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网络平台建设

网络平台建设

时间:2023-05-31 09:37: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网络平台建设,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网络平台建设

第1篇

关键词: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建设精品课程是教育部为了更好地提高本、专科教学质量而推出的一项重要措施。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色的示范性课程。因此,精品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基本建设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具有深远意义。

一、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网络平台可创建便捷的教学交流渠道,实现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远程教学,高校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具有时代性特征,它对外表现为可共享的课程资源网站,对内表现为参与日常教学的辅助教学网站。对学习者来说,网络平台公开优质的课程资源,学习者在校园网的任何一个终端都能利用,学习者的网上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而更加自由、灵活。对教学交流来说,不同学习者间、教师和学习者间均可通过网络平台的“论坛”、“讨论区”等围绕课程进行自由讨论与交流,使师生互动和学习者之间的联系交流更直接。

二、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电子化课程教学资源的建立与管理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必须以课程教学资源库为依托。课程资源建设应包括两部分:

1、课程资源内容建设。课程资源在内容上可划分为两大类:①常规学习资源,包括教学大纲、课程沿革、课程标准、教师队伍、授课教案、习题、多媒体课件、教学研究、考核项目、效果评价等多样化的课程教学资源以及为学习者提供的其他网络资源;②特色学习资源,包括课程定位、教学录像、演示课件、学习指南、模拟试题、在线测试、讨论区、师生交流平台、课程论坛和软件操作的Flash示范等,特色学习资源应是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灵魂,既要突出特色,又要展示高校精品课程的科研和教学水平。

2、课程资源管理系统建设。课程资源的管理系统建设包括资源的组织管理和资源的上传管理,教师、课程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按标准规范将数量大、形式多、针对性强、分散、无序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资源进行审核、上传,并对上传资源进行再审核和修改。

(二)功能结构设计。高校精品课程资源支撑平台的建设主要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同时对课程建设的所有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将系统分为用户登录、学习平台、资源平台、备课平台、考试平台和在线辅导答疑六个大的功能模块,它们是平台的一级目录,一级目录下是二级目录,二级目录是具体内容,具体内容围绕课程进行特色组织。其中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如下:

1、用户登录。输入用户名和口令,验证后根据身份进入对应的操作界面。

2、学习平台。该栏目是模拟课堂教学环境,对多种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了一个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包括网络学习指南、同步学习、相关资源、问题求解四个子模块。

3、资源平台。该栏目主要提供关于本课程的介绍性信息,让学生通过认识这门课程的历史、在国内外的影响、该课程的教学信息以及该课程今后的发展规划,从而了解这门课程的内容,以及本课程的特色,具体细分为历史沿革、课程特色、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条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规划等内容。

4、备课平台。为教师提供一个备课的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资源为自己的教学作参考,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辅助学习。这些资源随时有更新,也是本网站内容更新最频繁的地方。

5、考试平台。该模块由每一章的测试题目及综合的测试题目组成,为避免把题目与答案分开不好对应,也考虑到弹出窗口分散注意力,以及可能受到浏览器对弹出窗口的限制,因此将答案隐藏起来,点击“答案”则可以展开答案,这样题目与答案相邻,方便观看。

6、在线辅导答疑。该模块主要是提供一个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对该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老师可以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

三、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注意事项

(一)精心设计网络版面。网络平台是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展示和接受社会评价的窗口,也是直接反映高校教学水平、关系到能否实现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焦点。所以,在网络平台建设中,网络版面的设计至关重要。设计版面时应充分依托美学理论,运用的网页制作工具要先进,教学资源要丰富多样、赏心悦目、阅读浏览便捷,设计的页面要简洁优雅、富有特色,元素布局合理、风格一致、色彩协调,各种媒体表现合适,导航元素统一,链接灵活、畅通、安全,程序响应及时有效,插件先进、兼容而安全,尤其是必须富有人性化、实现人机互动性,创设的学习意境对学习者甚至社会各界必须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二)对教学资源进行经常性更新。高校教学具有连续性,但不同时代的学习者有不同的个性特征,现在的学生开放、多变、有个性、有主见;同时,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教学内容的新颖性是当今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因此,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时代特征和心理渴求,紧跟学科新进展、把握学科发展趋势,这要求教师应经常登录课程相关网站,密切追踪国内国际专业动态,及时更新网站资源,缩小知识鸿沟,促进新知识创新,特别是高度重视学生的反馈意见,始终以丰富的信息、崭新的内容持久地吸引更多的学习者。

(三)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实现资源共享是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目的,现在高校多数精品课程资源均在网上向社会免费开放,以实现大范围、高速度的资源和智慧共享。但是,我国公众法治意识相对薄弱,课程资源常被肆意、恶意下载、盗用或商业性开发,严重侵犯了作者的知识产权。目前,国家尚未出台针对精品课程资源知识产权保护的任何法律、法规,社会对此也不存在任何道德层面的约束。因此,精品课程资源的共享利益缺乏合理的制度保障和道德约束,各学校未免担心自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在“共享”中知识产权得不到尊重、保护,甚至连品牌优势和核心技术也可能遭他人随意模仿、盗用。所以,在网络平台建设时必须高度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

(四)改革教学模式。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学习者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开辟了便捷渠道,将学习者的传统学习方式优势和数字化学习(即网络化学习)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了当代的混合学习新理念,该理念是高校学习者学习理念的一种时代性提升,使学习者的学习模式发生巨变,也给高校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网络平台常使学习者过高估计自己的学习自主性、过分强调自己学习的自由性而漠视传统教学的优势,表现为过度或单纯依靠网络而随意旷课。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网络平台建设给教学带来的综合影响,不仅要继续发挥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而且要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将教学模式由针对集体为主转变为针对小组甚至个人为主,做好与学习者的学前沟通,引导学习者充分、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自主学习。

四、结语

精品课程网络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把建设精品课程网络应考虑的因素及容易被忽略的一些方面罗列出来,是为了引起精品课程网络建设者的注意,使大家能建设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精品课程网络,给学习者提供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不断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推动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l号文件.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Z].2003.

第2篇

关键词:社区警务;网络平台建设;调查;思考

一、社区警务与网络平台建设现状

从目前社区警务的网络平台建设情况来看,各地区开展的时间都不算长,有些地方是根据上级的统一要求开展的工作,也有一些地区的社区民警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自发的开展了网络平台建设工作。之所以要进行社区警务网络平台建设目的就在于警务公开和警务执行工作的公平、公正,同时也能够全面的搜集社区信息,及时掌握社区的治安情况并调动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治安的维护当中。

这些社区警务的网络平台建设大多是由市局指挥中心统一进行维护和更新的,社区民警和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直接的交流。根据北京市提供的数据显示,社区民警的信息日平均点击率达45%,通过社区居民在网上的留言获取的有价值线索可达到24.8%。还有一些社区警务对群众提出的业务咨询,会在两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对于群众提出的民生诉求,会在一个工作日内受理,并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回访。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警民互动,各地区的社区警务人员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地倾听社区居民的意见与建议,针对社区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提升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社区警务网络平台建设的意义

(一)密切警民关系

网络平台的建设为社区的民警和居民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这种“全天候、零距离、多方面”的便捷沟通在无形中拉近了警民之间的关系。社区警务利用了网络这一快速的、便捷的优势,能够让社区居民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想法或者建议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传递给社区民警,民警也可以在网上随时了解群众的诉求,并且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回复或者为群众解决问题。社区民警和群众之间的沟通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微博或者建立一个QQ群,让大家都参与其中,警民之间讨论的内容除了警务问题之外,还可以交流一些关于生活、工作、学习还有情感方面等诸多话题,这些交流都使警民关系变得日益密切。在拉近关系的同时社区居民也对民警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支持,社区警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就是需要群众的高度配合和认可,所以,社区警务网络平台的建设为密切警民关系奠定了基础。

(二)提高警务回应力

社区民警通过与群众在网络上的频繁沟通,会逐步形成责任感,明确责任意识,而且在对于群众需求的反应速度和办事能力上都在得到提升。衡量政府治理行为是否良好的两个重要标准就是责任感和回应力,也就是说作为社区民警要遵守职业纪律和职业道德,必须坚持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对于群众的求助、咨询、诉求都要快速的、主动的给予回应,减少甚至是避免拖延现象的产生,要明确为民服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样的网络平台上的沟通,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民警不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宣传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还可以反映和回应群众的呼声和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政府的管理能力和社会回应力。相反,如果没有对群众的网络参与给予及时的回应,长此以往,群众的意愿就无法落到实处,就会使得政府机关失信于民,那么社区警务战略实施所依靠的群众基础也会被动摇。由此可见,提升回应力对社区警务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三)警务信息公开

网络平台的建设有利于警务信息的公开,提高社区警务的透明度。也就是说每一位公民都有权利获得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和信息,社区警务的相关信息更要第一时间通过媒介的传播让群众知晓,这是对社区群众的尊重,也是让于社区公民能偶有效的参与社区警务的决策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对社区警务管理实施有效监督。警务部门要构建服务型理念,警务公开就是其具体表现之一。公开的警务信息包括政策制定、政策实施、预算开支,这些信息的公开是公民参与社区警务的前提。如果缺乏这种信息公开的社区警务建设,那么就会使警民之间产生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发生,这就会减少公民参与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社区警务工作的开展,不利于警务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社区警务与网络平台建设的发展途径

(一)完善社区警务网络平台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维方式、交流方式、生活方式都逐渐的发生了改变,这种变革也影响着警务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网络是信息化最直接的表现方式,而社区警务网络平台建设就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应运而生的。所以,在新时代下,要以新的角度来看待社区警务网络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在社区警务网络平台的建设过程中,社区警务要以网络平台为依托,不论是网络信息、线上咨询留言、业务办理流程、诉求申报受理、警民沟通等一系列功能,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将社区警务网络平台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通过提升社区警务回应度和民警责任感,来拉近警民关系,培养社区群众的参与精神。完善社区警务网络平台的过程,也是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安维护、管理积极性的过程。

(二)加强宣传畅通网络渠道

社区警务信息化开展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想让社区居民接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社区警务网络平台功能的宣传力度,让群众意识到社区警务网络平台是和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居民的安全生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尽量做到“宣传进户”,让社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社区警务网络平台的功能性和重要性,以此提升社区警务网络平台的知名度和使用率。另外,社区民警对于社区群众在网络平台上提出的咨询、帮助要及时的主动的给予回应,增强社区警务的回应率,以此提升社区居民对网络平台的接受度和信任度。群众在信任社区警务网络平台的同时,就会认可并接受这种现代化的警务信息管理模式,从而参与其中。在公众期望值不断增长的同时,其网络参与的积极性就会不断高涨。由此可见,增强宣传力度畅通网络渠道,是社区警务网络平台建设必不可少的发展途径。

(三)落实制度规范网络建设

社区警务网络平台要规范化合理化建设,就必须制定和完善社区警务工作的绩效考核机制,把社区警务网络平台的运行情况作为对社区民警季度或年终考核的一项基础内容。对社区民警在网上留言回复率、信息收集量、提供服务量、网上群众满意度等方面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提升社区民警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对社区民警也要定期组织培训,民警不仅仅要具备基础的警务工作能力,还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使用互联网熟练开展警务工作的技能。而且对于互联网的使用要规范化,规范警务工作流程,明确民警的工作范围和工作职责,为社区警务网络平台建设提供规范化、合理化的组织保障。

四、总结

社区警务网络平台的建设标志着我国公安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新开端,社区民警在网络上可以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就能够了解掌握社区的治安情况。警民网络互动的实时化、常态化既密切了警民关系,也提高了社区民警的工作效率。随着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的逐渐完善,社区警务网络平台在实际工作中一定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社区警务信息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稳步发展的同时要学会创新,各个地区可根据当地社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的网络平台建设,使社区警务工作不断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参考文献:

第3篇

文书档案信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可以记录、见证文书发展的历史历程,其次是提供给档案使用者一定的信息服务。档案管理的工作步入了数字化时代,所以日益显现出档案服务的重要性来,我们要逐渐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由保存转化到利用。随着管理理念、服务手段与档案信息化之间显现的价值矛盾日益突出,建设已成了当务之急。

(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加强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的建设

以书写材料为主要平台、以手工管理为方式、以手工服务为手段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文书建设的需求。在当今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只有重视信息的开发工作,强化信息的和传播途径的重视,才能发挥信息对社会的助推作用。文书档案网络平台的作用就是采集、整理、教育和科研信息等,其发展发挥文书科研先导作用和科技助推器的社会职能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二)文书档案管理自身发展需要加强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的建设

首先,建立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可以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的整体提高。引入网络平台之后,可以按照规范的计算机程序来对档案资料实施管理,大大减少档案管理质量上的问题。第二,可以促进作效率的提高,减轻工作量,各部门产生的各种电子档案材料,然后生成部门档案,汇成总和之后进入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网络系统,转成文书的档案集库和管理系统。第三,档案工作现代化需要网络平台。凭借网络的非常齐全的功能进行检索、使用以及管理,指引着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三)档案管理工作服务水平和利用效率的提高需要建设信息网络平台

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台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其中不仅包含了传统的查阅使用资料的功能,更因为有以其功能强大、效率高的优点而使范围越来越大,网络环境下所涵盖的咨询服务,这些都是文书必须首先面对的一个现实。

二、强化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

全球性计算机信息网络,使信息传递得速度大大加快,信息的传递方式也得到很大的改变,给单位各个部门的所有人员提供一种崭新的信息利用模式,促进了信息交流的改进以及资源的共享,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发展。建立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平台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档案信息的保密性

档案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促进档案资源的利用和共享,必须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必须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总而言之,只有同时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做好充档案资料的社会价值充分发挥,才能做好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与保密之间的协调发展。所以,完善好档案信息网络使用制度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档案软件的适用性和扩展性

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平台的档案管理软件,具有适用性强、扩展空间大等优点,有利于对各种档案信息的交流和使用。基于此,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信息网络软件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适应性强,受业务影响,对软件的通用性要求很高,从而才能适应不同类型的档案的管理;多样性强,受用户的多变性以及不确定性要求,需要考虑使用人的多样性特点;包容兼容性强,受软件功能使用的易操作性和扩展空间方面的要求,这一点不容忽视。

(三)网络运行安全

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具体措施:制定并完善好相关制度体系,加强各项操作规程的规范工作,严格保密措施的执行;强化技术方面的保障措施,降低系统故障的发生概率;及时备份信息,以促进系统的正常运转和信息的完善。

三、网络平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方向

近年来,文书档案信息管理领域都陆续建立了文书档案管理网络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全天的档案服务方式,突破了空间和地域的局限,促进档案资源共享的真正实现,但仍有许多不足。

(一)领导重视小够,档案信息质量偏低

鉴于我国政治经济管理体制问题,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必然影响文书档案工作。主要问题,诸如信息采集面不够广、信息完整性不够高陷,数据库规模性不够大,标准化程度不够高,实用性还不够强。

(二)网络建设的标准化水平不高

因为文书档案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发展的系统性不够,加上各部门实力以及技术条件的差异,使各文书网络平台建设中硬件设备的差异,水平各不相同;软件功能比较纯粹、标准化程度不高,数据完整性不强。

(三)体制机制障碍,资源共享性差

在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之下,各文书档案管理部门形成了各自为政、分管的体系,均自我自由发展,渴望自给自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档案网络对文书与社会的沟通平台作用,大大降低了档案网络化的效能。

四、结语

第4篇

【关键词】网络平台管理 计算机实验室教学

计算机的出现使得我国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的普及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在教育方面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网络平台管理下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的研究能够促进教育的发展。

1 计算机实验室的建设

1.1 计算机的采购和验收

计算机的采购是计算机实验室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计算机的质量好了,才能为人们在以后的练习中打下坚实的基础,采购计算机主要注重计算机的实用性。而且在选购计算机的时候会十分注重免费保修的年限,因为大量的计算机在很多人的轮流使用下难免会出现故障,所以厂家的保修十分重要。一般的计算机选购的时候会选择有三年或者三年以上的保修年限。

1.2 网络设备与服务器的选择

计算机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选择也是建设计算机实验室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要选对了这些东西,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会非常快,其他方面也会很好,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要求,质量好的大部分都是国家的知名品牌,杂牌子不可靠,所以不能作为学校的首选,学校必须选购国家知名品牌的专业产品,并且一定要有超前的配置。

1.3 供电技术

为了提高计算机设备工作的可靠性,供电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最理想的就是为学校的计算机提供不间断的电源系统UPS,这样才能够满足学校机房的要求。UPS具有抗干扰能力和稳频稳压的功能。学校的计算机机房对这一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UPS能够为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实现最大的满足。

2 网络平台管理下的计算机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计算机实验室环境卫生问题

计算机实验课现在是每一个学校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现在学生们对计算机的使用率是十分高的,并且随着我国网络时代的发展,使用率会越来越高。计算机不同于其他的物品,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设备,计算机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注意事项,尘土和水滴都是会是计算机的敌人。计算机适合在无尘的环境中存放,但是这几乎是不可能呢,因为学校里每天都很有很多的学生来计算机实验室上课,他们会带来很多的尘土和脏东西,有些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不要求学生换鞋,这就导致更多的尘土进入到计算机实验室中来,这样一来,很容易使计算机发生故障,影响算机的设备正常的运行,长期以来,还会造成计算机的老化,加快计算机的报废速度。计算机使用率高,每天都处于频繁的工作状态,从早到晚都不停歇,这样也会造成计算机的死机或者卡机,容易减少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很多人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不注意卫生,随地乱丢垃圾,也会影响计算机实验室的卫生环境,垃圾的碎屑进入到计算机的内部,导致计算机的线板老化。老师应该在计算机实验室上课的时候注重实验室的卫生,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保护好实验室的设备。

2.2 计算机硬软硬件件频发性故障较多

计算机是一个很复杂的设备,它的软件硬件的设置也十分容易损坏,在计算机实验室上课的学生有些就很不注意计算机的系统问题,从而对计算机的软硬件造成一定的破坏,老师对待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保证计算机软硬件的稳定运行。

有很多的因素会导致计算机的硬件发生故障。比如温度过高会影响计算机实验室的线路板发生老化,温度过高还会使水汽进入到计算机的内部,潮湿的环境会造成计算机实验室的短路;机械的磨损也是造成故障的一大重要的问题,机械由于经常使用,经常会造成磨损,线路的外皮脱落,没法对线路起到保护作用,就会造成线路发生断裂,影响计算机硬件的正常使用;灰尘是造成计算机故障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微小的灰尘很难用人类的肉眼看到,人们不会经常注意,但是它会进入到计算机实验室的各个角落,灰尘的堆积就会造成很多的问题,比如机器的老化、线路板的老化,从而影响计算机的硬件使用;计算机的使用时间也会造成硬件的故障,使用计算机的时间过长会是计算机内部发热,从而影响线路板的正常使用,导致计算机硬件跟不上使用的状态。

计算机实验室教学在学校内是很热门的一门课,对计算机的教学是学生要学习的基础,也是老师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老师布置的很多计算机任务都需要在计算机实验室来完成,所以计算机实验室的任务是很重的。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计算机实验室中的每台计算机都需要安装很多种操作系统,在每种操作系统中要安装各种不同的软件。这样就会使得安装计算机需要很长的时间,一台计算机安装完成需要很多的步骤。计算机的安装步骤是十分复杂的,但是学生们对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是有限的,经常会在计算机中删除一些文件或者应用软件,会导致计算机的系统不能正常的运行。其次还有病毒也是计算机软件容易损坏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由于使用计算机的人十分多,所以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就很容易引进病毒,一旦引入病毒,就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病毒会导致机器的运行速度大幅度的减慢,甚至有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这样一来,计算机就没有办法正常使用,就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进度。

2.3 实验室设备档次偏低

随着我国网络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实验室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软硬件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软件的运行对硬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软件现在大约一两年就会更新一次,硬件大约两三年更新一次。学校实验室的计算机大部分都已经用了很多年,设备已经老化了,档次相对来说偏低,大部分的设备在长期运行的前提下已经达到了使用寿命,计算机实验室中的很多计算机都已经达到了报废期。学校使用老旧的计算机会对老师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的麻烦。但是由于更新设备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所以很多学校就让学生用这些老旧的设备,这些设备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还有的计算机版本过低,已经不能适应新版本的使用要求。

2.4 实验室管理队伍不稳定

长期以来,学校的实验室都是聘用管理人员,并且人数少、知识老化、培训少、待遇低。所以会在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中产生一定的影响。思想老旧的管理人员没有办法接受新的思想,适应不了时代的需求,在新时代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中会出现一定的矛盾。待遇低会降低管理人员管理计算机实验室的积极性,人数少就会导致管理的疏漏,很多方面都照顾不到,没法进行全面的管理。我国学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流动性很大,还有很多的管理人员不认真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实验教学、实验管理水平以及实验室建设和实验研究水平的提高。管理人员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整个管理系统就是在这些人的手上运行的,只要他们除了差错,整个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系统也会紊乱,所以要想实现计算机实验室的稳定性,就要重视实验室管理队伍的建设,从根本上抓住计算机实验室的问题才能稳定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优秀的管理队伍才能够建设出更加完美的计算机实验室环境,为学生和老师创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其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 网络平台管理下的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探究

3.1 科学合理的安排实验课

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科学合理的安排实验课的时间,实验的课程应该从课本中脱离出来,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中,老师注重理论知识,但是计算机不一样,就算有在多的理论作为支撑,如果没办法亲身进行试验也是学不会的,所以实践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老师的教学应该从课本中脱离出来,应该用课本中的理论知识结合操作对学生进行教学,才能够使学生从操作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老师应该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实验课,加强学生的实践课程,实践能够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理解的更加透彻,让学生将知识刻进脑子里,时间还能激起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学习的欲望,他们的求知欲强了,才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索,能够充实自己,从而增强自己的知识水平。

3.2 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在计算机实验室的学习中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进行教学的评估,才能深入的了解学生们的不足之处,从而改善老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开展教学质量评估要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要对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和设计、实验结果和分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成绩,就会全面的发展自己。一个好的实验态度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要求,有好的实验态度才能顺利的进行计算机实验,实验的操作和设计应该占综合成绩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因为实验的操作和设计最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学生一个学期的收获,实验的结果和分析也应该计入学生的综合成绩中来,因为对自己一个学期的总结是十分重要的,在总结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在计算机实验室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然后分析自己的错误和不足,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改进,总结和分析还可以使学生复习之前学过的内容,使这些知识在脑海中的记忆更加深刻。

3.3 优化课内,强化课外

优化课内指的是提高课上的教学质量,课上的时间是宝贵的,学生学习知识最有效的时间就是课内,在计算机实验室中的课程更是重要,因为计算机实验室内的课程是实验性的课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让他们比纯理论课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计算机实验室的课上,应该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下的教学方式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传统的计算机实验课是老师一步一步的教学生怎么操作,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网络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它提倡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这样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4 在计算机上设置监督系统

学生在计算机实验室上课的时候老师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管理,老师的视野也不够宽阔,所以就会有很多学生偷懒,在计算机上玩游戏或者聊天。在计算机上设置一个监督系统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中来。可以设置提问的形式,就是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时不时的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的计算机屏幕上就会弹出问话框,这样就知道哪些学生在认真的听讲,可以使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

3.5 留给学生一部分时间

老师在计算机实验室教学课上应该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自己,让他们查漏补缺。老师在完成教学内容后,应该为学生布置一个小小的任务,目的就是让学生回顾这一节课的知识,巩固学生的记忆,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任务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及时对老师进行询问。老师对学生完成的任务进行查看,就能知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哪些,有哪些没有学会,在日后的课程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所以在课上留些时g给学生是必要的。

4 总结

由于计算机实验室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还不够长,所以计算机实验室在供学生使用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仪器的问题和管理人员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时会影响计算机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只有重视这些问题,才能提升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效率。

如今计算机实验室现在已经成为了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场所,我们只有发现计算机实验室存在的问题,才能及时采取措施来避免未来这些问题再次发生,所以对网络平台管理下计算机实验室教学的探究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还应该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保证计算机实验室能够更好的为老师和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杨二瑞.多媒体网络应用计算机实验室建设[J].经济管理,2014.

[2]马维华.多媒体网络实验室建设探究[J].电子管理,2015.

[3]丁.高效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浅谈[J].教育论丛,2016.

第5篇

关键词:数据采集网络平台 高职院校 建议

数据采集网络平台是《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核心和基础,也是新方案的特色之一。网络平台记录了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轨迹,具体展现了各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适应了高职院校人才观、教育观、质量观转变的需要,有力地引导着高职院校向高职教育改革的方向进行建设。

一、数据采集网络平台的特点

数据采集网络平台强调原始、实时、写实,本着“哪里生成、哪里填写、哪里负责”的原则,所有信息点的数据必须客观、真实,符合数据的内涵要求。

二、数据采集网络平台运作中的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1.改变观念,完善制度

目前高职院校对数据采集网络平台在认识上尚未形成共识,没有内化为院校的一种自觉行动。因此,学院要高度重视数据采集网络平台的建设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实际要求出台《网络平台管理规范》,同时应将平台数据的采集工作与部门、职工的考核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为考核工作绩效的基本依据;要强化管理机构,负责网络平台的机构要采用评估期间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模式,评估期间由评建办来统筹管理,评估后直接对学院领导负责。

2.加强研究,掌握内涵

目前,我省的数据采集网络平台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平台中一些指标内涵的界定和统计要求还需进一步明确。今年采集填报过程中,对个别采集字段内涵理解的模糊性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比如7.2开设课程表中实际课时数的统计、1.6机构设置中专兼职岗位的分配等。这些争议反映了参与数据采集的人员还需进一步对教高[2006]16号文、教高[2008]5号文进行研读,对数据采集网络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依据、平台的框架结构和字段设计的重要依据进行深入理解和研究。

3.明确权责,扎实审核

根据院校的实际情况,数据采集网络平台建议实行三级负责制,即划分为数据填报人、组织部门、业务归口部门。

要建成一个通畅的采集渠道准确来说就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分工。

网络平台采集的数据覆盖学院各个部门、各个层次,内容多而繁。为了工作的有序性,要做好分工、责任到人,根据数据采集平台表格中数据的特征分别归口到相关部门负责,明确划分数据产生源头(即数据填报人)、组织部门与归口部门的三方责任。

(2) 谁采集谁负责。

数据采集要求源头输入,保证源头生成,以确保数据采集的原始性、真实性、实时性。数据填报人必须熟悉数据填报规则和各项注释,对填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数据的采集一定要做到谁的数据谁采集、谁采集谁负责,采集的数据要有原始资料为佐证,要经得起社会、师生的考验。

(3)扎实审核。

数据从源头采集后要经过两级的审核才能最终上交到学院数据采集小组(评建办),即数据填报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填报数据进行审核,审核完成后还要负责把本部门数据提交给归口部门进行第二次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及时反馈至教学系部或各职能部门进行修改。

4.分析数据,做好参谋

数据采集组在完成全校数据的采集合并后要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一要和学院前一阶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二要和评估指标体系对比;三要和同类兄弟院校特别是示范性院校的数据进行对比;最后写出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提交给领导审阅,为学院领导决策做依据。

三、结束语

数据采集网络平台像一面镜子,反映了学院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而采集状态数据像写日记,我们要把网络平台的建设管理常态化、长期化,让网络平台充分发挥其功效。

参考文献

[1]刘献君 院校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4。

[2]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3]教育部 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Z].教高[2008]5号。

[4]何锡涛 高职评估数据采集平台的建设与使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3)。

[5]尚学明 试论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的性质与功能[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第6篇

21世纪以来,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快速增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汉语热也在日益兴起,不仅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渴望学习外语,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也开始重视汉语的学习。据国家汉办统计,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中国的孔子学院与孔子课堂分布在世界各地,且数量众多,也从侧面反映了汉语学习渐渐全球化,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重视汉语的学习。学习汉语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外国学生除了选择在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学习外,更多的学生也选择来华留学,学习地地道道的汉语,将自身置于汉语这个大环境中,感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的消息,2015年度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各类外国留学人员比2014年的377,054人增加20,581人,增幅为5.46%,接收留学生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教学机构比2014年的775个增加36个。[1]

在“汉语热”兴起的同时,国内也掀起了“外语热”的浪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语教育改革突飞猛进,持续升温,飞速发展,成绩巨大。1970年―1978年,即我国高校招收第一批工农兵学员恢复高考的8年间,外语学习为工农兵学员的专利,而目前,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上亿学生在学习外语,据最新数字统计,我国在校大学生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学习外语的群体。虽然中国外语事业的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培养了数百万计的外语人才。但是冷静而客观地审视中国外语教育的现状,问题依然存在,主要集中在教学实践方面,外语教学偏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轻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的“费时低效”与“哑巴口语”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当中国学生真正走出国门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失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2]

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每年有100多名中国学生进入外国语学院学习英语、日语与汉语国际教育,同时有300余名来华留学生进入大连工业大学接受汉语培训。中外双方都进行语言学习,都需要操练语言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由于缺乏交流平台和认识途径,中外学生都“禁锢”在自己的圈子里,白白浪费了交流对象和机会。即使有的学生寻求于网络教育,然而现在市面上多数的语言类在线教育网页和软件多是死板的系列教育视频,语言学习者和教学者没有过多的交流互动,使得语言学习乏味而枯燥。虽然一些学习网站推出了在线视频一对一教学,但是由于年龄、生活背景等差异,师生难以找到共同语言进行有效沟通,学生也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在大连工业大学范围内整合资源,拟开发一个以大连工业大学中外语言学生为主体的互助学习网络平台,网络平台的目的是注重学习者的感受和学习体验,让语言学习者不仅可以通过交友平台结识年龄相仿并且志同道合的大W生,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语言老师。该平台使学习者不仅仅是学习者,更有机会成为自己母语的教学者,这是一个双赢的语言学习平台。

二、国内中外大学生互助学习网络平台研究现状

笔者于2016年6月,通过关键字“留学生、中国学生、网络平台”为检索条件,在中国知网与万方数据库进行穷尽式搜索,其检索到有关“留学生网络平台”的期刊共16条,对本研究具有借鉴价值的仅有4条,其中核心期刊仅1条,分别是(2015年22期 曹静)《我国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设计研究》;(2015年03期 李小林、唐明刚)《留学生写字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刍议》;(2016年20期 王思雨、曹霞、杨菲菲)《来华留学生使用汉语电商平台意愿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基于南京市留学生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2014年03期 毛力、伍洲、吴昊)《来华留学生身份协商与高校对外汉语项目建设》。而检索条件为“中外学生、网络平台”时,得到的结果为零,可见中外大学生互助学习网络平台在国内的发展仍是空白。因此笔者对开发大连工业大学中外语言学生为主体的互助学习网络平台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三、调查与研究

(一)调查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个人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本次调查针对在大连工业范围内的来华留学生与中国语言生分别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通过多对象的调查研究,获取信息更全面准确。对部分师生进行个人访谈后,发放了问卷调查。收集分析数据时,使用问卷星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

(二)调查内容

本项目的调查目的是了解来华学生对汉语的需求,分析建设中外大学生互助学习网络平台的可行性,具有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弥补学校教学系统的薄弱环节、提高中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意义。

(三)调查对象

进行抽样调查时,笔者选择大连工业大学在籍中国学生与大连工业大学来华留学生作为样本,本研究对300名中国学生与35名来华留学生进行了调查,抽样调查面向大连工业大学全体在籍学生,但调查主体仍是语言生。随机调查中国学生286人,其中研究生占14.34%,本科生占85.66%;从专业科目角度统计,文史类学生最多,占38.46%,理工类学生占30.42%,艺术类占14.34%,经管类占11.19%,其他专业占5.59%。随机调查大连工业大学在读来华留学生36人,其中学习汉语时间一年以下的占25%,一年以上为75%;来华时间半年以下的占30.56%,半年以上的69.44%;具有初中级汉语水平的为36.11%,高级汉语水平的为63.89%。

(四)数据收集与统计

本次调查共发放电子问卷324份,回收有效问卷为320份,回收率为98.77%。其中发放中国学生问卷共288份,回收286份;发放来华留学生问卷共36份,回收34份;并对15名中国学生,8名留学生进行访谈。

四、调查结果和分析

(一)前期访谈

1.大连工业大学语言生结识来华留学生问题的分析

通过前期个人访谈,我们发现被调查的同学们绝大部分不认识来华留学生,与来华留学生进行交流的机会极少,有的中国学生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大连工业大学有来华留学生,得到关于来华留学生各方面的信息非常有限,同时由于缺乏与留学生交流的平台,对来华留学生的情况知之甚少。走访的中国学生中有部分和留学生有过交流,但是由于语言、文化等差异,中外学生之间可进行交流的话题极少,非常影响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际,这也从侧面体现出中外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方面能力的缺失。

2.大连工业大学来华留学生结识语言生问题的分析

首先,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没学过汉语,属于零基础;有的学过两个月至半年,掌握一些基础的汉语知识,具有简单的交际能力;有的是国外中文专业的在读大学生,已经学过多年的汉语,接受过系统的汉语教学,这些问题限制了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中国学生汉语基础知识能力、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与来华留学生交流的中国朋友甚至有严重的口音问题,这些都是不利于留学生学习纯正的汉语。同时当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遇到语音、语法、词汇等问题时,与之交流的中国学生没有受到过专业培训,更是无法解答,这就需要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语言生为他们解答,而来华留学生更是缺乏渠道去认识相关专业的学生,种种原因导致来华留学生对汉语学习一头雾水。

(二)问卷调查分析

1.中国学生和留学生互相交流现状

在的问卷调查中调查了中国学生与来华留学生的交友意愿、交友渠道以及存在的问题。其中大多数中国学生对与来华留学生交友感兴趣,占调查总数的81.12%,只有18.88%的中国学生在与来华留学生交友这件事上表示一般、不感兴趣和没有想法;在中外学生交友渠道方面,89.86%的中国学生表示结识来华留学生的渠道非常少,通常就是参加社团活动,而且仅限于学校组织的与来华留学生交流的社团活动,其次就是通过朋友介绍、学院老师介绍或者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以及路上的偶遇与搭讪等方式结识来华留学生。

调查结果表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融合,促使我校中国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与来华留学生交友的意向,来了解更多元的文化。但是由于渠道有限限制了中外学生的交友,所以面对这一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探索与研究。

2.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流现状

在针对留学生调查问卷的第五题和第七题中,我们调查了来华留学生结识中国学生的意愿、难易程度与交友渠道。其中愿意结识中国学生的来华留学生占94.44%,一般或者不愿意的仅占5.56%,可见留学生来到中国后是非常渴望与中国学生交友学习的。当调查问题为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结识的难易程度时,有58.33%的来华留学生觉得困y,还可以占到了25%。同时来华留学生认识中国学生的渠道也是极其有限的,主要是学校组织(55.56%)、老师推荐(58.33%),其他方式所占的比重都比较低,可见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友存在的问题基本上是一致的,即相互交友的意愿非常强烈,但是交友渠道却极其有限,所以面对中外学生共同出现的问题,急需我们拓宽中外学生彼此的交友渠道。

3.平台建设可行性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中外学生之间语言学习、文化学习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归根到底,就是中外学生缺乏交流平台,学校缺乏留学生活动信息的平台。在大连工业大学范围内,学校为方便中国学生的消息共享,建立了APP“大学印象”及微信公众号“来此go”,而单单将留学生排除在外;除大连工业大学范围内,针对大连各高校的中外学生,我们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在大连理工大学范围内,面向学生设有“i大工”这一微信公众号,“i工大”仅仅是帮助中国学生缴纳各种费用的平台,而与来华留学生交流的平台几乎为零;大连海事大学建立了自己的App“海大在线”,“海大在线”主要中国学生专业内部的教学活动,大连海事大学来华留学生的活动大部分通过国际教育学院自己的微信平台进行,这一点与大连工业大学比较相似,大连工业大学通过微信公众号“DPU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学校的海外留学新闻,却很少涉及与来华留学生组织的各种活动。中外学生结识渠道的狭窄导致来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不能实际联系起来,不能达到信息资源的及时共享,如今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新媒体与中国“互联网+”发展战略正在日趋成熟,由此可见,建立一个中外学生交流的网络平台迫在眉睫,这也是顺应信息化时代潮流的一种表现,更是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五、确定研究方向

针对调查情况,确定研究方向,拟建立以“育人为本”为基础,实现双赢的中外大学生互助学习网络平台,根据中外学生的不同需求,初步设想网络平台建设,包括语言教学、民俗文化、实践教学三个方面,多层次、多方面、多角度地为中外学生拓宽交流渠道,实现信息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五、结语

当今世界已进入全球化新时期,对于中外学生来说, 构建更完善的教学平台和自主学习平台,充分发挥中外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一个中外学生之间的兼具交友、娱乐、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交平台,可以使中外学生了解多国文化,进一步提高自身外语水平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笔者将在平台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互动性、可操作性等方面继续摸索经验,利用互联网优势,为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拓宽新渠道,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的优势,切实提高中外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环境生态学;BB网络平台;信息化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193-02

《环境生态学》作为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重点建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我院为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本科教学工作创新发展而设立的重点建设课程。是本专业培养计划规定的9门核心课程之一,与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土壤学等课程的教学内容有着相互衔接、承上启下的密切联系,对本专业环境科学应用系列方向课的学习起到知识储备和关键性作用。为进一步推进教学工作创新发展、提高和改善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对《环境生态学》课程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为环境科学专业课教学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一、教学总体基本要求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发展动态及学科前沿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2.了解受损生态系统变化,掌握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以及修复对策,掌握生态系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3.在认识和掌握生态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识别生态系统受损程度、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恢复和重建受损生态系统。

4.熟悉文献检索方法、文I阅读技巧,拓宽学科视野、为生态系统管理、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课程资源信息化建设

1.本课程的信息化资源。环境生态学是基于生态学理论解决环境问题的专业核心课,本课程基本教学资源来源于学校图书馆数据库、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政府网站、高校网站和国家精品课程网等网络资源:(1)我校图书馆中英文常用数据库(CNIKI、万方、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Springer、Wiley);(2)国家精品课程网;(3)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http:///0index/index.asp)、中国植物图像库(http:///)、中科院各类信息开放平台;(4)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质量实时监测数据(http:///)、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http:///)、环保部数据中心(http:///)、环保部图片库(http:///gzfw/tpk/hbzjpic/)、空气质量预报系统、美国EPA网站(http://www3.epa.gov/);(5)水利部全国水雨情信息(http:///)、中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网(http://.cn/);(6)中国林业数据库(http:///lysjk/indexJump.do?url=view/moudle/index)、中国林业图片库(http:///CommonAction.do?dispatch=index&colid=205);(7)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信息(http://.cn/product/Index/index/procode/YB_KQWR_24);(8)“985”、“211”高校(如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生态学教学网站;(9)北京师范大学环境科学概论精品课程网(http:///xpe/portal/270863e5-1189-1000-8dc9-ac9d

ee625938?uuid=e499a018-1239-1000-8253-144ee02f1e73&objectId=oid:e499a018-1239-1000-8252-144ee02f1e73&

courseID=K090250)。另外,已有海河流域野外考察图片600余张;西部干旱区河谷型城市环境土壤采样图片200余张、陕北采煤塌陷区地貌、人工生态修复区先锋植被100余张,均以JPG格式全部归类保存,便于丰富教学内容。

2.课程信息化资源特点。课程资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课程资源包括流域典型生态单元、生态脆弱区及生态破坏区野外考察及采样图片900余张、思考题100余个、推荐阅读核心文献200余篇;视频资源、专业知识拓展资源、专业技能训练资源及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座资源。课件制作过程中插入丰富的图片和视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信息量大,既能把握学科发展动态,又能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课程教学方式信息化建设。本课程拟基于BB网络教学平台、微信、QQ、E-mail等媒介,在多媒体教室将课堂教学活动录制为视频,同时将每一章节教案、课件、课后思考题、拓展阅读资源等资料放在BB平台上供学生自学和复习。同时,采用微信、QQ及E-mail等手段与学生互动、交流,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信息化建设模式及特点

1.教学活动。环境生态学信息化课程采用课堂教学、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三种方式。线上学习基于BB平台及教学大纲,按照学习要求预习基本教学内容,课后回顾和复习教学课件、结合自身学习兴趣点和疑点阅读参考文献,并结合问题与教师互动交流。

2.采用的教育技术。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依靠信息化教学资源和平台,运用启发式、互动式、小组讨论、案例教学、小型学术研讨会的传统教学形式与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线下学习、讨论相结合的系统方法。

四、网络教学条件

学校配备有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配置有无线及有线网络,可方便地访问校园网及互联网,有专人维护,具备运行良好的硬件条件。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参考教材、拓展阅读文献、思考题、图片及教学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齐备,具备进行网络教学的良好条件。

五、结语

环境生态学是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专业核心课。课程教学内容涉及面广,包括了环境科学、生态学、恢复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等学科。同时,生态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地拓展,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也呈现出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环境生态学的学科范畴也在迅速地更新和发展,紧密追踪学科发展动态和前沿,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需要依靠各类网络平台,而课程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的信息化也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信息化建设中所积累的资源、探索出的模式和方法必将为环境科学其他专业课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

参考文献:

[1]盛连喜,冯江,王娓.环境生态学导论[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柳劲松,王丽华,宋秀娟.环境生态学基础[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环境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2003.

[3]孙儒泳,等.基础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普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Mackenzie,A.,Ball,A.S.,Virde.S.R.Ecology.O儒泳,李庆芬,牛翠娟,娄安如,译.北京:科学出版社,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2000.

[6]尚玉昌,蔡晓明.普通生态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金岚.环境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8]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李振基,陈小麟,郑海雷,连玉武.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0]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王仰麟.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第8篇

1.1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架构设计目标的确立

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是由平台上的各业务信息系统所构成,所以各业务信息系统运行的性能也直接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的运行性能。同时信息化网络平台的运行性能又决定了供水企业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所以在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架构设计目标确定时,需要全面对企业信息化应用技术的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信息网络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等,从网络逻辑和物理拓扑、流量控制、IP地址规划、网络设备自身安全、路由规划等各方面出发,制定出与供水企业生产、营销和信息应用发展相吻合的网络建设目标。

1.1.1网络结构的确立

在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设计时,需要对信息应用系统的覆盖范围、位置分布、用户群发展趋势及技术特性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并与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效的结合,从而进一步对网络逻辑拓扑结构、物理拓扑结构和相关的路由、网络安全及流量控制等目标进行确定。

1.1.2网络保障建设目标的确立

通过确立网络保障建设目标,可以有效的确保供水企业生产、营销信息应用系统的安全性,在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据相关的分类标准和企业的实际需要来确立网络保障建设目标,确保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具有较好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1.1.3网络链路目标的确立

在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链路建设时,需要以供水企业生产、营销系统中用户群分布、带宽消耗及带宽的增长趋势等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和依据。

1.1.4网络平台的前瞻性和适应性的确立

目前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较快,在供水企业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应用系统中技术特性及网络平台新技术的特性进行充分的考虑,确保各种特性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结合,确保网络平台建设的前瞻性和适应性。

1.1.5网络设备的选择

需要根据供水企业应用系统的特性出发,对网络设备进行选择,对生产、营销系统的发展进行评估,确定各种产品的笥能和参数,从而选择具有较好安全性的网络设备。

1.2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的设计原则

1.2.1以生产、营销应用系统的需求

为网络平台设计的出发点。企业信息系统对网络架构具有较高的需求,因此在对网络结构进行设计过程中,需要以企业信息应用系统的需求为准确和出发点,并进一步对企业的组织机构和企业的特性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设计网络架构,确保其能够更好的与企业信息应用系统的需求相吻合。

1.2.2简化实用的设计原则

在信息化平台的设计方面,要尽量遵循简化和实用的原则,一方面有利于操作人员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后期的维护费用,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

1.2.3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

还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未来的发展形势进行预测,在功能上、安全性以及稳定性方面确保网络信息平台的有效运行。在确保网络信息平台基础功能以及运行稳定性的基础上,还要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确保企业发展的平衡。

2面向供水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的构建要点

2.1信息化网络平台组织机构的建设要求

为保证企业信息化网络乎台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实现与供水生产、营销的充分结合,企业一定要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构建完善的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做好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的协调与管理工作。

2.2信息化网络平台监管机制的构建

在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的关键环节,为保证与应用系统的充分结合,企业要构建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的监管机制,即依据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实施计划,做好技术关键点等重要环节的监管工作,制定科学的检查、监督和处理流程,对于在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整改措施,确保网络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并及时对相关问题进行备案。

2.3制定科学的网络平台建设实施计划

企业在充分考虑生产、营销业务需要、技术实施关键点、技术实施难度、实施流程、网络设备配置情况等多种因素后,要制定科学的信息化网络平台建设的实施计划,确保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的建设质量,更好地为供水服务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4做好培训宣传工作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构建过程中,需要做好各个阶段的培训和宣传工作,使唤企业员工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使唤企业信息化网络项目建设的方向能够得到较好的保障,确保企业信息化网络平台预期建设目标的实现。特别是加强对相关人员相关业务知识和环节的培训工作,确保网络平台运行管理能力的提升。

2.5做好相关文档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每一个文档都是网络平台建设过程中的真实记录和重要凭据,所以需要做好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为后期项目验收提供重要的凭证,同时还能够为投入运行后的网络平台运行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作用。

3结束语

第9篇

一、“五统一”是打造“*模式”电子政务的指导原则

电子政务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确立科学的建设理念才能解决电子政务的发展思路和整体框架问题。*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加强政府集中统一领导、积极有序地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省政府10年前就明确要求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实施、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网络平台、统一安全管理”的“五统一”原则,集中力量建设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解决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全省党政机关联网问题,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网络应用系统互联互通。不搞分散重复建设,并始终坚持贯彻执行。1997年,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建设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为此,我省先后利用日本政府贷款和国内配套资金,构建了省级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实现了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和200多个副厅级以上省直单位横向联网。*年4月,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明确提出集中力量建设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省市联网工程,实现省市党政机关的纵向联网和信息共享。*年8月,省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就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市县联网工程,做出具体部署。省市县三级发改委、信息中心和全体建设者全力以赴,通力合作,用8个月时间圆满完成了市县联网工程,构筑成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大平台。全部工程总投资约1.5亿元。*年3月,*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全面建成开通,该网络平台横向联接200多家省直部门,纵向联接11个设区市、109个县(市、区、管委会)。

二、“经济性、实用性、实用性”是“*模式”的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的主要特色

*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分为内网和外网,分别构筑了两个“王”字型网络,支持数据、语音和图像传输。内网主要传输信息,外网主要传输非信息,内网与外网物理隔离,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在统一网络平台上,省市县三级网络平台分别横向联接本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各直属部门,并实现省市县三级对口部门纵向联网,为全省各级党政机关提供了一个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方便快捷、可管理的统一电子政务“信息高速公路”。

为了充分发挥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的作用,制止网络分散重复建设,在具体做法上,*省采取了“堵”与“疏”相结合的办法。“堵”就是统一认识,达成共识。省政府明确要求,凡是分散重复建设的网络项目,省发改委一律不予批准立项,省财政厅一律不予批准资金,省发改委和省信息办联合在项目规划布局方面进行把关,所有电子政务建设项目,须由省信息办组织信息化工作专家组进行技术论证,在前期工作方面防止网络分散重复建设。“疏”就是集中力量建成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为省市县三级政务部门提供横向、纵向联网服务。实践证明,建设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具有三个方面的优点:一是具有很好的经济性。分别建设满足一个省直部门全省联网的专用信息网络,经费需要3000万元以上,每年需要通信费和运行费200万元以上。如果每个省直部门各自建设一个专用网络,预计全省网络建设总投资将高达20亿元以上,通信费和运行维护费每年将高达1亿元以上。集中力量建设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满足省市县三级政务部门联网需要,总投资只需1.5亿元,每年的通信费和运行维护费只需500万元,可大大减轻财政负担,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效益。二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全省统一的网络平台,可避免各省直部门分散建网、网络之间不能互联、信息不能相互交流的“信息孤岛”和“信息割据”现象,能很好地实现全省各级政务部门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及时、快捷、方便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三是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内网与外网之间实行物理隔离,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便于采用统一的安全技术和措施,确保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的网络和信息安全。

三、大力开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应用系统建设是“*模式”电子政务成功的关键

发展电子政务,是为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政府管理创新,降低政府运行成本,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满足公众对政务信息的需求,建立和谐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以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增进全社会的整体福利。目前,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已有200余个省直部门开展横向应用,20多个省直部门开展纵向应用,省直部门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初见成效。如省委机要局建设省直党政机关计算机密码通信系统,大大提高我省党政机关密码电报和机要通信的传输速度,确保领导决策指挥的时效性;省财政厅建设省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强化了财政收支管理,提高了资金拨付效率;省地税局建设全省地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省税务数据省级大集中,有效地提高了我省地税系统工作效率,堵塞了税收征管漏洞,促进了地税的快速增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的政务信息报送系统,省政府宏观决策支持系统,省委组织部全省高级人才库系统,省发改委农经信息应用系统和省投资招商网,省司法厅司法行政应用系统以及省工商局、省教育厅、省统计局、省环保局、省对外合作办、省信息产业厅、省质监局、省地震局、省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省局等省直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都是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开展建设。省财政厅将原已建成的省市财政专网,成功切换到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进一步实现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联网,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的作用日益显现。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统一网络平台,“金税工程”等一批“金”字系列重点业务应用系统取得良好成效;“信息田园”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建成,整合了涉农信息资源,积极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此外,各市、县应用系统建设也取得良好成绩。

公共应用系统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建成覆盖省市县的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设立视频会议系统主会场,四套班子共用一套MCU可分别召开电视会议。在省发改委、省信息中心设立备用会场,在市、县(区)政府办设立视频会议分会场。到目前为止,全省使用电子政务视频会议系统召开100多次会议,取得很好效果。建设全省“公务员电子邮箱”,统一购买拥有10万个用户的邮箱软件、相关服务器、反垃圾邮件网关和多套防杀病毒软件,指定专人做好运行维护。“公务员电子邮箱”全部免费分配给全省各级党政机关的公务员使用,获得各地、各部门的一致好评。建成视频点播系统,及时将重要会议和情况在网上;同时可点播中央电视台和*电视台实况和录制的新闻节目;可在网上宣传片、廉政警示片和文化教育片等,深受用户欢迎。

跨部门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建设稳步推进。*省政府在积极推进各地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专业数据库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跨部门综合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把他们作为龙头项目,带动全省面上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建成信息安全认证系统,并通过国家密码管理局组织的安全性审查和技术鉴定,成立了*省数字证书认证中心(简称*CA),全面统一负责全省电子商务、非电子政务和其它网上业务的数字证书颁发、管理和认证工作,初步构建了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为主要内容的全省网络信任体系,保证全省网上传递信息的安全性、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和抗抵赖性。已在全省国税系统网上报税项目中全面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网上工商年检、网上公文交换、网上项目审批等认证服务正加紧推进。目前正加快建设省政府决策支持综合服务系统、为省政府宏观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建设和完善“*省高级人才信息库”系统、为全省人才的合理使用和有效配置提供服务;建设“民声通道”专栏和监督协同平台,各级党政机关通过“民声通道”系统及时处理群众意见,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建设“信用*”系统,营造诚实守信、规范运作的良好市场环境;建设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电子口岸”系统,实现网上报关,提高外经贸效率;建设“统一评标专家库”系统,实现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信息全过程公开和评标专家资源全社会共享。此外按照“分类整合、促进共享、加强管理、有效利用”的原则,我省着力建设和完善宏观经济、人口管理、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地理信息、法律法规、政府文件等一批基础性数据库,把数据库建设与动态的业务应用紧密结合起来,面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和和交换共享。

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卓有成效。*省政府十分重视全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明确要求由省信息中心负责省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各地区市信息中心负责各市门户网站建设,积极做好对外宣传、政务公开、网上办事、为民服务、交流互动等服务工作和技术支持。我省各级信息中心为做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每天做好政府门户网站各项信息的更新、维护及审查等工作;同时,认真做好政府门户网站的技术维护和支持,确保网站安全正常运行。省级网管中心及各市、县网管中心,也成为各地各部门网站建设主机托管、虚拟主机的运行维护服务中心,有力地支持、促进了政府部门的网站建设。目前,全部省直部门和地区市政府以及90%以上的县(市、区)政府均已建立门户网站。省直各部门门户网站网上办事项目1200余项,南昌市207个行政许可项目全部实现网上申报,大大方便了企业和社会公众。我省多次开展省、市、县政府网站的绩效评比,极大地推动了政府网站建设,目前,各级政府正在将门户网站的工作重心由对外宣传、政务公开转向网上办事、为民服务,交流互动。

四、坚强的组织领导机构、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必要的建设运行经费和创新的体制机制是“*模式”电子政务建设的保证

第10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应用平台;构建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09-0089-02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omputer network has been popular and promotion, to carry out the work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network. Institutions use of computer networks, can better management, thus timely and accurate access to the information they need,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to build institutions of its application platform. Therefor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building a network platform for institutions, proposed several measures to build a network platform based on these reasons.

Key words: institution; application; platform

在事业单位构建计算机应用平台就是构建一个帮助办公的电子平台。这意味着事业单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他们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对单位的结构和职能进行调整,优化工作流程,突破时间及空间等条件的限制,让事业单位的运行流程变得简洁,便利,高效率以及公正。作为一个不盈利的服务型单位,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性为公众履行服务的职能,传达更多的信息,提高内部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1 建设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必要性

1.1 传达信息的重要条件

事业单位是有着一定的服务职能的单位,参加了国家的公共服务工作,单位需要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较为频繁。虽然事业单位不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却要注意其工作效率。在信息化的社会,事业单位的信息传达工作离不开一个可靠高效的网络平台。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的信息较多也较为琐碎,种类也十分丰富,同样的,需要传达给公众的信息也较为琐碎且种类较多。因此建设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十分必要,有了这个平台,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地获得信息,了解公众的情况和具体需求,然后可以根据这些信息 ,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问题[1]。

1.2 进行创新的重要条件

事业单位和社会的联系相当紧密,应当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快,技术在不断地发生更替。创新对于事业单位的意义重大,关系着事业单位的生存发展,离开了创新,事业单位就不能有进步。既然要创新 ,首先就必须知道措施到底新不新 ,网络平台就能为事业单位提供了足够准确的信息。 网络有着互通性,构建一个单位的网络平台,将它与世界的网络联系起来,就能得到最全面的情报。

1.3 开拓视野的重要条件

在开展一些没有开展的活动时,事业单位必须借鉴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和共同教训。在某些活动的内容设计中 ,事业单位需要对某些内容的进行全面的考查。在以前 ,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事业单位指派大批人员 ,规模大 ,四处奔波 ,损失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进行实地的调查和研究。但是在有网络平台 ,有多媒体技术的情况下 ,事业单位只需派出少量的人员 ,设立工作站在要经过调查的场地上,在一段时间后把将现场情况发送给单位 ,也一样能够达到派人进行实地考察的成效 ,还同时完好地存储了这些具体资料 ,为日后使用做好准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2]。

2 如何构建网络应用平台

2.1 建立自动化平台

计算机网络应用平台首先要关注的部分就是办公的自动化,通过这个平台,各部门要能够实现文档的传送,信息的交流使用,利用视频开会等要求。这就要求紧密结合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建立一个便利,可靠,实用的办公平台。这个平台要包括进事业单位日常的相关工作操作,设置针对性的指令,为单位的工作提供极高的便捷性。还要有自动处理工作的程序,比如完成指定档案的传送,完成对公众进行通知的发送,进行相似信息的归纳整理等等之类,用现代化的工作条件来实现自动化的办公,从而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2.2 建设安全的网络平台

事业单位的信息要求一定的保密性,因此,建设网络平台还必须达到一定的的信息安全标准,要建设起一个有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的网络平台。首先对于这个安全体系进行全面的分析,做好针对本事业单位情况的安全规划,再设置防火墙,搭建信息过滤系统;其次要正确对待发展与安全两者的联系,把握好成本和收入的平衡,在注意好网络平台的安全的同时,保证该平台的开放性,给予事业单位足够的发展空间[3]。

2.3 引入活动管理体系

要在网络平台中重点引入管理的内容。事业单位的参与人员较多 ,单位开展活动的分布面广,地点较多 ,活动的规模大小不一 ,进行活动的时间长短不确定。因为事业单位开展活动具有多样性和随机的特点,进行管理工作时就相对繁杂。有了网络平台 ,事业单位能够对所需资料挨个地进行记录、分析,然后保存在单位内部平台内。再者,管理人员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的提取和加工 ,让需要的数据变得更加简单易懂,有利于指导接下来的工作和帮助活动的开展。对于人员的管理,也会更有条理和计划,每个步骤该由哪个工作人员来执行变得十分简单明了,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2.4 建设长效的网络平台

事业单位要建设一个实用的网络平台,这个实用不仅指的是可操作性,还指网络平台在很长的时间内都能满足事业单位的需要。在选用相关的设备时,要在条件允许下,尽量选择先进的稳定的设备,不要选择过时已久的设备。选择搭建的技术时,要采用最先进的最贴合实际技术,扩宽网络平台的应用范围。还要做好网络平台的监督和修复工作,延长网络系统的使用期限。及时对网络平台中的信息数据进行补充和修改,保持网络平台的先进性以及发展空间,为之后的运行做好充足的准备,从而适应新的工作需要。

3 结束语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判断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纵观全国各地,推进事业单位的现代办公水平已经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搭建简洁高效的网络平台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好地开展服务工作,提高单位人员的工作效率。事业单位要整合现有网络,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平台,调整单位的组织结构,依靠网络开展各项工作,保证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3]。

参考文献:

[1] 霍红萍, 彭晓光. 网络安全管理平台设计与应用[J]. 信息通信, 2013(6).

第11篇

关键词:查询优化;网络数据;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11

在改进后的系统中,客户端也必须有自己的数据网络平台和私钥来向其他人证明自己的身份,并且其数据网络平台必须经过查询平台建设的数字签名,以便让信任该查询平台建设数据网络平台的使用者也相信该查询平台建设签过名的数据网络平台。由查询平台建设产生的用户数据网络平台有以下特点:

(1)令任何有查询平台建设公开密钥的用户都可以恢复被证明的用户公开密钥。

(2)除了数据网络平台权威机构查询平台建设外,没有任何一方能更改该数据网络平台而不被察觉。

1 网络数据平台查询优化安全控制设计

在生成私钥的时候,会让系统的安全管理员设定保护私钥的口令,日后任何人想使用服务器的私钥时,都必须提供该口令,当OPENSSL工具包验证口令和私钥相匹配后,才能使用客户端的私钥文件,原则上说,只有客户端数据网络平台的拥有者才知道客户端私钥的口令,因此输入用户密码如果和私钥相匹配,则验证了用户方的身份。

只有经过查询平台建设签过名的数据网络平台对外界来说才是有效的,才可以用来向其他信任查询平台建设的人证明自身的身份[15],因此,在生成客户端的数据网络平台和私钥后,还需用查询平台建设的私钥对数据网络平台文件client.pem进行数字签名。

服务器端数据网络平台与私钥的生成与客户端是相似的,在此不再重复。

2 查询优化数据平台报文的保护

当安全连接建立完毕后,系统对之后客户方和服务器方发送IIOP报文的保护是通过摘要和对称加密算法来保证其完整性与机密性的。因此,摘要算法和对称加密算法的选择对整个系统的安全健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SSL握手成功之后,安全连接就建立起来了,此时只要使用SSL_read()和SSL_write()读写SSL套接字代替传统的recv()和send()操作。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就可以彼此发送IIOP报文,进行安全通信了。此时,在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发送的报文都根据系统规定的安全保护质量,通过3DES加密算法进行了加密与解密并用SHA-1算法进行数字摘要,以进行完整性与保密性保护。

在数据平台网站中,在前台会有不同级别的会员来访问网站,而不同级别的会员能够享受到的服务也不同;在后台管理端,也会有不同级别的管理员来登录管理网站,不同级别的管理员也会有不同的权限,所以,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功能非常适用于数据平台网站中。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服务,并提出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简称RBAC,(RoleBasedAccessControl),这种访问控制中,访问许可权限与角色相对应,而用户则是相应角色的成员。角色和访问控制中用户组的概念相近。但是,不同的是,角色不仅对应于一组用户,同时还对应于一组权限,而典型用户组只定义成一组用户的简单组合。我们可以把角色看作是为了阐述访问控制策略而定义的语义结构。和一个角色相对应的用户集和权限集合可能是暂时的,但是角色本身则相对稳定得多,因为一个组织或机构的活动或功能一般不会频繁的变动。

访问控制策略包含于RBAC的不同组件中,如:角色—权限、用户—角色以及角色—角色关系。这些组件一起决定某个特定的用户是不是有权访问系统定的一块数据。RBAC组件可能直接由系统所有人配置或由他委托的适当的角色间接地进行配置。某特定系统实施的安全策略都有上述配置好的RBAC组件决定。此外,在系统生命周期中访问控制可以不断的进化。RBAC的一个很突出的优点就是它可以根据系统要求的变化很方便地修改策略。

在许多访问控制系统中,一般都会提供用户组作为访问控制的基本单元。组和角色概念一个主要区别在于:组一般只被看作用户集合,而不是权限的集合。角色既是用户集又是权限的集合。角色为这两个集合牵线搭桥,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3 网络查询优化数据信息安全平台建设

Linux主机设备,主流网络设备、Windows服务器的进行的运行维护操作审计;日常维护人员操作Sybase数据库,通过运维审计系统可以审计到维护数据库的操作;可以支持针对外部厂商远程运行维护时,进行操作审计;审计协议支持Telnet、FTP、SSH、SFTP、RDP等;详细的权限分配功能,可以根据时间、登录IP、目标资源等进行详细授权;支持按时间、用户名、被审计设备、命令等进行的定制报表,并可以导出Excel或PDF等格式报表;设备支持硬件冗余方式,并支持HA(双机备份冗余)。

运维审计系统针对内部运维人员、厂商技术支持人员、外包服务商等对关键服务器、网络设备、查询平台建设信息安全设备操作进行查询平台建设信息安全审计,规避查询平台建设信息安全风险,减少查询平台建设信息安全事件;规范运维流程,加强查询平台建设信息安全管理,提高运维查询平台建设信息安全水平;对运维查询平台建设信息安全违规事件及时追踪,并提供可信、完整的技术依据;定时针对各类系统产生运行维护报告,审计运维内容,提交相关领导审核,并查询平台建设信息安全存档;协助完善内控机制,达到数据平台的合格性要求。

4 总结

结合单位内部的参考资料和以往开发案例系统研究分析可行性方案、概念设计:分析需求,由粗到精、由模糊到清晰的概括总结出系统设计的概念模型使原型系统开发有一个概念的框架、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空间属性数据库设计:原型系统中用到的数据通信空间数据库以及相关的属性数据库建库工作、系统实现:基于Adobe公司的Flex开发,Actionscript编写RIA的丰富前台功能、MyEclipse平台下Java语言开发服务器端的Servlet后台处理程序或者借助微软公司的Visualstudio2005开发后台、ESRI公司的ArcGISServer或者开源的GeoServer数据通信服务器数据通信的WMS服务处理的缓存交由自定义Servlet处理、数据通信的开发框架选用开源的Modestmaps或者ESRI的arcgisapiforflex进行实现数据通信浏览(放大、缩小、漫游、全图等)、查询(图查属性、属性定位查图)、鹰眼窗口、图层控制功能、数据通信标绘功能、数据通信渲染、专题图制作等、编码测试、到最后的性能分析和评价:通过在本单位研发中心不断的测试系统,分析预测结果,按软件工程学的流程进行分析,面对系统用户给出各种可行性的调查结果,分析最终结果比较得出最佳方案。以及对数据通信核心算法的平台建设整理研究。

参考文献:

[1]李瑞轩,霍晓丽,文珠穆.多数据库系统中的全局查询转换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2011,16.

[2]陶世群.多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式集成与查询处理[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2,12.

[3]李勇,杨蕾.多数据库系统中间件的设计与实现方法[J].云南工业大学学报,2009,04.

[4]李贵,尹朝万,郑怀远.大规模多数据库系统的互操作机制[J].计算机科学,2012,01.

[5]李邦庆,马玉兰,夏桂梅.实现PB应用程序多数据库系统配置功能[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22.

第12篇

随着现代海关综合管理系统(H2010工程)的正式启动,全国海关系统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应用开发都将不同程度地升级换代,以适应新形势下海关业务对海关信息化的依托与要求。作为海关H2010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全国海关的计算机网络建设改造任务迫在眉睫,为此,科技司启动了H2010工程综合业务网络平台建设工程项目,该项目是按照国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要求,结合海关业务发展和网络建设实际,在保持海关网络双中心和总署、直属海关、隶属海关(现场)分层架构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建设能够适应符合等级保护要求、适应业务发展变化、适应海关大监管建设需求和未来海关业务发展的综合业务网络平台,我关区主要建设任务:

(一)按照总署统一部署改造关区骨干网,采用MSTP传输线路和MPLS网络技术,通过资源整合、结构调整和设备更新,替换现有已老化的ATM网络,整合现有骨干网资源,采用数据压缩、负载均衡等技术,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满足H2010应用系统数据传输需要。

(二)按照总署统一部署改造关区语音通信网络,采用软交换等下一代网络技术,满足语音联网及建立统一服务热线的需要。

(三)按照总署统一部署建设统一网管平台,加强网络管控和安全建设,全面提升海关网络的可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和安全性。

(四)优化关区网络结构,更新关区网络设备,建设适应H2010工程需要的智能化关区网络承载平台。

(五)根据实际需求,建设对外接入局域网、物流监控网、移动网等特殊网络平台,满足海关特殊应用需要。

二、总体目标

H2010工程综合业务网络平台关区网的建设目标是:结合海关业务发展和网络建设实际,整合资源,更新设备,引入新技术,优化结构,提升网络管控能力,在保持直属海关、隶属海关(现场)分层架构基本不变的基础上,建设能够适应业务发展变化、适应海关大监管建设需求和未来海关业务发展的安全可靠、规范高效、可管可控、多业务融合的新一代海关关区智能化综合业务网络平台,从而满足数据、语音、视频等多种应用需要,实现关区广域网网络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全面提升关区网络的安全性、可用性、可靠性、扩展性及可管理性。

三、建设任务

(一)优化网络结构,建设新一代关区网络

在保持海关网络直属海关、隶属海关(现场)分层架构基本不变的基础上,结合海关业务发展和网络建设实际,整合资源,更新设备,优化结构,提升性能,建设能够适应业务发展变化、适应海关大监管建设需求和未来海关业务发展的安全可靠、规范高效、可管可控、多业务融合的新一代海关关区智能化综合业务网络平台。

(二)规范网络布局,建设安全的综合业务网络

根据安全要求,开展分区、分级、分类控制建设;构建规范的对外接入局域网和物流监控网,通过采用3G、无线等新技术,满足海关现场业务高效运转需求,建立安全的综合业务网络。

(三)加强运行保障,建设可靠、高效的网络

通过老旧设备更新、组网技术优化、整合优化资源和减少单点故障,进一步提高网络性能,改进和完善海关网络的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可靠、高效的网络。

(四)统一建设标准,建设规范的网络

以统一网络建设标准规范指导网络建设,消除网络建设随意性带来的安全风险,各关依据本方案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业务大小的网络进行建设,建立一个规范的网络。

(五)强化控制管理,建设可控的网络

充分利用各类技术手段,加强海关网络的接入控制、服务质量管理、传输内容控制、安全路径控制等,达到防范违规接入、掌握传输状况、合理分配资源的目的,从而建设可控的网络。

(六)适应发展需求,建设多业务融合的网络

数据、语音、视频三位一体是海关工作新时期发展的追求,在IP 网络中实现数据、语音、视频应用的融合,使网络具有支持应用的多样性能力,通过采用必要手段保障各类应用有效传输,建成多业务融合的网络。

四、关区网改造总体设计

(一)总体网络拓扑结构

关区网网络总体拓扑结构设计如下图1所示。关区网总体拓扑从纵向主要可分为直属海关、关区广域网、隶属海关/业务现场三个网络层次;从横向可分为海关内部网和海关外部网两部分。

图1 网络总体拓扑

(二)关区网络划分概要

在关区一级,海关内部网按业务分为业务管理网(融合语音、视频应用)、业务运行网两个不同应用功能的网络;海关外部网分为对外接入局域网、物流监控网(场区网)。各内外网络连接关系示意图如下所示,不同安全级别的网络之间的互联通过防火墙等安全设备予以隔离保护。关区网络框架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关区网络框架

业务运行网是海关通关系统以及与通关业务相关的应用网络运行平台。关区业务运行网从网络结构上可划分为广域传输(关区广域网)和接入服务(关区局域网)两部分。关区广域网部分由总署骨干网接入边缘、直属海关至隶属海关/业务现场的广域网部分组成。关区局域网部分由直属海关局域网和隶属海关局域网组成。

业务管理网是海关业务职能管理应用的网络平台,主要承载有海关政务办公系统HB2004和邮件系统等,网络结构与业务运行网基本一致,本次广域资源整合以后,IP 语音、视频会议等应用将以管理网为依托进行承载。

对外接入局域网,是海关管理网对外接入局域网的简称,是直属海关管理网与外部网络连接的唯一通道。在提供数据交换的同时,重点需要建立多层安全防护体系,保障海关内部管理网的安全。对外接入局域网部署在各直属海关,对内与本关区业务管理网通过防火墙进行安全逻辑隔离,对外通过防火墙与当地政府部门、企业等外单位进行联网及数据交换。

(三) 关区广域网改造实施

网改前的关区广域网拓扑示意图如图3所示,网改后的关区广域网拓扑示意图如图4所示。主要是在总署(中心节点)建立了MPLS骨干传输网,各用户节点取消ATM机及ATM-IP接入路由器,以节点PE路由器为骨干网接入,以MPLS VPN替代ATM PVC作为政务/业务网的分网方式。

图3 改造前的网络拓扑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