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33: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互联网课堂教学,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引言
“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行至今已经走过了两年的历程,其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教育中推进互联网+计划将为我国培养综合素质全面的应用型人才提供助力。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技能要求极高的学科,会计课堂教学深化互联网+计划是必然的。
一、传统会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模式单一
当前的会计课堂教学都是基于教材进行的。与当今知识形态与日变化的现?钅岩允视ΑS绕涫腔チ?网金融的出现,对于会计专业应当掌握的知识技能产生了极大的触动。而会计专业的课堂教学内容大多数还集中在凭证、登记账簿等的学习上[1]。对于包括P2P,营改增等新兴的内容涉猎较少,教学资源饱和度低。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通常以教师的直接讲述为主,学生直接操作或者练习的时间安排的比较少。学生在学习时被满堂灌的理论知识束缚,无法进行多元化的思考。
2.课堂教学目标设置与实际需求不符
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才向社会的输出。课堂教学是培养现代企业的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基础。然而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没有充分掌握当今企业的人才需要,忽略了学习能力和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培养,使得学生难以掌握充足的实战技能,降低了企业对于学生的满意度。造成大量的学生在毕业后难以有效择业的困境。
3.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体现
课堂教学学生应占主体地位。但是当前的会计课堂教学却呈现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程序性的记忆,完全忽略了个体差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体现,从而造成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把握能力变弱,难以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效果堪忧。
二、互联网+环境下优化会计课堂教学的策略
1.学校明确“互联网+”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布局
互联网+的实现,需要学校创新教学布局观念,从课堂课时的安排,实践计划的安排,教学设备的更新以及教师队伍的培养上面下功夫。为其提供充足的环境基础。知识经济时代下,会计的职能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其在公司决策、数据分析上面的重要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因而学校需要优化教学方案,合理分配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时间。并且在学校中建立起网络教室等全新的互联网实践场所。同时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养,促使其在正确理解互联网+思维的前提下进行教学。
2.利用互联网,提高教学资源饱和度
在教学资源的运用上,教师应该能够跳脱教材的限制,在海量的大数据资源中,为学生形成有技术含量、有层次的会计知识资源库。通过资源库将知识形象立体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实现资源最大化的整合和共享。
资源库的建立应按照会计知识的模块进行有效的划分和编辑,形成一套主线明晰的资源布局。在资源库中开辟学生实践操作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进行知识学习后,直接进入到实践练习之中,通过云端数据存储,记录每一次实操中存在的问题,和知识技能点学习上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学会自我反思和整理。例如就货币资金核算中银行支票、本票、汇票的账务处理方法、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等就可以让学生在资源库中进行自我模拟练习,从而掌握票据的取得、填写、应用和登账这一系列流程,并与知识点之间建立起有效联系,形成完整的框架体系。
同时,资源库将可为学生提供实时学习、训练的机会,将知识的学习延伸到课堂外,使教学形成“自主学习-重复-记忆-练习-自我考察”的良性循环。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保持实时联系,使教师可以及时就学生的困惑进行答疑和引导,提升教学效果。
3.搭建校企远程实训平台,促进知识的有效转化
上文指出,会计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为了培养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而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使促使这一目标实现的根本。在基于信息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与当地的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使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接触上真实的企业财务信息,让学生可以真实的参与到会计处理的全过程,发现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处理,实现知识理论向实践技能的有效转化。例如学生可以就企业的季度税收进行实务体验,在讲解利润表编制的时候,报表中所得税一栏《财务会计》教材中阐述的是按利润总额的25%计算,但当学生按照真实的企业财务数据操作后往往会发现其计算结果与企业报表中实际的应交所得税金额不符,究其原因是由于应税所得和利润总额的计算基础不同,他们是分别按照税法准则和会计准则这两个不同的依据计算得出[2]。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面对教学内容与实务差异的处置能力,以及问题的分析和应变能力。同时企业在学生进行实务实践时,实现了人才的有效储备和甄选,缩短了学生与企业磨合的时间。企业也降低了培养人才的成本输出,是一种双赢的方法。
4.实现课堂教学反馈与评价的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与学生是直接面对面的。但是学生的学习成果往往不能在课堂中真实的反映出来,而集中体现在期末的考试评价中。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被及时的予以解决,那么就会形成知识转化断层。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教师可以通过平台对学生的账务处理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对他们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和分析,从而更加准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及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教学评价实现了线上与线下双结合的动态评价方式,[3]从而促使教师依据评价动态进行教学方法和策略的调整。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美术课堂;核心素养
;
互联网具有多元化、便利化、形象化等特征,其对学校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影响。在初中教学中,美术教师应利用互联网资源,全面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网络平台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互联网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一、互联网视角下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意义
以前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普遍缺少独特的魅力,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初中生的思维以及习惯都没有得到改善,学生的所见、所感依旧带有固化特征。同时,美术课本身就对学生的创造力以及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再加上教师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理念过于落后,使得美术课缺少吸引力,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学习美术这门学科,这样,学生的审美素养便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当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初中美术教学中,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打破教学的时空限制,开展线上线下美术课,通过多方面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互联网视角下开展初中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运用互联网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美术课是一门艺术类学科,它主要的教学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修养、品德。但是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观看美术教材中的照片,然后针对教材中的照片进行讲解指导,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这种教学方式会限制学生的思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给教育领域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运用网络中的丰富资源,不断拓展学生的艺术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获得资源、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及学习平台,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意识。多媒体教学是非常直观且优势显著的教学方式,这种直观体验具有更强的熏陶效果,有助于学生真正融入美术课堂教学中。例如,在开展鲁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学画动物蔬果”的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信息互通性的作用,在网络上选取更多与本节课有关的画家的画作图片,或者一些著名雕塑师所雕刻的作品照片。在上课时,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美术作品,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让学生认真观看艺术家是如何完成作品的。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分析以及教师的演示,学生充分感受并体验中国画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方法和艺术特点。之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味中国画,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浓、淡、干、湿表现物象的特征以及画面的构图,通过讲解这些技巧,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画,感受艺术的魅力,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爱上这门学科。当讲解完所有知识后,教师需要利用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时间以及机会自己创作,让他们借鉴提供的素材,通过自己的创造、想象完成作品,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运用互联网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师若想改变目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以网络为载体,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方式,通过新颖的、多样化的手段促使学生进步。首先,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上课需要用的课件,深入挖掘美术课程内容以及教学大纲中的重点,提炼教材里的重点知识及难点知识;然后以此为依据,合理选择网络平台,添加更多与课程内容有关的音乐、图片、视频等,通过这些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受教范围。例如,在开展鲁教版美术七年级上册“色彩的感染力”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网络收集中西方相关的色彩图片,如千里江山图、荷花图、玉兰黄鹂图、干草垛(莫奈)、静物(马蒂斯)、土地(罗尔纯)、乌鸦群飞的麦田(梵高)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加深他们对中国画色彩应用特点以及西画中色彩应用特点的认识,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哪件作品在色彩表现力上最具有感染力,为什么?当学生完成分组讨论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代表进行发言,鼓励学生充分联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悟,通过学生的发言去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其解决。教师还可以让每位学生写出自己对该作品的理解。通过以上方式培养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色彩的感性认识,同时也能检验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效果。
(三)运用互联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世界各国的著名美术作品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到,而这一特点是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方法之一。因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检索收集相关教学资源,如中国画、西方作品等,给教学提供极大的便利,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认识陶瓷、雕塑时,就可以利用网络收集大量的陶瓷图片、雕塑图片,并注明是哪个时期的陶瓷及雕塑,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或者微课制作成小视频。开展教学时在课堂上播放这些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我国及他国文化,促使他们自主学习,从而不断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除此以外,教师要善于利用网络,将网络技术与美术课堂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自主探究的机会,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给学生提供探究方向、探究课题等,然后为他们规定学习时长,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不懈努力去完成某个课题。教师也不能吝啬为学生传授知识,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利用网络获取知识。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创作动画作品或设计及制做装饰品,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软件或者网络平台,让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收集相关资料,先对如何设计动画作品、装饰品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教师再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独立查找、主动探究设计及制造的相关知识、技巧等,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初稿。其中,教师要对学生设计的初稿进行合理的指导,给学生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方向,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课题内容。与此同时,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使教学模式新颖化、多样化;教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展示相关教学内容,然后指导学生利用电脑去绘画设计。教师要给学生讲授如何利用电脑设计作品,在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同时,给学生教授一些简单的计算机应用技巧,丰富学生技能,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学习美术课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合理应用互联网,加深他们对美术的认知以及理解,让其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结语
教师要明确在美术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合理利用网络平台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将教学趣味化、多样化。为了提升学生对美的感知,教师要利用网络收集大量的美术资源,给教学提供更多可能。通过大量的作品教学视频,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和绘画技巧,以有趣的形式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应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不断构建高效美术课堂,始终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明确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卢彦霖.借助互联网提升初中美术教学的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2]徐庆玲.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管理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8.
[3]亢海涛.互联网大数据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艺术,2018(2).
【关键词】MOOCs SPOC 微信公众教学平台 大学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一、问题的提出
教学质量是大学教育教学的生命线。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和网络快速普及,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几乎成为每一位当代大学生的标配,网络已经成为每位大学生每天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网络的发展对传统大学理论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课堂上冲击正常教学秩序。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游戏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加以制止,如要求学生课上将手机关机,将手机统一交到课堂前面等,但收效甚微。二是在课下,手机几乎占据了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校园里、教学楼里、食堂里,一手拿着充电宝一手拿着手机的学生随处可见;更有甚者,有的学生终日沉迷于网络难以自拔,最终导致学业荒废而不能毕业。总而言之,大学生被互联网带离大学理论课堂的现象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常态,课堂教学效果出现滑坡。
大学生注意力为什么会脱x大学课堂教学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在互联网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理论课堂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忽视或者拒绝接受新的教学技术,致使传统大学课堂教学暴露出与现代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实践性差。一般来说,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更有利于培养创新素质和能力。但是,目前大多数理论课程包含很多抽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如果找不到形象的案例,学生就不能亲自操作实践,因此容易导致课堂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相应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产生困难,从而就会影响教学效果。这种情况是比较常见的。互联网则更注重使用者的参与程度。
第二,趣味性差。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和钻研的主要动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特长。但是,大学理论课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内容本身就比较枯燥乏味,如果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单一,缺少变化,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有效地开展师生互动,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独角戏”。互联网则更注重激发使用者的兴趣。
第三,自主性差。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集思广益,让学生自行构思学习方案,开展小组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而传统理论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整个课堂上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表演”,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少参与;学生之间缺少观点的碰撞,思维被禁锢了。互联网则赋予使用者较大的自主发挥空间。
第四,开放性差。开放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传统理论课堂教学属于封闭式教学,学校为了保持本校的教学模式和特点,较少引入其他院校相关的教学资源。这对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不利的。互联网对使用者没有时间、空间和规模的限制,是开放的。
二、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型大学理论课堂教学方式比较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创新,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范式。根据互联网技术与大学课堂教学结合的程度和方式划分,这些新的教学方式分别为MOOC、SPOC和微信移动课堂教学模式。
(一)MOOCs
MOOCs译作“慕课”,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缩写,其中文意思为“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它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将课程视频、课程数据采集与分析集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社交功能的知识传递平台。2012年被称为“MOOCs元年”。从此,MOOCs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发展。Udacity,Coursera,edX等多个MOOCs平台被美国顶尖级大学及其教授创建出来;随后,欧洲远程教育大学联盟牵头在欧盟的11个国家发起“泛欧MOOC计划”;在中国,清华大学了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学堂在线”,向全球提供中文在线课程。MOOCs受到世界各国高校的重视,说明MOOCs代表一种新型的教学范式。
MOOCs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首先,开放式在线学习是促进MOOCs快速发展的前提。开放式在线学习最大限度地强调了人类应该共同创造并免费共享知识,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学习的愿望。
其次,学习者规模上无限制是推动MOOCs快速发展的外部动力。在MOOCs平台上,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在人数上没有限制,甚至各个MOOCs平台都希望在自己的平台上注册学习的人数越多越好。
再次,优质的微课资源是MOOCs平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各个MOOCs平台纷纷以各领域的权威专家为核心,组建专业团队,将专家的授课制作成5~15分钟的视频微课,放在平台供学习者学习,直接接受最前沿、最权威的讲解。事实说明,权威专家的视频微课成功吸引着大量学习者参与其中。
当然,MOOCs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真正完成学习任务者的人数太少。由于MOOCs开放式学习对学习者的知识基础没有限制,所以尽管MOOCs平台上成功注册的学习者人数众多,但是其中绝大多数的学习者知识基础较差,致使能够完成课程学习的人数非常少。此外,建设和维护MOOCs平台的成本非常高,创建和维护MOOCs平台,需要支付教师薪酬、课程制作和平台使用等高昂费用,对学生实行免费开放教育,使得大学也难以为继MOOCs的长期稳定运行等。
(二)SPOC
为了克服MOOCs的局限性,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圣何塞州立大学、邦克山社区学院、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高校纷纷利用SPOC改革MOOCs教学模式。
SPOC是英文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缩写,其中文意思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它是实现MOOCs与传统教学实地衔接的发展,是针对小规模特定人群实施基于MOOCs资源改变高等教育现状的一种解决方案。它大致有以下两类:
首先,针对大学校园课堂,将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就是,以MOOCs的讲座视频(或同时采用其在线评价等功能)为基础,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其基本做法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学生的需求,把MOOCs视频材料作为课下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与学生一起处理作业或其他任务,回答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并具体解决那些还没有被消化的知识点。这种方式也被称为线上线下(O2O)混合教学模式。
其次,针对纯粹在线学习的学习者,SPOC课程设置学习者的申请条件,并设定参加学习的人数规模。SPOC课程要求在线学习者必须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强度,应参与在线讨论,并完成规定的作业和考试等任务,通过者将获得课程完成证书;否则,只能以旁听生的身份学习相应在线课程。
SPOC创新了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课堂活力,让教师更多地回归到课堂上,在小型在线课程上,教师成为真正的课堂主导者。对学生来说,SPOC增强了他们学习的目的性,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完整、更深入的学习体验,显著地提高了他们课程的完成率。
(三)微信公众移动教学模式
微信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微信软件、微信公众平台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交互功能的社交新方式。微信支持Android、IOS、Windows、Black Berry等操作系统手机,基于微信的平台无须再针对不同的移动终端单独开发客户端程序,降低了开发难度。
通过微信与学习空间的底层对接,学习者在微信中打开学习平台,即可完成身份识别及登录,无须输入用户名、密码,缩短了接入时间,符合碎片化学习的快速接入需求。微信直接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使得学生无须额外安装软件,无须学习新软件的使用方法。这些都是高等院校教师将微信平台建设成为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新型教学平台的重要优势。
目前关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课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语言学习类的公众平台,如“follow me app”公众平台就是通过美剧让学习者进行英语的学习。其次为学科教学类的公众平台,如面向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公众平台。另外,公众平台的微型移动课程还应用在其他领域的培训中,如音乐、金融知识、公务员辅导、职场技能等。
现在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基本普及,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可能由于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原因,鲜有高等院校将微信公众平台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
三、结论
科学技术快速进入并改变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展趋势。技术对教育的最大作用应该是让学生沉浸于一种技术中介的环境,利用技术却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从而专注于“学习”而非“技术”本身。虽然目前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MOOCs教学模式能否全面取代大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从各国的教学实践可以看出,互联网技术在大学理论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肯定会越来越广。也就是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于大学理论课程教学,首先,任课教师和大学应重新认识互联网普及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新机遇,把互联网技术作为课堂教学内涵挖掘和外延拓展的新手段,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求知欲。其次,针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特点,利用MOOCs平台的数字教学资源优势、SPOC平台适合小规模学生教学功能、适当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学生普遍使用的特点,构建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机制,保证理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真正将大学理论课程教学的课堂内外结合在一起。再次,大学教学要改革“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使任课教师真正转变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贺斌.慕课:本质、现状及其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4(01):3-7.
[2]张文锦.课内外一体化,构建创新教育新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0):9-12,17.
[3]王朋娇.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2.
[4]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A大学教育研究,2014,35(01):85-93.
[5]刘淼,李彦蓉.翻转课堂在工科专业课中的教学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2014(24):198-199.
[6]孟凡丽,陈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0):19-2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飞速进入课堂教学之中。在科技迅猛发展所引领的新思潮观念的带领下,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发生了不可估量的变化。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吸引师生双方的广泛关注。在以现代互联网技术为先导这一环境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以互联网及信息技术为媒介,更好地实现了课堂上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师生之间合作交流,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知识,提高创造力与自我学习能力,开阔视野,积累更多知识。这一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综合性、丰富性、多样性的内涵特点。语文教学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听说读写离不开生活中的人际沟通与交流。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思考语文教学如何在保持固有特点的同时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性,随着新兴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固守被僵化了的所谓“传统”必然会影响语文本身的科目特色。
一、运用互联网,开阔学生视野,调动学习积极性
由于课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多学生对于经验类知识没有积累,眼界不够宽,导致对于很多常识没有概念。互联网的出现,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运用互联网,创建学生自留作业,改变以往枯燥乏味的背诵抄写,让学生积累感兴趣的文学常识和基础知识,不但增加了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的积累,更提高了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能够热情积极地主动学习,学习成果自然会比预期要求令人满意。
二、运用互联网,创设课堂真实情境,寓情于景,引起共鸣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课本上的很多课题与真实生活有一定差距,传统教学的照本宣科使得课堂变得呆板、乏味,难以理解。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而基础的学科,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巧必须想方设法把课讲活,让学生们把知识活学活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告诉我,我就忘了;教我,我就记住了;让我参与,我就学会了。”情景教学就是最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领悟能力、主动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兴趣的工具。综合运用互联网及课件等工具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领略三峡风光,莲花清丽,甚至战争惨烈,能够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文章情感,真正做到寓情于景,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互联网,针对典型例题,加强师生交流,提高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对于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往往不能理清思路,这就造成学生在回答典型例题时毫无头绪。利用互联网建立交流论坛,为学生提供网络上的多类型优秀文学素材,引导师生共同探究,提高学生鉴赏和领悟文学著作的能力,从而掌握适合自身的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学习兴趣与能力。
四、运用互联网,抓住教学重难点,加强复习巩固,夯实基础
每完成一个单元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师经常会发现,在指导学生完成单元试卷和综合性复习题时,课外阅读常常是学生解答问题、教师讲解问题的难点。对于课外的阅读段落,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知识相对匮乏,更希望老师讲解得清楚明白。互联网的兴起与在教学上的应用就极大程度地帮助教育者解决了课外阅读难懂难讲,缺乏详细知识背景等资料的问题。在网络阅读中,传统过程中的读书笔记、资料卡片、圈点勾画等方式都已经不需要了,而网络阅读有着一套方法。在学生理解分析练习题的基础上,综合利用在网上查找到的与学生学习相关的而又比较难懂的阅读段落的讲解或有关资料,制作课件,从网上下载与阅读情景相关的图片,配合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画形象进行讲解,既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好地帮助师生双方共同加强对课外阅读的领悟与理解,真正使得语文课堂变得充满生动性、丰富性和形象性。
在实际教学中,互联网为我们切实解决了很多常见的实际问题,使我们受益匪浅。总体来说,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中,网络这一媒介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互联网的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它对学生的诱惑更是难以抵御的。我们应该对此加以研究,对学生进行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因素并限制其消极影响。我认为,对语文教学而言,网络将带来阅读方式、写作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革命”,我们应该将这种“革命”融入新一轮语文教学改革,使语文教学获得新的生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仍需充分发挥好引导者这一角色的作用,牢牢把握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使得互联网环境下的语文教学仍然充满人文性这一特色,永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有一点必须强调的是,网络给语文教学所带来的主要是教学方式方法上的转型和变革,而不是教学内容和人文精神上的变革,也不能将语文束缚成为一种传递网络信息的手段。互联网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语文教学内容,但是必然会丰富教学手段。语文教育的宗旨――通过“语文”这一基础的人文学科,对学生进行知识乃至人格的教育,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永远不会改变。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概念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互联网在传统政治课堂上的重要作用,并努力将这些优势和作用最大化,以更好地提升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利用互联网拓展信息渠道
学习的本质是一种信息交互的过程,学习活动当然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信息渠道越多,信息量越充沛,越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政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同时,政治又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对信息新鲜度的要求也比较高。简单来说,政治学习对信息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多,第二要新,而这两点我们从传统的教学工具中很难获得。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依托互联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轻松地获取大量的信息,信息渠道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拓宽,这样一来,政治教学内容就会变得更加鲜活丰满,学生的知识面会不断得到拓宽,与此同时,思维也会得到拓展。
二、利用互联网创设丰富的情境
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的目的都不是知识本身,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构建和知识创新非常重要。如果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直接传输给学生,这个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主动构建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很多教师开始采取创设情境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建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众多情境创设手段中,互联网无疑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教师可以将大量鲜活的事物和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构建出近乎真实的情境,对学生的感官形成直接的刺激,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构建和创新意识。利用互联网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以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设出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被不知不觉地调动起来,而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效果大大提升。
三、利用互联网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教与学相辅相成的活动,然而遗憾的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强学弱”“重教轻学”的现象很容易出现,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普遍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这一弊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重视,而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不断介入,也使得很多教师有了一个新的思路,教师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来引导学生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并且在大量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例如,笔者在讲到《传统文化的继承》这节的内容时,由于我国传统文化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可讲的内容太多,为了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对内容进行删减,这样就导致仅凭课堂的时间很难将这节内容讲得丰满有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讲这节内容的时候,就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按照教材中介绍的传统文化的四大类?D?D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在课下围绕着所选的主题搜集资料,小组成员间可以通过QQ、微信等工具建立一个讨论群,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发送给其他组员,最终通过讨论形成统一的发言稿,留待上课的时候由组长对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发表。这种学习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在课下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彼此交流沟通,实现思想认识的升华。
四、利用互联网激发学生的兴趣
政治学科既没有生动华丽的辞藻,又没有强大的逻辑思维,它仅仅是一门严谨而讲求实用性的学科,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难免会觉得政治学科枯燥无趣,缺乏学习兴趣。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缺乏兴趣,就很难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怎样才能化解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偏见,让政治课堂变得趣味横生呢?这个时候,互联网就能派上大用场。当代高中生常常被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对于网络这个新鲜的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网络环境的开放性、活跃性与当前高中生的性格心理往往十分契合,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工具为政治课堂教学提供服务,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在讲到“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个框题的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性,就从互联网上给学生下载了一些视频图片材料。首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画视频,内容是古时,荆国想要攻打宋国,于是在白天派人偷偷去测量荆国的护城河的水位,测量下来发现水位很低,于是决定晚上徒步过河,偷袭荆国城池。然而,到了晚上,河水大涨,荆国士兵溺死数千人,偷袭计划宣告失败。这个有趣的动画小故事不但生动地描述了变化的客观性,这种形式也让枯燥的课堂氛围变得轻松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接下来,笔者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动图,内容包括自然领域动植物的进化发展,社会领域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让学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认识到“永恒发展”的含义,从而顺利地开启了本框题知识的讲述。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作为传统行业的教育当然也不能落人之后,而是要积极顺应新的时代特征,努力将互联网植入传统教学模式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传统课堂进行改进和优化。这不?H是政治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更是其他各个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目标。
1 “互联网+”的意义
“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理念,针对当下及以后发展的趋势而特定的一种概念。现在有很多的领域由于互联网的介入并成功运用之后,便形成了新的事物,如井喷式向前发展,诸如“淘宝”、“支付宝”等等都是源于原有传统事物与互联网的成功结合,推动着生产、生活向前发展。教育一直处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互联网出现后,教育便与之如影随行,例如用于局机关与下属学校收发文件的“K12”办公系统,教师之间QQ群以及微信等等。教学中使用的诸如“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可以实现准时直播收看,还可以通过二维码扫描研究课堂教学实录、教学方案等,做到省时、省钱、快捷、便利。就江苏省教育学会和如东县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江苏省第“金帆杯”大型教育科研活动中信息获知,今后只要学生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轻松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技能需求,先学后教的翻转课堂教学不再是愿景。考核环节上,催生了“智学网”,只要把学生考试答题卡扫描进微型计算机,教师在上面批阅,完毕后系统自动合分,生成学校各科的考试状况,还有哪些环节需要改进;学生个人方面可以查询到在全县的位置,各科的得失分,上升的空间等各项统计,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点点滴滴汇集,均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
2 农村学校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际面临的困境
上述实例表明教育教学早已与互联网接轨,然最与体育学科相紧扣的莫过于一部智能手机、一套多媒体设备、视频同步软件组成的互联网教学媒体,拍摄学生课堂中完成动作的场景能同步于屏幕中展现。当然,展现的前提是要有体育馆,拥有体育馆之后,可以安装系列配套多媒体设备,避免光照因素的影响;其次要有稳定的网络信号,基于互联网连接才能使内容呈现。就目前而言,有条件的江苏省苏南地区已经有了尝试,效果甚佳。诱人的硬件设施确实令人振奋,体育同仁们都憧憬着未来的美好,描绘着绚丽蓝图。
2.1资金是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教学紧跟时代的绊锁
事实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城市学校的学生意味着始终走在科技的前沿,与世界同步;对于农村学校的学生意味着是长久的期盼,不知几时有。这就是城乡差别,这也是农村学生拼命往城市挤的原因所在。硬件设施的改善,说穿了就是钱的问题。毋庸置疑,农村学校的发展受当地政府财政状况的影响,虽说江苏省人民政府规定:小学公用经费每生700元/年,初中公用经费每生1000元/年,这些经费只能维持农村学校一年的日常开支,有些年还会赤字,而大项目投资必定需要地方政府投资建设,才能缩小与城市学校的差距。简易体育馆建设动辄几百万或上千万,仅靠地方政府自筹资金难以解决,何况在经济放缓的当下。而稳定网络信号的传输也需要上级资金的支持和技术的支撑。还是以江苏省第“金帆杯”大型教育科研活动为例,本次活动探讨的内容是前沿的,授课的地点只有极少数的老师在互联网专用教室授课,绝大多数老师还在普通教室内运用SMART交互电子白板作课。因而可以判断出本次活动是风雨的前奏,一次预热。
2.2技术是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连接时代的障碍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工具由当初新奇出现到如今全面泛滥,城市的各个角落,学校、商场、医院等场所Wifi满足了人们随时联网的需要,这些移动工具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伴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成熟,可充分发挥互联网渠道和技术的便捷性和智能性,对生产要素和资源进行集成优化配置,让传统行业实现升级换代。多少年来的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对较为复杂的互联网技术难以适应,还停留在身体示范,细致讲解,督促学生练习的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不少地区学校的体育教师趋于老龄化,想学习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然心有余而力不足,无论是智力和精力都无法跟上。农村学校与城市相比地广人稀,相对消息滞后,接受新鲜事物、先进技术远不能与后者同步。当先进的技术传至农村学校,其实已经落后了,所以农村学校一直处于追赶的局面。本省的苏州、无锡,临近的山东等省市早已把平板电脑运用于体育课堂,甚至动作视频同步展示在体育课堂中已成为常态,而农村学校还在坐井观天。当这股风刮到广阔的土地,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望之、叹之,岁月总是这般无情,假如时光能倒流,假如年纪能变轻,如今只剩下羡慕、嫉妒。
2.3观念是农村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迎合时代的内阻
农村的劳作整年忙而不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感受到,所以无法改变现状的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重文轻体在所难免。寄托着农村人全部希望的农村学校备受关注,再加上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评估,狠抓教学质量成为各个农村学校的主旋律,文化课堂效率成为焦点。体育学科一直以来被贯以“副课”、“小三门”的称谓,几番挣扎都未能得到更正。其实,学科之间没有主副、大小之分,每门学科都承担着某一方面的教育目的,所以主副的提法有违“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育是教育的基石,应该与其他学科一道享有迎合时展的权利,课堂中一样配备媒体工具,在互联网下,紧跟时代潮流,让我们的学生与城市学校的学生位列同一起点,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去激情地挥洒自己的青春。
3 互联网+时代农村学校困境中何以前行
众所周知,资金是农村学校跟上时代步伐的瓶颈,但不能因为困境而畏缩不前。互联网同步视频教学整套设备可能源于场馆的因素而无法实施,然退而求其次,量力而行。互联网时代无法同步进行,可以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平板电脑进入课堂辅助教学还是可行的,毕竟不是每一堂都适合在体育馆里进行,绝大多数实践课还是以操场为主阵地,带领学生挥洒汗水,形成技能,发展体能。一部平板电脑一般在1000-2000元人民币,按照平时的习惯性教学四部足够,对于这些资金可以让学校出一些,联络组出一些,无需惊动地方政府。对于体育场馆的建设可以积极向上级争取,由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合力改善学校体育教学的硬件设施,为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做一件实事。
对于技术的因素比资金的问题容易解决,主要以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这一块的培训。一般由教育主管部门的电化教育科室会同人事、财务、培训等科室就农村学校互联网课堂运用技术培训事宜进行商谈,制定出详实的培训计划,真真切切为农村学校服务。培训方式力求多样性。可以选派农村学校骨干力量外派培训,学成回校再对本校教师培训,培训过程记作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学时。还可以由县教育主管部门精通这方面的人员送技术下乡,农村学校教师培训记作县级培训继续教育学时,无论哪种方式的培训都要对受培训老师实施考核,并且考核与绩效挂钩,激发培训的动力。
关键词:互联网;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01-0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已经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首次明确提出“互联网+”理念,在国内各行各业掀起一次改革创新的浪潮。在教育领域,受互联网的影响,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个性化生产、个性化消费为特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需要新型的人才,在教育领域也需要深入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一、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新概念
1.“互联网+”教育。教育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互联网行业最受关注的领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互联网正在重塑教育,提高教育效能,使教育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互联网+教育”对传统教育形成巨大的冲击,并进一步倒逼传统教育改革。
2.新媒体教学应用。新媒体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新技术媒体。当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微视频、客户端大行其道,迅速地向教育等领域延展。新媒体可以融合包括图像、视听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经过教师的筛选、组合,可以形成优秀的教学资源。利用新媒体,可以创设具有丰富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3.开放式教育。开放式教育,意味着打破传统的封闭教育体系,以创新、包容、灵活的方式充分利用及调动课堂内外的教育资源,使师生在教与学中得以相互学习、提高。开放式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性,体现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4.O2O教学模式。O2O即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里的O2O教学模式,是指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运用互联网思维,将线上(课堂外的自学、辅导)与线下(课堂内的授课、主导)相结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整合网络教学资源,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其中以“MOOC”和“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关注,吸引广大教育工作者参与到“MOOC”及“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中。
“MOOC”是一种在线教育形式,任何人都能免费注册使用,有与线下课程类似的作业评估体系和考核方式。它突破传统课程时间、空间的限制,依托互联网,足不出户,便可接受世界顶尖名校的免费教育。“MOOC”具有巩固资源多元化、课程易于使用、课程受众面广、课程参与自主性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MOOC”是对传统在线教育的革命,目前正在国内兴起。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课下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教师由授课转为引导。2007年,可汗学院的出现,使“翻转课堂”风靡我国教育界。然而“翻转课堂”提了这么多年,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翻转课堂”在我国并未得到大范围的运用与实践。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切实可行。
“MOOC”和“翻转课堂”都是基于开放教育资源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模式。两种教学模式都来自美国,美国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三五年内流行开来,是因为那里有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硬件设备普及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影响,这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多少会有些水土不服,需要我们结合国内教育环境,不断地去研究和实践,将好的理念和方法带入日常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目前,国内“MOOC”及“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教学中正在被广泛研究和实践,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也逐渐被重视起来。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
自2008年以来,河南省高考报名人数不断下降,录取率持续走高,2015年的高考整体录取率为81.7%。随着单独招生和注册入学制度的推行,录取率将很快达到100%,其中职业教育占了半壁江山。职业教育面向的是考试分数不高,但智商、情商并不低,出生于PC互联网时代的“90后”和出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00后”。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计划。“互联网+”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教育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互联网行业最受关注的领域,研究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采用学生熟悉的互联网因素来优化教育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助于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探索新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基于互联网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目标和内容
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应实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促进“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以信息技术手段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二是促进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构建适应高职学生特点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注入新活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除了传统课堂教学外,互联网应该也必将成为一种主要的教学工具和获取知识、方法的途径。高等职业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主动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适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研究“互联网+”教育对教育行业的冲击,探索传统教学方法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步伐;研究微博、微信、微课、客户端等新媒体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OOC和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对现代职业教育的启示;研究课堂内外如何有效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为教学服务;对高职院校学情分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并实施开放式教学模式。
五、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
在高等职业教育由规模发展到内涵发展的新常态下,在“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趋势中,高职院校要适应新的学情变化,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技术,运用互联网思维,线上(课堂外的自学、辅导)与线下(课堂内的授课、主导)相结合,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打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的开放式的O2O教学模式,以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以学校计算机类学生为例,高考入校成绩较低,学习主动性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大量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学习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教师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满堂灌”会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学改革非常迫切。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改革,能够适应当前学情特点,更好地服务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教师教学。所以,学校要重视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鼓励教师参与微课的制作与应用,搭建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成网络课程,服务于网络教学的需要。
目前除高校以外,很多行业协会、教育机构及企业也加入互联网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完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便捷的学习资源。随着互联网入口的多元化和教学资源的规模化,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更应主动参与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促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六、结语
“互联网+”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是教育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教育信息技术在飞跃发展,教育教学理念也不断更新,教育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教学方式在不断革新,新的环境要求在校教师既要懂传统教育,又要有互联网思维。信息时代下,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更新观念,充分利用互联网因素优化教育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引导他们自信、自强,走出精彩的成才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韩锡斌,葛文双,周潜,程建钢.MOOC平台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1).
[2]乔万敏,邢亮.开放式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视角[J].教育研究,2010,(10).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
[4]吴代文.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高职教学模式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5,(15).
[5]周庆礼,刁爱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高职教学改革[J].科教文汇,2014,(12).
【关键词】预习;课堂;指导
目前,翻转课堂、微课与慕课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推崇,@就是基于课堂+互联网而形成的一种新的教学策略与模式.所以,如何将互联网+更好地运用于平时的课堂教学,就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就结合“组合图形面积”一课的教学,来谈一谈如何创建“课堂+互联网”下的新型合作课堂.
一、利用互联网,促进学生高效预习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在讲授新课之前,我们总会安排学生先预习,并将预习中不太懂的内容记下来,然后在课堂上解决.这样,学生就可以带着问题来听课,在课堂上学习的目标就明确了.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预习,已经打破了时空的界线,学生在家就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讨教一些问题,而教师也可以将下节课的教学重点录成微课放到互联网上,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微课来先学习,在走进课堂之前就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新学的内容.而课堂就变成了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地方.
比如,这一节课,我通过互联网平台(班级QQ群)安排学生预习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预习书本第92―93页例4,你有什么疑问?
2.这些是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你觉得分别像什么?分别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3.我们已经学习了五种平面图形,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图形中挑几个,拼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想想你拼的图形像什么吗?你会计算这个新图形的面积吗?试一试.
4.尝试用两种方法完成例4.
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关键词】互联网+ 多媒体 初中英语 合作
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的现代化教学正在悄然改变着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使得课堂与生活距离更加紧密。“互联网+互动”使得课程教学在资源丰富、过程开放的过程中,吸引着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该种模式运用,在有效丰富课程资源和教学过程中,使得学生带着高涨的激情主动融入课堂教学,便于他们在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和使用英语。
一、运用“互联网+互动”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灵活参与
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在丰富的背景下主动探知求学,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情感认知。互联网运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材相似的背景,使得学生在情境中找出学习内容,在主动融入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
情境化创设,使得课堂在富有动感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教学情趣。如,在寅林版八年级下册Unit 5 Good manners 的“Reading When in Rome”阅读教学中,运用动漫展示的形式,就Jenny和Daniel的对话,引导学生结合他们的内容,给他们提供有关世界各地奇异的问候方式,让他们思考:Why the people do that?以此来激活他们的主动阅读激情。可运用课件展示英国、法国等问候形式,建议学生从相应的情境中思考:How do you know the greet?以这样的情景展示内容,自然引出学生对How do you understand“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深思,帮助他们更加主动参与课堂。
“互联网+互动”使得情境不再成为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活动,引导学生以更为宽广的眼界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内容也在情境的活化中产生无穷的活力。情境创设应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为根本,多给学生奇思妙想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升华情感,帮助他们获得更为独特的感知体验。
二、运用“互联网+互动”活化资源,引导学生尝试对话
深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就是从现实生活中找素材,让他们在主动与教材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发现精彩和新鲜。“互联网+互动”指引着学生从文本资源中尝试突破认知方法,便于他们在主动对话中找到学习策略。
“互联网+互动”深化教材内容,更能使得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如,在八年级上册Unit1 Friends的“Reading Best friends”教学中,不妨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友谊的英文歌曲,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愉悦的心境主动融入课堂,帮助他们活化思维感知。建议学生就Betty、Max、May等人的性格特征,建议学生以他们好朋友的身份,就“What do you like to do?”“How do you think of yourself?”等问题进行对话,帮助他们深化理解感知。通过这样的对话互动,能使得学生对“Which characters do you know about your good friend?”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感知。
以对话的方式展示内容,更能够使得学生在主动感思的过程中开阔认知思维。利用多媒体展现的形象化和具体化内容,使得学生不再拘泥于教材指导,而是在主动融入情景中积极思考和踊跃对话,让他们获得更为深刻的感知。多关注学生感知兴奋点和兴趣点,让他们在主动融入的过程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得他们有各抒己见的机会,激活学习内驱动力。
三、运用“互联网+互动”协作交流,增强学生感悟体验
“互联网+互动”使得学生由师生互动走向人机交流,让学生带着深刻的感知体验获得丰富学习内容知识。同时,该种模式运用能使得学生自己做主,让他们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自觉性和创造力。
学生主动协作交流,使得他们的认知更为广泛,也为英语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信息化、开放性的教学环境和资源的可能。在指导中,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引导他们在制作课件时,能够主动搜集相应的精彩素材,让他们开阔眼界。建议学生提出自己意见,让他们能够在大胆尝试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学习思维方法。
鼓励学生就互联网中发现的内容,主动进行同桌交流、小组对话等,让他们在彼此合作的过程中生成感知体验。鼓励学生运用主题演讲的方式说出自己的感思,帮助他们提高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则对学生的交流过程作点评,帮助他们及时调整策略方法。
1.引言
早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明确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人民网,2015)。几年来,“互联网+”业已成为经济界追捧的热点,与很多行业深度融合,改变了行业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运行模式,激发出新的活力和动能,折射出互联网应用的广阔空间。互联网在改变经济运行模式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教育发展的路径和景观,外语教学也在其列。我国互联网覆盖范围前所未有,wifi无处不在,学生们可以利用手机轻松地联通世界,手机已经成为学生24小时不断线的伴侣,提供资讯、学习、娱乐、社交等一系列功能,并且实时更新满足人求新求异的好奇心理。外语教学的发展空间正在经受互联网的重塑,对教师的教学和未来发展构成了巨大的心理影响。但是,即便慕课、微课及翻转课堂的风潮席卷世界,高校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仍有巨大市场,在地方高校甚至还是主流,而师生们对于如何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更新传统教学模式使外语教学更具时代性,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教学机制,效果也不好。
2.国内外对该课题的研究
目前,学界对于互联网时代外语课堂教学发展空间这一课题的研究侧重于网络环境下互联网的教具功能及应用探讨,未能将互联网与课程体系整合为一个整体。国内外的研究侧重于以下三个方面。2.1探讨互联网环境下的外语教学。研究教师在课堂网络化后新的外语教学思维的建构以及网络环境下实施教学的实践思考。如葛宝祥等(2012)提出: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将学、教、评有机整合,将主动认知与互动体验引入外语教学,强调外语教学体系内部良性循环与外部网络环境独特优势的协调与交融,全力推动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和社会化,从而实现非目的语环境下外语教学效能的最大化和外语教育质量的最优化。KORKMAZ(2013)认为学习者对基于网络的教学和互动的态度因互联网环境下交互类型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基于网络的及时合理的成绩评价对于学业成功意义非凡,研究表明基于网络的同步训练对于提升学生的态度具有显著性。Kaya,D.,Kesan,C.&Izgiol,D(2013)探讨了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功,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互联网的教学项目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需要频繁使用。2.2借助互联网而开始盛行的慕课。2012年后慕课悄然来到中国,影响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大学生和英语爱好者。对慕课的研究有宏观方面的体系建构又有具体的实践运用以及反思。如斯蒂芬•哈格德等(2014)通过综合分析一百多种现有的关于慕课和远程开放学习的近期文献,得出有关慕课的五个基本结论:慕课的观点冲突分化了教育机构,体现在其破坏性及其对高等教育模式构成的潜在威胁;关于慕课学习体验的报导是积极的;慕课正在成熟、慕课并不会立刻威胁到传统大学的生存、但是慕课通过引入一套新的设计,正在改变着教育景观。Macleod,H.,Haywood,J.,Woodgate,A.&Alkhatnai,M(2011)探讨了爱丁堡大学建立融合学习者、课程设计及未来发展方向三个维度的慕课新模式,侧重分析慕课如何为条件所限者提供便利、在线学习的全球视角以及“教育帝国主义”等问题。2.3互联网环境下外语教学模式的改变。移动互联网的学习风潮扑面而来,对当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课堂之外学生可以利用视频公开课、微课等学习,课堂则可以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如王素敏等(2014)对大学英语学习者的翻转课堂接受度进行了调查研究,翻转课堂通过变革教学流程实现了知识传授的提前与知识内化的优化;尽管学习者对翻转课堂不同阶段的接受度存在差异,翻转课堂基本上得到了学习者的认可,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胡杰辉、伍忠杰(2014)探讨了基于慕课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者调查反馈的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表明: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适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慕课和翻转课堂教学均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二者协同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外语教学深度融合的混合式学习潜能。2.4跨学科研究方面。外语教学并非语言教学单一维度的考量,语言学习中出现的难题往往不是语言层面的讲授和学习存在问题和不足。社会科学的研究早已绘制了一张语言学研究路线图并且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涉及人类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神经学等诸多方面。比如互联网环境下的外语教学往往需要从心理学的视角阐释,Abeysekera&Dawson(2015)从社会心理学研究角度解释了为什么翻转课堂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学习动机和管理认知负荷。曾小珊、刘秋月(2012)对传统课堂模式下和网络多媒体环境下理工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焦虑现象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助于学生减少学习焦虑并提高学习效率。
3.外语教学发展空间的构想
3.1移动互联网时代外语教学的景观。互联网早已从经济领域步入外语教育领域,向外语学习者提供了巨大的学习资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或全新的学习方式。互联网上世纪90年代进入公众视野的时候就与外语学习结合在一起,主要是黑板的延伸,还是停留在教具功能层面,是物理组合而非互相依存的生态系统。进入21世纪,随着手机的普及以及移动通讯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即时聊天工具的大众化以及网络资费的进一步降低,外语学习的形态经历着巨大的重塑,处于互联状态的手机成为大学生形影不离的伙伴。教师讲授加学生聆听的传统课堂景观正经历着来自移动互联网的挤压和冲刷,学生专心不二的典型课堂正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课堂教学的景观俨然另外一番景象。因此,从科学、生态和人文关怀的视角看迫切需要建构基于移动互联网、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新语境下的外语教学新景观。3.2移动互联网时代外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外语教师这一职业属于职场中最“洋气”的职业之一,因为这一职业的基本属性就是内外文化的兼修和双向传播,而长期以来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使得外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遇到了瓶颈。最大的问题在于外语学习环境的变化:互联网已经通过电脑、手机等不同的路径实现了与外语课堂的链接,课堂的空间不得不重新进行划分,以实现和互联网的兼容;更为挑战的是在课堂之外,大学生可以享受到一块巨大而美味的蛋糕:互联网提供了来自全球的免费课程,如三大国际慕课机构Coursera,Udacity,edX提供了学科齐全的、丰富的双语课程,把外语教育的视域拓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空,而学生们的认知边界依然处于不断被打破和形成的动态之中。地道的国际语言资源成为免费共享的面包,满足了二语学习者求新求异和自身认知的欲求,而本土的实践和探索在快速发展的中国蓬勃进行,外语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慕课等已经在互联网空间蔚然成风。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外语教师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挤压,结果可能有两个:一是空间最小化下的挣扎,二是积聚能量实现裂变以获得更大的空间。作为外语教师一方面要坚守传统中的精华,另一方面则要与时俱进,勇敢地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只有这样,外语课堂才能既散发传统的光华又洋溢时代的气息。3.3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认知风格与学习方式。层出不穷的工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而且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类的学习方式,使得个体学习逐步摆脱时空的局限而呈现五彩斑斓的多样性。移动互联网不仅带来了学习工具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而且带来了人的思维方式的变革;而思维的变革将引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并且提供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外语学习者的学习媒介、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频度、学习态度、自我效能、认知风格、学习方式等,在移动互联网语境下都将被调整和重塑,外语学习因互联网强大的时空自主性及资源可及性的优势而出现纷繁复杂的、多元的、甚至难以穷尽的格局。因此,主动迎接新技术的变革并将其融合到教学中是语言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走到学生中间,开展实地的田野调查获得第一手收据,通过统计、分析和提炼便能知晓大学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外语学习的风格和偏好,就能在社会心理、神经教育学等层面深入探讨,最终为当下外语课堂教学提供真实可信的数据。
4.结语
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是一个时代的表征,更是一种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引领。移动互联网+外语教学正在重新建构传统的外语教育生态景观。教育作为社会生活中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方方面面受到来自经济领域的影响,从经济发展中获得了更优质的环境、更先进的工具,最重要的是更先进的理念。互联网思维已经在当下的外语教育中形成燎原之势,将不断深刻影响“互联网+外语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师发展和大学生的认知机制。因此,外语教育工作者唯有顺应时展才能真正推动教学相长,最终分享互联网时展的红利。
作者:裴如意 单位:盐城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6-0073-02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正悄悄地而又迅速地发生着。面对新形势、新变革,作为高职院校教师,在“互联网+”理念的推动下,不仅要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提高教学水平的外在工具,更重要的是将“互联网+”的理念真正融入教学,建立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让学生在“互联网+课程”环境下更加智慧化、个性化、自主化,更有效地去学习,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学习效果。现以“工业机器人三维建模技术应用”课程为例,对“互联网+课程”背景下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一、“工业机器人三维建模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现状
1. 教师与学生现状分析
目前,教师只需要在课前备好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准备好本节课的相关课件与视频,实现的仅仅是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环节也仅限于课堂环节,对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了解片面,面对班额40左右的学生,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课前做不到有效的预习,课后做不到对讲授内容的巩固,本节课堂上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往往需要等到下一节课来解决。
2. 教材与教学内容现状分析
“工业机器人三维建模技术应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主要是使用Creo软件对工业机器人线体设备进行建模、装配、转化工程图、机构仿真等。目前选用的教材虽然包含有真实案例,然而教材的编写格式都是以模块化为主,即按照零件的建模、装配建模、工程图模块等顺序编写。运用这样的教材,我们发现学生在零件建模阶段的学习兴趣较浓,到了装配和工程图模块学习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内容掌握不完整。
3. 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完全以课堂教学为主。每节课教师利用课件、软件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以及示范操作演示,然后学生模仿教师的演示在电脑上自行练习,教师进行辅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有了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但自主学习的意识仍然比较淡薄。特别是一些知识点类型繁多,创建方法也有所不同,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讲授需占用大量时间,讲解流程烦琐,这时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而不再继续学习,课堂学习效果差。而且课堂学习内容无法在课后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知识点和操作技巧的遗忘情况严重。
4. 考核方式现状分析
“工业机器人三维建模技术应用”课程考核主要采用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的侧重点在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考核内容完全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应用,对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有所欠缺。
二、“互联网+”时代下“工业机器人三维建模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性
“互联网+”时代的出现导致社会大环境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手机、电脑、互联网、物联网、VR等成为新的生活模式,也正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在这样的时代,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习方式、兴趣习惯与以前相比有了根本性差异。在课程发展上,“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也促使教师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适应“互联网+”时展的需要。
网络学习资源的出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但同时,由于自主性加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下意识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学习,容易忽略学科本身的逻辑关系和系统性。而且,学生面对没有情感的计算机进行人机交互学习,缺少面授教学中师生间的亲切交流以及同学间的情感交流,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为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网络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我们应该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互联网络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融合,使整个教学过程依托数字化资源教学平台,采取“线上(网络教学)、线下(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三、“工业机器人三维建模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1. 教材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全面性,应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并编写出相对应的新型数字化教材,有针对性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可将“工业机器人三维建模技术应用”课程整个教学内容概括为6个项目,项目从简单到复杂,每一个项目都是机器人线体中的一个完整部件,其内容包括零件的建模、装配和工程图的创建以及机构的仿真、动画,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增强,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软件的知识和技能,还掌握了工业机器人零部件的结构和功能,能及时看到自己的项目成果。这是学生判断自己职业能力的有效依据,也增强了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能使学生较快地进入产品设计实战状态。
同时,新型数字化教材在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的同时,附带有相应的二维码,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视频、课件介绍学习该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因为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所以相对应的网络资源内容更加精简,资源容量也小,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最为有效的是,学生遇到的难题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及时和教师沟通交流,不必等到下节课再解决。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提高“互联网+”背景下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实践锻炼的能力。对于“工业机器人三维建模技术应用”课程,可以机器人线体零件为载体,依托CAD/CAM实训室、网络教学资源库平台和Creo等媒体资源,按照“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要求,把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
课前:学生登录课程教学平台,选择教学单元,查看“课前任务单”,按要求完成任务单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教学资源中的视频和课件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和预习,完成“课前测试”,检验自学效果。教师根据统计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按层次和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和分组,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课堂教学的分组合作做准备。
课中:课中教学分为任务导入、任务实施、课堂竞赛及评价总结4个环节。以该课程项目二中的第一个任务(机器人连接臂的建模)为例说明。首先要求学生登录教学资源平台,观看机器人手爪吸盘夹具拆卸动画演示,结合教师下发的图纸,了解机器人连接臂在机械手爪吸盘夹具中的作用,分析连接臂结构,并根据其形状特点以及后续的制造工艺确定连接臂的建模思路。在课堂中设置“动手做”“跟我学”等环节。在“动手做”的教学环节,整个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与辅助作用,体现了“学、教、做”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跟我学”教学环节中,教师使用软件进行演示和微视频辅助教学,解决教学中的难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设置“课堂竞赛”环节。最后师生共同评价,让学生在竞赛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课后:为了巩固对已学知识点的应用,提高学生建模的速度和技巧,特别安排了课后拓展阶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学生登录教学网络平台,观看、学习教师上传的课后指导视频,完成拓展任务单内的任务,根据教师给出的评分表进行自评,并通过QQ邮箱上传作业。教师将学生作业中的问题通过作业点评及时反馈给学生。
3. 考核评价的改革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使得该课程的考核更具全面性。课前的自我检测评价、课堂的竞赛评价、课后的拓展任务评价涵盖了整个教学过程。课前课后的在线评价快捷、全面,体现了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课堂竞赛评价或任务评价,要求学生展示竞赛任务,并根据教师给出的竞赛任务评分表进行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最后依据互评成绩和教师评价创建得出总评成绩,输入课程在线教学平台作为过程考核依据。教师根据课前和课后评价以及课堂评价成绩进行综合评分,这样的评价方式体现了及时性、全面性、公平性。
4. “互联网+课程”背景下教师与学生的变化
“互联网+课程”时代,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线上备课,并将课件、视频、动画等教学资源上传到教学资源平台供学生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之外,还必须掌握课件、视频以及动画制作等技术。同时,教学资源的公开,要求教师更加认真地准备每一节课,不断将新知识、新内容加入课堂,并引入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吸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意识和自我更新意识,尤其在信息化学习和教学能力方面要不断提升。“互联网+课程”时代,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随时随地都可登录教学资源平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并可利用网络平台和教师进行即时对话和沟通。同时,教师对教学资源平台上的课程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加科学有序。
利用教学资源平台上的“在线交流”“课题讨论”,在课前和课后增加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及时高效地解决了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和资源,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教师将每个知识点进一步拆分,使自学和复习用微课等在线学习资源实现“碎片化”,缩短了每一个资源的长度,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课前测验、课后拓展练习都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课前测验考查学生前一任务的掌握情况及新任务的预习情况,便于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后拓展练习的难度大于课堂任务,在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拓展了学生的建模思路空间。
教学项目采用真实案例,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跟我学”“动手做”“赛一赛”“评一评”等环节,凸显了“学、教、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采用在线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使评价更加快捷、准确、全面。
参考文献:
[1] 杨宇翔,黄继业,吴占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2015,(5):3-4.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 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3-083
在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帮助是不言而喻的。可就是对互联网过分依赖,作为教师,我们都利用下载的网络资源来备课、授课,现成的教案、现成的PPT、现成的试卷等,一成不变。所以在这样的背景的推动促成下,一系列新型的教学改革模式出现了,如“翻转课堂”等。翻转课堂是一种基于“微课”的教学模式,主张“先学后教”,对整节课传统的时间安排重新规划,打破原有的节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犹如一个“破坏者”,将传统课堂上的“先教”模式完全颠覆,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分别针对不同知识水平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满足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不同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对于这种新型的教学变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较传统课堂而言,所产生的一些区别,作如下总结。
(1)角色的转变。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会得到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更像是学生的指导者,指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解决疑问;而学生更像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他们不像以前只会默默听老师讲课,更多的是参与到课堂中,与老师和同学共同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进步,真正做到“还学于生”。
(2)时间的分配。对于授课时间的分配在翻转课堂中也有很大的变化,教师讲授的时间大大减少,增加的是与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时间,帮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3)结构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主要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但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吸收知识的阶段则被安排在课上,这样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和与同学的讨论来及时解决疑问,绝不把难题留到课后。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就如一位“破坏者”,一位创新的“破坏者”,把新型的教学模式运用到当下的教学中,颠覆传统模式,更加有效的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互联网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我想由一节课的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板块来简要说说翻转课堂这一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在互联网的依托和辅助下,怎样来“破坏”传统的教学模式。
(1)课前的准备――巧用互联网
在课前,教者需要对一节课中,学生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作一个设定,把握其中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这样在接下来的微课视频制作过程中对于知识点的把控才能有的放矢。
微课视频的播放时间要控制在7-10分钟,所以建议考虑将一节课的几个重点知识分别制作简短的视频,由易到难,层层铺垫。教师可以在制作视频前,了解学生的课余网络生活,然后在网络上搜集当下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明星、游戏及轻松的背景音乐,利用网络上的一些修饰软件,将视频内容稍加“打造”,吸引学生的目光,让他们乐意去观看视频,从而学到知识。
(2)课中的合作――借用互联网
利用学生在课前所观看的微课视频,以及练习题完成的情况,再结合学生回复的疑问,教者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在课堂一开始就以网页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集体讨论。教者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他们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将问题的解决策略及时到班级网页,以便大家及时共享。
(3)课后的反馈――活用互联网
在课后,教者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为班级的学生建立一个QQ群或微信群等网络交流工具,让学生可以在课后借助于这些工具来交流彼此间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