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32: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积极思考的力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树立榜样;预习;听课;兴趣;提问
习惯是什么?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
中学生在学习中接触最多的莫过于老师了,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也进入了叛逆期,为了能让其不要与老师对立,硬碰硬,就要培养其认真学习、善于思考、独立学习、主动探索、积极进取的好习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培养:
一 教师树立良好榜样、学生要欣赏老师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一定的威信,教师的行为习惯经常成为中学生的模仿对象,家长经常会从学生的口里听到一句话:“我们的老师是这样说的。”在这里,我要提出的是教师在要求中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例如:如果要求学生要守时、珍惜时间,而老师却因为种种原因迟到、早退;如果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要认真、规范,而教师在讲课时却信手在黑板上书写等等……试问: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教师以身作则,使学生在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得以养成。 “亲其师,信其道” 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
二 培养自学预习的学习习惯
自学预习最好在上课的前一天就进行,复习完当天课程之后,再把第二天要上的课程全部预习一遍,坚持每天用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去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在预习的过程中先找出自己认为是重点、难点的地方,提高分析能力。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有遇到疑难问题时,先独立思考、试着解决,并做记号,提醒自己在上课时中更仔细听老师对那些问题的讲解。这样,听课时,思路也会更明确,更有重点。
三 上课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
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预习时存在的问题课堂上要着重听,一定要作笔记,但不能把全部的时间用来记笔记,最重要的还是听。听课时紧跟老师的思路,尤其是老师讲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更要集中注意力听讲,听时还要注意思考,看老师如何分析问题的。认真听课会帮助自己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弥补知识上的漏洞。上课时,还要积极回答问题,这不仅可以锻炼表达能力,提高积极性,而且可以获得老师的反馈和关注,更有利于提高。
四 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每一位中学生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且符合逻辑。
孔子曾经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光靠教师的“管”是不行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内部诱因,也就是说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部力量。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态度就会发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质的转变。一旦有了“我要学”的渴望,学生就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就有了学习自觉性。学生就会全身心的、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五 认真做作业、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
2、蚁穴虽小,溃之千里.不要忽视平时的一些小习惯;
3、积极思考造就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就消极人生;
4、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开始;
5、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6、任何的限制,都是从自己的内心开始的;
7、只要路是对的,就不怕路远;
8、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
9、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
10、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出水为止;
11.只有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好钢;
12.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但没有行动则绝无快乐;
13.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就是力量;
14.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不可能带给别人信心;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
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要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自学预习的习惯。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中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提前预习,是培养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自学能力、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途径。要提前预习教材,自主查找资料,研究新知识的要点重点,发现疑难,从而可以在课堂内重点解决,掌握听课的主动权,使听课具有针对性。
3.专心上课的习惯。教与学应该同步,应该和谐,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并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多理解记忆一些东西。
4.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要善于提出问题,要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积极思考教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我们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回答问题,一般要求达到:有根据、有条理、符合逻辑。
5.善于提问的习惯。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学问、学问,学习就要开口问,不懂装懂最终会害自己。提问是主动学习的表现,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学生,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6.切磋琢磨的习惯。《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7.独立作业的习惯。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方式。做作业的同时也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中学的作业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书面的,二是看书思考或实践操作的。
8.仔细审题的习惯。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的能力。
9.练后反思的习惯。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会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10.复习归纳的习惯。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也就是通过对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提炼,进行归纳整理,使零碎的知识、分散的记忆得到一个串联,从而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重点化,避免前后知识的脱离与割裂。
关键词:优秀;班集体;创建方法
在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依托班级开展学生管理,是提升学生管理效率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中职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要立足学生的需要,抓好优秀班集体教师的管理工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教学管理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
一、班级文化建设,创建和谐班级
1.抓好班级文化建设
中职学校的学生因为学习基础较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及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而班级文化可以增强班级对每一个学生的凝聚力。学校的学生管理者要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管理工作,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促使书香班级的形成。书香班级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可以反映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可以使班级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浸染其中,获得共同的价值观。
2.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
中职学生入学后,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经历等通过师生讨论确定本班文化特色,制定班训,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奋斗的精神。班主任首先要针对班级情况制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突出培养学生尊重人、关心人、与人和睦相处的优秀品质。其次班主任要充分酝酿,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班级活动以及各项团体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受到陶冶,能够在思维认知上积极思考,达到形成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的目的。
二、以生为本,全员参与,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班级建设
1.以生为本,全员参与
班主任要动员全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班主任要以生为本,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人尽其才,群策群力,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着手布置教室,设计班级标志,制定班规民约。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舆论环境中,动手动脑,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能够把握学生的自我管理作用,在学生中精选班干部,实行评优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考勤制度以及卫生轮流负责制度,帮助学生形成自主管理,为学生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搭建教育平台。
2.创建班级各种评比,让学生在强化训练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项评比制度,让学生在积极自觉执行规章制度的氛围中落实各种班规班纪,让学生能够积极改造落后的思想,惩戒不当的行为。班主任要促使学生在各类强化训练中积极思考,自行检查,并在评比结果宣布的时候积极表扬先进学生,引导行为不当的学生积极调整行为习惯,促使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三、营造班级氛围,让集体观念深入人心
1.营造班级氛围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营造高尚价值观念的集体氛围,让学生不但能够在各种评比、演讲、班级活动中端正自己的言行,而且个体要在集体氛围中形成向心力、凝聚力。而班主任在学生展露个人才华或是学生没有在班集体做出贡献的时候,要让学生正确看待班级内的各种问题,促使学生能够自觉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学会在管理和自我管理中自我发展,形成良好的班风,促进和谐、民主以及富有特色的优秀班集体的形成。
2.以身作则,激励前进
在班级建设的过程中,不但班主任要能够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各项班级制度,而且班干部要在这个过程中积极思考,以身作则。班主任在班级中是领头雁,起到主导的作用,而班干部则起到了核心的作用,这些都需要完善的班规作为保证。如果班干部都不能以身作则,那么优秀班集体的创建迟早会变成一句空谈。班主任要善于以自己完善的品格和人格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而班干部要成为班级学生学习的楷模,如春风细雨植入学生的心田,让学生都能在共有的信念指引下成为优秀的栋梁之才。
四、以活动为载体,创建校园文化,激励更多的优秀班集体产生
作为学校学生工作的管理者,要善于通过营造校园氛围,以校园文化规划建立优秀班集体的制度,对优秀班集体要大力表扬,对有些问题的班级要有效引导,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要树立榜样的作用。同时,要组织班主任学习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优秀班集体创建的规则,使学生的行为能够更加规范化、具体化以及制度化。班主任要能促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上积极努力,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法治精神,形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总之,中职学校优秀班集体的创建要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校规,进而制定班级规定,形成班级文化。同时,要充分发挥班级班干部的管理示范作用,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以及自主管理中为优秀班集体的创建添砖加瓦,实现优秀班集体的形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
参考文献:
一、联系生活,诱发兴趣
1、教学语言生活化。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巧妙地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童真化的语言感染学生。如课题的设计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人文化和生活化”的角度去提示;学习“时分的认识”变成“我的小闹钟”;学习“人民币”变成“我和妈妈逛超市”等等。
2、教学内容生活化。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的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对小学生而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利用现实的内容来诱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学习“周长”时,可以带领学生到室外的花园附近看一看,算一算花园的周长以及我们走了多长的路。
二、鼓励思考,培养兴趣
学生能否大胆思考,善于思考,决定着学生对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是一门思考的科学,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才能促使儿童能动的形成和发展,从而为学习更高层次的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鼓励儿童大胆思考,要紧密结合学习内容和儿童的实际能力,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逐步提高。在学生已经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以后,向学生展示这样一道应用题:原来有25人看戏,又来13人。后来又走6人,现在有多少人看戏?针对上题,我设计了步步衔接的几个问题让同学思考:(1)题中告诉我们什么?(2)求什么?(3)应该采取什么方法?(4)怎么列式?问题提出后,为了调动儿童的情绪,我亲切地鼓励儿童,看谁想的方法多,想的方法巧,想的速度快,说明谁就是最会思考的孩子,谁的本领也就最大。儿童的学习兴趣随着老师的语言激励和殷切期待充分调动起来,一个个积极思考,处于最佳状态之中。有的学生一下列出了二种解法:(1)25+13-6(2)13-6+25在此基础上,我又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说出每种解法的思路,并适时给以充分的肯定和评价,不仅使学生通过严密的思考,凭借自己的能力,攻克了难题,而且切实地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另外,在解决某一个较难的数学问题时,我常常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关联的小问题,降低思维坡度,有利于全体参与,使全班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程度收获。
三、体验感知,激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重视起点,重过程,多鼓励,为所有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使每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成功。成功是力量之源泉。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激发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教学活动中,教师使自己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要鼓励学生的自信心,并给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加深学习兴趣,进而取得新的成功。要让每个孩子都体会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就要切实了解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等个人信息。在设计授课内容时全盘设计,对学困生,教师再演示指导,让学生相互交流算理过程,满足不同层次同学需要,使他们体会到“我能行”。这样,使每节课都没有失败者,学习就变成了“努力尝试-成功-再尝试-更大成功”的良性循环。尝试实践,感觉成功,以趣激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加深,让他们的学习具有强大的动力。
四、巧设练习,增添兴趣
练习是数学课堂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所以,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就根据教材内容和形式,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做到难易适中,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的原则。
在教学应用题时,我设计這样一道题商店里有80箱水果,第一天卖出25箱,第二天卖出15箱,现在商店还剩多少箱?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答,看看谁的方法最多。同学们积极思考,竭力寻找与众不同的解答方法。
当同学们说出一些基本的解法后,教师接着说:“还有没有其他的解答方法,请同学们讨论,”这时课堂气氛又活跃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举手回答:“也可以把两天的加起来,再用总数减去卖出的就是剩下的?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激励评价,点燃兴趣
一、激发主动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我认为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因素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跟上新教材所蕴涵的新理念。
1.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于色彩鲜明,动感性强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2.巧设疑问,激发求知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巧妙的疑问,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只有把问题设计得巧妙,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因此,我在讲《狼和鹿》(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一文,就这样设疑:狼生性凶残,鹿温顺可爱。可为什么把凶残的狼杀死,让温顺的鹿快乐的生活却不对呢?我话音刚落,学生就迫切地寻找答案。我就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要求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诉别人。学生们很认真地研读课文后,答案也就随之诞生了:这样就不能保持生态平衡了。学生在把答案告诉别人的同时,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白了。整个过程,学生的学习劲头足,兴趣浓。
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力量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素质教育教学中的提倡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为学生创设了探讨、研究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状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一位学生的发言往往会引发其他几位同学的思维火花,促使小组各成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提出更好的想法,从而达到对问题的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小松树和大松树》(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一课,要求认识的字有“棵、喂、摸、惭、愧、低”等。我就让学生通过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识记生字的方法。有的从偏旁入手:与木有关——“棵”,与口有关——“喂”;有的用动作理解——用手“摸”;有的用组合法认记——“惭愧、低”等等。同学们在学习小组内通过互助互补,既发挥了个人潜能,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在合作实践中,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成功的机会。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民主、愉悦。
三、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
语文教学实践性很强,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都离不开学生主体的感受,因而,要努力营造一个可以让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为此,我经常让学生就一个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谈自己的看法。如在口语交际——“小小展销会”(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中,我事先将同学们需要展销的物品制成动画课件,并将之呈现在学生眼前,并配乐解说:“哇!今天天气真好。操场上人头攒动,他们在……”为学生营造了积极思维的空间,我不失时机的启发,假如你是卖家,你将用什么方式推销你的物品;你是买家,你又怎样用合理的价格买下你想要的东西呢?同学们便积极的探索起了……
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想像的翅膀自然而然地展开,不为一种答案而满足。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潜能也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创新意识。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站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给我这次参加“优秀少先队员”竞选的机会。
我是一个勤奋好学、阳光开朗的女孩。乐于助人是我的信条,博学多识是我的追求,我始终信奉一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现在担任我们小组的纪律组长,在班集体中,我热心为集体服务,想班级之所想,急同学之所急。入校五年来曾先后获得“优秀少先队员”“积极发言之星”“小小书法家”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学习上,我加强学习,孜孜以求。课堂上积极思考,勇于发言;课后自助学习,巩固消化。我把“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堂课,仔仔细细做好每一道题”作为我的座右铭。
进取好学的性格,不仅让我摘到了学习上的“甜果”,而且也极大的拓展了我的课外生活。要说我课外的最爱,那就是阅读了,书籍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更是给予了我精神上无比强大的力量。虽然现在我的学习任务比低年级加重了,但是只要我有时间,我还是喜欢沉浸在美妙浩瀚的书海中,不夸张的说,几年来我读的书籍大大小小大概也有上千本吧。
我相信人生有梦想就会有力量,有付出总会有收获!同学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这个可以让我们尽情挥洒激情理想的校园,我愿和你们一起做翱翔长空的雄鹰,展翅高飞。
最后,真切地希望你能投给我宝贵的一票。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我有幸竞选成功,我会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如果我失败了,我也不气馁,我将会寻找差距,争取下次成功!
谢谢大家!
1、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2、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3、此刻睡觉的口水将变成明天流下的泪水。
4、流过泪的眼睛更明亮,滴过血的心灵更坚强!
5、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我也可以发光。
6、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7、现在睡觉的话,会做梦;而现在学习的话,会让梦实现。
8、最重要的是今天的心。
9、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10、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11、木已成舟便要顺其自然。
12、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
13、获得幸福的二法门是珍惜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
14、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15、对的,坚持;错的,放弃!
16、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要加油,冲向我的理想。
17、每天告诉自己我很棒!
18、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19、我无所事事的度过了今天,是昨天死去的人们所期望的明天。
20、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
21、一个真正的人对困难的回答是战斗,对困难的回答是胜利,对胜利的回答是谦逊。
22、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23、愚者用肉体监视心灵,智者用心灵监视肉体。
24、父母养我不容易,我在学校争口气。
25、前有阻碍,奋力把它冲开,运用炙热的激情,()转动心中的期待,血在澎湃,吃苦流汗算什么。
26、今天又是美好的一天,我要展示出我优秀的一面。不必一味讨好别人。
27、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学习都征服不了,那我还能做什么?
28、生活若剥去理想、梦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29、同生天地间,为何我不能。
30、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念山腰的风景。
31、如果心胸不似海,又怎能有海一样的事业。
32、今天不想走,明天就要跑了。
【关键词】创新能力 兴趣 培养
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科技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就只能受制于人,更不能缩短差距。”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的培养才能获得,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的最好老师,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图画的移动、旋转、改变大小等操作时,我利用“金山画王”软件作为教学手段,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我采用情景教学法。首先利用大屏幕向同学们展示一幅美丽的大森林,有各种可受的动物──老虎、狗熊、狐狸、野兔、小鸟、松鼠等,同学们一下子被这美丽的图画吸引住了。在这时,我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导人新课“在美丽的大森林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可是,随着人们的乱伐森林,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动物越来越少,为了能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动物王国决定召开大会,让各地的动物都来参加。今天,我们用学过的方法,在大森林的背景图上,填上你们喜欢的动物,将它们变多、变形、转向,使我们的图画更加美丽。”导语刚说完,学生就争着开始画了,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思维创造力,画呀涂呀,一会儿,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便跃然纸上,这时,我又启发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还可以创新、变化颜色,勾勒出更加神秘莫测的大森林。学生的积极性这时又被调动起来,创作的潮水源源不断地涌出来……最后我将画得好的作品让学生进行现场观摩展示。整节课,我将学习新操作技能融入绘制美丽的图画中,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掌握了技能,让学生在想象、兴趣中培养了创新能力。
二、设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一切新的东西都是从“疑”字开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也是从对苹果落地的疑问开始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巧妙地设疑,启发学生从疑难中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要留给学生多一点的创造空间,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统一问题。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告诉每一位信息技术老师:只有善于诱发学生积极思维,才能更好地让学生进行创新性活动。积极思维源于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教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重视指导,处理好讲解与实践的关系。善于发现学生操作中的问题及时指导,这样易于学生克服操作中的薄弱环节,并不断体会知识点,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与决心。在实践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实现教学互动效果,启动学生独立学习,积极思考,让其创新思维不断地开发。
例如,在教给学生“画笔”时,在作业中给他们提出:怎么实现画立体镜框的问题。学生们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这样教师善于设置疑问从而更好的为学生创新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埋下了伏笔。
三、树立“求新、求异”的观点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手段
创新就是要求异,不要雷同,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尝试”创新意识,敢于参与,敢于提出,就是成功。我还积极发现学生创新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和鼓励。
比如,在教学生制作幻灯片时,同学面对功能如此强大的“Powerpoint”软件,不知如何下手,而且模仿的多,创新的少,制作出来的演示文稿,没有新意,在制作过程中也很少出现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争论。这时,我为了培养学生有求新、求异的思想,有自己的设计风格,于是仔细观察学生作品中的创新闪光点,即使很少,也通过浙大广播系统,演示给大家看,并让他们说出思路,再让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并鼓励大家一起试一试。而被展示的学生得到我的表扬,高兴万分,创作越来越起劲,就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创作的思想大胆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学生们不仅认识到了动手操作、手脑结合的重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淡化了失败的感觉,体会到了大胆尝试就会成功的道理。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头脑中具备了新图画的大致形象,但这种表象是头脑中的。接下来,我要求学生再在实践操作中创造出来,然而预想的效果往往与实际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学生还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或与同学讨论或自己想办法,进行再修改,进行新一次的创作。这时学生的思维又得到启发,一些更好的想法也随着创作出来了……如此反复经过多次的想象和创作,最后有的同学用苹果瓣来做房子的烟囱;有的用大树作为房子的外壳,上面还有几只小动物住在那里呢;还有的用香蕉皮作瓦片;还有的画出自己想象出的太空房子,有的画童话中公主的城堡;有的画自己的家;有的画校园的生活……学生经过创新的作品,每一个都是新颖特出,充满神奇的色彩,这是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的成果。
通过以上这种方式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也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效果良好,而且从中更大地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创新教学是面向未来的教学,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是新时期、新形势、新环境下的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是对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思维;不仅是灌输什么和为什么,更要启发他们怎么思考,教会他们勇于去发现真理。在课堂上,我努力地探索创造新方法的路子。又如在每节课结束前的十分钟左右,我会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是对学生创新表现的肯定和鼓励,每当这时,学生都是争先恐后的要求展示自己的作品。当他们见到作品展示出来时,脸上非常高兴,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又会发现他会更加努力地探索新的学习的方法。除此之外,我同时结合学校的各种绘画比赛,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创作。
关键词:高效课堂;课堂提问;精彩;巧妙设问
课堂提问,也叫课堂设问,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某一个问题有意识地与学生互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教育艺术。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设计巧妙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在提倡高效课堂的今天,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问呢?
一、简明扼要,抓住重点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的限制,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是很短的,而记忆由听觉得来的知识尤为有限。因此,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简明扼要,让学生听了之后能马上明白问的是什么,从而能有的放矢地去思考答案,而且当他思考答案时,能够迅速把问题记在头脑中。假如一个问题过于冗长繁杂,学生往往听了后句就忘了前句,不仅很难把握问题的中心,而且会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厌烦和乏味,有时连听也不愿听,更谈不上积极思考了。
二、因疑而问,激趣引思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提倡高效课堂。在设置问题上也要本着“无疑不问,有疑慎问”的原则,不要为了刻意追求所谓的课堂气氛,去提像“是不是”“对不对”之类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就能说出答案的问题。课堂提问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手段,但教师提出的问题本身要有思考性,做到因疑而问。因疑而问,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想弄明白又弄不明白的状态,这时才是设问的最合适的时机,才能诱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如,在教学《桥》这一课时,我抓住“揪”和“推”这两个关键词进行讨论。老汉揪出那个小伙子,揪出来的是什么?为什么最后他又“推”小伙子一把呢?这一“揪”一“推”之间,是否矛盾呢?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讨论异常热烈,最后得出结论,轻易地就明白了原来这样写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老汉不徇私情、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同时又体现出他作为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之情。教师能提供一个积极思考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才会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切合实际,设置梯度
不可否认,学生之间的个体能力差异是比较大的。课堂上教师设置问题的繁简、难易要适合学生的实际。就像是打篮球一样,如果篮筐设置得太低,任谁都能轻而易举地把球投进去,运动员就会觉得没有挑战性而丧失投球的动力。相反,如果篮筐设置得太高,跳起来都够不着,那么人们就会丧失投球的信心。设计问题也是这样,问题太难,学生基础差,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门径,起不到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作用。问题太易,学生不需刻苦思维就能轻易回答,无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所以,课堂设问一定要切合学生的实际,设置有梯度的问题。
四、找准切入点,创造思维
教材中选编的这些课文,有些是作者为了达到某些表达效果,专门对某些情节不作详细的描写,如用“等等”或“……”一笔带过,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天地。为此,教师要把握好这一机会,找准提问的切入点,用提问的方式去填补文章的空白,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让学生更深刻理解课文
内容。
如,在教《梦想的力量》一课时,当讲到年仅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为了攒够钻井的70元钱,需要做完35项家务活,可是文中只提到了清理地毯、擦窗子、捡拾松果等五件事,还有30件事会做什么呢?问题已提出,瞬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他们七嘴八舌地列举出一项又一项的家务活之后,渐渐的体会到了瑞恩为了梦想那颗坚定的心,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主题词:小学生学习习惯方法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主体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种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好的习惯就像是一道亮丽的彩虹,给人生增添绚丽的色彩。正如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低年级是孩子学习生活的起始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养成阶段。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低年级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更显得重要。
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习惯
专心听别人讲话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教学时可以按照:教给听的方法,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三步进行。教给听的方法:要求学生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听时,要做好积极地思考,把注意力指向要研究或探讨的问题,先独立想一想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逐步学会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并用语言信号和非语言信号作积极的信息交流。听时要求学生目光注视对方,用点头、微笑、摇头等非语言信号表示自己在听,这也是对学生谈话礼仪方面的培养;用“我明白了”、 “老师,我没有听清楚,再讲一遍好吗?”等语言信号表明自己听的结果。慢慢地学生就会达到听懂、听出要点的要求,实现 “倾听、积极思考”的目标。
培养听的习惯,训练听的能力,一定要付诸行动。在教学过程中,对会听、愿意听的同学给予恰当表扬,让他体会到会听的快乐,激励功能能起到对行动维持和加强作用;不断强调听的方法。也可以确立自己班级的榜样,小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整个班级的“倾听”风气。
2、培养学生自信表达的习惯
表达就是“说”,它包括回答老师提问、评价他人发言和小组讨论三种情况。无论那种情况都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吐字清晰,连贯流畅。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即回答老师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修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要先肯定对方发言中好的、对的方面,再诚恳地指出不足,说出自己的意见,千万不要讲伤害对方的话,被修正意见的同学,应虚心听取对方的意见,不管对方说的对不对,都要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耐心地让对方把话说完,如果意见正确,要点头表示感谢,可以说,:“谢谢你,我听明白了。”如果意见不正确,也要等对方把话说完后再发表不同意见。小组讨论不要探讨与问题无关的话题,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往往课堂上需要交流时是同桌(小组)检查、巩固学习效果的重点,教师在学生习惯还没有养成的这个阶段要及时、恰当提醒,做到提醒不着痕迹,润物无声。小组交流过程中,声音要小,要照顾集体的利益,不影响他人。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和用词,还要教会学生长句短说,用示范的方法调控语速,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要做好示范,就要求教师狠练基本功,从语速、语调、语言的亲和力等方面训练,让学生喜欢听老师讲、喜欢模仿老师讲话,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课本是教师教的依据,也是学生学的材料,作为一年级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读书训练。我国的私塾教育中有项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大声的读、大量的读,这种教育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学功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另外,在阅读的时候态度要认真,切忌“读书不看字”、“有口无心”的读,要理解的读,教师适时进行指导训练,不能放任自流。通过阅读习惯的培养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这也为今后学习习惯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读书分为课前读书,课中读书,课后读书。课前读书实际就是预习,每学一个新知识之前,我都要求学生先把书读一读,找出自己会读的地方和不会读的地方,读的懂的地方和读不懂的地方。课后读书就是复习整理性地读书,我要求学生每天做作业之前,先把书读一读,想一想当天所讲的知识和方法,再写作业。
对于低年级学生,读书的要求不要太高,插图方面,只要能从上倒下,从左到右,有序观察书中的插图,对图中的动态部分进行合理想象就行了。文字部分,能读正确,理解明白就可以了。在结束拼音学习,刚开始学字的几个月内,学生必须指读课文(读书时,用手指着自己正读到的每一个字),以后随着读书的熟练程度,把手抽离课本,这时,学生读漏字,读错字的几率已经大大降低了。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写字习惯培养很重要,写字时,首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在刚开始接触写字时,每次写作业之前,都要带着学生说一遍,“头正、肩平、身直、足安”和“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边说边观察,边纠正错误的坐姿。
其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低年级孩子注意力特别容易被外界吸引,很难做到长时间集中精力,在写字过程中,应提醒学生,先观察范字,然后低头写,写不完不停笔,不抬头,保证书写效率。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甚至反复的过程,这就要求老师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做孩子迷路时的指路明灯。
5、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任何读多思少的人都会养成懒惰思维的习惯”。只是简单的学习别人的东西,这样就缺乏创新意思,要在别人基础上建立自己的想法。这样才符合我们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常提出问题的学生就是善于思考,富有创见的学生。教会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兴趣,启发学生弄清各种概念的内在联系。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关键的地方设疑,引导学生找错、辨错、改错,对学生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参与讨论,促进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
创设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
从素质教育的观点来看,教育的基本方向应当是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使学生今后在急剧的社会变化和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有较强的适应力,也就是说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和行动,从而高效的解决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就应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转变旧的学习观念,善于转变角色,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将学习活动变成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和建立新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充分认识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与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政治教学中,无论学习哪一个专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都十分重要,注意学生的内部心理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看作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我通常采取“自学―探究―辅导”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包括开展社会调查,走近现实生活,直面焦点问题,挖掘课程资源,点燃思维火花,成就生态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创设真实教学情境让学生多独立思考,以思激趣
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三课第一部分“一生在交往、交往伴一生”一课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展示自己的问题和答案。有的小组提出要点是:“交往的重要性是什么?”有的小组则提出:“为什么要交往?”还的小组提出:“交往的意义是什么?”“交往有什么好处?”“人为什么要交往?”……问题角度都不同,对要点的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牢一点,用起来就更到位一些。
学起于思,就是指一切的学习都是源于思考,一个人如果缺乏思考,那么这个人也就丧失了前进的机智。学生在学习中的思考更是像金子一样珍贵,作为教师就要尽可能多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的思维在探索中自由飞翔。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引起兴趣的问题情境,再要求学生自学教材,思考自己所学内容并提出问题,最后在教师的辅导下解决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人在天性上都具有探究的欲望,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并为学生提供发挥个性的舞台。
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以情导趣
讲授《情绪知多少》一课时,我采取学案式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提出预习知识。1.情绪的含义。2.感受我的情绪(案例及分析原因)。(1)收集、展示我的儿时照片(课上展示交流);(2)分享我的情绪故事。上课时我根据学案的要求让同学们展示交流,儿时照片贴近学生生活,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围绕这三个问题,我引导学生展示他们的学案和探索的成果,体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发现和挖掘能对接学生发展需求的鲜活生动的课程资源,从中凝聚和释放出令人感动和有所感悟的情绪,我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汇总和点评,这样既优化了教学过程,更鼓励了学生自主学习。
注重实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以动趣
在讲授《文化生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时,我向学生展示:2010年,为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亚运会,广州市文明办联合有关部门向社会发出“建设美丽广州,迎接和谐亚运”的倡议书,积极营造“人人都是东道主,我为亚运做贡献”的良好氛围,号召广大市民群众人人争做亚运志愿者,为亚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提问: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亚运会做贡献?学生们身临其境,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纷纷表示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细节做起,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争当知礼向善公民,塑造一流的市民素质,为亚运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当时恰逢我校承办兴宁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我们倡议“用实际行动做好东道主”,开展誓师活动,更有效地点燃了正能量,使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美好生活,让政治课成为中学德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达到双赢的目标。
可见,“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政治教师只有坚持新课程理念,积极利用多种途径激发学生思考,才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挖掘他们正向思考的传播源泉,拓宽正向思考的传播渠道,养成正向思考的思维习惯,让学生活动在思考的世界里,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