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素质教育计划

小学素质教育计划

时间:2023-05-31 09:46: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素质教育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素质教育计划

第1篇

个人计划,指的是一种可以使一个人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在人生路上走得更好的工具。个人计划可以使我们在规划人生的同时可以更理性的思考自己的未来。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范文1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园继续坚持以教师为本,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的工作策略,加大典型的培育工作,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幼儿园加强幼教改革的力度,搞好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拓展教师的知识技能,为此特别制定符合我们实际情况的工作计划。

一、继续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认真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进一步规范教职工学习制度,保证学习时间,写好学习心得。学习中要联系学校和个人实际,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明确新形势下教育教学创新工作的新任务和学校的新要求,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努力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训斥学生、不经学校允许擅自收费、随便接受学生家长宴请的现象。增强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师德建设标兵评选活动。

二、搞好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

在提高全体教师业务素质的同时,继续抓好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以此推动我园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

1、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

全力配合省市各培训基地开展好省地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实行各骨干教师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及时进行项目审计登记。

2、建立骨干教师博客群组

3、建立骨干教师“带徒工程”

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结成对子,以老带新,扩大骨干教师队伍,加大了以点带面的力度,已在我园初见成效。

4、课堂观摩

通过对具体的教育教学情景的观摩、学习、交流,开阔教师的视野,使教师在分享别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自己积累反思素材,提高教师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高自我觉察水平。

三、认真参加继续教育学习

认真学习《幼儿教师培训读本》这本书,一个现代教师如果仅仅是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教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做到教会做人、教会求知、教会办事、教会健体、教会审美、教会创造,要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而要达此种教育目的,首先就必须从改变教育者开始,一个现代教师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完善自我,我自完善,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

四、教师大练基本功活动

通过简笔画、舞蹈、讲故事、弹唱、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等,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范文2一、端正思想明确认识(指导思想)

坚持以师德建设为中心,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学习贯彻十x大精神为动力,以现代化教育观念为指导,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主线,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突出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形成实、活、新为特征的教学氛围,通过教学实践,加强教师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认识理解。

二、全面培养注重实效(工作思路)

幼儿教师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骨干力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生力军。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我园对教师的培训所采取的培训策略是: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中心,全面培养,以达到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不断探索开拓新路(培训过程与成效)

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需要的幼儿教师,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对她们的培养应当是全方位的培养。因此在培训前,首先制定了较为全面的培训计划,使教师能在培训中得到全面的提高,有了可靠的保证。

1、开展生动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师德建设。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十x大精神,学习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以德治教的自觉性。力争形成爱生敬业、乐于奉献、团结协作、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同时,并认真的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法规,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思想汇报、交流和座谈会,净化教师的思想和言行,坚决杜绝做有损师德的事。同时,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有高度的责任感,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身正为范,用实际行动去赢得社会的赞誉,家长的尊敬和信赖。

2、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认真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

我园围绕中心园开展的各种评比活动,大力发挥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经常开展课研和课改活动,重在深入研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求教师设计一份体现《纲要》精神的活动方案,写一份渗透《纲要》精神的有关论文,举办一次谈《纲要》座谈会。开学初,要求教师制定好自我培训计划。一周安排一次作为教师基本功练功日,一学期安排一次基本功竞赛,认真组织教师之间的教学研究活动。要求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每月上好一节教学研究课,35周岁以上的一学期上好两节研究课。园领导听课不少于30节,教师不少于20节。在教学过程中,侧重幼儿兴趣的培养、能力的提高、环境的创设、材料的准备及良好习惯的养成,努力提高保教质量。

3、围绕课题“培养幼儿关心他人”,搞好课题研究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们组织教师认真研究、实践、总结,上好课题研究课,写好有关论文,收集整理好各种材料,为下半年充分做好接替的准备,并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双周二是作为教研组活动日,各教研组做到有计划、内容,有总结。切实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定期检查教师的备课。

四、积累经验,反思不足,努力实现培训工作课程化(全面总结,完善思路,形成体系)

我们知道课程化的培训工作方式还刚刚开始,我们有计划的培训与一些应急工作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各类培训内容的衔接落实上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思考,怎样才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仍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才能使各类培训最终形成课程化体系。

总之,教师培训是我园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每个教师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生命不息教研不止的思想。

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范文3为了更好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提高自身能力,要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及相关知识,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身为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为此,特拟定个人继续教育学习计划如下:

一、学习内容及思路

以《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课堂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应用》、《有效教学——知识建构型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等教材为主要学习内容,结合以“国培计划”为抓手,以提升自我育德能力、创新精神、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增强服务于经济、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学生的意识。提高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二、学习形式及措施

(1)以自学为主,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集中培训。

(2)认真完成作业,作好学习笔记。

(3)参加化学组学习:课标解读、教材研讨、观摩示范课。

(4)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互联网个人自主选择式学习,参与网友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的讨论与学习。

(5)勇于实践,勇于开拓创新。

三、具体措施

1、积极参与校本培训,要以问题为中心,以岗位为课堂,以实践为老师认真学习,努力实践,合作交流,充实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

2、按学校继续教育指南,积极参加学习规定的继续教育教材,在学习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完成培训教师布置的培训作业。

3、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学和互联网个人自主选择式学习。

积极参与开展教学探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实践问题、总结教育教学经验。

4、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举办的各级各类培训和学习。

5、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育教学经验文章等。

在以后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去注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课堂教学实际情境与自身教学经验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思,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自身职业观,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的视角进行反思,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而努力奋斗!

教师个人继续教育计划范文4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新课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因此,提高教师的政治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便成为我们教师的当务之急。

为切实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从而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要求,在学校的指导下,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加强学习和自修,争取在短期内使自己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特作如下计划: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当今世界,社会高速发展,知识瞬息更新,我们几乎每天都面临着一个新的世界。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只有不断补充自己,更新自己,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形势和满足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之需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

学校教育虽说是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我重点学习《校本教研面对面》《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等,教师只有读那些能唤醒灵魂、令人感动、发人深省、让人精神沉醉的书籍,才能真正与自己的思想相碰撞,相融通,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注重自察自省

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清楚或不懂的地方要虚心地向老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多请教、多提问。多参与集体的学习与讨论,做好案例分析以及教学反思,及时归纳,及时总结,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三、认真学习,做好笔记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和教育别人。”难以想象,素质低下的教师能培养优秀的学生,为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做好笔记,多写心得体会,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不断完善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完善能力结构,强化教育教学水平,发展自己的教学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同时要创新施教,要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培育一化新人。

四、端正态度,提高实效

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身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年一年地,一步一个台阶地,扎扎实实地学下去,这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第2篇

一.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常规管理,是落实教育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始终认真落实《教学常规》中的各项规定,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每学期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领导听课评课制度,坚持周三业务学习制度,坚持周五集体备课制度,坚持期中期末检查制度,加强过程管理,以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扎实高效。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行为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基本的问题。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驾驭课堂的艺术,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用和制作课件,能够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

三.实抓课堂教学,促教育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①落实好新大纲精神,用好新教材。学期初,我们对各年级教师进行了大纲教材培训,与老师们通研大纲,通研教材,使教师对本学期的教学做的心中有数,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计划。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五两节课后,各教研组组织集体备课(学校领导分组参加),集体备课采用说课的方式,内容为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同级部的老师每人主讲一部分内容,之后,大家共同讨论定出教学思路,探讨教学方法。③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分三步走:第一步,采用推门听课的方式,与教师个别谈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规律;第二步,采用观摩研讨的方式,每年级挑选一名优秀教师精心准备一堂课,分学科进行观摩研讨,并请教研室的领导一块参加,对其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广大教师定出教学思路及教学模式。

四、参加教研活动情况

本年度,我们积极组织参加各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

五.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成果显着

以科研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这已在教育管理者心中达成共识。教育变革需要教育科研,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动和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根本保证。

1.综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题的实验有了新进展

第3篇

关键词:洛克;核心素养;道德品质

一、核心素养的定义

素养一词由来已久,可以从古书中寻找它的踪迹。在《汉书・李寻传》中曾有这样一句话:“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近些年来,我们的教育过分关注对知识技能的传授,使得教学逐渐演变为一种“心灵隔离”性质的训练、控制,萎缩成职业准备的附庸,甚至将个人修养、社会责任、家国情怀抛到一边。因此,我们急需建立具有思想性、科学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素养目标,促使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回归正常的育人轨道。

二、洛克眼中的核心素养

约翰洛克是十七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是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并制定了绅士教育计划的教育家,这里的绅士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素养的培养。洛克认为道德品德应该及早的形成,良好的习惯素养可以使儿童终生受益。如下将列举洛克的思想中出的关于中小学的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

(1)身体健康

洛克不仅是一位教育家,哲学家,同时还是一位医生,在1674年获得了医学学士学位。因此从医生的角度看来,一切的绅士培养,一切的素质教育都是基于一个健康身体的基础上,没有健康的身体后者的素质教育和绅士培养将很难进行。所谓“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努力使自己的身体达到最佳的状态,我们才能发挥最好的自己。他是教育家中第一个提出精密的体育理论的人。洛克根据自己当过保健医生、教师的体会,提出了一套经过仔细研究的、适应当时科学水平的体育制度。他认为应该采用游戏、运动、冷水浴、用冷水洗脚、游泳、过户外生活等方法来锻炼身体,使受教育者将来能适应疲劳及各种变故的特殊情况。小孩子不宜穿太多的衣服,要多睡眠、多呼吸新鲜空气等。只有加强锻炼,保证饮食得当,才能使儿童的身体健康地发展。

(2)规范德行

洛克特别重视德育,他指出,“我认为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洛克用新兴道德论来代替过去完全以宗教和“先天思想”为基础的道德观念。中小学时期是道德素质培养的最佳时期,一个人需要健康的身体和从善的心灵,缺一不可。所以在教育中两者要同时进行,不能忽略了任何一个,知识获得的多,如果心不善,也不会做利于社会的事情,只会危害社会,知识将会成为那些心术不正人手中的利器。同时教养和德行对一个人的社交很有影响,有教养的人会很容易获得别人的好感,结交很多的朋友,所以在培养孩子德性和知识的同时需要注重教养的培养,这是一个人气质的所在。

(3)创新思维

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指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只是通过经验的途径,心灵中才有了观念,因此,经验是观念的惟一来源。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这块白板上以后会刻上什么都是不确定的。当人成长到一定的阶段,思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范式,要想再突破固定的范式,创新思想,有批判精神将会变得很困难。我们需要在中小学中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让他们从小就具有创新意识。而在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中,家长和老师应当给与帮助,不能束缚孩子,认为自己见识的比孩子多,就以一个长者的姿态去批判孩子,有时候我们需要聆听孩子的想法,若其说的对就应赞扬,使其获得动力,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时候成人在社会久了被社会化以后,看问题的角度反而没有孩子单纯,越是单纯越是可能发现不一样的意义。好奇心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创新的基础。

三、结论

总之,在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中,我们应注重身体健康,规范德行,创新思维,与人合作的培养。我们在开发课程时,要将这些素养融入于学科之中,一定要强调课程的整体性,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以整体性之课程培育整体性之素养。我们在教学改革中,需要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让学生学会发现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同时我国的教师培训需要整体变革,根据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重新建构教师培训的目标、课程、模式等。

参考文献:

[1]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教育科学研究,2014(3).

第4篇

1.教学评估机制不合理。现代许多小学学校的教育重点不是致力于怎样提高教学质量以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上,而是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升学和考试成绩上。地方教育部门对一个学校的教育评估基本上是看这个学校的升学率以及学生各科应试成绩。当前,追求高升学率已经成为多数学校办学的宗旨。社会、家庭评价一所学校和教师用的主要指标就是升学率。这种片面的升学导向使学校教育陷入了误区,学校用分数衡量教师,教师用分数衡量学生。甚至,有的老师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成绩好一切都好,成绩差就一切都差。在考试成绩作为评估和考核学校教学质量的指挥棒下,出现了区域性大规模统考,通过简单的成绩排名将学校分成三六九等。小学生长期处在单一追求分数的教学评估体制中,精神紧张,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2.教学要求过高。近几年来,国家教委对小学教材和大纲几经调整,减少了课时和教学内容,以缓解和减轻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地方教育机构也相应的调整了小学生的课程教学计划,减少了每周课时量,减少了一部分教材内容。然而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不至于在区域性的统一考试中落后,不少学校教学中扩充教材内容,布置教材外作业,试题模仿统考题不惜严重超出教材和教学大纲。有的学校在教学内容上追求偏、难、多、超纲脱纲授课和延长授课时间;有的学校延长复习时间,利用自习搞突击,提前结束课程进行复习;有的学校到现在还周末双休补课,让学生到学校上课补习。学校给小学生布置了各种各样的作业,如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同步练习、单元作业,语文和英语还要增加周记、作文、背诵、单词每日听写等等,五花八门。由于作业量大,学生大都不能按时睡觉,每天的学习时间都是超负荷的,大大加重了小学生的负担。

3.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整体偏低。小学教师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偏低,是造成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原因。众所周知,许多小学教师的学历较低,中西部地区基本上是大学专科学历的教师在执教。教师教学能力差,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必然下降。好多老师因为课堂教学质量差而只好采取题海战术,不加选择地给学生大量布置作业,大量进行训练来换取教学成绩。所以重复训练、无效联系是孩子课业负担沉重的重要源头。许多小学教师教育思想陈旧,教育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可以说目前小学课堂教学普遍陷入教师苦、学生累、负担重、效率低的困境,形成了高分数、低效率的强烈反差。

4.父母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学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小学生的期望值过高,往往把残酷的社会竞争早早地转嫁到自己的孩子身上。父母不根据学生在学校的实际情况, 一味地希望和要求学生的成绩获得高分或满分, 任意的给学生增添课外家庭作业, 不论学校教师布置了多少作业, 学生完成后, 还要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家长还要对学生检查自布置的作业完成质量。更有家长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 强制学生参加周末补习班、才艺班、奥数等校外课程, 极大地加剧小学生的课业负担。

二、解决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措施

1.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估制度。首先,作为教育部门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评估制度来综合评价学校的教学状况,正确引导学校全面实行素质教育。不再传统以区域性统一考试成绩来单纯的评估学校的教学。另外,学校要改革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再传统的单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教师,而是从多维角度评价教师,评价教学质量,对教师进行适度考核,弱化教师间的过度竞争,引导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教学评估应当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来评估,要脱离传统的只以考试成绩来评估方式,要根据当地的教育条件和和环境制定全面的较为系统的教学评估制度。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教学评估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邀请专家跟踪点评课堂教学。这样一来,学校就不会一味的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来提升学校本身的竞争力,用学生成绩来评价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而学生的课业负责也得到了缓解。

2.改革课程,加强监督。改革课程设置, 减少课程门类, 适当降低教材程度, 因材施教, 保证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建议建立专门机构, 组织专家对全国中小学使用的教材定期进行研究, 对教材的内容定期改进, 以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同时, 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逐步学会运用“学与教的心理学原理”组织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儿童课业负担。

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检查监督,严格法规法纪。监督学校按教学计划、课时安排上课,防止随意增减课时量,防止学校、教师给学生乱搭配书籍。加强听课、评课制度,随时纠正不正确的教学方法,推广交流好的经验,以此来促进各学科齐头并进,德智体全面发展。一旦发现违纪时间,应毫不手软予以处理。

第5篇

关键词 兴趣实践 创新精神 科技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语文教学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含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社会对低年级教师的要求,更是教师光荣的使命。其实,在教育中,各个领域的知识是相通的,相互联系的,在语文的课文或者阅读篇章的字里行间往往还含有物理、生物、地理、天文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能只是简单地讲解对篇章的要求,只从语文的角度来分析文章,而是要深入挖掘其中的科技信息,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同时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一、利用课堂讨论、激发兴趣来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

课堂讨论环节可以增强学生上课的主体性、主动性以及兴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即语文。”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课堂讨论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发挥自己的见解,必然会涉及各方面的知识。讨论环节同时也是交流环节,每位同学在交流的内容中,不仅有自己对课文学科基础知识的了解及看法,也涉及关联到课文的人情世故、人生哲理、历史变迁、山川风貌、科技发展等知识,以及大到天宇苍穹,小到微土尘埃等等现象的见解。而这些见解和知识又各不相同,因而在讨论中可以取长补短,去伪存真。尤其是对语文课堂中所包含的如物理、生物、天文等各种科技知识的自由讨论,更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因为科学知识往往具有更大的吸引力。科技知识在众多知识中来说是比较深奥、复杂、难于理解的,但是讨论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同学们语文课堂的兴趣,激发他们深入探讨和研究的精神,从而可以学得更好,理解也会更充分,更深刻。如果缺少了课堂讨论的环节,任由老师在讲台上机械地表演,即使讲得唾沫横飞、口干舌燥、头头是道,也不会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反而会使学生听得晕晕平平,甚至打起瞌睡来,提不起半点兴趣。

二、深入挖掘材料,并作适当的引申,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语文阅读教学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含量。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接受科学教育的感染和影响。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寓语文基础教育于广阔的科学世界中,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研究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对于含有科技知识因素的文章要深入挖掘,细心研究,最大可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材料,找出其中的科技因素,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想象、思维、动手等科学实践能力。科技因素时时刻刻都在变动,而课本的内容是相对比较稳定的,更新速度远远赶不上科技的日新月异,因此课本的知识,课堂的讲解对于一个有着强烈求知欲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够的。为了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技兴趣,老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科学技术读物或者电视节目,这些知识,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底蕴。

三、寓教育于实践,把课堂科技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

任何真理都来源于实践,同时实践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把科技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考虑,从而加强知识的真理性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另外,语文的实践和合理的模拟是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科技知识来源。学校组织的班级活动、科技兴趣小组以及各种科技节科技活动等等对于小学生科技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语文学科为小学生的科技实践提供了更宽广的平台。整个科技教育计划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语文学科中科技教育的渗透,因此加强语文科技教育渗透和整个科技教育计划的联系、配合、协调,能够很好地为整个科技教育计划服务。语文学科的主要精力是在科学精神的培养上,增强学生学科学的自觉性,建立学科学的自信心。寓教育于实践,能使学生们更好地掌握课程,更生动地理解科技知识,并且通过自主地参与讨论而增强对课程的深入了解,明白这些问题是怎样一步一步解答出来的,明白科技原理,从而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懂得怎样学习,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就可以根据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地去学习,去深造,去扩展,去探究,这是创新性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四、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科技素质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基本理念。因此,在语文课学习中就要求老师打破以往“填鸭式”的教学,不断创新,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来进行教学。而增加语文课堂的讨论环节就是一个很好的语文课堂方法。首先从学校管理和教师的角度来讲,讨论性环节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内在要求。讨论能改变我们目前语文课存在的死板、沉闷、被动的局面,可以把语文课上活,上得有灵性,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学到较多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和创新精神,保证学生在认识和发展两方面都能高效率地达到预期效果。从学生学习角度而言,增强讨论环节也是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需要。讨论环节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不断地向更高、更新的目标迈进。

第6篇

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新学期教育计划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老师新学期教育计划1一、指导思想

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组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使每位教师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九年级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30%,学习发展生占50%。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

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老师新学期教育计划2一、分析全册教学要点(综合能力、活动能力、思维训练)

1、综合能力:能观察自然与环境的形、色、声、光之变化,喜欢动手接触多种艺术媒材,初步认识自我,体会亲情,有多感官感受和自我表现变化之美的兴趣。

2、活动能力:侧重探索美化自身与生活相联系的活动能力。

(想象、创作、表演、展示)。

3、思维训练:观察好奇、亲情自爱、审美兴趣、大胆想象。

二、全册教学要求

1、课堂准备、课堂引入、课堂发展、课后延伸。

2、收集与剪新信息、寻找与发现新材料、思考与设计新形象、尝试与创造新技法。

3、要求学生在学完一课学后,会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动手做、评一评、我学会了什么?等感觉和感受。

三、全册教学安排

a)共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欣赏课:漫游飞行世界、(一课时)海底世界多奇妙(一课时)

b)二单元:点线色,你我他:五彩的泡泡(一课时)七彩虹(一课时)快乐的小鸟(一课时)昆虫王国(一课时)大鱼和小鱼(一课时)小动物和妈妈(一课时)。

c)第三单元:奇怪的形状:奇特的海螺(一课时)美丽的海星(一课时)神奇的大海怪(一课时)。

d)第四单元:迷人的色彩:动物的花衣裳(一课时)涂色游戏(一课时)我在天上飞(一课时)。

e)五单元:材料的幻想:漂亮的花纹(一课时)手套袜子的妙用(一课时)有趣的鞋(一课时)丑小鸭与白天鹅(一课时)会伸缩的动物(一课时)我们的动物乐园(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

1、要以学生的趣味心理结构和学科知识结构之间的组织作为切入点,优化教材的组织方法,建成以学习活动过程和学生成长体验为主线的新体系。

2、突出“美术、人文、科技”交融的创新教育理念,体现“内容综合化、教学活动化、作业弹性化、评价多元化”的系列性。

3、开发和使用图象、音响、互联网等多媒体课件,加强学生对美术学科的立体认识,体现信息时代的特点。

4、注意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基础,选择与提供观念新颖、趣味性和冲击力较强的视觉形象,同时也注意视觉形象的多样性与美术语汇的综合训练。

老师新学期教育计划31、认真贯彻落实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并及时把情况反馈给学生。

2、开展群体性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坚持每天学生体育活动1小时,保证两课(体育课、体育活动)两操的和质量,并坚持每天检查评比。

努力提高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并逐步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体育。学生每月都要有一次体育比赛活动,如足球,篮球、跳绳、踢毽等比赛。加强教师的身体锻炼,每周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活动,增强教师的身体素质。

3、加强体育课的研究,认真学习新课标,熟读教材,每位教师要能熟练掌握自己所教班级的教材内容,而且在教研组活动中,每位教师要把自己所要教的内容认真归纳,系统梳理。

每位教师还要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积极撰写,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做到教学教研齐头并进,克服体育教师在教科研上欠缺的老毛病。教学要从每节课入手,认真研究,把上好每节课作为最基本的要求。要认真研究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积极参加校、区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授课教师每人每学期要上1节研究课,新任教师要上好三轮课。

4、加强运动队,每位任课教师要进行运动队训练,在加紧训练的同时要注意运动队的梯队建设,确保我校优势项目的发展,争取在其他项目上有所突破。

在训练中,各位体育教师要科学,系统地进行训练,每周训练要有计划和安排。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参加市里组织的各项比赛。

5、加强常规训练,特别对是学生队列、操的训练。

本学期要加强新操的教学和强化,借此来提升我校的课间操的质量。继续强化我校的大课间活动,细化体育教师和带班教师的职能,体育教师组织大课间活动,各位班主任和带班教师要对本班学生进行管理,做好本班活动的布置与安排,学动要井然有序。使之成为展示学校形象的窗口。

6、充分准备,仔细,开好学校的,运动会要求项目要味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竞技与趣味相结合,争取做到人人有项目,要让学生到参加运动会的。

7、体育教师充分利用体育场地、器材,做好使用记录。

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前,做好准备工作,检查体育器材的性,消灭不安全隐患,在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保护,避免出现事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或上报,出现问题,找学校负责领导协商解决。

8、加强学生的,上好健康课。

总之做好一个体育老师不好当,但是我会努力的,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给我提供了极大的,让我如何辅导好学生和保持好和学生之间良好的关系,我为自己的成果感到骄傲。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更加的努力工作,不辜负社会、学校、学生家长、学生和自己本人的期望,他们的关注是对我的压力和对我的动力,我相信我做的会更好的。

老师新学期教育计划4一、指导思想

贯彻执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切实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树立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的观念,提高师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纲要》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因此我们要加强对“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整合”的学习,努力改革教与学,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工作目标

(一)抓好电化教学管理工作

1、加强对电化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

(1)电化教学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做到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2)加强对各种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和保管情况的抽查。对检查情况及时反溃。

2、建立健全管理网络和各项规章制度。

(1)建立学校电化教学组,由分管教导、专职电教员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

(2)制订完善各项电教制度。如电化教室使用制度、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使用制度和相关的使用、出借、保管、维护保养和安全制度等。

(3)健全各项电教记录(电化教师使用记载、多媒体计算机教室使用记载等),形成制度。

(二)注重教育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形成,关键在于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如果没有应用,教育信息化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本学期,学校将组织教师大力开展教育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特别是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公开课要尽量上多媒体课。当前,人类正步入一个全新的技术发展时期。21世纪的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着力于改革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手段和评价方式,以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三)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应用,决不是一个或几个教师能担当起来。建立一支有一定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软件”基矗本学期,学校将组织部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促使他们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能力。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提高全体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促使大部分教师都能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改革中去,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主要工作安排

1、制订电教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电教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

2、召开电教员会议,提出新学期的要求。

3、添置必要的电教设备,着手建设学校的资源库,做到分科、分类,修订、完善各项电教制度。

4、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学校的计算机培训,制订本学期学习计划。

5、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堂研究。

6、协助上公开课的教师制作课件。

7、检查电教设备维修工作,教师电教使用情况汇总。

8、4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电教考核。

9、各项资料归档。

10、学期电教总结。

老师新学期教育计划5(一)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

1.体育课程标准是体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南,为使体育教师尽快树立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促使每一位教师的观念发生深刻的变化。

2.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

因此,体育教师要坚决维护体育课程的严肃性,按课时计划上好体育及活动课,并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及防范意识。

(二)强化常规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将一如既往,在学校行政的领导下,继续加强学习,弘扬团队精神,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认真贯彻《体卫工作两个条例》精神,以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扎实实地开展各项工作。

2.在体育教师之间倡导勤学习、共研讨之风,以不断充实提高每一位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3.围绕《课程标准》和新的教材体系开展教学活动,本学年,体育教师人人上实践课,在实践中得以提炼、得以升华。

4.一丝不苟做好各种资料工作,不断充实完善学校体育资料。

5.认真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巧构思、勤笔耕,力争写出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

6.全面负责特色项目建设,拟定专项计划,用好校本教材,开展各项活动,为创建特色建设先进学校工作作出贡献。

7.精心组织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三)发展特色项目建设,抓好普及与提高

1.拟定武术文化特色项目建设专项计划,全面推进特色项目建设。

2.利用好校本教研,引领武术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规划并实施以武术运动为中心的校园环境建设。

3.将武术运动引进体育课堂,研究基本规律,提高武术教学的水平,适时展示观摩课。

4.利用校园艺术节及大课间活动,开展武术活动。

(四)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打造体育文化

1.全面抓好“阳光体育”活动,精心组织好大课间活动,营造生动活泼的课间活动氛围,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

2.继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好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游戏、活动。

3.配合学校行政、德育组、艺术组认真研究,拟定计划,组织举行__年学校学生田径运动会。

(五)加大课余训练力度,提高竞技水平

1.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使学校体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

2.重新调整学校体育运动代表队,重点建设田径队。

责任到人,合理制定训练计划。科学训练,严格训练,争取在区级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3.注重运动队员全面发展,做好督促、沟通、协调工作,使运动队员在学习、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全面发展。

第7篇

作者:李静 单位:河南商丘人

借鉴德日完善教育分流

教育的分流使新加坡的基础教育迈上了新台阶,随着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首次缓慢,新加坡开始向外国寻求教育经验,教育专家借鉴德日的基础教育向政府递交了《教育考察委员会报告书》提倡精英教育,优化教育质量,认为在小学三年级就进行分流太早,并不能真正考察学生的潜能。于是新加坡教育部学校署长黄庆新在1991年7月宣布对初等教育进行改革。第一次分流是在小学四年级末,四年级后的2年定向阶段实行3种不同语言学习能力组,即EM1、EM2、EM3,但都在同一所学校学习。E指的是“Eng-lish”,M指的是“MotherTongue”而后面的数字则表示这门课的学习难度[2]。EM1是为学术性很强并具有杰出语言才能的学生准备的,大多数普通学生都可以进入EM2,能力较弱和母语较差的学生被分到EM3。2年定向阶段学习完毕后就进入了“小六”分流,在六年级末参加全国统一的毕业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及家长意见将学生分到3种不同的课程,即特别课程,学制4年,一般只有“小六”考试成绩优秀的才有机会学习这种课程;快捷课程,学制4年,大部分普通学生可以学习这种课程;普通课程,学制5年,学习的内容和快捷课程一样,知识时间较长一些。前两种课程在4年的学习结束后,参加“新加坡—剑桥普通水准”(简称“O”水平)考试,大部分进入初级学院或理工学院。普通课程的学生在四年级末会参加教育部的“N”水平考试,有相应能力而又愿意继续读书的就可以再学1年参加“O”水平考试,但部分学生在学业完成后将接受职业技术教育[3]。这次分流制度的改革更加完善了基础教育,延长了普通血统学生学习的时间,几种课程之间的灵活性更大,达到一定的要求就可以申请调到相应的课程,期间还设置了“资优教育计划”注重让学生更广泛地接触与学科相关的知识。优质的基础教育为新加坡教育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最大程度的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大批精英人才,同时也为那些在选拔中显得落后的学生提供了更好的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机会,达到了教育的共赢。

教育分流制度对新加坡的影响

任何教育改革都有它的不完善之处,教育分流致使新加坡的中小学生要面临多次决定性的考试,给学生和家长都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随着经济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和教育公平理念的实施,新加坡逐渐将EM1、EM2合并,最终在2006年,新加坡教育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尚达曼宣布,在“因材施教”教育理念框架下,在小学推行多年的分流制度将于2008年正式取消。他说,新加坡教育部将为全国小学五年级和六年级推出分“普通水平”和“基础水平”两种不同程度的“科目分班”制度,来取代现有的EM1、EM2合并以及EM3的分流制度[4]。从开始到取消教育分流对新加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它强调资源的合理运用,极大的提高了教育投资的效益,促进了教育质量与国民素质得提升,发展了全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满足了社会发展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直接、间接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其次,它强调因材施教,要求在自由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力潜能与生存能力,形成了学习化社会构建的人力资源生产模式。四、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其一,教育改革的渐进性。新加坡教育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渐进的,不断修改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末期,新加坡实行的小学分流制度为基础教育制度的改革定了基调,以后边实行边修改,根据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教育发展的要求改革,力求找到最完善的教育制度。我国现在正进行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强调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但最近引发的有关“穿新鞋走老路”对与否的争论,让我们反思新课改实行的一些教育计划未免与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有冲突。它所实行的一些制度违背了学校原有的规律,盲目的抛弃了仍然起作用的学习和教学制度,实行的新的方式严重的和传统与现实脱节。“改革不可能以‘推倒重来’‘大破大立’的革命方式进行而必然是在教育外部新的要求与内部要求相互作用过程产生,也必然是以渐进的方式。”[5]其二,教育制度的改革紧密配合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新加坡每一次实行的基础教育的改革都是跟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有很大关系,实行教育分流引入竞争机制,在不断地考核中选拔优秀的人才加以培养,保证了整个新加坡社会是以精英作为核心在运作但仍保证落后的学生进入职业学校或专科,成为各个职业不同的人才,满足了社会的需求。我国现在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急需大量各个行业的人才但像高职和高专这类的职业技术院校一直不被社会大众所认同,虽然近几年随着政府的实施的一些对职业院校的帮扶和优惠政策有所改善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在我国越演越烈。教育内容又偏重考试内容,真正从大学里毕业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造成了社会上的用人单位招不到人,而大批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找不到工作的怪现象。这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对于人才的大量需求极不相适应。其三,因材施教,减少教育浪费。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托马斯•杰弗逊认为“再也没有比以相同的态度对待不相同的人更不平等的了。”[6]根据学生实际和潜在的能力实行分流,有利于将那些难以在学术性的普通教育阶梯中继续前进的学生及时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使具有语言和学术才能的人培养成国家的精英,使他们尽快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力,发挥了教育的最大经济效益。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片面追求统一的学制,统一的教学模式,甚至统一的教材。漠视学生之间客观差异的存在,迫使学生朝向统一的升学目标努力,造成“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的现象。这样学习进度慢的学生逐渐被教师和学校所抛弃,随着小学入学率的提高,中学辍学率也普遍提高。成绩好的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各方面的才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缺乏个性,思维狭窄,平庸之辈居多。既不能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也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

第8篇

一.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常规管理,是落实教育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始终认真落实区教委制定的《教学常规》中的各项规定,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每学期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领导听课评课制度,坚持周三业务学习制度,坚持周五集体备课制度,坚持期中期末检查制度,加强过程管理,以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扎实高效。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行为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基本的问题。现代化的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有"经验性"转向"科研型",有"知识型"转向"学者型"。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驾驭课堂的艺术,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用和制作课件,能够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为此,我们下大力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教导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我们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学校征订的报刊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本年度参加省、市级教学教研活动的教师达86人次。同时积极承接市、区教委及教研室的各种教育教研活动,为我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这样一来开阔教了师的视野,提高其授课艺术。使广大教师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教师由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优化了教师队伍。

2.加强教师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今年学校在加强校园建设的同时,加强了现代化教育硬件的配置,实现了每位教师一台机,计算机走了课堂。并建了两个多媒体教学班,装配了事物展台、液晶投影仪、计算机和大屏幕。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暑期我们组织了网页制作培训和计算机中级培训;本学期初,我们又进行了课件制作培训。使45岁以下的教师,能够自己制作网页,自己制作课件。

3. 抓好第三期教师业务系列达标及系列优质评选活动,及系列优质评选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 实抓课堂教学,促教育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①落实好新大纲精神,用好新教材。学期初,我们对各年级教师进行了大纲教材培训,与老师们通研大纲,通研教材,使教师对本学期的教学做的心中有数,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计划。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周五两节课后,各教研组组织集体备课(学校领导分组参加),集体备课采用说课的方式,内容为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同级部的老师每人主讲一部分内容,之后,大家共同讨论定出教学思路,探讨教学方法。③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分三步走:第一步,采用推门听课的方式,与教师个别谈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规律;第二步,采用观摩研讨的方式,每年级挑选一名优秀教师精心准备一堂课,分学科进行观摩研讨,并请教研室的领导一块参加,对其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广大教师定出教学思路及教学模式。④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学校45岁以下的任课教师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几点收获: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现得好;"主体参与"、"以学定教" 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较为熟练。⑤落实好实践活动。本学期我们安排每周四下午两节课后为实践活动实践,进一步落实好新大纲精神。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的组织好语文及数学实践活动。各年级各班按《大纲》规定背诵古诗文的要求(利用晨会或课外活动时间),有计划的安排了学生背诵80首古诗。⑥我们组织了开放日活动,进行了教学大练兵。这次活动我们得到了教研室及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的支持,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四、参加教研活动情况

本年度,我们积极组织参加各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四月份,参加区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本校的郭明、李丽、王忠、安丽娜、周翠云老师分别获语、数、音、美学科一等奖;五月份郭明老师代表我区参加了市小学语文优质评选活动,获一等奖第一名;十月份我们还积极组织参加了区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孙爱红、周卫东、郭艳英老师或区级教学能手称号。孙爱红、郭明老师还代表我区参加了淄博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结果尚未揭晓。十一月份,我们承办淄博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会上郭明老师执教示范课《难忘的一课》,并且有我为本课进行了点评。在学校全体领导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受到了市教研室领导及与会代表的好评。也为我区及我校教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12月份我们积极组织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课件评选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教研室交给的实验任务。

五.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成果显著

以科研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这已在教育管理者心中达成共识。教育变革需要教育科研,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动和组织教师开展教科研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来,学校承接了国家级"四结合",省级"作文目标全程序列训练整体设计实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性学习",市级"小学语文创新学习",区级"综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素质教育评价"及"学法指导"等近十项课题。使教师人人参与教科研,在"教中研,研中教",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综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课题的实验有了新进展

首先,加强硬件配置,实现计算机进课堂;对教师课件制作培训,使教师能熟练使用教学软件和制作课件;加强软件配置,为教师提供教学素材。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利用互联网的资源,探索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如何处理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也是"综合运用现代化"实验课题的深化。本学期,我着力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与聂强老师设计的信息技术课《作一个演示文稿》获得省优秀录像课评比一等奖;给王颖、李霞老师设计的一年级《口语交际》及《雪地里的小画家》两节课,受到了关玛丽市长的高度评价。使得本学期到学校参观的各级领导络绎不绝。 

2."素质教育评价"实验,取得了阶段性实验成果

2002年3月学校与油坊街小学共同承担了区教研室提出的"素质教育评价"实验课题,从接受实验任务到制定实验计划,到不断完善实验计划,全体任课教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本学期在总结上学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完善这项实验,以取得了阶段性实验成果,收到了很好的实验效果,为教研室提供了较好的实验范例。 

一年来的教学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由于学校的接待活动较多,有时忙于应付,有的教研计划不能很好地落实,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协调安排好,以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效地进行。

 

第9篇

一、从我校实际状况出发,营造校园科技教育的氛围

1、农村小学发展科技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农村经济制约着科技的发展,科学知识、科技发展的重要性仍然没有被广大群众所认识, “重知识、轻科技”的观念还存在,小学生大多经济较差,课外阅读量较少,科技知识欠缺、科技意识淡薄,自信心不够等。只有把这些错误的观念和现状改变,科技教育、素质教育才能得到快速的开展。因此更新家长和师生思想观念,让他们对科技感兴趣,让他们在思想上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现实社会中的功能,从而认识到学校科技教育的重要性,是我校推进科技教育前提和保证。

2、加强科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氛围

首先,我们学校为了保证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成立了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把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日常教育计划,并建立激励机制,配备包括少先队和科技辅导员在内的专项活动人员,形成较强的指导力量。其次,学校邀请专家来校介绍,与县科协联系开展科技知识讲座,指导科技活动的开展。各班级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广播、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科技新闻、动态和成就,使学生们在校园就能感受到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气息和步伐,认识到“科教兴国”的重要。最后,科技活动的开展除了与课堂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外,主要还是利用课余时间,因此我们就要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学校开展活动,我们邀请家长来参加和指导,学校取得成绩,与家长一起分享。正是由于学校科技活动做到了有领导、有组织,活动内容日趋丰富,形成了浓浓的氛围。

二、思想上重视科技创新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从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们学校以学科为根本,以课外活动为基地,以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了解研究方法为目的,积极探索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实践中采取了多种方式方法去实施科技教育工作。第一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创新实践教育。第二要充分调动教师、学生、家长三方面的积极性,使之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激励。第三要以实施创造性活动为过程的德育特色,以发展学生创造思维为任务的学科教育特色,以培养学生科技实践能力和创造意识为目的的科技教育特色,以创新教育为主线的科研特色。第四要以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创造思维为根本的学科教学渠道,以训练动手操作能力为核心的活动课渠道,以激发兴趣、强化科技意识为目标的教育渠道,以“科技活动月”为载体的成果展示渠道,以创设素质教育环境为导向的隐性课程渠道。

三、综合实践课程成为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新形式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为学生的创新性活动提供良好的舞台,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

我们结合农村的生产生活实际,可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如电饲养、种植、花卉、缝纫、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科学实验,制作科技作品,提小建议、进行奇思妙想、搞小发明、小改革、成果展等,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头脑,提高开展活动的水平与质量。

四、培养学生科技素质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为培养学生科技素质,我们采取以下做法:一是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农村大多数学生家里养殖猪、鸭、鸡,种植农作物等,可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些科学小实验或小观察,这样学生既有条件做到,又有实用价值,兴趣会更浓,也可以得到有经验农民的指导,同时促进农村学科技、用科技。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真理、勇于献身的精神,有利于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各种小实验实践操作,得出正确结论的教学过程,同时因势利导地教育学生,不能想当然去代替科学的事实,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和正确的科学态度。二是创设科技教育的现实情景。实践证明,只要努力营造科技教育的情景,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好每一次演示实验,鼓励学生自己参加操作,营造多思考、多提问、多探索的氛围,鼓励学生勇于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对有创建的要及时肯定与表扬。这样通过直观的手段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又让学生的科技意识变为现实,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意识、方法和品质。另外,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大胆设疑,善于发现学生所提疑问中探索的火花。如数学课中,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创新的发展过程。教师鼓励学生用与教师不同的方法解题,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个好方法。三是多种活动培养兴趣。农村小学要立足农村,在校内外形成人人讲创新、人人争创新的良好风气,可通过课堂结构调整、课外科技活动,为师生开辟一个新天地,组织参观、考察、采集、竞赛、实验、讲座、奇思妙想等多种活动,在广阔的社会环境里接触自然,接触实践、接触社会,为师生营造浓浓的科技教育氛围、为培养学生的科技素质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强化,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催化剂,成为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实践证明:孩子生活在一个科技创新的时代,你必须发现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使他们在活动中大展拳脚,鼓励他们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从而锻炼他们,也从中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激起“我也能学好,我也行”的强烈上进心。

参考文献:

[1] 唐汉成;《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的创新教育实践研究》. 上海远东出版社.2002-10

[2] 徐小弟;数学课堂上如何开发小学生的创新潜能[J]. 考试周刊 2010年25期

第10篇

一、积极筹备心理健康咨询室的建设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和主任为副组长,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及各班班主任为心理健康小组成员的组织机构,积极筹备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对心理健康咨询室进行了设施配置,制定了心理辅导教师工作岗位职责,确定了心理健康的辅导原则,制定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建立了心理危机机制,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档案。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生实际,围绕学生为中心工作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活动。

1、在工作的过程中,建立健全了各种档案,档案包括:学生心理辅导、教职工咨询、心里危机机制、家长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总结等。是我校的心理咨询工作走上了正常轨道。

2、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我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并不是孤立地进行,而是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渗透起来,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语文学科中进行心理教育,在思品课中进行心理教育的渗透等,让学生并不是孤立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是多方位地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各课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利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发展。

三、积极开展阳光心理健康咨询工作,鼓励教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咨询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咨询,使每一位教师尽快掌握一点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出现失误。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因此,本学期咨询室成立近2个月以来,共接待教师咨询5人次,学生2人次,家长1人次。对多名家长进行了多次指导。师生、家长咨询的内容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心里烦躁郁闷、有工作压力、情绪低沉、亲子矛盾、子女择业前途、青春期烦恼、婚姻恋爱、学习压力、考试焦虑、不良行为等等。指导学校、家长合力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多种途径,向家长提出各种建议,指导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因此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工作,解决了多年来学校学生中难以解决的困难,有力的协助和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的进行。

四、积极查阅有关资料,努力提高自己知识层面

第11篇

伴随着暑假钟声的敲响,我们圆满的结束了2004年下期的教学工作。回顾一期来,我们在县教育局党委、教研室及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再上新台阶。我们围绕"科研先导,德育为首,教学为主,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深化"科研促教工程,名师带动工程和教育现代化工程;"完善"三维立体式"教学体系;依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内容,结合我校办学的特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有了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教学常规管理

加强常规管理,是落实教育计划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始终认真落实县教育局制定的《教学常规管理》一月一查制,按照各项规定组织教学。每学期认真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坚持领导听课评课制度,坚持周一业务学习制度,坚持周四集体备课制度,坚持期中期末检查制度,加强过程管理,以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扎实高效。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是关键。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行为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基本的问题。现代化的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由"经验性"转向"科研型",由"知识型"转向"学者型"。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驾驭课堂的艺术,还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使用和制作课件,能够利用网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以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为此,我们下大力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教师队伍。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教导处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实现教育思想现代化。我们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学校征订的报刊和互联网上的资源,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本年度参加省、市级教学教研活动的教师达86人次。同时积极承接市教委及县教研室的各种教育教研活动,为我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这样一来开阔教了师的视野,提高其授课艺术。使广大教师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教师由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优化了教师队伍。

2.加强教师对现代化技术的应用。本期学校在加强校园网建设的同时,加强了现代化教育硬件的配置,兴建了教师电子备课室和课件制作室。为了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本期我们分批组织了全体教师的网页制作培训和计算机中级培训;暑期,我们还将进行青年老师的课件制作培训。使45岁以下的教师,能够自己制作网页,自己制作课件。

3. 抓好第三期教师业务系列达标及系列优质评选活动,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 抓实课堂教学,促教育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教师认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最终要通过课堂来实践。因此,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以下几种措施来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①落实好新课标精神,用好新教材。学期初,我们对各年级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理念的通识培训,与老师们通研课标,通研教材,使教师对本学期的教学做的心中有数,有利于教师制定教学计划。②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周四两节课后,各教研组组织集体备课(学校领导分组参加),集体备课采用说课的方式,内容为下一周的教学内容,同级部的老师每人主讲一部分内容,之后,大家共同讨论定出教学思路,探讨教学方法。③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分三步走:第一步,采用推门听课的方式,与教师个别谈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规律;第二步,采用观摩研讨的方式,每年级挑选一名优秀教师精心准备一堂课,分学科进行观摩研讨,并请县教研室的领导一块参加,对其课堂教学进行评价,与广大教师定出教学思路及教学模式。④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学校45岁以下的任课教师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几点收获:很好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现得好;"主体参与"、"以学定教" 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较为熟练。⑤落实好实践活动。本学期我们安排每周三下午两节课后为实践活动时间,进一步落实好新课标精神。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的组织好语文及数学实践活动。各年级各班按《课标》规定背诵古诗文的要求(利用晨会或课外活动时间),有计划的安排了学生背诵80首古诗。⑥我们组织了课改开放日活动,进行了教学大练兵。这次活动我们得到了县教研室及兄弟学校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的支持,同时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四、参加教研活动情况

本学期,我们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育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李积旦老师执教<平均数应用题>参加省新课程、新理念的优质课观摩活动,获二等奖;吴红果老师执教<十二属相图>参加省创新课题研讨活动获二等奖;邹蓉老师执教<识字乐园>一课参加市新课调教获一等奖;邓小芬老师执教音乐课<龟兔赛跑>获市新课程教学比武一等奖;廖晓玲老师执教的体育课<保护牙齿>获县体育课教学比武一等奖;还有唐六保老师执教的体育课、成艳老师执教的英语课参加县新课程教学比武活动也分别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五月份我们还积极组织老师参加了县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李积旦、刘江敏、张玲老师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五月份,我们承办了桂阳县小学新课程改革开放日活动,会上邓满荣、欧阳祥花老师执教了示范课<春晓>、<春的综合活动课>,受到了市教研室领导及与会代表的好评。也为我县及我校教师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另外,我们还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论文评选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教研室交给的各项任务。

五.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成果显著

以科研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这已在教育管理者心中达成共识。教育变革需要教育科研,小学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发动和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来,学校承接了国家级"小学生作文学习网站的建设",省级"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模式的研究"、"开展创新教育,全面提高教师创新素质",市级"小学语文创新学习"等课题。使教师人人参与教学科研,在"教中研,研中教",从而有效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小学生作文学习网站的建设"课题的实验有了新进展

首先,加强硬件配置,实现计算机进课堂;对教师课件制作培训,使教师能熟练使用教学软件和制作课件;加强软件配置,为教师提供教学素材。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利用互联网的资源,探索网络环境下教与学。如何处理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本学期,我们着力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校园作文网已初具规模。

2."网络环境下,小学生学习模式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实验成果

第12篇

关键词: 新加坡 天才教育政策 天才学生 分流制度

新加坡幅员狭小,能在短短几十年间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这与新加坡政府所实施的教育政策密不可分。对于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只有培养出高端人才,才能推动新加坡的发展。于是,不断地挑选和培养精英人才,成为新加坡所奉行的一项国策。

一、新加坡天才教育政策的背景

新加坡在独立后的几十年时间里,迅速地崛起,成为了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国家,而这样的发展正是依靠其人力资源。新加坡人非常明白,只有充分利用其人力资源,发挥每个人的潜力,才能达到真正的国富民强。秉承着人才才是促使国家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理念,新加坡特别重视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新加坡实行了一种新的教育体制――根据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对学生实行分流。这无疑改观了新加坡过去的教育面貌,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然而,这其中仍存在着问题,“智能浪费”就是其中一项。所谓智能浪费,是指少数在情感和智力发展方面都超出普通学生的天才学生,在所开设的课程班里得不到充分的教育、其学习潜力并没有完全开发出来,甚至一部分天才学生表现为问题学生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1984年,新加坡教育部开始实施天才教育政策,从小学阶段就开始对天才学生进行选拔,给予他们更高水平的智力引导,并以全面发展的眼光来培养真正的天才学生。

新加坡的科学家利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结合本国实情,对天才儿童做出界定,认为在以下方面超出常人的儿童,可以被认为是天才儿童:“(1)综合智能(General Intellectual Ability);(2)特定的学术能力(Specific Academic Aptitude);(3)创造性思维能力(Creative or Productive Thinking);(4)领导能力(Leadership Ability);(5)视觉艺术和表演艺术方面的能力(Ability-in the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6)动作技巧能力(Psychomotor Ability)。”[1]

根据天才学生的特质,新加坡确立了以下教育目标:“一是培养天才学生高水平的思维能力;二是培养天才学生高水平的创造能力;三是提高天才学生掌握各种技能的水平和自学能力;四是促进天才学生自我观念和抱负水平的发展;五是培养天才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和为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六是促进天才学生领导才能的发展。”[2]

二、新加坡天才教育政策的实施

天才教育,是新加坡借鉴融合了欧美学校选拔和培养天才学生的方式和方法,通过不断摸索与实践而确立的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制度。

1.天才学生的选拔

分流教育制度是新加坡天才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呈金字塔式,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次分流,不断选拔,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智力水平、学习兴趣等因素因材施教。这样一来,在学习成绩上不拔尖的学生,可以在其他方面获得成功的喜悦,避免了学生的过多流失。这也为天才的成长提供了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新加坡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总共要经过三次分流。首先,在小学三年级期末,学生们要参加统一的考试,考试以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的,这是第一次分流考试。根据考试成绩、前三年每学期期中和期末成绩及平时成绩,学生被分别编入三种不同程度的班级:普通双语流(Normal Bilingual,简称N)、延长双语流(Extended Bilingual,简称E)和单语流(Monolingual,简称M)。分流为的是让学生能以自己的进度学习,使其潜质获得充分发挥。从1991年起,第一次分流考试定在四年级期末进行。

在小学六年级毕业时,学生们要参加全国毕业会考(PLSE),这是第二次分流考试。根据英语、科学、数学等科目的会考总成绩,学生们按排名进入不同的中学。中学又分为四年制的特别班、快捷班,以及五年制的普通班三种。大约10%的优等生接受特别课程教育,50%的学生接受快捷课程教育,其余40%则学习普通课程。

在中学毕业时,学生们要参加英国剑桥“O”水准考试,这是第三次分流考试。学生按成绩和兴趣进入初级学院、理工学院及工艺教育学院三类学校。约25%的学生能够进入两年制的初级学院,毕业时参加英国剑桥“A”水准考试根据考试的成绩决定进入大学。39%的学生进入三年制的理工学院,做升学就业两手准备。约21%的学生进入工艺教育学院,为就业做准备。另外有约15%的学生选择出国或其他。

2.天才学生的培养

(1)天才教育的课程设置

新加坡政府为天才学生编制了专门的教学大纲,并为他们提供特殊课程。在小学的前四年,所有学生的课程都是统一的。在经过分流过后,在保证天才学生掌握普通学生的课程以外,新加坡政府在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了丰富,课程涉及德、智、体、美等各方面,体现出难度深、范围大、进度快的特点。同时,教材更新速度也快。

天才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和实践的机会,老师只起辅助和监督的作用。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以及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天才教育还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里开设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同时,学校给予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校外体验实地观察和亲自动手的乐趣。对于天才学生来说,沟通技巧和领导才能也是必需的。

另外,新加坡政府在课程内容中加入东方传统美德要素,强调道德和情感教育,让学生身体力行,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培养社会责任感,塑造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天才教育也是一种务实的教育。新加坡很多大学与工商业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大学的很多课程设置以工商业界需求为标准。学校与公司和企业建立了可供天才学生实践的场所,为他们提供了更多锻炼的机会。

(2)天才教育的师资力量

新加坡特别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在师资方面投入很大。天才学生所配备的教师是经过专门训练的,学校对这些教师的要求非常严格,教师在各方面都应具备相当高的条件。“首先,在思想上,他们坚信天才儿童教育计划是必要的,并愿为此献身;其次,他们应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记录;最后,他们必须具有与学生交朋友的愿望,并有能力付诸实施”。[3]新加坡师资充足,每个天才学生都能得到同样的照顾机会。如果天才学生学习出现退步,老师、家长和学生就要一同反思,找出真正的原因并加以修正,老师们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孩子。

“新加坡大学在英美等国分别设立了教师招聘处,以高待遇吸引国际上著名的学者来任教。在新加坡的各大学任教的教授、副教授,约一半是从国外大学聘请的,这也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4]

(3)天才教育的管理机构

新加坡设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天才教育研究组,对天才学生的教育进行管理。天才教育研究组有以下职能:“一是对‘天才教育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指导和研究;二是负责选拔进入该计划的学生以及负责指导这些学生的教师;三是负责制订、发展和完善天才教育课程,并指导和评价计划的进展情况。”[2]

为了考察天才教育政策的执行情况,专家们会定期到学校听课,与学校领导、教师展开座谈。新加坡教育部还会派专人与天才学生及家长沟通,了解他们的情况。所有的数据和资料都将被记录下来,供以后研究所用。专家们在每学年末会对课程进行修订,每几年会对学校进行审查和评估。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了对天才教育实际状况的管理力度,为天才教育政策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4)天才教育的国际合作

新加坡积极寻求国际间的合作,主要通过与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大学联合办学或让世界优秀大学在新加坡设立分校,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资源,使新加坡教育更加国际化。另外,新加坡从国外聘请优秀学者对考试进行改革,使得新加坡的考试保持着高标准。

3.天才教育政策的效果

天才教育政策是新加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政策实施后,产生了很多良好的效果。

天才教育计划中目标明确的课程设置,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激发了天才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丰富了知识,培养了学习技巧,增强了自信心,发展了个性。多数人认为,政府应该把这一政策继续推行下去。

天才教育政策的实施不仅为新加坡这个小国选拔和培养了国家急需、数量有限的高素质人才,提高了新加坡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新加坡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分流制度实施后,教育的“智能浪费”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教师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得到了适合其自身的发展。据调查显示,分流制度实施后,小学分流考试进入单语流的学生显著减少,中学合格率大幅上升。

由以上可以得知,天才教育政策的实施确实对新加坡教育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可是并不等于说这个政策就完美无缺了。首先,实施分流制度,家长和学生人心惶惶,由于严格的分流制度带来的学习压力,学生们不得不拼命学习,这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精神负担。其次,层层的分流制度剥夺了大多数人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的机会,被指责为背离了教育的民主。总之,这项政策仍需不断改革与创新。

三、新加坡天才教育政策的评价与思考

通过实行天才教育政策,新加坡在独立后的几十年间迅速发展成为“亚洲教育之都”,为本国的发展培养了很多高端人才。这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值得借鉴和思考的地方。

首先,在学生培养方面,教育应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拥有高尚的人格。其次,教师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大支柱。不仅要设立严格的制度挑选优秀的教师,在职前进行指导和培训,而且在职后要做好监督和评估,注重教师的职后培训。同时,经常性地开展教师之间、教师与国内外专家之间的交流会,也是必不可少的。再次,在教材编订上,应根据本国实情和学生需要来编写,适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和修改。第四,在考试制度的改革上,应该注重综合知识和非智力因素的考查,不要让学生为考试所累,成了考试的机器,泯灭了学生的天性。最后,应加大对教育的资金投入,如邀请国外专家到国内讲学,聘请国外优秀教师到国内教学,等等。总之,要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来办教育,要瞄准国际教育科技发展的前沿。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升学制度等方面也应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

然而,要意识到,天才教育仍存在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首先,分流制度从小学就开始是不能完全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的。一些孩子由于不懂事,开窍晚,没有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比较顽皮,对学习的投入不够,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分流考试中失去了优势。其实,分流制度的教育理念是对的,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而分开教学。但是有些孩子在后期会发展比较快,太早地分流让这些孩子的潜力没办法发挥出来。其次,为了选拔天才学生而实行的分流考试,往往导致学生以考试为中心,形成了死读书的现象。为了在分流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学生们拼命学习,在课外还聘请家教老师补习,这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在新加坡的小学生中,有将近80%的小孩每天要花三小时之多来完成家庭作业,70%的小孩会参加课外补习,更可怕的是,33%的小孩对生活绝望。[5]

总之,新加坡的天才教育吸收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根据学生独特的天赋和兴趣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新加坡的经验对我国具有启发意义。国家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育的发展,在我国这样的大国,合理地调整与改革天才教育,给予学生恰当的教育,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1]汪茧.新加坡天才教育一瞥[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9,(6A):44-47.

[2]杨燕.新加坡:从基础阶段开始的天才教育[J].上海教育,2007,(07B):42-43.

[3]董俊峰.新加坡的“天才教育计划”[J].外国教育研究,2000,(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