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42: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一物理知识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自从牛顿奠定了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以来,物理学的公理基础的最伟大变革,是由法拉第、麦克斯韦在电磁现象方面的工作所引起的。下面好范文小编为你带来一些关于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很少用):把一个已知力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那么与已知力共点的平行四边形的两条邻边就表示已知力的两个分力。然而,如果没有其他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为此,在分解某个力时,常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①按照力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分解——先根据力的实际作用效果确定分力的方向,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分力的大小。
②根据“正交分解法”进行分解——先合理选定直角坐标系,再将已知力投影到坐标轴上求出它的两个分量。
关于第②种分解方法,我们将在这里重点讲一下按实际效果分解力的几类典型问题: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所受斜向上拉力的分解将物体放在弹簧台秤上,注意弹簧台秤的示数,然后作用一个水平拉力,再使拉力的方向从水平方向缓慢地向上偏转,台秤示数逐渐变小,说明拉力除有水平向前拉物体的效果外,还有竖直向上提物体的效果。
所以,可将斜向上的拉力沿水平向前和竖直向上两个方向分解。斜面上物体重力的分解所示,在斜面上铺上一层海绵,放上一个圆柱形重物,可以观察到重物下滚的同时,还能使海绵形变有压力作用,从而说明为什么将重力分解成F1和F2这样两个分力。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21、定义:平抛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水平初速度开始的运动。
2、条件:a、只受重力;
b、初速度与重力垂直。
3、运动性质:尽管其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在改变,但其运动的加速度却恒为重力加速度g,因而平抛运动是一个匀变速曲线运动。
4、研究平抛运动的方法:通常,可以把平抛运动看作为两个分运动的合动动:一个是水平方向(垂直于恒力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竖直方向(沿着恒力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两个分运动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等时性。
5、平抛运动的规律:水平速度:vx=v0,竖直速度:vy=gt
6、平抛运动的几个结论
①落地时间由竖直方向分运动决定。
②水平飞行射程由高度和水平初速度共同决定。
③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v与平抛初速度v0夹角θa的正切值为位移s与水平位移x夹角θ正切值的两倍。
④平抛物体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的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延长线的交点到抛出点的距离都等于水平位移的一半。
⑤平抛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Δv=gΔt,方向恒为竖直向下(与g同向)。任意相同时间内的Δv都相同(包括大小、方向)
⑥速度v的方向始终与重力方向成一夹角,故其始终为曲线运动,随着时间的增加,变大,速度v与重力的方向越来越靠近,但永远不能到达。
⑦从动力学的角度看:由于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只受到重力,因此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7、类平抛运动
1、有时物体的运动与平抛运动很相似,也是在某方向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另一垂直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对这种运动,像平抛又不是平抛,通常称作类平抛运动。
2、类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
物体所受合力为恒力,且与初速度的方向垂直。
3、类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
在初速度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合外力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处理时和平抛运动类似,但要分析清楚其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何,分别运用两个分运动的直线规律来处理。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3曲线运动
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
(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物体做直线运动;
(2)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不同,则物体做曲线运动。
3.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合外力的方向总是指向轨迹的凹的一边。
4.平抛运动: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分运动:
(1)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2)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零,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5.以抛点为坐标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正方向和初速度的方向相同),竖直方向为y轴,正方向向下.
6.①水平分速度:②竖直分速度:③t秒末的合速度
④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可用该点速度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的夹角表示
7.匀速圆周运动:质点沿圆周运动,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相同。
8.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和通过该弧长所用时间的比值,即v=s/t,单位m/s;属于瞬时速度,既有大小,也有方向。方向为在圆周各点的切线方向上
9.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非匀速曲线运动,因而线速度的方向在时刻改变
(2)角速度:ω=φ/t(φ指转过的角度,转一圈φ为),单位rad/s或1/s;对某一确定的匀速圆周运动而言,角速度是恒定的
(3)周期T,频率:f=1/T
(4)线速度、角速度及周期之间的关系:
10.向心力:向心力就是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一个指向圆心的合力,向心力只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改变速度大小。
11.向心加速度:描述线速度变化快慢,方向与向心力的方向相同,
12.注意:
(1)由于方向时刻在变,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瞬时加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的变加速运动。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方向总指向圆心,是一个变力。
(3)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就是向心力。
13.离心运动: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的合力突然消失或者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1.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常量G=6.67×Nm2/kg2
2.适用条件:可作质点的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若是两个均匀的球体,r应是两球心间距.(物体的尺寸比两物体的距离r小得多时,可以看成质点)
3.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中心天体质量M,天体半径R,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g)
(1)万有引力=向心力(一个天体绕另一个天体作圆周运动时)
(2)重力=万有引力
地面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9.8m/s2
高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mg=Gg=G0,W>0.这表示力F对物体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车前进时,人的推力F对车做做正功。
(3)当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时,cosα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4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
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
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
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 教学衔接 学生 学习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a)-0182-01
高中物理比初中物理教材在知识层面,思维能力等方面有较高的台阶。而学好高中物理知识又是至关重要的,学好高中物理必需从高一就得到重视,高一物理是基础中的基础,许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要通过高一的学习初步形成,高中学生需要有相当高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才能学好高一物理?如何才能使物理成为我们的优势学科?下面就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
1 学生方面的认识
(1)主动性差。思想上松懈,经过一番拼搏刚考上高中,再则高考又是三年后的事。
(2)自主性差。如果说“主动性”是态度问题,那么“自主性”就是能力问题。
(3)缺少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习惯了形象思维,机械记忆,模仿,课堂容量小,不习惯抽象思维,于逻辑、推理,独立思考,节奏慢,课堂容量大,节奏快。
(4)信心不足。受历届高中学生影响,认为物理难学,一开始就没有信心和决心学好高中物理。这是最大的问题。所以要加强演示实验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尽可能呈现过程,做到通俗易懂,并要充分利用考试手段树立学生的信心。学生往往认为能考好说明我学好了,我能学好则更有信心学下去,所以,平常测验,一定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精心选题、精心命题。将平常的习题试题化,让学生能不断取得成绩,看到希望。如果许多人没考好,要马上重新组织总结、复习,再组织重考,一点非常重要。帮助学生多打胜仗,每次考试考出好成绩是树立、巩固信心极好的方法。
那么,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在高一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认识,重视高中物理,教师要长期的,时不时的提醒学生,重视物理这门学科。并要不段的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信心。
2 处理好教学内容上的衔接
2.1 知识上的连接
初中物理教材共涉及到力、热、光、电四个部分的知识,高中的物理教材共涉及到力、热、光、电、原五个部分的知识,初中物理中的大部分内容在高中都将进一步的学习,应该说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是很多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2.2 加深知识的深化
虽然有些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但是作为高中继续学习的内容,还需要不断的深化和拓宽。
3 初高中物理教学方式的衔接
3.1 联系实际,帮助理解
初中物理中,知识点的学习是以记忆为主,公式、定理以及实验现象只要能够熟记,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而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公式的记忆将仅仅作为基础,因为分析的条件相对于初中而言无比复杂,单纯凭借记忆把不同条件下的不同结论背下来,这个方法变得不现实。所以高中物理主要的学习方法是“理解”。
3.2 充分实现高效课堂
(1)主动听课。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问题,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这个“修行”的功夫要下在“独立思考”上。独立思考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老师讲课的程序主动自觉地思考,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难点和重点进行推理性的思维和接受。我们应该以主动的态度去听讲,积极地进行思考,努力参与到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去。
(2)注意课堂要点。上课时,注意老师讲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在讲课时总是将主要精力放在突出重点上,对于难点,则可能因人而异,这就需要我们在预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到时候注意专心专意,仔细听讲。
(3)处理好听课和记笔记的关系。听课是主要的方面,记笔记是辅助的学习手段。
3.3 重视用实验
在物理课本中有许多实验,如实验与探究、迷你实验室和课本中介绍的小实验等。学生要亲自动手做实验或亲眼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课本中的这些实验,如果我们能认真研究,不仅能探究或验证规律,它同时能使我们发现物理是有趣的,从而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使我们的抽象思维形象化,以达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目的。
3.4 正确的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其自主意识。高一物理教师一开始就要指导好学生的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同时。老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一些难度稍低、可读性较强的章节,采取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3.5 灵活应用,举一反三
相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实际问题的分析对学生而言相对有些难度。但分析能力的核心还是建立在基础知识的理解上,但又不仅仅是单纯地知识点理解,而是要建立起整个知识网络的架构。所以会存在这样的现象,精讲精练过的习题错误率却非常高。我认为原因有二:首先听讲不认真所致;其次不善于总结规律。因此要真正学好物理,除前面提到的要认真听讲外,还要善于总结。高中物理问题的分析与初中是有区别的,高中十分注重于分析的连贯性,从初始条件开始分析到得出中间结论,而中间结论马上就成为下一步分析的条件,将分析持续进行下去。所以,除了各知识点掌握的准确度之外,各个章节知识点间的联系也是分析的重点,也就是要把学过的知识彼此联系起来。
概而言之,即降低起点,基础到位,完善系统,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侧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能力的培养,能起到减轻学生负担,帮助学生顺利跨越初、高中物理学习之“坎”的目标,也是有效掌握中学物理知识、学习方法和全面提高能力之法,进而也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 阎世铎,田世坤.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 高中物理难学的主要原因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特别是近两年,我们发现学生感觉物理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分为教材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
1.1 教材因素
(1)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转变或者要求定性和定量并举.
初中教材大纲只要求初步了解,较少涉及定量研究,描述上也不是要求很准确,只需要将物理知识放入现实生活,和学生的感受对照就可搞定.高中则要求深入理解,作定量研究或者要求定性和定量并举,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例如在“力与运动关系”这一问题上,初中物理只要求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至于“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为什么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与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定量关系如何……”初中物理课本中没讲也不做任何要求,而高中物理则要求学生必须扎实掌握.
(2)知识结构化增强,内容增加而课时减少.
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线索,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具有一定逻辑结构的知识体系.但课时大为减少,要求老师高效、精心组织上好每节课,可很多老师不能与时俱进“穿新鞋走老路”使得学生学得是懂非懂.
(3)学科间知识综合性增强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物理计算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如高一物理上学期学习速度图象中用到的斜率概念在高一下学期才能学到,学习力的分解用到的三角函数也要到高一下学期数学教材中才能学到;理解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用到极限的概念在高三才学;这种学科间横向联系的失调,加大了高一物理学习的难度.
(4)物理学科能力要求提高
在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科学的表达能力、实验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
1.2 心理因素
(1)思维方式不适应
初中物理在研究问题时,一般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通过观察实验提出问题,或者由实验得出结论,是以“直观形象化教学”为主,即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实验中引出物理概念和规律,认识过程基本上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初中学生认识事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规律.而高中物理大量的教学要求主要是通过抽象思维来完成的,是通过逻辑推理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其中有些无法借助直观的演示实验直接得出结果,学习程序未必都遵循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必要时从已有的物理概念出发,或从建立理想模型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推理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规律.对这种抽象程度较高的思维方式,高一学生开始学习时很不习惯,自然会感到物理难学.
(2)学习方法不适应
由于高中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教材知识间联系紧密,步步深入,因此要求学生的学习方法必须随着教材和教学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单纯的“听”,机械的“记”,死记硬背的“练”,是不能适应高一物理的学习的.多数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是:跟着教师转,死记硬背教师布置的内容,没有预习教材和进行有关课外阅读及实验观察的习惯.到高中,有些学生仍采用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物理,有的不预习,不复习,不看书,下了课就做作业;还有的到外找题做,却不及时总结,时间花了不少,却收效甚微.因为初中物理课程对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要求学生理解并记忆的较多,推理、论证方面要求较少,而高中物理学习则要求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掌握不仅要理解,还要能灵活应用.如果学生仅能背诵概念、定律,而不理解,则不能灵活运用,也难以真正掌握.另外,初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比较通俗,学生易看懂,易理解.而高中物理教材的文字叙述较严谨,学生有时能够读通文字,甚至背诵,但并不代表已经理解其内涵,可见理解教材是一大难关.
(3)课前预习、课上听课积极参与、课后强化、章末复习和梯度强化才到章末检测或月考不对接.俗话说“跳一跳,桃李到”和“学有所用”,前面学的东西在课后练习、章末检测或月考中没有相关的、难度适中的题体现而者出得太难,学生几经努力还是得十几不到二十分,几次下来觉得学不好物理彻底失去学习物理的兴趣,彻底放弃.
1.3 社会因素
家长和社会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导致学校将学生成绩作为对教师考核的唯一指标,于是有些高一教师不根据学生实际,盲目地将教学内容加深加难,在初始阶段就要求学生一律达到高考水平违背教学规律,一口吃一个胖子,这种深、难、急的教学要求,严重阻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2 帮助学生学习的策略
经过我们近近几年的课题研究和取得的效果来看,新课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我们新时代的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整体规划时时高效,注重每一个环节,而且每一个环节必须环环相扣,俗话说“细节决定成功,点滴铸造辉煌”.
首先:要树造班级灵魂,培养班级文化氛围,组建强有力的班集体,同时将班分成“Aa Bb Cc……”分组帮扶模式.这样有组织有规划的小组在平常上课便于小组学习讨论共同完成导学案,上实验课时便于合作完成实验,培养合作精神,同时以小组为单位容易培养竞争意识:小组与小组竞争,组内成员竞争,组与组的领军人物间的竞争,强化领军人物对组内帮扶力度更大同时提升领军人物自身能力站在出题者的高度来看题,在以后见到同种类型的题有居高临下的感觉―― 一目了然.
其次:制作导学案――上课一条龙
导学案分为六个板块:课前思考、课上关注、课堂练习课堂强化、章末复习、梯度强化和单元检测.六个板块环环相扣.
课前思考,让学生先思考课堂上要讲的重要问题将知识前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策略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书上内容有助于学生把握重要知识点,搞清方向.
课上关注,将本节课要讲的重要内容给以指明,让学生知道哪些是重点,力求把这些知识点搞清楚.
课堂练习、让学生讲课前思考的问题弄清楚试着完成,有助于培养学生带着问题看书获取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强化,精选代表前面所讲知识点的好题,巩固强化前面所讲知识点,有助于学生把所讲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梯度强化,由于新课程的改版,系统性理论性增强,内容增多而课时减少,这就要求老师高效,我们经过两年的探索,发现要弱化一课一练,在章末复习和章末检测之间要做一个过渡――梯度强化.才能在后面的章末检测有所面熟正常发挥.[HJ1.3mm]
单元检测,必须精选代表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的好题组卷,使学生从“题海”跳出来,题要结合新课标和课本重新编写,难度有梯度这样有助于检测学生对本单元重要知识点的把握,同时给老师正确的反馈,加强对学生难于弄清的知识点重复反复强化.
上面六个板块要统筹规划,环环相扣,螺旋上升,不能一口吃一个胖子,一个环节把握不好就可能全盘皆输.
再次:要求老师与时俱进,在要求学生有一碗水时要求老师不但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长源水,终身学习从横向和纵向剖析自己,从横向和纵向剖析教材,从横向和纵向剖析学生.对书本单元知识进行定位,对每一节课进行定位,精心组织课堂同时对学生学习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和调整.
2.1 寻找初高中知识的连接点,填补空白点
(1)寻找初高中知识间的连接点
高中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其内容,知道初中阶段学生学过哪些知识.例如高中学习《物体的平衡》的连接点就是初中学过的二力平衡知识,即在学习三力平衡问题时可应用力的等效方法――力的合成的知识将其转化为二力平衡问题来处理,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
(2)填补数学知识的空白点
现行的高一数学必修教材与物理必修教材衔接明显不当,这样就导致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及熟练程度跟不上物理的需要,形成知识应用的空白点,所以教师应对所需数学知识作必要的讲解.例如,在讲瞬时速度和瞬时加速度时,要讲解极限概念等;在讲开普勒定律时要补充椭圆的知识;在讲力的分解和合成时,要讲解三角函数知识;在讲解图象直线的倾斜程度时要补充斜率的概念.
2.2 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
(1)采用“梯度式”进程,降低知识台阶
所谓“梯度式”进程是在新课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各阶段的教学要求所能达到的水平,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能一步求成.首先应打好基础,然后再滚动提高,使教学难点分散,后移,有利于降低教学的梯度.
(2)加强实验教学
物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主要来源,这为学生进行物理思维、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2.3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逐步适应高中物理学习
教师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要让学生懂得高中的学习应处于主动状态,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上勤思考、课后多分析、作业要独立的“四步法”,在每单元结束时要进行单元知识的整理、归纳、总结、应用的“四步法”.
重视知识的理解,逐步领会研究问题的方法,在高一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引人概念、得出规律、分析例题等方面,注意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力求思路简洁、顺畅.
2.4 重视学习信息反馈,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进程
关键词:物理学困生;成因;转化对策
高中物理作为普通高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科目,担负着引导学生由简单观察事物表象到深入研究本质原因的任务,通过学生对物理现象的研究和物理知识的掌握,不断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索、归纳演绎和推理论证能力。但是由于学生在接触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存在个体差异,而中国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对物理知识的认知和掌握过程中逐渐分化出一个特殊的群体:物理学困生。高中物理教师要特别关注物理学困生、特别是高一物理学困生的成因,有针对性的对高一学困生进行引导和转化,才能使高中物理教学效率达到最佳。
一、高一物理学困生的成因
高中的第一年对刚从初中升学上来的新生非常重要,往往决定着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习惯、能力、认知水平以及心理状态。而物理学困生也往往在高一这一年逐步显现出来,分析原因,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
(一)初中与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的不同导致学困生的无所适从。
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较为简单,例如只涉及简单的物理现象演示、只强化知识点的简单记忆、不要求对物理现象的内在原因分析、课后练习以及考试内容简单易做,导致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死板,觉得所有的物理知识都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轻易掌握。而到了高中后,知识范围的拓宽和难度加深,使学困生面对物理问题时不知所措,而只是一味的试图用初中的方法去解决高中问题,却总不尽如人意,导致部分学困生甚至觉得高中老师的教学能力还不如自己的初中老师。
(二)不习惯总结,导致学困生的物理越学越难。
随着高中物理知识点的不断扩展和深化,要求学生在分析物理问题时运用由简单入复杂、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分析方法,这就加大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高中物理知识不仅仅是一些死板的公式和定律,还包含着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方法、态度、能力、情感与价值观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学困生却不愿多花时间去分析总结,只抱着自己在初中时形成的个人经验去分析,结果只能是不断的产生挫败感。
(三)大量数学工具的使用加剧了学困生学习物理的畏惧心理。
由于物理学中有大量的概念和定律是用数学式来表达和定义的,而且在分析物理现象时,也要使用到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数学计算,可以说,高中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熟练程度,与学生自身的数学能力是分不开的。但另一方面,以数学形式展现出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却有着与数学不同的物理意义。这些特点都会使物理学困生倍感困惑和烦躁,从而更加厌恶学习物理。
(四)物理演示实验的减少,使本来就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加难以激发学困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相对于初中物理,高中物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侧重于简化物理实验,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物理现象中的物理规律,这样的实验在学困生看来是很无趣的实验,比初中的实验乏味得多,也就提不起兴趣去研究更深层次的物理定理和定律了。
(五)物理学困生学习效率不高。
笔者通过对高一年级抽样的学困生的观察或交谈了解到,约43%的学困生处于亚学习状态:上课听着课不知不觉就走神、课后不做练习、遇到问题不懂也不问老师或同学,不会做作业就只想这能抄别人的,心里很想把物理学好却没有任何实际行动等。
(六)“不得不学”的心态导致恶性循环。
由于大多数学困生对物理缺乏兴趣,甚至有些学困生是带着痛苦的心情去学习,但由于会考或高考的存在,使学习物理成为了绕不过的一道坎,于是内心里总想排斥物理,却又不得不学物理,结果只会使得物理知识掌握不好,导致每次测验的成绩不理想,反过来又影响了学习的兴趣,更加剧了学生从心理上排斥物理,从而形成了转不出去的怪圈。
二、高一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针对以上情况,物理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学困生的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方法,逐步做好对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逐步强化学困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例如高中新增的重点概念:位移、加速度以及矢量等,教师通过类比、演示和反复强化等方法,使学困生对这些难点概念形成自己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课后练习和辅导,使他们对这些概念加深印象,最后再通过平时测试来反复检验,使学困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和概念得到强化。
(二)教会学困生总结知识,建立知识网络结构。
高一物理前四章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笔者发现在这几章的教学课时完成后,学困生对它们的印象是零散和支离破碎的,面对要解决的物理问题时,只是随意的想到公式就拿来使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引导学困生学会把章与章、小节与小节之间的知识联系起来,明确各物理知识点的特征和使用范围,形成学困生自己能理解的动力学知识网络结构,并从中去发现自己的缺漏,完善学困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知识体系的掌握。
(三)适当辅导常用的数学公式和定理。
例如在高一物理学习到受力分析时要用到三角函数,但此时数学的教学进度却还没有到达这个部分。此时就需要物理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用一些时间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三角函数概念,并通过实例和课后练习及辅导,来强化学困生对这一重要的数学工具熟练使用。
(四)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
对于物理教学中的难点概念和重点定律,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实验录像和多媒体模拟演示等方法,引导学困生运用自己掌握的物理知识去分析物理现象,让学困生能身临其境般的感受物理过程,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
(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例如笔者在第一节物理课上,演示了用气球和光盘自制的气垫船实验、用小马达和光盘做的直升机模型,让学生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来解释这些物理现象的形成原因,以及推及到生活中的很多物理现象,都能用高中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释,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期待。
(六)用心呵护学困生。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把学困生当成自己教学成绩的包袱,这样只会把学困生推得离物理更远,而应该从与学困生的交谈中关心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心理状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意见,让他们感觉到老师的关心和期望,让他们把给自己的压力转化成前进的动力,逐步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走出“不得不学”的怪圈。
关键词:高中物理;高校课堂;构建策略
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高效的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也是新课改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序的组织,从而建立物理高效课堂。
1教学现状
1.1课前准备不足: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前准备往往局限于教材和教参,而没有从更多的渠道去搜集相关知识,也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教学方案不能满足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在课堂上,一般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的模式进行教学,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也难以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在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最新版中,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教师的备课的案例就是课本中的“铁路的弯轨”和“拱形桥”,但是这两个案例对学生来说都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就比较大,课堂效率自然也不高。
1.2教学方法不正确:高中物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且有的内容比较复杂,要在三年内掌握所有的物理知识,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融会贯通,从而将知识进行发散,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而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不是引导式的教学。比如,在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最新版“力的合成”的学习中,教师主要根据教材案例来讲解如何对力进行合成,而不注重帮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要点,以及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成方法。
1.3课堂缺少互动: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即使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也不代表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还需要注重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而课堂互动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时间紧缺,所以师生很少在课堂上互动。于是,高中物理课堂常常是枯燥而紧张的,缺乏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让学生缺乏锻炼的机会,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也不高。
2高效课堂的构建
2.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的备课质量决定着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的备课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和教参,还应通过网络、实际生活等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最新版中的“平抛运动时”,除教材中的内容外,教师还可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平抛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如从桌边水平击出的小球、射击游戏中从枪口水平射出的子弹、飞机在飞行时抛下的物体等,都做的平抛运动。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知识后,在生活中注意发现物理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2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一堂物理课只有45分钟,即使课前准备得比较充分,也难免会在课堂上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因此,教师应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选择其中具有分析价值的问题来探讨,并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答案,这个时间一般控制在3-5分钟比较合适,否则就会耽误教学进度。比如,在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最新版“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中,对于学生提出的“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时,是否要考虑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存在于任何物理间,那么当两个人接近时他们是否会吸在一起呢?”等问题,教师可选择前者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因为后者的答案很明显,至于原因,教师则可适当的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来解决此问题。
2.3加强课堂互动: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而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适当的增加互动环节,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改善。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最新版中的“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教师可就动能表达式的推导过程提出问题,带动学生探索,让学生总结此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同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由每个小组的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阐述。然后,教师可将学生们总结的内容再进行梳理,让学生对动能定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教学具有的有效性,不仅会影响物理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加强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仇晓宏.新课程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探究[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33(4):81-82.
[2]赵勇.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高中物理高效课堂[J].新课程•中学,2015,(9):61-61.
关键词:物理 学习 分化 原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158-01
1 高中生物理学习两极分化比较严的原因
1.1缺乏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各届的学生中较大一部分都认为物理难学,老师也反映物理难教,而这些思维都会以不同的途径输入到高一新生的脑海中,使他们对物理产生恐惧心理,失去学好物理的信心。这样导致他们上物理课时心情紧张,思维受到压抑,而大大影响了听课效果,从而导致成绩不理想。每次考试带来的不理想的成绩又会不断加剧这种恐惧心理对学习的影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终使他们的自信心受到打击并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导致物理学习的最终失败。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联系的,与初中阶段的学习相比,高一物理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增强。在高中衔接过程中有的学习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在学习中,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1.2掌握知识、技能不系统,没有形成较好的物理认知结构,不能为连续学习提供必要的认知基础
相比初中物理而言,高一物理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如对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方向等知识点的认知度常常影响后面的能量、动量等知识的学习,而摩擦力教学安排在新教材第二章的教学内容。其次还表现在掌握物理知识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如整体法、隔离法、全过程法等技能,贯穿于整个高一物理甚至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这些方法也是第二章中就开始涉及。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学习分化。
1.3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物理学习要求
高一阶段是物理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高一阶段物理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而高一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度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物理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也是造成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很明显,是“要我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如:(1)为提高分数,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的学习依赖于教师提供套用“模子”。(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经常“参与学习”进行课后辅导检查,学生自己没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他们升入高一年级后,面临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习惯依赖的套用“模子”没有了,家长的辅导能力也跟不上了。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学习不定计划,课前没有预习,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指望留下笔记课后再做钻研,但不知高中物理十分注重过程分析,思维方法的掌握,有许多东西无法写在黑板上的,真正到了要写式子时到是十分简单了,况且高中课程内容量比初中大了很多,有很多同学其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课后复习时间都比较紧张,哪有时间和能力在没有帮助的条件下钻研笔记,最后日积月累,问题成灾,进而丧失学习物理的信心。这样的同学若不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将会与其他同学拉开差距,出现分化。
2 消除学习分化的对策
2.1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物理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2.2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
有一部分学生在物理上费工夫不少,但学习效果总不理想,这是学习不适应的重要表现之一。还有些较聪明的同学可能在初中平时学习并不太刻苦认真,只是在考试前一段时间稍作努力,结果也能考出较好的成绩。这样使他们认为物理很容易学习而产生轻视心理,并把这种学习习惯带入高中,结果可想而知。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学习指导,找出症结所在。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的物理学习观念,杜绝初中那种“临时抱佛脚,照样考得好”的思想。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
2.3加强思维方法训练和培养
物理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思维方法,基本方法有: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比较与分类的方法、抽象与概括的方法,对学好物理将起到关键的作用
摘 要:初中物理教材难度小,趣味性强,而高中物理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定量分析的多。高一新生不适应高中物理学习是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教和学都要在“理解”上下功夫。
关键词:高一物理;承接;教学重难点
初中物理教材难度小,趣味性强,绝大部分与学生日常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是吻合的。其规律不太复杂,定性分析的多,易于接受。而高中物理教材重视理论上的分析推导,定量分析的多。高中物理应用的数学工具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要运用三角、极限、极值、函数和图像等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过程,只是数学教学进度跟不上物理教学的需要,两个学科配合不太协调,经常出现学科脱节。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知识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堂容量小,进度慢,对重点内容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足够时间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堂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点内容没有更多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这正是高一新生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鉴于以上情况,我们高中物理教师要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降低难度,对初中没有涉及的或者很少涉及的,而高中教学中不可避免,甚至是重点部分的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研究,做好有效铺垫。某些知识内容,不要让学生感觉到突如其来,要符合认知规律,有经验的高中物理老师都能发现讲了加速度之后,就有一部分学生开始跟不上了,讲了位移与时间的公式和速度与位移的公式后,很多同学在公式中物理量的正负号上犯迷糊,很多高中物理老师就很纳闷了,这么简单的问题,讲了多少遍也不会,孺子不可教也。其实学生在这一部分犯迷糊是正常的,因为学生在初中从来没有接触过矢量的概念,矢量对他们而言是完全陌生的,所以我们在讲“速度、加速度、运动学”公式时,包括受力分析时,在涉及矢量的方向性问题时,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刚开始要降低难度,之后层层加码,还要督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一个旁观者或旁听者。
初中物理教材有一些概念与高中教材提法不一样,甚至有出入。作为高中教师要心中有数。例如,在初中,速度是这样定义的: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而在高中,速度是这样定义的: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指的是平均速率了。高中教师在讲这些概念时要加以强调,明确告诉学生初、高中物理概念是不一样的,要以高中概念为准。
我在我所带的班级中就“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物理的最大困惑”进行了调查,大致归纳如下:“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再就是“应用公式难”。分析原因主要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没有真正理解。因此,教和学都要在“理解”上下功夫,比如在引入概念时,不能只满足于简单地拿出来让学生记住就算了,而应使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引入,是怎样进行抽象概括的,规律的导出应使学生了解推导的过程,并清楚其使用前提和值得注意的问题,清楚公式中每一个物理量的真正含义。如,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中,必须明确力指的是合力,而不是物体受到的某一个力;又如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中,必须明确功指的是总功,而不是指某一个力所做的功。在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领会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在领悟这些方法时,不是将其作为知识向学生灌输,而应注意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渗透,要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应用自如,还必须通过活而精的习题让他们练习,进一步打开思路,深化所学知识。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熟练程度。在习题讲解中我们可以采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一题多解”是以不同的思维途径,采用多种解题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殊途同归,如果学生在使用不同方法时求得的结果不一样,一定是学生在使用某一种方法时对概念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教师可以及时指正,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质的飞跃。初中研究力学问题,仅是力的初步概念,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要对抽象的“弹力、摩擦力”进行全面定量研究,继而进行受力分析,分清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平衡力等容易混淆的概念,要选定研究对象,采用正确的研究方法。这些正是横在新生面前的凸起的台阶,跨不过它,高中物理将很难过关。
受力分析、运动学是高一物理的难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画出完整的受力分析图,这是至关重要的,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有些同学认为问题很简单,画图不完整,或根本不画受力图,正确的结果往往很难得出,即使一时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这种不良的习惯慢慢就会养成。当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时,就不知道如何下手了。在运动学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对运动过程的分析,刚开始不会可以慢慢地尝试,经常这样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层次要求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教法,上课可采用大计划下的小变动,真正落到实处。坚持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绩。
(作者单位 山西省孝义市新峪煤矿学校)
学生从初中步入高中,物理课的学习本身就存在一个较大的台阶,即存在一个衔接问题。现在,由于高中新课改没有与初中同步进行,使得衔接问题更加突出。关于初高中衔接问题,笔者对初中新课程标准和旧教学大纲进行了比较研究。
初中新课程标准与初中旧教学大纲主干知识大致相同。
1)旧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基本按学科结构展示。新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分为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2部分。科学内容则按主题的形式呈现,即: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除电磁学现代通讯为新增加内容外,主干知识基本一致,只是结构和呈现方式的变化。
2)旧教学大纲与新课程标准都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强调物理学在应用上及教育上的重要性。
3)旧教学大纲与新课程标准都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
二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新课程标准从理念上,对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教育有了基本定位――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养;在学习方式上有了观念上的转变;强调学科间的渗透。在目标上,确定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总目标;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强调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2)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将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放在并列的位置,充分强调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淡化学科中心,为教材多样化、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创造条件。
3)新课程标准具体内容产生几种类型变化。①删减部分内容,如液体压强公式;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并联电路中电流关系;并联电路中的电功率的关系;电荷量、两种电荷的相互作用,电流的定义式;判断通电螺线管极性的“右手定则”;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用尺和钟测平均速度;“合力”和“合成的概念”等。②降低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③对科学探究、物理学的应用、兴趣培养的要求提高,但对抽象思维、计算能力的要求降低。
综上所述,新旧课程无论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初中新课程过来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思维的活跃都有明显的优势。但是,这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解题能力、计算能力较薄弱,掌握的知识欠扎实,在知识上也有一定的欠缺,尤其是电学部分,许多公式没学过。
鉴于以上状况,笔者对高中教学如何适应这种形势,应做哪些准备工作提出几点思考。
1)高中教学要对初中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作比较分析研究,明确初、高中衔接中的问题。
2)教师要明确如何使高中的课堂教学从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和新课程接轨,降低初、高中的台阶,让学生去体会高中物理的一些学法,并使初、高中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使他们能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
3)教师要思考如何发挥这些学生涉及面广、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
4)教师要对如何调整物理学科的教学做出安排,除了在知识层面进行补充,更主要在思维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上给予加强。
高一物理难教难学,一直是困扰教师和学生的问题。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就登上一个新台阶。新的教材、新的教学要求,在学生面前摆下一道道难关。很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听就懂,一用就错,一放就忘。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化“台阶”为坦途;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l)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课本上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如果学习时只是机械地去重复、记忆,考试也只是一种默写,这样的学生到高中后一般不会适应。这就要求初中教师要重视和帮助学生,使其知识结构化。在每章内部的某几节之间、在几章之间,根据需要和可能引导学生抓住它们的内部联系,形成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通过这种能力的训练,学生就容易把概念、规律和一些图像和情景联系起来,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到了高中以后就容易理解更深层次的物理规律,不再觉得抽象而又毫无意义。
2)培养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和作图的习惯。在初中,许多学生把物理题当成算术题完成,解题过程极其简单化,没有物理公式,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有了公式,又不代数据,计算结果没有单位,等等。初中题目,相对而言,简单明了,某些学生的成绩还挺不错,但是到了高中后,因为解题过程的复杂化,这些学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甚至是越做越乱,越学越糊涂。所以初中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特别在批改作业、试卷时要毫不留情。解题过程规范化将会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物理解题方法。
另外,许多物理难题,通过作图,既简单又直观。尤其是许多力学题型,作好受力分析图尤为重要,这是许多学生常常忽视的地方。
3)重视知识内容的拓宽。现行的中学物理教材有许多选学内容,在每章后还配有阅读材料。教师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或要求学生自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高中解决一些问题做好铺垫。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或物理学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高一物理;两极分化;诱因;纠治
一、两细分化的形成诱因
1.心理原因和舆论宣传的误导
不少学生由于中考的艰苦拼搏,终于考上了高中,所以想歇一歇,喘口气,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在中考成绩的喜悦中成绩不知不觉地落了下来,导致从高一的一开始基础就没能打好;另一些学生则相反,由于中考成绩不理想,不能从痛苦的心境中摆脱出来,不能积极地投入新的学习中去。还有不少学生从入学就开始为自己明年高二的选科做打算,对于那些不选考物理的学生一开始就放弃了物理学习。在这种心态的影响下,物理成绩的两极分化必然加大。舆论宣传的偏差也是原因之一,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常会灌输物理难学的思想给高一新生,很多学生因此形成了一个心理障碍。
2.学习习惯不佳,学习物理不得法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没有养成良好的预习、复习习惯。高中课堂一般在课本知识讲述的过程中进行深挖和拓展,因此课堂属于高速度、容量大,学生一面听一面还要做好笔记,由于一些学生不能有效、合理地进行注意力的分配,另外一些学生仍靠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缺乏对高中物理概念、公式、规律推导过程、适用范围和条件理解的重视,没有养成做完题后反思、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举一反三。
3.物理教师在教学要求上过高,在教学观念上陈旧
因材施教,这是每一位教师都明白的道理。但在高考压力下,应试教育依然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再者现在高中教学基本上都实行了小循环,大部分高一教师都来自刚毕业的年级,教师难免会提高教学要求,增加难度,从高一开始为高考备战。新课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主要是通过引导和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探究学习。同时,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绝不是单一的。广泛地拓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是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的原因之一。
4.初、高中物理教材的衔接梯度过大
高中物理研究问题复杂,如初中只讲二力平衡,高中讲多力平衡;初中只讲匀速运动,高中讲变速运动、曲线运动等。初中教材主要以定性描述为主,而高中则以定量计算为主。另外,数学知识不能同步衔接,如初中只讲标量,只有代数运算,而高中一开始就引入了矢量运算(如力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加速度、位移等的合成与分解),但高一数学还没学习这些内容。高中物理每节的信息含量多,容量大,篇幅较长,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较多:有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二、两极分化的纠治对策
1.作为高一新生应怎样提高物理成绩、减小两极分化的可能性
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第一学期的第一章讲述运动的描述,为运动学做准备。第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第三章是力的基本知识,第四章是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大家可以看出前三章是为第四章内容打基础的。
学习程序一般是:预习、听课、做笔记、及时复习、看例题、做练习、疑难问题做标记,查阅资料找解答方法,或适当时候问别人。深入理解概念规律,加强习题练习,掌握各个知识点。无论大小测试,不要过分关注当前分数,而应该进行及时的纠正。另外,学生自己要注意系统总结。每学完一个模块,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识点连成线、铺成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想活跃。
2.作为教师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减小两极分化的可能性
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同一个要求,同一种教法,必将打击学困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严重。所以,教师要在目标的确定、新知的探求、练习设计中要分层设计、区别对待,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最大的收益。
可以提高小组合作,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它体现了教学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把高中与初中教材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跟那些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同学多交流、沟通,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帮助他们尽快赶上其他同学。
“下了飞机,不管是哪儿,全都是土,连树叶上面都是土,风沙刮得厉害。”
教学生――物理课也是语文课
初到墨玉,韩志强被分配到墨玉当地最好的学校――墨玉一中教授高中物理。在墨玉这个维吾尔族民众占绝大多数的地区,墨玉一中里基本都是维吾尔族孩子。孩子们说的维吾尔语他听不懂,而自己上课的内容孩子们也是一知半解。第一节物理课韩老师讲的是高一物理中“位移”这个知识点,他举了个例子:从北京到乌鲁木齐再到和田,两段距离加起来是总路程,从北京到和和田两点之间距离的变化,叫位移。坐在讲台下的学生都脸上一片茫然,完全没有听懂的样子。韩志强马上意识到,语言关是自己必须攻克的第一个难题。“这就涉及到汉语水平有限这个问题了,维吾尔族同学连距离这个词还没完全理解透,位移@个概念自然无法进一步理解。”
渐渐地,韩志强探索出了解决方法。在上物理课的同时,也会教孩子们学语文。平时教学中,尽量把知识点细化,降低学习梯度,小步走多反馈。此外,他开始践行双语教学,自己先把上课内容讲给当地的维吾尔族老师听,再由维吾尔族老师教授给孩子们。
教老师――十几个乡镇,一二百公里外
韩志强更重视的是如何手把手教会当地教师怎么备好课、上好课,带出一批骨干教师在当地任教。“我感觉去墨玉最大的作用是把那边的老师培训好。”
按照原定安排,韩志强援疆时间为一年。但是由于韩志强经常去与墨玉一中仅隔着一条马路的墨玉二中帮忙讲课,第一年援疆结束时,二中的校长极力挽留韩志强留在墨玉二中帮忙讲课并培训一些新来的老师。那年,墨玉二中来了一批从新疆附近地区招来的特岗教师,他们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接受过师范类培训,校长希望韩志强能够留下来帮忙带带这批老师。“既然人家需要,我也确实想帮他们做点事儿,发挥一点作用。”没有丝毫犹豫,韩志强同意继续留在墨玉再援疆一年。
“我教给学生二十个知识点,他们能否真的理解并记住,我力所不能及,但是如果我帮维吾尔族老师备好两堂课,这就有用多了,毕竟维族老师和学生间交流起来比我们容易得多,而且他们才是未来会一直待在这里教学的人。”
援疆第二年,韩志强的目标是在各学科里培养出一名教学骨干,再由他们去提升当地的教学质量。“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你得教会他们做老师的基本功。”培训期间,韩志强带维吾尔族老师和新来的老师们一起分析教材知识点、教学大纲以及重难点,跟他们分享自己十多年的教学经验。
除了培训所在学校的老师,在墨玉工作期间,韩志强还了解到墨玉下属有16个乡镇,乡镇的老师更渴望在业务上有所提升,于是主动和当地教育局取得联系,组织援疆教师定期下乡听、评课。“他们上课我去听,我上课他们来听,这样分享一下经验,就能发现问题出在哪里,怎么去解决。”一年下来,一辆面包车,韩志强和他的教师团队足迹遍布墨玉周边地区,远的去到过一二百公里外。
采访手记:
91年秋,当高一物理书发下来后,对照大纲的要求发现重点难点基本上都放在以后高三选修本上了。为了分散难点,决定同时开设选修本中的一些内容。对象是对物理有兴趣的学有余力的同学,形式是讲座式,时间每周一课时;每次考试,对这部分内容不做必考要求,只在卷后设附加题,试卷讲评时,附加题也在讲评之列,并明确告诉学生这部分知识对将来报理工的同学应该掌握。效果是:高中前二年的时间基本上把选修本中每章的重点内容都涉及到了。同学们虽没有熟炼掌握,但基本上都了解了这些知识。到高三选修本发下来后,学习选修本的过程,实际上是个复习和加深的过程,所以没有时间紧,难度大的感觉,同学们学得也比较轻松。
由94年秋开始的第二个周期,由于种种原因放弃了选修内容的同时并行。面对高三分科的现实,学生中分流苗头日臻明显,理工科的学生想到时间已过2/3,而高中物理中的重点难点还没有涉及,要求早开选修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而文史科的学生又不愿浪费时间。教师想增加选修内容,又怕影响眼前的会考,不增加选修内容,又耽心高三时内容多,难度大,时间少,使师生都进入了一种两难选择的境地。
二、体会
一些学校过早地进行文理分科,致使一些高中毕业生实际上不具备高中应有的文化素质。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实行“必修”“选修”制,并为此设制了毕业会考制度。旨在把高中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这对民族素质的提高无疑是必要的。但是,对将来报考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必修课单行开设,就有其不利的一面,这是因为:必修课内容较浅,而选修课又是各章的重点难点,一则集中难点违反认识论的规律,再则势必前松后紧,使学生在面临高考前增加心理压力。
另外,对一些知识内容的编排也有些不当之处,如:必修本中讲动能而不讲动能定理,然后定性地给出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到高三上选修本时再讲动能定理,再定量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这就造成了重复教学而事倍功半,如果把这部分内容全放到高一必修本中一次完成,学生们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保证了知识系统的完整性。再如物体的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中一个关键性的知识,它贯穿高中物理的全过程,高一不讲,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会感到时时掣肘,实际上,每个教师在高一都讲了物体受力分析这个知识点,只是学生必须借选修本才能阅读和加深理解,凭添一些麻烦而已。
三、建议
1.必修本开设的同时,有选择地并行开设一些选修课中的内容。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人类已形成的概念的掌握,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而是随着他们知识经验的丰富,思维水平的提高而逐步臻于完善的。”这就是说掌握概念需要知识经验与时间。并行开设既分散了难点,又为学习选修本的重点难点准备了知识经验,同时还为他们按照自己的经验去理解和改造新知识留出了时间。
2.考核
高一高二期间,选修本的内容可以不列在必考范围之内,以附加题出现,使有能力的学生能一展才能,也使教师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同时也不对其他学生增加负担。
3.深度的掌握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
引言
由于高中物理的难度系数本身来说就比较高,因而高中物理难学这一现象也就毋庸置疑。作为物理老师,最主要的责任应该是先从自身出发,加强自己物理知识的相关储备,然后再根据学生们已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上,将高中物理知识逐步深入地授予他们。而当前最关键的则是要分析好高中物理与初中物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通过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合理衔接,让老师们教得轻松、学生们学得更轻松。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物理教学内容上
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内容上有一处很好的衔接点,因为初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基本都相同,都是一些关于力、热、光、电、磁的内容学习。那么在经过初中物理学习之后,对高中物理的学习就会有一定的基础。然而虽然内容上相一致,但是在学习要求上却不可相提并论,初中物理的学习重点在于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来引入教学内容,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直观生活化,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就有进一步的提高了,而且高中物理的内容一般都很抽象,特别要注重理论逻辑上的分析和推导,因而学习起来也比较复杂困难。与此同时,由于高中的物理与数学的运算能力联系地也比较密切,而在高中的教学进程中,高中数学的教学进度是远远不及物理教学的进度的,因而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时候难度系数就更大了,像高一物理教学中要运用的三角函数以及向量等知识,在数学教学中这些知识一般会比物理教学晚一个学期才教,因而学生在物理学习及应用上就比较困难。
(二)老师的教学方法上
由于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上要求不是太高,老师在教学中一般更加侧重于课堂上教学的趣味性,相对来说考试的题目类型局限于公式的运用和模仿上,也就是说学生只要能够熟记基本公式,那么差不多在考试中就能取得好成绩,因而学生在学习初中物理知识时一般都是死记硬背物理公式,到了高中之后,不论是物理学习的内容上,还是学习要求上,都会有所提高,面对知识点的高难度、习题类型的复杂度等等,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思考能力等都该有进一步的要求,那么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就该有所改进了。
(三)教学的主体上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上的简单易懂以及老师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对物理形成了直观形象、运算简单的惯性思维,考试中对基本公式的简单要求,让学生们认为只要记好公式便可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到高中之后,教学内容的抽象,运算过程的复杂,初中学习物理知识的那套方法根本就不受用了,因而对学生们来讲,高中的物理知识学习起来就较为吃劲了。
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具体途径
(一)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消除他们对物理学习的抵触情绪
首先,许多学生进入高中时,可能是第一次离家住校,因而在生活上可能会有众多不适应的地方,自然心理上会有一些障碍,这些心理障碍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情况,因而老师就该在这时适当地与学生进行一些交流和沟通,解除他们心理上的一些困惑及障碍,作为高一老师的话,对学生心理上的变化更应该加以关注,加以适时适量的心理辅导,让学生脱离一些负面的想法。在高中物理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的连贯、抽象,因而对于学生来说更加要全神贯注,所以对于学生情绪的关注就尤为重要了。其次,许多学生在升入高中时,就会听到一些关于高中物理难学的言论,因而在他们潜意识里就会形成对物理学习的恐惧心态,那么日后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一直带着这种情绪的话,学习效果自然好不了,所以在开学之际,老师就该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上的学习压力,有意识地在教学初期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这样让学生们有一个简单的开头,日后学习物理就不会那么恐惧了。
(二)老师备课时多加用心、注重初高中物理教材编写上的不同
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是单一的一种思路、一种方法,而且高中的物理相比初中物理更加有难度,所以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不能沿用初中物理学习的方法,老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要加以用心,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对初高中物理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在教学初期要循序渐进,将高中物理知识学习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一点点渗透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一点点地接受。老师备课时也要适当地放慢教学的进度、降低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适应高中物理学习的情况下,慢慢地掌握好学习的方法。
(三)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除了靠老师在课堂上授予外,老师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通过课外书籍的学习后,能够独立地感知及理解物理教材,然后在掌握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去处理实际的问题。老师在授课前,可以事先给学生们列出一个预习提纲,让学生按照提纲找出学习的重点及难点,然后进行自学,这样一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对学生列出的重点难点加以着重讲解,对学生基本掌握的内容就可以一带而过。
三、结束语
关于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可以从多方面入手的,而具体的内容就该由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一一找出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点来作为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帮助学生们降低初高中物理衔接的台阶,使得学生们在升入高中后,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