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播音主持教程

播音主持教程

时间:2023-05-31 09:37: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播音主持教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播音主持教程

第1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专业;大学英语;改革;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38—02

随着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及全球化传媒时代的到来,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人才越来越受到各个传媒机构的欢迎。平顶山学院于2008年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目前为止,已有两届毕业生步入工作岗位。就业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观察招聘现场不难发现,用人单位对播音专业毕业生的采访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已进入用人单位的毕业生往往会出现后续工作能力不足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其知识面狭窄,能力单一,内涵不足。这一情况也为我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提供了目标与方向:培养具有坚实英语语言知识基础、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灵活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深厚综合文化素养的一专多能型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我校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调整:

一、明确课程定位

大学英语的课程定位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课之一,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而我校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平顶山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爱岗敬业、仪态大方、反应灵敏、操作熟练、有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新闻播音理论知识,集播音、主持、策划、采访、编辑等能力为一体的高级应用型职业人才。将两者相结合便可发现,该专业大学英语课程的定位应为基础必修课,但偏重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的培养。

二、设定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的需要。

三、完善课程设置

大学英语课程虽然只是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但由于如今新闻媒体工作对主持人的要求较高,所以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应具备较高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听力技巧,以应对未来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英语交际场合。因此,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应与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课程相结合。

(一)基础课程设置

本科一、二年级的大学英语课程属于基础英语课程,主要完成基础英语词汇、语法、语音、听说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完成高中英语三年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熏陶与培养。开设的主要课程有大学英语读写教程和大学英语听说教程等。同时,开展网络自主学习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辅以第二课堂时间活动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

应注意的是,由于播音主持专业的特殊性,英语语音课应融汇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尽早开始教授学生正确的英语发音,既可以避免学生错误发音习惯的形成,又可以尽早为学生自我纠音提供正确的范本。词汇的学习应注意深度和灵活度。英语词汇往往具有灵活多变的含义及词性变化,应尽量为学生解释清楚每一个词汇的准确含义,避免学生对其一知半解,混淆使用。

基础阶段英语课程还应注重通识教育,使学生在提高知识技能能力的同时,具有较高的情商,以便更好地应对未来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重重困难。

(二)专业课程设置

本科三、四年级的大学英语课程属于专业英语课程,主要完成大学英语课程与播音主持专业课程的相互融合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由于播音主持专业是与文学、艺术、新闻传播学、语言学等相关课程均有关联的交叉学科,因此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也应注重多方面知识的培养。除了更加精深的词汇、语法和语音知识外,文化知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学习平台的立体化学习模式下,学生应被给以尽可能多的资源来了解和学习英美国家概况和英美文学。只有在深厚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准确灵活地使用英语语言,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实践课程设置

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科特点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其重点内容是培养其听说能力。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在提高学生实际动口能力的同时,要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将英语口语与播音主持专业要求结合起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可将英语语音语调实训、英语语音与发生和英语文体播音课程融入到听说课程教学中。同时,听说课程的课堂教学应形式多变,灵活多样,总体应以实景模拟教学为主。例如,可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自行设计采访提纲、组织语言、设计受访对象,对班里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英语采访,完成一次模拟实训;也可以由教师播放一段视频,由学生用英语进行现场报道;亦或采取英语辩论赛的形式,锻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说话人的主要意图,有针对性地对其做出反应,并快速组织语言,并最终能够用英文清楚、简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实践教学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而言,其重要程度要高于理论教学。因此,尤其是在专业阶段,应着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以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四、改变教学方法

恰当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取得有着较大的影响。我校播音主持专业属于艺术专业范畴。通过对近五届学生的观察发现,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大多思维活跃、个性鲜明,有着较强的表达欲望与表达能力,对新事物接受较快,且模仿能力较强。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也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适应该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与需求。

无论是大学英语读写教程还是听说教程,教师都可以将学生设为课堂教学任务的主要完成者。无论是词汇、语法还是对话练习,均可由固定人员的学习小组自主完成,教师从旁指导并对所给出的讲解进行点评。也可由各个小组间进行辨析,有较大分歧或困难时向教师求助。鉴于学生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教师还可让其对VOA或BBC中的新闻进行模仿播报,期间遇到的问题,无论是英语语言知识还是西方文化知识,都先有学生自行解决,实在有困难时,教师再对其进行讲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避免他们因忽视公共课而忽略英语学习,又可以使他们在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加透彻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在制定具体计划和进行个别辅导的同时,要注意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1]

五、改革评价体系

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主要看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这一单一的评价方式不适应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学习。因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加入了较多的实践教学,故而学生在各项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应被列入期末总评的考察指标。虽然我校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期末总评中有20%是由学生的平时成绩构成,但是实践表现在平时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仅仅占其20%,也就是期末总评的4%。这一评价比例显然不适合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考虑到该专业的特殊性,实践课程的学习评价应占到学生期末总评的30%。教师除了将学生每次参加实践活动的表现详加记录之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高层次的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比赛,并对取得成绩的学生奖以更高的实践学习分数。对于部分不甚积极或不甚自信的学生,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发现其优点并加以发扬,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同时,对其施以辅导,使其能够积极参加到实践教学活动中来。

作为客观的评价体系,教师应注意评价过程中的公平性与一致性。可在学期之初就向所有学生公布详细的评价指标与评价等级,并对不同等级的表现加以说明,使学生相信并认可该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可由公共外语教学部艺术本科教研室统一制定,并交由担任播音主持专业大学英语课程的所有教师统一使用。这样才能保证该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公平性与一致性。

期末试卷是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针对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科特点,教师在命题时可将词汇、语法等英语语言知识与文学文化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相结合,让学生用其掌握的英语语言知识回答关于文学文化及学科专业知识的问题。这样的试卷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英语知识技能,也考察了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技能,体现了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就平顶山学院为例,播音主持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在明确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与评价体系,辅以恰当的教学手段,必能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

第2篇

关键词 传播学 播音主持专业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播音主持专业的现状

播音主持专业是当下受到各大高校及年轻学子广泛追捧的热门专业,主持人播音员作为每天晚上或在荧屏上或在电波中与我们相遇的公众人物,时而侃侃而谈,时而忧国忧民,时而幽默风趣,时而美丽大方,被许多青春期中的少男少女视为偶像,从而使播音主持这一职业备受追捧。根据中国权威统计部门——中国统计局在2011年的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目前有138所高等院校下设了播音主持专业,据此得出的保守估计,每年的播音主持专业招生规模在1万人上下浮动,而且这一数字还会不断地扩大。播音主持专业对人的素质要求特别高,不是仅仅倚靠外貌就可以在播音主持专业获得成功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涉猎范围特别广泛,新闻学作为主要学科自然不在话下,而当今媒体传播的广泛性、快速反应性更要求传播学在播音主持的专业教学中占得一席之地。

由此在新形势、新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要求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的广大教职工从传播学的视野下出发,积极思考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2 传播学视角下的播音主持专业

什么是播音主持?播音主持就是主持人或者播音员运用自身的有声语言、形体动作、表情神态,通过一定的传播媒介(如无线电频率、有线或无线电视信号)所进行的以信息为客体的传播及再创造活动。既然播音主持是以传播信息为最终目的与实施手段,我们就不难发现,传播学是与播音主持专业联系极为紧密的学科。传播学的创始人马克吉姆·拉瑟姆在其传播学的伟大著作——《大众传播学》中做出了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预言:传播学二十一世纪会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与相互交流而成为一种广义上的传播。科学分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更准确地说,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它的主要关注点是人类社会中的信息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传递的以及对社会信息系统运行规律的研究。从上述的分析探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播音主持作为现代社会人们公共生活的主要信息传播活动,如果我们开拓眼界,扩宽思想,果断地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分析,无疑是一种有益而值得深入的研究方式。

3 西方发达国家的传播学与播音主持专业

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是现代传播学的发源地与大本营,没有美国在传播学方面的开拓性工作,传播学不可能产生巨大的进展,许多国家都是从取经后才发展起了自己的传播学。可以说,美国的传播学为世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各国传播学的先行者,各国或多或少都受到过美国的影响,因此笔者选择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历史来思考及透视我国的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是无可厚非的。

如果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很有可能就没有传播学。二战期间,为了应对纳粹德国的疯狂心理宣传攻势,美国政府决定投入巨资研究传播学。1950年左右,传播学融合了信息学等多种学科,开始崭露头角。到了21世纪,美国学者把传播学分成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和国际与跨文化传播四个方面,涵盖了23个核心门类。传播学在与中国一洋之隔的美国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的播音主持专业有很大的启发。传播学的发展过程是对其他各种学科的包容与吸纳,传播学融合了一些在人文社科领域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学科,这些学科为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大量社会科学养分源源不断地渗入到传播学之中,为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化学反应。在美国,现代传播学的研究触角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

4 传播学与播音主持专业的中国问题

与之相对应,笔者以为,中国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发展,必须结合当下中国的现实需求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现有条件,在传播学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其他成熟的社会人文科学,积极容纳信息学、表达学、言辞学等多重学科,拓展本专业的发展空间。播音主持专业在一定程度上隶属于人类的传播活动,与观众或者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播音主持的根本目的,而传播学在其本质上包含着鲜明的双向沟通交流的意义。从我国当前播音主持专业的专业设置、课程要求上来看,基本上都是按照第一阶段为语音发声学习与练习,第二阶段为语言表达的学习与锻炼,第三阶段为广播电视播音实践学习来作为标准进行的。在第一及第二阶段的学习中,由于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忽略了与实践的结合,造成了学生眼高手低的状况。专业教学与广播电视的传播语境结合不够紧密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常常使学生只是记住了发音的技巧,从而导致了过于机械而造成的在步入真实广播电视情景中一时难以适应甚至手足无措。这也是造成有些单位不喜欢播音专业毕业生的重要原因。沟通意识的缺位会造成学生流于形式、刻板无新意、节目形式模式化的弊端。笔者以为,有效传播是传播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大胆创新,以有效沟通作为教学的内在纽带,将教学大纲打乱打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性,一切主要是能为有效传播服务的手段都应该允许其存在。传播机制、传播心理、传播技巧等是近几年在国际国内得到广泛认可与讨论的研究成果,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证研究。因此,在播音主持的专业教学中,应当吸收运用这些最新成果,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以外在语言为主要传播手段、兼具有效沟通能力的高层次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1] 胡正荣.我所认识的中国传播学——传播学在世界[C].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 李希光.转型中的新闻学[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5.

第3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 规范化 语言

广播、电视,能够起到传达政令、传播信息以及娱乐生活等等的作用,但最重要的就是社会示范作用,因为全面推广普通话的应用,促进汉语逐渐规范化,一直以来都是广播、电视的优良传统,更是播音员、主持人的责任。但是,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于播音员、主持人的需求也是大幅度上涨,因此播音员、主持人的选择条件也变得越来越松散、随意,再加上社会环境台腔、网络语言的流行,造成大多数的播音员、主持人文化素质偏低、发音不够准确、常常读错字等等恶劣现象,从而严重的影响到播音、主持的质量以及普通话的标准师范度。正是因为这样,必须加强对播音主持语言规范化的训练以及管理,这样才能够为广大的听众、观众做好带头的作用,才能够更好的发扬我国文化。

一、播音主持语言不规范的表现

(一)文字方面

文字,是播音、主持展开工作的重要载体,而正是这个载体,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第一,误读文字的声调。比如说将毛遂自荐中的遂误读成阳平等等;第二,被比较相近的字混淆视听。比如说将武陟县的陟误读成涉;第三,对不认识、不熟悉的字只读半边。比如说将威慑中的慑字读成聂这个音;第四,对多音字的不理解而导致误读。比如说将鲜为人知的鲜字读成鲜花的鲜,误读成阴平;第五,儿化音读得不标准、不恰当;第六,没有充分的了解词义。比如说一位莘莘学子,而莘莘学子是一个代表群体的名词,是不能够用一位这种限定、代表数量的词来连接的;第七,对方言的滥用。比如说发小这个词,是北京人的方言词,指的是从小到大的朋友、哥们儿,但是对于北京以外的大多数人却是不能理解的。

(二)表达方面

表达,指的是播音员、主持人先对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进而通过自己的内化,用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来进行传播。可以说播音员、主持人的表达方式,是将听众、观众与所传播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重要载体,如果听众、观众不能够理解、明确传播的内容,那么这个表达方式就是错误的。比如说现在很多的主持人、播音员盲目的去跟随流行、时尚,港台腔、网络语言,甚至在语言中不断的夹杂英语词汇等等,而原本应该是操着一口流利的、标准的普通话播音员、主持人,也故意卷着舌头导致翘舌音不翘、前后鼻音分不清、轻声或者儿化乱使用,甚至频繁的在话语中使用哇、耶、GOOD、COOL等等中英文词汇,这样不仅仅无法实现煽情的目的,更会让听众、观众感觉到播音员、主持人的做作,从而直接的影响到节目的质量,影响到普通话的正确推广。另外,一些播音员、主持人想要通过语言的技巧来表达出有意义的、有趣味的情景,但却变得嗦、冗长,使得听众、观众耐不下性子。

二、规范播音主持语言的措施

(一)加强对语音、文字方面的继续学习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够成功的实现自我升值,从而才能够获得听众、观众的肯定,最终获得事业上的发展。播音员、主持人要想加强自身对语言、文字的继续学习,可以通过以下几条途径:第一,专业的书籍,比如说可以找出普通话与本地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并且严格的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发音要领以及按照《普通话语音训练教程》等等,来进行强化性的训练、有针对性的改正,这样就能够循序渐进的更加熟练、掌握更对的语音知识;第二,可以将自己的发音与更加专业、更加成功的播音员、主持人的发音进行对照、对比,从中借鉴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并且在自我监督的过程中,逐渐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第三,要多争取机会去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比如说多参加一些专家教师的指导,或者是接受正规化的训练;第四,要从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的积累知识,从而扩大自身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第五,要有专业的敬业精神,先培养自己对自身行业的喜爱,有了兴趣工作起来才能够更加的卖力,进而再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要明确自身工作的性质,要对听众、观众负责。

(二)培养自身独特的文学气质

文化气质,可以说是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文学精华之后的一种外在的体现,也可以说是人通过内心感受之后表现在外观上、语言上的一种品质以及道德素质。由此可以看出,文学气质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独特气质,因为播音员、主持人要想能够更好的满足听众、观众的审美要求,就必须不露痕迹的去吸引听众、观众,并且让他们能够如痴如醉的沉迷在播音员、主持人的话语中。比如说如果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起来非常流畅、非常优美,而且文采飞扬,那么听众、观众就会自觉的跟着兴趣盎然,从而敞开自己的心扉,对主持人经过播音再创作后融入其中的文学思想感情产生应和与共鸣。尽管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学气质表现不一,或明朗、或含蓄、或严肃、或活泼、或豪放、或柔婉等等,但只要能把思想和感情巧妙融入其中,让审美情趣负载着艺术之美,让语气负载着思想之魂,就能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具感染力、渗透力、影响力,深入每个受众的心田。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播音员、主持人必须不断的努力学习、自我升值,并且勇于开拓创新,比如说多练习自身语言表达的语音标准度、词汇规范性、审美情趣、意境美、幽默感以及语言表达脱口秀等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听众、观众,进而获取自身更大的进步以及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霞.播音主持中对语感的驾驭要点[J].记者摇篮,2005.

第4篇

[关键词]新闻主持人;语言表达特点;午夜新闻

伴随着广播电视的诞生和发展,老一辈的播音员演变到了如今的电视新闻主播,新闻播音的表达方式从较为传统的宣读式发展到了如今的说新闻,但其语言表达的特点不仅仅秉承了老一辈的优良传统,而且拥有了时代及自身的特点。

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作为当今中国电视节目的形象代表,体现出中国的特色和走向国际化的特点。实现了新闻播报旧有模式的突破,做到了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播出整点新闻、分类新闻、专题节目,真正实现了快速、滚动、递进的播出。其能够完成这一系列转变,塑造频道成功的主要原因,与其拥有了一大批集中体现我国成长精华和特点的优秀主持人不无关系。

虽然新闻的内容是“本”,但同时主持人也极大提升了新闻节目的关注度,并把事实赋予了无穷的生命。不仅仅提高了新闻节目的可观赏性,而且也有效的传播了信息,建立起与受众间的感情。可以简括为“传播前沿”、“中介工序”、“联系纽带”。

作为新闻频道的节目主持人都拥有统一的语言表达特点,也可以说是作为优秀电视新闻主持人必备的素质。

一、语言的规范化

主持人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应符合普通话的规范。推广普通话已经被写进我国的宪法。作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主持人,在语言表达方面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1.规范的语音。主持人普通话发音的基本要求就是要语音标准,吐字清晰。因为在观看节目的同时,受众不仅仅接受着信息,同时也向主持人学习普通话。如果主持人没有规范的语音,就会对受众产生误导。

2.规范的词语。 “普通话”中规定要“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所以在节目主持的过程中,语言要选词恰当、表达准确,这样才能使受众能准确把握传播内容的实质,提高传播效率。

3.规范的语法。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则。主持人在语言表达过程中的每个用词、每句话,都要按照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组合而成,从语音、句子结构到语句类型都要做到语言规范。由此可以概括为准确无误、简洁明快、朴素实在、鲜活生动。

二、语言的对象化

对象感使我们播音、主持节目时思想感情一直处于运动状态,从中流露出与设想的对象相符合的态度、语气、眼神、姿态。在新闻播音主持中,对象感必须把握住,如果对象感时断时续,甚至消失,那就会“心中无人”,影响播音、主持节目的感染力。

三、语言的艺术化

我们说,播音创作过程从感受到表达,从情感的引发到表现,都具有艺术属性。新闻事实的报道是客观真实的,我们要正确使用语言来表达客观事实,就需要在“艺术”的层面上分析稿件,分析受众心理,使新闻内容恰如其分的传播给受众。可以说,新闻播音主持的艺术化体现在它所具有的新闻真实美、播音语言美与和谐美上等等。

《午夜新闻》作为晚间新闻节目的一档重要栏目,需要对前一天的新闻进行汇总、解读并承接这一天的新闻。郑丽作为这档栏目的主持人之一,不仅承接了新闻频道的一贯风格,而且播报出了自己的特点。以2009年12月12日的《午夜新闻》为例。

第一是扎实的语言基本功。音质优美,纯正的普通话发音,为她的新闻表达奠定了基础;明快、生动的语言,让观众眼睛为之一亮。虽然在时政新闻播报上稍显逊色,但其语言的停连重音,却较好的表达出民生等新闻内容的中心和主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语言表达可用张颂老师《朗诵美学》中的话概括为:“字正腔圆、呼吸无声;感而不入、语尾不坠;基调恰当、语气清脆;节奏平稳、语速适中;多连少停、重音常重。”

第二是感同身受的表达。新闻播报中切忌“追求平淡,毫无态度;追求速度,毫无感受;追求亲切,毫无热情;追求自然,毫无规矩。”但郑丽在具体新闻语境中所表达的鲜明节奏所营造出的起伏有致、抑扬顿挫,让人感受到她心底的善良和人性的光辉,娓娓道来,声色并茂。在其报道矿难时,让人真切的感受到沉痛。情感美是主持人情感和语言表达高度融合的产物。情感的感染作用也大大加强了传播效果,正像郑丽所说:“在主持人情感把握上,我力求在爱憎分明的前提下,使自己的主持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第三是真诚的印象整饰。用微笑很好的做到了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有人说,“微笑是女人最美的武器”,在遇到一些轻松报道的时候,郑丽常常是笑的,而不是板起面孔去说教,让人们在睡前看到的永远是一张如花般的笑脸。在播报出现错误时(将《暗算》误播为《暗香》),其不仅适时做出了更正,更是利用浅浅的微笑化解了突发状况,表现了其娴熟的主持功底。

总之,在我国新闻播报走向成熟的这段时期,像新闻频道《午夜新闻》郑丽这样兼具语言表达的规范化、交流化、个性化、审美化的主播绝对不是特例。一大批优秀的主持人共同缔造了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发展和繁荣。作为电视新闻主持人,从他们身上汲取经验和精华,不断学习,才能够得以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闫玉.中国广播电视学[M].中国广播电

视出版社,1990,529.

[2]仲梓.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教程[M].中国

第5篇

关键词:主持人形体基本功共性与个性科学性

节目主持人专业的形体训练方法要有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理论性,但目前在市场上找不到一套针对节目主持人或表演专业的形体训练教材和教学法。即使有一些学校开设了主持人专业,但形体课的授课内容也因教师自身学习经历的差异而各有不同。

在全国范围内,培养本专科学历舞蹈教育人才的院校只有北京舞蹈学院等几家,并且每年只有几十名舞蹈教育毕业生走向社会。但在各级各类中等学校、青少年宫及艺术文化馆等机构有成千上万,再加上各级高等师范中的音乐系科等,社会对舞蹈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是极为庞大的,而北京舞蹈学院的这几十名毕业生相对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虽然也有一些由专业团体“退役”下来的演员从事艺师教育工作,但是由于受到国家对从事教育工作人员学历条件的限制,他们在晋级与专业职称评定中容易遇到一些障碍。鉴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就不得不启用高师音乐专科毕业,且有些舞蹈特长的人员来“替补”,又由于音乐专业舞蹈课程的容量极为有限,这些人在上岗后就普遍地显露出如舞蹈基本功底不扎实、编导与教学水平偏低等缺陷,使正常的教学进程与质量无法保障。

另一方面,社会和媒介对节目主持人的需要日益增多,高等院校的主持人专业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已有100多家高等院校设有主持人专业或专业方向,另有一些高校则在中文、新闻、大众传播和艺术类专业里开设主持人专业的课程。但是,节目主持人的专业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不仅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尚在摸索之中,而且教材的建设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规格。

因此,形体训练要借鉴舞蹈基本功科学系统训练中的“法”,形成主持人形体基础训练法,即形体基本功。

1980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栏目播出时首次打出“主持人”字幕,以庞啸为代表的5位出镜记者以“主持人”身份出现于荧屏;1981年1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的《空中之友》节目出台,推出主持人“徐曼小姐”。这两个节目的相继面世,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诞生。

从宽泛的意义上看,节目主持人与记者、编辑、播音员一样都是隶属于广播电视传媒机构,服务于观众的传播者,而播音员与主持人又是直接面向观众,以有声语言及体态语进行传播的职业传播者。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媒体中,集社会性与人际性于一身的最具亲和力的传播者。具体地说,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方面,从根本属性说,主持人是党的宣传工作者,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广播电视媒体中以有声语言(含体态语)进行传播的人,此其社会性;另一方面,从特殊性说,主持人以观众信赖和喜爱的朋友身份,以与观众平等的关系,以“个性化”“人格化”及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是最具有亲和力的传播者,此其人际性。

据科学家的研究和统计表明:在传播信息的时候,语言(只是字和词)的作用仅占7%,声音(语言、语调及其他声响)占38%,而占55%的信息是无声的。从人们获取信息的角度来看,来自听觉的信息占11%,80%以上的信息则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就告诉我们,在电视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受众的视觉需求,忽视了在言语播报中非言语信息传播的作用,就等于丢弃了应传递的大部分信息内容。这是不符合电视传媒基本特性和违背电视传播基本要求的。因此,要成为一名全才的电视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在提高播音水平与技巧的同时,必须努力掌握运用形体动作进行非言语传播的基本体能技巧,才能使电视传播达到应有的水平。

在视屏传播中,有声语言的播报和运用形体语言进行无声有形的信息传播,是完成具有视听特性的视屏传播工作的两大支柱。电视节目主持人传达信息、表达感情,不仅要运用口头语言,还要运用主持人的主体形象和体态语言。节目主持人的工作,从本质上说也是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审美对话。优美而富有个性的主持人形象和得体而富有表现力的体态语,能增强受众的信任感,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主持人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也给受众提供了一种审美的享受。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体态语,是一种以主持人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空间距离及服饰等为手段传播信息、交流感情并诉诸观众的无声语言,又称副语言。体态语是形体语言,它的基础训练是形体的训练。然而,主持人的形体基本功训练与舞蹈专业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既有着相同之处又有着不同之处。

舞蹈是一门科学,它对人体有着科学的训练方法。每一个学习舞蹈专业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舞蹈时,都要接受正规的训练,从地面训练到把上训练再到中间训练。这个训练过程是在基本功课上完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正确的用力方法,并充分地训练到身体上的每一块肌肉,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形态、基本的舞姿,各种技术技巧及舞蹈专业人才所需的协调性、表现力、节奏感及对音乐的理解。

主持人形体的基础训练要借鉴舞蹈科学的训练方法,这样才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大学本科主持人专业的学生在入校以前基本上都是高中生,他们是一张“白纸”,可能什么都不会,既没有学过舞蹈也没有学过表演受过语言训练。有接触过的也是少数人,他们在小时候上过训练班,或者中专在某个艺校就读。但大部分学生因文化和生长环境的不同,在生活中形成了他们的自然体态。如扣胸驼背、斜肩脖歪、胯部松懈等毛病。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耐心的把正确的用力方法和舞姿教给学生,如何肌肉用力,怎样让线条更长一些,怎样才有延伸感,怎样才能更加挺拔不松懈等。在这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严谨和规范化,要有阶段性地进行训练,要遵循从地面训练到把上训练再到中间训练这样一个螺旋式提升的规律。

一、主持人和舞蹈是两个不同的专业,训练的时间是不同的

1.舞蹈专业有中专五年制或六年制的,大学是四年制,因为舞蹈的特殊性,所以舞蹈演员都要从小(11—13岁)开始培养,在这9到10年当中基本功几乎每天都在学都在练。

2.在大学4年当中,主持人形体课有一年或有两年的。在实践教学中,形体基本功应占一年,每周两次课,每次90分钟比较适合。特别对于17—22岁的播音主持专业的本科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形体发展成熟、日趋定型的阶段,这正是形体塑造的关键时期——形体可塑性大,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接受训练的愿望强烈。如能抓住这一特定时期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形体训练,并开掘、发展出他们对于形体美的自我意识,将正确的形体意识、形体状态和身体发展结合起来,对于今后从事播音主持工作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主持人形体基本功在借鉴舞蹈训练的过程中是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舞蹈演员所需要的技巧、旋转、大跳及软开度等,不适合主持人的训练。所以,形体在基础训练中做动作的要求上也要和舞蹈专业学生做动作的要求有一定的区别。

1.舞蹈中站一位脚,尤其芭蕾要求胯跟一定要开。主持人则可以站小八字步,胯跟自然。

2.舞蹈中擦地的要求,向前擦出去时脚后跟带动,胯跟要求打开;主持人训练擦地的要求,向前擦出去时用力点在脚掌,胯跟自然,或者在平行步上进行擦地。这样肌肉的线条、弹性、延伸感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而且走路时也不会像芭蕾舞蹈演员一样外八字脚。

二、主持人形体基本功的训练在音乐伴奏上与舞蹈的区别

1.舞蹈基本功在课堂上,有钢伴教师,是现场钢琴伴奏,好的钢伴还能根据动作的需要。

而弹性音乐,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动作。

2.主持人形体基础训练,一般没有钢伴教师,音乐也不是现场伴奏,因此,音乐大部分

是教师自己找的,且这些自己找的音乐很多都是学生们熟悉的,因此,学生会很有兴趣,在做动作时也会更加用心。这样在熟悉的音乐中做动作,可以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三、主持人形体基础训练与舞蹈基础训练的相同之处

1.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的物质载体都是人体。

2.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在没学本专业以前,都是一张“白纸”。

3.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在刚开始学习本专业时,都要进行基础的训练。

4.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求肌肉要有延伸感和挺拔感。

5.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求学生要有协调性和松弛感。

6.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求学生要有节奏感,要理解音乐。

7.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要遵循螺旋式提升的规律。

8.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学生形体美的自我意识。

9.舞蹈训练和主持人训练,都注重内涵外雅的气质。

总的来说,一个节目主持人如果缺乏良好的形体就等同于是缺少了表现体态语的“本钱”。主持人形体基本功必须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借鉴舞蹈基本功中的动作和方法,科学地进行训练,才能将身体各部位的柔韧性与协调性、内心节奏得到提高,使身体更加协调统一,达到形体挺拔、动作和谐的境界,并充分展示出人体内在与外形的完美结合,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美感。

参考文献:

[1]王鸿昀.对高师音乐专科舞蹈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舞蹈研究,1996年4月.

[2]吴郁,侯寄南著.广播电视新闻语言与形体传播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

第6篇

主持人要利用自身的优势结合节目特点,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主持人形象气质的定位,要与节目定位相吻合,不同的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播报新闻是广播电视传媒中播音员、主持人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之一,主持人往往成为这个台的标识性人物,人们也往往以他们的主持形象播报水平作为评价一个台的重要依据”。①因此,新闻节目主持人不能穿得太古怪,在语言表达上谈吐不能太随便,否则与新闻严肃性相悖。新闻节目主持人还应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不仅外表要严肃庄重,还要给人以亲和力。

敬一丹在谈论自己主持的《焦点访谈》时说过这样的话:“我觉得我穿着是挺土的,也挺随便的。但是,在节目里头,穿什么样的衣服也不是一点想法都没有,但是《焦点访谈》这样的节目,是很大众的,它大众到了有的时候要有意识地远离时尚。《焦点访谈》的观众中平民百姓居多,甚至有一大半是农民,尤其是有相关内容的时候,我都要求自己在穿着上,包括发式,都尽量大众化,人家都说,你这发式怎么十几年如一日啊?我连剪头发都不希望观众能看出来,就一点点剪,让屏幕上的形象稳定。”敬一丹不变的服装、不变的发型、不变的风格、不变的严谨,成就了一个成功的新闻节目主持人形象。而陈铎,当他主持重大政治历史题材节目时,满头的白发显现出他饱经沧桑般的成熟气质和别具一格的美感,与节目的主题相得益彰、浑然天成。这充分说明了主持人的形象气质定位准确,会与节目风格浑然天成。如果相悖,不仅主持人形象失败,节目也会随之失败。

少儿节目主持人则需要选择一些有亲和力的主持人。他们不仅要有年轻的外表,还要有一颗不老的童心,喜欢和孩子们沟通,这样的主持人才能受到小朋友的喜欢,节目才会吸引小观众。如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鞠萍,她以自然、活泼的形象气质获得了成千上万的小朋友喜爱。综艺类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幽默感,应对自如,还要多才多艺。原《正大综艺》主持人赵忠祥稳重、大方、自然的形象气质令人欣赏,“节目以变化多端的内容和主持人新颖有趣的表达方式,缔造美善相融的境界,娱乐人生,启示人生。”②

主持人因为语言习惯和语言环境不同、自身的经历不同,会形成各自不同的语言风格。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往往可以决定他适合主持哪一类的电视节目。如富有较强的逻辑性、以说理见长、不太注重强调情感的外露和语言的修饰,其语言特点呈现出逻辑化、理性化。他们的语言经常表现出思想的睿智和敏锐,显现出精神的超越和思维的敏捷。拥有这类语言风格的主持人更适合主持新闻、法制类节目。以撒贝宁主持的《今日说法》栏目为例,节目的宗旨是拿法律说话,用法律知识帮老百姓谋利益。而撒贝宁自身带有法律人士的沉稳和严谨,其语言分割呈现出睿智与敏锐,这与《今日说法》栏目风格一致。

语言表达时常体现出诙谐、风趣,其特点是欲扬故抑,时常以巧妙的比附、旁敲侧击的技巧来赢得观众的欢笑。《幸运52》是一个以趣味娱乐为主的综艺节目,节目以趣味为主,因此栏目启用了性格外向,语言热情大方、风趣、爽朗的主持人李咏,该档节目与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有机的巧妙结合,给观众带来了轻松与快乐。以气度雍容、淳朴厚重见长的语言常常蕴含着委婉浓郁的书卷气、语气温和、富有磁性,使语言表达的过程体现出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如《话说长江》节目是以诉说、描述为主,所以启用书卷气浓郁、文化内涵深厚的主持人陈铎主持该节目。

总之,主持人利用自身的主持风格,通过具体的节目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主持的最高境界,就是主持风格与节目定位的完美结合。

(作者单位:江西人民广播电台)

注释:

第7篇

关键词:出镜记者; 形体; 服装; 化妆

随着电视新闻的发展,出镜记者的优势也日益凸显。首先出镜记者的解说能够增强新闻的现场感,观众可以伴随着出镜记者走进新闻现场,再通过记者对现场的描述,使观众对新闻事件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其次,现场出镜这种采访方式的出现,拉近了媒体与电视观众的距离,使观众觉得更有亲切感。这很符合当今电视新闻走进老百姓的生活、深入民心的发展趋势。

出镜记者所做的现场报道我们称之为电视现场报道,那么何为电视现场报道呢?电视新闻报道是指记者置身与新闻事件发生现场,面对摄相机镜头,以采访者、目击者或参与者的身份向观众介绍、评论新闻事件、并同时伴以图像报道的一种报道方式。如何做好现场报道呢?

1 出镜记者的形体要求。

1.1 出镜记者的站姿

由于现在很多记者都是从普通记者转为出镜记者,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因此,很多记者在站姿上不是太注意,上镜后效果不佳。出镜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时,如采用站立方式出镜的话,站姿分为正姿和侧姿。正姿是记者以正面方向出现在镜头上的姿势。侧姿是记者以侧面方向出现在镜头上的姿势。我们在以正姿出镜的时候,双脚可以呈小八字站立,收腹挺胸,头部与镜头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能抬得过高或过低,这样都会影响上镜的效果。少数脸型较宽大的记者可以选择以侧姿出镜,因为侧面出镜的话脸型会略显消瘦。侧姿出镜通常双脚可以站成“丁”字形,收腹挺胸,头部与镜头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

1.2 出镜记者的眼神

1)在出镜前要先调整好眼神:开口说话的前三秒钟和结束报道后的三秒钟,记者的眼睛都要注视镜头,这样方便后期新闻的剪切。2)记者在面对镜头进行报道时眼神不能闪烁不定,要注视镜头,找到与观众说话的镜头感。

1.3 善于感受现场气氛,根据现场情况灵活调整形体

我们可以根据镜头的运动,采取用边走边说的形式进行现场出镜,这样能够使观众跟着你的镜头一起走进现场,可以增强现场感。在说的时候可以有适当的手势进行配合,但是手势不易夸张,点到即止。我们在介绍某些物品的时候,可以随手拿起你要介绍的物品,向观众讲解。这种方式在节目主持中也较常见。

1.4 出镜记者的表情

    新闻报道是客观的,所以记者不易过多地加入个人的表情,这样容易误导观众。因此,出镜记者在展现真实客观的新闻事件的同时,保持亲切自然的对象感即可。

2 出镜记者的机位

     在采访中,出镜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买对面地交谈,我们会将摄像机安排在记者的身后,记者位于前景、后侧角度,被采访对象位于前景、正侧的角度,这样观众的目光自然会落在采访者身上,这也是对被采访者的一种尊重。 而在采访的开头和结尾,出镜记者需要以正面与观众交流时,可以180度转过身来,变成正面方向,这样观众的目光会从被采访对象转移到记者身上。

3 出镜记者的形象要求。

3.1 出镜记者的服装要求

现在有许多出镜记者认为自己不是播音员,所以不是特别注意自己镜头前的形象,因此出镜记者的形象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出镜记者跟播音员都是直接面对观众的。但是出镜记者的服装跟播音员又有区别,播音员要求穿着大方端庄的套装出镜,而出镜记者的穿着是要与现场的环境相协调的。有的女记者到四川地震的现场采访,却打扮得花枝招展,浓妆艳抹,这样的形象与现场的环境非常不协调,上镜后马上引来网友的非议。

    在常规的采访中,出镜记者可以穿着大方端庄的套装、衬衫、西裤。而在某些特殊的场合,例如,灾难新闻的采访,我们可以穿着素色的衣服;而采访一些庆典类的新闻,我们可以穿暖色调的衣服,衬衫如果颜色过于单调,我们也可以搭配一条丝巾;在下乡采访时,我们要穿平跟鞋,穿朴素大方的衣服,这样我们才会让我们的采访对象有亲切感,有利于采访的顺利进行。

3.2 出镜记者的化妆要求

    大家都知道,出镜记者是一定要化妆出镜的,要不然镜头效果会很差,那么。我们化妆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每一位出镜记者要找到适合自己肤色的粉底。肤色较白的记者可以选择较象牙色的粉底;肤色偏黄、暗沉的记者可以选择紫色粉底,它对遮盖黑眼圈也很有效果;如果肤色苍白,那么粉红色粉底可以让你面色红润健康;如果你的肤色偏红、偏黑,或者脸上有小雀斑,青春痘留下的小疤痕,那么可以选择绿色粉底,因为绿色粉底能可以遮盖小斑点。其次是眼影与唇膏,眼影的颜色与唇膏的颜色要与衣服同一色系,这样搭配起来会更加协调。眼影与唇膏不宜化得太浓,淡淡地着色就可以。最后,谈谈男记者的妆容,男记者出镜通常只要涂抹一层跟自己肤色相协调的粉底,眼影可以用大地色系,不需要涂抹胭脂,唇膏的颜色也要以淡为主。这样的妆容上镜后基本跟裸妆差不多,但是脸色会明亮许多。

参考文献

[1] 罗莉. 实用播音教程—电视播音与主持. 中国人民传媒大学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传媒类专业;专业导向;大学英语;ESP;教学改革

一、传媒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分析

(一)文化课成绩较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

传媒类专业一般主要指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摄影摄像、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大都属于艺术类考生。在我国,艺术类考生高考成绩由专业课和文化课两部分构成,通常情况下高校都赋予专业课成绩以更大的权重作为录取的重要考核指标,这也就导致艺术类学生的文化课成绩的录取分数线要远低于其他专业的录取分数。文化课入学成绩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知识素养。同时,包括传媒专业在内的艺术考生,为了通过专业考核,往往高中阶段就开始进入各类学校、培训班强化专业基础,与普通类考生相比,又失去了三年高中系统的文化课学习的训练和经历。势必造成其包括英语在内的文化课基础薄弱,更有一部分学生是直接从职业高中和中专考进大学的,中学阶段就缺乏系统的英语学习经历,适合于普通类高校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对于这些艺术生来说是很吃力的。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英语的信心,甚至造成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心理。

(二)传媒类专业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心理特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语学习

不同专业领域的人群,受专业特有的思维和行为习惯的影响会形成特有的思维模式与心理、行为特征。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受其艺术生背景的影响,大都带有以下共同特征:做事比较感性,理性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相对较弱;从思维习惯上看,艺术生的思维往往带有发散性的特点,思维的跳跃性比较大,常常天马行空、突发奇想;传媒专业的学生通常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不拘一格,喜欢追求新生事物,表达能力和模仿能力较强;从心理特征和意志品质上看,传媒专业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和持久度都不够,自主学习精神和自控力不强,往往三分钟热情、一曝十寒,课堂英语学习容易分心走神儿,专注精神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十分欠缺。

(三)传媒专业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

学习本身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要想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必定是存在着外在的压力或是内在的动力。前者比如升学、就业、考试,后者比如专业或职业兴趣,个人爱好等。就大学英语的学习而言,一方面国内高校普遍已经将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与学位证的获得脱钩,公共外语等级考试、四六级考试等语言考试已成为学生的自愿行为;另一方面,由于专业的特点导致传媒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毕业后没有考研和进一步提升学历层次的欲望,就业是大多数学生毕业后的主要目标,这是导致其英语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同时,就大多数传媒专业本科生来说,他们感到自己未来的工作接触英语的机会不是特别多,况且本身英语基础又都薄弱,学习英语的兴趣不足,考虑到与自己的专业学习以及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关系不大,必然导致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匮乏。

二、传媒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与人才培养方案脱节,缺乏应用性和实用性

传媒类各专业不论是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摄影摄像、表演、网络还是新媒体与传媒策划,其培养目标都是要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具备广播电视相关专业知识和互联网传媒方面专业知识和能力,并掌握一定的新闻学、经济管理学、网络传播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在各级电台、电视台、互联网传媒公司、IT行业、各种影视剧、电视栏目及广告制作公司以及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从事新闻采编、网络媒体经营与管理、网络策划与营销等工作的复合型、实用型、创业型人才。教育部于2007年7月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是我国高校开展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和指针,其中明确指出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1]可见,不论是传媒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都将“应用能力”和“实用性”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目标。而目前高校传媒类专业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实践却仍然可以看作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延续或者说是“2.0”升级版,仍然将教学重点放在英语语言的词汇、语法、结构等知识的灌输和训练,侧重点仍在“输入端”而非“输出端”,学习效果的考核也依然是以包括四六级在内的过级考试为目标,偏离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使用英语进行有效交际和国际交流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没有与专业有效结合,缺乏专业教学特色

适应时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教育部于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作为对《课程要求》的修订和完善。《指南》特别强调了“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体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结合学校的类型、层次、生源、办学定位等,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形成反映本校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2]然而现实情况是,国内大多数传媒类专业大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与普通类学生如出一辙、别无二致,通常为两年四个学期,修完大学英语1至4级,计16个学分。使用的教材也是各种综合类的《大学英语》统编教材,教学内容也完全与传媒类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不相匹配,未能如《教学指南》中要求的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学校类型、生源和办学定位,反映本校特色。正因为大学英语的教学与传媒类专业几乎没有任何的相关性,导致学习内容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英语学习只是成了应付考试拿学分的不得已行为。

(三)教学方法陈旧,难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从笔者所在的高校传媒类专业英语教学的实践来看,课堂教学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和与普通类学生毫无区别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以讲授单词、词组、语法、篇章为主,穿插一些英美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于其中,学生完全是被动地、填鸭式地接受课本知识,毫无主动性与主体性而言。受教材和教师本身知识结构的限制,教学内容很少能真正将所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及未来职业想联系,由于教学内容都是在脱离了具体语言环境下“抽象的”语境下进行的,这样的学习必然是脱离生活、远离专业和职业,必然是只注重语言知识的单纯的记忆,而实际上忽略了对学生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这样的语言只能是一种“死语言”,一旦离开了课堂,应付完“考试”和“试卷”,自然也就“自生自灭”。英语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

三、构建基于专业导向的传媒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一)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全程ESP教学

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当属语言环境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从小学(甚至学龄前)就开始学习外语,一直到大学毕业后有的人还在继续学习,学习效率和效果却差强人意的主要原因。因为我们的外语学习和我们生活工作实际上是“两张皮”。离开了课堂和学校,我们并没有使用外语的环境和需求。这种脱离真实环境和实际需求的语言就是一种“死语言”,是没有生命力的。那么,在我们无法解决真实的语言环境(很多在国内英语考试成绩平平的人在国外生活居住一段时间后,语言能力都得以大幅提升很快就能正常沟通)情况下,更现实的方法就是将语言学习与专业或职业相结合,创造一个人为的语言环境。而这方面,ESP(专门用途英语)作为一种内容与语言有效结合的语言教学方法就成为有效的解决之道。ESP(专门用途英语)是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的缩写,20世纪60年代由语言学家Haliday在TheLinguisticSciencesandLanguageTeaching一书中首次提出。指的是与某一学科或某种职业相关的英语。Strevens(1988:1-13)认为ESP的目的和内容取决于学习者对英语学习的实际需求,它具有四个特征:(1)教学目标必须能够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2)教学内容必须与某一个专业、职业及其实践活动密切相关;(3)教学重点落实在与特定的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词汇、语法和语篇运用上;(4)必须具有与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相对照的特征。[3]可见,ESP的核心理念重在强调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工具性、服务性和专业性,是一种为满足社会和个人需求的需求引领型英语学习。我们希望通过将目前高校传媒专业普遍实行的通用英语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转变为与学生专业深度融合的与未来职业密切关联的专门用途英语,以传媒学科专业内容为媒介,以英语语言为载体,在向学生呈现传媒类专业所涉及的专业术语、专业词汇、句法结构和交流策略的基础上,将英语学习与传媒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机结合。由于结合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因而都能有效刺激和维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找到英语学习的新的兴奋点,大大提升英语学习的效率。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们在有限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胜任未来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由于ESP教学是学科教学与语言教学的结合,这种结合使学生们能够将英语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中去,从而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英语词汇和结构,并在专业实践中运用和强化所学到英语知识;而学生在其专业能力的提升也能有效促进其英语学习能力的提升,因为专业知识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学习所需要的情境。[4]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大学ESP课程可采取“两步走”的方法,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初级阶段的ESP课程是以宽基础专业知识为载体的大学ESP基础课程,即大一两个学期可安排《传媒英语综合教程》,每学期2学分,32学时,介绍传媒类专业的基础和通用知识;高级阶段的ESP课程为高阶大学ESP课程,以窄基础专业知识为载体,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专业选择相应的课程,大二两个学期可根据不同专业开设《传媒英语教程》的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动画、网络与新媒体分册。

(二)探索与传媒专业结合的教学方法

1.“微剧”表演

可在广播电视编导、表演、播音主持专业开展。首先由教师根据课程内容选定主题,由学生依据教师给定的主题编写微剧本。“微剧本”通常可以以某个剧本为蓝本或以当下发生的时事新闻、生活故事,进行改编创作,也可改编自经典电影、古典名著。在课堂上学生们根据自己编写的剧本进行表演。通过微电影表演的模式开展传媒英语教学,由于贴近学生专业,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满足学生的表演欲望。在微剧的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得到充分锻炼,解决了以往口语难练的问题。

2.英语新闻播音和英语节目主持训练

与播音与主持专业学生结合最紧密的当属新闻播报和节目主持。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要求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分组用英语播报当天的新闻,或用英语主持一段“脱口秀”节目。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语速、用词、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课上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BBC、CNN经典的脱口秀节目和有影响的电视节目,也可选择国内媒体中一些比较好的英文栏目,比如CCTV-news或是杨澜访谈录等英语访谈类节目,在教师的指导下观摩学习。长期的英语播音和主持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提高发音的准确度和表达的流利度,帮助他们掌握最新的及高频的词汇。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新闻灵敏度,丰富他们对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了解。并且从这些国内外成熟的电视栏目和知名主持人身上,同学们也能学习节目主持中常用的表达方式和一些主持技巧,这对于未来的职业生涯都是大有裨益的。

3.原声电影的配音训练

电影被公认为世界第七大艺术。经典的电影是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历史风情、人文风俗的集中展示。好的英文影视作品大都涵盖了语言学习中语音、语调、用词、节奏、思维、感情等元素。原版电影中纯正的语言环境,既能让学生不断提高听力,丰富口语词汇,还为学生创设了实际的英语口语情境,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模仿能力。在训练的初期,可选择一些发音准确清晰、语速适中的迪斯尼的动画片起步。刚开始配音练习的片段不宜太长,从一到两分钟逐渐递增。配音训练可以先从听力训练开始。能够听懂故事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跟着影片进行配音。先注重流利度,再加入感情及声音的模仿。在模仿的训练结束以后,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来进行配音。

4.用英语介绍说明自己的作品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网络与新媒体、摄影摄像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可在课堂上让学生用英语来对自己编辑的影视作品、制作的网页或摄影摄像的作品进行介绍和创作说明。这是一种对专业知识与语言训练有效整合的锻炼。虽然作品说明的时间不长,所用的词汇量也并不太大,但要说清楚一个创意的实现过程,却要求学生对于内容与语言的有效且精准的拿捏与结合,是对学生专业沟通能力的训练与检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S].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施建华.《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视域下的传媒类院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4).

[3]杨枫,孙凌.关于大学英语教学ESP论的一点思考[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3).

第9篇

关键词: 新闻播音教学 问题 解决方法

一、引言

新闻播音员是新闻节目的标志和符号,担负着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沟通政府和群众的重任。新闻播音员有声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传播效果的优劣。

“‘用事实说话,以新感人’简略的概括了新闻播音的特点,换个角度说,新闻播音的基本要求就是:(一)叙事要清楚;(二)新鲜感要强”。[1]

在实现这两项基本要求的过程中,我们就会体会到新闻播报语言的有声表达特色――朴实无华、准确清晰、简洁明快、平稳顺畅。因此,在课堂中的所有技能训练都应围绕这些特色的落实和基本要求的实现而进行,而与以上有声特色相违的有声语言也就是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身心放松是新闻播音自如表达的基础

良好的新闻播报状态,是每一位新闻播音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它决定了播音员面对话筒时能够轻松自如地表达。

控制过紧在初学者的教学中是常见问题之一,这往往是初学者的紧张心理导致的。紧张导致的控制过紧主要体现在:呼吸控制过紧、口腔控制过紧和喉部控制过紧。

解决控制过紧的问题,要做到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放松,并且使心理、生理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从心理上,既要克服畏难情绪,又要避免急于求成,这两种心理都会造成紧张的播报状态。而要避免内心的紧张就要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多听、多看、多思考,使自己更加深入地了解新闻体裁;在开始播报之前做好充分的案头工作,使自己在播报时做到心中有数。

生理上,首先要加深呼吸,使肌肉放松、心跳放慢、呼吸均匀,但要注意,“放松”不能“过松”,“松弛”不等于“松懈”。还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紧张与放松都是整体状态,一旦控制过紧,就会导致呼吸、口腔、喉部同时紧张;而放松下来,三者也是同步的。

三、表达的体验技巧是新闻播音真实新鲜的关键

所谓表达的体验技巧就是播音员的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是指播音员对语言内容进行具体感受的深化,是指播音员由语言内容引发的思想感情从积聚到迸发的状态,是指播音员的思想感情随着语言内容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状态”。[2]不同的文学体裁需要我们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新闻播音中要体现出的真实、新鲜的特点,就需要我们运用表达的体验技巧来达到。下面就是在新闻播音教学表达的体验技巧运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态度不鲜明

新闻是准确的、客观的,但这并不等同于新闻就是没有任何态度的盲目客观。“现实事物对人总是具有一定的这样或那样的意义。因此,人对这些事物就报有一定的这样或那样的态度”。[3]所以,新闻播报不仅需要有态度,而且鲜明的态度正是新闻播报有声语言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初学者往往不敢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态度,担心鲜明的态度会使自己的播报缺少“新闻味”。其实这恰恰是对新闻这种体裁的理解不深刻而导致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新闻播报中“真实的态度”也正是新闻“真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缺乏新鲜感

“以新感人”是构成新闻播音特点的重要因素。“从播音创作的角度讲,新鲜感可以这样概括:把刚刚在事件发生现场的所见所闻迅速地报告给听众的迫切感”。[4]其实,通过上面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新闻播音的新鲜感需要充分调动内在感受,使用表达的体验技巧,包括情景再现和对象感。

初学者的问题常常是不能准确地抓到新闻稿件中的“新鲜”之处,但为了保证新闻播报的积极状态而故作“新鲜状”。这就需要我们做足备稿的工作,联系背景和相关报道分析出稿件“新”在何处,深度挖掘新闻稿件中的新闻价值。其实,分析的过程既是准确把握“新鲜”之处的过程,更是激发新闻播音员产生新鲜感的过程。这不但能使新闻播报因“新鲜”而感染受众,而且能使播音员在长期工作中始终充满激情。

(三)身份定位不准确

身份定位不准确现象的出现往往是新闻播音员对自己的职责任务不明确造成的。而初学者中所出现的这种问题表现为两种极端,一种是自信不足,表现为战战兢兢,不敢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态度大胆地表达出来,总是担心自己不能够胜任;而另一种是不明晰新闻的分量,表达过于随意,而失掉了新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解决这样的问题仅仅依靠对稿件的挖掘和理解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具有成熟、自信的心态。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专业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在初识新闻时对新闻有全面的深刻的理解,而且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难易程度的练习稿件,让学生在针对性的训练中找到自信,端正态度,成长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闻播音员。

四、表达的体现技巧是新闻播音清晰精准的保证

表达的体现技巧是指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包括:停连、重音、语气、节奏。虽然表达的体现技巧的操作性较强,但如果不从新闻稿件内容出发,就会给人不知所云、刻板生硬的感觉。所以,深刻理解稿件,正确使用表达的体现技巧,才能保证新闻播音既清晰准确又清新自然。下面就是在新闻播音教学表达的体现技巧运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一)停连混乱

优秀的新闻播音员在播读稿件时,停连的位置和时间可以呈现出丰富的思想感情的运动状态。初学者在新闻稿件有声语言表达中的停连往往局限于稿件的标点符号,如果全部按文稿标点机械地使用停顿,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新闻播音有声语言的停连有时是呼吸的生理需要,有时是表情达意的需要。生理上的需要是句子过长,内容较多,不可能一口气读下来,需要换气而停顿。表情达意的需要则应根据内容决定,每段话都有不同的层次和语意,应在充分理解稿件内涵的基础上,划分句群与层次,通过停顿时间长短的处理反映出语句间的内在关系。

(二)重音过多

初学者对于新闻播报语言表达理解的一个误区是认为新闻的所有信息都非常重要,任何一个信息都舍不得放开,但不“舍”就不能“得”,最后导致新闻播报重音过多,也就完全埋没了主要重音,使新闻稿件的表达不准确、不清晰。

重音的表达应遵循高低强弱的原则。在强调重音时“欲高先低,欲强先弱”,次重音和非重音相对放低音调或减弱语气,形成高低强弱的对比来强调主要重音,重音还可以通过语速的快慢、停连来表达。将次重音和非重音快速带过,主要重音则用慢或延长音节将其突出,并且可以在重音的前后运用停顿和连接来表达稿件。

(三)固定语调

音高、音强、音长、节奏都是语调的要素,利用这些要素产生声音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变化,能够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更具感染力。播音员的播讲态度和感彩,以及语句间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总括等逻辑联系都是通过语调来体现。新闻播音的语调并非四平八稳,毫无变化,但初学者往往为避免出差错,而采用停顿多,连接少,重音多,语速均匀的语势,每句话都一个语调,显得单一乏味,毫无吸引力。

要克服固定腔调,第一,透彻地理解稿件内容是关键。播音时避免语言与思维脱节,播讲目的时刻明确清晰。第二,要加强用气发声、吐字共鸣的语言基本功训练,丰富语言表现力,多方面锤炼语言表达技巧和精妙的语感,提高语言感受力和驾驭力,使语言声音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统一。

(四)语流中调值不到位

新闻播音中的调值不到位,并非体现为单字和双音节词的调值不到位,而是新闻稿件的整体表达时,不能把握好调值的相对音高。在新闻播报中“为凸显语句的重音,明确语句目的,常常不能把所有音节都处理在同一个5度之内。要处理好新闻播音的调值音高变化,只有把握一定规格,打好基础,才能配合音强、音长、音色等的变化及其他表达技巧,突出语句重音,准确表达语句目的”。[5]

要把握好调值的相对音高,需要能够自如地在几个5度之间相互转换。这样既能够保证调值的准确,又能够准确表达语意。

(五)盲目追求语速

大多数初学者对新闻语速的概念就是“快”,所以为了让自己的语速接近概念中的语速,就拼命加快语速而不讲究任何方式方法。结果导致语言表达时吐字含混、语速过快,语音相近的字分辨不清,而产生疑问或歧义。

为了加大单位信息量,适当提高语速是当今每一位新闻播音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但这种提速不是盲目地缩短音节长度,我们应该在一定的限度下讲究提速的技巧。提速不应以牺牲字音和语意为代价,而应该在表达的停顿处做文章。首先,要多连少停,尽可能用语气的转换来鲜明语意、区分层次;其次,可以在非重音,也就是语流的波谷处大胆带过,而在重音的位置加重强调,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节省大量时间。

五、结语

身心的放松和表达的体验技巧、表达的体现技巧的正确运用并非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三者达到和谐统一,才能使新闻播音在真实准确的同时具有美感和生命力。新闻播音员应把提高的起点放在有声语言的表达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上,以规范标准的普通话、过硬的语言表达功力播报经得起推敲的、大众欣赏的、有品质有魅力的新闻。

参考文献:

[1]陈雅丽.实用播音教程――广播播音与主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2]张颂.播音创作基础[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3]毕征.播音文体业务理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89.

第10篇

关键词:出镜播音;停顿;导语;新闻联播;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113-02

电视新闻中的导语是指电视新闻中引导性质的语言,而串联词则指性质、内容相近或反差较大的电视新闻片之间的串联词(也叫插语)[1]。电视新闻导语播报是电视新闻播报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是一条新闻能否准确传达要义的关键第一步。美国威尔逊大学教授特・米尔纳曾说过:“导语是一种提示、摘要、,一种包在小包裹里的要点或者是新闻预告的总和。”对于电视新闻播报来讲,停顿是传达信息要义的重要技巧。播音员在哪停顿,怎么停顿,停顿多久,都是电视新闻播音应深入研究探讨的内容。笔者试图利用语料统计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来进一步解释分析新闻播音中停顿问题。

一、研究语料的选取与收集

笔者选定的对象是极具中国电视新闻播音代表性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本文首先通过语料库技术,采用电视新闻节目中串联类导语稿件的出镜口播部分,建立以《新闻联播》为数据基础并进行了停连标注的熟语料库。本文将“停顿”界定为:实际语流中音节间的顿断,其间歇时长至少要延续100毫秒左右。然后对有停连标注语料数据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整理,最终总结导语播读停顿方式及特点。

本文使用Cool Edit Pro 2.1音频采录编辑软件对实验所用语料进行音频文本的采样。考虑到男女播音员在播读习惯及生理特性上有诸多不同,因此男女需分别采样分析。为有效控制变量,从始至终均只采集同一位男女播音员的音频文本语料。通过央视国际网站对《新闻联播》的音频和脚本文字进行采集,得到2016年1月1日至2月29日期间的新闻样本共696条。从中选取男播音员(康辉)女播音员(海霞)的新闻样本,并进行音频转录。最终得到有效文本样本及语音样本建立语料库。语料库建立完成之后,通过音频采录编辑软件得到文本中的停顿。再结合人耳辨听来标记文本中的停顿。之后将两种标记方式进行再次分析筛选,最终确定文本中停顿出现的位置,归纳串联类导语的停顿范围及特点。

二、研究语料的统计及标注

1.在有停顿符号处停顿的标注。标点符号是播音员播读稿件时的停顿提示。不同的标点符号会有不同的停顿时长处理。同时,播读稿件时播音员需要结合语义及生理需求综合考虑。例如:福建龙岩的永定土楼是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建筑,(T=337)这里保留着客家人最地道的春节习俗。(T=352)(2016/02/08)

在这个例句中,女主播海霞在播读“福建龙岩的永定土楼是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建筑”这一句时,在句子后面的逗号处有明显停顿,把播音员在标点符号后的停顿用“T”来标记。同时选中无声段的这段语音语料,提取出软件所测得的选中语料的时间长度,将此长度记录到文本标注语料中。播音员在此停顿的时常为337毫秒,就标记为“T=337”。

2.在无停顿符号处停顿的标注。虽说标点符号是播音员在播读稿件时的停顿提示。但是,播音员在播稿时绝不是见标点就停,稿件的停顿需要结合语句意义以及稿件所传达的意图和播音时需要突出传达的重点等各个方面。播音员在播音时就需要结合传达意图来确定停顿位置,就会出现在无停顿符号处的停顿现象。例如: 2015年,山东临沂商城(W=112)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主动对接“一带一路”、“互联网+”等战略部署,经营新业态新亮点(W=252)不断涌现。(2016/01/23)。在这一例句中,女主播海霞在“山东临沂商城”后做了停顿处理,通过软件中所反映出的频谱曲线以及多次反复试听,包括必要的试读最终确定无标点符号处的停顿。将此处标记“W”,在此处播音员的停顿时长是112毫秒,在文本语料中标记为:“W=112”。

三、串联类导语的停顿特点分析

通过对于串联类导语电视新闻出镜播音的语料进行筛选以及停顿时间的标注和具体的分析之后,得出以下几个串联类导语在播读时的特点:

1.句号处停顿采用一个小进气口的停顿时长,简洁明快,结合换气顺畅进行。在句号处的停顿不宜过长。寻找气口时,可以选择在句号处处理。例如:江苏省丰县的刘土楼村,因为土质沙化、常年缺水,几百户村民一直增收无门。(T=526)镇、村干部多方论证后,决定2016年大面积种植蔬菜带领全村致富。(T=351)(海霞――2016/01/23 【治国理政新实践】刘土楼村的冬天)

根据数据综合分析,笔者认为在处理串联类导语的句号处停顿时,可以控制在334ms~615ms之间,停顿时长大约是播音员播读2~3个汉字的时长。

2.逗号处停顿采用句号停顿一半的时长,简单带过,结合语义无需刻意停顿。由于串联类导语所起的作用是链接主体新闻的作用,因此在播读此类导语时无需句句停顿。在逗号处可采取简单带过的方式,不必刻意停顿。我国现在使用的播音学教程中对于串联类导语的播读要求是:语言畅达自然、松紧自如以及交流感强。通过本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男播音员在串联类导语逗号处的停顿时长较短。同时,男女播音员在串联类导语的逗号处的处理都采用停顿较短的处理。

综合男女播音员的停顿时长,笔者认为在播读此类稿件时要保持语言的连贯持续,那么在逗号处的停顿可以“一带而过”,而不做刻意停顿。综合男女播音员的停顿时长认为播读此类导语时在逗号处的停顿时域可控制在185ms~292.8ms之间,停顿时长大约是播音员播读1~2个汉字的时长。

3.问号处停顿采用句号停顿的时长处理,切忌拖沓,利用语调表现问句。串联类导语是在所有导语类型中唯一有问号出现的导语,在播读时对于问号处停顿时长的处理可与句号大致相同。在数据统计过程中,笔者发现在串联类导语这一导语类型中大致相当于句号的停顿时长。例如:孝顺怎么做,大家怎么理解孝顺呢?(T=658)从今天开始,我们把来自全球华人关于“孝顺”的故事、对于孝顺的理解和做法讲给您听。(康辉―2016/02/08 【新春走基层】孝顺怎么做)。

对于播音学习者而言,在播稿中通常认为在问句处应留出长于句号的停顿时间,从而使受众有一定的思考时长。然而,通过本文的实验数据统计得出:无论男女播音员,他们在问号处的停顿时长约为500ms左右。例如:如今,这条脱贫的路子能否持续下去?(T=404)已经打开的市场能否稳得住(呢)?(T=372)来看看山西天镇县怎么做。(海霞――:2016/01/12 【治国理政新实践・脱贫军令状】内抓培训 外推品牌 天镇扶贫闯新路)。

在这则新闻的播读中,播音员在问号处并没有做过长的停顿,对于受众接受而言,人们在听感上也并无仓促之感,如果停顿时间过长,就会有拖沓之感。在处理问句时,可以在问号前加入“呢”“吗”等表示问句的语气词,来表达问句特色。例句中女主播海霞在原有的文本“已经打开的市场能否稳得住?”这句的末尾加了表示问句的语气词“呢”来表现问句特征。而停顿时长则无需格外延长,与普通句号相同处理即可。因此,在串联类导语的问号处的停顿时长可与句号做相同处理,在播读时可在语调、语气、副语言等其他内外部表达技巧上体现出与陈述句的区别。

4.无停顿符号处的停顿是为了区别语意,切忌换气,无需刻意强调。对于无停顿符号处的停顿而言,男播音员在串联类导语中是停顿时间最短的。通过分析数据得出,无停顿符号处的停顿时域在175ms~250ms之间。例如: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如何落实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让全体人民在2020年(W=243)都能走进这张(W=175)小康全家福,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康辉――2016/02/09【小康全家福】老区人民的新期待)

此处无停顿符号处停顿是为了区别意思,使语义更清晰的传达。若在此处不停而是一连串读下来,很容易对受众造成语义理解以及听感上的困难。但是,此处停顿目的并不在于突出强调,因此停顿时间的处理不宜过长。实验语料中,男女播音员对串联类导语的无停顿符号处的停顿处理都较短,值得借鉴。

通过对语料的采集、整理、标注、分析,可以得出男女播音员在各标点符号处及无标点符号处的停顿平均时长。通过对多组语料的数据统计总结出男女播音员播读串联类导语导语的停顿时域伸缩范围(如表1所示)。(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男播音员)。

四、结 语

通过本文对实验语料的分析、辨听、统计。笔者看到串联类导语的新闻稿件在播读时对于停顿符号间停顿时长的处理都采取了较短的停顿方式,把这类导语的停顿处理方式归为清晰明快的播报类型。通过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对于串联类导语稿件在播读时,应注意问句出现时,播音员播音时可在问句的句尾处加入“呢”“吗”等表示问句的语气词,来表达问句特色,停顿时长无需格外延长,采取与句号的停顿时长相同处理即可。在无停顿符号处若需要停顿处理切勿换气,否则会影响语义的传达及受众的理解。当句尾需要强调某个短语或词时,在句末词组前停顿来达到强调目的。总之,简明扼要、清晰明快是对于串联类导语出镜口播新闻的要求,同时也是这类导语的播报特点。

参考文献:

[1] 罗莉.实用播音教程4――电视播音与主持[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9).

[2] 付莉.电视新闻播音停顿边界时长研究[C].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

[3] 范惠凤.正确运用停连[J].现代传播,1984(3).

第11篇

【关键词】电视节目 主持人 个性魅力 形象

随着受众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电视由当初单纯的宣传工具成了传播工具,电视节目对主持人素质的要求随之提高。主持人是否具有个性魅力,成了该节目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个性是受一定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形成的―个人比较固定的、区别于他人的特性,魅力是一种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个性的外在流露,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魅力主要是通过一定的个性形象产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个性魅力,就是自身具备的并且通过节目表现出来的一种吸引广大观众的力量。

成功的节目主持人,一般均具备富有个性特色的主持人形象。朝着个性化发展,是广播电视节目发展的一种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和电视的需求不断变化,节目主持人作为联系媒体和受众的纽带,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改往日的播报风格,在极度崇尚个性的复杂媒体环境中,转向突出个人风格和魅力。节目主持人代表了节目的特色和定位,慢慢成为衡量节目质量的参照物,代表了栏目的特色和形象。因此,主持人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以及如何培养,对于提升自身和栏目的竞争力尤为重要。

一、外在形象

主持人是电视栏目的形象代表,他们在节目中的举手投足直接影响着节目整体形象。主持人不仅是个体行为的体现者,更是群众的代言人。落落大方、自然得体的形象,向来是观众认同和欣赏的。当主持人的外部形象与栏目形式和内容协调时,会给观众留下得体、良好的印象。所以在给主持人设计形象时,应力避小气、媚气、俗气、邪气、傲气,追求真实、可信、自然。

在传统意义上,电视媒体对节目主持人外在形象的要求是很高的,当然这个外在形象更多停留在主持人的长相和身材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和成熟,主持人先天的外在形象似乎越来越被人们忽视,外在形象这四个字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主持人综合素质的外化。基于此,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些非俊男靓女式的智慧型、学者型的实力派节目主持人,睿智的白岩松,幽默的崔永元,犀利的张越,可以称得上是其中的代表。他们通过学识、智慧和修养,向观众展示独有的魅力。

如果将电视节目比作一个家庭,主持人无疑是一家之主。能否让客人宾至如归,如沐春风,敞开心扉,就要看主人以何种姿态营造怎样的氛围。以笔者之见,无非是以真诚为本,自然做底,以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相对渊博的学识为左膀右臂,当然还少不了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必不可少的幽默感,而端庄大方、亲切随和、自然真诚的外在形象无疑使主持人事半功倍。

二、内在气质

主持人的气质源于既有的性格特征,不同的主持人将自己的气质特点贯穿融注于节目之中,使节目体现与众不同的特色。主持人的气质也与后天的学养和知识结构有关。知识结构全面、学养丰厚能使主持人将自身的知识特点融入主持过程中,让节目具有较浓郁的个性特色,从而引起公众的关注。

气质风度是构成主持人个性魅力的重要内涵。气质是一个人稳定的个性特点,由长期的环境影响、生活经历、情感经历和所受教育类型、程度养成。风度与一个人的外形、衣着修饰不无联系,但本质是精神气质、内在修养达到某一层次的体现。一个人如果容貌一般,但具有良好的气质风度就会让人感到可爱,就会产生魅力。主持人良好的气质风度若能在主持中得到理想的体现,就能“抓住”受众的注意力。

三、个性语言

语言,是主持人表情达意的工具,是展示个性魅力的窗口。语言包括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即态势语),对遣词造句不露痕迹的追求,对词汇造型和形象化的关注,使语言表达体现出一定的韵律和节奏,呈现音乐之美。而在语言的表述中,间或融入象征、拟人、双关、比喻等修辞艺术手法,更能体现主持人的智慧与才华。这就是主持人富有个性语言的独特魅力。

节目主持人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也能显露个性魅力,具体表现在选词、造句等方面。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善于说理的主持人,多用长句,显得严谨、思辩性强;形象思维好,活泼开朗者,多用短句,显得语言更生动、更生活化。有时也要根据节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句式。老年和少儿节目适合多用短句,较亲切、生活化,易接受;时政节目要用逻辑严谨的句式,以增强说服力。为使表达更生动形象,更有个性魅力,还可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孤立地看,―个词、一句话难辨优劣,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主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恰到好处地选词择句,游刃有余地适应各种语境。

主持人是真实的“自我”,在用“我”的身份主持节目时,允许其表现出对现实的感受,即真情实感、独到的见解、独特的思维方式、运用语言的习惯等,并贯穿节的始终,这些都对语言个性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主持人参与采编工作,并直接驾驭节目,非常有利于突出语言个性。主持人的个性语言又与节目特点及时代影响有关。无论节目主持人自身的语言特点怎样,最终要根据节目宗旨和对象特点的需要确定自己的语言色彩。同时,时代需要、时代环境、时代风尚,对主持人语言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

四、品格修养

一些时事和政论性较强的节目,虽然要更多地服务社会、民族,受到意识形态的制约与规范,但也可以体现出主持人强烈的情感特色和基本审美倾向。而在更多的如科技、文化、娱乐、生活、法制、体育等节目的主持过程中,主持人的思想和审美倾向更能够得到体现,特有的思想情感和审美倾向的流露,更易于感染观众,使人们得到启示和教益。有的主持人在主持中表现出对文化和科学技术及其他知识的追求和探索,显得典雅不俗、充满神韵; 有的主持人在主持中表现出对社会真善美的向往和热爱,对假恶丑的憎恶,以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对真理的坚定信念,不遗余力地伸张人世间的真理和正义,呼唤人类的良知。

主持人的个性魅力还来源于良好的个人品格修养,它包括高尚的思想境界和真诚坦荡的人生态度。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特性决定了他是媒介的公众形象,不仅代表自身还代表着电视台,甚至还代表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和广大民众。作为主持人,其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受众产生极大的影响。一个优秀主持人在节目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可以给节目增光添彩,成为节目的标志,观众会因为喜欢主持人而更喜欢节目。所以说,主持人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品格修养,有了这块基石,才会更好的展现个性魅力。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品格修养是一个自我修养、自我开发、自我完善的过程,它是在不断的摸索中提高、升华的。主持人的独特魅力来源于自身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思维品格、道德修养,这些都会通过节目折射出来。高超的主持技巧也许可以使主持人一时成名,但如果没有健康积极的品格修养作为支撑,也只能是暂时的风光,不会具有魅力。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品格修养是极其重要的。

综上所述,作为连接电视节目与观众桥梁的主持人,若想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就要把自己与节目有机相融,并形成有鲜明特色的主持风格,充分展现自身的个性化魅力。节目主持人应将整个节目作为创造性工作来完成并参与节目制作的全过程,不论是节目的准备阶段,还是录制、剪辑阶段,都应让主持人参与,使个性特色得以体现。这样,才能使节目新颖和特点鲜明;相反,如果仅仅让主持人在录制阶段出现,就会使节目的个性特色大大削弱,难以以鲜活生动的特色赢得公众的认同与好评。

参考文献

①陆锡初:《节目主持艺术通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②藤守尧:《审美心理描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③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④罗莉:《实用播音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⑤罗莉:《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⑥任金州:《电视策划新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第12篇

在确定我校信息中心工作方针伊始,就把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和水平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电教设备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的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早在1995年,我校就建立了校内学生电视台,这也是海淀区第一个学生电视台。随即开始定期播出由学生参与或者完全由学生制作的电视节目,至今已经连续17年,坚持每周播出一期15~20分钟的校园新闻节目,学校一周的重大活动开始以电视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报道。

近年来,数码影像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摄像设备已经十分普及,后期制作软件也越发大众化,但对于中学生来说,大多只是有热情或是个人爱好,很少受到过较为系统的培训。而电视编辑制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对于尚未成年的中学生来说,制作出能够在校园电视台最终播放的节目,依然具有较大的难度。不仅在专业设备操作以及节目内容构思方面,甚至对于学生电视台成员的体力和精力,都有着不小的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入门直到独立操作,成为摆在信息中心教师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既要培养学生对电视编辑制作的兴趣,又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节目质量。为此,信息中心在每学年开学之初,都要在新入学的学生中进行选拔,挑选出对此有兴趣、有能力、有经验的学生,进行专题培训。学习《DV摄像入门》教程、开设《摄像与视频制作》选修课、参观演播厅和编辑机房、和专业电视编导面对面交流……一系列活动让电视台学生成员迅速成长,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基本的电视节目制作知识与手法。

通过学习《DV摄像入门》文字教程,使电视台学生建立基本的知识框架,理解基本的电视拍摄与制作的方法、技巧以及要领,将以往零碎的概念整合成系统,做到“说专业话,做专业事”。

通过选修课的理论培训,利用大量视频节目实例,逐一分析每个节目的选材、构思、拍摄、编辑、撰稿、制作等方面的优缺点,使学生能对电视台的工作有进一步认识。同时,鼓励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用镜头记录下来,并和大家分享,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通过参观演播厅和编辑机房,让学生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各种专业的电视编播设备,切身体验到拍摄和制作节目的过程,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之前学到的知识能够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工作能力,不仅能为接下来独立操作各类电视编辑设备打下良好基础,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进一步钻研专业知识的精神。

而和专业电视编导面对面交流,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电视台成员认识到“电视人”工作的辛苦;认识到电视节目“零差错”的严格要求;认识到虽然最终播出的是仅仅几分钟的短片,却是许许多多幕后人员几个小时甚至是几天合作的成果。同时,专业编导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解决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多更宝贵的经验。

除此之外,在学生电视台的工作中,还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育时期,往往存在做事毛躁、考虑问题不周全、责任感不强等问题,这也是该年龄段难以避免的客观现象。而电视台的工作,需要有非常强的责任感,以及细心、耐心、关心“三心”,即制作节目要细心,遇到问题要耐心,身边事物要关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制作出优秀的节目作品。因此,在学生学习基本的节目拍摄、制作技术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教育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其中,特别向每位学生电视台成员强调:设备可以不是最好,技术可以不是最好,手法可以不是最好,但态度一定要是最好。哪怕自己辛苦一点,牺牲一点,委屈一点,也要认真完成拍摄和编辑任务,树立“设备在手,责任在身”的主人翁意识。另外,启发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关心身边小事,发掘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将这些细节作为节目选题,真正做到以小见大,使校园电视成为学生们喜闻乐见的节目。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校学生电视台培养了一批批小主持人、小记者、小摄像和小编辑。在学习电视制作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学生电视台的工作中独当一面,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通过学生电视台这一平台,更有很多学生走上了专业电视编导、主持的道路,如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节目主持人申方剑、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播音主持系学生金丹、中国传媒大学导演系学生王子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