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21:4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武珞路中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凤凰台上忆吹箫
易安居士李清照,一代才女。她起身,慵自梳头,任那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她倚窗,眸子里蓄满了泪,不是悲秋,多少事,欲说还休。她凝眸,今武陵人远,烟销秦楼。
窗外盈盈秋水,淡淡春山,她想起了他,想起了他的好、他的坏,他熟悉的笑容和紧锁的眉头,她也想起了那段“却把青梅嗅”的日子。
回忆让她沉迷,亦让她惆怅。那是一种习惯,却又添了一段新愁。空望终若斯,珠泪不能雪……
梦里花落知多少
三毛,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她白衣白裙,赤脚走在林间。枯枝伤了她的脚,她却不肯离去。她在等谁?
她在等一个男人从树后跳出来蒙住她的眼,那都是从前的事了。那时,她固执得像个小孩子,说:“数三声,再不出来,我就来抓你了!”那是漫长的三声,她转头的速度很慢,好像一用力梦境就要破掉,但她身后始终是空的。她总在等待的那个男人叫荷西。
风吹乱了她的头发,拂去了她的泪水。当她再次转头时,眸子里依然闪着星星般的光芒。她对着那个不存在的人,俏皮地笑道:“我就知道你在这里呢!”可回应她的,只有盘旋在树林上方空寂的鸟鸣。
那是她的回忆:她清楚地记得,年少的他们,一个爱谈天一个爱笑,总在不知不觉中睡着了,那是一帘幽梦,梦里花落知多少……
她最后用一双丝袜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回忆碎成了亮晶晶的星星,引她走向天堂。却不知在这红尘中,还有多少人心系于她,她带给太多人不可忘却的回忆。
习惯回忆
那些记忆终究会消失。消失,是遗忘的笑声,是不再有的勇气,是丢弃了的纸张,是儿时的梦想。它们平淡地回转,被尘世淹没。
回忆作为一种习惯,让你记得耻辱,揭开伤疤。但每一次痛苦,都是一次羽化,如凤凰涅,浴火重生。
我相信,今后还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事,浩浩荡荡闯入我们的生命。谁都不是弱者,谁也无法替代谁。而我会坚持,执著地让回忆成为一种习惯。
让回忆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成长,让我们完美!
[关键词] 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教学管理手段;教学管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3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10-0016-03
教学管理是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质量。中小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的科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为确保自身教育质量,我们着力于常规教学过程管理,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充分挖掘教师执教潜能,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收到了良好实效。近十年中考成绩都稳居武昌区第一名、武汉市前列。本文结合我校具体情况,探讨通过创新教学管理体系,提高教学管理质量的方法。
一、更新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的开展是“因校而异”的。我校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具有本校特色的管理体系。
1.推行“教研组长学科规范和学科建设责任制”
根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各个学科教什么,怎样教,怎样学,怎样落实等问题,教研组长制定了本学科的教学规范,并汇编成册,发给全校每一位教师。利用教研组集中活动的时间组织学习、宣传,要求每位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贯彻执行。为了能够摸索出一套“轻负担、高效益”的有武珞路中学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各个教研组进一步推进了“学在课堂,教在课堂,落实在课堂”的校本教研活动,把“讲一听十”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讲一节公开课,听十节课)、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以及“教学能手”的选拔活动等都纳入其中,并与武昌区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的评比相结合。
2.实行“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
“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是指备课组长不仅仅只负责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活动的组织安排,更重要的是对本备课组全体教师的考勤、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常规教学活动是否落实到位、效果如何全面负责。由于我校规模较大(拥有四千余名学生、两百余名教师),但教导处的人手有限,仅靠教导处的检查与督促,有些工作落实有困难,而备课组长身处一线,与老师们时刻战斗在一起,备课组长的管理到位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力量也就加强了。对本备课组的考勤情况,教学进度,备课、讲课、听课、议课情况,教辅资料使用情况,作业批改情况,备课组长都要做到有督促、有检查、有记载、有反馈。
3.构建三级教学常规管理网络
根据学校发展的新情况,在实行“教研组长学科规范和学科建设责任制”和“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教导处制订了备课、上课、阅卷、监考、考勤、作业批改等一整套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构建了备课组、年级组、教导处三级教学常规管理网络。把查备课、查教案、查作业批改、查考勤、查辅导等教学常规工作的责任下放到备课组长、年级组,教导处进行抽查,使问题发现得更及时、更准确。
二、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教学活动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呢?核心问题有两个:一要抓教师教的积极性和科学性,二要抓学生学的积极性和科学性。如何抓好这两点,在我校的工作实践中有很多具体的做法和手段,其中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是重要手段之一。在近几年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校在制订和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科教学规范的基础上,主要建立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量化表》、《期末综合考核奖发放方案》、《中考奖发放方案》、《“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实施方案》等相关的教学评价制度。
1.看常规是否落实到位
看常规就是看教师的敬业尽职情况。教学常规指的是一个教师应当完成的最基本的教学任务,主要是看教师以下工作的完成情况: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课外活动、总结、教研活动和科研活动等。
2.看变化是否稳中有升
主要看三个数值的变化。一看由班级学科平均分所显示的班级学业水平的变化,大致分为进步、持平和退步三种情况;二看优秀率的变化,也就是看年级优秀学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培养优秀生的效果;三看后进率的变化,也就是看年级后进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转变后进生的效果。
3.看负担是否科学合理
看负担是指学生的学业负担重不重,课堂效率高不高,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如果从学业成绩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很大,还应当进一步了解一下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的负担量如何。如果教师是通过超负而换来的成绩,是不应表扬的,否则会产生误导。我们认为,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不仅要看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果,而且要看取得每项的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教学规律,是否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学工作成绩显著,但是以牺牲学生的睡眠、娱乐、锻炼、身心健康为代价换来的,那么这种成绩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这种经验也是不能推广的。
4.看反映是否褒多贬少
近几年,我校提出了“满意服务”的观念,教师的工作应以学生、家长的满意为目标,领导干部管理要以教师的满意为目标。因此,我们的评价制度必须考虑学生、家长的满意度,必须通过评价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满意服务意识。学生的反映主要是通过每学期定期开展的“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座谈会、班级报表来收集情况。家长的反映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专题座谈会等来获取情况,家长反映的情况基本来自学生,但是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刻性,对于改进学校的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三、创新教学管理手段
人们常说,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教务管理手段现代化已势在必行。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信息存储和处理手段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在现阶段,这种现代化主要体现在采用网络化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既是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体现,反过来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起到规范工作、提高效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管理的正确性、及时性、可靠性,使广大教务管理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杂乱事务中解放出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最大程度地实现数据共享,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总结和继承传统教务管理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促进管理信息的反馈与交流,提高教务管理质量与效率,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例如,在“评教评学”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形式的问卷调查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而且不便于修改和完善。而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不需要手工输入和处理数据,能直接显示调查和统计结果,即可增强数据的准确性,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能很方便地修改调查项目。为此,我校设计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评教评学”问卷调查系统,如图1所示。我们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让学生更方便的参与教学过程评价,参与教师满意服务评价,变过去的抽查为学生全员参与。评价包括资料订购、作业布置、课堂讲解、课堂纪律、教学方式等几个方面。“评教评学”的整个过程更加客观、公正、民主。这种“评教评学”既关注了教师的教学过程又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反映出的普通问题,利用“教学例会”(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参加的“三长”会议)对组长反馈,对个别问题找老师个人交流。通过“评教评学”活动,加大了反馈力度,对规范教学行为起到了督促作用。
关键词 哈佛;剑桥;因材施教;不教而教
1引言
女儿二次放弃了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的机会,终于成功地申请上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工商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完成了她求学道路上的又一个台阶。同事朋友们在向我表示祝福的同时,亦有询问教子成长经验和体会。虽然说读书仅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不是成功与否的标志,但是将这一步走好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学历不能代表能力,但是学历与能力有关,与毕业后的就业趋向有关这也是不争的共识。一个人的出生不能由人选择,但是走什么道理是可以选择的,这种选择虽然重在本人,但是,父母的教育与参谋作用还是能起作用的。在此抛砖引玉,谈几点看法供盼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思考。
2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但这个法则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困难,我在学校从教几十年,有一门课程叫做《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我常对学生们说:“不同成分的材料常具有不同的性能;不同性能的材料应该用在不同的地方去完成不同的功能,合理地利用材料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提高机械的效率和使用寿命,也是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所在”。
人材和工程材料的不同之处仅在于人才是用于社会,工程材料则是用于工程和机械上。共同之处则是合理使用就是成功。否则就会出现问题或事故,甚至于有时会产生灾难性的后果而令人疼不欲生。有这么一对夫妻,都在学校工作,目睹别人家的孩子去了这个大学那个大学,或许是面子或许是其他什么考虑,二口子对孩子的学习要求特别严,中小学阶段给孩子转了几次学,甚至一度将孩子转去北京的中学学习,可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依然不见有多大起色。最终结局是孩子离家出走至今未归。现在二口子均已退休,终日在家以泪洗面,后悔不已。
我对自己孩子学习能力的认识和培养目标的选择上也不是一下子就确定下来的。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有一次全家人去一家动物园游玩,因为有一件事情要去处理,我只好把孩子放在一颗大树底下,让她不要到处跑,爸爸办点事情马上就来。当我迅速办完事情回来的时候,发现女儿二只小眼睛盯着地上不停地转。走近后才发现是女儿竟然对地上的一小群蚂蚁的运动规律产生了兴趣。通过此事我发现女儿的注意力很集中,感觉孺子可教也。单位里有一个同事的儿子是上海交通大学少年班的学生,14岁进大学。我在羡慕别人孩子大器早成都时候,也曾经想将女儿培养成重点大学少年班的学生。但是我很快发现这条路走不通,因为学习时间一延长孩子就经常生病。这使我很快意识到加大孩子的学习任务会累坏孩子,拔苗助长极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发育,保证孩子每天的休息和娱乐时间不少于其他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按照武汉市当时的教育政策,小孩子在幼儿园要上一年的小班,一年中班,一年大班。然后至少要上半年的学前班才进入小学一年级就读。而且读小学一年级时孩子必须年满6.5岁。可是我女儿是85年7月底出生,到91年秋天才刚满6岁另一个月。如果91年不入学的话,等到92年再入学那就7岁多了。考虑到中小学学制共有12年,大学毕业后还有研究生教育。我和妻子商量决定提前送孩子进小学学习。我们二口子当时都在铁路上的中等专业学校任教,恰好隔壁的好邻居阮老师正在我们辖区孩子们对口的小学任教。于是我们就托邻居帮忙开后
门提前将孩子送进小学一年级。因为是行业系统内部的小学,又因为有熟人介绍,所以那所铁路小学(当时叫做铁四小)也没有去认真从户籍本上审核孩子的年龄月份就顺利入学了。
但是随后一个小问题随之产生了,孩子班上的其他小朋友们都经过了半年以上的学前班教育,汉语拼音都学过了一遍。而我女儿则没学过汉语拼音,这岂不是会导致孩子跟不上别的孩子吗?女儿在学校学习了一天后也回来说语文课老师在教拼音,班上同学们都学过过拼音。老师提问时别的小朋友们手都举起老高,自己不敢举手,因为以前没学过不会拼。好在妻子读小学时学过拼音,于是她就在家里对孩子进行汉语拼音的速成训练。另我没想到的是一个月以后,女儿的汉语拼音不光跟上了其他小朋友,还参加了学校的汉语拼音直呼音节比赛并得了一张奖状。这件事情使我们二口子兴奋不已。我视乎感觉到孩子在语言学习上有相当的天赋。如果将来学文科将不会吃亏。这也许就是女儿由原来偏理科逐渐转入到文科上来的原因吧。其实女儿现在哈佛大学所读的MBA就是单纯的文科。应该说,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女儿的理科成绩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我始终没有在数理化方面消耗太多的时间。这是基于对她从小时候表现出来的对细小事物的关注和语言学习方面的天赋而作出的方向选择。
从目前看来,女儿的成长道路是对还是错,现在难于定论。但是,不照搬别人的经验,因材施教这应该是没有错的。
3全面发展
理论上说来,中小学属于通才教育。高等教育才属于专才教育。因而中小学教育也叫基础教育。但是,目前有不少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小学三年级就对孩子进行数学培优,参加奥数培训,比赛。孩子们累的昏头转向,家长们也忙的不亦乐乎。诚然;是有的孩子在这条路上走通了。我女儿的表弟冯郎就是如此,小学三年级开始数学培优,初中进了武汉市武珞路中学,高中时被著名的华师一附中录取为奥数班的特等生,主攻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高二时得了全国物理奥林匹克全国总决赛的第二名并因此进入国家物理奥林匹克集训队和被北京大学物理系免试录取,现在冯郎正在美国纽约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可是,我也看到大多数孩子在这条路上是没有走通。有的孩子因为文化课的学习太畸形,高考总分太低连一个二本都没有考上;甚至有的孩子连理想的高中都进不去。这实在是事倍功半而得不偿失。幸运的是我没有让自己的孩子踏上这条路。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武汉市,让自己的孩子进入武汉市外国语学校读初中和高中是很多家长的共识。我也不例外,自己年轻时未能读上研究生和出国深造不也是因为小时没有学外语而输在了起跑线上吗?但是当时武汉外国语学校的招生要公开考语文和数学二门课程。数学试卷里有不少带有竞赛性质的试题。不少学生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外校而拼命地让孩子参加各种数学奥赛班。受当时的环境影响,我的孩子也参加了若干次铁路上组织的培优班,但是我却没有让孩子在上面花费太多的时间。除了适量做一些高难度的数学题外,我还买来磁带教孩子从国际音标开始学习英语,另外也给孩子一些时间看语文方面的课外书籍,每星期六和星期日还留下一半的时间让孩子去玩或带孩子去娱乐。
在一万多小学生参加的公开考试后不久,武汉市外国语学校了新生录取名单,女儿以总分212分的成绩位列第12名。这个名次虽不很出众,但经过半年的初中生活学习后我发现。原来入学总分排前几名的学生基本上全退出了前几名的位置。倒是自己女儿进了前几名,这应该就是全面发展与过度培优导致的结果吧。
在整个初中学习期间,是让女儿通过奥赛获奖的方式进入国家重点大学还是走正常高考的路线这是摆在我们二口子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还是将立足点放在高考上。这样做的原因:1;风险较小,机会较大。2;利于孩子全面发展而不是畸形发展。3;有利于大学读完后的研究生教育和出国深造。4;全面掌握各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将来工作和就业。
基于上述的几点考虑。在初中阶段我们对孩子的培优是有节制的。这就是数学方面适当做一些有相当难度的奥数题和高中阶段的数学基本内容以利于孩子有能力参加一些数学竞赛。大量时间则留给孩子学习外语、扩大外语的词汇量,平衡学习其它各科目。在三年初中期间,女儿在数学竞赛方面虽然有些小的成功,但总的说来成绩不是很突出。除了初二的希望杯得了一块银牌外,未见其它突出的竞赛成绩。但是英语能力方面则进步巨大。按那时大学英语六级的标准进行测试,她可以得分70%左右,通过国内的英语六级考试已经不在话下。这就为随后高中阶段获取新加坡奖学金去新加坡留学奠定了基础。
4谨慎放飞
有人说:机会往往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看来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人有远虑时就可能会有所收获。事前研究别人是怎么做的这永远比事后羡慕别人的成功会更有益。
2000年夏天。因为新加坡与中国间的教育交流关系,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来湖北招收应届初中毕业生若干名。女儿很幸运获得了武汉外国语学校的推荐参加了集中考试。试题是由对方带来的,监考老师也是对方老师。考三门课;华文作文、英语和数学。参加考试的有来自湖北各地的诸如黄冈中学、黄石中学、天门中学、京山中学、武汉市外国语学校、华师一附中、省实验中学、水果湖中学等十余所重点中学的应届优秀初中毕业生。经过一整天的紧张考试。当晚公布录取名单。很荣幸;女儿不负众望,名列榜首。
新加坡方面的招生人员列出了政策和要求:此批学生到达新加坡后。学制分为二个阶段。首先在新加坡南洋女子中学读二年中学(中三和中四),这二年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提供全额奖学金,后二年升入初级学院(相当于国内的高二和高三),如果成绩符合要求,则由新加坡教育部提供全额奖学金。除包吃包住外每年给2200新加坡元零花钱。这四年读书所耗费的奖学金不必以服务的方式回报。但上大学后如享受了新加坡方面的奖学金则需工作几年来回报。
是放孩子出国去读本科还是出国去读研究生?当时在国内是颇有争议的话题。较多的观点认为放孩子去接受国外的研究生教育比较合适。因为国外的本科教育已经普及为大众化的教育。国内的本科教育还有相当的精英教育特征,很多人认为国内的本科质量高于国外。但受于实验条件限制,国外的研究生教育水平则高于国内。高中刚毕业就出国,孩子心智发育尚不完全。易于受不良行为干扰。本科学制较长,如无奖学金则自费费用一般家庭难于承受。在国外读研究生一般较易于申请上奖学金,孩子年龄也大些,自理能力和鉴别是非的能力基本形成,风险将小些。
与我女儿一同去新加坡留学的这一批孩子既不是高中毕业生,也不是大学本科毕业生,而是15岁左右的初中毕业生。她们去国外还得继续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业,然后在新加坡参加英联邦系统的A水准考试。她们是完完全全的少年留学生。这条路是有相当大的风险。我和妻子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才决定放孩子走出国门去当一个少年留学生。
事情往往就是这样;风险越大,机遇也越大。15岁出去留学虽然不利因素很多。但有利因素也不少。中学阶段接受国外教育对提高英语水平更有利;对锻炼生存能力有利;对申请国外顶尖大学有利。新加坡华人占绝大多数。具有中华文化氛围。只要通过网络等现代化的手段继续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那就可以扬长避短,走通这条艰难的工薪阶层的求学之路。
被录取的孩子们全都出去了。四年后这批孩子中约有一半以各种奖学金的形式留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学习本科课程,一部分家庭条件较好的又申请上了部分奖学金的孩子则去了美国和英国的知名大学。这些大学有: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杜克大学、西北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等。我女儿也被剑桥大学金融数学专业录取,但由于奖学金过少,自费部分过大,家庭收入无法承担而被迫放弃。一所美国的不错的大学给了一个候补全额奖学金名额,但没有候补上。其他美国大学不同意给予全额奖学金。最终女儿极不情愿地走进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金融数学专业,全额奖学金由新加坡航空公司提供,毕业后按所受本科教育年限去航空公司服务相应长的时间。
少年留学,对还是错;利多还是弊多。这不是个答案唯一的选择题。在我看来;少年留学,成功失败都有可能。关键是看父母和留学所在学校如何谨慎而有效地管理。
5不教而教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有人说是教育相长;也有人说是不教而教。这看起来似乎都有道理。在我看来后者比前者更重要,一个人的学习应该是终身的,但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十分有限的。社会总是在不断地前进中,后人应该超越前人。年轻人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由要我学习转为我要学习、由向教师学习转为向书本学习才能说是学习进步了。学会学习的方法比学习知识本身更为重要,这样也就达到了不教而教。
女儿在小学时对一些较难的数学题,我采取的是逐一讲解的方法,英文的学习则是从国际音标开始,对照磁带一遍一遍矫正发音。初中后,对于各门学科的学习则是有选择地购买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书让她自己去看,实在是看不懂的则是讨论式的讲解。高中时已经去了新加坡,对于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她已经学会了自己去图书馆借参考书来解决问题了。由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问题解决的较早,因此女儿在国外的学习一直较其他学生适应的更快。出国后的第一学年下来,在英语还未完全赶上新加坡当地学生的前提下,得了班级第一和年级第二的好成绩,美国数学竞赛得分146.5/150(仅一道小题无时间而来不及作出),美国数学邀请赛则进入全世界参赛女学生中的前20名。O水准考试10科全优(全为A1);A水准考试全优并被英国剑桥大学数学金融专业录取。
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问题,我们管得不多。但是也不等于什么都不管。但这种管教已经由说教改为讨论与参谋。诸如讨论如何与老师和同学处理好关系;打算在大学里学什么专业;将来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等等。
在对待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孩子的教育方面,有些家长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不必再管任何事情,一切由孩子作主。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孩子虽然长大,但是社会经历很浅薄,会在一些问题上认识不足,经常片面的看问题,有可能会做出终身后悔的决定。我女儿 的一个与她一同去新加坡留学的女生,自小对电影艺术感兴趣,在新加坡完成中学教育后,毅然决然地报考了美国一所并非很出名的大学的电影导演专业,家里为此也投入了不少学费和生活费,结果毕业后至今没有找到相应的工作而处于失业状态。现在本人也感到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