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

时间:2023-05-31 09:37:0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效作业设计策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效作业设计策略

第1篇

关键词:TDCS;车站接发车作业;行车日志

中图分类号: U292.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3-169-2

0 引言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是现阶段我国铁路行车指挥的主体系统,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铁道部、铁路局和客运专线为主要机构的网络化结构,在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铁路运输指挥的工作效率。在此背景下,加强对列车调度指挥系统在接发车作业流程控制方面的应用,无疑对于提高接发车作业控制效率和确保铁路运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1 列车调度指挥系统概述

TDCS是由中心TDCS系统、铁路局TDCS系统和车站TDCS系统共构成的全路联网的列车调度指挥系统,通过将数字化、网络化以及信息化等相关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在大幅减轻了列车调度人员劳动强度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列车运输安全和运输效率。TDCS系统的核心在于直接指挥车站的铁路局TDCS系统一层,铁路局TDCS系统通过对全局行车进行实时、集中指挥,利用自动化、现代化的技术、方法对列车运输方案进行调整,并以计算机网络下达行车计划与调度命令,进而实现列车的自动报点和车次号自动跟踪。

2 TDCS系统逻辑结构

车站接发车作业流程的控制逻辑是以TDCS系统为基础而扩展的新功能,其中,TDCS的自有功能主要包括了信号设备的状态采集、列车运行调整计划的接受处理以及车次跟踪、自动报点和进路识别等,而列车运行计划的接受处理模块在从TDCS中心接收到新增计划后,则会将新的接发车作业流程控制模块予以触发,在车站工作人员完成接发车进路后,系统中的进路识别模块会对所建立的进路进行识别,并将识别结果反馈给接发车作业流程控制模块,实现对作业流程控制的驱动。同理,自动报点与车次跟踪模块在列车出发或是到达目的地时生成自动报点信息,并将这一信息反馈给揭发车流程控制模块用于驱动该模块运行[1]。

3 设计策略与建模

3.1 接发车作业流程的设计策略

考虑到列车行车安全和接发车作业流程的控制效率,提出以下三种接发车作业流程设计策略:

①标准细分作业,TDCS系统以《接发车相关作业标准》和《非正常情况下接发车安全控制图》为依据,结合铁路局的具体规定和列车运行的实际情况,将接发车作业细分为若干操作且各项操作均能够给实际车站情况进行合理的权限分配。例如,当车站尚未配置信号员终端时,相关操作权限可授予车站值班员,使其负责接发车作业的调度。

②程序模版化,即TDCS系统根据作业标准所规定的接发车作业顺序固化作业模版进行接发车作业流程的控制,通过严格卡控作业流程,同时对全部终端操作进行记录,确保接发车作业满足相关规定,保证行车安全。需要说明的是,当作业流程中的任何必要操作未达到规定时,应停止下一步操作,且不能将未达到要求的操作填入行车日志中。

③非正常情况下的设计策略,车站在出现信号、联锁、闭塞等情况或是出现因停电、施工而造成其他车站故障时,基于TDCS的接发车作业流程控制模块应能实现对接发车作业流程的监督与控制,根据铁路局规定,TDCS系统应具备若干非正常接发车操作流程的控制模块,一旦车站出现故障或其他非正常情况,值班人员可通过选择相应模块对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车作业流程进行监督和控制[2]。

3.2 接发车作业流程建模

以上述设计策略为依据,TDCS系统根据作业标准对不同接发车作业程序的作业步骤予以细分,进而形成单元操作,即U1、U2、U3,...,各单元操作的定义为:U{操作简名、操作内容、相关规章、可检查性、操作人员、盯控人员},相应的操作状态定义为:US{操作时间、实际操作人、实际盯控人、TDCS系统检查结果}。通常情况下,车站接发车作业流程的一个控制模版便是由操作单元构成,由此,可将作业程序定义为P={U1,U2,U3...}。而作业状态则定义为P(S)={US1,US2,US3,...}。车站接发车调度人员对作业的操作O(P)可将作业程序P的状态进行相应转换,如作业状态P(S1)能够通过调度操作O(P)进行转换并形成作业状态P(S2)。在TDCS系统操作方面,P(S1)则可经由系统操作S(P)转换至作业状态P(S2)。由此可知,基于TDCS的接发车作业流程控制应是能够配置的,即铁路局可根据列车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作业流程控制模版,由此可得基于TDCS的接发车作业流程卡控逻辑结构,即当车站工作人员的操作与流程不符时,系统将发出错误提示,此类错误提示主要包括语言警报与文字提示,在收到提示后,站工作人员则能够依据提示对接发车作业的相关控制流程进行更正,进而达到安全卡控的目的[3]。还需说明的是,“选择接发车作业流程”这一流程主要包括了人工选择与自动选择两种模式,其中,人工选择大都为车站值班人员根据现场需求,在TDCS系统操作界面直接选择所需流程,而自动选择则通过事先在系统中存储的映射表,将流程同车站出入口方向以及列车属性和故障设备类型等参数相关联,当车站对调度中心下发的接发车作业控制计划进行签收时,TDCS系统则能够以映射表为依据,实现对接发车作业流程的自动匹配选择。

3.3 行车日志功能扩展

行车日志是列车接发车作业及其控制工作的重要参考和依据,也是列车行车安全的重要保障。现阶段,TDCS系统行车日志的主要功能为对列车的作业过程进行全程记录,同时,提列车计划、图定和实际到发点的自动填入功能,功能相对局限且难以满足TDCS系统下车站接发车作业流程控制的要求,故需要对系统行车日志功能进行扩展:

①增加流程库的应用信息和流程执行的状态信息,为车站工作人员实现对接发车作业的高效控制提供依据;

②以流程执行过程约束行车日志的记录功能,从而确保当车站接发车流程不正确时,行车日志不会对错误的作业流程进行记录;

③行车日志应就具备场景设置功能,从而对不同出入口接发车流程的情况进行记录,提供不同情况下接发车作业流程的针对性,确保列车作业效率的全面提升。

4 基于TDCS的接发车作业控制的实现流程

将双线自动闭塞集中联锁作为研究的主要工况,根据《接发车相关作业标准》,正常情况下,其接发车作业的流程为:接车作业流程:接受发车预告准备接车确认接车线路开放信号列车接近接送列车列车到达报点;发车作业流程:发车预告开放信号准备发车确认发车条件监视列车报点。针对上述接发车流程,在TDCS系统的车务终端设计针对车站值班人员的接发车作业流程控制界面,该界面同原有的TDCS系统的行车日志所用界面相同,即在行车日志列表下方实现接发车程序的提示与接发车流程卡控,其中,行车日志计划在签收调度员阶段计划后生成,而车站值班人员对列车接发车作业的有关操作应自动关联流程控制中的各类步骤逐一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接收到邻站向本站发送的发车预告后,本站值班人员应立即在行车日志上行“同意”操作,此时,界面中流程控制下的“接受发车预告”显示完成状态,即完成接车。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列车调度指挥系统进行说明,在对TDCS系统逻辑结构予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TDCS的接发车作业流程设计策略,通过对接发车作业流程进行建模并对行车日志功能进行扩展,进而对基于TDCS的接发车作业控制的实现流程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DCS的车站接发车作业流程的控制能够有效帮助车站值班人员做出接发车作业的决策,对于提高车站接发车作业效率和确保列车作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刘彦文.TDCS车站系统视角下的行车安全检查有效性提升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01(14):230-231.

第2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5-0020-02

物理因其贴近生产生活的学科特性而学习前景广阔。学习物理的资源非常多,学生学习物理理论以后,进行实践的机会也很多。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只要通过精心设计、科学合理地管理和评价物理作业,就可以为学生打开一道通向生活学习物理的大门,充分发挥作业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本文就高中物理作业如何设计、管理及评价进行阐述,对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方法具有参考意义。

一、阶段型的作业设计

1. 多样性设计策略。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人的智力构成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有的人比较喜欢组织和交际;有的人喜欢语言的表达;还有的人具有唱歌或者绘画的天赋等,每个学生在智力和能力方面表现的形式不同。在物理学习方面,方法和类型等的不平衡和差异也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这种客观的差异,客观分析学生的多元智能,设计不同智能所要求的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开发,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 分层次的设计策略。运用分层次的形式对阶段型的作业进行设计。结合学生实际的情况,将大致相同的物理学习内容,设计成具有一定难易程度的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物理知识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作业。这种作业不但适用于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准和基本能力,还能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全体学生能够各尽其能并得到相应的发展。设计作业为阶梯式,设计四个阶梯:①基础题;②变化题目,选择适中的难度,对于所有的学生都适合;③综合类的题目,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比较适合;④发散类的题目,能够将学生的思路和视野进行拓展。不硬性地规定阶梯二以上的作业,使学生选择的空间更大一些。如思路比较慢和基础知识比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阶梯一、二的作业,就能将基础夯实,实现稳步提高。而对于思维比较敏捷和具有扎实基础知识的学生,就可以设置难度比较大的问题,如阶梯二以上的作业,这样能够调动他们对事物内在因素进行探索的积极性,对以前学过的类似物理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进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二、多角度、多维度的作业管理方案

1. 作业量的管理。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家庭作业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家庭作业过量,无论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是学习态度和情感以及价值观,都会有消极的影响。所以,应该有效地管理学生的作业量,对于不同主体作业量的管理和留作业的方式等应该采用必选加自选的方式来进行协调。

2. 作业质的管理。其一,作业目标应该根据教学进度和课程目标来进行确定;其二,根据分层设计原则,将与不同水平学生相适应的作业设计出来;其三,作业库建立起来,将共享作业设计为资源;其四,结合学生物理作业完成的反馈信息,对物理作业设计进行调整,对高质量的物理作业进行存档。

3. 作业过程的管理。①与学生建立约定。对于物理作业的完成,与学生建立约定,能够有效地刺激学生自我责任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自主性。对于教师与学生而言,完成作业的约定,是二者的一个书面协议,可以作为一些任务清单完成:其一,能够促使学生将教师对他的期望进行思考;其二,需要学生将物理作业预期的质量和完成作业类型进行描述;其三,应该将学生作业完成的参数列出来;其四,评价的情况约定中应该说明,作业评估什么和谁来评估都要说明;其五,团队合作的程序约定中也可以建立;其六,网络资料谁去收集和谁去接触社会以及纸介资料由谁去收集等。②编制日程表。物理作业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完成,怎样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日程表是有效管理学生作业完成的办法。日程表中既要安排时间,也应该有各个时间所进行的具体工作。同时,还要附上计划意图,以此提醒学生。此外,也应该设计备注一栏。

4. 批改作业效率的管理。①利用QQ群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学生常用聊天的工具就是QQ,通常学生都会建立班级QQ群,教师可运用QQ这个平台,让学生上传物理作业,及时地发现学生物理作业完成中的问题。②利用微信及时关注学生物理作业的完成情?r。建立班级微信群,以便更好地进行交流;让学生将完成作业的情况定时通过视频和照片等形式上传,教师在线上及时点评。

三、多样化作业的评价方式

1. 巩固性物理作业的评价。巩固性作业是反馈学生重复掌握所学知识的程度,将学生学习物理中的问题真实而及时地进行暴露,也检验了学生学习物理的效果和态度。首先,教师通过评价作业的管理,获得第一手物理教学效果的资料,根据作业所反映的问题,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其次,在情感上,对学生的认知更加全面,从而纠正以前的错误,强化学生的物理作业。此外,还要加强物理作业的复批。教师可以用“”符号作为标记,进行区分,对于未复批的学生,也能够起到督促进行改错的作用。评价巩固性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语,或者将完成作业的等级用字母A、B、C、D给出,能够促使学生高效地完成物理作业。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建立作业记录册,将每次作业错误的心得和收获记录下来。学生作业的记录册,既能够反映学生学习发展的情况,也能够反映学生平时物理学习的过程,对于公正评价学生学业非常关键。

第3篇

[关键词] 英语 高效课堂 策略

江苏省出台《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五严”规定,其中第三条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不得随意调整课程难度和教学进度。其中第二条是严控学生在校时间与家庭作业总量,初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教学时间不得超过7小时,不得组织非住校学生上晚自习,住校生晚自习控制在每天2课时,严禁利用晚自修时间组织文化补习或考试。初中学生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得超过1.5小时。保证初中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9小时。严格禁止组织中小学节假日补课。全省中小学严禁组织任何年级学生在节假日(含双休日和寒暑假)集体上课,或以补差、提优等形式变相上课。在“贯彻五严规定,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英语老师应该迅速适应从过去的加班加点、低效课堂到如今的限时限点、高效课堂的转变。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初三英语教学高效课堂设计策略。

一、将口语教学融入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谓综合语言运用,就是要求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语言文化知识,调动各种学习和交际策略,自觉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教师可采用“伏悬念”、“设疑问”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精心设计和安排好课前情景会话,能迅速安定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过程不断深入发展。如在学习《Hollywood’s all-time best――Audrey Hepburn》一文时,我与学生先进行一番对话,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your favourite film star? Do you like Gong Li? Do you like Raise the Red Lantern? My favourite film star is Audrey Hepburn. I like her film Gigi very much.这些句子会在不经意间拉近师生的距离,使课堂气氛自然融洽,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将清晰的思路呈现给学生

初三的英语教学有它的特殊性,在有限的时间里,要完成初三的学习内容,还要复习初一和初二所学的内容,教学内容跨度大。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教学的思路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学生了解了教师的教学思路,能积极地配合教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我在教《Star signs》一课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出生日期,并将自己的性格与书本中的星座特征对应起来,先记住自己的星座特征,学生兴趣极高,学生也记得牢固。这样做,激发并维持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教师教学的思路,从知识到能力,从单词、词组、句子的掌握到一个完整故事的表达,学习过程的循序渐进,教学思路的逐渐清晰,在教与学的密切配合中,学生的进步会越来越快,课堂效率自然提高。

三、将多种复习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初三的英语课堂中,知识点多而且杂,要使学生能清晰地、准确地记住这些知识点,可以将辨析法、联想法、归纳法、举一反三法等融入课堂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如在学习“看”这一动词时,可以通过辨析see, watch, look, read这四个词的用法。He is going to see his teachers next week. The old man likes watching boys and girls playing outside. Look! They are running towards us. The students like reading magazines in the library now.再如,运用联想法,看到look,可以想到look up, look out, look at, look after等短语。If these trousers are too big, buy a smaller pair.从trousers想到shoes, glasses,便是举一反三方法的运用。另外,归纳典型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如hardly, never, little, few在句子中起否定作用,Jack has never been late for school.改为反意疑问句时,应为Jack has never been late for school, has he?再列举典型句Neither you nor I am right. Not only you but also he likes playing football.这两个句子,归纳出在Neither…nor, either…or, not only…but also连接主语的句子中,谓语动词应由靠近的主语来决定形式。学生掌握了复习方法,学习效果、课堂效率会得到显著提高。

四、将灵活的方法引入讲评课堂

初三的英语课堂里有许多试卷或练习讲评课,讲评课起点过高或过低,不利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讲评的过程中,要注重起点,分析思路。同时,表扬激励应贯穿于整个讲评始终,从习题中捕捉每位学生的闪光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等积极因素,激发勤奋好学的愿望。在讲解中,将重点落在指导学生的思考上,即思考习题考查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在理解和运用时应该注意些什么,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特别是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题,他们的前后文有着怎样的联系。如在讲评完形填空有关室内污染的问题时,“The health problems in these buildings are called ‘sick building syndrome(综合症)’. ______ ventilation(通风) causes about half of the indoor air pollution problems.”根据上下文的联系,让学生自己分析出答案是“Poor”,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师在讲评时,要将严谨、富有逻辑性的解题思路清晰地烙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每次讲评课前,教师要预先估计课堂的容量,可以中等生为依据,恰当地安排课堂容量。讲评时,既要有理论的讲解,又要有适当的配套练习加以巩固。教师应当围绕着练习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再设计一些针对练习与变换练习,让学生及时得到巩固与提高。如适当改变句子的人称和时态、将简单句与复合句加以组合等,让学生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讲解词的适当形式填空It’s bad to speak to an old man impolitely(polite)时,可以让学生加以思考,想出 unluckily, impossibly, incorrectly等单词的用法。在以后的测试中,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错误的题目,变换形式,增加复现率,以帮助他们真正地掌握。

五、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教学

第4篇

[关键词]绿色船舶 设计 制造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272-01

近年来,造船业发展迅速,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造船业浪费资源、污染水源、大气的情况较为普遍,这显然不符合目前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与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相适应,“绿色船舶”的概念应运而生,此种船舶在设计、制造及运行方面都以环保为目标,对提高船舶质量,促进造船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绿色船舶的概念及特点

绿色船舶,又称环境协调船舶(ECS),其核心理念在于对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它从设计、制造到使用、回收的整个过程都符合环保要求,将船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降低到最小,它包含了绿色材料、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安全使用、污染治理、绿色回收等多方面内容,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先进的技术特性。技术先进是制造绿色船舶的基础与前提,其先进性要求技术能保证所生产制造的船舶产品能安全、高效的实现其各项性能及功能,保证船舶高质量的环保性能,保证其绿色产品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强劲优势。

2、合理的经济特性。船舶的成本应包涵企业、用户及社会成本,也就是船舶的寿命周期成本,只有具备能够被用户接受的合理市场价格,船舶才具有市场价值,其技术性及环保性才能得到实现。

3、协调的环境特性。绿色船舶的环保特性应包括节约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保护劳动者四方面内容,其环保特性是贯穿其整个寿命期限的,因此,应根据船舶在寿命的各个阶段的与环境的关系来设计其功能特性,使其环境协调性构成一个系统。

二、绿色船舶的设计策略

船舶设计是船舶制造的前提,船舶的环保性能即源于良好的设计理念,这就要求设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环保意识,在设计之初就以绿色、环保为目标,其具体设计策略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船舶绿色优化设计

首先,要优化船舶形体及结构,对于船舶的结构要充分考虑节约能源、资源,例如,在设计万吨级的散货船时,为减少燃油泄漏的可能性及损失,可将传统设计中位于双底层的燃油舱移到顶边舱,并在船舷旁边设计隔离空舱。另外,对船舶的型线及主尺度的优化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与船舶的稳定性、载重量、航行速度及安全性有着密切的关系[1]。

其次,要优化船舶的动力节能设计,其优化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①开发、利用新型动力能源,像太阳能、风能及天然气等新型能源,例如,2000年左右,我国造船业开始将船舶所用柴油改LPG(液化石油气)为燃料,此种改变有效提高了船舶的节能效率及环保效能,与此相适应,LPG动力装置也应运而生(如图2.1);②改善推进方式,探寻更加节能的推进方式,提升推进效率,例如,可利用柴电联合的动力推进方式;③采用新型燃油添加剂及燃油电喷技术,提升燃油工作效率;④开发废气处理、循环利用技术,实现能源的循环利用。

2、绿色材料的选择与利用

第一,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材料中添加了对人体有一定危害的助焊药剂,此药剂在高温下会随着焊接烟尘扩散到空气中,极易危害到工作人员的健康,因此,在选择焊接材料时,应注意选用低毒低烟的焊接材料,并且要结合高效的焊接工艺来进行。

第二,舱室绝缘材料的选择。传统造船业用于船舶舱室内装的矿棉、玻璃棉,由于具有不可降解性,废弃之后极易对其周围的水质与土壤造成污染,不符合绿色船舶的设计理念,因此,在选择绿色船舶的舱室绝缘材料时,应将其技术性能与环保性能一并考虑在内,研制、开发新型的高效、环保绝缘材料也是绿色船舶设计的重要任务,如硅质纳米孔绝热保温材料、聚酰亚胺泡沫材料等都是近来新研制的环保节能材料,它们将逐渐取代传统绝缘材料。

第三,涂装材料的选择。我国传统的造船业的涂装工艺往往分为两部分来进行,首先是进行钢材预处理,然后再进行二次除锈涂装处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过程繁杂,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因此,在绿色船舶的设计中应尽量减少二次涂装,采用较为先进的跟踪补涂技术,另外,传统的涂装材料由于对人体、海洋生物及环境都有较大危害,不符合绿色船舶的环保要求,因此,应选用一些无污染的绿色涂料,如水性涂料、辐射固化涂料等。

3、船舶标准化、模块化设计

首先,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利于简化船体结构。采用功能多样的零件及简便的连接方式以减少船舶装置零件数量;设计时注意合理布置零件、支撑及荷载,把握好整体尺寸,保证材料都能得到充分利用;设计符合回收要求的结构,保证资源的循环利用。

其次,标准化、模块化设计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此种设计避免了对舾装件的逐件分装,不仅减少了噪声危害及舱室污染,还有效减少了劳动力及资金的浪费,另外,此种设计对设备的更新拆装也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三、绿色船舶的制造策略

1、绿色加工工艺

(1)净成形加工制造

为减少资源浪费,净成形制造技术正在由接近零件形状的技术像直接制造出零件的方向发展,此种精密的加工技术有效减少了资源浪费及对能源的消耗。

(2)干式加工制造

干式加工即在加工过程中不添加入任何的冷却液[2],此种加工方式不仅有效减少了工艺流程及加工成本,而且有效避免了冷却液在使用时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目前,干式加工技术在我国得到初步使用,例如,干磨削、干车削等技术,在我国造船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此种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3)无余量加工制造

所谓无余量即指在造船过程中,通过加放零件、部件的尺寸精度补偿量来代替余量,其技艺的关键在于把握好建造公差,并采用最有效的工艺技术,此种工艺能有效减少建造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为造船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2、绿色焊接工艺

(1)高效、节能的焊接电源

目前,焊接电源正在逐步向更加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如逆向焊接电源,此种焊接电源与传统电源相比,具有直流输出稳定、焊接效果好、节能、环保的特点,另外,与信息时代相适应,数字焊接电源也应运而生,并逐渐成熟。

(2)高效、节能的焊接设备

设备的节能性是产品节能性的基础,因此,在焊接设备上也要注意考虑节能原则,例如,可选择横向对接焊缝焊接机,此种焊接设备可对船体的垂直位置的横向焊缝进行自动化的焊接,焊接质量好、效率高,另外像门架式双丝埋弧设备也是较为高效的焊接设备,它是专门用于焊接拼板的设备,其反面焊接不需要进行清根,减少了工艺流程,符合环保要求。

(3)高效、节能的焊接技艺

目前,较为高效的焊接技艺主要有气体保护焊接技艺、熔化极活性气体保护焊接技艺等[3],这些技艺都具有效率高、操作简便、焊接质量好、能耗少的特点。

3、绿色涂装工艺

(1)选择绿色环保涂料,优化涂装工艺

在涂料的选择上,要尽可能选择性能较好的专用涂料以减少对热加工区域的涂膜损伤,为控制分段制造期间产生的锈蚀,应选择较为长效的车间底漆,为减少涂装的次数,应选择厚膜型的涂料,另外,还可选用万能型的底漆,以简化涂装工序,提高工作效率。

(2)树立环保观念,实现涂装环保作业

制造绿色船舶,环保观念应贯穿全局,从工程系统上实施制造,在对船舶进行涂装时,应船体分道、区域涂装、区域舾装的原则来进行,从涂装设计、钢材预处理、制造周期等方面强化对船舶涂装工艺的动态管理,利用环保工艺及环保设备实现涂装环保作业。

结语

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重环保、重节能的绿色船舶是我国船舶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船舶制造企业要在技术、理念、工艺等方面不断加大探索力度,为实现更优化的绿色船舶制造做出更多的努力,这不仅是船舶制造业的发展前景,也是整个时代对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郑军,杨雷.绿色船舶设计、制造的实施方法与途径[J].装备制造技术,2013,10:216-227.

第5篇

[关键词]广告学 教学改革 网络课程 教学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我国的飞速发展,利用网络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并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日常教学中来,网络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广告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行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意经济中的重要产业。作为向广告行业输送专业人才的广告专业教育,面临着“优化教育机构和课程设置,提高广告师资水平,改革教材体系,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广告新媒体研究,促进现代科技在广告专业教育中的普及和运用”的任务。建设广告学网络课程,可充分依托现代科技在教学中的优势,探索新型的广告学理论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此,我校的广告学系列课程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借助学校提供的4A网络教学平台,积极开展广告学网络课程建设,尝试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目前已初步建成《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和《广告心理学》3门网络课程,并已在教学中应用,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本文结合上述3门广告学网络课程的建设,就如何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广告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谈谈自己的实践与体会。

一、4A网络教学平台是先进教育技术促进教学改革的有效工具

4A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工具。所谓网络课程,“简单地说就是以网络为媒介的课程……是传统课程在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重建,是教师、学习者、媒体教材和网络学习环境四者持续地相互作用的过程与内容的总称”。

4A网络教学平台始于国家教育部2000年启动的“面向21世纪教学振兴行动计划”,是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共同负责研发的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它是学校以课程为基本单元,进行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全面教学资产积累、全面教学风采展示的校园课程资源管理中心。

4A分别指代Anyone(任何人)、Anywhere(任何地方)、Anytime(任何时间)、Anything(任何内容)。4A网络教学平台在功能设计、技术架构和用户数量方面目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是国内主流网络教学平台之一。主要由课程管理系统、作业系统、答疑系统、考试系统、评价系统等组成。其设计理念先进,设计基本出发点在于网上教学不仅仅是将教学内容在网上,更多的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与交流。同时,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如作业、考试、答疑、笔记记录等,都能在网上得到良好的支持,为教师在网上实施教学提供了全面的工具支持。

我们的广告学网络课程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借助了这一平台实施了广告学理论课程教学的网络化。由于我校的广告学专业以艺术类招生为主,学生的高考文化课分数偏低,文化基础较差,理性思维相对较弱,理论课程的教学难度较大。而我们通过网络课程的建设,建立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形式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将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形象化、生动化,切实提高了广告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广告学理论课程网络教学的设计策略

1.课程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

网络教学结束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代之以学生为中心、以参与为中心的网络教学模式。它改变了教师的施教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网络教学环境中的教师不再是一个信息的主要提供者与学习的主导者,他已成为学生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辅导者与支持者。

因此,我们在建设广告学网络课程时,始终站在学生“学”的角度来思考。学生喜欢怎么学,愿意学什么,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如何依托网络技术手段实施有效教学从而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更多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照顾到个性差异,等等。为此,我们在对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广告学理论课程的教学设计策略。

2.课程内容设计:自主化、情境化

网络教学突破了以教室为中心而形成的“同一时间和地点内教与学”时空的限制,建构起了无围墙无时空的“虚拟教室”。网络教学提倡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处在分离状态,如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呢?我们认为,教师在这“虚拟教室”中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对此,我们在“课程信息”模块中将每门课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考核及评价方法等在线,要求学生了解每门课程的学习目标、教学活动日程安排、课程阶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在“课程学习”模块中,我们不仅要求课程内容的系统和完整,更注重向学生告知每门课程每个章节的学习难点和重点,并使每章的内容都设有扩展知识,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应的网址,对于同一知识内容,提供不同角度的解释和描述,让学生在对多样看法进行交叉思考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利用4A网络教学平台良好的开放性,我们将广告学界与广告业界的发展趋势和最新研究成果及时上转补充到扩展知识中,做到课程的教学资源始终处于动态调整的状态,以期教会学生对信息及资源进行思考、整合和吸收,为学生营造了探索与创造的空间。

鉴于广告学理论课程比较抽象难懂,艺术类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有畏难情绪的现状,我们结合其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特点,通过将理论教学情境化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据研究表明,文字描述性的情境或案例由于表述的过于简化以及不够准确,所以容易使问题脱离了原本复杂的真实情境,并容易导致学生的片面理解,妨碍知识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迁移。多媒体形态,尤其是视频形态的情境、案例可以促进学生推理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能有效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这一规律,我们利用4A网络教学平台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对课程的内容作补充与拓展,在“资源库”模块中分别对《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和《广告心理学》课程安排了相关的视频广告资料,借助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形式对理论内容作了形象化的演绎与延伸,使抽象的广告原理、规则、概念等变得具体化和可视化,给学生以感性认识来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切合了艺术类学生擅长形象思维的学习特性。

3.教学活动设计:参与式、竞赛式

网络课程建设中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将更进一步实现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助学、导学作用,重视问题与回答方式的设计,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度是网络课程的一项设计原则。在《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和《广告心理学》课程的活动设计中,我们首先在每个章节的内容之后都附有课后练习与思考题,并在4A网络教学平台的“课程交流”模块中设立了讨论区,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提供了场所。网上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与人的交往变得自由、平等,有助于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意识,深受年轻学生的喜爱,可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在讨论区中,学生分别对课堂上有疑难的内容提出问题,或就课后思考练习题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则及时回复,对学生的疑难与看法进行一一解答,并可将它们进行再次延伸,进一步提高问题的难度,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思考。与此同时,我们还把《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和《广告心理学》课程近几届学生的优秀作业上传到“作业”模块供后学者学习讨论,并欢迎后学者进行点评,教师则认真做好讨论的组织和引导工作。这种教学活动因消除了课堂教学中面对面发表已见的顾虑,同时又因可比性和借鉴性较高,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涨,唇枪舌剑,各抒己见,有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学习经验的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提高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广告实践的能力,我们结合《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等课程的理论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相关的广告大赛。为了便于组织参赛,我们以课后作业为形式要求选修课程的同学全体参加比赛,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及时各类比赛的信息、开展教师的个性化辅导和学生之间的即时交流。近三年来,我们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的广告大赛,如世界华人大学生广告“金犊奖”和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获奖颇丰,捷报频传。通过竞赛,使学生运用、检验了所学的广告学专业理论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结语

通过《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和《广告心理学》4A网络课程的建设,我们体会到网络教学具有学习资源丰富、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操作使用方便、交互性强等优势,“实现了从手段到环境、内容、方法的质的变革”,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为广告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工具。

参考文献:

[1]国家工商局,国家发改委.关于促进广告业发展的指导意见[J].现代广告,2008,(6).

[2]陈宝军,杨改学.试论网络课程的教学交往本质[J].中国远程教育,2003,(1).

第6篇

2012年3月在进修学校召开了开题会议,经过筹备,5月份在本校确定了子课题内容。课题实验负责人在课题例会上介绍了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方法、步骤等,进一步细化了分工、研究方式、阶段划分等细节问题。然后按分工,课题组成员分头准备开题所需要的各项数据、资料。

二、开题后的工作进展

课题开题后,全体组员分工合作,按照课题申报书中确定的方法和步骤展开了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过去一个阶段的分工工作如下:

1.2012年2月――2012年5月。

该阶段内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子课题申报。(2)收集有关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3)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

2.2012年6月――2012年8月。

在前期的理论指导与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设计策略调查问卷,并选定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效数据进行分析。其次,设计前期测试训练题,并进行测试(前测)。

3.2012年9月――现在。

策略训练设计阶段。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分阶段、分类别、分专题、分课时设计策略训练计划,包括策略训练课堂教学与策略训练练习。

三、具体工作过程

1.进行问卷调查。

课题组利用假期,通过翻阅图书资料、查阅相关网站,并结合课题组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问卷调查。问卷共有25个问题组成,涉及英语阅读策略培养能力的教学方面的总体情况,包括对学生现有阅读水平的摸底调查、阅读困难、提高阅读理解的主要途径、是否有意识地选择有效的阅读策略,以及老师现行的阅读教学方式等问题。

2.分别在2012年4月、9月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发放对象为每个成员的教学班,问卷全部回收。调查问卷由课题组成员核查、整理,然后用电脑进行统计,算出各类选项的百分比。数据统计完成后,课题组成员共同对数据进行了汇总,并对汇总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合数据显示和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将问卷反映出的信息归纳为五大方面:

(1)学生普遍认为阅读非常重要。他们还认识到制约自己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在于词汇量不足和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匮乏。

(2)学生的阅读面比较广泛,但阅读兴趣各不相同。

(3)有80%的同学对长难句理解有困难。

(4)对于阅读习惯,80%的学生是被动阅读,是在老师要求下阅读;90%的学生对阅读方法了解甚少,欠缺良好的阅读习惯。

(5)运用构词法去猜测生词的能力较弱,学生阅读障碍的关键是对生词、关联词、替代词缺乏正确理解。

3.通过教研活动观察学生阅读策略的掌握。

2012年9月19日本校举行了本课题市级研讨会。与会研讨的老师们首先观摩了由课题组成员肖超景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的模块五Unit13 Lesson4《First Impressions (The first period)》阅读课;课后大家以本课为载体,对在阅读教学课上如何帮助学生运用推理阅读策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更有效地使用阅读策略,交流了自己的看法,研讨气氛热烈。

四、研究的初步成效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组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教学方式有所转变,教学积极性得到提高,一改过去教学“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了“合作、探究”的导学式教学课堂,新的阅读教学模式初步形成。

2.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有所提高,阅读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如学生在阅读英语短文时,已学会了从标题、上下文、关键词句等大胆预测文章,感知阅读材料的能力有所提高。

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部分教师通过市级优秀课例的展示和案例、论文的形式,展现了对课题的理解。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1.在教学中课堂阅读与课后阅读联系不够,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教学材料又少,导致课题研究与课堂阅读教学时有脱节现象,如何有效地开展教学探究并发挥实效是我们下一步认真思考的问题。

2.在培优教学上做得不够,在作业的布置和评价上有待提高;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个别学生较为被动,对阅读策略的意识仍然淡泊。

3、个别课题组成员在对课题的研究和学习上仍然不够投入,在教学中对课题实践的决心不够。

六、下一步研究方向

1.课题组成员要通过进一步的理论学习,彻底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要有先进的理念、开放的思想和创新意识,勇于开拓出课堂教学的新天地,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第7篇

大型工程与生物免疫系统都是典型的复杂系统,具有防御风险的功能。鉴于此,本文在剖析大型工程审计系统的基础上,借鉴生物免疫系统构建大型工程审计系统模式,以完善大型工程审计理论。

二、大型复杂工程审计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代审计理论结构框架包含三个层次要素,构成了从审计“是什么”到“应对谁干什么”再到“怎么干”的逻辑框架。第一层次包括环境、本质、目标、职能、假设等要素,第二层次包括对象、任务、概念等要素,第三层次包括准则、计划、程序、方法等要素。作为第三个层次的核心,审计模式揭示了审计的方向、重点和战略思维,其直接与审计的工作和方法体系相关联。大型工程审计要素与普通工程有所不同。其目标具有多元性,是工程目标、行业目标、国家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其涉及多重利益相关者需求。其职能不仅是经济监督,也是一种对工程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的咨询、评价和服务。目前,我国工程审计主要采用财务收支、造价、投资效益的事后审计的模式,存在4方面问题:①事后审计具有滞后性,不能发挥审计对大型工程的揭示、预警和促进等作用。②过程跟踪审计难以确定跟踪审计的时点、内容和方法,缺乏清晰性和可操作性。尤其该模式需要耗用大量审计资源,对本身审计任务就非常繁重的大型工程适应性不强。③风险导向审计理论是在审计效果(风险、质量)和审计成本寻找折中的一种外部审计策略,站在降低审计主体的检查风险和查错纠弊的立场,因而对工程审计的针对性不强,尤其是目前存在成本高、审计主体、审计法律等条件还不成熟的局限性。④大型工程审计存在审计的需求和能力不能匹配的突出矛盾。大型工程的多元化目标、综合化职能、繁重的审计任务以及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加之固有审计风险较高,对审计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但是实践中审计资源和能力有限制,由此凸显一系列相关问题。上述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大型工程审计系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要从系统论视角对大型工程审计进行重新审视和深度剖析,以为其审计模式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三、大型工程审计系统及其复杂特性

1.工程管控及审计大系统。传统工程管理理论和实践所指的工程管理控制和工程审计是狭义的概念。前者是指包含了管理层(前期决策、设计、招投标、采购、施工、风险、会计财务)和控制层(安全、质量、进度、投资、财务控制)的基础管理控制,后者是指一种衡量与评价其他管理控制有效性的管理控制。在此有必要引入工程管控及审计大系统的概念,以重新诠释工程审计的本质,进而澄明大型工程审计系统的复杂性。

(1)工程管控及审计大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工程管控及审计大系统包括环境、工程审计执行系统、工程审计对象系统。工程审计对象系统包括工程对象子系统和狭义工程管控子系统。工程审计对象系统指投资方、建设方、承包商、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主体的作业层面活动要素之和。狭义工程管控系统是保证工程项目目标的顺利实施所采取的管理控制活动要素之和。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技术性,与一般的以财务控制为主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同,包括财会控制以外的等多种控制、功能要求以及效益要求。工程审计执行系统是指对工程对象子系统与工程管控子系统实行控制的主体活动要素体系。

(2)工程管控及审计大系统的运行机制。工程管控子系统内部是利用契约、层级制、市场、协调等复杂的组织机制来执行控制活动。工程对象中,不同主体的控制层次和作用不同。工程监理方通过“四控三管一协调”的职能对业主、承包方、设计方等项目作业方实施控制。工程管控子系统中,各子系统的控制层次和作用也不同。控制层对其他子系统起着控制作用。管理层中的风险管理活动高于其他单一功能的子系统,起着主导性作用。审计执行系统内部实行的是内外审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交互作用的分层控制机制。因职能和代表的利益群体不同,内外审对审计对象的控制作用有所不同,内审对被审查对象的控制力度明显大于外审。内审侧重的是管理、控制、服务和治理职能,而外审则侧重监督、评价和鉴证等职能。由于客观因素决定,内审对审计对象实施控制一般强于外审。审计执行系统与工程管控子系统之间的存在3种交互机制:①是审计执行系统能在宏观和关键点上监控和指导工程管控系统的运行,重点是对管控薄弱环节的预警,而不是代替工程管控系统的职能。②是工程管控子系统既能实现审计执行系统的管控要求,又能实时向审计执行系统反馈信息。③是必要时,审计执行系统对工程对象系统直接控制,如现场审计。

2.大型工程管控及审计大系统的运行机制。与一般工程比,大型工程管控及审计大系统具有更繁多的系统要素、更复杂的层次结构、更强的交互机制。为了应对系统的复杂性,大型工程管控及审计大系统需要采取多层级递阶的控制机制。整个系统在功能上分为三大层次(审计执行系统、工程管控子系统、工程对象子系统),各层内又细分成若干层。层次内外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构成一个的多维(管理的过程、层次、业务)集成化的管控大系统。大型工程管理主体只有不断完善这个管控大系统,通过层层反馈和前馈、层层调节和保障机制,就可以达到总体优化,确保其战略的实现。大型工程管控大系统的控制机制呈现两方面特点:一是以审计执行系统对工程管控子系统的结果控制为主,而以审计执行系统对工程对象子系统的行为控制为辅。二是控制路径正在从传统的反馈控制转向反馈与前馈结合的复合控制,侧重风险预警和审计免疫功能,这正是大型工程加强前馈控制的主要体现。

3.大型工程管控及审计执行系统的复杂性分析。大型工程对象复杂性明显,决定其管控及审计系统应该是与被控对象的复杂性相匹配的复杂度更高的复杂系统,以便驾御被管控的对象。与一般工程相比,大型工程管控及审计大系统具有规模庞大、要素分布广、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目标多样、因素众多等特点。

(1)自组织自适应性。大型工程审计环境面临更大的动态不确定性,如利益相关者多元化需求的不确定性、建设环境的开放性、组织结构的虚拟性以及政策法规及经济标准的动态性等。为了应对环境的复杂性,尤其是化解审计能力不足和审计高要求的突出矛盾,大型工程管控及审计大系统遵循着自组织原则,及时通过感知环境变化、围绕,协调和优化系统要素,通过提高自适应性以提高达到有效第驾御系统复杂性。

(2)多样性。大型工程审计系统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如: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多样性,审计目标的多元化、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审计功能的多样性、决策问题的多类型、控制机制的多样性,以及审计策略的多样性。这是造成大型工程管控及审计等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

(3)流。在各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环境之间、以及工程建设各阶段之间存在多种流的运行。为了与系统功能相匹配,大型工程审计需要持续不断的人流、技术流、信息流、知识流。大型审计存在作业资源和流程的分散性和异地化,组织结构动态变化等特点,容易出现信息知识流不畅通,在实践中突出表现为各种要素不能突破部门、组织、地域、阶段的束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控及审计的能力和效果。除此之外,大型工程管控及审计大系统运行存在诸多约束条件及影响因素,管控及审计对象的特点、系统的特点、结构要素的特点(目标、任务、模式)、管控及审计支持要素(组织、技术、管理体系)等,使得系统运行表现出更强的系统复杂性,如非线性。

4.大型工程审计系统与生物免疫系统的相似性。生物免疫系统是一个能够防御、监视、消除病原体侵害的自然复杂系统。而工程审计系统是一个主要起着预防、揭示和抵御工程建设中的障碍、矛盾和风险的复杂经济系统。两者具有天然的相似性。

(1)两者都是对风险(病原)进行抵御和防范。随着现代化审计职能的演进,大型工程审计模式必然实现两个转变:从以财务审计为核心转变为以评价、监控、决策支持、预警免疫等功能为核心;从事后的静态审计转变为事前预防与事中控制相结合的全过程动态持续审计。大型工程审计应该在查错防弊和管理评价的传统功能上,强化风险管理第三道防线的职能,尤其是应该参与关键管理控制风险的揭示和预警,突出审计免疫作用。

(2)两者具有明显的系统复杂特性。生物免疫系统是一个分布式、自组织和具有动态平衡能力的自适应复杂系统,具有明显的复杂特性。如前述,大型工程审计系统也具有相当的复杂特性,但其在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机制方面远不如生物免疫系统完善。

四、大型工程免疫审计模式

1.生物免疫机理对大型工程审计模式的启发。面对病原体,生物免疫系统的解决方式是多样的、分布式、自适应的、动态的,这对于大型工程审计模式具有重要启发:

(1)风险免疫应答机制。当抗原进入体内,生物免疫系统通过对感应(抗原处理和识别)、反应(细胞分化)、免疫效应的免疫应答机制而实现对防御功能。免疫机制体现出智能性,如学习、记忆、应答灵活。与此类似,审计系统也应该采取风险免疫应答机制,并借助审计智能化提高系统的风险学习、记忆与处理能力。

(2)动态防御。生物系统具有免疫监视功能,持续不断的检测自己来保持自身特质。由于人体的淋巴检测器(188个)远远小于待识别的病原体(1016),免疫系统采用动态防护,10天左右淋巴细胞全部更换一次。因此,审计系统应该在静态功能基础上增加全面覆盖与重点动态监控结合功能,增强动态防御能力。

(3)分布式、多层次的防御体系。生物免疫系统具有多层次遍布全身的防护:皮肤、生理条件、天生免疫系统(吞噬细胞)、自适应免疫系统(淋巴细胞)。尤其是淋巴系统在体内循环,具有明显分布性。由此启示我们:外审、内审、社会审计系统之间应该与管控子系统之间密切结合,以形成审计大系统对风险形成全面协同式抵御。通过风险的分布式感知与集中式控制,利用有限能力发挥系统最高防御能力。这一理论解释了大型工程中事宜采用多方共审模式,而传统单一主体的审计效果不佳。

(4)自适应。生物免疫系统可以实现体系动态平衡,即免疫细胞之间、抗体和抗原之间、抗体与抗体之间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网络体系,能随着抗原调节免疫应答的强度。因此,审计系统能力应该随着建设阶段演化、环境的变化、风险的类型而动态变化,来解决大型工程审计资源能力与需求不匹配的矛盾。

2.大型工程审计免疫模式的内涵。审计免疫模式是借鉴生物免机理对审计工作的思维、策略、方向、重点、工作方法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和再造。大型工程审计免疫模式的核心是围绕风险的感知、监控、应对的链式控制机制来实现。其特点表现为:①拓宽了风险内涵,将风险与工程综合目标(战略目标、绩效目标、报告目标、合法合规目标)的实现紧密关联,几乎覆盖所有风险类型,不仅包含受托报告责任,也包含行为责任。②不仅将被审计对象的风险状况与审计主体的风险及审计重点相关联,而更加注重预防为主、监控反馈、控制处置的动态持续的闭环控制。③强调审计机制的柔性化和系统化。强调审计资源(组织网络、审计客体网络、知识、信息网络)、能力等的创新和动态整合、优化、调整。

3.大型工程审计免疫模式的风险链运行机理。审计免疫机制的流程如图2所示。①风险的识别与感知。将工程全生命周期蕴含的、影响工程目标的、且涉及到审计管辖范围内潜在事项识别、分类、汇总,形成风险事项列表。分析风险影响因素,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②风险评估。分析风险影响因素,评估风险事项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③风险应对与处置。动态地确定进一步的审计策略,采用程序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来实现审计取证和深入调查,剖析问题的症结。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控制和整改措施,予以落实。④风险监控。对风险链全程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与持续审计,对关键风险领域源及风险点智能地定时记录、分析和预处理,超出风险容忍度时则进行报警。

4.大型工程审计免疫模式的风险链运行特点。大型工程风险存在多层次(整体风险、建设阶段风险、管控风险、风险事项等)、数量多、层次多、种类杂、关联复杂、阶段演化性强等特点,易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蝴蝶效应”。这些对审计免疫模式提出高要求。因此,大型工程审计免疫机制应该遵循全面辨识、系统评估、分类管理、重点控制、持续监控、动态应对的风险控制原则。大型工程风险种类和危害程度随着建设阶段的演化而变化,审计策略也应该随之动态变化,归为3类:

(1)前期决策、设计、后评价的阶段,应该以控制决策失误风险为重点。这类风险与以决策的主体、制度、效果等相关联,审计应以制度审计和绩效审计策略为主。不但关注决策制度、程序及行为的合法合规性、决策资料的真实性、决策方法的有效性,还要重点关注决策方案本身的科学性。由于该类风险损失程度远超过其他阶段,是控制的重之中之重,要从决策的机制和技术方面进行完善。

(2)财务业务关联强的阶段(如招投标、采购、财务收支、造价的概算、预算、决算等),以控制合法合规和报告错弊的风险为重点,应该以制度和账项审计策略为主。这类风险的特点是频发性,主要从机制、程序上加以完善。

(3)施工阶段具有很多以影响项目目标(进度、质量、造价)实现的风险。这类风险具有很强实时性和动态性,应该以过程跟踪与实时监控审计策略为主,引入持续监控机制以支持动态实时的过程预警和控制。

五、大型工程审计免疫模式的实施路径

大型工程审计是一个庞大的项目管理系统工程,管理难度大于一般审计项目,其实施应该以综合集成的思想和方法论体系作为指导,根据系统的耦合因素、功能以及风险特征,通过审计组织、技术、管理体制层面的创新来提供支撑和保障。

1.组织层面的创新。大型工程审计的组织创新,应该围绕政府、社会、内审各自为政、协作不畅、能力不足等日常组织问题,通过整合系统内外资源、优化组织结构模式及运行机制,提升审计组织驾驭审计系统复杂性的能力。关键是实现审计全过程全方位的一体化运作,保证审计项目在全生命期中的组织、责任、过程体系的连续性和整体性。首先,需要构建以内审为主、外审(政府与社会)协作介入、建设管理主体自查的多方共审形式,建立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相互制约的协同工作机制。其次,动态构建具有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特点的虚拟型审计组织。随着建设阶段的演进,灵活动态地配置审计资源以形成与审计任务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再次,建立科学有效的审计作业模式和沟通机制,通过信息化环境达到审计项目管理的实时化和协作化,提高对大型审计项目的控制能力。

2.管理体系的创新。整合财务审计、项目管理审计、项目风险管理标准ISO31000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0HSM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通用标准体系,构建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审计体系要素,优化审计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从系统性和可操作的角度确保审计职责划分的规范流程的衔接,确保审计管理体系处于自我约束、自我诊断、自我完善、动态更新的状态,持续地保持其有效性。

3.技术方法体系的创新。管理控制系统是借助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基于行为或结果的控制机制。因此,它需要在不确定环境下跟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便应对复杂问题的需要。大型工程审计技术方法体系创新包含3个方面。

(1)综合采取多种技术措施强化风险链运作能力。如:针对决策失误等风险,不仅要从源头上加强基于社会因素综合考虑的决策制度及机制的优化,还需要采纳新型风险识别技术,如引入综合集成研讨厅等群决策机制及技术,以集成审计主体和多类专家优势,将决策失误降到最低。针对工程造价和财务异常等风险,要通过全方位、多阶段的数据融合、智能数据分析与挖掘、专家知识系统等技术来有效地甄别异常数据,挖掘问题线索。针对实时性强的风险,要引入持续监控机制,以随时捕获任何时点的工程状态信息,支持动态实时的预警和控制。

第8篇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设计;取水设计;灌溉渠系布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科技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我国幅员辽阔,然而人均水资源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水利工程作为农业工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开拓农业市场、促进农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基本原则

1.1继承性原则。基于现代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必须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对现有系统的合理性进行有效继承,对以往水利工程设计存在的不合理因素进行改进与调整,建立功能优化与结构合理性相关目标,确保农田水利利用结构与布局的稳定性特征。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要充分把握现状结构及整体布局,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新的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的规划方案。1.2整体性原则。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关系着农作物生长状况,其具备生态服务与隔离建设用地的双重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必须注重农田水利工程在布局与数量上的统筹兼顾,做好农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安全及生产安全的协调工作,确保农业生产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1.3动态性原则。农田水利工程是生态与经济的综合体,其设计与规划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其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实际生产的需要作出动态调整与优化,确保生态综合体与经济综合体能够处于相对优化状态。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注重其协调性与保护性,以动态的眼光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2]。

2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策略

在进行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时,要把当地的国土整治山、水、田、林、路的规划密切结合,同时还要考虑其他用水部门如发电、航运、人畜饮水的需要,统筹兼顾。针对当前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明确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关键,掌握其设计要领,促进工程设计质量的提升。2.1水源工程设计。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南北水资源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水源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对于现有的常规灌溉水源要实施进一步挖潜与改造,做到合理利用,在水源工程设计过程中要融入节水灌溉措施,确保农业生产需求。其次,在设计水源工程过程中,要根据地区差异给予不同的设计策略,因地制宜,建设多功能小型水源工程,对于山区、山前冲击区以及小型的河网区等,要利用河床渗渠,充分利用调蓄水池,加强对调蓄水池的开发。若处于机井区,则要利用地下水实施人工回灌补源,涵养水源,建立地下水库。平原地区的水源工程设计则要注重对雨洪资源的开发利用,在水资源充足期间储蓄一定的水源,供枯旱季节用。与此同时要大力兴建平原水库,通过江水调蓄,确保农田灌溉用水。水源工程设计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对于常年存在严重旱情的地区,要注重人工及气象灾害的影响,必要时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补充水利工程水量,当旱情发生时,能够为农田生产提供水资源,降低旱情对农田生产的影响。对于水土严重流失区域,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质、土壤结构及气候条件等,通过水源涵养林、封山育林等缓解水土流失,在地势较高地区建立森林水库,确保自流灌溉,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费用。在降水充足的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可以建立小面积灌溉区,在水源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洪水、暴雨等外界因素影响。2.2输、排水工程设计。在引水设计方面,首先要明确引水流量,尤其是对于技术力量薄弱的地区,在输水工程设计时要与当地用水高峰相结合,根据最大灌水定额与延续时间明确渠道引水流量,渠道横断面的设计要根据水力均匀流进行确定,对于变化较大的水位渠道,可建立挡水墙与水闸,有效设计自流灌溉方式,提升水资源利用率。排水设计方面要明确排水沟流量,并结合地形条件、旱地、水田的特点,设计排涝模数,可采用引水渠道设计。在排水方面首先需要明确排水沟的流量,严格按照地形特点对暴雨标准进行设计,依据水田滞蓄水深、渗漏量等对水田排涝模式予以设计,在渠道横断面设计方面,可以借鉴引水渠道的设计方法。2.3田间工程设计。田间工程主要包括灌排合区与渠道衬砌两个方面。如某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一共需要对三处灌区进行改造,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新建4座放水闸门,新建100处集雨水窖,其中集雨水窖的容积一共达到了0.5万m3。分别整治塘坝以及引水堰闸1处,其中塘坝的蓄水量达到了7万m3,新建12眼机电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一共700亩;另外节水灌溉引水渠道一共21km。。在渠道横断面衬砌处理过程中采用U型预制硂板,圆弧半径设定为0.5m,渠道深度、板厚分别为0.8~2m、0.045m。田间工程要注重对灌排合区的布置,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需依据其田块形状划分,一般选择相对规整的条带状田块,其能够促进田间灌溉串排问题的有效解决,避免出现水淹灾害。其次,在水利条件好的地区可采用预制混凝土U型槽渠,减少土方开挖与回填的工作量。另外要对田间作业面及渠道进行合理化的安排与设计,其纵剖图如图1所示。若条件允许,可以布置灌排合区,为田间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力的生长环境与条件。

3结束语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生产发展息息相关,新农村建设、水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均离不开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与规划,在现代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把握农田特点,因地制宜,科学管理、使用水资源,建设合理化的水利工程,确保水利运行体制的合理高效运行,确保农田生产需要,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庆华,崔世彬,马静,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研究[J].水利经济,2011,29(4):1-5.

[2]王秀丽,张凤荣,王跃朋,等.农田水利工程治理天津市土壤盐渍化的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0):82-88.

[3]周慷慨,罗海波,赵晨晨,等.生态农业发展背景下喀斯特山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以贵州省遵义县尚嵇镇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9):216-221.

第9篇

关键词:课堂教学;非预设性;情境;教学策略

由于课堂教学的非预设性情境生发的随机性和非可控性很强,所以就会产生积极的或者是消极的后果,即积极的非预设性情境和消极的非预设性情境,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它既让人喜,又让人忧。喜的是,积极的非预设性情境的生发往往是高效课堂的神来之笔;忧的是,当消极的非预设性情境不期而来时,又往往是低效课堂不可补救的败笔。因此,如何利用积极的非预设性情境,化解消极的非预设性情境,这就考验着一个教师在教学策略上的灵感和智慧。

一、未雨绸J,做好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尽管课堂教学的非预设性情境是我们无法预知的,但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设计上,在学生的情感、认知、个性等方面都是可以预知的,也是可以掌控的。如果我们在较设计教学时,有意识地设计一些环节内容,把各种因素考虑周全。这就会大大消减非预设性情境尤其是消极的非预设性情境的不期而来,避免低效课堂的产生。那么具体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一)提高素质,夯实内功

我们看到,面对课堂上的非预设性情境不期而至,许多优秀教师是那样的镇定自若,驾轻就熟,闪现着临场的机智和智慧。而这样的灵感和智慧正是从的提高自身素质和夯实个人能力上来的。例如,在一堂思想品德课上,有位学生就提出,有没有一夫多妻制或者一妻多夫制的国家。这其实是一个积极的非预设性情境,但它考验的教师综合素养,需要的教师要有广博的课外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知识的熟知,才能把一个看似刁难的问题,恰到好处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二)课前准备,充分到位

课堂上的非预设性情境的调控,是与教材内容密不可分的。如果我们教师只是局囿于与教参中所涉及的东西,是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的,也是无法预知教学内容的辐射边界的,这就为消极的非预设性情境产生埋下了伏笔。或者我们有些教师只是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自己去搜集;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去查找。这种看似自主的教学形式,其实也为消极的非预设性情境产生买下了祸根。因此,课前准备,充分到位,这是每一位教师运用教学策略的不二法门。

(三)问题设计,意向精简

我们说,课堂教学的生命力在于生成。一堂设计精心、安排周到、环节完备的高效课,并不是真正的、纯粹的高效课。固然它有效地消减了非预设性情境的生发,但它也丧失了课堂教学的活力。因此,教师的教学策略只是一个基本的意向思考,具体的过程要随着学生的表现逐渐生成。教师的问题来设计要体现“导”,让学生自主的学,要提纲挈领直指要害,既有涵盖性和针对性,又有明确性和模糊性。然后,把更多时间和空间预留给积极的非预设性情境的生发,这才是真正意义的高效课堂。

二、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课堂教学的非预设性情境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在教学中,我们是硬性的把学生拉回到我们预先设计好的程序中呢,还是完全跟着学生走?两种做法都不可取,前者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后者教学无条理,体现不出教师的“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既要随机应变,又要因势利导,既要考虑学生怎样学,又要考虑教师怎样教,随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设计策略,将学生及时纳入调整后的设计中。尤其遇到消极的非预设性情境时,如有些学生有时刁难、捣乱、状态不佳、冷场等,我们尤其要调动智慧,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才能有效恢复课堂秩序,化解尴尬,进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创设氛围,搭设平台

课堂教学的非预设性情境,不仅有学生知识层面的,还有情感态度层面的,如不积极、情绪不良、不愿与老师配合等。面对这些,我们又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呢?

(一)创设师生之间的民主氛围

课堂真正民主了,学生才敢畅所欲言,才不会出现不愿配合以及气氛沉闷的现象,课堂气氛民主,就不会出现学生故意捣乱,起哄等现象,就不会出现老师唱独角戏,学生做旁观的现象,进而更可喜的是会生发出许多积极的非预设性情境,让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些时候,一堂课教师显得很被动,提出的问题没人举手回答,或是冷场或是学生回答不理想的,进而消极的非预设性情境开始蠢蠢欲动,这是就要求我们教师设法给学生搭设平台,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到教师预设的情景之中,学生有了亲身情景感受就不难化解问题。如讲《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环境污染正在威胁着我的生活,教师亲自带领学生调查所在辖区工厂、家属区、垃圾站、排水沟、农田等地,当他们有了大量的亲身见闻和感受,教学的效益就会从解决“知”的问题,上升到“情”的投入,最终落实到“行”的生成上。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非预设性情境是课堂教学的灵动性所在,它时刻挑战着教师的智慧,只要我们及时做出的正确判断,采取恰当的措施,始终把学生至于教学的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因学生而动、因情境而变,我们的课堂就会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智慧与欢乐,以及创造的快意。

参考文献:

[1]张喜艳,马捷.教育信息生态系统的进化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11).

[2]朱永海.从教育信息生态系统演进透视教育信息化建设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09(02).

第10篇

关键词:建筑类电气项目;强电设施;施工设计;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建筑类电气项目中强电设施的建造质量和当今时期的一座城市甚至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工程密不可分。由于国民对现实的生活内容及生活质量的需求档次在不断升高。对建筑类电气项目中各项设施构建的品质要求亦在逐步朝着严格化发展。业已峻工的建筑项目是否已具备投入运行的功能要求或者是已投入使用的土木建筑工程是否还蕴含着某些影响其达到正常运行的各类问题,其中尤其是建筑结构中的强电系统问题均是当今建筑承包队伍及工程投资企业特别瞩目的问题。建筑项目中强电设施构建的工艺和手段的确定是当今建筑领域中亟待解决的关键性课题,一项建筑工程中强电设施建造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建筑项目最终的功能效用,其亦和工程竣工以后可否完整投入运行、运行中是否有可能产生某些功能欠缺性问题、是否可达到稳定长久的发展存在着直接的关联性。

1.建筑类电气项目中强电设施的构建现状及问题

1.1 筹划期强电设计没有规范基准可循

绝大部分建筑工程投资方在实施强电类设施的构建之前均未能完整地拟定出一份极为详细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而在通常的建筑工程设计院所设计出的建筑施工图纸中仅就电气设施的建造区域及装配环节做出粗略的解说,并未在工程施工图纸中把各类用电机构的运作标准给予详细说明。工程承包企业面对此类充满缺陷的工程设计图纸比在具体施工环节中产生很多迷茫之处,所以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对施工图纸实施进一步的修正和调整,然而因为建筑施工企业技术资质的欠缺及专业技术力量的匮乏必然导致其强电设施建造环节中有关技术图纸和相关资料完善工作方面的严重缺失。在不具备专业技术规范约束下的施工过程中极易产生各类的异常情况及疑难问题,由此必然制约施工建设的迅速推进,甚者可造成工程整体建设品质及后续的施工电气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1.2 目前建筑用电负载基准的确定

当今时期,我们国内绝大部分商业功能及居民建筑的电力负载基准均已满足1、2类民用建筑体大于4kW,3、4类居民建筑体大于6kW的供电基准。其供电基准决定于各座建筑体内的配电室的电力负荷和室内总体配置线路的设计意图及路径,应当在设计工作开始之前即给予充分说明,对没有标明电力负荷使用等级的即依照普通要求的供电负载基准予以设置。然而对于未标明供电负载要求的建筑体在运行过程中如果超出了所给配置,那必然导致是相当程度的配电机构受损及安全问题的产生。

1.3 电气构建中防雷机构设计及电源衔接部件的设计

电源衔接部件在建筑工程设计方案中应当标注出清晰的负载及用量说明,倘若不发生意外变化其施工过程须完全遵照工程图纸开展施工,现阶段有关电源衔接部件的设置环节尚严重地表现着操作不正确、设置部位存在较大的误差所引发的电源连接不实等情况。而避雷机构设计即是指确保建筑体内用电稳妥无缺陷的关键性结构模式之一,需要有关强电工程专业设计人员给予全面且深度的关注,当今时期我们国家的绝大多数避雷设施构建工作不科学、结构设置不完整,致使建筑体结构内蕴含着极大程度的可能遭受雷击的安全性缺陷。

2.建筑类电气施工中的强电设施构建及设计手段分析

2.1 满足耗电负载基准的变电机构设计策略分析

强电型功能设施是总体建筑项目可否完整投入运行的关键性施工内容,其亦是建筑电气系统中必不可缺的重要成分,其紧密关联着建筑电气的施工品质及整个建筑体的安全性。所以,在开展建筑类电气工程的构建环节中,特别是在其强电体系的施工方案拟定环节中,须特别关注其中所实施的构建策略及作业方法的正确性。

在前期阶段的强电机构设计方案及图纸资料上务必需标明各式配电室及重型用电装备,各阶楼层装备的最高耗电规模及最低耗电规模均须在强电机构工程图纸中做出详细标明。建筑施工企业在展开建筑结构的实际建造环节时须依照前期的工程方案设计,循序渐进地稳定实施,其中必须以确保实现强电工程建设品质及施工过程安全为基本前提。

2.2 建筑物送电及照明体系的设计策略

送电机构的实施是总体建筑体建造过程中的重点内容,同时其亦为强电设施构建环节中的一类内容,其不但应符合总体建筑结构的供电要求,而且尚需确保送点体系中的安全稳定性能。建筑结构中照明体系功能设计手段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物送电系统是否可实现绿色环保的标准要求。所以,在实施送电和照明机构的方案编制时,不但须符合建筑体基础送电要求,尚需最大限度的关注绿色环保即节能方案的应用。譬如,在便捷的照明机构中应当不采用过去高能耗的白炽照明灯类型,而改为采用绿色型环保照明灯具,尽管节能类型的照明灯和白炽照明灯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价格弱项,然而从长远观点去考虑,其节省下来的电力耗费可完全超出之前在灯型选取上多花费的支出。类似于此种节能方法在供电系统与照明系统中存在许多,要针对不同建筑物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方法选择。

2.3 加强电气工程强电施工项目中各模块的监管

我国建筑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模块缺乏独立有效的监督管理系统,因此在整体施工中会出现各施工部门不互相协调的单干现象,也是导致前期设计无法正常进行的主要原因。首先,在施工前各工作人员要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对即将开展施工的建筑物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排查电气系统的安全问题,保证设计方案的可执行性。其次,对于施工单位来讲,要严格遵守施工中的规章制度,从前期选择设计方法到施工中各模块的具体操作环节,都要做到符合相关标准与安全等。最后,在施工工程中各模块施工人员要加强交互管理,及时沟通不同强电施工模块间的矛盾与冲突,避免后期出现问题后不得不进行的返工处理。完成以上各部分的监管与整合协调是强电工程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结语

随着城市现代化与经济建设的一步步发展,建筑行业也在飞速推进,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建筑电气工程中强电施工是整体建筑功能实现的核心。因此,选择合适的强电施工设计方法是整体施工是否能高效完成的前提条件。此外,针对强电的施工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与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过程中也要严格遵守监督管理,将细节检查落实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使得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强电施工模块成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昕哲,李寅.电气安装中的强电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J].才智,2015(10):96.

[2]刘淑杰.关于电气安装工程强电施工技术的分析[J].通信世界,2015(4):112.

第11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学 课堂 策略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1教学依据要素分析

1.1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教学标准要点分析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学理念一被提出便引起社会全面轰动,因为新时期高中化学教学不再是传统教师主体式化学教学,而是学生主体式化学教学,学生在整个高中教学体系中占主导地位。学生自主化和学生个性化双向发展潜能逐渐被激发,并且使学生发现自身不足并予以改正,不断加强学习能力,丰富化学学习经验,有效掌握化学课堂学习技巧,完善化学学习方法和化学学习技巧。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个性发挥和特长发挥,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自身创新能力和学生自身动手实践能力。

1.2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背景下的学生现状分析

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大体背景下,改变学习方法是当务之急,学生通过课堂自主学习,可提高学生自身探索能力和学生自身创新能力。新课程化学教学结构体系中,学生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主体,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上至充当引导者,并处于辅助教学位置之上,高中化学教师要自行为学生创造充足自主学习空间,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懂得设计化学学习计划。上述因素均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同时也是对学生素质的严格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按照学生个体学习知识特点和相应学习状况等进行合理任务分配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次化学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此种教学模式中来以至真正达到预期学习目标。

1.3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方法要素分析

为了迎合时展需求和高中教学需求,高中化学教师应适时进行职能转变,高中化学教师更应该注重化学课堂教学方法和化学课堂教学方式,只有加强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合理培养才能够衬托出新课程化学教学的课堂时效性和教学合理性。在具体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知识课堂任务配备可对学生基础化学学习方法加以明确。

2当前我国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和有效教学途径要点分析

2.1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进行高中化学教学

此条重点就是应摒弃传统化学教学中的消极教学思想和消极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结构体系中的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之后进行化学正规式高中化学教学。教师主要任务就是对课堂任务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配,然后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按照梯度次序进行合理学习排序,以教学内容简易程度为判定标准,综合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生学习爱好以及相关学生学习个性等进行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细则设计,旨在突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特点,高中化学知识化解和高化学知识整合则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理应根据高中化学教学特点,创立生动教学情境,科学安排合理设计生动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之后在此基础上抓住时机,利用学生好奇心理和好动心理以及好胜心理等适时进行课堂问题设计和课堂活动设计,高中化学教师通过此类学习方式即可有力展现出化学求新教学特点、化学求异教学特点和化学求取教学特点。

2.2以课堂提问为主导的高中化学教学法

新型高中化学教学,其课堂主导者是学生群体,并非高中化学教师,此时高中化学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上敢于发言、勇于发言,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教学全过程应分为发现过程、探索过程以及解决过程三种,以便让学生对自身缺点和不足有所熟知,使其及时发现学习质疑点和困惑点。探究化学问题时,学生应发挥出自身能力,树立良好学习品行,养成积极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以化学课程学习问题为主进行相应组织教学,使得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切身处地地参与到高中化学课程学习中来。

2.3教学过程中提倡教师教学创造性和教师教学主动性

较为正确的做法是,应有效提倡化学教师教学能动性和教学主动性,高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可余留充足教学空间给化学教师,化学教师可随机应变,及时发挥出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以至有效激发出教师自身教学设计灵感和激情。化学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过程中不能只侧重与化学课堂知识教学设计,同时也应注重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和整体实践能力培养,当学生对统一问题提出不同见解时,教师应尊重学生观点,在对观点进行证实的基础上,正确的加以鼓励,错误的予以修正。化学学科自身综合性相对较强,化学教师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仔细观察,在观察之后认真记录,方便日后师生之间交流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化学知识探讨,并对学生疑惑出给出正确学习方法和思考途径,从而不断拓宽高中学生的基础化学学习事业,拓宽高中学生的学习知识面。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整个结构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发挥出教师原有教学引导作用,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对课堂任务和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仔细分配,然后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合理安排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对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相应教学策略和教学途径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我国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

[2] 宋秋前.新课程视野下优化教学时效的策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4(06).

第12篇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信息化;任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6-1339-0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普及率和国内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在办公过程中,以传统的纸质为媒介的工作方式和审批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大规模集成的工业化生产的新需求,实现这种以计算机为媒介的无纸化办公自动化已经是提高企业单位办公效率、规范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基于网络的自动化办公系统(OA管理系统)的产生,最大程度地提高员工办公的效率,实现了企业单位办公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系统化、信息化,这不仅解决了传统管理方式所带来的问题和满足了企业的需求,同时也为企业在今后的扩展提供了有力的后备力量。在企业的长远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需求分析

1.1系统认识与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是OA管理系统开发最重要的阶段。因为只有充分了解用户和系统本身的需求后,才能够设计出比较完善的系统。

1.2问题提出与解决方案

管理自动化对公司发展越来越重要,如果没有管理自动化,就不可能有公司的现代化。自动化是当代公司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关键,它主导着未来一个时期公司现代化的方向。

1)存在的问题:①公司任务管理仍采用人工来进行管理,弊病就是管理不科学,效率低,漏洞多;②资源配置不合理,整个过程周期长;③管理部门无法及时了解用户的需求。

2)解决思路:①利用MVC架构开发公司任务管理系统;②将一系列用户需求通过系统反应出来,如果用户信息与要求不符,则会提示用户错误信息,令其改正正确后方可操作;③将客户需求与资料情况均存入数据库中,在操作系统时可以动态读取数据库信息来达到双向了解的目的,使整个管理过程更加科学、更加有效。

1.3功能需求

一个任务管理系统至少包括以下的功能:

1)登录模块:主要功能是提供用户登录进入系统。并对用户的登录信息进行识别,包括用户的用户类型与权限。

2)任务模块:主要是实现对办公过程中的任务提交,以及公文的流通传送保存等。比如工作总结的上交上级管理人员、工作任务的下发等公文传送,提供任务的、监控和反馈,可以把安排给你的任务转发其他人处理,还可对任务附加附件,便于资料的查找。

3)机构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用户的部门分数。例如分公司人员的所属机构等。4)用户模块:主要实现用户的创建,以及用户的权限分配和管理。

2系统的功能设计

2.1设计策略

遵循软件软件工程原理及方法,采用模块化和复用设计策略。

1)模块化策略:系统面向三个层面的用户(普通用户、普通管理员和超级管理员),用户执行操作和界面各有不同,为了保证系统整体结构和数据安全,也提高了模块间的独立性,减少藕合程度,必须进行有效地系统分割。

2)复用策略:在涉及到业务逻辑与底层数据库操作时将贯彻软件复用的策略,对公共功能和关键操作进行抽象成操作类,从而提高业务部件的可复用性。

2.2系统结构设计

2.2.1任务管理流程图

业务流程图是一种描述系统内各单位、人员之间业务关系、作业顺序和管理信息流向的图表,利用它可以帮助分析人员分析出系统工作过程。如图2所示的目标系统流程图,其形象地反映了系统的任务执行。

任务管理系统是一个针对中小型企业的办公自动化进行管理的系统,或者可以直接称之为一个在任务管理信息平台,其功能是实现任务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其业务流程如图1:

图1任务管理系统流程图2.2.2系统数据流图

图2显示了公司任务管理系统的顶层数据流图,它表明,系统从用户接受基础的数据资料,经过系统处理后把相关的任务进行执行;

图2任务管理系统数据流图2.2.3功能设计概述

OA自动化办公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有效提高办公效率和质量、辅助办公决策、实现无纸化办公。

为了解决问题,满足用户的需求,该系统项目将从实际、方便的角度出发,系统的默认角色有两个:超级管理员和普通用户。其中,超级管理员具有所有的操作权限,新创建的普通用户只有我的任务和任务管理这两个菜单可见,你可以通过创建新的角色来给用户增加权限。

所以,基于以上两种不同类型的用户,该系统给予分配不同的权限,系统会根据用户的不同权限进行判断是否可以访问的某页面,并且提供不同的系统菜单。它们都是基于在同一个数据库上所进行的操作,所以它们之间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因此,总的来说,该OA管理系统包括如下的功能(如图3所示),其中每个功能模块都由若干相关联的子功能模块组成。

图3系统功能模块图

2.2.4登录管理设计

“登录管理”功能模块是指系统用户必须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可以登录进入OA管理系统。在这部分的功能块中,应该要充分地体现系统的安全性,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2.2.5任务管理模块

“任务管理”功能模块用于用户对各任务的发送、处理、提交以及转发等操作,其中包含的子功能模块如图4所示。其中:1)我的任务:用于显示用户需要处理的任务,系统为用户提供一个界面,可以查看和处理任务。2)任务管理:用于提供任务的、监控和反馈,可以把安排给你的任务转发其他人处理,还可对任务附加附件,便于资料的查找。

除此之外,还有用户管理、角色管理、机构管理、在线用户及系统配置等,在此不作详述。

图4任务模块2.3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整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数据库是系统的后台部分的基础。在OA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设计工作主要包括建立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创建所需要的表与字段。本系统的数据库建立与维护等相关操作是用MySQL来实现的。

在概念结构设计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工作是E-R图的设计,这一阶段要对需求分析中收集的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确定实体、属性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

用户与任务的E-R图,如图5所示。从中可以清楚看出,用户与任务是多对多的关系,这符合系统的实用性策略。

2.4任务功能实现

在实现过程中,对于用户资料写入、修改、删除等相关操作都能简便地、成功地运行。详细见下面实现。

1)任务信息写入发送:

准确地输入数据并保存时,会进行自动跳转页面,并在工作文档列表中显示出刚才发送成功的数据的信息。如图6所示。

public String editTask() {

taskService = new TaskService(); taskService.updateTask(id, title, content); return SUCCESS;}

2)任务信息查看:

在任务信息查菜单中,可以查看所有的任务信息。展示“我的任务”代码:

public String showMyTask() {

taskService = new TaskService();

request = ServletActionContext.getRequest();

taskService = new TaskService();

User loginUser = (User) request.getSession().getAttribute("loginUser"); if (loginUser == null) {

request.getSession().setAttribute("message", "请您登录"); return ERROR;} System.out.println("personalFlag=" + personalFlag); taskList = taskService.findMyTask(loginUser.getId()); return SUCCESS;}

2.5机构创建实现

机构创建实现机构及建立新机构,如图7所示。

图7创建机构

机构创建代码:

public String editDep(){ service = new DepartmentService(); if(oldName!=name){ if(service.findDepartmentByNameAndPid(name, parentId)!=null){

request = ServletActionContext.getRequest();

request.getSession().setAttribute("message", "机构名称不能重复"); return ERROR;}else{

service.updateDepartment(name, id, parentId);}}

return SUCCESS;}

2.6角色创建实现

角色创建实现建立新角色,该实现中主要是给新用户分配更多权限增加角色代码:

public String addRole() { roleService = new RoleService(); if (name != null) {//判断角色名称是否重复

Role role = roleService.findRoleByName(name.trim()); if (role != null) {

message = "角色名称不能重复";

request = ServletActionContext.getRequest();

request.getSession().setAttribute("message", message);

return ERROR;}

roleService.addRole(name.trim(), oprations);} return SUCCESS;}

3结束语

该系统是一个功能较全,运行速度快的任务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企业单位办公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系统化、信息化,使企业内部人员方便快捷地共享信息,高效地协同工作;实现迅速、全方位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徐锋,陈绍继.AJAX与PHP基础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苗雪兰,刘瑞新,宋歌.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王俊杰.精通JavaScript动态网页编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