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爱国文案

爱国文案

时间:2023-05-31 09:32: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爱国文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爱国文案

第1篇

一、寻求情感切入点,凸显“在心为志,发言为诗”的表现之美

从本质论的角度上看,中西方美学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表现”与“再现”,西方从古希腊时期开始就强调艺术是一种“摹仿”,因此,西方最早的艺术大都是造型艺术,以肖似为美,而文学则以冷静客观地再现生活为主,因此史诗和悲剧奠定了西方文学中叙事的重要地位。与之相对,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样式是以诗歌为代表的抒情性文学,《尚书•尧典》中载“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陆机《文赋》中又言:“诗缘情而绮靡”,这就奠定了中国式的美并不是面向外界求肖似,而是面向人心内部,目的是“言志”和“传情”,“志”为思想,“情”为情感,二者之中,诉说人生感受的“情”更是占据主要地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不管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甜蜜思念,还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慷慨激昂,不管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伤感哀怨,还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淡定洒脱,都是将“情”放在首位的,由此可见,以情感人是中国传统审美标准之一。欧美广告擅长以逻辑性较强的叙述手段作为基本构架,而中国的广告创作应该更多的发扬表现传统,以情感为诉诸点,尤其是国人更重视的亲情、乡情、爱国之情等,这种从古代文学中形成的表现传统,不但更加适合我国创作者的思维逻辑,同时也更容易为消费者接受。因此,在广告创作中更多的寻求情感切入要比直截了当的推销产品更加有效。可以通过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构建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叙事,凸显商品在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中的作用等方式作为广告的基调。如金龙鱼食用油广告中,仅仅渲染出春节将至的喜庆氛围,几个手持灯笼的孩子唱出“亲爱的爸爸妈妈在等我,等我快回家”,似乎是传统文学中游子思乡母题的再现,不需要其它的补充,便将食用油与家乡亲人的团聚联系到一起了;雕牌洗衣粉广告以孩子偷偷帮下岗的母亲洗衣服为切入,以“妈妈,我能帮您干活了”为广告词,既强调了该产品的用量节省和清洁能力,又让消费者感于母女的殷殷情深;百年润发洗发水广告中,以尘世的沧海桑田做背景来衬托人世间最具戏剧性、也最感人的爱情故事,让浓浓爱意随着一瓢清水冲洗的青丝秀发细细流淌,使得此洗发水成为中国式爱情的符号性代表。这些创意看似与古典文学无关,但实际上传承的正是古代文学中“诗缘情”的表现特征,符合国人重情感求和美的传统心理,并给产品带来了附加价值。所以在广告创作中应在推介产品的同时更重视作品中传递的情感以及情感的表现方式,以情动人,这些已经形成传统的特质即使用现代的场景去表现出来,仍然可以深刻地打动人心。

二、注重意境创造,展现“温柔敦厚”的含蓄之美

虽然中国文学善于表现情感,但这种表现绝不是过分强烈的,而是温柔敦厚的,从《诗经》开始,我国文学创作就形成了这个美学传统,即孔子在《论语•八佾》中所说的“乐而不,哀而不伤”。“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虽相思而不逾矩,“抽刀断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虽忧愁而不哀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虽幸福而不狂喜,中国传统式的情感是欲语还休,深沉舒缓的。由此联系到广告创作上可知,中国式的广告并不适合直接照搬西方式过分强烈和明显的情感表达,应该适可而止,展现出“温柔敦厚”的审美特质。从表现情感的方式上看,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这种亲近浑融的审美情感是与含蓄的形式表现紧密相连的。在中国古典美学领域,“意境”这个词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个纯粹中国式的美学概念,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和美学家用了众多文字来诠释这种美感:司空图“诗家之景,如兰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严羽“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简而言之,所谓“意境”其实是中国式情感的表现方式,并非是如西方式的直接表白,而是在形式上注重情景交融,在结构上讲究虚实相生,以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在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中,无一不是将情感与景物紧密交织,并且以有限表现无限,构建出精妙意境的。因此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一花一物皆有情,表现分离之苦,不说心碎,而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回忆相聚之欢,不说繁华,而是“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苏轼悼念亡妻,将肝肠寸断之思寄予明月松冈,杜牧抚今追昔,将百年兴衰之叹付诸烟雨楼台,这种情景交融的表现方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基本样貌,决定了中国式情感的表现应是含蓄传神,并且诉诸于具象表现的。另外,中国文化的含蓄之美还表现其大多采用以有衬无,以实写虚的方式。如绘画艺术中的“留白”、“点染”,总是三言两语将最重要的部分描绘出来,而更多的情感和景致交给读者去自行体会,比如杨慎的《临江仙》,一句“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短短十个字中包含的是无限苍茫的古今之思,这与西方式的详尽写实手法完全不同。即使是叙事性作品,中国文学也同样会重视构建这种含蓄的意境之美来烘托氛围,表达感情,如《水浒传》中写景阳冈“一轮红日,厌厌的相傍下山”,林冲夜奔前“纷纷扬扬地卷下一天大雪”,只几个字就将当时的情境展现出来,同时表现人物的处境和心理。

中国文学的这种美学特征也同样可以给广告创作以启示,当前中国很多广告都是通过裸的宣传甚至重复广告词的方式出现的,虽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达到营销效果,但并不能给人美感,甚至引人厌恶。如果说西方广告淋漓极致地发挥了其开放自由的文化特征的话,中国式的广告更应该表现传神含蓄的意境美,在产品优势的宣传上,不是直接陈述,而是尽可能地以简短的场景或事物去呈现,追求“实者逼肖,虚者自出”的效果,这里的“虚”指广告的主题,“实”指广告的内容。如白沙集团的广告:宁静如镜的湖面,灰暗的天空,一个中年男子重重的脚步迈向湖边,远处,几只白鹤在浅水处嬉戏、助跑、腾空,振翅飞向蓝天;随着白鹤的腾空飞翔,画面逐渐明亮,男子凝望飞向远方的白鹤,双手并举舒展地做出飞翔的手势,伸向天空,画外音响起“鹤舞白沙,我心飞翔”。这则广告主要目的是凸显白沙集团创想、自由、向上的品牌理念,正是通过含蓄优美的意境营造展现出来,广告使用的主要意象:白沙、白鹤、湖水,既是集团所在地湖湘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是在传统绘画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整个画面动静结合、错落有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给观赏者一种天人合一的美感。最重要的是,通过人心随白鹤起舞的描绘,突出了“飞翔”的企业核心,将想传达的内容含蓄地表现在短小的场景中,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另一则中国银行的广告则选取了静谧的竹林作为背景,一黑衣少女在竹林中冥想、漫步,“竹动”、“风动”、“心动”的字幕接着出现,最后,在一片青绿的竹林之前,出现“有节,情义不动”字幕。没有画外音,也几乎没有背景音乐,整个画面本身就带有中国传统的含蓄蕴藉特质,而且,在中国文化中,竹子一直是君子风骨的象征,作为银行的广告,以竹子为视觉符号,巧妙地避免了财富、金钱等俗套,强调了刚直不阿、重信重义行业精神。意境美的创造需要对古典作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尤其李煜、王维、苏轼、纳兰性德等人的作品都是很好的例子,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反复欣赏和比较,理解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的特征。还可以尝试将经典的诗词用广告场景的方式描绘出来,再从已有的广告作品中寻找有意境的作品,对其进行分析赏鉴,这样由模仿到创作,慢慢地摸索出意境创造的方式和思路。

三、引用和借鉴古诗文,彰显“文抽丽锦”“拍按香檀”的形式之美

国学大师钱仲联在《梦苕庵论集》论及古典诗词的鉴赏中,强调必须抓住两个关键:诗词的“声”与“色”。所谓“色”,即诗词的文采与藻饰,诗人通过修辞设色,描绘生动的形象。“声”,即诗词的声调和音节表现于格律之中,呈现声韵和谐的美感。这两个方面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是缺一不可的。中国传统文学以诗词为主,最早的诗歌形式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从它产生的那天开始就注定了其形式上的美感在于辞藻华美和韵律和谐,古典文学一贯重视语言文字的锤炼,汉语之美在中国古典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先秦时期相对简朴稚拙,但刘勰也赞美其“‘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崾崾’学草虫之韵;‘皎日’、‘彗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这种质朴平易的语言风格到汉大赋时期就已演变得浓墨重彩,宋人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也说:“诗至三谢,如玉人之攻玉,锦工之织锦,极天下之工巧组丽,而去建安、黄初远矣。”至唐代之后,字词的锤炼之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辞藻的表现力,风格的多样性都已十分成熟,所以文学史上一直流传着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这样精辟而美丽的佳句。除了文字本身的优美之外,古人也重视音韵的作用,现代心理学证明,声音的高低错落、起承转合与人的情感表现能够达成同构,可以说,韵律是文字的“情绪”和“个性”,字调的刚柔、长短、轻重、平仄、韵律不但能与内容结合起来更有效地表现情感和思想,更能够呈现出一种独立的音乐的美感,这一点在格律诗和词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对于广告中的文案而言,应该挖掘和发挥出汉语的美感。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引用和依托古典诗文作为软推销文案,如酒类广告可以引用李白众多关于酒的诗句,景区或楼盘也可大胆引用山水佳句,有的商品品牌名字也可嵌入诗文中,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杏花村酒)、“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电视)、“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兰空调)。这是比较浅层次的,需要丰富的诗文储备。另外一种要更难,但也更深刻,就是并非直接引用,而是借鉴和摹仿古典诗文来创造文案,这就要求创作者有较深刻的古文功底,能够驾驭文言字词,懂得基本句法,掌握诗词格律的基本要求,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训练,给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一品黄山,天高云淡”、“悠悠岁月酒,滴滴沱牌情”采用诗词的平仄、韵脚、声律,既有古典诗文的形式美,又精确地表达出品牌的文化内涵;青岛啤酒的藏头诗广告“青翠纷披景物芳,岛环万顷海天长。啤花泉水成佳酿,酒自清清味自芳。”更是以完整的诗歌创作为广告增加了吸引力和文化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中国银行系列广告的广告语“止,而后能观”巧妙地化用了《大学》中“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形式和内涵,彰显出深厚的品牌文化,达到了“文质彬彬”的审美效果。

四、结语

总之,在当前中国广告业飞速发展,面临新的挑战的时代背景下,要想走出西方模式,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广告作品,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经验,以上仅尝试讨论广告创作在审美层面上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吸收和借鉴,求教于方家。

作者:姜婷婷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第2篇

关键词 广告 英汉广告 语言 文化差异

文章编号 1008-5807(2011)03-085-02

一、前言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 跨文化商业活动的增多,广告翻译对于商品的推销以及品牌声誉的建立变得越来越重要。可是,在广告翻译中语言和文化始终影响着译文的好坏和广告的效果,因此,译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还必须对文化有深入的认识。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二、英汉广告所折射出的文化差异

透过英汉广告,我们不难发现英汉两种文化的个性特征经过漫长历史的沉淀无不结晶在各自的广告语言中,广告语言折射出鲜明的民族心理,反映出中西文化差异。

(一)一元论和多元论视角下的中英广告差异

从文化角度讲,中国传统文化崇尚“一元论”观点,即“天人合一”。因此,有些企业恰好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一元论”观点,创作出一些出色的中文广告,“物我和谐”,如:

(1)“天上彩虹,人间长虹。”(长虹电器广告)

(2)“天堂水沏的龙井茶,娃哈哈矿泉水茶饮料。”(娃哈哈广告)

(3)“一片云,远在天边;一份好奶,近在你我心间?天生的好奶,天山雪。”(天山雪牛奶广告)

这些广告是以天上、彩虹,天堂、天山、云彩等来烘托、映衬,给人以“天人感应”、“物我交融”、“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感受,从而能够引起中国人们的思想共鸣,使产品深入人心。

而西方文化则崇尚“多元论”观点,强调事物的变化与不同,个人的自我发展与进取精神。让我们看几则广告:

(1)Why grow old gradually? Fight it. (化妆品广告)

(2)We can create a new world.(通讯广告)

(3)To me,the past is black and white,but the future is always color.(对我而言,过去平淡无奇;而未来,却是绚烂缤纷。)(轩尼诗酒)

(4)No business too small, no problem too big(.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IBM公司)

这些广告用了fight(战胜),create(创造)等词将西方国家挑战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愿望。广告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人定胜天”的智慧和勇气,这些都是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具体阐释。

(二)价值取向的差异

历史上的华夏民族长期实行“大一统”政策,这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呈集体主义取向。所以中国的广告处处出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家庭主义”的价值观,比如:

(1)“长虹电器以产业报国。”(电器广告)

(2)“舒肤佳,促进健康为全家”(香皂广告)

(3)“孝敬爸妈,脑―白―金”(保健品广告)

(4)海尔,中国造。(海尔集团)

(5)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美菱冰箱)

(6)中华永在我心中。(中华牙膏)

这些广告以“国”、“家”“父母”等为关键词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这些都是中国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西方在个人主义倾向的文化中,他们放任个性,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不仅包括对个人物质利益的追求和满足,还包括对个人意志、个性自由的追求,很多美国产品广告都展现出“自我”、“自由”、“独立”的概念导向。

(1)Volvo is never meant to be a car for any but the discriminating few.(沃尔沃汽车广告)

(2)It makes you feel like the man you are.(别克轿车广告)

(3)Just do it. (耐克运动装广告)

(4)Fit you well. (Reebok)

这些广告或者用“discriminating few”强调你和别人不同,提倡你就做你自己“the man you are”,或者鼓励你的自我欲望“just do it”,甚至鼓动你“脱离大众”“don’t run With the rest of the crowd.”

(三)历史文化差异

古老而灿烂中英文化,曾孕育出无数个蜚声全球的伟大思想家、艺术家和诗人。他们虽已作古,但其英名及思想仍“流芳”于广告的字里行间。以下是20 世纪80 年代几乎家喻户晓的电视广告词:

(1)孔府家酒,叫人想家。

(2)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

(3)曹雪芹酒想你想到梦里头。

这几句广告词都带有浓厚的中国历史文化色彩,它不仅使人联想到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以及统治中国思想近2500年的孔子学说和在世界文坛占有一席之地的文学巨著《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而且令自己宣传的产品身价百倍。

我们再看一则名为Radken的发廊所作的广告:

(4)BEAUTY IS TRUTH,TRUTH BEAUTY。――KEATSHER BEAUTY MADE THE BRIGHT WORLD DIMS―― SHELLY

这则发廊广告会使消费者联想起两位英国浪漫主义诗人Keats和Shelly以及他们的作品《无情的美人》、《秋颂》、《西方颂》、《致云雀》等。汉英两种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其溯源和发展历程亦不尽相同。细心观察英汉广告,我们会发现一些作为历史沉淀的典故和某些习语引伸、发展的文化轨迹。请看几例汉语广告:

(5)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牌汽车广告)

(6)叶公好笼(龙)。 (鸟笼商店广告)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星球”收录机给您带来四海知音。(“星球”收录机广告)

以上广告均借用汉语成语典故,其隐含的“故事”已为大家所熟悉,笔者不再赘述。下面我们再看英文广告:

(8)Ask for More. (More牌香烟广告)

More是美国一种特长型香烟品牌,整句广告词来自著名小说家狄更斯小说《雾都孤儿》中奥立佛乞讨时的名句,一语双关。

(9)Wearing is believing. (Lovable牌内衣)

该广告来自英语谚语“Seeing is believing”.

(四)礼貌表达形式差异

“贬己尊人”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征。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尊称词,如您、君等,这些词应用到广告中,会使消费者感到亲切、自然和真诚,会震撼人们的心灵,造成一种无发抵抗的诱惑力和鼓动性,从而实现广告的移情感召功能。例如:

(1)别墅是您的,花园是您的,设施也是您的。(深圳蛇口明泉苑广告)

(2)“金鸡”为您足下生辉。(天津“金鸡”牌鞋油)

(3)“发达”电器,伴君发达。(“发达”牌吸尘器)

与汉语相比,英语虽几乎没有尊称词,但其礼貌表达可通过疑问句型以及语调等来实现。例如:

(1)Could you find the 26 different products from Amway in this photo? (Ad for Amway)

(2)Wouldn’t you really rather have a Buick? (Buick Car)

(3)You will buy this special gift to your daring, don’t you?

三、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诸多广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国家的广告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中西文化内涵的差异在广告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折射。研究广告语言中的文化现象,对于广大广告文案人员和翻译人员做好跨文化广告的创作与翻译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 孙晓丽.广告英语与实例.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

[2] 诚,吴幼娟.词语翻译丛谈续编.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语文 多元化教育 大语文观

随着我国对职业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不断提高。语文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工具性科目,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学生毕业后职业生涯中,对语文的需求非常多。主要是针对学生工作岗位的需求而开设的。高职语文的课程体系是面向各类专业编写的公共必修课,教材内容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早已经转变为以专业实践为主要办学方向的新课程体系。改革高职语文深层次教学模式,改进高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是新时期高职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改革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多元化改进高职语文的教学及评价模式。

一、多元化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科目,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就业方向的影响,学生认为毕业后从事技术工作,语文学的好与坏,没有太大的影响。导致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尴尬处境,使得语文教学处在一个被轻视的地位。语文的学习是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中的主要内容,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分支部分。高职学生多数是高考成绩一般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习惯依然沿袭着高中阶段的特点和习惯。所以说高职语文教学内容是中学语文的延伸,是学生进一步掌握语文知识及提高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提升境界,塑造灵魂,在品读中感悟文中所蕴含的道理。文以载道,学习语文不仅仅是掌握语言,进行交流和沟通,更主要的是通过学习文章,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所要阐述的道理,从而与作者的思想对话,与作者的灵魂交流,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学修养。关于语文教育,特别是高职语文教学,绝不是要求学生背多少词,认识多少字、写几篇文章、做多少练习就完成任务了,而是通过语文学习,引导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化的瑰丽多姿,感受民族文化精神的洗礼和熏陶。了解祖国悠久的文化历史,懂得文字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热爱母语及其产生的文学,同学外国文学了解外国的文化及人文历史,通过文字走出狭隘的视野,拓宽知识领域。

高职语文学习具有强化和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的功能,通过语文学习使学生更加广泛地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及伟大的作家,在文本的阅读中使学生增强对作品的感悟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在文学的熏陶中提高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高职的语文学习强化学生在“读、听、写、说”等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注重语文在工作岗位中应用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语文写作技巧的掌握和文字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高职语文教学目的突出人文性

上文已经论述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所以高职语文是为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为目标的一门课程,通过高职语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大学语文》教学的目标首先是以能力训练为主,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关注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的一门课程体系;其次是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特长的一门课程,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应有的文化知识;最后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为学生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同时,重视文以载道,重视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功能,通过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文化思想和人格精神等德育教育,进而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感,形成高尚的人格。

(二)高职语文课的教学目标也和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一样,第一要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这是基本知识,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凸显人文教育的目标。语文教学应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以专门教育的渠道传授给学生,并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进一步实现知识的迁移,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的表现形式;要让学生了解优秀而灿烂的文化精髓,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情操,使学生能够在身心两方面实现协调发展。善于发现学生某方面的语文能力优势的显现,并且在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品质。

三、高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

语文是最具多元化的一门学科,文学作品中,涵盖各种知识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多元文化意识,丰富学生传统文化及文学底蕴,同时强化学生现代文化意识,进一步了解世界先进文化科学知识,促进学生具有创造性多元文化的意识。帮助学生真正实现发展、创新、传承民族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语文学习目的。语文学习的工具性,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渠道,提高国家在世界的竞争力,需要语文知识,需要具有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多元化的语文内涵,可以加快延续我国许多超时代而又相对稳定的优秀文化作品及艺术价值,同时还能够不断创造新的更具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优秀文学。

高职语文的课程内容编排,注重了多元文化的融合。具体的教学方式也应根据教学内容而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开发多种课堂教学形式。比如可以开设辩论讨论课的教学,由于高职学生具有了成人的思维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养成与生活相结合的语文学习习惯;还有,高职学校可以根据专业设置情况,开设口才、语言艺术等专业,也可以开设影视欣赏课等,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极高的审美能力;最后可以对经典文学作品单独设立赏析课,在与文学大师的交流中,进一步领略其人文风采,感受其高尚的情怀,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对于高职的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一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那么工作中签订合同或者是设计文案,都需要语文知识,另一部分学生还可能要继续升学,读本科。所以教学模式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目标差异。

高职语文教学还要注意知识的拓展,“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适度拓展语文教学的领域,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教材内容是受课时和篇幅的限制,所以高职语文教学不能仅仅限于课堂,那样就会使语文教学变得狭隘。因此教学中,最好是把学生的生活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来,使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感到语文就在身边,可以提高兴趣,激发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特别是写作教学应追求我手写我心,我口说我心的教学境界。让学生充分体会人情练达既文章,提升学生的大语文观的形成。这种理念和教学模式可以形成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和外延性,丰富课堂教学和知识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语文素质,并且激发兴趣提高效率。

四、高职语文教学评价应侧重能力目标

高职语文课的教学评价也是一项重要内容,语文的应用性和工具性决定了其评价的能力特点。重点评价基础性、综合性的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高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其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的特征,对学生阅读、写作、口头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评价。高职语文的教学评价应从知识、情感、审美、道德等多方面实施考核,考核语文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的感染和熏陶。高职学习应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这是新时期各级别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学中对文学欣赏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高职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抒情能力、思辨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的目标,这种方式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所以对这方面的可和可以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 养成情况。现阶段的高职语文教学侧重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和职业道德灯人文目标,致力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形成学生良好的品格。所以高职语文的评价目标应侧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际能力,流畅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的考核。对学生判断是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评价也应该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五、高职语文教育侧重人文性

(一)语文人文性的内容

高职语文教学要注重人文性教学,包括文化及文学两部分内容,教学中要对文学及文化知识进行梳理。大学语文教材内容是在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知识的进一步整合。因此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激活”旧知识。整理和归纳出中小学已学过的作家、作品内容的分析,继而对学生进行文学史的梳理,再一次对已经学过的文学知识进行整合和升华,帮助学生对中外文学史发展建立大概的一个框架印象,进而建构文学史的知识体系。对我国历代文学成就较高的各种文学形式进行具体的剖析和梳理。从诗、词、文、赋、戏剧、小说等主要方面整理出主要成就、主要流派、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等详细内容。帮助学生在纵横两个方向把握语文学习的知识点。

(二)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所谓大语文观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够从狭隘的课堂走出去,从文学史出发,对作家和作品等涉及人类文化的各个层面,进行大视野、宽角度的教学,教学中树立开放意识,开放式教学,开放学习,给学生更大的思维和想象空间。首先应从扩展内容、丰富知识的角度出发。教师的教学目的就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材料库,这个资料库的建立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空间进行驰骋。教学中既要注重当代优秀文化作品的学习,同时也要注意古今中外的文化遗产的学习和了解。

高职语文教育的工具性是不能放弃的,但是又不能忽略 “大全”的特点,也就是多元化的特点。教学时要注意工具性、知识性的结合,这两个是语文教学的目标,具有不可分割性。高职学校学生中“文化贫血”现象是比较突出的。学生的人文修养差,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滑坡。所以高职的语文学习应该朝着大语文、人文性、实践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献红,周龙军. 高职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状况调查与思考——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语文学刊,2008(9).

[2]方吉斌.对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9).

[3]阳前辉.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浅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9(22).

[4] 吴秋霞. 高职语文教学阅读训练浅谈[J]. 科技资讯, 20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