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42: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综合实践评价方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研究内容要贴近学生经验,激发参与兴趣
首先在情境导入环节,就是运用猜谜、视频等手段,通过激发兴趣来调动学生。学生在看到学校运动会的热闹场景时,就置身于具体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调动了情感,开启智慧。最重要的是,能够留下深刻体验,这是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最主要的活动目标。在初步设计的过程中,各组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困难,有的是考虑问题不全,有的是不知从哪里着手,根据具体情况,教师及时指导,合理组织交流,分析制定运动会方案要考虑的多种因素,实现资源共享和经验借鉴。汇报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汇报流程,懂如何准确地表述方案,认真听取组际合理化建议,通过团队合作、集思广益,优化完善活动方案。探究――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所在,现场热烈交流探究甚至是激烈争辩的气氛,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的直接经验,对各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已经进入了潜意识状态,初步显示出了统筹、规划的意识和能力。“旁观者清”,组际交流更能实现互补共享。因此,就如何上好方案设计课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想法。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
以各种活动的开展为载体,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活动中不断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通过与其他教师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拓展学科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教师科研能力,定期开展教研活动,上公开课,实现教师由“教书型”向“科研型”转变。学生的培养目标:通过主题活动转变学习方式,在主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好奇心和创造力,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和加深理解已经学到的知识,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培养生活能力:自主意识,团队精神,以及对资料的收集、分析的外理,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了解科研的一般过程和方法,体验科研的艰辛和快乐。我校目前开展的几项活动朴实和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相连,都来源于学生身边的事,如本课《快乐校运会》。以这些为研究内容,开展活动,学生有足够的经验,可以说既是学生的直接经验所及,又把活动引向更高层次。因为活动贴近学生生活,主题体现学生意愿,学生参与活动有极大的兴趣,在活动中都有很好的表现。学生在活动中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学习兴趣得到增强,学生感受到活动成功的乐趣,自我价值得到充分体验,对活动课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正确处理收与放的关系
尊重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尊重学生意愿。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双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大胆尝试。综合实践活动离不开教师的具体指导,制定计划,学会合作,均需要教师的点拨,甚至是训练。要“放”就必须先“扶”,否则学生无所适从。但老是“扶”而不敢“放”,学生永远学不会自己走路。在活动的实施阶段,我们综合实践老师总是担心他们去学校外活动的安全问题。但是实践证明:该放手时就放手。本次活动中,学生在设计快乐校运会筹备工作方案和选择小组分工等环节,都体现了学生自主体验的原则。让学生积极参与,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保证每个学生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与协调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老师的指导使学生少走弯路,避免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和精力,可以借鉴一些已有经验帮助他们更快地享受成功。教师也要注重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展自我的实践能力,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起成长。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老师一定要及时给以肯定和赞赏;当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挫折时,老师要及时鼓励他们勇于面对挫折,增强自信心,帮助他们战胜困难。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其调整研究计划。如,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对于学生遇到的经费、运动员选拔时都想参与,但没有特长等困难时,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及点拨,教会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关键是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和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
五、重视评价,将评价贯穿活动的全过程
综合实践虽然是一个校本课程,但我们认为它与语文、数学等工具性学科一样,必须通过评价来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做好分组分工,以便活动顺利开展,并认真组织评价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外出活动要特别注意学生安全。可以说,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综合实践的评价强调多元化,应该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仅针对他们结论成果。只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知识、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一定的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就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对课题选项、研究方法、撰写调查报告、填写活动的指导,做到按时到位、适时指导、合理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正确的评价,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重要途径,作为综合实践教师,要加强活动过程和活动效果进行多样性评价的能力。评价的内容还要包括学生的活动态度、表现、技能等多个方面。因此,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新型教学评价机制,同时运用师评、生生互评、组际评价等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要更加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殊性,它的评价更要强调学生的自主评价,评价的过程性和实践性,评价的多样性和发展性。在交流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评点其他组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就能够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策划方案应注意系统性
策划一个合理的活动方案是任何一次综合性学习的基础,而能策划一个完整的方案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策划活动方案无论是整体的还是局部的、及至细节上的,老师既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完全放手,要加强指导,也要重视学生的意见。
1、策划内容和主题
活动内容的确定,我们可以选用课本上的内容,但是课本上的有些内容是不适合学生的,有的只是适合城市学生,有的偏向适合农村学生,课本的局限性就在它总是适合部分学生,并不能顾及所有的学生。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当地经济文化中富有特色的部分选取出来,作为我们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具体内容的确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老师开列几个内容题目供学生选择,也可以让学生出题,老师再从中选择比较好的,还可以采用学生民主表决的方式产生,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信这样产生的活动内容是学生乐意接受的学习任务。活动的主题要能反映内容与当今社会接合最紧密的部分,让学生进入社会学习语文,让社会进入语文学习,拓宽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方式,这样的活动才是最有意义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2、策划班级活动方案与小组实施方案
综合性学习班级活动方案着眼于整体,应能保证活动有序开展下去,应有利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能比较顺利地完成既定的活动目标。制定班级活动方案时要注意综合性、实践性,注重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注重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联系,注重动脑分析与动手实践的相结合。制定班级活动方案时老师不能一手包办,此时老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智慧,让他们参与进来,开始时老师可以只制定一个大概的框架,让学生补充修改,经过多次的参与,逐渐过度到让学生制定方案,老师指导修改,学生参与制定的活动方案更让学生乐于接受任务或主动参与活动。
相对于班级活动方案,小组活动实施方案是容易被忽视的或是不被重视的。应该说小组活动实施方案更具有操作性,对学生真正参与活动有着直接指导作用,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如果老师疏于指导,有的学生干脆不制定实施方案就开展活动,将会导致活动盲目而完不成任务。首先老师要根据各组活动目标指导学生自己制定小组活动实施方案,然后老师要指导通过方能实施,在活动过程中是充许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变动实施方案的。
3、集体活动与个人活动
综合性实践活动重是实践,开展活动时既有集体活动,又有个人活动,集体活动注重合作,个人活动重在自主。小组分工时,要注意每个小组的活动负责人要是一个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能把本小组的成员团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个人能力,还要能照顾活动能力稍差的同学,也能让他们积极参加活动。人个活动应是小组集体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要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能给本小组集体活动带来有益的帮助。
4、活动过程的记录与评价
活动过程是活动评价的重点,要让活动评价是真实有效的,就得有一个真实的活动过程的记录,活动过程的记录最好采用文字即时记载的方式,这样的记录能保证真实有效。活动过程记录可以采用学生本人记录,也可以采用他人记录,还可以老师参与记录或多方记录综合使用,这个可以灵活处理。学生记录的好处是能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与修正,老师记录的好处是可以随时掌握学生活动的过程,便于指导和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评价的时机除了活动完成以后,还应注重在活动过程中的评价,有利于及时鼓励学生和指导学生,以正面评价为主,可在集体进行,以增加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以反面评价为辅,或将反面评价改为活动指导。在评价时,要充分注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差异。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
二、指导活动实施过程
1、活动形式的指导
综合性学习活动应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确定不同的活动形式,如:搜集资料,可以到图书馆、书店、博物馆、电视报纸、网站等地方搜集,可以采用文字记录、照相保存、实物借用,复印扫描等手段;调查情况,可以问卷调查、实地采访、查阅引用资料等等;宣传知识,可以发传单、办板报、举行演讲、搞讲座、开展比赛等等形式。
2、人际交往的指导
综合性活动要让学生进入生活,走入社会,免不了跟各种人打交道,还有大量的学生间、师生间的交流,这时候人际交往的指导是很重要的。要完成一项实践活动任务,人际交往是先行的,这就要求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要过关,与人见面的第一件事是称呼,称呼要体现对人的尊重,接下来就是自我介绍和说明事由,这个时候我们要的是语言简洁明了,态度谦虚诚肯。活动过程中还应有应对请求遭拒的能力,如何说服别人,或者另寻它径。人际交往是一门大学问,只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与提高,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进步机会。
经济技术比较属于技术经济学的范畴。技术经济学是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它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寻求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确定技术先进与经济合理的最优经济状态。技术经济的产生与西方的管理科学和工程经济、苏联的技术经济分析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二十世纪30年代以来,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曾先后产生了对工程项目和生产经营决策进行分析计算的一些方法,如可行性研究、价值工程等。
2、经济技术比较的目的
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将技术更好地应用于经济建设,包括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各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发展生产力的综合论证。 技术经济学把研究的技术问题置于经济建设的大系统之中,用系统的观点,系统的方法进行各种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 技术经济学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并采用各种数学公式、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评价。
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不是纯技术,也不是纯经济,而是把技术与经济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以选择最佳技术方案。经济技术比较在实践中通常采用两种以上的技术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并在分析比较中选择经济效果最好的方案。
3、经济技术比较涉及的内容
经济技术比较的内容涉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领域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方面,也涉及生产和建设的各个阶段。 从全局的范围来看,经济技术比较用于研究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速度、比例、效果、结构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最佳关系问题;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合理转移问题;投资方向、项目选择问题;能源的开源与节流、生产与供应、开发与运输的最优选择问题;技术引进方案的论证问题;外资的利用与偿还,引进前的可行性研究与引进后的经济效果评价问题;技术政策的论证、物资流通方式与渠道的选择问题;等等。 从部门和企业范围看,经济技术比较用于厂址选择的论证,企业规模的分析,产品方向的确定,技术设备的选择、使用与更新的分析,原材料路线的选择,新技术、新工艺的经济效果分析,新产品开发的论证与评价,等等。 从生产与建设的各个阶段看,经济技术比较用于试验研究、勘测考察、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生产运行等各个阶段的技术经济问题的研究,综合发展规划和工程建设项目的技术经济论证与评价,等等。
4、经济技术比较的基本方法
经济技术比较的基本研究方法有系统综合和方案论证。系统综合即采用系统分析、综合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对技术的研制、应用与发展进行预测与分析。
方案论证是技术经济普遍采用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一套经济效果指标体系 ,对完成同一目标的不同技术方案的计算、分析、比较;效果分析是通过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的对比分析,效益与费用的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的原则是效果最大原则。
5、方案论证的主要类型
项目实践中,常常遇到两种情况:一种是单方案论证,即只有一种技术方案可供选择,对候选方案是否可行进行论证就可以决定方案的取舍;一种是多方案论证,即有多个技术方案可供选择,这是就需要对进行多方案进行经济技术比较以选择技术上先进使用、经济上合理有力、社会效益大的最优方案。多方案论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互斥型,即在多个方案中只能选择一个,其余方案必须放弃。多个方案不能同时存在,方案之间的关系具有互相排斥性质。
(2)独立型,作为评价对象的各个方案是独立的,不具有相关性,且任一方案的采用与否都不影响其他方案的是否采用的决策。即方案之间不具有排斥性,采纳一方案并不要求放弃另外的方案。如果决策对象是单一方案,则可以认为是独立方案的特例。
(3)混合型,在方案群内包括的各个方案之间既有独立关系,又有互斥关系。
在具体的住宅小区开发项目中,项目的单一性决定经常遇到的是互斥型方案比较。
互斥型方案进行比较时,必须具备以下的可比性条件:
① 被比较方案的费用与效益计算口径一致;
② 被比较方案具有相同的计算期;
③ 被比较方案现金流量具有相同的时间单位。
在住宅小区开发项目中,上述条件表现为:满足功能需要可比,产生效益可比,投入成本可比,使用寿命可比。
6、经济技术比较在住宅小区道路设计方案比较中的应用
下面以住宅小区道路设计方案比选为例,探讨经济技术比较在住宅小区开发项目中的应用。
住宅小区中具体路段的道路设计方案是比较典型的互斥型方案比较。上海泗泾颐景园二期小区主干道路宽7米,可选设计方案有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混凝土道路、天然石材铺装道路、砂砖铺装道路。
上述方案各有优缺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强度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适用于繁重交通道路。但需设置许多接缝,这些接缝增加了施工的复杂性,并且影响行车的舒适性,接缝又是路面的薄弱点,应合理设计、认真施工,否则,容易出现唧泥、错台等危害。
沥青道路路面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振动小,噪音低,开放交通快,养护简便,适宜于路面分期修建。沥青路面的缺点是温度敏感性较高。夏季强度下降,若控制不好会使路面发软泛油或推移剪切破坏。低温时沥青材料变脆可能引起路面开裂。
天然石材铺装道路景观性好,档次感高,造价也高。选用花岗岩等材料,厚度达到5cm或以上,能作住宅小区主干道路面,承载力没有没有问题,维修时需采用同规格、型号、颜色的面层石材,可能会比较困难,维修需保证必要的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养护时间。
砂砖铺装道路景观性好,造价比天然石材铺装道路低,烧结砂砖本身强度较低,导致路面承载力较低,平时通过小型车辆没问题,搬家、装修送货等车辆通过易损坏路面,维修时需采用同规格、型号、颜色的烧结砖,随着使用时间的推延,可能会比较困难,维修需保证必要的水泥砂浆结合层的养护时间。
无论是从技术方面分析,还是从成本方面比较,很难通过简单分析,从上述互斥方案中选出一个综合最优的方案。采用经济技术比较的方法则能合理选出综合最优方案,具体操作如下:
1、根据各方案的特点及泗泾颐景园的项目需求,对方案的满足功能需要、投入成本、使用寿命、维护保养等作评价描述或计算;
2、根据评价描述,采用强制评分法对评价描述的对象进行打分;
3、计算各方案的综合得分,综合得分最高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根据上述步骤,各方案经济技术评价得分如下表:
方案二的综合得分最高。经经济技术比较,沥青混凝土道路是上海泗泾颐景园二期小区主干道最优方案。
经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主体各负其责,严格把关,泗泾颐景园二期小区主干道沥青路面基本没有出现波浪、壅包、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早期破坏现象,使用情况良好,有利于延长道路使用寿命。
一、发现问题,确定课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围绕主题活动实施的,主题选择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要富有生活性、趣味性、时代性,面向学生生活与已有经验。贴近学生年龄和心里特点,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定活动组织形式,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如我校五年级同学在回家的路上发现本市的内沟河经常浑浊不堪,散发着恶臭,为了弄清内沟河的污染状况和因此造成的后果,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确定了活动课题“关于内沟河的污染研究报告”;三年级同学确定“清源山传说(民间故事收集)”;四年级同学确定“用电的安全”等。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主题是灵魂,选择好主题是活动的首要环节。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或课题越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验、贴近社会现实,学生越能够较好地操作,越有积极性。
二、精心组织,确定方案
方案是活动的蓝图设计,是活动的关键环节。方案设计得优劣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进行。设计方案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个小组将自己的计划在全班交流,并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即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的基础上,在别的小组汇报后,能展开充分的讨论,学习其他小组的方法,反思自己计划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计划,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再修改完善计划。
如在“关于内沟河的研究报告”中,同学们设计了各自的研究方案,有的主张沿路调查,有的主张问卷采访,有的主张实验,……通过讨论综合,我们确定了最终的实施方案:1、设计活动计划表格;2、沿路观察、访问、拍相;3、查阅资料:内沟河的原貌;4、用河水进行种养植物和喂养金鱼的实验;5、总结报告。
三、实践活动,突出主题
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核心。综合实践活动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知识量有限、自主性不足等原因,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探究方式。在“关于内沟河的研究报告”中,由于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绘画能力、思维能力各部相同,故而在本次活动中安排了小记者、摄像师、植养员、宣传员、信息员等几种角色,学生根据能力特长自主选择担任的社会角色。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经历活动的各种感受,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和性格特点向他们介绍科学探究的方式,使学生减少活动的盲目性。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学生的思维进程进行启发,使学生的探究活动始终处于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再次,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角色特点应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四、总结评价,注重互动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总结评价的作用是使学生再现活动过程,对活动中的体会进行回味,对活动的探究成果进行陈述评价,从而激起学生再次探究的欲望,为下一个主题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心里基础。
———以药学类专业为例
[摘要] 文章应用质量机能展开理论(QFD),建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质量保证模型(RQFDM)。并以药学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为例,说明具体的设计过程。
[关键词] 培养方案;设计;质量保证
质量机能展开(QFD)是目前在企业管理领域比较流行的质量管理技术,它通过多层次逻辑演绎分析,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需求为依据,将顾客的心声(VOC)逐步转化为产品开发过程的一系列工程特性,在产品开发初期阶段就对产品的适用性实施全方位保证的系统方法。高校人才培养类似于企业产品开发,可应用QFD理论指导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保证人才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为此,我们建立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的质量保证模型 RQFDM(附图),它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人才质量需求抽出, 通过用人单位调查,获得人才原始需求信息,经亲和图法(KJ 法)整理并抽出需求项目,然后反复应用数量化理论3类方法(Quantification Method of type III),对需求项目进行分析和合并,抽出人才质量需求,建立层次化结构,并进行人才质量规划。二是人才培养措施特性抽出,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将人才质量需求语言转化为人才培养语言,得出人才培养措施特性,并建立人才培养质量设计屋。三是培养要素抽出,即以人才培养措施特性为基础,抽取培养要素,它们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载体,然后建立培养方案设计质量屋。四是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屋,即以培养要素为单位,设计控制措施及其实施者,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一、药学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这里我们应用RQFDM模型,对此进行设计。附图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施的质量保证模型
(一)药学类人才质量需求规划。浙江是国内制药工业大省,通过浙江部分制药企业人才需求问卷调查及毕业生信息反馈,得到最初的人才质量需求信息。对这些需求信息,进行合并与整理后,抽取需求项目,并转换成质量需求项目。应用数量化理论3类方法 (QM3)及QFD Designer软件,建立质量需求项目的层次化结构(表1)。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才质量规划。首先,对各质量需求实施重要度评价。请调查对象对各质量需求项目按1-5分制打分,然后取各项平均值,得到各项重要度。并以国内某著名药科类大学为对象,实施市场竞争性评价,得出该校在药学类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优势与劣势。其次,设定人才计划质量及特性点,计划质量是该校人才培养改进后希望达到的目标质量,它通过重要度评价,结合竞争性评价得出。特性点是指该项改进可成为该校药学类学生质量特色的程度,其确定依据是当某质量需求的重要度评价高、市场竞争性评价是本校高且他校低,可确定为特性点;当某质量需求的重要高、市场竞争性评价本校低且他校也低,则也可确定为特性点。最后,计算水平提高度,它等于计划质量/该校当前水平;绝对重要度=重要度评价×水平提高度×特性点系数; 质量权重为绝对重要度合计中各项质量需求所占比例,它能给出质量需求的重点方向。
从上述矩阵中可看出,对本科层次药学类人才质量需求中,有四项质量需求权重较高,分别是实践能力、良好的基础知识掌握、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其中实践能力要求最高。这反映当前国内制药工业需要药学类本科学生有较好的实践能力,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并能在工作中学习。在此基础上,逐步实施创新。
(二)药学类人才培养质量设计。根据上述药学类人才质量需求及当前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抽出培养措施特性,并经亲和图法(KJ法)整理,得到5个培养措施特性,它们是:课堂学习、课程实践、学生活动、课外科技和毕业环节。然后,建立药学类人才培养质量设计矩阵(表2),探讨培养措施特性与质量需求项目间的相关度,从而实现从人才质量需求语言到培养语言的转化。其中,培养措施特性综合重要度反映了某培养措施特性对满足各质量需求的贡献度,通过它可得出质量保证的重要方向,以便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集中用到该项目上。数值计算方面,按照独立配点法[1],某培养措施特性综合重要度=∑各质量需求权重×相应的相关系数。技术竞争性评价是由该校教师和管理人员,采用5阶段评判法对该校与国内某著名药科类大学在各个培养措施特性上实施评价。
综合考虑培养措施特性综合重要度、技术竞争性评价、质量需求与培养措施特性的关系,应用5阶段评判法,设定质量设计目标值,使其成为使该校药学类人才具有竞争力所需达到的规格值的最低标准。它是质量设计中最复杂也是最关键的决策过程。高药学类人才培养质量的三个关键环节,其中课外科技作用最大,而学生活动作用较小,这符合制药企业技术创新特性要求。为此,该校要加强学生科技资源管理,为学生自主开展科研,提供多种形式资源和帮助。同时加大课程实践力度,而对课堂学习、学生活动、毕业环节三个培养措施,可维持现状。
(三)药学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根据表2及人才培养实践,抽出人才培养要素,包括培养计划设计的科学性、培养资源、培养管理三个模块。在此基础上,建立药学类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矩阵(表3),讨论培养措施特性与人才培养要素间相关度。同样对上述矩阵,首先按照独立配点法[1],计算总权重 =∑各培养措施特性权重×相应的相关系数。然后由教师和管理人员,采用5阶段评判法,对该校与国内某著名药科类大学,就每个培养要素实施竞争性评价,1表示低,5表示高,其他依次类推。最后根据总权重、竞争性评价结果设定培养要素设计值。从矩阵中可看出,考核标准多样性、教师队伍和自主科研管理三个培养要素总权重较大,这反映在药学类人才培养中,必须以学生发展为目标,设计多样化的考核标准,对不同的学生实现差异化的评价,这是今后该校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重点;再是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培养多个环节中主导者;还有要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更多平台,增加实践课比重,同时加大对学生自主科研的管理。另外,对传统人才培养中比较重视的理论性课程应减少,因为对药学类本科层次人才而言,实践性课程更加重要。
所谓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内容等要素与相关课程的目标、内容等要素进行整合,形成单元教学模块,使学科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同步推进。采取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方式,有利于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活动中加以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一、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
根据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的课程性质,我们将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分为学科整合型和活动整合型两种类型。
1.学科整合型
所谓学科整合型,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和相关学科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单元教学模块,使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同步推进的一种方式。运用这种方式,学生在学科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以巩固、深化和拓展,同时也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综合实践活动既可能先于也可能后于学科课程开展。先于学科课程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有利于为学科课程的学习积累丰富的素材,获得现实的感悟,为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奠定基础。例如,在与六年级语文“遗迹”单元整合时,教师先组织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家长的带领下分组考察家乡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观察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结构,搜集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最后分小组汇报考察结果。在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展示后,再组织学生学习课文《索桥的故事》,由于学生有了活动的经历和感悟,对课文背景了解更加充分,兴趣高涨,学习效果很好。
综合实践活动后于学科课程开展时,有利于让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强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例如,在与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统计”单元之“数据告诉我”整合时,教师先组织学生学习课本知识,再组织学生观察、记录、统计、计算生活中自己、家庭、学校一年所浪费水的总量。学生分小组观察浪费水的情况,然后通过计算得出了一年浪费水的总量,最后发出了节约用水的倡议书。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实际运用了学科课程中学到的观察、计算、统计等方法,并拓展了学科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了环保意识,达到了整合课程的目标。
2.活动整合型
所谓活动整合型,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常规活动与传统活动的目标和内容进行整合的一种方式。运用这种方式,使活动主题更鲜明,针对性更强,内容更丰富,有利于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育核心素养。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的各种常规活动与传统活动本身就属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范畴,但普遍存在着课程意识不强,目标模糊,任务单一等问题。为此,有必要将这些常规和传统活动同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整合,以强化课程意识,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实效性,以利于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活动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充分的准备,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方案,明确人员分工;活动中,学生要按照预定的方案参加各种活动,收集各种活动资料;活动后,学生要认真进行总结,开展各种形式的展示活动。比如,以前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活动,主要以参观、玩耍为目的,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后的春游、秋游活动,要求学生开展与学生年龄特点相符的研究性学习,先要选择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按照方案参加活动,并组织活动展示。如组织低年级学生到春游点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安排学生主动捡拾景区的垃圾,劝诫路人爱护环境,不乱丢垃圾。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对景区的地理、历史等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如参观杜甫草堂时,分小组研究杜甫草堂展示出来的古诗,研究杜甫在成都的历史,进行杜甫诗歌朗诵等。
二、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1.整体建构策略
整体建构策略就是要着眼整体发展。首先,要站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设计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分年段系统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和要求,使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系统化。其次,每个年级组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本年级的课程实施计划。年级组长要组织本年级的任课教师共同商讨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方案,落实相关人员的职责,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联动,达到整体推进课程的目的。最后,要统筹课程时间,使整合后的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围绕单元目标的达成整体推进,而不是简单地谁先上谁后上的问题。
2.协同指导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非学科性的新型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因此,综合实践活动不需要教师专门来“教”,而是需要教师的指导。有效的教师指导,是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实际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各方面素质获得发展,而不是教师在活动中直接告诉学生知识和方法。
我们倡导每个教师都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协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即运用协同指导策略。协同指导策略要求每个任课教师在学校课程计划的引领下,在班主任的协调下,结合自己所教课程的特点协同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实践课题,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结果与收获进行有效总结。
3.单元推进策略
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单元模块来推进的。也就是将综合实践活动及与之整合的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和活动课程组合成单元模块,从单元模块的角度系统设计课程目标、内容、方案、评价等,以更好地实现课程整合的效果,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在单元模块教学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实践中,我们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课程特点来研究并制定单元模块教学计划,大家根据计划来具体组织实施本单元的课程。我们现已成功开发了《名胜古迹》《校园生活》《我爱我家》等单元主题。
4.多途径实施策略
在实践中,会存在一些客观因素阻碍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诸如活动时间的统一调配,需要更多教师参与组织工作,可能产生一定的经费,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用整合式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将更多的人员卷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拓宽了实施途径,从课堂学习拓展到课外学习,从校内学习拓展到校外学习和家庭学习,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拓展到家长组织的小组考察与学习,能更好地克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让整合的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比如,统一组织学生外出考察难以成行时,在教师组织学生做好活动方案后,动员家长利用周末带领学生分小组外出考察,就可以有效克服时间、经费等方面的困难。
5.激励性评价策略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有机化学实训课程是高职化学制药、材料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实验创新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其对学生相关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着技能储备和规范养成的基础性作用。但目前的有机化学实训课主要采取传统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实验课题的选择、实验步骤的制定以及仪器设备的组织准备等全部由负责实验的教师根据实验教材挑选完成,学生几乎都不参与,学生只需在实验时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即可,没有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依据实训中学生的表现和实训报告质量评判学生的实训成绩,因此未能很好实现机化学实训课程目标。只有充分重视实训教学、进行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一、有机化学实训考核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有机化学实训考核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考核内容层级单一。目前的有机化学实训以考核学生的出勤率和撰写实训报告为主,缺乏递进式的设计,考核项目的目标区分度不够,不利于发挥考核对循序渐进教学的牵引作用。基础好的学生会觉得实训内容过于单一,缺乏满足感,学习毫无动力;基础差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在实训中常常袖手旁观,错失实践机会。
(二)考核指标要素单一。缺乏多要素观测点的融合,例如缺乏文明操作的安全意识;遵纪守时、严肃认真的行为习惯;科学严谨的有机基本操作规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等。有机实训评价指标大多偏向机械性的操作程序,教师很多时候凭印象打分,缺乏明确的考核指标要素,未能与实训目的紧密结合。
(三)考核过程形式单一。有机实训考核缺乏对高职学生的针对性,也没有引入竞赛机制,没有从自主设计和创新提高等角度来激发学生个体思考、团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训效果不尽人意。
(四)缺乏考核反馈机制,实训结束后,教师和学生缺乏及时有效的总结交流,实训反馈机制缺失,因此实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就得不到及时解决,削弱了教学效果。
其结果是:学生觉得实训内容过于单一,缺乏满足感,学习毫无动力;基础差的学生缺乏自信心,在实训中常常袖手旁观,错失实践机会,成绩也不理想。久而久之,此种传统的实训考核方式减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训效果不佳,不能有效实现有机实训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构建指标完善、系统科学的“三阶六环”有机实训考核方案
(一)“三阶六环”有机实训考核方案构建的指导原则
1.将竞赛与考核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验安全知识考核,以知识竞赛的形式进行;有机化学实训操作技能考核,以技能大比武形式进行;分别设立奖项和奖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2.评价主体多元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实训成绩的评价主体不再是由教师一人构成,而是由教师、项目组长、学生三者构成。在原有教师对学生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学生自评、项目组互评以及项目组组长对成员考评等方式。学生的成绩构成由小组得分和个人得分两部分组成,这种考核评价形式表现得更为精细化、人性化和合理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3.对实训考核结果进行总结反馈。通过实训考核分析反馈,让教师找出实训内容和考核方案的问题,改进实训内容和考核方案;让学生发现实训中的问题与不足,相应地调整学习策略和方式方法。
(二)“三阶六环”有机实训考核方案的设计
针对以往有机化学实训考核方面存在的考核内容简单、考核评价主体单一、考核方式单调、考核指标模糊以及缺乏实训反馈机制等与有机实训教学目标不匹配的问题,从“实训安全知识教育一有机化学操作技能练习一有机综合项目实训”三个阶段,以及从“安全知识调查、有机安全知识竞赛、有机操作技能大比武、实训方案设计交流评价、实训实施和成果评价和总结反馈修”等六个环节,构建内容丰富、系统科学(包含知识、技能和创新设计等)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
1.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按照“安全知识教育一基本操作技能练习一知识技能综合应用能力训练”三个层次,将有机化学实训分为“实训安全知识教育一有机化学操作技能练习一有机综合项目实训”三个阶段来实施。实训安全知识教育阶段主要对学生开展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常见安全标识、有机实验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实验室安全急救常识等安全知识的教育,以培养学生实训中的安全意识;有机操作技能练习阶段主要让每个学生对有机实验中常用的操作技能(如蒸馏、回流和萃取操作等)进行集中训练,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都能有机会实践操作,从而掌握和熟练这些基本的操作技能。有机综合项目实训阶段,以项目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师只给出实训题目(如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与纯化、乙酸正丁酯的合成等),学生分组查找资料独立完成实训方案的设计,各组将实训方案交流修改后,按组进入实验室开展实训,得出实训成果。通过综合项目实训,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知识的获取和应用能力、创新设计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
2.按照有机化学实训课程考核涉及的态度、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等多个指标,从“安全知识调查、有机安全知识竞赛、有机操作技能大比武、实训方案设计交流评价、实训实施和成果评价和总结反馈”等六个环节来设计指标丰富、评价方式多样的有机实训考核方案。安全意识调查,主要是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守则、实验室常见安全标识等方面实验室安全知识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有机安全知识竞赛是以竞赛的形式对学生的危险化学试剂的使用和防护、实验室安全守则、有机实验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实验室常见伤害的急救常识等进行考核。有机操作技能大比武是对有机实验常用的蒸馏、回流和萃取等操作技能按照评分标准进行考核。实训方案设计交流考核主要对学生设计实训方案的知识获取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等能力进行考核,有教师和项目组长一起评分。实训方案实施和成果评价主要对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知识和技能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行考核,由个人自评、组长评价和教师评价三项构成。通过实训考核分析反馈,及时找出实训内容和考核方案的问题,改进实训内容和考核方案;发现学生实训中的问题与不足。
(三)“三阶六环”有机实训考核成绩评价指标量化表的设计
有机化学实训课程分为“安全知识教育一基本操作技能练习一知识技能综合应用能力训练”三个层次来实施,因此本门课程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安全理论知识进行“闭卷考核”(占20%),有机基本操作技能采取“技能操作现场考核”(占30%),有机综合项目实训主要实行“过程性考核”(50%)。从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创新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等多个指标,设计安全知识竞赛试卷及标准答案、有机操作技能大比武考评量化表、实训方案设计评价量化表、实训实施和成果质量评价量化表。本课题设计了有机操作技能大比武考评量化表,以常压蒸馏操作和萃取操作两个项目为平台,从加料操作、仪器安装、蒸馏操作、水浴加热沸点凑数、装置拆除、装置效果、其他如保证实验仪器完好、检漏、萃取操作、组分收集、下层检验、其它如萃取过程不得漏液、文明操作十三个考核内容,设计了科学合理的有机操作技能考核评价标准。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策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它贯穿于活动过程的始终,在课程的实施中具有极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能指导活动更加有效开展,活动结束时的评价又能促进学生进行反思从而改进研究方法。它以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为主,关注学生亲历实践、深度探究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
那么,如何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实施有效的评价策略呢?依据我校几年来的课程实践,我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评价标准的多元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标准是多元性的。它不仅允许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还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表现的形式来展示活动成果;更重要的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重视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而不在于问题解决的结论。所以我认为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应参考以下标准:
1.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多个领域组成。它主要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形式展开,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展示自己的才华。那么对班级中的后进生就更应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探究、参与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2.关注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评价也应将学生素质的发展视为根本目的。因此,评价工具、评价方法的选择都需要从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出发。在实际评价中,以学生素质发展为本,以发展的观念进行评价。
3.关注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都以问题解决为中心,通过对问题解决的过程实现其教育功能。评价就应当围绕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是否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是否学会了发现、学会了探究而展开。特别要关注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方式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传统学科课程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忽略了探究方法、意志品质、价值观取向等多种教育元素。显然,这样的评价方式不适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这一跨学科的课程。
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认为可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一)建立成长记录袋评定体系
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体系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好形式。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的研究主题、搜集到的详细资料、策划的活动方案、取得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以及实践活动的反思等资料,装进学生成长记录袋。教师、家长将这些记录学生成长经历的系列档案资料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就能对孩子的成长做出客观的评价。
(二)建立四级综合评价体系
从“参与态度、情感体验、方法掌握、能力发展、成果展示”等方面的评价要素,设计成评价表格,让家长、教师、同学以及自己根据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量化评定。这样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教师评的四级综合评价体系,能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真实表现。
(三)建立反思性评价机制
反思性评价就是学生参照活动目标进行自我反思。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促进实践活动更加有效地实施,建立反思性评价机制,让学生经常主动地对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过程的表现、活动效果的优劣等方面进行反思性评价。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改进研究方法,提升活动效果,又能修正学生的意志品质,使他们的素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三、评价过程的重要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点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态度和能力,而非知识。所以评价时,不要过分看重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成果的好坏,而应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关注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合作与交流,关注动手实践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因此采用过程性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评价的着眼点在于教师能有效地对学生的活动方案和活动过程进行指导和调整;在于教师能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的学习氛围;在于教师能激发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参与实践。因此让评价贯穿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更加完善、科学、民主、全面。
四、评价成果的激励性
成果展示课是对学生实践研究成果的展示与肯定。在展示中,要充分肯定他们在研究中所取得的点滴进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在展示中,激励性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实践研究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提升自己的素质,努力形成激励全体学生积极进取、乐于探究的良好氛围。
成果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实践研究成果,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这一阶段的评价应是激励性的,只有实施赏识性教育评价,才能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合理有效地运用评价策略,不但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还有助于更加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使评价发挥出应有的教育功能,彰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色。
【参考文献】
[1]吴万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教师评价方法与策略[J/OL].http://c.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kjdkdz-sx/201
4-10.aspx.2014-11-25/2015-8-29
关键词:高校教师 循证管理 教师评价 证据 获取
高校教师的评价主要是评估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价的过程。科学合理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对于高校的事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而且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循证评价概述
循证管理是指能够有效的将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的科学管理原理有效地转化为组织行为的过程。证据是指能够表明某个立场或者某个命题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的数据资料。循证管理最初来源于循证医学。而循证医学主要精髓就是指利用现阶段最好的临床研究过程当中所产生的证据,对于患者进行最有效的诊治。循证医学的出现,将临床研究的证据以及临床医生所拥有的专业的技能,以及患者的期望等三方面进行有效的结合,并且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将其能够用在实际诊治病情的过程当中。自从2004年开始,循证理念就在众多非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大多数管理者都开始将循证管理运用到各自的管理实践当中。管理实践中循证管理理念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得组织在进行决策的过程当中,能够充分的运用社会科学以及组织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合理的决策。进而使得组织的决策逐渐的转变为依据最有效的科学研究证据来进行。这样一来,也使得循证管理逐渐地成为各个领域进行科学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循证管理理论与方法为高校教师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循证管理理论的有效实施可以使得高校在教师评价实践过程当中,充分的考虑教师的期望以及选择评价方案设计、评价方案实施以及评价的结论等方面,都能够在科学有效的理论基础之上进行。从而有效地弥合高校教师评价理论研究与评价实践两者之间的鸿沟。
二、循证评价中证据的重要性
无论是在循证医学以及循证管理学的研究以及实践的过程当中,证据都具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循证医学以及管理学在各个领域有效实施的基础,循证医学与循证管理也提出了多重证据的观念,当然,在循证教育的思维当中也是如此。在高校教师评价实践的过程当中,更加要重视证据的多重性。从教育的内容以及教育资料获取的角度来看,应该通过具有较为权威的书籍、著作、以及教材当中,选取相对于权威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和比较先进的理念以及观点;从教育指导角度来说,我国的教师评价应该在我国较为权威的教育专家所进行理论研究以及观点来进行;从教育的管理层面来说,应该尽可能考虑各个学科的不同特点,符合不同学科的要求,学生的性格等方面的教育标准以及相关的监督体系;从教育的对象,来说可以是受教育者对于所学知识的需求以及期望;从社会的层面来说,要最大限度的符合市场的需求以及要求,并且不断地满足家长的期望,尽可能的满足学生将要步入的企业所实行的用人标准等等。各个方面的证据对于教育实践的成果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只有将不同方面的证据通过科学的整合并且结合实际评价当中存在的情况,根据教育管理者在教师评价过程当中所积累的经验,才能利用多元化的证据做出最为正确的决策。
三、循证教师评价的证据获取方式以及评价方法
在高校教师的循证评价过程当中,证据的获取是一切研究与实践的基础,拥有着重要的地位,循证管理过程当中最主要的也是对于证据的评价。在对高校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当中,证据可以有效的反映高校对于教育者评价的需求以及在进行评价活动过程当中的特点。并且能够有效的保证高校教师评价方案的合理、科学,使其能够切实的应用到我国的高校教师评价过程当中。在运用循证管理理论对高校教师进行评价的过程当中,其证据主要包括对于高校以及利益有关的人员的评价需求;对于高校教师所进行的评价实践的实际案例;高校教师对于评价理论以及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对于高校教师评价设计人员所拥有的经验等。循证高校教师评价证据的获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以及高校教师评价利益有关者的支持
要想使得高校教师评价方案能够顺利的实施,首先需要取得高校对于教师评价方案的支持以及理解。并且,尽最大限度的满足高校师生以及管理部门等关键利益有关者的对于评价的诉求。所以,这也需要方案设计者进行评价方案设计之前,能够充分地了解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实施的目的以及关键的议题,全面地了解师生以及管理领导者所持有的态度,根据这三者的建议来制定相关的评价方案,以此来获取更多相关人员的支持以及理解。在进行高校教师评价利益有关支持者意见征求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将研究以及学习相融合的模式,不断的促进评价方案的设计进度,使得实践人员得到相应的锻炼,为评价方案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国外已有的教师评价案例
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通过不断的经验累积才能使其更加具有可行性。所以,十分必要对于国外已有的教师评价成功的方案进行合理的借鉴。其中虽然国内外在教师评价的情景以及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国外的高校教师评价实践案例仍然具有着参考价值。在评价实践的过程当中进行相互的学习,使得高校教师评价实践具有多样性,并且能够进行合理的创新。这样以来,高校教师评价方案设计过程当中能够与国外高校已有的评价方案之间进行合理的比对与交流,并且能够选取出最适宜高校的教师评价体系,使得高校教师评价理论以及实践逐渐的向标准化以及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三)评估高校教师评价文献
从循证实践的层面来看,理论研究需要利用大量的文献来做参考。但是,学术研究以及实践管理之间存在着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在进行管理研究的过程当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循证管理模式的出现可以有效的将学术研究以及管理实践之间的差距缩短,从而使得学术研究在管理实践当中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研究人员所探寻得新的新的模式、方法、以及技巧等都是高校教师循证评价过程当中的关键证据。所以,在精英型教师评价的过程当中,可以合理的运用现有的研究成果,促进学术研究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效用,并且也能够有效地解决管理实践的相关问题。在高校教师评价方案设计时,有效的利用现在已有的文献,可以使得教师评价方案设计得更加专业科学。
(四)评价经验
除了上述所说的教师评价证据的来源之外,教师评价方案的设计人员还可以在评价实践的过程当中,通过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来进行证据的收集,这也是循证评价设计的基础。评价经验是评价方案的设计人员在通过不断的评价实践,对于教师评价所产生的理解以及感悟。通过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可以使得设计人员对于上述的证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以及有效的融合,使其能够成为评价方案的有力证据。高校教师对于证据的合理分析,促使证据对于高校教师评价方案的影响更加明确,保证方案评价更加具有可行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校教师循证评价方案设计过程当中,只有通过合理的获取证据,并且明确评价的目的才能使得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更加的完善。在评价方案设计过程当中还需要注意证据的多样性,并且在评价实践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总结积累经验,并且对于已有的高校评价方案进行合理的借鉴,从而设计出科学有效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杰. 高校教师评价机制行政化的成因分析:一种路径依赖[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01:56-59.
[2]曹如军. 高校教师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03:73-77.
【导语】《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江省中考改革正式启动。3月12日,衢州市教育局公布了《关于做好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虽然今年的中考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对明年起的中考相关政策做出了不少调整,比如从2019年起,英语听力测试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从2020年起,科学学科加试科学实验操作考试;从2020年起,社会学科实行闭卷考试等,对接了之前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中考改革。 6月11日、12日中考大致与去年相同,考试内容有些微变化
今年,衢州市中考总体与往年相同,2018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总分为640分,考试日期一样在6月11日和12日举行,具体的考试科目、考试形式、卷面分数都与去年相同,但在具体的考试内容上有些微变化。
《语文》和《社会·思品》学科在试卷中适当延伸一些与必学内容程度相当的地方课程内容,今年主要从《人·自然·社会》初三学年教学内容和《东南阙里》中选取,并适当增加禁毒教育方面内容。其分值占该学科总分3-5分。
从去年起,衢州市体育中考满分从30分调整为40分,运动技能素质自选考试项目变为三类,且分值增加为36分。其中,球类项目中取消乒乓球对墙打,新增足球绕杆射门项目,游泳项目中考标准则有所提高。体育考试时间须于2018年5月15日前结束。
从明年起,英语听力测试将采用人机对话方式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也将有变化
今年,英语学科依旧安排听力测试,英语考试分值中包含听力分数25分。不过从明年开始,英语听力测试就将“改头换面”。
为进一步促进英语学科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英语使用能力,从2019年起,英语听力测试采用人机对话方式进行,分值为30分。
除此之外,明年中考有变化的,还有综合素质评价。
目前,衢州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审美与艺术、运动与健康、探究与实践、劳动与技术。综合素质评价今年继续采用2012年版方案,要求升入省一级重点中学、省一级特色示范普通高中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且不少于2个A;要求升入其他普高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评价各项目必须全部合格。高中阶段学校在达到综合素质评价等第要求的考生中,根据其志愿、学业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成长记录册》,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不过,从2017年秋季初一新生开始,将实施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方案。
据悉,市教育局根据《浙江省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指导意见》,已经制定衢州市初中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新方案。新方案从“品德表现、运动健康、艺术素养、创新实践”四方面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评价方案;考核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3-0219-02
生产性实训是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模拟真实的职业角色、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设计一个好的评价方案对约束学生的工作规范、激发学生实践热情和创新探索都有很大的帮助。生产性实训通常有行业企业参与,对学生共同管理、共同评价。教师与校企专家合作指导,企业深度介入生产性实训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职业素能和专业技能的同步养成。对学生能力考核从基本专业水平、知识掌握情况、任务完成过程、产品质量评价、团队合作及工作态度几个方面进行。
1 项目评价
(1)项目进度控制良好(30%)。
考核标准:实际完成天数每超过计划完成天数1天扣10分。
(2)项目质量(50%)。
考核标准:超过或达成计划质量目标评分50分;
与目标质量存在一定差距评分30-49分;
与目标质量存在很大差距评分10-29分;
基本没进行此项工作0分。
(3)项目内、外配合度(10%)。
考核标准:部门内部同事反映其不配合1次扣5分;其他部T同事书面反映其不配合1次扣10分。
(4)项目资料汇总(10%)。
考核标准:按教学系和公司要求按时保质上交项目资料,每少1份扣5分。
2 员工(学生)综合考核评价
(1)工作业绩评估(50%)(如表1)。
(2)工作能力评估(30%)(如表2)。
(3)职业素质评估(20%)(如表3)。
关键词:教育评价模式 启示
一、教育评价模式一般特点
1、教育评价模式反映一个完整的教育评价过程。模式是指一种小的模型或体系,它具有一定的思想取向和结构,表现为一定的操作规则、方法和步骤。这些方法和步骤教育人员依据某种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目的,选取一种或者几种评价途径所建立起来的相对完整的评价体系。也就是说教育评价模式具有教育观、教育目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途径等要素组成,能够反映出一个完整的教育评价过程。
2、教育评价模式是对某种教育评价类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进行框架的描述,不是具体的评价方案。教育评价模式是介于教育评价理论和教育具体事件之间的一个层面。它是教育评价理论的操作化的表述,但是又不是具体的一个评价方案。一种教育评价模式可能有一种或者几种不同的评价方案组成,评价方案只是其中教育方法和途径的具体体现,不会直接体现整个评价模式的理念、价值观和教育思想。从宏观、中观和微观角度,教育评价模式是属于中观层次的理论,是介于理论和具体方法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具有理论性,又体现了具体的操作性。
3、教育评价模式是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的桥梁和中间环节,对教育评价实践活动具有导向和控制功能。教育评价理论是对于教育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是抽象化、概括化的思维产物。教育评价模式是教育评价理论的操作性反映,既体现了教育观、教育目的,教育内容,又提供了一个较为形象化的操作方式,体现了方法观的具体化。这些都为教育评价具体方案的设定提供了理论方向和方法的指导。
二、西方几种比较有影响的教育评价模式
1、目标模式。第一评价的基本观点。评价的过程,实质上是判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目标的过程。第二评价的方法。可以依据不同的评价活动,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说笔试、观察、谈话、问卷、学生作品(作文、图画等)、学生的学习纪录(如图书馆的借阅纪录)、抽样等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第三评价的步骤。建立目标――按照行为和内容界说目标――确立让学生有机会表现教育目标所指行为的情境――编制评价工具――设计获取学生行为记录的方式和使用的计分单位――收集反映学生行为变化的有关信息――将信息与行为的预定目标作比较。第四,评价的功能或评价结果的使用。修订课程计划、进一步澄清教育目标、影响教学和学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判断教育是否成功的一种信息。
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模型,目标模式使教育评价的概念代替了测验的概念,这本身就是一个飞跃,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教育复杂性的认识。该模式逻辑明了,方便实用,迄今为止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决策模式(CIPP模式)。这是60年代兴起的一种教育评价方法。美国著名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比姆(D.L.Stufflebeam)是这一方法的主要奠基者。
(1)评价的本质。斯塔佛尔比姆认为,评价是提供有用资料以做出决定的历程。这些决定大致分为四种:规划性决定――指向确定方案目标的决定;结构性决定――指向修改方案或比较方案优劣的决定;实施性决定――指向方案具体实施的决定;考核性决定――指向方案最终实施结果的决定。
(2)四种评价方案。背景评价(context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evaluation);成果评价(productevaluation)。取这四种评价的英文的首字母,即形成了所谓的“CIPP”模式。
(3)评价的特征。斯塔佛尔比姆提出了评价的下列特征:一是评价是一个机构中正规运作的一部分,而非仅仅是创新性方案中的一项特别活动;二是评价在方案变革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三是只有在现有的信息不足时,才有必要采用CIPP模式的四种评价。四是把方案的评价视为方案开发过程的有机构成;五是评价所获得的信息可以作为资料保存起来,作为资料的基础。六是关于是否开始、延续、采纳后废止一项方案所作的决定,反映了各种理性和非理性的力量。
这一模式是改良取向的,与泰勒的目标模式相对应。泰勒模式带有明显的控制取向,以预定目标作为评价标准,而CIPP模式则反其道而行之,它把过程改良视为评价评价的首要任务和基本特征。此外,CIPP模式还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可操作性,关注过程和实践的鲜明个性。
3、回应模式(应答模式)。这一模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是斯太克(R.E.Stake)。20世纪70年代,斯太克从目标模式中解脱出来,开发出评价的回应模式。
回应模式认为评价的目的是为委托人提供服务而不是对预定目标的达成度;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复杂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教育目标的达成;回应模式提倡一种动态的自然主义的运作方式,评价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交互过程,才能推动评价的意义的达成;多元评价观的体现,重视评价的内在价值,重视自我评价可以说回应模式代表了时代和评价发展的方向。与此评价一脉相承的还有解释性评价。
回应模式提出了评价模式图――评价时钟:1时――确定计划范围,。2时――纵览评价活动,3时――寻找评价目标和重点,4时――问题概念化和具体化,5时――确认需要的资料,6时――选择观察对象和工具,7时――观察先在、实施和结果等因素,8时――准备描述或个案研究,9时――验证资料的有效性,10时――筛选组合,11时――搜集或展示评价结果,12时――与当事人、计划人员等商谈。
这个时钟不代表标准的操作程序,在实际的评价中,操作究竟如何运作,要是委托人的需求和问题而定。回应评价不是一套严格的程序,评价人员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采用相应的评价途径。
4、解释性模式和研究模式。解释性模式早于回应模式,但是晚于全貌模式,都是对于目标模式的批判的基础上建立的新的评价理论和模式,全貌模式――解释性模式――回应模式,都是在对目标模式的批判中建立起来的,有共同的特点,代表了评价理论发展的新方向。
1975年又出现了英国教育专家斯滕豪斯(L.Stenhouse)的“研究模式”。他认为评估一门课程或一项教育实践的标准有五条:意义性、潜能性、兴趣性、条件性和解释性。
斯滕豪斯的研究想把评价建立在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的合理性的结合上,力图使评价不走两个极端,使评价活动真正趋于理性。
综合上述:由图比较一下国外几种教育评价理论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