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50: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学情分析
五(2)班共有学生XX人,男女生各XX人。这班学生有一半阅读能力强,基础知识牢固,写作水平较高.有少数同学不按时完成作业,上课不认真听讲,阅读写作差,需要加强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的教育,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XX、XXX、XXX、XXX等几个同学智力和基础都较差,需要老师多下功夫,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争取在现有基础有所进步。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结构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期正式使用。全册教材共有课文23篇,其中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7篇。这些课文从精读到略读,按两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8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词语表统一安排在全册书的末尾,以每课一组的形式呈现。生字表1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2是要求会写的字,18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册是在前九册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有一定的继承性,体现整套教材的延续性,同时又有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2.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
3.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4.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5.增加了古诗文和传统文化相应的文章选录,也增加了语文要素培养的文章选录,加强对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
6.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三、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独立掌握本册生字200个,会写相关的词语。继续练习对对子。错别字率小于1%。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美感。继续练习常用书法的连笔写法。
(二)阅读:
1.自测阅读质量。每个单元要做,每课书要做。
2.写好自读笔记。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和自己的习惯选择合适的自读笔记样式。
3.把作品放在社会背景中理解,通过阅读认识社会。学习记叙的顺序,学习几种人称。
4.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7.阅读古文,通过朗读和与现代文比较,理解大意,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8.继续学习快速阅读、跳跃式阅读。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11.
全学期至少背诵古诗30首,连同自选背诵的内容,全学期不少于25篇(段)。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做到字斟句酌,炼字、炼句、炼意。
4.学写读书笔记(心得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参照学过的课文修改自己的习作。继续综合运用四年级学过的修改标准、修改方法和修改符号以及本学期的补充进行修改。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与读者换位思考,修改作文。继续学习写评语。降低习作中的错别字率。
7.课内习作每学期不少于8次。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学做开场白。学习怎样说明理由,怎样反驳别人的意见,说话要看对象和场合。
(五)综合性学习
1.策划简单的汉字活动。
2.阅读文中的资料,了解汉字的发展及其影响。
3.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六)自我评价
学习作单元小结,养成习惯,学会方法。时常注意学习上出现的错误。互相交流单元小结,提高单元小结的质量。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起止日期
课时
教学内容
备注
1
2月10日—2月14日
6
开学第一课
1、古诗三首
2、祖父的园子
10号开学
2
2月17日—2月21日
6
3*、月是故乡明
4*、梅花魂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
习作:那一刻,我长大了
3
2月24日—2月28日
6
语文园地
第一单元测试
5、草船借箭
4
3月2日—3月6日
6
6、井阳冈
7*、猴王出世
8*红楼春趣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演一演
5
3月9日—3月13日
6
习作:写读后感
语文园地
快乐读书吧
第二单元测试
国庆放假7天
6
3月16日—3月20日
6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汉字真有趣
我爱你,汉字
7
3月23日—3月27日
6
9、古诗三首
10、军神
11、青山处处埋忠骨
8
3月30日—4月3日
6
12*清贫
习作:他
了
语文园地
第四单元检测
9
4月7日—4月10日(4月6日放清明节)
5
13、人物描写一组
14、刷子李
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清明节放假一天
10
4月13日—4月17日
6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第五单元检测
15、自相矛盾
11
4月20日—4月24日
6
16、田忌赛马
17、跳水
习作:神奇的探险之旅
12
4月27日—4月30日(星期五放劳动节)
5
语文园地
第六单元检测
18、威尼斯的小艇
劳动节放假一天
13
5月4日—5月8日
6
19、牧场之国
20*金字塔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14
5月11日—5月15日
6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语文园地
第七单元检测
15
5月18日—5月22日
6
21、杨氏之子
22、手指
23*童年的发现
16
5月25日—5月29日
6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
习作:漫画的启示
语文园地
17
6月1日—6月5日
6
第八单元检测
综合复习
18
6月8日—6月12日
6
综合复习
19
6月15日—6月19日
6
综合复习
20
6月22日—6月24日(端午节调休)
3
综合复习
端午节放假一天
6月28日—6月30日(端午节调班)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
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且要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形成语感。但在传统的语文阅读课中,教师往往以教学大纲为本,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育,不理会学生是否完全掌握阅读技巧,完全束缚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这种教学方法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相违背。本文将通过分析三种改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案例,为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借鉴。
一、创设具体情境,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够成熟,掌握的阅读方法不够多,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尽量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在具体形象的课堂情境中感受语文自身独特的魅力,从而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学习。
例如,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威尼斯小艇》这节内容,因为考虑有些学生可能没去过威尼斯,不知道水城是什么样子,不能很好理解作者由威尼斯小艇引出的生活情怀。所以教师应该创设具体的情境,如在教室四周张贴关于威尼斯的风景画,课前播放威尼斯的传统音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课文氛围,并且教师应该在课前布置学生带好画笔和纸板,然后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关于自己想象的威尼斯小艇是什么样子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动态播放威尼斯小艇的图片或者相关视频,加深学生对威尼斯小艇的认识,通过图片和自己所画小艇这种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对文章更有兴趣,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体验本篇文章的具体意境,学习文章的景物描写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文,提高学生对文章核心观点的认识,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
二、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学生学习能力
在近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一直备受教师推崇,这是因为小组活幽芮擅罱饩鲅生参与率与资源分配率之间不均衡的问题,由于没有很好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所以近年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效果。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探究能力,促使学生优势互补,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课中,该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教师把学生分为四人小组,小组成员讨论归纳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这五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并讨论除了这五种玻璃,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到过什么样的玻璃,它们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讨论完后,选一名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语文阅读课堂的积极性。教师在学生参与中了解学生对这篇文章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使教师可以更好地设计接下来的教学计划,进行高效教学。
三、引入微课程摄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进一步向学校和家庭拓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也步入多媒体应用的队伍中。这时教师可以借助这一趋势的发展,录制微课程,微课程的引用改变了传统的死板教学方法,着重讲解了文章重难点,删去不必要的讲课内容,使学生在较短时间进行高效学习。采用微课程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文章重难点有了深刻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例如,在讲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的时候,可利用微课程讲授文章重点字词和语句,如这篇文章中“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教师在微课程中将这句话专门点出来,在微课程中以这句话为基本点,联系上下文来进行讲解。微课程的时间一般控制在短短几分钟,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集中精力掌握《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的重难点,而且还可以让没听懂的学生进行回放继续理解课文,也可把视频拷回家让家长指导学习。这对于认知水平相对还比较薄弱的小学生而言,微课程在课堂中的应用是促进有效掌握阅读技巧的最佳手段。
总而言之,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作为教师,应该紧随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一、 教学环节层面的整合
1. 加强联系,落实整体定位下的分析
受认识事物规律的影响,为了深入理解语文相关知识点,师生往往习惯于采用分析的方法,通过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但分析之后如果不能回归整体,甚至忽略整体的存在,知识间就会割裂,从而影响整体效果。整合,就是要在整体定位下,加强这些被分解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确定各个部分的合适的分析程度。这样的课堂就会有适度感和推进感。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广玉兰》第二课时教学中,围绕“审美认识和审美情趣的提升”这条主线,设定了“课前谈话,铺垫认识美”“复习导入,建整体印象”“理解特点,体会外在美”“感悟品性,发现理趣美”“诵读文字,感受喜爱情”“比较阅读,提升认识美”等五个板块,既突出教学重点板块,又层层推进,既实现了前后之间的板块整合,又有利于板块内部逐次推进的整合处理。
2. 融会贯通,实现某个时间段的整合
发现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往往会受时间段的限制,在有限的时间段里,如果能够及时处理不同部分的相关信息,就有助于整合发现,学习的收获会更大,如果还能注重不同部分相关信息的融会贯通,整合的学习效果则会更理想。这样的课堂就会有紧凑感和融通感。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跟踪台风的卫星》第一课时教学中,出示这样一组词语:“暴跳如雷 谈笑风生 惊慌 自豪 泄气”,先让学生自由读,读准确;接着要求学生试着读出词语所表示的情绪的变化,并在读的过程中简单说说为什么要那样读;然后再指名学生分别读课文第6至第8自然段,并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写了谁在什么情况下的情绪。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在读熟词语和相应段落的同时激发体验,又在比较读的过程中灵活地理解了五个词语,词、文互通,相得益彰。
3. 纳新吐故,时代转型中的文化整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新媒介不断出现,信息文化冲击着传统语言文化,时代呼唤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些都对语文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把这些新的气息、新的元素纳入教学实践中,与传统课程精华融合为一体,也是语文教学整合的应有之义。这样的课堂会有时代感。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第一课时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电子词典查询“歌谣”的意思,通过听歌谣来体会“音韵”的意思,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来查询“荆草”,图文并茂地理解,通过观看百度视频片断来感受“莲花落”等,有效提高了学生在信息社会查询词语的实践能力。
二、 不同梯度范围的整合
1. 整合作为一种思想方法
语文课程作为具有综合性的分科课程,不同层次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以及千丝万缕的不同事物、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整合理念不能仅局限于教学环节层面,它必须作为一种思想方法贯穿于整个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需要整合理念,而不是简单相加;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需要相互渗透,有机整合,融为一体;课内与课外需要整体考虑,联系整合,相互促进;预设与生成、实施与评价、听说与读写需要作用整合,协调一致,密不可分。遇到诸如此类的对立矛盾或多种教学要素时,就需要用整合理念来和谐地统领融合。
2. 开展学期课程整合研讨
一个学期的开始是教学工作的关键节点,既是上一学期教学工作的延续,又是新学期教学工作的开端,我们不能囿于制订简单的教学计划和提前备课,而应该围绕课程整合展开研讨活动,从理论到实践,系统构建整合意义上的语文课程实施规划。首先,应充分认识到高屋建瓴,整体把握,提升整合水平的时机,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意义,站在比较高的层面进行课程开发和课程规划,以弥补一线教师微观思维、就具体内容谈具体内容的不足,从而增强课程意识和统筹意识。同时,从学校层面上来看,教师群体虽然分工协作,但需要进行教师间的衔接对话,让每一位教师都清晰认识到本校的语文课程整体构建,自己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的整体定位,明白怎样团结协作、把握各自的阶段重点才会更有成效,其中,教研组长发挥重要的纽带作用。
3. 以生为本构建整合信源
人的生命是物质、精神、文化和信息的生命整体,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而每个学生又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然而,即使是在小学阶段,分科课程众多,且由众多的教师分别任教,每个年段,又分别由不同的教师任教,一般来说,每个班会有四五十名学生,所以,极易形成师生之间的割裂、课程之间的割裂、教师之间的割裂、家校之间的割裂、教育与教学之间的割裂,进而造成学生人格的割裂。要想避免割裂,就必须充分发现和共享学生身上的信源,整合贯通,语文课程的实施也不例外。例如,通过搜集学生不同方面、不同时间的典型材料或者过程记录可以建立学生档案,特别是如果能够建成信息丰富的网络电子档案,方便各类教育人员和家长、学生自己在异时异地进行信源的共享共建,这无疑立体地展现了几近完整的学生个体,运用整合理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就会更趋科学和理想。
三、 淡化学科结构的整合
在语文学科中开展综合性学习,是淡化语文学科自身结构的结果,是语文作为分科课程高度综合化的需要。虽然仍然表现出语文性这一基本特点,但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更显突出,既是一种学科具体化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基于学生生活经验的、下属于语文课程的、尚未独立的课程形态,在充分的联系和整合中重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我们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应该准确定位,把握其特征,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就拿语文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设计来看,五年级下册的《节约用水》,既有调查研究的内容,还有“谈节水学成语”“介绍节水小窍门”“编写公益广告”“抢答”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把它们孤立地进行知识教学,而应该在调查研究的实践过程中穿行,既要让学生自主设计调查研究方案,还要在真实的、开放的实践中突出强调一些与语文紧密相关的活动。
摘要古诗词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知识构成,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读诗、赏诗、用诗的等做初步探究,以期能够对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今后的教学研究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古诗;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4
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各类诗词无不体现着不同的意境之美,同时也有音韵和节奏之美。古诗的教学,对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体验以及对美的感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古诗的学习也是陶冶小学生情操和形成其基本语文素养的开端。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小学古诗的教学,在新课改的前提下,采用正确的指导方法,教会学生去体会古诗中的美。
一、当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为了教学而教学,缺乏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当前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有些教师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完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为了应付考试而上课。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古诗教学就显得很盲目,意味的要求学生背诵,死记硬背,有的还要学生把古诗解释也背下来,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忽略了培养学生对于古诗美的兴趣的引导,因而课堂的效率是低下的。
2、只重视文字讲解
在如今的古诗教学过程中只重视文字的解释和内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古诗中文学美的鉴赏和意境深远的体验。有的教师一上课就一味的讲作者、讲背景、讲诗的中心思想、讲文字解释,学生只懂得文字表面上的“死记硬背”,对于古诗的情感、所要表达的内容根本无法体会和领悟。显然,这样的教学方式不符合新课改对古诗教学的要求,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因而是低效的,其不应该成为古诗课的主旨。
二、如何提高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1、教会学生爱诗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诗有其特殊的意境以及节奏感和音律之美,教师要根据古诗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特点、对古诗掌握能力的水平,并利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诗中,感受诗的意境。
一首好诗往往也是一幅好的图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小学古诗词课文一般都配有精美的插图,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配以挂图,再制作一些精美的课件,再现诗的场景,缩短了学生自身阅历与诗内容的时空距离,这无疑会大大提高小学生对诗的兴趣和理解深度。例如在讲到五年级下册《游园不值》一课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场景,配以磁带朗诵,要求学生慢慢跟读,学生的脑海中便会呈现出一幅春的画卷,进而对诗的艺术构思有所理解,为进一步的赏析、领会意境做好准备。再例如讲到《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时候,一个紫烟袅袅升起,一条瀑布飞流直下,配以沙沙声响的美丽景象就出现在学生眼前,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自然对诗的理解和意境的感悟是也就更深刻了,感受到古诗的美,学生自然也就会爱诗。
2、教会学生学会读诗
有句老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古诗虽语言凝练,所含内容及其丰富,内涵更是深远,只有朗读古诗,才能用感情去体验古诗的韵味,内涵,进而有所感悟。教师要明白读诗是为了赏诗而读,而不是为了背诗而读,因而读诗应是饱含感情的分层次的读诗。一是要读准音和字,这是前提,二是要有节奏感,七言诗五言诗又不同节奏,绝句和律诗亦然。节奏是古诗词的精髓,把握了诗的节奏才能读出诗中蕴含的诗情、诗意。三是要读出感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初步理解使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做到的。小学生刚读诗,必然是稚嫩的,教师要给予其充分的耐心,充分发挥领读、带读的优势。另一方面,读诗应不仅局限于课堂,可以把古诗词的朗读跟课余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古诗词朗诵比赛,收集古诗词卡片等活动,形成浓厚的朗读氛围,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感,也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教会学生读诗,教师还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要一开始就把诗意告诉学生,因为学生如果一开始就知道了诗的含义,他的思维就会局限于此,他就不会感受到慢慢体会诗意的过程,读诗也就显得枯燥而没有意义了。
3、教会学生学会赏诗
一首好诗,就是一幅图画,一个故事,一段情感,或许还是一个哲理。因而教师应教会学生去发现诗中所蕴含的深意。我们知道,诗意往往都是通过意象来表现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联想对诗中的意象比如说画面、场景等细节展开扩展,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在讲到《山行》这首诗的时候,在初步的讲解之后,我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磁带朗诵,再把他们所想像到的景象画出来,结果每个同学都得到了不同的意象,“寒山”、“石径”、“白云”、“霜叶”等都像是一幅幅画卷一般在学生脑子中呈现。这就是悟诗,赏诗的一个途径之一。
赏诗的另一种体现就是“写”诗,在充分理解诗意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中的故事写出来,小学生受其自身能力限制,不用写很多,几句话足矣。比如学到古诗《寻隐者不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记叙文的形式重写,续写诗人寻隐者的故事,如《再寻隐者》等,情节可以不拘一格,由学生自己天马行空的想像。这不仅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将课本的知识加以升华运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语文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
不过教师在教学生赏诗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时候我们老师对诗中的某些哲理侃侃而谈,殊不知这已经远远超越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慢慢就没了兴趣。
4、加强学生的古诗阅读
在小学语文的课程设置中,每个学期古诗仅两首,这还不足以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古诗文化的深远,因此,还必须要加强课外的古诗阅读,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古诗资料,自主学习,并写下感受,然后小组间展示;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由此,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古诗慢慢转化为自主学习,在逐步掌握读诗,赏诗的基础之上进行大量的古诗阅读,把古诗的学习当成一种兴趣和爱好。
古诗的教与学,其实是教师和学生不断感悟诗的魅力的过程,教师的任务在于让学生学会爱诗、读诗,赏诗。因此,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尊重其成长规律,按照教育规律来教学,制定严格的教学计划,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才能提高古诗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