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42:2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北师大版教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根据《新课标》要求高中学生在各个不同学习阶段所必须掌握的话题为线索,从而将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教材编写成11个模块。其中,1—5模块为必修教材,每个模块安排三个单元,覆盖了高中英语六级、七级,即高中毕业水平所必须具备的词汇、语法、话题、技能等全部内容;而6—11模块为选修教材,每个模块也安排三个单元,涵盖了八级、九级英语所具备的所有内容。每个单元又分为Warm up, Reading, Communication workshop, Culture corner, Bulletin Board, Unit Dairy等板块。具体特点如下:
1.话题广泛北师大版教材是以话题学习来展开的,在11个模块里共有 33 个话题,这些话题内容可以说是既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科技性,又有很丰富的文化、体育、艺术性,涉及到的题材都与高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关,包括人民生活习俗、文化艺术、自然和环保、社会和社会生活、未来世界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lifestyles & Sports stars等,还有与文化、艺术等方面相关的内容,如:Rhythm, Design, Celebration等。最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模块的Unit 6 Design这一单元中,既有中国传统的Chinese Paper Art &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还有西方的Modern Buildings & Dream Houses。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教材中得到很好的融合。
2.单元安排新颖,符合语言学习规律Stage 1 Warm up 每个单元的前面都有一个目标,说明在这个单元里学生们在听、说、读、写四方面将学到什么内容。学生们根据 warm up 的话题已经很清楚地知道这个单元的话题内容。因此,Warm up对本单元的学习起一个导入的作用,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本单元主题进行探讨,从而帮助学生对本单元形成感性认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Stage 2 Reading (input) Reading板块是北师大版教材每个单元的核心所在,它包括Language Focus lessons 和Skills Focus lessons。Language Focus lessons 主要是在阅读、听力材料中呈现目标语法及相关词汇。在听、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听、读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发现语言规律、表达方式等,并运用该目标语法和词汇进行表达。而Skills Focus lessons 主要是在听读过程中介绍、学习并实践阅读、听力策略,练习功能交际用语。在听读过程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Stage 3 Performance (out)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 Communication Workshop,该部分主要由Speaking Workshop 和Writing Workshop 组成,是每个单元的语言产出部分。这一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在前面4课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技能和功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观点。教材为学生顺利完成这两部分提供了充分的指导。例如,在Speaking Workshop中,教材提供了范例、交际功能用语和交际策略,并且分步指导学生完成从听(读)范例、学习相关的speaking strategies、交际功能、词汇,到理清思路、小组准备、列要点,再到说的产出过程。在Writing Workshop中,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不同阶段的写作策略,提供了可供模仿的范文,展示了如何恰当地使用连接词,而且还在书后附有Writing Help供学生参考。 转贴于 每一个Writing Help都包括以下部分:
A. 构思布局:给学生提供一个段落提纲的范例;
B. 有用的词汇:列出完成写作任务的有用词汇;
C. 连接:提供要用到的连接词;
D. 检测: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内容、语法、词汇和拼写方面进行检查,改进初稿。此外,教材还提供了Key Words, Word Bank等资源,供学生在表达时参考。
Stage 4 Review/reflection复习和反馈放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这一课主要复习这个单元里的主要语言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能力,在这一课里有一个项目叫a unit diary,让学生回顾他们在这个单元里所学到的知识,另外有一个“test yourself”项目安排在 Language Power。
3.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和使用教材在编排上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多种学习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以第一模块Unit 1 为例:Lesson 2 里有Listening Strategies: Prediction;而Lesson 4中则有Reading Strategies: Prediction等各种为学生获得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策略指导,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此外,为了落实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关于学习策略的具体要求,北师大版教材还在1-5模块每个模块的开始设置了Learning to learn,集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这些指导包括:分析和认识自己的学习方式、了解有效的学习策略、评价自己的学习进展、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等。
4. 重视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文化意识教育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部分。北师大版教材从文化意识教育着手,以话题为中心,让学习者以语言技能学习为手段,吸收多元文化,学会用目标语进行文化交流。每单元末设有“Culture Corner”,要求学生阅读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有关中西方文化的文章,以泛读的形式对本单元的文化话题进行补充、扩展。
5. 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教材首次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教材的选材关注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特别是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视野培养方面提供的素材十分充沛。
关键词 北师大版 浙教版 教材 比较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0051-03
一、教材的结构
(1)本章的开篇
两版教材的开篇都附有与本章节知识相关的背景图片――磁悬浮列车,北师大版仅针对图片安排的导学问题简短清晰:它在做“零高度飞行”时不与轨道接触,那么什么力量支撑着它呢?但是浙教版侧重点不是与图片直接关联的问题,而是电与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文字介绍篇幅较长:磁带是怎样记录声音的?发电机是怎样发电的?电话及时怎么样实现双方通话的?两个版本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大胆质疑、究根寻底的精神。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磁带几乎已经不在应用,很多学生几乎不知磁带为何物。那么是不是应该将磁带换成其他学生非常熟悉而又与电磁相关的其他科技产品?
(2)两种教材的结构
北师大版:1.磁现象――磁体与磁极,磁性材料;2.磁场――磁感线,地磁场;3.电流的磁场――实验探索,右手螺旋定则;4.探究――影响电磁铁性强弱的因素;5.电磁铁的应用――电磁继电器,电磁阀门车,磁浮列车;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左手定则,动圈式扬声器和耳机;7.直流发电机;8.电磁感应――动圈式话筒,发电机(注:从109~131页,共计22页)。
浙教版:1.指南针为什么能够指南――磁体和磁极,磁场和磁感线;2.电生磁――直线电流的磁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3.电磁铁的应用――电磁体,电铃,电磁继电器,磁悬浮列车,信息的磁记录;4.电动机――磁场对通电导线和线圈的作用,直流电动机;5.磁生电――电磁感应,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6.本章提要(注:从103~122页,共计19页)。
我们对比发现:虽然两种教材安排的节数、所采用的标题均不同,北师大版更加细致化,但实质上都包括磁现象、磁场、电生磁、电磁铁、电动机和磁生电。两种教材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有两点:①北师大版把电磁铁磁性强弱作为单独一节实验探究,该教材的编排,思想上更为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地位,当然其内容也更丰富,这将大大开阔学生的眼界、思维;②浙教版在章节最后附有本章提要,即对本章知识的梳理。笔者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学生学完一章内容后不免要忘掉一些知识,尤其是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记性差,掌握知识不牢,又不善于思考和总结,总是前学后忘,对教师补充的一些知识细节和技能性的知识更是忘之脑后。本章提要的提示下,教师引导学生对本章知识的重点、难点及基本知识点框架化、网络化,从而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整体化、牢固化。
二、辅助小栏目对比
北师大版总共设有12个小栏目:拓展知识方面有阅读材料、科学窗、小资料、你知道吗;科学探索方面有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实验探究、实践活动、做一做;思维技能方面有观察与思考、交流讨论、想想议议。浙教版总共设有9个小栏目:拓展知识方面有读图、阅读、练习;科学探索方面有实验、观察、探究、研究性学习课题;思维技能方面有讨论、思考。
两套教材都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栏目,安排了较多的阅读材料、活动和思考练习,使得教材内容充实而又生动活泼,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师生配合进行教学活动。
北师大版的“阅读材料”“科学窗”“小资料”“你知道吗?”给学生呈现了一个个延伸与拓宽的知识点,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例如本章共五篇阅读材料,其中三篇关于物理学史:发现铁矿石具有磁性;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法拉第。另外两篇为日常生活与现代科技:电冰箱的原理;三峡水力发电工程。值得一提的是北师大版的科学探究、小制作和做一做三个栏目,一直贯穿于本套教材始终。科学探究包括七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根据涉及探究要素多少的不同,分为“大探究”和“小探究”。如本章第四节探究――影响电磁铁性强弱的因素即为“大探究”。“小制作”和“做一做”共安排了两个:爱照镜子的小熊猫和简易的直流电动机模型。这两个栏目无疑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突出了对物理知识的应用,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而浙教版关于本章在本册书后面附有研究性学习课题:设计简单的电磁控制电路。但是没有为学生提供任何知识、技能方面的帮助,这使学生探究的困难太大,难以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三、习题
一本好的教材,其习题的质量和数量必须合适合理。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在正文中穿插着的练习题。从数量上看,北师大版课后习题共21个,浙教版18个。从题型上看,北师大版有问答题、作图题和调查实验题;浙教版包括填空、问答、作图及调查等。从内容上看,北师大版涉及的范围更广,比如在第二节“磁场”的第3题“调查你家那些地方使用了永磁体,它们都起了什么作用?”;第六节“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的第2题“用一节干电池,反复的与耳机(或者扬声器)的两个引出端接通和断开,会听到吗?为什么?提示:这是检测耳机好坏的一种简易方法,建议你亲自试一下。”这些问题,非常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要重视科学知识的积累、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同时让学生知道物理与当前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同时,笔者以文字特征、解决策略两个维度再次对习题比较分析。
(1)文字特征:北师大版超出一半的题目均配有图片或者背景知识,例如第七节“直流发电机”的第四题:玩具电动机停在任何位置都能够启动,这是因为特种转子构造与图14-37不同,采用了一种三级转子,换向器也有3片。图14-40是它的结构图,B为定子。使说明电动机的转动原理以及为什么不存在平衡位置。这个题目就很有现实意义,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不但考察了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对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而浙教版78%的题目都是纯文字叙述。
(2)解决策略: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依靠传统媒介和现代教育技术。北师大版21个习题中有5个题是需要学生自己通过网上搜集、整理资料和调查研究,例如第二节第一题:上网查资料,说明指南针的发明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第五节“电磁铁的应用”:上网查找有关应用电磁铁的实例,将这些实例的有关资料发送到校园网上与同学们共享;第二节第三题:调查你家和学校哪些地方使用了发电机。而浙教版18个题中17个题目学生都可以依靠教材解决。可以看出,北师大版比较重视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而浙教版对这个问题比较忽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当是孤立的行为,而是一种探索合作活动。
四、插图
插图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突破时空的局限,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现古今中外、宏观与微观、过去与现在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知识和科技成果。两种版本教材都采用彩色的、高清晰度的、丰富多彩的图片。每节的内容,都以大量的图片来提供知识信息,或补充说明相关物理概念,而且图片的选取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感知物理现象,引发学生对学习对象的关注与兴趣,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从数量看,北师大版共49幅,浙教版48幅,两者涉及的范围都较为广泛,有关于古、近代的科学和现代科学的,有关于科学家的和其他各类人物的,也有关于模型的和实物的,还有平面图和立体图等。
北师大版的图片质量好、纸质上佳,编排整体风格一致,不杂乱,而且图片新颖,与当前科技、生活联系紧密。而浙教版所用的动画图片较多,部分图片比较过时,甚至有几张是黑白的,与新编书的整体风格不太相配。
五、对教师的启示
教科书作为构成教学过程四个基本要素之一,是教师教和学生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教学资源的“第一开发者”。信息时代,教学资源及其来源渠道都是非常丰富的,主动开发利用教学资源的意识是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教学活动的安排设计首先是按照《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同时应该参考多个版本的教科书,找出对同一知识处理最优的方法。一个教师不可能只依靠一本教科书和教参就能胜任教学,物理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不同版本教材及教师用书、他人的教学设计、学生资源、网络资源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教学素材,教师应该广泛涉猎、认真研究、科学利用。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作为教学资源之一的教材其工具性的特点更为显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1 新教材分析和处理
1.1 教材的分析与处理应建立在对《 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
第一,课程标准中的规定是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个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这些基本素质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二,要正确地理解《 数学课程标准》( 简称《 标准》)和教材的关系。教材不是课程,课程也不是教材。《 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教材是课程的最主要载体;教材的内容要达到《 标准》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不能无限制地提高难度;教材内容设计、呈现方式要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简单地说《, 标准》是一个最低限度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基本依据。
1.2 教材的处理应基于对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过程的深刻理解之上
教学的设计、教材的处理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基础上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指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我们从各个角度去审视教学过程,不难发现,它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力求体现这样民主氛围,作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交往的媒介――教学活动,教学内容作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对它的处理应该要体现或者融汇在这样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
1.3 教学新教材的特色。新教材根据《 数学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学生提出要求,其最显著的特点是:
⑴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这些素材都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教堂探索;教材中的数据、图片真实,而且富有情趣。
⑵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教材采用“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对新知识的学习设立相应的情境,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使学生真正“ 做数学”。
总之,教材整体上体现了:⑴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⑵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⑶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4 教材处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⑴以人为本。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时,既注意包括经验、事实原理性的知识点,也包括能力要求;同时注重思想方法及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道德情感、价值观、个性品质等教育因素。
⑵深入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不拘泥于教材。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联系生活及学生的实际,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自觉地接受新的知识,让学生发现数学无处不在,离自己很近,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⑶注意课内掌握与课外发展并重。数学课程标准的首要目标是关注人的发展,也就是说关注人的发展已成为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数学教育应该培养人更内在、更深刻的东西――数学素质。
2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特点分析
《 数学课程标准》 中突出强调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倡导教师“ 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明确地提出我们的数学课堂应当充满实验、猜测、验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交流中进行数学学习活动。一位著名数学家在谈自己学数学的心得时讲过这样的一句话“: 有许多具体的数学知识学过之后是可以忘掉的,但是那些知识所表现的数学思想是永远不应该忘掉的,而且会使你受用一生。”教材中所提供的范例,仅是素材,这些范例用别的例子代替同样是可以的,然而当去掉这些素材后,剩下的是什么东西?就是隐藏在这些素材背后的灵魂,即素材中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应设计好课堂教学,使学生对问题积极地思考和探究。
着重培养学生的四种意识:
2.1 观察意识。观察是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途径。学生从观察中不仅可以汲取知识,而且知识在观察中可以活跃起来,知识借助于观察而“ 进入周转”,像工具一样在劳动中得到运用。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知识之母。
2.2 尝试意识。尝试意味着探究,意味着思考和解决问题。在学校里,由于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得教师自己认识不到尝试的积极作用,或者是担心教学进度被拖下,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教师提供给学生尝试的机会很少,逐步地尝试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被抹掉。对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安排尝试活动,让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尝试中得以运用和巩固,同时发现了新的矛盾;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2.3 思考意识。学生不记学习的内容是不行的,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更为重要。真正的课堂应当是一个思考的园地,教师通过让学生思考,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北票二小 一年级数学组(兰淑华 马志丽 叶丽丽 蒋艳春 )
针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网络培训,组织一次难得的教材培训会。我们一年级组全体数学老师总结几下几点:
兰淑华 : 新课标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许多方面有了以往不同的新的要求。在离别语数教学四年的我,重新走上班主任讲台,既熟悉、又陌生。
经过半年的学习和教学实践,借此机会,略谈自己的教学体会学习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学体会。敬请有关教学领导、教学专家,予以斧正、点播,以便我快速成长,熟练驾驭新的教学教材。
新教材突破了以往的教材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在教材中不安排例题,而只是提供一定的情境图,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数一数、比一比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和体验数学,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价值观念。
我在教学中,把课堂和教材作为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是让学生形成良好正确价值观的主渠道。 比如,每一节课的情境图,无不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学习,除了学习数学教学上的必学知识、技能,学生可以谈谈植树的的意义,如何爱护环境,在良好的环境契机中,对学生进行了价值观念的教育渗透;在学习…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我的心里也经受了洗礼,感受到了教学相长究竟的意义,与学生共同成长了一次。
《过生日》,通过情境图,感受家庭的温馨,回顾自己、孩子的成长经历,倍感亲情的至上无私。学生通过如何分东西,知道孝悌,回忆父母的无私奉献,懂得生活中,父母的爱之深。
多年来的教学,让我深深体会课堂上说的意义:有利于矫正学生思维的缺陷、错误。特别是,对于一年级学生、新的课本多样化的思路,学生必要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形成,更离不开说。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有思才有说,有说才有思。所以,教学上,能让学生说的,尽量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学生会说了,思维过程也就形成了。
教学中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15页2题《哪一堆正合适》有的学生说“五只小狗,每条一根骨头,需要5跟就够了…”,这,表达了孩子的一种满足感;有的说“因为有5条小狗,选择六根那一堆,多出来的那一根,如果谁都想要,就会打架”,而此时,有的学生举手说:“老师,我有办法分,让它们不打架”。我,没有就此罢手,把课延续下来,有的说,把骨头剁碎,每人一块,这就提现了学生探求意识;有的说,给年龄大的…有的说,给生病的,身体不好的…这些,我都让学生,说出理由。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上的发展、拓展,又得到了德育熏陶。我觉得,课堂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也就学会了学习,再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生能不优秀?此,我之拙识。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比较法、线段图法、分析法、归类法等等。指导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上课的潜移默化外,还有如,讲授式、交流式、辅导式等等。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课程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新教材无论是10以内的加减法还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材都没有明显的算法倾向,主张各种算法具有平等的地位,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例如:第七单元中的“有几瓶牛奶”,教材提供了情境图:一只牛奶箱里装有5瓶牛奶,另一只牛奶箱里装有9瓶牛奶。在解决两只牛奶箱里共有几瓶牛奶时,教材没有用一种统一的模式,而是安排了三种思考方法:(1)、一瓶一瓶地加……,9,10,11,12,13,14;(2)、把5分成1和4,9+1=10,10+4=14;(3)、把9分成4和5,5+5=10,10+4=14。再如“有几棵树”、“买铅笔”等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思考方法。
以上所述,均为我半年的教育体会,应该说感受更妥帖些——毕竟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浅识拙见而,请各位相关领导、专家笑而斧正、点播为盼。
马志丽:网络培训活会上,教材编写专家张丹、张红两位特级教师详细说明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本册教材各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进行了细致分析,并结合编写教材时的学情调研对教师使用教材进行深入指导。在逐单元解读教材的基础上,数学教研员胡培进老师组织与会教师针对教学疑难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胡老师建议教师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做到:抓本质、寻手段、讲道理。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材 人教A版 北师大版 函数概念
比较研究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教材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当前,我国高中数学教材已经有多种版本,实现了一纲多本、教材多样化的改革目标。虽然各个版本高中数学教材都是按照《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但是由于编著者的经历、经验、环境不同,所编教材既有共性又有各自的特色和不足,教材实现了多样化,但是各个版本的教材是否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对各个版本教材做出细致的比较。为此,我们对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教材中函数概念部分做了比较研究,期望借此使我们的中学数学课程的编写和教学能博众家之长,优势互补。
1.两版本教材函数章节序言的比较
在章节前言中,两个版本的编者对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都做了简要的说明,都认为函数模型和在社会、经济及其他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函数与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函数的思想也为我们在研究一些问题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介绍函数模型和函数思想的重要性时,人教A版从为什么引入函数这个章节,函数的意义和作用等方面做了主旨性的说明,其语句多用陈述性的语句,对函数章节的内容和学习做了提纲挈领式的概括,对学生的函数学习和对函数的认识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北师大版的语言风格与人教A版相比较大不一样,同样的问题娓娓道来,更具亲和力,又鼓舞人心,在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是很有帮助的。
2.两版本教材函数部分内容的比较
2.1从函数概念的引入比较
从函数概念的引入上,人教A版教材从一些具体的问题出发,归纳出了一些变量关系式,再把变量关系是转化为对应关系式。在变量的刻画上又用数集来表示,最后用归纳的定义很自然地引出了函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可以把自变量、因变量这两个集合等同起来看待,而把目光不再只集中在运动与变化上,无形中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出函数的抽象性,更容易建立函数的模型和领会函数的思想。北师大版的教材和人教A版相似,从具体的问题出发归纳出变量关系式,但是它在把变量关系式转化为对应关系式期间的衔接感觉不太明显,概念的引入更人情化一些,而不是那么僵硬。
2.2例题的比较
在北师大版的教材中它介绍把变量关系式的例题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函数关系式的例题,另一类是不是函数关系式的例题,而且这两类的例题所占的比例基本上是一样的。而人教A版中给出的都是正面的例子,也即都是可以表示成函数关系式的例题,它不太注重反例。在函数的引入和学习过程中,为了使函数问题简单经常要解释函数的唯一性,如果大量介绍反例,就会让学生学习经验中的函数也分为两类,这就不利于学生对唯一性的理解。还不如不要介绍反例,到了碰到哪些问题时再给予解释。这样学生看到的、学到的多数函数的结果都是单值,这对函数的结果的唯一性也容易接受。
2.3对定义域和值域引入的比较
人教A版中首先对初中时所学的四类函数做了一定的处理,用区间的概念做了界定和说明,之后才在集合的观点下引入了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和表示。但是在北师大版的教材中只是对物理中的三个例子做了列举,之后直接给出了定义域和值域的概念,让人有空穴来风的感觉,学生接受起来就有点不自然,不能很好地运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定义域与值域。
2.4对两版本教材蕴涵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比较
人教A版的知识呈现方式,从定义概念方面来看,它首先以生活事例为现实背景来观察分析,再提出概念、定义,即生活背景—抽象概括—定义或概念这样一种模式,这种由生活中引出知识的方式既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又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是一门来自于生活的学科,从而使学生能更自然地思考生活中的数学。但是人教A版中有关定理的知识则是直接先给出,再证明,然后应用这种模式,所以显得很不自然,也不符合科学发现的基本逻辑,难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内部动机,不能起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的作用。而北师大版的知识呈现方式是在定义、概念、定理方面,从例题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直觉思维把感性认识数学化,全程展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即问题提出——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理解应用——思考交流这样的模式。”可以看出教材不论从前言还是正文,都把“问题意识”的培养放在了首位,从而得到有关概念、定理,比较适合学生知识构建的规律,也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找到了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建构新知识,这与课标的理念也是一致的。
所以人教A版更给人以偏重学科本位思想的感觉,其首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成为学科专业人才,而北师大版给人以偏重学生中心思想的感觉,它更强调数学教育的大众化需求和现实适应性,这一教材更加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但也可能无法满足一些在数学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的需求。
2.5两版本教材思维方式的比较
从知识体现的整体思路来看,人教A版首先引入集合的概念,接着以三个具体函数的实例出发,最后运用归纳的方法得出了在对应观点下函数的概念,引入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和函数的表示方法等。从这可以清晰地看出人教A版在函数知识的呈现和思维方式都比较明确,逻辑关系由于归纳法的运用也显得很清楚。而北师大版的教材在引入了集合的概念之后,主要从正、反两面刻画出口变量间的依赖关系,最后引入在对应观点下函数的概念,定义域、值域的概念和函数的表示方法等,所以北师大版的教材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和思维方式上都不太明确,这也加大了学生对函数概念准确理解的难度。
3.教材编写和教学的建议
分层教学是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通过分层次地实施教学达到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1一纲多本、一地多本、分层教学
教材编制的基本原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历史文化背景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因此对教材主张一纲多本。但这还远远不够,一纲多本解决的是地区差异问题,还没有解决地区内学生个体差异问题。在编写教材时,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分层教学正是学生个体发展差异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培养所需人才的客观需要。但是一个教师,一本教材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师怎样能关注全体学生?因此,我们不但要做到一纲多本,还要达到一地多本,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不同生源层次的学校,能有不同的教材,才能兼顾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所有学生,这种分层教学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数学教育。
3.2教学建议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育所追求的教育目标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升入高中后,他们认识水平分化程度较高,如果学习的内容保持不分化状态,就会阻碍学生认识的正常发展。一地两本的教材要求按照大众数学教学的理念,而为分层教学组织教材。综合前面对于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教材的比较分析,为此建议:在函数部分的教学时不仅要分层教学,而且在函数概念的引入和学习时要让学生感觉到顺其自然,在这一点上人教A版逻辑性就比较强,但是该版的语言和表述方式上却没有北师大版那样贴近生活、富有情感。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深研多个版本的教材,扬长避短,积极备课,从而找到一条适合教学改革的新路。
参考文献:
[1]人教版A版数学必修1[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1,第二版.
[2]北师大版数学1[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第五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关键词 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一、教学理念
倡导团结合作、勇于实践的精神;提倡师生平等,体现课堂合谐、民主;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又从生活中获取知识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说教材
(1)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包含参照物、机械运动、运动的分类。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三章第一节,是本章的基础。学生学完前面两章的内容后,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本节内容的顺序,①指出一切物体都在做永不停息地运动,说明运动的普遍性(或绝对性)。②通过图3-1和图3-2实例运动描述引入参照物概念,进一步分析图3-3,引出运动和静止,总结出机械运动的含义;归纳上面的内容,提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并用一些实例验证由于所选的参照物不同而物体的运动描述也就不同,又提出了参照物的选取原则。③按运动的路线把运动分为直接运动和曲线运动。
知识排列顺序为:运动的绝对性――运动描述的相对性――按运动路线把运动分类。我以前按上述顺序讲解的,但效果不好,表现在学生刚接受了运动的绝对性,接下来又要学“静止”,对较差的同学思维上造成一定混乱;同时讲解运动的绝对性时,实质也用了参照物内容,但参照物后面才讲,犯了循环论证的错误。
教材处理:由于我们生活中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对物体运对的描述,所以我把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放在运动的绝对性前面讲,很容易过度,又可以突出参照物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接受,减少学生的思维上的混乱。我增加了手抓子弹的内容突出物理知识的趣味性,顺利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参照物,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会对运动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
(1)在生活中观察物体运动的实例,能简单描述那些是运动,那些是静止。
(2)会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并利用实例找出相对应的参照物。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使学生能利用机械运动的知识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
②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并将知识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③引入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④教学重点:对运动的描述方法,知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⑤教学难点:根据选择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
⑥重点难点突破:让学生观察很多由于选择不同参照物而运动描述不同的实例,体会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抓住研究对象是那个物体?参照物是那个物体?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无位置改变,是突破的关键。
三、说教法
首先用一个手把子弹抓住的动画,利用悬疑引入新课,再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运动的实例,让学生判断运动或静止(让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提出“你依据什么判定”运动的?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得出位置的变化,而位置的变化要选择一个标准,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就是参照物,很自然地过渡到参照物选择与运动和静止的判断,又总结归纳出机械运动的定义,因此本节课使用观察法、讨论法、引导发现法、归纳总结方法,例题讲解法等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想学、乐学是一种内在机制,是学生形成知识,发展能力的决定条件,本次课改的核心目标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就是要改变课程中过于注重传授知识倾向,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观察、分析思考老师给出的实例和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表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知识联系应用的生活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研究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首先用一个手把子弹抓住的动画,利用悬疑引入新课,再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提出如何判断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通过两个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而引入标准物体和位置的变化,使学生对参照物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参照物含义后,再通过实例,如课本图3―1、图3―2让学生找出参照物,加深对参照物的认识。由相对参照物的位置变化,进一步总结出机械运动的含义;同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总结上面的内容提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既相对于参照物的。再通过一些例题和练习,加深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理解。放在无限的范围内,一切物体都在永不停息地运动,这就是运动的绝对性。最后按运动的路线把运动分为直接运动和曲线运动。注意这节课贯穿了列举实例,提出问题、学生分析讨论、老师评价,最后总结归纳的方法。具体的教学过程及板书在课件中呈现。
“集合与函数概念”包括集合、函数的概念与表示、函数的基本性质三部分内容,但人教B版、北师大版、苏教版将这三部分内容分散在两章里,为了便于比较,仍将它们视为一章.
一、比较数据与分析
1.配置度
(1)题量
对教材习题题量的比较以每课时的习题数为标准.
“集合与函数概念”课时安排:人教A版、湘教版13个课时,北师大、苏教版14个课时,人教B版15个课时.五套教材习题的标号基本一致,大题用1,2,3,…编号,小题用(1),(2),(3),…编号.
统计习题个数时,题量统一按照小题的个数计算大题中如果没有小题号自然按1题算.如果有小题号,若不是一题多问,则按小题个数算;若是一题多问,但几问之间没有关联,仍按小题个数算,否则按1题算.
五套课标教材“集合与函数概念”每课时的习题数量统计如表1所示,表中的数值为每课时的平均习题数.
从课堂练习数量看,五套课标教材差异非常大.最多的是人教B版,达到每课时15.60道题;最少的是湘教版,每课时仅2.77道题,大约是人教B版的七分之一;北师大版与苏教版的题量比较合适,基本上保持在每课时5道题左右.
从节末习题数量看,五套课标教材彼此之间也有一定的差异.除人教A版明显偏少外,其余四套课标教材基本上都保持在每课时7~8道题,比较符合高中教学实际.
从章末复习题数量看,五套课标教材差异比较大.人教A版偏少,人教B版明显偏多,苏教版题量相对合理些.
从同一套课标教材的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题量对比来看,人教A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湘教版更符合教学实际,而人教B版的课堂练习、章末复习题的题量太大.
五套课标教材习题总量差异非常大.最多的是人教B版(每课时30.87道题),其次是北师大版(每课时16.93道题),最少的是人教A版(每课时 10.38道题).人教B版几乎是人教A版的3倍,是北师大版的2倍.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人教B版同一个题中分设的小题数量较多而造成的,当然也可能是编者 考虑到“集合与函数概念”是高中先学内容,需加强训练、夯实基础.
(2)类型
①按不交叉分类
五套课标教材中“集合与函数概念”的习题总量,以及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所占比例统计情况见表2.
从选择题题量看,五套课标教材有很大的差异人教A版没有选择题,苏教版和人教B版有所体现,北师大版和湘教版对选择题非常重视,其中湘教版的选择题有19道,比例高达10.73%,且全部为章末复习题,显得过于集中.
从填空题题量看,五套课标教材均十分重视填空题,但彼此差异较大.比例最大的是人教A版的17.8%,其次是北师大版的9.40%,比例最小的是湘教版的4.52%.
从解答题题量看,五套课标教材习题中解答题的比例均超过了80%,体现了解答题在教材训练系统中的主导地位.人教A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的比例比较接近,人教B版与苏教版的比例较为接近,比例最高的是人教B版,达到93.52%.
②按交叉分类
五套课标教材中“集合与函数概念”的习题总量,以及推断题、计算题、证明题、应用题、探究题、技术题所占比例统计情况见表3.
表3表明:五套课标教材中习题的题型既丰富多彩,又各有侧重,突出了以下特点.
推断题和计算题占据主导.五套课标教材中推断题和计算题题量之和均在80%以上,造成这种趋同性的原因是本章涉及大量的数学概念、数学符号,以及求值、 求函数定义域以及值域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大量的判断、辨析、说明、举例、图表等推断题,以及求值、化简、恒等变形等计算题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巩固与升华 同时,对推断题的编排又各具特色:北师大版重视图表题和集合推断题;苏教版不仅注重韦恩图、函数表格、图象等类型的问题,而且还十分注重阅读题、写作题和 操作题;湘教版十分注重举例、问答、说明等推断题.
证明题和应用题体现内容特点除湘教版外,其余四套课标教材的证明题均在7~12道题之间,其内容也主要为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以及一些简单的对数 恒等式,很好地契合了本章内容的特点函数有着广泛的应用,五套课标教材的编写也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除人教B版应用题明显偏少外,其余四套课标教材的应 用题均达到了较高比例(基本上都在9%以上),其中北师大版达到24道题,比例达到10.08%.
探究题得到普遍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 探究能力是《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五套课标教材的习题都不同程度地融入了这一理念.其中探究题数量最多的是人教B版(10道题), 比例最高的是苏教版(4.25%).人教A版、北师大版和湘教版也均有体现,题量均在2~4道题之间.
技术题呈现形式多样化人教B版有 14道技术题,苏教版有1道技术题,其余三套课标教材习题中均没有技术题.但人教A版在第1.3.2节专门安排了“信息技术应用”的阅读材料,湘教版在第 1.2.2节和第1.2.8节也都安排了运用计算机操作的“数学实验”,有异曲同工之效.相比之下,人教B版的力度更大,在第2.1.1节、第2.1.2 节和第2.2节都设置了“计算机上的练习”,使信息技术应用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2.难易度
对习题难易度的比较,我 们以鲍建生的习题综合难度模型为基础,结合高中生特点,将其知识量中的“三个以上”这一层次细化为“三个知识点”与“三个以上”两个层次,将其探究量中的 “识记”改为“模仿”,同时将“探究”这一层次细化为“应用”和“探究”两个层次,并将其推理量的三个层次调整为“无推理”“单一推理”“简单推理(指两 至三步推理)”“复杂推理(指三步以上推理)”四个层次,这样便建立了“五量四级”难度模型,“五量”即知识量、要求量、背景量、推理量和运算量五个难度 因素,“四级”即五量中的每个难度因素又分为四个难度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按1,2,3,4予以赋值).
一组题目的某个难度因素的难度值的计算公式是:
五套课标教材中“集合与函数概念”的习题难度量化指标见表4.
从知识量看,五套课标教材习题的难度值差异不大,最大为北师大版的1.54,最小为苏教版的1.39.其中人教A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的难度值非常接 近,人教B版与苏教版的难度值较为接近此外,五套教材习题中,单个知识点、两个知识点这两个层次的题目占整个习题的90%以上.
从要求量看,五套课标教材习题的难度值较为接近.最大的苏教版与最小的人教B版的难度值仅相差0.15.五套课标教材习题的要求量以模仿和理解为主,但部分课标教材中属于探究层次的题量也比较可观,如人教B版有13道题,苏教版有9道题.
从背景量看,五套课标教材习题的难度值比较接近,在1.02~1.21之间.另外,有背景的习题均以个人生活和公共常识为主,但北师大版属于科学情景这一层次的习题在五套教材中最多,达到4道题.
从运算量看,五套课标教材的难度值彼此间相差非常大,难度值最大的为人教A版的2.02,人教B版、北师大版、湘教版的难度值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难度 值最小的为苏教版的1.56,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0.46.从运算量的四个层次的题量分布来看,由于五套课标教材都有大量的推断题,因此无运算题比例较 大,有运算的题以数字运算和简单符号运算为主,属于复杂符号运算层次的习题相当少.
从推理量看,五套课标教材的难度值彼此间有一定差异,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0.24.五套课标教材中,无推理与单一推理的习题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属于复杂推理层次的习题也都有适量的配置.
从整个习题难度看,五套课标教材的难度值差异不大,最大的是人教A版的1.71,最小的是人教B版的1.56.并分化为较为明显的三个层次:人教A版与湘教版属同一层次,北师大版为一个层次,人教B版与苏教版属同一层次.
3.层次性
层次性比较主要是对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难度进行比较,它反映的是三个层次的训练题的难度设置是否真正体现出层次性.
五套课标教材中“集合与函数概念”习题层次的难度量化指标见表5.
五套课标教材中“集合与函数概念”习题层次的难度比较见右上图.
从表5和图片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从课堂练习难度看,五套课标教材差异非常大,难度值最大的是湘教版的1.72,最小的是苏教版的1.39,相差0.33.并分化为较为明显的三个层次:人教A版与人教B版属于同一层次,北师大版与苏教版属于同一层次.
从节末习题难度看,五套课标教材难度值最大的是人教A版的1.73,最小的是人教B版的1.59,相差0.14,差异不大.
从章末复习题难度看,难度值最大的是人教A版的1.90,其次是北师大版的1.85,再次是湘教版的1.81,难度值最小的是人教B版的1.64,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0.26,差异较大.
从每套课标教材的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难度排序看,除湘教版的课堂练习难度值高于节末习题难度值外,其余四套课标教材都呈现出“从课堂练习 到节末习题再到章末复习题,难度值依次递增”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且人教A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的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难度值的 差异非常明显,层次感较强.
二、比较结论
1.人教A版“集合与函数概念”习题特点
(1)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数量明显偏少,习题总量明显不足,基础性的训练题不够充实.
(2)重视填空题、计算题和证明题,但题型不够丰富,例如缺乏选择题和技术题.
(3)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难度设置较为合理,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但习题总体难度偏大.
2.人教B版“集合与函数概念”习题特点
(1)重视基础训练,但课堂练习与章末复习题题量偏大,习题总量偏大.
(2)题型较为丰富,特别重视技术题,配置了大量的运用计算机探究函数图象与性质之类的训练题.
(3)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难度设置体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但差异不够明显,层次感不强,习题整体难度偏小.
3.北师大版“集合与函数概念”习题特点
(1)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题量配置适度.
(2)重视图表题和集合推断题,突出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但缺乏技术题.
(3)总体难度适中,梯度好,层次感强,并注重知识的适度综合.
4.苏教版“集合与函数概念”习题特点
(1)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题量适中,比例协调.
(2)题型较为丰富,结构较为合理,不仅注重韦恩图、函数表格、函数图象等类型的问题,而且还注重阅读题、写作题和操作题,尤其重视探究题,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3)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难度差异较为明显,层次感强但习题总体难度偏小.
5.湘教版“集合与函数概念”习题特点
(1)课堂练习、章末复习题题量偏少,习题总量也略显不足.
(2)重视举例、问答、说明等推断题,选择题题量偏大且过于集中.
(3)习题总体难度仅次于人教A版,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难度布局不够合理,课堂练习的难度高于节末习题的难度,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不够吻合.
三、修订建议
1.合理配置习题数量
从比较数据来看,五套课标教材习题题量彼此差异很大,最多的是最少的近3倍.那么,习题数量到底多少才适量?课堂练习、节末习题、章末复习题的题量应如 何搭配?这是课标教材习题修订要着力解决的问题为此,一方面,国家课程标准修订应制定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教材修订时必须加强对拟编习题的实测 工作,要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实测弄清楚完成一个习题或一组习题平均需要的时间,并根据国家统一标准不断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习题的数量更加贴近高中 教学实际.
2.加大试题创新力度
教材习题不仅是学生“四基”获得的基本保障,而且对促进学生认知升华、能力提升以及 数学核心素养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部分教材在习题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了许多尝试(例如苏教版的阅读、写作和操作题,湘教版的举例、问答和说明题 等),但总体而言,习题较为陈旧,基本上都是封闭性问题,缺乏开放性和探究性问题.因此,课标教材修订应与时俱进,不断吸收近年来命题的新成果,例如开放 评价题、探索发现题、类比推测题等新题型,不断创新试题内容和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笔者参加了江苏省十一五课题“学生探究行为评价”,我们期望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改进我们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该课题研究的一个关键环节在于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用于评价的“评价量表”,通过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我们逐渐趋向于建立一种通用的评价量表,这种量表以学生探究行为作为评价点,以探究要素作为评价环节,在完善量表的过程中我们统计分析了人教版、沪科版、北师大版、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典型探究任务,梳理出了七个科学探究要素的分布概率。
2 统计数据。发现问题
由于各版本教材中探究活动有所不同,为了便于比较数据,从实践的可操作性角度考虑,我们选取了课程标准中所列举的13个典型探究任务作为分析数据的来源。
2.1各版本教材13个典型探究任务中探究要素的统计数据
2.2分析数据
分析表中数据我们发现:
①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提出问题这一要素在所有要素中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沪科版及苏科版教材,这一要素的分布概率分别为人教版0.19、沪科版0.10、北师大版0.18、苏科版0.10。
②苏科版和沪科版教材中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这两个要素的分布概率要略高于人教版及北师大版教材,这两个要素的分布概率分别为人教版0.20、0.20,沪科版0.26、0.26,北师大版0.23、0.23,苏科版0.26、0.26,
③人教版教材中七个探究要素的完整度要高于其他版本教材,人教版教材中有4个探究活动七要素齐备,沪科版中有3个,北师大版中有3个,苏科版中只有1个。
2.3尝试分析教材设计意图
①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提出问题这一要素在所有要素中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沪科版及苏科版教材,笔者认为这表明人教版和北师大版教材更加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更加希望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它们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上观点在陶昌宏老师的“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切入点”等文章中已有所体现。
②苏科版和沪科版教材中“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这两个要素的分布概率要略高于人教版及北师大版教材,在这一点上笔者的观点是苏科版和沪科版教材的意图在于使学生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会正确使用各种实验仪器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及数据记录,使学生能根据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即这两本教材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更加趋向于动手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
③人教版及苏科版教材的特点:笔者所在的无锡地区,在2007年以前使用的是人教版物理教材,而之后所使用的是苏科版物理教材,因此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仅就这两本教材谈一下笔者的观点。
人教版教材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的逻辑性,各章节之间的延续性较好,每一节内容一般都会围绕一些重要知识展开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开展十分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究问题能力的提高,以及培养学生研究物理问题时提出假设、自主设计、验证假设、分析数据资料,得出结论的能力,教师在使用该教材时较容易上手。
苏科版教材增加了更多的学生活动,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内容编排主要从声、光、力、热四个从生活中容易觉察到的物理现象人手,逐步展开物理知识,并把一些较为抽象的电磁学、能量等知识安排在了九年级,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的规律,该教材对探究活动中各要素的使用不追求完整,而是各有侧重,采取逐步推进的方式,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掌握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以及具有更娴熟的教材及课堂驾驭能力。
2.4基于分析,整合实验方案,优化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全面和具体的,但是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版本教材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倾向上有些许的差异,因此书本中所呈现的部分课型,需要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及课标的理解去拓展和引申,整合各种版本教材的资源,就能够取长补短,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苏科版及人教版教材谈一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匀速直线运动“这一部分知识的教学设计。
(1)人教版教材的处理:在引入概念之前,选用了频闪摄影的资料(如图1所示),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分析了两个小球的运动情况,最终得出了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一概念,之所以采取看似简单阅读的处理方式,笔者认为是基于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因此教材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同时这一部分内容也很好地体现了人教版教材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的特点。
(2)结合苏科版教材,优化教学设计:苏科版教材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处理增加了设计和进行实验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实验及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笔者认为在处理人教版教材该部分内容时,可以借鉴苏科版教材中的一些探究方案。
①问题情境的创设:观察长玻璃管中红色蜡块的运动情况,如图2。
提出问题:蜡块的运动路线是直线还是曲线?
蜡块运动的快慢是否改变?
②制定计划及设计实验:以问题为线索,分析不同的测量方法。
提出问题:如何知道蜡块的运动快慢没有改变?
学生的设计思路1:测速度,比较不同路段的速度是否相同。
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包括:各路段的长度s,蜡块经过各路段所用时间t。
得出对设计1的评价:理论上可行,操作上同时测两个物理量难度较大。
学生的设计思路2:测经过相同路程蜡块所用的时间,比如每一段10cm。
分析设计2,难点在于如何测量每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讨论得到解决方案,分别由多个同学测得蜡块经过10 cm、20 cm、30 cm、40 cm时所用时间,采用逐差法测得每一段所用时间。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③分析论证:方法1:从计算所得的数据发现蜡块的速度近似相等。
方法2:以路程s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在坐标上描点画出s-t图像
结论 蜡块在上升一段路程后,运动的路程和时间近似成正比,运动速度不变。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能力 北师大教材
引言
学习能力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会学”。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知识,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这一科目具有重要的意义。北师大版的数学教材在编制上,以学生为主体,侧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理论联系实践,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尤其是探究类的活动;在教材的编制上,注重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数学教学的核心部分转为为问题的解决;在呈现方面,教材多以图画、图片的形式,生动活泼。针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的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小学数学学习能力提高的策略有以下四点:
一、熟悉教材,因“材”施教
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对教材的特点以及其核心的教育理念要熟悉,这样对于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人教版的教材在编写上逻辑性比较强,且注重基础知识的拾得,能适应全国大多数的地区;但北师大版教材在编写上,思维比较活跃,教材呈现方式生动活泼,富有童趣,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在北师大版教材的教学中,依旧用人教版教材的教学方法,那么就难以实现教学目标。所以,在授课之前,教师应该对该科目的教材有一个比较深的认识,然后在根据教材的特点、编制教育理念,制定相对应的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1]
二、通过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学生的年龄一般处于6―12岁,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外界的事情都有着极大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数学问题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生活实践中在数学的教学中,可以从生活中找出对应的实际问题。而兴趣却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小学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生活实践中,提炼典型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2]
如在学习5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超市购物结账时的经历,将找零钱的实际问题融于到教学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这样做:让学生准备不同的三角形,各两份,然后引导学生把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拼好后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知道原来三角形的底和高成了这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出拼好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再用这个面积除以2,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了。从而得出计算三角形的计算公式为底乘高除以2。这些实际问题的提出,要求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什么样的事物感兴趣,只要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重视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意数学的应用。数学的应用即是有效的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巧。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中,计算能力作为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在数学应用的时候,应侧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3]
计算能力的训练包含口算能力训练与计算方法训练两种。口算能力的训练,可以作为数学每一节课前的热身活动,通过比比谁算的快的形式,不仅能达到训练口算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氛围。而计算方法的训练,包括计算技巧、计算公式。计算方法的训练形式可以贯穿与整个教学活动,以点点滴滴的形式面向学生。在计算技巧训练的时候,老师可以多用几个“为什么”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技巧的理解更加深刻,运用起来也更加顺手。而在计算公式训练上,则主要是理解计算公式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使用的条件。通过这些技能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意义。[4]
四、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的逻辑应用能力
从北师大版教材的特点中可以得知,数学主要是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自主性、参与性,要求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去学习数学。因此,在北大版数学教材的教学上,应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所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在学习了如何计算圆的周长后,可以向学生提出:在1000米的赛跑中,为什么起点不同,终点相同;在学习了比例测量的知识后,让学生利用大树的影子测出大树的高度。通过解决这些实际的问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应用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惠兰. 浅议北师大课标版数学教材的教学工作[J].教育研究,2010,(33).
[2]赵秀颖. 探析培养小学数学自学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J].教学方法,(58)
1.话题广泛北师大版教材是以话题学习来展开的,在11个模块里共有33个话题,这些话题内容可以说是既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科技性,又有很丰富的文化、体育、艺术性,涉及到的题材都与高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关,包括人民生活习俗、文化艺术、自然和环保、社会和社会生活、未来世界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lifestyles&Sportsstars等,还有与文化、艺术等方面相关的内容,如:Rhythm,Design,Celebration等。最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模块的Unit6Design这一单元中,既有中国传统的ChinesePaperArt&TraditionalChinesePainting,还有西方的ModernBuildings&DreamHouses。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教材中得到很好的融合。
2.单元安排新颖,符合语言学习规律Stage1Warmup每个单元的前面都有一个目标,说明在这个单元里学生们在听、说、读、写四方面将学到什么内容。学生们根据warmup的话题已经很清楚地知道这个单元的话题内容。因此,Warmup对本单元的学习起一个导入的作用,不但可以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本单元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本单元主题进行探讨,从而帮助学生对本单元形成感性认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Stage2Reading(input)Reading板块是北师大版教材每个单元的核心所在,它包括LanguageFocuslessons和SkillsFocuslessons。LanguageFocuslessons主要是在阅读、听力材料中呈现目标语法及相关词汇。在听、读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听、读活动之后,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发现语言规律、表达方式等,并运用该目标语法和词汇进行表达。而SkillsFocuslessons主要是在听读过程中介绍、学习并实践阅读、听力策略,练习功能交际用语。在听读过程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Stage3Performance(out)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CommunicationWorkshop,该部分主要由SpeakingWorkshop和WritingWorkshop组成,是每个单元的语言产出部分。这一课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在前面4课所学到的语言知识、技能和功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观点。教材为学生顺利完成这两部分提供了充分的指导。例如,在SpeakingWorkshop中,教材提供了范例、交际功能用语和交际策略,并且分步指导学生完成从听(读)范例、学习相关的speakingstrategies、交际功能、词汇,到理清思路、小组准备、列要点,再到说的产出过程。在WritingWorkshop中,教材系统地介绍了不同阶段的写作策略,提供了可供模仿的范文,展示了如何恰当地使用连接词,而且还在书后附有WritingHelp供学生参考。
每一个WritingHelp都包括以下部分:
A.构思布局:给学生提供一个段落提纲的范例;
B.有用的词汇:列出完成写作任务的有用词汇;
C.连接:提供要用到的连接词;
D.检测: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内容、语法、词汇和拼写方面进行检查,改进初稿。此外,教材还提供了KeyWords,WordBank等资源,供学生在表达时参考。
Stage4Review/reflection复习和反馈放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课,这一课主要复习这个单元里的主要语言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能力,在这一课里有一个项目叫aunitdiary,让学生回顾他们在这个单元里所学到的知识,另外有一个“testyourself”项目安排在LanguagePower。
3.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和使用教材在编排上有意识地渗透对学生多种学习策略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以第一模块Unit1为例:Lesson2里有ListeningStrategies:Prediction;而Lesson4中则有ReadingStrategies:Prediction等各种为学生获得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策略指导,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此外,为了落实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关于学习策略的具体要求,北师大版教材还在1-5模块每个模块的开始设置了Learningtolearn,集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这些指导包括:分析和认识自己的学习方式、了解有效的学习策略、评价自己的学习进展、制定个人的学习计划等。
4.重视文化素养的培养与提高文化意识教育是语言学习的重要部分。北师大版教材从文化意识教育着手,以话题为中心,让学习者以语言技能学习为手段,吸收多元文化,学会用目标语进行文化交流。每单元末设有“CultureCorner”,要求学生阅读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有关中西方文化的文章,以泛读的形式对本单元的文化话题进行补充、扩展。
5.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教材首次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教材的选材关注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特别是在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视野培养方面提供的素材十分充沛。
6.融入新的评价理念
关键词: 高中教学新教材 教学体会 教学成果
宿州市新课改试验刚刚开始,数学学科统一使用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简称北师大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感受到新教材的编写有鲜明的特点,从知识、能力、情感这一条主线来看,内容比较新颖,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提高应用能力,培养全面素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整个教材贯穿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有所用”的教学思想。
一、对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新教材的简要分析
1.新教材内容的体系和编排。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内容有必修1—5,选修1—4系列。新教材在保证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删减了旧教材中次要的、用处不大的,而且学生接受有困难的内容,适当降低了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四大板块的数学知识:代数;几何;概率统计;微积分初步。基础知识不再局限于数学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由此反映出来的数学基本技能及数学思想方法也界定了在基础知识之中,它是显性知识中蕴含着的隐性知识。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强调了问题提出、抽象概括、分析理解、反思交流等研究性学习过程。另外,还专门安排了“课题学习”和“探究活动”。注重了知识的连贯性、整体性、统一性、层次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时引导学生探究,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2.新教材在培养学生能力上的要求有新的变化。
新教材要求培养学生六大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数学实践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与老教材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相比,一是名称变化,将“逻辑思维能力”去掉“逻辑”二字,改为“思维能力”。这一改动扩大了思维能力的范畴,把过去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合并为思维能力,提高了对思维能力的要求。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课本中的课题学习及探究活动以常见的实际问题为例,说明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体会
笔者结合对新教材的教学实践,把教学体会进行整理和归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认真学习新教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认识是推进教学改革和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如果一个教师对新教材内容不熟悉,特别是对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不甚了解,那么他就无法弄清楚教材编写的意图及想要达到的目的,从而在教学中消极应付,新课程方案也就很难得到贯彻和实施。因此,我们在学习每个模块之前,都必须认真学习《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和调整。符合学生具体情况的我们可以参考,不符合的我们可以完善或者进一步改组教材,甚至自己重新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做整体研究,参考有关资料和其他老师的教学建议,设计好教学内容。
2.教学方式的切实转变。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新教材十分重视“问题情景设疑”及“问题拓展”的设计,以“问题”或实例引入,知识的形成过程往往是在“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中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完成的。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性被充分调动,而教师成为教学内容的组织者、思维形成的引导者、能力培养的促进者和课堂活动的参与者。这样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展,素质不断提高。
3.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要求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数学新教材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展示数学的动态性,为抽象思维提供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独立性。例如在进行《圆锥曲线》的教学时,运用几何画板和多媒体演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生成过程及其立体图形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是非常直观清晰的,学生将会对三种圆锥曲线的定义理解得更为深刻,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更加明了,因此用好这一教学工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圆锥曲线及空间图形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进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当然,所有的这一切,仅靠教师做几个数学教学课件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在平时教学中,注重数学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
三、运用新教材取得的教学成果
1.产生了互动型师生关系。
在实施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同时倡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做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师生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教学中,我们不让学生去等待知识的传授,而是让他们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通过告之他人以修正自己的认知经验。教师要把学生当做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学和管理方式,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充分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数学学习。
2.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在“问题情景设疑”及“问题拓展”的设计中,引入“问题”或实例,让学生考虑数学在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的应用,同时又涉及数学学科中的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思考方法。我们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学生在获得课本知识的同时,亲自体验了知识发生的过程,获得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还设计具体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探索数学本质的动机和欲望,进而促进知识的升华。例如:借助“比较分析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有关的数学概念,而且能使学生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阅读材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使他们从数学的发展足迹中获取了营养和动力,全面地感受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当然,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新教材中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瑕不掩瑜,我们要用正确的态度看待这些问题。应该承认,北师大版高中数学新教材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理念,这些理念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刚.浅谈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优化使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07):68.
[2]王海勇.高中数学新教材课堂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6):62-63.
[3]阮宏忠.高中新教材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2):78-79.
【关键词】教材 中小学英语教材 教材衔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英语学习交际能力的重要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听和读是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技能。语言技能分为九级目标,小学六年级毕业需要达到二级目标,初中一年级,即七年级需要达到三级目标。显然,要落实好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关注教材的衔接问题,注重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从而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本文笔者即以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内容为例,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文本对比分析,以期为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
一、语言技能维度的对比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首先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听、说、读、写技能部分进行文本分析归纳,以体现教材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方面的目标,进而对比初中和小学衔接部分教材内容在听、说、读、写技能上的差异(见表1)。
笔者将表1里涉及的各语言学习项目按照年级进行了整理,以六年级和七年级教材中每个新授课单元为基准,以课文中的每个独立语言练习项目为单位,汇总形成了表2。
从表1、表2所呈现的教材在听、说、读、写四项中安排的操练栏目所占比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结合表1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在语言实践活动设计的项目总数上大致相当,其中北师大版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每个新授课单元下设Warm-up, Reading,Speaking, Vocabulary等板块,每个板块下面设有具体的相关听、说、读、写的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所以总体来讲包含的实践活动要稍多于北师大版小学教科书。
第二,结合表1、表2,对比两个年级栏目设计的类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在听、说方面和读、写方面的教材训练形式和数量相当,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听、说和读、写方面存在差异,初中阶段读、写部分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听、说部分。除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的单项训练,我们还看到六年级、七年级的教材中都有综合性及趣味性的栏目,这些栏目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起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其中可以明显对比出六年级教材(上、下册)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部分的训练要多于七年级教材(上、下册),设计的栏目种类较丰富。
第三,从栏目设计侧重点来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侧重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上的要求,学生在七年级阶段应该能够满足语言知识三级的要求,即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能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和邀请;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故事。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好过渡。
二、语言知识维度的对比分析
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内容。笔者主要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中各单元的话题做一些归纳。由于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还不涉及系统的语音、语法知识,所以结合课程标准只做概括介绍。
通过对六年级教材(上、下册)的统计,笔者发现每单元涉及的话题主要有校园生活、课外活动、物品价格、电脑游戏、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培养和自然环保等话题。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涉及的话题主要有家庭、学校设施、课程安排、购物饮食、季节天气、情绪、动物等话题。通过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第一,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所选话题均涵盖在《课程标准》规定的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中,话题多为学生所熟悉的学校、家庭生活,题材贴近实际,语言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学习。
第二,从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范围来看,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每单元的话题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单一,主要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进入初中阶段之后,每单元的话题逐渐丰富起来,教科书中所列的话题内容引导学生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
对于语法部分,结合《课程标准》对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的要求,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相比于六年级教材(上、下册)更加凸显了对语法部分的关注,突出语法的表意功能,对于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语法知识如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等作了具体的描述。
三、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维度的对比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分级目标体系,其中义务教育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要求,包括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而到了七年级,则要达到三级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比表3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呈现方式角度来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呈现的方式角度大致相同,都是在校内和校外两个大的维度下,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校园、家庭生活为话题,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体如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热爱大自然等。
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的具体教育内容来看,两套教材设计的内容均比较广泛。但相对比而言,六年级教材(上、下册)相比于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注重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双向渗透性,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多是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同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
通过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上的文本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北师大版中小学教材在内容衔接上存在的差异,广大一线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差异进行合理化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甘玉国.中小学英语现状衔接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0).
[3]陈利.找准中小教学的衔接点[J].四川教育,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