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33: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甲胎蛋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 R73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2(b)-0130-04
Diagnostic value of joint detection of golgin 73, alpha-fetoprotein, alpha-fetoprotein variants for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ZHU Qinhong
Department of Laboratory, Deqing County Third People's Hospital, Zhejiang Province, Deqing 3132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pproach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joint detection of golgin 73 (GP73), alpha-fetoprotein (AFP), alpha-fetoprotein variants (AFP-L3%) for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hods One hundred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dmitted to Deqing County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ur hospital" for short) from January 2011 to June 2015 were selected as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benign liver disease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internal control group, 100 cases of persons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our hospital at the same period were selected as external control group. The AFP was detected by radioimmunoassay, GP73, AFP-L3%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 (ELISA). The GP73, AFP, AFP-L3% of three groups, the GP73 positive rate of different levels of AFP, the sensibility and specificity of GP73, AFP, AFP-L3% for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GP73 [(175.8±51.4) μg/L], AFP [(2125.1±566.8) μg/L], AFP-L3% [(15.5±5.8)%]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internal control group [(82.5±32.5) μg/L, (83.8±34.4) μg/L, (8.4±3.2)%] and external control group [(16.5±13.4) μg/L, (10.2±4.3) μg/L, (6.2±0.9)%], the GP73, AFP, AFP-L3% of internal contro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external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GP73 positive rate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internal control group, external control group (4%, 6%, 59%) in the AFP ≤200 μg/L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GP73 positive rate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up (4%, 6%, 59%) in the AFP >200-300 μg/L, >300-400 μg/L, >400 μg/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internal control group (0, 0, 0) and external control group (0, 0, 0), the sensibility (96%), specificity (99%) of joint detection of three indicators for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ere higher than single GP73 detection (81% and 93%), single AFP detection (63% and 91%), single AFP-L3% detection (78% and 85%), 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joint detection of GP73, AFP, AFP-L3% has higher sensibility and specificity for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hich can provide reliable theory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Key words] Golgin 73; Alpha-fetoprotein; Alpha-fetoprotein variants;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Diagnostic value
原发性肝癌属于人体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有95%属于肝细胞癌,病死率仅次于胃癌和食道癌,全世界每年有近70万人死于原发性肝癌,其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迅速,临床治疗难度大,疗效不理想,病死率高,临床上的原发性肝癌,一旦发现大部分属于中晚期[1-2]。因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并且很容易发生转移、浸润,临床上对于原发性肝癌预警显得尤为重要[3-4]。本研究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拟探讨甲胎蛋白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浙江省德清县第三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参照2001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5]进行确诊,其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42~77岁,平均(52.4±12.3)岁,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100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作为内部对照组,男70例,女30例,年龄43~76岁,平均(53.0±13.6)岁,乙型肝炎肝衰竭8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20例,均参照《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6]中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同时选取我院同期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外部对照组,男73名,女27名,年龄41~77岁,平均(54.2±12.9)岁。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研究对象均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室温静置30 min,离心机3000 r/min离心5 min,将血清分离出来。甲胎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具体操作方法均参照试剂盒进行严格操作,试剂盒和质控品均购自于北京九强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甲胎蛋白参考范围是0~200 μg/L,当甲胎蛋白≥200 μg/L时确定为原发性肝癌临界值。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异质体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操作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试剂盒和质控品均购自于北京九强朗生物制品有限公司。高尔基体蛋白73参考范围是0~85.5 μg/L,当高尔基体蛋白73≥85.5 μg/L时确定为阳性,甲胎蛋白异质体3%>10%判定为阳性[7-8]。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三组研究对象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异质体3%情况。
1.3.2 观察三组研究对象甲胎蛋白不同水平者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情况:甲胎蛋白不同水平分组:甲胎蛋白≤200 μg/L、300 μg/L≥甲胎蛋白>200 μg/L、400 μg/L≥甲胎蛋白>300 μg/L、甲胎蛋白>400 μg/L。
1.3.3 观察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情况[9-10]: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其实际是按照该筛查实验标准被正确诊断的百分率情况,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其实际是按照该诊断标准被正确地判断为无病的百分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研究对象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异质体3%情况比较
原发性肝癌组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异质体3%均明显高于内部对照组和外部对照组,内部对照组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异质体3%均明显高于外部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三组研究对象甲胎蛋白不同水平者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情况
原发性肝癌组、内部对照组、外部对照组研究对象在甲胎蛋白≤200 μg/L时的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原发性肝癌组在甲胎蛋白>200~300 μg/L、>300~400 μg/L、>400 μg/L时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内部对照组、外部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以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
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
以及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n(%)]
注:与三项指标联合检测比较,*P < 0.05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主要可以分为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肝内胆管细胞癌混合型等不同类型。资料显示[11-12],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高尔基体蛋白73和肿瘤大小、数目、TNM分期、合并症、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情况关系密切。肝细胞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很容易诱导甲胎蛋白、高尔基体蛋白73充分表达,从而激活癌形成信号,因而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是诱发肝癌形成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原发性肝癌组,选取100例良性肝脏疾病患者作为内部对照组,选取健康体检者100名作为外部对照组。甲胎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异质体3%采用ELISA法检测。观察三组研究对象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水平、甲胎蛋白异质体3%;甲胎蛋白不同水平者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情况。其中:①高尔基体蛋白73属于高尔基体的跨膜蛋白,一般整合在高尔基体顺面膜囊上,在血清中通过胆管上皮细胞表达,肝细胞表达较少,甚至不会表达,在肝癌发生时,高尔基体蛋白73可以有利于细胞内体和细胞表面,诱发高表达。有资料显示[13-14],急性、慢性肝病、肝硬化和肝癌中的高尔基体蛋白73呈现高表达,对于肝病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度,但是特异性可能受到影响。高尔基体蛋白73表达和维持高尔基体结构完整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反映了肝癌细胞在基因组和微环境上的变化,从而适应癌细胞代谢需求。研究资料显示[15-16],肝细胞中高尔基体蛋白表达增量调节是肝癌血清中高尔基体蛋白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②甲胎蛋白是肝细胞合成的高特异性蛋白质,70%~80%的患者在发病期间有甲胎蛋白基因发生高表达[17]。甲胎蛋白属于一种胚原蛋白,或者糖蛋白,含有两条复合糖链,含糖量大约是4%,主要成分是甘露糖、半乳糖、N-乙酰葡萄糖等,其在胎儿发育的过程中开放表达,在幼儿出生2年之后处于关闭状态,在成人肝细胞恶性转化早期,肝细胞内的甲胎蛋白基因会重新被激活,并且出现高表达,临床上常将甲胎蛋白作为肝癌诊断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和标准。有资料显示[18],甲胎蛋白可以激活刺激肝癌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功能,诱导癌基因Ras、Src发生过度表达,从而实现肝癌细胞的过度增殖。甲胎蛋白和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有一定的相关性,甲胎蛋白和其受体结合,激活钙离子信号途径,促进癌基因c-fos、c-jun、ras等基因表达,从而刺激肝癌细胞生长[19],另外甲胎蛋白还具有促进肝癌细胞抗凋亡的生物学功能。③甲胎蛋白异质体3%是单链糖蛋白的一种,不同组织细胞内合成甲胎蛋白,糖链结构不是十分相同,对于植物凝集素结合能力不是十分相同,这种糖链结构不同的甲胎蛋白被称为甲胎蛋白分子异质体。有资料显示[20-23],甲胎蛋白异质体3%可以由恶性肝癌细胞生成,属于原发性肝癌特异性较高的血清学指标,可以进行良恶性肝病的预警信号,血清中甲胎蛋白异质体3%水平会随着肝细胞癌生长呈现线性升高,对于肝癌的诊断具有比较高的特异性,并且不会受到甲胎蛋白≥400 μg/L的限制。如果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水平只是轻度升高,然而甲胎蛋白异质体3%>10%,提示肝癌的可能性较大[24-25]。
本研究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组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均明显高于内部对照组、外部对照组,提示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均明显高于良性肝脏疾病和健康体检人员,原发性肝癌组、内部对照组、外部对照组研究对象在甲胎蛋白≤200 μg/L时的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原发性肝癌组在甲胎蛋白>200 μg/L时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内部对照组、外部对照组,说明甲胎蛋白水平为200 μg/L是一个临界点,当甲胎蛋白水平高于200 μg/L时,高尔基体蛋白73阳性率也会明显增加,这可能与原发性肝癌不断进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单一高尔基体蛋白73检测、单一甲胎蛋白检测、单一甲胎蛋白异质体3%检测,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符合率,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
综上所述,高尔基体蛋白73、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邹同会,汪永强,邹军.高尔基体蛋白73与甲胎蛋白对肝癌诊断价值的研究[J].海南医学,2014,25(16):2398-2400.
[2] 陈燕,林莺莺,陈岩松,等.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的意义[J].福建医药杂志,2012,34(1):3-6.
[3] Pan YF,Qin T,Feng L,et al. Expression profile of altered long non-coding RNAs in patients with HBV-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2013,33(1):96-101.
[4] 熊海燕,赵枰.甲胎蛋白异质体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3,20(6):399-401.
[5]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9(6):324.
[6]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62-68.
[7] Wu W,Yao DF,Yuan YM,et al. Combined serum hepatomaspecific alpha-fetopmtein and circulating alpha-fctopmtein mRNA in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06,5(4):538-554.
[8] 黄娅,张凤美,范志娟,等.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5):882-885.
[9] Zhao L,Mou DC,Peng JR,et al. Diagnostic value of cancer-testis antigen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from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patients [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0, 16(32):4072-4078.
[10] 戴亚新,张时良,裴豪.肝癌和肝病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异质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2):296-298.
[11] Fujikawa T,Shiraha H,Yamamoto K. Significance of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production in hepatocellu1ar carcinoma [J]. Acta Med Okayama,2009,63(6):299.
[12] 韩朝辉,张余川,吴清艳.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糖类抗原199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92-93.
[13] Lok AS,Sterling RK,Everhart JE,et al. Des-gamma-carboxy prothrombin and alpha-fetoprotein as biomarkers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Gastroenterology,2010,138(2):493-502.
[14] 赵晨晖,赵霞,陆岩平,等.不同免疫分析法检测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6):2295-2296.
[15] Simon K,Serafiska S,Pazgan-Simon M. Surveillance programme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hepatocelluar carcinoma [J]. Contemp Oncol(Pozn),2012,16(4):295-299.
[16] 许成新,褚邦勇,徐玖飞,等.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铁蛋白和肿瘤相关因子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2):308-309.
[17] Shi Y,Chen J,Li L,et al. A study of diagnostic value of golgi protein GP73 and its genetic assay in 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J]. Technol Cancer Res Treat,2011,10(3):287-294.
[18] 胡华华,卢瑶,刘俊,等.甲胎蛋白/肿瘤体积比值评估原发性肝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5, 37(1):28-30.
[19] Kara M,Genc H,Tapan S,et al. Alpha fetoprotein level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in patients with non -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2013,17(11):1536-1541.
[20] Yaprak O,Akyildiz M,Dayangac M,et al. AFP level and histologic differentiation predict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Hepatobiliary Pancreat Dis Int,2012,11(3):256-261.
[21] Wu XJ,Li Y,Liu D,et al. miR-27a as an oncogenic microRNA of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J]. Asian Pac J Cancer Prey,2013,14(2):885-889.
[22] 徐向勇,刘显畅,李正峰,等.高尔基体蛋白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83-85.
[23] 邱大鹏,韩风,贺涛,等.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用于诊断肝细胞癌[J].中国医学创新,2014, 11(3):47-49.
[24] 谭奕洲,陈伟烈,翁田波,等.血清GP73、AFP和AFP-L3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J].现代医院,2014,14(4):15-16,19.
【关键词】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异质体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384-02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FP variants detection
Wu Jianxiong
(Clinical laboratory of Xinjiao People's Hospital of Haizhu area Guangzhou city,Guangzhou,510300,China)
【Abstract】Alpha-fetoprotein variants (AFP-L3) is closely related to Tumor cells.I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agnostic factor in clinic, especiall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which is significant not only in diagnostic and prognosis of hepatocarcinoma but also in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edication therapy in hepatocarcinoma. This review summarizes recent advances in detection of alpha-fetoprotein variants (AFP-L3).
【KeyWords】alpha-fetoprote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lpha-fetoprotein variants
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 是人胎发育早期的一种主要血清蛋白,是个体发育和进行性肿瘤的生长调节因子[1],胚胎期由卵黄囊、胎儿肝合成,胃肠道也能产生少量。参与细胞分化、生长调节及肿瘤的发生[2-3],在13~15周龄的胎儿血清中AFP含量最高,以后逐渐下降,至40周龄时仅为最高含量的1/100~1/1000。新生儿血清中AFP含量持续下降,在出生后6个月至2岁降至正常成人水平,正常成人血清中的AFP不超过20ng/ml。当机体发现肿瘤细胞时,又开始合成AFP,致使血清中的含量异常增高[4]。而单纯检测AFP有一定的局限性,故提出了AFP异质体(AFP Variants)的概念。
大量研究证实,AFP分子的糖链异质性与其组织器官来源有关,不同生理病理状况可产生不同糖链结构,并且具有肿瘤特异性。AFP异质体形成的确切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其过程可能是这样的:增生的肝细胞及肝癌细胞于G1期和S期合成AFP并将其分布于核周、内质网腔及高尔基分泌小囊中,位于粗面内质网及高尔基体中的AFP在糖基化转移酶参与下受到不同的糖基化修饰后分泌到循环中。由于糖基化的不同,导致了AFP异质性的差异。另一可能的原因是糖基化转移酶异常造成糖基化后AFP构象的改变。血清总AFP所含AFP-L1来自良性肝病,占其主要部分;AFP-L2来自孕妇;而AFP-L3则为肿瘤细胞特有。
因此,AFP异质体的检测在临床中有特别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本文主要对AFP异质体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AFP异质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1.1 妊娠妇女血清AFP异质体的检测
AFP和白蛋白作为胎儿体内的主要血清蛋白,在妊娠期间,AFP由胎肝产生并注入胎儿血循环,一方面经胎儿尿液排到羊水中去,致使羊水中AFP水平可在妊娠早期就有升高。另一方面经羊水通过胎盘渗透到母体血清或胎血直接通过胎盘进入母体血循环中去,从而使母体血清AFP水平升高。如果胎儿患有先天性神经管缺损(无脑儿和脊柱裂),致使胎儿的脑脊液、血液与羊水之间通透性增加,使羊水中AFP异常升高,最终使母体血清AFP水平同样异常升高。但是此时母体如果出现肝功能损伤时,同样会出现母体血清AFP水平升高,从而出现交叉反应,故选择对象应排除肝功能有异常的孕妇。
但仅仅测定AFP总量有一定的局限性,实验表明:妊娠早期羊水中的AFP12%~53%来自卵黄囊(Con2A非结合型),而胎儿血清中的AFP主要来自胚肝(Con2A结合型)。观察两者的比值,若Con2A非结合型/Con2A结合型比值下降则反映胎儿血清中的AFP漏入羊水,胎儿有先天异常的可能,如神经管缺损、无脑儿或脊柱裂等。儿童肝母细胞瘤、胆道闭锁、性腺肿瘤、恶性畸胎瘤等可有AFP和/或AFP异质体的阳性。目前唯一有效的办法是积极做好产前诊断,防止有缺损胎儿出生。以往创伤性产前诊断一直以高龄孕妇(年龄大于35岁)以及有异常家族史和妊娠史的产妇作为高风险筛查的对象,由于先天性神经管缺损发生的风险较小,也并非每一位孕妇都有做创伤性产前诊断的必要,因此采用孕妇血清做产前检查对早期诊断和预防患儿的出生有着重要意义[5]。
1.2 肝病诊断中AFP异质体的检测
甲胎蛋白(AFP)是在胚胎时期胎儿肝细胞内合成的一种特殊蛋白,临床上常作为原发性肝癌的检测指标;但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AFP也可升高,重症肝炎的病理学基础是肝组织内炎性反应、肝细胞大量破坏,肝细胞坏死后能否有及时大量的肝细胞再生,决定了重症肝炎的临床预后。慢性肝炎活动期甲胎蛋白有轻度、中度升高,一般在50~300μg/L,与肝细胞癌不同点为升高幅度低,一般不持续增高,经治疗后降低以至恢复正常。
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常升高,但许多良性肝脏疾病也可有AFP升高,单凭AFP结果有时很难区分良、恶性病变。此时AFP异质体检测就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尤其对于AFP在30~400ng/ml之间者具有较好的价值。
1.3 肝癌术后的监测
肝癌切除术后, 血清AFP含量随之下降,其下降速度取决于体内残留AFP量及半衰期,一般2个月内转阴,转阴时AFP异质体随之消失。如果AFP明显下降但不转阴, 异质体变化不明显,则提示手术不彻底,可能还存在边缘残留、血管癌栓、卫星结节或转移等。如果异质体下降至25%以下,AFP和异质体浓度相对恒定,则可能是患者有肝炎或肝硬化所致。
2 AFP异质体的检测技术
2.1 亲和免疫交叉电泳技术
亲和免疫交叉电泳技术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该法是1973年由BogHansen 创建,之后显色方法不断改进,提高其灵敏度。具体的方法是将凝集素和琼脂糖均匀混合制成凝胶板,血清点样后进行电泳。与该种凝集素结合的糖蛋白(包括AFP)电泳速度降低,与非结合型AFP分离。然后再作垂直免疫电泳,AFP异质体与抗AFP抗体结合形成沉淀峰,显色后进行定量测定。
2.2 亲和层析法
刘亮等[6]采用溴化氰活化的Sepharose4B制备抗甲胎蛋白抗血清亲和层析柱和小扁豆凝集素亲和层析柱,结合硫酸铵盐析从肝癌患者血清中分离LCA结合型甲胎蛋白异质体。
2.3 亲和印迹法
武田和久于1985 年创立此法,在国外应用较多。基本原理是:根据来自于不同疾病状态的AFP分子与凝集素结合的亲和力不同,通过电泳将AFP分成若干条带,转移至AFP抗体包被的硝酸纤维膜上,使分离带在NC膜上显色。来自于良恶性肝病的AFP分子通常可分成两条带,即L1和L3;而来自于卵黄囊肿瘤的AFP条带则位于L1和L3之间,以L2表示。新方法所得结果与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自显影法完全一致,鉴别诊断良恶性肝病的临床价值也得到验证。该方法所需时间较短(仅5~6 h)、重复性好、灵敏度较高(检测限在20μg/L上),可同时检测10份样本。
2.4 微流控芯片分析法
Kagebayashi等[7]建立了微流控芯片上AFP-L3的检测方法。采用电驱动转运分析(electrokineticanalyte transport assay,EATA)技术,使所有分析步骤在PMMA材质的芯片上完成。将LCA预置在芯片的分离通道中,利用凝集素亲和电泳原理使AFP-L3与AFP-L1分离,然后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法进行定量检测,检测限达0.1ng/mL。将该方法与商业参考方法(LiBASys测定法)进行比较,分别检测68例血清样本,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良好,r2=0.981,斜率1.03。
3 小结
AFP异质体可以作为一种独立于AFP而较AFP更为特异的血清标志物,在肿瘤尤其是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与鉴别中有重要意义。将其用于临床和普查,对于提高肝癌患者早期诊断率和延长生存率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Mizejewski G J,MacColl R.Alpha-fetoprotein growth inhibitory peptides: potential leads for cancer therapeutics[J]. Mol Cancer Ther,2003,2(11): 1243-1255.
[2]Vakharia D,Mizejewski G J.Human alpha-fotoprotein peptides bindestrogen receptor and estradiol,and suppress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 Res Treat,2000, 63(1):41-52.
[3]Muehlemann M,Miller K D,Dauphinee M,et a1.Review of growth inhibitory peptide as a biotherapeutic agent for tumor growth.adhesion,and metastasis[J].Cancer Metastasis Rev,2005,24(3):441-467.
[4]蒋秉坤,范钦信.临床生物化学及生物化学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07.
[5]洪波,不同孕期妊娠妇女血清甲胎蛋白检测的分析[J].贵州医药,2009,33(12):1109-1110.
[关键词] 甲胎蛋白试剂盒;精密度;酶联免疫;评价
[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7(c)-0127-02
甲胎蛋白是源于卵黄囊、未分化肝细胞和胎儿胃肠道的一种糖基化白蛋白,其分子量约为70 000 D[1]。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随着病情恶化,甲胎蛋白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有报道称70%以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内可检测到高浓度的甲胎蛋白,而转移性肝癌的甲胎蛋白水平一般不是非常高,酒精性肝硬化、急性病毒性肝炎以及HBsAg携带者血清内的甲胎蛋白含量升高幅度更低一些[2]。因此,甲胎蛋白的定量检测被广泛用于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辅助诊断,其检测的精密度是该定量检测产品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3]。
精密度是用来考察试剂盒对同一样本重复测定时,能否得到无显著差异的结果的性能指标,通常用重复多次测量结果的变异系数(CV%)表示。一般情况下,评价精密度时,同一样本重复测定10次,测定结果的变异系数(CV%)应不高于15.0%[4]。酶联免疫甲胎蛋白诊断试剂盒(以下简称“甲胎蛋白试剂盒”)精密度的国家标准也是不高于15%(n = 10)[5]。笔者从市场上购买6种甲胎蛋白试剂盒,对其精密度进行测定评价,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1.1 材料 6种甲胎蛋白试剂盒,每种选取3个批号。以上产品均为国内常见的试剂盒。本文旨在讨论国内甲胎蛋白试剂盒的精密度现状,为避免歧义,所使用的甲胎蛋白试剂盒均采用代码标示:A、B、G、K、S、W。质控品采用BIORAD质控品367#。
1.1.2 试验设备 全自动加样器:e-Lisa;洗板机:iWO-960;酶标仪(高灵敏宽范围):PHomo。
1.2 方法
选取A、B、G、K、S、W 6个厂家甲胎蛋白试剂盒,每个厂家选定3个批号,共组成18个试剂盒。选取同一个BIORAD 367#质控品(质控血清),按照说明书进行溶解备用。按照每个试剂盒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分别用18个试剂盒测定选定质控品的浓度值,每个试剂盒的测定重复10孔浓度值。综上得到180个浓度数据,按照“1.3”的方法对这180个数据进行分析。
1.3 对比评价
1.3.1 横向比较 每个厂家3个批号的甲胎蛋白试剂盒分别测定精密度,取其结果的平均值进行评价。
1.3.2 纵向比较 针对每个厂家3个批号的甲胎蛋白试剂盒测定同一质控品的30个浓度值进行精密度评价。
1.3.3 评价标准 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精密度小于7%的甲胎蛋白试剂盒评价为优,精密度在7%~10%之间的甲胎蛋白试剂盒评价为良,精密度在10%~15%之间的甲胎蛋白试剂盒评价为中,精密度大于15%的甲胎蛋白试剂盒评价为差。
2 结果
横向比较,A、K两个厂家的甲胎蛋白试剂盒精密度评为优;W的甲胎蛋白试剂盒精密度评为良;B、S两个厂家的甲胎蛋白试剂盒精密度评为中;G的甲胎蛋白试剂盒精密度评为差,超过国家标准22%。
纵向比较,A、K两个厂家的甲胎蛋白试剂盒精密度评为优;S、W两个厂家的甲胎蛋白试剂盒精密度评为中;B、G两个厂家的甲胎蛋白试剂盒精密度评为差分别超过国家标准22%和32%。
3 讨论
横向比较的结果反映批内精密度性能。这种精密度主要体现同一批甲胎蛋白试剂盒连续测定结果的重复性。本研究中,两种甲胎蛋白试剂盒性能优,一种甲胎蛋白试剂盒性能良好,其他3种甲胎蛋白试剂盒性能一般,甚至出现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情况。纵向比较的结果反映批间精密度性能。这种精密度主要体现不同批次甲胎蛋白试剂盒连续测定结果的重复性。综合比较来看,两家企业的甲胎蛋白试剂盒精密度性能优越,可以满足临床辅助诊断需求;多数企业产品的批内精密度优于批间精密度,即他们生产的甲胎蛋白试剂盒批间精密度性能有所下降,产品B甚至出现了批内合格而批间不能满足国家标准的现象。使用精密度性能较差的甲胎蛋白试剂盒进行临床测定,其结果是不准确的,这样的测定结果无法满足临床连续监测同一患者病情变化的实际需求。
精密度是甲胎蛋白试剂盒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精密度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试剂盒的原材料、生产工艺、分析操作等[6]。建议各生产厂家从源头入手,综合控制生产全过程,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试剂。临床检验实验室在确定甲胎蛋白试剂盒品牌时,建议采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对备选品牌进行随机抽样,详细测定比较其精密度。只有经过充分的比较验证才能选择到优质的产品,才能提供更为可靠的检验数据。
为确保临床检测的长期准确性,克服某些甲胎蛋白试剂盒精密度较差的现状,各实验室必须加强室内质控[7]。实验室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绘制质控图,建立一系列甲胎蛋白检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实验室管理,发现并找出试验失控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保证出具数据的科学性和可靠性[8]。
[参考文献]
[1] Taketa K. Alpha-Fetoprotein in the 1990s In:Sell SS Serological cancer markers[M]. New Jersey:Humana Press,1992:31-46.
[2] Stuart KE,Anand AJ,Jenkins R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United States[J]. Cancer,1996,77(11):2217-2222.
[3] 张春涛,黄颖,于婷,等. 2009 年度甲胎蛋白(AFP) 体外诊断试剂抽验质量分析[J]. 中国药事,2010,24(8):809-811.
[4] 徐伟文. 体外诊断试剂研制常用技术指标之分析性能评估[J].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2):140-144.
[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中国生物制品规程[Z]. 2000-08-02.
[6] 孙玉芬,秦国天. 国产ELISA试剂盒批间变异的分析[J].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7):908-909.
[7] 张艳. 做好室内质控[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0):243.
关键词:肝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甲胎蛋白(AFP);诊断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combined with alpha fetal protein(AFP)testing in diagnosis of liver cancer.Methods 48 cases of liver cancer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group,and 48 healthy persons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all subjects were taken AFP and TSGF testing,compared the positive rate of testing and the level of TSGF and AFP.Results The levels of AFP and TSGF in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Liver cancer;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Alpha fetal protein(AFP);Diagnosis
肝癌是目前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以原发性肝癌最为常见,原发性肝癌的预后不良,因此早期诊断对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较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是恶性肿瘤共有物质[1]。为进一步探讨TSGF与AFP联合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本文将做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8月间收治的48例肝癌患者最为研究组,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肝癌,经影像学检查、手术病理及肝穿刺活检证实。肝癌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5.7±2.6)岁,另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4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5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4.3±2.3)岁,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和年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检测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后检测TSGF和AFP水平。采用美国雅培公司i2000化学发光分析仪,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量,试剂盒由美国Biocheck公司提供,设定AFP≤20ug/ml为阴性,≥20ug/ml为阳性。选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TSGF水平,试剂盒由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设定TSGF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包,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
2结果
2.1 TSGF和AFP检测水平 如表1所示,研究组患者的TSGF和AF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TSGF和AFP检测肝癌阳性率 如表2所示,AFP和TSGF诊断肝癌的阳性率分别为70.8%和66.7%,均明显低于联合检测的阳性率(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25,P
3讨论
血清AFP是原发性肝癌的相关抗原,在原发性肝癌普查及疾病的诊断和对治疗效果的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在一些肝脏良性肿瘤患者的AFP水平呈增高的趋势,因此给鉴别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2]。此外部分分化程度接近正常肝细胞或变性坏死程度严重、癌组织中结缔组织成分多的肝癌患者的AFP阳性率偏低造成漏诊[3],因此单一使用AFP检测指标诊断肝癌的可靠性不佳,因此需联合使用其他的敏感指标,以提高诊断正确率。
TSGF是肿瘤形成及生长时使肿瘤及周边血管增殖分泌的因子,为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共有,因此是诊断恶性肿瘤的重要检测指标。TSGF与肿瘤的发生及肿瘤血管增殖有关,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引起的肝细胞损伤及肝内胶原纤维增殖无关,因此有助于鉴别肝脏肿瘤的良恶性[4]。本研究结果表明:肝癌患者的TSGF和AF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
参考文献:
[1]段正军,徐杰,刘学梅.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10):972-973.
[2]陈坚强.原发性肝癌中AFP、TSGF和CEA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63-67.
【关键词】
甲胎蛋白异质体;肝癌;离心法
The studies of alphafetoprotein isoforms using with centrifugal column method in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ar carcinoma
XING Huaiguang, LI Jie, Han shanle.Department of Radioimmunoussay, Liaocheng Peoples Hospital, Liaocheng 25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alphafetoproteinL3(AFPL3) with centrifugal column method in the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ar carcinoma Methods The serum samples of 121 patients with
elevated AFP level(≥10ng/ml) were detected by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for AFP and centrifugal column method for AFPL3,and the clinical value of AFPL3 were studied in the differentiation diagnosis of hepatocelluar cancerResults The level of AFPL3(%)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patients with other liver diseases(P
【Key words】
Alphafetoprotein isoforms;Hepatocelluar carcinoma;Centrifugation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10种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25万人肝癌[1];肝癌发病之初较为隐匿,临床难以检出,临床诊断是一般多为晚期,治疗效果差,因此早期发现肝癌并且及时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5年存活率。近年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一部分体积小的肝癌患者得以及时发现,患者5年存活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影像学技术检测用于诊断肝癌仍然受到很多的限制,使很多患者未能及时得到准确诊断,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甲胎蛋白(AFP)定量检测是目前早期发现肝癌的主要血清学标志物,但是其他一些疾病也可能引起甲胎蛋白的升高,特别是属于肝癌高危监测人群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2]。因此寻找肝癌早期诊断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鉴别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研究发现,良性肝病时肝细胞坏死后再生性AFP与恶性肝癌细胞产生的AFP在糖链结构上有差异[3],而且不同糖链的AFP与凝集素的亲和性不同,因此根据与凝集素亲和性不同,可对AFP的来源进行判断。其中AFPL3即甲胎蛋白异质体为肝癌细胞所特有。国内外研究表明,AFPL3是肝癌高度特异性指标,比单纯检查总甲胎蛋白能显著提高准确率,可以不受甲胎蛋白≥400ng标准的限制。但是长期以来AFPL3指标无法在临床做为常规指标使用,原因是AFPL3与甲胎蛋白的差异只存在于糖链上,之前报道的检测方法为凝集素亲和电泳方法,方法复杂,不宜做为肝癌鉴别的常规检测方法。因此很有必要研究新的方法检测AFPL3[4,5]。
本研究采用亲和吸附离心管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异质体,并且对患者进行跟踪,探讨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用于鉴别肝癌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的均为 甲胎蛋白阳性(AFP≥10ng/ml)的住院患者121例,男89例,女32例,年龄25~67岁,平均517岁。其中,肝癌患者58例,肝硬化患者32例,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31例。诊断标准为2000年中华医学会转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6]及卫生部医政司组织并由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与中国抗癌协会合编的《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中有关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准。所有标本温育分离血清后立即检测。
12 试剂和方法 甲胎蛋白异质体检测采用亲和吸附离心管法,试剂由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甲胎蛋白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仪器为美国贝克曼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DXI 800型。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不同组别间AFPL3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甲胎蛋白(AFP)在肝癌与非肝癌患者中的分布
121份血清标本中,58份来自临床诊断为肝癌的患者,另外63份来自非肝癌患者,临床诊断为肝硬化或慢性肝炎患者。根据甲胎蛋白AFP的含量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400 ng/ml组、200~400 ng/ml组以及≤200 ng/ml。在58份肝癌标本中有32份AFP≥400ng/ml,占5517%;
22 AFPL3在良恶性肝脏疾病中的分布
以AFPL3(%)≥10%作为临界指标,肝癌及慢性肝炎、肝硬化标本AFPL3 %测定结果见表2。58份肝癌标本中有56份测定结果为阳性,达7931%。63份非肝癌中5份阳性。而肝癌标本的AFPL3 (%) 分布明显不同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标本,前者集中于AFPL3(%)≥10,后者集中于10以下,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AFP 与 AFPL3在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比较
当AFP设定为≥400 ng/ml时,32例肝癌在此范围,其敏感性仅为5517%(32/58),其特异性为8571%(54/63),符合率7166%[(32+54)/121];
对于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10%,其敏感性为7931%(46/58),特异性为9206%(58/63)符合率8595%[(46+58)/121]。
以上数据显示,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的肝癌诊断符合率比单独检测甲胎蛋白明显提高,结果见表3。
3 讨论
甲胎蛋白AFP是肝癌重要的血清学指标。由于AFP也在肝细胞癌、胃癌、肺癌、胰腺癌、胆道肿瘤和肿瘤等的血清中出现,而15%~58%的慢性乙肝患者和1147%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AFP会有所升高。因此在高危人群中,AFP作为肝癌诊断指标尚缺乏特异性[6]。
肝癌的早期诊断是基于对长期患有慢性肝脏疾病的高危人群的跟踪筛查,目前临床常通过腹部超声和血清AFP的检测来对肝癌进行早期筛查。有研究显示,血清AFP对肝癌的阳性预测值是32%,腹部超声的阳性预测值是54%。可以看出目前临床所用方法对肝癌的预测率不足。
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对于肝癌的预测已经是公认非常有效的一个指标,研究报道敏感性可以达到94%。AFPL3的检测能够在慢性乙肝患者和肝硬化等高危人群中发现直径
目前AFPL3检测常用的方法有植物凝集素免疫交叉电泳技术,该方法技术要求高、操作繁琐、试剂昂贵,限制了AFPL3检测在临床的应用。美国FDA于2005年批准检测该指标应用于肝癌诊断,并把甲胎蛋白AFPL3诊断肝癌的阳性界定值为10%。如果患者血清中总AFP只有轻微的升高而AFPL3所占的比例超过10%,这就提示肝癌发生的可能性很大[8]。
本研究采用亲和吸附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原理为采用亲和离心柱技术分离出甲胎蛋白异质体,然后再定量测定样本中甲胎蛋白和甲胎蛋白异质体的含量,两者相比较即可得到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异质体的比例,用于诊断肝癌,临床应用很方便。
本研究中,尚有12例肝癌患者血清AFPL3%
总之,对肝癌的准确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前提。研究利用亲和离心柱法检测AFPL3,操作简便,节约成本,用于肝癌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如与AFP联合使用,做为肝癌筛查的联合试验指标,应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殷正丰甲胎蛋白异质体作为肝癌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实用肿瘤杂志,2004,19(1):14.
[2] 沈铮,沈霞甲胎蛋白及其异质体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6):361366.
[3] Li D, Mallory T AFPL3:a new generation of tumor marker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lin Chim Acta,2001,313(1):1519.
[4] 青柳璺肿瘤标志物的临床诊断意义及展望―甲胎蛋白(AFP)L3组分日本医学介绍,2005,26:4950.
[5] Hu KQ, Kyulo NL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elevated alphafetoprotein (AFP)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but no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m J Gastroenterol, 2004,99(5):860865.
[6] 游绍莉,辛绍杰.229例甲胎蛋白明显升高肝病患者的临床分析.实用预防医学,2006,13(6):16131614.
【摘要】 目的: 建立检测甲胎蛋白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方法. 方法: 采用双抗体异位点一步夹心法,以甲胎蛋白单克隆抗体作为固相包被,采用改良过碘酸钠法进行甲胎蛋白多克隆抗体与碱性磷酸酶偶联制备酶标抗体;以金刚烷胺衍生物CSPD作为底物,优化CSPD与SapphireII发光体系;用国家标准品校定定量标准品,建立了人血清AFP的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法. 用该法检测800份正常人血清,确定正常值参考范围,将临床血清标本100份与bayer Acs: 180全自动发光体系统进行比较. 结果: 本方法的最低检出量为2.0 ng /mL,线性范围2.0~600.0 ng/mL,批内和批间的变异率分别为6.7%和7.7%,回收率在98.2%~102.5%之间. 与CEA(3 μg/mL)的交叉≤0.15%;与铁蛋白(10 μg /mL) ≤0.04%;与人血清白蛋白(200 g/L)≤2.5×10-8,与人血清丙球蛋白(100 g/L)≤2.0×10-8,与bayer Acs:180比较相关系数r=0.994(P
【关键词】 甲胎蛋白类;化学发光测定法;定量分析
【Abstract】 AIM: To establish a method of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for determination of alpha fetoprotein(AFP) in human serum. METHODS: The twosite enzyme immunoassay is based on the direct sandwich technique. A monoclonal antibody was bonded to the microplate for coating and the conjugation of alkaline phosphatase to another polyclonal antibody was performed by NaIO4 method. 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 was established by optimizing CSPD and SapphireII luminescent system. Sensitivity, linear scope, precision, interference and recovery for the method were evaluated. The reference range was defined by testing 800 serum samples from healthy subjects.The comparison for 100 serum samples from patients was assayed by the bayer Acs:180 Automated Immunoassay system. RESULTS: The detectable minimum was 2.0 ng/mL. The linear scope was from 2.0 to 600.0 ng/mL. Average inter and intraassay were 7.7% and 6.7%, respectively. The recoveries ranged from 98.2% to 102.5%. The crossreacting rate for CEA(3 μg/mL), Ferritin(10 μg /ml), HAS(200 g/L), IgG(100 g/L) were≤0.15%, 0.04%, 2.5×10-8 and 2.0×10-8,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bayer Acs:180 Automated immunoassay system, the relative coefficient was 0.994(P
【Keywords】 alphafetoproteins; chemiluminescent measurements; quanti tative analysis
0引言
甲胎蛋白(AFP)为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是目前最好的可实际用于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指标,可在症状出现前6~12 mo作出诊断. 其他一些转移性肝癌及肝外肿瘤如肿瘤, 卵巢肿瘤,胃癌,胰腺癌,结肠癌,支气管癌,肾癌,乳腺癌和白血病等血液中的AFP也可增高. AFP属糖蛋白,分子量70000,含糖40 g/L,正常人血清AFP含量在2~8 μg/L之间,AFP正常值一般低于25 μg/L;本文根据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原理建立并研制了甲胎蛋白化学发光定量测定试剂盒,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抗AFP单抗腹水购自OEM公司;AFP多克隆抗体为自制;AFP纯品抗原购自Fitzgeral公司;碱性磷酸酶(ALP)由华美生物工程公司提供;化学发光底物CSPD及增强剂购自PE公司;过碘酸钠(NaIO4)、硼氢化钠(NaBH4)、乙二醇、2,4二硝基氟苯(DNFB)均购自Sigma;Sephadex G200凝胶柱层析购自LKB公司,DE52离子交换柱购自Sigma,聚苯乙烯塑料白色不透明微孔板购自深圳金灿华;luminescent化学发光仪(芬兰雷勃);洗板机(BioRad);AFP国家标准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标本均为血清,清亮无溶血,-20℃冻存. 分别为健康体检门诊的成年男性200份,成年女性(非妊娠女性)200份,青少年200份,老年人标本200份,其中男女比例为1∶1;临床标本100份是陕西省人民医院放免科采集的肿瘤或疑似患者血清.
1.2方法
1.2.1AFP单克隆抗体的纯化抗AFP单抗腹水用500 g/L的饱和硫酸铵沉淀,再溶解透析后DE52换柱纯化,分部收集,测定蛋白浓度. 蛋白浓度应在4~10 g/L之间,无菌过滤,加1 g/L NaN3后分装. -20℃存放.
1.2.2AFP多抗血清制备与纯化纯品AFP免疫健康雄性山羊,首次剂量0.5 mg/只. 4 wk后加强免疫,剂量减半,共加强免疫3次. 耳静脉采血测定效价,双扩散效价>1∶128的羊,进行心脏采血,分离血清,羊抗AFP血清按照1.3.1方法进行纯化.
1.2.3碱性磷酸酶标记抗体的制备采用改良过碘酸钠乙二醇法进行标记[1],将获得的IgGALP用含100 g/L小牛血清的0.05 mol/L (pH 7.6)TBS缓冲液按1∶1000稀释成工作液,保存于-20℃.
1.2.4AFP校准品制备用系列国家标准品标定AFP纯品抗原后,用AFP校准品稀释液稀释成含量分别为0, 10, 25, 50, 15, 600 ng/mL系列浓度,用国家标准品做定量曲线进行校准品浓度测定、相关性分析,建立定量标准品.
1.2.5化学发光系统的优化[2-3]由SapphireII不同浓度的增强剂和CSPD组成底物工作液,进行化学发光值(RLU)测定,进行底物工作液的优化.
1.2.6固相化抗体微孔板的制备[4]将抗AFP单抗用0.05 mol/L碳酸盐缓冲液(pH 9.6)稀释成1.0, 2.0, 5.0, 7.0, 10.0, 15.0 μg/mL的包被浓度,按100 μL/孔的量加入包被板中,37℃包被2 h,再用含10 g/L酪蛋白的0.01 mol/L PBS (pH 7.4)37℃封闭2 h后晾干备用,确定包被选择最佳包被抗体工作浓度.
1.2.7正常人参考血清的确定用优化好的AFP化学发光定量试剂对800份健康人标本进行浓度测定,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x+2 S,确定正常血清参考范围.
1.2.8化学发光免疫检测样品或标准品于相应孔分别加25 μL后,每孔再各加抗AFPALP75 μL,在震荡器上混匀1 min,置37℃恒温反应60 min. 洗掉游离成分,加入底物工作液50 μL,ALP催化底物脱磷酸酯,并发出463 nm的可见光,第10 min后测定各加样品孔的发光值RLU,并将数据用化学发光检测仪定量软件Luminoskan Ascent version 2.4.1软件进行定量分析.
2结果
2.1底物工作液的优化CSPD浓度为0.8, 0.4, 0.2, 0.1 mmol/L,SapphireII浓度为2.0, 1.0, 0.5, 0.25 g/L,分别用碱性磷酸酶1∶1000, 1∶10000在5, 10 min进行化学发光测定,记录不同增强剂和CSPD浓度的发光值,分别做出CSPD浓度RLU的曲线和SapphireIIRLU的曲线(图1).
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以下结论CSPD在0.4 mmol/L以下时,RLU随CSPD浓度的变化而成比例变化,在0.4 mmol/L时达到平台,可能是底物浓度在0.4 mmol/L时使酶达到饱和. 增强剂SapphireII浓度对RLU的变化较复杂,在0.5~1 g/L时达到最大RLU,以后随着增强剂浓度的增加RLU反而下降. 确定底物工作液配制的浓度为:0.4 mmol/L的CSPD,增强剂SapphireII浓度为1.0 g/L.
2.2包被抗体浓度和酶标记抗体浓度的确定根据不同包被抗体浓度测定定量标准品的发光值,分别做出不同浓度包被抗体RLU的曲线(图2). 包被浓度低时试剂的整体发光值也低,随着包被浓度的升高发光值也相应升高,在5.0 μg/mL时,发光值达到一个平台期(此时灵敏度达到一个平台期),选择标准曲线接近于直线时的包被浓度(5 μg/mL)为最佳.
2.3最低检出量平行测定20孔零值校准品血清,计算零值校准品RLU平均值(x)及标准差(S),以x+2 S为测定值代入标准曲线方程中,求出其对应的浓度值,所对应的浓度值即为最低检出量为2.0 ng/mL.
2.4特异性检测分别测定与CEA(3 μg /mL)、铁蛋白(10 μg /mL)、人血清蛋白(200 g/L)、人丙种球蛋白(200 g/L)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0.15%, ≤0.04%, ≤2.5×10-8, ≤1.03×10-8.
2.5精密度测定AFP浓度为48.8~73.2 ng/mL的质控血清,重复检测3次,每次重复20孔,进行精密度测定,计算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6.7%, 7.7%.
2.6正常人参考血清的确定对800份健康人血清检测进行统计,其中有95.4%的小于8.0 ng/mL,正常浓度只有上限而无下限,上限浓度去除5%的不可信区间,同时参考放免检测结果和目前公认的正常值范围,本检测方法的正常人血清应小于25 ng/mL.
2.7准确度取3份临床样本分别加入5 ng/mL, 20 ng/mL, 50 ng/mL浓度的血清样品测试样品的加入回收率,对3份临床样本分别进行90%, 60%, 30%稀释计算稀释回收率,结果显示:加入平均回收率为98.6%,平均稀释回收率为102.3%.
2.8与进口试剂的比较[5]与bayer ACS: 180 全自动化学发光系统的AFP试剂共同对100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二者所得的数值进行分析,其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图3),LumiassayTM=1.2715×ACS: 180 -0.4126(n=100),(r=0.994, P
3讨论
甲胎蛋白(AFP)为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其定量检测的方法主要有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法、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化学发光免疫法,各具特点.
本研究建立的甲胎蛋白(AFP)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方法[6],采用自行设计AFP多抗血清制备和纯化工艺,采用改良过碘酸钠乙二醇法对AFP多抗进行ALP标记,较传统的戊二醛交联法标记效率要高,灵敏度、特异性都较好;采用金刚烷衍生物及其增强剂作为发光底物系统[7], 其酶解速度快,达到最大光信号时间短,且发光信号强、持续时间长,信噪比高,通过优化增强剂的浓度能使发光强度增强100~100 000倍;可测定浓度线性范围宽,样品无需稀释即可检测. 由于化学发光具有荧光的特异性,同时不需要激发光,从而避免了荧光分析中激发光杂散光的影响,有很高的灵敏度,该方法最低检出量为2.0 ng/mL. 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的放射免疫法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危害;操作简单,检测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全自动和半自动仪器.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敏感性、特异性、线性范围、精密度、回收率均能满足常规临床检测要求,其采用的是开放式反应系统,因此可与大多数的化学发光检测仪器配套使用,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巴德年. 当代免疫学技术与应用[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927-948.
[2]尹东光,贺佑丰,刘一兵,等. 几种主要化学发光物质的发光性能及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体系[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2,9(4):225-229.
[3]贺艳峰,张家明,郭小英,等. 化学发光法检测肿瘤标志物[J].化学通报,2005,68:135-146.
[4]Lin J, Yan F, Ju H. Noncompetitive enzyme immunoassay for alphafetoprotein using flow injection chemiluminescence[J]. Appl Biochem Biotechnol, 2004,117(2):93-102.
[5]Josefina MB, Neus GR. Evaluation of Ciba Corning ACS: 180TM Automated Immunoassay System[J].Clin Chem,1994,40(3):407-410.
[6]Lin J, Yan F, Hu X, et al. Chemiluminescent immunosensor for CA199 based on antigen immobilization on a crosslinked chitosan membrane[J].Immunol Method, 2004,291(12):165-174.
【关键词】 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肝细胞癌;诊断
DOI:10.14163/ki.11-5547/r.2017.04.028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占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三位[1, 2]。因此如何有效筛查和鉴别原发性肝细胞癌一直是临床研究和工作的重点。由此, 本文通过对抚顺矿务局总医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肝脏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纳入抚顺矿务局总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87例。年龄28~84岁, 平均年龄(61.1±13.8)岁, 其中男56例, 女31例。
1. 2 纳入标准 本研究肝脏肿瘤患者的纳入标准主要包括:①本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肝脏肿瘤患者;②所有患者既往均未发现其他肿瘤病史;③所有患者均手术切除肝脏肿瘤。
1. 3 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肝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术前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联合诊断的效能, 与单独诊断进行比较。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对两种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 87例患者依据最终肝脏病理结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63例, 非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24例。取异常凝血酶原≥40 AU/L为阳性, 甲胎蛋白≥20 μg/L为阳性, 甲胎蛋白(+)常凝血酶原(+)患者45例, 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患者24例, 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患者7例, 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患者11例。
2. 2 联合诊断的效能 以异常凝血酶原或甲胎蛋白阳性为联合诊断(并联), 以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阳性为联合诊断(串联)。联合诊断(并联)的敏感度为87.3%, 联合诊断(串联)特异度为83.3%, 均高于单独诊断的敏感度(77.8%、74.6%)和特异度(70.8%、79.2%)(P
3 讨论
甲胎蛋白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肝癌筛查和鉴别的血清学标志物, 但其敏感度较低, 尤其是当其为阴性时容易导致肝癌的漏诊, 约30%~40%的患者呈假阴性, 而在部分肝硬化和慢性肝病患者中甲胎蛋白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3-8]。席强等[3]研究表明, 甲胎蛋白单独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时的敏感度为68%, 对于小肝癌的敏感度为62%, 对于TNM分期为Ⅰ期患者的敏感度为65%。由此可见甲胎蛋白单独用于原发性肝细胞癌尤其是早期小肝癌的诊断时具有一定局限性[9-13]。而异常凝血酶原的发现, 尤其是两者联合诊断的应用, 能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极大地减少漏诊和误诊发生率[14-16]。纪文斌
等[5]研究表明, 异常凝血酶原联合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敏感度为79.6%, 特异度为81.4%, 明显优于单独诊断(P
综上所述, 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均可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鉴别诊断的血清学指标, 两者联合应用能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减少漏诊和误诊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赵海珍, 其其格. 207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临床分析.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15, 7(3):89-91.
[2] 左铎, 罗艺, 郭华, 等.联合检测血清miR-125b和AFP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中国肿瘤临床, 2014, 41(10):662-666.
[3] 席强, 孙桂荣, 丛培珊, 等.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7(12):928-932.
[4] 黄娅, 张凤美, 范志娟, 等. 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3, 17(5):882-885.
[5] 纪文斌, 肖年军, 罗英, 等. 甲胎蛋白与异常凝血酶原在鉴别诊断肝细胞癌中的价值.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6, 22(3):145-149.
[6] 赵运胜, 王猛, 李军良, 等. 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异常凝血酶原、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3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32):3730-3733.
[7] 邝妙欢, 欧阳文婷, 林建华, 等. 甲胎蛋白异质体3、异常凝血酶原、甲胎蛋白检测肝细胞癌的对照研究.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0, 4(4):12-15.
[8] 林莺莺, 陈燕, 陈岩松, 等. 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检测在肝细胞癌中的临床价值. 现代免疫学, 2015(4):328-333.
[9] 邱春红. 联合检测AFP、SCCA与APT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右江医学, 2010, 38(3):287-288.
[10] 席强. 血清PIVKA-Ⅱ和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疗价值. 青岛大学, 2015.
[11] 杨贵敏, 杨运强, 赵运胜.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联合甲胎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山西医药杂志, 2013, 42(13):783-785.
[12] 郑海伦, 赵睿, 李大鹏, 等. 肿瘤标志物DCP和AFP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1):29-31.
[13] 濮珏彪, 王学锋, 彭奕冰.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在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检验医学, 2014, 29(3):270-273.
[14] 黄述婧, 姜菲菲, 王颖, 等. AFP与PIVKA-Ⅱ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16, 23(10):1134-1138.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列第三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血清学检测结合影像学检查,使肝癌在亚临床期(还没有出现症状)即可做出诊断,从而明显提高了肝癌的远期疗效。目前,医院常用的诊断肝癌的血清指标有以下几种:
甲胎蛋白(AFP)
甲胎蛋白是1956年在胎儿血清中发现的一种胚胎专一性甲种球蛋白,1964年有人在肝癌患者血清中测得它。
参考值:<20微克/升(μg/L)。
临床意义:正常情况下,这种存在于胚胎早期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在出生后即迅速消失,如重现于成人血清中,则提示有肝癌的可能。另外,在生殖腺胚胎瘤和少数转移性肿瘤如胃癌,以及在孕妇、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甲胎蛋白可呈假阳性,但升高不如肝癌明显。甲胎蛋白现已广泛用于肝细胞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预测复发。普查中阳性可早于症状出现8~11个月。肝细胞癌患者的甲胎蛋白阳性率为70%~90% 。
甲胎蛋白>500微克/升(μg/L)持续1个月,或>200微克/升(μg/L)持续2个月而无肝病活动证据,并排除了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者,应高度怀疑肝癌。通常甲胎蛋白浓度与肿瘤的大小有关联,但个体差异较大。
20%~45%的活动性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甲胎蛋白呈低浓度阳性,一般不超过200微克/升(μg/L),常先有血清谷丙转氨酶明显增高,甲胎蛋白与此同时升高,在1~2个月内,随病情好转、血清谷丙转氨酶下降而下降。但甲胎蛋白低浓度阳性持续达2个月或以上,而且血清谷丙转氨酶已正常,这时应高度警惕亚临床肝癌的存在。
甲胎蛋白对肝细胞癌的临床价值可以归纳为:①是一种仅次于病理检查的诊断方法;②为目前最好的早期诊断方法之一,可在临床症状出现前8~11个月做出诊断;③为反映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敏感指标;④有助于检出亚临床期、复发性与转移性肝癌。
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
参考值:1.2(0.9-1.7)相对单位
北京协和医院肝脏外科联合国内相关单位,完成了4217例多中心、多种族肝癌患者的高尔基体跨膜糖蛋白73(GP73)相关性研究,确定GP73是肝癌早期诊断和术后评估肝癌复发的理想血清标志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远高于甲胎蛋白(AFP),二者联合检测将大幅提升肝癌的诊断水平。肝癌组血清GP73平均值为14.7(8.9-29.4)相对单位,与肿瘤大小无关。
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GGT2)
定性:阴性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在电泳时分出9-13条区带,其中Ⅱ带是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条带。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对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特异性达97.1%,非癌性肝病和肝外疾病患者的阳性率小于5%。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与甲胎蛋白浓度无关,在甲胎蛋白低浓度和假阴性肝癌患者中,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的阳性率也较高。
血清岩藻糖苷酶(AFU)
参考值:3.5~10.3单位/升(U/L)。
【关键词】 微量离心柱法;甲胎蛋白异质体;临床应用
由于采用了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联合超声显像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的方法,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就可被诊断出,这使得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尤为显著,加之积极综合治疗,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重要指标,但仍有20%-40%的PHC患者AFP阴性或水平较低,这给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1]。因此寻找更特异、敏感的肿瘤标志物和诊断方法是研究肝癌的重要课题方向[2]。临床医学通常把血清甲胎蛋白 (AFP)分为LCA非结合型(AFP-L1、AFP-L2)、LCA结合型(AFP-L3)两种。LCA非结合型血清甲胎蛋白中,AFP-Ll一般常在良性肝病中被发现,而AFP-L2则是妊娠期女性特有的。现代医学诊断表明,只有肝癌细胞才会产生AFP-L3[3],我们通常所说的AFP异质体,确切地说指的是与LCA结合的AFP-L3[4]。在一次国际权威的肝癌医学学术会议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可以将AFP-L3作为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记物之一。国内对于肝癌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目前只限于个别的临床实验室能够测定AFP异质体。该实验成本较高,对于操作者的技术要求严格,因而不适合大量推广。笔者在此应用的是国产微量离心柱法来分离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由于是最新研究成果,所以并不常见。本次研究应用化学发光法对某医院院最近200例肝癌、肝硬化以及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进行了联合检测,用详细的临床数据来评估AFP-L3在鉴别良恶性肝病和肝癌预警方面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选取某医院2011年6至2012年10月期间,包括体检、门诊及住院患者在内共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46例,女性54例;年龄分布在18-79岁之间,平均50.2岁。从病情来看,罹患肝癌的有80例(HCC组),肝硬化66例(肝硬化组),慢性肝炎54例(慢性肝炎组)。此次研究选取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全部符合HCC诊断标准。
1.2 试剂与仪器 AFP、AFP-L3检测采用郑州安图化学生产的化学发光分析仪,其中AFP-L3分离采用先进的亲和离心管法,检测中所使用到的试剂盒产自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过程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 方法 要求患者禁食12小时后于次日一早空腹采集静脉血5ml,使用离心柱调节转速至3000r/min离心10分钟,使血清完全分离后,放入低温(-20℃)冰箱中冰冻保存。本研究使用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离心柱采取微量离心柱法分离AFP-L3,离心柱内装有耦联凝集素微球,受检患者血样中含有肝癌细胞时,可以特异结合AFP-L3,当血清流过离心柱时,与LCA亲合力强的AFP-L3结合于柱中,这时候再把不结合的AFP清洗掉,再经过浸泡获得AFP-L3。最后使用郑州安图LUMO化学发光分析仪来检测血清中的AFP总量和AFP-L3的含量,再计算出AFP-L3在总AFP中占的比例,以AFP-L3%≥10%作为临床判断AFP-L3异常升高的标准数值。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用到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涉及到的组间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只要P
2 结果
2.1 原发性肝癌组、原发性肝癌(AFP<200ng/ml)、肝硬化、慢性肝炎患者AFP-L3(%)和χ±s测定,结果见表1。
2.2 不同AFP浓度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L3(%)测定结果 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肝癌(PH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极高,在所有的恶性肿瘤中居第三,仅次于胃癌和肺癌。全世界每年因罹患肝癌而致死的患者中,我国的肝癌患者近半数,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影响人民的健康。目前临床医学对于原发性肝癌还没有找到更好的预防、治疗方法,迄今为止,国内临床上仍然将AFP升高作为检测原发性肝癌最特异的指标,但有关临床数据显示,有的普通肝病患者的AFP有时候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升高现象[6]。这是因为肝细胞分裂生长时也会产生一定量的AFP,这对临床上以AFP变化来诊断原发性肝癌造成了干扰。加之有些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AFP浓度本来就很低,单靠检测AFP很难与肝硬化、慢性肝炎等良性肝病区别。所以,与之相比较,AFP异质体检测的优越性就充分地体现出来。
本研究结果显示:以AFP-L3≥10%作为肝癌的诊断标准。原发性肝癌组AFP-L3检测的敏感性为87.5%、均值22.15%,与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的敏感性为25.8%、24.1%,均值10.13%、7.58%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尤其在甲胎蛋白低浓度肝癌(AFP
此次研究所使用的试剂与检测仪器均为国产,通过实践证明可以同样获得AFP-L3的组分,此检测方法简单易行,成本容易控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Debrugne EN Delanghe JR.Diagnosing and monitoring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ith alpla-fetoprotein:new aspects and applications[J].clim Acta,2008,395(1-2):19-26.
[2]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553.
[3] 孙艳虹,姜傥.肿瘤标志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上)[J].新医学,2008,39(2):121-123.
[4] 郑小华,曹颖平.甲胎蛋白异质体的检测与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18):2808-2811.
[5] 彭承宏,李松岗,刘颖斌,等.肝癌研究现状[J].肝胆外科杂志,2001,9(5):386-388.
[6] 屠振兴,吴孟超,崔贞福.甲胎蛋白异质体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85,4(6):193-196.
[7] 郑颖,单晓洁,任茗睿,等.微量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意义[J].浙江实用医学,2009,14(1):3-4.
[8] 胡敏华,陈燕,梁亚嘉,等.新微量离心柱法测定甲胎蛋白异质体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价值[J].福建医药杂志,2009,31(4):95-96.
[9] 熊彪,蔡其浩,蒙凯.三项生化指标联合甲胎蛋白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研究[J].当代医学,2008,14(14):37-38.
[10] Purves LR,Merwe VE,Besohn L,et al.Variants of Afetorotein.Lancet,1970,2:460.
[11] Shiraki K,Takse K,Tameda Y.A.Clincial study of lectinreactive alpha-fetoprotein as an early indicater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the fellow up of cirrhotic patients.Hepatology,1995,22:802.
[12] 屠振兴,殷正丰,崔贞福.甲胎蛋白异质体预测肝癌发生的临床价值.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1,12:417.
[13] 蔡志昌,沈霞.AFP 异质体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实验诊断学,2001,5:189-190.
【关键词】 慢性重型肝炎;血清生化指标;相关性;预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2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16-01
慢性重型肝炎(chronic serious hepatitis,CSH)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重型肝炎发病率高、病死率高、预后差[1]。我们通过对8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各项生化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慢性重型肝炎患者88例。其中男68例,女20例,年龄22-70岁,平均43.5岁。HBV感染69例,HCV感染5例,重叠感染6例,药物损伤3例,酗酒5例。88例患者经治疗后死亡35例(死亡组),存活53例(存活组)。另取90例健康体检人群做对照组,其中男65例,女25例,年龄22-70岁。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普朗PUZS-3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患者血清生化指标。试剂由(济南汉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时检测总胆红素(TBTL)、甲胎蛋白(AFP)、清蛋白(A)、尿素氮(BUN)、肌酐(Cr)和胆碱酯酶(CHE)。患者早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总胆红素(TBTL)采用重氮法,甲胎蛋白(AF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清蛋白(A)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尿素氮(BUN)、肌酐(Cr)用化学比色法,胆碱酯酶(CHE)用速率法。
1.4 统计学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χ±s表示,采用t检验,两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 果
2.1 慢CSH患者血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 死亡组患者总胆红素(TBTL)、肌酐(Cr)、尿素氮(BUN)高于存活组,且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
*与存活组和对照组相比,P
2.2 胆酶分离者与预后的关系 8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胆酶分离者56例,存活31例,死亡25例,死亡率44.6%;32例未合并胆酶分离的患者,存活22例,死亡10例,死亡率31.2%,两组患者死亡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 论
总胆红素(TBTL)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胆红素升高。本研究显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死亡组总胆红素(TBTL)水平高于存活组,说明TBIL的水平可反映CSH的预后[2]。
临床上检测肌酐(Cr)、尿素氮(BUN)是常用的了解肾功能的主要方法之一。肌酐是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内很少吸收,每日体内产生的肌酐,几乎全部随尿排出,一般不受尿量影响。肾功能不全时,肌酐在体内蓄积成为对人体有害的毒素。尿素氮是人体蛋白质代谢的主要终末产物。和肌酐一样,在肾功能发生损害时,尿素氮升高。本研究显示,死亡组肌酐(Cr)、尿素氮(BUN)水平高于存活组,说明随着患者肝功能的衰竭,肾功能也受到影响,肝肾综合症发生率明显升高[3]。
清蛋白是健康人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肝硬变合并腹水及其他肝功能严重损害(如急性肝坏死、中毒性肝炎等)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糖尿病、严重出血肾病综合征等均可导致清蛋白降低。本研究显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清蛋白明显降低,说明患者消化道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出现清蛋白降低,易引起感染而致病情恶化[4,5]。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此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 ug/L。检测血清AFP主要是用于原发性肝癌、生殖系统肿瘤等恶性肿瘤的诊断或或鉴别诊断,可以动态观察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疗效及预后评估。本研究显示,死亡组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6,7]。
胆碱酯酶(CHE)是一类糖蛋白,以多种同功酶形式存在于体内在临床中。测定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是协助诊断和评估肝实质细胞损害的重要手段。患者肝脏组织遭到破坏时,影响肝细胞合成胆碱酯酶。本研究显示,死亡组患者的胆碱酯酶(CHE)水平低于存活组[8]。
“胆酶分离”通常是指在肝炎发展过程中,由于肝细胞的大量坏死,对胆红素的处理能力进行性下降,因此出现上升;同时转氨酶由于已经维持相当长时间的高水平,从而进行性耗竭,因此出现ALT下降,转氨酶不高。本研究显示,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合并胆酶分离者较未合并者预后差[9]。
参考文献
[1] Hada T,Kondo M,Yasukawa K,et al.Discrimination of liver cirrhosis from chronic hepatitis by measuring the ratio of Aleuria aurantia lectinreactive serum cholinesterase to immunoreactive protein [J].Clin Chim Acta,1999,281(1-2):37.
[2] Georgej M,Webster,Stephanie R.Incubation phase of acute hepatitis B in man dynamic of celular immune mechanisms[J].Hepatology,2000,32(5):1117-1124.
[3] Yuen MF,Sablon E,Hui CK,et al.Pro9gnostic factors in sever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J].clin Infect Dis,2003,36(8):979-984.
[4] 唐中权,郭静雯.重型肝炎的生化指标及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11):1020-1021.
[5] Yang SS,Cheng KS,Lai YC,et al.Decreasing serum alpha-fetiorotein levels in predicting poor prognosis of acute hepatic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ms B[J].J Gastroenterol,2002,37(8):626.
[6] 陈美鸿,林庆东,吴多荣.血液淋巴细胞计数、HBV-DNA载量、血清总胆固醇对重型肝炎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6,18(3):166-168.
[7] Choi J,Oh JH.Mechanisms of liver injury.Ⅲ.Oxidative stress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epatitis C virus[J].Am J Physiol Gastrointest Liver Physiol,2006,290(5):847-851.
谈起癌症,不少人会有“谈虎色变”之感。然而,癌症常是具有较强恶变倾向的非癌疾病的发展结果。这些病变在医学上称为癌前期病变。如果能阻断癌前期病变的发展,无疑可以降低癌症的发生率。因此,防治癌前期病变系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中医治疗癌前期病变有特色、有疗效。
食管癌为常见癌症,在我国北方发病率较高,好发于中老年。其典型表现为吞咽困难,系食管肿瘤肿大而导致食管腔狭窄所致,而早期病变常无此症状。我国学者在食管癌高发区开展普查工作,发现食管上皮细胞增生特别是重度增生者,6年后约有1/4人发展为食管癌。因此,将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列为食管癌癌前期病变。调查表明,在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人群中,一半以上有头昏目眩,耳鸣耳聋,口咽发干,腰酸膝软,烦热盗汗等不适。这些症状,按中医理论分析,为肝肾阴虚的表现。于是,应用具有滋补肝肾作用的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治疗,1年后正常或好转者达85%。可见,六味地黄丸对食管上皮细胞增生确有明显疗效,对于预防食管癌的发生有一定价值。
胃癌也为常见癌症,占消化道癌症的40~50%,好发于中老年,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但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夫。国内外学者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10年随访观察发现,约有10%以上患者演变为胃癌。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正式列为胃癌的癌前期病变。患此病后,胃祜膜变薄,失去正常光泽和红润,胃液特别是胃酸分泌减少,表现为胃痛、食欲减退、口干、乏力等,迄今尚无较满意的药物可以治疗。因而,有人认为此病的病变是不可逆的;换而占之,是无法治愈的。然而,随着我国中西医结合医疗科研工作的开展,中医治疗该病有了较好效果。按中医理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不同类型。有的表现为胃部隐痛,食欲减退,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而干燥等,属胃阴不足型,应用中药石斛、沙参、麦冬、天花粉、山楂等滋养胃阴,可以取效。有的表现为胃部痛、餐后胃胀,受寒胃痛易发,纳少乏力,肠鸣便搪,舌质淡红等,属脾胃虚寒型,应用党参、白术、茯苓、广郁金等可以取效。此外,尚有少数属脾胃湿热、瘀血阻滞等型。通过中医的同病异治,治疗有效率可达80%以上,对于降低胃癌的发生率起了重要作用。胃息肉也可能成为胃癌的癌前期病变,特别是胃多发肉(胃腔内长出几个息肉),息肉大于2厘米者,恶性变化的可能性更大。应用中医活血软坚法治疗,也有一定效果。
原发性肝癌为“癌中之王”,发展迅速,病死率高,其发病原因未完全阐明。但大量事实表明,该病与乙型肝炎、肝硬化密切相关。肝癌病人80%合并肝硬化,在肝硬化基础上发展为原发性肝癌不属罕见。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癌发病率,较非携带者高20倍以上。这是因为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脏反复损害,使肝细胞异常增生,最后可致癌变。中医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积累了大量经验,根据不同病情分别应用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治法,使不少病人恢复了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在慢性乙型肝炎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液中查出甲种胎儿蛋白“低浓度持续阳性”者,发展为原发性肝癌的可能性更大。甲胎蛋白为一种特殊蛋白质,主要来源于胚胎肝细胞。胎儿一旦出生,就不再继续产生这种蛋白质,所以称为胎儿蛋白。但当肝细胞癌变时可重新产生甲胎蛋白。如果在血清中查出每毫升中含400纳克以上,并持续1月以上,排除了其它原因后,就应考虑到患肝癌的可能性。所谓甲胎蛋白“低浓度持续阳性”,是指每毫升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含量在25~400纳克之间(正常人含量极微,在25纳克以下),并持续2周以上者。有人研究报告,1年后肝癌发生率可达12.99~44.06%。所以,甲胎蛋白“低浓度持续阳性”亦列为癌前期病变,属肝癌高危人群。而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予以扶正培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治疗,可使甲胎蛋白下降至正常,起到了阻断性治疗作用。由东北野生自然资源木鸡、核桃树皮等药物组成的复方木鸡冲剂,具有扶正和清热作用,也有较好的阻断性治疗功效。
乳腺囊性增生病,多见于中年妇女。在乳腺内可摸到大小不一的硬结肿块,主要为乳腺上皮细胞增生的结果,可演变为乳癌。治愈乳腺增生病可以降低乳癌发生。这个病中医称为“乳癖”,认为是因肝郁气滞,血液瘀阻而发病。应用中药柴胡、当归、娑罗子、路路通、川楝子、王不留行、桃仁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可使肿块软化消散。
此外,妇女子宫颈重度糜烂经久不愈与子宫颈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与大肠癌等,均有一定关系。而中医治疗这些病均有一定效果。所以,中医中药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法宝,并引起国内外肿瘤专业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一、什么是羊水检查
羊水是胎儿生长和发育的环境。胎儿在母体子宫内,漂浮于羊水中,许多生命代谢活动通过羊水进行,因・此,检查羊水和羊水中胎儿脱落细胞,即能反应胎儿的生理和病理情况。自从1967年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应用羊膜穿刺术,从羊水脱落细胞中查出染色体异常疾病以来,羊水检查技术有了广泛而深入的发展。
羊水检查多在孕妇妊娠16~20周期间进行,通过羊膜穿刺术,采取羊水进行检查,检查项目包括细胞培养、性染色质鉴定、染色体核型分析、羊水甲胎蛋白测定、羊水生化检查等,以确定胎儿成熟程度和健康状况,诊断胎儿是否异常或患有某些遗传病。孕妇在进行羊水检查前,往往先通过遗传咨询,估计胎儿有可能异常时方才进行。
二、羊水检查能诊断哪些疾病
羊水检查是胎儿产前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能诊断下列疾病。
1,先天性畸形。测定羊水中的甲胎蛋白。可知道胎儿是否畸形。甲胎蛋白是胎儿期一种特有的蛋白质,有些先天性畸形,可使羊水中甲胎蛋白含量大大增高。
2,先天性代谢缺陷。先天性代谢缺陷是指遗传性酶缺陷所导致的疾病。目前已发现各种先天性代谢缺陷有1000多种,这类疾病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0.8%,其中80多种可以通过产前检查羊水中的酶而作出诊断。
3,染色体异常疾病。胎儿生活在羊水中。胎儿皮肤的上皮细胞,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的细胞会脱落在羊水中,将这些细胞经培养等特殊处理,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能准确了解胎儿细胞染色体的数日和结构是否正常,诊断出染色体异常疾病。据调查,在每2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染色体异常病儿。
4,伴性遗传病。伴性遗传病与性别有关,通过对羊水检查,可测定胎儿性别,并可间接诊断伴性遗传病,从而防止此类遗传病患儿出生。如血友病等伴性遗传病,如果母亲家族中患有这种病。男孩患病的机率大大高于女孩,则应保留女胎,流产男胎。如果父亲家族中有这种病,则女孩患病的危险大干男孩,应保留男胎,流产女胎。
三、哪些孕妇应进行羊水检查
羊水检查能诊断出多种胎儿畸形和疾病,但并不适用于所有可疑有异常胎儿的孕妇,现在一般认为,以下几类孕妇须做羊水检查。
1,曾经生育过无脑儿、脊椎裂,或其他神经管畸形儿的孕妇,这类孕妇下一胎出生患儿的可能性为5%。
2,已生育过先天性代谢缺陷儿的孕妇,再次生育时,后代患同样疾病的危险高达25%。
3,生育过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孕妇,这些孕妇不论年龄大小,其下一胎出生同样患儿的危险较高。
4,有伴性遗传病家族史的孕妇。通过预测胎儿性别,可防止严重的伴性遗传病患儿出生。
5,年龄在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随着孕妇年龄增加,生育染色体异常患儿,如先天愚型等的相对危险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