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9 05:19: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特岗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具体招聘对象和条件如下:
(一)国家“特岗计划”招聘对象和条件
1.以取得相应学科类别教师资格证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可招部分取得相应学科类别教师资格证的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
2.取得相应学科类别教师资格证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以上第1、2类报考人员所学专业与报考学科须一致或相近,年龄均要求在30岁以下。
3.对已取得2019年“硕师计划”研究生免推资格的38名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由省教育厅统筹考虑,根据研究生入学面试成绩、本人自愿及生源地等因素,推荐到今年“特岗计划”部分实施县,“硕师计划”指标含在实施县的国家“特岗计划”初中岗位指标中。
(二)县“特岗计划”招聘对象和条件
初中和小学:
(1)以取得相应学科类别教师资格证的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往届本科和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为主,可招少量取得相应学科类别教师资格证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往届非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
以上报考人员所学专业与报考学科须一致或相近
(2)取得相应学科类别教师资格证的全日制普通中等师范学校应往届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只能报考小学岗位)及成人高等学校脱产学习的本、专科毕业生(所学专业与报考学科须一致)是否列入招聘对象,由各市(州)、有关省直管县(市)自行确定。
幼儿园:
报考幼儿教师岗位人员应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具体招聘范围、条件由各市(州)、有关省直管县(市)自行确定。以上报考人员(含初中、小学、幼儿园)年龄均要求在30岁以下。
国家“特岗计划”面向全国招聘;县级“特岗计划”招聘生源地范围由各市(州)、有关省直管县(市)自行确定。
特岗计划是从2006年开始的。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编办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特岗计划”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标准,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综合确定。“特岗计划”教师年收入水平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
“特岗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岗计划”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并按人均每年18960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
(来源:文章屋网 )
2006年,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等4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以下简称“特岗计划”),旨在通过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按照文件要求,“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全国包括吉林在内共22个省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省县级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纳入“特岗计划”。几年来,上述省份实施“特岗计划”,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不足和结构不合理问题,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证明:“特岗计划”是一项利国惠民的好政策。
然而,目前,全省许多市辖区也有乡镇,这些乡镇的义务教育同样存在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完全符合“特岗计划”条件,也应该纳入“特岗计划”实施范围。这里仅以吉林市昌邑区为例:
吉林市昌邑区现有13个街道和孤店子、桦皮厂、左家、土城子、两家子5个乡镇,总人口55万,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2%。1992年之前,5乡镇隶属永吉县;1992年吉林市区划调整后,5乡镇划归昌邑区管辖。目前,昌邑区5乡镇有18万人口,共有5所中学、5所中心小学、20所村小。这20所村小均距乡镇较远,10公里6所,最远15公里。乡镇中小学校教师年龄结构老化,46岁以上教师占50.4%。按照现行政策推算,到2014年末,全区乡镇中小学校将有66人退休,届时,教师短缺压力将会更大。为缓解师资不足,各学校自行聘任了一定数量的代课教师,这些教师良莠不齐,由于待遇低,一旦有好的工作,即刻改行,学校教学质量无法保障。
几年来,吉林市昌邑区政府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突出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先后采取招录“三支一扶”志愿者、招聘教师、争取国家免费师范生计划等措施,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校师资不足,但这些措施远远满足不了乡镇义务教育发展的需要。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战略举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差距,保证农村少年儿童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是事关广大农村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
我认为,政策不但要制定好,更要落实好。落实政策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市辖区农村学校应与县级农村学校享受同等待遇,不能因为管辖不同,致使部分人被剥夺了享受惠民政策的权利。
为缓解全省市辖区农村义务教育师资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的压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建议将全省市辖区农村义务教育纳入国家“特岗计划”实施范围。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特岗教师;问题;原因
1 特岗计划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编办联合颁发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决定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 “特岗计划”。其主要目的:一是引导和支持地方政府解决县级以下乡村学校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二是推进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特岗教师在中小学现有编制内,实行聘任制,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合同管理。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要招聘对象。“特岗计划”教师聘期3年,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特岗教师聘任期满后,鼓励其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并允许自主重新择业。
2 特岗教师在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的实施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2.1 暂时缓解了边远农村地区教师短缺的问题
边远农村地区由于条件的艰苦、设备的落后,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短缺的问题非常突出。“特岗计划”的实施就是吸引大学生到边远农村地区任教,这样就暂时缓解了这些地区的教师短缺问题。而且在农村地区,教师结构性短缺比较严重,缺乏专业教师。“特岗计划”中由学校上报招聘计划,补充学校急需的教师,英语、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得到了有力的缓解。这就为农村新课程改革奠定了基础。
2.2 为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力
“特岗计划”聘任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到农村地区任教,他们学历高,在校学习期间就接触了较多的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相对于农村老教师,他们教育理念的灵活性较大,方法多样,敢于尝试,对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探究式学习、情景教学等有较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特岗教师善于把握学生的自身特点,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更加丰富和精彩的教育内容,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给农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2.3 形成了新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
特岗教师在3年聘任期满后要进行综合考评,考评合格者才能转为正式编制教师,特岗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留岗,这就保证了农村教师的质量,提高了农村合格教师的数量。特岗教师的政策改变了以往教师“一进定终身”的做法,保证了教师的素质。
3 特岗教师存在的问题
3.1 特岗教师服务年限偏短
特岗教师计划中合同年限是3年。特岗教师的招聘以高校应届毕业生为主,包括师范高校以及全日制非师范高等院校的应届毕业生。入职1-3年是新手教师熟悉教学环境、适应教师职业、培养教学技能的阶段,在此阶段,新手教师的教学质量并不是很高、教学经验并不是很成熟,这对于农村地区高质量教师短缺的现状无明显的改善,而且由于特岗教师在3年的服务期满后要面临综合考评,考评通过与否、是否留任都对当地教师队伍的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3.2 特岗教师的心理落差大
很多特岗教师到农村从教以后,出现很多不适应。首先是难以适应农村生活环境。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甚至交通不变,物质条件比较艰苦,基层人际关系复杂,生活方式与城市不同,给刚毕业的大学生带来了一些环境适应问题。其次是工作成就感低。大学生初到农村不熟悉当地习惯,往往不能将书本知识很好地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结合在一起,教育方法和技巧也不成熟,极易造成大学生成就感的缺乏。再次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一些大学生仅仅凭着“一腔热忱”来到农村支教,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种种不如意和重重阻碍,自我价值的实现变得遥遥无期,现实与理想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就会丧失前进的动力。
3.3 政策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压力难以确保工资待遇和编制
特岗计划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特岗教师的工资由中央财政补助大部分,特设岗位教师工资性年收入水平高出补助水平的由地方财政承担,但有些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并不能落实好高出那部分中央财政补助水平的那部分工资。更严重的是有些地方财政擅自挪用中央政府的特岗教师专项拨款,不足额发放工资,造成特岗教师生活困难,引起了特岗教师的不满情绪。再者,特岗教师转为正式编制教师在个别地方也得不到保证和实现,这些因素都使得特岗教师的作用发挥受限。
4 原因分析
4.1 农村“特岗计划”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短缺以及农村教育质量欠佳的问题
“特岗计划”政策的初衷是解决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短缺、流失严重和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两方面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就要号召大学生进入农村基层,这样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就会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短缺、流失严重的问题也会解决。但是,现实情况是,农村各项条件与城市具有很大的差别,有的特岗教师合同期没到就离开特岗教师岗位,即便合同期满,很多特岗教师还是选择离开。由此造成的就是农村教师的问题没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更是没有解决。
4.2 实际操作过程中困难重重
“特岗计划”需要当地政府做出财力以及政策保障等多方面的努力,安置好应届毕业生的基本生活,满足其基本需求、发展性需求等。由于各地方政府财政状况的不平衡,造成了特岗教师待遇的不平等,甚至不能满足特岗教师的一些基本需求。有的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不能发放或者足额发放特岗教师的补贴、补助和社保经费。这样的情况无疑会损害“特岗计划”的实施效果,留不住教师、教师质量得不到提高。
4.3 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不够完善
“特岗计划”作为解决农村教师短缺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教育政策,要想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和其他政策措施结合起来,建立配套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短缺的问题。特岗教师的招聘制度、待遇制度、服务期满后转入地方教师编制制度以及增加农村教育投入、设立农村边远地区教师津贴、职称评审制度等政策和制度的建立并得到贯彻落实,便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综上所述,“特岗教师”在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是特岗教师主要来自于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在农村教育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单纯是特岗教师自身问题,也涉及到“特岗计划”政策的完整性、完善性。只有在政策上做到系统保障、照顾到各地方实际情况,并且能够保证“特岗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需求,这项政策才能真正推动农村教育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震,张杰,刘红艳.新聘特岗教师自我和谐状况调查研究-以安徽阜阳2009年新聘特岗教师为例[J].当代教师教育,2010(3).
【摘要】河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计划自2009年实施以来,教师队伍得到了极大的壮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定量的访谈分析表明:目前特岗教师自身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和职业倦怠感。因此加强特岗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完善特岗计划的运行机制、加大相关政策的执行力度、严格特岗教师的录用及考核机制、加强特岗教师的管理;同时也应关注教师自身心理状况,提高教师的职业认知能力、关注教师的职业情感、加强教师的职业期望,减轻教师的职业压力。
【关键词】河南省特岗教师
2009年,河南省开始实施“特岗计划”,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必须把农村学校特岗计划实施工作打造成“四大工程”,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示范工程;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吸引优秀人才从事农村教育的导向工程;造就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人才工程;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民心工程。迄今为止,特岗计划已有序地执行三年,它对解决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一定作用。笔者就解决特岗教师的职业倦怠感和心理问题提出建议。
(一)特岗教师个人发展
1.特岗教师要通过合理的专业期望抑制倦怠感以及心理问题,要将理想与现实分开。教师要树立合理的专业期望,投身到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同时要学会自我情绪疏导,调节自身情绪,来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5]。
2.教师个体要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多与学生家长、督导保持密切联系,交流学生校内外表现情况,以争取广泛的社会支持。
3.教师应该通过网上查询、教育类报刊阅览、专著的阅读,主动更新自我教学理念。通过优质课的观摩和与资深教师的研讨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主动参与学校以及县市举办的教师职业培训,并通过一系列的省市级教师说课、讲课大赛,不断的发展完善自我。
(二)学校人文关怀
1.校园环境支持。学校要努力创造宽松、融洽的人文环境,主动关心和帮助特岗教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实行校长民主行政管理制,赋予教师更多专业自,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更有责任感和归属感。同时建立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以体现竞争精神,为教师追求卓越发展提供动力。
2.教育教学支持。首先,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缩小特岗教师的班级规模;对特岗教师的辅导实行导师制,即由一名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向特岗教师提供各种帮助和指导;对特岗教师进行听课指导,增强他们的教学自信[6]。
3.进修学习支持。学校可以定期召开校内外的教师交流会,促进特岗教师之间、特岗教师与老教师之间的交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同时,学校还应该为特岗教师切实提供时间和教育资源使其参加进修培训。
4.心理咨询机构的建立。学校应为疏导教师的工作压力设置相应的心理咨询部门,使教师的压力有一个正确的释放途径,以避免教师将工作压力转化为心理问题,产生职业倦怠感。
(三)地方大力扶持
1.建立社会支持网络,要求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给予极大的信任,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对教师职业持合理的职业期望。
2.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首先,要提高行政办事效率,保证特岗教师的工资及时发放。由于县级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众多具体操作事务,如核实在岗人数、确定发放方式等,所以提高行政办事效率,重点在县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县级各相关职能部门,应站在树立良好公信力的高度,看待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的问题,根据本县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特岗教师的工资及时发放。其次,要合理调整工资水平,消除特岗教师的不平衡心理。据调查,目前同等学历但不同县的特岗教师工资存在的差异,主要是有些县为了吸引并留住人才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向特岗教师倾斜,如给予特岗教师以补贴。鉴于在目前物价水平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笔者认为应当在未实行财政补贴的地区考虑对本县的特岗教师以适当的经济补贴,使特岗教师与当地教师享有同等的福利待遇。
(四)国家政策倾斜
1.中央应给予更大的财力支持,将国家财政和省级财政分担的“特岗计划”资助资金增多、时间延长,资助范围加大,增加对边远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不仅在于规定基础的工资待遇,也应在教师的“三险一金”、福利待遇方面给予政策保障。
2.构建政策信息的沟通平台。国家对于特岗教师的各项政策及相关的保障机制在落实的过程中需要有大量的反馈意见,让实施者听到基层的声音。笔者认为应当构建一个信息沟通平台——特岗教师官方网站。通过该网站,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详细、系统地宣传和解释关于特岗教师的各种政策,特别是政策落实情况的信息,帮助特岗教师全面、准确地理解各项相关政策,并以事实来打消他们的疑虑;另一方面,特岗教师可以将政策实施中的各种问题及时地反馈给政府相关部门,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给予答复或解决,这既有利于特岗教师权益的保护,也有利于各项政策本身的完善。
3.特岗教师的编制落实。在特岗教师三年有效任职期满后,按政策规定若特岗教师愿意留校继续任教,地方政府负责解决编制问题,但就目前情况而言,很多学校编制紧缺,根本无力解决特岗教师编制问题。因此国家应该为地方预留特岗教师专项编制,无需与当地教师同台竞争,在政策方面给予特岗教师以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饶从满、杨秀玉、邓涛.教师专业发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2](英)Elizabeth Holmes.教师的幸福感: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及职业发展.[M].闫慧敏,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深受贫困山区人民群众的欢迎。去年我县有一百多名特岗教师被安排在县的初中、小学任教,特岗教师是国家为支援西部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的一大举措。大多数特岗教师能吃苦耐劳,工作认真,受到学生的爱戴,也得到学校的赏识。但从特岗教师的整体情况来看,对山区教育的艰苦环境认识不足,思想准备不充分;业务知识和教学水平较差,许多特岗教师本身就不是师范院校毕业。怎么教书,怎么备课都不知道,更谈不上对新课程、新课标的认知和理解。为此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特岗教师培训计划。
一、培训目标:
正确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和现实意义,1通过学习帮助特岗教师深刻领会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增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提高特岗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深入探究学科教学的一个专题,2通过学习帮助特岗教师了解学科教学改革的热点。解决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提高特岗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
使特岗教师能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3通过学习帮助特岗教师了解山区环境下广大教师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学习的途径与方法。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显著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
解山区广大教师辛勤工作和默默无闻的贡献,4通过学习帮助特岗教师了解山区教育的特点。学习先进教师和先进事迹。让特岗教师真正融入我县教师的大家庭。
二、培训内容:
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
2新课改通识性、学科性培训。
3教师职业技能培训。
4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与长期工作在乡村小学的优秀老教师交流;与工作在乡村学校的优秀年青教师交流。5县市级示范学校观摩教学工作。
6请有关领导介绍平武经济发展的形势。
三、培训时间:
安排五天的集中培训。每学年结束前。
四、培训方式:
力求将教师面授、自主学习、分组研讨、教学观摩、课题研究、观点报告有机融合,①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由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校本培训由特岗教师所在学校负责,教师进修校指导,既要根据培训教材设立专题进行培训,又要强调教师的个人研修,完成集中培训的作业,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反思,反思中研究,逐步感悟和消化新的理论,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
需要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逐渐走向自主的建构过程。因此,②采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特岗教师素质的提升不是单靠几个规定的课时培训就可以完全解决的还需要一个由理论到操作的实践过程。一方面要结合学习资料帮助特岗教师理清学习重点与难点,加强学习指导,督促特岗教师做好读书笔记,进一步转变观念,同时,要加强实践的操作,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网络学习与研讨的能力。
③初岗教师和小学特岗教师分开按计划分期、分批、分课程、分学科培训。
五、建立特岗教师培训和业务档案:
1教师进修校要专门建立特岗教师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的档案。记载特岗教师业务成长的过程。为教体局提供特岗教师业务知识和教学水平的实际情况。
爱护特岗教师。特岗教师的工作情况要随时向教体局汇报。2特岗教师的所在学校要负责建立特岗教师的工作业务档案。认真记载特岗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成绩等工作情况。要关心特岗教师。
六、培训要求:
报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加强对特岗教师的培训管理,1教师进修校要制定好切合特岗教师实际的课程培训计划。认真抓好培训的各个环节,通过培训使特岗教师在师德师风、业务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近几年来,这些特岗教师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紧缺问题,充实了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甚至这些教师已经成为农村教育战线的主力军,他们为提升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更新农村教育教学理念,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那么在农村教育一线默默辛勤耕耘的特岗教师们,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如何?他们给农村教育带来哪些变化?他们内心矛盾、迷茫过吗?下面让笔者带我们一起去感受他们的真实生活。
特岗教师:全名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教师,简称特岗教师,是中央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实施的一项特殊政策,特岗教师聘期为三年。
特岗教师数量:据教育部统计数据,“特岗教师计划”实施以来,共招聘特岗教师23.7万名,分布22个省区、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
调查事实:扎根在农村教育的“新园丁”:陇南市武都区教育局王局长说:“目前,武都区有在职特岗教师524名(包括转正的),他们的到来为农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们学历高、能力强、大多数受过教育专业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拥有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能很快地投入教学,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因而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使农村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一直以来,陇南市武都区存在着教育不公平、不均衡现象。特别是偏远乡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师资力量严重匮乏。通过“特岗计划”创新了农村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总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提高了教师队伍的素质,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陇南市武都区教育公平。
特岗教师们满怀抱负和希望,投身于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在贫瘠的土地上耕耘,为农村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是扎根在农村教育田野上的辛勤园丁。
特岗记忆:“我是靖远县一个偏远农村的特岗教师。去年9月份开始上班,工资一直到12月份才发,一次性发了4个月的工资。之后每个月就只发1580元,地方财政也没有补助。”靖远县一个偏远农村的特岗教师说。
据了解,在特岗教师任职期间,许多省市除了中央拨付的资金外,津贴、补贴一律没有。文件规定特岗教师工资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同等条件下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但事实并非如此。与当地同等在编教师相比,工资差距仍很悬殊。有些省市按季度发放工资,有些按学期发放,这使特岗教师们平时的消费开支都成了问题。平时生活紧张时,特岗教师向学校借生活费,向同事借钱的事时有发生。
直面现实:教师群体中的“边缘人”
来自白银市靖远县东湾镇的特岗老师靳万强说:“只身来到陇南市武都区五库九年制学校,他去学校的第一天,坐车整整走了八小时才到学校。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让他很失落,感到很孤独。如此长途跋涉,对未来的担忧,对父母不能尽孝,能找到对象吗?每想到这些,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
靳万强是很多特岗教师中的一员。跟很多大学生一样,毕业后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这份新工作有很多期待,但一路的荒凉,望不尽的大山,以及亲眼目睹农村落后的现状,使靳教师到岗后感到孤独、寂寞、惆怅。三年服务期满后的去留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他。那些曾经抱有的远大的志向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开始在现实生活中一点一点消融。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困惑,使他们的情绪一落千丈。诸如学非所用、付出不被别人理解、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不公平现象等等,也让他们困惑不已。
在教师前面加特岗二字,就与在编的教师存在较大的差别。特岗教师把青春年华奉献给农村教育,却生活在异样的目光下,在他乡,在流浪。承受着不一样的待遇。对他们来说,教师很近,又很远。
而在三年聘期内,他们大都没有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艰苦地区津贴等。多数地方的教育管理者认为,他们是编外教师,甚至连评优奖励的资格都没有。这些都使他们感觉自己就是教师群体中的“边缘人”。
家在通渭第三铺乡的袁小可,是新疆沙湾县商户地小学的一名特岗教师。“来新疆,恋爱就是不可遇的奢侈品。父母对我婚姻问题也逼得紧,我也想了好多办法都无济于事。一方面是人生地不熟,交往圈子小。另一方面是自己条件差,无住房、收入低,哪有女孩与我谈婚论嫁啊?”谈起自己婚姻问题时,袁小可显得很无奈。
特岗教师找对象难,成家难,成了困扰他们心头的一大难题。在偏僻的农村,信息闭塞,择偶圈子小、闲暇时间少、工作压力大,这样就增加了他们择偶的难度。自己的“另一半”存活在理想中,现实使他们处在了“婚恋危机”中。在宁静的校园里,特岗教师们心不能宁静。
特岗期待:我待何年身可安
“没有上班时,期待着上班。成为特岗教师后,不在编,没有房子住,三年后的去向不定。看着在编教师的工资比我们多好几百,盼望着国家也能把我们的工资涨一涨。哎!想到这些就让人心里很不踏实。”2009年分配到宕昌县南阳中学的特岗教师杨艳艳这样说。
特岗教师给农村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他们面前,三年期满后,是转正继续当老师,还是面临再就业?三年后能不能如期转正?转正定级能否与当地在编教师一样?地方财政能否保证工资按时发放?对于没有归属感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这块“石头”才能落地。
特岗计划实施以来,千千万万名特岗教师远离家乡,在祖国最需要的农村默默无闻地播种希望。尽管有太多的艰辛与困难,但农村只要有学校的地方就有他们奉献的身影。陇南市武都区龙坝乡一位村民说:“他们用心血和汗水赢得了社会的赞誉。为龙坝九年制学校的教育教学注入了新血液,新活力。至今忘不了周老师在河坝里给孩子们洗澡的情景。”
他们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新气象,他们正以蓬勃的热情,带领山村孩子们走向一个崭新的世界,赢得社会各界的一片喝彩。六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实践证明这些农村特岗教师经受起了诸多考验,选择留下,可能就要远离家人,在偏僻的农村奉献一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饱尝辛酸,任劳任怨,独守寂寞,默默奉献,像大山的情怀,如泥土的清香,俯首于乡野,纵横于百年疆场,在这个光辉的职业中,农村特岗教师的心中充满了无限希望。
总之,笔者以为特岗教师是农村校园中又一面鲜活的旗帜,要让他们的灵动促进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如果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发挥好他们的引领作用,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中他们不只是特岗教师而且是有特殊贡献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
关键词:特岗教师;管理;提升;问题;对策;研究
近几年来,特岗教师的充实为基层教育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给偏僻的乡村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对提升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更新教育理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校是偏远落后山区的一所初级中学。教师住集体宿舍,冬季火炉取暖不仅十分不便,也存在安全隐患。基本没有业余活动场所和设施,老师们的工作环境也很差。随着特岗教师招聘范围的扩大,特岗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原本无法开展的课程,如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都相继开了起来,而学校现有的条件又无法满足现状。不过从全校的特岗教师队伍现状来看,主流是好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也客观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存在的问题
1.特岗教师队伍存在不稳定性。特岗教师虽然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热情高,但是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部分特岗教师极易产生不良心态,造成心理失衡。这种思想上的困惑导致了他们对教师职业的倦怠,在政治上缺乏热情,业务上不求上进,经济上讲究实惠,始终把特岗教师这份工作当成跳板,有的甚至出现了弃教改行等让人难以接受的现象。到目前止,我校先后有10余名特岗教师在中途离开了教学岗位。
2.设施不足制约着特岗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财政投入不断加大,相关部门更是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拓宽筹集渠道,想方设法增加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使农村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办公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但专业教师所需的硬件设施还是相对滞后,特岗教师年轻活力、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创新精神,他们想把自己所学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进农村,但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乡镇中学根本就没有专门的音乐室、活动室和实验室,甚至连钢琴、电子琴等最基本的教学设备都没有。面对这样的教学环境,往往会让人产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心理阴影,影响了特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特岗计划的影响力。
3.特岗教师专业性强,“学非所教”现象突出。由于边远学校师资力量缺乏,大部分特岗教师在学校都要同时任教多门学科,甚至有的特岗教师所任教学科与自己所学专业毫不相干,致使他们的专长难以得到充分发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特岗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建议与对策
1.切实解决困难,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政府应该在促进教育公平均衡发展上,多关注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目前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师生活条件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对一些偏远山区学校来说,差别还是很大的,一些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改善。特别是教师在工作地的住房紧张,生活十分不便,都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也要经常深入学校了解特岗教师生活、学习和工作情况,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同时号召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应该理解、尊重特岗教师,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特岗教师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让他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逐渐培养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感情,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农村的艰苦条件作为磨炼自己意志的一个平台,促进他们的专业化发展。
2.解决设施滞后问题力争发展现代化信息教学平台。硬件建设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实现的基础,是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物质保障。农村学校经费紧张,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难以达到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学校应当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拓宽筹资渠道,完善学校现代化信息设备。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好规划,抓好落实。要以农村合格学校建设为契机,逐年加大财政投入比例,既要千方百计争项目、争资金,又要学会自筹,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科学合理配置,以“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管理规范化”为目标,切实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为广大特岗教师打造一个温馨、舒适、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教学环境和发挥专长的平台,使他们安心从教、乐于从教、教有所获。
3.关注教师发展,建立特岗教师成长的长效机制。特岗计划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要及时总结各地经验,加大创新力度,建立健全农村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尽快完善特岗教师招聘、管理、使用、考核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和体制,实现特岗教师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尤其要出台更具操作性的相关政策规定,使各级各部门在操作上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要各级各部门未雨绸缪,群策群-能够充分盘活农村教育这盘棋,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谱写出新的乐章。
总之,农村教育任重而道远,特岗教师又是农村校园中一面鲜活的旗帜,能够有效管理和提升特岗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对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让他们有效地促进农村教育教学的发展,必须不断探索,并做好有效管理和提升特岗教师这一环节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郭振武.学校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0.
监测显示:特岗教师热爱教师工作,积极创新,是农村教育的新鲜血液;身心特征、人际关系、工作压力、职业稳定、婚姻家庭、生活条件等是影响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的主、客观因素。
“特岗教师”撑起部分农村学校
自2006年国家开始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教师”)以来到2013年,我省共招录5.8万名特岗教师服务于我省的70个县(市)的农村中小学校。经过不断的成长,到目前,特岗教师已逐步成为我省农村教师队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改善了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性别结构,大大提升了我省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我省农村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成为我省农村教师队伍中的“换血的一代”,部分农村学校甚至全靠特岗教师“撑”起。
省教育厅高度关注特岗教师们的工作和生活。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霍健康专门致信特岗教师习聪,希望他为贵州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做出更大贡献;2013年教师节前夕,霍健康厅长还通过省教育厅政务网、《贵州教育报》等报刊、网站等发出《致全省特岗教师的一封信》,传递省教育厅领导对特岗教师的关心和鼓励。
开展全面监测,传递信心和关爱
为全面了解特岗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和他们的教学状况。2013年,贵州省教育厅对全省特岗教师包括已转岗的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教学状况进行监测。主要是对特岗教师个人基本情况、幸福指数、工作压力、生活与工作状况等4个因子共100个项目进行网上问卷监测,就各地特岗教师的占有率、教育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对各校及当地教育事业的影响等情况进行实地走访、问卷监测和座谈等。采集了除贵阳市以外的八个市(州)4290名特岗教师的网上问卷数据、22名县(区)教育局局长和1866名中小学校长的纸质问卷数据,编制完成《贵州省特岗教师心理健康和教学状况监测报告》(以下简称监测报告)。
据了解,我省对特岗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教学状况等进行全面监测,在全国属首次,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特岗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高度重视和关心爱护。
传递特岗“呼声”,帮助排忧解难
监测报告显示:特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良好,大部分特岗教师积极、乐观,对工作充满热情,勤学好问,人际关系良好,能通过各种方式适当调节情绪,较快适应工作和生活环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极少部分特岗教师职业认同感逐渐降低,选择跳槽改行。特岗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有激情、有活力,能以新的理念、新的思维和教学方式、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与学生良好的互动交流等,影响着其他教师;但因任教时间短,教学实践不足、培训少而导致教育教学经验欠缺。此外,因来自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交流交融,特岗教师给当地教育发展注入了新讯息和新理念。
监测报告建议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特岗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改善其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要关注其婚姻问题,努力化解其心理困惑和心理危机。同时,要继续招聘特岗教师,让更多的优秀大学生毕业生加入特岗教师队伍,为农村教育教学工作服好务。(来源:教育厅网站)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为资教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障
2004年,恩施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资教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建立了市领导联系资教教师工作制度。市教育局出台了《恩施市特岗教师管理办法》,对考核、表彰、奖励等方面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并狠抓落实,切实做到严格管理,公平评价。
二、以人为本,亲情服务,为特岗教师安教乐教提供贴心关爱
一是每年市委、市政府都为新来的特岗教师召开隆重的欢迎大会。二是保障及时足额落实工资、保险、探亲假补助等各项待遇,为特岗教师免费提供床被等生活用品。每年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市教育局都会对特岗教师进行慰问。每年教师节,市教育局还会组织多个慰问组到各校看望特岗教师,并为他们送上慰问品。三是真情关爱困难教师。在我市三岔中学资教的程老师不幸患上重病,需十万元的治疗费用,2010年3月,市教育局联系媒体深入宣传程老师的特殊身份和先进事迹,联合有关部门发出倡议,募集社会各界捐款共97万元,仅全市教育系统的捐款就高达45万元。
三、注重培养,提升能力,为特岗教师做好教书育人工作提供全方位帮助
根据任教科目,学校为每名特岗教师专门安排一名业务指导老师,进行跟踪听课和上示范课,并定期召开特岗教师教学情况汇报会,了解特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有的放矢地为他们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帮助他们尽早适应工作。2010年以来,我市分高中、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三个层次全面开展“高效课堂、幸福教育”实践研究活动,学校为特岗教师专门安排了业务指导老师,共同研讨,帮助他们早日成长为教书育人的能手。另外,全市每年都安排所有特岗教师参与研修培训。
四、强化宣传,树立典型,为特岗教师成长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深受学生爱戴、因公去世的特岗教师黄婷,热爱生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与病魔顽强抗争的特岗教师程婧,受到省政府表彰的十佳“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纪秀丽等,他们的先进事迹被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教师爱岗敬业、奉献山区教育事业的热情和激情。
五、争取政策,办理实事,改善工作环境,解决资教教师的后顾之忧
*中学位于国家级贫困县、西部典型的少边穷地区——*省*县*镇*村,前身为原省办县管企业*糖厂直属职工子弟学校,后来与*镇*小学融合为一体。1982年始办初中班,原为一所小学戴帽初中的九年一贯制农村复合型学校,曾因生源、师资、质量等走向濒临撤并的边缘。*年3月,县教育局决定将*初中从原*学校分离,组建单列的*中学。建校伊始,一所“零起点”的学校,基础设施欠缺,资金匮乏,百业待兴。自此,*中学便与“特”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乘“普九”东风,自*年国家“特岗”计划实施以来,至*年秋季,共新增特岗教师48人。中途因各种原因离岗、转岗13人,现在岗35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80%,其中60%以上为大专以上师范院校专业毕业生,本科(含提升后)以上学历占90%以上,共有党员6人,全校教职工平均年龄仅为28岁。这是一支年轻化、专业化、团结、拼搏、奉献的骨干教师队伍,承载着学校的希望与重托。“特岗”教师,谱写了*教育的新篇章。尤其“*特岗”,伴随学校的诞生一路走来,风雨兼程,与8位本地教师一起,在*中学的创业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学校年轻的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本着“以人为本,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理解、发动、依靠“特岗”教师。首先,求师若渴、安顿为先。每学年初进行迎接新“特岗”准备工作时,为了让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旅途劳顿后感到家的温暖,安心工作,总让学校领导不顾节假日、双休日地操劳。为他们租民房找住处、备床铺置被褥、锅碗瓢盆炊具餐具样样俱全。学校根据实际条件,竭尽全力做到“生活落实,思想教育落实,工作安排落实,培养培训落实”,力争有求必应。使他们接之即来,来之即住,住下即工作,很多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很快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其次,学校发展,教师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最基本的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学校发展。
一方面,学校搭建了校本培训平台,对全体教师通过以“一德三新”为主要内容,以师德水平提高为核心,以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为重点,以个人专业知识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为突破,同时全员参与班主任远程培训、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推进班主任专业化及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尤其对非师范专业的新教师,通过教研组的校本研修,采用新老教师结对帮扶等策略,使其快速融入教育教学工作角色,迎头赶上,还有的迅速成长为教学能手。另一方面,以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子,通过多渠道多形式,适时了解他们思想、工作、生活状况,切实落实“妥善安置留人、工作待遇留人、培养培训留人、专业成长留人、表彰激励留人、选拔任用留人、情感凝聚力留人”等系列措施。通过“雁群效应”、“木桶理论”等引领,使其树立要有优秀团队,才有优秀个人的意识,逐步增强团队凝聚力。再次,任人唯贤,抓关键“少数”。
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德能绩等综合表现,一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学校领导及时发现培养,选拔任用到教育教学管理岗位。四年来,上级和学校考察任用了政教主任、团总支书记、出纳会计、远教专干、实验室图书室管理员、各教研组长等13人,成为学校管理的核心力量。学校再通过中层干部、党员同志作新“特岗”的思想工作和业务指导,从而辐射其他,带动全体。在全校班主任中,90%以上是“特岗”教师担任,如“*特岗”万军、季兴洋老师,除完成教学工作任务而外,还担任学校中层领导职务,同时任两个班班主任,只恨分身乏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聂宗福老师,工作四年,党龄五年,被任命为政教主任,主抓学校德育工作。
*中学建校三年来,历尽艰辛,筚路蓝缕,每上一步台阶,无不凝聚着“特岗”教师心酸的汗水与泪水。在艰难的跋涉历程中,有过困惑彷徨、有过“拼命三郎”的忘我工作、也不乏成功的欢呼雀跃。大部分特岗教师,尤其三位外省老师,千里迢迢、背井离乡,克服工作、生活上的重重困难,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乐业爱生,诲人不倦。给*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弥补了教师数量,解决了师资紧缺的燃眉之急;填补了音体美等专业学科的空白,从此歌声响彻校园,各类体艺活动异彩纷呈;给老教师带来思想上哥白尼式的教育教学新理念革命,对少边穷地区农村学校是一次彻底的洗礼。
四年来,肩负“两基”攻坚神圣使命的“特岗”教师,足迹踏遍学校周边6个行政村20多个村寨的千家万户,调查文化户口、扫盲,“普九”宣传,其艰辛不言而喻……。另外,他们不辞辛劳,每年家访300人次以上,每年无偿为学生提供课外辅导1000节次以上,就这样默默的奉献着,将满腔激情挥洒于*这方热土。*年7月,我校一位“*特岗”遭受社会无业浪人人身攻击,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大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坚决维护教师人身安全,以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维护了学校利益。
通过大家努力,在各方面都取得了点滴成绩。在业务素质方面,在*年以来县、地区“新教材大练兵”学科考试和省师德、学科考试中,合格率在98%以上;“特岗”教师在县、地区、省、全国组织的各类学生竞赛、论文评选、表彰奖励中,共有19人次获奖;其中音乐老师*与老教师赵*合作作曲作词,共同谱写了《*中学教师之歌》;*与*两位“特岗”合作词曲,谱写了《特岗》,唱出了他们的心声;在*年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以“特岗”*老师为指导,*和*等老教师积极配合,自编自演的校园剧《留守孩子》获县级二等奖、舞蹈《七月火把节》获地区三等奖、省级三等奖;由“特岗”*、*担任主编,*等老教师积极参与,每年编辑出版了校办刊物《征帆》,师生积极投稿百余篇,给师生展示自我及宣传学校搭建了平台;*老师指导的学生还获得了*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八年级组二等奖。*年12月,国家教育部陈亚伟主任与*县赵*县长、教育局岳*局长等一行领导莅临我校调研“特岗”工作,对我校“特岗”教师爱岗尽业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中学建校三年来,“特”处颇多,形势喜人。全校领导及师生员工激情满怀,精诚团结,秉承“爱校如家、校兴我荣”的信念,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个个进步”的办学理念,为达到“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的培养目标和“每天进步一点,健康快乐成长”的学生发展目标,一切以师生发展为本,以现代远程教育及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校本研修培训为平台,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及班主任专业化水平,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全体师生正翘首共同期待*中学美好的明天,并为之努力不懈,奋斗不止。路漫漫其修远兮,*人将上下而求索……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1980年代初参加工作,伴随教育发展,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校舍普遍重新建设,电化设备正在普及,一部分学校充实了特岗教师,教师老龄化现象得到了一些缓解。但从长远看,从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来看,农村中小学入学仍然存在很大困难。特别是小学,很多孩子还无法就近入学,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要跑十儿里、几十里甚至上百里,无形中让孩子承受了很多颠簸之苦,不仅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更增加了孩子安全危险,孩子的往返乘车或是步行很是危险,意外事故多有发生。有小少农民把孩子送到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学校,或县城学校寄读,表面上看,解决了孩子就读问题,实际上仍然存在很大隐患:孩子的人身安全得小到保证,离开父母,缺少有效保护,很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女孩子受到伤害更是屡见不鲜;孩子的品行得小到保证,由于父母小在身边,学校临管时间有限,所寄宿的户主无暇管理或疏于管理,导致不少孩子放任自流,沾染了小良嗜好,品行出现严重问题,甚至从小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学习得不到保证,由于缺少教育,有些学生厌学或弃学,最后辍学,过早流人到社会,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很大压力;孩子在外寄读每年费用要万元左右,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有人认为是农村生源本身就急遽减少,加之学生外流,导致在农村就读的学生越来越少,没有生源,学校自然而然就被撤并,既节省了资金,又优化了资源,少了很多浪费,这是合情合理的事。表面上看,是生源问题造成的农村学校撤并,其实,真正的原因是由于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严重滑坡,与城镇差距越来越大造成的生源外流。农村教学质量低,其关键因素是师资队伍薄弱,老龄化,学历程度低,教学能力小高造成的。因此,想要解决农村孩子能享受到优质教育问题,减少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重视农村教育,强化农村师资力量,让孩子就近入学是根本出路。
目前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师范毕业生和其他渠道进入的人员组成,很多地方还有小少代课教师。其现状是老龄化严重,文化水平、教学能力偏低。由民办转正的教师大约占教师人数的40%左右,大多数人在最近几年要到退休年龄,农村小学教师会严重缺编。虽然从2009年起国家启动了特岗教师计划,农村学校补允进了一些人员,但特岗教师人数有限,素质又参差不齐,很多人虽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但很少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加之一部分特岗教师不安心岗位,因此,特岗计划只是权宜之计,杯水车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村教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
基于以上情况,国家、省政府应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师引入机制,采取有效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农村小学培养高素质的师范专业毕业生,把高素质人才补允到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中来。我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等师范学校当时就办的非常好.确实为农村乃至城市培养了许多高素质的教师,现在各级小学校中,甚至初中学校,这些毕业生仍然是骨干中坚力量。只可惜这些学校随着教育改革,随着人事制度改革被撤销了或升格了,失去了培养高素质教师的功能。现在回头看一看,当时撤销中等师范学校损失太大了,可以说损失小可估量。
我省能否借鉴江苏省南通市的经验,恢复师范专科教育,专门为农村小学培养青年教师,南通的做法是有计划的从初中毕业生中招收品学兼优,有志从事农村小学教育的优秀毕业生进入师范专业学习五年,成绩优秀的签订聘用合同,保证在农村小学工作若干年。这种机制既保证了为农村小学提供充足地师资来源,又为一些农村优秀学生提供了工作机会。虽然,国家会投人人力物力,但现有条件用好就能把这件事做好,如以各市为主体利用现有的师范院校的办学场地、师资力量就完仝可以办好。现在小仪江苏南通有了这样机制,其他很多地方也已开始了此项工作.虽然,现在人事制度改革了,走上了市场经济时代,但有计划培养从事基础教育的人才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政策。
做为老教育工作者,目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真盼望能有更好办法为农村小学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青年教师。改变我省经济落后的关键,还是转变人的观念,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农村教育才是百年大计。
我知道,做为一名普通教师,人微言轻,所见有限,可我觉得把自己的想法、建议反映出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至于能否被采纳,我想只要有道理,就会引起重视,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