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课外活动计划

课外活动计划

时间:2023-05-31 09:33: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课外活动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课外活动计划

第1篇

一、加强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经常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活动可以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其次,中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经常开展一些课外活动符合他们的心理需要。最后,经常开展一些地理课外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观察等能力。

2.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学生应用课堂学习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有利于对所学地理知识的巩固、理解。对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找到答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真理、追求真知的精神,可以使他们愉快学习。

3.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教改的重要目标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从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能力并重转变,从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从教师单向传递向师生间多向交流转变,从单一目标向多层次目标转变,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这种转变的核心。地理课外活动是实现这种转变的重要手段。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理课外活动的过程是运用知识,开发智力的过程,也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可以增进师生友谊,加强德育效果。

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参与地理课外活动中,始终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间能相互了解,加深师生情谊,老师成为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

二、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原则

1.积极引导与学生自愿相结合。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多宣传地理课外活动的意义,学生体会到参加地理课外活动的积极意义后就会自觉主动地参与。绝不可强制学生参加,要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

2.学生为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对任何地理课外活动,教师都要加强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发挥好主导作用。但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则应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让他们去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创造;不要怕出错,不要怕反复,让他们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增长才智,不断进取。教师要耐心加以启发指导;而不要包办太多,更不能包办代替。

3.精心组织与形式多样相结合。

教师要精心组织每一次的地理课外活动,采取多种形式,以免地理课外活动流于形式,使学生觉得乏味。

4.内容丰富与富有吸引力相结合。

选择地理课外活动的内容,要力求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有机结合,要根据中学生年龄特征、个性特征,以及活动内容与课内知识的联系。

三、地理课外活动实施的步骤

1.列出活动计划表。

地理课外活动必须有计划地进行,所以,列出活动计划表是地理课外活动按时进行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计划表要切合实际,不要好高骛远。

2.合理确定活动量。

地理课外活动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地理教学计划而定,要为地理教学服务。另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情况等,做到有的放矢。

3.加强活动过程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除实施方法得当以外,为了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任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在参观时要做好笔记,提出疑问:在宣传地震科普知识时提醒学生要注意科学性、严肃性、不能信口开河,否则会适得其反;制作地理剪报汇编应讲究排版、文字书写、图文搭配,既要反映地理特征,又要对资料做一定的加工提炼。活动准备充分,教师督导得当,活动效率就高,学生在活动中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4.成果检阅与归档。

要使地理课外活动有蓬勃生机,除了内容具有吸引力、组织得当以外,做好成果检阅和归档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总之,开展有地理课外活动能够积极有效地促进地理课堂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符合地理课程标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的要求。地理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好这项活动。

参考文献:

第2篇

 

从各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情况看,注重课外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个性,是当今国际范围内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取向。

 

从西方到东方,语文课外活动正蓬勃兴起,方兴未艾,不少国家已将语文课外活动课程化。

 

顺应国际语文教学改革的形势,响应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呼唤,遵循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青少年认知学习的规律,大力提倡并推进课外语文活动,是激活死寂的母语教学的重要途径。

 

夸美纽斯说:“语文的研究,尤其是在青年时代,是应当和事物的研究联系在一起的。”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离不开实践,离不开生活,离不开语文活动。

 

1.课外语文活动的意义

 

开展课外语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增强语文的知识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

 

有些国家认为,课外活动具有独立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教育、活动和娱乐。

 

前苏联语文教学法专家提出:语文课外活动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在实践中运用他们在课堂上通过某种措施已经获得的那些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超过大纲所规定的新材料的途径来加深学生的知识,扩大其视野。”(选自朱绍禹、庄文中主编《本国语文》)

 

一些国家则更为强调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的作用,如新加坡。新加坡的《中学华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外阅读除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外,也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选自柳士镇、洪宗礼主编:《中外母语课程标准译编》)

 

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的最大特征是活动化。语文课外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得到运用。

 

语文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中,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深入社会,在对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的体验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感,提升生活的质量。

 

2.语文课外活动的类型

 

语文课外活动可粗略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语文学科直接关联的语文课外活动,如“课外阅读” “课外写作”“课外说话”等。将其细化为易操作的活动则有:“‘我与语文’演讲比赛” “课外阅读征文比赛”“作文比赛”“编辑出版校刊”“趣味语文知识比赛”“书法比赛”“辩论赛”“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等等。一类是相对脱离语文学科的观摩、采风活动。如“红色旅游”“祭扫烈士墓”“游览地方名胜” “瞻仰名人故居”“参观文物古迹”“采访革命前辈”“义务服务敬老院”等等。

 

3.语文课外活动开展的原则和方法

 

(1)校本化 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特色,同样,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也要校本化,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社区及本地的文化教育资源。既方便活动的开展,又实现了了解家乡,热爱故土的教育。

 

(2)实效性 讲究实效是开展语文课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竞争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语文教学改革成功的前提。无论是举办与语文学科直接相关的比赛,还是开展语文学科介入的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的参观采风活动,都要切合学生实际,使学生有充分受益——或使学生身心得以净化熏陶,或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书法、写作、朗诵、阅读、演讲、辩论)产生兴趣,或使学生获得知识。

 

(3)计划性 没有计划的活动是盲目的凌乱的活动,其结果自然是非预期的,微不足道的,甚至是远离目标的。课外语文活动应有长期和阶段性计划。

 

一个课题组或一校的语文组应作出高中(初中)三年的总体计划和每个学期的阶段性计划,列出广大学生参与的常规性赛事,重要而固定的参观采风活动。譬如,每学期都要举行全校学生参与的常规性的书法竞赛,作文竞赛。评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能手若干名,校园小作者若干名,并认真总结,大力渲染,掀起比书法、比写作的热潮。

 

课题组或语文组还要作出每个学生中学三年必须实现的听说读写目标。譬如,“课外阅读”——三年课外阅读的数量,读书笔记的要求,读后感的篇数;“说话训练”——三年中在校级或班级演讲(或朗诵诗文)的次数及质量要求。各项指标都应纳入计划,组织评比,讲究实效。

 

(4)持久性 许多工作都忌虎头蛇尾,一曝十寒。要使课外语文活动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并以此激活死寂的母语教学,活动开展必须持之以恒。一个语文课题组或语文组若能长期地有计划地深入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那么这个组一定是一个有特色的组,这个学校一定是一个有特色的学校。

 

综上所述,开展课外语文活动符合国内外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合乎语文学习的规律,回到了语文学习的源头。科学有计划地、深入持久地开展课外语文活动,一定能打破母语教学死气沉沉的局面,使我们的母语教学焕发生机,使广大学生和语文教师学得快乐教得轻松。

第3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外活动寓教于乐

生活的交际工具本来就是生动活泼,千变万化的。他绝不是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的机械组合。所以,英语教师除了平时抓好课堂40分钟教学之外,还应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加深巩固、理解课堂所学知识,而且还能拓宽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享受学英语的乐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全面考虑,合理安排

英语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否则,课外活动便失去意义。因此,在安排课外活动时,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各类英语课外活动。

为了开展好英语课外活动,我每学期在制定个人教学计划的同时,也有目的的制订出课外活动计划。英语课外活动计划,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较大范围的课外活动计划,二是英语小组活动计划。较大范围内的活动要关涉到全体同学,我一般考虑到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因此活动内容不能过难,利于不同程度的同学接受,活动项目一般少而精。英语课外小组的活动计划,每个学期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临时变动。这样做不仅能使参与者有“危机感”,还可以调动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小组活动意识。这些课外活动内容,除了课外辅导,还设计一些英语游戏、比赛、智力测验等,以此来丰富课外小组活动内容。

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

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很多,但我一般选用那些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生动活泼、简单明了、能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例如:英语朗读比赛。我就以课本所学课文为内容,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语音规则去朗读,参加人数不限,可自愿报名。学得较好的同学可抽为评委,进行评分。这种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语音能力大有益处。再如:英语书法比赛。这对初中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活动先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参加,要求统一书写内容,注重书写格式。从中选取较好的在班上展评,后参加年级的和学校英语组的比赛。还比如英语小报制作比赛,也是要求人人参与。比赛前向学生提出比赛要求,包括纸张、内容、版面设计及交稿时间。开展这种活动,既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又可增长学生的见闻。此外,我还开展“英语游园会”“英语歌唱比赛”“英语故事会”“英语晚会”,这些活动大大的调动了参与的积极性,又无需教师花过多的时间去准备,而且能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课外活动,如“英语智力竞赛”我仅限于英语课外小组的同学,分成4到5个小组,每组3人,竞赛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内容有猜谜、判断、填空、选择、听力等等。

三、认真总结,以利再战

第4篇

【关键词】英语课外活动 步骤 组织原则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课外活动在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创设语言情境、营造语言氛围等方面发挥着传统课堂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中,教师是否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是否遵循课外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是否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则是决定活动效益高低的关键因素。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经验,分阶段阐述组织课外活动的基本程序,并重点分析说明每一阶段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课外活动的筹备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外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应该有其严格的计划性、系统系、目标性,才能确保活动的质量和效果。通常,学期或学年初教师需要做中长期(一个学段或一个学年)统筹规划及单次活动的具体策。制定活动计划及具体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活动主题应有针对性、呈现系统性。活动主题的设计者要认真研读课标,准确把握本学段英语课程规定的分级目标,结合本校真实学情,可相当于或略高于国家课程标准制定主题目标。主题目标在一个学段内,要有系统性,兼顾内化语言知识、训练语言技能、拓展视野、培养兴趣等方面内容,并根据学生心智发育规律,找准最佳发展区,在不同年龄段各有侧重,切忌随心所欲、盲目模仿。

2.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开放性强。活动课的教学应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从书本走向日常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实行灵活的开放式的教学。设计时,应结合学生年龄特征以及时事热点、娱乐节目、热播影视剧作等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把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多种活动形式结合起来,灵活运用,避免将课外活动仅作为课堂教学在时间上的延长。形式上力求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并善于把思想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不顾此失彼。

3.活动课内容紧密结合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目的在于巩固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和进一步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宽文化视野,扩大知识领域,实现新课标下的多维目标的达成,因此在内容选取上应和教学进度结合、和课堂教学内容结合。以单元话题内容为圆心、以达成五维目标为宗旨,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二、课外活动的实施阶段

1.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社团组建阶段,坚持教师广泛宣传,学生自愿加入原则。课外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是统一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共性的认识,学习方法是接受和练习,参与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而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愿参加的,其学习以兴趣为基础,而在实际教学中,是否对英语感兴趣并不完全由英语成绩高低决定。

2.教师发挥指导或辅导作用。要保证活动高效,除了充分放手给学生,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还必须有教师的适时的组织协调、辅助指导。一是学生的全面统筹能力有限,教师需要负责研讨制订课外活动计划、组建课外活动小组、辅导学生选择活动材料、介绍活动方法、检查活动计划执行和完成情况以及总结课外活动的经验等。二是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以便于及时给与学生必要的引导性评价,要做好文本及影像记录,以备后期总结经验所用。课外活动的评价标准有别于课堂教学,学生的自主程度更高,教师更容易从活动中发现学生在情感态度、合作意识、动手能力、文化视野、创新精神、组织能力等方面的展现,而这些往往容易被应试教育下的同伴评价所忽略,这时,教师及时准确的评价会起到很强的导向作用。三是受年龄特点影响,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并在必要时帮忙协调关系、处理突发事件。

三、活动后的总结反思阶段

总结分阶段性总结和单次活动的总结。对于单次活动的总结需要注意的:一是要及时。活动刚刚结束,学生对活动过程记忆犹新,说服力更强;同时也是学生最关注的时候,及时的肯定能满足学生争强好胜的心里,也能及时发挥其激励、引导、示范的作用。二是评价要以积极肯定为主导、注重面向全体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不断体验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与成功,有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和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信心。活动过程中,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分工,应发掘闪光点,切忌因被忽视冷落而打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三是应更注重过程及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对课堂教学来说,课外活动除了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应该更多的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合作意识、动手能力、文化视野、创新精神、组织能力、学习策略运用等方面素质的展现。

学期或学年结束的阶段性总结,一是针对学期或学年活动内容,设计一次总结性的汇报展演,为学生创造展示成果的机会。二是应对照所制定的计划,对照检查,是否落到实处。三是总结交流成功经验,反思漏洞不足。

广大英语教师应充分理解课外活动在英语学习中不同于课堂教学的特殊作用及意义,活动中遵循其中的原则和规律,坚持有计划地、系统性地开展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身心特点的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第5篇

【关键词】小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对策研究

Development elementary school after school sports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Take the earth right flag Mongolian national minority elementary school as the example

Wang Fei

【Abstract】Not only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fills a prescription the function to the student intense study, moreover to promotes student's physical and moral integrity to have the obvious actual effect, is raises the student health standard the powerful method, also is advances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action.The author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and in the earth right flag Mongolian national minority elementary school practice on the spot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law proposed the Mongolian national minority elementary school carries out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y the question as well as solves this a series of question method and the suggestion.

【Key words】The elementary student;After school sports;Research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质健康被现在的老年人越来越重视,而被青少年一代在快速的生活节奏中所忽视。尤其在小学阶段,繁多的作业以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让我们不得不担忧小学生们因缺乏体力活动,而出现体质下降的现象。 

课外体育活动,首先是巩固提高体育教学的成果,更好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每周上两节体育课是不够的。在体育活动中,需要人体各组织细胞分解能量物质供机体活动,能量物质在分解的同时,又不断地合成,这种分解与合成,在活动结束时,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前提下,物质的合成大于消耗,并在一定时间内进退过原有水平,这就是“超量恢复”原理,这原理的根本所在关键是超量恢复的时间,据有关研究表明,每周进行五至六次体育活动,每次一小时,并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对于发展学生身体,改善生理生化功能是比较合适的。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开展课外活动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一种活动方式和教育方式。小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愉悦身心,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积累经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认知社会,其情感和能力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1.当前土右旗蒙古族小学小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开展现状

国家明文规定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但是实际的一小时锻炼又有多少学生充分利用到了呢?一方面部分体育教师为了避免学生锻炼出事故大大降低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许多体育器材在学校里只是一种摆设;另一方面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以致造成学校其他学科的教师对学生体育运动锻炼的忽视,尤其在土右旗蒙古族小学,在6名体育教师中,4名为专科以上学历,从事专业体育运动,而其他两名体育老师,则有一名曾经从事语文教学,还有一名为音乐老师进行兼职代课。由于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教学技能的有限,小学的体育课等于是学生的休闲课,毫无实际的运动,甚至连体育课都被其他课程所取代。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一个人克服困难、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品质,可以培养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些都是文化课无法替代的。 

2.当前土右旗蒙古族小学小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

课外活动计划的制订不完善,无落实。

在土右旗蒙古族小学大多数的班级根本没有制定课外活动计划,任课教师的备课本中偶尔插几次课外活动名称,仅此而已,课外活动随意性大。有一部分的班级尽管有课外活动计划,但很不完整,只是提纲式地罗列出活动名称、大致时间、步骤等,缺乏活动的目标、具体时间安排、过程安排等,造成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只有少部分的班级教师能够根据教育的需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制订出较为详尽的活动计划并积极组织实施,即使如此,还是缺乏教师对整个活动的的调控策略及活动意外的预防措施,计划不够完善。还有极少数的班级制订的课外活动计划形同虚设,没有得到落实。

3.开展小学课外活动发展的对策 

3.1 积极贯彻新课标下的课外活动发展方向

《新课标》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应大力贯彻新课标的思想,把新课标的理念融入到课外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在娱乐中得到锻炼,在娱乐中得到成长,利用科学的手段来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2 有组织,有目的开展小学生课余活动。

以土右旗蒙古族小学为例,学校如能每天都安排一节“二课堂”体育兴趣小组。其目的是在学校和老师的统一安排与指挥下,使学生有目的,有组织的进行课外体育活动。其组织形式是把每年级的学生按其对体育的兴趣以及结合学校的设施来进行分组,学生可按其对体育的爱好来报名,如“田径兴趣小组”、“足球兴趣小组”还有“乒乓球兴趣小组”等。

3.3 成立课外活动小组,提高课外活动的指导水平。

为了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各级各类学校都设立了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英语教研组……但课外活动的研究却一直没有进入“组”内。究其原因,还是重视程度不够。在课程改革环境下,课外活动的重要性已不容忽视。学校要提高整体教育水平,要办出特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成立课外活动研究小组,通过全体教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通过互相交流和不断学习,认识到自己在指导学生课外活动中观念、方法、能力上的不足,提高自己对课外活动的指导水平。惟其如此,课外活动才能走出在低层次、低水平上徘徊的误区,向高层次、高效率上发展。

4.结论

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它不仅确保了学生每天达到体育锻炼的要求,而且有利于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实施,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它不仅发展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心理健康,还能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团结协作、关心集体等优良品质。课外体育活动是人人参与、群策群力、组织管理、全校上下通力合作的系统工程,对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颇有益处,既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又使学生变被动参与为主动锻炼,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与策略》[J].2006.

[2] 《农村实施新课程的问题与对策》[J].2006.

[3] 王佩铭,刘炎辉.体育与健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

[4] 《小学体育新课标解读》[M].2010.

[5] 齐 浩. 《农村小学如何开展课外体育活动》[J].2008.

第6篇

【关键词】课外活动 英语 教学模式

所谓的英语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范围之外,对学生实施有计划、有组织的英语教育教学活动。英语课外活动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它的延续和深化。

一、英语课外活动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评价一个学生的英语能力不再是仅仅凭借一张试卷的分数,更侧重于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发展。这对身处一线的英语教师来说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要转换自己的教学角色,除课堂教学之外,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指导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锻炼学生的基本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二、英语课外活动的意义

1. 丰富有趣的课外活动来源于教师对课程的了解及开发,充分利用课外活动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由单纯的备教材转化为备教材、备学生,更加有利于英语课堂教学。

2. 更加体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原则,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输入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探究式学习,学会知识,培养能力。

3. 与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相比,根据学生需要,设计贴近生活的场景,同时通过小组活动能调动学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

三、如何搞好英语课外活动

1.正确认识英语课外活动。英语课外活动并不是指学生可以自由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活动进行适当的引导,要有计划性,系统性,否则学生不能完好的了解所学的内容,无法将所学课堂知识和实际应用起来。当然教师也不能强制规定课外活动的内容,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缺乏,最终不能有效的学习。因此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真正做到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

2.英语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课外活动并不是单一独立的存在,应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熟悉本单元的重点知识,在基本内容讲授之后,适当调节部分内容,以贴近我们日常生活为标准,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参与实践。这样,学生既学到书本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了解知识,而不是被动的灌输。因此教师在课下备好教材,搜寻和教材主题相适应的话题,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全程监控、指导。

3.创造丰富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英语课外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否则,课外活动便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在安排英语课外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类英语课外活动。

(1)英语课外活动很多,但我们应该选用适合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活动形式。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现代的教学模式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多媒体和传统黑板粉笔教学模式相比,有丰富的色彩,音频资料,更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food and restaurant这一话题时,为了让学生熟悉良好的餐桌礼仪。在上课初播放一小段憨豆先生在西餐厅就餐的场景,观看视频过程中让学生总结憨豆先生哪些礼仪是不恰当的,应该注意什么。这样,学生能充分了解餐桌礼仪,比直接教授学生要怎么做,更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学习语言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培养我们的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这就离不开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了训练和检查学生的听说能力,利用每周星期三晚上的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邀请外教参加。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环境,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上学生总是有一个想法就是我还可以和老师说中文。参加口语角活动,鼓励学生不用忌讳自己的语法和外教大胆交流,引导学生开口说英语,这样的长久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3)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英语知识能力竞赛是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的技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热情的有效手段。如英语单词默写大赛、英语口语比赛、英语歌曲学习等等。开展英语竞赛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开发智力,培养技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而表演能够较好地从各方面展示学生的才能,提高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如英语朗诵比赛。让每个班级就所学课文的内容,要求学生去朗读,以班级为单位参加,组织教师进行评比。这种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及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提高了整个班级的凝聚力。以往的晨读都是在教室进行,碍于旁边的同学,基础差一点的会觉得不好意思,转变学生早读场所,如让学生到操场上自由晨读,学生无论是声音、流利性还是读英语的感觉都改善了很多。

第7篇

一、明确课外活动中能力培养的目标

化学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发展才智的天地,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觉能力等,对于这四种能力的培养目标可简述如下:

1.观察能力的培养目标:①在观察时会确定观察目的,能正确运用观察方法;②会做观察记录或报告;③能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初步的结论,并如实书写实验报告。

2.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①了解仪器的名称、图形、用途和操作原理;②能初步掌握常用仪器的操作技能;③能独立设计一般性的实验或带有一定创造性的实验。

3.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能运用化学知识对化学现象进行判断、推理及解释。

4.自学能力的培养目标:能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正确选择有关内容,通过自学解决课外活动中碰到的难题。

二、课外活动的内容及组织

1.课外活动的内容

①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讲过绪言课后,我组织学生观看化学与生活的投影片,再如对课本插图中科学家作介绍。既增加了思想教育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这种活动的特点是结合学习过的内容,教师容易组织、指导,且参与面广,有利于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

②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进行的课外活动。教学内容要坚持联系实际,是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尤其对农村中学生来说,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更是教学的方向。如围绕[讨论]怎样才能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增产效益,我组织学生对当地土样、水样进行测试;再如结合环保知识,组织学生对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情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提出防治措施等。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又在实践中获得一技之长,甚至有所创新。

③结合思想教育进行的课外活动。例如我给学生做“鬼火”试验;巫术手中木剑变红色实验。通过这类课外活动,学生明白了巫术的鬼把戏,破除了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端正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又收到了思想教育的良好效果。

2.课外活动的组织

①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小组一般由7至10人组成,学生在这样的小组内独立活动的机会多,教师指导的机会多,学生自己挑选自己想做的题材的自由度也大,且可以互相合作、比较,有利于各种课题的选择和能力的培养。

②组织各种竞赛。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竞赛,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视野,巩固和深化课本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实验操作竞赛,实验设计,观察能力竞赛,小论文,小发明等。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竞赛,其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符合教材知识和实验教学的要求。

③指导家庭小实验。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家庭小实验,从教材的选用,操作的要求,安全方面等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学生做家庭小实验时脱离了教材的直接指导和对教师的完全依赖,独立完成实验的机会大大增加,既弥补了学生实验的不足,又增加了自己动手、动脑的机会,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

④组织讲座、观看科技电视电影、参观等也不失为课外活动的组织方式。

三、课外活动中教师的作用

上述各内容和组织方式都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是指导教师是否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教师本身的目标要求层次决定了课外活动的层次。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则是如何积极地促进学生能力的发挥,创造各种条件,保证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做好有效的指导工作,包括计划、目标的制订、具体的指导内容及方法等。其中如何把学生的积极兴趣引导到持久的使能力得到培养上来是关键。

2.更多地让学生有观察、实验、思维的机会,把握住课外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积极参与、探索。

第8篇

关键词 地理 课外活动 理论 实践

国家教委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和调整后的全日制中学地理教学大纲都明确指出:为了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领域,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深化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有助于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理论依据

l.培养目标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

我们培养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等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有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 “四有”人才。

2.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

开展课外活动与学校的课堂教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课堂教学是开展课外活动的基础,课外活动则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手段。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是教育和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不可相互代替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前者是课堂小天地,具有偏重理性(书本),有系统性、稳定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基础。而后者是社会自然大天地,具有偏重感性(实践),有适应性、灵活性和直接性的特点,是知识的深化。前者对学生强调统一,后者强调个性。

3.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中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经常为他们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符合他们这一心理愿望。中学生还具有兴趣广泛,喜欢模仿和探索的心理特点,让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他们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和发展,就能渐渐形成技能和特长,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打下基础。

4.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的需要

教改重要目标就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从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能力并重转变;变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从教师单向传递向师生间多向交流转变;从单一目标向多层次目标转变,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是这种转变的核心。课外活动在实现这些转变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二、开展原则

1.积极引导与坚持自愿相结合

由于中学生年龄、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的局限,爱好各异,要完全自发、独立地开展地理课外活动有许多困难,教师的积极引导、贯彻自愿参加的原则是搞好各类地理课外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也是学生自己动手,调动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活动兴趣的可靠保证。

2.学生为主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对任何地理课外活动,教师都要加强领导,要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活动,发挥好主导作用。但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则应以学生为主体,大胆让他们去亲自动手动脑,去探索,去创造;不要怕出错,不要怕反复,让他们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增长才智,不断进取。教师要耐心加以启发指导;而不要包办太多,更不能包办代替。

3.精心组织与形式多样相结合

地理课外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应根据学校所在地区环境条件和可能提供的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的地理课外活动。活动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单项内容。无论哪一种形式的活动,都要力求内容丰富多彩,都要求教师做到每一过程、步骤、方法妥当和所达到的目标明确。

三、实施步骤

1.列出计划表

制订地理课外活动计划,做好活动准备,活动计划是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每一次活动前由指导老师布置工作任务,提出目的要求。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准备,预先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2.组织与确定活动量

地理课外活动组织,一般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班主任与指导老师商量同意而确定,每周安排l到2课时的活动量比较合适。

3.活动过程中督促与指导

地理课外活动除实施方法得当以外,指导教师为了达到活动目的,完成活动任务必须采取各种手段和途径。凡是活动准备充分,教师督促与指导得当,活动率就高,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力就大大提高。

4.成果检阅与归档

要使地理课外活动有蓬勃生机,除了内容具有吸引力,组织得当以外,做好成果检阅和归档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四、效果

l.增进了解,加强德育效果

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地理课外活动中,始终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间增进了相互了解,加深了师生情谊,老师成了同学们的知心朋友。

2.训练能力,发展智力,培养科学素质

学生在地理课外活动中,通过动手动脑发展了智力和技能。

3.拓宽视野、增长才干,促进教改

对求知欲非常旺盛的中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的时间、深度、广度都是有限的。通过一系列地理课外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才智和思想情操得以提高,地理知识得以拓宽。学生在接触矛盾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了自己。

开展课外活动不仅是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延续,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是更广阔、更生动、更富吸引力的大课堂。要使地理课外活动持续深入发展,必须用科学理论指导活动实践,必须用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在活动中向高质量、高水平、系列化、科学化方向发展,使活动逐步形成:活动内容新颖化、活动形式多样化、实施步骤标准化(程序化)、管理方法自动化(自理化),愿地理同仁一起来培育地理园中的这株新苗。

参考文献:

第9篇

1.课外活动的概念

课外活动,是学校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之外,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它的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主要有思想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等;形式主要有群众性课外活动、小组课外活动、个人课外活动等。课外活动的组织,可以是由学校组织,也可以是由校外机构组织。但是,不管是何种机构组织,何种内容,何种形式的课外活动,都必须围绕“全面发展、发展特长”这一课外活动的主旨来开展。

2.课外活动的作用

课外活动作为教育途径的一种,它对主要的教育途径课堂教学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学校在组织课外活动时,除了要看到它对学生起到的“全面发展、发展特长”的直接作用之外,还应看到它对课堂教学的间接影响。就是它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

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多方面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2.1 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组织学生课外阅读和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使他们不仅巩固和加深了课内所学到的知识,而且还会获得许多新鲜的知识,从而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启迪了他们的智慧,增长了他们的知识。这样就为他们掌握课内基础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背景,无形当中就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促进良好的学习风气的养成

良好的学习风气,是靠长期的培养和引导养成的,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单纯的课堂教学无法培养出良好的学习风气。课外,学校或社会组织了适合学生的多种活动,开始会有一些学生处于好奇会踊跃参加,那么另外一些喜欢赶热闹的学生也会跟进来,这时老师再加以正确引导与适当鼓励,那么这些学生就会逐渐喜欢上他们所参加的活动。当他们完全融入到这个学习的集体的时候,学习就成了一种习惯,这个集体也就逐渐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

2.3 增进了解,促进因材施教

了解学生,是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想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光靠在课堂上的那几十分钟是很难做到的。因为课堂教学本身非常具有局限性,在课堂上学生的个性特长根本难以得到充分体现。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个性特长才会充分的表现出来,这时候你才会有机会更深层次地去了解他们。从而对他们分别采取相应的教育教学手段与措施。

2.4 促进学生相互学习、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的养成

通过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篮球比赛、书法比赛等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激烈的比赛中体会到: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就得不断的去努力、不停的相互学习,这样才会有机会。通过这些,学生在无形之中就慢慢的养成了学习、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2.5 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生通过参加有益的文娱、体育活动,让他们从紧张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的身心得以放松,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愉快。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更健康。

3.当前多数学校课外活动开展情况

作为一名十年的小学教师,在多年的工作以及交流学习中,我了解到了大多数学校的课外活动开展的情况如下:

3.1 活动次数少。

好多学校一个学期下来最多开展一两次课外活动,有的学校甚至连一次都没有开展。

3.2 活动种类单一。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都比较单一,参加的学生人数也比较有限,不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3.3 虎头蛇尾,没有持续性。

所有的学校的课外活动计划和目标都是很好的,活动刚开始时,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大家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大多数活动最后都是不了了之,能够善始善终坚持开展的不多。

3.4 走形式,不讲效果。

不可否认,形式主义仍是当前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不良现象。有的学校为了收集资料应付检查,花在资料收集整理上的精力不比花在实际开展课外活动的精力少,这样还谈什么活动效果呢!

4.制约课外活动开展的因素

4.1 安全。

安全是所有事情都必须考虑的重点。无论你是多好的活动,多好的出发点,只要出了安全事故,这件事都会变成了坏事。所有的事故责任都会压得你抬不起头,而且还不容你分辩,甚至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谁也不敢保证不出一点事故,人们还常说:马也会有失前蹄的时候。更何况是一帮活泼好动的孩子呢!所以,大家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选择了尽量少开展活动,特别是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

4.2 师资配备不足。

近几年来国家一直在充实教师队伍,学校里的老师渐渐多了起来,上语文、数学等主科的老师也基本够用,这是非常可喜的。但是在音乐、体育、美术等科目上的老师仍然比较少,而且这些老师在开展课外活动中是不可或缺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老师都身兼多科,不可能再奢望他们在忙了一天的课堂教学之后,还有更多的精力去组织一帮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去参加课外活动。

4.3 课堂教材内容过多,课时安排过紧。

在这里我可以拿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的语文教材来作个例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整册的教学课时安排为:102—110课时,这还不包括每个单元一次的测试及订正所需的4个课时,如果把这一项也算上的话,那么要完成这一册的教学任务就必须要用134—142个课时。但是现在国家规定小学每个学期只有20周左右的教学时间,再除去一周多的国家法定节假日,最后剩下的教学时间还不到19周,而且每周五年级只安排有6节语文课,那么算下来一个学期五年级只有114节语文课可用。这远远满足不了教材的教学所需时间,这样老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只有各出奇招了,占用课外活动时间也会成为其中之一。

4.4 家长及社会的支持不够。

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家庭的文化熏陶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孩子喜欢什么好的活动,但是得不得家长的支持和肯定,孩子们也是很难坚持的。另外,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的,但是社会却是纷繁复杂的,他们很容易被迷惑。如果不特意地去为孩子们创设一定的教育环境,我想这会对他们参加良好的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4.5 教师激励机制缺乏。

课外活动大多是在放学以后才开展。既然是放学了,大家都想休息,多数老师谁也不想自讨苦吃。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这样的事情,偶尔做做还可以。要想常常做,没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我怕多数老师都难坚持。

第10篇

所谓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课堂教学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和课程表进行的,有相对稳定的内容和形式。正如《学记》中指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说明学校既有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在实习期间,我发现大多数英语教师都能做到认真背好堂课,重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基本环节,展开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但往往忽视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的联系,只讲究课内的知识传授而忽视课外活动的开展。在提倡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今天,注意学生知识世界与英语教学尤其是要注意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注意学生知识世界与书本世界的联系。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认识到开展课外活动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课外活动是围绕课内教学展开,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延伸、拓展课堂知识。由此归结出课外活动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有以下三点:

一、 课外活动使英语学习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课堂教学根据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考纲,以 教材的内容为源点,教师把重点放在语法教学上,针对考试题型反复、机械地训练,死记硬背,搞题海战,这种以本为本的实用主义教学方法在短时期内或许有所收获,能提高应试分数。但是,这使学生在英语的学习中只见树林,不见森林,“学的很苦,又学的很不够”,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阶段,不宜采用随时“推陈纳新”的教材内容,而忽略了在生活中丰富的英语知识,忽略了今天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知识更替的频繁,因而远远满足不了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而英语课外活动的内容选择有较大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因时因地迅速调整,纳入有价值的“即时信息”,改变英语教材交际性强、知识性弱的缺点。例如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个小游戏,针对一些内容,像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七课数字的表达:thirty、forty、sixty、seventy、etc.可以做一些小卡片,上面写上单词,分发给同学,然后让大家围成一个圈,组织者可以任意说出单词,学生用“Iam here.Number xx”.既训练了学生单词的记忆,同时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锻炼了口语表达。

二 、课外活动可以使英语学习具有自主性

当前英语课堂教学的结构、内容和方法,理论多于实践,尤其缺乏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的自主、生动、活泼的体验,使课堂教学中的讲授变成空洞说教。与课堂教学相比较,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可以说,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己的活动。他们是活动的真正主人,开展英语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良好的情趣,健康的情感和善于交际的能力。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大胆的创造。这样既充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让学生不受课堂教学的约束,同时有自己的主动学习。

例如五年级第二学期的课文中Let’s chant这部分,教师在课上已经讲授过,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课外活动的时间利用录音机、打节奏的形式编排成文艺节目进行表演,这样既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和巩固了知识又可以当做业余活动。小学生正值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求知欲强的阶段。多数学生不满足学校单调的甚至有些枯燥的课堂生活,他们向往和追求一些多维的、多层次的和多色彩的立体生活。这样的活动使学生们积极投入到丰富的课外活动中,也使得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三、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开展英语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创造意识,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少儿时期是大脑发育逐步完善的时期,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正从简单、片面向着丰富和完整过度。爱因斯坦说:“唤起兴趣性的表现与求知之乐,是为人师者至高无上的秘方。”老师只要对学生进行激发鼓励并引导,学生就会情绪激昂,思维活跃,产生创造的欲望。因此,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教师以辅助引导者的身份,让学生充分“玩味”课文。例如,有学生过生日,教师可以在课外活动的时间让学生给同学设计生日祝福卡片,学生可以利用以学过的知识,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出符合自己意愿的新东西,并能以产生成就感的喜悦心情更热情主动地投入新的学习。我在实习期间曾组织学生自编自演过:“A Happy Birthday party.”学生在六一儿童节献演了自编的英语短剧,受到师生的欢迎和家长、来宾的好评。学生很受鼓舞,也更激起了学好英语、再创更佳成果的决心和信心。

综上所述,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相辅相成、统一的整体,两者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形成完整的语言教学过程,强化德育教育功能,达到英语教学目标。实践证明,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人瓮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确立自信、自谦、自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态度。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与时代俱进”,与新课程同行,倡导了“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实践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生动、活泼、有趣、高效地学习活动,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总之,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能较好的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积极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有助于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听音、辨音的能力,培养语感,增强记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 课外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取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听、说、读、写基本训练培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能力的基本途径。因此,课堂教学要增加语言实践的广度和密度,提高每一分钟的效率,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提高教学质量。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有利于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比课堂教学更便于因材施教,易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发挥他们的爱好和特长,使他们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不多,课外活动可以补课堂教学活力不足。因此,英语教师要重视开展各种适合学生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的课外活动,加强对课外活动的指导,不要放任自流。但是,教师必须明确,课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长,不应因课外活动而使学生负担加重。贯彻执行这一原则,教师要做到:

1、提高课堂教学每一分钟的效率,以减轻学生负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集中地反映在上课时间的使用上能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教师要组织好教学活动,确保课堂气氛活跃,增加语言实践的密度,充分地利用每一分钟;安排好教学过程,采用多项语言活动,增加语言教学的广度,科学地利用每一分钟;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讲练安排得当,正确地利用每一分钟;创造性地选用教学方法,听听、说说、议议、评评,有效地利用每一分钟。

英语教学确实是一门艺术。艺术是以情感人的,教学要有感染力;艺术是丰富多彩的,教学应尽量做到形式多样。这样,学生的情绪才能经常处于旺盛状态,才能保持学习积极性,才能乐于参加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另外,生动、直观、形象在英语教学别重要。因为这样才能把“听”和“看”有机地结合起来。容易听、容易懂、便于说,最大限度地控制使用母语,提高听说效率,促进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全面发展。

2、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使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课外活动是指导课堂教学之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愿选择与参加的,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能力、开发智力为中心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要求的教学活动;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实现教育目的具有独特的不能代替的作用。英语课外活动有朗读、讲故事、猜谜语、唱歌、对话表演、词汇竞赛、演讲、剧本朗读、演戏、书法展览和组织听说小组或“英语角”等。这些活动都不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编班的局限,比较机动灵活,有利于调动不同水平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活动中,要注意发现英语人才,使他们超课标学习,遥遥领先,打下深厚而扎实的英语基础,同时又要注意发现学生在某些知识上出现的缺漏,及时给予弥补,以防掉队。英语教师在指导课外活动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精神以促进其心智机能的发展,培养其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组织、交际的实践能力,以提高其素质,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课外活动能适合青少年活泼好动、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好奇好胜、好问好模仿的要求,能以感性的、形象的、新鲜的事物使他们学到书本里学不到的知识,更好地适应他们的多种需要,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使他们的自我需要、自我表现得到满足,教师要组织好课外活动,使学生的知识获得广阔的“智力背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要注意陶冶学生的性情,增长他们的才干,从而做到发挥特长,培育人才。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技能,如表演、唱歌、绘画、舞蹈、做游戏等。这样的技能,不仅能指导学生把英语课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而且还能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动作、情景、语言的有机结合,便于培养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直接运用的能力,能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

3、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通过两种不同的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课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长,两种渠道也不能理解为课堂教学讲知识,课外活动做练习,也不能把课堂活动看作是“课堂丢了课下找”。如果说课外活动能补课堂教学之不足,也只能是补课堂教学中因材施教之不足。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课外活动,要使课堂教学得到提高和升华,通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但决不能导致学习负担过重。

第12篇

【关键词】课外活动;意义;途径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之外,对学生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其特点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学生自愿参加,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独立自主的开展活动。课外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大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之意义探析

1.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课外活动不受教学大纲和计划的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开展课外阅读、参加相应社团、参加各种比赛、科研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吸收各个领域的新知识、新信息,扩大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从各方面得到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锻炼。

2.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当今社会已经步入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时期,综合国力的竞争也集中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上。高校也应呼应时代需求,加大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平台,以培养能力为主,让他们在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中,自己认识新的现象,提出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这就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同时也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独立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课外活动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当今时代就业竞争愈加激烈,学业负担也越来越重,加上恋爱、经济压力等带来的问题,大学生心理压力也明显增大。如果无处释放,长久郁积势必导致荒废学业、萎靡不振甚至导致精神疾病,后果难以预料。而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各种课外活动,一方面可以缓解学习生活中的压力、愉悦身心,另一方面也能在课外活动中学到新的技能和本领,让他们产生课堂上无法拥有的成就感,缓和由学习就业等带来的压力,促使他们更加热爱生活,充满青春活力,从而增进身心健康。

4.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增强责任感。健康有益的课外活动,例如登山、郊游、参观名胜古迹等,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更能培养大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增强责任感。学生在参观游玩的同时,往往会在心灵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如我国教育家徐特立同志所说:“乡土和学校周围的事物不仅可做教科书的补充,同时它本身就是现实的,活生生的教科书,譬如雨后春耕的绿野、掘煤采铁的矿山、晒盐打鱼的湖海……你如果引导学者去实地观察,不独给他们以自然科学的知识,而且包含有公民陶冶的重要价值,爱祖国、爱劳动、爱公共财物的公德心必油然而生。

二、大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之途径探索

1.课外科研活动

课外科研活动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科研兴趣的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形成研究小组,根据兴趣探讨确定要钻研的课题,定期组织汇总阶段性成果;另一类是在老师的带领下做课外学术研究。这一类研究规范性更强一些,毕竟有专业老师的指导和帮助。理工科从做实验开始,到数据得来分析,再到整理数据形成文章,文科从选题、查资料,到形成初稿、修改到定稿,都有老师的跟踪指导,避免了很多问题的出现。就目前高校的情况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做研究写论文一般从论文综述锻炼起,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逐步过渡到特定选题的研究。如此训练下来,成效显著,对大学生科研素质的提高大有帮助。

2.文艺活动

文艺活动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文艺爱好和发展学生的文艺才能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包括文学欣赏、电影评论、文学创作、绘画、雕刻、舞蹈、书法等活动。在当代高校一般以社团为依托来进行,比如电影协会、篆刻协会、文学社、通讯社等,通过社团的小组活动,提高学生的欣赏鉴别能力,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同时,也充实了校园文化。

3.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是指在课余时间、让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旅游、公益、宣传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社会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社会生活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让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情操得到提升。例如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敬老院、福利院或者社区去,看望帮助有需要的人,让他们在献上爱心的同时得到心灵的满足,形成自我认同感,从而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4.体育活动

适度的体育活动对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体质大有裨益。除了正常体育授课之外,开展体育活动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早操、课间活动、运动会等等。举办各类运动和竞赛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要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科学的锻炼方法,增强体质,培养勇敢、顽强的作风和意志,也有助于锻炼培养当代社会最需要的团队协作意识。

大学生课外活动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它应该纳入学校整个教育工作计划之中,不能视作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也不能没有计划性地随便进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不可以随意发号施令,包揽一切,尽量引导他们根据兴趣主动参与进来。另外课外活动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高校老师要富于创新性的开展活动,新颖不落俗套,真正起到丰富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愉.浅析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经营管理者,2012(8):292.

[2]孟强.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31—34.

注:本文系河南省卫生厅项目(项目编号:201203074)。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