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21: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中信息技术,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以使其能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对于那些学习基础好,日后想要继续升学的学生则应当更深入地进行教学,教会其更多的计算机信息知识,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时候,也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心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对于农村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学会使用办公工具,熟悉Windows系统的操作等内容。
二、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
程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其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计算机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还应当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软件层出不穷,学生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软件应用方法,为使其在社会中能够应对各式各样的计算机软件,学会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则必须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其能够自己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自主地去研究和探索。为此,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环境,从而能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困境。
三、结束语
在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当地发展状况来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从而提高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来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涛
一、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本动力,也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只有对某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启发我们去探索和思考,才会主动去寻找解决它的办法,才会主动查找相关的知识。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在我们彝族乡村中学,初一的学生大部分从未使用过用计算机,根本不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能力。在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绝大多数非常简单,甚至令人发笑。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地讲解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做出不同的解答。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针对彝族学生自尊心强的心理特点,更要讲究方式方法,应注意与学生站在平等的高度,用适当的鼓励和表扬树立他们成功的信心、决心。
二、巩固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
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地讲解,这是一种普通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同样适合信息技术学科,主要运用于信息技术常识性的知识教学。如教学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以及计算机的用途等。这种教学方法也同样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如讲画图中的复制粘帖,先用讲授法讲复制粘帖在画图中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讲复制粘帖的操作步骤。此种教学很适合在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一的新生刚刚入学,学习方式上还处于对教师新教法的适应接受的过渡阶段,小学时适应了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模式,这种上课模式对初一的学生十分有利,他们易于接受。
三、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同步进行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内容,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有着更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示范教学法。也就是指教师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而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其应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指操作姿势的示范,如操作计算机的坐姿、操作键盘的指法、操作鼠标的指法;另一面方面是指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的示范。如讲Windows操作基础时,讲文件夹的创建,其操作步骤为:①进入到指定位置;②文件——新建——文件夹;③转换输入法;④把鼠标移到新建文件夹,点右键,选重命名;⑤输入文件夹的名字;⑥确定。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仪或网络教学系统进行一步一步地演示。
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标表现出了对创新能力的极大关注,要求我们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会怎样学习,要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向建构主义的现代化教学转变。怎样在信息技术课中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要学会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孩子真正学会看书。在课堂上,我们清楚地看到,学生们不仅会看书,而且看得很认真,并能按照步骤完成操作任务,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喜欢直接问教师该怎么做,而不愿意通过教材、帮助文件获取解决办法并进行尝试。因此教师在学生提问时,如果是能够通过查找资料或运用迁移解决的问题教师不直接回答,提醒学生自己找答案。
五、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引导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7-237-01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信息技术课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素养目前的涵义是指: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源(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方面。
在信息化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
1、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通过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
2、信息分析的能力。能够将获取到的丰富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信息加工的能力。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组织、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4、信息利用的能力。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教学的优势,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例如:互联网,它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环境。借助于互联网,他们可以获取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利用这些信息来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二、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教育家苏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根据最新高效课堂的理论,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利用中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鼠标练习中,我让学生玩WINDOWS XP自带的扫雷和接龙游戏,在探索游戏中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在游戏中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一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
>> 分层次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自主学习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WEBQUEST在信息技术课中的运用 WebQuest在聋校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程实践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项目学习的应用分析 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运用 论在差异性环境中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展开 微课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植入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云”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表现性评价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小组合作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第三,Flash教程9遮罩动画线视频:http://tudou.
com/programs/view/9rx14TQuhuw/。
第四,16素材网:http:///fla/。
第五,教师机中“E/遮罩动画”里的素材。
5.结论部分
本节课学生们都能掌握了遮罩层的原理并进行遮罩动画的制作。但是遮罩动画制作的还不熟练,要多加练习。在制作遮罩时需要注意:(1)制作遮罩时至少有两个层;(2)要明确是谁遮罩谁,层的上下顺序很重要。
6.教学总结与反思
该课程以前的授课过程是老师给出概念后边操作边进行讲解,这样的授课方式就会出现部分学生一步没跟上步步跟不上的现象,也会出现学生学会了,很快就会忘记的情况。
WebQuest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自主的学习,对学习的知识记忆深刻。采用这种模式时,教师一定要随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这样学生才能更高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司灵.WedQuest教学模式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赵立琼.WebQuest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8
[关键词]:新时代 初中 信息技术教育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时展的要求,现在我国很多中学都以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取代了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根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在初中开设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课程的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二是培养学生主动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工作学习的习惯和意识,进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教育,计算机课程只是将计算机知识和技能作为学习对象,而信息技术课程则是将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来作为工作学习的工具,由简单的学习技术转变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信息技术以解决工作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代的信息技术教学普遍存在着“学用分离”的倾向,很多老师都过于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情况,反复对演练软件的使用进行操练,其目的是追求考试的顺利通过。这种只追求短期效应的做法只会使得学生失去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学习信息技术是为了运用,学生应建立一个从学习到应用再到提高的模式来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基础的实践课,要求教师能够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坚持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基本素养,扎实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功底,让学生在熟知计算机使用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端正学习态度和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对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
二是灵活使用教学方案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科学知识的学习层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实例的结合来帮助学生牢固的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
三是要求教师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将教学的整体学习目标与学生的个体发展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注重整体发展的同时不忘培养学生的个体发展。
三、初中信息技术的教育方法
(一)抓准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模式
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在于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来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信息接收意识,帮助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安全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有利于实现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工作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模式,才能避免传统信息技术课程下学生打字玩游戏现象的发生,实现课程设置目的的优化,让学生们上好信息技术课。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中,应建构“创设情境-协作操作-会话商讨-意义建构”为主线的教学过程。初中学生对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开课前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对学生自制能力的把握情况,在讲述新知识的同时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行操作和探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探索过程中学生能够熟悉各个软件窗口的操作,对于不懂的问题,可以与同学或者老师进行商讨,切实落实“协作操作、会话商讨”这一模式。由于计算机知识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专业要求很强,因此学生的任务需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
(二)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于改进教学方法。在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要采用“放慢学习步伐、重复操作练习、回顾积累经验”的方法进行学习。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相对于其他学科较复杂的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必须保持十足的耐心,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灌输要循序渐进,在加强技能训练的同时多进行知识点的回顾。
在学生展示操作方面,对于优秀的学生多给予鼓励支持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应给予更多的个别指导,分析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解决的办法来增强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信心。对于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其自学能力的不断增强,教师可以采用详略结合、重点突出、力求创新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上,教师只精讲相关课程的重点部分,其余的内容让学生们进行自我探索,并使得学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激发学生兴趣,老师反馈及时
信息技术的评价过程不在于学生获得了多大的技术创新成就,而在于通过测评来促进学生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精神。老师对于学生学习的整体过程、体验以及创新性应用知识要进行记录并对教学信息进行及时反馈。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评价是动态的、多向的,尤其强调学习过程的整体性和发展性。老师应把握教学尺度,在评价活动中实现学生的共同参与。
现在的计算机都是联网的,这就方便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作出及时的评价与反馈。教师可以建立班级联系群,让学生们把作业保存其中,通过对作品的及时反馈来掀起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收集。
(四)整合课程,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对于很多的课程都可以起到整合的作用。例如将信息技术与德育进行整合,一方面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即通过广播、网络等现代教育媒体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对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时应注意的道德规范进行教育,当今互联网上的内容纷繁复杂,缺乏完备的法律监管体系,学校必须发挥德育作用,教育学生遵守网络规范,不能随意对计算机的信息进行破坏。
四、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教育应该正确认识并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应秉承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宗旨,通过灵活的教学将信息技术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特点相结合,创设学以致用的环境,培养学生使用科学技术意识的科学性,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晓红.关于提高初中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旬 ,2013(9)
[2]冯希伟.初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0)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艺术教育;整合
一、引言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之一。如今,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我们的学习、生话、工作、思维等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式的可在其它学科得以充分应用,与其它学科完全结合的一门跨学科的课程科目,这种结合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技术和职业。如电子美工、动漫设计,电脑谱曲等。教育应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实际需求,培养真正有用,有实用技能的人才,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宗旨,有基于此,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启蒙、基础阶段让学生了解信息信息技术的社会性应用,认识到其与其它学科交融一体,让学生形成这种意识,培养其适应未来需要,社会就业需求的整合式信息技术技能,有基于此,笔者力图改观过去单一的,单纯化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和内容,根据初中课程学习和社会应用实际,探讨信息技术与艺术整合的方式和内容。
二、整合的科目类别和初步设想
信息技术与美术的整合。二者整合主要基于现今电脑美术的广泛应用和盛行,及由此产生的对电脑美术人才的需求,包括电子美工,动漫设计,游戏场景制作和影视视觉电脑加工等。由此整合的内容体现于四个方面,电脑美术背景知识和应用领域介绍,电脑美术作品颀赏,信息技术与美术的嫁接和常用电脑美术工具软件的学习使用。其中,前三者为基础内容部分,重在将学生带入电脑美术的世界,让学生形成对电脑美术的基本认识,引发其兴趣,最后者为基本技术也为整合学习的重点,将培养学生电脑美术制作的基本技能、技术,为以后的专业电脑美术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其作为一种启蒙,就如画画对画笔的使用一样,主要包括电脑平面美工、三维制作基本工具软件的认识,主要包括Photoshops、3DMax等主要电子美工工具软件的认识和使用。
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整合。初中信息技术与音乐艺术的教育整合,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电脑音乐背景知识传授、音乐颀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和音乐信息制作工具认识与感受。其中,音乐颀赏包括传统音乐能过信息技术的演绎表达和信息手段制作的音乐的颀赏;音乐信息传播工具主要介绍一些常用的代表性音视频播放工具,介绍其使用背景和效果,同时介绍音频文件的格式构成知识等,对于音乐信息制作工具的认识与感受,可通过对制作歌曲的软件认识和操作予以实现,如国产软件作曲大师V6.0将中国人常用的简谱、五线谱进行同时处理,实现音乐电脑化。可实例介绍作曲大师V6.0歌谱制作过程和效果。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陷入了“教者无心,听者无奈”的困境之中。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在这种情形下,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既能增强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丰富性和吸引力,又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造就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是十分必要的。
2.可能性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进一步发展。在初中教育的低年级(包括初中一年级和初中二年级上半学年),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和压力并不算很大,可以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因而说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在教学时间安排上是可行的。
同时,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可以为部分学生初中毕业后进入中专、职高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为了使进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子美工的知识,可以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的课程里面加入相关的美术知识,提升日后学习电子美工专业的效率。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在促进初中生今后的发展方面是可行的。
四、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的途径
1.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不单讲计算机知识,练习计算机相关操作,现在的信息技术课比以往的计算机课更正规化了。信息技术在中学阶段要以计算机技术为主,但绝不是以计算机科学知识为主,而是以应用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为主。所以,要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掌握满足教学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和知识,还要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思想和模式,结合学科特点,具备教学组织、教学设计能力以及灵活的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教师自身能将两者整合好,具备新的素质教育理念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有机整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精心设计,拓展思维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微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为了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整合,我们应当在原有课程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进行拓宽知识面的教学。例如,将网络曲库应用于音乐课中,达到音乐鉴赏的目的;将美术教学的相关内容融汇与信息技术课程之中,使学生在电脑上完成绘画要求,教师将一些常用的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传授给学生,这样既能兼顾美术教学的要求,又能增强吸学生们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完美整合。
将信息技术教育与艺术教育进行整合,不仅能巩固学生们所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们各种基本操作及适应能力的发展,将所学的知识与生话和社会更加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动手操作能力,为学生以后进入社会,从事相关的职业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优化
一、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教育者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且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教育者对于学生的培养要从小、从基础抓起,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的教育,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现状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兴科目,虽然在近年来受到了中学、社会乃至国家的普遍重视,但由于发展的时间过短,相关的教学经验仍不够丰富,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上都存在着较大的漏洞。首先,在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仅仅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者在重视课本内容的讲解的同时更要重视技术在计算机上的应用和实践,但部分中学信息技术的相关硬件设施不够完善,有的则是因为设施陈旧或损坏后没有及时修理而导致学生无法进行正常的信息技术教学,这都影响着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成果。同时,由于初中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的基础和兴趣大相径庭,因此不同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所差异,假如对所有的学生采取相同的教学进度,必然会对部分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最后,在学生进行上机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老师很难对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及时地了解,有些不够自觉的学生就会趁机做一些破坏课堂纪律的事,例如:打游戏、看视频等,故信息技术课的课堂纪律也急需教育者重视和改进。
三、初中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的优化方案
1.信息技术教育者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信息技术课相比较于其他的科目更加追求精确与专业,细微的差错都会导致结果出现问题,而信息技术教育者作为初中生学习方向的指路人和创新思维培养的启蒙者,其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这就要求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者首先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以专业能力作为前提,将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并且对信息技术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确保向学生传授的理论知识是准确无误的。同时,因材施教作为教育者的一种专业素养,老师需要根据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的不同为其选择合理有效地教学方法,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同时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2.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学习热情
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着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虽然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其教学模式仍然受到中国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课堂上一般都是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很少会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的机会,机械地传授自然无法提起追求创新和自由的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育者要实现日常教学模式的创新,打破原来机械的授课模式,不要急于向学生传授方法,先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其自己进行摸索,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就感。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师生沟通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想要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的热情和兴趣,还要加强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和沟通,为与学生拉近距离创造机会,增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互动,拉近师生感情,为初中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创造一个充满创新理念且有趣、温馨的学习环境。
3.强调课堂纪律,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生正处在一个对一切充满好奇和求知欲望的时期,网络上的一切都能够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很容易对老师知识的传授感到枯燥且无聊,于是自己去浏览网页或者下载网络游戏,且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很难对每个学生的当堂表现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一旦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现了纪律问题,就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进度。故信息技术教育者在课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向学生介绍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使其真正认识和了解信息技术课程,同时更要向学生强调课堂纪律,可以采取让学生相互监督的机制,一旦发现违反了课堂纪律的行为,教育者也可以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信息技术
在现实的信息技术课堂中,往往是将老师的讲解和演示作为课堂的主体部分,而留给学生独立进行电脑操作的时间却很少,且学生的操作往往也是以老师的演示过程作为模板,在模仿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失去了操作和实践的机会,并且长此以往,更会让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故信息技术教育者要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独立的完成操作和创新,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小结
信息技术课程在当代中学教育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信息技术教育者要充分认识教育现状的不足之处,并采取合理地方式去改变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首先信息技术教育者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不仅要求信息知识的准确性,更要求教育者掌握合理地教学方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加饱满,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此同时,教育者还要向学生反复强调课堂纪律的重要性,保证信息技术课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最后,信息技术教育者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操作机会,帮助其提高实践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廖振宇.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4,6(3):72.
[2]成粉娥.优化初中信息技术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J].校园英语(中旬),2014,(11):168-168.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信息素养;技能教学;一课双师
目前,信息技术课是初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可以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信息化环境下学习技巧以及培养学生信息化素养的课程。因此,它不能只是完成单一的计算机及网络操作技能的教学,而应该将传授操作技能与培养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相融合,发挥技术学科注重应用的特点,有效地支持学校学科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现状分析
目前,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普遍要在一个脱离互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机房内,完成诸如文字处理、计算机常用设置、幻灯片制作等计算机基本操作内容的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很多问题,不能激发教与学双方的兴趣,制约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简单、滞后,学习目标不明确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的内容更新速度很难跟上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速度,其内容偏重于基本操作与应用,简单、滞后,即使涉及一些程序编写、网页制作、互联网操作等内容,也都因为不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导致教学目标过于简单、虚化,加之没有考试任务,很难激发教与学双方的兴趣与激情。同时,由于学生对计算机及网络的认识大多数停留在娱乐功能上面,没有使用计算机及网络完成学科学习、协作交流等意识和动机,也导致其学习目标的偏向。
(二)课堂教学场地、环境、设备固定
由于学生认识和动机的偏向,造成其课堂学习兴趣不足。这一现象将导致信息技术课堂难于管理。于是,教师不得已采用一些手段来维持正常课堂秩序,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通常信息技术课要安排在多媒体机房,使用统一管理且带有保护卡的计算机,上课时一般要断开互联网。尽管出于某种无奈,但是在这种教学场地、环境、设备固定、封闭(与互联网断开)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很难实现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也很难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处理能力。
(三)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机房、多媒体教学系统、简单的任务式教学,这些通常是信息技术课采用的教学模式。虽然任务式教学模式已经普遍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但是教师在为学生设计任务时,由于诸多限制并不能综合考虑任务的实用性、复杂度、创造性、协作性等因素。这种简单的任务式教学模式不能激发并持续维持学生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课教学的探究
(一)突破学科限制
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出现的以上问题,信息技术教师应突破限制,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特别是注重培养学生将各种信息技术、设备、资源正确熟练地应用于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首先,教师不应照本宣科,机械地完成教材内容,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应源于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实际,大胆提升。适时、适量、适度地扩展延伸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与技能为核心,突破教材的限制,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其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场地、软硬件环境以及设备的使用也应该突破传统限制。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将信息技术课堂放在机房、创客空间、Pad教室等场地上课。即使是普通教室,如果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借助手机、Pad、电子书包等设备的支撑,依然可以完成一堂效果良好的信息技术课。
(二)突出学科特点
对于广大用户来说,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在信息社会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工具。因此,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突出技术性、应用性的特点,与学科教学融合,与信息化学习融合,让信息技术教学融于学科的教与学,突出其学科特点。通过信息技术课教会学生熟练地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设备、资源实际应用于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交流、协作、创新、共享之中,指导学生将各种信息化手段、设备、资源应用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各种教学活动。
(三)探索“一课双师”课堂模式
一个国家的兴衰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信息技术是基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阶段所教授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从本质上来看应该属于一个过渡的阶段,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才能够培养出更多的适合时展的综合性人才。
一方面,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信息技术和初中其他课程存在较大的差别,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加之信息技术教师还要辅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些计算机比赛之类的活动。同时,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时候会涉及到很多知识领域,这就要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做到与时俱进,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另一方面,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在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打成一片,但是注意必须要有一个度,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并不是说必须要牺牲教师自身的威信来构建的。如果教师在学生心中没有威信,那么教师是不能有效的控制好课堂教学的节奏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威信正是来源于此,要让学生能够心服口服的跟你学习,就必须要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这样才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在不失活泼的同时也保持良好的纪律性。
二、采用灵活教学方法应用于信息技术实践
众所周知,初中信息技术应该是整个初中学科中实践性和创造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它属于一门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兴科学,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是选择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不仅会让本来直观生动的信息技术知识变得非常抽象,而且还会让学生感觉不到信息技术课程的乐趣,从而对课堂教学效率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选择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一)引导式教学
一般来说,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加之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本来就有很强的吸引力。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帮助和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教授“认识计算机”这一内容的过程中,并没有事先就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和计算机的发展历史给学生讲解,而是先从计算机的功能入手,向学生提问:你们心中的计算机都能够做些什么?这时候学生们都积极的举手回答,“看电影”、“玩游戏”、“听音乐”、“看网页”……之后我再利用计算机为学生播放了一些有趣的动画,演示了他们刚才提到的种种功能,学生们都对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我顺势将计算机发展历程的动态图片在多媒体上播放,学生看得津津有味,有的学生还讨论了起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教学效果非常好。通过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内容转变为生动直观的知识,学生在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学习到了知识。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
所谓任务驱动式教学指的是在教授知识点之前,教师布置一些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相关的任务作业,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比如说笔者在讲授WORD文档这一内容之前事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作业,要求学生每个人或者每两个人为一组制作电子报纸,报纸内容可以是任何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一节内容学习完之后进行评比并颁发奖励。在每一节课的教学时,我又将这个任务分成很多小的部分,例如学习到word中的图文混排时,我先给学生展示了一幅图文并茂的word文档,其中包含了图片插入、艺术字等方面的内容,然后让学生在自己制作的电子报纸上加入这些内容。正如我所愿,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激发了出来,他们将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不断的进行各种新的尝试,对于我所教授的内容也能够很快的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特长,还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快的掌握计算机技能,真正的让学生学到了东西。
(三)组织引导式教学
在某些时候,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而言,组织和引导教学能力比实际教学能力还要重要得多。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组织式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能任由学生玩游戏、聊QQ、上网页,如果教师无法有效的组织教学,那么课堂就是涣散的,是无法顺利展开教学活动的;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要指导学生构建一个知识体系,例如将信息技术知识理论做成一个网页,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点击相关链接进行学习。这一点很多教师都没有做好,绝大多数初中信息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自己去网上搜索相关的学习资料,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初中信息技术所占的课时并不是很多,学生能够自己去学习的机会也不是很多,因此将涣散的知识点做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我们的主要教学任务并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如何自己去学习和理解知识,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教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是初中教学过程中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既可以达到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目的,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相关信息软件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高效的课堂。因此,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的特点和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构建高效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
一、改变课堂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授课的过程中具有学习内容枯燥、难度大、教学内容多以及需要反复练习的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较低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获取知识,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进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例如,教师在对“信息与信息社会”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一课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以后的教学也有着一定的帮助。教师可以先制作PPT或者是教学视频,向学生展示利用信息技术等高科技处理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后再对授课过程中对信息的获取以及信息的处理等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
二、设计课堂任务,明确学生学习目的
传统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授课的过程是一个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更加注重将教学的内容讲解出来,忽视了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导致了教学效率低下。而课堂任务的设计可以更加明确学生学习的目的,有助于教师考核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同时,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对“收发电子邮件”这一教学内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了解电子邮箱的概念,将电子邮箱申请的方法和步骤、电子邮件的地址和格式以及正确发送电子邮件的方法进行演示,之后设计一个让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电子邮箱并给教师发送邮件的任务,之后给学生时间自由练习和学习,有不懂的地方教师随时进行讲解,下课前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调整教学方式,开展分层分类教学
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而传统教学方式对每一个学生的教学都是一样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在实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调整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必要时在授课的过程中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对“网上交流”这一教学内容进行授课的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地让学生掌握多种网络通信工具的信息交流,因为有的学生有网络交流经验,而一些学生没有。因此,对有经验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掌握BBS的使用方法,建立自己的微博,并进行简单的装饰;而对于无经验的学生,教师则要求他们先掌握一种网上交流工具的使用方法,再通过课后交流或者是其余时间掌握其他教学内容,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利用网站上的学习资源和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让其在组间自由地拓宽学习内容,获得更多的知识,促进组间成员的共同提高和发展,有效地达到构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认识和制作电子板报”时,教师可以开展组间合作学习,首先,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授课和讲解,并给予学生时间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之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其自由确定主题,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制作电子板报,最后进行班级内的评比与展示,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也提高了教学效率。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程在初中这一教学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总结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软件运用能力,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时,应该把握学生和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已成为中学必不可少的必修或选修课科目。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挖掘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信息采集、加工、等信息处理的实践技能,并能够主动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成了学校老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下面是我就如何上好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两点看法。
一、适当改变教学内容的先后次序,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操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安排的内容顺序,从总体上体现了由基础到应用、由易到难的思路。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并不像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一样,其知识点的衔接相当紧密,知识结构相当严谨、紧凑,没有前面的基础作铺垫,后面的内容就无法学习,层次十分分明。而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一般呈模块化、条块化分布,很多内容尤其是其中介绍具体应用软件的内容,其位置的前后顺序可调整的灵活性就较大。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视情况而定,以使内容的安排、讲解操作顺序更有利教学实际。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上机课的课时应占信息技术总课时的70%以上,有关操作的内容应安排在计算机教室进行。根据调查,许多学生对计算机都充满了新鲜和好奇,他们都爱上信息技术课,可是老师一再强调不要动这,也不要动那,一定要跟着老师走。当然,教师这样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只能使学生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胆小的同学怕把计算机弄坏,就什么也不敢动,变得谨小慎微,慢慢地学生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了。基于以上的原因,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适当强调,适当引导,及时观察学生使用情况,一般情况下计算机是不会出问题的。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
二、信息技术课要注意因材施教,照顾整体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好,还要注意落实因材施教的原则。作为一名优秀的计算机教师,总不能让领悟能力强、消化知识快、步步领先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精力与时间;也不能让相对落后的学生望尘莫及,失去信心,放弃努力。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尤其需要因材施教。
由于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现在中小学几乎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由于多种原因,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连开机、关机都不会;有的已经会熟练操作鼠标了;有的打字水平已经比较高了;有的会上网查资料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要正确对待这些差异,可以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解决问题,让走在前面的同学带动落伍的同学,让两个人轮流操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作者单位系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在二十一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掌握信息化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想在工作岗位处于不败之地,或者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掌握信息化技术是谋求发展的基础。为了给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优秀人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舞台上“各显身手”,积极推进教学创新,提高学生信息化技术的能力。笔者也不甘落后,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分层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作用。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起步时间不长,是个“新鲜事物”,虽然奋斗在一线的教师努力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它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成熟的教学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内容难于取舍。信息技术在初中阶段是一门“副课”,所以学校对它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很多学校,一般是每周安排一节课。教育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规定:初中阶段的总课时量为68个学时,教材也是根据这个课时也编排的。由于实际课时量的不足,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时很难取舍。只好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或者根据学生的喜好来决定教学内容,而这些片断内容的教学只能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出现断层。
2、课堂教学模式单一,难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微机》课程的教学模式,没有根据学习内容来改变教学模式。《微机》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调,可是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它与现代网络技术相挂钩,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很难调动的。
3、学生信息技术的技能参差不齐,教师教学任务难度大。前面已提及,课时量的不足导致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量不够,当他们进入更高的年级时,所学的知识点已局限了他们所应具备的信息技术技能。再加上学生的家庭经济也不一样,家里购买了电脑的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稍高点,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其计算机的基础能力不扎实,更不用说信息技术的能力了。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由于上述原因,我尝试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并初步取得了一些效果。
1、教学目标的分层。由于学生信息技术的能力存在着差距,所以在教学目标的分层上,以教学大纲为纲领,把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等级,然后再制定高、中、低三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高层次的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知识之外,还要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并用在实际操作上,以提高信息化技术的操作能力;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要求他们要把基础知识打扎实,能系统地理解这些知识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操作能力方面稍微拓展和提高;对于低层次的学生,重点是要求他们全部掌握基础知识,在基本技能方面只要能够模仿其他同学进行基本的操作就可以了。
2、教学任务的分层。针对各层次的学生来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并且在任务驱动模式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例如,在QQ软件的部分功能使用方面,对于高层次的学生,在传输文件时,我不但要求他们能够发在线文件、离线文件,而且还要求他们能够通过压缩文件,发送容量较大的文件;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除了要求他们能发在线、离线文件外,还要求他们能够利用截图功能,及时地从网上或聊天记录里把所需要的材料截下来,发送给对方;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通过QQ聊天来获取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或知识点。
3、课堂练习的分层。课堂上让学生进行操作训练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最有效手段。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所以,我在分层教学中,也注重学生课堂练习的分层。例如,在word 文档的功能比较繁多,学生在刚接触此软件时,不可能全部掌握其功能。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我一般要求他们掌握“新建文档”、“保存”、“另存为”、“查找”、“替换”等基本功能;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另外还要求他们能掌握插入“批注”、“题注”、“脚注”、“文本框”、“表格”等功能;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就更高了,要求他们能在word 文档中表格里绘制斜线表头、能对颜色不同的字数进行统计、能在word 文档中设计不同要求的艺术字等等。
4、学习评价的分层。为了检测分层教学的效果如何,必然要对学生的所学知识点进行考核。为了有效的反映出学生在原有知识点上的进步,必须进行分层评价。所以,我采用了分层检测和分层评价的方法,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检测时,从两个方面进行检测,一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多少,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情况。对高层次的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求非常地严格,在评价时促使他们不断地进步,不断地超载自我;对于中等程度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的方法,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但也要恰当好处地鼓励他们,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低等生,应该寻找其闪光点,采用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让提高快的学生升层,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