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53:3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教师优势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素质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任务。体育教师能更好地使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能充分地发挥其潜在的优势。体育教师再也不是部分群众所说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教师,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和看法,我们要支持和鼓励体育教师的工作,从而更好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
一、现状
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而一个班主任综合能力也关系着一个班集体的有序发展。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大多数由“主课”老师担任,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学科的老师班主任居多,体育教师当班主任很少见。这样的班主任队伍的结构导致诸多的弊端。“主课”老师当班主任,往往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偏班主任这一学科,而忽视其他学科。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开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一个班主任的人品和师德、事业心、责任心、奉献精神及他们的业务能力对学生的影响很大,体育教师担当班主任工作具有诸多方面的优势。
二、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优势
(一)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多以活动的形式开展的,没有以活动为载体的思想教育是空洞无物、没有说服力的。而体育教师以其自身的专业性质,学科特点。成为创设活动、开展活动的能手。如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遇到班级的团队精神、凝聚力的培养;体育教师当班主任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一些集体的活动和比赛,来体现和培养班级的团队精神,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身为体育教师的班主任,可以设计各种比赛和活动,引导培养学生发展这些优良的品质。
(二)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智力教育
体育和智育是互相依存的。人的大脑尚有90%的潜力未能得到开发利用,而这90%的潜力,很大部分存在于大脑右半球,适宜的体育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积极性的休息,有助于消除学习神经中枢的疲劳,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体育作为一门科学所涉及的内容,隐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它对智力的开发有其他学科无可代替的作用。体育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地让学生的智力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三)体育教师形象鲜明,利于形成表率作用
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是学生模仿的榜样。体育教师健康的体魄,优雅的姿态,开朗的个性,幽默洒脱的风度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都会成为学生崇敬和效仿的对象。多数体育教师性格开朗,能和学生打成一片,会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师是传道授业的名师,课后则能很好地成为与学生一起交谈、活动的朋友。学生若觉得班主任是自己的知己容易接近,便喜欢将自己心中事情讲给老师听,教师广泛听取学生的心声,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没有压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
(四) 在转化后进生方面具有优势
后进生转化是班主任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并且也是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但是体育教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具备一些明显的优势条件。首先体育教师一般个头比较高大、形象比较威严,这个优势让再顽皮的学生也不愿意跟体育教师作对。平时那些相对顽皮喜欢“捣蛋”的学生,一般都是个性比较张扬的,活跃好动的,所以班主任可以先引导学生这方面的特点,引导学生开展有益的活动,让他们充分展示自我。班主任可以利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能慢慢地往更好的方向发展。组织篮球队、足球队等丰富这些“调皮”学生的生活,进一步提高、巩固他们的正当兴趣爱好,同时积极引导这些孩子在学习上能有所进步。
三、总结
体育教师因自身的学科特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教育的渗入。作为学校在选拔聘任班主任时更应考察的是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使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都来担当班主任工作。而作为每一位追求进步的体育教师也应主动积极的担当起班主任这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是非常重要的。愿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都来加入到班主任的队伍之中,为构建和谐社会,积极全面的推进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而努力工作。
参考文献:
[1]邱金国.体育教师也能当好班主任.中国学校体育,2006,7.
一、“个性化教学”的模式分析与设计
1. 结合实际对教师、学生进行个性状态分析。首先,教师要进行个性优劣分析,设计个性教学方式。分析自身可以在教学中运用的优势,从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性格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学生个分析,建立个性档案。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表,与学生一起研究自身的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通过阶段的教学跟踪,研究学生的个性发展。
2. 合理的设计“个性化教学”模式。依据教师和学生的优劣状态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师生的个性优势可以放大自身的教学优点,扬长避短,更好地为学生设计个性自主发展的教学模式。
学科教学中可以采取以下模式:
总体个性教学模式:课前知识预习——个人学习汇报——课堂分层分组——自由组合交流——师生共同研究——共性个性展现。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课前阅读与预习——课堂汇报朗读——课堂分层分组——自由角色交流——师生共同讲读——个性观点阐述——知识汇总拓展。
数学课堂个性教学模式:课前知识预习——个人学习汇报——课堂分层分组——自由组合交流——师生共同研究——知识发散拓展。
英语课堂个性教学模式:单词背诵与阅读预习——个人学习汇报——课堂分层分组——自由组合交流——师生共同研究——个性对话练习——小阅读知识拓展。
科学课堂个性教学模式:实验准备——个人学习汇报——自由组合交流——师生共同演示——个性方案设计。
二、“个性优势教学”的实施策略
1. 课前知识预习: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知识最近发展区和自身学习能力,独立地进行自学,并提交预习记录,可查阅资料,可求助他人。
2. 个人学习汇报:上课以后,学生根据自己表述能力和沟通能力,可以向教师或者同学汇报预习的知识,阐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初级研究的想法。课中时间控制大约在5分钟左右。
3. 课堂分层分组: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结构特点分析学生可能组合的情况,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分层和分组,根据学生的差异的需要进行了三个分层:学生分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按学生的学习和行为情况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这样在教和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让学生互补搭配,尽可能地让学生的个性优势在课堂中和教学延伸中最大限度地展现,课中时间控制大约在7分钟左右。
4. 自由组合交流: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个性的发展,可以根据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和预习的效果以及在分层分组中的表现,让学生重新自由组合,交流自己每个环节中理解的知识体系。在小组学习时,“自主学习组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的方式进行教学。“扶”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自学提示”上,课堂上放手让他们自学、互学,通过自主学习、相互交流、讨论汇报等形式,获得知识,发展学习能力。课中时间大约控制在5分钟左右。
5. 师生共同研究:通过前4个环节的研究与交流沟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大大加深,浅表问题已经解决,这个环节需要教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知识进行引导与提示,对共性困惑的问题共同研究与解决。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优势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个性优势。课中时间大约需要10分钟左右。
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主要是指立足学校长远发展和教师全面发展,通过分析影响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因素,通过职业生涯设计、执行、评估和反馈,促使教师的职业生涯目标契合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使教师与学校同步发展、共同进步的综合性动态过程。教师职业生涯管理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教师职业目标的关键环节。
新教师主要指具有一定的师范教育背景,刚刚进入教师职业生涯,因此缺乏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合格素质的教师。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往往面临角色转换、基本素质培养、教学经验的积累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做好新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对于实现学校和教师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新教师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和工作动机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面临诸多的困惑、迷茫和挑战。在学校的帮助和指导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将会使新教师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能获得学校的激励和支持,可以获得更多的成就动机,从而提高新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其次,学校指导和帮助下的新教师职业生涯管理既有利于个人发展目标的实现,也有利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的实现。此外还有利于储备更加充足的教育资源,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最后,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为新教师提供了一个持续发展的空间,给予了新教师更多的期望和激励,因此是新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这种期望和激励既有利于稳定教师队伍,防止教师职业生涯终止,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绩效,减少教师“高原现象”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 SWOT分析法和新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契合性
SWOT分析法作为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法,是指依据企业目前所具备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寻找企业的优势、劣势和核心竞争力。其中,S指strength(优势),W指weakness(弱势),O指opportunity(机会),T指threat(威胁),S、W是内部因素,而O、T是外部因素。
这种分析法可以用于对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分析。新教师首先要分析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其次要找出自己的职业机会和来自外部的威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划今后3~5年内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行动计划。当然实现职业生涯发展仅仅靠教师一己之力是不行的,新教师还要寻求组织的专业帮助,借助外力的协助和监督。由此可见SWOT分析法和以上我们提到的新教师职业生涯管理模式具有内在的契合性,都强调通过分析涉及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借助组织的力量,实现学校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双重目标。因此将SWOT分析法运用于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切实的可行性。
1.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S(优势)分析
第一,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就人体生理学角度而言,人体的生理能力是不断完善的,但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就走下坡路。新教师正处于生理发展的高峰期,具有最完美的生理能力去完成各种艰难的任务,能承受得住各种压力。第二,具有上进心,学习能力较强。新教师往往由于年龄的优势,工作热情高涨,上进心强,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能力也超过一般的老教师。第三,对新知识、新观念的接受优于老教师。新教师一般思维比较敏锐、活跃,没有形成比较固定的思维模式,易于接受新东西。第四,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优势比较明显。新教师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初始阶段,有时间和精力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而且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相比较老教师而言有很大的优势。
2.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W(劣势)分析
第一,新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不仅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而且渴望在工作中得到相应的满足和回报。然而在现实教育教学实践中,新教师的成功往往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职业成就感不是十分明显,一旦出现这些情况有的新教师可能出现职业倦怠甚至导致职业生涯的终止。第二,新教师人际关系相对较差。新教师由于刚参加工作不久,人际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导致人际关系较为紧张。新教师所面临的人际关系较为复杂,要融洽处理与学生、与其他教师、与学校领导及学生家长等的人际关系,形成平等、愉快的心理气氛,才能有利于教师的心理健康成长。第三,新教师面临角色转换的困境。教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科研成果的创造者;既是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既是学生的引导者,又是学校领导的管理对象。多重角色扮演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控和角色转换的能力,否则多方位、随时的角色转换将会造成教师的心理冲突,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而这种能力正是新教师所欠缺的。
3.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O(机会)分析
第一,关注新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新教师是学校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是学校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的希望。第二,学校的发展有赖于新教师队伍的培养质量,新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水平也影响着学校的前途,因此,许多学校都非常关注新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逐步加大对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积极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T(威胁)分析
第一,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由于网络时代多元文化的不断碰撞与融合引发的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导致社会各界对教师角色的认知产生较大分歧,尤其是职业评价偏低及职业认同感下降,由此引发新任教师的角色感不清晰、期待不明甚至产生角色模糊。第二,来自学校方面的压力。大多数学校对新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能驾驭教学又能研究教学;既要追求自我超越,又要致力于终身学习,注重学习众家之长,构建自身的理论研究特色,最终成为“学者型”教师。第三,来自家庭方面的压力。新教师不仅处于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而且住房、婚姻、抚养子女、赡养父母等方面相对老教师而言也有一定的压力。
三、 做好新教师职业生涯管理,促进新教师职业生涯健康发展
1.引导新教师进行自我认识,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法国学者蒙田曾指出:“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在新教师的职业生涯管理中,学校首先要引导新教师正确认识自我,要运用SWOT分析法并依据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要求及与其他教师的比较,促使新教师形成较为完整系统的关于自身价值观、思想态度、能力发展等的认识,不断缩小职业理想与职业现实的差距。通过对新教师全面的认识、分析和评价,包括个人需求、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帮助他们寻找与这些特征相符合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路线。教师的自我认识是教师职业生涯的开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学校要提高新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认识,要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要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对自己所处的发展现状有深刻认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计划,才能有效调节工作压力、生活挫折及内心冲突所带来的困扰,逐渐走向自我超越和潜力的自我实现。
2.引导新教师正确分析工作环境
根据SWOT分析法,学校除了要引导新教师对个体的优缺点进行分析之外,还要引导他们对所面临的机会和面对的压力进行分析。新教师所面临的工作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学校内部环境。新教师个人职业目标与环境之间的匹配程度决定了职业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学校在职业生涯管理中要引导新教师积极了解学校的基本情况、发展目标、学校文化等,对学校发展做一个客观的分析,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在对学校的深入了解上,这样才能确保自身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相一致,确保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
3.要建立和完善新教师职业生涯管理制度
制度化是现代组织管理的必要手段之一,为保障新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规范化和连续性,新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学校要不断完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激励机制,要合理利用各种激励策略,如薪酬激励、目标激励、情感激励、信息激励等,并根据教师职业生涯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激励策略。还要不断教师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的培训系统,要通过对新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职业生涯指导,使他们能有正确的自我定位,能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教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化学教师;专业成长; SWOT分析法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10-000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专业成长是现代教师发展的必由之路,其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可能自然形成,需要进行有意识规划和精心打造。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就中学化学教师如何进行专业成长规划谈一点粗浅认识。
1确立目标――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
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必须从制定目标开始。
1.1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专业成长规划的生命,教师必须根据专业成长规律科学地规划发展目标,做到“大”“小”呼应, “远”“近”结合。成为专家型、学者型教师是每一位教师的毕生追求,这个大目标只有被分解成不同教龄阶段的若干个小目标,才能使其更加清晰、真实,才能保证远景目标的最终实现。
(2)激励性原则。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专业成长规划,让自己在“跳一跳,摘桃子”的快乐追求中保持工作的激情和持久的动力,强化目标效应。
(3)实效性原则。制定专业成长规划必须结合学校教育环境和个人条件,脱离实际的成长规划不仅不能实现,还会让人怀疑自己的能力而变得消沉。
1.2中学化学教师不同教龄阶段的发展目标
参照国内外学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观点,笔者将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教学模仿阶段(1~3年)、 教学成长阶段(4~10年)、 实践研究阶段(11~15年)、 思想形成阶段(16年以上), 各阶段教师特点及专业发展目标见表1:
1.3教师专业成长规划的方法
表1列出的是中学化学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状况,针对教师个体,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必须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进行具体分析和科学规划。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韦里克在研究企业管理时,提出了SWOT分析法[SWOT是由Strength(优势)、 Weakness(劣势)、 Opportunity(机会)、 Threat(威胁)的第一个大写字母组合而成],这是一种能够比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公司现实情况并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的科学方法。后来,SWOT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个人分析,成为检查个人能力、谋划职业发展的有力工具。SWOT矩阵构造如图1所示[1]:
一个教师,如果能够对自己进行细致的SWOT分析,不仅能够清楚地知道“我是谁”(个人优势和劣势),而且能够全面地认识外部世界(工作环境和需求),进而能够比较客观地确定“我希望成为谁”,然后才能把自己放在最恰当的位置,向既定目标进发。
多年来,笔者一直尝试运用SWOT分析法规划不同阶段的个人专业发展,虽然有些规划很稚嫩也不一定科学,并且存在职称晋升、评先争优等狭隘的功利追求,在实施过程中也常常出现偏差而需要调整,但就是在这种专业发展规划的“束缚”和激励中,从教20多年来,自己不敢懈怠,坚持读书学习、研究反思,突破了一个又一个专业成长瓶颈。表2是笔者2009年初制定的个人专业成长规划。
2长线专攻――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障
教师进行SWOT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制定个人发展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确定了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之后,教师要对照计划,激励自己执着奋进,储备能力,进行长线专攻。
2.1储备能力[2]
实现目标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教师要对实现目标应具备的能力了然在胸。现代教育形势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现代媒体的使用能力等。化学教师还应具备较强的自然科学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等。以下3种能力是每一个中学化学教师首先应该储备的。
(1)驾驭教材的能力
现行高中化学课程体系由2个必修模块、6个选修模块组成。必修模块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基本的化学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选修模块则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架构课程体系,以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正确的价值观。作为教师,不仅要理解教材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理解教材中蕴含的科学方法,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2)选择教法的能力
选择科学的教法,是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主要是讨论物质结构与性质间的关系,属于比较抽象的化学理论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借鉴物理、数学模型以及多媒体教学技术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结构以及结构与性质间的辩证关系,让学生体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是将化学基础知识与生产、生活和科技知识融于一体,藉以体现化学的价值。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紧紧抓住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线索,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和探究氛围,实现教学目标。
(3)化学实验教学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技能属于化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范畴。一个化学教师只有具备强烈的实验意识、娴熟而规范的实验操作、科学的实验方法,并坚持不懈地参与到化学实验教学中来,才会逐步形成实验教学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2.2长线专攻
能力储备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教师在对自己定位分析的基础上,集中有效的资源,锁定具有自身独特优势并与目标相匹配的相关竞争能力要素,进行长线专攻。特别注意的是,在取得暂时优势后,一定要戒骄戒躁,保持清醒头脑,考虑如何巩固成果,继续领先,直至形成自我优势。重庆巴蜀中学特级教师刘怀乐长期致力于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他对实验观察细致、研究视角独特、方法新颖,改进和创新了大量化学实验,形成了自己显著的教学风格。刘老师的成功源于他对化学教学的热爱,更源于他的努力和坚持。
3发展优势――教师专业成长的核心
教师的特性素养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独特优势,并具有不可代替性,这就是核心竞争力中的差异性原则。人的核心竞争力是先天素质和后天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要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差异化分析,突出打造核心竞争力。
3.1挖掘先天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有些人具备做教师的先天素养,如优美的粉笔字、简笔画,标准的普通话,流利的口才,富有教学机智和幽默感等。如果得以充分发挥,在一定群体中就成为教师的核心竞争力,让你处于竞争的优势位置。
3.2利用经验和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招鲜,吃遍天”,从一个侧面道出了什么是人的核心竞争力。教学组织、教学策略、电脑网络技术等经验与技术专长,在一定时期内也会成为教师的核心竞争力,让你处于竞争的领先位置。
3.3发展学习力,铸造核心竞争力
在知识日新月异、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学习力才是竞争力之本。一个有知识而没有学习力的教师是没有前途的教师。教师只有爱学习、会学习、善沟通、擅应用,才能铸造出适应社会变革的竞争力,让你永远占据竞争的最佳位置,这是核心竞争力的最高境界。
4争取支持――教师专业成长的特质土壤
任何一个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当前,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并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但作为教师本人,在进行专业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学校条件并主动争取学校的最大支持,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提供更加适合你成长的特质土壤,促进你的专业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眼界决定境界。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应科学规划自己的专业成长。因为,我们的成长就是中国化学教育的未来。
参考文献:
[1]SWOT分析模型. wiki.省略/wiki/SWOT.
【关键词】SWOT分析;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SWOT分析法最早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主要用于企业进行竞争对手分析和营销战略制定等。SWOT分析包括分析企业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运用企业管理理论、观念、思路、原则、方法来分析、研究学校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革,许多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被引入到学校管理中,进而对学校的办学效能、发展目标、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诊断、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以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笔者在多年从事主管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也尝试运用SWOT分析法来客观分析学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优势和劣势,以积极、主动地抓住机会、正视威胁,有效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就此作一简要的探讨和反思,以与同行交流分享。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优势
1.宏观环境的优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目前,我国数字校园的建设在发达地区已由最早的物理层面硬件建设发展到普遍的应用服务建设阶段,并且有个别学校已形成了有自己校园特色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正如祝智庭教授所指出的,数字校园进入了文化建设的层面。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不再以一种简单的软件+网络形式存在,更多地是以行为意识存在,渗透到校园文化中去。
2.微观环境的优势
(1)我校教育信息化软硬件现状与优势
我校网络建设目前已实现覆盖无死角。网内有专业服务器11台,提供WEB服务、FTP服务、邮件服务、DNS服务、DHCP服务等,运行尚蠡成绩评价、瑞云、图书管理查询、电子阅览室、心检等多套系统,可同时承载200多位教师、4个网络教室、近60个多媒体教室同时稳定运行。
在2012年申请成功江苏省基础教育百校数字化学习试点工作的背景下,积极推进校园门户站点与各类网络平台、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培训、学生教育等方面的整合工作。为此,在校园网平台上依据学校“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开设德育平台、教学频道、办公信息、科研之窗、年级部管理模块、教师学生频道等内容。整个数字校园中各个条块的领导、教师、学生都在中枢系统有唯一编号,可针对不同模块分配不同权限,实现管理、、阅读等功能,并较好地解决了内外网问题。至今,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基本形成质朴大气、诗意优美的站点平台系统,初步形成与我校“诗性教育”、“有效课堂”的教育教学主题相符的网络学习环境和信息文化环境,并能对外展示我校“最中国”校园的现代化一面。
(2)教育教学应用现状与优势
从2007年起,我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用于教学的个人笔记本电脑,并在所有教学场所、会议场所配备了网络多媒体设备。从2010年起我校逐步为各个班级教室配备了互动式电子白板。教师在校内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平台进行多元化备课,有效推进了教研室和备课组的集体智慧整合。教师和学生可通过校园平台空间开设个人工作室、个人空间,从多方面展示自己教与学的心得体会。通过家校间、师生间的交流、探讨,信息技术手段被大量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在扩大教育发生时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整体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初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各学科电子教案、教学课件、积件、习题库、课堂视频库等系列教育教学资源库。
(3)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现状与优势
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工作有整体规划,在2011年制定的学校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对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的要求,对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科研信息化、后勤信息化等提出整体要求,并提出建设“软硬件规范的数字校园”的目标,对信息中心的各个工作岗位也有明确的岗位职责规定。
学校各部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大力推行无纸化办公,通过各种电子平台进行文件、办公信息等的上传与下达。各类重要信息采用电子档案,教务处和年级部做好学生的电子化学籍管理、成绩管理、教师绩效管理,教务处、政教处和教科室及时收集和整理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并形成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劣势
1.管理人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参差不全,学校管理与信息化的整合度还有待提高。
2.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上课的意识和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上课的方法一般限于PPT制作技术,对流媒体技术、虚拟技术、教育云技术等高技术的应用能力亟待提高。
3.培训工作开展得较少,信息化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大多停留在初级应用层次,教师自主学习提高的意识较欠缺,且学习时间难以保证。
4.对学校各方面集合起来的信息资源,尚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许多珍贵的资料散落在某些部门,学校对教育资源库建设投入不足。
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机会
1.苏州市教育系统非常重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继续教育,2013年成立的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将利用远程课程平台加大对苏州教师的培训力度。
2.我校2012年4月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百强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学校正逐步开展数字化学习试点的建设,通过“E学习”的建设创新教师教育教学的模式、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稳健的平台和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开展和主动学习能力的生成。
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威胁
1.网络硬件方面的建设,在经过一阶段使用后必然是有不同程度的损耗,学校在这块肯定要重复地不断投入资金。
2.学科教师在升学压力下,投入大量时间应对考试科目,对自身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和持续发展无暇顾及,并且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提高上难免会思考“投入和产出”的问题,认识不一,造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工作波动明显呈现周期性波动。
3.学校教育信息化对信息中心人员的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如开发创新、业务管理、培训普及等能力的提高,这与信息技术教师课务繁重,忙于事务形成鲜明矛盾。
五、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
由上面的SWOT分析可见,学校所处的宏观环境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来说既面临机遇,又提出挑战。在传统优势下,进一步发展遇到瓶颈,据此,我们要以江苏省基础教育百强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方案推进为契机,总结经验教训,正视现实问题,对照发展规划,提出应对策略,以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协调发展。
1.数据中心的建设
对现有的零散无序的教育教学资源做好集中整理、分类收集的工作,并录入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的建设应配备专用的服务器和管理软件,从顶层设计开始部署,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基础中心。具体包括:①各类课程视频、课件、积件等;②各学科的自建资源库;③各类德育活动资料,如方案、大型活动视频、照片等;④研究性学习、社团活动、科技活动资料。
2.课程中心建设
包括:①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建设。架构MOODLE平台,为各学科教师提供在线课程平台,主要提供可引进教室的网络课程或可到网络教室上课的课程模式,根据教师上课的教材、单元、内容规律等因素,对课程进行适当的重构、重组及内容选择,并在该平台中对课堂教学资料、作业帮助、习题讲解、板书过程等进行存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具有互动性、趣味性,改善课堂效率,扩展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弥补传统授课的不足。②教师培训研究课程建设。开发相关软件,方便教师电子白板技术培训、魔灯平台在线教育培训、教育教学课题研究、学科进修课程研修等。
3.师资信息技术发展培训
培训要贴近教师需求,旨在通过培训找出SKA(Skill、Knowledge、Attitude)差距,帮助教师改善使用先进技术的态度,接受新的教学模式,进而引领学生改变学的方式,实现有效、高效、长效教学。主要包括:①技术培训:如基础软件升级培训、互动式电子白板培训、MOODLE在线课程使用培训等。②理念培训:开设技术融入教学后的互动交流,进行课程讨论、成果展示等。
4.学生信息技术发展培训
由信息中心开设专题培训课,指导学生熟悉网络课、白板课等类型课程的基础技能、学习必要的技巧,推广在线学习。
在这项试点建设中,还要用好图书馆、实验室等场所,在这些地方普及无线网络,做好用户认证管理,推进教师、学生在学校“E学习”环境中合作互动,共同浸润成长。
【参考文献】
[1]黄涛.兰州市属学校校园信息化环境建设与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李艺.教育技术化——本质与价值展开[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硕士学位论文,2005.
【关键词】 男教师;幼儿英语;游戏教学;个性特征;渗透;意义;策略
对于心智等各方面发展都很不完善的幼儿园阶段的儿童来说,要想实施双语教学和贯彻全面提高幼儿综合素质的理念,将游戏教学落实到幼儿英语教育中并充分发挥游戏教学激发兴趣的作用是无可厚非的。[1]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儿童正处于性别角色认知的关键时期,根据社会学理论的原理,处于模仿学习最佳年龄段的儿童更要注意对不同性别行为的模仿,因此在其成长过程中需要男教师的引导,尤其是在英语游戏教学中,男性有别于女性的“刚硬之气”、顽强的意志力、充沛的体力、活泼阳光的游戏精神等都能对幼儿人格的健全产生有利的影响。幼儿园男教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个性特征的优势就成了新时期幼儿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
一、新形势下在幼儿英语教育中引进游戏教学的意义
毋庸置疑,游戏是幼儿基本的活动组成,把幼儿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有助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玩中获得教育的启发,提高智力。对于幼儿来说,游戏的价值还在于提供了一个相当宽松自由的认知环境,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尽情模仿周边的动作,养成自己独立的行为和性格等。幼儿英语的开展意在帮助幼儿学龄的儿童运用简单的词汇、短语等进行初步的英语交际。[2]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幼儿不仅能对英语有一个基本的印象,为日后正规英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还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身心的发展。幼儿英语游戏教学是建立在习得理论的基础上开创的新的教学模式,它在兼顾游戏教学对幼儿学习发展产生作用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优势。英语游戏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增强英语语言的应用水平和英语学习的学习技能。幼儿通过游戏的参与,感受游戏的娱乐性与趣味性,于嬉戏的无意识状态中去捕捉蕴含在游戏中的英语知识,最终完成英语目标。既缓解了理论知识学习带来的紧张气氛和消除陌生感,又能克服某些心理障碍,提高合作意识和发散创造性思维。
二、幼儿园男教师的个性特征和游戏优势对幼儿成长学习的影响
幼儿园男教师以其自身明显的偏于阳刚的个性特征弥补了传统幼儿园女教师在幼儿教育中的“偏柔”的个性缺陷,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男教师以大胆灵活、创新有力等的游戏指挥特点发挥着个性特征方面的优势,更符合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需求。[3]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男性角色特征对幼儿性别的认同、分化感知有引导作用
目前幼儿园以女教师居多,这对幼儿性别区分能力的培养产生一定的阻碍。男教师鲜明健全的性别优势对处于性别角色定位形成关键期的幼儿带来有利影响。因为儿童此时对性别的差异认知不应当停留在简单的生理上的男女性别特征的辨识,还应当充分理解由男女性别不同造成的体质、性格、行为、表现等更深内涵的不同,因此,男性教师以良好的人格心理特征能引导培养幼儿对性别的认同与分化能力。
2、男性性格特征有利于幼儿意志品质与情感心理的健全
以往社会传统舆论对男性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存在偏见和不解。而从幼儿园实际教育情况来分析,男性教师性格上顽强、坚韧等刚性特征对幼儿成长学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由于女性天性温柔和善,所以在从事教育活动中,虽然耐心、细心、爱心是她的优势,但表现出对幼儿关心过度、魄力不足甚至放纵幼儿的行为风格就成了女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制约性因素。[4]幼儿往往因为刚脱离家人的呵护不久,所以容易意志薄弱、性格娇柔。男教师通过严格的纪律约束能培养幼儿坚定的意志,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另一方面,男教师在活动中打破了幼儿园儿童过去只与女教师单一交往的模式,男性身上承担的是父亲的角色,因此他施加的教育是威严的、活泼的,这与女教师的擅长的安慰式教学形成很好的性格上的优势互补。各施所长,共同对幼儿情感心理的塑造产生深远的影响。
3、男性行为特征利于促进幼儿好奇心的培养和主动性的增加
通过分析一些学前教育的教学现象发现,好奇心比较强大的幼儿,也意味着对各项外部运动和周围人事有较强烈的兴趣。他们这种对事物浓厚兴趣的心理,能够激发对问题的探寻和追求。因此,在教师组织的游戏中,要充分抓住这一点全力发挥幼儿的学习潜能,从而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中,与广大的女教师比起来,男教师更具有现身示范的行动优势,通过引导参与活动的幼儿的行为,观察他们的表现;或者直接参与到他们的游戏活动中去,切身体验幼儿活动的乐趣和沉浸其中的愉悦,来针对性地纠正幼儿的行为举止,从而提高活动能力,增加学习的主动性。此外,有些幼儿动手能力强,喜爱运动,具有冒险性,男教师此时更能理解他们的一些“异于常人”的行为,起到沟通鼓励、保护其创造性和好奇心的作用。[5]
三、幼儿园男教师在英语游戏教学中渗透个性特征优势的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的男教师有别于女教师的个性特征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结合英语游戏的特点,要充分发挥幼儿园男教师个性特征优势在游戏中的作用,促进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可行策略。
1、设计并参与体育类的英语游戏
体育类的游戏,顾名思义,以体育常见的项目为依托而开展游戏活动,男教师可以结合基本的跑、跳、走等简单体育动作设计出相关的游戏,在游戏环节中适当融入英语知识。比如要让幼儿学会阿拉伯数字“1―12”的英文表达,可以让男教师扮演“大灰狼”站在幼儿分成的小组前面,游戏开始时,全体幼儿们与扮演大灰狼的男教师一起往前走,并齐声问道:“老狼老狼几点了?”“大灰狼”用英语回答说:“一点了(One o'clock)。”以此类推继续下去,直到“大灰狼”回答“12点了(12 midnight)”时,幼儿就转身往回跑,“大灰狼”转身追捕。男教师的体力比较好,而且通过体育运动的参与,敢于冲到队伍的前头,营造了浓郁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在掌握英文单词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训练了灵敏度。
2、设计并参与表演类的英语游戏
男教师胆量大,思维活跃,幽默风趣。不止停留在游戏规则的讲解层面上或者照搬已有的陈旧的游戏,而是会创新游戏形式,让游戏活动变得更丰富,更能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同时,男教师可以用夸张、有力的动作生动引导幼儿游戏,让幼儿在主动模仿中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例如要教会幼儿认清各种小动物并且掌握常见动物的英文名称,男教师可以在班上开展“动物的小聚会(The animal's party)”的游戏,男教师通过发出不同动物的声音,做出代表性的动作,让台下的幼儿进行辨认并且用英文大声说出来。如“dog”、“cat”、“sheep”等。如此,培养了幼儿的参与集体游戏的积极性。
3、设计并参与竞争类的英语游戏
很多幼儿的好胜心比较强,男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心理锻炼他们的荣誉感和竞争意识,让他们在享受到胜利的喜悦时,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提高学习效率。[6]因此可以结合英语知识设计出带有比赛性质的团体游戏,例如在室内可以开展仿效“萝卜蹲”的游戏方式,改编出”五官蹲”、“文具蹲”等游戏,为了让幼儿更好投入游戏中。可以联合其他两三位男教师先在讲台前面为幼儿示范,并用英语点名下一位“蹲”的“五官”或者“文具”,如“nose蹲完,ear蹲”,代表耳朵的那位教师就要继续接力下去。开展游戏时,教师可以把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来进行比赛。在室外,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螃蟹来了”的游戏,将幼儿分成几个小队,并且让教师手持写有各种色彩的英文单词的卡片站在最前方,谁先说出单词,谁可以向前方横着迈进一步,最终先到达教师处的一队获得胜利。教师可以在开展游戏之前为幼儿表演双脚弯曲、半蹲式横着走的“螃蟹”姿势,这样原本拘束的小朋友心理顾忌被打消,乐意参与其中。
四、结束语
总之,幼儿男教师要认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己个性特征上的优势,与女教师一起,实现优势互补,设计有利于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游戏活动并参与其中,让幼儿英语教学变得充满乐趣。从而强化他们的学习自主性,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完善身心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奕.谈幼儿园男教师在体育游戏中的教育价值[J].教师,2014(24)55-55.
[2] 曹丽.园长的声音:支持和等待他的成长――关于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7)29-32.
[3] 高寿山,柳倩.审视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从一位幼儿园男教师从业经历视角出发[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4(2)24-28.
[4] 邢林宁,秦东方.幼儿园男教师培养方式研究与探索――以一名幼儿园男教师专业发展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5(6)78-81.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依然要遵循职业性原则,从工作出发来选择课程内容,是符合职业性原则的。
【关键词】校本课程效能化明晰化
职业教育,从某种角度说,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要跟着就业市场走,市场需要什么人,职业教育就培养什么人,这就是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灵活性。制约这个特点发展的因素是课程。部颁、省颁计划、大纲、教材往往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灵活性的特点。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课程尤其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就业市场的需求。所以,职业教育要大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大力开发校本课程,使之体现职教之特点。
一、中等职业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性
校本课程即学校课程或学校本位课程,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和地方的教育要求,由学校教师针对本校的环境因素和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进行编制、实施、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在校内实施以及建立内部评价机制。
面对时代的发展和未来的挑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真正做到对国家民族负责,对学生的终身负责,对社会、家长负责,每一所学校都必须在科学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地区、学校、师生的差异,努力开发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我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以创新为先导,以名校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实质就是要以课程改革,尤其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为载体,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要,促进职校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计算机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1.明确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须明确开发的理念。这里的理念指学校的教育哲学、教育宗旨与教育目标。教育哲学体现了教育的时代精神,是在时代背景中对教育总的认识和看法。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主体性教育等都是新时期的教育哲学,它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方向。教育宗旨是在教育哲学指导下学校依据本校具体情况确立的总的发展方向。教育目标是教育哲学与教育宗旨的具体化和操作化。如在我校上述办学理念的宗旨下,确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健全人格、健康心理。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方向。
2.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在办学理念指导下,应进行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对象是学生需求、社区需求和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属于教育的内部需求,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是外部需求,是教育的外部功能。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涉及学生知识需求和心理发展需求。知识需求是指学生对知识本身、获取知识的方式、途径等的需求和看法。心理发展需求是指学生健全心智、丰富人格、走向成熟的内在愿望和渴求。对学生需求的分析,有利于有重点、有目的地开发。其次,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分析,考察本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以期开发出既满足学生需求又有利于本地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校本课程。需求分析可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法、人才市场分析法、地区经济发展报告分析、产业结构与经济环境调查等。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产品、市场变化大,在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课程设计要有前瞻性,学的课程落后,毕业后更落后,势必造成“就业难、招生难”、“学生不想学,教师不想教”的恶性循环。
3.资源评估
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考虑学校的资源条件,以决定作何种程度的开发。这里的资源指信息资源、能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信息资源是以学校的教材和资料为核心,它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源头活水和信息支持。评估要求信息渠道多样化、信息贮存丰富化、信息价值效能化,整个信息资源要处于不断的交流和更新中,形成动态的信息资源库。能力资源是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校本课程开发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核心,他们的能力状况制约着校本课程开发的深度和价值。教师的专业能力包括专业素养、开拓意识、创新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包括现实学习能力和潜在学习能力。现实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已达到的学习能力现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潜在学习能力是指通过课程更新,学生可能达到的能力状况,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目标。计算机课程中有理论很深的,也有应用性很强的,如何平衡这两者,使学生的能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经过学生能力评估,以指导课程编制。物质资源是指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可提供的场地、设施、设备与经费支持,它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物质基础。
4.优势评价
为了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有效地提高课程开发质量,还需进行优势评价。学校优势包括管理优势、教师优势和学生优势。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离开了管理很难达到目的。管理优势体现在学校管理理念的明晰化、管理风格的成熟化、管理手段的多样化、管理结构的系统化。对学校管理的评价先应由师生提供反馈意见,学校领导进行初评,后由学校管理专家进行终评,目的是分析学校管理优势与不足,以期通过学校加强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突出管理优势。教师优势表现为教师的专长、课程开发的技能、技巧。根据教师的专长,可决定他们进行何种课程的开发;根据其开发的技能技巧,可决定他们适合哪些层次和环节的课程开发。学生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学校学生已形成的群体优势能力;二是学生在课程中具有选择能力和课程反馈能力,它使学生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而不是旁观者和被动的接收者。当学校明了自己的优势后,就可以扬长避短,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石伟平《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ISBN】7544405265
关键词:多维度绩效考核 独立学院 绩效考核
根据国家教育部提供的报告数据,截止2013年12月,我国普通本科层次高等院校已达到1131所,其中独立学院就高达311所,在校生200多万人,既独立学院的数量已经占到了本科层次高等院校的30%,据此来看,独立学院已经变成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部分。独立学院若想要在这环境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下生存,就必须要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手段,其中如何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就是最为重要,也是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提高师资队伍质量的主要办法是绩效考核,因为绩效考核不但可以增强师资队伍的流动性,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自身实力。所以,绩效考核机制是提高师资队伍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将在参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多维度绩效考核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及摸索出适用于独立学院的多维度绩效考核技术。[1]
一、多维度绩效考核原理
多维度绩效考核又称“360度绩效反馈(360-degreefeedback)”或“全方位评估”,最早由被誉为“美国力量象征”的典范企业英特尔首先提出并加以实施的。它是指是指由员工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仁同事甚至顾客等全方位的各个角度来了解个人的绩效: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能力、行政能力……等等因素通过这种理想的绩效评估,被评估者不仅可以从自己、上司、部属、同事甚至顾客处获得多种角度、全方位式的评价反馈,也可从这些来自不同角度的评价反馈中,让被考核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长处与组织发展需求,使以后的职业发展更为顺畅。
二、 多维度绩效考核在独立学院教师绩效考核中的SWOT分析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或优劣势分析法,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strength)、竞争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公司内部资源、外部环境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与劣势是组织的内部因素,机会和威胁是外部因素,这四个要素将于所观察的对象息息相关的各种关键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一一列出,并将其已矩阵式排列,后通过系统性分析其本质,并与各种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便可从中得出相应的结论。
1.优势(Strength)
通过优势分析使受评价教师能够了解到相对客观真实的评价反馈信息,从而促使受评价教师可以较为完整的认识到目前自身的优势和优势的方向状况,这将有利于受评价教师的自身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从学院整体的视角来看,优势分析不但能够增加绩效评估的效果,激励教师参与学院的相关制度建设,并且可以提高教师的满意度,以及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
2.劣势(Weakness)
从整体方向来考虑,多维度绩效考核对于独立学院绩效考核工作而言,还尚未成熟,仍旧处在一个摸索的阶段之中,其中,最主要的五个问题是:一是上级对于该项工作的认识不完全,不了解其意义所在,导致轰轰烈烈开场,悄无声息收场;二是关键绩效指标的设计缺乏可行性、科学性,致使所采集的数据、所做出的分析严重失衡缺、乏实用性;三是操作人员培训不到位,影响关键数据的采集与统计;四是缺乏一定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最后,各个评价主体之间的认识角度不同,权重不同,对于各个指标的依赖和影响都参差不齐,使得被评价教师的优劣无法得到真实的比较。
3.机会(Opportunity)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随着市场对生源的通货膨胀,独立学院将面临合并、重组以及转型的残酷现实,师资队伍质量的提高,自然是保证其毕业生就业率和毕业生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多维度绩效考核不失为对师资队伍进行考核,从而提高其质量的重要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多维度绩效考核在各种大中型企业里都发挥着不同层次的作用,像入选《财富》的全球100家知名企业中,超过89%的企业将多维度绩效考核纳入了绩效管理工作和员工职业发展工作当中,例如三星、松下等。[2]
4.威胁(Threat)
多维度绩效考核法由教师自身、上级、同级、专家(教授)以及学生(客户)这些评价主体对被评价教师开展评价,因各个评价主体当中对于被评价教师情况的信息了解情况各不相同,以及再加上各评价主体之间的主观性因素原因,所导致的评价随意性、报复性、功利性都将导致评价结果的失衡,故导致各个评价主体间对于被评价教师的评价结论大相径庭,并以此影响总体的考核工作质量。
三、多维度考核法对于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绩效考核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
1.确定相应的考核方式、关键评价指标以及相应权重的确定
1.1自身评价指标
由于对自身对于自己的评价往往会无视客观因素的存在,因而不宜给予一定的考核权重,但可作为绩效考核反馈的一个参照数据。
1.2同级评价指标
同级评价相较于自身评价而言,更具客观性,考核者因避免同级同事间的主观因素影响,采用较为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如不记名问卷,网上问卷等公开不记名的方式开展,在教学工作当中同级同事间的沟通和互助作为此项评价的关键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此项评价指标的比重应至少达到25%及以上。
1.3专家评价指标
专家评价也可以理解为教授评价,这是传统多维度绩效考核中尚未提到的一个方向,即直接上级(负责教学工作质量考核的上级)评价,为了保证被评价者的公平性和客观性,学院应成立相应的教学督导组织,一般由经验丰富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并通过一定课时量的听课、实训、实验、课程指导以及课程准备为考核标的(考核标的的比重,可视具体需要而定),并由多人(至少3人以上)在考核周期结束后,给予一个加权平均分数作为被考核教师的分数,故该项评价指标对于被评价教师的真实工作质量提供了一个客观的、理性的评价,所以该项指标的权重同样应也在25%左右。
1.4学生(客户)评价指标
学生作为高校教师的“客户”,虽然如此称呼有些不太恰当,但却不可否认学生作为培训者的确是高等教育这项服务业务下的客户,因此,他们对于教学即享受到的培训服务质量的好坏高低,有着不同层次的差异性与广泛性,因此,在考核的时候,需要尽量提供足够多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才能避免过度或恶意的评价,保证学生整体测评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指标如教学内容的纯熟度、教学方式是否新颖实用、是否严格考核和管理、课堂氛围、课后的指导及解惑等都是该项评价指标的关键绩效指标,综合上述指标学生评价应达到20%及以上的比重较为合适。[3]
1.5上级评价指标
本项考核指标中的上级指的是各个子部门的负责领导,即部门负责人而非直接工作领导,他们清楚教师的工作在本部门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因此产生的影响,所以由其从部门总体的角度上直接给予被评价教师相应的分数是较利于该部门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从教学态度、积极性、质量以及科研相关的角度出发给予,具体实施方式及权重可由实际情况决定。总体上应该给予30%的总权重。
2.相关操作人员培训
在开始绩效考核工作开始前,需要对所有实施工作的工作人员进行评价体系相关的培训,以此排除评价工作开展时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同时对被评价教师也要进行相关工作的说明,以此让其明白此项工作开展的意义和对其自身的意义。
3.考核实施
组织人事部门是绩效考核的主管和实施部门,需要在部门与部门中做好相关工作的协调、关注考核中出现的异常问题以及各个环节的实施进度和质量,对于被评价教师的自评、同级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以及上级评价的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知道,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汇总解决,最后就是组织人事部门要对绩效考核的结果再次核对以确保工作实施的质量。
4.绩效反馈
绩效反馈工作是由组织人事部门或被评价教师所属的直属领导和被评价教师本人面对面开展,并对照被评价教师的自我评价进行解释差异产生的原因,如此,不但保证了被评价教师的隐私;同时也提高了绩效考核反馈工作的有效性,在最大程度上使被评价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及不足,以此扬长避短,从而找到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正确道路。
四、结语
绩效考核工作是建设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也是让独立学院保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于正在转型的独立学院来说,它们需要的是能够适应自身发展的师资队伍绩效考核体系,多维度绩效考核法刚好提供了一套从多个角度开展、非常完整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SWOT分析,多维度绩效考核法将弥补上级直线考核的不足,将有效督促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促进独立学院自身的师资队伍质量建设。
参考文献:
[1]冯东海.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及管理对策f71.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2]陈初异.中国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分析f71.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赵友萍.36。度考核在独立学院教师绩效考核中的运用f71.法制与社会,2009,(3)
作者简介:
关键词:教学型大学;教师;自我管理
收稿日期:2006―12―28
项目来源: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06~2007年度立项课题“教学型大学教育投资效益的实证研究与模型构速”初期成果之一。编号:0608071A
作者简介:黄慧利(1975―),湖南工业大学师专校区人文社科系,助教,研究方向:高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大学的发展靠教师,大学资源的优化首先应该是教师资源的优化。大学教师的自我管理是建立在充分尊重人、信任人的基础上的管理,是促进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节约管理资源、实现由“他管”到“自管”的管理形式。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一方面大学教师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得专业自由,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和迎接挑战;另一方面,大学能节约管理资源、提高管理效益。
一、彼得•德鲁克的自我管理思想的解读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21世纪管理挑战》一书中专门对21世纪知识工作者的自我管理进行了讨论。在这一书中,管理大师德鲁克从自我管理主体,自我管理对象、目标和实现途径等方面对自我管理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一)自我管理主体――21世纪知识工作者。21世纪知识工作者由于具备了信息时代必备的知识和能力,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除了需要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外,还需要拥有更多的自主的空间,主动迎接变化和挑战。在21世纪,德鲁克认为知识工作者的寿命可能超过向他们提供就业机会的组织寿命,“人们的平均工作年限很可能长达50年,特别是知识工作者,而成功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0年,而且在风起云涌的转型期,如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保持那么旺盛的生命力是不可能的。即使像大学、医院和政府机构这样老盛不衰的组织,在已经拉开帷幕的转型期也将面临急剧的变革。即使它们能够继续存在,它们也需要改变它们的组织结构、工作方式、需要的知识和使用的人。”①因此,知识工作者在他们一生中需要做的工作、执行的任务和从事的职业都将不止一个,他们需要思考如何安排他们的下半生,从而思考如何管理好自己独特的一生。这样,21世纪的知识工作者,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需要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二)自我管理的对象――自我优势。彼得•德鲁克认为:精力应该集中在具有较高能力和技能领域。因为从根本不具有能力提高到中等偏下的水平所需的技巧,要比第一流的绩效提升到优秀所需的时间多得多。所以我们应该集中所有能量、资源和时间帮助一个能干的人成为最优秀的人。②
(三)自我管理目标――提高知识工作者的劳动生产力。德鲁克在充分肯定了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成就后提出:“在未来的三四十年内,美国拥有惟一真正优势将是大量供应知识工作者,这大概是一种不容易在一夜之间创造的优势。”因而,“今后20年如何提高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挑战。”③提高知识工作者的劳动生产力,泰勒的方法是不行的。只有靠知识工作者从自身着手,深刻了解自己如何做事,如何学习及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在明确自己属于哪里,将做出怎样的贡献的同时,了解别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及别人的价值观,才能有效提高个人和群体的劳动生产力,自我管理的出发点正是如此。
(四)实现自我管理途径――人际关系的维系。通过自我管理来提高知识工作者的劳动生产力,关键是维系一种高效的人际关系。组织把各种知识工作者集合起来,使其应用各自的专业追求共同成果实现协调效应,因而组织的基础不再是权力,而是信任。知识工作者只有彼此了解、充分信任,才能通过合作,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自我管理不是封闭的完全“自我”的管理,自我管理是开放的、合作的管理。因而知识工作者要做到有效的自我管理,需要主动承担维系人际关系的基本责任。
二、教学型大学教师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根据“知识工作”和“知识工作者”名词的创造者――大师德鲁克的意思,知识工作者具有如下特征:一是都是专业人士,不分男女,使用同样的知识,做同样的工作,用同样的标准来管理,也用同样成果来衡量;二是有两大需求,正规教育和在职进修;三是专业程度越来越高,高度流动性;四是不是“下属”是“专业人员”,无高低之分。而教学型高校教师符合知识工作者的特点,也迫切需要有效的自我管理,原因如下:
(一)教学型大学教师是知识工作者,是“专业人士”。首先,他们受过正规的教师教育或高校教师资格培训,具备了高校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水平、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同时他们更需要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其次,他们会以自己获得的知识来识别自己的身份,“我是大学教师”,在大学工作,会以自己所服务的高校为荣,但“不属于某大学”。最后,他们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但在自己专业领域,具有高度流动性。无论是工作在哪所大学,他们效忠的主要对象很可能是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从而专业绩效和成就无法用金钱来代替,工作应该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谋生方式。因此,作为知识工作者,教学型大学教师需要更多自和学术自由,通过自我管理,提高生产力。
(二)教学型大学教师面临更多挑战。首先,工作任务繁重。教学型高校教师一般课时多,加之知识更新快,课程内容变化大,交叉学科增加,备课时间多,脑力劳动繁重;如果还碰到校区分散的高校,教师们奔波于各校区之间,体力劳动负荷也加重。其次,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自身工作环境在发生激剧的变化。学生在变,他们获得知识的渠道拓宽了;他们成为课堂合作者,并开始选择老师。课程内容在变,课程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要求教师在学会取舍的同时,对相关专业领域要越来越熟悉;交叉学科不断出现,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学习。人才观在变,社会对能力的日益重视,学生、社会对大学教师角色期望提高了……
总之,教学型大学教师面临挑战更大了,作为21世纪的知识工作者,只有通过充分发挥自主意识的自我管理,才能使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提高自身工作绩效的同时,达到优化整体教师资源,提高大学的投资效益的目的。
三、教学型大学教师实现自我管理的建议
(一)树立自我管理意识
作为一位知识工作者,一位大学教师仅有自律、自立、自强的意识是不够的。有效的自我管理是建立在客观地自我评价基础上的,能根据自身优势和外部环境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自我管理,这是本着对自己、社会完全负责的态度,主动实现自身与高校、社会的和谐发展的自我管理。只有树立这种自动适应变化的自我管理意识,以教学为主的大学教师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中也能找到工作的乐趣和意义,清晰自己的人生目标。
树立自我管理意识,首先树立客观地自我评价意识。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不断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挖掘自身潜力,并使之与工作的需要和自己每阶段的人生目标结合。其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掌握应对未来变化的新工具、新知识。最后,树立工作效率意识,主动了解自己及他人的工作方式,承担起维系人际关系的责任,实现合作的协同效应。
(二)具体措施
1.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由于制度和就业压力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许多大学教师对自己职业选择并非是建立在对自己充分分析和了解基础上的自主行为。正因为对职业本身的优势关注太多,人们往往忽略对自己兴趣和优势的关注,导致盲目追求。因此,大学教师很有重新审视自己职业选择、重新规划职业生涯的必要。如果发现自己的优势不在课堂和科研,自己的兴趣不在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就应该主动放弃这一职业,投向能发挥自己优势和感兴趣的职业,而不是徘徊;如果发现自己的优势还没在职业中充分发挥,就要创造条件,寻找机遇,发挥出优势。
具体方法如下:(1)用反馈分析法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了解自己的做事方式。即在采取什么关键措施或做出什么关键决策时,写下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几个月后,将实际的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人们可以看到哪些事情妨碍了自身优势充分的发挥,了解到哪些工作是自己不能胜任的,进而认识到自己不具有优势和不能涉足的领域。另一方面,人们在了解自己的做事和学习的方式的同时,能了解自己所适合的工作环境。这样,人们可以决定自己能发挥作用的角色是决策者还是顾问,是当将军还是下属。⑤(2)通过“对镜测试法”,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并正确处理好自己价值观与自己优势及做事方式的冲突。“对镜测试法”,简单地说是用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即道德标准要求人们自己问自己:对着镜子时,我想看到什么样的人。当人们的个人价值观体系与组织价值体系水火不相容时,在这种情况中工作注重要遭受挫折和失败,所以人们认为自己做得好的事情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就或根本不值得奉献终身的精力时,必须做出选择。德鲁克用自身的经历证明:“价值观应该是最终的检验标准。”⑥(3)用“SWOT分析法”决定自己的位置。用SWOT分析法对自己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与外部环境的机遇(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决定自己属于哪里,做出怎样的贡献和怎样做出贡献,进而实现职业生涯规划。
2.主动构建好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大学教师工作性质和对象特殊性,决定了其工作的复杂性和构建人际关系网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首先,在构建良好同行关系上,高校教师需要与同行们共同探讨和合作,研究教材并携手攻克某一课题,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专业知识。其次,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上,教师们要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做学生的好朋友、心理咨询师,构建良好师生关系。最后,在帮助学生就业上,作为教学型大学教师,不但要根据社会需要、行业需要为学生就业作好思想和能力上的准备,还要能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及信息渠道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帮助学生寻找就业机会。这都需要大学教师能走出“象牙塔”,具备良好的社会资本。要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网络,大学教师应做到:首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社会资本观,克服“文人相轻”的思想,认识到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同行关系和拥有社会资本的重要意义,为提高自己工作绩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及完成社会使命作好思想准备。其次,在严守诚信的同时,充分信任他人,通过建立信任的团队,参与有益的社区活动来改善和稳固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
3.提供自我管理的制度空间。(1)建立灵活的人事制度。大学要向大学教师提供继续学习、进修的空间,促进各校之间教师们的合作,并聘请外校的兼职教师等来实现资源共享以缓解教师的不足带来的任务过重、压力过大现象。
(2)完善教、研结合的考评制度。以教学为主的大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质量、教学效益的提高,但不能忽视科研的作用。
(3)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福利制度。一方面改善大学教师待遇,从而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使教师从内心深处肯定自身职业的价值,为自己献身高教事业找到价值观的认可。另一方面,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福利制度,能为高校教师自我管理提供物质上的支持。
注释: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对自身专业工作的认识与评价,对职业工作起着显著影响的一种教师个体专业心理素质,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动力系统,对教师职业发展起着维持、导向和调节的作用。可从自我发展总体状况分析、职业目标定位、职业发展策略的拟定与实施、职业自我的调整四方面建立。
一、教师职业自我的内涵
自我,指个人的反身意识或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最早由心理学家詹姆士提出,之后许多心理学家对其进行探讨。Coopersmith(1967)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评价。罗森伯格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客体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Shavelson提出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层次理论,认为自我概念是通过经验的理解而形成的自我知觉,即个体的自我知觉,这种知觉源于对人际互动、自我属性和社会环境的经验体验,按一定层次多维度的范畴建构。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现象场中与个体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体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库利则把自我看作是个体在其社会环境中,将自身连同他物一起视为客体的过程,自我源于同他人的交往。因此,自我可看作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什么是教师职业自我?有学者指出,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
显然,教师职业自我是教师在职业发展方面的自我意识,是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和评价。它的主体是自己,对象也针对于自己,是在专业工作过程中,与外界环境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因此,我们可将教师职业自我界定为: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对自身专业工作的认识与评价,对职业工作起着显著影响的一种教师个体专业心理素质,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动力系统,对教师职业发展起着维持、导向和调节的作用。
二、教师职业自我的标准
1.能够充分挖掘教师的自我潜能,促其发展
一份有效的教师职业自我必将是能够充分挖掘教师的自我潜能,促其发展的。具体表现在:第一,能够引导教师认识自身的个人特质,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第二,能够引导教师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第三,使教师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第四,引导教师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间的距离;第五,引导教师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与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第六,使教师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①
2.反映教师自我发展需求与组织发展需求的统一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首先是教师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教师的发展需求。而教师的发展需求是多样的,其间必然存在合理性的问题,那些与自身客观条件不符的需求不能作为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其次,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离不开对组织需求的分析,如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学校需要的人力资源的类型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明确。只有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个人发展定位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然将教师个人发展需求与组织发展需求统摄其中。
3.教师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成为职业自我关注的焦点
教师的职业生涯有“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之分。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职务、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所具备的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从教师内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来看,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通常是由别人认可和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否认和收回。与外职业生涯构成因素不同的是,内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一旦取得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且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能够带来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如提高内职业生涯而取得的工作成绩带来的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实现。可见,内职业生涯发展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因此,一份有效的教师职业自我应把“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作为关注的焦点。
4.教师职业自我的内容具体、可操作,结果可度量
一份有效的职业自我必须是个体认真思考的结果。因此,职业自我从职业目标的定位、职业策略的拟定、职业发展结果的评估与反馈,每一环节都必须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如一开始可以根据目标管理中的SMART原则来阐述职业发展目标。第一,S——specific:明确的,明晰的目标便于教师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调控,也便于对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有效的评判。第二,M——measurable:可度量的,即目标达成的成果形式,有可能的话最好有确切的数量指标。第三,A——achievable:可实现的,是指我们设计的目标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目标的制定不能太高,超出自身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低,对自身发展而言缺乏挑战性。第四,R——realistic:切实可行的,即指目标的可操作性。第五,T——timeconstrained:时限性,即指目标的实现是有时间限制的。时限性有利于对目标完成进度的检查和监督,以便更好地规划和调整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选择完成各个子目标的、合乎逻辑的、可操作的行动项目,最后对这些行动项目在时间上进行系列性安排,每一项活动都要制定出详细的行动方案,包括内容、策略、所需支持、完成期限、预期结果、对结果的评估与反馈等。
三、教师职业自我的策略
1.自我发展总体状况分析
具体包括“自我分析与评价”和“生涯机会评估”两个阶段。第一,“自我分析与评价”阶段,主要是对自身的价值观念、志向、兴趣、需要、性格、特长、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以及专业发展水平等的分析与思考,其实质是确定自身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确定优先发展的领域,以谋求个人最大的发展。第二,“生涯机会评估”阶段,主要是指分析自己所处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自己发展的影响。学校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本场所,学校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师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学校环境分析主要是对学校环境特点(硬环境和软环境)及其发展变化的分析,对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要求、发展战略的分析,对自己在学校中所处地位的分析,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条件与资源的分析,对获得资源途径的分析,对付出成本与收益的分析等。社会环境是教师发展的大环境,制约着教师发展的进程。社会环境分析主要是指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及文化环境的分析。
对自我发展总体状况的分析也可以概括为SWOT分析法,即对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进行分析。教师在自我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对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应更多侧重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水平、教学实力和存在的问题;而对威胁和机会的分析,则需要更多地着眼于外部竞争环境和发展趋势,教师要尽可能对面临的各种机会进行评估,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把握最佳发展机会。
2.职业目标定位
职业目标定位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选择,即对职业中工作方向做出选择。教师在路线抉择中需要明确三个问题。一是想往哪一路线发展。是选择向教书育人方向发展,还是向教育教学研究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或是兼而有之。二是能往哪一路线发展。不同的发展路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同,每个教师的客观条件也不同,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必然存在差异。三是可以选择往哪一路线发展。不同发展路线为教师提供的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不同。总之,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选择需要教师在综合考虑自身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做出。第二,职业目标的选择。职业目标可以从时间和性质两个维度来进行分类:一是从时间上来分,可以把职业发展目标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二是从性质上来分,可以将其分为内职业生涯目标和外职业生涯目标。内职业生涯目标包括观念目标、工作能力目标、工作成果目标和提高综合素质目标。外职业生涯目标包括职务目标、工作内容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经济目标等。教师在职业目标选择的过程中,可以将目标进行组合,可以考虑按时间或功能组合。按时间组合,可以分为并列和连续两种形式。并列是指同时实现两个或多个平行的目标,连续是指将各个目标前后链接起来,后一阶段目标的实现以前一阶段目标的实现为基础。按功能组合,可以分为因果和互补两种形式。②
3.职业发展策略的拟定与实施
职业发展目标一旦确定,就要考虑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策略,即由具体的措施和活动构成的行动方案。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各方面的条件,分析达成目标所需的资源,确定达成目标所需的特定的专业发展内容,进而确定完成专业发展任务所要开展的活动。③能够促进教师完成专业发展任务的活动有很多,比如学历进修、自学理论、撰写反思日记、撰写教学随笔、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课堂观察、听课、校本教研、培训等。一个好的职业发展策略不单单是一个活动项目而已,而应该包含许多活动的组合。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注意各项活动的整体配合和灵活应用。职业发展策略拟定之后,就要付诸实施,否则再好的职业自我只能是空中楼阁。
4.职业自我的调整
教师的职业自我不是一个一次性完成的工作,教师职业发展目标的界定是否合适,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出动态的调整。因此,要使教师职业自我行之有效,就必须不断地对教师职业自我进行评估与反馈,修正职业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方案,以适应条件的改变,同时也为下轮职业自我提供依据。成功的职业自我需要时时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前进的步伐。目标的存在只是为自己的前进指示一个方向,而自己是目标的创造者,所以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更改它,让它更符合自己的理想。④可以说,职业自我的调整过程就是教师个人不断自我认识与反思,不断认识周围环境的过程。
注释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对自身专业工作的认识与评价,对职业工作起着显著影响的一种教师个体专业心理素质,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动力系统,对教师职业发展起着维持、导向和调节的作用。可从自我发展总体状况分析、职业目标定位、职业发展策略的拟定与实施、职业自我的调整四方面建立。
一、教师职业自我的内涵
自我,指个人的反身意识或自我意识(self-consciousness),最早由心理学家詹姆士提出,之后许多心理学家对其进行探讨。coopersmith(1967)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总体评价。罗森伯格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我客体的思想和情感的总和。shavelson提出自我概念的多维度层次理论,认为自我概念是通过经验的理解而形成的自我知觉,即个体的自我知觉,这种知觉源于对人际互动、自我属性和社会环境的经验体验,按一定层次多维度的范畴建构。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个体现象场中与个体自身有关的内容,是个体自我知觉的组织系统和看待自身的方式。库利则把自我看作是个体在其社会环境中,将自身连同他物一起视为客体的过程,自我源于同他人的交往。因此,自我可看作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什么是教师职业自我?有学者指出,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
显然,教师职业自我是教师在职业发展方面的自我意识,是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认识和评价。它的主体是自己,对象也针对于自己,是在专业工作过程中,与外界环境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因此,我们可将教师职业自我界定为:教师个体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的对自身专业工作的认识与评价,对职业工作起着显著影响的一种教师个体专业心理素质,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动力系统,对教师职业发展起着维持、导向和调节的作用。
二、教师职业自我的标准
1.能够充分挖掘教师的自我潜能,促其发展
一份有效的教师职业自我必将是能够充分挖掘教师的自我潜能,促其发展的。具体表现在:第一,能够引导教师认识自身的个人特质,现有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第二,能够引导教师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第三,使教师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第四,引导教师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间的距离;第五,引导教师前瞻与实际相结合的职业定位,搜索与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第六,使教师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①
2.反映教师自我发展需求与组织发展需求的统一
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首先是教师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反映了教师的发展需求。而教师的发展需求是多样的,其间必然存在合理性的问题,那些与自身客观条件不符的需求不能作为教师个人的发展目标。其次,教师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离不开对组织需求的分析,如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学校需要的人力资源的类型是什么,这些问题都需要明确。只有符合学校发展需求的个人发展定位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一份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必然将教师个人发展需求与组织发展需求统摄其中。
3.教师内职业生涯的发展成为职业自我关注的焦点
教师的职业生涯有“内职业生涯”和“外职业生涯”之分。外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的工作单位、工作地点、工作职务、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内职业生涯是指从事职业时所具备的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因素的组合及其变化过程。从教师内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来看,外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通常是由别人认可和给予的,也容易被别人否认和收回。与外职业生涯构成因素不同的是,内职业生涯的构成因素,一旦取得便具有相对稳定性,并且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能够带来外职业生涯的发展,如提高内职业生涯而取得的工作成绩带来的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的实现。可见,内职业生涯发展是教师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因此,一份有效的教师职业自我应把“内职业生涯”的发展作为关注的焦点。
4.教师职业自我的内容具体、可操作,结果可度量
一份有效的职业自我必须是个体认真思考的结果。因此,职业自我从职业目标的定位、职业策略的拟定、职业发展结果的评估与反馈,每一环节都必须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如一开始可以根据目标管理中的smart原则来阐述职业发展目标。第一,s——specific:明确的,明晰的目标便于教师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有效的调控,也便于对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有效的评判。第二,m——measurable:可度量的,即目标达成的成果形式,有可能的话最好有确切的数量指标。第三,a——achievable:可实现的,是指我们设计的目标通过自身的努力是可以实现的,目标的制定不能太高,超出自身的能力范围,也不能太低,对自身发展而言缺乏挑战性。第四,r——realistic:切实可行的,即指目标的可操作性。第五,t——timeconstrained:时限性,即指目标的实现是有时间限制的。时限性有利于对目标完成进度的检查和监督,以便更好地规划和调整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在此基础上,选择完成各个子目标的、合乎逻辑的、可操作的行动项目,最后对这些行动项目在时间上进行系列性安排,每一项活动都要制定出详细的行动方案,包括内容、策略、所需支持、完成期限、预期结果、对结果的评估与反馈等。
三、教师职业自我的策略
1.自我发展总体状况分析
具体包括“自我分析与评价”和“生涯机会评估”两个阶段。第一,“自我分析与评价”阶段,主要是对自身的价值观念、志向、兴趣、需要、性格、特长、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以及专业发展水平等的分析与思考,其实质是确定自身发展的优势与不足,确定优先发展的领域,以谋求个人最大的发展。第二,“生涯机会评估”阶段,主要是指分析自己所处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自己发展的影响。学校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本场所,学校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师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学校环境分析主要是对学校环境特点(硬环境和软环境)及其发展变化的分析,对学校发展目标、发展要求、发展战略的分析,对自己在学校中所处地位的分析,对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条件与资源的分析,对获得资源途径的分析,对付出成本与收益的分析等。社会环境是教师发展的大环境,制约着教师发展的进程。社会环境分析主要是指对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及文化环境的分析。
对自我发展总体状况的分析也可以概括为swot分析法,即对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进行分析。教师在自我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对优势和劣势的分析应更多侧重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水平、教学实力和存在的问题;而对威胁和机会的分析,则需要更多地着眼于外部竞争环境和发展趋势,教师要尽可能对面临的各种机会进行评估,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把握最佳发展机会。
2.职业目标定位
职业目标定位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选择,即对职业中工作方向做出选择。教师在路线抉择中需要明确三个问题。一是想往哪一路线发展。是选择向教书育人方向发展,还是向教育教学研究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或是兼而有之。二是能往哪一路线发展。不同的发展路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不同,每个教师的客观条件也不同,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必然存在差异。三是可以选择往哪一路线发展。不同发展路线为教师提供的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不同。总之,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的选择需要教师在综合考虑自身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的基础上做出。第二,职业目标的选择。职业目标可以从时间和性质两个维度来进行分类:一是从时间上来分,可以把职业发展目标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二是从性质上来分,可以将其分为内职业生涯目标和外职业生涯目标。内职业生涯目标包括观念目标、工作能力目标、工作成果目标和提高综合素质目标。外职业生涯目标包括职务目标、工作内容目标、工作环境目标、经济目标等。教师在职业目标选择的过程中,可以将目标进行组合,可以考虑按时间或功能组合。按时间组合,可以分为并列和连续两种形式。并列是指同时实现两个或多个平行的目标,连续是指将各个目标前后链接起来,后一阶段目标的实现以前一阶段目标的实现为基础。按功能组合,可以分为因果和互补两种形式。②
3.职业发展策略的拟定与实施
职业发展目标一旦确定,就要考虑实现目标所要采取的策略,即由具体的措施和活动构成的行动方案。根据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各方面的条件,分析达成目标所需的资源,确定达成目标所需的特定的专业发展内容,进而确定完成专业发展任务所要开展的活动。③能够促进教师完成专业发展任务的活动有很多,比如学历进修、自学理论、撰写反思日记、撰写教学随笔、教育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课堂观察、听课、校本教研、培训等。一个好的职业发展策略不单单是一个活动项目而已,而应该包含许多活动的组合。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注意各项活动的整体配合和灵活应用。职业发展策略拟定之后,就要付诸实施,否则再好的职业自我只能是空中楼阁。
4.职业自我的调整
教师的职业自我不是一个一次性完成的工作,教师职业发展目标的界定是否合适,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出动态的调整。因此,要使教师职业自我行之有效,就必须不断地对教师职业自我进行评估与反馈,修正职业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方案,以适应条件的改变,同时也为下轮职业自我提供依据。成功的职业自我需要时时审视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前进的步伐。目标的存在只是为自己的前进指示一个方向,而自己是目标的创造者,所以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更改它,让它更符合自己的理想。④可以说,职业自我的调整过程就是教师个人不断自我认识与反思,不断认识周围环境的过程。
注释
【关键词】高职院校;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最早于1870年在哈佛法学院创立,引入我国是在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教材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并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与做出判断,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启发式教学模式。”高等职业学院《企业管理》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管理技能,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高职院校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这说明其优势的存在:案例教学法能够使学生与教师教学相长,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师也是学生,不仅掌握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进行总结,而且还能在共同研究中发现自己的弱点,从学生那里了解到大量的感性材料。案例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案例都是与学生身边的事件紧密相连的,因此学生对案例会有感性的认识,在案例当中也涉及了很多的相关原理和知识点,除此以外学生还对隐藏的问题比较容易感兴趣,教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想象力、活跃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法还能够使教师与学生达到双向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强调教师的讲授,学生到底接受了多少要等到测试时才能了解,而案例教学中学生要对案例进行消化,查阅其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不仅是能力上的升华,而且是学生主动进行的。同时学生给出的答案需要教师给以引导,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完善教学内容。
不过,我们更要清醒的认识到案例教学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管理案例教材不能适应高职教学的需要。目前市面上的案例教材多为事例汇编和经验论证,国外案例居多,国内案例匮乏,且更多地局限于知识点缺乏综合性,只提供了叙述说明没有背景材料。而编写一个好的案例,则需要较长的时间,且编写有效的案例还需要编写者有技能和经验。
二是教师对案例教学法认识有误,无法确定学生与自己的角色。有些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法就是举例教学法,只是在教学过程中用案例说明一个理论或一系列理论,并不是设置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案例内容,独立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也就出现了,教师仍在唱主角的问题,没有摆正学生的位置,学生自己也就更无法强化主角意识,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进行课前的认真准备。
针对案例教学法在《企业管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了思考,提出以下的建议:
第一,选择适合的案例。现在有很多种类的案例集,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并不多,这便需要教师多从实际出发与企业接触,浏览大量的文献资料,掌握属于自己的第一手材料,这些才能作为案例教学的内容,做到为学生“量身定做”的案例。案例的选择应符合:与教学重点、难点内容相贴切,与关键问题相匹配;尽量与现在的状况接近,有些案例虽然难易程度较为适合,但因其发生的时间较早缺乏了时效性,也就没有太大的实际指导意义,所以选择近期的、学生了解的企业、人物、事件更为妥当,也能提高学生的兴趣点,自然教学效果更佳;难易程度适中,因为案例的使用者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要考虑到他们技能强理论弱的特点,案例选择不宜过,难以免减弱他们学习的热情,如果过于容易又缺乏了案例分析的必要,因此对选中的案例在难度上作适当的加工是很必要的。
第二,教师要对案例教学法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过程教学,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己唱主角的情况,帮助学生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教师在给出案例之后,一定要向学生进行必要的讲解:比如案例背景和一些难懂的内容,再在教学中与学生们共同探讨,问题要适当地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创造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氛围,以此来克服依赖心理。
在课堂活动中,鼓励学生是教师自始至终不能忽略地,他们对于各种意见地发表都要鼓励,才能使其学习热情和兴趣得到保持,并发挥他们地主观能动性和独特的学习风格,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真正是学生自己。教师还要注意不能直接给出学生答案或是包办代替,应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真正完成自主学习、研究并锻炼自身的能力。
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学生们肯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需要教师解答。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肯定其好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对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深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解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其实企管案例教学不是让学生完成寻找答案的过程,而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想象,创新思维,以培养学生能够恰当的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实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劣势,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普遍应用的教学方法,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作为使用者我们更应该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优势,针对它存在的教材适应性差、不能对学生和自身角色有准确的定位等问题,我们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改革,选择适合的案例进行教学,合理运用其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明确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发挥其优势,才不失为最佳的教学法。
参考文献
[1] 卞莉莉.我国高效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08).
[2] 陈刚.论案例教学在《企业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9(10).
[3] 孙厚娥.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研究[J].职业圈,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