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33: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无机化学试题,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依照教材应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要求,从30章教学内容中精选出24章,先将零散的知识有机地串联成不同的线条,再将线条相互结网形成若干知识面,最后将知识面延伸成无机化学原理的整体。通过精选、整合教材内容,教师能够较好地将各知识点串结在一定的线条上,提纲挈领地推进知识层次,全方位、多角度地引到学生理解无机化学基本原理的本质及内在联系。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可以在识记的基础上抓住要领,深化认识,深刻理解学科内容,提高思维的广阔性、全面性、深刻性,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二、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我们不断探索课程教学方式,包括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和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置身于实践研究和理论思考的环境中,为学生提供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给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对于容易理解的内容,仅提出问题或提纲,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有利于集思广益、激发学习的动机。在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其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断提升。无机化学关于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用途、能量的内容及化学在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人口、健康、能源、环境、资源等危机方面的重要性和能动性,也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课题。结合这一特点,我们从课程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大力加强探究式教学。紧紧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衔接和认知结构上伸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转被动的学习方式为科学的探究性学习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及认知方式的转变,还有利于培养研究型的化学人才。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新理念和与时俱进的空间和平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可持续的职业发展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开展绿色化学,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的内容,把绿色化学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强烈的环保意识。课改中,我们把现实生动的绿色化学的范例引进实验教学课堂,将范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自然生动地渗透到实验教学之中。实践证明,绿色化学实验方法在训练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树立环保意识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地位与功效。
四、开发和利用扩展性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大学教学不应该视教学大纲为金科玉律,当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大学教学也不能仅仅依据教材的知识系统描述内容目标,却忽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如果缺乏对学生识别、开发和运用课本外、学校外课程资源的意识及能力的培训,不能及时挖掘这些资源、不能对它们进行筛选、转化和有效利用,也会造成许许多多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因此,在无机化学的教学第一堂课上,我们明确提出,教材只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参考资料,不是唯一的教学用书,大量的无机化学知识需要课外补充。结合专业特点,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无机化学的优秀参考书,介绍一些国内外著名的无机化学学术刊物,指导学生从这些教学资源获取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化学学科的发展动态及发展前沿,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增强了学习兴趣,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加强学习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做习题时也往往习惯于套用公式而不能真正地理解的基本概念,常常容易出现模糊的概念和错误。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无机化学课程的重点内容,牢固掌握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着既传授知识又开发智能,既统一要求又发展个性的原则,在总结多年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多种相关教材编写了《无机化学学习指导》一书,并于2007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无机化学学习指导》一书首先明确提出每一章的学习目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告诉学生每章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和解决的重点问题。然后对各章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及主要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论述、归纳和总结,以达到知识点的系统化、条理化和理论化。通过小结,寻找规律,加强记忆。对于其中的难点和易混淆、易疏漏之处,给以恰如其分的说明。元素化学部分尤其注意对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进行归纳,帮助学生抓住教材中最主要的、本质的内容,以达到消化和掌握每章内容,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能力的目的。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我们通过例题解析的形式,帮助学生解疑答难,理解教材,以强化知识结构,掌握所学知识,熟练解题。《无机化学学习指导》通过同步练习的形式,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自我检查学习效果,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的作用。
六、改革考试方式,重视能力评价,加强试题库建设
考试的目的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的技能。教学方法的改进,必然要引发考试方式的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是笔试,这种单一的考试形式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所学知识,因而学习被动,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以能力评价为主,着眼于加强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的培养,创新考试方式。具体做法是:一是加强试题库建设。我们将多年来的无机化学考试题进行了集中整理,结合从外校收集的试题,建成了包含25套试题的无机化学试题库,期末考试时从试题库中抽取试题。二是将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三项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比例,目前我们采用的是1︰2︰7。平时考核的形式多样,除传统形式的课堂作业外,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撰写课程结业小论文或综述,为此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自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拟出实验方案,并利用双休或节假日时间进到实验室反复实验,最后按照正规格式撰写出研究论文。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实行期中考试,不以一次考试定胜负。在实验考核中,将预习报告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按2︰3︰5进行综合评定。通过总评成绩考评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既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肯定,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给予合理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对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创新人才起到积极的作用。
七、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审清题意规范答题考试策略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高三学生的一件大事,是对十多年学生生涯的很好的反馈,关系到千家万户。现在新课改区的高考理科依然是物理、化学、生物三科综合,对于理科考生来说:得理综者得天下。如何在理综考试中尤其是在化学上取得理想的成绩呢?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化学老师,我认为要认真落实化学新课程标准,研习已有的新课程高考试题,探索实战经验,形成成熟的考试思维,从而在心理上和思维上贴近高考、熟悉高考。
1、形成浏览试题并确定答题顺序的习惯。从发卷到开考的5分钟时间是不允许答题的,考生应利用好这5分钟浏览全卷,大致确定好答题顺序。单学科试卷一般可以按照顺序作答,而理综卷中II卷的答题顺序是非常重要的――理化生三科哪个先做或那些题目先做,都应该以试题的难易程度和对试题的熟悉和把握程度为依据。解题顺序的确定有利于考生心态稳定、把握好时间,从而在考试中正常发挥。
2、认真审清题意。审题时不能图快,必须理解题意,注意题目中关键的字、词、句。从历届学生的考试情况来看,审题常见错误有:一是不看全题,断章取义。有些学生喜欢看一段做一段,做到后面才发现前面做错了,只得从都再来。二是粗心大意,一掠而过。部分考生把不可能看成可能,把由小到大看成由大到小,把单质看成化合物,把不正确看成正确,把从强到弱看成从弱到强。三是审题不透,一知半解。许多考生看到新情境题目,内心紧张,未能全面理解题意。所以必须纵观全题,认真领会题意。
3、按要求回答。近几年高考实行的是网上阅卷,一些考生出现了不按要求答题而失分的现象,例如把答案写在扫描区域外,阅卷时无法看到答案而不给分;要求写元素名称的错写成了元素符号,要求写元素名称的错写成化学式;要求写有机物结构简式的错写成化学式;要求写离子方程式错写成化学方程式;把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写成“克”;漏写物理量的单位;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没有配平;热化学方程式没有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因此答题时必须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4、不能写错别字。在高考阅卷中,不少考生因为错别字、生造字、字迹潦草而被扣分。常见的有:“烯烃”写成“稀烃”,“砝码”写成“法码”,“蓝色”写成“兰色”,“苯”写成“笨”,“硝化”写成“消化”,“油脂”写成“油酯”,“酯化”写成“脂化”,“铵盐”写成“氨盐”,“坩埚”写成“坩锅”,“金刚石”写成“金钢石”等。为了减少失误,平时应该认真理解课文内容,过好文字关。
5、不要乱写符号。表述性失误在II卷最多,很多考生由于书写不规范,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文字表述含糊不清而引起非智力因素的扣分。例如,镁的元素符号写成了mg,铜的元素符号写成了Ca,一氧化碳的化学式写成了Co,磷化氢的化学式写成了H3P,Ca(OH)2写成了Cu(OH)2,―CHO写成CHO―、COH―或―COH,―COOH写成―HOOC、COOH―或CO2H―,无机化学方程式错用“”有机化学方程式错用了“=”有机物结构简式中短横线连接的元素不合理,电极反应式没有考虑得失电子数应该相等,离子方程式没有考虑电荷守恒等。高考改卷对考生乱写、错写元素符号、化学用语,书写不规范以及卷面乱涂乱画都要扣分,因此,高三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就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乱写符号,对考卷中因为化学用语书写错误的地方尤其要引起重视,多反思,多加练习与巩固。
6、注意文字表达。在做简单题时,语言文字的表达很重要,答题时要突出原理、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文字精炼。不能思路混乱、言不及题、词不达意,不能过于冗长也不能过于简洁。例如,“除去Cl2中的HCl气体”就不能简单表述为“除杂”,最合理的表达是必要的文字叙述配以准确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7、善于联想运用。高考命题与答题的关系可以说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尤其近几年高考的有机化学试题,都是从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物质、新材料的信息给予题,考查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所以,考生在答题时要善于联想,运用课本知识,根据有机化学知识网络、转化规律、官能团的性质等进行联想、迁移、转化、类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关键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有机分子,从有机物结构入手,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在分子水平上探知未知世界的基础学科。在我校,有机化学是面向化工学院、药学院二年级,以及海洋学院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大类培养”的主干课程。通过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使化学类学生掌握有机化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把握有机化学发展领域的新概念、新动向和新技术,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现状
在工科院校,有机化学的教学课时“缩水”,如我校有机化学虽然是“大类培养”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但是其课时数被压缩到64个学时,教师必须在一个学期之内完成教学。而有机化学作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是高分子化学、高聚物合成工艺学、高分子材料学等后续专业课的基础,学生必须在有限的课时数里掌握《有机化学》这门课程,难度大,任务重。另外,由于江苏省高考制度,较大部分的学生高中阶段选修的“物生”,进入大学后化学知识特别是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非常薄弱,一个教学班级里,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通常是刚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学习无机化学,对于选“物生”的学生来说,没有化学基础,一开始就挫伤他们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学习有机化学时,多数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有畏惧感。如果入校时对专业认知不够,不能看到有机化学学习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更是对有机化学失去兴趣。再者,有机化学课程自身的特点,由于有机物数量多,结构多变,机理难掌握。而工科院校的有机化学课时数又被压缩,教师为了教授完大纲的教学内容,不得不采取“满堂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乏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被动“填鸭式”教学必然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一学期教学结束,发现学生知识掌握不好,除了少部分拔尖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对这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知半解,学到的有机知识很少。
2.教学改革
结合有机化学学科规律,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取舍;改进教学手段,选聘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做助理班主任,让他们参与本科生教学,形成多元化的本科生教学队伍;改革考核方式,实现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教考分离。(1)改革教学内容有机化学的教学关键是引导学生“有机”这一学科,不同于其他几门基础化学课,有机化学基本不涉及计算,不涉及公式,说的是图片的拼接,化学键的断裂与重组,以构建新的有机分子。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使用“有机思维”思考问题才是关键。当我们谈到如何面对课时数被压缩这个问题,如果抓住“引导学生进入有机化学这个学科”这个关键问题,就能依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深入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在改革教学内容时,还要考虑以下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研读多种版本的教材,最新版本的中、英文有机化学教材和专著等,从不同研读、分析深度的教材方面,准确把握“基础有机化学”教学重点、难点,结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来取舍教学内容。二是关注高分子领域的研究前沿,发展动态,结合传统的知识,推陈出新,把最新的知识信息教授于学生,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前沿,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之感觉到目前所学知识的有用性。(2)改革教学手段我校近年实施了一项“班主任助理”制度,选派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担任本科生班级班主任助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参与本科生教学,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本科生教学队伍。高年级本科生已经学习了有机化学专业基础课,经历过有机化学的学习和考核,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他们已经进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程学习,对哪些知识对专业课学习重要有切身体会;他们与低年级学生同属于一个年龄阶段,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沟通交流更容易,帮助学生及早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扬长避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研究方向的研究生,通常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已经接触了专业的前沿研究方向,可以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低年级学生的学业、思想及心理等方面给予关心和指导。而且本科生可以在研究生的带领下主动做一些创新创业项目,这使得本科生更清楚自己在课堂学习中哪方面有不足,增强本科生对基础知识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有机化学课堂学习中更积极、努力。(3)改革考核方式良好考核方式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目前,我院不同专业实行统一考试,如环境工程、化学工程、安全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统一出卷,流水阅卷、统一登分,做到公正、准确。但是,这种“统一”的方法抹杀不同专业对有机化学需求的不同,使得教师和学生忽视基础课对后续专业课的影响,结果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不能真正掌握自己专业需求的有机化学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习积极性,我们应实现不同专业单独出卷、单独考核的方式。卷面上可以体现出适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题目,结合他们的后续专业课程。哪些知识是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哪些知识是关联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专业知识。同时,建立针对性的有机化学试题库,使学生接触更多不同的题型,拓宽知识面。建立适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试题库,有机化学课程理论考试按照一定的难度系数、教学要求、考试范围等,统一从试题库里抽调,实现教考分离。
3.结语
为全面提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质量,我们要结合有机化学学科规律,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专业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总结,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黄杰,周冕,李又兵,王选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广州化工,2014(42):186-187.
[2]陶传洲,刘玮炜,曹志凌,史大华,王建,程青芳.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78.
[3]刘国福,李慧,熊艳,研究生在提高本科生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初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9):20-21.
一、研究理解,让学生熟悉考题思路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为了高考的稳定性,高考命题的规律性和思想性相对于其他考试来说是比较稳定的。江苏高考化学试题命题“将进一步体现化学新课程理念,体现江苏特色,在有利于化学高考平稳过渡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以促进基础教育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命题的基本思想是“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无论如何,各地的命题思想和考试思路我们都可以根据地方的考试说明和近三年考题进行理解和熟悉,这样最后的总结性复习提升才具有针对性,不能复习了几个月时间,对要考的内容还没有整体的把握。所以研究2012年考试说明和研读近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尤为必要。
如我们通过研究Ⅰ卷的主要考点,可以看出Ⅰ卷选择题具有基础性强、覆盖面广的明显特征,主要考查化学主干知识,即化学科学的基本观念、化学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尤其重要的是很多主干核心知识是每年必考的内容,它们在历届高考选择题中的出现率几近100%:看这几年的高考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几乎全部为中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与离子共存、阿伏伽德罗常数、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物质的量的浓度)、化学平衡的移动、pH、典型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重要有机物及官能团性质、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元素周期律(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盐类水解及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强弱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平衡移动、原电池与电解池等。后阶段,我们对待这些核心主干必考知识的态度是“牢牢抓住不放松,时刻想念不能忘”,逐点落实,熟练掌握。
二、归纳整理,核心知识简约化
回顾整理是冲刺复习阶段备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目的在于完善知识体系,便于考试时准确快速调用,掌握题型解法,使解题思路更清晰,思维更流畅以至于达到自动化水平。要回顾化学核心知识及其有机联系,要整理题型的解题方法及破题技巧。回顾整理的目标是提高Ⅱ卷的得分率。我们知道Ⅱ卷以能力考查为主,对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探究能力有较高要求,题型有实验、无机综合问答、综合探究、有机综合题和化学计算题,很多地方出现了一种综合性更强的以化学工业流程为背景的物质制备类题。
如无机化学理论综合题一般以氧化还原反应为载体,联系电化学原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书写、化学计算等内容命题,或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为载体,联系图像识别、图像绘制、化工生产等命题,联系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热化学方程式等命题,或者以电化学原理为载体,联系金属冶炼、电镀和氯碱工业命题,或设计燃料电池与电解池的综合装置来命题。解答此类题要做到全盘联系,“问题思考从原理出发,问题解答从知识出发”,也就是说这种问题一般都是出发点很高,而知识的落点都很低,我们把握了这种规律就比较容易解答。如江苏2010年第18题第③问:“高温成型前,常向LiFePO4中加入少量活性炭黑,其作用除了可以改善成型后的LiFePO4的导电性能外,还能 。”(答案:防止空气中O2氧化LiFePO4中Fe2+)从此题可以看出:高考题中一些问题看起来好像“莫名其妙”、不可思考,其实其落点一定都是我们熟悉的知识点,这个问题只要联系涉及的Fe2+微粒的常规性质强还原性就可回答。
三、勤于反思,解题方法模型化
对于错题,许多考生只是把答案看一遍,答案看懂了,也就自我满足了,这是浅层次的反思。指导学生正确的反思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知识点、思考解决方法、思考方法归类、思考解法多样、思考习题的可能变化等。
思考知识点,就是思考题目考查了哪些知识点,这个知识点在高考中的含金量如何?我对这个知识点掌握的程度如何,与其相关联的知识有没有自己还不熟悉的,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思考解题方法,就是想一想解决该题用了什么方法,该方法是常规方法还是有什么特殊技巧,还有什么样的问题也可以这样解决,该题还能怎么变化等。最终形成解题方法模式化、解题方法归类化,使题与方法快速对接,提高解题速度。
如对于无机综合理论类问答题,往往信息隐晦,知识点和化学原理隐藏较深,特别是这类题中会镶嵌着化学方程式让我们书写,同学们也比较难以完成这种方程式的书写题。我们对照这种题目进行反思可以发现:正确写出方程式,首先必须确定该反应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价的变化与否),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再确立“核心物质”,即涉及了价态变化的反应物和产物,然后根据电子守恒配平核心物质的系数,这时就完成了该反应方程式书写的大半工作,接着观察方程式两边的元素和电荷情况,结合反应介质环境确立添加物质微粒(如H+、H2O、OH-),最后完善方程式。这个流程就是该类问题解决的模式化,其好处是遇到同类问题有方法而不需要现时思考,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
关键词:化学复纲实验反思纠错
冲刺阶段高三化学复习的特点是它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紧迫的时效性,要求复习中在全面中讲重点,在规范中讲策略,在强化中讲效益。
一、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本”是指课本、教材,“纲”是指《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追根还应源于课本,从课本知识点、能力考查点衍生而来。高考知识体现课本内容,高考的最终落脚点是课本,而课本和《考试大纲》是高考复习的指挥棒,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特别是《考纲》已明确地传达出“考试目标”、“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题型比例”、“题目难易比例”及“样题”等重要信息。从中了解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这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效率,切不可舍本逐末,重教辅轻教材。要充分认识到《考纲》是依据、课本是根本、资料是补充。复习过程中,要加强对《考试大纲》的研究,如今年《考试大纲》中.删去“掌握有关物质溶解度的简单计算”,删去“思维能力”中“(4)对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当然也不可盲目探测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把精力浪费在猜题上,不可大大超过课本而随意拓宽和加深知识范围,也不可刻意地为某些多次练习而被强化的题型去增加某些“规律”或特殊解法。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从而实现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做到瘦身减肥、扔掉包袱、轻装上阵。
二、重视实验复习,提高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中学化学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以及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由实验推导和验证的。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实验,不仅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化学概念、原理和物质性质的认识,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的实验能力也会为许多考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历年高考化学试题十分重视对考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但是考生在实验试题上的答案往往不能令人满意。这里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大家的共识,就是考生在学习化学时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重视不够,动手实验的机会太少,而在实验操作中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就更显不足,因而在高考中暴露出实验能力差距较大。例如:2006年理综实验题(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题目考查了带有一定思考性的化学实验操作,还考查了考生的文字表述水平,正确回答这个问题,绝不是靠死记硬背书本就能解决的。有些实验试题的解答,首先要考虑化学反应原理的科学性,其次才考虑实验操作的科学性。
在最后阶段的实验复习中,考生应尽量创造机会多实践,并且在解答实验题时,把答题过程当作动手做实验来对待,同时要加强书写的规范性,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三、建立知识结构,突出主干知识
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
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有效地被利用。所以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应按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以专题的形式重新整合知识。
化学中的主干知识包括基本理论(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原理、物质结构、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元素化合物知识(包括重要的金属元素钠、铝、铁和重要的非金属氮、硫、氯)、有机知识(包括烷、烯、炔、芳、醇、醛、酸、酯)化学实验、化学计算中的若干个知识点。对于这些主干知识一定要加重复习,具体到每一种物质的性质复习也要有所侧重,可以按照平时老师交代的重点知识复习,也可以根据高考出现的频率去复习。研究近五年高考我们发现,尽管考点有120多个,但是常考的知识点却比较稳定:
1.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结构简式
2.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无机;有机
3.推导有机物的结构和结构简式
4.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5.实验设计
6.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化学知识
7.元素周期表知识及其应用
8.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9.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10.同分异构体
11.有机反应类型
12.醇、醛、酸、酯的衍生关系
13.简单定量计算;统摄、归纳的能力
在复习中最忌讳的一种情形是总感觉到有许多知识点自己没有复习到,看到哪一道题都担心高考会考到,这种心态实际上是对自己没有信心的表现。我可以负责任的说,经过半年的集中训练,高考中可能出现的题型学生都见过。退一步说,高考中可能会出现新的题型,那也绝不会正好和你看到的那道题吻合,这种概率近似为零。
四、及时反思和总结,严格纠错
反思是进行有效学习,获取有效知识的有效措施,所以高三化学总复习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积极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要通过严格、合理、规范的要求来帮助、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要养成在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每次解完题后要回顾解题过程,审视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是否恰当,过程是否正确、合理,是否还可以优化,检查语言表述是否规范,是否合乎逻辑。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长期坚持就能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
要及时归纳总结。每个单元或章节复习完后,要反思本单元或章节主要研究了哪些问题?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通过反思融会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对无机化学,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以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生关系及相互转化;理解了同分异构体,就会感觉到有机物种类的繁多。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循环往复的联想,不仅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而且有助于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光有许多零碎的知识而没有形成整体的知识结构,就犹如没有组装成整机的一堆零部件而难以发挥其各自的功能。所以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穿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知识结构图,教师不要全部包办,要在学生自己归纳整合后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对比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意识整合过程中的不足。
认真做好考后分析。每次考试结束后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失分原因,要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了巩固和深化,自己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复习中对症下药,自我提高。
重视做题和考后的纠错。复习中常用的纠错方式有:一种是在试卷或参考书上把错题做上标记,在旁边写上评析。第二种方式是专门备一本错题笔记本,将自己感触最深的解题错误摘录在错题集上,并且寻根求源以防再错。第三种方式是把纠错还原到课本上,在课本知识点相应处,用不同字符标出纠错点,标出该点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因及简易分析等内容。每一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反思,及时纠正,对差错做出深入的分析,找出错误根源,是概念不清、原理不明、方法不当造成的,还是非知识性的失误。对出现的差错要做记载,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看看哪些毛病已经“痊愈”,哪些“顽症”尚未根除,哪些是新犯的“毛病”,从而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努力在复习的过程中达到“会做的保证对、错过的不再错”。五、看练结合,优化应试策略
有两种极端的认识必须更正。一种是认为高三最后阶段不做练习,只是看错题,归纳知识点;另一种则是认为这一时段应该大量做难题,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不做练习”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在高考中只知道如何分析,却不能正确地书写,至少是不能准确规范地书写。因为长时间不进行训练,会使手生,对题意的理解也会感觉困难。有大量的统计结果表明,陌生度的增加会使考生得分率明显下降。而“大量做难题”更不可取。因为这样做除了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和导致自己的信心不断遭受打击之外一无是处。这和我在前面所提到的积极的心理暗示正好相反,所以提醒有的同学,一定注意。
解题需要的一是知识,二是策略,三是心态。这三者中哪一方面的失误都会导致失分。因知识和策略造成的失误可以认为是知识性失误,而一些笔误、计算失误及某些习惯性错误可以归结为心理失误。要解决“高考化学得高分难”的问题,优化考试心理是高考复习不可忽略的一环。面对一套题,应该有稳定的心态,在按题号顺序作答的前提下,可适当采用先易后难、先熟后生,先同后异(同学科、同类型)的策略,以最佳状态去克服慌乱急躁、紧张焦虑和丢三落四的情绪,对会做的题,要特别注意表述准确,考虑周到,书写规范,切实解决“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问题;解题时既要注重一次性成功,又要重视复查环节,还要敢于放弃。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一定要体现“平时是高考,高考是平时”的训练思维,把学生置于一种仿真的环境,对答题速度、答题规范做出严格要求,只有关注了时间,就有了时间,就有了效率,就有了速度,就有了紧迫感,就有了机智。时间长了,就自然达到“平时训练当大考,大考自然当小考”的境界,高考时心态自然就会平和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