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50: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绞刑架下的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无可奈何花落去(打一常用词)感谢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打一常用词)熟语
烨(打一新兴词语)中国热
内秀(打一新兴词语)心灵美
勿上当(打一新兴词语)非典
新苗茁壮(打一新兴词语)小康
现代作品(打一新兴词语)非典
天女散花(打一新兴词语)高消费
华夏英姿(打一新兴词语)中国特色
同光阴赛跑(打一新兴词语)与时俱进
思想波动(打一文学名词)意识流
休得多言(打一文学名词)歇后语
垂涎三尺(打一文学名词)顺口溜
一表非凡(打一文学名词)神话
虚心话(打一文学名词)七言
加减乘除(打一文学名词)构成主义
何谓状元(打一文学名词)第一人称
谈笑风生(打一文学名词)即兴诗
一支香烟(打一文学名词)传奇人物
人微言轻(打一文学名词)小小说
平等待客(打一文学名词)主人公
逢人只说三句话(打一文学名词)七言绝句
夜半无人私语时(打一文学名词)黑色幽默小说
龙舟(打一歌曲名)中国船
丹田(打一歌曲名)红土地
车谱(打一歌曲名)四季歌
玩儿房(打一歌曲名)游戏人间
天涯海角(打一歌曲名)在那遥远的地方
老式波音(打一歌曲名)涛声依旧
四方面军(打一歌曲名)东西南北兵
保持沉默(打一歌曲名)什么也不说
第一人称(打一歌曲名)那就是我
黄河大合唱(打一歌曲名)摇篮曲
离别正堪悲(打一歌曲名)欢聚
新媳妇探亲(打一歌曲名)回娘家
竹林诸贤堪赞颂(打一歌曲名)七子之歌
两对情人互相思(打一歌曲名)好想好想
醉翁之意不在酒(打一歌曲名)好山好水好地方
汕头一周游(打一歌曲名)山不转水转
到了长城放声唱(打一歌曲名)好汉歌
青梅煮酒论英雄(打一歌曲名)只有你和我
东南西北皆欲往(打一歌曲名)走四方
青龙白虎照秦镜(打一歌曲名)二泉映月
一、巧用课文中的意象,让语言散发诗意的芬芳
词汇量贫乏导致表达苍白。为什么在学了多年的语文后学生词汇量还是如此贫乏,原因很复杂。就教材来看,由于篇目的限制,词语的复现频率很低,不符合我们积累识记的科学规律,同时,高中条分缕析的课堂教学也少顾及词汇量的积累。为提升作文语言表现力,我们应当提倡学生大量积累词汇。那么积累哪些词汇又如何积累呢?
看我们的课文,如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里的“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为什么不种月季、牡丹或玫瑰之类的花呢,无疑前者清幽,符合作者的心境;又比如郑愁予的《错误》明明已经是现代了,为什么还要写“我达达的马蹄”呢?再如余光中《听听那冷雨》里谈到对江南的印象是“杏花,春雨,江南”,为什么不是“高楼、美食、江南”?其实都体现了文人潜意识里的爱好。同理,语文老师骨子里也浸染了这种意趣。所以我在教学课文的时候,会有意识地让学生积累这些诗意的美好的意象。
比如,学《故都的秋》,学生们收集了:“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槐树叶底,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在破壁腰中,像喇叭似的朝荣的蓝朵”;“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只能感觉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的落蕊”。教《兰亭集序》,学生的摘记本上写下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流觞曲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样,三年课文意象的积累,学生慢慢就浸润了这份诗情。到高三,再对自己特别喜欢的词语按一定规则进行分类。古人初学诗,有《幼学琼林》之类书籍可以参考,同样,学生拥有了这些词汇,写作时,衔珠镶玉进行灵活运用,自能营造诗意境界。
二、仿效课文中的细节,让语言充满鲜活的美感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形象的鲜明性,事件的生动性。好的细节描写“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课文中有大量的好的细节描写,学生平时多模仿,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运用细节描写,也可提高作文的发展等级。
1.景物描写
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主要特征,个别词语、句子要做到细致入微、生动传神,给读者留下具体可感而又生动鲜明的印象。如《内蒙访古》中有这样一段话:“秋天的阴山,像一座青铜的屏风安放在它们的北边,从阴山高处拖下来的深绿色的山坡,安闲地躺在黄河岸上,沐着阳光。”这段话很朴素,却把阴山、原野写得恬美而有生气。其中“拖”、“躺”、“沐”三个普通的字就用得很好,使阴山南麓的原野有了生命,这一生命有着安详宁静的神态,有着悠然自得的情调。
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了一所贫困地区的小学:“远远望去,在那黄褐色的小丘之下,有着一圈黄色的用土块造成来的平房,唯有那旗杆上飘拂着的国旗告诉你这是一所学校。”我让他借鉴《内蒙访古》中的那段话,作点修改。最后他改为:“在那黄褐色的小丘之下,卧着一圈黄色的用土块垒砌起来的平房,唯有在它上空飘拂着的国旗告诉你这是一所学校。”用“卧”字代替“有”,用“垒砌”代替“造”,用“在它上空”代替“那旗杆上”,就更形象地写出校舍的低矮、简陋和黯淡。只换了几个字,就意趣大异,携有更多的视觉信息。
2.人物描写
人物是文章的灵魂,运用细节描写,可以传神的刻画人物,给人以形象逼真之感,可以成功传达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物血肉丰满,进而让人感到栩栩如生。借此,我们可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睛,得到高分。鲁迅的《祝福》:“脸上瘦削不堪,……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抓住了祥林嫂最大的特点,眼睛呆滞。“间或一轮”入木三分的写出了呆滞,形同僵尸,形容枯槁,最后的结局如此悲惨和凄凉。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这种年轻女人……生长得一张黑中透红枣子脸,满口白白的糯米牙,穿了身毛蓝布衣裤,油光光辫发盘在头上。”那“枣子”脸形和那“满口白白的糯米”牙齿,运用比喻把云南女子写得既形象又可爱。
我有意在讲《祝福》时也讲了《云南歌会》,强调了描写人物肖像,一定要抓住对方最主要的特点,运用比喻等手法进行描绘,然后让学生在班里同学中挑一位同学进行肖像描写。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此人圆滚滚的身躯上安着圆滚滚的脑袋,中分的头发向两边梳着,透过厚厚的镜片可以看到一双小小的眼睛。像两根红肠似的的嘴巴上边长着一只小巧的鼻子,一笑起来只见原来就小的眼睛更是眯成了一条缝,嘴巴发出哈、哈、哈的笑声,浑身的肉也像注了水似的颤个不停。”他抓住了人物“胖”的外貌特征,运用比喻、叠词等方式将该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借鉴名家笔法,让语言折射出幽默的光泽
语言的个性表现不一,大气是个性,轻灵是个性,绚丽是个性,深邃是个性,质朴是个性,清新是个性,犀利是个性,幽默也是个性。老舍先生说过:“文字要生动,必须利用幽默。”作文的语言如果诙谐幽默,就能轻松地诙谐调侃,辛辣地讽刺嘲笑,让文章理趣盎然。如一些课文和当代名家们的写法:再到街上走走,矮的在高的旁边慢慢往前滚,看不着腿,基本上就是一个球了。(刘恒《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他(指增疤叔)小时候很顽皮,拉屎都要爬到树上去。(孙犁《增疤叔》)审问没有多久,秘密警察弗立德里赫很不小心地“碰”了我一下,我又在昏迷状态中被运了回来。(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这些文字中作家们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反语三种修辞手法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机智幽默,更富有魅力。在这方面语言训练中,可设计两种训练方式。一种是换词训练,在对比中让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第二种是让学生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手法描述忙乱、紧张高三生活。学生作品如下:
对于学习,我们要像野猪一样勇往直前,像狮子一样统率一切,像黄牛一样勤勤恳恳。对于题目,我们要像猴子一样机动灵活,有时还要像梅花鹿一样小心谨慎。
也许在一天中你要在抛物线上冲浪,在之乎者也中徘徊,在万有引力和电磁场上穿梭,在碳氢氧氮中漫步,到了最后还要拖着快散架的身子去和A、B、C跳舞。
女儿的歌声爸爸的泪:女儿究竟有没有复明的希望啊!
张卓是苦孩子。由于双目失明,她从小没有一个玩伴,除了父母亲,唯一的伙伴就是家里那条又瘦又小却生性和蔼的花狗。孤单的盲女孩常常把小花狗放到被窝里,和它一起睡觉。白天父亲不在跟前的时候,她便拉着小花狗的尾巴走来走去。小狗领路,盲女孩摸索着前行,成了小村的一道辛酸风景。
不幸缘于1986年的冬天。
阵阵北风呼啸着吹过大雪覆盖的吉林省舒兰县二道乡榆树沟村,村头张天夫两岁的女儿昏迷在生死边缘。五天了,她高烧不退,但无情的大雪阻隔了通往县城医院的路,张天夫和妻子只好苦求-村里的医生。后来,女儿的生命终于保住了,可是她从此双目失明……
45岁才生得这唯一孩子的张天夫哭得呼天抢地,大雪还没化尽,他便四处借来2000元,背起女儿,踩着“吱吱”作响的深雪窝,走向25公里外的县城。几个医生看过后说:“孩子的眼睛烧坏了,根本没救了。”
第二天下午4时,张天夫回家迈进院子的时候意外发现:家里的三间房子已被烧成一片废墟!原来,妻子由于女儿患病变得精神恍惚,晚间烧柴时不慎酿成火灾。在双重打击下,张天夫病倒了。乡亲们为他家搭了一间只能遮雨挡风的简易房,
盲女孩5岁那年春天,小花狗病死了。之后不过一个月,又一场意外的火灾降临,连家里的简易房也烧成了灰烬。无奈,本想靠种地挣钱给女儿治眼病的张天夫只好带着妻子、领着瘦弱的盲女儿,推起家里仅存的那辆双轮车,背井离乡去讨生活……
他们首先到珲春市拾荒。每一天,张天夫先安置好体弱的妻子,再推车载着盲女儿走街串巷。春来秋往,两轮车“吱吱”作响,车上的女儿一点点长大。一天,女儿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父亲说:“爸爸,你长什么样呀?”张天夫好心酸啊,他拉起女儿的小手,把她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这是爸爸的鼻子,这是爸爸的眼睛……”说到眼睛,他哽咽了,“孩子,怪爸爸没能及时给你看最好的医生!爸爸拼命挣钱,一定要治好你的眼睛!”
不久,张天夫攒了一点钱,将女儿领到珲春市医院。医生说:“孩子的眼睛没有希望了。”听到这样的定论,张天夫一连几天都吃不下饭。
几个月后,张天夫又把女儿带到省城长春白求恩医大,得到的答复还是“治不了”。
尽管这样,张天夫还是没有绝望。这个坚强的汉子相信:只要努力,女儿终有见到光明的那一天。“攒钱,一定要治好女儿的眼睛!”这是张天夫每天醒来的唯一念头。为了挣钱,他每天早晨找一个向阳的地方放好双轮车,叮嘱女儿看守着车,然后去收旧瓶、纸张和塑料……
一次,路边小店播放歌曲,盲女儿认真地听个没完。“爸爸,让我多听一会儿……”一句话说得张天夫心里很不好受。第二天,张天夫用一堆零碎钱给女儿买回一台半导体收音机,这样,盲女儿便可以天天听歌曲了。一天,盲女儿说:“爸爸,你教我一首歌吧。”张天夫只会唱一首《小松树》,就把这首歌教给女儿,盲女儿一学就会了。看着聪慧的女儿,张天夫满心辛酸:女儿要是再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该多好啊!
女儿的歌声淹没了父亲的好多烦恼。每一天,父女俩走街串巷,每到一处,张天夫都给女儿描绘眼前的景象:商场、人群、路灯、车流……茫茫的黑暗中,他就是女儿的眼睛,他要让盲女儿在脑海里绘出精彩迷人的世界……”
女儿9岁的一天,张天夫终于攒足了120元,为女儿买了一台最便宜的录音机和一盒《中国民歌精选》磁带。从那天起,盲女儿开始对着录音机学唱歌。她听不懂歌词,张天夫就对着磁带盒纸封底的歌词一句一句地教她背。就这样,盲女儿渐渐学会了《牧歌》、《沂蒙小调》、《刘三姐》……仿佛有种天性,她唱起歌来格外动听……
张天夫不想荒废女儿唱歌的特长,思前想后,他鼓足勇气带着女儿找去珲春市第二实验小学,请尤文翠老师教张卓声乐课。尤老师被拾荒父女俩的求学精神感动,破例收下了这个盲学生,并免去张卓的全部学费。张卓跟随尤老师学了两年,歌唱水平大有长进。
1998年6月的一天,在拾荒路上,张天夫和14岁的盲女儿被电台的活动吸引了,父亲鼓励女儿:“孩子,电台在搞歌咏活动,谁去唱都行,你也去试试吧。”电台的录音棚就在街边,张天夫给女儿报了名。
这个衣着破旧、不引人注意的盲少女开始演唱了。一开口,大家便感到她的歌声与众不同,主持人寒川发现她是盲少女,听着听着就流下了眼泪。当天,盲少女三首动听的歌传遍了珲春。
第二天,寒川跑到郊外的“贫民窟”,对贫苦的盲女一家进行专题采访。很快,盲少女张卓的歌声和她与“眼睛爸爸”相依为命的故事感动了珲春城,不少市民为她捐款、送磁带。为了让盲少女能在家里练歌,一个名叫金元珠的家电老板还特意送给她价值1500元的“星球牌”组合音响……
颠簸半个中国的无奈:宁可剜掉自己的双眼让女儿复明!
不少珲春人都关心张天夫一家。张天夫说:“能让女儿复明,让她看到爸爸妈妈的模样,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啊……”人们被他执著的父爱感动了。珲春市电业局职工们说:我们愿意帮助这位好父亲实现梦想,把张卓送到国内眼科最权威的医院――北京同仁医院救治,不论多少费用都由我们捐!
半个月后,盲女儿住进了同仁医院。一连几天,张天夫都忐忑不安地在病房外默默祷告:“宁可剜掉自己的双眼给女儿,也要我的宝贝女儿复明啊!”但手术没有成功。
极度失望的张天夫牵着盲女儿返回珲春,拾荒父女生死相依的亲情故事持续感动着这个不起眼的北方小城,“维也纳”、“白桦”、“北极”等几家歌厅相继邀请盲少女张卓“赶场”。从此,张卓白天为父亲看护拾荒用的双轮车、摸索着整理收来的破烂;晚上则在父亲的引领下到歌厅里唱歌。她动听的歌声和自强自立的精神,赢得了客人们热情的掌声。张天夫在一旁把眼睛见到的一切详详细细地告诉盲女儿:“一个穿红衣的漂亮姐姐给了你10元,那几个长头发的瘦小伙子又为你鼓掌了,坐在后面的大妈在流泪……”他知道,多讲一些看到的,女儿就会多一些自信、多一些幸福感啊!
几个月后,张卓攒了1100元,她非要给父亲买一身新衣服不可。但张天夫
说:“还是把这些钱用在学习、治病上吧,我一分钱也不能用。”最后,他用这笔钱给女儿买了一台电子琴。
然而,当一家人的生活希望刚刚燃起之时,歌厅的境况却渐渐不如从前。后来,盲女儿和父亲以每月400元的价格租下一间破旧的小歌厅,以每首曲子2元的价格招徕顾客,苦苦支撑着一家人的生活。
一天,张天夫照例抽空教女儿自学功课,他将中学老教材中的那篇《绞刑架下的报告》读给女儿听。“没有歌唱就没有生命,就像没有太阳也就没有生命一样”,这句话让他们父女都流泪了。歌唱不正是自己的生命和太阳吗?盲女儿一面反复地背诵这个句子,一面让父亲描绘太阳的样子。张天夫说:“没有了太阳,就没有万物;没有了太阳,世界就是盲人的世界……但爸爸的心中还有最大的太阳,就是我的女儿……”张卓一下子扑到父亲的怀里哭了:“爸爸才是我的太阳啊!”
第二年,小歌厅所在的那幢老房子被推土机无情地推倒了。几个月后,那里崛起一座新楼。待他们要再租房子做歌厅时,在他们看来是天价的房租令他们却步了。走投无路的张天天说:“我们只好继续拾荒了。”盲女儿说:“爸爸,我长大了,让我自食其力,为爸爸分担些吧。”
从那天起,在小城的街头,张天夫重新推起那辆老式双轮车,载着盲女儿走街串巷,女儿卖唱,父亲拾荒……半年多后,盲女儿终于攒了2300元。她说:“爸爸,用我这些钱给你买一辆好用的三轮车吧。这次,爸爸一定要答应我!”因为拗不过女儿,张天夫只好买来一辆旧的机动三轮车。从此,他可以比较舒服省力地骑着三轮车去收破烂了……
一晃几年过去了,一家人又稍稍有了点积蓄,心有不甘的张天夫毫不犹豫地收拾好可怜的一点家当,带着家人坐着三轮车,一路拾荒再次到了长春市寻找女儿复明的希望。可是,他们走了几家大医院,医生都说“没治了”。
张天夫还是没有绝望,但他知道时间过去越久,女儿复明的希望就越小。在长春逗留一段时间,攒了一些钱后,破旧的三轮车又载着一家人马不停蹄地出发了。
阳光明媚,他们在街头唱歌、拾荒,风雨袭来,张天夫赶紧在车上为女儿和妻子架起遮雨挡风的塑料棚,为了省钱给女儿治病,桥下,路边,他们就在三轮车上过夜……几年间,一家人犹如“吉卜赛”人那样,靠着这辆日渐破旧的三轮“大篷车”辗转四平、铁岭、沈阳、锦州、北京、天津、徐州……三轮车修修停停,载着苦难的一家人坎坎坷坷地走遍半个中国。每到一个城市,张天夫都带盲女儿去当地最好的医院,他们仍然每次都失望而归。
爱心耀亮了盲女的世界:爸爸,我终于看到你了!
光阴似箭,一曲曲街头动听的歌曲不知不觉将盲女儿唱大了;岁月流逝,终日操劳的父亲早已步履蹒跚、满头白发。看到女儿长得越来越漂亮,张天夫心头就越来越沉重:自己眼花、心跳、咳嗽,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日渐衰老;女儿大大小小的医院看了几十家了,难道近20年的梦想真的见不到一点光亮吗?
2003年9月,那辆几近散架的三轮车载着三口之家漂泊到了青岛。在这个善良的海滨城市,很多市民在市峡广场听了张卓的歌,向她伸出了温暖的手,10元、5元、2元、1角……看到女儿兴奋、自信的表情,张天夫心里有了一丝安慰。女儿乐观地说:“爸爸、妈妈,你们别担心,即使我的眼睛治不好,今后你们也可以像小时候我守摊子一样帮我守摊子,我一定能养活你们!”
一对老军人夫妇非常同情张卓的不幸,更被这对父女的亲情感动。他们说:“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孩子、好爸爸!唉,我们就是老了,不然我们能为你们做好多事情。”每到月初,这对老夫妇都到广场张卓的卖唱摊子,将一些衣物和好吃的东西送给他们,并定期给他们300元资助。冬去春来,他们坚持不留自己的姓名:“记住我们是老军人就得了……”
2004年7月23日,在城管部门的要求下,盲姑娘张卓只好远离广场。
跋涉到达潍坊市的第二天,遭雨淋后发高烧的张天夫终于支撑不住了,一头昏倒在路边,好心的路人把他送进医院。盲女儿在医院里守了两天后,张天夫终于醒过来了。他眼里满是混浊的泪水:“女儿,爸爸无能啊!可能等不到治好你的眼睛那一天了……”张卓也哭了,她安慰父亲说:“好爸爸,我们尽力了,听天由命吧……女儿没钱给你买营养品,就给你唱首歌吧……”“爸爸是儿登山的梯,爸爸是那拉车的牛……”女儿边哭边唱电视剧《咱爸咱妈》的主题歌,歌声凄婉哀伤,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
一周后,张天夫迈着发飘的脚步走出医院。女儿虽然看不到父亲苍老的模样,但心里最明白父亲为她遭受了多少苦,她坚决不让父亲去拾荒了。她说:“爸爸,你老了,快70的人了,再也不要受累了。有我唱歌,就饿不着你……”
2004年10月5日,一家人又颠簸着向山东省会济南移动。这是一次异常艰辛的跋涉。起初,张天夫还是坚持着驾驶,但很快,车坏了,他也病得爬不起来,只有靠多病的老伴缓缓骑行。再后来,老伴也支撑不住了,再换上盲女儿骑车,父亲躺在后面引路。盲女骑车常常引来路人围观,几个好心的小伙子了解情况后帮他们骑了一程又一程。
一家人千辛万苦到了济南,为了给父母赚来糊口和吃药的钱,盲姑娘早早地在父亲的引领下跑到解放桥附近卖唱,甜美的歌声引得大都市的人们纷纷驻足静听。盲姑娘的坎坷经历、歌声背后一段段催人泪下的亲情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不少人慕名前来听歌、捐款……
2004年圣诞节,好多济南市民都到解放桥看望盲姑娘,给这对父女送来捐款和节日的祝福。这天,济南市施尔明眼科医院一位名叫李雪的护士将这父亲终其一生为女儿治眼病、盲女儿卖唱反哺父母的动人故事讲给院领导听,曾留学美国的眼科医院博士、医院院长毕宏生说:“办公室马上派两个人去调查一下,如果情况属实,不妨把这个姑娘接到医院里查一查。如果有希望,我们不惜代价,一定想方设法让这个孝顺的盲姑娘看到光明的世界。”
12月28日上午,怀着最后一丝希望,60多岁的父亲张天夫牵着女儿的手走进了具有国际水平的眼科医院。出于对盲姑娘的敬意,毕院长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和几位眼科专家一起亲自做检查。下午,专家们会诊。毕院长说:“张卓的眼病为先天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和视神经萎缩。用传统的手术应该是回天无力,但我相信,凭我们的技术能力让这个孝顺的盲姑娘看到世界,应该没有大问题!”随后,他对张天夫说:“张大爷,院里的医护人员都非常同情你们父女,所以院里决定,免费为你的女儿做复明手术。放心吧,如果不出意外,新年那天她就可以看到东西了……”
“真的?”张老汉听得呆在那里。他做梦也想不到,早已被几十家医院判了“死刑”的女儿的眼睛,今天竟破天荒地看到灿烂的希望。他怔怔地望着院长,激动得久久说不出一字来……
12月31日,张天夫比任何人都起得早,他借着夜色的余光,端详盲女儿幸福地熟睡的样子,心中翻卷着层层波浪。快20年了,多少时间,多少泪水,多少乞求啊!今天能出现奇迹吗?他披衣起床,悄悄地在走廊里漫步,还是压抑不住兴奋,又跑到院子里走个不停……
上午9时30分,由毕院长主刀的“抗青光眼、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和瞳孔成壁”手术开始了。经过近两小时紧张的手术,这个具有世界难度的复明手术终于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