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42: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现代建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对传统元素与建筑设计的关系进行分析
1.1建筑设计需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立足于其中对于建筑设计而言,是艺术的一种,展现的是特定的文化内容,也就是说,建筑设计需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环境中得以体现,实现对思想、观念和价值的展现。同时,建筑设计形成的基础又是前人的经验或者成果,因此,建筑设计是立足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中的。同时,尽管有些建筑设计看似远离传统,但是,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新设计,也是在广泛吸纳传统元素、经验基础上而进行的自我创新。例如,苏州的博物馆,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吸纳了《道德经》里的空间理念,与自然进行有机融合,展现建筑的风格和美丽,实现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与表现,这正是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良好传承。建筑设计中借鉴古人优秀的思想文化,能够使其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在观赏价值上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1.2传统文化是建筑设计进行创作的基础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其一定的基础和源泉,建设设计也不例外。通常,任何一种建筑设计都与传统文化有着不可脱离的关系,都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找到影子。建筑设计是对艺术进行创新的结果,而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是在原有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现代建筑中,为了突破风格的限制,实现多样性,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尊重历史,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内容和风格进行深入分析,吸取经验,找到创作的基础和源泉,理解传统建筑风格的思想、理念、创作手法等,而后实现与现代建筑的有机融合,达到对艺术的创新。例如,对于上海世博会上的中国馆的设计,就极大推崇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传统文化的展现十分明确。
2传统元素对现代建筑产生的重大影响
2.1从建筑布局元素方面进行探讨在古代的建筑中,其布局元素主要源于风水学的理论。对于风水学而言,它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风水学是一种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对古代建筑的选址、规划、设计布局的思想和风格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影响深远。风水学内容丰富,囊括了美学、地理、地质等多种思想,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生、以自然为基础、适应地理环境的思想,这也是古代建筑设计思路的理论基础。在传统的四合院建设中,体现的就是传统文化中有关“四”与“合”的布局理念,尊重和谐,布局较为严谨,具有明显的等级制度,内部环境良好,同时,也能够有效发挥对外部不良气候的有效抵制。
2.2对人文思想元素的分析中国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包含了诸多思想家的思想和观点,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与现代建筑设计也有着重要的联系。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人文导向、整体意识、生态意识、雅俗观、多元论倾向等等,都对现代的设计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从而影响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的创新。对于儒家思想,提倡“天人合一”,“和谐共生”,在具体的设计中,体现在内部的严谨性以及外部的和谐性,实现自然与人文的统一,如深圳万科第五园现代建筑景观设计正是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当代转换。另外,道家思想也在建筑设计中体现明显,最为突出的体现就是国家大剧院,展现了无为而治的思想的真谛,无为而又无所不为,既实现了建筑的整体性能,也使整个空间设计彰显自由性,这需要设计者不断的提高和不懈追求,需要的是勇气,是智慧的结晶。而对于博大的佛家思想,更加关注人性的真实,体现在建筑设计中就是清新自然、淡雅。例如,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就是佛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远离世间俗念,偏重于建筑的自然性,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
3现代建筑设计如何体现对传统元素的传承
3.1对传统符号和标准的传承对于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集中体现在对传统符号和标志的传承,这主要体现在对思想标志和事物标志的传承方面。因此,在进行现代建筑设计的工作中,要结合传统元素进行深入的认识和分析,将其更好地融入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中。符号的概念比较空泛,是各种事物的统称,如人、事物、人文思想等。在对符号进行传承的过程中,方式较多,可以是图案,也可以是建筑手法。将传统形式中的成分与现展方向相融合,实现传统与现代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交融,促进二者的有机结合。
3.2对传统材料的传承对于传统材料的传承是现代建筑设计对传统元素进行传承的又一体现。在整个建筑设计项目中,建筑材料也是一个重要手段,材料的形式决定空间的要素,在任何发展时期,其作用都不容忽视。因此,对于传统元素的传承也需要深化对建筑材料的继承和发展。在整个中国文化中,建筑的主要原料为木材,其主要特征就是给人以更加淳朴、自然的建筑感觉。在现代,虽然建筑材料的主要品种为钢筋、混凝土等,处于主导的位置,但在具体建筑设计中,积极应用传统的材料风格,发挥主要优势和特征,也就是说,在使用现代建筑物料的通化市,在进行艺术创作和造型的过程中,对木质材料所具备的风格和特征进行展现,深刻体现对自然的表达以及对传统文化底蕴的展现。日本的建筑师对建筑美学进行了特别的阐述,在1992年的世博会的日本展馆的建设中,这一思想得到认可和使用,主要运用了集成木材,对传统的木式建筑的特征进行了极好的诠释,凸显斗拱的美感。这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创新和发展的体现,也就真实反映了现代建筑对传统元素的传承。
4结束语
【关键词】:传统艺术;现代建筑设计;渗透;艺术形态;元素;语言
随着现代社会物质财富的丰富,人们要求从“喧闹的城市堆砌体”中解放出一种属于民族的建筑体,它源于中国古老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的艺术形态,“渗透”在现代的建筑中,这就是现代建筑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城市中引领新的国粹时尚。
中国传统的古建筑体现了明确的礼制思想,注重等级体现,在形态、体制、色彩、规模、构件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在装饰中更加严谨、精致。现代的建筑从产生之初就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为改变传统的、昂贵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方法,它选择了工业建筑材料,比如玻璃、水泥、混凝土、钢材大幅度的降低了建筑的成本。但在现代的建筑中,表现更多的是一种材料或是多种材料的表现、堆砌、立体化的处理,这也是现代的建筑丰富多彩的主要的特点之一。两者相比较,前者是一种文化的表现,而后者是一种时代的表现,其实虽然两者表现的不同,但所渗透的感情都是相同,都是社会物质的发展的产物。
在现代建筑中有一种形式,它聚集了多元化的元素,既继承了传统的文化形式,又融合了现代的建筑材料与表现手法,在城市中独树一帜,显得格外耀眼。主要元素就是在现代的建筑表现中渗透了浓厚的传统的艺术形式,与装饰手法,给冰冷的建筑穿上文化的外衣。许多青年建筑师也由传统建筑中获得启发,且进行了更大胆、更深刻的尝试。他们不满足于片段的移植或原汁原味的复制,而尝试脱离原有的形式,用现代的建筑语言来传达传统建筑手法的精神和要旨。他们大胆、敢于创新、敢于向新事物挑战,但其传统的手法及装饰符号,却始终散发在建筑艺术的顶峰上,使其成为建筑的灵魂载体。
传统建筑、园林不欲以自然和人工来竟久存,而是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这一观念同样影响了建筑的布局和形象特征。传统建筑以群体取胜,注重虚实结合,以内收的凹曲线与依附大地,横向铺开的形象特征表达出与自然相适应,相协调的艺术观念。从建筑的文化本质而言建筑是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他以自己独有的形式揭示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出世原则。既能够反映出时代特征又具有浓厚的民族烙印。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建筑是一种物质化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哲学,而我国的传统建筑思想是以和谐思想与风水学为最主要思想,来体现民族精神与哲学的。现代建筑艺术形式的表现与传统艺术的深刻思想在现代的社会重新找到契合点,并发挥出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的建筑理念。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这是一位在用传统艺术语言,在现代建筑表现上说话的一位大师,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代表作“香山饭店”,最具传统特色。贝聿铭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的建筑不能重返旧式的做法。庙宇和宫殿的时代不仅在经济上使建筑师们可望不可及,而且在思想上不能为建筑师们所接受。我希望尽自己的浅薄之力报答生育我的那种文化,并能尽量帮助建筑师们找到新方式……”
本着寻找一种新式建筑语言的追求,贝聿铭开始了新的探寻。在长江流域的苏州、杭州、扬州、无锡等城市,贝聿铭参观了曾被大家族居住过的园林和庭院,看到了飞翘的屋檐、富丽堂皇的屏风、多彩多姿的窗户和涓涓的流水。在参观中,贝聿铭相信,尽管中国经历了种种曲折坎坷,但这种建筑语言对多数中国人来说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他要使这些为普通人设计的建筑风格重现生机。
经过考察,贝聿铭认为,这幢建筑必须体现中国建筑艺术的精华。比如中国园林建筑和民居中院落与室内空间不可分割的相互渗透,园林建筑中观赏路线的布置使人感觉到从幽静僻静到豁然开朗的强烈对比,这些优秀的建筑手法,都应该继承下来。
西式建筑倾向于用单一的正面建筑来表现自己的风格。香山饭店则不同,它层次感很强,逐渐展开,引人入胜。最令人称道的是“四季庭院”,那里,疏影婆娑,人们可以一边品茗一边欣赏竹丛和金鱼。以这座阳光灿烂的庭院为出发点,各条走廊蜿蜒伸展,通向四间低层的厢房。由于设计精巧,从厢房可以看到四周园林的景色。于此同时,这也是传统艺术与现代建筑艺术碰撞后火花开的最完美的一个经典范例。
我国传统建筑的外部造型,也尽量表现出与自然协调的意念。他不象西方建筑那样是实体一块的庞然大物,而是有虚有实,轮廓柔和,曲线丰富,在稳重中呈现出一定的变化。台基除了对木结构的防水,防腐功能之外,可以增加古建筑的稳定感。柱梁斗拱等组成的木构架,轻盈同透,给人以灵动的观感。硕大的屋顶铺以漂亮的反曲线和轻巧多姿的翼角,给予建筑一种柔性的适应感,使之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取得了相当的和谐。
例如中国北方的传统建筑四合院,是我国古老、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
四合院的房屋布局是既定的,对家庭成员的居住安排也有严格规定,反映出传统大家庭的等级观念,“长幼有序”的传统要求。布局上一般是正房高于侧房,面积也比侧房大,住房安排上一般是家长住在正房,晚辈住在厢房耳房,一家老少,从上到下,什么辈分的人住什么样的房,一切都是按规矩来,没有可争议的。这种安排不仅突出了家长的地位,而且有助于家族内部的秩序,强化等级观念,这就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不过这也正是四合院布局特征所引出的强烈的传统特征。
中外建筑单体都讲究对称,但中国建筑、空间布局尤以轴线对称见长。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就是故宫。古代都城规划中,都以主宫殿位于中轴线上,以宫室为主体,次要建筑位于两侧,左右对称布局,“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与明清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再如中国古代寺庙中,强调轴线空间布局的实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将主殿大雄宝殿放在轴线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后左右。“左阁右藏”、“左钟右鼓”等。空间层层递进,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兴寺的布局。此寺始建于隋,改建于宋,保存至今。
中国传统建筑这种空间的形成,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态的原因等,主观上如中国长期保持的生产方式、经济形态和人文形态等原因。
现代设计与传统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现代社会、现代生产方式、现代流通方式、现代人的审美观。除此之外,传统的设计不少是设计与制作不分的,设计者也是制作者,而现代生产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制作与设计的分工,使设计终于成为一个独立的活动,与制作、生产活动分开来了。因此,现代设计的产生背景是现代化的工业生产,这就很明显的说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是现代建筑与传统艺术碰撞之前的纽带。然而现代建筑艺术的一些经典作品,如是吸收了传统的艺术在其中,则其意义更加深远。那是现代设计的一种新的文明,是伟大的传统艺术的延续,它也不断的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不断的渗透,蔓延,发展,扩大,去掉一切别人对于现代建筑中的糟粕的偏见,彰显出传统艺术在其中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王昭熊金泉冯慧欧洲现代建筑浅谈中国商界
[2]张桂森张承蔚曾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浅析——中国传统建筑思想
[3]百科名片:中国传统建筑
建筑需与文化和谐统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中的元素在不停地变化之中,人们所居住的环境也失去了其原来的特有性,很多城市都变成了大同小异,导致组成城市的各个因素在变化,变的失去了原来所拥有的文化因素。
如今,在众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西方地名和西方式的建筑不断涌现,这不仅是传统建筑文化的流失,也是城市发展文化特色的流失。分析历史,不难看出世界城市的发展也历尽沧桑,很多西方城市呈现出消亡更替、繁衍着再兴起、直至再消亡的过程。而在中国很多城市却能绵延千年,就是因为其特有的建筑风格所蕴含的文化特质。
面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不断流失这个问题,作为设计师有必要提高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以便更好地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之中。另外,建筑设计领域普遍存在“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心理,因而可以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国内的建筑是由国外设计师而非本土设计师操刀制作。而这一观念急需改变,毕竟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才能设计出地道的融含了传统文化的现代建筑。
其实,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并不矛盾,而且可以很好地进行融合:如贝聿铭的香山饭店和苏州博物馆就很好地完成了这一融合,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背景下成为难以逾越的经典。
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他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与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从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聿铭自己说,建筑和艺术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
上世纪7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在建筑界一度被隔绝的西方建筑文化再次被纳入了国人的视野。1979年,香山饭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第一座由境外设计师设计的建筑。香山饭店采用大面积白色,给建筑形象带来了鲜明的强烈的特征,加上城堡式的立面,一个个很有规律的窗洞,青灰色的磨砖对缝的勒脚、门套、格带和压顶,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院落式的建筑布局形成了一种不同性质的院落:入口前庭很少绿化,是按广场处理的,这在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是没有的,但为了满足现代旅游功能上的要求,这样处理是合理的。后花园是香山饭店的主要庭院,三面被建筑所包围,朝南的一面敝开,远山近水、叠石小径、高树铺草,布置得非常得体,既有江南园林精巧的特点,又有北方园林开阔的空间,既简洁又有一定传统园林的色彩。
贝聿铭的另一手法是大胆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主要利用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藏着设计人的某种意图。
而苏州博物馆则纯粹是为中国而设计,贝聿铭祖籍正是苏州,狮子林原本就是他家的园林。他了解苏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对故乡也有一份难以割舍的亲情。而一直以来,贝聿铭始终在探索,如何能够使中国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对接,走一条既融合了传统文化,又具有现代特征,不是简单的仿古复古的新路线。
考虑到苏州作为一个文化古城,博物馆不能够太过沉重,不要粗重高大,而是要轻巧、灵便、精致,这样才会和苏州整体的风貌比较同一,但是又不能完全相像。为此,贝聿铭为新馆确定了一个叫作“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以及被称为“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形态上,色彩的把握和周围建筑保持一致。在庭院的处理上,保留了很多和苏州过去的园林相似的地方。在反映园林文化的同时,又并不是照搬过去的形式,而是将许多苏州传统的东西,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出来。
如果说当年香山饭店的建成在中国建筑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同时它也为新时期中国建筑和室内设计工作者的创作起到了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的作用,那么苏州博物馆则是将苏州民居风格和现代建筑和谐对接,融建筑于园林之中,化创新于传统之间,使传统与现实,东方古代文明与西方现代科技相辅相成、协调相融。
贝聿铭的香山饭店和苏州博物馆是建筑师在建造一座大量采用西方科技的现代化建筑的同时,凭借自己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为建筑融入了大量中华文化元素,使建筑在拥有高科技的同时,唤起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巨大共鸣。它们是中国建筑中西融合设计道路的典范,这些优秀作品没有一味追求中国建筑的外观,而是在兼顾中国感觉的同时让其与西方现代风格技术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成为建筑杰作,并为中国创造了一种新的建筑语言。
中国建筑要有中国面孔
那么为何要延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呢?建筑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寄托着人类对自身历史的追忆和感情。而且,城市化的进程体现了城市所拥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建筑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一种文化和传统的载体:保存城市记忆,保持历史的延续性,保留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
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的过程之中逐渐消失只是一个很平常的过程。随着中国大门的打开,各行各业都开始与国际接轨。在这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必然有些东西是会流失的,比如现代建筑设计中的部分传统文化。对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保留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与西方的设计理念完美融合,同时努力做到让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
不论历史文化还是建筑文化,它们的久远都是衡量历史珍贵性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这些生长于本土的建筑文化,它们之所以能长存这么久远,就是因为它们在适应当地气候、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运用当地技术以及体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均有自身的优点。它是与当地环境和谐相处中形成的,中国目前的建筑应该改良、吸纳未来文化的影响,但这并不表示要抛弃祖先留给下来的遗产。
关键词:现代建筑;给排水;排水设计
中图分类号:TL353+2S 文献标识码:A
现代建筑,尤其是现代居住建筑和人们生活直接相关,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更多的人们除了对住宅的面积、户型以及方位等提出要求时,还对住宅的给排水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厨房、卫生间的要求越来越高。整个建筑的给排水系统作为整个住宅设备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人们后续的装修、日常使用以及维修等。因此,一个合理的给排水设计对现代建筑而言尤为重要。
1、现代建筑给排水设计的主要内容
1.1给水管道的减压与降噪
随着人们住房面积的不断增加,在卫生间的设置方面开始采用双卫设置,而且厨房和卫生问的距离也随之增加。管道的铺设距离较大,因此在设置分户水管时应该尽量采用DN25,以免在供水端产生噪声,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由于供水网压力过高而导致用水时出现管道共振而产生噪声。
1.2 给水管道材料的选择
由于传统的镀锌钢管存在着易生锈的问题,不但会造成水质达不到国家水质卫生标准,而且其使用寿命偏短也是一个主要缺点。当前建筑给排水中大量采用塑料管和金属复合管,与金属管道相比,塑料管不但具有耐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健康卫生的特点,同时还具有抗压性强、重量轻、易于安装、输送液体阻力小等特点。当前采用的塑料管材主要包括:硬聚氯乙烯(PVC—U)、交联聚乙烯(PEX)、聚丙烯(PP—R)、聚丁烯(PB)、铝塑复合管、高密度聚乙烯(HDPE)、钢塑复合管等。给排水管道材料的选择是经济与性能比较的过程,在结合业主对建筑档次要求的基础上,从供水压力、温度、安装方式以及使用环境等几个方面作出综合性能较佳的选择。
1.3建筑储水池的卫生防护
建筑储水池和储水箱是整个给水工程的重要环节,其卫生状况直接影响到建筑内人员的安全健康,因此应该做好储水池的卫生防护工作,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就居住建筑而言,当前建筑的储水池应采用独立式的结构形式,不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作为池壁。为了保证水池的正常使用和卫生健康,应该对水箱的入水孔、溢流管道、通气管道等设置防虫网,避免昆虫进入水池。在水池的安装过程中将入水孔与底盖紧密密封,可以采用食品级的发泡材料在接缝处进行密封。在选择防虫网时,应该选择铜丝网,或者是其他耐腐蚀材料制作成的网罩,且溢水管道尽量采用间接排水的方式,通过沟渠排人集水井中。同时,为了提高水池的卫生水平,在建筑的给排水设计过程中应该对防止水箱污染的设计施工措施进行详细说明,保证水池的卫生状况达到最高要求。
1.4给水支管的敷设
由于受到建筑室内结构的限制,减值室内管道敷与布置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还要考虑建筑用水需求、供水点以及入户方式等。建筑内的其他功能设备,诸如通风、供暖、用电器等都对管道的敷设与布置产生对应的影响。
当前,给水管道的敷设方式主要采用明装和暗装两种方式,由于受到管道材料或者是安装技术的限制,传统的供水管材一般采用明装的方式。这种安装方式便于维修,且造价较低,其缺点则是暴露在外的管道影响美观,且容易在表面结露、积灰。随着管道材料的丰富多样、管道敷设技术的提高,管道暗装成为了建筑给水支管敷设的重要方式。同时,对应的建筑家给排水国家标准(GBIS-2000)也对之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要求给水支管应该敷设于楼面的找平层中,或者是墙体的管槽当中。但是,敷设其中的管道外径不宜大于25mm。采用暗装管道的方式可以对管道形成良好的保护作用,避免对管道造成破坏,且不占用室内空间,保证了室内整洁、美观。为了尽量降低安装管道后期维修的难度,一般施工过程中尽量将管接头置于墙体外层。同时,为了防止后续施工对管道造成破坏,在安装管道位置应该做好明显标记。
2、现代建筑给排水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现代建筑排水设计过程中,除了上述几个主要的方面之外,在具体的施工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给排水系统的防冻设计
在冬季,尤其是黄河以北、东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过程重要注意管道的防冻设计,否则将影响给排水系统的正常使用。防冻设计时,以建筑所在地的最低气温作为设计基础和原则,采用多样化的防冻措施方案,例如可以采用在管道外包裹保温层、对管道进行掩埋、管道布置时尽量布置在向阳侧等,这样才能保证供水系统在冬季也能正常供水,确保居民正常用水。
2.2排水铸铁管道的保温设计
在建筑的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由于铸铁管道会在夏季出现结露,出现冷凝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针对排水铸铁管道进行防结露保温设计。对于铸铁排水管道,尤其是设置在没有采暖设备的房间或部位时,除了防结露设计外,保温设计尤为必要。在设计过程中要对排水管道保温部位、保温材料和保温要求等进行规范设计。对于铸铁管道,不管是明装管道还是暗装管道,不管是设置在吊顶内还是公共厕所内,对于所有容易结露并影响其使用功能的管道部位都应该做好结露保温设计工作。
2.3排水系统的防渗设计
管道的渗漏是建筑排水系统设计的重要工作,在给排水设计过程中要提前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由于传统的排水系统一般是使用铸钢管材,在现代建筑工程中一般采用PVC—U管材作为管道材料,不论质量如何优良的排水管道在长期的使用之后都可能会出现渗漏问题。因此,给排水系统设计过程中要采用预先留出管道维修与更换空间的方式当排水系统出现故障时及时的采取对应的维修与护理措施。同时,在防渗管材的选择过程中还应该注意所使用材料的普遍性,便于后续维修材料的补充与采购。
2.4排水管与污水管排放于同一层面
在设置厨房盥洗池的排水管道时,可以直接在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可不在厨房内设置地漏。这主要是因为厨房可能因为长时间没有水予以补充,导致水封中的水蒸发而使得臭气逸入室内。这时,不在厨房中设置地漏反而可以达到减少厨房空气污染的目的。同时,取消地漏还可以避免排水管道进入楼层下用户的室内空间。在设计卫生间时,尽量将其设计成为下沉式,将卫生间板下沉350mm-400mm之间,且将排水管道设置在本楼层内,而将防水层设置在管道的下方,堵塞和漏水问题都可以在本层得以解决,不会影响到楼板下层用户。同时,为了有效减少下层空间,可以适当选择后排水座便器或者是多通道地漏的方式进行排水,同样可以达到节省排水空间的目的。
3、结语
给排水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基础环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整个设计方案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建筑后续的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同时和建筑物供水、排水需求直接相关。因此,本文针对现代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几个主要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同时结合具体的施工实践,分析了排水设计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问题,以期对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 谭志强.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初探[J]中国科技纵横,2010(18).
[2] 韩俊丽,段文阁.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基本理论研究[J].中国水利,2010(7).
关键词:建筑设备;现代建筑;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设备的涵义
1、建筑设备是现代建筑必要的组成部分人类从原始的洞穴,简陋的茅草屋一直发展到今天功能繁多、形式不一的高级住宅、豪华别墅、高档写字楼、宾馆等建筑。不管何种建筑,最简单的建筑物电气照明是白炽灯,给水是水龙头,排水用瓦管加上化粪池,采暖用炉子等这些简单的建筑设备,这些设备在每一幢建筑物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任何民用建筑,如果只有避风遮雨的建筑物外壳,缺少相应的建筑设备,其建筑物使用价值就很低。对建筑物的使用者来说,建筑物的规格、档次的高低,除了建筑面积大小、建筑结构等因素外,建筑设备功能的设置程度也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更何况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中所占的比例也是越来越重。
2、现代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设备。现代建筑在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的影响下,智能建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等的不断出现,使原先十分简单的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中已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居住和办公。
而希望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如适宜的温湿度、美观清洁适用的给排水系统、方便迅捷的通讯方式、安全可靠及时的报警系统、灵活安全的垂直交通工具、服务良好的物业管理系统、网络系统等,这也就是我们目前所常讲的建筑设备工程中的部分内容: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通讯自动化系统(CAS)、防火监控系统(FAS)、和保安自动化系统(SAS)等,体现了人们对于当今的房屋建筑已不仅仅只关心其结构的安全性,而更多的是关心建筑物的建筑设备的完善程度和先进性。体现了人们在强调建筑形式的同时,更注重功能的多样化和空间的合理使用,如现代建筑中厨房就要具备的功能是;洗涤、加工、烹饪功能、贮存功能、厨用电器的安置功能、通风除湿的功能等,卫生间一般要具备的功能是:盥洗功能、便溺功能、贮存功能、通风除湿的功能、健康健身功能等,3而这些功能一般都要求依靠相应的建筑设备来实现,如:原先极大影响建筑空间使用和美观的给水管材――镀锌钢管,由于笨重、难看、占空间、容易生锈等因素现被施工简单、可灵活弯曲、美观大方、清洁的新型管材所代替,解决了空间合理使用和卫生的问题;原先作为日常生活使用的卫生间中的普通三大件――浴盆、坐便器、洗手盆等现被具备健康、健身功能的多功能淋浴间、按摩浴盆等高档洁具所代替,解决了功能的问题,这些细小的变化为现代建筑中的厨卫增色不少。
由此可见,现代建筑的发展.蕴育着现代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不断更新,同时建筑设备技术的发展,又推动着现代建筑向前发展,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建筑设备与现代建筑的关系
1、建筑设备与建筑造型设计的关系
建筑设备与建筑造型之间的关系犹如一个人的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关系,人再美丽再健壮,但是没有思维不能做出任何功能性反映,是多么大的遗憾。一座雄伟的建筑物不论它外形是多么的美观、结构是多么的坚固,没有建筑设备,就没有建筑整体功能的实现,就不可能实现施工、设计的更多功能。一座坚固的、美丽的建筑物只能给人带来外在的视觉效果,无法满足人们对建筑物各种功能的享受。如果建筑物建造将建筑设备充分安装到适当需要的地方,不仅可以完善建筑物的功能还能提高建筑物的价值。如果应该存在的建筑设备没能在建筑物中设计并使用,会给使用者造成使用上的不便。
1.1管道的布置
一个完善的优质的建筑物必然是集中造型、结构、水、暖、电等设备的统一体。建筑物工程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不但不能影响建筑物本身的结构和安全,而且要避免设备间的管线的错综复杂,减少因管线的错综复杂、杂乱无章,致使后期建筑物设备管线维修的不必要麻烦。
1.2管道井的设置
管道井主要存在于旅馆、公寓、商业楼等高层建筑内,其功能在于将建筑物上下联通的水暖电管线隐藏在建筑的管道井内,实现建筑物内部美观。很显然,建筑的设计者和施工者都希望管道井的设置越小越好,但是,管道井的大小设置不仅仅要满足建筑施工规范的要求,而且要根据建筑物自身的特点进行优化。
1.3机电设备的设置
高层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大量公用机电设备,如电梯、水源增压泵、无线网络终端发射器、电表室以及红外线防火防烟探头等设备。这些设备均属于机电设备范畴,在建筑设计时,要加强建筑物功能分析,将机电设备安置在安全、便捷、稳定的地方,实现机电设备的更大更强的作用。
2、建筑设备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根据网络和相关报道,我国建筑能源损耗惊人,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直接、间接损耗到全社会总能耗近一半。高于其他国家水平的30%左右。因此,我国现阶段提出发展建筑节能和绿色环保建筑。
建筑电气设备,特别是建筑物电梯、通风、空调、照明等机电设备的使用能耗较大,占据了总体能源损耗的近80%以上。因此,建筑设备的使用是实现建筑节能、实现绿色环保建筑的主要控制指标。为了实现建筑物的节能环保,就必须在建筑物外墙保温、内墙护砌、管线埋设、通风、供水、供暖、照明设备上下大功夫(如图2所示)。建筑设备选取方案可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利用太阳能和光辐射能量。使用太阳能可以供给地下车库、隐式楼道等的照明;用户可以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光热能辐射实现热水转换。
2.2选用节能灯具。与传统照明用具相比,如今的照明灯具无论是功能设计还是能耗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改进,因此,在建筑节能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要使用技能灯具设计。
2.3电梯施工及使用过程中,选用节能环保型产品,制定电梯使用办法,实施分段分层使用,降低电梯停靠次数产生的无效能耗。
3、建筑设备与建筑材料的关联
建筑设备产品是建筑行业之中对技术水平和要求较高的一项产品之一,同时建筑设备的使用还需要不断的降低建筑行业的能耗量,帮助各项建筑物实现最好质量的呈现。在建筑设备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为了帮助各种建筑物的设备产品提升其质量和实用水平,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建筑物的技术水平,将技术的先进性和安全性能等方面相互协调,并保障每一个设备的完好,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3.1建筑钢材及金属制品
推广低能耗的建筑材料的使用,将建筑设备的钢材等和先进的技术相互结合起来,增加其使用寿命,减少生锈的情况出现。同时还可以在建筑材料的外层涂上相关的防水或防晒的涂料进行保存,针对现在的建筑特点,生产新型的钢材等进行建筑设施。
3.2化学建材及其制品
积极的对应用化学等建材进行推广,加速开发一些中高档的产品和建筑设施。提升相关塑料管材和配套门窗等的建材质量,大力推广一些发泡塑料铺地材料或者是高目睹的仿木地板等材料,提升建筑设备的总体水平和质量。
结束语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建筑设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活力,为建筑设备工程的智能化、人性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而现代科技所带来的高速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大大地促进了这种发展过程的速度。因此我们必须高瞻远瞩预见社会需求的发展,并十分关注相关学科和技术的最新发展,才能使建筑设备的发展适应现代建筑发展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防雷装置;接地系统
雷电是一种强烈的大气放电现象,自古以来就是威胁人类生命财产的一大自然现象。近些年来,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建筑物内信息系统的防雷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并已成为整个建筑物防雷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防雷问题也提出了更高、更苛刻的要求。直到今天,接地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并且无法替代的电气安全措施之一。
1防雷装置
雷电波入侵现代建筑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直击雷;另一种是感应雷.一般说来,直击雷中现代楼宇内的电子设备的可能性很小,通常不必安装防护直击雷的设备.感应雷是由雷闪电流产生的强大电磁场变化与导体感应出的过电压、过电流形成雷击.为把雷电流迅速导入大地,以防止雷电作用为目的的接地叫做防雷接地。
1)直击雷保护系统。一定高度的金属导体会使大气电场畸变,这样雷云就容易向该导体放电,且能量越大的雷就越容易被金属导体吸引。接闪器防雷就是因为将雷电引向自身而防止了被保护物被雷电击中。然后通过引下线将接闪器接闪的雷电流安全地导引入地。引下线一般不得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对称均匀的布置。
2)感应雷保护系统。感应雷是由遭受雷击电磁脉冲感应或静电感应而产生的,其形成的几率很高,且由于通信楼引出的各种缆线较多,加之楼内设备大都采用了高集成度的微电子电路,故感应雷对建通信楼内的电气设备,尤其是低压电子设备威胁巨大,所以说通信楼防雷主要是防压感应雷。
现代建筑内有多个弱电系统对接地电阻的要求较高,要求≤0.5~1。有的建筑所处的位置地质条件较为恶劣,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接地电阻值时则应围绕建筑物加设闭合环状的人工接地体,同时在接地体的周围回填低电阻率的土壤或采取其它降阻措施。采用导电性高、耐腐蚀的新型材料作接地体。钢材埋人土壤中易受氧化腐蚀,使用年限短,因此接地体应采用经热镀锌等防腐蚀处理的钢材或其它防腐接地材料,如铜、铝等有色金属复合接地材料或导电性、稳定性较好的非金属接地材料。避雷带是沿建筑物易受雷击的突出部位(如屋檐、女儿墙等处)装设的带形导体,其作用是接受雷电流,设计常采用镀锌圆钢。有的工程为美观把镀锌圆钢避雷带改为不锈钢管,应严格根据《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的要求采用管壁厚度2.5mm的不锈钢管,对接部位应跨接处理以保证不锈钢管作为避雷带的接闪雷电流的能力。建筑物采用屋面避雷带(网)、利用建筑物柱和剪力墙内竖向钢筋作引下线及接地装置三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钢筋大网笼就构成一个笼形避雷网,较好地取得均压和屏蔽的防雷效果。实际设计和施工中常忽视屋面配电箱采取防止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于配电箱出线端处加装浪涌过电压保护器。
2.接地系统
2.1直流接地
在一幢现代化楼宇内,包含有大量的计算机、通讯设备和带有电脑的大楼自动化设备.这些电子设备在进入输入信息、传输信息、转换能量、放大信号、逻辑动作、输出信息等一系列过程中,都是通过微电位或微电流快速进行,且设备之间常要通过互联网络进行工作.因此,为了使其准确性高,稳定性好,除了需有一个稳定性的供电电源外,还必须具备一个稳定的基准电位.可采用较大截面的绝缘铜芯线作为引线,一端直接与基准电位连接,另一端电子设备直流接地.该引线不宜与PE线连接,严禁与N线连接.
2.2交流工作接地
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如阻抗、电阻等)与大地作金属连接,称为工作接地.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在高压系统里,采用中性点接地方式可使接地继电保护准确动作并消除单相电弧接地过电压.中性点接地可以防止零序电压偏移,保持三相电压基本平衡,这对于低压系统很有意义,可以方便使用单相电源.
2.3保护接地
安全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的外露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即将大楼内的用电设备,以及设备附近的一些金属构件,用PE线连接起来,但严禁将PE线与N线连接.在现代化楼宇内,要求安全保护接地的设备非常多,有强电设备、弱电设备及一些非带电导电设备与构件,均必须采取安全保护接地措施(如图1所示).
图1现代建筑保护接地
如果装有接地装置的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而使外壳带电时,接地短路电流流经人体的电流要比流过地体的电流小数百倍.人站在大地上去碰设备的外壳时,不会有危险。
2.4屏蔽接地与防静电接地
在现代化楼宇内,电磁兼容设计非常重要,为了避免所用设备的机能障碍及可能出现的设备损坏,构成布线系统的设备应能防止内部自身传导和外来干扰.这些干扰的产生或是因导线之间的耦合现象,或者是因电容效应或电感效应,其主要来源是超高电压,大功率幅射电磁场,自然雷电和静电放电.这些现象会对设计用来发送或接收很高传输频率的设备产生很大的干扰.因此,对这些设备及其布线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免受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屏蔽及其正确接地是防止电磁干扰的最佳保护方法.可将设备外壳与PE线连接;导线的屏蔽接地要求屏蔽管路两端与PE线可靠连接;室内屏蔽也应多点与PE线可靠连接.防静电接地要求在洁净干燥环境中,所有设备外壳及室内(包括地坪)设施必须均与PE线多点可靠连接。
2.5供电接地系统
现代建筑的供电接地系统宜采用TN-C-S系统(如图2所示)。TN-C-S系统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一部分是TN-C系统,第二部分是TN-S系统,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该系统一般用在建筑物的供电由区域变电所引来的场所,进户之前采用TN-C系统,进户处做重复接地,进户后变成TN-S系统.TN-S系统的特点是:中性线N与保护接地线PE在进户时共同接地后,不能再有任何电气连接. 该系统中,中性线N常会带电,保护接地线PE没有电的来源.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与金属构件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因此,TN-S接地系统明显提高人及物的安全性.同时,只要采取接地引线,各自都从接地体一点引出及选择正确的接地电阻值,使电子设备共同获得一个等电位基准点等措施.许多工程实践已证明,采用共同接地体是解决多系统接地的最佳技术方案。
图2供电接地系统
根据规范,共用接地电阻应≤1Ω,若达不到要求,必须增加人工接地体或采用化学降阻法,使接地电阻≤1Ω.通常情况下,共用接地系统可利用大楼的桩基钢筋,并用40×4(mm)镀锌扁钢将其连成一体,作为自然接地体。
3.结语
防雷接地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大厦电气设计中必不可少一部分。随着通信用电设备的与日俱增,综合防雷越来受到工程界的重视,它是保证建筑工程正常运行及人身安全保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GB 50057-94(2000年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2]GB/T 21714.1雷电防护第1部分[S].
[3]吴薛红等.防雷与接地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1.
[4]吴薛红,濮天伟,廖德利.防雷与接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5]沈稼树.对实施联合接地方式的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1997(3):34-38.
有人说建筑被誉为是凝固的音乐,因为它总是在变化中给人以隐喻启迪的。本文基于建筑语言的视角,从建筑与人、象征、文化等不同的关系出发,通过隐喻与建筑语言关系的分析,并结合实例阐述了在建筑创作中如何运用隐喻思维对建筑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从而使建筑形式具有一定隐喻意义,并且能准确表达对建筑本质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建筑语言,隐喻,象征
隐喻的概念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在《论修辞》中认为隐喻是“给一个事物属于其他事物的名称”。“隐喻”这是西方语言学和解释学常用的概念,也是建筑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实质是再造一个可理解的世界,把语言学模式扩展、应用于非语言符号领域,以一种直接的“传递”方式对建筑语言进行释义。
隐喻是指一种自觉的象征,是在形象化中从意义出发的比喻。隐喻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形象(外部、空间造型或修饰),另一方面是意义。广义上说,建筑是一种形式语言,它是通过形式上的象征向人们暗示建筑的内涵。但我们所说的隐喻不是指这种广义上的象征,而是指建筑师通过特殊的建筑造型和空间处理方法,或者引用历史片断来暗示建筑与传统文化,人与自然、历史的关系。而从狭义上讲,建筑形式中的隐喻是建筑师用切合于建筑语言自身规律的特殊建筑形式处理来表达建筑形式的意义,加强人与建筑之间的对话,如“隐喻主义”。隐喻主义是要力求建筑具有隐喻性的设计思想,用暗示、联想、回忆的手法使人感到建筑上看不见的更多东西,就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只强调建筑的实用功能性的改进:强调实用性的同时也强调建筑的象征性。
隐喻主义的理论与方法
隐喻主义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设计方法,并不仅仅局限于后现代。隐喻的思想很早就存在于古今中外的建筑中了,作为一种系统理论是在20世纪70年代才提出来的。当代西方建筑实践中,把建筑作为语言对待的设计方法有三种,其中采用古典词汇及传统、地方词汇,类似于文字上采用方言、成语、典故等用于建筑设计中,这种设计方法就是隐喻主义的范畴。
从建筑发展史来看,建筑是有生命力和内在意义的,建筑除了具有实用功能性外还具有内在意义的象征性。隐喻主义是从建筑的象征性来考虑的,强调建筑的内在意义、建筑与人的交往。建筑的象征意义在过去是常被忽略的,建筑的意义必须通过接触和感知才能被理解。
隐喻主义的建筑理论观的主要是:建筑不仅是具体的物,还是抽象的符号。人们可以通过非语言的直觉来理解它,也可以从语言符号化的有历史文化因素的方面来理解它。此外后现代隐喻主义强调建筑是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建筑应该表现出人文、地理和历史的延续性,在现代建筑中应该运用传统的建筑语汇把过去和现在联系起来,而不是对建筑文化进行解体。
从隐喻意义的表达与建筑本质的关系出发,把建筑中的空间与形态作为建筑本质形式表达的主要方面把建筑形式中的隐喻大致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就是用整个建筑的外观造型来象征意义。它包括建筑整体或部分形象上的隐喻,结构形态上的隐喻,环境形态上的隐喻,以及装饰性的隐喻等等。如悉尼歌剧院、纽约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第二种类型用建筑抽象的空间来隐喻意义。如勒・柯布西耶在他的郎香教堂内部空间中就运用了“光”与“影”的隐喻。第三种类型就是隐喻前两种基本类型的综合运用,如现代隐喻主义建筑大师矶崎新设计的筑波中心大厦,既有建筑和环境实体形态上的隐喻,又有空间的抽象喻。他在建筑个部分运用了多种符号,并对它们进行重新处理,表达了该建筑的多种隐喻意义。第四种类型是用形式暗示内容的隐喻。如文丘里的富兰克林庭院用的平面和立体框架形式。
隐喻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设计思想和手法,很多建筑大师都在不断的运用并完善着它。其理论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位善于运用隐喻的建筑大师观点和方法中进一步理解。
美国建筑大师格雷夫斯曾提出,第一,他把外界形象变成形象时,不把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是提取其文脉片段,从细部出发;第二,通过建筑形式的发生现象来阐述其作为文化内部含义的性质;第三,他认为对立是意义的基础,运用不同点的对立关系表达建筑意义;第四,格雷夫斯还提出了新的“隐喻逻辑”,把隐喻看成是一种能构成建筑体系本身对立的手段。
文丘里对隐喻的观点是:建筑是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的统一体,隐喻能够表现这一点,他常通过诙谐的手法来强调建筑的构图规律,以此在建筑中形成复杂性和矛盾性的表征。与格雷夫斯使用已有建筑片断组合的方法类似,他注重建筑
在装饰意义上的隐喻性,运用传统古典的建筑语言来创作,这种方法就是后现代“隐喻主义”在建筑中常用的隐喻手法。如他设计的的栗子山住宅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现代隐喻主义大师矶崎新,在建筑中运用的隐喻方法与后现代主义大师的方法不尽相同,他主要以“二元论”的原则,运用对比或视觉对位的手法来表现形式主体的隐喻性,这些隐喻的主题有理想的情感,也有古典主义的,既有非现实性的和高度幻想主义的,也有的成分。这些都加强人与建筑的交流增加了建筑形式,增添了许多建筑趣味。
现代建筑隐喻主义的创作与实践
建筑创作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筑创作中,建筑师常用“隐喻化”的表达形式,即通过隐喻思维对建筑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从而使建筑形式具有一定的隐喻意义。而总的来说,建筑形式中的隐喻是建筑语言从根本上区别于其它艺术语言所形成的意义表达方法。
同时在构思方案时, 建筑师用一种熟知的事物表达另一事物的手法可以让构思变得相对简单。任何人造的实在的形态其实都是某种隐喻观念的物化, 因为制作这种形态本身即是为了一定的目的,这种目的性即是他的隐喻。正如《易经》中所说:“形而上者为之道, 形而下者为之器, ……”。隐喻是超越形态之上的精神内涵, 它是创造形态的“道”, 形态本身即是“器”。
对现代建筑隐喻的思考
关键词:建筑阳台;视觉造型;要点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在建筑设计多元化的今天,阳台的造型设计已经成为建筑造型设计当中相当活跃的因素。作为一种界定空间,阳台的功能完善与造型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一直以来,形式和功能对建筑的影响都是一种辩证的关系。阳台的功能发展经历r从晾晒、休闲、空间过渡、气候调节、建筑个性标识的复杂过程。其中,阳台自身的型设计也同样体现出了与这个发展过程相适应的设计风格。在中国古代,由于人们对木构架的过分依赖使得垂直空间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在古代中国的官式建筑中严格意义上的阳台是不存在的。古代印度最初出现的阳台是要用来遮阳和抵御外界的炎热。欧洲古典建筑以砖石为主要承重体系,结构上具备了朝空中发展的可能,在建筑的沿街立面设计中开始出现了具有现代意义的阳台。随着近代框架结构的应用和现代结构技术的发展,阳台的出挑和形体塑造开始出现了质的飞跃,阳台作为一种建筑视觉造型的设计元素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 .现代建筑阳台的设计要点
1 . 1 拓展阳台功能以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居住者的需求是决定住宅形态众多因素中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伴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其审美观点与精神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对精神方面享受的期望也相应提升,这也就导致了阳台形态的变化。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阳台空间。而需求的多样化,就意味着在设计时注意其使用的多功能性 ,这一趋势也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1 - 2 以人为本对阳台尺度进行合理设计
住宅的商品化意味着其价格与户型的建筑面积有着直接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设计者应该合理的设计好每一个空间,充分考虑购买者的经济承受能力。如经济型的住宅,应尽量避免面积上的浪费,阳台满足基本活动的需求即可。而对于舒适型、豪华型的住宅,阳台在尺度上除了满足活动基本所需外,还要注意尺度上要考虑使用的舒适度以及容纳更多功能需求的这样一个阳台空间。
1 . 3阳台的位置要合理设置
使用功能的不同,也决定了阳台的位置不同。将其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对阳台的使用与住宅内部功能的完善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设计时将生活阳台置于客厅、主卧外( 南面) ,将服务阳台置于厨房外( 北面) 。随着需求的多样化,阳台的位置日趋灵活,这也为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空间。
1 . 4 加强阳台设计在住宅造型中的作用
住宅造型在体量上的变化不如其它公共建筑那么灵活且变化多样,它更多的是通过凸出干建筑墙面的装饰线脚、雨蓬、空调板 、阳台等细部设计来丰富造型。而阳台可以通过不 同的位置、型式、栏杆类型以及材质、色彩等为住宅提供丰富的立面造型,这是不言而喻的。
2阳台的发展历程
2. 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阳台。在早期居住建筑中,阳台的功能比较清晰,阳台建筑以实墙为主,在造型上不太讲究,仅仅是住宅中的一个附属空间,可以晾晒衣物、堆放杂
物,同时又是花草种植区和人的活动区。甚至它的造型功能大于使用功能,因此阳台并不是每户均有,每个单元只有1个,造型基本上与立面传统的五断式相呼应。随后。阳台的造型有所变化,功能有所延伸,但直至20世纪即年代早期阳台栏板也基本上以镂空为主,配以简单的花饰,这时期阳台仍仅仅作为生活的基本功能出现(图1)。
图1
2.2加世纪90年代的阳台。随着时代变迁,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商品房开始在市场上出现,阳台变得多样化,阳台使用功能开始改变。这时期阳
台常被住户改造为居室,用以扩大居室的空间。阳台作为住户可改变功能的主要部分,相当多住户将阳台封闭,增加使用面积,许多阳台被做的玲珑剔透,雅观别致。但由于住户自行封闭阳台,所使用的铝合金材料及玻璃不尽相同,并且在封闭栏板上镂空部位,填料参差不齐,造成住宅立面杂乱无章,破坏了建筑物的立面。同时在取得这一小块面积的同时,住户失去了唯一接触自然的场所。为解决这一问题,建筑师在设计阳台时直接按照封闭阳台的手法来处理(图2)。
图2
3阳台的建筑设计手法
阳台视觉造型的设计手法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手法。
3.1注重形态位置的协调
阳台的形态、位置设计一般是按功能需要而定,但也可以根据设计意图在合适的部位创造相适宜的平面形态,阳台的位置可以位于建筑外墙的一面或几面,也可以位于建筑转角部位。转角阳台由于处于建筑的拐角部分,呈现出多维的视角特点,在透视关系和光影塑造上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也更加强烈。为了建筑整体造型的协调,阳台的形态和位置应根据建筑整体造型设计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创造出特色鲜明的立面效果。例如KCAP在荷兰帝范德市设计的‘‘灯塔”住宅综合楼的阳台设计(图3)。建筑师选择一个大体量的“巨石”来塑造建筑的外部造型,同时将22套公寓和一个商业单元容纳到建筑内部。“巨石”从六层的西北侧开始向位于东南侧的九层逐渐升高,建筑的各个面都是倾斜的,阳台凹入建筑的外墙,不规则的排列布置一方面是基于功能要求,另一方面是为了与建筑整体的不规则造型相互协调。整个建筑外墙上光洁的黑色石板强化了“石头般的感觉”,极具韵味的开窗形式和不规则的凹
阳台赋予了建筑神秘、抽象的特色。
图3
3.2 突出材料的色彩和肌理效果
阳台作为建筑形体上活跃的视觉音符,其结构及装饰材料的质感、色彩的运用在塑造阳台视觉效果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阳台的色彩直接反映出建筑本身的审美取向。色彩可以看作是一种独立的造型元素和改变其他造型元素属性的工具。将色彩用在阳台整体或局部的构件上,并通过点、线、面的构成可以达到塑造阳台视觉效果的目的。材质也可以给建筑物带来想像的人性品质。阳台可使用的材料很多,如竹、木、砖、混凝土、面砖、涂料、金属、塑料、钢化玻璃等。材质的不同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或粗犷与细腻、或天然与人工。设计中不同材质、色彩的交替使用所创造的视觉效果一方面可体现出材质自身的特性,另一方面也可实现相互之间的对比、互补,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比单一材质、色彩更为强烈。例如勒・柯布西埃设计的法国马赛公寓(图4)是他在战后设计风格的重大转折。在这座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建筑中,素混凝土凹阳台的内表面涂刷了纯净鲜亮的红、黄、蓝、棕等色彩,素混凝土本身原始古朴的肌理,加上亮丽色彩的衬托给整个建筑一种粗犷而又兴奋的视觉效果。
图4
3・3把握整体的比例和尺度
从古希腊毕德格拉斯学派提出著名的“黄金分割”到现代社会的审美多元化,和谐的比例尺度作为一个动态的、变化的概念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阳台作为建筑视觉的造型元素之一,其比例尺度的把握至关重要,在建筑造型设计中,如果能把握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就可以创造出极具震撼力的传世佳作。如赖特设计的流水别墅(图5),那极具夸张的悬挑大阳台和建筑与环境的巧妙结合被人广为传颂,过目不忘。为了配合周围环境多变的地形,流水别墅的阳台设计成平面纵横交错、层层超大出挑的效果。大尺度出挑错落的阳台与大体量的山势相协调。比例尺度的夸张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
图5
现代建筑的特点是高层建筑很多,而剪力墙发挥很大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抗震性。一般来说,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一个完全由剪力墙抵抗水平荷载的结构,可作为设备井的墙体,也可作为电梯井、楼梯问的墙体或房间的内隔墙。由于其平面内刚度和强度都很大,非常适用于35层以下需设支撑的建筑,同时又可以承担重力荷载。
高层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中,剪力墙常需开有排列整齐洞口。其受力特点、内力分布情况和变形状态与其所开的洞口大小和数量有直接的关系。在近似计算中分为整体墙、小开口整体墙、联肢墙和壁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优点:(1)刚度大。因而侧移小,非结构构件破损小,断水、断电、火灾等次生灾害小,维构次生内力如N—A效应等几何非线性问题小,弹塑性稳定性问题不突出。(2)抗扭刚度大。只要布置得当,整体及层问扭转小。(3)以弯曲变形为主,延性可满足抗震设计要求。如采取适当措施如“人工塑性铰”,延性还可提高。(4)截面大,抗剪强度高。(5)在受荷全过程中,性能变化小。
2.钢结构建筑分析
现根据空间组成和规模大小初步形成了几种类型,包括低层轻钢结构、多层纯钢结构和多高层钢混结构等。总得来说,钢结构建筑有许多优良的特性。有很好的的抗震、抗风性能。钢结构整体刚性好、强度高、重量轻、变形能力强,建筑物自重仅是砖混结构的1/5,抗震性能是砖混结构的2倍以上,并有很强大抗风性能,使生命财产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多层钢结构使施工速度快,建筑布局限制小。其结构都是由多层水平的楼盖和竖向的柱、墙等组成。楼盖主要承受竖向荷载,而竖向的柱、墙等构件因为建筑高度的变化,其组成方式及受力变形特性一结构体系也有明显的变化。框架、剪力墙及筒体是结构中抵抗竖向及水平荷载的基本单元,由它们及其变体组成了各种结构体系,如框架结构体系、框架一支撑结构体系、框架一剪力墙体系、框架一筒体结构体系、交错析架结构体系等。
(1)纯框架结构框架结构因为其空间灵活性较大,很早就被应用在住宅中。它可以组成大开间,充分满足建筑布置上的要求。钢材强度高刚度大,当采用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同的开间和进深时,梁柱的截面将减小一半左右,增加了房间的使用面积和净空,当二者截面积相同时,钢框架的跨度增加很多,扩大房间的采光面积。
(2)框架-剪力墙该体系是以框架体系为基础沿其柱网的几个主轴方向,通常是沿建筑平面的纵向、横向或斜向,在框架间布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所形成的结构体系。在框架间设置的剪力墙,可以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也可以是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墙板。在平面位置上,剪力墙的布置应尽量符合“分散、均匀、对称、靠边”四准则。
(3)框架支撑结构框架支撑体系在钢结构住宅中应用比较多。由于住宅结构中横向刚度一般不容易满足抗侧移,因此需要加设支撑,规范建议在两个方向采用同样的结构体系,因此纵向一般要加设支撑,实际工程中由于在纵向加支撑使得建筑的布置不方便,因此也有不加设纵向支撑,只在横向加支撑。
3.现代抗震性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3.1基本概念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抗震能力评价的新方法,是实现基于性能、位移抗震设计方法的关键之一,其主要用于已有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以及新建结构设计方案的抗侧能力分析。它既能够对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设计进行校核,也能够确定结构在罕遇地震下潜在的破坏机制,找到最先破坏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设计者仅对局部薄弱环节进行修复和加强;对于多遇地震的计算,可以与弹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看总侧移、层间位移角和各杆件是否满足弹性极限要求;对于罕遇地震的计算,可以检验总侧移、层间位移角和各个杆件是否超过弹塑性极限状态,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3.2分析方法
弹塑性变形分析,可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静力弹塑性分析主要是指Pushover方法。各种pushover分析法的步骤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其基本步骤相同:
(1)确定各个构件的单元初始刚度矩阵或者根据前一步力一变形关系确定的单元弹塑性刚度矩阵,然后确定结构总刚度矩阵K;(2)根据第一步所确定的结构总刚度矩阵计算由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各个构件初始内力和变形;(3)选取水平加载模式,单调增加水平加载力的大小,求取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组合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变形;(4)根据构件的内力和变形确定构件的物理参数是否被修改,若无构件物理参数被修改,转入(3)循环,若有构件物理参数被修改,记录结构底部剪力和结构代表变形,转入(1)循环;(5)当结构达到目标位移,构件达到极限弯矩(或剪力)或者结构形成独立的机构,终止计算过程。无论是在结构构件层面还是从结构整体层面它都能对其抗震性能做出很好的预测。
关键词:现代建筑;传统;建筑符号;原则
一、现代建筑功能原则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生活水准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相比较与古代,现代建筑有了更加广泛、复杂同时也更加细致的功能类型,譬如,飞机场、博物馆、办公楼以及现代高层住宅等等。如何在现代建筑中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娱乐的需求,是每一位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所要考虑的一大要素。同样,在应用传统建筑符号、体现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设计当中,这样的现代建筑功能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在体现传统建筑神韵的同时,充分满足人们对现代建筑功能的需求,就是在建筑设计中应当坚持的一大原则。
二、现代建筑材质原则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之一就是木构材质的运用,传统构件中的梁、柱子、斗拱等受力构件以及门、窗等围合构件基本都是由木材构成,古代建筑相对较小的结构体量以及中国古代森林覆盖面积大的特点决定了木构建筑在当时的广泛应用。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体量的增大以及建筑类型的增多,木材易燃,受力性能比较弱的物理特性决定了木材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对结构,功能以及需求量的要求。一些现代建筑材质,如钢筋混凝土、金属材质、玻璃等早已取代木材在现代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所以,运用现代建筑材质进行建筑创作也是我们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
三、现代建筑技术原则
由于现代建筑功能的日趋复杂以及建筑新材料的物理特性,在建筑创作中对建筑技术及结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木构建筑营造中的准卯法在现代更多的运用于木构家具的制作过程中。由于现代建筑功能的需要,超高层、大跨度以及与现代新材料相关的建筑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在体现传统建筑特色的同时,满足现代建筑对结构及技术的要求,是进行现代建筑创作时要遵守的又一原则。例如,上海金茂大厦。
在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中,建筑师吸取了中国古塔的神韵,SOM的主要设计人史密斯先生在谈到自己在如何进行构思的时候说道:“高层建筑源于塔……我试着按比例设计新塔,它吸收了中国建筑风格的文脉。”金茂大厦主体塔身的平面构图呈双轴对称的正方形,类似于中国古塔的四方塔平面。立面构图是13个内分塔节,在塔节处微微向外斜跳。整体造型以逐渐加快的节奏向上伸展并且四角内收,直至高耸的塔尖,这与中国的密檐砖塔非常相像。金茂大厦的技术处理也十分讲究,除在整体结构上运用了钢筋混凝土筒中筒结构之外,塔身遍布纤致的金属杆件,他们随着昼夜更替、心情变化、远近高低视点的变化或金或银、或蓝或灰,为这座融合了现代技术与材质的美丽建筑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四、建筑等级原则
中国传统建筑在营造中对建筑等级的要求十分严格,制定出了一整套严谨的等级和模数制度。如在传统中国大屋顶的设计中,庆殿和歇山顶只能应用于皇宫和衙庙建筑之中,传统民居建筑则只能采用悬山、硬山等屋顶造型;在建筑单体开间上,宫殿建筑则在9开间以上,体量巨大,衙庙、民居建筑开间和体量则依次递减;此外,在建筑构件的比例大小,装饰图案以及建筑色彩的运用上,不同等级及类型的建筑所运用的手法均有不同。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对建筑等级的要求虽没有古代那么严格,但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与熏陶,加之现代建筑类型的多样化,建筑如人,不同的建筑拥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在运用传统符号或建筑手法进行现代建筑创作中,对建筑形象的把握要符合它的性质和身份,要努力掌握好“度”。譬如,在政府办公楼、法院等类型的建筑创作中,更多的需要营造中雄伟、大气的建筑尺度和庄重、严肃的建筑氛围。在建筑总体布局上往往会采用与中国传统宫殿与衙庙建筑相呼应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手法,在建筑单体及建筑色彩材质的选择上,也要选择能体现政府建筑雄伟大气严肃的性格特征。而在现代别墅设计中,则需要创造出亲切、宜人的建筑尺度和温馨、温暖的建筑氛围。在对建筑符号的选择中,会选取一些传统民居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布局手法以及建筑符号,如马头墙、花门、隔扇窗、小庭院等等,与住宅建筑的类型和气质相呼应。
五、地域性原则
在分析了以上几种原则之后,笔者认为,地域性原则是在现代建筑设计当中应用传统建筑符号原则的重中之重。笔者将在下文中以陕北的富有传统地域色彩的现代建筑为实例,着重分析此项原则。
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个省份及地区从自然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类型、植被类型以及人文积淀,如:历史、文化、民俗以及饮食习惯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别。而地域建筑是根据当时的生活方式、建筑材料、技术和地形、气候而产生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传统建筑除了拥有华夏建筑共通的一些特点之外,还随着地域、文化的不同,拥有当地地域传统建筑文化的特色。在中国,这些地域建筑特色更多的是体现在传统民居之中。如中国北方民居就分为以陕西关中平原地区为代表的关中民居:以陕西北部以及甘肃、宁夏等部分地区为代表的窑洞民居;以及以华北地区为代表的四合院民居等等。中国南方民居则以江苏、浙江为代表的江南民居;以安徽地区为代表的徽州民居以及福建土楼,云南民居等等。这些传统的地域建筑从建筑总体布局、空间比例、建筑造型以及材质色彩等都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形地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此外,经过千百年地传承与创新,更与当地的文脉、历史积淀、风俗习惯等相互交融,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因此,我们在进行现代建筑的创作过程中,要注重了解新建建筑所在地区的地域特点,从当地传统地域建筑中寻找创作元素与灵感,切不能生搬硬套,把不符合当地地域特点的传统建筑符号牵强地应用于现代建筑创作之中去。
参考文献:
[1]戴蕾,白辉.重构城市建筑符号[J].建筑与环境,2007年(第5期)
[2]刘立钧,杨文斌.全球化进程中的建筑符号观[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2000.06
[3]李金龙.识别中国古建筑[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
[4]张驭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中国传统建筑材料;现代建筑;传承;创新
建筑有其自身的历史思潮,是人类文明的载体之一。古代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是古代社会文化的缩影,十分珍贵。科学的古建筑设计研究需要从社会地位和传统文化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我国传统文化在传统建筑中的渗透,来研究其在现代建筑中的传承创新,也就是说,现代建筑设计可以根据文化特点来完成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作为建筑物主要组成要素之一,建筑材料能够充分的展示建筑形态,材料肌理、颜色、质感等,都是影响建筑设计特性的因素。随着不同时期新材料的出现,建筑形式也发生了发展变化,新材料的出现对传统建筑材料带来了严峻的考验,这也迫使传统建筑材料不只存在于传统建筑当中,更应该寻求能够适应现代建筑设计的新途径,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1中国传统建筑材料主要类型与特点
利用砖瓦和木材作为建筑材料,是中国传统建筑最大的特点,它决定了中国传统建筑所具有的结构形式,使中国传统建筑具有独特性。除了砖和木外,传统的建筑材料也有土、石头等其他材料,下表记录了这五种材料的特点。传统建筑材料通常来自大自然,能够体现人和自然最简单、最和谐的关系。将传统材料运用到现代建筑当中,既能够继承传统的文化,又能够协调自然和建筑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和谐共处。我们认识传统的建筑材料,除了参考它外观的物理性,还要了解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这些都有助于传统建筑文化的情感联想
2中国传统材料的现代表现形式
2.1传统建筑材料的色彩表现
对于材料的加工,有些运用的是天然的材料颜色,有些是利用了人工着色,前者叫做固有色,后者叫做人工色彩,一般情况下,由人工处理后,其与自然的颜色有一定差异。比如说传统的青砖黛瓦,在进行烧制后,不仅有红棕色,还有灰棕色,如果抛光或做其他处理后,颜色就更多了。在自然界中,传统建筑材料多种多样,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同种材料,颜色亦有不同,这点和人工材料具有较大的差异。将天然的材料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能够表现出材料自然的美。在建筑中可以利用色彩对比来表现出材料的自然色彩,表现出色彩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2.2传统建筑材料的形态表现
通常,材料形态主要是指材料的形状和大小。通过将不同形态元素组合,能使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差异;材料配比恰当,能够提升材料强度,从而提高建筑的稳定性,传统建筑材料通常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材料,人工材料则是人工合成加工而成。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例如园林设计、民用建筑中的砖雕装饰等,能有效改善建筑设计的形式美,具有艺术感。在校园设计中,利用砖瓦材料,既可以挖掘出人文气息,又可以按现代设计手法梳理材料肌理,使得校园中渗透出一定的文化底蕴,并呈现出新的风貌,砖瓦循环使用也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传统建筑材料的创新与运用
将传统的建筑材料与现代的建筑材料组合使用,例如,将水泥、金属、玻璃等与木头、砖瓦、土石等的新老材料相结合,是创新运用的基本手法。通常新型材料冷峻硬实,给人疏离感,与传统建筑材料有效结合后,建筑空间通过材料对比,表现出温暖、时尚、人文的建筑特征。同时,建筑形态也可得益于新老材料的搭配。传统材料自然特征较强,但与先进工业加工技术相结合后,可以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材料的纹理和色彩,甚至改良创新为新兴材料,如陶板,使传统材料在保存自身特点外,焕然一新呈现出另样风貌。我国拥有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也累积了大量的经验,这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现代建筑的风格,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感观。现代建筑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运用传统材料进行专用空间的设计,或者,传统材料作为整体空间中的部分点缀。现代空间加入传统元素后,人们在使用功能之余,可以感受到传统人文的魅力,使得建筑更加个性化。
4传统材料与现代美学结合
为了既满足现代建筑的风格,又体现传统建筑材料的特色,就需要将两者进行有效的美学结合,也就是说在进行创作实践中,要将传统审美与现代美学观点相结合。传统材料在设计之前要进行美学评估,在现代建筑设计应用中,要符合现代艺术思潮和审美观。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美学相结合,既是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思考,在其他领域也具有借鉴和战略意义。
5传统材料在现代建筑中运用的意义
总体来说,传统材料已经进入到我们的日常建筑设计中来,这是我国乃至有历史底蕴的其他国家和地区,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馈赠,是一项珍贵的财富。传统材料形式多种多样,蕴含丰富,题材宽广,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我们为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感到自豪,更应该努力的将这些传统元素传承发扬光大。当然,现阶段,还存在为了体现传统文化而生搬硬套使用传统材料的情况,最终不仅不能够展现出建筑的特色,反而使建筑失去了魅力,甚至贻笑大方,却也引人深思,例如清华大学徐腾博士研究的河北保定“他奶奶的庙”。因此,我们在使用传统元素时,是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将其改造运用,表现出时代与文化特色。同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建筑文化也是丰富多彩且多种多样的。我们对国内建筑遗产进行全面总结和梳理,本身就是一个有挑战的课题。作为中国建筑师,既要了解自己的传统,还要努力吸收世界建筑的优势,这是更大的挑战。但我们应该致力于让中国的特色建筑文化发扬光大,也设计出更优秀的作品。
6传承创新与展望
传统材料与现代设计手法有效结合,能够创造出格调高尚且特征明显的建筑。恰当运用传统元素并不容易,更难的是,我们在运用的同时还要考虑诸多的其他复杂因素。古今结合从来不是粗暴组合,我们在探索美好的基础上,也要回溯过往,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古今文化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7结论
现阶段,新结构新材料以及新技术,不断被探索和应用到现代设计与建造过程当中来。使用传统建筑材料,既要尊重现代建筑具有的文化内涵,也要满足建筑逻辑严密的使用功能,因此,需要寻求适配的多种模式。在这个背景下,传统材料依赖于其所自带的底蕴,与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和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特色个性的建筑空间,是建构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新结构新技术的发展也使得传统材料更加快捷方便的运用到现代建筑设计当中来,而传统材料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新的设计理念以及先进技术,继续发展和演变,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现代建筑,给建筑艺术魅力添上浓墨厚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罗唯强.论传统材料在现代装修设计中的应用[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11):106~108.
[2]袁烽,林磊.中国传统地方材料的当代建筑演绎[J].城市建筑,2008(6):12~16.
[3]于澎.传统建筑材料在当代华景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与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4]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5]罗卿平.寻求传统建筑材料的再生之路———对青砖魅力的挖掘和发展[J].华中建筑,2006(3):70~73.
关键词:传统建筑现代建筑建筑中设计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规模越来越大,现代建筑行业得到空前发展。建筑建设中建筑设计能起到外观美化,功能优化作用,能增强建筑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观赏价值、使用价值。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中的融入,使得建筑既拥有传统文化深刻底蕴,也富有现代感的时尚元素,能给人们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建筑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大大提升,满足人们物质需求的同时,又满足了精神需求,研究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
1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体现
建筑设计是建筑建设的重要环节,影响着建筑性能和功能,只有经过合理设计建筑才会富有美感和实用性,基本功能才能得以实现。不同建筑,使用要求不同,设计方面也会存在在较大差异,设计风格区分也比较明显[1]。如:办公室、酒店、咖啡店、图书馆、商城、住宅等建筑,设计风格和思路上就有很大不同。因此,建筑设计中应考到建筑用途、功能、环境、因地制宜结合建筑特性进行设计。中国传统建筑一直以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优雅的外观著称,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融入,能有效增强建筑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属性,使建筑空间形态美得到更好的展现。传统建筑样式具体可分为软元素与硬元素,在设计中对不同元素的运用,获得艺术效果不同。例如,对传统建筑木架结构、须弥座、建筑布局、建筑装饰的运用。传统建筑样式是文化的象征,将其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能直接反映出中华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内涵,增强建筑时代感和历史感,让人们能从建筑外观上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国内已有很多成功案例,例如,敦煌石窟文化保护研究陈列中心,设计中就融入了大量传统建筑元素,塑造了一种“大漠孤城”的建筑感觉[2]。此外,流水别墅、清华坊别墅,设计中也融入了大量传统建筑样式。如,基台设计理念就是典型的古建筑设计思路。毫无疑问,传统建筑样式的运用,使现代建筑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得到了升华,非常值得推广。
2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建筑样式的意义,这对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2.1样式
建筑样式影响着建筑整体美观,是反映建筑物结构类型和构成方式的关键要素。不同理念下,建筑样式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传统建筑形态上最大特征是多形式的大屋顶,通过屋顶能非常容易的辨识建筑风格和样式。而这些屋顶样式就十分适合于现代建筑,这样的设计既具有实用性,也具有美观性,如:庆殿、歇山、悬山、硬山、卷棚及攒尖,不仅能使屋面呈现出优美的曲线状,更起到了保护架构作用[3]。并且,这种具有文化感的屋顶样式,易被唤起人们内心文化情节,使其联想到历史文化,能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较为成功的案例如:九间堂、第五园、苏州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等等。
2.2色彩
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中对色彩的运用非常重视,不同的特色运用能给人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一些现代建筑色彩运用不当,就会使人产生杂乱无章的感觉。色彩运用方面,既要照顾到自身建筑,还要考虑到周边建筑,从而保持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从而给人一种典雅的感觉。例如,对牙白的运用,能给人一种干净的感觉,能使人心情更加舒畅,栏杆及地面都可沿用这种设计思路。而一些冷色的运用,能营造出内敛、沉稳的氛围,能整个建筑更富有文化内涵,避免色彩冲突。在整体上来看,应具有简洁、明快的感觉,富有层次感。这既能满足建筑的物质属性,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心理与审美需求。
2.3纹理
纹理运用非常重要,影响着建筑物整体风格和艺术表现力,传统建筑纹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通常通过给建筑增添复古元素的方式实现。如:柱子、屋檐、门、窗都会有特定纹理。这些建筑元素都可呈现传统纹理,能有效增强建筑物视觉效果,烘托出文化气氛。在设计中,特定纹理材料选择要保持材料原有肌理。例如,木质纹理材料运用,能营造一种自然、简约、通透的空间感,彰显古典韵味的同时,更使空间形态美得到了展现。
3结束语
传统建筑样式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提升了建筑艺术美感,正确了建筑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使建筑价值得到了提升,既满足了人们对建筑的物质需求和视觉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精神需求,更促进了传统建筑文化传播。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积极运用传统建筑样式,利用传统样式,增强现代建筑文化形态,以促进现代建筑的持续发展。
作者:乔宽宽 单位: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
参考文献:
[1]梁蕊.传统建筑手法在西安民乐园万达广场设计中的体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04: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