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

时间:2023-05-31 09:53: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会计信息化,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会计信息化

第1篇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审计;监督

[中图分类号] F2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1- 0032- 02

会计信息化审计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审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审计模式上通过评价控制会计信息化系统,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审计对象,建立技术与审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审计监督体系,以提高审计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1-3]。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信息输出的实时化要求审计监督必须向实时审计鉴证方向发展。不仅如此,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一些审计证据更具易逝性,使审计难度更高,风险加大。因此必须变革审计技术和方法,实施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增强其在信息化环境下查错防弊、规范管理、遏制腐败、打击犯罪的能力[4]。

1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目标、对象及内容

(1)会计信息化审计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作为审计目标。审计部门可通过数据通讯的控制测试、硬件系统的控制测试、软件系统的控制测试、数据资源的控制测试、系统安全产品的测试等方式来测评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同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从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两方面评价信息系统有关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

(2)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对象就是会计主体。审计对象从传统的被审单位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纸制账、表、证转变为无纸化的电子数据、文件;审计方式从审计人员采用传统的手工翻账、计算、记录、核对转变为通过鼠标的点击方式;审计的范围已经不再是传统的被审单位的纸制资料、数据,而是包括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平台、业务处理系统、电子数据、文件以及软件、硬件获取、操作安全性等多个方面。

(3)会计信息化的审计内容是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不同,它是由会计数据体系、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以及系统工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组成,所以会计信息系统的审计内容与手工会计系统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计,也可称为对会计信息系统程序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处理对象即会计数据的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开发质量的审计[5]。

2 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

(1)传统的审计线索缺失。在手工会计方式下,凭证、账簿及会计报表等各种审计资料都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填写与登记,并有经手人签字,是可见的文字、数字记录。而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原先审计所必须审查的大量书面资料都存储在磁性介质中,肉眼不可见,会计数据的生成方式、传递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审计线索改变了方式或干脆消失了。

(2)会计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互联网和计算机基础之上的,信息系统的引进会给会计信息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是由信息系统固有风险所造成的。在计算机以及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存在技术风险、业务风险、控制操纵数据风险、篡改调用程序风险、纠错风险和安全风险等,这些风险无疑加大了审计人员的监督难度,而且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

(3)审计技术的复杂化。在会计信息化的条件下,原有的审计技术方法虽然仍然有效、仍很重要,但已经不能满足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需要,信息处理的电算化和信息存储的电磁化,使得审计人员只能利用计算机对数据和系统进行审查,计算机辅助审计成为必不可少、效率更高的审计技术[6]。

(4)会计信息化导致当前审计的风险抵抗力下降。如果按照传统审计方法,审计人员能抵挡一定的风险,但随着信息化会计的深入应用,审计人员老龄化及审计人才缺失的问题将会日益突出,审计风险将不断加大[7]。

3 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策略

(1)制定并统一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呈现出滞后性,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缺乏操作性,无纸化的电子信息能否作为审计的有效证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规范会计信息化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审计质量,应研究和制定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准则和实务指南。一方面,有赖于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电子信息的有效性进行明确的界定,使会计信息化审计切实做到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可以由行业组织出面将实践经验加以总结,并把有关概念、工作流程和技术方法固定和统一起来,形成行业标准和规范,不断完善原有的技术规范,统一网络技术管理规范、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并对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资格、计算机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等方面做出规范。

(2)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研究及学习。审计理论来源于审计实践,又反过来指导、促进审计实践,二者不可偏废。没有审计实践,审计理论无法产生,没有审计理论指导的实践会走弯路。因此,要在审计实践中善于及时发现、总结规律性的问题,将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国内学术界、政府研究机构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密切关注国际会计信息化审计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发展与完善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从而更好地为会计信息化审计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审计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每位审计人员应当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增强开展计算机审计的意识,并掌握计算机审计操作方法,逐步能根据审计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编写出各种测试、审查程序的模块。

(3)积极探索审计方法的创新。审计环境的变化,客观上要求审计方法也要创新,审计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流如同审计基本程序一样,要有条不紊,秩序井然。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采用计算机抽样或者建立数据模型来辅助审计,使审计人员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利用现代手段,找到审计的关键点和线索。通过计算机的海量搜寻,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延伸审计范围,从而可以抽取足够多的样本,达到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的目标。审计人员还可以充分运用数学方法、会计方法、控制方法等多学科的方法交叉进行,从而达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4)在审计软件技术的开发上下功夫。由于审计的范围已扩大到会计信息系统及其他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迫使审计人员在采用传统的各种审计技术的同时,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用日益先进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去对付单机、网络、多用户等各种工作平台下的会计软件。审计软件是大量审计方法和技术的集成,一般包括内部控制评价、审计计划管理、数据转换、抽样审计、实质性测试、会计报表生成、审计工作底稿打印与管理、审计证据归集与评价、审计报告生成等功能。为适应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各种财务软件的发展,必须提高开发审计软件的速度,加快审计软件更新换代的步伐,开发通用审计软件和专用审计软件。

(5)大力培养复合型会计信息化审计人才。当前大部分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知识和经验的老审计人员,由于历史、客观的原因使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不多,造成一些知识结构上的欠缺。而年轻的审计人员虽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由于非计算机专业毕业,仅掌握浅层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运用技能,缺乏深层次的计算机系统设计、程序编译检测技能,不能有效分析系统结构。因此要真正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难度较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尚有难度,需依赖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员协助,但又造成审计人员独立性减弱。因此培养复合型审计人员迫在眉睫[8]。审计机构应注重从多渠道对现有的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加快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适应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要求。对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既包括对审计人员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培养和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的更新,也包括对计算机专业人员财务知识、审计知识的培养和计算机知识的更新。首先应强化培训。各级审计机关要拥有完备的培训基地,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加强不同岗位的适应性培训。其次应重点选拔人才。即有重点地选派一些“尖子”人才进相关高校深造,进行知识更新,或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

(6)提高审计风险的防范能力,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进行审计。侧重对数据的输入与输出,软件开发维护及系统程序修改或管理等之间的关系处理进行审查,并对被审计单位网络结构进行分析与评价,以确认防范黑客侵入的能力;对被审计单位的系统容错处理机制、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保密技术等作深入的了解,以评价其系统安全性的等级,从而有效地控制审计风险[5]。

(7)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主要障碍之一是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认识不足,必须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如实宣传网络环境下重构后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带来的风险,大力宣传会计信息系统控制的重要性,让更多的经营管理者,真正认识到开展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必要性,增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迫切性,促进社会舆论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解与支持,进而推动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开展[9]。

主要参考文献

[1]常婕.会计信息化对传统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1(1).

[2]宋璇.会计信息化下审计模式的创新[J].会计师,2009(6).

[3]谢京华.会计信息化下的审计问题[J].审计与理财,2007(5).

[4]张定明.信息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如何应对会计舞弊[J].卫生经济研究,2007(9).

[5]王彩.试论会计信息化审计[J].经济管理者,2010(14).

[6]王逢娜,宋哲.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

[7]宋英.会计信息化对审计的影响[J].审计与理财,2011(5).

第2篇

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信息化技术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人们生产与生活的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与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在信息化广泛普及的形势下,各企业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也在不断地改变自身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模式。而其中财务会计作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信息化的趋势下不断作出调整。当前财务会计的流程优化也已成为一种会计工作的新趋势,也是企业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客观要求。

一、财务会计流程优化的必要性

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一般会包括业务流程与财务会计流程,以及管理流程三个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生产与经营活动所承载的主体,企业内部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的业务流程,其都是为企业的生产而服务,并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而在业务流程的运行中,其又会在运营过程中产生很多的业务信息,这时,企业的财务会计流程就是为了获取这些业务信息而存在的,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为企业财务报告提供必要的依据,并配合做好企业的成本预算等各种财务工作。在财务会计对获取的业务信息进行加工之后,就要发挥管理流程的作用了。管理流程是一种管理会计工作所提供的信息的管理工作,并且要对企业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作出合理的分析与研究,然后针对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为领导层的决策意见提供必要的依据。从企业这一整套的流程来看,财务会计流程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其流程工作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工作质量的好坏。对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也会起到提高企业管理工作水平的作用。所以,在信息化形势下,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是很有必要的。

二、传统财务会计流程的不足

对企业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必须是基于传统流程所存在的问题上,那么对于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而言,它又存在哪些不足呢?

1.理论基础不够先进。

在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中,它是严格按照规定的顺序来完成的,是一种劳动分工式的流程,各部分之间独立完成自身的工作,所以,各自间的联系不够密切,造成数据不具备连续性与系统性。基于这种理论来工作太过于死板了,各流程之间不够灵活,管理起来也是各自为营,缺乏有效的统筹工作。

2.数据的精准度不够。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传统财务会计流程只会从其中的一个小部分的信息来分析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这样的做法不够全面,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好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从而导致分析出来的数据的精准度不高。

3.信息采集的滞后性。

传统的财务会计流程往往是与企业的业务流程相分离的,所以,它在反映资金信息的时候,总是在物流信息的后面;而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也是基于滞后的信息采集上。所以,其制定财务报告缺乏一定的时效性,必须进行再加工之后才能被运用。

三、财务流程的核心思想

在财务会计流程中,其核心思想是流程的再造。它在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转变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其中的关键性因素。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分析流程。

在具体的财务会计流程进行实际工作之前,对它的整个流程进行有效的诊断是一种很有必要的做法。通过有效的分析与诊断,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流程的走向,检查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2.再规划流程。

在对整个流程作出了全面的分析与诊断之后,必须要对原有的流程进行一个再规划,使之不断趋于完善。当然流程再规划并不是一个依葫芦画瓢的过程,而是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完成。

3.实施流程。

对原有的流程进行分析、诊断及再规划之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实施,把新的流程投入到具体的生产经营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它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如果其实施效果不好,将会对企业的整个经营产生影响。

四、信息化下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

1.统一数据建设的标准。

在对原有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之后,新的财务会计流程应该能科学地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合理地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已加工后的数据规划通过的标准,保证各数据结构的完整,并且根据已建立的数据标准对数据进行科学的输入,实现会计录入的信息化与科学化。

2.简化操作流程,提高效率。

对于财务会计流程的核心思想要进行合理地运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加强实时数据的传递,提高其输入的效率,防止数据出路的重复性。在具体的操作流程中,对于那些比较复杂、繁琐的流程要善于精简化,使之能在有效的流程内发挥作用。

3.把财务与业务流程合理统一起来。

从企业的整个操作流程我们可以看出,财务会计流程是对业务信息的一种加工过程,所以,业务流程的工作质量与效率,也会直接影响到财务会计流程的质量与效率。二者之间是相互统一的有机整体,必须实现它们之间的一体化。

五、结语

在信息化的新形势下,实现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也是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企业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财务会计流程的优化,将会提高整个企业管理流程的质量与效率,从而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作者:白玉平 单位: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杨小玲.浅谈财务会计流程化的探索[J].中国新科技新产品,2012,(2).

第3篇

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上对会计行业及会计工作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当前会计行业发展过程中,应当与信息技术结合,积极实现会计信息化,会计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会计信息化充分了解,并且要通过有效策略及方式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从而使会计信息化得以真正实现。本文就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进行分析。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实现有效结合的新型会计工作模式,对会计工作效果的提升及会计工作的良好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在会计行业发展过程中,为能够使会计信息化得以真正实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属于一项必要内容,通过构建标准化体系,才能够为会计信息化的真正实现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进会计行业能够得以更好发展,使会计工作能够更好服务于社会发展。

1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1.1标准化理论基础

对于会计信息化而言,其形成是以一系列会计管理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所以在设计会计管理活动方面存在相关经验及规则,从而进行区别处理,以此为基础便能够使理论认知得以形成。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而言,其目的主要就是在会计信息化活动过程中,明确相关概念及事物,并且给出明确操作标准,在该标准之下实施会计活动,并且对会计活动进行监管,同时在会计活动中对监督工作不断进行完善,从而使会计活动周期更加顺利有效,也能够使会计管理活动更加顺利开展,同时通过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能够使企业得到较大经济效益。

1.2会计信息化体系构建基础

对于会计信息化而言,其体系构建基础就是通过分析总结所有会计信息化案例,从而选择信息化最优方案,将其作为信息化得以实践的重要依据。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过程中,应当保持严谨科学态度,准确分析会计管理相关案例,对多种方案实施优化选择,从而选择科学严谨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应当通过有效规定科学合理指导及监督会计工作。在保证体系构架科学严谨基础上,才能够提供安全基础,从而更好建设会计信息化体系,使其更好服务于会计管理工作,使会计信息化得以更好发展。

1.3软件基础理论

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过程中,需要相关软件技术工程理论作为支持,因而必须具备良好软件信息技术基础。在体系前期开发以及在后期进行维护过程中,均对技术支持具有较大需求,这也表示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过程中,软件工程理论及相关软件开发设计人才属于必不可少的部分,这样才能够使会计信息化发展具有较好技术保障[1]。

2会计信息化体系现状分析

就当前实际情况而言,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虽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得到较好发展,然而会计信息化体系中仍有一些问题存在,其主要表现就是应用水平比较低,缺乏健全信息化体系,实用性比较差。在有些企业中会计信息网络化建设还未能够真正实现,仍选择传统记账、算账及报账方式,由于人力及成本等相关因素所存在影响,导致会计信息披露缺乏完整性及全面性,对企业决策及管理工作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另外,当前在我国完整会计信息数据库仍未能够形成,也未能够制定出相关法律对会计信息体系中相关数据信息进行保护。当前,在很多企业内会计信息披露还未能够实现网络化,仅仅在部分范围内实施会计信息化处理,全国范围内的相关网络化有机联系仍未能够实现,导致各种会计信息未能够及时有效传递。另外,由于信息更新速度比较缓慢,未能够使会计信息及会计数据实现及时有效资源共享,财务信息化体系也缺乏系统性及完整性,在财务管理理念及流程方面仍选择传统方式,不但未能够使企业实现有效控制,并且在企业决策过程中也未能够提出有效依据,此外,很多企业内部缺乏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所存在的这些问题均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中相关要求不符[2]。

3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有效策略

3.1科学定位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

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过程中,通过进行科学定位,可有效构建相应目标,这一点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属于前提,也属于必须准备。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客观定位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其主要目的就是确定在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中其具体地位,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明确会计信息化及其它信息化标准之间所存在联系。定位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与会计信息化特殊性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在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中占据十分重要地位。对于会计信息化而言,其中包括各种相关信息,因此在交换会计信息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很多方面,简而言之,其所包括内容主要有债权人及投资者,同时也包括客户及供应商等相关监管人员,所以,在该体系中会计信息化体系属于建设其它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础内容。由此可知,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定位问题,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3.2创建会计信息统一平台

在当前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过程中,应当创建相应平台,从而使各种相关会计信息能够实现集成统一,这样一来,可使会计信息水平以及其利用效率均得以进一步提升,从而在各方面决策过程中提供出比较全面信息支持。对于现代企业内会计工作而言,其要求提供较多会计信息及会计数据,然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仍有多头报送及口径不一情况出现,对有效开展企业会计工作造成严重影响。对于所存在的这种情况,应当在遵循信息保密原则基础上,通过不断进行探索,创建会计信息统一平台,这对会计信息利用率的提升及市场运行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在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方面也属于必然要求。

3.3积极转变财务管理流程及理念

首先,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强化传统会计,在标准体系实际构建过程中,不但要利用信息技术发展,还应当使会计工作密切结合企业管理,使财务管理在思想观念方面发生转变;其次,对于财务工作而言,其包括很多流程,其包含财务部门全部工作,具体而言就是编制报表、会计核算、全面预算以及资金与税务管理等相关方面内容,为能够有效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则应当适当改造这些财务活动相关流程,使财务信息管理更加科学完善,从而与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3.4实行财务信息网络化管理

对于财务信息管理工作而言,当发展到高级阶段时应当以财务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为能够建设全面财务信息数据库,则应当对历年来各种相关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归集,其中不但包括政策文件及财务报表等相关文字信息,同时还有相关图标信息。最主要一点就是,对于该全面会计信息数据库而言,其不但包括企业内部各种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及财务信息,并且和市场信息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所以,为能够使会计信息标准化数据库保证较强安全性,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够发挥出有效作用,则财务部门应当将会计信息分级管理系统建立起来,同时应当保证该分级管理系统与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相符合。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不断发展,在财务管理方面也应当使标准化管理得以实现,在企业各项财务活动中,财务信息标注化数据库属于核心内容,并且其基础为信息化改造,通过对相关技术手段进行运用,使各种会计信息之间能够实现相互连接,进而使财务信息形成完整网络系统。在该系统中,其组成子系统为各种财务活动,这些子系统之间能够实现相互配合,从而有机运行,进而使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得以真正实现[2-3]。

4结束语

在当前会计行业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已经成为一项必要内容,在实际会计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掌握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理论基础,清楚认识当前会计信息化体系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定位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创建会计信息统一平台,积极转变财务管理流程及理念,实行财务信息网络化管理等措施,真正实现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

作者:邵明珠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馨晨.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5).

第4篇

【关键词】 会计 信息化 发展分析

Abstract :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 refers to reform the traditional accounting model using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n the basis of that, we can set up the moder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 which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accounting subject are highly fusion and fully open. The accounting informationiza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e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It is the product that the accounting computerization developes to a certain s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nterpris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and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会计信息化是指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会计信息作为信息源,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对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加工、传送、存储、检索等处理,使会计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为企业组织经营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实时会计信息,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和及时的信息。

1.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2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未能有机结合。

1.3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1.4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1.4.1会计信息化数据安全控制存在问题

1.4.2企业授权方式的改变,会使得某些内控制度失效

1.4.3内容控制的程序化,增加了差错的反复性和严重性

2.如何解决会计信息化的问题的

2.1建立会计信息化理念,提高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加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进一步转变观念,建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使他们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趋势,是企业管理的需要,也是企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使他们成为会计信息化的倡导者。同时领导要重视会计信息化,提高认识,成立高效务实的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由单位负责人挂帅,由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参加。会计信息化管理机构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是:制定本单位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组织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建立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参加会计信息化培训与学习,监督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2.2加快企业信息化进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

一些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后,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就处于停顿状态,没有及时开展其他业务系统的信息化建设,或者虽然已经开展了部分业务系统的建设工作,但由于缺乏整体的规划,没有用信息化的理念来指导这项工作,导致会计信息化没有成为整个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会导致信息数据在内部外部之间不能共享,信息流通不畅通,既影响了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因此,企业信息化包含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在会计方面发展的体现,没有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就没有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要加快企业信息化速度,实现财务、业务、生产一体化,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有效连接,推进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2.3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人才是关键。针对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供给现状,培养大量的信息化人才,需要从几方面入手,首先,国家从宏观的角度加大会计信息化方面的教育投资,加大会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力度,调动社会各种培训机构的力量,为企业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其次,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增强企业员工对管理信息化的认识,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高、中级管理人员、IT 负责人,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业务素质,造就一支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一支精干的会计信息化管理队伍。

2.4加强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

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企业加快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内部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减轻由于内部人员道德风险、系统资源风险带来的危害。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安全保密制度、会计信息化岗位责任制度、日常操作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和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

2.4.1做好系统的安全保密控制

实现会计信息化后,必须要解决信息的安全问题。由于电子数据高度集中,高度依赖电脑,且受人为操作失误、机器故障、电脑病毒入侵及水灾、火灾等因素影响,数据容易被破坏,因此必须做好会计信息化的安全保密控制,主要控制措施应包括:订立内部操作制度、禁止非电脑操作人员操作财会用电脑、设置操作权限限制、操作人员身份的密码控制、数据存贮和处理相隔离、设置接触与操作的日志控制、机房环境保护、安全供电系统的安装等。另外针对网络黑客和计算机病毒等,企业应增强网络安全防范能力,采用防火墙技术,信息加密存储功能等为会计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

2.4.2建立会计信息岗位责任制,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强化内部牵制

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会计信息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会计信息化岗位包括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工作岗位。实行会计信息化的单位要根据计算机系统操作、维护和开发的特点,结合本单位的会计工作要求,对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会计岗位。设置岗位时应根据职责分离的原则分配岗位,同时加强授权审批控制,强化内部牵制制度,通过人员分工、岗位责任制的建立、权限的划分等形式进行控制,防止错漏、舞弊和越权行为的发生。

2.4.3加强会计信息化档案的管理

良好的会计档案管理是在会计信息化后会计工作连续进行的保障,是保证系统内数据信息安全、完整的关键环节,也是会计信息得以充分利用,更好为管理服务的保证。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防尘、防盗、防虫蛀、防霉烂和防鼠咬等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以上不同的地点,最好在两个不同建筑物内,采用磁性介质存贮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严格执行安全和保密制度,会计档案不得随意堆放,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各种会计资料包括打印出来的会计资料以及存储会计资料的软盘、硬盘、计算机设备、光盘、微缩胶片等,未经单位领导同意,不得外借和拿出单位,严格会计档案的借阅权限和借阅手续。存放在磁介质上的会计资料借阅归还时,还应该认真检查,防止感染病毒。

小结

会计信息化顺应了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成为实现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途径。但应该看到,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距离现代企业信息经济的要求还很远,企业会计信息化变革任重而道远,企业、政府、社会各组织以及会计人员都应加强合作和互动,共同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树民、:会计信息系统[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第5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 会计信息化理念 会计信息化人才 内部控制

纵观多年来中国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在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企业会计的信息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是将会计数据作为一种管理数据资源,并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获取、处理、传递、应用等,为企业管理经营、决策控制和系统运行提供实时、充足、全方位的会计信息。它是在网络环境中企业管理层获取会计信息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改善会计电算化造成的会计信息孤立现象,加强企业会计决策管理能力以致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外延

企业会计的信息化不单是将网络、计算机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注入会计领域,与手工会计业务相融合,在会计核算、数据处理等方面发挥优势,提高效率,它还应包括有更多的内容,像会计理论、会计实务、会计管理和会计教育等方面的信息化,产业流、物流、资金流等方面的信息化。会计信息化不等同会计的电算化,它其实是会计电算化质上的飞跃。

二、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当前,很多企业的并没有树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其中大部分企业的管理层,只是粗浅的认为,企业会计的信息化就是企业会计的电算化。其实企业会计的信息化是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飞跃,企业会计信息化不能仅停留在利用计算机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记账,报表这些技术层面上,更要应用到会计的管理层面,从而促使企业会计管理的信息化。而目前,很多企业管理层没有这样的意识,企业更没有这样的管理理念。我们知道,中国的很多事情,必须要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才能有所突破。所以必须要使企业管理层转变观念,促使企业树立会计信息化理念,进而推进企业会计信息化进程。

(二)企业缺乏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

会计信息化,在会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下,会计的职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相应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精通传统会计的业务,有高超的业务处理能力;其次,要求他们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比如计算机基本维护、网络知识、和相关应用软件使用技能;再次,更侧重要求具有企业业务活动与用户信息的分析能力。但目前,通过调查来看,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多处于中低层次,具有以上三种能力的高端会计人员十分稀少。即十分欠缺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人才,这是制约我国会计信息化飞跃的关键。

(三)会计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未能有机结合

会计信息化主要解决的是企业生产活动和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以统一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但目前,我国没有实现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的一体化,由于企业管理层没有会计信息化管理意识,或者由于资金匮乏、人才短缺等原因,大多财务应用软件只效力于企业的财务部门,使得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沟通障碍。不仅对外不能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税务部门、客户以及供应商有效沟通,而且对内与企业内部各部门也很难信息共享。这样的现状和旧习是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巨大绊脚石。

(四)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

第一,会计数据的稳定性和保密性差。首先,从存储介质上说,原来是会计数据的载体是纸质档案,现在多是磁盘或硬盘,原来修改必然会留下痕迹,但现在很难发现修改或破坏的痕迹;其次,从更正方法上说,原来的更正方法有划线冲销、红字冲销等,这些方法必然会留下原来错误的根据,但现在是一些财务应用软件有“反结账”的功能设置,这样即使结账后,也能通过此功能,不留痕迹的更改会计数据;再次,会计业务与计算机网络结合,得到便捷的同时,也要接受病毒的侵袭,计算机病毒现在不仅可以通过存储介质来传播,而且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传播,这种病毒更加难以控制。计算机病毒,不仅可以破坏系统和数据,更可以控制系统为发出病毒者提供信息。

第二,企业授权方式和内容控制存在弊端。企业会计电算化环境中,系统授权方式多数是口令式,不需要有相关权限人员的盖章或签名这些实体的保证,而这些口令极易被窃取,系统很容易被居心叵测之士入侵;而企业财务数据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中,是批量产生的,数据的处理是自动化和程序化的,会计人员只需手动输入数据,其他都由相关软件自动完成,缺少了手工会计的处理环节,使得会计信息问题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发现,而且一旦出现错误,就是前功尽弃、满盘皆输。

三、解决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企业会计信息化理念

树立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理念。就要提高企业管理层对企业会计信息化概念的认识和重视。要提高企业管理层的对此的重视,就要加强对其的教育和培训。只有管理层有了这样的认识,才能自上而下稳定高效的推进会计信息化的的进程。通过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建立企业信息化系统(特别是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完善),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信息化管理培训,建立以会计信息化为重要参数的考核制度,监督这些措施的有效实行。这样,由领导带头,相关责任人员组织负责,可以有效的促使全体员工树立企业会计信息化理念。

(二)加快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大力培养高端会计信息化人才,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首先,可以提高会计从业的门槛,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基础。其次,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培训,不仅提高他们的会计数据处理能力,更侧重提高他们的会计信息和客户需求的分析和管理能力;再次,就是在企业全体职员中树立会计信息化的理念。特别是对中高端会计人员、计算机技术骨干、会计部门负责人。努力培养一批集会计业务、计算机技能、与信息管理能力于一体的综合型会计人员。

(三)实现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

统一完善企业信息一体化制度,不单单在企业财务方面,要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共享。有些企业虽然进行了财务部门的信息化,但是其他部门没有进行,结果企业整体仍然不能信息共享。所以,企业要有整体规划,各个部门同步进行。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有:企业生产信息化、物流活动信息化、资金活动信息化、组织管理活动信息化等。实现企业生产活动和企业财务业务的一体化,统一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

第6篇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 会计电算化 会计 概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会计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成为推动我国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然而从1999年提出“会计信息化”一词至今,对于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尚无一致界定,并且在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还产生了诸多概念和范畴,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概念混乱,也影响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纵深发展。2009年4月,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描绘了未来5至10年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推进会计信息化的意义、目标、任务、措施和要求。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司长在答记者问的基础上,形成了《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一文,在文中明确指出:“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全面推进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由于行业中不同主体的情况千差万别,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水平和执行能力参差不齐,甚至对于什么是会计信息化这样的基本问题都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有必要对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与外延、对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与任务等进行系统研究和全面总结,这有助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要研究会计信息化,必然需要准确界定和规范会计信息化以及与此有关的概念和术语,只有在其内涵清晰、外延明确的前提下才更有利于会计信息化相关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否则将会因随意性和盲目性而带来研究上的偏差,而只有认清了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内涵,才能准确把握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二、会计信息化概念的主流观点

1999年,在“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上首次提出了从会计电算化走向会计信息化的观点,并指出会计信息化的涵义是:“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整,并据以建立开放的会计信息系统,该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地报告会计信息。会计信息化使企业内人人都可能成为会计信息的处理者和使用者,并将通过网络系统接受企业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随时监督。传统以簿记为主的会计组织将可能消失。会计信息化的目标是通过将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发展,进而据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因而,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之后,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对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诠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会计信息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和通讯等),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模式上通过深化开发和广泛利用会计信息资源,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以提高会计信息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有用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会计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和组成部分。”(谢诗芬,1999)

“会计信息化应该体现信息环境下会计变革的要求,反映会计与技术的结合及其相互影响。”(袁树民,2000)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是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以计算机、网络与通讯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存储、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社会经济运行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充足、及时的信息。”(李希富,2001)

“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平台,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反映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高度数字化、多元化、实时化、个性化、动态化的会计信息系统。”(辛茂荀,2003)

“‘会计信息化’是源于传统会计已无法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现代管理的发展要求这一客观现实,而对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改造和完善的过程。改造的思路就是把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置身于社会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的大背景下,建立会计与企业和社会的有机联系。通过这一改造过程,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管理信息系统和外部系统实现有效联合、协同互动,并成为高度智能化、数字化、能动态感知经济活动信息的变化、支持实时处理与交互式活动的开放信息系统,从而确保会计信息在企业内、外部的流转渠道畅通,企业各种利益相关者可以随时共享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以便进行科学的决策判断。其实质可归纳为:互动、集成、实时、重构、共享。”(蔡立新,2006)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工作的信息技术化及其进程。”(王文莲,2007)

“会计信息化一般是指会计工作信息化。会计工作信息化是会计工作要达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发挥其作用而进行的会计工作。在会计工作中,要广泛应用以网络通信、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多媒体等为核心的信息技术(1T)为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服务。会计工作信息化包括信息的生产和应用:会计信息的生产是在会计工作中广泛地应用信息技术开发会计信息资源从各种渠道搜集和生成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应用是在会计工作中向各方面提供多方位信息服务,并利用会计信息促进企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于玉林,2007)

“会计信息化是信息化的一个重要子集,会计信息化的核心内涵应界定为:在会计行业和组织或企业会计活动中普遍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开发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使会计信息资源成为全社会的共享财富,以推动会计信息资源产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会计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是促进会计行业、组织或企业的会计管理活动和会计业务的变革,以推动会计事业的发展。”(杨周南,2009)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专家学者对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理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然在某些方面达成一些共识,如都强调了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的分歧和理解上的偏误。并且在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还产生了电算化会计、计算机会计、网络会计、网络财务等不同的术语,这些概念都是从技术演进的角度考察会计受到的冲击和产生的变革,并未摆脱工具论的束缚,与会计信息化相比,它们并不能代表信息化的全部,不能体现信息化环境下传统会计的实质变化和角色定位,然而它们的并存却造成了学术、信息技术及教学领域一定程度上的概念混乱。在实际工作中,也还有不少人对信息化的认识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的层次。这些都使得准确界定和规范会计信息化以及与此有关的概念和术语变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本文将在总结和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用系统科学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会计信息化相关概念,进而剖析和明确会计信息化的内涵和外延。鉴于会计和信息化的概念和涵义是研究会计信息化概念的基础内容,但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却存在许多分歧,这必然会影响对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界定和把握,为了统一相关认识和澄清一些尚未定论的概念,本文将从会计及信息化的概念着手分析。

三、会计信息化相关概念剖析

1、会计的本质

关于会计的含义以及对其本质的认识,一直是理论界争论和研究的焦点,其中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葛家澍、余绪缨教授为代表的会计信息系统论,认为会计是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一是以杨纪琬、阎达五教授为代表的会计管理活动论,认为会计不仅是—种管理方法,而且本身就是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论争执的焦点是:会计本身就是管理活动,还是会计是为管理提供信息的方法?对此笔者认为,其实两论并无绝对矛盾,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两论都承认会计具有反映和管理两项基本职能,但都只是从会计的一个职能角度出发来揭示会计本质,会计信息系统论主要强调其反映职能,认为会计本身只是提供控制经济活动所需要的信息,反映是基本的,第一位的。会计管理活动论则主要强调其管理职能,认为会计是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管理子系统来发挥作用的,把会计当作一种有人参加的管理活动。

系统论认为世界上各种对象、事件、过程都是合乎规律的由各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所有的研究对象都可以看成系统,管理是个系统,会计也是个系统。而通过职能尤其是基本职能可以研究系统的结构和本质。会计的基本职能为反映和管理。反映就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会计信息,会计的反映职能体现了经济信息系统的本质;而管理是指运用会计信息指挥、监督、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使之按照即定的目标运行,会计的管理职能体现了会计的管理系统的本质。没有反映,就不可能进行管理,反映为管理服务,是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是基础职能;管理是反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进行管理控制的要求出发,决定如何进行反映,通过管理才能发挥反映的作用,管理是居于主导地位,是主导职能。因此,两种基本职能不仅密切联系,而且相互渗透,通过外在的会计基本职能研究内在的会计本质,必然要求两论的融合,而非对立。将两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才可形成全面的、科学的会计观。对此,笔者赞同李孝林等学者对会计本质的界定:“会计是以处理价值信息为基础的控制系统。”这一观点很好地将两论融合,既克服了两论不能全面反映会计本质的缺点,又体现了两种基本职能基础与主导的相互关系,还可提高会计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较为全面地描述了会计的本质。

2、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一词最早起源于日本,日本科学技术和经济研究团体于1967年首次将其定义为:“在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中,信息产业获得长足发展并逐步取得支配地位的这样一种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并指出今后的人类社会将是一个以信息产业为主体的信息化社会。1997年我国召开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之后,伴随着信息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实践中的广泛推进,人们日益重视信息化对信息产业之外的其他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对信息化概念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和丰富起来。《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可见,信息化已被视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历史进程,信息化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已融为一体。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信息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表明,信息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动态过程,必须用系统化观点多层次多角度来考察。所谓信息化,首先是一个“化”字,是指一个过程,即人们在一个系统中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和依此信息技术推动信息资源的传播整合和再创造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分层次进行。站在动态的角度,结合我国信息化发展现状,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信息化概念的层次内涵:第一个层次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进的面向事务的信息化。这是最低层次,也是信息化的起点,主要是用计算机替代人工的一种行为过程。第二个层次是面向部门或面向职能的信息化。这一层次已开始进入到管理层面上来。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即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系统,使企业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集成和整合,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过程。第四个层次是企业信息化,它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第五个层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最高的层次。当社会生活极大程度信息化以后,也就意味着我们真正进入了信息社会。

此外,站到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概念还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伴随着人类四次重大的技术革命,人类社会也由农业到工业、由工业到服务业、再到信息业的产业结构大变动,以及相应社会形态的变化,由信息化所引发的社会形态变革,被称之为“信息社会”。由此,将会引发一个步入信息文明的社会发展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化的实质是从根本上改造社会生活的所有信息环境,其目的是优化任何一个有社会意义的活动结果。它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而是一场由技术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信息化的涵义十分丰富,对于信息化的概念不能单纯理解为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或只理解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最终要归结到社会的变化,经济生活的变化以及某个层次信息化所带来的影响和效果上。

四、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界定

鉴于“会计信息化”之词脱胎于“会计电算化”,笔者认为对于会计信息化概念的理解和把握还应从会计信息化产生的根源入手,通过分析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的演进关系及差别,去揭示信息化环境下人们对会计的认识,找准会计信息化的定位,进而去界定会计信息化的本质及内涵。

1、会计信息化的定位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阶段,是会计由手工会计向会计信息化发展过程的过渡阶段,是会计信息化发展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初步体现;会计信息化是在基本实现会计业务计算机处理、企业信息化建设全面展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依据现代管理模式和最新信息技术对会计电算化进行变革和发展的必然结果。两者都反映了一种发展与演化的进程与过程,但在本质上却存在很大的区别,通过分析两者的不同可以帮助我们找准会计信息化的定位,把握会计信息化的内涵。

(1)目标定位:会计电算化是以实现会计核算业务的计算机处理为目的;会计信息化则将目标定位在企业实施整体信息化目标和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策略和需求基础上,以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强调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进行重构和优化,实现核算管理的一体化,构建开放式的融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管理系统为一体的会计决策支持系统,从而提供真实有用的信息,强化经济管理,最终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

(2)技术平台定位: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要技术手段,建立远离网络的单机、多机或者多用户平台上;会计信息化则是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主,建立在网络技术平台上,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技术优势,实现动态管理、集中决策,更好地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

(3)功能定位:会计电算化主要是以业务核算为主,以发挥会计的反映职能;会计信息化不光是进行业务核算,还有会计信息管理和决策分析,以发挥会计的管理决策职能,尤其是预测和辅助决策的功能必须在管理人员的参与下才能完成,所以,会计信息化不再是一个简单模拟手工方式的仿真型系统,而是一个人机交互作用的智能型系统。

(4)系统定位:从系统地位看,会计电算化是财务部门的事务处理,是一个部门级的概念;而会计信息化的地位是企业管理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从系统层次看,会计电算化是以事务处理为主,会计信息化已上升到信息管理层、决策支持层。

总的来看,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在两个方向上发展的结果,一是在横向上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形成集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于一体的ERP系统;二是在纵向上为了满足企业组织决策层、经营层与管理层的决策行为对会计信息的需要,由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管理系统向会计决策支持系统的扩展,进而形成完整的会计系统。从这个意义上看,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更高层次和阶段,它是会计观念的重大突破,它要求人们站在整个企业的新视角来认识信息化工作,它体现了会计的全面创新、变革和发展。

2、会计信息化的定义

综上所述,并结合现有研究文献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和认识,笔者将尝试去探讨其本质和内涵,为会计信息化确定如下定义:会计信息化就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重构和优化传统会计模式,达到技术与会计的高度融合,建立起符合现代信息管理要求的,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的开放式会计系统,提供真实有用、实时共享的信息资源,实现会计业务的信息化管理,全面落实会计职能,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核心作用,从而推动会计信息资源产业的变革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对此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1)会计是以处理价值信息为基础的控制系统,既能提供信息,又能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管理,它是信息处理过程和管理过程的有机整体。在新的环境下,为了满足提供真实有用信息、强化经济管理的会计基本目标,就要充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技术与会计的高度有机的融合。

(2)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使会计信息提供手段发生重大变化,可以实时提供信息和远程获取、处理会计信息,实现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和信息高度共享,融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与业务流为一体。

(3)现代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旨在提高会计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会计的基本职能(反映和管理)和具体职能(体现在对外进行能动反映的会计确认、计量、分析、报告和对内进行全面管理的会计预测、决策、调节、考评等八个方面)的全面落实,充分发挥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4)为了实现技术与会计的高度融合,必须触动现行的会计规则,对传统会计模式进行重构,按照现代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要求,建立开放的会计系统,并与其他管理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融合,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以满足信息环境下企业对会计工作的管理需要,同时,要对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会计实务、会计教育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和变革,以适应新的变化和需求。

(5)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其发展过程具有长期性、阶段性和动态性,需要合理确定战略实施的进程,以促进其快速、稳步、科学、全面的推进和实施。

因此,从本质上讲,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发展过程,是技术变革和理论创新不断互动和融合的过程。会计信息化的实现将更利于会计信息的开发和利用,更有助于全面落实会计的各项职能,会计的地位和层次得到提升,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推动企业实现全面的信息化建设,最终促使整个社会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维护社会市场经济秩序,使我国的会计信息化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Z].2009.

[2] 刘玉廷:论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战略[J].会计研究,2009(6).

[3] 挑战、变革与发展——会计信息化理论专家座谈会观点纪要[J].中国会计电算化,1999(7).

[4] 谢诗芬:会计信息化的概念、特征和意义[J].湖南财政与会计,1999(11).

[5] 袁树民: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模式[J].上海会计,2000(10).

[6] 李希富:从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兼议会计信息的市场化变革[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1(5).

[7] 辛茂荀: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J].经济问题,2003(7).

[8] 蔡立新:试论会计信息化知识体系[J].会计之友,2006(5).

[9] 王文莲:对会计信息化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07(3).

[10] 于玉林:会计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会计信息化[J].会计师,2007(8).

[11] 杨周南:论会计信息化的TMAIM体系架构[J].会计之友,2009(12).

[12] 高奇:系统科学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13] 李孝林、孙芳城、邓腾江、孔庆林:会计基本理论比较[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4.

[14] 韦沛文:信息化与会计模式革命[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15] 周宏仁:信息革命与信息化[M].人民出版社,2001.

第7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技术。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为企业提供及时、正确的财务信息提供了条件,从而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并且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加强。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对其进行获取、加工、传输、应用等处理,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以下是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问题以及有效对策进行了分析。

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问题

(一)企业中高层领导的管理理念和企业的运行机制

    企业资源计划九十年代提出的企业管理理念,在现实中许多中高层领导对其的认知非常有限,根本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资源计划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除此之外,有些中高层管理人员很片面的认为企业管理现代化就是计算机化的实现。而实际上,现代化的根本就是人的现代化。现如今管理信息系统普遍地存在大多数的企业中,然而真正实现预期目标的却只有少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对西方的管理思想没有系统和科学的理解。资源配置和组织在每个企业中进行,有的只是比较明显,而有的则比较隐蔽,而致使资源被浪费的主要因素就是企业资源配置和组织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没有实现。企业的管理决策者的理念是根本性的,如果理念比较落后,即使有多么强大的计算机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软件,最终也只是建立一个没有实际应用能力的管理信息系统而已。

(二)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及内控制度的严密性

ERP毕竟只是一种管理手段,如果没有一个内部控制健全、整体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即使再科学的信息管理系统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管理理念是ERP的灵魂,而不是计算机软件,因此,他必须处在一个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管理体制中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大中型企业都在进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革,企业重组改革后,企业必须完善内控制度和符合市场竞争的机制,利用现代化的会计信息系统实现资源的集成管理、实行成本控制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企业财力与现有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

    企业根据自身的财力和现有计算机软硬件配置来选择适合自己本企业的会计系统软件。由于计算机硬件设备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企业购置了配置相当高的计算机硬件后,不到两年时间,这些配置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的大型财务系统的要求。那么如果软硬件同时更新,会更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财力和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的配置来选择会计信息系统。

(四)财会人员的知识结构

自1993年以来,我国的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正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如果不能及时更新与调整,将很难适应企业信息化的进程。财会人员知识结构偏低将制约企业选择先进的财务信息系统。

(五)安全性忧虑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方面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遭受非法访问或者黑客和病毒的入侵的几率还是很大的。而在无论是在系统外部还是在系统内部,系统都有可能受到攻击,并且一旦发生损失将会很大。因此,系统安全问题也已经在企业考虑选择会计信息系统因素的范围内。

(六)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外软件和国产软件业在进行着激烈的较量。会计信息系统的成长性和未来的适应性也是企业选择系统时所要考虑的因素,主要是为了更能适应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竞争。

二、实施会计信息化的有效对策

(一)整合全部资源

    整合全部资源是会计信息化的目标要求。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当今国际上先进的企业管理思想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企业信息系统发展的最新成就。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企业的运营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将企业内部划分为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制造、分销、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等,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各子系统之间实现高度数据共享和无缝集成。

在技术水平上,ERP系统采用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最新成就。会计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应当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度,立足于企业整体,来定位它的发展方向。在纵向上,会计信息化应不再局限于提供传统的核算型财务信息,而要向MIS、DSS层次发展,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更为完备的信息支持;在横向上,会计信息系统应当和企业内外部其它信息系统融合在一起,成为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融合”并不是各个子系统的简单叠加,而是要立足于整个企业的信息需求,统一规划和实施,应根据新系统的要求进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组织结构重组,以适应新管理时代企业发展的需要。而ERP系统,则是会计信息系统纵向和横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重组业务流程

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借鉴BRP(业务流程重组)思想。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发展到会计信息化,除了为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只是对手工会计处理进行模拟或仿真,在传统会计的理论、方法的指导下将会计处理程序原本地“移植”到IT环境中,而无法按照IT的固有特性来重新设计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大量的案例已证明,会计信息系统的应用,如果仅仅在对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简单地重复或修补的基础上进行低水平的实施,必然会导致会计信息系统的低效益和低效果,企业的综合效益和效果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会计信息化就是在BRP思想的指导下,将会计业务处理与IT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会计信息系统向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将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融入到企业持续不断变革的过程中。这样,一方面满足了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另一方面使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的巨大投资得到真正的回报,并获得应有的成效。

(三)构筑网络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构筑网络平台是为会计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持。会计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率的前提是充分利 用网络平台技术、进行动态管理。总之,信息化技术环境包括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组建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前提是计算机网络基础设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网络的组建应该至少需要三级网络的建设及相应的信息资源整合。企业内联网。连通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网络,通过整合企业研发、生产、营销、仓储等管理信息资源,强化业务流程管理,使企业内部实现信息共享,简化工作流程,促进科学决策,提高企业运转效率。企业外联网。连接企业及相关协作厂商之间的网络,促进企业之间的电子数据信息交换、电子转账、信息交流等,以提高沟通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网际互联网。即信息高速公路,它是连接企业与外界的网络,实现企业对供应商与客户的信息沟通,进而由信息流向资金流、向物流整合的桥梁。目前最大的网际互联是国际互联网,它是企业从事电子商务的必要通道。在构成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条件中,最关键的是企业级内联网的建设。

数据库系统的构建

与传统会计数据存储方案不同,会计信息化是基于用户决策驱动的会计数据库的数据存储结构。这种数据库系统是面向整个企业业务流程的,它达到全面体系统地记录企业经济行为主要是通过定义与经济事项所涉及的会计事件来实现的。这种数据存储结构能够生成多种会计应用的数据视图,由于把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数据关联化问题考虑在设计中,使得数据冗余程度大大降低。这时,会计数据资源内嵌在一系列的数据库之中,这些数据分别来源于企业内部的其他业务子系统和企业外部经济环境。

(四)培养信息化人才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关键之一就是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人才就是系统的组成的一部分。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就必须培养大量的信息化人才。而培养信息化人才需要整体规划、有步骤、分阶段的进行。第一,对企业领导的培训,使得企业领导能够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第二,对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第三,要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为企业广大员工提供相应的教育,建立信息化管理队伍。

三、总结

会计信息化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会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会计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全体的会计从业人员共同的努力,改变传统的观念,充分利用IT理念来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改革,从而使得会计在企业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巴金. 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J]科技信息, 2008,(35) .

[2]程昔武,纪纲. 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会计之友, 2006,(03) .

第8篇

一、会计信息化概念及特征

(一)会计信息化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科学技术的产物,全面的利用现代化手段,来进行会计管理。相较于传统的会计信息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实现对信息的整合和处理,需要建立在会计基础上,将会计学科高度融合,借助会计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经营和决策,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稳定运行,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会计信息化具有便捷性和快速性的特点,能够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为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会计信息化特征

第一,会计信息在使用中,必须要与网络共同来使用,以计算机为主要的操作对象,在计算机中输入会计信息和会计数据,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自动化。第二,有利于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企业的各个部门能够在网络上进行信息沟通,需要明确各业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运用计算机软件来记录企业的采购和销售情况,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第三,对企业会计人员的信息化要求较高,需要确保会计信息操作的合理性,提高会计人员的操作技能,强化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

二、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会计信息化认识程度不够

会计作为高级技工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会培养大量的会计人才。但是高级技工学校会计教学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来的会计人员,不能满足企业实际的用人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程度不够,会计环节和管理模式落后,无法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优化和创新。片面性的认识导致会计信息化出现较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掌握专业知识,与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会计信息化教学手段单一

高级技工学校会计教学中,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能力较强,但是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胜任工作。会计科目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但是目前主要的教学现状是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背诵理论知识,没有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无法理解上机操作的具体内容,学习过程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和环境当中,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学方法较为落后,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不符

会计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学科,要求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来,促进学生实践学习能力的提升。但是,当前高级技工学校的会计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用人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没有在学校内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导致学生的实践技能较差,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学生不能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来,造成会计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出现不相适应的情况,导致人才培养的难度增大。

三、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学变革措施

(一)转变教学观念

信息化是科学技术的产物,要想促进会计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将会计教学融入到信息化教学中来,促进教学观念的创新。会计教师需要认识到信息化会计教学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会计专业与其他专业相融合,运用计算机加强对会计信息的管理,将会计信息通过计算机输入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增加会计信息比重,加深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强化会计教学的实用性能。对当前市场的会计用人要求进行了解,促进会计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的创新,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出满足社会要求的会计人才。

(二)创新教学手段

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和教学经验都是会计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手段,需要加强对会计信息化教学的理解,明确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作用和优势,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加强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要想确保会计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促进教学手段的创新,在会计教学中进行会计信息模拟实验教学的投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入到教学内部,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对会计教学的师资力量进行调整,优化教师队伍,聘请专业能力较强的会计专业教师,给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

(三)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

第9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

处于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数据对于企业而言极其重要。企业的所有决策都要依据企业的会计数据和财务状况所决定,所以会计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发展。然而面对越来越多的工作数据,传统的会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当前的发展要求了,所以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方法对企业而言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意义

1.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借助于管理会计信息化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有效地保证工作质量,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在以前,企业使用的传统会计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来完成的。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手动地输入数据,待全部数据输入完毕之后,再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现在,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方法,则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在计算机和财务软件二者的结合下,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分析和整合,从而为企业得出有效的信息,方便企业进行下一步的决策。

2.规范管理会计的工作,提高人员素质

企业的财务数据经常出现不准确的现象,一是因为大量的数据堆积在一起经由人工处理容易出现错误外,二是因为企业在会计工作上缺少相关的工作规范性规定,那么工作人员做事时自然就容易出现错误。如果企业的财务数据出现错误,那么最后得出来的财务信息自然也存在错误。对于错误的财务信息,企业是无法对其进行分析,来进行下一步决策的。而使用管理会计信息化,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只要工作人员按照规定,输入数据,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和财务软件的作用下,就可以快速得出有效的信息。这样就可以进一步规范管理会计的工作,避免出现错误。此外,新技术的应用,必定会让工作人员接触新的知识,学习新的东西,因此在无形中也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3.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改革

企业采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方法来处理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让企业的会计工作产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不管是在工作内容,还是在工作程序,或者人员组织结构上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利用管理会计信息化,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节省了不必要的浪费,减少了企业花费在会计工作上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而另一方面,也在推动着企业会计工作朝着信息化方向前进。但凡事有利必有弊,这是事物的两面性。企业采取新的管理方法,也会随之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就势必要对管理会计信息化进行不断地完善,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从而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改革。

二、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解决措施

1.统筹规划,制定信息安全标准

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的财务数据,首先,企业应该要建立一套可靠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安全执行方案,其中的内容涉及到怎样进一步规划企业的财务数据、如何对财务数据进行管理、确定经费成本以及设立相关的应急方案等。其次,在财务共享服务背景下,存在着企业财务数据外泄的风险。因此,企业要采取相关措施来保护财务数据。例如,需要对企业内部的计算机进行安全扫描;建立相关的防卫系统;对数据进行加密,在访问权限上做相关的规定,控制访问人员,避免数据被破坏。最后,为了方便财务数据的最终统计,企业各部门都应该建立统一标准,使用同一款财务软件。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确保信息的安全。

2.完善制度,规范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

企业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这样才能在源头上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不是只靠管理高层就可以决定的,它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共同合作,相互配合才行。各部门之间要清楚部门内部的职责所在,以便可以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上进行有效的数据交流,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而言,它可以建立ERP系统,其不仅可以快速地汇集企业的财务数据,还能在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上进行共享,推动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管理。

3.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

在管理会计信息化要求下,企业内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其次就是要学会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学会应用当前的各种各样的财务软件,最后还需要有着一定的财务管理知识。只有具备这些,工作人员才能胜任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此外,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和工作能力,企业可以定时地给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可以举行相关的讲座,或者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高了,也就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助力。为了确保会计工作的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企业也要将具体的责任落实下去。最后,如果工作人员的素质不过关,可能会做出不利于企业的事情,因此,企业要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企业内部开展法制教学,让工作人员更加知法、懂法,维护企业利益,不做危害企业利益之事。为了调动起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也可以采取奖惩制度来激励工作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4.加强会计软件的统一性

随着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随之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会计软件。不同的会计软件,它们的注重点也不一样。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一个情况,选择适合企业的会计软件。就目前的情况看来,很多企业在采取外包的方式来为企业服务。为了进一步推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国家可以适当的应用宏观调控的手段,让企业规范他们在选用会计软件的行为。根据国内的会计软件开发状况,出台一些相关的补助政策,大力促进会计软件的开发。有了国家的支持,会计软件也会发展得更快,慢慢地呈现统一化趋势。

三、结束语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在财务管理工作上应用财务共享服务,选择用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新方法来处理会计数据,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会计行业的发展需求。然而应用管理会计信息化也存在一定的信息共享风险,所以企业要针对自身的情况,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培训来加强工作人员的素质来确保数据的安全。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通过管理会计信息化来完成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映.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8(10):140-141.

[2]杨后超,邱均成.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方法探讨[J].经贸实践,2018(03):267.

[3]王剑,齐慧.浅议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信息化[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23):66.

[4]刘月凡.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33):233-234.

第10篇

随着国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市场中的各行各业都被广泛使用,其对医院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也不容置疑。医院会计管理部门在信息化的大潮中,虽然也将信息化技术给以引进,然而由于时间过短,现阶段在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着种种的问题需要解决,同时对于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医院也要给以足够的展望和分析。文章首先介绍了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而分析了新医改下公立医院会计会计信息化的不足之处和解决措施。

【关键词】

新医改;公立医院;财务;信息化;实施探究

在医院会计管理中引进信息化管理的技术,可有效改善医院会计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其管理工作效率,然而在实际运作中存在部分医院没有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步伐,而在运作中出现种种问题,因此研究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围绕新医改下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的实施为中心,分三个部分展开了细致的分析探讨,旨在提升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新医改下公立医院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随着国家新医改政策的提出,其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会计制度上也产生了极大地影响。较之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的制度,在新医改的背景下之下,实现财务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会计运作速率的提升,同时还可有效的强化医院内部财务管理的监控力度,此外信息化是时展的主线,也是未来的趋势,因此实现医院会计信息也可促进医院的现代化进展。

二、现阶段新医改下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进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医院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就现阶段而言,国内多数医院并未形成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正确认识,部分医院管理者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仅停留在口头上,并未针对这一工作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而使得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以人工操作为主的形式上,财务管理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可见,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认识偏差已成为制约医院财务管理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

(二)财务信息失真。就现阶段而言,国内多数医院对自身的财务信息始终持有保密的心态,即认为,若将自身财务信息至置于网络当中,将会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进而阻碍医院的发展,故并未对财务新消息的采集、整理、录入等相关工作进行严格把关,而弄虚作假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对医院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产生较大影响的同时,也使得医院和外部对其财务信息利用率大幅下降,不利于医院的持续发展。还需说明的是,目前,国内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也使得各部门间对财务管理信息采集的标准也具有较大差异,加之所选择的财务软件不同,使得医院内各部门的财务信息呈现出较强的不对称性,进一步阻碍了医院科学战略决策的制定。

(三)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缺失。专业人才的缺失是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对当前多数医院进行分析可知,其财务管理人员的年龄均呈现出显著偏高的特点,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较慢,导致其难以适应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2)多数医院并不具备财务管理领域,特别是财务管理信息化领域的专业人才,导致医院在财务管理人才的使用上出现了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从而只能安排部分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较低的财务管理人员负责有关工作,进一步降低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三、新医改下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重视是医院提高其财务管理效率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医院经营者和管理人员而言,其应进一步加强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正确认识,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到关系医院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准确把握该项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部门,从整体上提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效率。在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的同时,为此项工作后续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加强对财务信息的整理和收集是提高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有效措施。首先,针对现阶段财务信息失真和收集整理工作不到位这一问题,医院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在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医院决策重要关联的基础上,从源头上控制和把握财务信息,确保其真实、透明,除了需要对财务信息的录入和审核工作进行严格把握和监督外,还应进一步明确相关人员的权责,彻底杜绝财务管理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过程中的弄虚作假行为。

(三)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是医院提高其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主要手段。首先,医院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重视,并充分认识到专业人才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提升到关系医院财务管理乃至医院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通过加强对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的宣传力度,促使医院自上而下形成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重视。其次,在人才的引进方面,医院可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经营情况,创新专业人才的引进途径,除了在其网站相关招聘信息外,还可与高校展开合作,以“校企联合”的形式构建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招聘机制,从整体上提高人才的质量。此外,医院还可适当提高其财务管理信息化专业人才的录用标准,确保其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从初始阶段便具有较高水平。最后,在对人才的培养方面,医院应进一步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针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定期开展人才的培养工作,对于既有人才,应考虑其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其展开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

四、新医改下实现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分析

本文呈列了我国的十四所公立医院的详细会计信息化管理数据,将进行会计信息化管理前后的DEA核算结果进行了对比。部分医院在自身的会计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致使规模下降,需要及时找出并处理;还有一部医院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之中,总规模不变已经趋于稳定,需要进一步的进行信息化的处理;最后大部分的医院在进行会计信息化之后医院的规模均得到了增加,说明医院会计的信息化处理对于医院的市场运营就有切实的作用。综上所述,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到医院会计管理中,对于提升医院会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有效的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然而现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在医院会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必要采取合理的措施给以处理,希望本文中提出的医院会计信息化的改善措施能够给医院在自身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道路上一些参考和启迪。

作者:邵慧娣 单位: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医院

【参考文献】

[1]谢海玉.论新医改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2014(10)

[2]梁凤娟.新医改下公立医院会计信息化实施效率研究[J].会计之友,2014(22)

第11篇

一、XBRL技术与商业智能及其关系

其一,XBRL技术简介。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eXtensible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简称XBRL)是一种关于对财务和商业报告数据进行及时、准确、高效和经济的存储、处理和重制以及交流的、开放性的不局限于特定操作平台的国际标准。XBRL的可扩展性意味着公司可以根据特定的目的制定自己的分类标准或者在已有标准上进行延伸,但是其本质上是一种规范化的XML。主要由三部分组成,XBRL技术规范、XBRL分类标准和XBRL实例文档,如图1所示。XBRL技术规范提供了描述XBRL如何运作的基本技术细节,目前已经有1.0、2.0、2.1三个版本,这三个版本共存。XBRL分类标准主要用于描述会计领域中的专有元素,如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类似财务报表的科目表。XBRL实例文档主要用于描述某一特定时间内或者时间段一份报表的数据,如2008年万科的资产负债表。XBRL的语义构架和分类来超越报告本身,对总账中最多可以找到的财务事项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这样企业就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目前XBRL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尚处在起步阶段,上交所在2004年开始XBRL报告试点,并使用XBRL国际组织认可的《中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分类标准》制作XBRL实例文件,深交所则依据证监会组织制定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中的分类标准。

其二,商业智能概述。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的概念于1996年由加特纳集团(Gartner Group)提出,一般将其定义为一种能够帮助企业迅速完成信息采集、分析的先进技术,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BI并不是一项新技术,而是将数据仓库(DW)、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DM)等技术与CRM、ERP等系统整合起来应用于商业活动实际过程当中,实现了技术服务于决策的目的。BI的关键是从许多来自不同的企业运作系统的数据中提取出有用的数据并进行清理,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然后经过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formation)和装载(Load),即ETL过程,合并到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里,从而得到企业数据的一个全局视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合适的查询和分析工具、数据挖掘工具、OLAP工具等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将知识呈现给管理者,为管理者的决策过程提供支持。商业智能技术是最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决策支持的研究方向,其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是新一代决策支持系统的技术,将其应用于财务领域,符合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符合会计信息化向智能型发展的要求。

其三,XBRL与商业智能的关系。具体而言:(1)XBRI和BI都是用来报告和分析商业信息的管理过程、自动生成报告的,所不同的是XBRL试图描述商业数据的含义和使数据交换标准化,BI则力图分析和报告这些决策相关的数据。(2)XBRL和BI都来自于不同的观点表述,XBRL来自XML环境内数据的语义描述,BI来自于数据中知识的搜索。也可将XBRL理解成商业报告的自动过程,因此是BI的一部分。另外,BI提供了一系列的算法来探究数据的结构和涵义,所有的数据清洗和预处理过程(ETL:抽取、转换和装载)必须与元数据的整体规划有关,当人们使用清洗过且有意义的数据(XBRL)时该过程才可以省略。

二、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其一,会计信息标准不统一。上市公司报表的提交形式多种多样,包括WORD、PDF、HTML等,并且各家公司依据的标准不一,不能及时、有效地披露财务信息。同时,如果需要使用原始数据,必须重新输入财务信息,大大增加了数据错误的风险,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影响了财务报告分析的透明度和时效性。

其二,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一直以来会计工作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由于报表的公开透明度不够造成很多公司提供虚假信息,虚列资产、少计收入、多列成本,钻税法的空子,危害了国家的利益。另外,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不规范,加上监督不够,屡屡出现上市公司假造财务报表的问题。

其三,会计信息化软件整合不到位。信息孤岛是现在信息化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样也体现在会计信息的整合方面,不同的单位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处理数据,每次的数据使用过程就是一个重新录入的过程,软件的整合、数据的导入导出方面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容易引起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不仅难以进行准确的财务核算,而且也给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带来巨大难度,引发一系列的资金流失、操作不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利用XBRL与商业智能技术推进会计信息化进程的建议

据估计,平均起来世界100强的企业要使用超过800份电子表格来准备内部管理报告所用的财务报表。XBRL提供了一个减少表格数目,通过财务报告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的显著方案。然而,不同的BI工具之间分析的结果是具有互异性的,推行xBRL语言,开展会计信息化,虽然在短期看不到直接效应,甚至还会耗费大量的成本,但是在中长期存在无形效应,直接将XBRL的实例文档导入BI软件进行财务分析将会使分析更为精准、便捷,避免因为不可靠、不准确和严重耗费时间的信息导致的决策失误。具体如图2所示。

其一,利用XBRL与BI的整合进行会计监管。采用XBRL系统后,会计信息元素都是有出处可寻的,这样就能在整体的内部控制形成一个极有约束力的文件,并且XBRL是可以跨平台进行操作的,整合了会计信息从生成、传送、披露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实现了数据的集成和最大化利用。同时,xBRL促进了公司的内部使用者只需使用单一的电子数据源就可以再使用财务信息。因而,XBRL不仅给企业进行外部交流带来便利,其自身的优势同样也在内部使用人员面前展示出来。由于每笔商业交易都可能被公司以XBRL的格式作为财务数据定量流动跟踪记录到BI系统,这对于早期欺诈检测的持续控制是很有必要的,而此时BI作为一个承诺系统的来源,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功能也会给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支持,有助于相关部门进行监管。

其二,借助XBRL与商业智能软件的开发强化会计数据整合。会

计信息化要实现“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的目标就必须要广泛使用XBRL格式的数据,企业应该意识到开发XBRL数据虽然是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但是从长远来看可以与分析软件数据共享、数出一门,具有潜在的长期效应。目前,国外在整合XBRL和商业智能技术的软件开发方面已经有所举措,Oracle公司在其Oracle企业绩效管理(EPM)软件中嵌入UBMATRIx公司的XBRL领先技术,将绩效管理应用软件、预置BI应用软件和BI产品整合成一个完整的综合系统,用于优化企业功能绩效管理。另外,Information Builders公司推出了目前唯一提供XBRL、使用功能的商业智能平台Webfoeus,可以实现自动向用户报送XBRL,消除财务报告的复杂性,简化内部控制流程。我国在这方面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已经有一部分公司推出自己的软件以读取xBRL,如久其软件开发的商业智能软件支持XBRL,吉贝克公司也在参与上海证券交易所XBRL-CN网站运行维护项目。新的XBRL分类标准颁布后,公布了企业财务报表的详细元素清单,并对XBRL的实施架构有了明确的规定,这将有利于我国XBRL报告的统一化、标准化。

第12篇

20世纪70年代末,机在行业的,使广大的财务人员摆脱了繁重的手工记账、算账和编制报表工作,取而代之的是准确、快捷的微机处理方式,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使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了提高。到了21世纪的今天,管理进入了信息,必然要求“会计工作信息化”,会计工作信息化是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模型进行重构,并在重构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技术与会计高度融合的现代信息系统,简而言之,会计工作信息化即指会计工作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在这种形势下,的会计电算化仅仅完成了计算机代替手工工作的任务,已经滞后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需要,其暴露出来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大部分只是利用电脑处理会计的基本核算,而大量的财务管理和财务工作,仍采用手工操作,很多单位因缺乏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使财务管理成为空谈。例如:有些企业,财务部门只核算库存数量,对采购、销售逐一记账,而对存货成本、存货的保本期、保利期不予计算,造成存货积压,无人过问,致使存货变质、报废,企业资产严重失实。对应收账款只记数量,而对其账龄、应收账款成本、客户信用等级等不予计算分析,致使企业三角债屡清不止。究其原因,均为财务管理不力。而西方大多数国家,会计电算化已走过了数据处理(EDP)阶段和管理信息系统(MIS)阶段,正在步入高级的决策支持系统(DSS)阶段。而我国大多数已实行电算化的企业只处于(EDP)阶段,局限于对手工的模仿,只有极少数单位开发出包括会计信息系统在内的一体化的MIS,能用DSS的基本没有。

二、在电算化实施中,财务数据与业务不能共享,致使财务软件只有财务部门在使用,不仅与企业外部信息系统隔绝,而且与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也没有很好的连接。财务人员录入的数据,基本上只是单纯地为了记账,完成事后对业务的反映工作。常见有些实行了电算化的企业,要盘清往来账和库存,需财务人员填表登记账面数,同时业务人员填表登记已发生未入账数,同一客户、品种双方要进行重复劳动,而后汇总出实际数量,工作程序繁琐且耗时。

三、电算化实施后给使用者带来的困惑。

(1)软件开发不到位,给使用造成不便。如某些商品化软件,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用EXCEL软件进行取数,通过二次、三次加工才能编制出此表;有的则干脆在你填制记账凭证时,凡涉及现金及银行科目的均需要重输一遍数字,使用起来极不方便。再如,目前市场上很多流通企业财务软件的商品采购、商品销售、库存管理模块,不能提供已记账的凭证号,这给查账带来了很多麻烦。若要查找某笔采购或销售业务的原始票据,就只有在集成账务中通过查往来账,间接找出凭证号,或通过查自动生成的系统单号,几经周折才能找出凭证号,在以上两种均不行(当几张采购单合并生成一张凭证或合记一笔往来账)时,只好在当月几百张凭证中逐一查找,极其费事。

(2)软件提供的功能不全面,使得有些核算还需手工完成。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各单位的管理在不断细化。如:在大型商品流通中,企业管理者要求不仅要核算到部门,而且要核算到每一个业务员及经营的每一个品种。考核业务员的业绩,首先要看其利润(毛利-税金-费用)完成情况,其次要看其资金占用情况等。而的财务软件,只能核算到部门,难以同时按品种和人员核算。在所接触的财务软件中,如进、销、存的经营模块,可以按部门提供毛利,也可以按部门分品种和人员提供毛利。但在集成账务模块中核算三项费用(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时,只能按部门核算,不能把费用细分到部门内的品种和人员,因此,无法全面考核业务员的利润完成情况。另外,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及银行存款核算中,也不能按品种和人员分别考核,只能核算到部门,因此无法提供各业务员在经销各品种时占用的资金情况。由于财务软件自身的缺陷,使财务核算不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使管理者在考核员工时无充分的数据可供,无耐业务部门只好自设核算员,参照财务数据、结合手工算账来满足其内部管理要求。

目前电算化中存在的,究其根源,首先是有些财会人员未能充分掌握现有财务软件的使用,对管理信息模块和财务分析模块者寥寥无几,这之中有财会人员素质的问题,也有软件本身的问题。其次是商用软件具有通用性,而对某个行业、企业来说,缺乏针对性,给使用者造成不便,无法满足需要。这需要企业培养复合型人才,为企业自身管理服务。再者是软件开发设计问题,企业信息化管理对软件开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现阶段要求财务软件应具备的功能是:

1.财务与业务一体化。机作为使用工具,应该突出如何提供快速、准确、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决策信息,如何更透彻地描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状况。因此,当前的财务软件应包括两个基本的子系统,即核算子系统和管理会计子系统,前者侧重于向企业外部提供有关整个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信息;后者则侧重向企业经营者及各层管理部门提供经营管理所需的预测、决策信息。

企业在生产、销售、控制和预测的活动中,主要表现为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统一。而要有效地控制“三流”,单靠财务部门使用软件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必须将其业务信息纳入软件管理的范畴,软件功能将延伸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财务软件必须从部门级应用向企业级应用扩展,建立财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接口,彼此共享,做到“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功能集成”,实现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一体化,才能真正从全方位、多层次体现可信的决策信息。

2.化管理。财务软件不是财务部门单独使用,而是各部门协同共享,这必然要求财务软件网络化。网络财务是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帮助企业实现财务与业务协调,远程报表、报账、审计等远程处理,事中动态、会计核算与在线财务管理,实现集团企业对分支机构的集中式财务管理,它支持电子单据与电子货币,改变了财务信息的获取与利用方式。网络财务软件是基于网络计算技术,以整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为目标,能提供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工作方式及其各项功能的财务管理软件系统。网络财务软件能够在局域网和广域网范围内整合使用,适合远程应用,支持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大量先进的高新技术,为开发与应用网络财务软件奠定技术基础,基于Internet/Interanet的WEB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和三层结构组件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开发网络财务软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另外,防火墙(Firewall)技术是实施网络财务软件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它可把企业的内部网与Internet隔离开来,作为企业网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会计电算化从发展到成熟,凝聚着软件开发人员和财会人员的艰辛努力。如今会计信息化的提出,无疑是产生了新的课题,需要会计和信息技术更加紧密地结合,才能适应现代信息的要求,为企业经营管理和投资决策提供及时、有用的会计信息,提高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