.2012年,湖南林业森林康养中心建立,这是我国第一个森林康养基地.随后我国各地多次举行森林康养研究会,并成立森林康养研究中心[11].美国、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建成多家森林医疗花园,如丹麦纳卡地亚森林医疗花园、瑞典阿尔纳普医疗花园和美国伊丽莎白及诺娜埃文斯医疗花园.
2相关基础理论
丹麦森林景观研究者UlrikaK.Stigsdotter提出参与自然环境的两种方式: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主动参与自然的益处与美国环境行为学家RogerS.Ulrich的减压理论和美国环境心理学家Kaplan夫妇的注意力恢复理论相契合.Stigsdotter和瑞典农业科学大学教授PatrikGrahn构建的环境助益性三角模型连接了主动和被动参与,能更深入地理解患者的需求,为医疗花园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2.1健康本源学(salutogenesis)
1979年,美国裔以色列医学社会学家AaronAntonovsky向科学世界介绍了健康本源学[12],认为乐观、信念、勇气、坚持、社交等积极因素能改善健康状况.人们可以利用自然环境、物质生活、文化生活等条件,维持和增加健康.人生取向协调性(senseofcoherence)是健康本源论的基础模型,内在需求与行动目标一致,保持自身和谐感和生活的连贯性,人生取向一致性越高,越有能力创造健康[13].这与病因论(pathogenesis)有很大不同,病因论关注疾病的起因和如何预防并治疗疾病,健康本源学和病因论是对待疾病两种不同的方法.健康本源学提倡利用自然资源改善情绪,增加运动机会,促进身体和心理健康.
2.2注意力恢复理论(attentionrestorationtheory)
Kaplan夫妇1989年提出注意力恢复理论.信息时代,大量纷繁的资讯占据人们的生活,在处理资讯时,人们有限的注意力被不停干扰、中断,导致过度消耗心力脑力,应激性降低,处理能力降低,错误率增加,产生过度负荷的亚健康状态[14].人们处理信息时使用直接注意力(directedattention)和间接注意力(fascinationorinvoluntaryattention)两种方式[15],健康状况、自我心理调节与修复、认知状况影响一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而能力与环境的要求达到平衡状态时,是最舒适、高质量的生活状态[16].这种平衡遭到破坏时,自然环境的补偿修复作用取代社会环境繁杂多变的失控状态,让人得以恢复.
2.3减压理论(stressreductiontheory)
Ulrich提出减压理论,认为当人处于压力状态下,会引发消极情绪,导致生理系统的短期变化和异常行为[17],但是压力状态下的人进入到自然元素丰富的环境时,能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转移压力,从而恢复到初始情绪状态或产生更积极的情绪,带来相应机体的恢复.
2.4亲生命性假说(thebiophiliahypothesis)
生物学家E.O.Wilson退休前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他于1984年提出亲生命性假说,认为人体的DNA中存在亲近和接触自然,并在自然中获得安全感的编码,这源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在自然中栖息和生存,一旦脱离自然,进入钢筋水泥的构筑物,人类会感到压力.一些反对亲生命性假说的研究者认为人类对大自然的积极反应是一种习得反应(learnedresponsetheory),由文化传播和个人认知决定[18].
2.5环境助益性三角模型(triangleofsupportingenvironments)
Stigsdotter和Grahn提出心理力量、自然环境和社会互动关系的三角模型[19](见图1).人的心理力量越强大,对环境的敏感度越低,最易与社会展开互动.当一个人的心理力量持续偏低,感到很大压力时,安静私密的自然环境最适合缓解压力,待心理力量水平提高时,会逐渐减少对宁静安全的自然环境的依赖,过渡到情感参与甚至开始更外向的社会活动.这是由低幸福感向高幸福感过渡的过程.
3森林与健康的相关实验研究
3.1循证设计
目前,检验医疗花园最普遍的方法是使用后评估(post-occupationevaluation),其可以检验设计空间体验过程的有效性,设计目标是否实现,特性能否显现[21].罗杰•乌尔里希(RogerUlrich)指出,医疗景观设计正走向循证设计[22].循证设计起源于循证医学,采用健康本源学的视角[23],在学术研究上,循证设计基于严谨的科学证据,弥补了使用后评估的不足.在花园施工之前,进行实地观察、模拟实验和问卷调查和统计量分析,利用可视化技术,例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跟踪体验者大脑对康复环境的动态反应[18];利用数字技术创造虚拟环境,观察体验者的心理变化.在不断假设、实验、印证的过程中,能够降低不成功的可能性,提升工作效率,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
3.2相关实验研究
YukoTsunetsugu,BumJinPark等研究森林沐浴的日本学者在森林和城市选址,选择280名年轻男性城市居民为受试者(年龄21.7岁±1.5岁),在完整告知实验过程后,分别进入到森林环境和城市环境,经过短时间(15min)的观察和行走,分别记录各项实验数据,分析七项生理参数:皮质醇浓度、心率变异性、HF功率、交感神经活动、收缩血压、舒张血压和脉搏率,HF反应副交感神经活动,功率比(LF/HF)反应交感神经活动[24-25].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有个体差异性,每个人对环境的敏感度不同[26],所以对于个体的差异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另一项测试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的实验[27-28]由日本卫生学与公共卫生学博士Q.LI和他的同伴共同完成.在受试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选择12位37~55岁的健康男性,在三处森林地区经历了三天两夜的旅行.第一天下午,受试者在森林中散步2h,第二天,受试者分别在上午和下午各散步2h,在实验开始前、第二天和第三天对他们的血液进行取样,测定NK活性,测量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NK、T细胞、颗粒溶素、穿孔素和表达颗粒酶的细胞比例.对森林环境中受试者生理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城市环境相比,森林环境可以降低皮质醇的浓度,降低脉搏率,降低血压,增加副交感神经活动和降低交感神经活动,有助于减轻压力,增强自然杀伤细胞活性,进而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我国古代中医学就探知了森林对人体健康有益,20世纪初,森林与健康的研究热潮又回到中国.研究者们进行了森林与生理健康的相关实验研究,发现长时间在森林中游憩有以下好处:森林中相对较高的含氧量能够提高人的血氧含量和心肺负荷水平,改善心肺功能;森林覆盖率与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成正比,负离子与带正电的细菌(通常带正电)结合,使细菌产生结构改变或能量转移,导致细菌死亡[29];树木的叶片能有效拦截空气中的尘埃,避免尘埃中的有害物质伤害人体;森林密闭性高,能有效拦截紫外线,减少对皮肤的伤害;植物杀菌素(pythoncidere)又称芬多精,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虽然很低,但是它具有相当高的活性,不仅能够杀菌抗癌,也可以增加人体神经系统的敏感程度[30];森林的绿色环境有助于缓解眼疲劳,森林环境与城市环境相比,植物对光的反射程度远远低于建筑,对视网膜疾病和白内障有助益疗效.同时,对森林和心理健康的研究还发现,在森林中的游憩时间、方式、森林季相景观、营造的景观效果等都与健康状况有关.
4实例研究
4.1阿尔纳普医疗花园(thehealinggardenatAlnarp)
阿尔纳普医疗花园(见图2)位于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其针对压力相关疾病的自然疗法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治疗结果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得到极大程度的改善,67%的患者已准备好回到工作和学习的岗位上.阿尔纳普医疗花园占地约2hm2,园外东西侧栽植果树与周围环境隔离,园内被茂盛的乔灌木围合,自然区域森林景观效果突出.花园建设同样有四个目标:①为患有“倦怠疾病”的人提供不同的园艺治疗方案.②提供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计划,研究医疗花园如何为患者带来康复助益.③允许研究者对花园设计和疗法进行科学实验.④提供学生一个研究课题.所以花园的工作人员将分成两个团队:一个治疗团队,负责患者的康复治疗,团队中有景观设计师、职业医生、精神病专家、保健医师和环境心理学家;一个研究团队,跟踪治疗过程并评估花园设计,团队成员包括景观设计师、医学教育学家、物理治疗师和心理治疗师.丹麦纳卡地亚森林医疗花园多处借鉴了阿尔纳普医疗花园的设计,两者的区域功能类似[32].阿尔纳普有自然区、园艺疗法区和欢迎花园,分别提供了内向活动,情感参与活动和外向活动[33].
4.1.1自然区(thenaturearea)
自然区在阿尔纳普占地最大,分为森林区、树林区和被椭圆绿篱包围的草甸区.森林区物种丰富,空间密闭,野味十足.巨大的树冠围合成多种空间,访客会有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感觉.森林区的起点在入口处,沿着西部边界向西北延伸,在北部面积扩大,北部转向南部宽度再次变窄,一条蜿蜒的散步道贯穿整个森林.树林区在花园的西北部,由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视线比森林区开阔,里面设计了池塘,水中反射着自然景色的倒影,为访客提供冥想空间.草甸(meadow)是瑞典田园风景的重要部分,这个词经常出现在诗歌和民歌中.椭圆形绿篱把自然野性的和人工规整的景观分割开,在草甸区,人们可以自由交流,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
4.1.2园艺疗法区(cultivationareas)
园艺疗法区按种类分为四个种植房间,每个房间都与园艺疗法有关.第一个房间里的种植床形状规则,直排排列,对栽培管理要求不高.第二个房间专注于以合理的方式进行栽培并完善园艺活动,有不同高度的种植床和多样的植物材料,具有最佳的栽培条件,访客和研究者都可以测试不同类型的种植床的特点,方便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使用.第三个房间提供传统的种植方法,主要种植蔬菜,还进行一部分草本植物种植.使用有机材料作为房间的墙壁和地板,这让内部空间友好而易于亲近.草地上的石板路连接每个种植床.第四个房间是森林种植园,它与传统种植的严格直线型种植明显不同,森林种植园实现了种植高大植物的可能性,创造丰富的空间和乐趣.森林种植园的目的是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它应该是生产性的,并且从长远来看几乎不需要维护管理.
4.1.3欢迎花园(thewelcominggarden)
欢迎花园是整个医疗花园最难设计的部分,它位于入口处,是游客进入的第一个花园.设计需要不对访客造成任何压力,同时,要求有趣和有吸引力.这个花园命名为欢迎花园,目的是让访客感到被欢迎,提升整个花园的安全感.设计师最终把欢迎花园分成两部分,一个是社会型,一个是感官型.社会型花园更靠近入口,有着开放的房间和休息座位,为访客之间的交流创造机会.感官型花园中的阳光和阴影被凸显出来,种植芳香植物和结有浆果的树木,再以滴水的形式制造有节奏的滴答水声.建设花园需要时间,植物生长也需要时间,即使医疗花园中选择快速生长的植物材料,也需要几年时间等待景观的生长.虽然如此,设计师还是认为有必要建立这个花园,因为阿尔纳普成为了实验室,尝试全面评估设计假设并测试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拥有独特素质的花园展现的细微差别,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4.2东井峪森林医疗花园景观概念设计
东井峪位于天津蓟州区北部综合休闲旅游山区,紧邻西井峪民俗摄影村,森林生态系统发达.村庄里的石砌民居在其他地方难得一见,山间植物繁茂、奇石林立,有着令人惊叹的原始风貌和自然景观.2016年7月,“废墟•重生”东井峪乡村改造国际景观设计竞赛由CBC(ChinaBuildingCentre)、渔阳镇政府和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发起,旨在研究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34],通过景观修复和文化注入,重新盘活这处风景优美的人气圣地.现东井峪村落遗址是一片残垣断壁,几百年历史的顶瓦、檩木被拆下带走,留下无法运走的石头,完好的民房尚有六处,村内道路不够平整,仅适合步行通过,树木长势旺盛,无人管理,稍显凌乱.根据森林医疗花园空间分类的要求,在东井峪村落中选择了一处2hm2的场地,是天然的森林医疗花园建设用地.场地遗址拥有茂盛的森林景观、适宜园艺种植的平坦地带、废弃的水池和两处民房,且道路畅通,周围环境静谧.花园设计(见图3)借鉴了阿尔纳普医疗花园和丹麦纳卡地亚森林医疗花园的设计方法,园内各功能分区的边界全部由植物围合,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基本上不需要维护管理.按照患者的性格特点和不同治疗阶段的需求特点,把花园分成自然区、沉思区、园艺疗法区、草坪区和欢迎区五个区域.对东井峪森林医疗花园的景观设计研究,为了达到四个目的:①保护、修复当地的石屋建筑,保留原始村落的特色,继承并发扬当地的历史文化.②借医疗花园的建造,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过程.③营造丰富的空间,帮助人们恢复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状态.④与西井峪民俗摄影村的旅游产业结合,为东井峪营造福利.
4.2.1自然区
自然区自花园入口沿主路向西南方向延伸,宽度逐渐变窄,围合了整个花园,丰富而成熟的植物景观形成密闭空间,使患者产生被庇护的感觉,增加安全感.自然区内设置了环形散步道,在路中间位置设计了一个中式观景亭,行走或静坐其中,如同沐浴在大森林中.东井峪盛产柿树和板栗,到了收获季节,采摘浆果也为人们增加了森林浴的乐趣.根据环境心理学和健康本源学,这一区域提供了让人释放压力,恢复注意力的自然疗法.
4.2.2沉思区
沉思区利用了原先破损的水池,上面架设沉水廊架,水中种植千屈菜、菖蒲、荷花等挺水植物,给人提供亲水空间和冥想空间.这个空间温馨宁静,亲切自然,可测试水池中观赏倒影的观赏范围,从而设计出散步道和座椅休息处的位置.叠水从低墙的顶部流入低处的水洼,结合水流通道的宽度、下降的高度和水洼深度,营造出舒缓动听的水声.
4.2.3园艺疗法区
此区域提供园艺活动的场地,与自然区相比,需要患者亲手施肥、种植、灌溉、去除杂草、收获等,有着更深的自然介入疗法,在此过程中,给患者提供了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是情感参与与内向活动向主动参与与外向活动的过渡.利用当地的各式石材搭建种植床,增加了人们与植物接触的机会.种植的植物类型多样,有观赏植物、药用植物及蔬菜瓜果.在园艺疗法区有一个温室,适合冬季种植和休息交流,还有六个种植房间,提供室内种植.
4.2.4草坪区
草坪区提供了主动参与自由项目的场地,在视觉感觉上更加开敞,结束自然治疗后的患者,由于身体与情感上的压力已得到缓解和释放,置身于此区域时,不会因为空间的开敞而产生压力.中间部分是完全开敞的草坪,没有庇护的植物和建筑.这里不适合情绪状况差,认知能力低的患者活动.
4.2.5欢迎区
欢迎花园用房利用东井峪原有的特色石头建筑,通过修复加固使其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建筑内部分成两个空间,一个交流空间,一个展示空间.交流空间内布置座椅和景观小品,利用水声和植物芳香营造温馨亲切的环境.展示空间向患者和访客展示东井峪的人文特色和历史风俗,拉近人与场地的距离.
5结语
由压力引发疾病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森林医疗花园能够对这类疾病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大大降低医疗成本[35].花园处在不停生长的过程中,有明显的时间、季节、气候变化,患者和访客依据偏好选择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研究人员需要记录患者的健康效果(healthoutcome),即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治疗进程的指标和量度[36].森林环境与治疗元素结合,维持、改善并恢复人体健康状况,研究人员需要评估花园景观元素在治疗过程中的助益效果.ClareCooperMarcus说:“尽管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但不能等到所有研究都完成后再去思考如何设计[23].”我国在森林医疗领域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更多创新而有意义的设计思考出现,以期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宋丹,赵殿龙,郭政.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看中西医思维的区别[J].光明中医,2011,26(2):191-192.
[2]余谋昌.西医和中医:两种哲学和两种医学文化[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7-12.
歌城侍应生,
“职业噪音”就从未间断
23岁的张志祥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2006年7月,他和女友陈丽华一起来到北京打工。他们在昌平区沙河镇租了一个单间,安顿下来后就开始找工作。很快,陈丽华就在服装厂找了一份做包装的工作,可一无文凭,二无技术的张志祥却屡屡碰壁,一直找不到工作。
8月12日,张志祥走在街道上,看到歌城招聘侍应生的启事。歌唱得不错的张志祥心想:如果我能应聘上多好啊―不仅有了工作,还能在工作的时候听音乐。因此,他兴奋地走进歌城应聘。令他喜出望外的是,他竟果真被录用了,每月工资1000元。
第二天,张志祥就正式上班了。领班让他上夜班,从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3点。他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包房内客人的酒水传送和点歌服务;客人如果提出需要特别服务时要寸步不离地守在门口。交代完工作事宜后,领班又意味深长地对他说:“记住,你要多做事少说话!你要知道这里缺你一个不少!”张志祥用力地点了点头。
张志祥很快就熟悉了歌城的规模:歌城共有80多个包房,分为小包、中包、大包、豪华包和豪华大包。歌城的生意非常红火,张志祥忙碌地穿梭于各个包间之间。大厅里刺耳的的士高舞曲,加上包房里客人的飚歌声,喧闹的场合令他感到很不适应。然而,起初张志祥并没太在意,认为慢慢习惯后就好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志祥非但没有适应嘈杂的工作环境,反而让自己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了解到,客人热衷的洋酒贵得惊人!每次客人点完洋酒后,总是轻轻松松地把酒单递给张志祥,有的甚至直接要侍应生上越贵的酒越好,丝毫不觉得心疼!而张志祥联想到自己每月辛苦挣来的工资,居然还比不上一瓶普通的酒水!每每想到这些,他总会强烈地感到命运的不公!
9月的一天晚上,张志祥被安排到一个豪华包间负责为客人点歌。张志祥进去时,看到包间里有3个中年男人正在痛快地畅饮洋酒,每人旁边都坐了一个陪酒小姐。张志祥把歌点好后打算离开时,却被其中一个客人呵斥道:“别走!你就在这为我们选歌!”说完,客人很亲密地搂起旁边的陪酒小姐唱歌,而陪酒小姐居然任由这些咸猪手在自己身上游走。这让站在一旁的张志祥又尴尬又惊讶――原来陪酒小姐不仅仅只是“陪酒”的啊!更让张志祥心烦的是,这群客人唱歌不但五音不全,还故意发出声嘶力竭的咆哮,这让一向喜欢音乐的张志祥觉得他们完全是在糟蹋音乐,制造噪音!面对这种尴尬和怨愤,他只想赶快逃离。然而,留在包间内是自己的工作,他只能强迫自己将不满憋屈在心里。
一直到凌晨2点,这群客人才醉醺醺地离去。张志祥不由得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走出包间后,他耳鸣了很长一段时间。一到下班时间,他就迫不及待地离开了歌城,快步赶回家。但是,这一夜,张志祥却失眠了,强烈的耳鸣一直伴随着他,满脑子回荡着那些客人们撕心裂肺似的嚎叫,眼前浮现出他们猥琐的笑脸,令他有一种恶心的感觉。
好烦好烦!
侍应生耳朵天天被“”
尽管张志祥很不喜欢这种工作环境,但他知道自己很需要这份工作,只好强迫自己一天天地坚持去歌城上班。9月15日,歌城来了几位财大气粗的客人,要了间豪华包房,由张志祥为他们服务。刚一落座,客人们就一口气点了两瓶杰克丹尼。张志祥把酒送到包房后,客人嚷着要加冰块。可因为噪音太大,张志祥一时没听清楚,便恭敬地站着,用手做了一个捂耳朵的动作,示意客人再说一遍。哪想到,一个客人突然一拍桌子,对张志祥吼了起来:“我说你是干什么吃的?动作这么慢,不会干就滚蛋!”张志祥红着脸,一个劲地赔着不是,并赶紧给客人倒好了酒。这个客人不屑地瞪了他一眼,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说:“出去吧,免得看了心烦!”张志祥应声而退。他哪里受过这种窝囊气,越想越觉得心里堵得慌,而周围全是模糊不清的刺耳的唱腔,他突然感到头又昏又沉!
一直到凌晨4点,张志祥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住处。又累又困的他一进门就倒在了床上,女友陈丽华却醒了过来,紧紧地抱住了他。张志祥实在懒得动弹,没有任何反应。陈丽华在他耳边梦呓:“抱抱我!”张志祥明白这是女友发出的“性号”,但他实在太累了,就没有动弹。陈丽华不高兴地擂着他的后背,说:“看都不看人家一眼,真是不解风情!”此时,张志祥已经打起了呼噜。陈丽华失望极了,仔细一想,才发觉男友已经一个月没有碰过自己。她忽然担心起来:难道是他学坏了,不喜欢我了?
工作的辛苦,让张志祥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对陈丽华的冷淡。可陈丽华却开始对两人的感情产生了疑问,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却也一直没有说出来。就这样,生活在不知不觉间,失去了色彩。
10月25日,歌城来了七八个已经喝得酩酊大醉的客人。这群人要了一间包房,张志祥被派来为他们服务。这几个客人玩得特别疯,故意把门敞开,拿着麦克风夸张地狂吼。他们点了一首《热情的沙漠》,把音量调到最大,震得连楼板似乎都在晃动。很快,张志祥的脑袋就被震得剧烈地晕眩起来,心口一阵阵地发闷。后来,他实在受不了了,便趁客人们都在忘情地“干嚎”的时候,捂着耳朵冲进了厕所。关上门后,周围顿时安静了许多,张志祥的头痛这才有所缓解。可他担心在厕所呆的时间太长,被领导发现,几分钟后,他又只得回到了岗位。
后来,张志祥只要一走进歌城,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慌;只要一听见难听的歌声,头痛就会立刻发作!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他上班受尽了噪音的折磨,回到家却怎么也睡不着,总觉得耳朵里嗡嗡作响,精力大不如前。头痛和失眠引起的睡眠不足,让张志祥对陈丽华很难有那种原始的冲动。
11月7日,张志祥这天轮休。陈丽华心情非常好,下班后早早地回了家。晚上,陈丽华洗完澡出来,故意只裹了一条浴巾。张志祥见女友如出水芙蓉般性感美丽,激动难耐地一把抱住她忘情亲吻起来……陈丽华感受到了期待已久的幸福,她闭上眼陶醉在浓浓的爱意里。然而,就当张志祥快进入状态时,他的头又疼痛起来。为了不让女友失望,他还是强迫自己努力了很久,却始终无法集中精力。折腾了近一个小时,陈丽华丝毫没有兴致,淡淡地说了一句:“我累了,睡吧。”张志祥非常沮丧,不明白自己怎么变成了这样。这一夜,两人都没有睡着,张志祥的心里有了一种隐秘的哀伤!
2007年2月3日,头天晚上一夜无眠的张志祥在去上班的路上,竟差点被一辆卡车撞上!这件事情终于让张志祥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想到自己在床上的拙劣表现,以及越来越差的身体,他断定这一定是噪音污染带来的后果,于是,他有了辞职的念头。
然而,几天后,张志祥发工资时,却意外地发现工资加了500元,这个月他领到了1500元!原来,领班在老板面前夸他表现好,给他加了奖金。张志祥很兴奋,考虑再三,他还是打消了辞职念头。但这以后,他的身体越来越差,经常吃不下饭,人也消瘦了很多,而且还常常产生幻觉,即便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也会觉得很吵闹,仿佛脑袋里有一架轰炸机,随时折磨着他的每一根神经。他只好告诉女友:只要他在家时,就不要发出任何声响。
一天,张志祥轮休。正当他好不容易睡着时,又被陈丽华走路的声音吵醒了。张志祥忍不住责怪了陈丽华几句,陈丽华便委屈地说:“我看你是故意找茬的吧!有那么夸张吗?”张志祥怕一顶嘴,女友会没完没了,于是没有理她。陈丽华见状,却更加恼火,干脆故意在他耳边唠叨。张志祥顿时烦躁到了极点,他忍无可忍地吼了起来,差点没动手打陈丽华。陈丽华从没见过张志祥这般“凶神恶煞”,为此她伤心地哭了起来。
2007年4月6日,张志祥好不容易盼来了一天轮休,他自然想利用此机会好好地调养一下身体。不料,这天晚上,女友陈丽华竟又向他提出亲热要求。张志祥一把推开女友,告诉她自己心里非常烦闷,没有一点兴致。他哪里想到,这原本就是女友在考察他。见他这么长时间对自己如此“冷漠”,陈丽华终于“证实”了张志祥对自己的不忠:他之所以对我没兴趣,一定是在外面搞女人搞累了!对于女友的猜疑,张志祥简直无力解释。可他越是沉默,陈丽华越是觉得他没有理,哭着说和张志祥要分手。张志祥烦闷的心情越发严重,两人立即吵了起来。最后,张志祥带着怒气摔门而去。此后几天,两人一直冷战。
4月15日晚,张志祥上班时站在包房外走了神,客人叫了几次他都没听见,还是一旁的同事提醒了他,才醒悟过来。随后,精神恍惚的他在给客人倒酒的时候,失手碰翻了一杯酒,把一名女客人的裙子弄脏了。旁边的两位男子见状,张口就骂,非要他把领班叫来。领班来后,低三下四地给客人赔礼,并承诺给予他们一定的折扣,好说歹说才平息了客人的怒火。而这些损失,自然要张志祥来承担,结果,他被扣了300元钱。想到自己一个多星期就当白干了,张志祥心疼得要命。他恨死了这些仗势欺人的有钱人,也恨这份得不到尊重的工作!
4月16日凌晨4点,张志祥烦躁地回到家,刚一进门就听到陈丽华对他抱怨说:“今天,我同学说她老公开了个公司,一年赚10多万呢!她的命真好……”女友的指桑骂槐,让正在气头上的张志祥听了火上浇油,抬手就给了陈丽华一巴掌,并吼道:“好啊!你看谁有钱,你跟谁去啊!我是没能耐!”陈丽华愣了,她捂着脸也气不过,两人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激烈争吵,最后竟厮打在一起!
风波停歇后,陈丽华开始抹着眼泪收拾东西,坚决要和张志祥分手!憋着火气的张志祥也丝毫没有心情哄她。就这样,陈丽华提着行李离开了他们的小家。望着女友离开的背影,张志祥心里复杂极了,懊恼、后悔、苦闷、伤心,带着这样复杂的情绪,又到了晚上上班的时间,他又无奈地起身往歌城走去。
4月16日晚上,张志祥上班时心里难受极了,和陈丽华曾经的点滴,不断在脑海里闪现,他把一切都怪罪在那些可恶的客人身上。刚好从208号包房里传出几声明显带着醉意,而且一句都不在调上的《分手快乐》歌曲。“分手快乐?快乐!”张志祥不禁骂出了声!他觉得,一切都是有意针对他的,心中的怒火一下子燃了起来。张志祥顺着歌声踹开了包房的门,见两个喝醉了的男女正暧昧地打闹着,张志祥更加怒火中烧。他攥紧了拳头,失去理智般地怒吼起来:“老子叫你嚎!叫你嚎!”说着,一拳打在那人的太阳穴上!本来就醉酒的客人顿时倒在地上,而女客人吓得立马逃了出去!
张志祥仍不解气,日积月累的怨恨都在这一刻彻底爆发!他顺手抄起墙角的一张金属架凳子,朝着客人的头部疯狂地砸去!客人在呼叫了几声后便没有了反应,然而,张志祥却并没有收手,他依然歇斯底里地砸了一通后,才仓皇逃逸。随后,歌城领导拨打了110和120。120赶来后,确认该受害客人因失血过多已经死亡。2007年4月17日,公安局将潜逃至老家的犯罪嫌疑人张志祥逮捕归案,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惩处。(文中除犯罪嫌疑人张志祥外,其余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