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方式

时间:2023-05-31 09:37:0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低碳生活方式,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低碳生活方式

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饮食

现阶段太阳能发电的成本是煤电、水电的5—10倍,一些地区风能发电价格高于煤电、水电;作为二次能源的氢能,目前离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提取的商业化目标还很远;以大量消耗粮食和油料作物为代价的生物燃料开发,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粮食、肉类、食用油价格的上涨。

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能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时代”向“太阳能文明时代”(风能、生物质能都是太阳能的转换形态)过渡的未来几十年里,“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着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经济”的环境日主题提示人们,“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了20%。

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

上海约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采用玻璃门冰柜,顾客购物时只需举手之劳,一年可节电约4521万度,相当于节省约1.8万吨标煤,减排约4.5万吨二氧化碳。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二,是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今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的环保科普意识。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据中国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煤,减排31万吨二氧化碳。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能引导公众明白“限塑就是节油节能”,也能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转向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三,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国内人们无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成了炫耀型消费生活的嗜好。有些城市的重点学校门口,接送孩子的一二百辆私家车将周围道路堵得水泄不通。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赖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另一方面,人们的膳食越来越多地消费以多耗能源、多排温室气体为代价生产的畜禽肉类、油脂等高热量食物,肥胖发病率也随之升高。而城市中一些减肥群体又嗜好在耗费电力的人工环境如空调健身房、电动跑步机等进行瘦身消费,其环境代价是增排温室气体。

第2篇

关键词:低碳生活方式;低碳城市;城市规划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低碳生活方式与城市规划

(一)低碳生活方式与低碳城市

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因此低碳生活是现今提倡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

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空间发展低碳经济,创新低碳技术,改变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城市的温室效应排放,彻底摆脱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的社会经济运行模式,形成结构优化、循环利用、能效提高的经济体系,形成健康、节约、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最终实现城市的清洁发展、高效发展、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生活方式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与生活方式相互影响,有着互动的关系。首先,城市规划要体现生活方式发展、变化的需要。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增强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城市需要提供越来越多的商业、餐饮、娱乐场所,以满足相应的需求;由于人们出行需求的增长,机动化程度的提高,对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要求也在提高,城市政府必须对此作出相应的规划与安排。总的来说,城市在功能结构、用地布局、空间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都要适应生活方式的发展。另一方面,城市规划并不仅仅在被动地适应生活方式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反过来影响、培养、塑造生活方式。如如果城市有着良好的环境和空气质量、配置合理的公共空间和绿地,居民很自然地会在休闲时更多地选择户外活动;反之,如果环境恶劣,公共活动空间缺乏,更多的人会无奈地留在室内。因此,规划工作者需要深入了解生活方式发展带来的新需求,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资源约束条件,引导、塑造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

(三)城市规划现状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具有强烈地方政府行为色彩的城市规划往往更注重“外延式”城市扩张及新城区建设,而忽视了“内涵式”城市建设,包括旧城改造、城市环境建设、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等。首先,城市绿地建设滞后。其次,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严重稀缺,小高层日益成为中国城市住宅市场的主流,随着城市容积率的不断上升以及原有相关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城市人口密度聚集带来的拥堵效应也在逐渐增加。

二、面向低碳生活方式的城市规划

(一)合理规划城市空间

首先,倡导城市空间紧凑化,促使城市土地集约使用。在都市区域空间层面,通过城镇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组织及基础设施的合理安排,引导城市各类要素向城镇空间集聚,形成区域性空间等级与层次的空间格局,形成不同等级城市间横向联系的网状格局。在城市空间层面,引导城市各项功能的合理分区,完善基础设施布局,避免城市规模过度扩张和功能的单一化,在竖向上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中心村功能互补的都市区空间格局。在社区空间层面,引导社区建设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强调混合使用和适度高密度社区开发,引导人们居住在更靠近工作地和日常生活设施附近。

(二)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运行的基础,由于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方案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运行过程所消耗的能源数量和能源种类,决定了土地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并且基础设施具有很强的锁定效应,一旦建成就会在很长时间内运行,消耗大量能源和排放温室气体。因此,基础设施也是低碳城市规划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基础设施的低碳规划,需根据不同基础设施分别实行不同的指标和措施进行控制。对于能源供应设施,一是要提高非化石能源比例,尽可能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二是要用相对低碳的能源,如天然气,替代高碳能源;三是要提高能源转换和传输效率,减少单位能源供应量的碳排放。

(三)推进建筑节能,打造低碳建筑

1、打造节能精品建筑

从优化建筑设计入手,关注建筑整体、长期的使用效率,强调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推广太阳能光电光热技术、热泵技术,以及多用复合材料和钢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提倡建筑材料的循环使用,提高新建住宅、写字楼的精装修比例,实施绿色照明工程,延长建筑使用寿命,打造“百年建筑”。

2、实施“阳光屋顶示范工程”

坚持产品开发和应用推广并举,加快实施国家“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金太阳示范工程”和省“百万屋顶发电计划”,大力推进“阳光屋顶示范工程”,充分利用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住宅建筑、公共设施等各类建筑和构筑物表面(含屋顶、幕墙等),加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电能控制系统和并网系统,加大光伏发电在建筑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推进地铁、博物馆、大学等重大工程的光伏发电建筑应用示范工作。

3、实施城市“屋顶绿化”计划

积极探索立体绿化和垂直绿化的新方法、新品种,继续做好见缝插绿、破墙透绿、合理播绿、全民植绿文章,凡有条件的新建建筑应实施屋顶绿化,安全许可的高架立柱、市政干道的边坡和挡土墙以及河岸驳坎应同步实施绿化覆盖,提高城市立体空间的绿色浓度,降低城市热岛效应。

(四)优化交通规划

从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来看公共交通相对于小汽车来说具有显著的低碳、节能优势,首先要确立公共交通优先,提高公共交通对游客吸引力,以需求管理为手段引导私人机动化出行向公共交通转化,减少个体机动化出行需求。慢行交通是绿色环保、人文关怀的交通方式。在核心区倡导以慢行交通为主、机动化交通为辅的交通系统。

低碳交通是完全不同于个体机动化交通导向的交通模式,更强调交通规划与土地开发的协调发展。目前在国外比较活跃的城市开发理念TOD模式在我国受到普遍重视,TOD发展模式将交通系统和城市空间布局、资源和环境结合起来配置,强调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进行联合开发;支持在公交站点周围步行范围内进行高强度的开发,鼓励以短距离出行为目标的土地混合使用,避免巨型、单一化的功能分区,减少人们对小汽车的依赖。

(五)增强碳汇能力的规划手段

1、保证城市绿化用地

增强城市的碳汇能力,要求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结合城市的生态本底,科学、系统地划定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与抗风险能力,把城市生态系统有机地纳入周边自然生态系统之中,从而真正起到净化城市空气、调节城市气候的作用,进而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中,通过限建高电耗的人工瀑布、喷泉,多营造有利于户外健身、增氧、休闲娱乐的公园、室外绿地、林阴地,保留自然山体和河湖水景在城区的位置,提高城市居住小区的绿地率等手段,增强城市整体的绿化功能和吸碳能力。

2、着手立体绿化规划,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城市绿地面积是有限的,但可以通过立体绿化最大限度地增大城市的绿化量。传统绿化多采取地面种植大片草坪或树木的方式,而立体绿化则是在墙上和屋顶种植植物,植物栽种的载体区域发生很大变化。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文化;低碳时代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172-02

经济、生活、文化是一组互相影响的变量,经济的转型、变革意味着生活的变革,生活的变革将沉淀为新的文化,新的文化又将推动生活与经济的转型、变革。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与低碳文化三者也具有同样的关联。正是三者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推动人类走进“低碳时代”。

一、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最大限度地实现高碳能源的低碳化并研发利用新能源,以实现高能效、高清洁、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低碳经济引发的生产方式的转型意味着人协调与自然之间关系能力的增强,意味着人以低碳的方式生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各种产品,意味着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低碳经济有两个具体目标:一是碳排放降低,二是碳利用率提高。在此基础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这两个具体目标,低碳科技创新与低碳协议、法案、政策的签订与实施是基本保证。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率先发展低碳科技并研发利用新能源。发展低碳经济引发了生产方式的转型:由高碳向低碳转型,由低效向高效转型。低碳经济转型的实现仰仗一系列去碳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利用,即通过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来实现经济的新增长,推动以“碳排放降低”、“碳利用率提高”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低碳技术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利用必将改变原有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从高碳向低碳转型。

此外,发展低碳经济需要一系列协议、法案、政策的保障。只有充分发挥协议、政策、法案的保障作用,才能有力实现“碳排放降低”和“碳利用率提高”双重目标。

二、倡导低碳生活

高碳到低碳转型不仅需要发展低碳经济,还需要我们改变高碳生活方式,过低碳生活。生活方式是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生活模式的总和,它具有相对稳定性。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一致的,按萨伊定律所言,“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生产创造需求,需求也推动生产。生产提供什么样的产品,会引导什么样的大众生活方式;同样,大众需求也会引导生产,生活方式会推动生产。从这一点来说,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式,还需要改变生活方式。从某个角度说,改变生产方式主要是政府和企业的责任,而改变生活方式则是民众的责任。高碳经济提供的高碳产品,如不为大众消费,高碳生产就无法维系,生产将会由高碳向低碳转型。因此,不仅要改变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还要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转变消费方式。

倡导低碳生活,树立理性消费观是关键。人的需求、欲望具有不断增长的特点,人总是对自己的生活提出超出现状的要求。在消费领域,民众容易过度消费,沉浸在“冲动式的生活享乐”之中。韦伯认为,“冲动式的生活享乐”“会导致人们逃避职业劳动”[1]。在冲动式的生活享乐观指导下,人通过无节制地占有物质产品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从而出现过度消费和奢侈、浪费性消费,而过度性消费又增加了不必要的碳排放。国内有学者指出,“碳排放分为用以基本生活需要的碳排放和奢侈、浪费性的碳排放”[2],应在国际气候制度中,保障基本生活需要的碳排放,用个人消费排放的“碳预算”来规范约束消费行为。把保障人的基本需要作为出发点,有利于告别冲动式的生活享乐,形成理性生产、生活、消费习惯,使人类自觉选择低碳生活。

生活方式是一种习惯性力量,对日常生活的改变和批判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我们已经习惯了已有的生活,习惯了已有的高碳。转变“高碳”生活方式,过“低碳”生活需要全世界所有人的参与。日本学者茅阳一的“卡亚公式”揭示出,碳排放量取决于四个因素:碳排放量=人口×(GDP/人口)×(能源用量/GDP)×(碳排放量/能源用量)[3]。卡亚公式中的后两个因素与生产直接相关,前两个因素与人的生活直接相关。人多,碳排放就多;人均GDP高,人们生活水平高,很少有人希望它不再提高。但如果“一切照旧”的高碳方式继续运转,地球将难以为继。转变“高碳”生活方式,倡导低碳生活,地球人个个有责。

三、塑造低碳文化

第4篇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最近启动了国家低碳省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重庆入选其中。为了帮助读者深入浅出地理解低碳知识,推进低碳城市试点,本刊特别刊登这篇文章。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等原因,地球上的碳排放不断增加,累积到现在,出现了气候变暖、土地沙化、水源枯竭、空气污染、物种减少等严重问题。人类的高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导致自然生产力与人类生产力的对立消长,使地球的自然生产力出现走向衰竭的危险。为了保护地球,也为了人类自身的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改变价值观,尽快实行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文明跃升。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开发使用清洁能源以及追求绿色GDP,核心是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基本途径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和制度创新等。

传统工业化是灰色的,低碳发展是绿色的,从高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到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场由灰变绿的“”。实现低碳发展,就是要把追求高碳GDP转变为追求绿色GDP,把追求短期发展转变为追求可持续发展,把追求当代人的利益最大化转变为既追求当代人利益又不损害子孙后代利益。这就要求解决好生存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制订实施低碳发展路线图。

第一步,使低碳文化价值观深入人心。有了绿色追求,才会有低碳发展。要转变高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首先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只有把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作为新文化、新生活去追求,人们才会积极主动地追求低碳发展。因此,低碳发展路线图的第一步就是要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新生活运动,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价值观,把追求低碳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成我们的文化、使命和追求,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发展最高境界的理念深入人心。

第二步,建立低碳测评标准、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信息是科学决策的依据。只有对产业发展、地区发展、生活消费和环境变化及相关碳排放信息了如指掌,才能制订出科学的低碳发展决策、法律法规、战略目标,才能研发应用适当的低碳技术。因此,推进低碳发展,必须建立完整的测评标准、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搜集、处理和分配可靠的碳排放信息。

第三步,制订实施科学的低碳发展战略。制订科学的低碳发展战略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开发和利用低碳发展的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低碳发展的人才,保证用正确有效的方法推进低碳发展。

第四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条件灵活地推进低碳发展。碳排放的状况在不同时间、空间和环境下是不一样的,在不同的产业领域和地区也是不一样的。应根据环境和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低碳发展的方式方法。

第五步,根据不同的对象变通地推进低碳发展。即使在同一环境下,不同对象的碳排放状况也是不一样的。应根据具体对象的实际,变通地推进低碳发展,采用合适的低碳发展方式方法。

第六步,整合低碳发展的资源,使各有关方面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推进低碳发展是一盘棋,必须统筹兼顾、协同统一、整合发展,防止发生木桶短板效应。没有低碳文化,就没有低碳发展的动力和激情;没有相关信息,科学的低碳发展就没有前提和依据;没有科学的方式方法,低碳发展就缺乏效率;没有灵活的发展策略,低碳发展就会僵化教条一刀切;没有合适的发展方式,低碳发展就会不和谐,甚至会制造和激化利益冲突。只有低碳发展的文化、信息、科技、策略和方式方法协调一致、形成合力,低碳发展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我们才能尽早实现绿色生产和生活。

(作者系北京大学中国低碳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第5篇

低碳是个时髦的概念,因为人类已经发现了工业摧残下的世界千疮百孔,人类的心灵也污浊不堪。回首看去,不难发现,作为道家思想集大成的《庄子》蕴涵着丰富的环境哲学思想,其中物论是最为集中的部分。《庄子》物论对于建设低碳经济、低碳政治、低碳生活、低碳文化有着深刻的启示。

“工乎天而俍乎人”是低碳生产的目标。在天人关系上,《庄子》反刻意人为,认为“物不胜天久矣”,而理解这一道理,才能做到安时处顺,否则,“物有结之”。在《庄子》看来,“人与天一”完全是可能的,因为“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并非所有的人为都不合天性,但只有“全人”能够做到“工乎天而俍乎人”,亦即做到精通天然而又擅长人事。从天人关系上看,低碳生产方式是以“工乎天而俍乎人”为目标的。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绿色GDP,追求的是物质生产力与空气环境质量的双赢。

“物物而不物于物”是低碳生产对工业文明的回应。如何对待天人关系,可以进一步还原为一个如何待物的问题。《庄子》待物有三重境界:“与物相娱”、“物物而不物于物”、“化育万物”。从待物层面看,低碳生产是达到“化育万物”理想境界的一个桥梁。原始文明、农耕文明处于“与物相娱”阶段,今天的工业文明仍处于“物物而物于物”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物的反主体性表现得特别明显,自然环境问题尤其是全球气候问题凸显。为了回应这一困境,建构低碳社会的呼声高涨。低碳生产因“物物而物于物”而起,要解决的是“物物而不物于物”,并为“化育万物”奠定基础。

《庄子》以“完身养生”为人生最基本的目标。《庄子》的养生经强调“与物逶迤而同其波”,“不以人物利害相撄”。“完身”,说的是乱世之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反对“危身弃生以殉物”。“养生”说的是物质的生活方式。现代性的工业文明蕴含着“物的增值和人的贬值”的矛盾,这一矛盾激化的后果对于人类来说,一是在对物的争夺中大量生命被戕害,二是在对物的过度消费中身体被戕害。《庄子》“完身养生”的贵生理论,剖析了戕害生命的因由,张扬了生命本身的价值。

“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这是自然的低碳生活态度。《庄子》人生论建构在对“天”与“物”关系认识的基础上。就人生最重大的生死问题而言,《庄子》认为,要妥善处理“天行”与“物化”的关系,最佳的状态是像圣人那样“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最后又回归自然。寓言“庄子将死”讲述庄子反对厚葬,认为自己有天地、日月、星辰等“万物为赍送”,已经得其所哉。

“知道达理明权”、“还以物与人”乃低碳生活方式的行动方案。《庄子》认为,尽管天道“无为而尊”,人道“有为而累”,但是舍弃人道也是不可能,因为“物者,莫足为也,而不可不为”。如此看来,物害与物累实在无法避免。对此,《庄子》提出的方案是“知道达理明权”和“还以物与人”:对于外物的伤害,应通达事理以随机应变;对于外物的牵累,应各守其真,把物还给物,把人还给人。如何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庄子》的启示是:首先是知于道,领会现代性工业文明时代的生命之道,让生命的意义回归到生命本身,增强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自觉性;其次是达于理、明于权,通晓温室气体造成的危害、机理和应对方式,增强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科学性;而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强调其实践性,真正做到“还以物与人”,让物和人都回归本身,回归到自然状态。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生活;污染;节能减排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warming,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 low-carbon economy "become the world's hot spots. Energy conservation is imperative, low-carbon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social development, we must not only advocate low-carbon life,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ractice low-carbon lif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low-carbon life, discusses the need for a low-carbon life, as well as how to practice low-carbon life, to make our lives better. Key words: low-carbon life; pollu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中图分类号:TK0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随着世界能源的消耗、自然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开始关注节能减排的绿色生活习惯,随之“低碳”一词也逐渐成为我们耳边经常听到的词汇。低碳社会,低碳家庭,低碳生活,现今的社会处处都在宣传低碳,那么何为低碳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呢?

1. 低碳生活的概念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低碳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低污染,低消耗和低排放,以及多节约。原则就是减少消耗,减少排放,减少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低碳”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中,小到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随手关闭电源插座、节约用水等等,大到社会方面的中水循环利用、使用绿色能源、植树造林等等。

“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人类意识到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出现的过量碳排放是形成气候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减少碳排放就要相应优化和约束某些消费和生产活动。尽管仍有学者对气候变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于“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顺应了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渐渐被世界各国所接受。

2.低碳生活的必要性

200多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大量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2009年12月8日,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指出,近10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的10年。此外,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美国媒体2009年12月5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地球发烧给人类的健康也造成了巨大的危机。第一,过敏加重,研究显示,随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温度的逐渐升高,花期提前来临,让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过敏加重。第二,物种正在变得越来越“袖珍”,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生物形体在变小,这从苏格兰羊身上已现端倪。第三,肾结石增加,由于气温升高、脱水现象增多,研究人员预测,到2050年,将新增泌尿系统结石患者220万人。第四,外来传染病暴发,水环境温度升高会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热、疟疾和脑炎等时有暴发。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温度升高,凉风减少会加剧臭氧污染,极易引发肺部感染。第六,藻类泛滥引发疾病,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市政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脏和皮肤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3.怎样践行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低碳的生活是一件非常环保和文明的事。我对低碳的理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最大限度地减少一切可能的消耗。当然,低碳主要还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3.1 转向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价值观。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据制冷技术专家估算,超市电耗70%用于冷柜,而敞开式冷柜电耗比玻璃门冰柜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开式冷柜一年多耗约4.8万度电,相当于多耗约19吨标煤,多排放约48吨二氧化碳,多耗约19万升净水。在中国,年人均CO2排放量2.7吨,但一个城市白领即便只有40平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也会在2611千克。由此看来,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

3.2 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尽量不用一次性牙刷,不用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的饭盒,不用一次性的塑料袋。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被随意、随地抛弃的现象严重,对环境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一次性用品多为塑料制品,由于难以降解而给环境带来沉重的负担。一次性消费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每年因生产一次性木筷,我国一年将失去500万立方米木材。而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需要砍伐2500万棵树木,其中600万箱出口到国外。在一次性带来的方便、快捷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资源消耗。

3.3 低碳生活从细节做起,只要多注意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可以起到降低能耗的作用。我们在生活中使用一些低碳小窍门可以节能环保。

生产自来水和处理污水都要耗费大量的能源。所以节水就是节能。在马桶的贮水槽里放置一个大的可口可乐的瓶子就可以减少每次放出的水量,做到节约用水;洗脸的水可以用来洗脚,洗衣服的水可以用来涮抹布,擦地板,然后这些废水可以再冲马桶;洗完菜的水可以用来浇花。别小看这些水的重复利用,积累下来,仅一个三口之家每月就可以节约一吨以上的水。

另外,如果每月手洗一次衣服,那么每台洗衣机就可以节约用电,也就节约了发电的煤,同样也就减少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全国所有的家庭都能做到每月用手来洗一次衣服,减排的二氧化碳可以达到68.4万吨,这个数字是非常惊人的。同时洗衣机虽然好用,但是三两件衣服就用洗衣机来洗也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4.结语

节能减排势在必行,低碳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必然要有负责任的公民。我们不仅要倡导低碳生活,更应该主动践行低碳生活。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共同地球,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田晨低碳生活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期刊论文】-世界环境2008(2);31

[2]窦晓露 低碳经济:未来发展之路[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04)

第7篇

减碳是每个人的责任。对我们来说,生活方式描绘了每个人的“碳足迹”,即产生、使用和消费一些东西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从衣、食、住、用、行都可体现低碳生活。我身边有很多低碳的榜样,我自己也有一些低碳的生活习惯,比如夏天很少使用空调,尽量双面打印文件;比如我昨晚考虑低碳生活呢,晚饭全素,注意节水,没看电视、没开电脑,9点就睡觉了。呵呵。我想,低碳方式生活,就是不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在当今浮躁的社会中,“低碳”还得能带来心灵上的宁静呢。其实,低碳生活也是低调生活。

以前,我真的是不注重环保,电器用完没有随手关闭的习惯,有时人还不知道在哪呢,电脑伴着音乐一直大开着;手机电池只要插到电源上,就好像粘贴到502上了,不用电池根本想不起电池还在电源上插着呢;空调就更不用说了,总是把温度调到最低,恨不能进了家就结层霜。

看了低碳生活,才发现原来这些细节上的不注意,不仅给家庭带来了看不见的开支消耗,还严重地排放了二氧化碳,虽然微量很小,但聚集起来的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觑的。原来,电器开着,就连小小的手机电池在插座上插着时都会排放出可怕的二氧化碳,只要充完电就应该将电池立刻取下。原以为,二氧化碳只有汽车尾气、煤炭燃烧这些大功能的排放,没想到生活中处处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着我们的生活和地球。

知道这些以后,那我就后开始自己的低碳乐活生活喽!养成随手关闭电源的习惯;空调尽量少用;用步行来代替交通工具;将生活中的一些能量消耗尽最大的可能降到最低的状态,把罪魁祸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最低限度。

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生活都讲究“低碳”,而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方式就是指 节水、节电、节油、节气。可是光说不做可不行,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但这“低碳”生活究竟要怎么“低”?

“低”到哪才行呢?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低碳小窍门(一)夏天,我们在家用空调时,不要频繁的开启,用了几个小时后,就关掉,再开电风扇。这样就能省50%的电。

(二)在冰箱内存放食物时,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用数个塑料盒盛水制冰后放入冷藏室,这样能延长停机时间、减少开机时间,更节电。

(三)用微波炉加工食品时,最好在食品上加层无毒塑料膜或盖上盖子,这样被加工食品水分不易蒸发,食品味道好又省电。

(四)开车时尽量避免突然变速,选择合适档位,避免低档跑高速;定期更换机油,轮胎气压要适当和少开空调。

(五)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打印机等外围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

第8篇

    对于低碳旅游的研究,国内外各有侧重和特点,国外侧重于旅游业碳排放的定量研究,提出旅游业碳减排的对策;国内对低碳旅游的研究与实践刚刚起步,偏重于定性化概念的界定和对策研究。魏小安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旅游的基础和机遇,提出了注重环境软开发等实现途径;石培华、吴普认为旅游业是典型的低碳产业,提出了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的基本思路以及推进低碳旅游的具体措施;蔡萌、汪宇明探讨了应对低碳经济的旅游发展方式,提出了规划建设低碳旅游吸引物和低碳旅游设施、营造碳汇旅游体验环境、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等实现路径;马驰、丁俊慧探讨了旅游业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和对策;刘啸认为低碳旅游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目标,提出了从饮食、建筑、交通等方面进行节能减排;黄文胜、谭锦、吴莹等分别探讨了旅游景区、旅行社实践低碳旅游行为的对策;王群等探讨了低碳旅游发展的困境与对策。在国内学者倡导对低碳旅游转向定量化研究的同时,需要对低碳旅游及其实现途径进行系统的定性研究,既可以引导低碳旅游理论的深入研究,又可以指导低碳旅游的具体实践。

    二、概念辨析及理论解读

    1.低碳经济和低碳旅游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其目的是摈弃传统增长模式,采用先进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来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这里的低碳是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是指一种减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环保生活方式。单个人对能源的消费行为及其对自然界产生的影响可用“碳足迹”来计量,即个人的“碳耗用量”。人们对自然界的碳耗影响是可以通过碳补偿(又称碳中和)来弥补的,也就是说,人们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再自己亲身参与或者通过第三方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低碳旅游”的概念是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的主题报告“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率先提出的。这一课题的研究涉及到了当前最根本的问题,即如何逐步转变并最终实现可持续的低碳生活方式。目前学术界对低碳旅游概念还没有形成共识。刘啸认为低碳旅游是以低碳经济理念为指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黄文胜认为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经济宏观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旅游形式,是旅游业持续发展的目标;汪宇明认为低碳旅游是基于生态文明理念指导的一种可持续旅游发展新方式,即通过运用低碳技术、推行低碳机制和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以获得更高的旅游体验质量和更大的旅游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侯文亮等认为低碳旅游是建立在满足旅游者旅游经历为前提的,通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多样化方式和人性化制度,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型旅游方式和管理理念。由此可见,目前大多数学者提出的低碳旅游概念,仅局限于“碳足迹”视野下的认识,强调在旅游过程中尽量减少碳足迹和碳排放,是一种对低碳经济被动的响应方式。全面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不仅包括降低碳足迹,还应包括通过碳补偿来弥补所产生的碳足迹。也就是说,低碳旅游概念的内涵应该增加“碳补偿”的内容。综上所述,所谓低碳旅游,就是指一种以降低“碳”量为基础的旅游方式和管理理念,既要在旅游活动中尽量降低“碳足迹”,又要通过旅游的“碳补偿”来弥补所释放的“碳”。

    2.理论解读

    低碳旅游以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对当前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响应模式,是一种基于生态文明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路径和可控的行动方式。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指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审美的旅游消费需求;既要满足当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需要,又要为后代提供同样的机会。低碳旅游具有多层面的内涵,一是倡导对旅游发展中碳排放量的控制,这是基于旅游业所依赖的整体发展环境的考虑,是一种对维系旅游生态环境持续性的责任;二是主张通过发挥旅游业的生态产业优势,替代其他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是一种人类与环境友好共存的责任;三是通过碳补偿为下一展旅游提供公平的机会,即在满足当代人在旅游活动中所需的基本碳排放权利的同时,通过碳补偿拓展减排空间,是一种为确保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旅游活动,它将低碳经济理念与生态文明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是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方式,即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具体实践方式和新的发展方向。

    三、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发展选择

    1.旅游业的低碳替代效应和功能

    2009年12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认为,旅游业日益显示出其“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战略性产业的特征,提出推进节能环保,实施旅游节能节水减排工程,倡导低碳旅游方式。这是我国旅游业积极推行低碳经济发展的一份重要文件,表明我国已把发展低碳旅游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作为实践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作为响应节能减排国际承诺的具体行动,纳入国家战略并提供了产业政策支持。在国家大力倡导并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下,我国低碳经济正引导着国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给我国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低碳经济要求对产业结构进行转型与优化,鼓励发展具有低碳优势的产业。旅游业本身是低耗能、低污染产业,是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低碳产业中的优势产业,旅游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为0.202,仅为工业的1/11,旅游业对全球温室气候排放负有5%的责任。通过发挥旅游的环境优化功能和生态替代型产业优势,形成旅游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低碳补偿,探索产业之间的碳汇机制,可以实现旅游在低碳经济既要节能减排又要发展的双重目标。旅游是典型的窗口行业,既可以借助旅游窗口推动低碳教育、传播低碳理念,旅游者通过亲身体验低碳生活,更加理解低碳的重要性,有助于在全社会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又可以借助旅游窗口向世界展示我国的低碳行动和低碳成效,树立一个履行承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此外,旅游也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将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缓解产业转型带来的劳动力转型压力。

    2.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系统响应模式

    低碳旅游是将低碳经济理念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低碳旅游与低碳经济的关系可以用一种响应模式来描述。笔者在汪宇明教授提出的旅游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响应方式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建立了基于低碳经济的旅游系统响应模式(见图1)。与汪宇明教授建立的旅游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响应方式相比,该模式的不同点在于把低碳技术、低碳机制、低碳生活方式等低碳经济三个要素的作用放在整个旅游系统中,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旅游吸引物、旅游设施、旅游体验环境和旅游消费方式等方面。通过旅游系统对低碳经济三大促进因素的吸收、过滤、整合,在旅游生产方式、旅游消费方式、旅游营销方式等方面进行旅游低碳化的渗透转化,最终实现低碳旅游。具体就是通过低碳经济中节能减排技术、低碳机制运用、低碳生活方式对旅游系统的整体作用,引导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非政府组织等旅游各相关利益者,从旅游生产方式、旅游消费方式、旅游营销方式等三个方面,采取减低旅游“碳足迹”和促进旅游“碳补偿”等旅游低碳化方式,实现旅游对低碳经济的响应。

    四、低碳旅游的实现途径

    1.政府的责任

    对政府而言,应将旅游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纳入旅游发展规划中。要针对全球气候变化情况,做好旅游气候灾害防御规划和低碳旅游发展规划。针对热点或过度开发的旅游目的地,编制具体的低碳旅游实施规划,通过有效的监督和调节,确保目的地的旅游容量控制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阈值以内,切实加强旅游目的地环境优化管理。大力推动低碳旅游政策的制定,注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把旅游业纳入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框架体系。建立健全旅游碳汇机制,合理构建碳汇旅游体验环境的评估指标,有效评估旅游目的地的碳汇能力;充分借鉴国际低碳旅游指标考核、管理标准及控污节能减排技术,结合我国国情组建低碳旅游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研发基地,重点研究新能源利用、控污减排等关键技术,起草低碳旅游行业标准。政府应推动带薪休假的贯彻实施,带薪休假机动灵活,能变“集中休假”为“分散休假”,对黄金周旅游高峰进行有效分流,使交通、旅游、购物等资源得到均衡而充分的利用,从而缓解旅游旺季尤其是黄金周的能源消耗压力。通过建立低碳旅游行业标准,制定低碳旅游发展政策,引导和支持旅游企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推行低碳旅游生产方式,营造低碳旅游消费环境,促进旅游产业链循环经济模式的形成。发挥旅游业的低碳综合效应,探索并推广利用碳汇资本的旅游融资模式。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水平,建立完善节能减排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特别是推动电子旅游服务的运行。注重发挥旅游业具有的教育推广优势,在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消费场所广泛构建低碳旅游产品,开展低碳旅游宣传和低碳旅游教育,提高公众对低碳旅游的关注和认识,形成低碳旅游消费方式。

    2.旅游企业的责任

    旅游企业要树立低碳旅游的发展理念,引入碳汇机制的低碳旅游理念,通过低碳技术装备和服务方式转型,培育一批负责任的低碳旅游企业。

第9篇

低碳生活走近你我他

南极冰盖的冰山融化得比以前快了,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开始消融,沙尘暴来得比以往更猛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承受着气候变暖带来的不适。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活动是导致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以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过去的100年,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100年;而过去的50年,又是过去1000年中最暖的50年。

全球气候变暖会造成人类大劫难,是一个伪辩题还是一个真命题?有人认为气候变暖会使全球温差减少,有利于增加世界粮食产量,尽管会使部分传染病易于传播,但综合比较,利大于弊;有人则认为气候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很多濒危珍稀物种灭绝、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对人类百害而无一利。

现在世界各国已经开始采取行动,加大对清洁、可再生能源以及环境友好型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力度,积极发展绿色经济。每一名地球公民也开始注重节能,不奢侈、不浪费,用实际行动呵护地球的未来,立志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面临全球气候系统崩溃的危险,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不想当气候难民,就要当气候公民。作为一名普通的地球气候公民,只要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满足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就能产生巨大的节碳效果。”这是南京20家环保组织所发倡议书中的一段。

对于低碳生活,人们遭遇着类似的尴尬: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也知道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却不得不以增加碳排放为代价。尽管人们不能避免碳排放,但却可以减少碳排放。专家指出,每个人都不可能过“零碳”的生活,在资源匮乏的当下,我们要做的是,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同时,养成“低碳生活”理念,在可选择、可替换的条件下,首选自然、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宋先生是一名机关公务员,也是一名忠实的低碳生活践行者,现在他通过记日记的方式天天“算计”自己的低碳生活。最初接触低碳生活,看到报刊上一则报道说,每消耗100千瓦时电就等于排放了78.5千克的二氧化碳,需要种上一棵大树才能够把这些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给吸收掉,真太可怕了!这之后,他的生活方式开始发生了改变。如在今年夏季,他就在家坚持用电风扇而不开空调,因为开一个小时空调就相当于0.621千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如果只是开风扇,每个小时的碳排放量只有0.045千克,前后相差太远了!为了自己“低碳生活”,他今年将私家车换成小排量的别克凯越,因为小排量车不仅环保且也还节能。

如果你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那么你就排放了278千克的二氧化碳;如果你用了100度电,那么你就排放了78.5千克二氧化碳;如果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升汽油,那么你就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曾几何时,我们的生活开始用“碳”来计算了。

其实,“低碳生活”细节,贯穿在家居生活的各个环节,就拿日常生活用电来说,也许加入到低碳一族当中并非难事。比如:家用电器的插头插座接触良好才能节电;电水壶的电热管积了水垢后要及时清除,这样才能提高热效率;熨烫衣物最好选购功率为500瓦或700瓦的高温电熨斗,不仅升温决,还能节电;所有的家用电器尽量不使用“声控、光控、遥控”等作为控制开关,这样可节电10%到15%……这样看来,每个人都能为全球气候的积极变化作贡献。

“低碳”渗透在生活点滴之中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有一句名言:“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而是我们从自己的后代那儿借来的。”为子孙后代留下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家园,需要低能耗、低排放的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低碳,英文为Lowcarbon,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是指生活、工作时尽量少耗用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如果说保护环境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地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低碳生活,在人类生活受到气候变化威胁的时候应运而生,它不是时尚,而是地球向人类诉求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少人以为所谓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主要是企业的事情,与自己关联不大。实际上,这些例子就在我们身边。节约一度电、节约一滴水,都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绝不是一场秀,而是必须紧迫面对的生活新观念。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减碳足迹。

众所皆知,小汽车族是排放二氧化碳的主力,随着私家车进门入户,有车一族呈迅速扩张之势。然而,这些小汽车的拥有者有相当多一部分不是因为工作、生活需要,而是将小汽车当成身份的标志、财富的标志。你没有小汽车,我有小汽车,我的身份就比你高了。都有小汽车,但我是小排量的,你是大排量的,我就也想换成大排量的。尤其是一些政府官员更是将小汽车跟官阶、级别挂上钩,好像到了什么级别没坐上什么车就丢了脸。

江苏绿色之友协会现在正在倡议做一名“绿色出行达人’活动。对这样的倡议,生活中已有先行的“碳路者”。家住连云港的武先生尽管早在去年就成为一名有车族,但仍每天早晨7点整会准时从东区新建的居民小区出发,一路步行,穿越四条主干道到单位上班,全程6公里花40多分钟。除了大风大雪天气,44岁的武先生已经坚持了好几年。按照专家推出的“碳”路行动计算器计算,每天来回12公里,公交车排放二氧化碳约250克,与开私家车相比,减排5.66千克,而步行则是“零排放”。日积月累,就是一笔巨大的减排数字。

或许有人认为,即使自己“低碳”了,也挡不住工矿企业的违规排放。但是,冰川融化、气候恶化,每个人都将受到惩罚。“低碳生活”带来的其实是一种新的生活质量观。如果环境恶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很难提高。需要厘清的是,过“低碳生活”,并不是意味着就不能开车、住大房子、享受空调了。低碳的真实含义是要给人们身体健康提供最大的保护和舒适感,对环境影响更小或有助改善环境。如欧洲现在建设了很多零排放建筑,隔热效果非常好,在自然通风的条件下,隔热层可以把室内温度调控到一个合适的水平,且能保持很长时间。在交通领域,可以开发太阳能汽车、生物燃料汽车等,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事实上每一个普通公民在举手投足之间就可尽享“低碳生活”。譬如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公益环保网站“互联网森林”的首页上,平易近人的10件减排案例就生动有趣:少用一个塑料袋,减排二氧化碳0.1克;5层以下,以爬楼梯代替坐电梯,每次平均可减排二氧化碳600克;选择应季蔬菜水果,每千克减排二氧化碳400克;夏季空调调高1℃,每台每天可以减少排放175克二氧化碳;一棵树,一年可吸收18.3千克二氧化碳……

第10篇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低碳行为;低碳意识;校园低碳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211

社会的发展,将人类推进到了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折的时期,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新时期的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是否具备环保意识并且养成低碳生活方式则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次研究涉及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小和山高教园区、下沙高教园区和浙大紫荆港校区。

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覆盖三个高教园区和一所高校,共计发放问卷950份,其中有效问卷912份,占发放问卷总数的96%。

问卷共包括四个部分,分别为基本信息问题、对低碳生活的理解、对低碳态度的探究、对低碳外部条件的探究。在利用传统的SPSS、Excel等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同时使用Euiews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使之更具说服力。

根据因子分析,归纳提取出环境因子,包括政府引导、低碳教育、低碳技术、媒体宣传、榜样效应、环保组织和自身条件因子,包括责任感、传统习惯、利益冲突、低碳知识度。下面为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

21杭州大学生低碳意识与行为现状描述性统计分析

“低碳”概念认知分析部分包括调查学生对于世界低碳环保组织或事件的认知程度。从结果来看,目前大学生对于国际新闻关注度较高,而对于大学生本身的低碳组织关注度较低。即大学生对于低碳相关组织还了解不足,受影响不深。今后,要加快建立大学生组织,低碳生活从大学生自身做起。

在针对不愿意参与低碳生活大学生的原因探究分析中发现,在杭大学生不愿参与校园低碳的主要原因是个人低碳责任意识不;另外是低碳执行比较麻烦和缺乏校园组织和设施的引领,针对前三大症状对症下药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低碳参与度。

校园低碳现状满意度分析的结果显示,SPSS相关性分析得出大学生对5分制低碳生活满意度平均打分(Mean)为297,处于中等偏下位置,根据数据分析可知在杭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当前低碳生活践行度未能达到满意程度,有近两成学生对大学生低碳现状表示堪忧,身边的低碳行为方式有待提高。由此可见,提出有效方案让大学生知晓低碳、提高自身低碳践行能力、引导社会对低碳价值的正确认识迫在眉睫。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己的生活质量,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对环保意识的认知感和传承。

根据对低碳生活方式传播途径效果的分析可知:互联网在日常传播中效果明显且容易受到大众接受,另外影视也是传播的主要途径,由此可知新媒体在低碳生活方式传播中具有主导作用。人们普遍认为图书和报纸杂志的传播效果普通,专家咨询和广播对低碳生活的传播效果中等偏上,而且教学培训和知识竞赛在特定人群中也起到显著作用。因此,对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应该秉承多点开花,广覆盖、突重点的方式,让人们对低碳生活方式有更多的获知途径,有利于实现全民低碳,共创环保社会的大目标。不仅如此,我国各大媒体与社会对低碳的宣传依然不够,大学生对低碳的认知仍不足,加强对低碳的宣传迫在眉睫。

从遵循校园低碳条件的分析来看,校园推出低碳新规的强制性和学生参与程度成正比关系,可见养成良好的习惯,推动一部分人的行动力需要辅助规章制度牵引着。另外还有少数同学表示跟随大众,可见没有主见的更依赖于榜样的作用,跟随大众行动力,从众比例也占一部分,可以发挥榜样的力量。

校园低碳参与度分析结果显示,骑自行车或者步行上课的方式最受欢迎,另外为节约用水用电,而参与校园低碳活动和垃圾分类得分则较低,由此可见,在垃圾分类宣传和地毯活动参与度方面今后都需要加强。

22杭州大学生低碳意识与行为的影响因素交叉性分析

221大学生低碳参与度分析

从性别和参与意愿交叉分析来看,愿意参与低碳生活中男性的倾向度更高,而在一般不排斥低碳生活上女性比例稍多于男性。表明愿意参与低碳生活的男性的主动性稍高于女性,这改变了我们对“女性更愿意参与到低碳活动中”这一传统认知。

从学历分析来看,硕士及以上学历大学生多数人认为低碳与日常生活非常紧密,而在认为低碳生活与其无关的选项中,专科学历人群所占比重最大。总体来说,不同学历的大学生对低碳认知的层次性也体现了教育程度对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正向影响,高校的教育及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低碳生活的普及。

经管文史专业、理工专业、艺术专业和其他专业类型更愿意去关注低碳生活,其次是理工科专业,紧接着是艺术专业。理工科专业学生在校园低碳参与意愿上比经管文史科高。总体表现理工科人的倾向度更高,对于校园低碳生活更愿意参与。

以月生活费为对比因素来说,月生活费较高的同学对于校园低碳参与意愿更高,参与积极性更高,而对于月生活费较低的同学对于校园低碳的参与意愿显示较低。

222校园低碳生活与大学生的联系程度分析

男性、女性在对于大学生与低碳生活联系程度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认为低碳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数据表示男性对于低碳的关注度更高于女性。

以户籍为对比因素来看,城镇户口的学生认为在低碳生活与大学生联系程度上有较高的认知水平,认为两者联系很紧密。

223大学生对校园低碳生活满意度分析

总体上看,大学生普遍对当前校园低碳生活满意度打分分值在3分左右,处于中间的位置,可见,在杭高校大学生普遍认为身边的低碳行为方式有待提高。学历高者对当前校园低碳的满意度打分均值偏低,其次是本科学历、专科和其他。学历高者对当前的满意度偏低,认为当前的校园现状需要改变,校园低碳还存在很多不足,由此可见,对于校园低碳的建设也显示出更强烈的、迫切的改变想法。

学校有系统化低碳管理和学校没有系统化低碳管理的对比下,数据显示受访者普遍在系统管理下满意度更高,可见校园美化建设的系统化对低碳管理,可以提高同学们对校园低碳的满意度。校园低碳设施的建设提升大学生们的满意度,从而让大学生在低碳氛围中熏陶,强化低碳意识观,提升校园低碳行动力度。

23回归分析

本文分析包含第一个公共因子F1主要解释的是x1(政府引导)、x2(低碳教育)、x3(低碳技术)、x4(媒体宣传)、x5(榜样效应)、x6(环保组织),可以命名为环境因子;第二个公共因子F2主要解释的是x7(个人责任感)、x8(传统习惯)、x9(利益冲突)、x10(低碳知识度),可以命名为自身条件因子。

由下表可以看出,前两个因子解释了低碳行为影响因素的64158%的原因。其中,F1解释了50515%的原因,表明政府引导、低碳教育。低碳技术、媒体宣传、榜样效应、环保组织这六个因素是影响大学生低碳实施度的重要因素;F2解释了13643%的原因,表明大学生个人责任感、传统习惯、个人利益冲突、低碳知识不足是四个较为主要的因素。

在经过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只有第一个公因子可归入模型中,且对影响因素t检验结果表明其回归系数具有统计分析意义。根据回归分析结果的数学意义,可以得到影响因素对实际行为测度的影响关系模型可以如下表达:Y=1455+0544F1。分析回归系数,发现环境因子回归系数较大,可以看出它对大学生校园低碳实际行为测度及参与度的影响较为显著。由此可见,为了推广校园低碳,满足大学生的外在需求尤为重要,如政府引导、低碳教育等。

3结论与建议

近年来低碳观念的普及在大学生人群中得到一些成效,大部分大学生对低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有小部分大学生能在生活中贯彻低碳行为。但是总的来说,目前大学生的低碳现状仍不可观,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普及仍值得继续研究。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参与意向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现阶段问题,才能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促进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发展。

31大学生校园低碳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参与低碳校园中意识和行动力度不匹配,没有很强的低碳意识,行动力度缺乏,主观能动性不高,经探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1大学生个人问题

一是低碳生活参与度低,责任感不强。大学生对校园中的环保组织、活动的关注度较低;大学生主动向他们身边同学、家人及朋友宣传环保知识,进行低碳传播的较少,大学生自身责任感也有待提高。二是缺乏低碳知识。现在大学生对低碳生活专业知识的掌握状况不能满足当前广大青年学生对低碳生活深层次理解,多数学生表示对低碳专业知识的需求迫切。

312高校管理问题

一是在低碳宣传上,学校做得不够深入和全面;二是低碳配套设施差,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应有的低碳意识与校园内低碳生活必备的生活设施不同步,造成实施难。校园内很多低碳生活设施不够完善,这是导致不能低碳的直接原因;三是高校缺乏制度和机制建设。由于没有建立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因而难以明确减排目标、策略以及实施体系,学生很难在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上有所作为,使得建设低碳型校园往往成为口号和流于形式。

32关于大学生校园低碳的建议

321对于大学生

行为引导。通过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体验对比等形式,大学生对照低碳生活方式,找出自身与其不相一致的行为习惯,并加以改进,这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低碳意识与社会责任感,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322对于高校

第一,文化带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低碳行为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使他们的低碳行为和习惯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加强低碳教育,开展低碳课程,普及低碳知识,把大学生低碳生活观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培养平台,充分发挥环保社团辐射带动作用,把绿色学习、低碳生活变成每一名大学生的自觉行动,携手营造“爱护环境,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

第二,改善设施。学校应增加对低碳设施的投入、改善学校设施,提高利用率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对校内的基础设施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打造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低碳环保校园与运营模式,如学校水处理与循环系统改造等。通过这些设施的改造直接让师生体验低碳生活,从而自觉接受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形成低碳环保生活方式。

323对于政府

第一,提高技术。提高科学技术,加大对环保研究的投入,降低低碳产品的价格从而减少大学生低碳生活的经济成本,使低碳生活更亲民易现,直接推动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参与度。

第二,完善法律法规。目前关于低碳环保方面法律仍有欠缺。立法等相关部门应加以重视,加快确立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环境污染的行为要提出明确的处罚,起到警示作用,将行为规范转变为社会压力,推动大学生乃至社会全体主动践行低碳生活。

324对于媒体

当前社会正处于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媒体传播方式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生活文化需求,对于低碳观念的宣传更应采取多种形式、多样化渠道的方式,创新媒体宣传模式,使低碳环保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彭淼,史云峰,董园低碳校园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9):23-24

[2]袁楠,毕润成低碳时代下的低碳校园建设:概念、特征与对策[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2):43-46

[3]敖四江高校低碳校园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1

[4]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

[5]郜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引导研究[D].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2013

[6]卜玉辉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的培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7]狄洋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环保意识培养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

第11篇

生:改变呼吸也能低碳

呼吸是生命的象征,也是人出生要做的第一件事,人们以为呼吸与生俱来,无需去了解,其实关于它的秘密很多。健康的新生儿每分钟呼吸次数接近40次,成人每分钟的呼吸次数在20次左右,而瑜伽认为:人一生的呼吸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呼吸又快又浅短,人一定早逝。所以,改变固有的呼吸方式显得格外重要,采用全新吐纳方式,会比你现在的呼吸方式更健康、更低碳。将呼吸放慢,轻轻的呼,轻轻的吸,甚至偶尔停顿、憋气,减少二氧化碳呼出量,还有益身体健康。所以,既环保又健康的呼吸方式,何乐而不为呢?

活:“宅”是不环保的生活方式

拒绝不环保的生活方式让人生与环境一起受益,例如现在(宅)变成了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其实,“宅”也是一种污染。宅在家里难免要开各种电器,很费电;宅在家里会囤积过多的垃圾,会释放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而电器散发的气体热量也会囤积在屋中无法散去,导致家中氧气不足。宅人们应该多出去走走才是,接触一下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让自己的身体和地球都更健康。

婚:结婚不离婚幸福中节能

结婚成家是人生成年后头等大事,只有结婚的人才知道其中的幸福滋味,而且结婚其实也算一种环保低碳生活呢。道理很简单:两个人一起生活,集体开销以及物品消耗会比单个人节省的多。最简单的例子,结婚前,一桶水洗一件衣服,结婚后一桶水洗两件衣服。每个人节省一桶水,全世界呢,就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了。

美国有统计表明:离婚之后的人均资源消耗量比离婚前高出42%-61%,让我们用婚姻保护地球吧!所以结婚了就不要离婚了,也算为了对地球的贡献吧。

爱:低碳SEX让爱更环保

也能环保?没错,而且还能环保地很有情调。

首先,来一场传说中的鸳鸯浴是不错的选择。当洗澡后上床成了模式的一部分后,为地球着想的话,别一个人一个人的洗了,干脆一起来一次鸳鸯浴吧,节省一点连火星人都知道的有限水资源。当然要关灯嘿咻,节约电力能源;或者早上XX00,晨光中的人体,自然而美丽。还有,要告别事后纸巾。纸巾是每次后最大的受害者,它们被无原则的用着,想一想。某些树木的命运竟然是替你收拾嘿咻后的残局。请采用毛巾吧,养成新的事后习惯。看,一场环保的SEX就这么容易!

孕:少用安全套避孕药更低碳

安全套是橡胶制品,而且是一次性橡胶制品,处理可是个大问题,总不能每次洗洗再用?所以,安全套当然不符合低碳达人的“低碳法则”,但如果想避孕又要环保怎么办?那就用“比安全套更安全”的避孕药对抗全球变暖吧。有效率接近100%的短效口服避孕药,既可安全避孕,又健康环保。不仅如此,新型短效避孕药优思明还可以控制体重、光滑皮肤,把健身房、美容院的资源一并省下。避孕药让生活更低碳!

思:意念低碳小小转变用处大

思想让人区别于动物,思想让人生完整。不过,你们是否知道,在某些问题上多加思考,改变关键,也能很环保。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念低碳。就是树立正确的低碳交往观念,并付诸实践,久而久之就能减少很多碳排放量。比如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不用一而再再而三的生为生男孩努力,这样可以降低很多不必要的出生率;情侣尽量不要吵架或者分居,就可以少了电话污染、噪音污染;给上司少送礼,多说话,讨好上司也做到了,资源和钱都节省了;多陪爸妈,更多就是一家人一起出行,看一个电’视、吃一桌饭什么的,低碳又可以增进亲情。

逝:环保葬礼终身低碳

第12篇

“低碳”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主要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在各种新闻节目及网上,我们也时常听到或看到这个名称。并且,许多家庭也把低碳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可是,在一番热血后,又有多少人真正实行了呢?

首先,我想说低碳中的一个重点:少使用一次性物品。这一点在家庭里实行得很好,可是,如果你去一些小饭店,夜市和早市,或者到旅馆,你就会发现,一次性餐具、牙刷及毛巾随处可见。服务员递给你一双一次性筷子,又有多少人会说:“请给我换一双可多次使用的筷子。”可见,平常百姓去的小餐馆、小旅店中,“一次性风潮”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根除。不过,像在清华大学食堂中我就没有发现任何一次性消费品。

其次,我想说一下水的再利用。在我家里,淘米过后的水会用来冲厕所和浇花。我想这的确是一种既经济适用,又切实可行的办法。可是,在我进行的小范围调查问卷中:有五成以上的人表示从来不考虑将淘米水再利用;有三成的人表示如果想起来或方便的话就会这么做;只有不到两成人说他们经常这样做。在另一份调查问卷中:有九成的人说知道淘米水再利用有利于环保和低碳;不到一成人说无所谓。可见,目前一些低碳措施对老百姓来说只是一种概念,还不能做到实际行动的程度。

在我的口头调查上,得知一些低碳生活方式被渐渐普及,例如:纸张的双面利用、随手关灯关水龙头、少坐私家车、用布袋或购物篮购物和少用空调。而一些却不被人所用,例如:等车时熄火、水的再利用、小饭店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爬楼梯上楼。

面对类似情况,我给出的建议有:1.有关部门多宣传低碳的生活方式;2.学校专门开展此类活动;3.在电视上多播放公益广告;4.监管部门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治理。

最后,我希望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够得到普及,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健康,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好!

锦州市第四中学初一:遥望…心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