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

时间:2023-05-31 09:32: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班级文化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班级文化建设

第1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集体荣誉感;良好学风

班级文化是一门隐性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将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好了,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因此,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1.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班级文化建设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对教室布置的过程中,教师从旁指导,学生们自己动手设计布置,兴致较高,同学们积极查资料,想对策,并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加以分组,小组分工合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意识,更加强了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2.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培养良好班风

班级文化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形成班级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我们一改以前由老师制定,学生遵守的做法,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修改、完善,由班委会牵头形成了学生公约,因为几经学生讨论,学生比较熟悉,很容易就做到了模范遵守,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3.班级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

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风”对学生的学习影响甚广。一般来说,学习风气与班级文化是紧密相关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仅制约着学生个体行为的方式和习惯,还左右着学生品德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学生的品德形成和言行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认为只有平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参与班级建设,就会逐渐形成“文明守纪,争先创优”的学习风气。

二、具体策略

正因为班级文化建设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因此班级文化建设不容忽视,但是,怎样建设班级文化,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1.重视教室环境的“美化”,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我们认为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发动学生用自己制作的剪画、贴纸画、书法作品及写生作品来点缀教室、装饰教室。②开辟学习园地,长期展示优秀作业、优秀文章等。③每个月要求板报小组出黑板报,期期做到图文并茂。④张贴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学习成才类的内容)及名人挂象等。⑤在黑板上方挂国旗、班旗及班的口号,让学生每时每刻都感受到班级文化的存在。由于美化了教室的环境,讲文明、讲卫生蔚然成风,在文明卫生的班级中还能获得好评,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组建各类兴趣小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工作中,我们注重组建各类兴趣小组,如:板报小组、写作小组、体育小组、美术小组等。这些班级文化团体从文化和舆论导向上影响着学生。同时,利用多种渠道增添各种文化设施,如:创办班级图书室,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如:“班运动会”“赛故事会”“赛诗会”等等,使得班级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学生不断地得到艺术的熏陶、哲理的启迪、榜样的激励,从而受到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3.树立班级品牌形象,促进班级文化的深层次发展

我们十分注重班级品牌形象的建设,班级品牌形象好,班级的凝聚力就更强。从我对学生的引导看,表现好的学生属于价值型的,而特殊学生则主要是强力型的。一方面我注重树立正面典型,以营造好的班风学风;另一方面对于特殊学生,主要强调如何做好人,赢得口碑。同时,充分利用班上一批表现好、成绩佳的学生为班级带来荣誉。每次考试,我班成绩能在八年级名列前茅,我借机强化榜样的力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进取精神。

4.适时进行班级文化成果的总结升华,促进班级良性发展

第2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012-02

班级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班级成员,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打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作用,做好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着力打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可以以教室内外卫生的打扫和保持为突破口,重点关注学生自身的外表形象的规范教育,委派专人监督检查同学们的衣着打扮,并侧重于落实或整改。除此以外,还可结合班级文化的主题和班里开展的其他活动,采用小组轮换制,引入小组考核竞争机制,以小组为单位,组员群策群力,共同打造别具一格、各具特色的黑板报、墙报、手抄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体现出了本班文化建设的特色。可以在班里开辟一个“绿色空间”,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盆景花草不仅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能起到愉悦性情的作用。在这样一个整洁、充满学习氛围和文化情趣的环境里,学生的自律性得到加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提高。

二、确定班级文化的主题

确定班级文化的主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分阶段进行,利用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加以巩固、强化并升华。对于刚刚踏入初中校门的新生,可以把班级文化主题定为“抓常规、促养成”。围绕这个主题,把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并与课堂、自习、集会活动、课间操等几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建立规范的教学秩序。到初一下学期,可以把“积极、上进”确立为班级文化的主题,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养成教育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班级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到了初二,则可以“坚强、乐观、踏实、勤奋”作为主题,重点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学生良好品行养成。初三下学期是学生课业繁重、压力巨大的时期,可以开展“青春、理想、责任”等主题班会,为学生减压、打气、指引方向。

三、汇聚人间正能量,创设积极舆论导向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肥沃的土壤,总要长点什么,不长庄稼,就会漫生出杂草。要汇聚正能量,创设积极舆论导向,尽早抢占孩子的心灵阵地,让孩子的心灵充满真善美,假恶丑就无处藏身了。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里一些零星时间,向孩子展示生活中“真善美”的一面。“最美妈妈吴菊萍”、“最美司机吴斌”、“无腿歌手陈州,用歌声行走中国”、“断臂钢琴王子刘伟,精彩演绎人生”等等都可以作为“正能量”信息,让学生们的心灵接受“真善美”的洗礼,在积极向上、奋力拼搏、不屈不挠等正面能量熏陶感化中,改换精神面貌,更积极、乐观、向上地面对生活,更有信心和勇气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四、实施形式多样的班级文化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中应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来表现班级文化内容。初一刚开始时,我发现班里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很少主动回答问题,为此我们班里举行了争当“睿思明星”的活动,谁上课勤于思考、积极回答,就能获得“睿思明星”的称号。学生不甘示弱,上课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一段时间后,我班的课堂气氛、课堂效果跃升为级部最优。初三时,班里的一部分同学写字开始练“狂草”,自以为这样能彰显个性。我们就在班里开展“写方正字,做方正人”的活动,将写字与做人联系起来,学生们自觉找回了昔日端正的字体。

五、以“爱”为班级文化的核心力量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倍受宠爱娇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把这样的品性带到班集体里来,同学之间就难以合作,更谈不上团结友爱。而一个班级里如果学生对集体、对老师缺乏爱,就不可能形成一个优良的班集体。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心呢?我认为教师的爱是对学生爱心教育的示范。教师可以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参与他们的活动,对学生嘘寒问暖,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班级根据学生情况,有机组合成小组,组员在学习、生活上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展开“比学赶帮超”,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形成优秀的班风和学风。同学生病住院,大家送去问候与学习上的帮助;同学参加比赛,大家积极献计献策,为同学呐喊助威;有新同学加入班集体,大家伸出热情的双手让新同学尽快融入班集体……班级中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同窗谊,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班级文化氛围。

六、建立多元评价机制

第3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校的精神、生活的意义在于要在每个学生身上唤起他个人的人格独立性。"一个具有人文气息和精神的班级,将会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以育班来育人,以班促校。所谓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教师层面是指全体教师协同研究,又要根据自身条件保持个性,在学生层面既指要加强学生的全面提升,又要实现个体发展,让"优秀者更优秀,让平凡者也快乐"。

为达到班级文化建设目标,首先要建设文化制度,用制度引导行动。

1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制度是一种文化限制,是一种规矩,是规范人的行为的准则和要求的。

具体讲,班规的主要作用之一,是渗透教育者的主要理念。这些理念以各种方式表现在其教育行为中。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能艺术化的制定和运用各种班级制度,传递自己的教育期望。如我们采用班干部竞选制度,使原本无竞争的班级显出巨大活力,那些本来随欲而安,平时漠然的学生也爆发出参与集体的热情。作用之二,是约束和控制学生人格发展方向。小学生正处于文化人格的养成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处于不稳定状态,因而外界的文化环境对他的影响就显得特别重要。小学教师必须要懂得运用班级这个孩子文化人格形成的早期环境,用制度去影响和控制儿童人格发展方向。

2 从制度中形成班级理念

优秀班级的标志是什么?不是学习成绩,也不是奖状和锦旗。这些虽能反映一个班的好与差,但根本因素是这个班级的班级理念,它由这个班级的班风,传统,舆论和习惯构成,这些最能反映班级精神风貌。

班级制度的建设,是树立班级理念的重要手段。

我们的班级文化理念是——迎接挑战,永远进取。

我们制定班级制度的原则是:(1)体现人文精神;(2)体现文化个性。

要制定符合学生心理需要,符合其感情特征,为他们所认同的行为准则,便要在建设各种制度时广泛征求学生意见,经全班通过才能确立。追求文化个性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也是班主任个人创造与学校文化制度结合与统一的结果。

我们制订班级文化制度的程序是:

小组(或班主任)提议 班委拟订草稿 班主任审查 征寻意见 集体通过 开始执行 补充完善

班级文化制度的内容有:

"班主任细则"、"班干部细则"、"值日生细则"、"小组长细则"、"板报组细则","图书管理细则""礼仪监督员细则"等,这些规则包括人员的产生、职责、评价、监督等。

我还根据自己班级与自身特点,制订出"每日三分钟演讲制度"、"美文名著欣赏制度"、"文明礼仪公约"、"班级卫生公约"等。

2.1 从细节开始:

从细节着手,就是指班级制度建设要做到具体化,形象化,以及具有针对性,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知道规章制度是对自己哪方面的要求,要自己做什么?怎么做?如果有这样一条班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很空洞,很抽象,我在研究中把这些具有抽象教育意义的概念细化为具体形象的教育规范:(1)独立完成作业,并及时检查;(2)保持书桌的整洁,不使用的书籍、文具收起来。(3)收拾好自己的床铺,折叠好衣被等。如把"认真做好值日"细化为:(1)提前30分钟到校打扫卫生;(2)先洒水后扫地(拖地);(3)从教室后边往前边打扫;(4)扫地时不扬起灰尘,不留下死角;(5)打扫完后要把桌子拉整齐,检查桌斗内有无物品等。只有详细、具体的制度,才能引导学生的行动。

2.2 重视制度的执行:

一种班级制度要能实现最终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能长期坚持,使之成为影响学生生活的一个稳定的外部条件,这就需经:

(1)领会制度的意义。

若班主任和学生不能领会制度的意义,那就成了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行为,反之,则可以自愿自觉地去执行并养成习惯,如"每日课前演讲",教师让学生认识到这既可以培养勇气、信心,又可以展示个人风采,可以增进相互欣赏,相互学习,还可以锻炼选材能力,背诵能力,更可以通过经典文章汲取人类的智慧,促进个人成长。这样学生从选材到演讲,到评价都自觉充满热情。

(2)检查制度的执行:

没有检查的制度是不可能长期执行的,就会形同虚设,如值日生制度的执行如何,不仅有值周日组卫生组长负责执行,还有卫生委员负责检查评价,期末还要纳入综合评价。

检查和监督是一种约束力,它会让学生感受到制度的严肃性,感受到外部的推动力,这样才可能为将来转化为内部的自控力,养成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著.《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科学出版社.

[2] 吴非著.《不跪着教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林崇德著.《教育的智慧》. 开明出版社.

[4] 《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教育科学出版社.

[5] 戴联荣、薛晓阳编著.《21世纪班主任文库》(小学卷).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 王天一著.《苏霍姆林期基教育理论体系》.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4篇

当前,随着“企业文化”、“医院文化”、“建筑文化”等概念的相继提出,在学校也流行着一种“班级文化”的概念。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这种文化育人的方式管理班级,去体现更多的“软”约束和人文关怀。它是一种柔化的管理,具有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利用了文化这种隐形的资源和无形的教育力量,可以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更有效地完成教育目的。笔者最近发现很多学校都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特色班级文化,这的确是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有效途径,但部分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时走入了误区。

一 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

有些班主任在不了解班级特点、发现班级特色和优势的前提下,急于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方案》,例如,起班名,提出班级口号、班级精神、班训、班魂,制作班徽、班旗,写班歌,起草班级简介、班级公约等。这个方案中的内容有一些是同学们参与制定的,有一些是在网上找的。最后,方案制定好了,还把它贴在教室里,让同学们去看、去学习。殊不知这个方案也许并不符合班级情况,所以它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缺乏内涵的班级文化,并不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也就不能对班级起到教育的作用。所以,班主任不应急于制订方案,提出其中的内容,而应该根据班级情况,在有一定班级文化积淀的情况下量身定做符合本班的方案。

二 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教室的布置

有些班主任会热火朝天地进行教室的布置,这样的教室就像一个展厅,墙面、黑板、横梁,甚至天花板都贴满了标语、名言警句、同学们的照片、书法和艺术作品。但教室毕竟是学习的场所,布置得太复杂肯定会分散同学们的注意力,反而会起反作用。另外,布置过于花哨的教室环境首先会浪费同学们的学习时间和造成不必要的开销,而且会给下一个班级布置教室带来很多麻烦,例如墙上撕不下来的透明胶、双面胶等,清理起来非常麻烦。其实,教室布置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全部,班级文化建设应该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会过于形式化。

三 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一定要“与众不同”

我们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需要个性化,但是有些班主任认为班级文化一定要“与众不同”:1班教室是这样布置的,我们就要设计和他们不一样的;2班的班级口号是这样的,我们就要喊出和他们不一样的,甚至比他们更有气势的;3班制定了一个班级公约,我们一定要制定比他们更有个性的……班和班之间有竞争是正常的,但是每个班非要绞尽脑汁打造所谓的“特色”文化、不雷同的文化就没必要了。打造特色班级文化,首先要班级文化是适合这个班的,符合这个班的内涵和特色的,只要我们从本班实际出发去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就是特色班级文化,而并不是非要与众不同才叫特色。如果刻意追求个性和特色,只会让班级文化“四不像”,虽然和哪个班都不一样,但是并不实用。

四 认为班级文化建设会立竿见影

有些班主任兴致勃勃地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布置教室、开展活动等等,当这些工作都完成以后,便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大功告成,可以高枕无忧地享受班级文化带来的成果了。这样的班主任缺乏对班级文化建设长期性的了解,殊不知这仅仅是工作的开始,而不是结束,享受成果更是异想天开。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打造班级文化是一项长远而系统的工程,一个班有几十个同学,他们的文化不是一两天就能形成的,文化的功效也不是几天就能看到的。所以,班主任要尊重教育规律,耐心地经营班级文化,经过长期的积累,方能看到班级文化的重大教育成果。

总之,文化育人是当前教育的新理念,班级文化建设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只要我们讲究方式方法,科学的、努力地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并能用一颗恒心去坚持做这一项工作,一定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班主任工作也会越来越精彩!

第5篇

关键词:德育;班级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项目支持:本文系防灾科技学院2012年学生工作一般项目“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一、班级文化的含义及功能

班级文化一词作为教育的微观现象,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作为教育社会学的分支――班级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而被西方教育学者们重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含义: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中的亚文化,受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班级文化恩华是班级全体师生在一定规范下所创造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班级文化是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属于管理诸要素中的软要素,处于核心地位.它在班级管理中有很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导向作用

导向就是引导,像导游一样,不使每一个游客迷失方向。班级文化建设是全班同学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同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一个班级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都应十分鲜明,这是保证正确方向的前提.

2.凝聚作用

凝聚就是把东西聚合在一起,产生更大的力量.班级文化建设是一种理想的黏合剂,能使学生彼此合作,同心协力,和衷共济;能减少同学之间的摩擦和内耗,增强其内部的凝聚力。特别是在关键时候或遇到重大困难时,能使同学们挺身而出,为了班级的整体利益而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和向心力,学生生活在这个集体当中就缺乏归属感和“主人翁”感。班级内部的凝聚力是由班级文化建设氛围营造的,当学生高兴时,班级为他分享快乐;当学生不开心时,班级为他分担痛苦,及时为他送上关怀和帮助,这样就会大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3.规范作用

班级文化建设的规范作用就是约束作用,它制约着学生的行为.我们知道,约束功能是通过制度和道德规范发生作用的,尽管制度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部分,但它的约束作用是硬性的且是不全面的,而道德规范是一种无形的、理性的和全面的约束,也是能赢得学生人心的约束。

4.激励作用

激励就是激发干劲,从而更加主动、自觉、积极地去做某件事情。如果一个班级文化建设以人为中心,形成一种人人受重视,人人受尊重的文化氛围,那么这个班级就有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这往往比金钱物质激励更有效果.这就是文化激励,一个班级文化建设形成了,同样也能起到这么大的激励作用。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

班级文化主要包括健全且行之有效制度文化、良好的班干部选拔机制、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

1.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对班级内主体实现约束的一个必由之路。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良好的秩序,而井然有序的班级秩序是靠班级制度来保障的。因此,健全班级规范,完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我班班级制度的制定,是在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由全班同学共同探讨,拟出草稿,班委整理润色,全班表决后成文实施的。

2.班干部选拔机制。根据工作情况,全体同学对班级领导班子进行评议,如果班级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同学对班干部投不信任票,那么就要重新改选。这种制度充分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自己的选择会影响到班级的发展,增强了他们对班级的责任感,使他们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2.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植根历史、体现现实、引领未来的集中表现,是班级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培育班级精神必须立足班级实际,继承优良传统,体现时展的要求。班级文化的核心就在于形成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追求、共同的行为目标,即一种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因此,笔者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创建班级精神文化需要确定健康的奋斗目标;注重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形成良好的班风。

3.物质文化

班级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体现,所谓处处物语皆心语,它是具有丰富内涵的人文环境,是潜移默化的教育因素。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和宿舍内的环境布置,笔者以教室和宿舍为主阵地,以物质氛围和人文氛围的创建为落脚点进行物质文化建设。

三、加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一)加强班级制度建设。

刚性的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作为一个学生组织,班级必须要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是班级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制度是任何一个团体良好发展的必要保证,班级文化建设中制度也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建立良好的班级制度,使得班级每名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班级各项规章制度确立后,最重要的是付诸于实际。为了确保班级工作的顺利进行,对落实情况要加以跟踪了解,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尤其班干部要以身作则,督促班级成员认真落实,从而形成集体习惯,进而表现出更大的合力来,共同推动班级工作向前发展。

(二)以人为本,加强人文关怀。

班级作为一个学生团体,由许多学生个体组成,这势必会存在人际交往的问题。如果没有人文关怀,会使班级学生的人际关系发生扭曲。加强人文关怀,关键是要以人为本,关心、重视、尊重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在日常学习工作中,遇面时要主动亲切打招呼,生活中别人有困难时更要积极帮助,大家不光是同学,更应该是彼此信任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班级环境。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教育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为:在以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班级文化的熏陶、班级制度的管理、班级精神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宣传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使班级文化有序运行,形成一种循环动力,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

一、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美化班级物质文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教室整洁,养成良好习惯

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班级文化建设要求小学班级的教室必须是课桌整齐,门窗鲜亮,地面洁净。我认为,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因此,平时大家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看到纸屑主动捡,课桌椅歪了随手扶正,卫生洁具摆放整齐等,从而让每个小学生都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

2.美化教室墙壁,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

认真完成对班级教室的布置,让小小的一块墙壁成为教育大家的一片天,让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论是墙上的标语还是宣传画,都要经过师生的精心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来布置“共同的家”。

(1)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上整个班级的座右铭,因为目标、标语是导航灯,要让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班级奋斗目标的选择当然是要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决定的。

(2)教室墙壁的空白处粘贴富有激励意义的格言、警句或图画,可以悬挂一本“好人好事”记录本,可以挂上班级活动的剪影,让小学生置身于受教育的环境中。

(3)教室侧面墙壁精心布置诸如“展示台”“我最棒”等的板块,“展示台”里为表现好的学生贴上星星,让学生有一种竞争和挑战的意识;“我最棒”中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书画作品,让学生在展示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从而让他们的个性不断地得到发展。

3.精心办好黑板报,展示个性文化风采

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向,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一方宝地”。师生们要充分利用黑板报,集思广益地把每次板报办得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为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设计、选材、抄写、写作的能力提供机会和舞台。

二、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确立合适班级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奋斗意识

一个优秀的班级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在创设班级的奋斗目标时,班主任教师应充分地发挥民主,听取每个学生的意见,按大多数学生的愿望设立这个目标,必要时还可以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因为有学生自己的参与,有他们自己的意见,所以这样的目标会更吸引小学生,他们的表现也会很积极。

2.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增强班级凝聚力

正确的班级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努力把舆论中心引导至正确的方向,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3.丰富班级内的评价体系,使小学生学会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重视学校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对于老师的夸赞会特别兴奋,而对于老师的批评会特别沮丧,所以在班级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夸赞和批评很重要。创建优秀班级文化要求教师要多夸赞和适当批评学生。但是如果小学生仅仅只从教师那里得到评价,长此以往,就会减弱学生认知自己的能力,所以丰富的评价体系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

4.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的更高层次的需要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是这种深层次需要。班主任要经常把班级取得的成绩、任课教师对班级的良好评价以及家长的充分肯定及时与大家交流,提高大家对班级的认同感,让学生感到,在这个班里学习和生活是非常荣幸和骄傲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形成强烈的归属感。

5.适时开展感恩教育,逐步完善班级情感文化

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如在母亲节、父亲节和教师节的时候,创建以“感恩”为主题的班级特色文化,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使学生有爱心、有灵性、有责任心、有怜悯之心,使他们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报恩。

6.做好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品德与修养

小学教师要及时教育学生,使他们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比如在学生犯了错误时,不要惊慌,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学会知错就改。

参考文献:

[1]金岚.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张云杰.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第7篇

1、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

3、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工作项目;职业素养

事实证明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影响基本上都与班级文化有关:班主任、班会课、课程、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同学间的融洽关系等等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观念、人生态度、职业态度。调查表明,大多数老师认为班级文化建设是有益的、有必要的,但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意义的认知度严重不足,具体开展起来做得并不全面,且没有有全盘考虑和长远规划,更多的表现在不能够持之以恒坚持做下去,效果不理想。职业院校与普通中小学、大学在学生培养目标上有明显不同,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也应该突显自己的“职校特色”。根据2014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我们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和培养职业精神、职业素养为根本目标的班级文化。课题组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便于操作实践的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工作项目模板,即做好“六项工作”:

一、立好端正的职业信念——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就业方向、年龄特征制定班训

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们要让学生树立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如何强化这种观念?——为一个班级的学生量身定做一个有职业院校特色的“班训”是好的方法。如服务类专业的学生,端正的人生态度与做人、处事方式是学生胜任工作的基本思想修养,为了强化服务专业要求的奉献精神、服务精神、奋斗精神,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结合同学们年龄特点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可以把班训定为“让他人因为我的存在感到幸福,让生活因为我的努力更加精彩”,此班训暗示了学生“我很重要”、“我能行”、“我劳动我幸福”、“我助人我快乐”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可以通过让学生在周记、德礼节日记中时时对照班训反思、在班会中表扬先进树好人典型、将优秀学生的照片上传班级群相册中表彰等方式,逐渐将班级理念深化于每个同学心灵深处。

二、定好引领成长的制度——让班规不仅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生活行为的规范,更是引领学生思想行动的成长指南

职业院校的班规不仅仅要规矩学生言行,也要注重引领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更要实现在价值观上、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为同学们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我们初中起点的学生入学年龄越来越小,有10%左右的学生刚刚够14周岁,这样年纪的孩子往往丢三落四、自顾不暇,玩心重,不体谅别人的感受,要求他们有具备职业素养中要求的——较强的自制力、责任心、大局观念、合作意识等很难做到,更别说让他们具备组织管理能力了;许多同学刚刚承诺过的事转身就忘记了,个别情商低的同学对“团队意识”、“大局观念”这些抽象的概念还不能领悟和接受。因此,制定全班同学共同遵守、帮助每个同学共同成长的“班规”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必要举措。

三、开好系列主题班会——以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为目标,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和职业特点设计系列主题班会

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班会更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工具。实践证明,教育的一个有周期性的漫长的过程,学生思想的转变、道德的形成、职业品质的形成、行为的改变都不是开一个两个主题班会能解决的,而需要一系列的、具有明确的德育教育计划、指向和内容的教育活动,为此,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学情和学生就业需要,创造性地制定和谐篇、砺志篇、责任篇、价值观篇、传统文化篇、习惯养成篇等几个系列的主题班会,每个主题设计几个相关小题,例如:围绕和谐篇,可以做——1.说说我自己;2.夸夸我的好同学;3.在与他人产生矛盾(摩擦)之后;4.我想有这样的“家”(班级、宿舍、家庭、社会环境、国家等)几个相关主题,通过主题班会,让同学们互相了解、信任,变互相间陌生、隔阂为欣赏与被欣赏,变事不关己为人人为班级负责,到学期末基本形成了团结、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班级文化氛围,只有开展系列主题班会才能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

四、养好两个习惯——养成一丝不苟的做事的习惯和以敬为先的礼仪习惯全面提高职业素养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在思想性格的形成发展期,有研究表明21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而这个习惯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职业发展。养成怎样的习惯能够助学生在职场上顺利发展是我们职业院校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也是班级文化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根据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重点抓好学生两种好习惯的养成:一是做事一丝不苟、规范、严谨的“五常”习惯,即做事习惯;二是待人接物以敬为先、有礼貌、讲礼仪的礼仪习惯。学生具备了这两个习惯将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全面受益。

五、教好学习工作方法——结合课改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升职业能力

一个有工作能力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能够解决问题、勇于创新的人。从这个角度看,能学习掌握一种学习方法、工作方法,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创新的意识、方法、能力等是衡量高素质人才的标准之一。那么这些方法能力从何处获得?职业院校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本身就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的举措,班级文化与学习文化是同根共生的关系,班级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当下的课程改革,让学生在一体化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班主任必须有这样清醒的认识:我们的班级文化如果脱离了学习文化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班主任主动引导并参与到教学改革中,让学生在“主业”中成长为优秀的技能型人才是一举多得的好办法。

六、做好学生评价——要做到公平、公正、全面、富有激励性、引领性

班级文化建设涵盖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项活动都需要恰当的评价手段和方法,不能一一列举,为此我们总结了做好职业院校班级文化建设评价的几个要点:(一)注重过程评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大过程的评价。二是对每一项活动的过程进行评价。(二)注意评价时机的把握。(三)多做激励性评价。(四)注意全方位多角度评价。(五)采用灵活多样方式评价。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数据化的考核评价、物质奖励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特别是随着网络通讯的普及,大至网络投票、小到短信、QQ、微信聊天中的一个表情都是评价的方式,班主任要灵活运用,方能百花齐放,春色满园。

第9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057-01

在学校,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是通过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构建优秀的班级文化,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具有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笔者选择了“忠”文化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题。“忠”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做好本分的事,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及君主等多种含义。在建设班级“忠”文化之初,笔者带领学生搜集有关“忠”文化的资料,并最终定下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方向,然后全班同学一起携“忠”前行,努力让“忠”文化在学校生活中绽放光彩,促进每一个同学的全面发展,实现班级的可持续发展。

一、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提到“忠”文化,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精忠报国。爱国,成了我班“忠”文化建设首要落实的关键词。

例如,国庆节前夕,笔者要求学生收集爱国名言和革命烈士的爱国事迹,并在以“我们爱你,中国!”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中进行交流。通过回顾历史,缅怀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革命烈士,学生的爱国之情被激发出来。随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在和平年代我们中学生又该如何爱国”的大讨论。从珍惜现在的生活、不忘历史到了解时事、关注国家发展,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到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学生们畅所欲言,爱国热情在讨论中得到了激发。

又如,日本“非法购岛”闹剧发生后,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人民群众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了爱国的热情。笔者组织学生分组收集资料,展示的地理位置、问题的由来,增强了全班学生对的了解。此外,还通过排演话剧《中日谈判》、播放我国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的讲话视频、了解我国对日本“购岛”的反制措施等,增强学生保卫领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以适当的方式理性表达爱国之情。

二、善用集体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

刚接手班级不久,笔者就发现,我班学生个体与个体间缺乏互爱互助、理解与宽容,不管笔者在班会课上讲多少道理,都很难改变他们对人、对事、对集体无所谓的态度。这对一个班集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笔者认为,应该引导学生爱班级,使其有共同的为班级争荣誉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奋斗。而教师善用集体活动开展“忠”文化建设,恰恰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增强班级凝聚力。

例如,学校举行一年一度的元旦文艺汇演,我班决定表演大合唱。在选歌的问题上,笔者引导学生突出“忠”文化的主题,体现出班级的凝聚力。最后,大家一致决定合唱《众人划桨开大船》,并把它确定为我班的班歌。在排练过程中,全班同学齐心合力,力争使表演更加完美。大合唱结束后,全班同学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大家干什么事都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班级的不断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又如,学校举办校运会,允许各班在入场式环节自由发挥。笔者先在全班进行了动员,并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想法,请全班同学在此基础上发挥创意。学生们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一个同学灵光一现,提出我们可以借鉴当下非常热门的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来串联表现我们爱班级的“忠”文化,全班同学举双手赞成。在正式的入场式演出中,学生们的表演带给评委教师们很大的惊喜,我班也如愿拿到了一等奖。

三、参与社区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忠”文化还体现在对社会的责任感。在实践中,笔者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身体力行,奉献青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笔者组织学生上街担任“小小交通协管员”,劝阻“中国式过马路”的行为。同学们在积极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交通安全知识,也提高了安全自护意识。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志愿行动,督促家长争做文明交通参与者。活动的开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学生表示自己累并快乐着。

又如,“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笔者组织学生协助社区的叔叔、阿姨上街清理小广告。他们沿街清理小广告的行动,吸引了路人的注意,有些行人还拿出手机,拍下他们志愿服务的身影。学生们觉得很高兴、很骄傲,不仅为美化生活环境做出了贡献,还进一步增强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忠”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体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气节,光辉如日月,永恒同时空。笔者注重班级“忠”文化建设,促使学生在“忠”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下,立忠善行,明忠笃行,厚忠远行。

第10篇

近一年的班主任实践工作告诉我:班级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集体的关键,有怎样的班集体文化就会培养出怎样的学生。

就此,晒晒我的班级文化建设。

一、注重自身修养,彰显人格魅力

身为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是一盏明灯,为班级提升品位指明方向。我十分注重自身修养,丰富自身内涵,彰显自身魅力。一是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坚持写读书笔记;二是以人为本,因势利导,坚持不离不弃;三是尊重科学,发扬民主,坚持用好助手;四是乐观博爱,服务至上,坚持反思总结。我逐步把自己打造成学生的偶像。

二、协调科任教师,树立教师形象

班级学科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是一针兴奋剂,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推波助澜。我们的学科教师,在教书育人中,努力实践自己的诺言。一是为人师表。吐故纳新,学高为师;以身作则,身正为表。学生固然亲其师而信其道。二是团结协作。因为团结了就有力量,和谐了就是幸福。教师的样子就是学生的尺子。三是更新观念。教师丰富知识,反思教法,注重学法,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就会如磁石般地吸引学生。四是关注生成。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缺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优点。学生就会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彰显个性,健康成长。

三、确立班级目标,携手奋发图强

我们利用班会课,共同确立了班级发展目标,并且在班级活动中不断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形成全班学生的共同追求。

1、我们的班级姓名是“阳光”。意为全体师生均应树立快乐心态,打造阳光团队。

2、我们的班级口号是“阳光洒脱,携手拼搏,看我(3)班,气势磅礴”。意为我们在阳光下成长,在快乐中学习;我们团结向上,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学无不胜的班集体。

3、我们的班级风气是“团结、友爱、乐学、善思”。意为我们全体同学应相互尊重,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携手前进;应独立思考,善于思考,在思考中寻求方法,在学习中体验快乐。

4、我们的班级歌曲是“阳光”。班歌的主题是“我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在勤学中体验快乐;班级是我家,向上靠大家。”

四、制定文明公约,养成文明习惯

我们认真分析班级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了班级文明公约,并督促大家按文明公约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1、讲究卫生的习惯。个人卫生、班级卫生、学校卫生、家庭卫生、社会卫生合为一体。

2、爱护公物的习惯。学校、家庭、社会公共财物均需爱护。自己损坏了公物,应勇于承认,照价赔偿;别人损坏了公物,应敢于检举。

3、礼貌用语的习惯。会用普通话交流,语言优雅得体,切忌出口成脏,恶语伤人等等。

4、遵守秩序的习惯。上、下楼梯靠右行,用餐、购物排好队,穿过马路看好道等等。

5、助人为乐的习惯。善于发现并且乐于帮助在身体上、心理上、生活上、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同伴、朋友、长辈等等。

6、知恩图报的习惯。只要别人帮助了我,不管事情大与小,都要感谢别人,知恩图报,要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心怀,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家长等等。

五、拟定学习公约,养成学习习惯

全班同学认真反思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反复商讨,拟定了班级学习公约,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机制,督促大家遵照执行。

1、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开学初,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科内容,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2、课前认真预习的习惯。充分利用已学知识,借助各种学习手段,提前预习学习内容。

3、课上认真听课的习惯。听课精力集中,善于思考问题,大胆质疑,踊跃发言。

4、课上重点笔记的习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抓住教学重点的内容,作出简明扼要的笔记。

5、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完成作业,独立思考;遇到难题,合作思考;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学会管理“错误集中营”。

6、课余认真复习的习惯。及时复习新课内容,梳理课堂笔记,消化所学知识;系统复习阶段学习内容,将文字概括、编写提纲、画图制表有机结合;重在方法掌握,理解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六、记录成长过程,分享成功喜悦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文化;积极建设

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物质文化;一类是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涉及的内容广而杂,包括教室的布局、摆设、整洁程度等;一个舒适、安静的班级环境,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高效,学生也愿意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开展自身的学习活动。精神文化则主要指的是班级班风、学生的集体观念以及学习观念等,学生能否由内及外的不断来提升自己、改变自己,是由班级的精神文化决定的。好的班级精神文化会带动学生积极的投身每一次集体活动,并且在学习上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班级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本文从这两个方面来论述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

一、如何有效构建班级物质文化

1.让教室“记录”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班级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教室变成记录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例如,教师可以专门在教室开辟出一个空间,学生参加学习活动遗留下来的学习成果,都可以张贴在这个专门的空间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初识汉字时,教师会用到许多写好汉字的卡纸来教学。教师可以将这些卡纸分发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将这些字进行组词张贴在这个专栏中。同时,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如果发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图片、文章等,都可以张贴在班级的专栏里供大家欣赏、阅读、讨论。通过这种方式,教室变得丰富多彩,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

2.将教室变成展示学生风采的舞台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接受色彩丰富、直观性强的事物。因此,如果教师能让教室的布置、装饰更加生动、有趣,学生在对于班级的热爱程度也会慢慢的增加。例如,教师在刚刚开始带一个班时,可以先发动全体同学来装饰教室,让学生充当“小小设计师”,来设计如何装饰教师的每一处。教师可以在教师的空白墙面上设置一些“个性栏”,专门用来展示学生的才能。比如,班级里面常常有许多学生拥有不同的艺术特长,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艺术才能展览”,让学生将自己出色的艺术作品展现给全班的同学看,学生在展现自己作品时,可以配上相应的个人介绍与作品说明。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加喜爱这个班级,并沉浸于班级的艺术氛围中。

二、如何有效构建班级精神文化

1.班级口号、班级精神标语的创设

班级的精神文化,需要教师用一个明确的观念传达给学生。因此,教师可以给自己的班级想一个合适的班级口号以及班级精神标语。班级口号与班级精神标语的创设必须符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教师不可一味夸大其词,而内容过于平淡也无法激起学生心中的斗志。同时,在设计口号与标语时,教师应尽量征求学生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到较为重要的班级决策事物中来,培养学生的管理者与负责者心态。

2.选择合适的时机展示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文化的展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班级口号与精神标语的展示;第二个是学生学习成果或者才能的展示;第三个是教师到位的总结与评价。在展示班级精神文化时,教师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晨会和班会是很好开展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来主持晨会或者班会,给予其充分的自由权与自。例如,在每天的晨会上,教师可以让班级的同学轮流上台进行主持。主持人要负责带领学生喊出班级口号与班级精神标语,随后进行专门的才能展示:可以朗诵一首时、唱首歌、说故事等,形式不限,然后在后续的时间里,让提前有所准备的同学上台来进行表演,依旧采取轮流制,务必让班级每一个同学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展示以后,教师可以进行巡视,发现表演出彩的同学,要适当的给予表扬;表演有所欠缺的同学,教师鼓励其继续加油。

三、注重班级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

干净整洁、富有人文气息的班级,会向我们传达出一种学习高效、精神风貌良好的状态。可以说,班级的物质文化体现着班级的精神文化,其精神文化必定依托了班级的物质文化。因此,在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中,教师在让教室适宜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来美化教室的环境,让教室变得富有生活气息与人文气息,使学生真正热爱班级、热爱课堂,让学生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来认真对待。而有效的班精神文化构建,能够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有效的团结学生,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对于学生个人素养以及品质的形成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要为班级构建一种能凝聚整个班级的文化或者观念,来引导学生、激发学生。

四、结语

总而言之,班级文化的构建是需要教师以及学生付出大量的时间与努力的,它不仅仅是一种成果的展示,更是一种时间上、生活上的积累。教师要用积极的心态、合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构建班级文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对待生活、看待世界的方式。

参考文献:

第12篇

1.着手打造一个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团结协作的班委会。

2.定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之间关系和谐、积极向上。

3.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校园内举止必须文明,能践行正确的荣辱观,有符合班级实际的《约法三章》。

4.随时进行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签订安全相关责任书,以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

二、班委会建设方面

1.严格把关,培养威信高、能力强、团结协作的班委会。

2.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要求班委们以身作则,公平、公正地去管理班集体,去营造学习氛围,在班级活动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良好的班风能给学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和生活的环境,能使学生精神振奋,积极向上。

4.始终把班集体建设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力争把班级建设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开学之初,作为七年级的班主任,我对班内的情况不太了解。于是,我根据小考成绩和自荐的方式产生了几个班干部试用,也对他们进行了相应的培训,让他们知道做一名班干部应该具备的素质,能克己对人、能以身作则,还要有强烈的团队精神等。在观察了三个多星期之后,我又适时进行了一次选举,根据结果又做了重新调整,最后才确定了班干部具体成员和具体分工。每星期,我都对班干部以及班内不完善的地方给予适当的提示、补充。就这样,在我的影响下,在班干部的带动下,我所带的班慢慢健康地成长着。我打造出了一个让家长满意学校放心的班委会。

三、和谐关系方面

1.师生关系必须和谐。作为班主任,我经常与学生及时、充分地进行沟通,并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相互支持。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也要以诚相待。

2.学生关系必须融洽。学生之间要学会理解,主动关心学习和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出现矛盾后应该及时沟通,最终相互谅解。

3.兄弟班之间也团结互助。各兄弟班之间以合适的方式定期交流,以形成各整个年级的互助,以便共同进步。

4.座位的调整也是一门艺术。在入学之初,我坚持了自由组合的原则,结果成绩好的、爱遭爱闹的都凑到了一块儿,可以说是各得其所,泾渭分明。其实这样也有一个好处,对于爱学习的学生,肯定能相互促进;对于不太爱学习的学生,也能从很大程度上减少同学间的矛盾,相对有利于和谐。然后,我每天对他们进行观察,并随时调整座位,在坚持成绩好坏搭配、课堂表现好坏搭配的前提下,安排每一名学生,并随时听取了其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在期中考试后做了一次较大的调整。我作为班主任重视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在我的心目中都是平等的。经过大家的努力,我所带的班各项工作都得到了顺利开展,班内的学习氛围得到了各科任教师的一致好评。

四、班级文化建设方面

1.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每个班都是特有的,独一无二的。它是班级良好发展的关键,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班级文化,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

2.以爱心为切入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关爱。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作为班主任,我一直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兢兢业业。在平时与学生相处时,我严格要求自己,随时以榜样力和示范力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每一个学生。

3.在日常工作中,我重点关注的是升旗的集合、进场、退场以及跑操等方面的精神面貌。然后是班级常规管理情况。我要求各种用具归类,并摆放整齐。我随时检查卫生情况,有无乱丢垃圾现象;桌椅、讲台、墙壁是否干净;服装、发型是否规范,有无人戴首饰,课堂秩序是否良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