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预防接种知识

预防接种知识

时间:2023-05-31 09:33:1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预防接种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预防接种知识

第1篇

【关键词】 城市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现况分析

为了解东阿县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率,评价预防接种宣传效果,提高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质量,促进儿童计划免疫工作,2009年4月笔者对东阿县部分儿童家长进行了预防接种知晓率现况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分别在东阿县预防接种门诊、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及公共场所随机抽查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共400名,其中男114名,女286名。

1.2 方法 统一制定调查方案,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对所得的数据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调查内容包括:家长的基本情况、有关预防接种知识、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及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基本知识的了解 见表1。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基本情况的总的知晓率为71.2%(1429/2000),家长对每次预防接种的时间和每种疫苗所对应的疾病比较熟悉,但是有近63%的家长对全程接种的情况不清楚或是不知道。

2.2 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 见表2。有24%的家长不能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由于某种原因没能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93.3%的家长会给孩子补打;98.7%的家长即使是忙时也会请假或是托亲戚朋友等带孩子去接种疫苗。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总的重视程度为90.8%。表1 城市家长对预防接种基本情况的了解

2.3 城市家长对疫苗知识的知晓程度 见表3。97.5%的家长知道孩子在发热时不能接种疫苗,对麻疹、乙肝、水痘及糖丸的口服方法熟悉程度比较高,但是对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等疫苗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表3 城市家长对疫苗知识的知晓程度

2.4 对预防接种的影响因素

2.4.1 不同文化程度的儿童家长对五苗(卡介苗、糖丸、麻疹、百白破、乙肝)知识的掌握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

2.4.2 不同性别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见表5。表4 不同文化程度儿童家长五苗知识知晓率表5 不同性别家长对预防接种重视程度

3 讨论

预防接种作为预防保健门诊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儿科临床和公共卫生保健的基础,是计划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1]。通过实施计划免疫,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人们对预防接种的关注已从过去担心孩子是否患传染病,转移到如今的是否会因为预防接种引起孩子健康危害[2]。

调查表明[3~5],不同文化程度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熟悉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文化程度越低知晓程度越差,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家长能认知这些疫苗能预防相应传染病未达到50%。这说明部分儿童家长不了解某些疫苗的作用,不能认知这些疫苗能预防的相应传染病。所以,在今后的卫生宣教工作中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特别是对文化程度低的儿童家长。宣教可通过简单的文字、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强化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帮助其解决儿童接种的实际问题,对免疫决策加以选择,以确定他们自己的目标[6~8]。本次调查发现,虽然家长对每次预防接种的时间和预防何种疾病比较熟悉,但是有近63%的家长对全程预防接种的情况不清楚或是不知道,所以有关卫生部门应加强对全程接种知识的宣传教育,以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家长对疫苗相关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78.7%,但对卡介苗问题的正确回答率不到60%,说明有关卫生部门在结核的宣传教育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000年我国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结核病疫情仍很严重,特别是近几年结核病有出现抬头的趋势。卡介苗接种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儿童结脑、粟粒性结核的预防和成年后续发性结核的预防起重要作用[4]。所以应加强对结核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结核病的认识,加强结防机构和医疗机构的配合,减少结核的发病率。调查显示,有24%的家长不能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原因可能是孩子发热感冒不能接种或是没有接到通知等,并且大部分家长会给孩子补打,可见家长对预防接种是比较重视的。本次研究发现,家长性别对预防接种的重视程度无统计学差异。儿童家长对卡介苗、百白破等疫苗知识的了解较少,文化程度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9],建议在以后的预防接种宣传工作中应进一步宣传预防接种基础知识,特别是对家长不太熟悉的疫苗;重点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者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各层次群众积极参与预防接种的主动性,使预防接种工作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10]。

参考文献

1 沈叙庄.重视儿科感染性疾病关注疫苗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中华儿科杂志,2002,40(4): 194.

2 薛秋月,王爱华.2004年莘县预防接种安全现状调查.预防医学论坛,2006,2(1):13-15.

3 熊晓红,李翠芝,黑映雪.十堰市儿童母亲预防接种知识的调查.中国健康教育杂志,2004, 20(1): 20.

4 游永红,端木宏谨.我国儿童结核病流行和防治重点.中华儿科杂志,2006,44(4):243-245.

5 燕军,孙荣彬.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调查.中国期刊方阵,2004(10):5-6.

6 曹艳华, 罗汉宏,刘丽.婴幼儿预防接种认知情况调查.中国健康教育, 2002,(14):127-128.

7 刘顺华.易门县375名贫困山区儿童家长计免知晓率现状调查.现代预防医学, 2006,(9):56-58.

8 范幼兰.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06,(7): 97-98.

第2篇

【关键词】 儿童;家长;预防接种;知识;调查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566-02

预防接种工作的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系统的社会工作,尤其是参与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家长,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需求、掌握等,将直接影响到预防接种工作能否顺利的开展。为了解农村地区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情况,提高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探索在预防接种工作管理过程中的有效措施,笔者对我地区在1999年7月至2013年7月间来门诊接种的儿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1999年7月至2013年7月来门诊进行接种的1567例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1567份,收回1500份,有效率为95.7%。1500名儿童的年龄为1个月-3.5岁,常住儿童1050名,流动儿童为450名。儿童的年龄、性别和家长的文化程度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统一印制调查表,并经专业人士进行评估、修改和审核,在正式进行问卷调查前,抽取在门诊进行接种的家长进行预调查测试,检验问卷调查设计的有效性。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为:儿童家长的个人信息、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和国家对小儿预防接种的政策的了解情况、家长获得预防接种知识的来源、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度和影响家长获取预防接种知识的因素等。最后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2.1家长的基本情况

收回的问卷调查资料中,本地的儿童家长共1050名,占70%,外来儿童家长共450名,占30%;家长的文化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下的占75.6%(1135/1500),大专及以上的占24.4%(365/1500)。家长的文化程度及居住地点对统计结果无影响。

2.2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情况

2.2.1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

所调查的1500例儿童家长中有99.2%的家长知道在孩子出生以后应该及时接种疫苗,79.1%的家长知到孩子出生后应该接种什么疫苗及接种疫苗的相关程序,91%的家长知道在小孩出现身体不适或发热时不该接种疫苗。家长对应接种疫苗的知晓率从高到底为卡介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OPV、百白破等;

2.2.2家长获得预防接种知识的来源

家长获取预防接种知识的途径有很多,家长的获取途径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接种门诊医生的告知91.7%,接种门诊宣传栏处的公告80.3%,发放的预防接种通知书61.4%,自己了解49.1%,其他宣传活动39.9%,亲人邻居的告知21.3%,预防接种知识的讲座6.2%。

2.2.3家长对预防接种重视的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88.1%的家长会主动遵守接种程序的时间安排为孩子按时接种,90.9%的家长认为按照规定时间为孩子接种基础疫苗是有必要的,11.9%的家长没有按照程序规定的时间为孩子进行预防接种,80.2的家长因孩子身体不适等因素推迟接种或漏种的会及时带小孩补种,75.4%的家长认为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相应的疾病,73.4%的家长认为接种疫苗是安全的;

2.2.4影响家长获取预防接种知识的因素

儿童家长长期居住地的不同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获取有一定的影响,长期外出务工的家长对基础疫苗的知晓度明显低于长期在本地居住的家长。家长的文化程度也在一定方面影响了家长及时获取预防接种知识,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对儿童应接种的10种基础疫苗全部或部分的了解,而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对应接种的疫苗的知的获取,多来自免疫部门有关人员的通知和亲人邻居的告知。

3 讨论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开展接种预防工作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使家长更易获取预防接种知识,使其从原来的被动接受向主动获取转移,笔者所在门诊进行了长达一年的问卷调查,然后开展相关的教育宣传工作,使儿童家长在第一时间可以了解到预防接种的相关程序规定以及按时预防接种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通过改变家长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来改变家长带孩子进行预防接种的行为。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笔者所在地区的儿童家长带孩子进行预防接种的主动性较强,多数家长全部或部分了解孩子在6周岁以前应接种的10种基础疫苗的种类及接种时间安排;但家长对应接种疫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认同度偏低,这种现象表明儿童家长对基础疫苗的了解度和认知度等方面还有缺陷。此外,通过对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视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流动家长较常住家长、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家长较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家长在完全不了解10种应接种的基础疫苗调查结果中所占的比例偏高;

据相关文献报道,加强妇幼保健院与疾病预防机构的沟通,在儿童出生时对家长进行相关的预防接种知识宣传,不仅可以提高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的质量,还可以使家长及时获取预防接种知识,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提高儿童家长的参与性。对于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家长,笔者所在门诊采用视频资料与图像结合的宣传方法,生动形象的向儿童家长传达预防接种的重要性,从而促进了预防接种工作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徐志浩,曾艳红,徐彩文,等.在社区开展儿童保健与预防接种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l,25(6):49―5O.

第3篇

【关键词】 预防接种;心理需求;护理干预

预防接种是将疫苗等生物制品接种到人体,使机体产生抵抗感染的有益的免疫反应,是一种投资少、效果好、保证小儿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认真把好这一关, 才能直接控制各种传染病的爆发和流行。对于接种门诊来说, 主要面对的是0~3岁的散居儿童, 其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有限, 沟通难度较大, 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的的重视是预防接种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及疫苗注射后获得最佳效果的保证[1]。因此了解儿童预防接种过程中家长的心理需求, 对于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随机抽取2012年带儿童来院接种的300名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 对家长在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心理需求及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辖区内11个居委300名带幼儿来门诊接种疫苗的家长作为调查对象。

1. 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 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长的心理需求、家长对接种门诊及接种护士的要求、预防接种知识知晓情况等, 了解家长的心理需求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 1 300名儿童家长预防接种过程的心理需求。见表1

由表1可见, 300名儿童家长首要的心里需求是安全有效接种疫苗占100%, 其次是接种护士的责任心和服务态度占98.67%, 疫苗信息的需求96%, 94.33%的家长希望有良好的接种环境, 缩短候诊时间。

2. 2 300名儿童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见表2

3 预防接种过程中家长的心理需求分析

3. 1 信息需求 家长由于知识结构的差异, 其表现悬殊, 在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之间, 孩子父母和祖父母之间, 不同学历程度家长之间比较, 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和态度均有差异[2]。调查发现, 部分家长预防接种知识知晓率较低, 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家长, 对预防接种知识了解较少, 因而不重视, 造成漏种或迟种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整个人群疾病的防控。家长迫切需要了解疫苗接种的种类, 所预防的传染病, 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 疫苗的禁忌症, 可能引起的接种不良反应及处理, 以及生病延迟接种是否影响接种效果等。家长希望获得预防接种知识的准确信息, 并得到通俗易懂的解释。

3. 2 心理支持

3. 2. 1 紧张焦虑情绪 从表中可以发现, 安全有效地接种疫苗在家长的心理需求中排在第一位, 占100%。由于接种时未做到有效沟通, 部分家长在儿童接种疫苗后出现一般反应如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等情况时容易出现紧张焦虑情绪。

3. 2. 2 怀疑与不信任 由于新闻媒体报道过的疫苗相关事件, 媒体的误导和渲染, 使部分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信任度下降, 心存疑虑, 对接种人员不信任。

3. 3 接种人员服务态度和接种环境的需求 98.67%的家长希望得到工作人员热情耐心的服务, 94.33%的家长希望接种环境安静, 缩短候诊时间。接种人员服务态度不好、人群拥挤、环境嘈杂使家长在等待过程中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4 护理干预措施

4. 1 改变服务意识, 开展优质服务 预防接种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 以丰富的专业知识, 规范的操作技术, 得当的言谈举止, 冷静沉稳的态度, 热情的服务赢得家长对预防接种的信任。在交流中注意把握好与家长的沟通技巧, 针对不同的儿童家长提供个性化指导。耐心解答家长提出的问题, 并提供咨询电话。

4. 2 预防接种知识的指导 对首次带幼儿来接种的儿童家长, 由分管片区的护士介绍预防接种流程, 接种的时间安排, 需要注意的事项。详细询问孩子的健康状况, 家族史, 有无过敏史, 发放预防接种知识小册子, 让家长仔细阅读“儿童预防接种家长告知书”并签字, 告知家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预防接种的禁忌症、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护理方法等。让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有初步的认识。每次接种前让家长仔细阅读当日要接种疫苗知情同意书, 包括疫苗名称、预防的疾病、不良反应、禁忌证、注意事项等并做好解释。在候种室观察室张贴免疫程序、接种部位、方法、剂量、接种月龄、接种前后注意事项, 公示二类疫苗收费价格。充分利用接种后留观的时间, 由留观护士将婴幼儿健康教育知识进行播放和发放[3]。让在此留观的儿童家长, 迅速掌握一些接种常识。

4. 3 心理支持

4. 3. 1 实施安全接种, 增强儿童家长信任度 疫苗的质量是安全预防接种的关键, 疫苗质量不好, 接种后将会带来严重后果[4]。这也是家长最为担心的问题。严格按规定程序领苗、运输和保存, 确保疫苗安全。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 对受种儿童既要注意免疫起始月(年)龄, 又要仔细核对待种和已种疫苗间的间隔, 正确筛选适宜的接种对象, 排除禁忌证, 严格按程序接种。对二类疫苗遵循“知情同意、自愿自费”的原则, 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 自身经济能力等权衡利弊, 理性选择。接种疫苗后由分管片区的护士进行电话回访, 了解本月预防接种情况、有无接种反应。指导家长正确对待预防接种一般反应, 解除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

4. 3. 2 预防接种环境的改善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创造良好的接种环境。候诊室、登记室、接种室、观察室布局合理, 整洁温馨。科学安排接种时间, 避免人多拥挤, 等待时间过长而影响家长的情绪, 引起接种纠纷。

5 讨论

在预防接种过程中, 通过分析家长的心理需求, 及时发现问题, 采取护理干预措施, 设身处地为儿童及家长着想, 针对不同家长提供个性化指导。通过护理干预的实施, 得到家长的信任和认可, 主动带幼儿接种疫苗, 有利于提高接种率, 促进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蕊.预防接种门诊儿童看护人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当代医学, 2012, 18(1):119-121.

[2] 张荣,曾红,王君, 等.乌鲁木齐市儿童看护人计划免疫相关的知识和态度调查.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09,13(2):170-172.

第4篇

结果:观察组儿童采取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方法,儿童在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家长的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度、对接种服务的满意度、儿童在配合接种的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采取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方法可有效提高接种的安全性,且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36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03-01

选择在我院2010年元月至12月与2012年元月至12月期间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的护理方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2012年元月至12月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共630名,将这组儿童作为观察组,选择在我院2010年元月至12月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共596名,将这组儿童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儿童中,有男性儿童385名,女性儿童245名,年龄为3个月至4岁,平均年龄为1.52±1.31岁,均健康状况良好;对照组儿童中,有男性儿童331名,女性儿童265名,年龄为1个月至3.5岁,平均年龄为2.21±0.56岁,均健康状况良好;两组接受预防接种的儿童所接受的接种疫苗种类有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以及卡介苗等。两组儿童在性别、年龄、接受疫苗种类以及健康状况方面,经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给予对照组儿童预防接种的常规护理方法,向家长介绍预防接种的操作步骤,在接种之前向家长了解儿童目前的身体健康状态以及在接种后如何对儿童的反应进行观察等;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儿童采取安全预防接种护理的方式对观察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

1.3 观察项目及评估标准 [1]。比较分析两组儿童在接受不同护理干预后的不良反应率与家长对预防接种的满意度;不良反应包括儿童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满意度包括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度、对接种服务的满意度、儿童在配合接种的配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选用SAS18.0统计软件,以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

2 结果

2.1 对照组儿童与观察组儿童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的不良反应比较分析

由表1可知,观察组儿童出现的不良反应率仅有2.05%,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的不良反应率,两组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儿童家长满意度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度、对接种服务的满意度、

儿童在配合接种的配合率的比较

由表2可知,观察组的预防接种知识的知晓度、对接种服务的满意度、儿童在配合接种的配合率均高于对照组,总体满意度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第5篇

计划免疫工作,旨在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相应的传染病,它是一种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手段。儿童是计划免疫接种的主要对象和受益者,但决定权却在家长手中。在现实情况下,由于人们的经济条件、卫生风俗习惯、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相当数量的家长对计划免疫的重要性和免疫预防知识认识不足,因此,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近年来,我们在预防接种工作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效地增强了家长的免疫预防知识水平,提高了儿童预防接种率,并降低了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总结论述如下:

1、在孕妇来我院住院分娩期间,由产科医护人员告知产妇及其家人新生儿疫苗接种知识,并为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卡介苗接种,将新生儿基本信息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发放预防接种证,告知其它疫苗接种的时间、机构和相关手续。计免人员及时对新生儿家长进行计划免疫知识健康宣教,发放《家长需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政策”等宣传资料,宣教新生儿易得传染病的危害、预防知识,需要接种的疫苗和接种时间、接种地点、注意事项,使家长认识儿童接种疫苗的作用和重要性,从而积极配合疫苗接种工作。在健康教育工作的辅助下,我院所辖社区常住儿童的建卡、建证率达到了100%。

2、新生儿满月后家长带孩子来预防接种门诊进行第一次预防接种,我们对家长热情接待,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在进一步完善孩子预防接种相关信息的同时及时把健康教育融入到工作中。告知家长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预防接种受法律的保护,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手段等内容。作为儿童的监护人应当积极配合,并按照预约时间,在孩子健康的情况下带孩子接种疫苗,接种前要给孩子洗澡更衣,以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卫生,应让孩子吃饱,不宜在饥饿的状态下接种疫苗,以免发生低血糖反应等。并主动告知我们的联系方式,邀请家长加入我们专门为家长建立的“预防接种QQ群”以便随时进行交流指导,提醒家长要妥善保管儿童预防接种证,今后将凭证接种。

3、每次接种前后我们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结合健康教育内容,对家长履行告知职责,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途径。主要内容包括询问儿童的健康状况必要时进行体检、有无过敏史、此次接种的疫苗名称、预防的疾病、接种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禁忌证、接种后的注意事项、并让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开展预防接种前儿童健康状况询问和有关情况告知工作,让家长了解《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方案》规定: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乙脑、流脑、甲肝、麻风腮等一类疫苗纳入规划免疫之内,儿童应按免疫程序免费接种;而水痘、流感、肺炎等二类疫苗自愿、自费接种。让家长了解到疫苗都有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但绝大多数只是一般反应,这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如果出现以上情况,也不必紧张,可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避免剧烈活动,1~2 天即可恢复。如发热体温在38.5℃以上,伴有全身不适,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建议家长带孩子就医并做好解释工作,可以打消家长的顾虑,并放心地让孩子接种疫苗。

4、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1)接种现场除了接种流程、免疫规划程序、接种注意事项、预防接种宣传画、接种后的留观提示等上墙公示资料外,给家长分发我们印制的各种健康处方:如介绍各种传染病、小儿常见疾病防治与护理知识的;介绍疫苗作用、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接种后的观察与护理知识的,让家长了解可能出现的症状及原因、禁忌症的范围、疫苗的偶合反应、预防接种正常反应有哪些表现、出现不良反应应如何处理等等。设立咨询电话随时处理家长提出的问题,并进行上门跟踪调查和电话回访,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2)定期下社区发传单,上门宣传,争取居委会工作人员、幼儿园老师协助配合工作,使社区所有居民获得预防接种的信息和教育。做到宣传通俗易懂,阐述问题注意分寸,消除家长怕接种反应的心理。在居民中树立“预防接种有益一生”的价值观念,让家长主动参与疫苗的接种,提高接种率。(3)与教育部门合作,每学期开学实行入托、入学儿童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对未按免疫规划程序接种的儿童及时给予建卡、建证及补种工作,对无接种证的儿童要强制在1年内完成基础免疫。并形成与教育部门互相配合长期督导的制度,创造良好的预防接种工作环境。(4)利用我院开展的一周一次的“健康大讲堂”、重大节日、每年的“4.25”预防接种日等活动,广泛的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发放资料,解答疑难,调查研究,对群众进行培训。(5)加强对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和健康教育工作,我们把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的家长及监护人作为特别关注对象,进行着重宣教、反复宣教,使家长充分认识预防接种的重要意义,主动配合预防接种工作,使预防接种不留死角,消除免疫空白。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健康教育通过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了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消除了危险因素,预防了疾病,促进了健康。正是由于我院长期在预防接种工作中开展了健康教育,使家长懂得了预防接种知识,主动带小孩接种,从而提高了儿童接种率,保证了疫苗接种效果。使我院辖区常住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5%,流动儿童接种率达90%。同时,健康教育在降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已被卫生工作人员认识。现在,医院逐步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中心,医院接种门诊的预防接种工作也越来越离不开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在保障和加速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6篇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432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739-02预防接种主要是指将加工成生物制剂的免疫原或抗体通过注射、口服等方式输送至体内,使机体产生识别能力,并产生免疫作用,从而对疾病进行预防。如何在小儿预防接种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预防接种质量的关键。为此,笔者选取本社区接受预防接种的小儿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在本社区进行预防接种的206例小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l16例,女96例;年龄1个月-6岁,平均(3.12±0.86)岁,接种的疫苗类型均为麻疹、百白破、乙肝、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等,都由父母陪伴进行疫苗接种,同一小儿多次接种视为1例。

1.2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比研究对象接受预防接种前后的情况,采用自制调查表在小儿每次接种时进行调查,包括家长对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接种的依从性以及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3护理干预方法

1.3.1接种前干预为自愿在本社区进行接种的小儿建立档案,定期对档案进行筛查、整理,了解小儿的健康状况及预防接种工作的进行情况;在接种工作进行前,对家长进行宣教,如告知接种前的注意事项,接种的目的及重要性、接种后的注意事项等,提高家长对接种工作的认识;同时对家长的心理方面进行干预,采用真诚的态度和其进行交谈,以促使其对接种工作的配合;平常应注意保持接种室、等候室、观察室的卫生,温度和湿度应适宜,精心进行布置,减少儿童的陌生感。

1.3.2接种时干预严格、仔细的对疫苗进行检查,包括生产日期、批号、单位、有效期、药品是否破裂、有无浑浊等异常现象;按规定程序进行操作,并以“严格无菌”为原则;根据小儿的年龄、注射需要等情况指导、并协助进行合适;对年龄较小的小儿进行抚触,或给予其玩具,转移其注意力,以减少哭闹对接种工作的正常进行;年龄稍大的小儿可与其谈论爱好等,将其注意转移;在进行接种的同时,应注意对小儿进行观察,出现不适,立即进行处理;注射结束后,使用棉球进行按压,防止出血及疫苗流出。

1.3.3接种后干预嘱家长带小儿在观察室休息30min后方可离开,期间注意对小儿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出现异常时,及时给予干预;告知回家后的注意事项,合理进行饮食,48h内禁忌洗澡,保持皮肤的干净、清洁等;告知小儿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并嘱家长注意观察,发现后及时来院进行处理等;嘱下次接种的具体时间,并留下联系方式,必要时给予提醒。

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里所有数据均由SPSS13.0数据分析软件处理而得,计量资料用(χ±s)表示,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P

2结果

在干预前后的知识知晓率上,干预前为117例,占56.80%,干预后为201例,占97,57%,x2为0.154,P

第7篇

【关键词】 免疫模式;儿童;接种率

作者单位:4500053 郑州市儿童医院 实施免疫规划是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在许多国家,疫苗覆盖率已成为衡量儿童初级卫生保健状况以及公共卫生策略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儿童的免疫规划接种率直接反映出免疫规划工作的落实与否[1]。随着免疫规划的深入及一些新的疫苗的推广使用,增强儿童抵抗力,保障儿童健康成长,迫切需要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转变免疫模式,积极与家长沟通,对家长实施充分告知,提高儿童接种率。我院自2009年1月免疫规划实施以来,全科人员积极努力,探索新的免疫模式。

1 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增强儿童家长的疾病预防意识,提高其对免疫规划工作的主动性和依从性[2]

1.1 开展家长课堂 宣传国家实施免疫规划政策,讲解疫苗相关知识,取得家长信任配合。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开展家长课堂59期,培训家长 2537人。每期家长课堂,我们积极宣传国家实施免疫规划政策,讲解预防接种证制度对家长的要求及家长应履行的义务,阐述预防接种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介绍免费疫苗和收费疫苗的使用选择。让家长初步了解疫苗可预防疾病知识以及接种疫苗的可能发生不良反应处置方法,取得家长信任,让家长放心带孩子及时接种疫苗。

1.2 社区宣传 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做好预防接种知识宣传工作。2009年1月至211年12月共进行32次社区宣传,根据宣传主题,悬挂宣传条幅107条,张贴宣传画167张,制作宣传展板26块,发放预防接种宣传页约2632份。

1.3 电教产品宣教室 每个儿童接种疫苗后在观察室留观30 min,电视滚动播放通俗易懂的预防接种知识,让家长更多了解预防接种知识,增强及时为孩子接种疫苗意识。

2 信息化管理和下社区多渠道查找流动儿童相结合高效完成预防接种率

2.1 实施信息化管理。将2004年以来出生 所有建卡儿童接种信息准确输入“河南省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资料完整。及时与儿童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合作,留取家长手机号码,完整录入、上传至省市级预防接种信息平台,实现省内资源共享,在每次大规模强化免疫前再次核对儿童信息及电话,利用医院短信平台和幼儿园、学校校信通快速及时通知家长,履行有效告知义务。合理安排接种时间,高效科学合理地完成应急任务。

2.2 以往的调查显示,城乡结合部地区呈现儿童免疫覆盖率低、儿童常见传染病高发的趋势,应作为免疫规划管理的重点地区[3,4]。

下社区多渠道针主要针对都市村庄、农贸市场查找流动儿童,对流动儿童的接种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及时跟踪,查漏补漏,争取措施到位,减少免疫空白,高效完成预防接种率。

3 所有疫苗信息公示,实施安全接种

3.1 公示疫苗及相关信息 从2009年1月起在显著位置苗公示预防接种工位流程,第一和第二类疫的名称、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费用承担情况及接种服务咨询电话。

3.2 实施安全接种 按照《河南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规范(试行)》等要求严格预检登记,严守无菌操作,加强疫苗储存、使用管理力度,规范接种程序,保证实施安全接种。

3.3 服务意识,服务质量。从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能力着手,按照省级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要求、坚持以儿童健康为中心,以家长满意为服务理念,全科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学习,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 结果

4.1 家长满意度高。针对我院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开展背对背问卷调查,公共发放问卷调查表2174份 家长满意2149份,满意率达98.9%。

5 结论

加强免疫规划是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定的2006~2015年“全球免疫预防远景和策略”中的重要内容,其中,确保常规疫苗免疫接种覆盖率、提高疫苗全程接种和合格接种水平、科学地增加疫苗种类是其基本内容。2008年9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在既往计划免疫基础上,将甲肝、乙脑疫苗等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实行加强免疫预防接种[5]。我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在防接种服务过程中以儿童健康为目标,积极探索新免疫工作模式。三年来主动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运用信息化管理和多渠道查找流动儿童相结合,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多次将接种信息及时发送至家长手机,开展与家长快速有效合理沟通。认真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强化服务意识,落实安全工作规范,狠抓服务质量。多种措施并举,取得满意效果,高效完成儿童预防接种率,七苗疫苗接种率逐年上升。服务儿童建立了有效免疫屏障,辖区疫苗相关疾病发病率极低,家长满意。经验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骆晓艳,高志刚,陈伟,等.天津市2010年儿童疫苗接种率现状调查.中国热带医学,2012,12(2):221.

[2] 林宝妮,方琼,曹丽,等.20092011年福田区儿童免疫接种率调查.实用预防医学,2012,19(3):386.

[3] 李标雄.邵武市2010年扩大免疫规划基础免疫现状调查.浙江预防医学,2011,23(10):3840.

第8篇

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保健上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经过多年预防接种实验表明,若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中存在缺失之处,则易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因此,预防接种门诊健康教育的必要性越来越应引起重视。现本文针对健康教育方法、健康教育加强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健康教育方法

目前在预防接种门诊中所存在的问题包括: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欠缺,预防接种门诊患者较多、人流量较大,预防接种门诊接待时间较短等特点。预防接种门诊采取以下措施来实施健康教育对策:⑴将宣传画张贴在候诊室;⑵定期在候诊室卫生墙上更新宣传相关知识,其中包括疫苗接种次数、间隔时间及接种途径等;⑶为预防接种后可能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基本处理方法印在宣传单上或在接种后告知接种人员及其家属[1]。这不仅要求院内的健康教育能够合理贯穿至整个环节中,并在进行接种之前将接种疫苗的名称及用来预防的疾病提前告知给家属,并耐心回答家属所提出的问题。另外,在接种完成后嘱家属注意留院观察半个小时以上,对其接种反应进行观察,并嘱其回家之后多饮水。

2健康教育加强内容

2.1重视预检工作

预防接种检查人员需对儿童健康状况进行耐心询问,并认真做好预防检查工作,同时向儿童的家长咨询询问其身体状态,记录其是否有食物及药物的过敏史,是否接种过相关疫苗,是否有接种疫苗的禁忌症,是否在近期内接受过血液制品(如输血等)。例如对于患有肛周脓肿的儿童,禁止接种脊髓灰质疫苗,或在进行上次接种时对该疫苗无反应的儿童也应引起重视,同时还应询问儿童是否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或有无免疫系统疾病的家族史[2]。必要时可需告知儿童家长本次接种疫苗的名称、种类、价格、作用、常见不良反应及接种期间注意事项等相关问题。嘱儿童家长能够在接种之前仔细阅读并确认预防接种相关知情权同意书,同时向其介绍疫苗常见不良反应及基础预防措施,使儿童家长做好心理准备。

2.2健康教育个体化

在为儿童给予预防接种时所实施的健康教育要做到个体化,不仅应向其交代大家普遍需要了解的常规知识,还需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做到具体化及系统化,有针对性的向其讲解个体所需知识。由于每个人的年龄、职业及文化程度有所差异,因此,其对于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情况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例如,对于某些需要了解接种疫苗的名称、厂家、常见不良反应、价格等一般情况史,这就要求接种人员能够针对此类问题向其进行详细的讲解与说明,突出讲解重点,并注意所采用的语言通俗易懂,态度和蔼,以达到个体化的要求[3]。另外,还需尊重家长对接种疫苗的自主选择性,并给予专业指导,从而树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2.3注意心理指导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多年了接种疫苗的工作,但仍在接种过程中可发生较多的不良事件,这就要求接种人员在面对受种者及其家属所提问题时给以耐心的解答与专业的指导。需做到在接种之前,对于疫苗一般反应相关知识做好宣传工作,使得受种者能够及时反馈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而在接种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对受种者进行多次耐心询问,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出发,安抚并消除受种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在接种疫苗之前,接种人员需以微笑面对儿童,并与其进行耐心交流,以取得儿童的信任,从而保证接种过程的顺利进行。

2.4生活饮食指导

有部分药物在接种后常具有诸多注意事项,例如在儿童口服过脊髓灰质炎糖丸后需及时告知家长,于接种后半个小时内应禁止儿童进食任何东西。原因是脊髓灰质炎糖丸为一种减毒的活疫苗,若在接种后半个小时之内食用热的食物可对其产生杀灭的作用,以此破坏其免疫效果。另外,也有部分疫苗在行局部注射后可产生红肿热痛的现象,最为常见的疫苗包括百白破疫苗,但由于其产生的局部红肿现象属于正常反应,不需做任何特殊处理,只需在接种后回家当晚采用热毛巾对其进行热敷,以达到消肿的目的[4]。同时需嘱其在接种后短时间内禁止洗澡,同时需多注意饮水,多休息,并对儿童是否出现倦怠现象,发热等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若出现严重不适,则应及时送至医院就诊。

第9篇

关键词:人性化服务理念 预防接种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81-01

我国实施扩大免疫疫苗品种的不断增加、接种剂次明显增多,预防接种门诊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容易出现医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有效地沟通和细致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将传统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内在潜力,时刻为服务对象着想,时刻以儿童为中心。因此,我们针对儿童预防接种的特殊性,将人性化服务融入预防接种全过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 服务载体有效提升

全面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系统,严格实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的全面运用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的发生,方便接种情况的统计分析,并能通过短信提醒第一时间追访迟、漏种儿童。同时,考虑众多上班族家长可以利用周末休班时间带儿童前来接种疫苗,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周末放假有空,我们将预防接种门诊的作息时间调整为周一至周日每天接种及节假日照常接种,按需、按时段人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服务需求,有效缓解了预防接种候诊时间长和拥挤现象,同时增强了三岁、六岁儿童加强疫苗的接种率。

2 服务功能有效提升

预防接种门诊改建为数字化接种门诊后设立候诊、登记、接种及观察等四大功能区。在门诊设置了明显的标识和指示标志。宽敞明亮的候诊大厅,整个空间采用卡通动画布置,添置了足够数量的休息椅,接种门诊区域内全部采用塑胶地板,给儿童提供了更安全的接种环境。门诊启用叫号等待系统,保证了接种秩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发生;宣传画以粉色、蓝色为主体颜色布置墙面布,配备了液晶电视,购置了动画碟片、预防接种知识的宣传碟片,减少儿童接种及观察等待的烦闷感。同时,为了方便家长为其准备了冷热开水、纸杯、电话等以供使用。积极营造温馨和谐的预防接种环境,给接种对象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3 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1)开展健康宣教,提高家长对预防接种知识的认知度,大力开展“妈妈班”预防接种知识讲座,重点讲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接种禁忌症、接种后副反应的处置、一类苗二类苗的区别等疫苗相关知识。缓解了门诊接种日时因工作人员少、接种儿童多、时间限制等情况下工作人员无法全面详细解释的压力,也消除了家长的困惑和顾虑,又拉近了双方的距离,使家长更积极主动地配合疫苗接种,有效提高了疫苗接种率。同时预防接种门诊开通咨询电话,积极、耐心地回答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特别是针对接种后引起的各种副反应,对家长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对症处理,既有利于消除家长对预防接种工作的误解,也有利于儿童早日康复。

(2)注意沟通技巧,针对不同对象做好个性化的护理 接种人员不仅要学会如何将信息清楚地传递给受种者及儿童监护人,使他乐于接受,更要善于改善受种者对各种信息的反馈,只有通过交流沟通,才能增进情感。对不同年龄的儿童,根据不同心理采取不同措施,消除儿童接种时的紧张情绪。新生儿、婴儿期这个时期的小儿比较娇嫩,对外界刺激只能形成比较简单的反射,尚无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亲情有极强的依赖性,指导家长用非语言方式如亲抱儿童、微笑或亲切称呼来营造亲情氛围,吸引其注意力,以减轻儿童的疼痛,便于注射操作;3―4个月以上的婴儿容易被周围的环境转移注意力,接种人员就采取微笑和温馨的话语去逗乐并转移其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注射,减少哭闹。学龄前儿童情绪易受感染,谈一些愉快和新奇的话题,及时给予鼓励、肯定和表扬,分散注意力,接种人员通过对儿童善意的身体接触如抚摸小朋友的头,握小朋友的手,可以使儿童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促进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取得他们的信任和主动配合,从而在愉快的气氛中敏捷、熟练、轻巧地完成注射。

(3)注重自身管理,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理论学习,反复学习规范化门诊的评估标准,加强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力争做到规范接种、安全接种。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定量资料

1.1.1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前后数据分析[1] 包括主动监测前后AEFI报告率的比较,AEFI的发生时间、制品种类、接种剂次、接种季节和人群分布特征。

1.1.2AEFI主动监测模式的建立

① 基于社区的AEFI主动监测模式:对在2008年7月―2009年12月建卡的新生儿发放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记录册,要求家长在每次接种疫苗后进行体温和局部全身反应的观察和测量,医务人员进行电话随访,或在儿童下次疫苗接种时进行主动询问。对不良反应填写《AEFI主动监测登记表》,并逐级上报。

② 基于医疗机构的AEFI主动监测模式:在闵行区二级综合性医院(市五、吴泾、闵行区中心医院)建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哨点,在儿科门诊建立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记录册,对在就诊时发现的与预防接种相关的疾病进行登记和报告,院防保科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旬、月进行主动监测。

1.2定性资料

参加访谈的对象为儿童家长和不同部门的医务人员,包括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管理部门、区域二级综合性医院管理人员和临床医生。

对儿童家长采用门诊拦截式,对医务人员采用小组访谈,以事前设计好的提纲内容进行访谈,了解访谈对象对问题的看法与观点。根据专家知识背景与专业经验将资料形成不同的主题和类别,所有访谈内容均录音记录,并整理为文稿,记录关键信息供研究分析。

1.3AEFI定义与分类

以卫生部下发的《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中AEFI的定义与分类为标准。AEFI分类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实施差错、偶合事件、注射反应、不明事件;不良反应分类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1.4资料分析

将AEFI监测个案资料输入上海市免疫规划AEFI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并导出为Excel文件后,进行整理统计。采用内容分析推断法对定性资料进行分析讨论。

2结果

2.1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前后数据分析

2.1.1AEFI报告率2007―2009年共收集到接种后不良反应事件302例,AEFI报告率为276.56/10万。主动监测前的AEFI报告率为87.25/10万,主动监测后的AEFI报告率为455.67/10万。

2.1.2AEFI分布特征

① 制品种类:在所有疫苗接种不良事件中,一般反应报告率居前三位的依次为DPT、Hib和PCV,分别为840.58/10万、681.82/10万和529.41/10万;细菌类疫苗的AFEI报告率高于病毒类疫苗,AEFI发生按种类分析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表1)。

② 人群: 2007―2009年沪籍儿童的AEFI报告率是非户籍儿童的1.62倍。沪籍儿童和非沪籍儿童主动监测后的AEFI报告率分别是主动监测前的7.51和3.93倍。

③ 发生时间:AEFI报告率与疫苗接种月份有相关性,从1月开始,报告率呈上升趋势,7―8月份为最高,9月后报告率逐渐下降。

④ 接种剂次: DPT与JEV随接种针次增加,报告率有上升趋势;OPV第三剂AEFI报告率较前两剂为高。其余疫苗随着针次的增加,报告率逐渐降低。

⑤ 临床表现:一般反应中临床表现主要以注射局部红肿硬结(126例)和全身低于39℃发热(152例)为主;异常反应中临床表现以全身皮疹(1例)与发热超过39℃(23例)为主。

2.1.3哨点医院报告情况

哨点医院AEFI总体监测的敏感性差,市五医院、区中心医院的AEFI报告率分别为1.02/10万、8.96/10万。报告AEFI共16起,其中一般反应11起,异常反应1起,偶合事件4起;报告的AEFI临床表现主要是以发热为主,占75.00%(表2)。

表2 哨点医院AEFI报告情况与临床表现分布

2.2定性访谈

2.2.1预防接种门诊家长访谈 实行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主动监测以来,接种门诊的医务人员与儿童家长关于AEFI相关知识的交流增多,家长对儿童预防接种后AEFI的关注度增强,有利于提高监测的敏感性。家长说“接种门诊的不良反应记录册,上面有每种疫苗可能会有什么不良反应,还让我们每次打完针都自己测体温,加强监测”。

预防接种主动监测模式中,发放给家长的AEFI联系册对增加家长不良反应知识及提高对AEFI报告的敏感性起到重要作用。家长回答说“如果接种预防针后体温到了38.5℃就会到医院就诊,采取一些降温的办法,这些知识都是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记录册中知道的。”“这本册子对我还是很有帮助的,上面写得挺详细的,因为咨询医师的话需要问题非常具体才能提问咨询,对于广泛的症状,电话咨询往往说不清楚,还是自己看比较有帮助。”

部分家长在儿童预防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时,没有意识到要主动将信息报告给接种门诊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的主动随访或到下次进行预防接种前主动询问对增强AEFI报告的灵敏度非常重要。同时在医院儿科门诊建立起合理的AEFI监测、报告机制有利于提高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报告率。有家长谈到:“孩子8月龄打麻疹疫苗时发生过一次,当时发热39℃,到医院就诊了,但是没有报告过接种的医师,直接去的儿科医院”。

2.2.2医院儿科门诊医师访谈医院儿科门诊医师在AEFI的报告、处置、解释上发挥重要作用。他们“常遇到小孩上午进行了预防接种,下午出现发热等症状,家长会认为是接种疫苗所引起的,对小孩进行检查后发现咽部有红肿,有卡他症状,我们常对家长进行解释发热可能是由于上感引起。” 因此建立以医院儿科门诊为阵地的AEFI主动监测哨点,加强对儿科门诊医务人员AEFI常见类型、报告程序、处理方法的培训,不仅增强医务人员对预防接种不良反应识别的敏感性及处置能力,同时有利于医务人员对预防接种后偶合疾病而引起的发热等症状的解释,从而消除家长对预防接种安全性的顾虑。

在启动AEFI主动监测项目前,儿科门诊医务人员对儿童中可能因预防接种引起的发热等不良反应的报告缺乏相应的机制,同时考虑到预防接种,尤其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是必须接种的,报告不良反应心存顾虑。认为“没有一个规范处置流程,能不诊断不良反应尽量不诊断,但回避也不是办法,需要摸清报告,还是需要消除顾虑加强监测。” 通过AEFI主动监测网络的建立,让医务人员获得更多了解AEFI监测及处置相关知识及信息的机会,同时也有利于理顺儿科门诊对AEFI的监测、报告流程。

3讨论

随着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有效控制,AEFI受到了公众与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区从2001年起建立预防接种不良事件报告制度,2005年全面实施了《上海市AEFI监测方案(试行)》[2],与全市相同所有监测到的AEFI事件均由家长报告等被动方式(占95%)为主,尽管我区的AEFI报告率处于全市平均水平,但由于医务人员对AEFI报告的顾虑以及缺乏培训,发现并报告的途径单一等诸多因素,仍然导致AEFI漏报现象的发生。

3.1主动监测前后AEFI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2009年全面实施主动监测后,本社区AEFI报告率为455.46/10万,是2007年的5.21倍,高于区平均水平的3.47倍,报告及时率和完整率均>95%,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3.2主动监测前后AEFI分布特征

按病毒类与细菌类疫苗统计,主动监测开展前后AEFI报告率有年度增长的趋势。按不同人群分析,沪籍儿童和非沪籍儿童主动监测后AEFI报告率分别是主动监测前的7.51倍和3.93倍。在以被动报告为主的方式下非沪籍儿童的AEFI报告率略高于沪籍儿童,之后沪籍儿童的报告率高于非户籍儿童且增长趋势明显。主动监测前后AEFI按疫苗接种剂次分布大致相同,DPT与HepB随接种针次增加,报告率有上升趋势,OPV第三剂AEFI报告率较前两剂为高,其余疫苗随针次的增加,报告率逐渐降低,与应颖、钱晓华等[3-4]的调查结果一致。

3.3 定性访谈

近年来,风险沟通策略被用于描述和解释免疫规划项目中发生的AEFI [5]。对受种者、家长、接种人员和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而言,AEFI是一种风险,为便于更好地开展AEFI监测工作,我们自编了《宝宝预防接种反应记录册》发放给新生儿家长,除了宣传疫苗接种后的常识和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常规处理办法外,在各疫苗接种宣传页的下栏内留出空格,由家长自行填写记录宝宝接种疫苗后24 h内的体温、注射部位和身体不适体症,便于家长观察记录和及时就诊处理,主动配合和参与预防接种工作。这种家长主动参与AEFI监测的模式有利于保持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作为一种风险沟通策略,对提高家长预防接种的依从性和巩固免疫规划项目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与朱渭萍等[6]在医疗机构实施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可行性的定性研究中的调查情况类似,卫生行政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认为在儿科门诊开展AEFI主动监测工作很有必要,需要上级政策上的支持。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目前的监测工作流于形式,AEFI漏报普遍存在,原因主要是未受过相关方案和免疫预防工作的培训,门诊工作量大,另外不能明确症状与预防接种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影响报告的因素。在本文试行的4个监测哨点中,报告率远远低于接种门诊,除了培训不足、临床门诊工作量大外,还与报告程序繁琐、甄别难易、工作量绩效有关,临床中更应注重以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机制为主的监测模式,并完善规范处置的绿色通道。AEFI作为一种风险,除了预防工作者外,全面提高临床儿科医生开展沟通风险策略的各项技能是至关重要和迫在眉睫的,帮助他们掌握预防接种知识、AEFI的报告流程、处置规范可以使我们有效地建立起AEFI主动监测哨点,并以它作为预防接种工作中临床与预防整合的切入点,将一个成功的风险沟通转变为机遇,为免疫预防工作营造一个更健康和积极的社会环境,各方形成合力,树立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降低其对免疫规划项目的负面影响,保持免疫规划项目的成果。客观评价AEFI主动监测模式所取得的效果,由于对被接种者所实施的主动观察,是否使观察对象或家长出现霍桑效应从而引起观察的偏倚,进而导致AEFI报告大于实际发生数,仍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和评价。

4参考文献

[1] 余峰,余翠萍,吉美蓉.上海市龙柏社区2007―2009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报告率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0,22(7):394-396.

[2]陶黎纳,胡家瑜,郑英杰.上海市2006年预防接种安全性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4):297-303.

[3]应颖,蒋天兰,吴慧芬.2001―2004年上海市普陀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05,17(6):267-269.

[4]钱晓华.上海市虹口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主动与被动监测情况分析[J].中华医学与健康,2006,3(8):5-8.

[5]郭飚.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对免疫规划项目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6):549-552.

第11篇

为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34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意见》(豫政〔*7〕42号),确保我市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以上,现就进一步加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提高对儿童免疫规划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儿童免疫规划是通过接种疫苗达到控制和消除相关传染病的最有效措施,是公共卫生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经过全市广大免疫规划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市儿童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继20世纪60年代消灭天花之后,已连续16年保持了无脊灰状态,连续22年未发生白喉病例。结核病、麻疹、百日咳、乙脑、流脑等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下降,乙肝防治效果明显,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但是,由于一些地方和部门重视不够,工作不力,导致我市免疫规划工作存在许多问题,部分地区还存在严重的漏种现象。今年我市麻疹疫情呈高发态势,1月至5月发病数是去年同期的1.5倍,发病形势不容乐观。各县(市、区)如不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多年努力取得的免疫规划工作成果将毁于一旦,有可能造成疫苗针对传染病的大面积暴发流行。

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直接关系到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趋势的消长,事关儿童的健康成长、社会的稳定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事关全市人民健康素质的提高。各县(市、区)、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做好本地免疫规划和预防接种工作。

二、切实加强对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

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群众性、公益性和福利性、连续性和经常性、科学性和严密性,加强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县(市、区)要按照“政府组织、属地负责、规范管理、分类指导”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领导。要将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所需经费供给,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责任目标管理,定期考核,抓好落实,确保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正常开展。

为加强工作协调,创造良好的免疫规划工作环境,市政府已成立*市儿童免疫规划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免疫规划日常工作。各级也要成立相应组织,切实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指导。

三、建立完善儿童免疫规划工作的长效机制

各县(市、区)要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儿童免疫规划质量。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预防接种工作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预防接种网络,加强辖区内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免疫规划单位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实施与预防接种相关的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监测、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以及疫苗使用管理等工作,确保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到90%,有效控制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财政部门负责落实预防接种的疫苗的购置、储存、运输费用,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正常工作经费和基层预防接种劳务费,确保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教育部门负责落实儿童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制度,接种证查验率达到90%以上,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查验情况,配合开展未接种和未完成全程接种儿童的补种工作,按照有关要求做好校园针对传染病防控工作。公安和人口计生部门负责本地出生儿童以及流动、暂住儿童的户籍登记和统计工作,准确掌握辖区本地儿童和流动儿童分布情况,协助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摸清应接种儿童底数,做好儿童免疫规划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疫苗质量和流通环境进行监督管理,每半年对辖区疫苗经销、接种单位检查一次,及时查处举报案件,保证疫苗质量安全。新闻宣传部门负责协助支持卫生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免疫规划公益宣传活动,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群众和社会参与意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托幼机构、学校、社会福利机构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协助做好预防接种有关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

四、加大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预防接种工作和疫苗针对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要把预防接种政策及相关预防接种知识作为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时机,将其贯穿到学校健康教育、医院健康教育、行业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和农民健康教育等各个环节。各新闻媒体要更多地担负起公共卫生宣传教育的责任,通过广播、电视、网站、报刊等媒体,广泛开展预防接种政策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群众主动参与预防接种工作的意识和自我防病能力,形成社会公众主动参与、社会各界共同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保证我市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五、加强对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规范管理

全市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要以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为依据,扎实做好基础免疫,维持无脊灰状态,提高乙肝疫苗首针、麻疹疫苗及时接种率、全程免疫覆盖率和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的暴发流行为重点,全面加强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儿童免疫规划工作质量。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辖区的卫生规划,合理设置预防接种单位,明确服务接种责任区,加强规范化管理,为辖区群众提供方便、安全有效的免疫接种服务。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疫苗储存、运输、分发和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加强预防接种门诊和预防接种点的规范化建设,严格预防接种单位的资质管理、预防接种人员的准入考核和培训教育制度,建立健全免疫规划规范、科学的冷链系统和服务管理体系。预防接种单位要按照免疫规划对居住在其责任区域内需要接种者(包括流动儿童)进行规范接种,达到市免疫规划所要求的接种率。并积极开展与预防接种相关的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监测、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应急处置等工作。各级预防接种单位要针对工作中薄弱环节强化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减少疫苗漏种,提高流动儿童接种率;对免疫薄弱或免疫空白点要切实落实查漏补种措施。

第12篇

为了使广大群众了解计划免疫知识,理解计划免疫工作,自觉接受免疫服务,xx市利用“4.25计划免疫宣传日”的锲机,以“接种疫苗,保障健康”为宣传主题,结合今年工作重点,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广泛宣传接种疫苗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现将开展此项工作总结如下:

为了能将今年的宣传工作深入实际,xx市采取了发放宣传单、横幅、宣传板面、设立咨询台、开展讲座、利用村医宣传等多种形式,并及时讲解传单的内容,大力宣传卫生政策及预防接种的好处,着重讲解传染病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危害。

元宝区疾控中心在活动期间通过电子屏幕滚动字幕宣传了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程序和今年宣传主题,广泛宣传接种疫苗对于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并组织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走乡入户,深入人口密集地区、市场、流动人口聚集区等预防接种工作相对薄弱的地方,加强对村级重点人群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对及时和全程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的认识。各医疗接种单位采用在单位门口张贴宣传画、悬挂横幅、板报、分发免疫规划宣传手册,并设立预防接种咨询台等形式,向儿童家长讲解有关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实施情况和疫苗相关知识,使家长对计划免疫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医务人员还深入辖区内的社区街道、托幼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加大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将预防接种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关注预防接种工作,普及了免疫规划知识,营造了全社会参与支持的氛围。

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xx市办公室,创建国家卫生城市xx市办公室,xx市卫生局,xx市疾控中心,xx市卫生监督所,xx市中医院,xx市中心医院,大东卫生院,xx市妇幼保健院为主办单位分别在中医院大厅、中心医院大厅、新华街等地点开展以“接种疫苗,保障健康”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活动共出动参与人员20人,设咨询台4处,出展板6块,标语4幅,现场咨询50人次,免费测量血压80人次,共发放预防接种相关知识宣传单、小折页、小册子、小读本、健康教育处方等2000余份,多个大型电子屏幕反复播放宣传主题和相关信息,新闻媒体在现场采访并进行了新闻报道,受教育人数达2万余人次。

凤城市于3月26日在凤城市疾控中心会议室召开了由各镇预防保健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员参加的会议。会议上,计划免疫科于风艳科长对计免宣传日宣传活动工作也做了详细安排,市疾控中心王庆忠主任作了总结发言,并对计划免疫宣传日宣传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得计划免疫宣传活动的开展得到了有力保障。宣传活动期间各镇预防保健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张贴宣传标语48张,宣传板(墙)276块,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300余份,设立咨询台24处。

宽甸县疾控中心在门前用LED屏播放活动宣传标语,设立免费咨询台,向群众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疫苗相关疾病的预防、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预防接种注意事项等。

本次活动,使广大群众了解国家在预防接种工作方面的政策、方针。实施国家免疫规划预防疾病和儿童保护健康的重要性,强调了及时接种疫苗的必要性,更加普及了预防接种知识,并能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