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32:4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销售培训课件,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12年6月13日中国石油远程培训学院销售分院正式成立,销售分院为销售企业搭建了一个集培训、考试、认证、沟通和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这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结合销售业务特点和运行规律,对销售培训方式的创新和探索,销售业务培训将从传统的“线下面授”逐步向现代化信息化的“线上远程”方式转变。
一、面授培训所存在的不足
第一,面授培训开展的基本方法是老师讲课员工学习,是单向的教与学。因为受到了时间、空间等物理因素的限制,对于普及性、重复性较大一线员工岗位基本知识培训来说相对不适。第二,加油站、油库的一线员工实行的是倒班工作制,分批、分散的集中培训耗时长、收效小、成本高。集中培训需要安排食宿、租赁教室、聘请教师,培训成本较高。开展脱产式学习,容易打乱正常的排班模式,造成岗位人员不足影响销量。第三,一线员工文化程度偏低,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领悟程度较慢,仅凭次数有限的面授培训不能够达到企业培训的根本目的。第四,面授培训教材和多媒体课件更新慢、较为陈旧,已远远不能满足公司培训发展的要求。由于部分公司地处交通不便,外聘与交流也成为了制约培训水平提高的瓶颈。
二、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所具有的优点
第一,对于跨度大、战线长、分散广的地区公司开展远程培训,极大地解决了物理时空问题,改善了培训条件,提升了培训效果。第二,借助远程培训平台,优秀的教师与课件资源共享于网络,解决了培训师资短缺、培训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制约培训工作发展和员工素质提升的问题。第三,资源共享化。将全国各家的优秀资源全部集中在远程平台上,达到人尽其才、各骋所长的效果。第四,培训常态化。按照企业自身发展的目标与要求,根据员工对专业知识和个人能力发展的需求随时随地开展各种类型的远程培训。第五,形式多样化。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逐步建立完善集电脑、手机、其他电子设备与一体,在线、离线、混合式培训并存的远程培训教学模式。第六,在远程教育平台上,教学过程也必须与时俱进,树立以学员学习为中心的培训理念,把教学重点由传统的“教”转向自主的“学”、由“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获取。
三、远程教育培训的效果
2012年6月-12月,内蒙古销售公司共组织、落实了5期集团、板块举办的远程培训班并进行考试,培训1217人次,考试合格率80%以上。2013年已陆续开展15期加油站收银岗位资格认证考试和加油站经理任职资格培训、作业许可人审批人考试、加油站管理信息系统收银岗位资格认证考试、信息系统岗位竞赛等,培训、考试一线员工12069人次,扩大了幅射面,提高了实效性,节约了培训成本。
截止到2013年12月底,内蒙古销售公司共有9861名一线员工参加了加油站经理任职资格远程培训、加油站管理信息系统收银岗位资格认证考试,占一线员工总量的81.06%,学习课程总次数超过47万次,人均学习次数超过95次,规定课程学时间超过38.9万小时,人均学习时间达到66小时。
销售公司远程培训网建立了培训班培训效果评估表,学员在学习完毕后必须对课程设置、授课效果、网络课件学习效果、单门课程学习效果等系列评价项目进行差、中、良、优评价,并且要针对课程内容提出文字类的建议与意见。较好地解决了培训效果评估中学员不能系统、全面反映自己的想法,管理者不能及时、有效地统计培训效果数据的问题。在内蒙古销售公司加油站经理任职资格远程培训班效果评估表中,学员对15门课程平均满意度达到90%以上,对课程内容提出了2197条建议与意见。
部分员工通过对《信息系统》、《加油卡管理》、《设备管理与维护》等课程的学习,许多加油站的常见故障可以自行解决,大幅度地减少了运维维修的次数和加油站停业的时间,提升了劳动效率,提高了增量创效的能力。
终端培训不是基于产品层面的互相攻击,而应该是来自系统关注和分析的竞争应对
说起终端培训,其培训效果完全可以从终端销售人员的工作表现中找到答案。卖场中各品牌促销员之间互相拆台,你说我的技术是伪科学,我说你的技术是概念炒作,结果是大家整天忙于收集竞争对手的负面报道和阐述漏洞,而很少把关注的重心放在系统的分析和积极评价对方成效基础上的竞争策略规划上。目前很多公司都有关于终端促销人员的专职培训师或岗位职能,从终端的这些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这些培训师们并没有明确终端培训的工作目的和效果方向!
而且,从培训的现实状态来讲,除了前边所说的产品培训外,另外就是所谓的销售礼仪等方面的培训。说实话,在终端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很多情况下销售人员更会处理所谓的商业礼仪和相关的规范细节!培训师们所讲到的东西往往总是无关痛痒,与终端人员的实际之间总是有那么一层隔膜阻断,出现所谓的“课堂上培训师滔滔不绝,而课下终端销售工作还是那样的结果——涛声依旧!”的局面,其实,培训工作的开展首先是建立在分析各种成功元素的基础之上,不管是对自己成功元素的总结提高和创新发挥,还是对竞争对手成功经验的认同和借鉴利用,总之,以这样的思路来开发培训课件和组织培训活动,才是培训工作的基础立足点。其二,不可能企望一次或几次培训工作就能够解决受训人员的所有问题,而应该是从思路启发和方法交流的基础上为其阶段性的工作指明一定的方向,因为终端人员往往忙于具体的实际工作,很难抽出时间进行系统化的思考和更高层面的总结,导致其工作易于迷失在一些琐碎的细节当中,出现很多情况下简单的失误重复违犯,而这些失误往往有具体的环境前提和事实基础,指望用概括化的总结来讲解,往往很难指出问题的症结,并且很多情况下纯属隔靴搔痒!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为了避免类似的问题发生,本着培训实效的落实,往往采取关注单店,给与其长期的关注,根据市场周期性波动设定和预测关注的重点和主题,然后组织相应的培训课件和设定参会人员,培训课件以事实为基础,设定参会人员则为了更好的建立传达平台。因为培训师的传授方式并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而让关键受训人员通过自己的理解然后在具体工作中结合事实基础和机会条件,在实际中结合各种肢体语言的身同感受和行动效果的感染达到课堂培训无法达到的目的。
其三,终端销售数据分析是市场认识的现实基础,通过数据的直观总结和系统分析,能够找准自己产品的市场位置和竞争品牌产品的市场表现及相关市场认同,这样才能够为终端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在这样的基础上,组织相关受训人员结合自己的工作基础和认识条件以双向沟通的形式开展培训活动,通过业务探讨和咨询诊断,以课堂集中和业务跟随的方式使终端销售人员始终能够感觉到相关领导层的关心和重视,这样更利于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对培训课题的理解思路。许多次到分公司办事处所辖卖场实际考察过程中,我都结合具体卖场的销售实际及时把培训目的落实到他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使其能够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感受到创新思路的落实方法。其实,很多人是非常愿意以创新的理路和方法开展平时枯燥乏味的工作的,因为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够为其工作创造新的平台和机遇,能够为其创造工作的乐趣和新鲜感!但如果培训讲师总是高高在上或与其工作实际之间的隔膜不被捅破,那么,终端执行人员对于讲师的一套理论在执行过程中总免不了要敷衍了事,或从根本上心存芥蒂!所以,培训讲师要使自己的理论和创新在终端见效,还有一个环节的工作必须完成,那就是咨询和跟随的过程,也就是我们所提出的业务跟随式培训。
业务跟随式培训的核心就是强调培训师必须是咨询师和顾问,必须能够在现场的事实基础和机会条件上为操作人员进行思路启发和方向引导,是教练,使他们潜能得到激发和塑造培养的关键环节!执行人员最愿意听从和信任谁的言词和理论:领路人和自己灵魂激发的工程师,不是高谈阔论者,而是言行一致者!从这个层面来讲,为什么很多公司的专职培训师工作很辛苦却效果很不理想,原因是他们的工作总是孤立的和片面性的。培训只管培训,课件开发和人员组织,而很深少涉及具体的考察和现场沟通环节,使受训人员总感觉培训师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不是讲讲幽默话,就是捣鼓一些幻灯片和竞争对手的花边文字,然后像圣经一样不断宣扬!这是我们一些培训师的悲哀,同时也是我们许多培训师应该关注的事实。即使一些所谓大牌的培训讲师,也存在类似的问题,行内不是有这样 “小培训师是小忽悠,大培训师是大忽悠” 的言论吗?因为我们很多培训师一直玩的是概念反复和逻辑怪圈,造成听课现场满脑子的激情兴奋,而课后却了无心得的事实结局。这也许是目前中国培训行业的现实状态吧!
我们古人早有训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虽然这句古诗是陆游先生教育自己的儿子怎样治学成才的,但对于我们这许多受训的学员们,他们听到讲师的理论后自会亲身验证践性,而讲师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逻辑的圆满性这样才能够激起学员们无限的崇拜,也更利于长期性培训工作过程中讲师和学员之间的配合和沟通,进而使培训工作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2019年7月19日-20日,由公司技术部承办的“专业知识培训讲座”在办公楼5楼会议室举行,技术部部长、销售部部长及两个部门的全体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讲座会议。此次讲座旨在响应技术与销售联动机制,技术部精心准备了培训课件,通过对销售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公司各类产品生产流程及功能用途的讲解,提高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技能,从更专业的角度服务客户,更好的为公司乘风破浪开拓市场保驾护航。
技术部部长对产品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分别从产品标准代号/产品分类用途作了简单阐述;最后根据公司生产规模和能力,总结概括了目前公司各类产品的生产指标情况及可实现的新产品开发范围。
技术部各工序技术员对自己主管的产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各自就所负责产品的标准代号、产品分类、生产工艺流程、性能及用途、拟开发的新产品种类及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与销售人员进行了沟通交流互动,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销售人员对企业实际生产状况及科研能力的了解和掌握也是销售工作中必不可少的。
会后,销售部人员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各类技术问题纷纷踊跃提问,与技术人员积极探讨,互相沟通学习,会议气氛轻松,效果显著。销售人员表示此次培训讲座丰富了基础知识,并系统全面的了解了公司的产品状况及科研能力,提高了独立解决与客户沟通交流技术问题的能力,为销售业绩提上新的高度作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教师认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途径和使用目的
调查显示,教师认知电子白板的途径有18%是通过展览,有45%是通过电子白板销售商,有18%是通过别的学校演示,有12%是通过学校的课题研究,还有7%是通过网络。而教师使用电子白板的目的有55%是出自教学的需要,有36%是由于重要场合、公开课等需要,仅有9%是由于教师培训而被要求使用电子白板的。可见,学校及教师通过电子白板推介形式而了解电子白板在所有有效问卷中所占比例最大,教学上的需求是教师选择电子白板授课的最主要条件。
二、电子白板给教学带来的好处
调查显示,有62%的教师表示使用电子白板授课有利于加强师生的互动,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使用教学资源也更加方便快捷了。有24%的教师认为电子白板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且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有14%的教师认为在使用电子白板后节省了备课做课件的时间。可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交互电子白板得到教师们的肯定,是教师开展生动的、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教学活动的好帮手。电子白板在教学中的最大好处就是“心有所想、技有所能”,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课堂教学的效益有所提高。
三、给电子白板生产商的建议
调查显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及教研工作者给电子白板生产商的建议:
(1)根据教学一线的需求,增加白板的功能。同时,各白板之间的课件应该能够共享和兼容。(2)电子白板生产商应了解教师预期的教学方式与白板功能的契合点,操作上尽量地简易快捷,再组织相应的培训。在培训时,播放更多学科教师教学使用白板的案例。(3)希望电子白板生产商提供更多合适的、现成的课件,节约教师制作课件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益。(4)教师建议电子白板生产商在电子白板上安装实投灯,这样可以避免教师在讲解时影子出现在白板上的尴尬。(5)部分教师希望对白板笔的灵敏性进行完善,加强售后服务,每半年应检修一次。(6)降低价格,增加后续培训与指导。
四、教师的培训情况
利用黑板进行课堂教学是教学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倍受国家重视的教育装备事业也在经历着信息时代的冲刷。电子白板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传承与冲击。此次,我们针对教师使用及其掌握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有73%的教师表示很熟练,可以使用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有18%的教师表示刚刚开始学习,不熟练,仅有9%的教师表示不会用。
针对教师使用上的不便,有些电子白板生产商及学校推出培训,我们也针对这一情况进行了调查,有45%的教师参加过培训,有28%的教师表示听过介绍,有18%的教师表示观看过案例,仅有9%的教师表示学校从未组织过。
五、教师的使用情况
调查显示,在已配白板的学校中,有9%的教师每天使用电子白板授课,有46%的教师经常使用电子白板授课,有36%的教师偶尔使用电子白板授课,有9%的教师几乎不使用电子白板授课。通过调查可以说明多数教师对电子白板是能够接受的,其应用正在普及和提高。
但作为一种综合性教学工具的推广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进行,电子白板生产销售商还应加强与学校的联系,了解教学中的需求,装备部门更应进一步考察各类白板的优势,针对不同学科的特性选择最佳组合,让教师得到真正辅助,给教学带来真正的灵动,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实惠。教师的应用不仅仅是掌握一种技术,更主要的是这项技术催生了对教学过程的探究,白板作用的发挥需要新的教学设计。所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仍值得多方面给予关注和追踪。
六、教师的感受
调查显示,有73%的教师认为通过电子白板授课是以一种很形象、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有18%的教师认为使用电子白板授课与书本知识切合点少,有9%的教师认为通过电子白板授课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帮助。在我们所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没有老师选择“太注重形式、脱离课本”和“限制了自己的思维”这两个选项。这些数据可以证明,目前教师对于电子白板有着很高的信赖度。绝大多数教师在问卷中表示会继续使用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但教师以及校方普遍认为电子白板的价格目前偏高。
七、目前,企业的主要市场在大城市
在我们回收来的针对企业的有效调查问卷中,有70%的电子白板公司会把他们的主要市场优先放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仅有30%的电子白板公司把他们的部分市场放在大城市及中小城市。可见,中小城市在教育设备的配备上就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在此,我们也提出倡议,希望电子白板以及其他教学仪器设备的生产销售商要加大对偏远地区及中小城市的教学教育系统的扶持与帮助,这样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才能走向更加恢弘的明天!
科左中旗通过打造“农村牧区党员创业先锋团”,实现了农牧民产业技能和科技素质的双提升,加速了乡土人才引领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一是强化宣传引导,发挥导向作用。从农村牧区党员中遴选30 名专业技术人员、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产业经纪人组成“创业先锋团”,深入各苏木镇场进行巡回宣讲,发挥先锋团成员的能人效应,激发农牧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把宣讲的电教片、宣讲课件纳入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库,探索网上直播、课件点播、光盘播放等多元培训模式,让群众通过网络学习先进经验、开拓创业思路;建立30个辐射影响大、产业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和产业协会,建立农牧民创业孵化基地,为农牧民创业提供项目筛选、创业培训等全方位服务;借助网络优势,利用“三电合一”、“金农工程”等项目,开通在线服务专线,搭建网上互动平台,随时解答农牧民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信息难题。
二是活化技能培训,发挥示范作用。以先锋团成员教学示范基地为依托,对农牧民开展菜单式、带动式、会诊式和联动式培训,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传播新理念的方式,引导农牧民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方式;根据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产业基础开展梯次培训,对嘎查村干部主要进行创业技能培训,对合作组织负责人、“田秀才”、“土专家”、种养殖能手进行市场经济前瞻性培训,对普通农牧民主要进行生产实用技能培训,形成先锋团带动示范户,示范户带动群众的良好局面,实现每户有一名掌握1—2项农牧业实用技术的“明白人”。
三是畅通创业渠道,发挥引领作用。科学制订实施城乡统筹的创业扶持政策,把先锋团作用发挥机制与部门帮扶及领导干部包联制度结合起来,以“3+1”模式,对有创业想法的农牧民提供项目引导、市场分析、技术支持和资金帮扶,促进农牧民实现创业致富;坚持基地与市场同步建设、生产与销售同步推进,把先锋团成员的培养、壮大与发展农牧民合作组织结合起来,在全旗带头领办、创办各种农牧业新型合作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20余个,促使全旗5万农牧民得到龙头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的辐射带动,实现产业致富;充分运用地理标志和“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促进特色农牧业发展,把先锋团引导带动与完善财政投入和农村金融政策有效衔接,在加大对先锋团成员表彰奖励的基础上,引导更多优惠政策及信贷资金投向“三农三牧”,实现农牧民全面致富。
(作者单位: 科左中旗委组织部)
人来了,如何才能让我们回去以后可以在能力和业绩方面都有明显的提升?
对于培训,不管是掏钱的公司,还是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最终的目的都可以汇成一句话,那就是:实实在在有效果!
的确,效果是衡量培训的主要标准,怎样做才能让培训更有效果呢?
最近,在为顾家家居导购员定做的培训中,笔者对实效培训如何更有效果,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实效培训,提升业绩从实用开始
5大项共100分的标准,有一个学员却打出了105,因为他觉得这次培训实在是太实用了,所以要给老师加分。虽然休闲班与布艺班这几场培训来的学员不一样,但一样的是这几场培训中很多学员都给刘孝明打了100分。同时,因培训课程“有用处、有效果、有味道、有新意”,刘孝明也被学员私下称为“四有老师”。而学员打高分的原因,从给老师的评表中体现得最多的理由就是实用!
什么叫实用?
记下来回到店里就能用得上就叫实用!
有很多经销商在让导购员出去参加培训后思考:培训了为什么员工还是没有用?
答案是:因为员工没有去用它!
员工为什么没有去用?因为培训的东西不实用!这是培训效果不佳的第一个原因。
讲理论、讲别人的事例、讲故事或做游戏来启迪,是很多老师经常用到的培训方法,但理论该怎么去用、别人的事例如何转化成自己的话术、启迪的思维如何变成实操的细节?这些细节解决不了,培训也就不可能变得实用,因为内容听了以后不能马上去用,所以学员回去以后也就只能用老一套来做销售了。
什么样的培训才会真正的实用呢?看看下面这段话就知道了:
“当然,这款沙发的另一个功能就是,它可以让你不用起身就能很方便很悠闲地听听音乐,正如一首歌里面说的,一杯红酒配电影,在周末晚上关上了手机,舒服窝在沙发里,指的就是你现在这种感觉啊”,这段话是针对某款畅销产品做卖点的情景化引导的时候临时给学员编的,只要学员背下来,回去就马上可以用。
此外,顾客进店后如何搭讪才减少对方的防卫心理?刚与顾客接触的前一两分钟为什么不能问尺寸?当所有卖沙发的都让顾客通过体验来证明自己沙发的舒适度时该如何出手才能打动顾客?顾客说我随便看看怎么引导?顾客直接问多少钱又该怎么引导?处理价格异议的数种有效方法与话术……
门店调研、卖点提炼包装、话术编制、销售流程设计……深入细致的课程设计、庞大的工作量,顾客培训管理总监张总的严格要求,让我刘孝明这个做了七八年实效营销培训的老手都累得几乎都想跳起来骂人。但累完之后,你会发现,只有让学员学到实用的方法与话术,才会对她们的业绩提升产生明显的推力。
我立志转变自己,从内心转变,克服惰性和小善思想,以市场和消费者为导向,聚焦11个核心市场打造:
一,以身作则,树立样板:
1月3日会议结束第一时间赶赴莱阳,用心沟通、打开莱阳经销商心结,深入市场研究策略,共识打造莱阳样板市场方案,以公司战略产品经典为突破口,首先跟车经销商业务宋全玲,树立样板,每开发1家新网点做到:广宣铺天盖地,陈列无处不在,销售异常火爆的热销氛围,工作中分享了八拜之交、白象专卖等学习案例,区域销量从2万增长到10万,热销氛围带动其他车辆业务快速行动,全面突破,实现销量翻一翻目标,莱阳市场上半年销量达成145%,同比增长97%,重点产品同比增长1777%。
二、挑战现状,使众人行:
4月1-15日快速走访其他10个核心市场,分享复制莱阳成功模式,逐个市场调研,制定一户一策落地案,培训经销商业务提升销量的方法和技巧,坚定执行,过程追踪检核每辆车落地案执行情况,奖优罚劣,发现问题及时检讨改善,再次精进执行,克服困难,开发新网点1563家,11个核心市场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50%,其中青岛市区克服多重困难成长89%,打造白象挂面城市第一品牌,核心市场带动鲁东大区上半年增长30%,重点产品增长166%,营业利润达成121%。
三、言传身教,团队成长:
现场演示业务开早会流程并演练,根据挂面销售特点,自制新网点开发技巧课件,半年时间培训27个市场经销商业务,公司团队和经销商团队高度融合,共启愿景,激励人心,团队士气高涨。
以上,虽然在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但是在弱势区域突破、自我高标准管理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要不断地反省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强管理,高执行,真正做到:二次创业,从我做起!
关键词:培训鉴定教材 教材开发 市场开拓 树立品牌
职业培训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为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和增强企业竞争力,国家下大力气开展职业培训工作,出台了许多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措施。在这种大环境下,对职业培训类教材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但现今市场上的职业培训鉴定教材质量良莠不齐,存在内容制作粗糙、同质化、重知识解读不重技能展示、无法指导读者进行鉴定复习等问题。而此类教材的营销也有其特殊性,与正常图书的销售方式有所差异。笔者出版社开展职业培训类教材开发已有十余年历史,涉及产品千余种,本文就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针对此类教材的开发和营销拓展及未来发展做一探讨。
一、教材开发
职业培训类教材是为了培养和提升劳动者的职业(岗位)素质和技能水平而编写的教材。与一般的学科教材不同,职业培训类教材更注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其读者主要是各行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学校学员。他们参加培训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和竞争力;第二,通过鉴定考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相应地,职业培训类教材也肩负着这两项任务。
职业培训类教材的开发涉及很多因素,但成功的教材离不开三个重要因素:编写思路的制定和实现、对作者自身特点的了解和挖掘、编辑主动策划的热情和能力。
1.教材编写思路注重技能培养
职业培训类教材的内容核心是教会读者掌握或提升一门技能,在最初编写思路的制定上,就要充分体现这一宗旨。针对不同的职业应制定不同的编写思路,辅以不同的内文形式,以适应该职业实际特点。
(1)操作技能类教材和管理咨询类教材的编写思路。实际策划中的选题分为两大类,即操作技能类和管理咨询类。对于操作技能类,如美容师、前厅服务员、磨工等,编写思路要注重某个技能点的分步骤实现,强调能够一步步指引读者完成操作,进而掌握技能。需要列写的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追求系统性、完整性,而是根据技能点对相关知识进行筛选。编写模式突出展示单项技能,由各个小技能点的讲授出发,由易到难,逐步引领读者掌握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内容。
对于管理咨询类教材,要根据职业实际工作编制案例来模拟真实环境进行讲解。按照职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实际,对内容进行分析取舍,案例应是当前正在应用或推广的相对成熟的技术,或从业人员经常遇到的典型情景。比如在编写婚姻家庭咨询师教材时,根据现实最典型的事件来编写案例,通过案例后附有的解析,将知识点清晰地教授给读者,并总结此类案例的特点以及案例应用和相关延伸的知识点,使读者能举一反三。
(2)内文表现注重插图的使用。在内文表现上,职业培训类教材更注重灵活使用多种方式来展示操作过程,图片的使用尤为重要。在表现具体操作步骤时,大篇幅的文字不如图片直观,易使人感到视觉疲劳而影响学习积极性,而附图能弥补这一缺陷。例如,在保健按摩师教材中,重要手法、重点穴位等按摩操作都必须使用插图。另外,对图片的再加工也非常重要,展示按揉方向、施力点位置的时候,需要将关键点在图片相应位置进行标注、描画等再处理。使用图片应注意的是:图片选取应是操作的核心点、关键点、用文字不易表达清楚和容易出错的点。
参考国外一些制作精良的技能教材,大多配合设计精美的操作图片,如日本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双语料理制作教材》,图文篇幅比接近5:1,实现了用图说话、用图教授技能的目的。
2.选择作者并了解其特点
(1)结合作者特点“取长补短”。在职业技能鉴定教材组稿过程中,经常遇到两类作者,称之为“知识型”作者和“技能型”作者。知识型作者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学科背景,其中还不乏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学者,他们的优势在于知识储备丰富,理论研究深入,对于编写教材也不陌生。但是此类作者对于编写要求具有高技能操作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教材往往有所欠缺,对生产一线的情况不甚了解。技能型作者则大相径庭,他们往往工作在生产第一线,具有丰富的操作经验和技能水平,熟悉工艺、设备的具体应用情况,能迅速解决各种实际操作问题。但他们的“短板”也很明显,即理论知识储备不足,文字表达能力不高,对于编写教材比较陌生。
在实际编写工作中,应尽量将两类作者都纳入到编者队伍中,对于知识型作者应辅以具有经验的实际操作人员,以协助主编,提供企业生产照片、生产线流程标准等实际应用部分的内容。对于技能型作者则要寻找“笔杆子”,来帮助他将口头表述转换成具体文字,将操作过程拍照存档,编入书稿,并做最后的文字整理工作。如此一来,能取长补短,发挥各类作者的优势,避免其在不擅长的事务上耗费精力、时间和产生的畏难情绪,保证了书稿的编写质量和进度。
(2)对作者的考察。编辑要注重了解和考察作者的专业、特长及研究方向是否与选题的要求吻合;其写作能力、经历以及治学态度是否能保证书稿质量;其曾经出版著作的市场反应如何,是否曾经有著作权纠纷等等。
另外,对于中介人或者中介机构提供的书稿,一定要注意弄清书稿提供者的真实身份,核实书稿来源,理清供稿人背后是否还有其他著作权人,并掌握供稿人和著作权人的相关信息(身份证、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与著作权人或授权人直接联系以获得对中介者身份的确认。
一本教材,自最初选题策划、选择作者、设计编写模式、审校书稿、印刷制作到最终出版上架,无不凝聚着编辑的智慧和汗水。在这里,如果没有怀着极大的热情和丰富的经验,很难出版优质的产品。
编辑工作本是一门“杂学”,培训鉴定市场的发展和机遇考验着编辑的职业敏感性和组织开发能力,复杂繁琐的编辑事务考验着编辑的耐心、细心以及统筹规划能力,与各类作者打交道考验着编辑的人际交往能力,时常加班赶稿出差开会,考验着编辑的体力和精力……凡此种种,只有对编辑工作常怀热爱之心,在日常工作中认真积累、勤于思考、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才能经受住这一个个考验。
二、营销市场的开拓
由于自身的特点,职业培训类教材的宣传和推广可以从如下三个地方入手。
(1)职业专业领域内的宣传。编辑需要以自己熟悉的作者为突破口,以作者为“中介”,深入行业,勤于收集相关资料,关注行业动态,主动参加行业内的重要会议,观摩行业大赛,关注行业网站等,择时对教材进行宣传和推广。
(2)树立品牌,扩大影响力。职业培训鉴定教材的规模化开发、系列出版要以坚实的品牌基础为保障,各培训学校、鉴定机构等对于优质的教材品牌可以实现长期购买,优先选择。品牌知名度的提高一定要抓住自己产品的主要特点进行宣传。品牌知名度扩大的主要方式为:网络、报刊、评论家书评、广告、宣传页等。在此基础上还可采取编辑和发行人员推广、作者专家点评和介绍、使用过教材的大型机构成功经验介绍和老顾客口碑等方式。
维持读者忠诚度要从两个方面去做。首先,稳固住老顾客。针对不同的顾客进行交流和新品介绍,稳固老产品的同时,甚至可以达到通过老顾客进行品牌宣传的目的。其次,抓住新顾客。通过全方位和针对性的宣传,使其了解教材的主要特点。通过教材的内容优势,吸引新顾客,同时做好维护工作。
(3)有针对性地对客户一对一宣传。对职业培训的重点学校、培训机构等进行走访和新书推介,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教材使用情况,有的放矢地推荐适用教材。这种走访宣传应定期进行,不仅能达到营销效果,还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重点用户对于教材的反馈,为后续教材的改积累素材,为提升教材品质奠定基础。进而形成优质教材出版、畅销的良性循环。
(4)搭建网络资源。网络资源的搭建能够实现读者的可持续学习,并促进教材的长期销售。比如,在培训鉴定教材中附有网络资源码或者网址,读者可在网上学习案例并下载相关资源,网络资源会根据考试的最新信息及时调整内容,并推出相关教材的出版动态,方便读者学习的同时也促进新书销售。也可以与相关的培训网站合作,依托网站的资源进一步对目标读者进行宣传。
三、职业培训鉴定教材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实际培训工作逐渐开始使用立体化教材。利用计算机技术对职业培训资源进行开发、模拟操作环境和教学电子课件设计势在必行。如在智能楼宇管理师的培训中,部分学校已经将3D模拟操作环境的技术应用到实际培训课程中,学员可在计算机设计中实现设备的连接、电路的敷设及安装等操作,用多媒体录像演示既生动又节约时间,也弥补了实验设备、场地的不足。
或许在未来的职业培训教育中,电子课件、环境模拟操作软件将集成为一个培训数据包,通过对数据包的学习,人们能掌握大多数的职业相关知识。在学习过程中,避免了单纯学习教材的单调和不足,大大激发了培训对象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培训效果。届时,培训鉴定教材的电子版也将成为数据包的一部分,电子化教材与其他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所以,未来对于编辑的要求将不限于纸面工作,还要具备多媒体知识和一定的技术实现能力。
梦中窥变:时代变了
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首先,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企业培训的“天”发生了巨变。当前,我们正在从工业化时代进入互联网时代,工业时代的规模经济、标准化思维悄然转变为互联网时代的粉丝经济和个性化思维。“智能手机+4G网络”使人们真正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已成为人们感知世界的一个重要器官,并对员工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进行重构。其次,培训工作的“地”变了。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也正在改变产业价值链,导致企业经营的不确定性增加。为了适应这些不确定性,员工对学习的需求日益强烈。最后,培训的核心用户群――“人”变了。85后、90后员工具备个性化、娱乐化、图片化、社交化、搜索化的学习特征,并有着立竿见影、有趣好玩、所见即所得的学习需求,这些都是对培训工作的新挑战。
探索梦境:培训价值
培训环境和对象的变化,促使企业不得不对现有培训方式的缺陷和不足予以重新审视。然而,有些企业把培训当作福利品和保健品对待,导致员工学习动力不足、意愿不强,讲师缺乏持续的激情,课程开发慢、迭代慢、课时长、干货少;有些企业采用学校教育的方式做培训,偏重于传授“是什么”和“为什么”,而不了解成人培训(如图1)重在借鉴他人最佳实践、启发个人思考,把新知与个人经验进行嫁接与转化;有些企业开展的培训“重知不重行,知行不合一”,不懂得
“知”不能带来价值,只有付诸实践才能展现价值。企业培训的目的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要改变员工的行为和习惯,使其懂得如何“行”,进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培训价值如何体现?用公式讲就是用收益除以成本(如图2)。传统的培训模式就是花费大量成本解决“知”的问题,而现代培训的真正价值是使员工在获得了“知”的基础上,通过人际互动分享创意,从他人的方法、经验、能力、关系、体验中获得感悟。因此,要把培训从课堂内部延伸到课堂外,由正式学习延伸到非正式学习,由动眼、动耳、动脑延伸到动手、动嘴、动腿。总之,从“知”转化为“行”,才是培训的关键。
成就梦想:转型实践
基于目前的培训需求,笔者建议搭建“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致力于将企业培训从学习资源提供者转变为学习平台运营者。在此基础上,使编剧、导演、演员在这一平台上各司其职,从而实现员工从“知”到“行”的转变。这种转变需要企业的培训部门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学习平台内涵。基于平台化思维,可以将培训课堂、模拟工作场景、网上学习社区、学习分享活动、俱乐部活动等作为线下学习平台;将手机端(含APP应用)作为线上学习平台,并要求策划的学习活动必须使线上平台与线下平台有机结合,使得O2O学习模式变成O&O学习模式(如图3)。
三种角色各司其职。平台搭建好后,培训经理就可以转变成教学设计师、项目策划师,胜任“编剧”这个角色;讲师则可以转变成教练、催化师、促动师、辅训师等,胜任“导演”角色;而学员就可以转变成“演员”。
第一是让培训经理当好编剧。培训经理在教学设计和项目策划时要像编剧一样思考:明晰学员群体特征,有的放矢地创作出具有创意和有针对性的、能刺激学员痛点和兴奋点的“脚本”。为此,培训经理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培训“脚本”的策划和设计:一是侧重能力驱动,各线条的培训经理经过系统化学习提升后,针对不同的员工群体搭建体系化的“脚本”――学习路径图,打通学、做、考三者之间的关系,将面授课程转变成“自学+面授+在岗辅导”的学习路径,集中授课只是这个学习路径中的一个部分。与此同时,加强在岗辅导,让基层班组长担负起教练角色,发挥其培养下属的作用,使学习路径图成为员工成长发展的指南针和能力提升的“总脚本”;二是侧重业务驱动,即与业务紧密结合,根据业务发展现状设计教与学。例如,笔者就职的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过去实施的培训仅仅是将营销政策变成文件,再一级级地传递到一线。而2014年10月iPhone6上市时,现在市场线的培训经理将其做成了手机微课,通过设计出十二种用户购买iPhone6的不同场景,让员工即时学习、即时应用,起到了立竿见影的培训效果。
第二是让内训师当好导演。过去,内训师的角色就是演员,负责开发课程和授课,再“表演”给“观众”即学员看。现在的企业培训要求内训师向促动师、引导师、辅训师、教练、方法师的角色转变,从自己当主角到让学员当主角,并启发和引导学员自主思考。在教学方式上,企业可以通过系统培训重构讲
师能力,使其从关注“讲得好、讲得精、讲得活、问不倒、难不住”转变为关注“怎么听别人愿意讲,怎么讲别人愿意听”,从而成为学员的一面镜子,反思学员的不足,看到学员的盲区,在学员遇到困惑时指明方向,犹豫时敲响战鼓,激励其前行。
对此,企业的培训部门可做出以下尝试:一是帮助内训师将知识类的面授课程形成手机MOOC,让学员用手机随时随地学习;二是大力推广并要求内训师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内容主要是演练、交互、共享;三是加强现场演练,搭建技术实践基地,让学员动手操练。学习场景的变化(如图4)导致课件设计要做出相应改变,如将课件从适用于面授转变为适用于微课,从注重理论性、系统性到注重实用性、操作性,将课件开发周期从以月为单位缩短至以天为单位等。鉴于此,企业的培训部门要引导内训师加大对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力度,要干货、少包装、重实用,最大程度实现课件的碎片化、视频化、微化和组合化,有效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要求。
在开发团队上,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组建了“专业团队+草根群体”,培养微课创作群体,做强电子课件,做精面授课件。面向全体员工开展了UGC生产模式的微课大赛,引导员工开展基于最佳实践、流程微化、技能提升的微课制作,以“给方法、给工具、给平台、给动力”四步曲激发员工创作出4000余门微课,成效显著。
第三是当好演员。在接受传统培训时,学员往往置身事外。为此,建议通过教学设计,强化学员课前学(线上学习、做好功课)、课堂练(演绎、互动、参与、思考)、学后用(改进、对比、交流、分享)、用后评(反思、顿悟、沉淀、反馈)的学习效果,让学员从“观众”变成“演员”,实现其从被动到主动、从看客到全情投入、从评头品足到出汗流泪地共同创造的转变,自然会让其留下深刻印象,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在以拍电影的方式做培训的实践中,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设计了《终端销售七步法》,通过引入翻转课堂,学员课前从微学习平台学习知识点、课堂上表演PK、学员间互相点评、讲师启发感悟,课后分享实际案例等步骤,从而改变个人行为。在这部作品中,培训经理承担的是策划和撰写剧本的任务,引导学员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增加学员参与度和互动性。“导演”即讲师在催化和辅训的过程中也发生了转变,从拿讲义到做讲义,从讲自己熟悉的到讲学员关注和需要的,从唱独角戏到团队协作。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学员经历了实践、反馈、领悟、应用的过程,感受深刻。
由于采用物理农业技术,在蔬菜大棚中生产的蔬菜较对照温室提前10天上市,黄瓜较常规种植增产30%;发病率降低83%,辣椒较常规种植增产25%,发病率降低85%;达到的绿色的标准,西红柿较对照棚相比亩产提高16.7%,提前15天上市,全生长过程中未施用农药,实现了蔬菜的绿色无毒化生产,对照棚中施用了7次农药,较对照棚节省农药施用费70元;同时,由于示范点采用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生产的绿色蔬菜由于无农药、化肥残留,品质好,在阿勒泰市直接进入超市,实现了“农超对接”,销售价格高于普通蔬菜20%以上,为种植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技术推广中采取的主要做法
2.1成立项目领导、技术小组及时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领导小组,负责机具的选型、引进、适应性改进、技术指导、组织实施、宣传培训等工作,为该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技术人才支持。
2.2多方位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组织技术人员编写了《现代物理农业化技术》培训教材,制作了多媒体课件,用于技术培训及宣传。通过“科技之冬”、技术培训、新闻媒介等形式对现代物理农业技术进行培训、宣传,培训农民400余人次,培训农机技术人员60余人,发放培训教材200余份。通过强有力的宣传,使现代物理农业技术得到普及。
2.3责任到人,跟踪服务在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机技术人员各负其责,严格按照所分管的工作履行职责。深入示范点,实地考察大棚情况,根据所选大棚面积确定了机具的型号,技术人员从设备安装调试、作物生长前期、中期管理、后期生长等各个环节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各个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转及效果的正常发挥,同时做好对比测试数据的收集整理等。
3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通过技术推广实施,虽然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民的认可存在一定难度。现代物理农业技术改变了以往农民所习惯的化学农业模式。相对于化学农业的直观、见效快的特点来说,物理农业技术中的空间电场的效果,在农民看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农民接受此项技术还需要一个过程;二是推广应用见效周期相对较长。物理农业技术相对于其他农业技术来说是一个见效周期较长的技术,在一个生产周期结束时其增产、防病效果才可得到充分体现;三是技术服务不能满足农民需求。现代物理农业技术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技术,机具一旦出现故障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配件,目前的售后服务不能满足此项要求,且配件更换需从生产企业发货,需要的时间较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机具的使用效果;四是机具价格较高,农民一次性投入成本大。一个蔬菜大棚中将物理农业装备全部配齐需要投入上万元,农民接受此价格存在一定难度。
3.2对策
3.2.1与农业合作社配合推进此项技术的推广速度。农业合作社在农民中的影响力较大,借助农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可大大加快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
3.2.2通过媒体、举办现场会、培训班等方式加大现代物理农业技术的宣传力度,一方面使农机技术人员掌握该项技术,另一方面让更多的农民了解、认知此项技术。
开发多媒体资源,利用现代传媒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是现代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工具,也是农业强省建设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湖北省摄制出版了近百部适合农业农村发展的多媒体音像教材,利用远程教育平台播发,普及科技知识,推广新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促进了农业科技推广方式的转变
一是多媒体成为农民学用技术的新亮点。近年来,围绕“实际、实用、实效”,各地把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增产增收快,节本、省工、省力等轻简技术和农业高效模式摄制成农业科教片,内容涵盖种植、畜牧、水产养殖、农业机械、农村能源、农村经济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等六大类行业。每年出版发行农业科技光盘2.7万多片,年均有40万人次通过播放光盘接受培训,农民按需求对着光盘看技术、学技术、掌握技术,科学种养能力明显提高。
二是多媒体成为农业企业推广科技新途径。多媒体资源在技术开发上更比分散经营有优势,有推广价值。如武汉庆发禾盛种业有限公司、国宝桥米、武汉桂子米业等知名品牌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几年来,积极与农业音像制品单位合作,开发农业多媒体资源,承办及建设相应行业专业媒体网站或板块,将产品原料标准、生产标准、收购及精加工标准、原料配方标准、企业技术服务标准及模式,摄制成片并出版发行,用于培训原产地农民和企业员工,让农民和员工熟练掌握农业技术、产业销售信息、价格信息,为企业争取了更多的订单,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双丰收。
三是多媒体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近几年来,围绕测土配方施肥、设施农业、无公害农业生产、畜禽水产生态养殖、沼气综合利用共摄制300多项适用技术,通过转化成可视的多媒体推广到户、应用到田;一大批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摄制成片,并以《湖北高效模式电视系列片》的形式集成出版发行,推介到农家书屋,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起了短、平、快的作用。
二、成片质量不断提升
近年来,湖北省农业科教多媒体资源建设喜见成效,佳作不少。2010年,在全省第九届党员教育电视片暨远程教育教材课件观摩评比中,省农业厅报送的四部农业科教电视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优质有机稻生产技术》、《巴西菇栽培技术》、《优质柑橘栽培技术》、《雷竹栽培技术》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2010年,送评的《泥鳅人工养殖技术》、《魔芋高产栽培技术》、《秋马铃薯稻田免耕全程栽培技术》、《双孢菇大棚生产技术》等农业实用技术片在省委组织部电教片课件评比中再次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这些佳作成为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的新载体。
三、推动了现代农业远程教育的发展
一是构建了农业远程教育系统平台。从2007年,湖北省农广校建设开通了 “湖北农业远程教育网”(http://省略/)。到目前为止,已开通17个市州的农业远程视频会议终端,23个市县二级平台,终端接收点1000多个;制作的在线视频农业技术类节目1868部、总共4366集、2440小时;专家资源库拥有农业类专家208人,建成至今,已汇聚三农博客博主960名,发表农业科技类博文8562篇;每个月制作上载信息6000条左右;月均IP访问量4万左右、日均PV浏览量20万左右;农业热点专题报道14个;农业网站综合排名保持前十位,成为湖北省推广宣传和普及农业技术重要支撑点。
二是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创办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2009-2010年,借助国家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从中安排了10个县,共计873名基层农技员,按照省农业厅意见,省农广校依托湖北农业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基层农技员知识更新远程教育培训试点。目前,开设专业类型已扩大到8个,必修课共40门、150个课时,选修课40门,为此专门制作了100个视频课件,并为每门课建立配套题库,实现了在线视频学习、在线考试、在线答疑、在线教学反馈、实践指导、论文答辩等一站式教学管理及服务。农技员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指导能力,还达到了闲时学习、农忙实践、学践结合、随时咨询的教学目标。这在湖北省是首创,得到农业部、省农业厅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学习也发生了重大变革,为此本刊采访了“云学堂”董事长卢睿泽先生,请他分享对互联网思维的看法以及“云学堂”打造组织学习生态圈的策略和产品。
互联网思维引发的组织变革
本刊记者:互联网对各行业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当今市场上主流的互联网观念有哪些?
卢睿泽:其实互联网的出现不仅仅是对商业市场的颠覆,更重要的是对人的行为习惯的颠覆,这就逼得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市场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互联网的定义也随之不断重构。目前市场上流行的“独孤九剑”就很好地诠释了互联网思维,即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和跨界思维。今天我们看一个产业有没有潜力,关键看它和互联网之间的距离有多远。能够真正用互联网思维重构的企业,才可能真正赢得未来。我列举三个最常出现的观念和大家分享一下:
1.用户思维。大家都知道,传统产业是客户思维,即谁给我钱谁就是我的客户。而用户思维,简单来说就是产品和服务让用户用得爽。也就是说,用户体验是基础,产品的功能不重要,企业做了什么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户体验到了什么。很多互联网公司之所以发展迅速,就是掌握了“得丝者得天下”的精髓,如QQ、小米、YY,这些都是得到“丝”群体拥护的产品。
2.极致思维。极致其实基于简约,也就是产品要找准用户的痛点,并把痛点做透,把自己逼到极致,就像小米强调的“让用户尖叫”,不论从产品,还是价格,总有一点要做到极致,让用户尖叫。很多产品在打造时考虑的因素很多,希望突出的亮点也很多,但是到底哪一个才是需要放大,需要做到极致的,这一点需要思考。产品有极致的特点,才会脱颖而出,才会让人尖叫,才会令粉丝聚集、乐意分享。像海底捞把服务做到了极致,就是一个值得称道的例子。
3.平台思维。平台思维的特点首先是开放,就如同众多平台提出的开放一样,这也是互联网的精神,还有就是共享、共赢。平台可以是从传统领域向互联网转变,建立共赢的生态圈,上、下游加入进来,学会利用现有的平台―BAT(百度、阿里、腾讯)已经构建了一个强大的生态圈,还有电商的开放平台,比如京东,或者360等企业的平台―学会借势。
本刊记者:未来一切行业都会跟互联网发生关系,在互联网思维状态下,企业的组织架构会面临什么挑战?未来企业的组织形态会是什么样的?
卢睿泽:我同意你提出的“未来一切都会跟互联网发生关系”的观点。在互联网大发展的背景下,企业不再单是公司概念,而是一个无边界组织。组织是一种生态圈,组织的变革,权力指挥链不再是以企业内部权力、运营为中心,而是自下而上形成组织;不再是以职能为中心,而是以客户为中心,以终端为中心,形成组织生态圈。这种状态下组织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任正非说过,不是耗散结构的组织必将灭亡。
本刊记者:什么是耗散结构呢?
卢睿泽:“耗散结构”是一位比利时科学家提出的,并为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耗散结构有三个核心点:首先,组织结构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次,远离平衡态,平衡态是什么?就是一潭死水,没有创新;第三,建立正向反馈系统。其实未来的组织形态就是:反控制、反等级、反封闭。这样就会给人力管理带来变化。
本刊记者: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企业应该怎样应对?
卢睿泽:在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变得更加多元化,为此企业需要更加多元化地对待。我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核心是员工能力的问题,现在员工个人能力在逐步提高,而企业能力却在逐步减弱,员工将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来说,无非是将更优秀的人才放在更合适的位置上,发挥人才最大的价值。那么就要针对员工能力构建培训模型,对员工进行专业化的培训,系统性地提高员工能力。
所以我认为针对员工能力,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
1.核心能力(个人专长);
2.职能能力(岗位能力);
3.管理能力(领导力)。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最重要就是员工培训。培训的目的不是改变员工的缺点,而是扩大他的优点,同时结合员工优点与岗位进行匹配,实现利益最大化。人才的培养如果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切都将是空谈。不论时生何种改变,将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而不是去把一个不适合的人培训成为适合的人,将是最行之有效、最节约成本,也是企业在应对互联时代的不断变化下最合理的办法。
如何打造组织学习的生态圈
本刊记者:什么是企业学习生态圈?
卢睿泽:企业学习生态圈就是建立企业内外部的知识和人之间的联合。内部通过线上课程、内训课程,通过企业内部知识来对员工进行培训;外部则通过合作伙伴、行业人群,配合线下课程来进一步打造人与知识的链接,让知识在企业中流动起来;让员工在学习过程中,对内对外保持紧密的联系,让更多的知识进入企业的隐性知识资产中,为更多的员工提供学习机会。通过这种循环,将更多的知识引入企业,培训更多的人,培养更多的人才,产生更高的效益,这就是所谓的“企业学习生态圈”。
本刊记者:如何打造企业学习生态圈?
卢睿泽:首先,企业通过内外部的结合,将更多的知识融入培训,同时将这部分知识资产化,形成企业的文化资产,使流动的、隐性的资产变成固化的、显性的资产,建立企业知识管理体系,鼓励员工分享知识技能。其次,知识来源要多样化,内部知识结合外部知识,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案和培训目标,并针对目标进行立体化评估,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便捷的学习手段,以及全方位的培训考核机制,评估培训的时效性。最后,涉及有关消耗的问题。建设过程要有序,要从基础做起,从简单的技能培训到匹配个人岗位的职能培训,到实现员工个人价值的成长性培训。假如每位员工都能走到成长性培训阶段,将培训和自己未来的发展以及组织管理能力提升结合起来,那么一个优秀的学习型组织就会应运而生,企业学习生态圈的扩展也将达到最大化。此外还要成功控制,用最便捷、省时、省力的方式,完成以上内容,从根本上辅助生态圈的有序化发展。
云学堂服务于企业学习生态圈
本刊记者:“云学堂”在打造企业学习生态圈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卢睿泽:通过多年的行业积累,我们发现,企业组织的能力是由员工能力、员工思维模式和员工治理三部分组成。那么企业在商业模式正确的前提下,打造卓越的组织能力是企业最重要的任务。了解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就发现,其实企业培训的目的就在于改变可以改变的。“云学堂”把人和知识的链接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即员工,外部为客户、合作伙伴及行业人群。既然我们认识到通过知识,可以将这些人群连接在一起,那么通过什么样的知识、用什么样的方式把他们连接起来,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企业学习O2O,除了传统的线上线下,我们认为,输出者和输入者之间、工作和生活之间都是O2O。输出和输入之间产生社群,社群将学习的准备、学习、评估等各个阶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改善了学习效果;而工作和生活之间的O2O是将两者融合,将学习的过程延展开来,形成内循环。
基于这样的认识,“云学堂”将现有产品升级,从原有的针对企业客户提供的企业大学产品和课件商城开始,以机构网校产品为中心,将现有的“云学堂课件工具”和“直播课堂”免费提供给机构,让其能够快速制作出适合企业学习的课件。机构网校一方面直接将课件放到课件商城,另一方面通过岗位模型设置,将成体系的课程通过“云学堂”PC端和APP端直接提供给个人用户,从而打造出这样一个学习的生态圈。
本刊记者:“云学堂”在产品设计方面,如何能更好地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的要求?
卢睿泽:在产品设计方面,我们希望能够让产品更简单、更好用,让学习小屏化、社交化、娱乐化,知识碎片化。
原始的大屏化在线学习模式已经跟不上移动学习的脚步,小屏化课件的表现形式却更加贴近生活;PC模式下的长视频不适用于移动互联时代,学习者更倾向于利用碎片时间来学习;互联网时代倡导互动式学习,社交关系的形成会让学习更有价值;严肃的学习氛围并不适用于互联网时代,娱乐化的学习模式才更能吸引学习者;学员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以知识点为核心的碎片化知识,解决核心问题,既方便,又获得了充分的选择权。
“云学堂”本身不提供学习内容,但是我们找来全国最好的700余家专业培训机构为我们提供学习内容。我们还免费为这些机构提供专业的课件制作工具,并且有专业的团队作全程指导,让他们的内容更适应当今的学习要求,实现知识的小屏化、社交化、娱乐化和碎片化。
本刊记者:“云学堂”的课程特色有哪些?
卢睿泽:“云学堂”的课程特色就是把全行业岗位职能模型和课程体系做出来。“云学堂”建立了与岗位能力模型相适应的知识目录体系,并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海量精品课程,能够实现按岗位需求配置学习内容,更好地满足企业内各部门培养人才的需求。通过线上平台,充分利用员工的碎片化时间完成基础内容传授,线下培训就可以更多地进行新老员工间的情感沟通和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