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专业学习经历

专业学习经历

时间:2023-05-31 09:32: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业学习经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专业学习经历

第1篇

关键词:个人经历;价值观;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1-047-03

“教师教育”是有关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的教育。无论是职前的培养,还是职后的培训,教师教育应该是涵盖了职前、职后教育在内的一体化教育。这意味着职前的师范教育不过是为教师职业奠定必要的专业成长基础,师范院校输送的毕业生还需要经过教育实践的磨炼与职后继续教育才能趋于成熟。立足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不少研究者探讨了教师成长需要经历的一系列发展阶段,产生了异彩纷呈的教师发展阶段论。无疑,各发展阶段论均能完整地看待教师的发展历程,将职前师资培养与在职教师的发展联系起来,视为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且突显了教师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专业发展水平、需求、心态、信念等。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不断适应和超越的发展过程,是作为未来教师、且带有自身经历的个人经过一定年限的师范教育训练及长期在职进修而不断获得教师角色的过程,是其与教师角色有关的一系列认知、情感及行为发生变化的过程,也是其与各种社会化动因不断互动的过程。显然,个人经历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息息相关。然而,“个人经历”作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因素,却并没有在教师教育中被深究。本文拟从纵向的角度对教师个人经历进行全面考察和研究,探讨个人经历在教师教育中的价值。

一、何谓个人经历

经历从两个层面影响个人生活,就表面而言,经历的影响很少能被察觉,因为人们常常对它熟视元睹。但就深层的意义而言,经历又是影响人生的核心力量,能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对个人生活产生深层影响。本文所指的个人经历,就是这种能给个人留下难以磨灭印象的经历。

教师个人经历,是指教师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情境中发生的,对教师职业选择以及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的经历,包括教师职前作为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职后作为教师的实践经验、遭遇的关键事件、遇到的重要他人。其中,任何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一些重要他人的影响,如家长、同伴、教师、历史上的英雄、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等。教师在幼年、学生时代和任教初期同样会受到重要他人的影响。教师个人经历具有个体性、经验性、建构性和再诠释性的特征。奥地利著名教育学家Goodson(2001)认为,教师的行动与个人过去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教师过去所发生的生活内容,会慢慢发展成为足以支配教师日后思考与行动的“影响史”,对教师后续的经验选择与重组有着无所不在的影响。由于经历是教师个人职业生活的直接体验和感悟,它是真实的、具有情境性的,因而个人经历是教师在教育生活中认识自我和把握自我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也是教师建构自己对教育理解的一扇窗户。

从教师教育的历程来看,教师职前的经历,很可能就是他职业定向的决定因素;教师个人的职业生活经历则会影响和形成其教学观点和教学行为;教师的校外生活、所扮演的多重角色可能对他的教师工作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将教师专业发展放到他真实的个人历史中去看待。康纳利与克兰迪宁曾提醒我们,当在实践的视野中看教师的时候,教师就是整体的人,不能割断其历史与未来,也不能把教师肢解为知识的、情感的、技能的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作为“人”的发展,就要尊重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性,承认教师有其个人历史及其在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二、作为学习者的受教育经历

职前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基础。每一个教师都有或长或短的受教育经历。当学生的时候,感受到教师如何用他们的知识、言谈举止、思想观念和人格操守来诠释教师角色。在普及义务教育法定化和受教育年限不断后延的情况下,人们“被教”的经验被大大地延长和扩展了。一旦成为教师,这些“被教”的经验都可能转化为教的观念和行为。如,“哈里斯在对150名准备做教师的大学生调查后发现,有120名能够对自己难忘的教师作出生动的描述,31名提及的是幼儿园至5年级的教师,55名提及的是中学的教师,14名谈到的是大学教授。尽管这些教师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有所不同,但都毫无例外地成为他们今后做教师的典范”。也就是说,过去的受教育经历可以和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笔宝贵财富。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很可能来源于自己作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经验,这些经验实际上就是当代内隐知识理论所揭示的内隐学习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本身来说,既可能起到积极影响,也可能起到消极作用。它们可能会激发教师从教信念,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也可能会使教师在从教时不自觉地落人传统的教育模式之中,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不良影响。基于受教育阶段的“被教”经验对教师教育教学观念产生的潜移默化影响,有必要在教师职前教育阶段,有意识地通过回溯学习者受教育的经历和事件,激活其所学的教育理论,建构并形成其对教育的科学理解,发挥教育经验对个体人生成长的促进作用。,

三、作为教育者的教育教学经历

(一)新任教师的个人经历

新任教师得自早年受教经验的印象,大多与职前接受的教育理论和主张不甚一致,同时,与现实的学校和课堂生活,也有极大的落差。因此,为了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教师在其专业成长初期,往往选择学生时代的教师或同事作为职业的参照标准,这些人就是他如何为师的关键人物,他的教学活动最初可能就是从模仿这些关键人物的某些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开始的。与此同时,新任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式还受到个人过去生活史的强烈影响,致使他们在职业生活中时常会出现矛盾:一方面,在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时,他们会顺应教育改革的主流意识,作出符合“社会期望”的选择;另一方面,他们在面对教学实际问题时,却不自觉地落入传统的教育行为模式之中。真正促使新任教师领悟教师角色,并全面感受教师角色期待与教师角色冲突,进而琢磨和修正教师角色行为,通常是发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遭遇”困境的时候。此时,发生在个人经历中的“关键事件”会促使新任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深刻反省,引发其对自己工作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反思。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和教学材料、教学技能相比,最难转变的是教师自身的价值观。价值观之所以难以改变,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价值观受限于原有的理解和解释的思维框架,难以突破习惯化的因果解释链条,从而局限了教师的专业视野。因此,个人经历能够激发新任教师自我发展意识,进而体现个人经历对新任教师具有非常直接的塑造作

用,而且这种作用常常较为深远。

(二)个人经历与教师的继续教育

教师的“专业成长”贯穿于职前培养与职后进修的全过程。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我国中小学继续教育不再以学历教育为重点,而是以改进中小学教育实践为主要目标,切实发展教师的思维和教育能力。因此,在教师培训中要切实考虑到教师在日常生活、课堂教学、研究实践等活动中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其参与学习的基础。教师之间在教育背景、生活经历、个好等方面的差异很大,教师作为个体的自我,在一定程度上,总是有别于他人,故教师经验呈现多样化和个别化的特征。因此,在教师培训中,一方面,我们应该尊重教师的经验。尊重教师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个体价值。这是因为成人经验和经历是其自我身份的源泉,当成人学习时,若发现其经验受到贬低,他们会感觉到,被贬低的不仅仅是其经验,还有他们的人格,因而会带有抵触情绪,反感这种学习。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充分挖掘所有参训教师在职业生涯成长中所积累的个体化的经验。不同经历和背景的教师在自己不同的实际工作中,形成了各自对不同问题的看法,这是教师培训中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丰富的个体化经验除了可以为其个人在学习中充分运用,还可让所有参与培训的教师在学习中分享和共享,为学习群体提供可资运用的学习资源。另外,我们还要认识到,教师培训作为成人的学习是基于其个性化经验基础上的学习,但这种学习不会为学习而学习,他们参加学习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任务性,是为了更好地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扮演好社会角色,获取急需的态度、知识和技能,在自己的职业发展中更快地提升教学境界,获得一种更满意的生活方式。所以,在他们的学习中,常常追求的不是以获得系统的、一般的知识为主,而是根据自己生活以及职业发展的变化,来调适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那些与其所扮演的社会角色、职业发展和个体提升有关的内容,追求学习内容的实效性、应急性和针对性,而不是学术性、系统性和理论性。他们希望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来开展自己的学习活动。因此,在教师培训中,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激发教师自觉反思个人经历,经由反思的途径使教师“日用而不知”的教学常识显性化,促使教师对其教学经验与理念加以检讨、修正或应用。

首先,反思经常使用的教育教学策略与理念。追忆“最常用的是何种教学方法、如何使用及合理程度、选择教学方法的理念何在”等等,通过对常用教学方法的追溯,揭示其背后的理念、缘由及对教育教学实际的影响因素。其次,反省个人生活经历对目前专业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影响。个人生活经历包括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事件、重要他人、特殊环境和个人爱好等,重点分析“现在的行为与想法是如何形成的、过去的生活与经历对现在的专业行为有何影响?”对生活经历的不断反省,有助于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风格。再次,特定事件的描述与反思。每位教师都会有一些难忘的事件、难堪的经历、难以释怀的专业困惑,个人对这些事件的看法、同事的评价、专家的分析,都是教师获取知识的丰富资源。

第2篇

我作为一名中专毕业生,以前从来没有做过移民的梦。当我在北京的小姨告诉我,我也符合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的条件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小姨对澳大利亚相关移民法律相当了解,她为我各方面的条件作了一个初步的评审,一条条分析给我听,不由得我不信。这样我就被小姨的一番话打动了。

小姨的分析

一般说来,只有正规大学毕业生才有机会通过技术移效类别移民澳大利亚,但是,近年来,澳大利亚计算机人才十分紧缺,澳洲当地机构却极力寻求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人才、软件工程式、程序员等技术人员。目前,澳大利亚的计算机移民类别中有一个recognition of prior learning(简称RPL)的小类别,没有学历和专业上的要求,只要申请人具备计算机的知识,并具备6年以上的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且在此期间接受过比较正规的培训,一直在学习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就能符合澳大利亚60分的职业要求。而我的情况与这些条的符。如果我通过了澳大见职业评估,再加上我现在不到29岁,又具有良好的英语基础。很有希望移民澳大利亚“试试吧,”小姨热切地看着我:“先申请职业评估,如果通过了,不说100%的把握,起码也成功了一半。即使没有通过,也花不了多少钱,就当找一条新路走走,多一次生活经历吧。”

于是,在小姨的鼓舞下,我开始了向澳大利亚计算机协会申请职业评估的行动。

准备职业评估的申请材料

我的申请只能锁定在RPL。有了这一明确的目标,准备材料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准备材料是一件很细致也很关键的活儿。申请材料的真实、准确、完整是获得评估通过的最基本条件(所有材料都必须翻译成英文)。

一、工作经历及证明信

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工作经历及相关证明,这是被评估的核心。因为这个类别没有专业学历要求,主要就是澳大利亚需要有这类实际操作经验的熟练技术人才,主要是有工作经验。

也正因如此,这个类别才需要6年以上的计算机专业方面的工作经验。

首先需要一份比较详尽的工作简历。这里说详尽,并非是要将所有做过的工作经历都详细地罗列在工作简历中,而是要将能突出自己在计算机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以及写清楚获得的计算机相关技能的进步。另外要体现出自己已经工作了多久。

按照这个要求,我的工作简历当然是从

1995年 8月我最初受聘于 XXX公司开始。格式要按照;进入公司工作的起止时间;工作单位(名称);工作单位简介及其主要业务简介;工作经历介绍。

我的工作主要是从事软件项目的开发、实施和维护。作为新手开始我的软件职业,参加第一

个项目“XX用电MIS系统”的开发,当然要重点介绍,并强调我从老员工那儿学到的实践经验、与同事的成功合作以及对初次在软件业中实干的体验。

接着挑选我参加的几个工作项目作简单介绍,主要是体现我在此期间的进步。期间在项目的

实施空隙中,我参加的公司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这能体现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在此期间,我系统的学习了 VFP的数据库结构、VB的 Active X技术和 SQL Server的查询优化、存储过程编写等技术以及多语言的混合编程方法。同时还自学了 Wndows NT Server 4.0的组网技术,包括网络的硬件组成、软件的安装、配置,网络性能分析等,使我的软件编程技术得到了实质的提高。为我以后的独立的进行软件维护打下了基础。这些必须体现出来。

接着重点介绍我独立完成的第一个项目;受到客户高度评价的项目:具有创意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项目;重点介绍我积累的工作实施经验和掌握的客户资料;介绍我遇到的难题和寻求解决难题之道,并最终如何将难题解决的简要过程;我们在工作过程中使用的新技术;升职为项目经理之后的主要工作职能和工作成果,项目管理能力和软件编写能力的提高。

这当然也主要是要体现我掌握的软件开发技巧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高。而期间我仍然在不断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如我参加累积几个月的《网络管理》,((java开发)、《基于internet的软件开发》的培训;项目管理的课程培训等。介绍培训的主要课程;介绍自己在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下获得的知识技能体验和自己技术进步的表现。

除了工作经历,还需要公司老总或自己的顶头上司的工作证明信。证明信必须使用公司抬头纸写的,信中必须包含公司的见解、业务简介,申请人的工作职责、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所参加的培训学习、公司对于申请人的评价等,写信日期,落款,写信人(公司老总或自己的顶头上司)的亲笔签名。

二、学习经历证明

其实学习经历证明是包含于工作证明之中的。之所以单列出来,是为了表述更清楚。我中专学的是计算机专业。除了毕业证书做公证外,还要从所毕业的学校开出成绩单并做公证。这个学习经历必须有,它算是我学习计算机的开端,而毕业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吻合也恰恰是工作起始时间的证明。这也是工作证明的第一项。

工作期间接受公司培训是第二个重要的学习经历。每次学习的起止时间,学习课程的内容,学习获得的效果;学习培训的经历除了自己在工作简历中介绍外,还要在公司领导的工作证明信中体现出来,以证明自己参加过这些培训并获得了简历中所述的效果。

工作期间接受脱产或半脱产的、正规培训学校的、至少6个月以上的专业培训、并获得相关培训证书的学习经历,是最重要的一个学习经历――是澳大利亚计算机协会重点考察的学习经历。这个学习经历必须介绍培训学校名称、所学课程内容、课时、每门功课的成绩(或通过学习该课程获得的学分),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还必须提供培训结业(或获得的资格)证书并公证书。

第四个学习经历是自己在工作期间所阅读的计算机专业报刊书籍。所阅读的书籍必须指出书名、作者、书号、版本号、出版社和自己所学到的内容及获得的效果。所阅读的报刊必须指出报刊、杂志名称,刊号,出版社/单位,报刊内容简单介绍及自己所学所得。所有阅读的书籍和报刊都需用表格的形式列出。这是证明自己一直在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关注业内动态和最新知识技能的经历。

三、其他方面的材料准备

这些常规材料包括出生公证、护照(必须到户口所在地办)、相片,领取并填写好申请表格等。填写申请表格时,需在申请表格的“声明”一栏签字:“我谨声明我在申请中所提供的’信息均真实、完整且准确。我明白对任何事实的虚假陈述及隐瞒都会使我不能进入澳大利亚,即使我能够被批准获得澳大利亚永久居民权,但以欺诈手段申请进入澳大利亚将导致我被调查及/或驱逐出境”。

递交申请并通过职业评估

经过周密的准备,2002年3月份我向澳大利亚计算机协会递交了职业评估申请材料。在等待结果的期间,我主要加强自己的英语口语和听力训练。我似乎有预感,我的职业评估能够通过――因为我的申请材料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它绝对真实,并且我确信它准确、完整。即使没有通过,加强英语学习也有益于自己的提高。

我的预感应验了。3个月后,我得到了通知――我的职业评估通过了。我喜悦兴奋的心情,感染了我所有的亲朋好友。他们都支持我赶快递交移民申请。

移民成功在即

2002年7月份,我递交了澳大利亚计算机类技术移民申请材料。并开始着手准备雅思考试。不久,我收到了澳大利亚移民局受理的档案号码。9月份,我在线预约了北京考场11月 23日的雅思考试,接着办理了交费和注册手续。等到使馆下达了要求我参加雅思考试的通知时,我的雅思成绩已经出来了,听、硕、写、读读达到了6对分或以上,总分6.5分。这样,英语能力这一项,我可以获得最高分20分(只有两个档次:至少需雅思5对分才能通过语言考评这一项,5对分一个档次,可获英语能力分15分,6对分一个档次,可获英语能力分最高分20分,超过6对分也是得20分,不过,英语越好,对自己越有利,去澳大利亚后也更容易适应当地工作生活)。

而在年龄计分方面,18--29岁可获得最高分30分,我递交申请时27岁,可获得最高分30分。在工作经历方面,申请 60分职业分的职业,4年中不少于3年相关经验,可获得

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留守经历;负性情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26-0242-01

自从上世纪80年代,留守儿童被提出并关注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的“留守儿”如今已长大成人。因此,本文选取在童年期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以河南省黄河科技学院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感与留守者的性别、所学专业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留守时间的长短、不同留守阶段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感的影响、留守经历大学生与非留守大学生之间负性情感之间的差别和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感对其学习及人际关系方面的影响四个方面入手,探讨留守经历大学生负性情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负性情感产生的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为什么要重视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感,以及这些负性情感对其以后的生活有何种危害。

一、不同性别、专业对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负性情感有一定的影响

在留守经历大学生中,留守经历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的负性情感更强烈一些,这主要是因为女生的情感要比男生细腻,心理也更敏感、脆弱,对负性情感的调解能力也比男生差一些。而且由于其留守期一般都是隔代监护,其监护人多为祖父母,老年人受传统思想偏重,在家庭中一般会给男生更多的关注,忽视女生,使女生更易形成负性情感心理。专业方面的影响主要与他们将来的就业有密切联系。相比较而言,理工类专业学生就业最容易,因此负性情感最低,农医类就业则最难,负性情感相对最高。

二、不同留守阶段和留守时间长短的负性情感差异并不明显

这说明留守经历大学生在年幼时与父母分离,无论是何时,分离多长时间,均会对其负性情感产生大体相当的影响。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无论何时出去,出去时间长短,从外出打工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会认为“自己的童年和家庭是不幸的,自己是被父母抛弃的孩子。”长大后就会表现为性格内向、胆小、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等负性情感。

三、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负性情感要比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差

调查结果显示,留守经历大学生对生活状况和学习满意度明显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其留守经历造成了父母关爱缺失,因此给留守经历大学生带来了心理成长困惑,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也让他们较多地体验到抑郁焦虑悲观等消极情绪。

四、留守经历大学生对目前自身的学习状况和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整体低下

由于留守经历大学生的消极态度,从而会对学校的一些行为产生不满情绪,并出现学习不当行为,对学习感到倦怠。在学校与同伴群体的交往中,往往又因为缺乏充分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自卑、内向、敏感等心理特点而很难走出自我,融入到同伴群体的交往当中去。

鉴于此,家长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加强与留守经历大学生的交流沟通,同时,留守经历大学生应正确认识自我,克服不良心理因素,只有外因和内因同时联动,才能够最终杜绝和摒除负性情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以后的生活。

此课题为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13-QN-633。

参考文献:

[1]Maruja M B Asis, Living with Migration: Experienc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Philippines, Asian Population studies, Volume 2, Issue 1 March 2006.

[2]徐礼平.儿童期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研究―以贵州省高校大学生为例[D].遵义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4月.

第4篇

本文作者:华沙 王蔷馨 单位:三江学院教务处

根据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结合学校定位、优势与特色、服务面向等,制定试点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按照“校企共赢、重点突出、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工作原则,扎实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面实施,并积累经验,带动其它学科专业的改革与提高。强化校企合作,推进校内外教学基地建设各试点专业均要和合作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确定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

学校应以工程技术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加强校内公共基础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公共共享的教学实验配套设施建设,加大校内实验、实习场所的开放力度,为学生创造理想的工程实践环境氛围。同时各试点专业要按照相关规范和行业标准,统筹考虑不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和技能训练的需要,积极推动与企业合作共建专业实验室,为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培养创造更为真实的工程环境。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各试点专业要结合学校办学定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遵循工程集成与创新的特征,整合、重组教学内容,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要着力推动探究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并实行多样化的、与试点目标相适应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加强教师工程实践经验,提高教师实践教育水平一方面,对专职教师要明确提出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要求,并通过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支持、鼓励、保证现有专职教师到到企业挂职、顶岗工作或参与工程项目和产学研合作项目,获得足够的工程实践经历。对于没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学校要制定刚性的培训政策,安排他们到企业去工作,参与企业实际工程项目或研发项目,以获得比较丰富的工程实践经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对于过去具有工程经历的教师,学校要制定到企业轮训的制度,有计划地定期安排他们到企业工作,以更新工程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

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方式、多种途径,面向社会、行业和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专家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承担各层次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指导实习实训、工程实践、工程训练和毕业设计。组织机构学校应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校领导任组长,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学生工作部和相关院(系)负责人任成员,主要负责研究相关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协调解决工作中重大问题,提供政策、人力、财力保障。领导小组应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实施、协调和管理。

经费保障学校应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提供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卓越专业校企联合培养、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改革、师资培训、教材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同时大力支持各试点专业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对试点专业的经费投入。

制度保障学校应逐步建立并完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政策和制度,保障“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成效。关于“卓越计划”的政策和措施主要包括:经费使用办法;校内学习阶段培养方案;校外学习阶段培养方案;试点专业教学管理规定;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标准;试点专业教师培训制度;试点专业教师评聘与考核办法等。

第5篇

关键词:特色专业;创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4-0124-02

特色专业是高校“教育质量工程”的重点建设项目,师资队伍、课程实践、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通力合作,才能将高校特色专业大学生的培养工作落实。但是,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如何促进特色专业大学生创业解决就业问题也成为高校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了更进一步掌握高等院校特色专业的创业情况,笔者对部分高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有关管理部门和就读特色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访谈。

一、问卷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目的

问卷在于通过调查收集被调查者对本校课程的满意程度及意见,创业的认知,将来从事工作的意愿,创业意向,创业经历,创业培训需求等相关的信息,问卷共25题。

(二)样本选择及样本量

问卷分两部分,共发放问卷890份,回收问卷848份,有效问卷819份。一部分是4个高校特色专业的不同年级学生,发放问卷648份,其中云南农业大学467份(茶学、茶艺、花卉、烟草),昆明学院专业53份(茶学),福建农林大学90份(茶学)、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职业技术学院38份;另一部分是云南农业大学非特色专业的不同年级学生,共回收有效问卷171份。

(三)调查数据及分析

1.工作意愿。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1.4%的学生今后愿意从事茶叶种植的工作,25.5%的学生今后愿意从事茶叶加工工作,30.2%的学生今后愿意从事茶叶买卖的工作,18%的学生今后打算从事与茶叶无关的工作,并且有19.2%的学生要从事其他的工作。昆明学院的调查数据也同样如此,茶叶买卖这一工作是学生们普遍想从事的工作,占32%,但今后打算从事其他工作的数据跟茶叶买卖的数据相同,茶叶种植工作占的比例较低,仅有8%。从福建农林大学的调查数据来看,今后从事与茶叶无关的工作占27%,高于茶叶买卖工作。同样,茶叶种植工作占9%,所占百分比最少。

2.就业思路及意向。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三个年级的被调查数据显示,茶学与茶艺两个专业的学生创业想法普遍一般,其中,2012级茶艺专业有强烈创业想法的比例略高于其他几个年级。被调查者中只有少部分的人没有创业想法,这说明,大多数的学生对创业还是充满渴望的,但是苦于没有学习的机会,这一点从被调查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可以看出。在“创业单位”选择这一问题上,我们发现,在这些被调查者中选择较高的是自己创业和事业单位,企业和互联网创业相对较少。

3.创业经历。从下页图1可以看出,有过创业经历或创业实践的人数较少,云南农业大学有27.12%的学生有过经历或实践,福建农林大学有30.85%的学生有过创业经历,昆明学院的被调查者中仅有16.98%的学生有过创业经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大致是因为学校的创业教育等课程发展以及校园内创业训练等还不够完善,没有在学生身上起到促进的作用。

二、高校特色专业创业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培养及创业指导

下页图2显示,3所高校的被调查者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大学四年应该安排专门的训练创业能力的课程和实践,其中昆明学院的比例占到了98.11%。

(二)选择创业单位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希望(曾经)创业单位是哪儿”显示,参加本校创业园或实践训练的情况,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比例高于热作学院占22.46%;事业单位、自己创业以及企业的比例热作学院高于云南农业大学分别占36.84%、42.11%和26.32%;在网络营销等创业方式上热作学院的比例是0。高职类院校和本科院校的特色专业大学生在创业单位的选择上主要是自己创业,其次是事业单位。但是在参加本校创业园或创业训练的问题上,本科和高职类院校的学生表现得并不是十分积极,尤其是高职类院校的本校创业训练率要低于本科院校。

(三)家庭因素影响创业

家里是否重视或支持大学生的创业训练和实践这一问题上来看,我们根据对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的3个年级专业对比显示,除了2013级茶学专业选择家里非常重视自己创业训练与实践的较多,其他几个年级的被调查者均认为一般重视。这就说明,当前我国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孩子的溺爱教育十分严重,一些家庭甚至认为孩子毕业后有无工作无所谓,就连让他们毕业后尝试创业的想法没有,这也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个问题。

(四)特色专业与普通专业创业情况

根据调查“曾经创业内容是否与专业学习内容”,可以明显地看出,无论是特色专业还是普通专业,被调查者的数据明显显示曾经创业内容与专业学习相关,其色专业茶学和茶艺占63.86%,普通专业环资和农科占55.79%,创业内容与专业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上,特色专业比例较高。选择“没有”关系的,普通专业的则高于特色专业。

三、结论

从被调查的四所院校存在的问题来看,我国高校特色专业在学生创业问题上还需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学院和热作学院的绝大部分特色专业大学生曾经的创业实践经历都是在校外进行,而福建农林大学绝大部分特色专业大学生曾经的创业实践经历都是在校内进行。这就说明,云南省高校需加强特色专业创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以及特色专业创业课程的开展,供特色专业大学生积累创业知识和经验。

通过创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未来创业的能力,避免自己在今后的创业道路上少走弯路,是成功创业的有效途径。无论本科还是高职院校,学校都应开展具有特色的创业训练,且课程不易过于枯燥,要以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和认同为根本出发点,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对本领域的创新创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实现创业促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艳利.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2,(1).

[2] 冉千里.以特色专业奠基 以创业带动就业[N].西部时报,2008-08-19(014).

第6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叙事探究方法,对西安三所高校的四位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师信念的形成与变化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定性研究。分析了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所持有的有关英语教学、学习和学生等方面的信念、教师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信念变化和影响信念变化的因素,指出了教师信念对教师发展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教师”,“教师教育”,“教师成长”为主题的研究构成了教育学研究的最大领域,教师的“专业化”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题之一。教师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媒介,是课堂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如果没有教师观念的转变,就没有教学方式的改变。语言教师的信念包括教师的语言教学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等,它们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和课堂决策 (Johnsona1992;Freeman1993; William Burden1997)。教师信念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教育行为,而且对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的影响。近年来对外语教师信念的研究从关注外语课堂教师提问方式、纠错方式、课堂话语等一些能够观察到的可以进行量化的“外在”的研究转向了对教师认知的“内在”的定性研究。因此研究外语教师的教师信念,通过让教师自己讲述自己对教学、学生、学习和教师的观念,并对其形成的原因、来源、与其教学活动的不一致性、变化等做自我分析,不仅可以让教师有机会反省自己的内隐信念,改变外语教学信念,带来教学实践的改进,还可以有效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叙事探究的质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者与被研究教师经验的直接碰撞、探索、描述和解释,又称故事研究,代表人物加拿大的F. Michael Connelly和D. J. Clandinin在 Narrative Inquiry: Experience and Stor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2000) 一书中称叙事探究是对经验的理解,是一种研究人类体验世界的方式。近年来叙事研究引起了教师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例如吴宗杰教授(2005)曾用叙事探究方法记录了一群高校英语教师在自主发起的课改中的成长历程,揭示了教师学习的社会建构本质。

本研究让教师对自身教学信念和专业发展的理解和解释,本身意味着思考,又可以促进研究者和研究对象的成长。

一、英语教师信念与专业发展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信念、发展特点和因素,本研究欲采用个案研究(case study)和叙事探究(Narrative inquiry)的质性(qualitative research)的研究方法对西安三所高校的四位代表不同年龄阶段、学历和教学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深入访谈,以一种内在的,即让教师自己讲述(voices from teachers themselves)的质的方法,以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反思自己的内隐信念(implicit theories)和专业发展过程中个人信念变化和专业成长的变化,并结合课堂观察、学生意见、教师同事评价来分析英语教师的教师信念体系和教师职业成长发展的关系,为教师发展和教师培养寻求一条思路。

1、研究样本和过程

研究对象的选择没有偶然性,因本研究是以采访、个案分析和叙事分析的质性研究,要求研究者对参与者很熟悉,关系融洽,有信任感,以获得可信度的研究数据,所以选择了4位作者比较熟悉的同学或老师。根据叙事研究过程的要求,研究者必须对研究领域熟悉,笔者已有从事英语教育2年的经历,作为新手教师的经历和困惑可以成为研究问题的一个出发点。研究对象依据他们从事英语教学的不同教龄、性别、教育背景、所在学校和所教学生专业的不同而分别具有一定代表性。研究采用多次对研究对象及其所教学生和同事或领导等的半结构式采访、课堂观察等方式,将采访数据进行整理并构建和本研究内容有关的教师叙事性故事(本文略)。

2、研究问题

四位教师在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对语言学习和教学有什么样的观念?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师信念的构成和变化?教师信念与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结果与分析

1、教师的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观念

通过构建与整理四位被试的叙事故事,分别对其持有的语言学习与学习者信念、语言教学与教师信念以提纲形式列出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四位教师因为不同的学习经历、教育背景和教学经历,对语言学习与教学持有的信念有很大差别。其特点在于年轻教师主要关注英语教学与学习的具体微观层面,如教学技巧和课堂管理、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和习惯的培养、教材重点知识的掌握等。经验丰富的教师则更关注英语教与学中概括性和总结性的宏观层面,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应具备的综合性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等。 转贴于

2、影响教师信念和其变化的因素

根据各被试教师的叙事故事,笔者推断出影响教师信念构成及其变化的因素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主要包括:(1)教师过去的语言学习经历,或者如一些研究者命名的“学徒式观察”经历(Lortie’s, 1975; Richards&Lockhart,1996)、教学经历中的重要个体事件是构成教师信念的主要因素;(2)教师的个人性格是构成其信念和影响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师所习得的专业知识构成了其信念的必要因素;(4)教师对自身英语学习与教学的不断反思促成了其信念构成与变化和教学行为的改进。

外在因素主要包括:(1)教师经历的职前与在职期间的专业学习与进修过程;(2)教师所在单位的管理模式即教学监督体制与指导方案等;(3)教师同行之间的互相学习(peer learning)与观摩等;(4)参加一些著名的国内外语言学研讨会议为教师提供了了解最新最前沿的语言学习与教学理论的机会;(5)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从教材与教师用书,或其他参考资料和网络资源中学到新知识构成了自己的新信念;(6)学生的需要和反馈对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信念和行为有直接和暗示的作用。

3、教师信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在外语教学文献中,教师专业发展特指教师在智能,经验以及教学态度方面不断发展的过程,即教师从新手(novice)教师专业成长为熟手(proficient)甚至专家型(expert)教师的过程。虽然教师的信念是高度个人化的,在形成一段时间后保持稳定(Richards,1998)。但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将隐含的信念外露出来,认识到自己的教学信念、观念,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化发展。Wallace(1991)提出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实践模型、Smith(1991)的针对教师教学思想、价值观和教学观念的反思问题、Guskey(2002)曾提出的教师变化的模型,都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教师信念变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能性(Huberman1992)。

从被试教师的信念提纲看,可以得出,教师信念是随着他们积累知识与教学经验的过程构建并发生变化的;反过来,作为不断成长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积累知识与经验、努力完善自我寻求正确的有效教学的途径的过程中,教师信念也发生变化,调整其教学行为以适应有效教学的需要,这种变化和更新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来源。

语言教师关于英语学习与教学的信念是非常复杂的认知体系,教师也因为他们不同的语言学习经历与教学实践经验等等原因在不同发展阶段持有不同的学习与教学信念。总体来说,在教师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动态过程中,教师信念的变化与更新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希望此研究对教师教育研究者和每个成长过程中的语言教师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福玲.大学英语教师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2] 高 翔,王蔷.反思性教学:促进外语教师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外语教学,2003.2.

[3] 鞠玉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教师个人实践理论的叙事探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第7篇

GPA 低怎么办?

成绩的好与不好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不同的行业对于成绩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投行,咨询对于成绩的要求较高,而Industry 的公司则相对没有那么高;在一个行业里面,不同的公司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咨询公司里,BCG 对于成绩的看重程度就比别的咨询公司要高。同时,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公司,比如IT 公司,就会更看重相关课程的成绩,而不是总的成绩。

针对这种情况,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突出相关的、高分的课程。建议大家将相关的、相对高分的课程写到你的简历里面去,而不相关、相对低分的的课程就可以从简历中删除。成绩不高的同学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从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硬伤。

突出工作、实习、社团经历。理论与实践不可能总是两全其美。当你理论知识基础不扎实、学习成绩不高的理由是因为你更多地关注了相关实践活动的积累的话,那么一般情况下,HR 他(她)会选择原谅这位应聘者的。

英语缺证怎么办?

这时我们又要求助于最重要的Professional Experience 部分了,借工作经验让HR 们推断出你的相关能力。比如,你想说自己英语口语能力强,如果在工作经历里面的某项中有一句话叫工作语言为英语,结论就很明白,而且说服力也很强。

毕业学校不好怎么办?

你的毕业学校不好,但你可以展示你参加过学校范围外的学术活动,或者参加过这样那样的培训计划;如果你没有足够高的学历,但是却从事过通常意义上高学历者负责的工作;如果工作经验非常丰富,你的简历甚至可以根本不包括教育经历这一部分。这样,基本上可以避免你在第一轮时就被不明不白地淘汰,或许,还可以给你带来一个意料之外的面试的机会。

工作历史中有空缺怎么办?

对于一些短期的空缺,例如几个月的待业,你无需给予说明。你可以在简历中跳过那些空缺的月份。例如,你可以仅仅提供工作过的年份1993 年至1994 年。

工作经验少怎么办?

不少初涉职场的求职者为给自己的求职材料加重砝码,纷纷花钱到那些五花八门、大大小小的人才评估机构进行人才评估,目的就是为了得到一份能证明自己能力的测评报告而使自己增添几许竞争力。但是,我们要告诫大家的是,目前社会上(包括一些学校开展的)一些所谓评估机构把评估当成算命一样,根本不具备科学性,也不可能达到用人单位对你的另眼相看。而你要做的只能是下面几点:

突出实习。实际上,实习工作的性质或内容同许多工作相似,它们都需要自律以完成多项任务。你也有可能早已学习过许多与你应聘工作有直接关联的事物。这些事物必须在技术栏目中体现出来,就如你在工作经历栏目体现出相关的工作经历。

突出社团。比方说,在社团中曾经担任过社长(或是创立社团)有时就代表着领导能力,独立或经由团队合作安排跨校联谊、建教合作等活动,可能代表着协调力、谈判力、团队重视程度、或是开发市场的能力,利用社团经验的填写方式,可以有效帮助主管猜测你的个人特质与个性,也是另类彰显能力与评估发展性的指针。不过,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每项社团经历对求职者都有帮助,也不是每一次的校内活动都有正面的意义,建议毕业生们在处理这个部分的时候要稍微做一番整理和选择。

学习至上。你应该强调你的极强的学习能力能够有效地弥补你所欠缺的工作经验,同时辅佐以大量真实、详细的例子作为补充。你在简历中简单地陈述,你熟悉最新的趋势与技术,并且能够马上运用到新工作中。而且,既然你有学习、研究新事物的能力,你有能力更好更快地学习新工作所要求的技术,那么简历中你也可以有效地陈述出那些你在其它行业的工作技巧,尽管看上去与你应聘的工作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些工作经验同样提供可适用,可转移运用技术来支持你应聘的工作。

勤能补拙。你应该在简历中的工作技能部分强调勤奋苦干、可适应的技术来弥补你所欠缺的工作经验等等。这样就可以给你未来的雇主留下较深的印象。同时,你也必须考虑表达接受困难条件的意愿以实现转行和增加工作经验的目的,例如愿意在周末和晚上加班或能够出差或外派,也许这样就能为你获取工作的机会。

跨专业求职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般来说,科技类、IT 类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很高,通常要求专业对口的人才。而外企会有较多职位对专业的要求不是很高,很多行业都有渐渐放宽专业限制的趋势。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前只招经济管理类人才,但现在法律、物理、数学系的毕业生都有。国企也出现了这样的趋势。比如上汽,现在也开始要求管理类人才的加入。而且,很多企业对招聘的新人都有培训,毕竟学校中学习的东西还只是纸上谈兵,知识需要经过实践才能得以熟练应用。那么,在跨专业的工作选择中如何展示自己的实力,在竞争中寻得一席之地呢?向大家推介以下几种:

突出外语能力。这一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留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工作,英语四级甚至是6 级证书都是必备的,另外,中高级口译证书和托福成绩也是大热门,成为很多企业衡量求职者实际英语能力的标准之一。

第8篇

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说明这位同学已经开始关注简历,关注简历的细节,那么接下来我就从两个方面来回答:

1)大规模校园招聘的时候,学生的简历基本都要初筛,一般企业在初筛时都会规定几个基本条件比如生源地、211名校、专业、专业排名、获奖情况等,所以学生的基本条件要在简历里注明,方便通过初筛;

2)面试阶段的简历候选人尽量a、简历不要过于简单,不要在简历上有明显错别字;b、不要在简历上过度的评价自己,候选人具备的洞察力、候选人睿智、成熟,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c、不要过多的炫耀实习经历,本科四年,如果你实习经历过多、在校期间又有过多学校活动参加,那么你学习的时间有多少?d、不要过多的写一些与应聘岗位无关的兴趣、爱好、特长和偏好。

简历中有一项内容,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朋友,尤其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实习经验,请问郑老师,什么样的实习经历才有竞争力呢?

1)与应聘岗位相关的实习经历;

2)与应聘企业相关的实习经历;

3)知名企业的实习经历;

4)切实做了实事,有收获,有反思的实习经历。

前3中实习经历可能不是每次应聘企业都具备的,但是第4中实习经验总结是候选人自己一定的要把我的机会,需要提前准备的,实习归根到底是一种学习和体验,那么这种结果是需要被测量的。

接下来的问题很有代表性,如果我没有实习经验,怎么才能写一份让hr关注的简历呢?

目前的校园招聘工作,由于学校教育的结构性问题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部分城市和职位上确实存在优中选优问题,竞争比较激烈,因此要求候选人一定要有优势,实习不多,最好学习成绩好,学习成绩一般最好有特点特长,乐器、运动、唱歌均可,要注意的是特长也最好有证书可证明,不是所有岗位都要求有实习经验,但是有优势和特长的候选人及简历是吸引企业关注的。

所以说,实习经验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习经验也不一定无法吸引企业关注,从现在开始努力充实自己,实习经验,优势和特长,一个不能少!

对于简历中的个人评价如何填写呢,我看过很多参考,但通常都表示应该写的有感情,那么究竟所谓的有感情如何才能写出来呢?是淳朴的展示自己,还是慷慨激昂的表决心?

一般情况下校园招聘的候选人,基于年龄、知识、经历等原因还不具备完整、独立、稳定的人生观或者价值观,所以个人评价有感情也好,淳朴或者慷慨激昂都还是摆不脱作为这个年龄群体的特有评价有潜力、可培养,因此个人评价不必过分激昂、花哨,真实则好,因为无论你怎么写,还是需要被验证的,还是具有这个年龄段或者群体特色的。

有同学问:现在都注重能力,那么考试成绩需要写在简历上吗?您的建议是怎样的?

一般情况下不必在简历上写自己在校期间每门课程的考试成绩,但是如果有获得校级以上的奖励和表彰尤其是学习方面是要写的;目前企业在面试的时候需要学生提供成绩单,成绩单作为简历的附件或说明即可。

我们知道简历中最好有一张免冠照片,可以给HR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 简历上的照片,是职业点好还是自然的学生气好呢?

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修照片的现象,筛简历阶段,照片好的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候选人始终还是要过面试的,所以照片和本人差距还是别太大了,另外就是面试是评价候选人与岗位匹配程度的一个过程,所以无论是照片还是面试着装都还是职业化一点较好。

有些同学个人的兴趣爱好比较广泛,但是某些专业技能并非通过正规学习过,但对于基础操作相对熟练,这样的情况是否需要在简历中详细说明一下呢?

兴趣爱好或特长,有证书的最好表明,没有证书的可以写但是要注意1)不要把个人广泛的兴趣爱好都罗列在简历上,简历最重要的是让考官看到你和应聘岗位的匹配度,与岗位无关的不必写;2)写有特殊优势的特长,比如说熟练使用PHP,像爱旅游、好读书等可以简单概括。

对于毕业生而言,求职简历中写上期望薪酬是不是不太好呢?

稳健出发,还是不要了,除非你足够优秀,而这个薪酬是你的底线,用来筛选企业可以。

我没有销售的经历,但却想拥有一份汽配销售的工作,企业主要生产化油器的,我该如何写工作经历才能被HR关注,编一点靠谱吗?

具备销售的经历或者有相关的销售工作经验是验证候选人是否胜任销售工作岗位的依据,但是即便是有也不一定就说明候选人适合销售工作,销售工作一般要求候选人性格略外向,合群、善谈、具备较好的主动性、沟通表达能力和敏锐性,要求候选人积极应对、具备一定的抗压能力。因此即便编造工作经历,你如果不能展示出你具备岗位要求的胜任特征,也不是合格的候选人,所以编造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企业如何看简历造假问题?

目前学生中简历造假的问题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编造实习经历、延长实习时间、编造社会活动经历、夸大社会工作责任或者职责,夸大自我评价,编造获奖情况,修饰照片等,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接受虚假简历,但是这有个度,无中生有不行,跨度太大不行,比如你说你担任了4年班长,其实你担任了1年班长这个不行,比如你没有获得省级表彰你说你获得了不行,你4级没过,你说你过了,这不行。比如说你担任的实际是副班长,但是你说你是班长,并且你也确实了解班长职责,且对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经验总结这个勉强行,但是建议你最好别造假。

校园社团实践活动,会给自己的求职加分吗?

会,社团实践是候选人在校期间的经历和表现,一方面反映候选人的需求、兴趣、价值观等,另一方面也反映候选人的社会意识、团队合作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而这两方面都是企业在招募候选人的时候需要测量和考评的。

在项目经验里,如果自己不是主要负责人该怎么办?

参与的项目可以写,项目的收获可以写,是不是负责人固然重要,但是项目参与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更重要,候选人要学会选取、编辑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简历结尾是否需要做一下展望呢?

这一点不是必须的,意愿性的问题是受平台和条件限制的,你并不知企业的入职培养计划,所以候选人是不可能在简历中拿出可操作的方案的,且我入职后将投入100%热情,虚心向老员工请教,努力学习在企业看来是候选人必须要这么做的。

短期的工作经历是否写进简历?

如果工作经历与目标职位的工作内容相关,那是会给简历加分的项目,需要详细写明工作内容及收获,如果相差甚远,可以忽略。当然,如果本身就没有太多的工作经验的话,那可以从短期工作中提取与目标职位相关的工作内容进行简单的介绍。

优秀的我们难道真的要靠假造来做敲门砖吗?

既然是优秀的候选人,就展示出自己的优秀来,如果你不能证明自己的优秀,为什么要埋怨企业没发现你是千里马呢,与其埋怨伯乐少,不如被让自己埋的太深,面对数以万计的候选人企业需要更成熟、更有优势的候选人。

第9篇

关键词 中职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职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2-0074-05

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体验,是指“学生由于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而对学习感到倦怠的消极态度和行为”[1]。已有研究以普通教育领域为主,在职教内部也仅限于高职生层面,缺乏对中职生的关注。关于学习倦怠的个体影响因素方面,“以自我效能感、自我意象、内外控信念、情绪稳定、焦虑、人格等方面为主,从专业承诺角度的研究并不多见”[2]。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中职教育以专业学习为基础,是有一定职业指向性的教育,而中职生因专业承诺不高,导致学业受影响的情况并不少见,学习倦怠已成为中职校园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研究中职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不仅能了解中职生的专业学习态度,还能对激发中职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上海某中职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量表法了解中职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辅以访谈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量表共发放220份,回收问卷192份,有效问卷183份,有效率为95.3%。其中,男生42人,占23%,女生141人,占77%;有兼职经历的学生123人,占67.2%,无兼职经历的学生60人,占32.8%;班干部66人,占36.1%,非班干部117人,占63.9%;参加过职业技能大赛14人,占7.7%,没有参加过的169人,占92.3%;对自己未来学历期望为中职、高职高专、本科、硕士及以上的人数分别为6人(3.3%)、69人(37.7%)、97人(53.0%)、11人(6.0%)。在毕业后的发展意向方面,毕业后想就业、升学、创业和不确定的分别有47人(25.7%)、108人(59%)、6人(3.3%)和22人(12%)。

(二)调研工具

测量工具是基于连榕[3] 等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调和专业承诺量表》修订而成,学习倦怠原量表共20道测验题,由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3个因子构成,量表的EFA取样适当性指标KMO值为0.851,信度a系数为0.865。修订后的学习倦怠量表KMO值为0.907,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为1471.365,Sig.=0.000,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07。专业承诺原量表包括情感承诺、继续承诺、理想承诺和规范承诺4个维度27道题目,原量表的Cronbach a系数为0.927。修订后的量表共25道题目,仍保持原有维度划分,信度系数为0.935,KMO值为0.889,以上量表均采用liket五级计分。

为保证《中职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调查量表》修订的客观有效,自编《中职生专业学习状况(问卷)》为修订、分析提供支撑,以下简称辅助问卷。问卷共19道题,涉及学生择校方式和动机、学习难度评价、专业价值认知、专业情感和未来打算等方面。以同一所学校在校生为调研对象,发放问卷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46份,问卷有效率为91.25%。

(三)调研过程及数据统计处理

调研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施自编《中职生专业学习状况(问卷)》调查,并为修订主量表提供参考;第二阶段,实施《中职生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调查量表》测验;第三阶段,抽取4名学生进行访谈,为影响因素分析提供支持。问卷测验均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由笔者担任主试,施测前由主试明确宣读指导语与答卷注意事项。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中文版进行,主要包括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

二、调研结果

(一)中职生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表1 中职生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从表1可知,中职生专业承诺的总体均值为3.357±0.614,各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规范承诺、继续承诺、情感承诺和理想承诺;学习倦怠的总体均值为2.992±0.695;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行为不当、成就感低和情绪低落。

(二)中职生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的差异显著性检验

在性别自变量上,男生在理想承诺、学习倦怠及各因子上的平均值都高于女生。男生在专业承诺总体及情感承诺、理想规范承诺和继续承诺维度上的均值都低于女生,见表2。进一步的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中职生在性别自变量上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2 中职生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及其各维度在性别维度的M±SD

在“是否有兼职经历”自变量上,只有学习倦怠量表的成就感低因子(F=0.080;Sig=0.048)和专业承诺量表的规范承诺维度(F=3.302;Sig=0.047)存在显著性差异。有兼职经历的学生在成就感低因子上平均分(为3.078±0.708)高于无兼职经历的学生(2.858±0.690);有兼职经历的学生(3.701±0.792)在规范承诺维度上的平均分也高于无兼职经历的学生(3.937±0.651)。

在“是否参加过职业技能大赛”自变量上,只有学习倦怠(F=0.039;Sig=0.009)及其情绪低落(F=0.173;Sig=0.003)和行为不当因子(F=0.011;Sig=0.028)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参加过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在学习倦怠及其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因子上得分均低于没有参加过职业技能大赛的学生;而在理想承诺维度上,参加过技能大赛的学生得分高于没有参加过的学生。

在“是否是班干部”自变量上,只有学习倦怠(F=1.296;Sig=0.008)及其情绪低落(F=0.584;Sig=0.002)和行为不当因子(F=1.148;Sig=0.010),以及专业承诺的理想承诺维度(F=0.291;Sig=0.044)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班干部在学习倦怠及其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因子上得分低于不是班干部的学生得分;在理想承诺维度上,是班干部的学生得分高于不是班干部的学生。

在自我学历期望自变量上,情感承诺维度(F=5.694;Sig=0.001)、理想承诺维度(F=5.665;Sig=0.001)、规范承诺维度(F=6.470;Sig=0.000)、继续承诺维度(F=2.794;Sig=0.042)、总体专业承诺方面(F=6.651;Sig=0.000)呈现显著性差异。在理想承诺维度上,事后检验发现学历期望为高职、本科和硕士及以上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情感承诺维度上事后检验发现高职和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规范承诺维度上的事后检验发现,中职和高职、本科学历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继续承诺维度上的事后检验发现,高职和硕士及以上学历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总体专业承诺方面事后检验发现,学历期望为高职和本科,高职和硕士及以上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来看,随着学历期望越高,相互间的显著性差异越明显。

在“未来发展意向”自变量上,只有学习倦怠的情绪低落因子(F=3.922;Sig=0.010)和专业承诺的规范承诺维度(F=3.233;Sig=0.024)上呈现显著性差异,事后检验发现,具体差异均体现在“就业”与“升学”,“就业”与“不确定”之间。这说明想就业的学生与想升学或者对未来发展尚不清晰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中职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表3 中职生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及各维度间的相关分析

**.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表示在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由表3可知,专业承诺及其各维度与学习倦怠及其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这说明专业承诺越高,学习倦怠越低,否则,反之。以专业承诺各因子为自变量,以学习倦怠总均分为因变量,采用Stepwise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F=162.929,Sig.=0.000,说明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非常显著的,可以建立线性模型,见表4。而最后的分析结果表明情感承诺维度是学习倦怠的重要预测变量。

表4 以专业承诺各维度为自变量,以学习倦怠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

三、讨论与分析

(一)中职生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基本状况

1.在中职生专业承诺方面

结果显示,中职生专业承诺总体得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中间值为3),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规范承诺、继续承诺、情感承诺和理想承诺。继续承诺得分高与该校现有专业相应的工资、待遇、就业机会有关,这类专业在社会上的发展前景较好,属于社会亟需和必须的朝阳产业。而情感承诺较低说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情感愿望不足,理想承诺得分最低说明学生并不认为所学专业能够发挥特长,实现抱负。

根据辅助问卷中对本专业在社会上的重要性的评价统计得知: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在社会上非常重要的占27.2%,重要的占53.1%,重要性一般的占17.0%,而不重要和非常不重要的共占2.7%。但在“有关本专业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回答中,认为所学专业能够完全发挥自己才能的占3.4%,可以发挥自己才能的占23.1%,持不确定、不可以和完全不可以的比例分别为51.0%、17.1%和4.8%。可见,学生虽然认同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价值、意义,但在所学专业实现自己理想追求方面并不乐观,并不认为所学专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志趣,对于情感承诺和理想承诺得分较低是很好的解释。

这种结果也与中职生留在所学专业更多是出于义务和责任的考虑,而不是自己内在对所学专业的喜爱,而主动留下有关。从现行教育招考制度看,中职生多是义务教育的“失利者”。在“择校原因”统计中,因中考失利而被迫读中职的占49.7%,因父母等原因读中职的占37.4%,而自愿选择本专业,希望能够早点就业的只占12.9%。可见,学业失败或者父母因素成为择校的主要原因,这为规范承诺得分最高做出了解释。

2.在中职生学习倦怠方面

本研究显示,中职生学习倦怠总体近乎中等水平(中间值为3),行为不当因子得分最高,其次是成就感低因子,且均超过学习倦怠平均分。这说明学生因厌倦学习而表现出的逃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和不认真听课等行为特征较为明显。低成就感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少体验到成就感体验有关。因为学习成绩差而承受社会偏见、家长责怪、教师批评和同学歧视的他们,在生活中又缺乏理解关怀,导致失败、自卑和无奈的情绪体验占据内心,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为了解专业学习难度对学习倦怠造成的影响,根据辅助问卷得知,认为所学专业非常困难的占10.9%,认为所学专业有点困难,但是可以克服的占66.7%,认为所学专业比较轻松和非常轻松的共占22.4%。可见,学习倦怠或学习成绩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内在学习动力不足、个人主动努力不够造成的。因此,职业教育改革不仅要在如何改善教育教学条件上努力,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中职生专业承诺和学习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首先,在性别变量上,中职生学习倦怠和专业承诺得分并未呈现显著差异,与陈宝红等关于高职生的研究结果一致[4]。从学生来源看,大多数中职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不系统,又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他们一般都有较长的学习挫折经历,大多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信心。此外,还与学生长期处于相同的学习环境中,弱化了性别上的差异性有关。还有研究认为,这与当代青年学生有较强的从众心理有关,中职生自我约束能力差,是非观念淡薄,容易受到诱惑,部分原本想认真学习的人看到了别人玩就不自觉到贪玩的行列中[5]。

其次,参加过职业技能大赛、从事过一定的兼职工作、对自己有较高学历期望、是学生干部的中职生在专业承诺方面得分较高,而在学习倦怠方面则低于其他学生。其原因在于:通过兼职,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清楚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价值、地位;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程度,因而得分相对较高。

(三)中职生在未来发展方面的追求差异

调研结果显示,中职生对自己的未来保持高度关注,这与本文假设相反。在未来发展方向上,中职生内部也呈现差异化选择,想升学的比例值得重视。辅助问卷关于未来升学情况的结果显示,选择“非常想,已经在准备”的占53.7%,选择“有这打算,但还没准备”的占37.4%,选择“不再读书,想就业”的占8.2%,选择“出国深造”的占0.7%。在未来的学历提升路径上,有学生寄希望于对口高职招生,还有学生为升入本科学校,选择和普通高中生一起参加全国高考。但除了受每年的招生数量和学校要求的限制外,考试难度也让很多学生无法实现升学梦。此外,还有学生打算通过“成人自考、函授”等形式来实现升学的目的。

旺盛的升学需求成为中职校普遍面临的挑战。这虽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不符,但反映出的不仅是学生对高学历的追求,也是对其自身生涯发展层次的诉求。如何为具有强烈升学需求的中职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发展通道,让中职教育脱离“终结”教育的帽子,而又不失职业教育特色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值得思考的问题。

(四)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

从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可知,专业承诺与学习倦怠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即专业承诺越高,学习倦怠越低。因此,通过增强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提高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认知程度,逐渐喜欢上所学专业,从而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可以更好地降低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

四、对策建议

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阶段,也是专业知识、技能积累的重要阶段。严重的学习倦怠不仅对其自身专业学习成绩产生影响,也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帮助中职生提高专业承诺水平,降低学习倦怠水平不容忽视。

一是要加强班主任工作。当前中职校的班级管理主要通过班主任实施。对不同班级学生和班主任的访谈发现,班主任在他们专业学习方面的影响很大。2010年9月出台的《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更是成为如何强化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责任的依据。因此,加强班主任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既能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又能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有益帮助。

二是要开展实际有效的职业生涯指导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升学、就业和创业以及对未来迷茫不清楚的需求差异开展实际有效的职业指导。在形式上,不仅仅依赖于课堂中的职业生涯指导课程,还应开展更多形式的生涯指导活动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可以借鉴“引厂入校”的经验,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融合,让学生深刻认识本专业和所面对的职业未来的价值,提升学生专业承诺水平。同时,还应注意发挥同伴效应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此外,切实有效的职业生涯指导还需要给予师资和经费上的保障,杜绝流于形式的课堂说教。

三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学生学会学习。缺乏自信心、自暴自弃成为中职生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倾向。因此,学校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感受专业学习的成就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学习。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实习实训,学校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技能训练,使学生掌握熟练技能,增加就业机会”[6];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校特色,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他们从奖励荣誉中获得激励,更加有自信心。

四是建立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中职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多可选途径。真正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能只靠免学费去实现,要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公平选择的教育类型,而非收纳义务教育“失利者”的次等教育,在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又能为学生今后生涯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3]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及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5):632-636.

[2]梁娟.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专业承诺之间的关系研究[C]//中国心理学会,编.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12(30).

[4]陈宝红,聂琳.关于高职学生专业承诺、职业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困难关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119.

[5][6]杨金泉.中职生厌学行为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0(13):42-43.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and Learning Burnou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CAO Jin-hua,LU Su-ju

(Research Institute for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第10篇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2-0204-01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取团体施测的方法, 以5所高校(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江苏师范大学、)研一至研三的700名研究生为被试。以各班的任课教师担任测量主试,以班级为单位施测。

二、研究方法

1.基本情况

统计回收问卷635份,其中,男生221人,女生332人。农村学生298,城镇学生255。有工作经历学生219人,无工作经历学生334。研一185人,研二179,研三189人。文科363人,理科130人,工科60人。

2.研究工具

采用黄涛编制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量表。该量表总共24个项目,采用五级计分。该量表包括四个维度:专业价值感;专业学习观;专业投入行为;目标与计划。该量表的总体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93,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3-0.85之间,并且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总体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9,分量表的信度均在0.641―0.804之间,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可以采用。

3.数据处理

使用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进行描述统计统计分析或者方差分析。

三、研究结果

在对553名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了总体样本在专业认同及其维度上的得分,具体表示如下表所示。本研究中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量表采用五级计分,最低分1分,最高分5分,总分的范围是24―120分。

由表1可知,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各维度的平均数从高到低依次是,专业价值观23.95,专业价值感23.75,专业投入行为22.5,目标与计划13.96。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总分的平均分为84.15,专业认同总分的中值(85),专业认同的均值小于中值,这表明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1.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性别上的差异比较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553名不同性别的研究生专业认同及其维度的得分进行差异检验,其中男生221人,女生332人。P值均大于0.05,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总分、专业价值感、专业价值观、专业投入行为、目标与计划各维度得分在男女性别上无显著差异。

2.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家庭所在地上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553名来自农村和城镇的研究生专业认同及其维度的得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农村研究生和城镇研究生在专业价值观和目标与价值维度上均无显著差异,但来自农村和来自城镇的研究生在专业认同总分、专业价值感、专业投入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来自农村的研究生的专业认同总分的平均分、专业价值感平均分、专业投入行为平均分显著高于来自城镇的研究生的得分。(P

3.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是否跨专业上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553名跨专业和非跨专业的研究生专业认同及其维度的得分进行差异检验,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与非跨专业硕士研究生在专业认同总分、专业价值感、专业价值观、专业投入行为、目标与计划上均无显著差异。

4.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有无工作经历上的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553名有工作经历和无工作经历的研究生专业认同及其维度的得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在专业价值观维度,专业投入行为维度和专业认同总分维度上存在差异,有工作经历的被试得分均显著高于无工作经历的被试得分(P< 0.05)。

5.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专业上的差异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553名不同专业的研究生专业认同及其维度的得分进行差异检验,结果显示,专业在专业价值感、专业价值观、专业投入行为、专业认同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在目标与计划上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多重比较的结果,理科被试得分与工科被试得分之间差异不显著,文科研究生专业认同水平显著高于理科生。(P< 0.01)。

6.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年级上的差异比较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下表:由表2可知,在专业价值观维度和专业认同总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通过多重比较发现:三年级得分均无显著差异,二年级得分显著低于一,三年级(P

建议与对策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的队伍在不断扩大,其专业认同水平的高低更是教育质量的直接体现,不仅影响到高等院校的教育质量,而且也与硕士研究生个人的学业生涯紧密相连。当下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在生源地、工作经历、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学校可以设立信息共享平台,拓宽研究生获取专业信息方面的渠道,鼓励研究生在学好专业的同时进行社会实践,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高度的认同,有利于他们针对性的学习研究,能够独立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境,从而提高他们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加强专业教育的同时,适当放宽专业的限制,准许进行专业调整,这样不仅避免了一部分学生因为选错专业为了毕业坚持读下去,从而提高硕士研究生培养,为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提供有益启示。

参考文献

第11篇

体验式学习是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一种学习方式,主张通过学习者亲身体验来获得经验、感受,并在观察反思中深化认知、升华情感。目前,体验式学习已在教育、职业生涯以及终身学习等领域展示出了独特魅力。

“教育技术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入门基础课,旨在引领学生步入教育技术领域,了解本专业的核心思想、基本理论、发展历史和实践领域,对于学生专业价值理念的树立以及职业的规划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社会认知度不高,报考本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的学科性质、研究范畴普遍缺乏认识甚至存在许多误解。因此,如何使学习者迅速而准确地认识该专业并形成一种整体性感知成为“导论”课的重要使命。已有一些学者开展了有益探索,如提出以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组织形式[1],还有从做好“导”与“论”着眼,将课程教学分解为“三导四论”[2]。实践中发现,由于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与教学密切相关,即涉及“如何教”的问题,而学习者普遍缺乏教学经历,很难与教师在课堂上达成共同经验,也难以真正实现有效学习。如何弥补学习者教学经验的不足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将体验式学习理念渗透到“导论”课的学习活动中,实践表明,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更好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1 体验式学习的内涵及其特点

“体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也译为“体验式学习”,发源于著名教育家杜威的“经验学习”,并在哈恩(Kurt Hahn)博士创办的外展训练学校中获得推崇,而对体验学习的开创性贡献则来自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库伯(David Kolb)。20世纪80年代,库伯在整合了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生论”等相关理论基础上完整地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架构,它挑战了“教学即传递”这种流行已久的观念,主张学习是一种基于精心设计的体验之上的社会化过程[3]。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体验”一词被解释为“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不同的学科及研究者对“体验”关注的角度不同,或着重强调情感作用,或注重活动,抑或关注结果等。心理学范畴的“体验”主要指人们在经验获得及行为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认知顿悟、反省内化等心理活动[4]。在教育中,体验是一个过程,是个体亲历某一事件或情境的过程,是形成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产生新行动、新选择的过程。在体验中,主体主要通过想象、移情、深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激活已有经验[5],产生新的认知并内化为自我的感悟,再使感悟转变为个性化的知识经验。因此,概括而言,体验式学习即指学习者通过参加精心设计的活动,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不断地观察、交流和反思,从而产生情感、建构知识、生成意义和发展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体验式学习具有如下特点:

1)情境性。体验式学习活动的发生总是与各种情境相伴,而情境的创设应真实或接近学生所处的真实环境。学习者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体验多种感官刺激,并在这种情境与知识学习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情感的共鸣,达到对事物的更好理解。

2)亲历性。学习者亲历某一事件或情境,参与其中的活动,亲身去感受和体悟。这里的亲历主要包括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主体在实践的意义上亲身经历某事;二是主体从心理的层面上对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进行体验。前者体现一种外显的活动,后者则为内隐的活动,具有回顾、反思与移情的性质。

3)反思性。库伯的“体验式学习圈——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行动应用”展示了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四阶段的循环过程,其中反思是体验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一个人心灵成长的原动力。学习者只有通过深刻的反思和总结才能真正获得经验的提升和知识的掌握并获得持久性的发展。

4)自主性。体验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自主验证周围事件,并对外界信息产生自主意识的过程。它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不断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来实现自我培养、自我体验、自我优化,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

5)个体性。体验式学习以体验为基本方式,而体验又总是与每个具体体验者独有的认知结构、情感结构、价值取向、人生经历发生联系[6],即使面对同样的情境,也常常会得到不同的认知,产生不同的结论。因此,体验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形式开展学生间的相互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去领悟那些只能意会的知识。

2 “导论”课程的体验式学习活动设计

体验式学习的情境、亲历、反思、自主和个体性等特点对于大学专业导论课教学具有很好的适用性。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的主要目标是要突出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引领地位,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对学科有一个整体性认识,能深刻领悟这门学科的核心实质及无穷魅力,能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较系统地建立起教育技术学科的知识体系框架。以体验学习理论统领“导论”课程,其基本思想是设计多种学习活动,并引导学习者发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反思,通过感悟来理解事物。

2.1 亲历专业实验室,初识教育技术

体验式学习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亲历性,主张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亲力亲为,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相应的经验和情感。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本科专业始于1984年,作为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其社会认知度仍显不足,初次进入专业的学习者普遍存在困惑甚至误解。通过设计开展参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活动,可使学习者从技术的视角了解所学专业的主要架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由光学媒体、音响技术、电视教材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络技术、微格教学、现代远程教育等众多实验室构成,是集媒体教学、平面设计、广告开发、网络技术应用和影视节目制作等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实验教学基地。学生通过亲历专业实验室 现场参观,初步消除了与专业间的陌生感,也激发起学习热情。

2.2 创设多种情境,感知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应用型的交叉学科,在《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规范(讨论稿)》中规定其培养目标为:主要培养能够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复合型人才。并初步确定5个培养方向以及本科生应具备的六大专业能力。“导论”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从这些专业的培养取向、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方面使学习者逐步建立起对专业的整体性感知,而多种活动情境创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1)优秀作品赏析。教育技术学是建立在实践应用基础上的学科,实践能力是衡量本专业人才的重要指标,而能力的提升是个渐进过程。通过历年各种技能竞赛(如摄影比赛、平面作品比赛、DV大赛、课件大赛、网站设计大赛等活动)积累了许多优秀作品,成为引导低年级学生的示范资源。学习者在对往届学生作品的赏析中,拓宽个人视野,感受教育技术魅力,也增进其对本专业的思考。同时利于其及早了解国家、省市及行业协会的相关比赛,如全国科讯杯DV作品大赛、全国多媒体课件比赛等,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创作活力。

2)信息化教学方法的感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促进了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环境的重大改变,从课堂逐渐发展到信息空间中,形成了信息化教育大环境。作为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熟悉多媒体综合教室、校园网系统、计算机网络教室等典型教学环境,关注新的技术、新的工具给教育教学带来的新气息,更要学会信息化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实践表明,教师的示范教学对于学习者具有重要引领意义。例如,教师采用概念图教学,既形象地呈现了知识点间的联系,帮助学习者梳理了知识结构,又可以使其领会基于概念图的教学方法。再如针对教学模式的小组学习形式,设计了基于Wiki知识共享与协作交流平台的学习活动,学习者就同一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和合作,不仅达到了对讨论内容较深刻的理解,而且引导学生在方法的感知中悟出方法的应用,形成一种利用教育技术学习教育技术的理念。

3)职业生涯设计与现实关照。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结合课程中五大培养方向的学习目标,组织学生调研本校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以了解专业的社会适应性。通过电视台、动画公司、音像出版社、高校网络中心、网络教育学院等单位部门,学生归纳出本专业的社会岗位分布图。统计表明,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企业培训、教育产品开发、专业研究等方面。学习者直面这些现实数据,明晰专业的社会需求,有利于及早开展个人职业规划,并从分布广泛的社会岗位中,体会到专业的综合性对学生专业素质、学业能力等方面的高要求,也充分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

2.3 反思个体学习,领悟学习的智慧

反思观察是体验式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是学习者进行有效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实际上即使跨入大学校门,一部分人的学习仍带有很大盲目性,难以成为高效率的学习者。而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和改善人类学习质量,因此,将专业所研究的问题与学习者个人学习能力提升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应成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契合点。为此,针对“学习理论”课程内容,设置“反思个体学习,领悟学习的智慧”互动主题,引导学习者总结和反思个人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经验与习惯,了解个人的学习类型与特点,并与同学分享个人成功的学习体验。实践表明,在教学中适宜地引入反思式的体验学习,学习主体通过现象、联想、记忆,将个人学习经历中最值得回味的成功、失败、快乐和苦恼的事件进行过滤和反思,有利于对学习理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可以更好地领悟学习中的智慧,更新自身的学习观念,并学会运用科学的学习观指导自身的学习与发展。

2.4 参与教学实践,实现自我认知

体验学习中的“体验”包括主体在实践意义上亲历某事的“原体验”和主体从心理层面对自己或他人的经历进行的体验。因此,一方面在教学中应适宜地引导学习者回味个人学习生涯中印象深刻的教师教学行为,引导其以教师的身份换位思考;另一方面要获得对事物的真正理解和产生认识、情感、行为的变化,最有效的方式是直接参与教学实践,亲身授课。学生授课活动内容选择了“教学媒体”部分,它既是“导论”课的重要组成,也是现代教学要素之一。依照常规媒体、投影类、电声类、电视类和计算机类媒体的分类框架分组,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小组,个人先在组内讲授,通过充分的交流讨论后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最后由学生互评各组成绩,教师进行综合点评。实践表明,通过资料查阅与内容组织、ppt课件制作与演播、课堂语言表达与交流互动等授课环节,学生亲身教学实践活动,从中获得直接的教学体验,并在小组同学的交流互动中使主体性得到尊重、个性得以表现、创造性获得解放。活动中也会发现个人潜质与不足,使学习者更坚定了专业信念并找到努力方向,是一次完成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

3 结束语

体验式学习作为国际教育界广泛推崇的教育理念,主张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5],并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达到对事物本性或内蕴的一种直觉的、明澈的透察,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实践表明,基于体验学习理论指导“导论”课程设计,结合学习者特征开展多种体验式学习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弥补学习者教学经验的缺失,促使学习者从多个视角体悟教育技术学专业,更好地实现“导论”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慧迎.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技术学导论》课程设计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7(2):23-26.

[2]李子运.“教育技术学导论”的“导”与“论”[J].电化教育研究,2012(10):83-86.

[3]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王灿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刘艳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体验学习活动设计 例谈[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8(24):61-63.

第12篇

如何能制作出一份成功的简历,以增加在简历筛选中的胜算?如何能在不降低成功率的前提下提高简历筛选的效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版个人简历的模板,以供大家参考。

新版个人简历的模板一:姓

名:

别: 男

出生日期: 1993年05月

口: 杭州市

族: 汉族

政治面貌: 团员

婚姻状况: 未婚

所学专业: 法学

历: 本科

毕业院校: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毕业时间: 2021年06月

外语水平: 英语 (PETS-4)

电脑水平: 计算机等级 二级证书

联系方式: 电话:xxxxxxxxxxx 地址:xxxxxxxxxxxxx

求职意向

工作类型: 全职

单位性质: 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分公司、外资、国家机关

期望行业: 贸易、进出口、金融业(投资、保险、证券、银行、基金)、市场、广告、公关、物业管理、商业中心、服务业

期望职位: 金融/经济机构管理运营、融资经理/主管/专员、风险管理

工作地点: 杭州市

期望月薪: 面议

教育经历

所学知识内容:法学为主,主干科目有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见习、法律咨询、社会调查、专题辩论、模拟审判、疑案辩论、实习等,一般不少于20周。

培训经历

参加过的培训:学校08就业培训班,08司法考试冲刺班,参加过杭州著名民法教授杨立新的培训班

工作经验

2005/6--2005/8 在杭州下沙做过三个月的家教,同时教授四个初三学生的英语。

2006/10--2006/12 高中毕业后以及2006年暑假曾在叔父开的夜总会工作过两个月,曾做过客房部,餐饮部, 采购部,人事部卫生部的工作。叔父曾接受过自己的促销策划方案。

2007/7--2007/8: 社会实践-关于浙江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和对策————法院专业实习 | 社会调查(题目《关于浙江的外向型企业的特点以及发展措施》——地点在台州黄岩)

专业技能

计算机:计算机二级,能熟练操作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能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熟练应用各项办公自动化设施;具备一定的网络应用能力。

自我评价

在朋友堆里很有亲和力,人际关系很好,为人很执着,个人简历 wdjl.net,有自信,同时在大学环境里,没有磨灭正确的生活态度.

新版个人简历的模板二:姓

名:

别: 女

族: 汉族 出生年月: 1993年12月5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 未婚

高: 158cm 体

重: 41kg

籍: 广东湛江 现所在地: 广东广州

毕业学校: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学

历: 本科

专业名称: 会计 毕业年份: 2021年

工作年限: 一年以内 职

称: 初级职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 全 职

职位类别: 财务/审计/税务

职位名称: 会计助理 ; 审计助理 ; 会计

工作地区: 湛江市 ;

待遇要求: 可面议 ; 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职时间: 可随时到岗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 英语 良好 ; 普通话 标准

计算机能力: 良好 ;

综合技能: 华商学院“magic clothes设计大赛”第二名

教育培训

教育经历: 时间 所在学校 学历

2012年9月 - 2021年6月 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 本科

培训经历: 时间 培训机构 证书

工作经历

所在公司: 喜多多香港有限公司

时间范围: 2011年3月 - 2011年11月

公司性质: 民营企业

所属行业: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粮油、化妆品、烟酒)

担任职位: 促销员

工作描述: 对产品进行介绍,使顾客了解以及购买该产品

离职原因:

其他信息

自我介绍: 本人性格热情外向,沟通能力强,人缘好,办事认真、责任心强、勤奋好学、善于总结、虚心好学待人热情、办事稳重认真。

作为会计专业的学生,我能够熟练操作常用办公软件word、excel具有现代的财务管理理念。多年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经历使我具备很好的团队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协助主管人员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

我掌握会计基础知识,获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资格证,全国计算机一级证书,英语水平通过英语四级。

我相信事在人为,只要肯做,认真做,耐心做,事情一定能做好。我相信加入贵公司后能自觉服从公司纪律,对公司忠诚。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新版个人简历的模板三:姓名:

性别:男

出生年份:1993年2月

民族:汉族

现居地:上海

婚姻状况:未婚

身高:174 cm

体重:74 kg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教育经历

2010.09

— 2013.07上海师范大学

所学专业:计算机科学技术

获得学历:本科

工作/实习经历

2013.07

— 现在XX公司平面设计文案

工作内容:

1、负责T牌宣传广告设计、社区广告设计

2、负责书籍核对、排版

3、负责节日海报设计

4、负责为客户设计logo、宣传册、名片、招聘广告设计等

5、负责商城前期宣传单、优惠卡、围墙广告等设计改版

6、负责日常业务下单

相关技能

DW (熟练)AI (熟练)3D (熟练)PS (熟练)

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