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46: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研活动记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时间:20XX年XX月XX日下午
地点:总后六一幼儿园礼堂
参加人数:孙路(市早教所教研员)、范惠静(丰台区教研所教研员)
刘建霞(总后六一幼儿园园长)、幼儿园教师16人及业务干部3人
全国各地专家同仁近70人
主持人:范茜(总后六一幼儿园业务副园长)
活动主题:在大班区域体育活动中,如何运用玩具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充分活动
活动过程:
一、提出教研专题
主持人:本学期大班设立了跳跃、平衡、投掷、钻爬、合作等5个户外区域,在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有身体局部运动负荷过大的现象,如在跳跃区活动的孩子下肢运动量较大,而上肢运动量少,而在投掷区的孩子则相反,上肢运动量大,以往我们研究过区域材料的投放,基于这个基础,我们今天研的主题是:如何在区域体育活动中充分运动游戏材料,促进幼儿上下肢充分活动。首先请跳跃区、投掷区的指导老师进行一下情况介绍。
二、跳跃区、投掷区的指导老师反思与讨论前的质疑
1、跳跃区指导教师情况介绍
冯斌:跳跃区是以发展下肢为主要活动区域,在本区孩子能通过材料与玩具互动达到跳跃动作水平的发展,有单肢跳、双脚跳、行进跳等动作技能,由于设置的游戏活动较多,孩子们的兴趣高,有的孩子不愿意换区,这些孩子下肢活动运动量大,上肢活动少,怎样使上下肢活动协调发展呢,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研究重点我们试着调整,添加适量玩具,如跳竹竿时提供上肢活动的辅助材料,从上向下跳的游戏中增加了原地套圈的活动,增加了一些吊饰让孩子在跳的过程中增加一些击打动作。我觉得这是我们初步的尝试,希望多听听大家的意见。
主持人:各位老师对冯老师的发言还有哪些不清楚的地方可以提问。
一名教师质疑:请具体解释一下青蛙跳水的游戏中,跳台的高度和垫子的距离是怎样设置的?
冯教师解答。
2、跳跃区指导教师情况介绍
怀向群:我们发现本区存在的问题是,幼儿在活动中上肢动作多,下肢活动较少,只是前后移动,左右平移,下肢动作单一,幼儿上肢容易疲劳,下肢得不到活动,产生上下肢运动量不均衡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投放了不同层次的材料如不同大小的、不同重量的投掷球,高低不同的篮框等,并通过“贯兰高手”等游戏增加孩子下肢的运动量。我们想听一听大家更好的意见和建议。
一名教师质疑:在区域中提供宽而大的垫子有什么意图?
怀教师解答
范惠静:我想提出一个问题,今天你的问题是什么?你想通过今天的教研活动解决什么困惑?请求什么帮助?刚才听了两位老师的介绍,一个是上技区域指导老师,一个是下肢区域指导老师,两位老师组织的活动正好是反着的,共同存在的问题是局部身体运动多,老师很关注孩子的发展,发现问题了,孩子到这个区域时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
三、参与式讨论
主持人:围绕今天研的主题,结合上午观摩到的情况和下午两位老师的发言,请大家发表各自的见解。今天分四组,如以往一样其中有组织者,记录员,时间播报员,发言人,与以往不同的是来了很多观摩的老师,所以有三个与以往不同的要求,一是记录员要尽量写大字;二是发言人讲话语速要慢;三是小组研讨时间为15分钟。
也欢迎全国的各位专家参与我们的讨论。
教师自由组合分四小组讨论,市区教研员、园领导参与讨论。
四、分组发言(请各组发言人陈述自己的观点与共识)
以下是各组发言提纲
l 小开拓者组:
1、玩具材料的运用:1、玩具本身的功能运用2、幼儿在活动中的使用,玩具投放以后是否发挥了它的作用
2、孩子上下肢的充分活动:玩具的运用促进上下肢充分发展,上下肢活动设置不要太牵强,教师指导幼儿使用玩具,充分发展上下肢。
l 福娃组:
材料的投放运用
1. 在层次上高低不同、宽窄不同。
2. 数量上运用
3. 运用环境提供合理场地。
4. 如何了解和把握投掷材料的运用
5. 针对个别儿童的差异,合理投放材料。
l 亮眼睛组:
1. 设置综合区来弥补上下肢不协调的问题。
2. 教师多角度的观察孩子。教师应做一个观察记录,活动卡来了解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
3. 场地、玩具的使用是否合适孩子的发展?
注意活动材料的安全使用。
l 提问者组:
1. 通过交换区域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2. 有些游戏可以增加辅助材料。
3. 辅助材料应该符合大班幼儿的发展。
主持人:四个组起的名字很有意思,分别是小开拓者、福娃、亮眼睛、提问者。小开拓者代表一种探索精神,福娃代表的是热情,亮眼睛是要有一双观察的眼睛,提问者代表的是一种反思精神,我认识这正是开展教研工作老师应具备的素质。
以上四组教师有这样一些共识:一是提高玩具的运用率,增强玩具的挑战性,孩子爱玩的,能促进上下肢充分发展的玩具应继续投放,而孩子运用得少的应调整。在玩具本身的运用上,摆放上,使用上要巧妙。二是在使用上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引发孩子去想,去思考如何运用玩具,这就是老师应起到的支持者的作用。三是巧妙运用玩具丰富游戏情节,将运动锻炼融入游戏中,老师在今天活动中运用了一些游戏,但还不够,还要多为孩子创设游戏情境,使幼儿上下肢得到充分发展。请刘园长为我们的活动进行点评。
刘园长:为什么叫亮眼睛?
教师赵萍:要观察孩子。做任何事要从观察出发,老师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刘园长:我特别喜欢这个名字,观察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赵萍:是促进孩子的发展,反馈行为。
刘园长:这是《纲要》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要做到心中有孩子,今天幼儿玩的水平、能力上老师的观察还不到位。活动指导的方法,我们有预成的指导,有生成指导,要根据孩子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指导,我们今天是否根据游戏情境和孩子生成活动的情况进行指导的呢?如在投掷区孩子玩的水平,质量,教师把握还有欠缺,心中有孩子在理念上有,但在实际活动中有欠缺,一些孩子玩的水平、能力老师还未观察到,希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做到用亮眼睛去观察,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活动,这才是促进孩子发展。
活动指导的方法上,大班老师都很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但参与并不是全身心与孩子一起玩,这是基本要求,在参与的同时还要关注孩子的发展,要眼里有孩子,指导要有点、有面,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每个孩子的活动,质和量不是玩了就够了,要玩得有质量,就要引导他。
我们关注充分活动,充分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老师要把握这个度,刚才质和量不是说玩了高兴了,质和量就达到了。作为大班末期,我们有要用《纲要》的要求来指导我们的活动,使我们玩得有质量,如投,孩子动作是不是到位,量是不是够了,老师就怎么指导,现让孩子快乐发展,快乐是基本,但同时还要发展,还要进步,还要提高,老师要运用玩具材料来促进游戏,让孩子充分运动,充分发展。
主持人:谢谢刘园长。提请教师注意刘园长在刚才所说的,在参与活动时教师的身份与孩子是平行的;指导活动时教师作为观察者的身份应高于孩子,要能发现孩子的问题,并给予支持。
范蕙静:谈谈自己的感受,思考。上午和下午都是围绕着“区域体育游戏”这种组织形式展开的,根据“纲要”中健康领域目标展开的,《纲要》中提出培养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体育活动的重要目标,最终是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纲要》中也提到要通过环境的利用有效促孩子发展,从这两点分析,区域游戏组织是多种多样的,是满足不同兴趣,不同需要的孩子的。在区域游戏中如何既满足兴趣有促进孩子的发展,老师提出这个困惑,怎样权衡两者关系?我认为值得肯定的是:
1、选题方面是认真领会“纲要”精神,注重观察孩子,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存在的问题,确立研究问题,我们的研究是在实践中选取的问题,将教师的行为与幼儿发展联系起来,选题符合《纲要》精神,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研究过程不论质疑,还是讨论,能有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在老师的引领谈话中体现了尊重孩子,了解发展,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从儿童角度想,注重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而且寓教于游戏中。
3、研究组织氛围民主、开放,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水平,教师们有的说,踊跃说、愿意说、抢着说,并能够谦虚的接受意见,达到同伴互助的作用。
质疑:(选题上)
1.问题还要再进一步在明确,老师困惑在哪?通过今天的活动,你解决了什么具体问题。老师每个人获得“一言一得”,你参加教研后你的提高在哪儿?进步在哪?我们在选题考虑是一个人的问题还是大家的问题。
2.研究的内容还要从细致、细微入手,小开拓者组,有层次,有脉络,有关键点,有的组写得宽泛。
3.区域体育活动的研究至今要重新审视,思考,是否还要按基本动作要求去分区,我们发现了跳跃区投掷区孩子的问题,如何根据孩子的发展进行分区,再者创设适宜环境,投放适宜玩具材料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能不能突破传统做法,不用动作技能的名称框住我们的思维,建议可否开展勇敢者等区域,有所创新。
孙路:符合“纲要”要求,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游戏促进了孩子全面的发展。材料投放体现了层次性,年龄特点及趣味性。这个题目只是个话题,是老师发现的,还是孩子们的问题。主要借话题来探讨儿童观、教育观。
老师观察到这个问题时,是不是上肢动下肢不动或相反呢?我发现中班做不到,大班幼儿基本能做到全身协调。
当孩子特别感兴趣时一定有他的道理,是发展的需要,因为孩子的运动每一遍的意义都不一样。
我对运动教育的看法,不单纯是体能锻炼,是一个裁体,是一个运动的教育,全方位的让幼儿获得发展。哪个是让孩子有创意的,哪个是克服恐惧感的,从这个角度来讲的。
大会讨论
黄琼:根据上午预设的三个问题,看六一的活动,包括区域、环境,发现亮点、特色,有建议、想法提出来。
大连:教研活动有理论认识和实践高度
户外活动具有层次性、丰富性,材料丰富,一切想着孩子的需要。老师的眼睛是亮的,心是平和的。教育氛围浓厚,把教育理论融入教育活动之中。
山西太原:两感谢:1、为提供机会2、服务好。
两感叹:1、园长是专业、专家级的亲自参与。
2、教师能真正的参与教研。
两建议:1、困惑如果能当场明确,当场解决。
2、讨论要有相关的理论拔高。
两问题:1、如何定的这个题?
2、园本教研的步骤是怎么进行的?
范副园长:这个课题是上学期教研内容的延伸,上学期我们研究的是户外区域体育活动中玩具材料的投放,通过研究老师们自制了大量的户外玩教具,这些东西是否适合投放,应如何更加合理的运用,才能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是这学期我们要研究的。在组织户外区域活动中发现,教师们发现有一部分孩子不愿意换区域,在某些区域幼儿有身体局部运动负荷过大的现象,结合上学期的研究内容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我们确定了研究方向。
河南洛阳:1、材料极为丰富,品种的丰富,而且全是自制的。
2、刘园长的参与、水平引领着老师的研究。
长沙教育局幼儿园:
1、 活动形式多样、丰富。
2、园本活动真实,园本活动的深度不够充分,点没有充分解决,点应放在
a、材料的三显:哪些适合大班、中班、小班,哪些适合上下肢运动的。
b、形式的设计:怎样来促进上下肢发展?可分为上肢区、下肢区、综合区来划分,并在各区域分出难易程度,适合每个儿童的不同需要。
c、指导策略:老师分工,对不同区域,不同孩子来摸索指导策略。
以上关于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范文的文章由查字典范文大全整理,请继续关注查字典范文大全。
安徽铜陵:
1、幼儿园体育活动环境的创设好。
2、体育活动材料投放有层次、清晰,材料丰富。
3、体育活动形式多样。
4、孩子在游戏中快乐,老师注意在活动中的社会性。
5、如何促进孩子与玩具的互动?教师虽然注重了个体差异,但教师的指导策略还有待提高。
6、动作较随意,对动作的质和量的指导要加强。
7、教师过多的关注动作,怎样通过活动培养孩子的气质和品质
8、教研平等、民主,问题来自于孩子,来自于实践。每位老师都参与讨论,范老师的发言体验了引领作用,注意指导老师的提问,有理论提升。
甘肃兰州:
三感受:特色鲜明,有内容、有层次。
良好的研讨团队。
范惠静老师的点评专业、有层次、有实践。
一建议:运用回转录象的方法来研讨。
一问题:幼儿园在下一步的活动中有那些落实。
杭州学前教育:
1、活动的质和量的问题怎样进行评价、记录的,让孩子知道进步在哪,技能也要有,非智力品质也要有。
2、投放玩具的适宜性,如竹竿投放手铃就很适合,更好符合跳的节奏。
昌平学前教研室:
1、关于提高玩具的利用价值。
2、教研员的专业引领。
上海黄琼:
l 对幼儿园活动的看法:
优点:
1、材料的自制和创造性的运用。
2、孩子的运动能力、兴趣和状态,可以折射出全园活动的力度。
3、运动上的整合意识,研究的体育整合了孩子方方面面的内容,加入了舞蹈,儿歌的内容。
问题:
1、教师在现场的作用?
2、关注安全,鼓励孩子去玩。
3、教师在现场的观察,支持孩子获得最大的挑战和发展。如:运动量差异的关注和支持上,教师的观察需要提高。
4、 孩子的自我服务。如:在整理玩具材料上应让孩子自己来。
l 环境:
建议体现课程的价值取向,表达的结果多,质疑、提问的过程较少。在区域活动中课程平衡的问题。
l 对教研活动的看法
优点:
1、有主题,有目的。
2、有表达,有质疑。
3、有引领,有归纳。
建议:
1、开放与梳理的关系,有梳理才能上层次。
2、前期的学习、准备、预设和现场倾听。
3、及时归纳在教育方面注意的问题,学习方面注意的问题,都要说清楚。
4、留意上面的思考,让老师带着问题回去。
l 对教研员的看法
优点:
1、导向正确
2、参与是平等的。
3、引领是专业的
最后建议:
1、教研员在理性上帮助老师提高表达的逻辑性上需要加强。
2、“协调”与“充分”的问题怎样梳理、定位的好一些,需好好的总结一下。
以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为宗旨,坚持扎实有效、民主高效的活动原则,围绕课程实践中遇到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积极挖掘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探索符合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了解学生,设计有效的教学思路,认真进行教学反思,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调查以及各种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加强品德教育,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活动中培养能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工作思路
围绕着学校本学期所制定的“构建绿色课堂”的教研主题,根据综合组学科的特点,本学期制定“培养学生多途径搜集资料的习惯,有效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为教研主题,开展综合学科的教研活动。
活动要求:
1.各教研组成员根据教研内容准备所需材料,做好发言准备。
2.按时到指定地点进行教研。
3.教研组长有效组织教研活动,并将教研活动具体内容及时记录在教研组博客上。
4.分管领导参与、指导教研活动,根据活动情况提出建议。
5.每单周开展组内教研课活动,各成员调好课按时听课,认真做好听课记录,并在教研活动中进行重点研讨。
三、活动时间和人员
1.分管领导:房主任
综合组成员:****
2.教研活动时间:
每单周周四下午2:40——4:30
四、工作重点
1.备课:按照“九步备课法”要求,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品生品社学科要求节节有二次备课,其余学科不少于三分之一的二次备课。
2.上课:结合学校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3.听课:每周听课一节,按要求参加外出听课活动,本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
4.教学反思:每周不少于两篇教学反思,要求注明日期、蓝黑钢笔手写。内容:关于课堂教学,品生品社学科要适当增加使用大教案的心得体会。
5.博客:在个人博客中记录教学工作中的所思、所感,数量不限。
6.教研组博客:及时记录校内和外出教研的活动记录,并搜集对本组成员教学有帮助的教育文章。
7.成员参加区及教研片活动的情况
(1)梁***参加品社学科的同课异构活动。
关键词:形式 园本教研 有效
1、引言。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为目的,以解决保教实践中的问题为起点,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进行的教育科研实践活动。教研活动应该是一个凝结教师集体智慧、促进经验交流、激发思想碰撞的平台。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研究活动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全体教师业务素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少理论专家也认为,园本教研就是让幼儿园老师做“教学研究”,即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进行研究,其本质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在实践中还普遍存在主持人和少数教师掌握话语权,其他教师参与度低下的情况,甚至出现“动口不动手,动耳不动脑,读书念文章,学完会就散”的尴尬状态。因此,如何提高教师参与园本教研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进而增强园本教研的有效性,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园本教研的有效形式。
2.1 以活动现场为渠道,解决实际问题。此形式比较适用于帮助教师解决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惑或者是一些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教研活动的一个最基本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涌现、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对一线教师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在教学材料的呈现、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环境的创设等多个环节上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困惑。那么这些实实在在的困惑只靠老师们围在一起学习理论、进行语言上的交流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运用教学现场的观摩,进行有理有据的研讨才能得以解决。
例如,前一阶段,美术教研组经过调研,了解到老师们在组织美术欣赏活动时遇到了一些问题,产生了一些疑惑,首先是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内容,其次是不能确定欣赏的重点,再次是不知道选用何种教学方法最有效。针对以上问题,可以用教学现场的形式来帮助教师从实践的角度获得经验,从而解决上述的困惑。
利用现场教学的形式,使美术欣赏活动的几个要素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老师们的面前,原先感到困惑的问题都在观摩的过程中逐渐化解了。“如何选择适合幼儿欣赏的内容”――生活中美好的作品、事物都能够成为幼儿欣赏的内容,只要在选择的时候把握好相应的尺度就可以。“不能确定欣赏的重点”――这就要考验老师自身对欣赏对象的感知程度了(这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提高的),不外乎就是色彩、图案、线条、形态等方面。“选用何种教学方法最有效”――在确定了欣赏重点后,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有针对性了,“彩色的树”要突出的就是“色彩美”,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直觉的感知是最有效的,那么就让他们先看单一色系的树,再出现色彩斑斓的树,感官上的刺激是比较大的,从而达到了解决教学难点的效果。也使老师们不再觉得美术欣赏活动总是离我们的生活那么遥远,其实美就在我们的身边。
2.2 创设教研辩论现场,提高教师参与的自主性。这是我在教育杂志上看到上海某幼儿园的“教研直播间”,有了一定的感触,再根据本园的实际教研情况,而产生的一个比较特别的教研形式。此形式比较适用于老师们在某个问题上产生了一些分歧,需要通过辩论的过程,来形成比较客观、科学的认识。
举例来说,在“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指导”这一热点问题中,我园教师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观点。一方认为,指导幼儿的自主性游戏,要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教师要隐身在游戏的后面,首先要学会做一个观察者;另一方则认为,幼儿的自主性游戏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适时的介入。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就可以采用辩论的形式来开展这个园本教研活动,双方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论点收集各种理论资料、游戏活动中生动的例子等,同组成员要及时进行沟通和协调,避免发生重复、相悖的内容。其实,两个论点都有其可取和不可取的地方,这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所以观察员的发言就显得尤为重要,要用各种有利的论据来向双方成员说明,从而使大家达成一致。这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就能让每一个教师都真正地参与进来,并将自己的想法鲜明地表达出来,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教研氛围,使问题得以解决。
2.3 承办式教研活动,形成经验共享。这里所说的“承办式”是指教研活动根据需要由特定的部分老师承担研究内容的一种教研形式。它是一种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学实践为研究内容、自下而上的教研活动形式。
此形式适用于某一领域的经验推广,通过承办的教研活动,及时向全园展示推广自己成功的做法。它的价值在于:一是为不同层面的教师提供表现自己才能的平台;二是能使幼儿园教师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展示实现相互启迪,获得共同发展;三是能让教师在自主教研中享受成功与快乐,获得职业幸福感和教学的自信心。
例如,“种植区”的记录常常让很多老师头疼,有的班级刚开始做得有声有色,但到最后总是不了了之。特别是小班的记录,小朋友根本不会画更不会写,往往都是老师代劳,意义不大。随着一些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投入使用,幼儿园种植区记录的形式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如小班老师就利用录像、照片的形式记录下幼儿在阿姨的帮助下播种的情景,每周为植物拍照进行记录,并利用电脑播放各个阶段的照片引导幼儿发现植物的变化。其中发生的一些特别的事件也可采用绘画、语言说明的形式记录,当然都要转换成多媒体资料保存。到学期结束的时候或是植物成长过程结束的时候,将录像、照片等素材按时间顺序做成PPT,用声情并茂的形式帮助幼儿回忆种植过程中的美好片段,感知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从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等。这个方法是非常巧妙、也是非常有效的,值得推荐。
【关键词】 城乡教育 协作教研 农村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06-01
1 建立城乡协作教研制度,促进教师成长
1.1 加强校际间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协作教研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把协作教研活动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建立协作教研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以确保协作教研活动工作扎实、顺利、有效的开展,领导小组广泛收集有关文件,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充分领会文件精神,提高政策理论水平;领导小组还负责组建队伍、确立课题、论证方案、保障经费,听取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研究解决课题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检查评定研究效果。研究小组具体负责拟订研究方案,组织实施,收集资料,按照研究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
1.2 强化校际间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①理论学习制度。理论学习要有统一计划、有统一形式、有时间保证、有检查落实和效果。②教学反思制度。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考试结束,要写考后记反思成功与不足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反思的记录就是很好的科研札记)这样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③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制度。对备、讲、批、辅等教学常规降低管理的刚性,增进新理念、新内容,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专业提高的过程。
1.3 健全校际间课题研究制度
为了让校际间课题研究工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障校际间参研人员的利益,明确校际间课题研究人员的职责,增强校际间课题研究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校际间应共同商讨、明确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校际间课题研究人员的职责、权利、义务。
1.4 明确校际间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形式
为使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每学期,校际间一起商定协作教研活动计划,规划好本期将开展的协作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和方式,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力求做到校际间教育资源最大程度的互动与互享,让课题在实践活动中进行。
1.5 建立校际间年级组教研协作机制
校际间各年级组要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互帮互促,努力提高校际间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1.6 规范校际间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
①校际间教师教研评价制度。确立以校为本的教研观念,对校际间教师理论学习、教学反思、参与活动、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等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规范教师教研行为,正确指导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②校际间教师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实施校际间教师教学评价,淡化结果,强化过程,把教研纳入重要的评价内容。③校际间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坚持校际间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校际间评学制度。④校际间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制定制度,确立以崇尚研究,鼓励冒尖为目的的激励机制,肯定校际间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对在校际间教研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2 丰富协作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2.1 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加强与校际间的交流。
所谓“请进来”是指邀请外校名师来本校专题讲座或教学现场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引领教师,或力争配合市、县教育部门承办相应的教研活动。“走出去”就是指学校不定期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让他们到外面去开拓眼界并将外面的新理念、新做法、新信息带回来与大家共享。
2.2 举办丰富的校际间教研活动
城乡协作教研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划范围内,基于学科领域校本教研基础上的一种城乡间合作式教研,是一种突破传统学校教研模式,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的新途径。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成为友好帮扶结队学校,利用城里学校的优质师资,在教导处和学校党政的支持和协调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城里学校展示了特质的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及英语教学等学科的先进理念。农村学校的老师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评课,吸取其精华,改进自己的教学,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理论水平上都有很大提升。
2.3 选派优秀教师顶岗交流
实施城乡协作教研活动,校际间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进行顶岗交流。农村学校选派优质教师到城市学校交流学习,借鉴教学经验。同时城里学校也派了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课,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对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模范带领的作用。通过校际间教师的顶岗学习,能全面了解校际间教育教学的真实现状,为协作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最直接最可靠的信息。也让我们找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找到了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
一、实施校本教研活动中的听课
个人的听课记录是记给自己看的,不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所以时常应翻翻看,尤其是自己教这一课的时候,或以后教到这一课的时候。常翻翻看的那一页听课记录,肯定有翻看的价值。课堂记录需要掌握一点课堂观察的方法,需要掌握一点教学的方法、技巧以及相应的教学基础理论。记录时的记叙方法可以是描述式的,可以是叙述式的,可以是绘图式的,当然也可以是几种记录方式综合使用式的。一般来说,教师的听课记录可以是定性评价记录,也就是下评语。
一般记录可以记录授课教师的教材处理、重难点处理、分层教学处理、课件和教具处理、课堂教学机智的运用等;可以记录授课教师的导入语、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讲授用语、提问用语、启发用语、鼓励用语、批评用语和小结用语等;可以描述授课教师的教容教态、肢体语言、声音缓急、走动范围等;可以描述课堂氛围、学生反映、小组讨论、学生的体态语言和情绪等等。也可以有一些简单量化的记录,如一节课的时间分配、提问的次数、回答问题的学生人数、回答问题的学生性别人数、一个学生的回答频次、不当行为次数、讨论次数、教师口头语及失误次数等等。
还可以有些简单的图示记录,如板书内容、教师板书姿态 、教室布置图等等。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
(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
(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二、实施校本教研活动中的评课(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侧重点)
课后应对所听的课进行分析整理、客观评议,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对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应从两个方面去看:
一看教师的教,主要关注以下四个要点:(1)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整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2)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3)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4)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弹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二看学生的学,主要观察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状态:(1)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2)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向信息联系与反馈、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3)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4)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控调学习情绪。有时课堂会突然爆出笑声戛然而止,有时会从激烈的讨论转入冷静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
一、伙伴式教研
伙伴式教研是指教师根据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提炼出研究主题,组建成有共同目标的团队,在此目标下进行分工合作,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分享教育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疑难、共同学习、相互帮扶,最后形成利益与共、互助共赢的教学研讨方式。伙伴式教研以介入、支持、分享、质疑、辩护与协商为构成要素,其中介入是指教师的充分参与,支持是指教师之间的开放与互信,分享是指教师在知识和信息上充分交流与分享,质疑是指各个教师间要允许不同观点的存在,辩护是指被质疑者对问题、设计、行动、体验、对话及交流过程等作出判断,协商是指针对方案及实施中存在的各种偏差进行商议。伙伴式教研的实施原理有互补原理、共进原理、双赢原理、同乐原理与反思原理。
二、伙伴式教研流程
伙伴式教研是对教研活动的诊断、培训、实践、再诊断、再培训、再实践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
诊断性观察的具体步骤是组成伙伴团队(被观察教师团队和观察团队)被观察教师团队同构达到变量相同观察组准备会议、接受观察培训以课为例、记录各项数据统计汇报、诊断反馈。
发现问题提供针对性培训主要是指学校根据课堂观察中发现的问题,邀请有关专家,对教师组织专题培训,然后进行课堂再实践,观察对比常规落实程度,通过对比分析,进一步检查培训与实践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主题式定课、量化式观课、白描式议课和互助式改课等伙伴式教研方式。
三、伙伴式教研的操作
通过课堂实践,教师就会形成伙伴式教研的具体操作线路,即伙伴的组合――针对被试(教师)问题的课堂观察――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针对被试的第二次课堂观察――第二次教研活动,重复上述活动直至问题解决。伙伴式教研能够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自己也可以通过帮助活动受益。
1.伙伴的组合
我们要合理选择被试(教师),形成磨课协作伙伴团队,一般采取多层次组合,至少从新手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中选择两位教师形成异质互补的团队组合,形成磨课协作伙伴团队,进行有效教研。例如,教师可以以同课同构为变量控制,每位试教者独立设计,然后经历思维大碰撞,据理力争或者充分阐述理由,去异求同,形成共识后进行二次设计与细节调整,以三人都认可的方案为定稿。这个过程可以描述为:独立思考设计交流去异求同形成共识设计调整细节定稿。
此外,观察教师要提前介入,形成目标明确的课堂观察伙伴团队。观察教师提前介入教研活动,接受观察任务,课中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和思考,课后将把课堂观察结果形成报告,将校本教研从执教者“孤军作战”变成整个团队的“齐心合力”。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把观察任务分成教师提问有效性、学生活动有效性、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教学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和课堂教学效果五个模块。
2.针对被试(教师)问题的课堂观察
伙伴团队认真观察,获取科学数据。在课堂观察和组织培训前,被试(教师)向观察教师详细地阐述观察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以及各类观察表的记录、统计与汇报的要求与方法,让观察教师提前介入教学研讨。在课堂观察时,被试教师按事先统一的教学设计上课,观察教师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记录,并在教室中安排两台摄像机,用全纳的形式拍摄学生的活动情况,以便观察者根据后续需要回放相关片断补充观察结果。在课堂观察后,观察教师要口头阐述自己初步统计的情况与反思,之后观察教师对观察记录进行整理,或者回放课堂视频进行补充观察,从数据统计、观察叙述与观察反思三个层面写成书面报告。
用数据说话,引导被试教师改进。观察者用工具记录教师的教学行为,这些数据真实地说明教师教学中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偏差,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明确诊断,给予有针对性地的改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课前观察数据的分析,探究课前准备与课堂氛围的关系,获取课前准备的有效措施。观察教师还可以通过课中观察数据的分析,有理有据地观课、评课、诊断,引导被试教师关注教学的各个细节,让教师有据可查,有方向可改。
案例1 获取教师课中提问的观察数据及改进处理
如图1所示,数据显示:若比值近于1,则指向均等。
数据诊断显示:(1)提问男女生偏好差异不大。(2)提问优生偏好明显,优生得到的资源与机会远远高于差生得到的资源与机会。(3)提问差生覆盖率低于1,机会欠缺。
优生偏好数据:A班优生率为19%(优生人数/总人数),优生提问率为24%(优生被提问次数/提问总次数),两者相比优生偏好度为127%。而B班和C班都存在比较明显的优生偏好。
差生覆盖率:A班差生率为21%,差生被提问率为12%(差生被提问次数/提问总次数),两者相比差生偏好度为57%;B班差生率为15%,差生被提问率为10%;C班差生率为16%,差生被提问率为10%,C班差生偏好度为60%。
由此,教师要清楚在哪些地方给予改进,关注学困生回答问题的难度把握与自信心的安抚,以免制造“学困生”。
3.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学校要提供专家专项培训的机会。根据课堂观察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专题培训,针对问题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伙伴式教研侧重诊疗的针对性。2012学年,笔者所在的学校邀请专家20人次问诊课堂进行专业指导,既有针对共性问题的大范围集训,又有针对小范围5~10人团队的指导,甚至有针对3~4人的培训。如果在教学过程遇到问题,学校还可以让教师接受专家的个别指导或到名校继续深造。通过专家把脉、专项培训与个性化的指导,教师可以清晰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行为自省与调整跟进。
伙伴团队给出改进建议。在伙伴式教研中,给出“改进建议”不再是优秀教师的“专利”。教师团队协作性很强,按照观察教师的说法是“从来没有这样认真地分析数据,提出改进建议”、“为别人做诊断其实也是为自己做改进建议”。观察者诊断的不仅仅是别人的问题,更是自身的问题,他们在帮助他人解决问题中也受益颇丰。
4.针对被试(教师)的第二次课堂观察和教研
基于课堂观察的伙伴式教研注重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对二次实践更加重视,用同样的检测工具,对被试教师进行二次记录与二次诊断,简明扼要地进行成效分析。当一位教师在第一次教学中被诊断出问题后,伙伴团队会跟踪建档。相隔一定时间后,他们会让观察教师再组织一次课堂观察,观察过程和诊断性观察的过程相似,但被观察教师已经了解观察内容,因此,观察教师要注意甄别被观察教师的教学行为的自觉化程度。由于存在一定的任务驱动,二次改进能比较高效地促进教师团队的成长。
案例2 课堂观察诊断前后教师变化
原始数据:本节课,教师共进行34次口头评价。“好的”用了11次、“很好”用了6次、“对的”7次、“你真聪明”4次、“你真会动脑筋”2次、“不错”2次、“希望你上课认真听”和“你坐下再好好想想”各用1次。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语言有变化,但语气语调的起伏不是很多,表情变化也不太多,在课堂中运用了一定的肢体语言,但不够放开……
两周后再次教研:这位教师前后两次教研,音量变化次数呈递进趋势,音速变化次数后者明显多于前者,语言的抑扬顿挫优于前次。纵观两堂课,教师用规范的学科教学语言进行教学,语言准确度、清晰度、流畅度、音量都比较好,在音量变化、音速变化、语气运用、表情应用以及肢体语言运用方面,已经有较大改进。
前后改进数据对比,见图2:教师语言的激情度、生动幽默度和肢体语言方面,后者更具有独特感染力,由此带来的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氛围、学生的积极性效果差异明显。
伙伴式教研注重再观察对比常规落实程度,要求被观察教师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注意克服观察中发现的问题,提高自己课堂规范的执行状况。
四、伙伴式教研保障体系的构建
1.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观察量表
基于课堂观察的伙伴式教研必须要有专业工具进行课堂记录。学校要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课堂观察量表,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营造课堂氛围、掌控空间位置、把握教学节奏、管理学习任务、运用教学语言、安排学生答问、导评学生表现和生成教学资源等九个教学常规维度,邀请1位特级教师、4位科研员、1位教研员组成专家团队,多方征求教师意见,并多方论证,经历一稿、二稿、三稿,形成《铃声前准备观察表》、《铃声后准备反思表》、《教师课堂语言记录表》、《个体表现记录表》、《学生参与度定量评价表》、《教师行走路线图》、《提问的类别、频次、空间分布表》、《主要课堂教学行为时间分布》、《教师学习任务管理记录表》、《教师提问、学生应答以及教师评价记录表》、《教师评价记录表》、《教师评价反馈分析表》、《课堂生成艺术表》、《课堂生成艺术分析表》等14张观察量。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量表体系,落实观察目标、观察方法、观察要求的量表及如何记录操作与分析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常规,这是开展基于课堂观察的伙伴式教研重要的物质保障。
2.组建一支能够帮助他人的专家团队
专家的全程参与和及时指导既是基于课堂观察的伙伴式教研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又是帮助教师加强理论素养、提高理论指导实践的自觉性与反思能力的有效促进力量。当课堂观察被诊断出存在问题,教师反思如何突破瓶颈改进教学时,要有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校可以邀请校外专家进行培训,也可以培养本校自身的专家团队,因为同组同学科的教师之间或师徒之间交流的机会、时间和话题相对集中,开展互助的机会更多,所以学校在安排教研组、年级组与师徒帮扶组时,要注重知识结构、气质、性格、教学风格等互补性,重视地区有影响力的教师和校内骨干教师的引领,促进新手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新手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在与专家团队面对复杂、真实的教学问题的讨论与处理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体验。
3.形成学校实施伙伴式教研的制度与评价体系
校本研修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倘若教研监控与评价手段落后,要想提高校本研修的质量,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就是一句空话。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我校在进行课题研究前期,首先要学习《萧山区中小学教师教学规范》、《浙江省教学管理指南》,对照学习课堂教学规范,之后对学校相关激励与监控方法进行修改与完善,出台一些有关伙伴式教研的制度,如《理论学习制度――实现专业引领》、《校本教研学分积累制度》、《同伴互助制度――实现群体发展》、《自我反思制度――实现经验累加》、《伙伴式校本教研制度》、《课堂观察准备制度》、《课堂观察报告制度》及《教师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等。
此外,伙伴式教研制度与评价体系的形成要体现如下原则:一是基于重研讨氛围的协同性原则,这是指要打破原先教师个人单干的局面,让教师们一起备课说课,互相听课诊断,彼此交流意见和看法,一起分析问题与制订行动方案,共同执行方案和解决问题,提高教师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基于重个案分析的发展性原则,这是指通过对教师建构档案与二次教学改进的记录,通过个案分析评判教师教学常规的改进。但我们不应以一次公开课的成败作为单一的评价依据,而是要结合受试教师的改进变化,衡量教师在校本研修中自我反思、与伙伴协助的改进效果。三是基于重团队评价的共生性原则,这指的是评价和奖惩的重点从对教师单一个体教学行为的评价指向评价教师伙伴团队的行为与整体教育教学结果,加强对校本教研研讨氛围的监控,改变以往教研活动相互恭维吹捧、专挑好话说的情况,强化问题意识。四是基于重数据诊断的针对性原则,这一原则重视听评课的技术,有意识地收集和研究观察量表,利用课堂观察工具与任务驱动机制聚合教师和研究者的视野,使参加教研活动的教师形成比较明确且具操作性的参与点。
基于课堂观察的伙伴式教研触动了教师的灵魂深处,使教研活动更加受到教师的欢迎与期待。在教研活动中执教教师形成第一伙伴团队,观课教师形成第二伙伴团队,观课教师从“配角”变为“主角”,课堂评价从“随意表述”走向“重视数据”,教研活动从“一教搁置”走向“二次改进”。教师不仅学会“观察什么”与“如何分析”,还学会“资源共享”和“”,针对同一问题可以从其他视角进行解读,摸索出伙伴式教研新模式。
【关键词】新课改 点面结合引领型教研活动 实施策略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教研组活动越来越受到关注。可是,有的学校教研活动只是根据校、区、市的安排被动的进行和应付;有的学校只有教研组计划,没有具体实施;有的学校教研组活动只有听课,没有评课;有的学校有评课,但徒有形式,没有内涵;只讲好话,不提缺点。公开课似乎是开课教师的事,听完课就意味着活动结束。
一、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的概念和内容
所谓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就是每次教研活动都在一个主题的框架下进行,或者一个阶段完成一个系列的主题任务。具体的主题是可以有很多的。根据不同时间和需要事先确定不同的主题。比如这一年中,我们确定的主题为“加强说课训练,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数学命题的实践与研究”、“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高中数学与初中衔接的思考”……比如关于评课:本校数学教研组每次数学公开课后,都要进行评课活动,评课是课堂评价的组成部分。许多年轻教师在组内发言进行评课时非常紧张,不知道说什么好;不知道如何进行课堂评价;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入手,所以评课效果非常差。所以经常听见这样的评课:“呃……这堂课上得非常好……,我挑不出什么毛病……”,“我不会说,叫别人说吧……”。针对这种情况,经过大家讨论后,决定进行“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主题教研活动。下面以这一次活动来介绍数学组主题教研活动的实施情况。
二、活动的设计和意图
(一)活动主题:
之所以确定本次科研训活动的主题是“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因为新课程下,评价新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课堂评价的关注是双重的,不仅要关注教师的表现,重要的是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表现。
(二)活动策划:
为了提高效率,改变可能出现的教研组活动一人全身心投入,其他人坐壁上观的状况,提高参与的广泛和实效性,对活动做了具体的策划。为此首先确定目的。
(1)活动目的:我们确定本次科研训活动的创新性在于“以点带面促成长”。具体来说,也就是我们的教研组的活动中心目的是为了学会如何进行课堂评价,但除了这个中心目的外,还有几个发展点:一、促进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二、促进集体备课;三、课堂观察能力的培养;四、促进评课的能力;五、建立课堂评价量表。
(2)活动内容:
1.公开课任务:主题明确后,提前一周确定由高三的张老师上课。作为年轻教师,张老师还没有多少公开课的经验。确定由他上课是基于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和锻炼。给他施加压力,也是给他今后上区、市提供一定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机会。
2.集体备课任务:要求高三备课组参与集体备课,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对张老师所备的课进行讨论和修改,尤其要求高级和骨干教师发挥作用,力求把这堂课上好。要上出一堂代表高三备课组的有利于教学研究的好课。
3.课堂观察任务:通过以往教研组活动,已经学会进行课堂观察及数据收集和数据处理,所以本次布置各个教师按照一定的分工进行课堂观察和记录。
4.口头与书面评课:开课后、听课教师集中在一起,各个教师根据自己分配的任务,从课堂结构到教学细节等方面进行有地针对的阐述。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等作出口头的评价。并听取取其他教师的评课意见,要求每个教师写出有侧重的评课稿交给教研组长以备案。
5.评价量表制定:在教研组活动上针对课堂评价进行讨论,达成共识,形成今后公开课课堂评价评价量表。为今后进行课堂评课提供可操作的方法和依据。
三、活动的实施与管理
首先由王老师开了一堂《利用平面向量的几何意义解题》的公开课。通过公开课来记录教师学生之间的各种交流形式。由于事先的任务分配明确,每个人都有在课后对课堂观察的某个方面要汇报数据和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发言,所以每个教研组成员都不再是泛泛而听了,他们在记录,看表掐时间,比如有的老师分到的任务是观察课堂提问,所以他就要不断记录统计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次数,有效提问次数,提问的方式,提问的时间,提问的合理性等。有的老师是观察课堂的煤体应用,他要记录教师是任何板书的,如何使用投影机,如何使用几何画板,如何切换,如何进行学生的板演和展示。如同庖丁解牛,看教师的情景设置、课堂导入、重难点的处理、媒体应用、师生的互动、课堂的氛围、学生的兴趣等。这样一堂公开课变成了数学课堂观察的“盛宴”。
王老师公开课结束后,各个教师集中到会议室进行课堂评价活动。按照事前的分工,大家就自己所分到的主题进行数据汇报和逐一分析。对王老师进行了精彩的解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了自己对这堂课的课堂评价,由于每个人的评价切入点不同,所以这样的评课显得百花齐放,互有争鸣。
四、活动的亮点及效果
本次教研组活动确切地说是一个系列教研组科研训活动。从活动的策划和效果上可以看出还是有一定的特色和亮点的。
首先,主题设置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对以往单一目的的科研训活动形式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探索和实践。它的多层目的性避免了教学资源的浪费,提高了科研训活动的有效性和培养了多元能力。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按照改进后的方案进行活动,其中包含了对上课、说课、评课、案例写作,评课稿及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综合锻炼。对教研组迅速和稳步提高科研训能力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其次,本次科研训活动层层递进,分工明确,环环相扣,适宜操作。比如集体备课,是我们各个备课组的常态工作,而借鉴于我校理化生教研组的模块式课堂教学观察方法,使得我们的课堂观察轻松而高效。观课的分工自然导致了评课的切入点的不同,从而有效分散了评课的难点,增加了评课的视角和创新,因为入口小而专,从而提高了评课的质量。
以上是笔者在实践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赘述于此,以期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李咏强,胡长德,王豫生.基于控制策略的动态教学课堂设计[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6)
主题背景下区角的创设一直是我园月主题建构的内容,围绕区角活动已开展了近三年研究。现每个主题老师们都围绕主题目标及孩子的年龄特征在不同的活动区渐进性地投放了丰富的材料。在观察孩子们在开展区角游戏时,偶尔会发现这样的现状:老师预设的活动内容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得到孩子的喜欢。老师们也反应我们的区角材料很多,但是怎样物尽其用呢?于是,本次研修活动诞生了。研修预案如下:
研修主题:
通过分析材料的结构,理解“怎样的材料投放将诱发游戏行为”。
研修目标:
1.引导教师站在幼儿的角度思考材料的选择与利用,分析材料使用频率高低的原因。
2.通过体验式教研,逐一分析材料,解决区角材料堆砌的现状。
研修准备:
1.前期积累:与一个班级的老师预约,以班级某区角作为现场。提前预告本次专题活动的内容并自主准备。
2.资源材料:观察记录表、幻灯。
研修过程:
一、 抛出本次研讨主题
简要介绍研究背景,抛出核心话题:到底怎样投放材料将诱发孩子的游戏行为,说说你自己的理解。旨在了解教师的最近发展区,给予教师各抒己见的机会。
二、体验式游戏――一组玩区角游戏,另一组进行记录
三、聚焦区角游戏并进行交流
1.本班老师介绍预设区角材料投放的想法。
2.结合观察表,观察团和体验者分组梳理问题。
核心话题一:怎样投放材料可以萌发参与者的游戏兴趣和游戏行为?究竟是什么因素影响参与者使用材料的频率和时间呢?
核心话题二:如何考虑高结构材料投放的效用?
3.结合按数取物的案例解读,引领教师思维的转变。
看了这个案例,带给大家什么启示呢?
4.智慧大碰撞:使用频率较低甚至无人问津的材料,你有哪些策略提高这类材料投放的效用?
四、专家引领
五、教研反思交流
本次教研对你的启发是什么?用关键词表达。
教研反思 :
一、聚焦真实问题,构建研究共同体
在准备教研的过程中,我会同老师、业务园长商讨,捕捉教师的最近发展区。因为有行政、骨干教师的协同参与,这种学习共同体为聚焦教研真实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支持系统。
二、营造适宜的环境,引发思维的碰撞
教研活动开始,一组教师玩区角游戏,另外一组教师观察。通过亲身体验玩活动区,鼓励教师站在孩子的视角思考材料投放的有效性。另外,观察团的教师在观察中记录,客观分析现状。在交流的过程中,两组教师都有话可说,体验者与观察者,在感性与理性中进行思维的碰撞,直面真问题,共同寻找症结与策略。
三、引入教研评价,为研究把脉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使教科研工作逐步迈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培养教师教科研意识,激励教师参与科研的兴趣与热情,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达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目的,同时便于将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情况纳入全面工作考核中,依据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有关管理制度制订本细则。
一、考核对象:全校正式在岗教职工,
二、考核部门:考核工作由教导处、科研办和教研组具体负责实施。
三、考核总分:考核积分加奖励分。
四、考核内容及办法:
(一)各项材料上交。(10分)
教师按要求及时上交研究材料(教学随笔、业务学习笔记和各种培训笔记心得)等计10分,每缺交一次扣1分,迟交一次0.5分。
(二)业务学习及培训。(20分)
1.业务学习:加强自我研修,丰厚自我积淀。(10分)
(1)学专著:每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书籍(包括杂志),摘抄学习笔记不少于3000字并撰写400字以上的学习体会。完成学习笔记和学习体会各得4分、对学习不负责任按1.5、1、0.5扣分;阅读多本教育书籍并完成学习笔记和学习体会者按2、1、0.5加分。
(2)学业务:坚持日常业务学习,摘录理论知识或学科知识,每周不少于300字。完成笔记整洁并无相互抄袭,每次得3分否则不得分,每学期检查2次共6分。
2.业务培训:(10分)
(1)培训的考核主要包括:远程教育培训、外出学习培训和各种校本培训等各级各类学习培训活动。
(2)考核内容主要包括:
考勤(2分):无故缺席一次扣1分,迟到、早退一次各扣0.5分,扣完为止。
培训记录(5分):(包括理论摘记、内容摘要或心得体会等)按要求完成得5分,未完成或明显与培训内容、要求不符每项次扣1分。
培训效果(3分):包括有关测试(如远程教育培训、各种校本培训等)、学习汇报和经验介绍(如外出学习汇报)等,每项次测试不合格扣1分,每缺一次学习汇报扣1分,扣完为止。
(三)常规教研活动(40分)
教师应积极参加本组的常规教研活动,在活动中发表见解,展示自我,提高水平。并作好听、评课记录。各教研组根据常规教研出勤情况、教师听、评课记录和上公开课情况予以考核。
1、教研活动满勤15分,无故缺席一次扣3分,迟到一次扣2分,请事假一次扣1分,病假一次扣0.5分,公假不扣分。
2、教师应积极认真地参与各教研组组织的听课、评课、学习等活动,活动中积极发言,认真笔记。
(1)听课(15分):教师每期听课不得低于15节,听课笔记应该有批注,差听一节扣1分,无批注每节扣0.3分。
(2)教师评课(5分):评课时教师应积极发言,教研组有发言记录。每差一次扣0.3分。
转瞬间,这一学期的幼儿园教研工作就这样结束了,那么关于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_幼儿园教研工作总结以及计划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一)依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我园圆满完成了学期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与以往相比搞出了特色,获得了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教研活动日趋规范
1、规范体现在计划的制定上。
在计划的制定上我们采取了“逆向性”原则,即:计划的制定由下而上,从基层中搜集、挖掘问题。学期初保教室便组织各年级组教研组长广泛争取教师意见,然后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学期计划,该计划具有从群众中来、立足于实际、可操作性强、粗线条定目标的特点,而且能通过让教师参与计划的制定,达到人人支持教研、人人明确方向的目的。而在每次教研内容的确定上,保教室更是精益求精,结合学期目标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教学实际和教师、幼儿所需等灵活性地安排教研内容,所以每次教研教师们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组织体系上。
本学期,在教研组织体系中更加明确了各层的职责,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职能,做到了“分工不分家”。
3、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准备与整理上。
学期初,保教室在原先“教研活动记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教研备课记录”和“教研活动语录”,当确定出每次教研活动内容后,提前将通知发放给各班,以便每位教师做好思想及行动上的准备;而教研活动主持人就要认真做好本次活动的备课,对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活动过程的组织都要做好估计与准备;教研过程中,由记录员详细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参与者的发言,以便过后分析同时也能积累下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二、教研活动时间得到更充分的保证
自从本学期幼儿园将周六上午做为半日工作日以来,教研活动较以往在时间上得到了更为充足的保证,故而增强了教研活动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教研活动已深入人心,成了教师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量。
三、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首先,本学期我们在原先基础上,又进行了两种教研形式的大胆尝试。“一节课两次观摩三面评”,在提高教师教育技能,培养教师观察、评价、反思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案例式教研”由于都是来源于身边的人和事,所以教师们极容易找到共鸣点,又因为彼此间的切磋比较、交流反思,往往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答案,而这一答案便是我们下一步实践的依据。
其次,在教研内容的设计上,既有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内容,又有解决教育困惑的内容,还有培养教师专业技能、交流彼此经验的内容等等,但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能更好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师的听、说、思、写的能力。
再次,教研的组织上有集体教研、分组教研还有随时随地的个别教研,教研的成员是流动性的,教研的主持者也是轮流担任的,如今我们的教研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了。
四、教研有突破,效果有新高
1、教师的教研热情空前高涨。
教研活动的开展增进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彼此间的感情,整个幼儿园的气氛更加的和谐,教研积极性的激发同时也激起了教师们工作的热情。
2、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步伐跨越式前进,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观察的敏捷度与深度、分析评价的能力、提升撰写的能力等。
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围绕“主题活动”所组织的教研活动,使我们得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经验,如:如何做好主题活动前的准备;如何选择与设计主题中的活动;各种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等。
五、教研活动的反思与不足
有总结和反思便能实现再提高,在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开展中尚存众多的不足:
1、由于周六兴趣班开办的缘故使得部分教师未能全程参与,对这部分教师来说实为一种损失。
2、活动中虽总结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缺少在实践中的反复论证。
3、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技能、储备了相当的实践经验,但仍缺乏对此的整理与对外交流。
六、下学期教研活动的初步打算
1、在目标的设定与上学期基本一致。
2、内容的重点侧重于课程的园本化、幼儿发展评价和教育行为的反思与评价上。
3、初步尝试教师轮流担当教研主持。
4、进一步调动教研热情,使教研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二)依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我园圆满完成了学期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与以往相比搞出了特色,获得了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教研活动日趋规范
1、规范体现在计划的制定上。
在计划的制定上我们采取了“逆向性”原则,即:计划的制定由下而上,从基层中搜集、挖掘问题。学期初保教室便组织各年级组教研组长广泛争取教师意见,然后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学期计划,该计划具有从群众中来、立足于实际、可操作性强、粗线条定目标的特点,而且能通过让教师参与计划的制定,达到人人支持教研、人人明确方向的目的。而在每次教研内容的确定上,保教室更是精益求精,结合学期目标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教学实际和教师、幼儿所需等灵活性地安排教研内容,所以每次教研教师们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组织体系上。
本学期,在教研组织体系中更加明确了各层的职责,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职能,做到了“分工不分家”。
3、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准备与整理上。
学期初,保教室在原先“教研活动记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教研备课记录”和“教研活动语录”,当确定出每次教研活动内容后,提前将通知发放给各班,以便每位教师做好思想及行动上的准备;而教研活动主持人就要认真做好本次活动的备课,对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活动过程的组织都要做好估计与准备;教研过程中,由记录员详细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参与者的发言,以便过后分析同时也能积累下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二、教研活动时间得到更充分的保证
自从本学期幼儿园将周六上午做为半日工作日以来,教研活动较以往在时间上得到了更为充足的保证,故而增强了教研活动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教研活动已深入人心,成了教师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量。
三、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首先,本学期我们在原先基础上,又进行了两种教研形式的大胆尝试。“一节课两次观摩三面评”,在提高教师教育技能,培养教师观察、评价、反思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案例式教研”由于都是来源于身边的人和事,所以教师们极容易找到共鸣点,又因为彼此间的切磋比较、交流反思,往往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答案,而这一答案便是我们下一步实践的依据。
其次,在教研内容的设计上,既有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内容,又有解决教育困惑的内容,还有培养教师专业技能、交流彼此经验的内容等等,但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能更好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师的听、说、思、写的能力。
再次,教研的组织上有集体教研、分组教研还有随时随地的个别教研,教研的成员是流动性的,教研的主持者也是轮流担任的,如今我们的教研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了。
四、教研有突破,效果有新高
1、教师的教研热情空前高涨。
教研活动的开展增进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彼此间的感情,整个幼儿园的气氛更加的和谐,教研积极性的激发同时也激起了教师们工作的热情。
2、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步伐跨越式前进,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观察的敏捷度与深度、分析评价的能力、提升撰写的能力等。
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围绕“主题活动”所组织的教研活动,使我们得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经验,如:如何做好主题活动前的准备;如何选择与设计主题中的活动;各种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等。
五、教研活动的反思与不足
有总结和反思便能实现再提高,在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开展中尚存众多的不足:
1、由于周六兴趣班开办的缘故使得部分教师未能全程参与,对这部分教师来说实为一种损失。
2、活动中虽总结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缺少在实践中的反复论证。
3、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技能、储备了相当的实践经验,但仍缺乏对此的整理与对外交流。
六、下学期教研活动的初步打算
1、在目标的设定与上学期基本一致。
2、内容的重点侧重于课程的园本化、幼儿发展评价和教育行为的反思与评价上。
3、初步尝试教师轮流担当教研主持。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三)时光飞逝,大班下学期的音乐教学工作转眼结束了。在园长精心指导和带领下,在本班两位教师的共同努下,本学期工作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新方法,带领本组教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本组教师都是年轻人,富有朝气的袁老师,对工作充满热忱和激情,教学水平也明显提高。我能认真对待每一次教研活动,认真做好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准备工作包括备课、教具准备等。并经常浏览学前教育网站,查看学前教育研究等专业书刊,努力学习新方法、新理念,共同提高音乐教学活动质量。并在杨主任的带领下多次组织音乐教研活动,共同探讨好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二、结合主题区域活动的开展,大胆尝试新的音乐教育形式。
本学期区域活动的开展,弥补了集体教育活动的不组,将幼儿分组进行区域活动,让我们没有一直没有机会深入开展的集体舞教学得到了发挥,区域活动中,例如我们在集体教育“红绸舞”活动中,幼儿初步感受学习了红绸舞的风格特点、基本步伐“十字秧歌步”后,我们充分利用区域活动时间,分组带领幼儿到走廊、大厅、户外等地方的瓷砖反复练习十字步,因为区域分组活动个别指导到位,我们班级孩子的基本呢步伐掌握达到百分之95以上,同时,孩子在舞蹈过程中做到了看舞谱自主地变换队形。教师在区域活动的开展中,清晰地关注到了孩子的发展水平,并创设性的环境材料促进幼儿进一步发展,我们又利用孩子们掌握的红绸舞蹈动作让幼儿尝试用新的曲目“大中国”进行整首歌曲的系统动作创编并完整表演。做为音乐教师的我们是真正感受到了区域活动的优点。
同时,本学期的教研重点是集体舞教学,我在10月份尝试开展了一次集体舞观摩课《瓷碟舞》,给了大家一些启示。活动中,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筷子敲打瓷碟的动作表现出乐曲凤阳花鼓热烈欢快的情绪,并结合节奏图谱、队形图谱的使用,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真正做到了引导者,引导幼儿自主地看舞谱、尝试变队形、调整队形。孩子们通过舞谱的对比,掌握了横排、面向圆心、面向圆上等队形,并尝试单圈变双圈。提高了幼儿音乐表现力,孩子们在与伙伴合作舞蹈过程中,充分体验感受与伙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三、存在的不足
1、幼儿方面
虽然这些孩子都是大班的幼儿,但由于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的训练,能力相对来说都比较弱,因此在进行音乐活动的时候还是比较困难,幼儿对音乐的表现力还有待提高。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幼儿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一定的进步,在音乐素质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以后,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幼儿音乐素质方面系统地培养,从小班就开始,为中大班做好铺垫。
2、教师方面
很多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方法过于保守,缺乏创新能力,或者对于新颖的教学方法信心不足、理解不透。无法将奥尔夫音乐教学的先进理念渗透到自己的音乐教学中,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对年轻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
新学年,新希望,希望我们的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我们的幼儿园明天更美好!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四)一、充分认识教研活动的意义,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说起教研活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教研只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把让教师充分认识教研活动的意义,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作为有效开展教研活动的首要问题。具体做法是:首先,让教师明确教研活动是幼儿园保教业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针对性很强,主要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或疑难。通过教研可以改进工作方法,促进教育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其次,让教师明确教研活动是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而教师的业务水平有直接影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第三,让教师明确教研的内容来源于教师的实践经验,而这种实践经验又来源于日常教学工作。因此,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工作时,不能忘记自己是研究者,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许正是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内容,这样教师的意见和想法被纳入研究的行列中来,教师的意识上得到重视,从而有效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二、加强理论培训,转变教师观念,育思想
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保教质量的水平。一年来,我们坚持外学习、内研究的方法,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加强研究,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在理论培训方面,我们借助外出学习、网络、书刊的先进经验对教师进行各方面的理论培训。一年来,我们先后选派10多名教师到北京、济南、潍坊、淄博参观学习,将先进的知识带回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分享。
根据教研组的工作安排,三四月份我们在全镇开展“主题环境创设活动”,首先进行了教学环境的创设如何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在开展主题教学中如何优化主题环境、如何让环境与幼儿对话,让幼儿做环境的主人等理论知识培训。中心幼儿园以突出乡土特色为主,在各班级进行了石材、草编、花布、纸艺、瓶艺、果实不同特色的环境创设,在4月10日,我园成功为莱州市农村幼儿园现场会提供现场,得到专家领导的高度评价。各村园的环境创设也有了较大的变化,既贴近主题,处处以幼儿为中心,又体现出灵活性和趣味性。
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我们首先让教师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内容,先后进行了如何科学的做好分类归档工作、归档的常用方法等理论培训,并组织观摩中心幼儿园的档案管理。现在全镇每处幼儿园的档案管理都有了较大的进步,都能做到分类明确、目录齐备、内容充实,并建起了赋有个性化的教师成长档案。
另外,我们还通过不同的案例进行解剖分析,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活动。这样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使整个案例分析的更直观、更形象。通过培训,使教师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提出各种问题,使教师在学习中以问题为线索,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使教师逐渐形成了一种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边提升的教研方式,让教研更加有效的服务教学。
三、注重教师实践操作,加强反思学习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选择性,单靠理论上的学习,很难使教师真正的理解和领会。因此,我们积极为教师提供实践操作的平台,让她们进行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发现问题。比如在教师集体备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自己预设在活动中幼儿会提出什么问题、幼儿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什么样游戏更适合幼儿、什么样的设计更利于幼儿接受、如何评价幼儿。这样大家在一起各抒己见、集思广益,思维得到了碰撞,体验到不同的教学个性,所有教师都能资源共享,在教研的氛围中体验到快乐。通过实践操作,教师们对幼儿园的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活动中主动参与性较好,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新理念,以游戏为主,动静交替,教学过程能首先考虑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的需求。
我们还积极组织多项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如:庆三八“爱妈妈”主题活动,我们邀请全园的妈妈来园参加活动,让妈妈们在庆祝自己的节日的同时,感受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在家长开放日中,组织家长观摩区角活动、操舞表演、户外游戏、集体教学,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并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在中秋节系列活动中,我们邀请制做月饼的专业师傅来园为孩子们演示做月饼的过程。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孩子经过团、揉、捏、压等各种工序制作出来了各式各样的月饼,吃着自己制作的月饼别有一番乐趣;幼儿故事大王比赛、六一联欢、舞蹈比赛、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技能技巧比赛等活动中,教师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另外,在实践操作中,我们还注重加强教师反思性学习。从反思中寻找问题的切入口,使教师从点点滴滴中树立正确的观念,从研讨中列出问题、总结经验。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交流,让教师取长补短,互相学习经验,从而更加有效地指导自己的教学。
四、教研形式多样化,教研效果有新高
本年度,我们开展以培训为主体,组织研讨和比赛为辅助的多渠教研活动,有集体教研也有分组教研,有现场观摩也有现场点评及教研互动。活动中,既有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内容,又有解决教育困惑的内容,教研形式多样化,能够让教师从多角度、多方面获取知识。一年来,我们组织了环境创设比赛、教师弹唱赛、技能技巧比赛等比赛活动、现场观摩活动、多次教研现场互动和多次理论培训。通过教研,让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有了跨越式的前进,如:观察的敏锐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写作能力、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等等,教师发表在山东学前教育网上的论文、活动、教育随笔、教案二十余篇。
教师教研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增进了领导教师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使整个幼儿园得气氛更加和谐,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对工作的热情。
五、教研活动中的不足
目前的教研活动随取得了一点点成绩,但存在很多的不足,如:活动中虽总结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缺少实践过程中的反复论证,缺乏对经验的整理与交流;对现代化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掌握的不够充分;个别教师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忽视了家长在教研中的作用等。
本学年的教研活动已经结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地改进方法、不断创新,用实际行动促进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进一步提升教研质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力争教研中有新的突破。
幼儿园教研活动总结以及计划范文(五)园本教研是幼儿园教师学习、成长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们南麻五小幼儿园立足本园发展,加强园本培训。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园本教研工作
如果说,教师的素质是决定一切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那么,我们认为,面对今天我园幼儿教师队伍的现状,园本培训及开展园本教研应是我园保教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的办园理念就是:“自主、协作、探究、创新”。通过园本教研,让教师成长于学习之中,发展于工作之中。在施教的同时,为自己不断积累知识和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从合格教师逐步成长为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从而更好的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加强园本培训的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首先,园长亲自抓幼儿园工作,由她牵头成立了以园长为首的园本培训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辅导员具体负责培训工作,其他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其次,我们把园本工作列入幼儿园每周活动设计中;每学期,我们还定时召开园本培训园本培训活动,及时解决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园本培训工作进行及时的调度,加强了培训的针对性、时效性。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计划,确保培训落实到位
1、加强教学研究、教改研究活动,对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意义。全体教师必须积极、准时参加教研活动。
2、每个教研组开学初必须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指示,根据学校的部署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教改活动计划,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3、教研组长主持教研活动,每次活动要确定一个主题,要有教师作中心发言,力求做到每次活动有目的、有内容、有气氛、有所得。每次教研活动必须做好记录。
4、教研组长要及时总结教研、教改经验,加以推广应用,争取教研、教改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5、学校对好的教研教改经验、总结或论文给予奖励。
6、各教研组要组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积极开展教学专题研究、开展教学改革,开展公开教学活动。每个教师必须自选一、二个专题加以研究,争取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年青教师,我们将以教学环节为切入点,规范课堂教学,使教学管理精细化、制度化,从而推动学校整体工作,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局的精神,加强校本教研的制度建设,以教师为主体,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注重教研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以教学常规为着眼点,把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实现教师间的合作研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校本教研的形式:
教研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大教研:即学科教研,指全校同学科所有教师集中教研。
2.中教研:即年级教研,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间集中教研。
3.小教研:即个人钻研教材、教法和课程标准等。
三、校本教研的内容:
1、加强“五个研究”。
即课标、教材、考纲、课堂环节、学生五个环节。
2、加强对“问题引导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四、校本教研的准则:
从工作中的小问题入手,解决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个小问题。
五、校本教研的环节:
1.调研:教研组长了解情况收集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小”问题。
2.计划:根据收集内容教研组长确定每次教研的主题。
3.备题:各位教师根据教研主题准备材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研讨:集中研讨,各抒已见,交流想法,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决议。
5.执行:教师将决议付诸于实际教学,检验其合理性。
6.反馈:教研组长收集执行结果,形成总结性材料。
六、校本教研的分工细责:
(一)教导处:
1.制定学校教研制度。
2.指导管理教师的教研,检查教研工作的落实、进展情况和交流情况。
3.组织好各教研组教研成果的汇总、统计工作。
4.向校长、副校长提供教学导向性意见、总结,推广好的教法与经验。
(二)教研组长:
1.根据教学实际确定好本组教研任务,做好组内职责分工、任务布置工作,有计划地开展研究与交流汇报。
2.及时总结、反思、交流、推广教研成果与教学经验。
3.组织每次教研都要有依据、有主题、有记录、有措施、有成果。
(三)教师:
1.反思自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敢于提出共同研讨。
2.认真参加教研组活动,态度端正,讨论时要认真准备,积极发言。
3.积极实践教研成果,并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
七、校本教研的保障措施
1.每次教研活动时,教导处负责检查教研情况,包括参加人数、活动内容、主持人、起止时间等。
2.检查实行点面结合的方式,教导处负责全面检查记录,学校领导深入到各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
3.无故不参加教研活动者,按旷课一节处理。
4.成立教研活动评比小组,评选优秀教研组。
5.学期末展示各教研组研究成果,优秀材料及时推荐,先进方法及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