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小学教学教案

中小学教学教案

时间:2023-05-31 09:56: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小学教学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小学教学教案

第1篇

关键词:农村;课堂;现状;对策

近些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然而,在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小学在课程改革方面步履艰难,教师仍然主宰着课堂。前几天,我们深入部分农村中小学,对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喜忧参半,觉得传统的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非改不可了。

(一)成绩的取得

1.课堂教学中心迁移。新课标实施以来,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迁移,课堂教学中普遍重视了学生的学,学生在课堂中有了自己选择性学习的余地,有了主动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注重了学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往,改变了以往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消极、被动地位。

2.课堂教学本位转向。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一般为:复习旧知识——传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以传授知识为本位。目前这一模式已转向,课堂教学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过程向学生获得技能技巧过程转变。

3.教案设计注入新元素。新课标实施后,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案设计体现出理念新、知识广、过程活、方法多的特点,把重心放在备学生上,重视了学生的学,根据教学对象的变化和教学中出现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改变了以往只有教学目标、教材重难点、教学过程的传统设计方法。

4.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是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介的一次革命。课堂教学从最初的收录机,到后来投影仪、电视机的运用,再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和电子课件的制作;现代教学设备的不断更新,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迫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运用新方法。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具有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正确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的能力,能制作高质量的教学课件或用计算机设计教案。

(二)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标准落实不到位。从课堂教学反馈信息来看,新课标还停留在理论上,停留在计划和论文的叙述中,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只是“新瓶装旧酒”,变调不变味。不少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教案的设计中体现出一定的新元素,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又是“穿新鞋,走老路”。

2.现代教学技术使用不够。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投入巨大,其使用现状又如何呢?我们发现,个别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连起码的收录音响都没有,更谈不上多媒体的使用和电子课件的制作了,基本上还是依靠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

3.重知识轻能力。在农村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问题尤为突出,教学过程和师生互动的设计相当粗糙,教学方法没有新的突破,如某农村小学一年级的一节识字课,教师不厌其烦地讲,学生机械地写,活动环节呆板,完全是传统的讲解式、填鸭式。

4.备课不求实效。一次听课中,我们将某一农村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与相应课程的教案设计进行对照,发现两者差异较大,完全是你备你的,我教我的,教案设计纯属于一种摆设。事后我们仔细翻阅了他的教案,发现他的教案绝大部分是下载或抄袭的,其中有些是隔年“老皇历”了。

(三)思考与对策

要彻底改变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这一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让农村中小学教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课堂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是引导学生发展和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应当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主去锻炼;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自身去布置;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身去解决;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身去展示。同时依据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际,把学科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融为一体,建构一个具有农村学校特色的“激趣——探究——评价——创新”教学模式。

激趣——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用精炼的语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形象生动的情景,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氛围,制造引人入胜的悬念,让学生感知、体验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探究——开发智源,探究新知。这是该模式的中心环节。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创造性的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质疑、协助学生选择、激励学生逾越。让学生通过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层层渐进的活动,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交流,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评价——反馈信息,检测评价。农村中小学教师一定要运用多种教学媒体,设计多层次、多角度、富有弹性的教学内容,做到层次要求、分类达标、因人施评,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散与创新思维。一定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别具一格,对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学生,以宽容、谅解、和蔼之心,允许他们进一步思考,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第2篇

关键词:会宁县;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体育教研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学校的体育教研活动开展得好,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学生的整体素质肯定也会表现得更加良好。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改革是整个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必须要跟上整个课程改革大趋势。因此,大力开展体育教研活动,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可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研情况一直令人担忧。体育教学质量也是十分低下,而长期以来沿袭的“放羊式”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形势要求。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寻找对策,以有利于提高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教研水平,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是整合发挥各方面的能力,增加工作效率,是效益最大化的一门科学。管理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社会现象,学校体育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头,是一项立体的、全方位的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工作千头万绪。本文不仅从教研方面进行分析调查,也从农村中小学管理方面着手,希望能为相关行政部门加强会宁县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调查抽样的方式,从会宁县周边33所中小学各选择了10名学生进行集体问卷测试调查、无记名答卷、统一指导语,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答卷。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330份,有效问卷3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在问卷调查中针对特定群体进行了访谈、实际现场调查、比较分析,并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数理统计法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

表1是调查对象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是积极的,89.7%的同学有兴趣参与课外体育活动,74.1%的同学认为课外体育活动对身体有积极的影响。这说明会宁县中小学生对体育有较大的亲和力,有较高的主观认知,这得益于近年来会宁县教育、行政部门通过政策引导和积极推行市民健身计划,有效地宣传了体育与个人健康、体育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认识到体育在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不能忽视的是仍有少数同学对课外体育活动没兴趣或认为课外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这是一个潜在的体育教育群体,说明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还需要加强,应引起重视。

2.会宁县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现状

会宁县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开课率良好,其中93%的中小学每周的体育课在两课时及以上,但是体育课有不同程度地被其他课程侵占的现象。教学大纲与统编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调查显示,会宁县农村中小学执行教学大纲的情况为79%,总体执行情况良好。使用统编教材的情况为63%,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会宁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教案的书写率极低,有68%的体育教师不写教案,有些教师除了评定职称、评优需要外从不写教案。在仅有的32%的写教案的体育教师中也只有51%的教师完全依照教案上课。同时,调查也显示,会宁县周边农村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组织情况较差,由于场地、器材以及教师本身的原因,有80%的体育课教学组织混乱,有些教师甚至是完全采取“放羊式”教学。

3.经费投入

调查显示,县级财政在体育与卫生方面的投入几乎为零,即使有投入,也只是给现状较好的县城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包括社会性投入严重不足,体育方面仅有每年每生5元,远远满足不了开展正常体育教育的需要。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差别决定了其投入学校体育经费的比例。实行“一费制”后,农村学校财政比以往更加困难,整体办学资金匮乏,社会支持严重不足加之历史欠账太多,学校又没有其他的资金来源而造成了首先牺牲体育经费的现象。90%的学校体育经费达不到当年学校教学经费的5%,农村中小学体育与卫生成了教育发展中的“重灾区”。

4.场地、器材以及师资力量

会宁县农村中小学体育活动场地简陋,90%的学校没有200m2田径场,甚至没有跑道,几乎全部为土场地;75%的学校没有室内活动场地。所谓的室内活动场地最多只有200m2,基本是作为器材室使用,根本不能满足一个班甚至几个班同时上课的需要,阴雨天以及雨天后很长时间都不能进行正常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体育器材严重匮乏,许多学校大多只有几个篮球、几张垫子和少量的实心球、跳绳等,并且破损率严重。体育经费投入不足直接造成了体育场地器材的缺乏,85%的学校的体育器材不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需要,15%的学校只能勉强满足体育课的需要。而对于全校性的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体育器材的需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场地器材的缺乏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所能选择的项目只能是跑步、跳绳等单调的几个项目,并且只能满足极少比例的学生的需要。

调查还显示,体育教师缺乏,结构不合理。90%会宁县农村中小学缺乏体育教师, 学校往往让其他“主课”教师占用体育教师的编制,造成一所中小学往往只有一名专职体育教师,体育教师往往由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担任。农村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的比例占到95%,90%的兼职体育教师没有进行必要的培训。专职体育教师学历起点偏低,大专以上体育教师比例为14.5%,并且大多以中师为起点进行函授学习获得的大专学历。体育教师工作繁重,待遇相对其他科目教师偏低,不能同工同酬。

5.领导参与体育管理工作情况

调查显示,会宁县大部分中小学体育分管工作由校长来做,小部分由教务主任管理,整体数据显示对体育工作的不够重视。由于农村学校一般都处在较偏僻的地方,上级教育部门下基层的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很难发挥出他们自身的职能优势,对学校体育教研工作的指导也只是“蜻蜓点水”,更难说有很大的指导监督力度了。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调查显示会宁县周边农村中小学目前仍存在体育场地不足,体育器材严重短缺的实际情况。

(2)主管领导的观念还没有转变,对体育不够重视,体育教师的业务素质整体不高。

(3)体育经费严重不足且不平衡。体育课开课率和执行大纲情况良好,但使用教材教案的编写、执行以及教学的组织情况不容乐观。

2.建议

(1)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职教师比例。农村中中小学校兼职体育教师比例较大,应按照国家颁布的中小学体育教师编制标准配备到位;对现有的专兼职体育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进修与培训机会,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质;进一步稳定现有队伍,逐步提高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环境,通过宣传表彰提高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

(2)县一级教研部门,要尽快地转变工作作风,充分地利用其职能及能力优势,深入农村中小学,加强体育教研的指导,积极传递外部的教改信息,更好地发挥指导、监督作用。农村体育教师应有时代的紧迫感, 充分认识到自身能力及水平的不足,积极地参与各种自学、函授、培训等继续教育,并且要积极地参加教育科研,开展课题研究, 认真地撰写学科教学论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3)坚持以学生利益为核心。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书育人,因此建立校体育管理体制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宗旨,良好的学校环境是学生健康的基础保证。学校在建立体育管理体制及相关条例时,应根据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历史使命来建立和规范中小学的体育管理各要素和各环节,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在体育器材不足情况下,我们要创新改造仅有的器材,根据器材的特点,尽量开发一切可以使用的体育器材资源。例如,乒乓球可以当体面乒乓球、对墙乒乓球等。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绳投掷,踩龙尾等。仅跳绳,陕西的一位体育教师就创造了一百多种跳法。小皮球可以用来踢足球,也可以用来投掷,还可以用来打篮球,还可以打保龄球等。

(4)体育教学是师生间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相互存在一定的制约性。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已面临挑战。为了适应体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应建立多元化的体育课堂组织形式。笔者认为,采用按男女分组、健康分组进行分组教学,并努力做到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加强“个别化教学”、“能动教学”、“兴趣教学”,使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施华强.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研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1).

[2]杨文娟,芦平生.甘肃省中小学学校体育管理现状调查及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2):100-102.

[3]于向.浙江省农村普通中小学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4):65-6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专科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培养的几点意见[EB/OL].[2002-09-10].moe.省略/edoas/website/8/info12342.htm.

[5]王哲.中小学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改革措施[J].内江科技,2008(1).

(作者单位 会宁县第三中学)

第3篇

关键词: 冀东农村学校 体育教学 发展对策

1.前言

在素质教育中,体育与健康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农村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从总体上讲,只有抓好了乡(镇)一级的农村学校体育及健康教育工作,才能真正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对基础教育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对冀东地区农村中小学学校体育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客观分析,提出了冀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发展对策,以促进冀东地区学校体育健康持续发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从冀东地区不同的市、县随机抽取40所农村中小学为研究对象。设计《冀东农村学校体育现状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采用Excel 2003进行数据统计。

3.结果与分析

3.1冀东地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3.1.1体育课开课率和每周开课次数情况

国家规定各地中小学必须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体育课设置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并上好体育课,小学各年级每周安排3课时以上,中学为2课时。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40所农村学校中,农村中学开课率为100%,小学开课率为78.6%。其中69.2%的农村中学是每周安排2次体育课(表1),只有27.3%的小学校每周3次体育课,说明在按国家要求安排体育课次数上中小学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还有18.2%的小学校每周只安排一次体育课,说明农村小学体育课安排不是十分规范。

3.1.2体育教案执行情况分析

教案是教师根据学期体育教学进度和单项教学计划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一堂体育课设计的教学方案[1]。课前写好教案是对每一位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由表2可知,该地区农村中、小学在完全依教案上课情况上分别为27.2%和25%;在偶尔依照中,中学占63.6%,小学占62.5%;共有10%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完全不依照教案上课。可见教师凭经验上课现象依然存在,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规范性较差。

3.2冀东地区农村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

3.2.1早操、课间操开展情况分析。

早操能使学生在一天学习中有充足的精力;课间操是对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一个放松,所以利用好早操和课间操进行身体锻炼,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推动作用。调查表明冀东地区94.5%的农村学校不出早操,92.3%的学校能较好地开展课间操,课间操内容基本是集体做广播操,组织、时间、纪律要求都很正规,出勤率也能保证,但做操质量较低,存在学生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这样就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

3.2.2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统计表。

在所调查的学校中,能够达到人均每天活动一小时的,小学占16.5%,中学占47.6%,而在这些学校中,真正安排并认真组织的学校,小学、中学分别占36%和68%。可见,尽管一些学校将课外体育列入了课表,但认真实施、落实的学校并不多。

3.3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3.3.1体育师资短缺是主要因素。

通过对相关学校体育主管领导、体育教师的访谈,体育师资匮乏是当前困扰农村学校体育开展的重要因素。有一校长讲得非常好:“没有老师教,再多的场地、器材学生们也不会玩。”

3.3.2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调查反映出,当前初中的体育教学无论从规范性还是时间保障上都要好于小学。究其原因,河北省2008年体育成绩首次计入中考成绩总分,所以当前学校和家长都对初中学生的体育成绩开始关注起来。而小学则由于没有这样的压力而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

3.3.3体育活动项目单一,学生兴趣缺乏是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开展的又一因素。

4.结论与对策

4.1结论

4.1.1冀东市农村学校体育课开课率较高。但从依教案上课的情况可以看出冀东地区农村学校在体育课授课过程中规范性较差。

4.1.2冀东地区大部分学校都能按照规定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其中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以课间操为主。

4.2对策

4.2.1提高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学校领导要把“学校教育,健康第一”摆在应有的位置,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把农村学校体育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4.2.2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待遇,增加体育教师的培训机会,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2.3丰富体育课教学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给学生一点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到阳光下、操场上去锻炼身心;学校体育运动会的设项应体现多样性、娱乐性和趣味性,充分考虑广大学生的参与性,避免过分竞技化,只是少数人参与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李相如,李芬芬.北京市城乡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2):34-35.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6年重点资助项目06120034

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 农村中小学教师 高效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

一、关于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素养是指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理论、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道德涵养,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的具体要求为:(1)信息技术理论。这不但包括信息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还包括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和习惯,还包括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处理和综合信息的创新。(2)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是指在获取信息的途径上,教师能自主、合理地选择信息技术的方法,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理论结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3)信息技术道德涵养。教师能意识到信息对文明社会的重要性,实行信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

二、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的比较

信息化课堂也叫高效课堂,是和传统课堂相对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教学方式严格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进行,学生和教师的活动总是受教案的束缚,教师不敢越出教案半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做出回答,努力引导学生得出预定答案。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讲授,什么时间提问,给学生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高效课堂是一种动态的课堂、情感的课堂,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愉快求知的殿堂,学生沉浸于教学情境之中,浮想联翩,声情并茂。因此,学生精神饱满,朝气蓬勃,激情高涨,学习渴求强烈,富有热情。课余学生又会把这种热情延伸到生活中,成为一种积极上进、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课堂上,学生竞相表现,展示自我,为小组争光;每一位学生不断努力,不甘落后、不断奋进,从而形成一个富有竞争、团结向上的良好班集体。

三、现阶段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现状

1.农村教师个人计算机普及率增长速度较快。在农村学校,2006年以前,教师的个人计算机占不到学校教师人数的10%,而2013年,教师的个人计算机占学校教师数的80%以上,其中中学教师个人拥有计算机的普及程度略高于小学教师。但从软件工具(用于教学)的使用效果来看,利用率并不高,只有不到1/3的计算机装有软件工具,如PhotoShop、flash、Authorware、Dreamweaver等;从学校上网条件来看,农村中小学很多没有互联网,尤其小学的情况比较严重。

2.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计算机的接触相对较晚。教师虽主观上对信息技术类教学媒体的运用很好奇,但往往缺乏对教学媒体的了解,瞻前顾后,往往望而止步,生怕弄坏设备,使得其对教学媒体无法使用。造成这些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太差、且相关培训效率低,即使有教学类资源,也无法很好地应用到教学中。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着三种态度:被动接受型、能力展示型和主动探索型,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往往是望而止步。

3.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低,使得课程整合效率低。教师在使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时的最大的困难在技术方面,有大部分教师喜欢接受新事物,但在使用信息化教学时技术能力不够。技术能力好的教师对专业课程掌握不够,专业任课教师却信息技术能力不够,这造成适合信息化教学的课程却无法利用信息资源。这种情况在老教师身上尤为突出。

四、思索与讨论

1.实现现代化教育的物质条件是学校信息技术建设。从信息技术理论出发,学校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利于学生获取各种信息的环境。这种环境主要包括教学信息(学校的信息资源和作为教学传播的教师环境),同时还要为师生提供良好信息渠道(互联网)。其中,对教学活动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教学环境。因此,教室应该配备相关的多媒体信息设施,但是农村中小学要配备齐全的多媒体信息设备,目前困难重重。

2.农村的教师应掌握必需的理论知识。只有这样,农村的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担当设计者和组织者。而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说,大部分教师是2000年左右的中师中专,他们接触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知识欠缺及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培训不足,这些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相当薄弱。

3.信息化教育的跟随者。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融入到教学中,而对理论和实践薄弱的农村中小教师来说,不断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是教师们的当务之急。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的道理,懒惰的教学势必被新教育所淘汰。因此,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跟随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步伐。

五、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建议

1.加大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近年来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信息化教育发展较快,但是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设施还相对落后,且农村学生人数的减少,导致公用经费吃紧,因此加大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技术教育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2.加大信息化技术教育骨干的培训效率。学校要为骨干教师多提供先进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让他们把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教育带到本校,为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技术教育做贡献。

3.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实行高效性培训。学校应多以网络为平台,培训相关的教学成果和成功范例,骨干带头,以示范到普及,对于没有网络的学校,可以用教师互动交流形式,学习和提高兄弟学校的教学成果和成功案例,着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意识和技能。

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决定农村新课改课堂教学的最根本的因素。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持续不断地进行知识扩充,掌握新技能,促使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以适应时代和教育的需求,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黄云峰.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素养的概念界定以及信息技术教学. http://218.4.193.174:82/cnet/dynamic/presentation/net_1/itemviewer.do?unitid=10000007&id=6493,2006-08-23.

[2]张倩伟.珠江三角洲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调查与分析[J].中小学电教.2003(7).

[3]李文剑.提高信息化课堂教学有效性之反思[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6).

第5篇

“借”

2010年9月,当杭州市拱墅区舟山路幼儿园唯一一名男教师离职后,园长金文犯愁了。

2~6岁是幼儿社会规范形成的敏感期,也是幼儿性别行为发展的关键期。这阶段,模仿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尤其是對同性别长辈的模仿。所以,幼儿园中男女老师的比例平衡至关重要。日本规定幼儿园男性教师数量必须达到教师总数的四分之一以上;美国幼儿园男性教师的比例约占10%,规定每班至少有一名男性教师……

在中国,由于传统文化對男女职业的定位,造成幼儿园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就拿拱墅区来说,900余名幼儿园教师中,在编的男教师只有2位,编外的也仅有2~3位。

幼儿教育中需要男教师,就像孩子的生活中需要父亲一样。可是,幼教专业毕业的男生本来就少,好不容易相中的教师又留不住。怎么办呢?

愁眉不展时,金园长发现隔壁的树人小学,有不少男教师进进出出。不禁眼前一亮,“为何不向小学‘借’几名男教师呢?”

一向和金园长私交不错的树人小学姚爱楠校长,一听说舟山路幼儿园有这个需求,也很支持。马上推荐了几名形象好、专业好的年轻教师。

之后,金园长又联系了附近的拱宸中学。这样,舟山路幼儿园与树人小学、拱宸中学达成协议。每周四,这两所中小学选派优秀的男教师到幼儿园任教。由于男教师进园率不高,所以在授课上采用“一次备课,多次利用”的原则。男教师的课时费由舟山路幼儿园按代课费的形式支付,一节课50元。

就这样,2010年9月,美术教师支海峰、音乐教师李启铎和体育教师胡承盛正式进入舟山路幼儿园。

“磨”出来的课

从中小学到幼儿园,这些男老师的第一感受不是轻松,而是极度不适应。

幼儿园的小朋友虽然對中小学男教师的课很欢迎。但是这些课容量非常大,正常情况下需要50分钟才能完成。再加上各教学环节转换比较快、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等原因,很多幼儿表现疲乏。而且,由于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男教师语言过于简练,孩子不能理解,课堂十分混乱。

很明显,这些男老师低估了幼儿园的授课难度,把幼儿园的课“中小学化”了。

看来,把男教师“借”过来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让这些男教师接接“地气”。

金园长没有让这些男教师继续代课。而是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跟班熟悉幼儿,了解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形成對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个月之后,这些男教师再动手写教案。写出来之后,与幼儿园的教师一起讨论。

这一讨论,男老师们就知道了问题所在。

有的教学方法比较直接、单一。幼儿园的女教师就建议他从幼儿天真快乐的年龄特点出发,多创设一些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有的把很多内容都放在一个教学活动中,这對于一个正常的幼儿来说,很难承受。这样,就需要做一些分类、删减,比如跑有几种,该保留哪一种。

有些男老师认为孩子们来幼儿园就是来玩玩的,所以教案漫无目的。这必须进行教案重新梳理,明确目标。

前面的这些只是前奏,教案完成后的磨课才是重头戏。

支老师的第一堂课是让幼儿模仿各种动物来练习奔跑、跳跃。支老师拿来青蛙等好几种折纸动物,一会儿拿“动物”演示,一会儿自己示范,教得满头大汗:“青蛙怎么跳的?”“大象走路很笨重!”“小兔子一蹦一跳多可爱!”孩子们虽然很兴奋,但是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整个过程很混乱,活动目标没有达成。

之后,幼儿园的教师针對支老师的这堂课展开研讨:首先,需不需要这么多折纸动物?教具的作用是激发幼儿兴趣,过多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其次,用纸折动物演示动作有没有必要?可能动作的演示需要通过教师的形体示范才能让幼儿看得更清楚。第三,活动目标明确吗?本是练习跑、跳动作,却又加入了大象走路等内容。

经过研讨,支老师修改了教案,第二次课顺利多了。但还是存在修改的空间,那就再次研讨,再次修改。一次一次,直到磨出精品课程。

这种反复推敲试讲过程是每一位男教师都必须经历的。

磨出精品课程还不是结束,优秀的教学活动不应该随着教师的离开就此消失。舟山路幼儿园建立了男教师特色教育课程资源库,为男教师打造成果分享、正态积累的平台,包括“优秀教案”、“活动案例”、“科研成果”,并为优秀资源设定入库细则。

就这样,“中小学男教师进幼儿园”在舟山路幼儿园渐渐落地生根、发芽开花。但是男教师在自己的学校也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如果能把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多管齐下,岂不是更能提升“男教师进课堂”的成效?

整合资源

“小朋友,张开嘴数一数,有多少颗牙?”凯凯爸爸一来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抓住了,你给我数,我给你数。

数完牙之后,凯凯爸爸还拿出一副假牙,让孩子们直观认识了牙龈、牙床,并当场演示如何刷牙。

这是“爸爸助教”中的一个场景。

爸爸常常因为工作忙而在孩子教育里“缺席”。舟山路幼儿园想到了用“爸爸助教团”,海选有特长的爸爸来幼儿园参与孩子的活动。

但是,爸爸们毕竟不是老师,在活动中缺乏专业性和延续性。舟山路幼儿园老师便和有特长爸爸一起讨论、设计活动。在实际活动时,先从爸爸孩子的班级开始,再遵从爸爸们的空闲时间,安排去另外的班级上,直至把幼儿园所有的班级轮完一遍。这种方式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资源。

此外,舟山路幼儿园还尝试利用社区的男性资源。在其中一位家长的支持下,幼儿园与辖区派出所结成對子。警察叔叔组织孩子进行安全演习,教孩子如何拨打110报警……

幼儿园所在街道为区政府所在地,有许多男性党团员愿意在工作之余为幼儿园的孩子出一份力。幼儿园的老师就请他们来做志愿者,参与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设计并组织幼儿的教育和游戏,把男性阳刚之气较好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这边,舟山路幼儿园整合各方各面的资源,而另一边杭州拱墅区的“中小幼教育联盟”也星星之火一般蔓延开来。

蔓延

舟山路幼儿园“借”了中小学男教师几个月后,杭州市的大小媒体争相过来采访,像扫雷似的把整个幼儿园扫了个遍。

拱墅区的教育局局长张云雷也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价值,召集11家幼儿园,开了一个中小学男教师进幼儿园推进会议,并成立了多个“中小幼教育联盟”,也就是媒体经常说的“阳刚教育联盟”。这个联盟的进展情况定期在教育局的网站上公布。

2011年4月,拱墅区教育局下达文件,鼓励幼儿园与中小学结成教育联盟。以前,在推进这个活动的时候,主要是靠幼儿园园长的能力,有了文件保证以后,各个园长工作安排更有底气了,活动也更具规模了。

2011年底,拱墅区教育局拨出58万元给全区参与这项活动的幼儿园、中学。在这次活动中,表现特别优秀的可以有5万元的奖励。

2012年6月,拱墅区教育局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男教师进幼儿园研讨会”。拱墅区的做法开始推广到全国。

男性教师的知识面比女性教师更广,男性在研究机械方面,制作、动手能力更强,所以,幼儿园多“借”体育、游戏、珠心算等活动课的老师。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各幼儿园也對如何选择男教师“为我所用”方面进行了个性化尝试。

红缨幼儿园意识到,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是在专科教育的模式下进行的,他们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优势,这恰恰是接受全科教育的幼儿园教师所欠缺的。因此,他们决定让中小学男教师参与幼儿园各个专项活动室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位具有国画特长的男教师,负责创意美术室的活动,一位科学课教师负责科学发现室;另一位航模制作高手,负责建构游戏室。

蓓蕾幼儿园是一所科学教育特色幼儿园,他们不局限于从附近的中小学借用男教师,而更看重男教师在科学教育方面的能力。因此,他们和较远的几所同样为科学教育特色的小学结成联盟,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金城堡艺术幼儿园和左岸幼儿园是同一个小区的配套幼儿园,而邻近的拱宸桥小学的生源几乎都来自这两所幼儿园。因此,两所幼儿园决定联合起来与拱宸桥小学结盟,形成“2+1”模式,采取“一课二研”的方式,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祥符中心幼儿园尝试与社会培训机构(亲子班、特长班等)结成教育联盟。由于这些培训机构的教学對象也大多是幼儿,从年龄上讲适切性更强,男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上,适应起来也更容易。

一方面,以往所谓“幼小衔接”几乎都是幼儿园主动去了解小学教育,去和小学衔接,而男教师进幼儿园恰恰为小学教师了解幼儿园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由于生源的联通性,在许多中小学看来,把男教师借给幼儿园也是双赢——幼儿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将来自己的生源也好了。

从“借”到引进

从中小学中“借”男老师,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幼儿园中男教师匮乏的问题,但是,中小学的男教师大多是学校骨干,本职工作就已够繁重,常常无法兼顾两头。所以,长远来看,还是要努力增加幼儿园专职教师的比例。

但是,一直以来,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的现实问题让很多优秀的男性對幼儿园教师这个行业望而却步。

2012年下半年,拱墅区设立了男教师岗位津贴。全职的男教师比女教师一个月多400元。并提出在招聘时,同等条件下男教师要优先考虑;在储备后备干部时,男教师具备条件的,幼儿园要有明确的培养。

另外,在一个“女性世界”里,男教师很容易感到孤独,变成弱势。男教师也害怕受女教师的影响多了,自己的个性也会“女性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拱墅区教育局成立了“男教师工作室”和“男教师研究团队”。在这两个平台上,全区幼儿园男教师们可以相互交流,相互观摩课程,共同组织活动。并且,教育局为这些男教师专配了导师,为他们设计正确的职业规划。男教师可以朝教研组长、副园长、园长管理方向发展,也可以向研究方向走。

现在,树人小学的支老师已经是舟山路幼儿园的专职教师。孩子们面對男教师也从以往的兴奋,变为了淡然。只不过,细心的金园长渐渐发现,孩子们更勇敢了,争吵时哭哭啼啼的现象变少了。

第6篇

如何落实《义务教育法》中的“就近入学”原则,降低农村家庭的教育成本?破解农村薄弱学校发展瓶颈,笔者提出下列刍议:

一、抓机遇,实用政策,规范校园环境,改善办学条件。

农村薄弱学校要把握政策,运用政策,用实政策,根据学校招生区域实际合理规范学校校园,争取国家薄改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本人从教24年,在边远山区学校工作了24年。对校园内部规划与布局有着很深的感触。很多农村薄弱学校,改薄经费争取了不少,而且也做到了专款专用,有一些学校建设得美轮美奂,但只是摆设,生源严重不足,这是没有从学校招生区域实际出发加以校园规划造成的;有一些学校,建来建去,学校就是不像学校,这一方面是校园内部规划与布局思路不清,另一方面是学校内部建设质量没有把关,经费浪费在重复建设上。

其次是合理有效利用改薄资金。

对改薄资金的使用,教育部财务司负责人2014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有个明确的说法,笔者认为作为农村薄弱学校主体,在使用改薄资金时应该要做到“有监督,不浪费,不攀比”。

二、重乡情,立足农村,创办田园特色,注重劳学结合。

《荀子・儒效》中说“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有一句话:学不必博,要之有用;仕不必达,要之无愧。教育的宗旨说到底就是“学以致用”。

农村薄弱学校要充分挖掘文化沉淀,继承发扬“劳学结合”的优良传统。走“劳学结合”之路,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利用自然h境陶冶和净化人。办“绿色教育”。

不同的农村薄弱学校也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提出自己的思路。但不论怎样的思路,一定要注重“劳学结合”。 “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脱离于社会生活,规避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生们不能真正地深入于社会实践中体验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那种“学究式”的学习方式,那种失去了主动性的学习活动,会导致我们的学校教育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农村教育培养的主体对象是农家孩子。农家孩子更多的是农业生产的继承者,是体力劳动的承袭人。只有“劳学结合”,才能让孩子们“学以致用”,才能让孩子们长大后立足于社会,才能让孩子们长大后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也才能通过他们促进社会的发展。

笔者以为:假如教育不走“劳学结合”之路,假如农村教育不传达给学生劳动促进社会发展的思想,假如农村教育不教给学生农业生产劳动的技能,社会如何能保障“衣食住行”的“食”?“民以食为生”如何落实?

三、转观念,研究管理,监控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

农村薄弱中小学校教学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改背景下强校与弱校教师之间的本质差别在于教育理念和教师责任感,教育理念和教师责任感的高度决定教师的教学高度,决定了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从而决定了一所学校的兴衰荣辱。

农村薄弱中小学校的校长以及其领导下的学校管理层,要把教师教学思想认识的提高和观念的转变作为加强教学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教学质量、打造教育形象、实现教育强校、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通过转变教学观念,要实现“六个转变”: ①教学理念由教师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设计,②教学模式由封闭型转向开放型,③教学顺序由“教后学”转向“学后教”, ④教学活动由以教师活动为主转向以学生活动为主,⑤教学手段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化,⑥教学质量评价由单纯以分数为评价标准转向以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重点。

(二)侧重管理策略。

农村薄弱中小学校在教学管理中要坚持一种观点:广大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人,管理者是广大教师的勤务员。一切管理,一切措施都要有利于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力求管理方法要多样化、艺术化。

管理学中有一个法则叫南风法则,值得广大农村薄弱学校的管理者深思和借鉴。

“南风”法则也称温暖法则,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给人最大的启示就是,“感人心者,可先乎情。”如果学校实行温情管理,处处关心员工,事事尊重员工,员工就会在工作中倍感舒适和温馨,就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充沛的工作精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威廉・大内说,温情管理让“每个人的真正能力和工作表现得以充分显示,而且亲密无间的关系还带来了在了解彼此的‘需求和计划’的过程中所需要的高度微妙性。

(三)抓好过程管理。

农村薄弱中小学校在教学过程的管理上,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1、明确教学常规基本要求。教学常规是落实教育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是规范教学行为的主要依据。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教学常规依然是保证教学正常秩序,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首先要明确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以便指导教师的教学。2、加强教学过程监控。(1)改变备课检查内容和方式。以往的教案检查大都注重教学进度是否完成,教学环节是否齐全,教学过程是否详细,板书设计是否美观,教案书写是否工整。改变教案检查内容,着重从内容的选择、问题的设计、活动的组织等方面加强检查,强调以学论教。对于集体备课,着重对教案使用的实效性和个性化方面进行检查。(2)坚持有效的听课与评课。听课要明确要点。要做到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听”要从六个方面进行:一听教师怎么讲的,重点是否突出,详略是否得当,是否有知识性等错误;二听课讲的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教学语言如何;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四听学生的讨论和答题;五听是否有创新的地方;六听课后学生的反馈。从两个方面“看”:一看教师,看精神,看教态,看板书,看教具运用,看教学方法,看学法指导,看实验操作,看应变能力;二看学生,看气氛,,看对教材的感知,看注意力和思维活动,看学习习惯,看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强化质量管理。

农村薄弱中小学校在教学质量的监测评估方面要注重三个方面:

第7篇

一、什么是校本教研

要想把校本教研开展的富有成效,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校本教研。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教研活动。

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二、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要素

在校本教研中,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是三个核心要素。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三足鼎立,在校本教研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第一,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作为中小学教师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常规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师的职业生存方式。比如课堂教学流程:先看教材――再看教参――后写教案――再走进课堂。课堂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展现教案的过程。教案知识点讲完了,教学过程也就终结了。

在新课改背景下,常规式的教师职业生存方式遇到挑战。教材多样,教参的呈现方式调整,给教师更多的自由支配余地。新课改要求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权威受到挑战,学生知晓的东西教师不一定掌握。在教育变革的特殊时期,每个教师都处在成长中,每个教师都是学习者、适应者、探索者,都需要重新定位,找寻专业发展的路径。对教师而言,反思是一种通过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从自身经验的反思中提升适应新教学需要的新本领,从同行智慧的分享中形成教学的新技能,从理论知识的培训和实践案例的研讨中形成教学的新角色。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能成为一位名师,但是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说校本教研的方法之一就是写教学反思。经验+反思=教师成长。

第二,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同伴互助的最基本规则是双方自愿组合,地位平等,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同伴互助的意义在于有利于探索并解决较复杂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更有效地促进教师个人和集体的共同成长。

第三,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专业引领,是指专家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这里的专家包括大学或研究机构的专业人员、各级教研室的教研员,也包括中小学教师中的骨干教师。教师之间的互助无法取代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是同层级的横向支援,专业引领则是纵向引导。专业引领的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

三、校本教研的三种基本类型

校本教研的研究类型可以归纳为三种,即: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下面将一一例举三种基本类型。

(一)教学型教研(教师作为教育者)

教学型教研也叫日常性教研,是以“教”为着眼点,以“课例”为载体,以如何上好一节课为目的。在活动方式上有与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在研究手段上以听课、评课为主。在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上主要以文本教案,案例式的课堂教学为主,其优势特点是目标直接,易于操作。教学型教研的课例展示是完整的一堂课的教学或一次教学活动,是一种教学全景实录。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研讨课,有一位教师用课例研究实践模式形式来上,其教学步骤如下:

1.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2)小说刻画人物所运用的描写方法。(3)教学重难点:王熙凤和林黛玉二人的肖像分析。

2.授课过程:(1)导入:“你是否看过87版《红楼梦》的电视剧”?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2)设疑:为什么要将王熙凤的出场安排在林黛玉见了众女眷之后?当问到这个问题时,有些学生用了当下比较流行的语言,如“耍大牌”“装神秘”“摆谱”等,对此,该教师并没有予以否定,而是表扬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受到鼓励,学习的情绪就来了。(3)设疑:“王熙凤算是一个美女吗?”、“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林黛玉”、“你如何看待生活中那些穿着大红大绿的人”。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该教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专门针对学生比较感兴趣但又超越了他们的认知范围,他们想解决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紧扣教材,适当拓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注重鼓励,尊重学生的观点。在设疑问题上比较贴近学生实际问题,在不断的启发和引导中学生逐步接近教学主题。

(二)研究型教研(教师作为研究者)

研究型教研以“研”为着眼点,一般以“课题”为载体。在活动方式上以课题小组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课题研究报告。对中小学教师而言,以“课题”为载体的课题研究,其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制订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的立项申报、开题课题报告会、实施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结题五个板块。

(三)学习型教研(教师作为学习者)

第8篇

【摘 要】在中小学日常教学工作中,教案的编写是一项繁琐且重要的工作。教案的编写是为教学服务的,教案编写是否有助于教学,是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在教案编写字数的多少和长短,而在于教案编写是否科学合理,即教案编写应繁简结合,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全面。

关键词 体育课;教案编写;繁与简

中小学体育课程正常课量设置一般为每周16至18节,部分学校体育课量设置每周超过20节甚至更多,平均每天三到四节课。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里,一份体育课标准教案的字数基本在1000字左右,再加上专设的表格、图示、图形,完成这样一份体育课教案至少需要一到两节课的时间,如果每节体育课都按照这样的样本教案去上课,教师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也无法长期坚持。因此,体育课教案的编写就需要改革,即繁简结合,这样既突出重点,又照顾全面,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才能发挥更好的效率。

一、体育课教案的繁写

所谓体育课教案繁写即体育课程标准教案,一般分为以下几方面:

1.开始部分

这里面包含课的目标,课堂常规,准备活动,教材选用等。

2.中心部分

主要包含课的顺序,时间分配,课的内容,重点难点,各项活动的运动负荷,活动注意事项,教师的指导与练习方法等。

3.结束部分

主要是放松活动,小结讲评本课;器材准备,全课密度,基本部分密度等。

以上三个部分里,教师在编写教案时,每一项都要写出详细内容,这里只举一个小例子:开始部分里有一项是准备活动,体现在教案中时,要求教师写出准备活动(如徒手操)有几节,每一节的名称及每一动作的名称,为何设计这几节以及每一节的负荷等;在负荷里又包含了次数和时间等。

在中心部分里,学生的练习队列,活动队形都要用图示表现在教案里;再细的话,所要学习运动项目的身体运动轨迹,也应用体育运动术语及图形线条显示在教案中。

理论上讲,体育教案按这样标准要求编写,教师严格按照教案去上课,确实能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同时也能起到体育课标准示范作用,特别是对刚走上体育教师岗位又缺乏经验的青年教师来讲很有必要。但是,对于有了一定时期体育教学经历和经验的教师来说,每节体育课教案都要如此繁琐去编写的话,既不现实,也很难做到。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教案编写以外,还有许多其它的东西要写,比如教学进度、教学计划、听课记录、课后小结及各类总结等。更重要的是体育教师因职业特殊性,除文字教案备课外,各体育项目的身体运动训练不可或缺,这也是体育教师备课的另一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每天三四节的课量后再去编写以上如此繁琐的标准教案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有繁有简科学合理地编写体育教案势在必行。

二、体育课教案的简写

体育教师在具备一定的教学经历取得一定教学经验以后,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促进提高教学效率,教案除了部分按标准编写外,一部分应该从简编写。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科书里,教学内容大体分成了几类,第一类:身体形态,基本体操,走跑、跳跃、投掷类游戏;第二类:技巧与器械练习,球类游戏,角力游戏;第三类:韵律游戏,武术系列;第四类:体育基础常识。在这些项目中,我们很难说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这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适合本学校体育设施实际便于开展的体育项目,我们备课时可以从繁编写;而不太符合本学校现状但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体育项目,我们可以从简编写教案。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照顾到全面,避免了死搬教条,提高了课堂效率。如何简写体育教案呢?笔者以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直入主题省去细节

在体育教案的开始部分里,只写出课的目标,准备活动名称即可;至于队列,师生互致问候,准备活动做什么,做多少节,做多长时间,每一节操的运动术语,体育教学常规里都有规定,除有特殊情况,基本变化不大,可以省去。

2.图示省略

在体育教案中心部分里,标准教案要求对学生队列,所做运动项目的身体活动轨迹都标出图示,这很费时费力,且在有些项目上作用不大,教案简编时可以省去这些图示。

3.中心部分的简化

体育教案编写的大部分内容在中心部分,特别是对所要学习的某项运动动作分层次分重点地作详细描述,在简编体育教案时,这些可以基本省去,只写出项目重点和难点,指导与练习所采用的方法即可。

4.结束部分

在结束部分里,主要是放松练习要做的运动项目,简编教案时只写运动名称,而不再对该运动项目作细致分析;至于本课内容小结,评比教学效果,课后小记等亦可省略。关于课后小记,不是每课必写,而应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或者某项运动的学习有新意有突破并认为有必要时才去写出心得体会即课后记。这样在教案结束部分编写时,只需几十字就行。

三、结束语:

第9篇

“伪”,现代汉语解释为:虚假;不真实。当前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伪”现象到底有哪些呢?那可多了!有伪优质课、伪集体备课、伪反思、伪讨论、伪拓展、伪对话、伪课题研究等。本文打算就伪优质课、伪集体备课、伪反思、伪讨论、伪拓展这“五伪”谈谈自己的拙见,求教于方家。

一、伪优质课

优质课竞赛本是一种比较好的教研形式,有校级的、县级的、市级的、省级的、国家级的,对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促进教学改革,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曾经的优质课是名符其实的优质课,是要靠教师的真本事的:必须现场抽课题,现场备课,现场抽班级、抽节次;不用多媒体,与常态课较接近,让听课的教师有点学头。但是,再来看看近几年的优质课大赛,就完全变味了,假得不能再假了:自选课题,互联网上下载课件,反复操练,竞赛时就是在表演,与常态课完全脱节,失去了学习、效仿的意义和价值。

二、伪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一种以老带新、资源共享、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好的教研形式。一般来说,要做到:“二研”――研读教材、课标;“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四备”――备重点、备难点、备教法、备作业;“五统一”――学思想,统一“双基”“双力”(智力、能力)和“双育”的内容与要求,统一课时安排,统一达标题目,统一考核要求。在这里,特别提倡在集体备课的前提下,教师个人要根据本班的学情,搞好二次备课。但是,如果你到学校教研组去走一走、看一看,就会发现不少问题。一是有名无实。有计划、有安排、有活动、有记录,但这“四有”是做给领导看的,是应付检查的。不是真正静下心来,为提高教学质量钻研教材,探讨教法与学法。二是“资源共享”变成了“教案统一”。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是“二次备课”。一个语文老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参照集体教案,有选择地进行取舍,形成可行的教案,这才是自己的东西,这才有助于自己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否则,永远都是别人的东西。

三、伪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有人把教师的成长总结成一个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学反思就能成为教育行家。”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些都充分说明教学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性。不少学校还将教师写教学反思形成制度,作为考核教师工作情况的一个因素。可是不少教师并未真正认识到教学反思的意义、作用和重要性,没有把它当作必修课,自觉地、主动地去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明白哪些是成功之处、哪些是失败之训,经过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直至成功,而是把教学反思当成负担,作为应付检查之作,不是“我要教学反思”,而是“学校领导要我教学反思”“我为学校领导教学反思”。可想而知,其效果会是怎样。往往都是些“无病之声”,不痛不痒,一句话――一切都是假的。

四、 伪讨论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一个误区:好像语文课不采用小组讨论的教学形式就是“传统课型”。把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看成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实施课堂教学的唯一途径。我们常常看到无论是哪一级的优质课、公开课都少不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这个环节。我们常常看到上课教师不管什么教学内容,学生连课文都未读或未听一遍,问题就出来了,要求学生分组讨论,2分钟不到,教师就“鸣锣收兵”,学生发表的意见也往往不是小组讨论的结果,而是尖子生的“独到见解”。教师追求的是形式上的花哨、表面上的活跃,而不是真正让学生通过讨论,拓展思维,发展能力,掌握知识。难怪有不少学者、专家大声疾呼:让我们的语文回归传统。

五、伪拓展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深入贯彻第三次全教会精神和颁布的《决定》、《纲要》内容,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指导,以课堂教学为阵地,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抓好英语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创设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进一步提高质量意识,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主要工作 (一)、拓宽发展渠道,促进学科建设

1、继续提高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程度。小学英语教材容量在不断加大,难度在加深,每周三课时已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学校层面尤其要保证村校、完小各年级的英语课时数,确保学生每周有足够的时间接触外语。深入了解小学英语教学实际,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早自习和课外辅导时间。教师任教班级多,学生多,完成教学任务相当艰苦,学校在安排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时要灵活、科学、合理。一些家长对英语教学要求还不甚了解,建议各校利用《告家长书》或家长会等一些渠道与家长交流、沟通,发挥家长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引导和督促作用。

2、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如果中、小学对英语教学互不了解,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脱节或重复,使学生造成畏惧或厌倦的心理,以致影响学生的英语学习。所以中小学之间有必要加强联系,增进了解,互相借鉴。本学期将举行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讨活动。

3、搭建网络平台。加强小学英语学科网页建设,调整栏目,丰富内容,给教师提供平台,共享教学资源,更好适应课改需要。借助行知论坛互动功能,通过学习、交流、探讨,形成研讨氛围,促进教师学习、实践、反思相结合。

(二)、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师观念

1、由于新课程实验从起始年级开始,英语教师对新课程尚了解不多,为了更好地更新观念,转变行为,英语教师有必要认真学习课程改革的精神,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关心并参与当前的课程改革研究;要认识到英语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努力将这些正确的思想理念转化为积极可行的教学实践活动。

2、精心组织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展《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讨活动,每位教师要认真通读一、两种英语教学研究刊物,以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3、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和《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等文件精神,明确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建立初步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学生初步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终身发展服务。

(三)、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认真学习《小学教师六认真工作要求》,切实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本学期拟在以下三个方面作更大探索:

第11篇

一、镇教研中心职责

1、镇教研中心负责对本镇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要对各校的质量监控、评价给予指导和检查,对各校教研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对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实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单元过关”、“段考”等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作用,促使各校均衡发展。

2、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中小学贯彻教育方针的情况、课程开设情况和综合素质平定工作进行指导和抽查。

3、镇教研中心教研员要不断深入基层学校,了解各校教学教研情况,深入课堂听、评课,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关指导。教研员每期听课不少于50节。

4、镇教研中心每期组织各校同头课教师进行大规模教研活动2—3次,重点对教材、教法、教学进度、重点、难点、考评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交流,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校际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全镇教育均衡发展。

5、依据市教体局“千分考核”中有关教学质量的内容,对各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6、每学年评选一次“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

7、每学期组织各中小学进行1—2次质量抽测,对各校的教学质量适时监控、适时指导。

8、每学期对各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监控评价报告,同时上报教育科和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二、学校职责

1、学校要建立课程管理委员会,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保证按要求开足、开全规定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2、校级教育质量管理和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充分发挥素质教育报告册的作用,认真搞好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3、学期初,学校要制订各种教育教学计划和各种制度,如:教师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评价制度、教师反思制度等。做到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学期结束要及时归档保存。

4、学校要制订教研组工作目标和班级管理目标,对教研组及班级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和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平时材料的收集和保存。

5、校内学科组要切实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实现同年级、同学科的同步互动,做到教案课时数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学生作业内容统一、单元测试统一,努力营造一种先集体说课后备课、先备课后上课的团队协作氛围,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校本教研目标。

6、学校教务处要真正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每期要对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检查2—3次,要有详实的检查记录和检查小结,通过检查要对发现的问题作出指导性的评价。

7、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上一节以上的公开课,学校要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学科教研组认真搞好“说、上、评”活动,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使全体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学校要结合“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引导教师阅读一定量的教育理论书籍,不断充电,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动态,广征博采为我所用,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育人意识,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9、各校要修订完善“备、讲、批、辅、考、评、补”等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10、每学期评选一次“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

11、每学期各校要对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监控评价报告,报告要上交镇教研中心。

三、学科教研组职责

1、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制订教研组工作计划和管理目标,定期召开教研活动,并做好记录。

2、负责组织和审查本学科各年级的单元过关试卷和期中测试卷。

3、组织教师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等教研活动,组织本学科

的观摩教学,进行教改实验。4、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定期对学习情况进行组内交流,不断提高教育素养。

5、掌握本组教师的教学状况,经常深入课堂听课、评课。

6、对本学科的教学基本环节作统一要求,形成规范。

7、教研组学期计划完成率不低于85,期末写出教研工作总结。

第12篇

一、镇教研中心职责

1、镇教研中心负责对本镇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要对各校的质量监控、评价给予指导和检查,对各校教研组工作实行目标管理,对各校教育教学质量实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充分发挥“单元过关”、“段考”等诊断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作用,促使各校均衡发展。

2、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中小学贯彻教育方针的情况、课程开设情况和综合素质平定工作进行指导和抽查。

3、镇教研中心教研员要不断深入基层学校,了解各校教学教研情况,深入课堂听、评课,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关指导。教研员每期听课不少于50节。

4、镇教研中心每期组织各校同头课教师进行大规模教研活动2—3次,重点对教材、教法、教学进度、重点、难点、考评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交流,充分利用优势教育资源,校际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全镇教育均衡发展。

5、依据市教体局“千分考核”中有关教学质量的内容,对各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考核。

6、每学年评选一次“先进教研组和优秀教研组长”。

7、每学期组织各中小学进行1—2次质量抽测,对各校的教学质量适时监控、适时指导。

8、每学期对各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做出监控评价报告,同时上报教育科和教育科研培训中心。

二、学校职责

1、学校要建立课程管理委员会,制订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保证按要求开足、开全规定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2、校级教育质量管理和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方式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教与评学相结合,充分发挥素质教育报告册的作用,认真搞好综合素质评定工作。

3、学期初,学校要制订各种教育教学计划和各种制度,如:教师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课题研究制度、教研组活动制度、教研评价制度、教师反思制度等。做到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学期结束要及时归档保存。

4、学校要制订教研组工作目标和班级管理目标,对教研组及班级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和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平时材料的收集和保存。

5、校内学科组要切实加强校本教研工作,实现同年级、同学科的同步互动,做到教案课时数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学生作业内容统一、单元测试统一,努力营造一种先集体说课后备课、先备课后上课的团队协作氛围,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校本教研目标。

6、学校教务处要真正加强教学管理的力度,每期要对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作业检查2—3次,要有详实的检查记录和检查小结,通过检查要对发现的问题作出指导性的评价。

7、每学期每位教师要上一节以上的公开课,学校要充分发挥“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学科教研组认真搞好“说、上、评”活动,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使全体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8、学校要结合“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引导教师阅读一定量的教育理论书籍,不断充电,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动态,广征博采为我所用,不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和育人意识,尽快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9、各校要修订完善“备、讲、批、辅、考、评、补”等教学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规范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