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53: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语文课堂注意力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一些小学生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与其他小学生说话、玩耍,在座位上相互做一些小动作,而部分学生间的互动,往往会影响到其他小学生,进而导致大家的注意力都开始出现分散。受到影响的小学生不再认真听课,而是出现了分神,或者是被某一事物吸引,不能集中注意力来听教师讲课。当然,随着教改的不断发展,教师对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教学方法也发生了改变,开启了自主性的教学模式,部分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注意力分散情况也有了改善。同时,小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有的非常感兴趣,有的不怎么感兴趣,也就是说,“针对教师教学内容的不同,小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情况也不相同”。
二、小学生语文课堂注意力分散控制策略
1.借助生动的教学情境,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的有效方式之一。多媒体呈现出的充满童趣的声音、生动有趣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等,能带领学生迅速地进入到教师设计的语文教学情境中,愉快、主动地探索语文知识。借助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小学生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表现特点,“由语文课本上的无声到有声,由静态变为动态等,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内容”。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课本一年级语文上册《小松鼠找花生》一文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课文中小松鼠与鼹鼠之间的对话,并展示最后小松鼠等的花生的花瓣都已经脱落了,还是没有找到花生的动画视频,给学生构建一个逼真的情境,让学生也积极主动地寻找花生的下落,使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达到了文本知识的学习。
2.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要想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要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变化,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比如在课堂中采用游戏或比赛的方式,让小学生在轻松的语文课堂环境中主动地学到语文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安排小学生进行找朋友,或者是看谁记得最快、读得最好的游戏和比赛。再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卢沟桥的狮子》这篇课文时,课文插图是最先吸引学生的地方,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兴趣,让学生认真地观察插图,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观察所得,这样的教学方法的采用有利于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
倾听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人们之间进行沟通的一种有效途径。倾听是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所以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
一个学生良好倾听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在每节语文课开始上课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将学习用品整理好;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遇到不懂的地方,应大胆地举手向老师询问;对于需要做笔记的地方,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备注,听课要仔细认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踊跃举手回答,经过这样长时间的训练以后,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教师要教给小学生基本的倾听技巧,让小学生学会倾听。在大家发言的同时,要引导小学生不仅只提出自己的观点,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观点。倾听的技巧就是先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然后迅速理解其发言的内容,并作出思考,记住发言的要点内容;倾听时不随便打断他人的发言,等发言结束再质疑;并学会用眼睛“倾听”,注意发言人的手势,面部表情等,以加深对发言内容的理解。
结束语:
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沟通,就需要对方的倾听。学会了倾听,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就会更容易。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来倾听,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此来引导学生对倾听的兴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很低,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避免机械式的学习,就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但在英语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会受各种情况的影响,会被意外事件吸引,最终导致注意力不够集中。这些情况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倾听能力较差,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导致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不佳。可以看出,倾听在教学课堂中是一种良好的交流渠道。因此,教师培养低年级的小学生的倾听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一、影响英语倾听能力的因素
1.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偏小,教师在课堂上讲课的时候,他们往往不能集中精神听讲,也由于个性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他们很难在课堂上将教师所讲的内容听进心里去。加之,低年级的学生在家里都是受到家长的宠爱,大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他们根本不去理会别人在说什么。
2.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缺乏集中学习的精神,注意力分散。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并且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差,很容易被一些新鲜的事物或者突发事件所干扰,致使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精神比较涣散,注意力很难集中。而且在课堂上,小学生的思想往往转得比较快,天马行空,当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时,他们表现出来的状态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且有时回答出的答案也令人发笑,常常是答非所问。
3.低年级的学生缺乏长性的记忆力,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很容易忘掉。教师在课堂上告诉学生的事情,他们很容易忘记。例如,教师安排班级上所有的学生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带一些东西过来,到了上课的时候,教师会发现,有一半多的学生忘记了老师交代的作业;于是教师又接着安排让学生在下次上课的时候完成任务。结果,小学生在这次上课时,发现还是有将近30%的人忘记带了;一直到接下来的几次安排,才有可能会有一两个学生忘记带,这就说明小学生的遗忘性较大。
二、如何提高英语倾听能力
1.教师要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英语倾听兴趣,让他们感受英语倾听的乐趣,同时也要创设出小学生喜欢的课堂氛围。倾听的课堂气氛能够让小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要与学生多多沟通,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倾听教师所讲的内容,并把小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与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互动,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真实的表达出来,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启发。教师要让学生在这种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勇于发言,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2.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英语视听的情境。教师要想让学生学会英语,就要培养对他们英语的兴趣,要选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旨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利用英语歌曲将学生的兴趣引入课堂中,也可以利用游戏、幻灯片等来进行英语辅助教学,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英语课堂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在教小学生学习“lamb”单词时,可以利用幻灯片创设“photo”的情景:这张照片是关于“goat”的,照片的左边是“father goat”,右边是“mother goat”,照片的中间空出一个问号的位置;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问号代表什么;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其他同学所得出的多种答案。教师在公布答案时,在幻灯片上展示出一只小羊羔的图片,以及相应的“lamb”单词,同时再配上其发音,将视听结合的方式融入教学。
3.教师要培养低年级的学生英语倾听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多听些英语录音,听录音能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角色的语调、语气、感彩等。通过听录音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习惯,例如小学生在听单词录音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辨音,通过听录音来训练小学生的倾听能力。小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当碰到单词和录音播放内容相同时,就要让小学生大声地跟着录音朗读出来,如果单词与录音播放内容不符,就不用跟读,这样可以培养他们辨析的能力,强化他们对单词的记忆,最终逐步提升他们的倾听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很难集中,要想让小学生很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就要培养小学生的倾听能力。特别是在英语课堂上,小学生学会倾听,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小学生有必要养成一种倾听的习惯,而作为英语教师,也要重视对小学生英语倾听能力的培养,适时地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并指导,让学生学会倾听。
(责编 张亚莎)
关键词:语文 心理 教学
语文作为学国语言文字的一门课程,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就取决于一种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知识的心理特点。这种心理特点影响着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态度,并对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有比较大的影响。
一、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主要指的对某一个事物从心理上希望参与或者了解的倾向。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兴趣非常的重要,因此,笔者认为要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始。
⒈引导
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相关活动的热情。学生在活动的实践中产生对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通过设计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比如开展一些语文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等等,这些语文实践活动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有促进的作用。
⒉善于在语文教学中激发: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们都具有比较强的求知欲,对待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理。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应当抓住小学生这一独特的心理特点,结合语文教学中的生动的形象,丰富的课文内容,严密的故事性这些都能够激发出小学生们的好奇心理。通过一些难易适中的训练测试,让小学生们在进行测试的过程中,体验自己发挥思维,攻克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出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⒊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一名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的时候,可以通过兴趣迁移的方式将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学习上,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有些学生喜欢看电视,有些喜欢画画,还有些学生喜欢唱歌等等,教师都可以把这些兴趣迁移到语文学习中来,通过二者结合的结合的方法,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4.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都是对新知识会产生一些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一些陈旧的知识都已经没有兴趣了,因此,大部分的小学生虽然都能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但是都未必能做到课后自主的复习学过的知识。我们可以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来进行,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兴趣效果明显。
二、让小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要想鼓励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需要让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能够在精神上推动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这种情感体验的获得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⒈增长知识,提高认识。小学生因为年龄还小,所掌握的知识面也非常的有限,自我辨别是非的能力欠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让小学生对语文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就需要培养小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对语文课程能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⒉共同创造融洽的课堂氛围。有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学生们就会心领神会;有时候教师一次巧妙的提问,学生们就会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的活跃起来等等。这样的情境,这样的氛围是一个融洽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课堂氛围下,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去学习,并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⒊通过各种方式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语文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而为了让小学生对语文产生足够的兴趣,仅仅靠这个明显不够。我们还需要让小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语文的乐趣,比如参观,访问,旅游这些都是深层次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得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一个明显的提升,通过让学生对每次实践活动进行写作总结,来提升小学生对语文尤其是作文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吸引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
注意力作为一种心理活动,主要是表现在人对一种事物的集中指向。提升小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才能够让小学生们在进行语文学习时,更加的专心致志。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下面我们分析在一节语文课中如何调动小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很可能还没有达到上课的状态,注意力不够集中,我们需要通过精彩的课堂导入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当导入的效果展现出来之后,学生进入上课状态,开始新课的教学,大部分的学生就会被新课的内容吸引;在进行每节课的重点或者难点教学的时候,要通过提问的方法,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为了营造轻松的氛围,可以在中间穿插一些小游戏;快下课的时候,又有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分散,要注意提醒学生,并开始布置课余作业。在课堂中根据小学生在不同时段的特点,做好学生注意力的引导工作,就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语文时的情感状态和注意状态,综合影响、共同作用于学生语文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黄春娥. 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J]. 东方企业文化. 2010(01)
[2] 缪顶宏. 让兴趣激活小学语文课堂[J].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2011(24)
关键词:数学;小学;习惯
一、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是绝大部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会出现的问题,由于数学本身的枯燥性,使他们在课堂上总是会分心,走神,甚至昏昏欲睡,而且由于年龄比较小,所以很容易被其他新鲜事物所吸引,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是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要问题。
2.缺乏积极主动性
在现在的学环境下,许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相较以前,有很大的退步,主要是由于现在大部分学生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学习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一种对抗考试的无奈之举,而没有清楚地意识到学习本身对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课上集中注意力
课堂时间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时间,所以,老师和学生都必须抓住这段时间,比如,教师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爱玩是他们的天性,既然这样,就可以选择在课堂上适当通过一些做游戏的方式来轻松教学,这样,学生既能学到该学的知识,又能提高注意力,养成课堂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把课堂交给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
3.课后要复习
课后复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课堂上不懂的问题课下要及时解决,课堂上听懂的东西课后也要继续巩固。教师可以在学生下课后适当地留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要注意不能让学生感到有压力,那样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课后复习,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
本文通过分析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一些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等,然后提出几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建议,但由于本人阅历的局限性,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希望此文能引起社会学者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注意力 培养
俄国著名教育家马申斯基指出:“注意是心灵的天窗。”知识的阳光只有通过注意这扇门才能照射进来。门开得越大,进入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时,那么心灵的门户就会关闭,一切有用的知识就无法进入。那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下面笔者以自己在顶岗支教实习期间的小学语文教学经验与反思为依据对学生注意力培养做以浅析。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特点
注意力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伴随着感知、记忆、想像和思维等认识活动而生,又维持这些活动继续进行。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特点有: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1]
因此在课堂上不难发现,小学生很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当他正在听课时,如果身边有什么变化就会立刻分散他的注意力,原本听课的注意力就转移到了观察身边的事情上去了。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能力也相对较弱,由于注意力的范围有限,他们读课文时只能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读。注意力的保持时间难以持久加之自制力较差,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控制与注意力的引导。因而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当中,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管理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堂教学中注意力培养的有效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加工与交流,是学生习得知识的重要场所,因而课堂上的高效学习是最为基础的。[2]学生只有理解、掌握了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深加工与自我认知,从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并存储起来。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点,迫使教师不得不对其注意力进行有效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一)重视课前三分钟,唤起学生的注意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一节课的开始,学生的兴奋点有时还停留在他们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此时能否把学生的兴奋点由“课下”引到“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在 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3]
我第一次真正走上讲台是去年三月在新疆省的奇台县东湾镇学校,做好了备课工作同时在走进教室以前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发生的事情依旧让我措手不及,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原本打算走上讲台,微笑开始、自我介绍、学生的自我介绍……但一切都被学生瞬间的蜂拥打乱。刚进教师们,一堆学生涌向我开始叽叽喳喳告状:老师,谁把谁给打了;不是,是他先动手打的,他打的他;才不是呢,是这样的……突发的情况让我很是无奈,紧接着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去调解这件事,事情平息以后便开始组织学生进入上课状态,维持课堂秩序。在真正准备讲课时时间早已过了大半,本节课的多数内容没能如愿进行。
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洛维契克说过:“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是从一年级就学会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我们就会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
因此从那次以后,我吸取经验教训,制订了一个课前守则并监督学生有效的贯彻落实。每当听到上课铃声时,就由文艺委员起一首学过的歌曲,大家一起唱,在唱歌的同时准备好本节课所需的物品,课本、生字表和铅笔盒。当歌声响起,也就是提醒学生课间休息结束,一节课即将开始,让他们伴随着歌声慢慢进入上课的准备状态。教师也需要在预备铃声响起时进入教室,查看学生学习用具的准备情况,组织课堂秩序,使学生的桌面保持整洁,坐姿要正确、端正,为新课的讲授做好铺垫。避免了突发状况的发生,不至于影响课堂教学,保证了教学的顺利开始。
(二)巧妙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猜谜导入
通过自编与课文相关的谜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正式开始内容以前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之上。
例如在讲授《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就给学生编了一个这样的谜语“绿绿圆伞水上漂,乘凉休息好地方”让学生猜。同学们兴趣高涨,纷纷开始动脑思考,有的同桌之间商量讨论,争猜谜底。就这样一个谜语把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转移到课堂上,便于教师控制课堂,也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的题目。
2.情境导入
将课文相关的故事情节与情景有所改变的简单再现,将学生引入到具有特定故事情节的场景之中,转移注意力并且引发学生的思考。
在讲课文《失物招领》时,课前我拿着班里学生的一个橡皮擦,开始口述失物招领:“老师在课间捡到了一块橡皮擦,它是黑色长方形的。同学们找一找谁的橡皮擦不见了,看看这是谁的。”就这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丢失的橡皮擦上,也通过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了课题“失物招领”的意思。
“同学们丢失的东西找到了,但课文中的小朋友们也丢了东西,他们找到了没有呢?他们又丢了什么东西?我们来一起学习课文,找出答案。”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在尝试和体验中好奇心得到满足,从而发展了对学习的兴趣与爱好。
3.提问导入
在小学阶段,教师提问时学生的手臂如雨后春笋般竖起,借助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提问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来警惕他提高注意力,认真听讲。该学生也会知道老师已经注意他了,他就会认真听课。也警醒了其他开小差的学生,立刻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至于认真听讲的同学也会自己思考。
《棉花姑娘》一课的导入就是用提问进行的。“如果你感冒生病了应该怎么办?”大部分学生已经开始思考,而个别学生却还在想入非非,我便叫他起来回答。再次提问学生“棉花姑娘也生病了,它应该怎么办?”学生思考、讨论,引入课文。
4.讨论导入
《胖乎乎的小手》一课讲了兰兰用自己胖乎乎的小手帮爸爸拿拖鞋,帮奶奶按摩,帮妈妈做家务的故事。在上这一课时,首先我叫了两个学生到黑板上用粉笔描出自己小手的轮廓,然后让学生评比谁的小手是胖乎乎的。学生的注意力瞬间都转移到了黑板上,情绪高昂的开始对比,在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了课文的前奏。其次,让学生同桌之间夸夸自己的小手,说说自己的小手会做什么,从而自然地过渡到了兰兰胖乎乎的小手上。
(三)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自制力较差。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10 - 15 分钟左右,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4]
1. 利用游戏、比赛,引发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 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 一节课有效的注意一般能保持十几分钟, 且不稳定。但这些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的一年级小朋友,只要一听到做游戏就会非常的兴奋。而且他们做起游戏来,精神高度集中,就算一节课就玩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也不会感到累和枯燥。由于游戏是儿童非常喜欢的活动, 根据这个特点,我会针对教材的内容,把游戏引入进课堂, 来不断地调节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本班学生对物品分类的概念十分模糊,为了让学生弄清楚物品的分类并且有效的记住它们,我把相关的小游戏引入了课堂,将学生分成小组玩这些游戏。常见的游戏有“逛三园”和“蹲、蹲、蹲”,这两个游戏让学生明确了物品的分类,也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逛三园”游戏的内容是这样的:星期天逛三园,什么园?蔬菜园、水果园、动物园。紧接着学生就以开火车的形式开始说属于其中一个园的东西,教师当裁判并记录各小组的成绩。在游戏过程中你会发现,学生不仅动脑思考,一个个还会紧盯着对方小组的错误,只要有人说错,他们发现的速度绝对比你要快得多。在游戏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是相当集中的,真正体现了寓教于乐。
2. 运用现代化媒体,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注意力。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各种娱乐媒体设施更是推陈出新,因此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懂的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在听觉、视觉上有全新的感受。利用多媒体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的背景音乐等特点,把学生带入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之中,使学生能够积极探索,主动学习并且乐于学习。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样化,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与活力。
学生的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是潜移默化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仅通过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难以实现这个目标的。课文《画家乡》的特点就非常适合运用多媒体来讲授,在课件中我采用了图片魔方和画轴的方式来向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欣赏祖国的秀美河山。由于学生是新疆的,多数见到的都是山、草原这样的地貌,几乎没有见过大海,而学生又对大海充满憧憬。因此在本课的展示中主要以展示大海的风景为主,配以海浪的声音,实物贝壳和相关大海的影音视频资料。
3. 教学形式要灵活多变,激发学生的注意力
低年级的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同样一种活动,第一次接触会觉得十分新鲜,充满好奇。到了第二次反应就不会那么强烈,继续进行的动力也没有那么强了。等到第三次的时候就会很难再提起兴趣。[5]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注意力特点,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形式,保持课堂的活力。
比如在朗读课文时,不应单一的进行集体朗读,应该融合分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比赛朗读、分角色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小老师”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形式中反复,使学生熟悉课文内容而不至于厌烦,多种形式之间的转换也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良好的注意力水平需要教师付出努力培养,来帮助学生开启知识的天窗,发挥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力习惯在语文课堂上得到良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江绍伦.课堂教育心理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4.
[2]李金辉.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J].新课程,2009,(08).
[3]安令芳.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探析[J]. 教育科学,2011,(09).
关键词:小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数学
传统的小学课堂偏重于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沉闷乏味,小学生提不起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因此,需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入生活化元素,实现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主要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合理地运用生活化教学。
1 以生活化元素作为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般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被看作课堂的主角。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不会提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有甚者,小学生会从小对数学学科产生一种厌恶心理,非常不利于学生在数学学科上的学习与发展。教师一般以课本为教学提纲,讲课时极度依赖课本,枯燥乏味,提不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教师可以尝试在课堂开始前以一个生活化的小例子作为本节课堂的一个导入,不仅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会使得上课效率提高。例如,当教师在讲授小学人教版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在课前教师应提前准备三角形形状的各种物品,拿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对不同的三角形进行内角测量并计算,最终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度”,从而教师自然地将课堂引到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上。通过以生活化元素作为课堂导入,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受益匪浅,而且会让学生牢固记忆该结论,对课堂效率的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
2 通过想象生活化的情景,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我们不仅可以将生活化元素作为课程的导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在授课过程当中让学生学会想象合适的生活场景,并将生活场景与此时的数学情景结合,从而轻松得理解并掌握所学数学知识点。例如,当教师教授小学生进行加法的口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数苹果”的方式进行口算从而得出答案,即让学生想象一种生活场景。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为小学数学课程平添了一抹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学生对数学有了初步的意识与了解。同时,在教师帮助学生想象生活化场景的时候,教师与学生可以增加互动,这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课教师没有产生畏惧的心,而且也能迅速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有利于学生数学课程的培养。
3 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将学习与生活相互融合
数学来源于生活,正是由于生活的需求,才会有数学知识的诞生。因此,在学会数学后,最主要的就是会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也正是数学课程的魅力所在。例如,当教师教授人教版数学课程“圆与圆锥”课程时,我们影响到通过本课的知识我们应当学会测量树木的半径,沙堆的体积与质量等,我们还应会测量圆锥沙漏的体积,在做题时,时常会出现求解圆锥形沙漏中漏出的沙子的体积,这些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应用本课的知识来求解得到。当学生们通过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时,学生们不但会产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对数学课程产生足够的兴趣,还会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不论是对当前的数学课堂,还是对学生自身以后数学的发展与教育都有非常大的积极影响。因此,学会将数学课堂学习与生活情景相互融合,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非常有效率的一种数学学习方法。小学生应从小培养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联系,这对其之后的发展有好处。
4 多观察生活,通过生活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生活中处处会产生数学。生活中的场景与枯燥不变的数学课程相比更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生活中的摸奖游戏,其规则制定过程与实现过程都无时无刻不在体现数学的重要性。再比如,平时玩的足球与篮球,其发力方向与角度也与博大精深的数学知识有关系等等。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只要学会多观察生活,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在课堂上的数学枯燥乏味,为一堆堆乏味的公式与数字,而生活中的数学更容易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小学生从小对数学这门基本又重要的学科产生极大的信心与兴趣。这有利于数学教学的发展,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对数学产生基本的认识,然后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解决策略的探讨。因此,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尝试将生活与数学课堂相互融合,从而更容易地了解数学问题的具体含义,培养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好奇心与自信,从而数学学科产生兴趣。
5 总结
总体来说,小学数学课堂应该增添一些积极活泼的元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因此本文总共介绍了四种小学数学课堂使用生活化情景的应用与方法。即小学数学教师应学会以生活化元素作为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学习想象生活化的情景,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将学习与生活相互融合以及多观察生活,通过生活产生对学习的兴趣。通过以上几点生活化元素的课堂应用,学生不但会对数学产生学习的兴趣,还会大大提升数学课堂的效率。因此,应适当地提倡将生活化场景应用到数学学习中,从而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的效率与氛围。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生;主导作用;心理特点;学习兴趣
目前,小学体育由于传统的原因,存在很多的问题,最明显的表现有: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重复,教学方法单调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小学体育教学效率低下,不能够真正地培养小学生的体育运动精神和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是小学体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在分析了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改进小学体育教学的措施。
一、小学生体育活动心理特点
1.过度依赖教师
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是以其主导的活动作为标志。当儿童入学之后,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并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所以,小学生就会把对父母的依赖转化到老师身上,把教师作为最值得信赖的人,教师在学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就应该把握并充分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培养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2.兴趣起主导作用
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因为有趣好玩而参加,并且对于他们喜欢的活动,他们会不知疲倦,不计较胜负地一直进行下去。但是对于不感兴趣的活动,小学生一般是不愿意参与的。
因此,教师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的学习中来,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小学生的体育意识。
3.兴趣广,不稳定
小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广泛,喜欢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持续时间不长,很快就会转移自己的兴趣。尤其是对那些单调刻板的游戏,小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
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分析,一堂课上,不能总是重复某一项体育运动,要把多种体育活动穿插在一起,让学生在对某一项活动失去兴趣之前就投入到另一项活动中,这样一来,小学生就能整堂都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让小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4.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的注意力极其不集中,很容易会被外界新鲜好玩的活动所吸引,对于一件事情不能持之以恒。但是也因为如此,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就会占有优势,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无意注意,把它转变为有意注意,让学生产生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在小学生心理特点基础上改进小学体育的措施
1.结合教材和实际,创设课堂情境
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的时候要注意教材和实际相结合,营造一个有趣的课堂环境。小学生本来就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如果课堂再显得沉闷,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人翁,让学生以主导的地位参与体育教学活动,自主地学,主动地学。这样一来,就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质量。
2.给学生时间和空间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兴趣随时会发生改变。教师就要正确地把握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上,给小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做自己喜欢的活动。教师需要的是把他们所做的活动和教学联系在一起,让他们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同时可以学到相关的体育知识。
另外,教师在上体育课时,要注意的是,不能总是喋喋不休地给学生讲解体育知识,这样会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丧失兴趣,不愿意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总之,每一项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学活动就应该以学生为主,在他们的兴趣之上进行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进行竞技性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喜欢比赛,爱竞争。那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多设计一些比赛活动,让学生都参与进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不过,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思想,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如果教师组织的是团队竞赛,那么,教师就应该分析好每个学生的特点,按照每对都有优差生的比例进行分组,让每一个对都有获胜的概率;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个人竞赛的时候,也要注意每个学生的体育能力,对于那些体能较差的学生,教师应该降低标准,使学生能够有达标的可能。最后,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树立学生的信心。
在竞技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正确、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学生持有包容、肯定的态度。给予学生鼓励,树立他们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避免刻板单一的教学活动,不断地探索和追求新的教学方法,把娱乐、趣味、情感、教学、学法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使小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淑丽.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玩”与“学”[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1(2).
[2]罗溢豪.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活课堂气氛[J].教师,2010(10).
注意力是某一段时间,人对某事物集中关注和心理活动的能力。注意力是人自觉地、有意识地获取相关信息的一种行为,是学习知识技能的基本手段。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及其不集中的原因是什么。
一、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
第一,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很容易分心,刚上课一小会就坐不住,开始做小动作,比如:说话、走神等,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讲些什么;第二,在做作业时,不能专心地完成,总是三心二意,一会玩点东西,一会去趟卫生间等,导致做作业的效率很低,作业中经常有错字、掉字等现象;读书的时候看错行、念错字等;考试时,看错字、看错题现象时常发生;第三,经常做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做事丢三落四,不注意细节,犯一些很低级的错误。
二、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 内部原因
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发育的快慢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小孩发育快,有的则比较慢。而注意力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而慢慢增长的。另外,每个学生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不一样,他们对学习的认识也自然不同,有的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对学习根本不感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注意力的发展,那么想要他们养成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就更难了。由于年龄,他们害怕学习上遇到困难,没有意志力,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困难就问家长,不肯自己动脑去想办法解决。由于年龄,他们的自律能力相对比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经常东张西望,表面上在进行学习,但实际效果很差。长久以往,他们就养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耐久性也比较差,不能长时间专注于一件事,不会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注意力。
2. 外部原因
不好的学习坏境,如课堂外面的嘈杂声,教室外人员的走动,这些都会影响小学生的注意力。小学生的注意力是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培养而成的,带有强烈的感彩,如果想在课堂上让他们集中注意力听讲,就必须让他们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不能一味地死读课本,需要融入一些小故事,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带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多鼓励学生,不能学生一做错事就批评,有些事即使做得不好也要给予鼓励,这样才可以让他们有集中注意力学习一件东西的欲望。家庭教育,家长不经意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俗话说,家长是最好的老师。研究调查显示,那些经常让自己孩子进行游戏、唱歌和学习的家长带出的孩子要比只给孩子一对玩具,自己却玩手机、看电视带出的孩子的智力和注意力的养成都要好很多。
三、培养学生注意力的对策
1.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讲课时,引入一些小故事和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爱好,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到课堂上去。
2. 改进教学方法
小学生想象力比较差,在讲课过程中,将无形的东西有形化,老师可以提前制作一些模型,让学生们用眼去观察,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3. 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养成动脑的好习惯
在现在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在上课时只是被动地接受,为了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让他们自主思考和探索,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学习,在课堂上帮其解决问题,形成互动的教学课堂,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得他们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事。
4. 家庭教育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家长在培养孩子时,要有耐心。在陪孩子完成作业时,家长要专心,不可以边玩手机边进行辅导。家长还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在学生学习时,尽量避免大声说话或者看电视等。如果条件允许,家长可以给学生们买一些带图画说明的辅导书,让他们对书中内容感兴趣,可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长一些。
关键词:小学课堂 自学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74
《小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学生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且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之外,学生的自学也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但是,目前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能力并不突出,甚至出现了自学障碍。这是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经验都还处于较低的层次,在课堂上的自学大多依赖教师,思维紧跟着教师设计的思考路线走,缺少自主性,没有真正确立新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指导过程中除了要遵循“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还要注意归还学生的自,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
小学生的自学主要是以教师指导为主。如果教师的引导不当,势必会影响到小学生课堂自学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指导过程中不可操之过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培养。这里就教师引导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阐述: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让学生自己多动手,在做中学。对于自学这一行为而言,个人的内驱力是最重要的。而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学生自学之前激起学生个人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自学的愿望,再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讲授长方体的表面积时,一位数学教师采用实物演示的方法,让学生们计算课本包书皮纸的面积。想用包装纸把课本包起来,需要多大的包装纸,怎样计算呢?教师问题提出后,学生们都十分感兴趣,开始动手实际测量,并结合书本上的概念计算结果,取得了良好的自学效果。
2 提问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小学生对于身边的事物较为敏感,因此,为了在提问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自主学习的兴趣,课堂自学问题的设置应当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知识。比如,在小学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有一个“买一送几”的问题,这就是通过实际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来进行教学。这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特殊性――相对于抽象的数字而言,小学生对于实物的接受与计算能力更强。
3 教师教授学习方法
学习要讲究方法,只有选择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课堂往往喧闹,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自学的时候就有必要交给他们一些利用外力集中注意力的办法,比如勾画法、出声阅读法、互相抽背法等。除此之外,对于集中注意力而言,教学生清理课桌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能够通过减少目标物帮助学生提高注意力。至于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学习方法则应当侧重于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训练。比如,在数学课上复习巩固圆柱体概念时,可以采用概念带入公式和图形的方法,让学生自己画图并将长宽高标注出来,之后将圆柱体、圆形甚至圆锥的计算公式标注一旁。在学生动手的同时增强其对知识点的记忆。
4 注意新旧知识的迁移
在一个知识体系之中,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往往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课程和前面所学的知识联系相当紧密,存在的共性因素很多,能够轻易地实现知识迁移。例如,某校的一位数学教师在教授三角形的钝角和直角这一内容时,因上节课已经教过锐角三角形的知识,教师便让学生对比锐角三角形的知识概念和结构特点先进行自学。知识的迁移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三角形之间其实是有相同点的,比如内角和。这种在旧有的知识体系上自己学习新的知识点的方法,其实也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肯定。
5 开展课堂交流与合作
课堂讨论是集体自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学会合作与交流与学会独立思考一样都是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生学习的要求。而由于小学生较之中学生更为活泼,在课堂上也更加活跃,因此可以多开展讨论式的自主学习,让集体学习促进个人认知。而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发言,肯定学生的想法 。另外,讨论可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竞争式的鼓励和集体的荣誉感有助于提高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例如,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曾针对端点数量的问题组织了一次班级讨论,采用小组发言的形式争论怎样简便快速地计算几条线段之间的端点数。由于学生年纪都还较小,没有接触过高级的计算公式,学生都在研究例证和动手计算的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之后,再由小组组长整理成果并于课堂上进行阐述。结果,该教师的讨论型教学获得了巨大成功,许多数学成绩并不优秀的学生也在课堂上表现活跃,成为组织者或者发言代表。可见,这种讨论对于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都有极大的帮助,无形中也促进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
除了通过以上各种方法引导学生自学之外,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课堂自学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保护好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精神。学贵有疑,一旦学生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什么疑问,教师应当赞扬学生的质疑精神并和学生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质疑问难本身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应当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小学生敢问、善问、会问。发现问题本身也是一种自学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更新思想观念,明确提问不但是教师的权力,更是学生的权力,唯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李春兴.探寻课堂建设的有效途径――以自学案优化课堂效果为例[J].考试周刊,2012,(77):22-23.
[2]严丽.萍课堂教学中讨论法运用的条件――兼谈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讨论法运用的实效性[J].当代教育科学,2013,(6):23-37.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优化教学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33-02
前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结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都得到了不断的提高。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特高效、综合等特点,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能量,帮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打破常规束缚,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与创新意识。本篇文章从信息技术的优化入手,罗列出四条信息技术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想法与优势。
一、 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小学生素来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如何正确引导小学生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习惯,已然成为小学数学教师心中的一大难题。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的过程,需要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习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通过声音、动画等形式,为小学生呈现出一个多彩的学习环境,激发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望,并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学生实际情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景设定,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故事、图片等形式展现在小学生面前,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能力,拓展学生眼界,吸引学生注意力,努力培养学生听课习惯。
比如,在讲述正方形周长的问题上,教师运用多媒体等设备展示正方形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分发特意制作的三厘米正方形卡片,引导小学生进行数边边活动,并围绕四个边长让学生进行加法运算,得出正确结果,在动手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将学生集中到课堂之上,从而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二、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有一道连接的桥梁,那就是数学模型。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根据数学问题进行思考,是要通过新旧知识的融合,综合运用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并把问题就此解决。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再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演示图,使小学生可以进一步抓住学习要点,将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图形便于自身理解,而这个过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在确保小学生听课质量的前提下进行,通过画图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课堂中,在学习立体几何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具的展示的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课件向学生展示几何图形,通过色彩实物与线条透视图的展示,提高小学生对立体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度
小学数学课堂是活跃小学生思维的重要课堂,教师应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与掌控学生思维发展方向,从而激发出智慧的火花。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学难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在提升学生接受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比如,在长方形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们展示图片,长方形的桌子、长方形的箱子、长方形的玻璃等,在成功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列举出生活中更多的长方形事物,加深学生对长方形的认识。
四、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已然成为教育部门的改革之重,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中积极为学生创造课堂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
例如,在课堂中教学在为学生讲述圆的特性的同时,通过多媒体辅助设备向学生展示自行车车轮,并提出轮子如果是方形的假设,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奇思妙想,要求学生列举出为什么车轮不能是方形的原因,并自己予以佐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论述,进行总结,并予以认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结束语: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现代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当中。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数学课堂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保障,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学生学习方法并使思维更加活跃。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的推进,及时更改教学方法,在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减少学生作业负担,科学传授知识。本篇文章讲述现代信息技术对优化课堂教学所起的重要作用,在确保课堂质量前提下,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连子.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吉林教育,2014,22:93.
【关键词】小学生;音乐课;兴趣
音乐是一种听觉的享受,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提高全民音乐素质,小学音乐课堂是奠定基础的场所,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小学生欣赏音乐的水平和能力,变得十分重要。
一、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小学音乐的教育现状并不乐观,许多小学生对于现今流行的许多音乐明星十分喜欢,甚至到了狂热追求的地步,对于音乐专辑、CD积极的购买和搜集,对于电视上的音乐节目也很热衷,经常守在电视机前准时收看,但是对于小学的音乐课堂却没有半点兴趣。长期以来,学校的音乐教育都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以老师的口传心授为主,主要讲授知识和技能,课堂氛围枯燥,声乐训练乏味、机械,使学生感到厌倦,提不起学习的兴趣[1]。很多学生小学毕业了之后,连五线谱也不能认全,音乐教学效果差成为了诸多小学音乐教师头疼的问题。
二、如何提高小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
1.创造有音乐特色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打破传统单调乏味的授课方式,突出音乐课应有的特点,创设一些具有音乐课特色的教学方法,活跃音乐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乐器,设计丰富的“琴语”,用相似的音节音色来表示“开始”“结束”“等等”“谢谢”等,在课堂中将音乐和舞蹈进行结合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坐着听。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比较活泼好动,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可以极大的丰富教学手段,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和热爱程度,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2]。
2.创设美好的音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和创设他们能够理解和接受的音乐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自然的美丽、生活的美好。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将学生置身于优美的音乐情境当中,用肢体语言去抒感,给歌曲编排动作,这种音乐的教学方法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在美好的音乐情境中,学生可以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发挥自己想象,感受和欣赏音乐的魅力,更能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引导他们敢于表现自己的音乐情感,开发他们的音乐创作潜能,培养他们的音乐艺术细胞。
3.借助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音乐课堂上集中孩子的注意力,利用有效时间进行教学也是教师需要注意的课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经日益广泛,对教学活动提供了辅助,增加了音乐教学的新鲜感和表现力。
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音乐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课件,利用声音、图像、绚烂的色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极大兴趣,使学生轻松掌握音乐知识[3]。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有许多好处,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学生通过多媒体手段可以更直观的感受和倾听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多媒体技术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体验,小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还很少,通过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影像,可以给小学生的想象提供材料也提供空间,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利用简单的乐器或音乐教具,引导学生体验音乐
音乐课不是单纯的学习音乐知识,唱歌,学乐器,而是要让学生全方位的提高音乐素养。教师在音乐课上可以利用音乐教具和简单的乐器,指导学生演奏的方法,让学生用肢体去感受音乐,在实践中去学习音乐,这样不但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也能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的感受音乐、认识音乐,全面提高音乐素养。
三、总结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对于音乐课堂的兴趣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经验,运用多样手段和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善意.运用多元职能理论提高小学生音乐素质的研究[D].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08.
[2]陈亚玲.如何提高小学生音乐课堂注意力[J].大众文艺,2012(1):12.
[3]周彦冰.小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 高效课堂;小学语文;有效性;途径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
一、明确目标,因材施教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有的放矢,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在讲授新课时,应及时将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公布于众,让小学生一目了然,心中有数。这样师生双方都有明确的目标,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紧紧围绕目标展开学习。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师首先要紧扣教材,吃透大纲,使所制定的目标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难易适中,不任意拔高。其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切实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充分体现因材施教,这样,才不致于两极分化。再有,所制定的目标中,要充分体现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训练与培养。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特别对课本中的练习、活动要进行扎实训练,让小学生解决问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总之,要通过制定目标,力争使教师心中有书,眼中有人,教学有法。
二、挖掘教材亮点,激发小学生兴趣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的互动关系活动,三者之间对立统一,又相辅相成,必须平衡发展,缺一不可。笔者认为,要想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要努力挖掘教材亮点,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如此才能唤醒孩子们的求知欲。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学习,这都需要兴趣做先导,只有学生们积极自主学习才能实现教学实效性。因此,一线语文教师教材的亮点来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具体的文本学习中,透过文本的描写,体会文章的人文性和文学性,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保护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动机
与其他教育阶段的学生相比较而言,小学生具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由于其生活背景、成长经验导致的经验积累的不同,使得小学生的这种好奇之心往往带有着强烈的经验性,通常会表现出来“很幼稚”的特征。但是,正是因为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以及兴趣具有着较为良好的条件。但是,目前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之中,部分语文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由于学生经验积累较为淡薄而“犯的错误”,而是片面的认为小学生在故意捣乱,或采取不理睬,或者进行直接或变向的批评。因此,笔者认为立足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基础上进行学习动机的激发,将大大的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升。同时,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还发现一个矛盾,即教学大纲与小学生兴趣之间矛盾。伴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上升,人们加强了对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部分小学生语文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使得小学语文教材之中的许多内容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索然无味。由此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要结合具体的实际进行小学语文教学,在此过程之中切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四、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环境对于人类内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比如说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可以让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达到忘我的境界,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沉闷的学习环境则会分散学生们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压抑和枯燥感,从而降低他们学习的效果。营造浓郁学习氛围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老师以朋友或者是伙伴的身份出现在教学中,和学生们相互探讨、微笑式的问答时不时穿插一些小故事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二是创设情景教学,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小学语文学习中,多是寓言、故事以及人物传记等等故事情节比较丰富的文章学习,这对于开拓学生们的思维和培养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创设情境教学给学生们丰富的想象空间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以及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有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五、借助多媒体,保持小学生注意力的集中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特别是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学生学习的难点会时常出现,这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因为它小仅能把声、形、色集于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多媒体教学真的让我深受其益,就拿《字诗》的教学来说,对于孩子们来说,诗中出现的些景物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甚至没有听说过,在大脑中并没有什么感性的认识,所以对诗的字而意思理解就成了难点。基于此,充分借助多媒体,我先将诗中出现的景物图片搜集以后,制作成幻灯片并配以意境悠远的古曲,在上课时先播放给学生们观看,没想到孩子们的注意力都很快集中起来,更令人高兴的就是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学习,孩
六、结语
总之,教师只有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一切从全体小学生出发,尊重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虚心借鉴他人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树立新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