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21: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跨境电商发展迅猛,但与发展速度相比,相应的跨境电商专门人才水平和与市场的匹配程度则显得相对发展迟缓,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跨境电商尚属新生事物,大部分高校对跨境电商的专业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校企合作层次也不够深入,而恰恰由于其实操性特别强的特征又必须要深度融合跨境电商企业才能真正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因此以跨境电商对接程度较高的高职院校为例,试图在高职院校跨境电商政校企深度合作机制的构建这一层面进行相关研究,为同类院校的跨境电商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 跨境电商 校企深度合作
一、高职院校跨境电商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跨境电商发展势头明显。 据数据显示,以现在的发展态势来看,未来三年我国从事电子商务的专业人才缺口将达到400万左右。 根据目前情况,许多学校在跨境电商人才的培训过程中,很少灰设置跨境电商人才的实际操作技能培训, 因此,难以实现企业人才的需求。 要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应通过资源整合引进跨境电商企业,校企合作,实现市场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
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方式,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跨境电商人才的专业素质。引进企业教学,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培训平台,使学生有更多的岗位锻炼机会,可以显着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水平。同时,在这种做法下,按照跨境电商业务需要的模式培养人才,使学校朝着市场需求发展方向迈进的一步。同时,还加强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使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方向符合跨境电商的实际需要。而通过这种方式,除了学校能提高教学水平外,还可以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
(二)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
继续推动学校自身的教学改革进程,在学校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完成资源整合,使企业专家进入学校引导学生,老师也可以进入企业指导企业经营,逐步建立起“ 双师型”教学队伍,加强师资力量。同时,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的方式,可以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改善,重新设置相关课程,加强实训环节的培养,从而达到实用型人才的市场需求。
(三)加大专业人才储备
当前,跨境电商业务发展快速,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不断扩大,需要应用型、专业型的人才。 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开发跨境电商人才,在学校建立实训平台,在业务过程中吸收优秀人才,使企业能够确保长期的人才供应资源,大大减少了企业招聘人员消耗的能源,时间和财力。
二、跨境电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学校对跨境电商专业课程设置容易走入两个误区,一是与传统国贸专业课程设置雷同,二是仍然注重电商技术这一块,没有真正凸显跨境电商这种新业态的特征,直接使得人才培养规格与实际市场需求脱节较严重,同时,跨境电商专业师资这一块的专业水平也较薄弱,绝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在跨境企业的一线工作经验。而站在企业层面,在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很多企业会有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担忧,一方面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另一方面又担心学生在进入企业岗位之初,无法真正的达到岗位要求。
三、高职院校跨境电商校企深度合作机制构建
当前,跨境电商企业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走上校企合作的道路,我国政府也非常支持跨境电商的发展,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也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以为跨境电商企业人才培养工作为重点。
(一)更新教学内容
跨境电商包括电子商务、外语和国际贸易等专业,因此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人才设置培养方案进行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 并设置与专业课程相关的跨境电商业务,同时学生进入企业完成相关跨境电商实践活动,充分认识最实际的业务需求。 与此同时,将第三方培训和学生实践相结合。 例如跨境电商产品,PC运营及运营流程,通过实践丰富学生所学知识。 可以使用场景模拟、产品展示等不同手段来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壮大师资队伍
在我国,由于跨境电商业务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比较先进和完善的教学方法可以被充分采纳。 因此,需要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并鼓励教师下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进一步了解跨境电商业务的实际运行情况。 并通过企业锻炼的方式完成相应的实践,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另一方面,公司的技术人员也应该参与到学校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加强业务能力培养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师实践与理论脱节的问题,形成具备较强综合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三)建立合作实训平台
学校通过对跨境电商企业的全面了解,找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企业搭建培训平台。 使学生通过培训平台,培养其实践和工作技能。 主要培训内容应包括跨境电商业务平台的实际操作和流程管理,具有销售技能,客户服务技能,职业指导和规划,使学生能够充分把握跨境电商业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了解跨境物流,付款和税收等方面的运作流程。
(四)增强创业技能
学校和企业通过开展“跨境电商专业大学生创业比赛”、“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联合举办不同形式的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竞赛,以迎合总理在“两会”上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政策。同时,通过业务考核、技能竞赛等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及相关技能的运用与掌握能力,增强创业技能,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毕业生的就业率。
综上所述,要探索出校企p方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创新教育模式,必须采取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对跨境电商进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丽丽.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校企合作问题探讨[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98-99.
[关键词]跨境电子商务;高职国贸专业;人才培养
[DOI]10.13939/ki.zgsc.2016.42.189
1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
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互联网+”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进一步推动了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带动外贸企业转型升级。传统对外贸易模式正在迅速地向互联网贸易方向转变,转变的途径是跨境电商,而跨境电商必将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主要模式。
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从规模到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就已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商企业已超过20万家。图1表明,近5年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增长迅猛,年增长超过30%。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5.4万亿元,同比增长28.6%,预计到2016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6.8万亿元。跨境电商行业整体处于成长期,未来长期将保持较高的成长速度,急需大批人才。
2 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2.1 跨境电商的发展需要更多专业人才
随着我国外贸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人才的紧缺成为不少外贸企业的发展障碍。根据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研究中心联合阿里研究院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近86%的企业认为跨境电商人才缺口“严重存在”,需求缺口约200万人。其中,小企业对国贸专业人才需求相对较多,且倾向于招聘专业具有复合型的知识和技能人才。
2.2 跨境电商对国贸专业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随着跨境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跨境电商企业销售的产品品类和销售市场更加多元化,企业对电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根据《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显示,70.1%的企业选择跨境电商人才最多的倾向是来自国际贸易专业。这对国贸专业的发展无疑是非常好的机遇,但是65.1%的企业更多希望聘用复合性学科人才,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跨境电商企业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较强。
2.3 跨境电商对国贸专业人才核心技能发生转换
由于跨境电商企业对各种综合性人才,特别对有外语能力和平台知识的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比较强烈,这就要求高职国贸专业的核心技能随之发生变化。除了传统国贸专业要求的外语沟通能力、外贸专业技能之外,还要求网络运营技能、网络营销技能、网上交易技能和跨境作业技能一系列核心技能作为保障。
3 当前高职国贸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针对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尚未确立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使用跨境电商平台,但高职院校尚未开设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只是作为国际商务和电子商务的专业方向来培养人才。许多高职院校仅把跨境电商作为传统外贸的一种新转型和新模式,仍然重点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大多高职院校沿袭之前的培养模式,仍以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主,未能构建适合跨境电商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达到注重跨境电商的平台性、工具性及商业模式创新能力方面的发展及在能力培养上更趋于融合的要求。
现阶段,专业改造还处于起步阶段,改造的理念以及专业改造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还在进一步探索中。如果把当前国贸专业开设跨境电商方向增加电商操作类课程看作应急之策的话,那么从长远着眼,现在就应该在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方面为将来成立跨境电商专业做好必要的准备,逐步厘清国贸专业和跨境电商专业的关系。
3.2 针对跨境电商的实践教学平台尚未搭建
传统实践教学在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方面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已无法满足实践教学需求。跨境电商的教学不能拘泥于理论知识,需要大量实战经验,深入到工作中,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实践教学是重中之重。但现有高职跨境电商教学未改变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辅之以相关的实训的模式。在运用模拟教学软件进行实训方面,对于跨境电商教学软件研发不足,市场适合的教学模拟软件偏少,大多只能依托于国际贸易软件进行实训。由于实训教材内容缺乏实践操作性,缺少跨境电商相关内容,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从企业和行业的要求来看,高职普遍缺乏与跨境电商企业共同培养具有跨境电商核心技能的实践教W平台,未能充分利用国内外著名企业的优势资源,通过“厂中校”和引入企业专家等模式开展实习实训。
3.3 针对跨境电商的新的课程体系尚未构建
高职国贸专业经过多年建设,课程体系已趋成熟,但适应跨境电商方向的设置时间相对较短,并且跨境电商本身发展迅速,对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在此背景下多数高职院校为了尽快培养人才,只是对原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适当的改变,主要以“国贸+电子商务”的思路来构建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下,学生在学习原有国贸专业必须具备的内容的同时,还需完成电子商务所必备的网络客户服务、网络营销推广、图片处理、数据分析等课程内容,由于时间较短、课程体系缺乏关联性,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真正掌握跨境电商的核心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大打折扣。因为课程体系还仅仅是原国贸专业的简单扩展,所以跨专业课程体系整合没有真正完成,科学合理的有创新性的课程体系还未构建。
3.4 跨境电商的师资力量匮乏
目前,我国高职跨境电商专业方向的教师主要来自于国贸、国际商务等外贸类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只有部分兼职教师来自于跨境电商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参与教学和专业建设。
下表是国贸专业与国贸专业(跨境电商方向)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实训课程与核心技能在改建前后的比较。
4.4 多渠道校行企共同进行师资队伍建设
4.4.1 鼓励专业教师参加研修培训
高职院校应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步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质平台,把院校的教学资源与企业的实践平台相结合,打造教师培训体系。作为“全国高校跨境电商师资培训基地”,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自2015年以来在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国际商务教育研究会的指导下先后承办了四期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师研修培训,搭建了专业学习和实践平台,加强了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知名跨境电商企业及院校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参加电子商务培训、优化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供了成功的师资培训平台和范例。
4.4.2 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
高职院校要依托商贸流通全业态的龙头企业,通过参与企业资源课程改造、全真企业实践等方式,为院校培养以全球供应链和跨境电子商务师为主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通过企业实践和参加培训与企业专家和业务骨干互动和交流,教师能够提高素质标准,达到考核要求,成为“双师型”教师,胜任跨境电商和相关综合技能课程教学工作。
4.4.3 坚持企业兼职教师制度
积极引进拥有跨境电商实际工作经验的企业骨干和业务精英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兼职教师的课堂教学、开设讲座、参与毕业论文和职业技能竞赛指导等多种灵活的方式,教师和学生了解跨境电商发展的最新动向、掌握平台实操技能,激发学生对跨境电商创业和就业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企业兼职教师教学中需与专业教师紧密配合,提升课堂教学管理质量,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寿华.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析[J].职教通讯,2016(11):25-28.
[2]沈通.跨境电商背景下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9):33.
[3]乔哲,张彦玲,胡文杰.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基于跨境贸易电商化背景的视角[J].职教论坛,2015(32):34-36.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B-0071-02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指出:“健全创业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加快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加强创业实训体系建设。加强创业创新知识普及教育,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人心。”在创新创业的行业中,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其他行业相比,电子商务的创业资金要少许多。在当前“地球村”的大背景下,中国对于世界来说是世界的共同市场。电子商务行业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寻找到更多与海内外合作的机会。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作为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如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的创新创业电商专业人才,是目前需要进行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我国电子商务行业概述
我国的电子商务起步于 1990 年,在随后的 20 多年发展中,中国电子商务突飞猛进,目前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根据艾瑞咨询最新数据:2016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 20.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3.6%;中小企业 B2B 平台服务营收规模为 235.9 亿元,同比增长 17.1%;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4.7万亿元,同比增长 23.9%;B2C 市场交易规模为 2.6 万亿元,占中国整体网络购物市场份额的 55.3%;移动购物在整体网络购物交易规模中占 70.7%,同比增长 15.3%。电子商务市场呈现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互联网经济的崛起带动了一大批依靠互联网创业的人群。目前,淘宝网上有 800 万的创业者,其中大多数是第一批敢在互联网上“吃螃蟹”并且致富起来的人,他们是电子商业创业的典型代表。电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电子商务的种类、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发展。为此“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在这个行业显得尤为重要,成为了电子商务行业对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二、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我国中职学校的创业教育相对于高等院校起步较晚,没有高校有那么多的人力和条件来促进创业教育实践。无论是师资配备还是课程设置等,在很多方面中职学校都需要向高校学习。在课程设计方面可以参考高校的课程,并结合本校的教师和资金,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多层级的教育,让创业课程和学生所学专业进行对接。在中等职业学校中,苏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是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比较成功的典型代表,它从 2000 年起设立电子商务专业,是我国较早设立电子商务专业的中职学校之一。该校电子商务专业采用“岗位引领、项目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 1 所示),将课程的教育、企业的项目、模拟创业等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为电子商务市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因此,笔者以此为参照,谈一谈中职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策略。
(一)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意识决定行为,良好的创业意识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和前提。一是要改变学生等待、旁观、找关系、求安排的传统就业观念,教育学生学会就业,善于择业,勇于创业。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是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可以通过优秀企业家进课堂和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校作创业经验介绍等创业沙龙活动,让学生意识到中职生也可以大有作为,增强中职生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三是不定期组织学生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感。
(二)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不应只有传统的理论如《电子商务概论》等课程,还需要增加对现实市场流向、创业趋势发展、创业名人解读等方面的课程,为学生营造出“大?创业,万众创新”的气氛。比如,针对现在社会上电子商务火热的淘宝店铺,开设淘宝店铺创业课程,帮助学生在淘宝创业中获得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设置电子商务创业者应熟练的使用互联网工具、掌握网络营销技巧的课程;设置有关经济学课程,使学生掌握分析市场运作的原理,学会分析市场盈利点;设置与网络营销相关的专业课程。使学生学会互联网技术,学会网页的制作和美化,等等,使学生在专业技术的学习和发展中学习到不同领域的实践经验,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教育是多元化的工程,要进行综合培养。除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通过不同的创业实践为学生做好各种创业前期的知识储备。
建立多元化的实践体制。一是组织创业演讲活动。邀请社会上成功的企业家和创业成功的校友来作创业演讲,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和管理理念,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自主创业的自信心和勇气。二是建立校内互补机制。对刚进学校的新生开展创业启蒙教育,让他们对创新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后期的教育培训打好基础。然后在校内组织新生参加社团活动,形成高带低的创业文化机制。三是举办或组织各种学生活动。通过组织各种创新创业比赛和各种形式的活动竞赛,建立学校内部的竞争和创业模拟程序,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四是设立学生创业指导中心,为学生创业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同时,积极引进创业项目,为有自主创业想法的学生提供信息咨询和创业平台,有条件的还要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支持。
(四)不断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技能
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师资是关键因素之一。教师首先要主动学习新知识,对创新创业教育要有系统的认识,时刻关注市场的需求与变化,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资讯和创新创业知识指导。
关键词:电子商务;复合型人才;实践教学
一、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专业当前发展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下的电子商务代表着一种新的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它的应用与推广给社会和经济带来极大的效益。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平均年增长超过35%,2015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0.8万亿元。2015年淘宝“双十一”最终交易额达到了惊人的912个亿,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市场的庞大以及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无限潜力与广阔前景。电子商务专业是融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和现代物流于一体的新型交叉型专业[1],依托于网络平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整个商务过程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培养具有信息技术、商务技能、管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互联网时代商界精英。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却也面临不小的困境:(1)企业人才需求与高校人才输出比例失衡。专家预测,未来10年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达200多万[2]。目前我国有近千所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这些电子商务毕业生普遍无法直接上岗,就业率仅20%,远低于其他专业的就业率。(2)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许多高校在培养学生时,一味的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对学生实践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就业时由于缺少实践操作的经验而缺乏竞争力[3]。这也是造成电商专业学生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针对我国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困境,我们应当如何设置电子商务专业的培养方案呢?为了进一步探索此问题,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商务专业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历年的电商毕业生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对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案设计的一些建议。
二、基于电商发展的理论基础
复合型培养方式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再拘泥于单一专业知识的培养,而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习方向结合在一起[4]。简而言之,就是通过特定的培养方式栽培出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多门科学知识的能力、较高的基本素质以及创新性的思维方式的综合性、高层次、宽领域的人才[5]。复合型人才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丰厚的知识基础。由于复合型人才能够掌握多种科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知识面宽广,从而为不同科学之间的综合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知识的综合运用程度高。复合型人才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拘泥于一个独立的专业领域,而是将多种科学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一个综合的知识结构体系,能够从多种角度、不同层次去研究问题,思维创新能力强[6]。3.社会适应能力强。知识面广、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加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弥补单一型人才的不足[7]。从教育的外部规律来看,教育必须是一定时期内经济、政治、文化的产物。现阶段,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商业贸易繁荣,不同行业、领域之间的联系程度不断深化。所以,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注重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优化人才培养方式,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8]。教育的内部规律指出,教育是以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当今社会,各领域、各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相互融合交叉,领域之间的边缘性日益模糊[9],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要实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使个人能力和企业需求相匹配[10]。
三、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次调查问卷一共设置四个部分,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工作情况,对自我能力的评价,对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问卷于2016年3月15日开始发放,至4月20日收集完成,历时一月。主要采用网络问卷的形式,通过微信、校友群进行投放。该校友群共有162名成员,全部来自南京南航航天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由毕业生和在读学生构成。为了提高问卷回收率,我们采用微信红包来激发调查对象的填写热情。该问卷样本117人,有效答卷103份,回收率达到88%。其中已工作的毕业生共有61名,在读学生56人。
四、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1.就业情况分析。南航电子商务历届毕业生大多就业于行业中的领军、骨干国有企业和国内私有企业,毕业生的就业层次较高。硕士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有半数选择了国有企业,而本科生就业的主体则是国内私有企业。硕士及以上毕业生相对于本科生来说更倾向于选择在相对稳定的国家企事业单位就业。在各行业中从事市场类工作的人数最多,占41%;半数的硕士及以上毕业生主要选择制造业,而多数本科毕业生选择了服务行业。只有21%的毕业生从事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工作,学生大部分在就业过程中转向了其他与电子商务相关度一般甚至是不相关的岗位。2007年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与专业的匹配程度较高,这与当年电子商务刚起步导致人才需求猛涨有关。此后匹配度虽然大体上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仍旧低于50%。最近两年匹配度较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大量转投其他工作岗位的现象有所减少。各个时间段的毕业生,大部分都能够在五年之内实现专业技术级别的第一次晋升。2007—2009年段毕业生中,42.86%是在3—5年间实现的专业技术级别的第一次晋升;2010—2012年段毕业生中,超过半数的毕业生在1—2年内实现专业技术级别的第一次晋升;2013—2015年段毕业生42.86%在工作1年以内就实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专业技术级别的晋升。随着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化人才培养方式的逐步推进,电子商务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工作岗位中的晋升时间逐渐缩短,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显著提高。所有的61名毕业生中只有7名进行了自主创业,绝大多数的毕业生选择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有16.67%的硕士及以上毕业生年收入达到百万级别,说明高层次工作岗位仍然有学历门槛,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在高层精英职位竞争与发展上占据优势,学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科生职业发展的前景。
2.毕业生个人能力及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情况分析。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个人能力品质水平尤为重要,本次调研就此问题进行展开。调研发现,学生的外语能力、知识面、专业基础知识能力较低,说明学校在指导以及督促学生理论课程学习的方面做得还不够,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理论知识的热情不够高涨。学习理论方面、实践动手能力、获取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较低,说明:(1)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有待加强;(2)学生对于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的意识不够强烈,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敬业意识较高,说明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有强烈的责任心和归属感,能较迅速的融入新的工作团队。为了调查毕业生对于学校人才培养管理的评价,要求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进行打分,结果显示,国际交流学习指标明显偏低,说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对国际交流项目参与度不高,进而反映出学校应加大在该方面的建设力度,增强电商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此外专业实习、专业实验、专业竞赛活动等指标普遍偏低,说明学校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着重关注这些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的平台与机会,为日后毕业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电子商务专业要注重培养学生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协调发展,不失偏颇。(2)以市场为导向,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市场需求相匹配,向社会输送有用人才。(3)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意愿并不强,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创业主动性、积极性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知识,使其愿意主动进行创业尝试,为就业开辟新路径、新出口。(4)在毕业生素质能力自评中发现毕业生的外语能力明显偏低,因此专业应该加强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开设更多的双语课程,增广学生的知识面。(5)在毕业生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中发现国际交流学习指标明显偏低以及国际交流项目参与度不高,进而反映出学校应加大在该方面的建设力度,多开展国内外交流活动,增强电商专业学生的国际视野。(6)专业实习、专业实验等指标普遍偏低,说明学校应该加大对这些方面的关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的平台与机会,为日后毕业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7)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与往届校友保持良好关系,如开展“凤回巢”系列讲座。(8)坚决贯彻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方针,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基础、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相配合,通过校企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输送率高、对口性强的电子专业复合型人才。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复合型人才并不是简单的将经济管理类知识和信息技术类知识相加,而是在培养学生复合型基础知识的基础之上,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使学生在具体的工作岗位中找到自己的未来发展目标,并具体针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有侧重的选择相关课程进行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自主操作能力、排除故障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也要注重学生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工作岗位中,学生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人际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冷静的处事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等基本素质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过程中,要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品质,加强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敏.电子商务实验实践课程创新性渠道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信息学院学报,2011,(5):21-22.
[2]何梓源.我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背景下的人才供需状况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
[3]贾玢.电子商务专业教育教学创新模式探索[J].物流科技,2012,3(3):112-114.
[4]程晓红,徐娟,张立,罗轶超.基于协同创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3,27(4):108-112.
[5]卢彰诚.基于协同理论的复合型高技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江苏商论,2012,(9):69-72.
[6]张波,潘旭华.电子商务的“复合型”与“专业化”人才培养[J].计算机教育,2011,9(18):8-11.
[7]青宏虹.复合型模式:我国高校电子商务教育的发展趋势[J].渝州大学学报,2002,19(4):108-110.
[8]蔡四平.我国高等上课教育的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J].现代大学教育,2004,(2):50-53.
[9]潘懋元.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1999,(1).
摘要: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人才的供需矛盾日益严重,如何培养社会所需的电商人才成为各类高校及一些社会培训机构甚至一些电商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针对传统企业转型电商的历史机遇,结合浙江省民营中小微企业众多的具体情况,浙江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提出了校企合作以工作室为主线的电商人才培养团队输出模式,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本文就该模式实践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和思考,抛砖引玉,希望能对电商人才培养有所帮助。
关键词 :电子商务;团队输出;人才培养
本文是浙江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工作室为主线的电子商务人才团队输出模式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jg201337
从总量上来看,电商人才需求目前呈现总需求量大爆发的状态,2013年淘宝大学对电商人才的预测显示,未来3年,全国电商人才将出现400万左右的缺口,现有培养体系培养的电商人才远远跟不上电商人才的需求。电商人才需求在淘宝、天猫、阿里平台为主的情况下,随着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的崛起,呈现出对多平台深入了解的要求。随着传统企业加快布局电商渠道,电商人才与传统产业结合的需求明显。民营中小微企业转型电商过程中,产生对小型电商团队需求。
1、以工作室为主线的电商学生团队输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
工作室是指几个人为了某一个共同的目标组织起来,一般未经过工商登记注册的具有公司雏形的组织。大学生在校期间,经过专业学习,有创业想法的一些人往往会首先组成工作室形式开展业务。电子商务工作室成为一种常态化实践教学的手段,针对中小微企业转型电子商务的历史大潮,通过贴近公司实战性质的工作室的专业培养,最终能够使学生在师傅带徒弟的环境中形成电子商务关键岗位能力,毕业时能够以团队形式输出到传统或电商企业,也可以在分散就业时,能够更快融入企业。
有的学校也会组织学生以工作室的形式开展专业实践活动,工作室的之于学生实践创业和专业教学并不陌生。但是,真正将工作室用于专业实践,使工作室成为专业实践教学的一条主线,并且能够实现专业学生以老带新、团队输出的并不多见。以工作室为主线的电子商务人才团队输出系统,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始,实现工作室实践教学活动常态化、规范化。使工作室成为类公司化的组织,成为具有实际业务能力的组织,类似校中厂的组织,承担起学生的部分专业实践任务,在校内形成真实的市场企业环境,使学生进行类似学徒制的实习,最终能够可以以团队形式输出到社会。
目前,电子商务生态圈已经形成,围绕各大电子商务平台而产生的各类电子商务相关服务业务需求量巨大,例如电子商务外包服务、电子商务平面设计服务、网络营销服务等。我国现有1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大量的需求是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成立工作室的巨大机会。基于这一观察,浙江职业技术学院专门为电子商务专业在实训大楼开辟了3个教室共约200平米的工作室,以供专业以工作室为主线的电子商务学生团队输出项目开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这表明:人们要自己独立创造和构建事实,才能把别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体系结构。是以通过工作室实践,使学生能真正掌握电商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能够在毕业时迅速适应企业工作需求,为将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
2、以工作室为主线的电商团队输出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本模式的完成有两个难点需要克服,一是电商岗位需求的技能融入课程训练,这项较为容易实现;二是团队的磨炼,此项较为复杂。
2.1 教学资源的构建
根据建构主义思想,需要构建相关学习资源以供目标实现。为了能够达成目标,首先是课程资源的建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商品图片拍摄与处理》、《电商基础》、《客户服务导论与呼叫中心实务》、《电子商务运营实务》、《电子商务案例分析》、《网络营销》电商专业核心课程以及物流课程、营销课程、管理课程,在课程体系上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夯实基础。为普高学生设置了由第二学期到第五学期的《电商工作室创业实践》课程,为3+2学生设置了由第一学期到第三学期的《电商工作室创业实践》课程。即作为主线的电商工作室实践活动。在该课程上,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电商创业活动,通过几年的电商创业项目磨合,形成一个个电商团队,以输出社会。下图为该模式下的电商专业课程体系图
2.2 实训室建设
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学生在不断的职业技能训练中掌握相关的技术技能。要能够训练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除了设置来自市场一线需求的课程以外,在教学方式上,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职业场景设置相关情境,需要相关的实训场地。配合课程教学的需求,商务系非常重视实训室的建设工作。2012年,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商实训基地,并于2013年完成实训室的硬件建设。除了建有各门课程实训需要的实训室外,还单独设立了“电子商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主要包含电商创新创业工作室、电商服务外包工作室、平面设计工作室和视频营销工作室四个电商工作室。见下图。
2.3 引进来自企业的实践项目
团队是有共同目标的分工明确的一群人的组织。必须是在一起做项目的过程中才能形成和得到锻炼。电商工作室非常注重为学生引入来自企业的实践项目。电商工作室的指导老师在各种与企业能够接触到的活动上,宣传电商工作室,为工作室引进项目。被引进的项目一般由5名左右同学负责运营。工作室为成员引进了温州某中老年女鞋项目,杭州某化妆品项目,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义乌购商户代运营项目等。在引进企业项目的同时,企业与学校签订协议,成为校企合作企业,条件符合要求的,还将与系里开展订单班合作。订单班合作是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通过企业进校宣讲、学生和企业双向互选,确定顶岗实习名单,在每年11月下旬,毕业班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该项目中,工作室成员最受青睐。除了引进企业项目作为学生的实践项目之外,工作室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可掌握的资源组织团队开展电子商务创业活动。学生来自浙江省内各地方,多数同学家里都有生意,结合自家生意,为在工作室里的电商工作内容提供实践项目。
3、电商工作室的创新实践
3.1 电商工作室团队输出的草创阶段
2013年9月,电商工作室招募了第一批成员。学校没有开设课程,学生在业余时间参与工作室活动。教师额外付出指导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努力下,电商工作室形成了管理制度,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创业和团队建设活动。工作室逐渐发展壮大,后续又增加了国贸专业一批成员。虽然师生都不能全身心投入工作室实践,但是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主要是工作室成员的个人创业有一些起色,带动了电商学习的热情,形成了师生共同探讨电商实践项目的氛围。电商教研室教师都在考虑和实践带领学生开展电商项目创业实践活动。也出现了一个月营收10万元左右的4钻店铺。
3.2 工作室的规范化运作
吸取工作室业余时间运作的经验教训,电商专业在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电子商务工作室创业实践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在普高班2-5学期、3+2班1-3学期,通过每周1课时的专门时间,来让老师和学生专门就电商工作室创业问题进行深入沟通和探讨,由老师指导学生开展工作室创业活动。同时,为了使得工作室的团队成员构成更加多元化,工作室也吸纳各相关专业的同学入驻。目前参加电商工作室的学生有物流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等四个专业的学生。学生在工作室接受工作室指导老师的管理,以自主创业为主要形式,同时以工作室整体的名义承接社会上的电商需求。以电子商务工作室创业实践课为贯穿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该课程的纲领性作用,融汇贯通各相关课程的学习,包括商品图片拍摄与处理、电子商务实务、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实务、营销心理学、物流管理实务、商品学、网络营销、电子商务客户服务与呼叫中心实务、电子商务运营实务等电子商务专业核心课程。
4、校企合作以工作室为主线的电商团队输出模式思考
针对电商团队输出的问题,浙江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做出了一点探索,但是离形成一个个理想中的电商团队输出到社会,还有很长的距离。
4.1 电商团队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应有所取舍
电子商务项目有大有小,大项目需要的团队成员知能结构非常复杂,工作室培养的是电商团队的电商专业相关岗位人员,并不能培养一个大型团队中的各个岗位需求。为此,我们将电商团队能力限定在美工、运营、推广、客服四个方向上。设置了电商服务外包工作室、电商平面设计工作室、电商创新创业工作室和网络视频营销工作室共四个工作室,通过项目运作过程中的产品拍摄、图片处理、营销方案策划、平台选择、活动选款等工作和项目运行过程中的客服活动,锻炼学生在美工、运营、推广和客服等电商核心能力。
4.2 工作室的社会化运作与学生能力的矛盾
工作室承接社会项目时,项目对工作结果的时效性、水平等都有要求,学生团队在运作项目时,以学生身份一是在接受任务时比较随意,对待承诺不严肃;二是学生上课时间比较多,用来完成工作室任务的时间有限,而且学校各项课外活动又非常繁多,登山活动、十佳歌手、迎新晚会排练、班会等等,又占用学生大量时间,完成任务心有余力不足。工作室承接的某化妆品的项目就因为以上问题而没有按期完成,导致项目流产。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是在项目开始前就应以书面形式确定项目任务内容,由学生做出明确承担任务的书面材料,在思想上使学生重视起来;二是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可在课程设置方面考虑工作室实践的内容。
4.3 学生职业能力和项目要求不匹配的问题
工作室承接社会项目,在初期是一些比较低端的服务项目,如产品拍摄、图片处理、网店装修等内容。即便如此,由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内容比较分散,在加入工作室时,没有全部学完所有所需知识和技能,所以出现能力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工作室的设立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实践项目锻炼提升学生的实战能力,出现这方面的问题是预料中的事情。初期工作室是由指导老师义务为学生授课解决问题,这不是长久之计,为了能使工作室长期正常运转,指导老师的课时应计算工作量。在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中,即便是把工作室创业实践作为一门课程纳入,如果课时太少也对这一模式帮助不大,应学习义乌工商学院的做法,把电子商务实践作为课程,占每周的大量时间。
4.4 电商工作室创业实践课程普遍开设的问题
在社会项目数量不足的情况下,开设课程教授学生相关技能也是必要的。而把电商工作室创业实践课程作为一门所有电商专业学生都要学习的课程,有人会问到那不是要所有学生都要开店创业吗?实际上,只有一部分同学开设店铺,其他同学作为其项目成员参与,具体分工,正是团队输出模式的设想。问题不在于学生是不是全部开店,而在于学生的参与程度上。众所周知,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太令人满意。在项目团队中总是会有不认真面对,不配合工作的学生出现,由于都是学生,无法像公司处分员工一样处理,因此在实践中的难度更大一些。
总之,提出校企合作以工作室为主线培养电商团队人才的构想是对高职电商人才培养的一个探索,新的问题总在不断出现,希望能够走出一条使学生、老师、社会都满意的路子。
参考文献:
[1] 翁朝霞.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e商工作室模式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4(6).
[2] 朱晓峰. 电子商务专业工作室教学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7期
[3] 高华. 以创新工作室为依托,培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中国科技博览,2011(3).
关键词:高职;互联网+;跨境电商;实践教W体系
一、高职院校在“互联网+”背景下搭建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体系的背景和意义
近年,在国家“互联网+”、“一带一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重大战略的有序推进和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中长期规划”的宏观指导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对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对接市场程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型的外贸发展业态,与传统外贸相比,其实操性、与企业的对接度有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搭建并不断完善高职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体系,深度对接国家战略、对接企业、对接行业,是培养跨境电商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6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33万亿元人民币,比2015年(下同)下降0.9%。其中,出口13.84万亿元,下降2%;进口10.49万亿元,增长0.6%;贸易顺差3.35万亿元,收窄9.1%。而,与此同时,2015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商品交易规模达到6.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5%。而2017年中国进出口跨境电商整体交易规模预计将达到7.5万亿元。由此看来,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将极大程度地提高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满足跨境电商大规模发展的需求。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体系搭建存在的问题
跨境电商规模的飞速递增也进一步凸显了当前该类人才的数量短缺和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具体说来目前的高职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当前开设跨境电商类专业的高职院校较少,缺乏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我国开设跨境电商相关专业的高校很少,一般以在国贸专业中开设1-2门跨境电商课程为主,不仅开设跨境专业或专业方向,还搭建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学校就更少了。即便开设此实训课程也是以理论或仿真实训教学为主,与实际脱节较严重,而且设置依据欠科学。
2.跨境电商实训软件与实际脱节
目前跨境电商业务操作平台主要依靠类似于POCIB和SIMTRADE这样的虚拟商业模拟软件,具有简单,虚拟化的特点,其实用性与真正的市场交易环境相比相差甚远。 缺点在于:一,在模拟操作训练中,对方基本上都是学生,而实际环境中的交易对手通常是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人,在业务熟练程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二,学生不能感受到真正的货物运输过程,资金运作和利润损失,很难真正刺激学生的热情;三, 模拟操作软件基本上都是基于个人的实践,学生无法理解团队合作所需的实际工作。
3.跨境电商实践教学指导用书较为缺乏
目前,跨境电商在学术界的研究还为数不多,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资源相对落后,仅仅依托于国际贸易专业所开设的相关课程。而国际贸易专业所使用的基础教材,以及在外贸业务中的主要教学内容以传统业务流程为主,内容覆盖面不广。 例如,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实际上以信用卡,银行汇款,第三方付款等方式为主,而我们现在的主要教科书对美国第三方支付系统PayPal,以及我国的银联、支付宝都没有做出具体的介绍。
4.“双师”素质的跨境电商实践教学师资欠缺
“双师”素质教师是对相关专业熟练掌握实践技能的具有最新综合知识,同时又在相关专业接受过相关专业训练或从事过具体工作,且具备一定学术背景的高素质人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所需的“双师’素质教师,要求具备较扎实的国际营销、国际贸易理论和操作基础。同时能将跨境电商相关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过程有效的结合。 目前,我国大部分专业教师在跨境电商方面业务熟练程度不够,教学过程中所需的网络营销理念和方法、产品选择、产品页面的维护和运行、平台使用、客户服务等方面经验不足,对于实际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并不十分了解。
三、“互联网+”背景下构建高职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体系的途径
利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构建完整的跨境电商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展开:
1.合理设置跨境电商实践课程体系
跨境电商课程建议安排在第五学期开设,因为跨境电商业务的开展需要具有跨文化交流,财务管理与分析等理论知识储备,以及较强的综合能力和营销能力的学生。另外,由于订单生成需要产品预选,市场操作和销售作为基础,建议课程设置为36课时4学分,模拟操作小组每组由3-6人组成,组长负责决策、协调和管理,市场管理方面主要负责目标市场定位、拟定营销方案以及产品筛选等,市场运营方面主要负责营销推广和分析市场数据,客户服务主要负责产品销售、客户关系维护等。学生自主选择工作岗位,培养了其专业技能和业务管理能力。
2.校企共建跨境电商校内外实习基地
要培养学生的跨境电子商务实践能力,必须从构建和优化跨境电子商务培训课程入手。选拔跨境电商培训外的一些优秀学生真正参与到跨境电商项目中,分散和弱化校园培训机制,甚至还可以选派企业的跨境电子商务技术和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面对面的向跨境电商专业的学生讲授相关业务知识,加强其操作技能。
3.探索构建跨境电商“双创”平台
跨国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改革应利用互联网这一有效途径,全方位的连接产品、财务、知识和合作资源为学生提供新的商机,当前互联网+业务,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与云技术的发展迅速,应积极组织学生建立跨境电子商务培训基地,参加各种技能操作竞赛,配合企业创建跨境电商合作项目,为其今后跨境电商业务的开展提供有效的铺垫。
参考文献:
[1]邓志新. 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创新――以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为例[J].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4):82-88.
[2]张倩,詹浩勇. 我国高校国际经贸类专业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实训探索[J]. 对外经贸,2016,(12):131-134+153.
关键词:电子商务 网店运营 项目实战
1 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立足于区域经济,主要培养面向中小型企业既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商业贸易知识,又具有网络推广、网络交易、电子商务运营等核心技能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电子商务开展已经走过了粗放经营的初级阶段,开始向专业化分工和精细化运营转型,因此,对电子商务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也向专、精方面发展。高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应该是电子商务应用层面,根据对不同主体的电子商务应用型企业岗位人才需求调查,目前,企业所需的高职层次的电子商务运营人才岗位主要有数据分析专员、美工设计师、网络推广专员、客服专员、仓储配货专员、电子商务运营助理等,这就需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跟上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网店运营人才”培养成为高职电商专业更加精准的定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必须向精深、实战方向发展,需要学生精于一项,长于一项,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等社会能力。
2 基于项目实战的高职电子商务网店运营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来培养,这已是高职院校的共同认识。但如何有效地贯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有各种不同实施路径。电子商务技能的实战性则决定了课堂讲授、企业参观、模拟软件操作等都很难满足实战技能的培养,必需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落到实处,需要通过学生在企业电商平台上进行真实的业务操作来培养。
基于项目实战的高职电子商务网店运营人才培养模式是在我国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第三方平台模式成为电子商务主要模式,中小企业对高职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已经显现出专业化、精深化趋势的背景下,通过学生个人网店运营及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实战的方式,培养具有电子商务运营专长的高技能人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如图所示: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战能力的培养是同时推进的两条主线。实战能力培养的推进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2学期)岗位认知阶段,通过“课程案例教学+学生开设网店+企业参观认知实习”建立对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企业岗位的初步认知。第2阶段(3、4学期)基础技能训练阶段,依托学生网店和引进的合作企业项目,将专业课程教学和个人店铺经营相融合,培养掌握网店运营的各项专业技能。第3阶段(5、6学期)团队运营实战阶段,按照企业电商运营团队进行岗位设计,将学生分组,成立运营团队,以学生网店和引进的合作企业项目为实战平台,将专业技能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运营能力。
在项目实战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为目标。在学生动手完成网店运营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将必要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战项目中去,以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驱动每个学生学会电子商务实战技能,将学习成绩评定与经营业绩相结合。
3 基于项目实战的高职电子商务网店运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3.1 基于项目实战的高职电子商务网店运营人才培养方案
网店运营人才培养方案,是充分发挥学生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如选择淘宝网、拍拍网、速卖通等平台自主创业,开设网店、经营与管理网店,从而掌握从市场调研、创业方案策划、创业方案实施(店铺开设、装修与设计、推广、网络交易与客户服务等)与店铺运营管理能力。
3.2 基于项目实战的高职电子商务网店运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
项目实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依托个人网店的基础技能训练。
在第1学期开设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课程实训中,要求学生做好网络创业项目策划,注册个人网店,选择好产品,做好店铺的基础装修并指导学生进行店铺经营;将第2-3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网页设计与网店装修》《图形图像处理》《网络营销策划与实务》等专业课程教学与个人店铺的运营融合,以学生个人店铺为项目实战平台,课程实训项目与店铺经营内容融合,要求学生做好自己店铺的首页设计、详情页设计、产品拍摄、修图等,并结合《网络营销策划与实务》课程,以学生本人店铺为实战对象进行店铺推广,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提升店铺的实战能力。将店铺经营业绩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内容,占学生总成绩的40%-50%。
第二阶段,依托个人网店或企业合作项目的团队的综合运营能力实战训练。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本阶段主要训练学生的团队建设和综合运营能力。按照电子商务运营团队的构架进行分组,设运营总监一名(组长),下设数据分析员、美工设计师、推广专员、客服及仓储配送专员。学生根据在第一阶段各项专业技能掌握情况和个人未来岗位方向选择岗位,组建团队,以成长性较好的学生网店或引进的中小企业第三方平台网店运营为实战项目。项目实战作为《电子商务运营实务》课程内容,专业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进行分组指导,以运营绩效作为课程考核的依据。
4 基于项目实战的高职电子商务网店运营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条件
4.1 准备好项目实践指导力量
项目实战方案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关键还是在于指导老师的工作责任心与专业水平。近年来,高职院校虽然引进了不少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但总体上看,项目实战的指导师资力量是不足的。一方面教师本身缺乏实际项目运行的经验和指导实战项目所需要的专业技术;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发展变化快,教师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提高,但现行高职教师教学和学生管理任务都较重,下企业锻炼实践往往落不到实处,再者,部分教师考虑到职称晋升等,往往重视教学与科研,忽视实战能力的培养。因此,建议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业导师共同组成的双师团队,教师做好教学与日常的基础指导,企业导师通过讲座、分组指导等方式进行实战指导。这种方式可以解决项目实战指导师资力量的缺乏,带动企业将项目引入学校,也可以提高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项目实战的指导水平。另外,可以组建学生助教团队。选拔在第一阶段表现优秀的学生,或高一年级的学生,与教师一起组成指导团队,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
4.2 保证实战项目实施的硬件与软件
实战项目的实施需要硬件与软件的保障才能顺利完成。在硬件的保障方面需要保证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所需的场地设备以及资金。需要具备实战功能的综合实训室、会议桌、项目分析室等场地及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
项目实战的软件保障。必须制订相应的学生管理制度考核与评价制度,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企业项目。同时,要制定教师工作量核算和考核制度,一方面保证教师有足够的积极性投入到项目实战指导工作中,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教师的管理和考核,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教师的实战能力。
5 结束语
电子商务专业技能的实践性特征及高职人才培养的层次性要求决定了我们必须探索实战性人才培养模式。基于项目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依托第三方平台店铺,在组织实施方面还是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需要代运营服务和各种技术服务,因此,引入企业实战项目目前还是比较容易操作。基于项目实战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带动学校服务于社会,为企业解决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使校企业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切实的落实。虽然,基于项目实战的电商运营人才培养模式在实施中还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也面临着电子商务竞争激烈而导致第三方平台店铺经营困难、学生积极性受挫等问题,但基于真实运营项目的实战训练是提升学生和教师自身电商实战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琼艳,刘莲顺.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价值工程,2012(12).
[2]王宁,赵胜峰,王冬丽.电子商务领域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1(34).
[3]仝玺.对高职类电子商务教学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16).
基金项目:本文是2013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项目
关键词:办公技能;外贸企业;毕业生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8-0063-02
外贸办公技能是外经贸职业岗位和进出口业务工作必备的技能。根据近三年我们国商专业老师对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的追踪调研,分析发现外经贸企业普遍反映大量的实习生和毕业生在步入外贸工作岗位之初,不会或不能熟练使用各种必要的外经贸办公硬件与软件、不能有效利用各种商务平台和业务操作系统进行进出口业务操作,无法充分实现零距离上岗。并且,从我们所掌握的信息与资料来看,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商务专业还未及时开设与外贸办公技能有关的课程。因此,为配合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的实现,基于温州外贸企业对高职国商专业毕业生外贸办公技能的需求调研与分析就显得格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调查基本情况
2012年7月—8月,本课题组成员以本校09级、10级和11级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为载体,选择他们在温州地区进行毕业综合实践、专业实习和认识实习的单位为调查对象,来设计并开展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一共发放调查问卷322份,收回问卷183份,回收率为56.8%。其中有效问卷为102份。此外,我们还对学生的实习单位、单位领导进行深入访谈和座谈,从而更深入了解外贸企业对高职国商专业毕业生外贸办公技能的具体需求。
2调查结果分析
2012年9月,本课题小组成员对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对访谈的资料进行了整理。问卷内容涉及外贸企业对高职国商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外贸办公技能、以及学校在培养国商专业学生的办公技能等问题。
2.1外贸企业对高职国商专业毕业生掌握外贸办公软硬件的要求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近80%的外贸企业认为国商专业毕业生需要掌握外贸工作中常用的办公软硬件,近20%的外贸企业认为可以掌握也可以不掌握,因为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并加以应用掌握。没有企业认为不必要掌握。而且有46.59%的外贸企业会对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在办公常用软硬件的使用方面提供培训,有43.71%的外贸企业表示得视情况而定,也有9.60%的外贸企业不会提供培训,因此,国商专业毕业生掌握外贸工作中常用的办公硬件和软件更是必要,这样可以做到尽快的上岗适应工作。
对于所有企业来说,常用的办公设备有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有些大型企业还有使用碎纸机和刻录机等。在所有调查的外贸企业中(见表2),有88.64%的企业表示国商专业毕业生应会使用复印机,有88.07%的企业表示国商专业毕业生应会使用传真机,有66.48%的外贸企业认为国商专业毕业生应会使用扫描仪,认为国商专业毕业生应会使用碎纸机和刻录机的外贸企业分别有36.36%和21.59%。可见,会使用复印机、传真机和扫描仪的毕业生相对于不会的人来说,更能讨企业喜欢。
现代外贸企业在业务开展及客户开发方面,使用的渠道较广泛。经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如表4所示),有63.64%的外贸企业是通过参加展会的形式来开发客户及拓展业务。展会是一种较直观较直接的业务洽谈方式,双方通过面对面的沟通及交流,既能充分熟悉了解产品,又能较深入的了解对方的公司情况。因此,展会对大多数外贸企业来说是一种效果较好的业务开展途径。其次,也有60.80%的外贸企业是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业务。相对于参加展会,电子商务平台的使用成本要便宜些,而且效果也还不错。因此电子商务平台是外贸企业最常用的网络交易平台。那么外贸企业都是通过哪些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业务的呢?从表5中可见,使用最多的电子商务平台是阿里巴巴(54.55%),其次是中国制造网(30.68%),然后是环球资源网(22.73%)。在温州地区,也有较少数外贸企业使用China-Exporter(8.52%)、欧洲B2B网页(5.68%)、欧洲黄页(3.14%)等,也有21.02%的外贸企业使用其他的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业务。既然外贸企业都有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来开展业务,那么相应的对毕业生在掌握电子商务平台方面也势必会有所要求。其中,有63.07%的外贸企业希望国商专业毕业生会使用阿里巴巴平台,37.50%的外贸企业希望国商专业毕业生会使用中国制造网,31.82%的外贸企业希望国商专业毕业生会使用环球资源网,这与上述外贸企业使用电子商务平台排名前三位的情况相一致。此外,分别有26.70%、14.77%、3.98%和18.75%的外贸企业希望国商专业毕业生会使用欧洲B2B网页、China-Exporter、欧洲黄页和其他电子商务平台。正因为网络交易平台的普及,很多外贸企业都有创建自己公司的网页。经调查统计,有73.86%的外贸企业已有自己的公司网页,有15.34%的外贸企业正在建设当中。这一点,足够说明网络营销力量的强大,会使用电子商务平台的毕业生会受企业的欢迎。
3.1高度重视外贸办公技能的培养
众所周知,办公技能是十分重要的,不会使用计算机、复印机以及传真机等设备,工作就无法开展。尤其是对于外贸企业来说,与客户沟通及业务的开展基本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邮件以及相关的聊天软件。不会使用这些平台及相关软件,那么无疑会影响业务的开展。而且在出口流程中,出口商要提交整套的外贸单据,交单如同交货。那么不会使用WORD和EXCEL制作外贸单证,也会影响出口的进程,甚至会导致交易的破裂。而且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部分的外贸企业认为国商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办公技能,因此,在高职国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外贸办公技能的培养。
3.2改革现行专业课程设置,突出外贸办公技能教学需要
据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
设置中没有涉及到外贸办公技能的课程。笔者认为可以在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中添加一门有关办公技能的课程,教会学生熟练地只用各种办公设备以及计算机方面的操作,为学生的零距离上岗奠定基础。具体的课程内容及教材的建设方面,面向市场需要,应认真开展调研,论证并设置恰当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在对外贸企业进行访谈时,外贸企业的负责人也提出了一致的建议。建议学校应该设置有关外贸办公技能的课程,教会学生基本设备的操作。
3.3健全技能实训环节,保障学生有较多的实践机会
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会出现理论与实际脱离,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工作需要不相符等问题。因此高职院校在学生技能培养过程中要健全技能实践教学环节。在对企业进行访谈时,企业负责人建议在教学时,学校可将企业办公设备引入校园,让学生真实操作办公设备,以达到真正掌握技能的效果。在无法为学生提供真实教学设备的条件下,还可以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创建校外实习基地的方式,带领学生参观企业,让企业的工作人员为学生培训和讲授办公设备的使用,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企业真实办公环境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黄衡.《现代办公技能》的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J].文教资料,2011,(1).
[2]郝志刚,陈磊.社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力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4).
关键词:跨境电商 国际贸易 人才培养
一、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的出口增速逐渐趋缓,2014年,我国外贸增速为2.3%,但同期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强劲,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 2014年跨境交易额3.7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增速远高于外贸增速。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适应了国际贸易的最新发展趋势,正逐渐改变着传统外贸模式和固有的商业格局。相对于传统外贸经营模式,跨境电商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跨境电商通过外贸B2B或B2C平台,实现了企业之间、企业与终端消费者之间的直接对话,买卖双方可直接产生交易;由于跨境电商避免了不必要的流通环节,企业或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购买需求即时采购、销售或消费,因而跨境电商的交易频率远远高于传统外贸;在过去的5年中,传统外贸出口增长不足10%,而跨境电商年均增长将近30%。与此同时,境内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其利润由原先的5%~10%提高到了30%~40%。跨境电商对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国际贸易利润分配格局
在跨境电子商务模式下,传统的国际贸易供应链显得过于单一,传统贸易中一些重要的中间环节被弱化甚至替代,原来的出口商、中间商以国外的进口商等环节的中间成本被挤压甚至完全消失,这部分成本被很大程度转移出来,变成生产商的利润,另一部分成为消费者获得的价格优惠,国际贸易的成本在产品价格中的比重大幅度降低,跨境电子商务帮助“中国制造”实现利润回归。
(二)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快速成长
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以及跨境支付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的帮助下,“中国制造”的销售渠道更为通畅,营销方式更为灵活,跨境贸易更为便利。跨境电商平台提供的专业服务可以逐步替代传统贸易中贸易、金融、外语等专业人才的作用,使过去复杂的国际贸易变得简单、透明。这些可大大降低中小企业进入外贸行业的门槛和进出口成本,有助于中小制造企业快速成长。在跨境电商平台的帮助下,为中小型外贸企业与大企业提供同台竞争的机会,促进了中小型外贸企业快速发展,为他们参与全球经济贸易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机会。
(三)提升了“中国制造”产品优势
跨境电商能有效打破行业垄断,大大地节约交易成本,节省了交易时间,拓宽了营销渠道,为我国企业创建品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提供有效途径,尤其是给一些知名度不高的小企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借助于跨境电子商务,产生了很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品牌。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中国制造商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产品直销到世界各国。现如今,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已逐渐形成一条涵盖营销、支付、物流和金融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能为我国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起到推波助澜作用,帮助传统外贸企业向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设计、销售服务以及自主品牌的建立进行转型升级,增强外贸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助推服务贸易不断发展
跨境电商的发展,解决了中小企业找客户难得的问题。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订单与客户需求形成无缝对接,相比传统国际贸易交易方式极大地节约了成本。采用跨境电商多平台服务,在保证高效低成本地完成交易的同时,满足了外贸“跨境”国与国之间管理差异化要求。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模式催生了相关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正改变国际贸易服务业利益格局。通过跨境电商平成系统化、流程化操作,为中小型企业完成通关、退税、物流、外汇、融资等全部外贸流程服务,针对性地应对了我国中小型企业参与数量大、运行效率低、专业化较弱的现状,整体提升了中小型外贸企业运行效率。
二、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面对跨境电商给传统外贸企业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大中小型外贸企业纷纷寻求转型,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短缺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虽然跨境电子商务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的特点,但是跨境电商发展的核心是国际贸易,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结合出现了新特征。所以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更能满足企业的要求,所以企业招聘跨境电商人才时更多倾向于选择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相关专业。
目前,绝大多数财经类和综合类的高职院校院校都开设有国际贸易专业,学校每年向企业输送大量的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生,但是,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的综合性需求较强。单一的专业根本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跨境电商人才。在跨境电商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人才缺口。面对现在变化很快的技术、市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企业的需求,仍然按照原有老思路去培养大学生,这样只会造成更大的人才缺口,这也是更多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跨境电商的加速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人才培养规格提出较高的要求。一是从业人员要具有丰富产品行业背景的专业知识,对行业产品具有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根据市场和客户需求,选择品类,经营细分目标市场。二是语言应用能力,要求具备较强的英语读写能力,特别能熟练运用一种或多种小语种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等,这些语言都是非洲、阿拉伯国家和南美的官方语言。虽然是小语种,但是其覆盖市场区域辽阔广大。三是掌握综合性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不仅要掌握多平台的操作方法,而且要了解交易国文化、习俗、语言、法律等方面专业知识,这样就能了解当地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因为对全球化的零售而言,营销策划是关键。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消费对象、不同的产品(如阿拉伯和欧美)要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即使是拍一张产品照片和加一点产品说明,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文化,习俗和爱好的不同。四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几乎所有的跨境电商平台的成功都离不开供应链管理的成功。全球零售从产品方案制定、采购、生产、运输、库存,出口,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环节都需要专业的供应链管理人才。
三、新形势下对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建议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更加清晰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明显滞后于跨境电商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仍然停留在传统国际贸易人才的层面,面对加速发展的跨境电商,国际贸易专业应该对其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面向进行清晰定位,即以较高的外语应用水平为基础,具有较强的国际市场信息分析、外贸业务洽谈能力和跨境电商运作能力以及较强国际贸易业务操作能力,能在外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外贸业务操作、跨境网络营销、报关、货代等业务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主要就业岗位面向各级各类进出口公司、生产企业从事外贸业务员、跨境电商平台管理员、货代员、报关员等国际贸易岗位工作。
(二)课程体系设计要与行业企业人才要求相一致
国际贸易课程设计应该从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出发,按照“校企融合、以岗定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课程体系,以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与企业合作对专业核心课程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构建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多重层级”模块式课程体系。压缩重组传统国际贸易业务课程设置,把跨境电商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模块来优化课程体系。
以国际贸易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以其业务流程为主线,围绕其具体岗位工作展开。教学内容围绕职业能力标准中岗位的划分,体现国际贸易岗位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实现课程和教学内容安排重新排序;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划分教学单元,形成融过程性知识和经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于一体的能力培养单元,教学过程以完成特定工作任务为目标实践化,以实现知识与技能、工作任务的无缝对接。
(三)要打造适应课程改革“双师型”教学团队
采用“培养和聘用为主,引进为辅”的方式,打造一支具备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的优秀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团队。按照“师生融合”的理念进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了实现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通过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主要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学;选派专任教师到相关外贸企业顶岗锻炼的方式培养教师外贸操作技能和专业实训指导能力;从抓工作态度开始,提升教师责任意识,并贯穿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以及其他良好的职业素质。
通过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专业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深入外贸企业参与产品国际推广、外贸业务操作、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操作等专项技能实践,选派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外贸职业资格考试师资培训,把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考核专业教师的指标。
(四)加强校企合作力度,尝试建立校内实训创业基地
建设校内生产性创业基地,是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跨境电商人才最直接的路径,而跨境电商不同于传统国际贸易的交易方式,为国际贸易专业建立校内生产性创业基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学校可以和现有的具备条件的跨境电商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深度合作,探索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机制,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硬件配套,由企业提品和项目,共同制定管理条例和制度,试点开发校企合作的教学创业一体化教学模式,为本专业学生形成零距离的就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袁丽.跨境电商平台的大学生网络创业模式探析[J].电子商务,2014,(12).
[2]王莉莉.跨境电商渐成为国际贸易新模式[J].中国对外贸易,2014,(12).
[3]刘安华.跨境电商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体系建设[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08).
一、中职电子商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市职成教组织的校企活动、人才需求调查、有效教学调研,让我们发现中职电子商务实训的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
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我们现从事电子商务实训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外贸、财会、市场营销与计算机专业转到电子商务专业中来的。与老师们的访谈中发现:计算机的老师缺乏商业知识,而商贸的老师们则对于计算机的知识不懂,这就造成了电子商务专业成了“电子”和“商务”的简单叠加,缺乏两者的融合,更缺少电子商务活动的实践经验。这样的师?Y力量,导致我们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课理论多于实践。
2.电子商务实训内容存在争议
电子商务专业是计算机知识与商贸知识交叉的学科。学生们既要学计算机的课程,也要学商贸类知识,这也形成了两个发展方向及实训重点。一个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实训,如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网页设计等,另一个是以商务知识为主的实训,如客户服务、网络营销等。各学校的师资与实训条件不同,对电子商务专业的理解也存在差异,这也使我们中职学校对电子商务的实训内容也存在争议?D?D以电子网络为主,还是以商务为主。
3.学校的实训教学同社会需求存在差距较大
市电子商务协会对市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全市高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电子商务人才呈现人数偏少、层次偏低、实践能力偏弱等不足;最缺的是电子商务市场运作和营销类人才。但我们的学生,却很难对口就业于电子商务岗位。许多电商企业老板表示,职业学校的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到公司后,实践能力明显不足。从学校与企业的对话中,我们发现这种矛盾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专业定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的实训教学内容与社会上的工作岗位知识要求脱节较为严重。
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电子商务组的老师们将实践型教学模式运用于电子商务专业的课堂教学,并进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从而培养出企业所需的中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二、实践型电子商务实训课程的教学
为了有效地开展实践型电子商务实训教学,我们电商组成员对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实践型电子商务实训教学模式,提出设想,自编教材,并进行了实践。
1.借助校园电子商务工作室,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在2012年的9月,我们电子商务教研组在学校领导和合作企业的支持下,策划成立了校园电子商务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由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以及老师共同参与电子商务活动,让学生体验从货源的取得到货物的配送整个电子商务活动的实践项目。
在这个校园电商工作室中,我们主要是实践了:市场调研、网页设计与店面装修、商品信息处理、营销推广、网站运营与维护、客户服务、商品物流等。网店的运营,是由师(学校老师与企业老师)生共同努力下正常运转的。我们对学生进行分岗位进行轮岗操作,以便于让学生熟悉网店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我们也对每个岗位的同学进行绩效考核,激发每位同学的工作积极性。
2.筹建电商综合实训室,建立校内实训平台
我们组筹建了电商综合实训室,为全校学生的电子商务实践提供了条件。
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由四部分组成:电子商务工作室、摄影室、商品陈列室、机房。
我们运用电商综合实训室,主要是完成以下的项目活动:
(1)专业教学。主要运用商品陈列室的各种商品,让学生了解商品的性能、质量等,并能用商业语言正确描述商品;运用摄影室,让学生进行摄影培训;运用计算机,对摄影成形的商品进行信息处理与描述,并到指定的电子商务平台。
(2)技能培养。运用电子商务实训室,进行网络营销、网上信息处理与等电子商务技能会考;作为各项技能大赛的训练基地与比赛场所。
(3)淘宝店运行。在完成对商品的拍照、信息处理后,借助于淘宝网商品信息,通过淘宝店工作室的运行完成商品交易。
(4)社会培训。承接社会上的助理电子商务师与电子商务师等电子商务人才的培训。
(5)校企合作。吸引校外企业与我们进行合作,帮校外企业做双十一的淘宝活动,承接校外企业一些简单的图片信息处理。
3.参加各级电子商务大赛,以赛促学
我们积极参加各项电子商务的比赛,运用比赛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技能。省创业创新精英赛,让我们深深体会到电子商务方案策划的重要性。依据大赛经验,我们开设了电子商务方案策划课程,让学生将所学的市场营销、商品学、职业规划等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市电子商务大赛,引导了我们培养学生电商技能的方向。
4.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分享经验
我们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个人开网店、微店,并将工作中取得的心得分享给大家。
我们对学校的电子商务班学生进行了统计,发现有许多同学正在开着淘宝店或微店。虽然学校条件限制,学生只能在周末及节假日打理店铺,但暑假及寒假,却是个实践的黄金时期。这让我们大受启发:我们可以用个人开网店的方式,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以工作促进专业学习,以理论知识换取工作业绩。实践证明:学生对这种实践方式是比较欢迎的,也是比较可行的。
三、实践型电子商务实训教学实践思考
我们电子商务组紧密联系市电子商务协会、校企通等单位,形成校企合作网络,在校内设立电子商务工作室。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模式的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绩效。
关键词:跨境电商;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一、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分析
跨境电子商务是融合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两种商业业态的新型业态。从表面上看,跨境电商基本等同于外Q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的手段将传统进出口贸易中的展示、洽谈和成交环节电子化,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从实质上看,跨境电商指互联网科技对传统外贸的流程重组、渠道变革,不仅是传统国际贸易商务流程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还涉及许多方面活动,包括货物的电子贸易、在线数据传递、电子资金划拨、电子货运单证等。跨境电商直接连接生产厂商和国外消费者,降低了中间环节的交易费用,改变了贸易主体结构。伴随着贸易主体结构的改变,跨境电商将重组贸易价值链,即高附加值的活动扁平化,微笑曲线被拉直。总体来看,这种改变不仅为广大的中小企业开展外贸活动提供了绝好的机会,也为众多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拓宽了就业渠道。
1.具有复合型学科背景专门人才缺口极大
从2015年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的《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研究报告》可以看出,在跨境电商领域,人才供给主要来自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外语以及国际商务专业,但招聘最多的还是国际贸易专业(70.1%)。在全国开设国际贸易专业的近700所高校中,每年毕业生数量相当可观,但是近20%的企业还是直呼招不到人,80%的企业认为招不到合适的人。因为跨境电商属于交叉学科,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跨境电商企业需求更多的是既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程序,又擅长电子商务技术和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导致跨境电商复合型专门人才严重匮乏。
2.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中级电商人才需求旺盛
现行的跨境电商人才大致可以归为三种类型――初级(技术型)、中级(商务型)和高级(战略管理型)。初级(技术型)的特点是懂得电子商务技术,即知道怎么做出来;中级(商务型)的特点是懂得电子商务能做什么,即精通现代商务活动;高级(战略管理型)的特点是懂得电子商务将来能做什么,即通晓电商发展全局。从调研的数据看,企业最需要有一定技巧和实战经验的中级人才,远高于具备丰富经验、作为业界翘楚的高级人才和会基础操作的初级人才。可见,高校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上应定位于中级人才所需的电商技术和电商实务能力。同时,大部分企业认为国贸毕业生存在如下缺点: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81.9%),专业知识不扎实(53.0%),知识面窄(51.3%),视野不够宽(49.7%)。这警示我们必须反思大学专业教育,尤其是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否则即使我们完成了跨境电商方向的转型,也不能为企业培养他们真正需要的人才。
二、地方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标准
地方本科院校不同于传统的学术型大学,也有别于职业技术院校,它实现了高等教育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结合。从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看,跨境电商专业方向的设置是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全符合高等教育改革方向的理性选择。
1.地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方向人才培养的定位
跨境电商包含以B类客户为主的跨境B2B业务,也包含目前国家重点促进的以C类消费者为主的B2C跨境零售。在互联网及第三方物流高速发展的情况下,跨境B2B呈现碎片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B2B贸易以快件或者邮件的方式通关完成交易。跨境B2C即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跨境零售业务。跨境B2C可分为进口业务与出口业务。其中,进口电子零售业务一般被称为“海外代购”,包括“天猫国际”在内的大平台以及不计其数的通过QQ群和微信开展业务的个人从业者。企业开展跨境B2C业务,除了要求相关人员掌握传统国际贸易业务中诸如询价、核算、跟单、结算等基本技能外,还应着重培养面向海外消费者的营销与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地方本科院校国际贸易专业跨境电商方向人才培养定位应该是为地方经济贸易发展服务,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跨境电商业务操作流程和操作技巧,能够在电商平台、外贸企业、物流企业等企业单位或相关服务机构从事跨境B2B、B2C市场开拓、客户管理、平台运营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2.地方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跨境电商人才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两块。其中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商务英语或小语种语言能力、国际社交和谈判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能力。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1)出色的网络营销能力。跨境电商直接对接海外消费者,省去中间环节,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营销,成本低,但是更需要从业人员掌握营销学的基本知识,能通过分析海外市场行情,了解不同国家消费者的交易方式、消费习惯,找到他们的痛点,提炼产品的卖点。同时,网络营销是在虚拟的环境下进行的营销,必须让目标消费者关注到自己或自己的产品,那么从业人员还必须能够针对目标国家搜索引擎、社交网站等信息渠道有效开展SEM、SNS、外媒PR等网络推广活动。总之,既要提高点击率、浏览量、下单率,也要控制营销成本。
(2)熟练的贸易平台操作能力。中小外贸企业一般通过外贸电商平台开展国际贸易活动。国际著名的B2C跨境电商平台有阿里巴巴、亚马孙、eBay、Wish、兰亭集势、敦煌网等,本土化跨境电商平台有Flipkart(印度)、new egg(美国新蛋网)、trademe(新西兰)等。诸多的跨境电商平台有不同的定位和操作技巧,跨境电商人才必须熟练操作诸如“出口通”、“速卖通”等业务平台,开展询盘管理、询盘转化、客户关系、产品管理等进出口实务。
(3)跨境电商网站或网店的运营能力。除利用现有国际贸易平台外,对于一些大中型企业,还可以根据需要建立独立的面向海外市场的电子商务网站,为海外消费者提供服务。此外在外贸平台开设网店的企业也需要对网店进行维护、推广、优化、关系整合等。这就需要相关从业人员具有统筹全局、协调处理矛盾和跟踪个环节运营等管理能力。
(4)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的能力。跨境电商物流大多以]政直邮、快件、航空专线和海运散货拼柜等方式完成,与传统外贸主要依靠班轮或者包船订舱等有本质上的区别。这导致跨境电商的商品检验、运输保险环节,也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跨境电商环境中的贸易从业人员,不但要能熟练处理大宗商品的境内外物流衔接的问题,更要在小批量多批次的情境下,做到高效协调供应链各环节,同时控制好物流总体成本。
三、地方本科院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现实路径
地方本科院校可以建立跨境电商实践性课程+跨境电商证、赛+实训基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传统国贸专业的实践教学。
1.建立跨境电商课程群,完善相应课程资源
从课程内容来看,可以在专业课中增加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跨境电商运营推广等跨境电商基础类和专题类课程,同时对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风险管理等传统课程进行改革,与跨境电商的实际发展紧密结合,服务于跨境电商项目、产品、流程、风险等管理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从课程性质来看,这一课程群必须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网店的建设、产品的推广、数据的分析等一系列实际业务工作。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可扩展的课程资源,如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案、实验实训案例资料、实验实训操作手册、项目或产品库等。
2.依托地方外贸企业实际需求,结合学科竞赛和第二课堂,培养国贸专业学生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
跨境电商是互联网+外贸的产物,它降低了中小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门槛,也为草根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作为地方高校,有责任抓住这个契机发展家乡的外向型经济。地方外贸企业对跨境电商的人才是极度缺乏的,这种需求和人才培养过程完全可以通过设立专项的竞赛,或者合作参加高级别的创新创业大赛来实现融合。学生可以在课外时间对企业需求、市场状况等进行调查分析,对竞赛方案、方案的预演等进行研讨和模拟,这些都会提高学生跨境电商实践创新能力,同时增强学生服务地方、扎根地方的信心。
3.与国内知名跨境电商教育机构合作,建立地方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
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必须引进活水,借力借势。目前国内行业领军的电商巨头都成立有专注教育培训的机构,地方高校尤其是内陆地方高校要融入跨境电商生态圈,其中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和这些机构合作。通过合作获取高校与企业合作的机会,了解业界商情行情发展的趋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合作、聘请与培养,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的跨境电商师资队伍;通过自我建设和合作建设组成一条完整的实践教学资源链。
在实践的过程中,跨境电商课程群、基于地方外贸创新的学科竞赛体系和基于合作共赢的地方跨境电商人才培育基地并不相互独立,而是精密配合相互支撑的,这不仅需要高校教师用互联网思维改造自身,还需要专业负责人带领专业改革团队做好顶层设计,并灵活积极地推进。因此,关于如何实施专业改革、如何开展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樊文静.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与我国对外贸易模式转型[J]对外经贸,2015(1).
[2]梅蒋巧.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特征研究[J]管理观察,2014(11):119-120.
[关键词]创新创业;电子商务;校企合作
1 创新创业与实践育人是教育改革的方向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件中要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思路”。创新创业教育不只面向于在校的大学生,也面向于刚毕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在发挥专业教育基础上,注重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时俱进的修订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紧随社会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人才。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一般有基础理论好、视野开阔、敢于探索未知领域。创业是一种开拓性、创造性的创新活动,而且具有风险的一项活动;而且是一种创造价值并努力实现价值的过程。创业型人才应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同时还需要有一定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并能够发现和捕捉创业机遇,最终有勇气敢于尝试,敢于承担风险。[1]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创业素质,使学生能有良好的创业心态和创业意识去创造自己的人生。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近年来发展和改革的方向,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必要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世界联合会副主席陶西平专家在当代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六大新动向中谈到未来的发展是从“以课程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2]这种转变已经成为很多国家提升教育质量的导向。其中提到以学生为中心,一是要全员化发展,即兼顾每一个学生;二是要个性化发展,即要考虑到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为此就要求学校多元化的发展,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地“纠错的过程”,教师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并要引导学生从错误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正确的方法和道路。未来的教学模式都应该朝着“探究式、实践式和合作式”的学习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对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实施的4年来的记者采访问答会上总结中讲到“其一,在重要政策措施方面,中央财政将投入35亿元支持项目建设质量标准研制、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建设与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其二,在取得成果方面,应做到协同育人,资源共享,强化实践。体现为改革创新实践育人的方法,加强实践育人基地的建设,加大实践育人经费的投入,调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共同推动高校的实践育人,最终构建多高合力的长效机制,开创新局面。其三,在未来发展方面,强调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突破口,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的提升。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全方位的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施措施,最终实现通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能力和成果来衡量高校本科教育质量,从而大力推动高校更加重视和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1 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我国电子商务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国内贸易稳定发展,加快了产业流通模式的改变,也大大加强了流通产业的基础性建设,对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改善民生,进一步拉动经济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培养适销对路的电子商务人才是各大高校相应专业的当务之急。在麦可思研究院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里,电子商务专业因就业率及薪资水平较低而成为2011年和2012年红牌警告专业。可是根据国内电商人力资源需求数据显示,预计未来十年电商人才缺口将持续扩大,2015年缺口 300万人,2020年缺口将达400万人。一方面,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旺盛;另一方面,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不高。这说明电商人才供需失衡。人才的匮乏将成为限制中国电商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近十年来,我国的上网人数逐年增长,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6.68亿,网络普及率达48.8%;2014年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6万亿元,同比增长59%。[3]电子商务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专业是最适合创新创业的知识密集型和创意型专业之一,是最需要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开展创新教育的专业之一。[4]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输送电子商务人才的各大、中专院校,完全应该把握先机,有必要与企业联手合作,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水平,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创业的新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培养真正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从而达到服务国家经济及地方经济。
2.2 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可能性
电子商务企业本身具有网络互联,虚拟运营,远程交互等特点,其生产经营模式不像传统企业需要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固定的人员。所以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校内的网络终端,完成企业分配的各种任务,从而实现电子商务企业的员工向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延伸,而该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实现在校内上岗,为企业生产服务,从而可以轻易地突破校企合作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合理而有效的实现校园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活动。[5]
3 电子商务校企合作的共赢局面
3.1 可以提高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质量和就业率
3.1.1 校企实训体制为培养人才创设了真实的业务环境
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可以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可以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效果。学生学习的知识,就是企业真实的运营项目,就可以在真刀真枪的演练实践中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才能;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3.1.2 提升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高校培养的学生能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是衡量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结合的重要标志。电子商务校企合作的模式有利于学生更早接触社会,认识自身价值与不足,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也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心态,有利于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3.2 有利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业务实践高度融合,从而迅速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学生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专业基础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校期间,就有一种创业的观念。当学生面对自己还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他们就会深感知识的不足,才会有进一步学习知识的动力,也才会学会自主地、主动地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学习,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当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的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意志品质的锻炼过程;对于少数有创新意识的学生,通过电子商务校企合作实践,发现了创业的机遇,敢于尝试,敢于承担风险,敢于坚持,最终实现了个人的创业梦想,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创业意志。
通过校企合作形式的真实企业实战,可以让学生没有毕业之前,就非常了解专业就业的市场环境,感受市场的风险,明白团队协作,团队管理的重要性。这就可以为他们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了真实的市场人才信息,也可以使学生真正地了解自己,使学生清楚自己的专业能力是否可以与就业实现零距离的对接,最终使学生能够选择自己真正满意的职业岗位,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职业生涯规划都有很大帮助。
3.3 有利于电子商务企业更快地找到合适的人才
对电子商务企业来说,能不能尽快地找到对企业发展、产品创新的合适人才,是企业战略中至关重要的大事。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优秀人才的加盟,它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人才因素的制约。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提前了解在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例如专业知识水平、心理素质(包括创新活动必需的各种心理素质)、创新能力等,从而可以使电子商务企业有足够的时间考察适合本企业需要的员工并提前聘用,实现学校的学生和电子商务企业的双向选择。
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形式提前介入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过程,一旦毕业就可以成为电子商务企业的正式员工,不但可以降低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而且可以提高企业对新招聘员工的满意度,从而达到实现低成本人力资源储备的目的。
因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都是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士,所以电子商务企业还可以通过这些学生宣传企业产品的品牌,扩大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
3.4 有利于推动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高校各个专业(包括电子商务专业)能够和地方的企业合作,较快、较好地实现地方企业的产品与地方人力资源的结合,最终实现地方经济增长与市场人才要素的有效结合,从而保证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知,电子商务专业的校企合作,是四方共赢的培养模式。
4 电子商务专业几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比较
4.1 电子商务专业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
4.1.1 订单式
从招生、教与学到就业全程,都由专业院系与合作企业共同设计和实施的一种模式。与传统的学校单独培养模式相比,其最大特点是校企全程联合培养,针对企业需求,学校 “量身打造”学生输送给企业。人才培养计划及课程安排方面,尽可能多地融入企业文化和企业产品的内容,积极邀请企业一线工程师讲授当前社会更前沿的专业动向及新工艺技术。具体操作方式是由企业开展师资培训及认证、共建实践实训基地、企业真实业务进校、去企业顶岗实习、安排就业等。这是目前较为成熟的一种校企合作形式。
阿里巴巴特色班是订单式校企合作的一个电子商务专业典型案例,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全程校企合作。2011年,西安欧亚学院依托阿里巴巴高校联合办学项目(即鱼苗计划),与阿里巴巴签约合作办学,在电子商务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本科专业开设了阿里巴巴特色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植入企业课程,开展师资培训,共建天猫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训基地、欧亚学院阿里巴巴快递服务站,联合培养适应新商业文明时代要求的职业电子商务服务人才,特色班学生毕业后直接在阿里巴巴集团各业务机构及会员企业就业。该项目2011、2012、2013连续三年招生,在校生达285人。2011届特色班学生已于2014年7月毕业,顺利赴企业实习。
4.1.2 定制式合作企业是在大学的学业中后期才加入进来,学生在完成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以后,集中在某一个时段内,进行企业植入的实操培训课程学习,再通过企业考察选拔,最后到企业岗位中进行实习和就业。其特点是大学学习的一部分在学校,一部分在企业。相比传统的校内培养,这种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了员工招聘的成本,有效地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的增值。
4.1.3 孵化器(教学工厂)
这种模式的本质是一种实践教学的形式。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把企业的真实业务、流程或项目引入校内,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导业务或项目运营,达到应用型学习和学以致用的目的。该模式的主要好处在于实践教学的真实性,区别于实验室里模拟,学生在课堂上操作和完成的项目都是企业真实的项目,老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指导学生来完成项目。这种模式优势在于学校对项目组学生的统一规范的管理,参与项目的企业也大大节省研发和生产成本,获得廉价的人工成本等好处;缺点在于这种企业项目不好寻找合作,而且学校的课程都是碎片化的,而且学生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指导老师需要花费很多业余时间进行辅导,校方领导的支持程度很重要。
4.1.4 e商工作室
这种模式与孵化器模式有相似之处,区别在于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培养协议之后,将企业部分产品项目引入校内,在校内有企业的实训工作室――“e商工作室”,由教师组织选拔大二、大三或大四的学生加入项目组。该工作室布局与企业一样,设办公区、会议讨论区(教学区)、仓储区、产品体验区。“e商工作室”可以有3~5支项目团队进行值班或者轮值,这些项目团队还可以承担一些校外的创新创业的竞赛等功能。
校园O2O电商体验店是“e商工作室”的一个项目。实现“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教师与学生零间隙,毕业与上岗零过渡”的特点。2013年,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与广州卡洛莱化妆品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校企基地建设协议,该企业是一家生产研发美妆的香港企业,企业能够提品及天猫运营平台,接纳实习生。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由有经验的老师牵头组建依托企业产品营销的团队,建设了与企业相近格局的O2O电商体验店,有线上团队和线下团队。线上团队主要是通过互联网营销方法推广和销售企业产品;线下团队主要面向对象是校园师生及学校周边邻近客户,企业提供高级化妆师亲自培训,教授化妆技巧及实体店服务注意事项,在体验店放置与专卖店一样的专柜和穿企业统一Logo的服装,安排团队人员值班。线上与线下团队有分工也有合作,真正让学生体验了电商O2O运营能力。
4.1.5 企业外包服务
电子商务近几年发展迅猛,人才缺口比较大,关键是学院培养的电商人才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很多第三方电商服务机构就诞生了。这种模式就是学生在完成学校教学计划中的理论课后,学校让第三方服务外包培训机构介入,他们对将要实习的学生进行短期市场需求与专业能力的强化培训后,推荐到与他们合作的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完成就业。服务外包服务机构起到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红娘”的作用,整合上下游资源,通过给企业提供合格人才,获得赢利。电子商务专业企业外包服务知名度较高的有上海网策、杭州赢动等公司,还有以地区电商协会为基础,依托政府部门规划而形成的电商产业园,比如广州的岭南电商产业园、佛山电商产业园、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由产业园管理部门牵头与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广东省很多高校的电子商务院系与产业园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在学习完理论课教学后,由产业园提供行业内的运营高手或电商大侠为学生进行更“接地气”的短期专业培训,然后进行产业园内的“双选会”达成实习上岗或就业,从而解决产业园内电子商务企业人力缺乏的困境。
对学校来说,企业外包服务可以比较有效地解决学生实习和就业的问题;对于用人单位找到合适人才,降低培训成本;对于学生来说免费培训,快速适应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实现就业的需求。这种模式不足之处是第三方合作的用人企业没法进行考核,无法保证员工素质的高质量;学校教师参与度不高,师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
4.2 电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比较
从学校教学工作过程来分析,上面介绍的几种校企合作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教学计划内的校企合作。主要包括订单式和定制式。比较而言,订单式合作最为深入,内容和深度的拓展空间大,但是周期长,变数多,最常见的就是订单班学生流失,以及企业需求发生变化。比如阿里特色班,与“拥抱变化”的企业合作,基本三个月就有变更事项,对于学校是比较麻烦的。相比较而言,定制式合作模式要好一些,周期短,较灵活,受不确定性因素的压力比较小,能较好地匹配企业用人需求。
另外,教学计划内的合作优势在于培养的各个环节都是由专业培养方案决定的,其表现在有对应课程,有学分。所以该类模式对接合作的核心就是企业要参与到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具体可以校企联合开发设计课程,校企师资联合授课。再就是在集中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环节对接,让企业导师参与学生毕业设计中,这里面就有很多细节和细致的工作要做。如果企业进不了培养方案制定,那么教学计划内的合作根本没法落实。
第二类是教学计划外的合作。这类合作不受教学计划规范性、时间性的限制,没有所谓学分要求,内容、方式非常多,非常灵活。比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和位于“硅谷”的很多企业,就有这一类的合作。斯坦福大学提供相应的环境和平台,该校师生课外到“硅谷”中的那些企业做创业和产学研转化。这种校企合作首先要把企业的产品、业务、项目放进学校,校企双导师指导学生团队进行运营。其好处是企业以极低的成本完成了项目或扩展了推广销售渠道,培养发现未来的忠实员工;学校老师增长了实践经验,更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学生得到了真正的锻炼,培养了创新创业的能力,这是名副其实的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Bertrand Ducheneaut.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 Global View[M].U.S: Internationaliz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onference(Corporate Author),2001,(3):129-136.
[2]陶西平.涌动的潮流――关注当代世界教育教学改革新动向[J].人民教育,2014(7).
[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是中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