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09:56: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区经济发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引言
当今世界已步入了全球性经济大协作,资源市场大竞争,经济循环一体化时代。地区作为国家的经济、政治、科学和教育文化的中心,它已成为经济循环的主角,而决定每个地区在激烈市场搏击中的地位、作用、未来的发展趋势的主导因素是它们各自拥有的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如何分类、比较和研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对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对2007年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进行评价和比较研究。在遵循选取评价指标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专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历史文献资料,选取了反映经济发展的以下八项指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亿元),:第三产业值(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财政总收入(万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总产值(亿美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万人),:进出口总额(万美元)。
二、对指标数据的因子分析
根据上述指标体系,选取2007年我国各地区对应指标的数据,数据来源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按照因子分析方法的实现步骤,运用SPSS12.0统计分析软件,首先对数据资料是否符合因子分析方法的要求进行判断,采用软件中KMOandBartlett''''sTest检验方法,结果表明,Bartlett值为407.358,P<0.0001,即指标数据的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故考虑进行因子分析;Kaiser-Meyer-OlkinMeasureofSamplingAdequacy是用于比较观测相关系数与偏相关系数值的一个指标,其值越接近于1,表明对这些变量进行因子分析的效果越好,KMO值为0.825,意味着因子分析的结果较好。
1.因子分析的基本过程
首先,对原始数据标准化,以消除量纲的影响;然后建立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阵R。其次,求出相关系数阵R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第三,建立指标变量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第四,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建立因子得分矩阵。第五,根据因子得分矩阵建立三个因子的得分模型:
构制综合得分评价模型:
计算综合得分
2.结果分析
为了便于相关政府部门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利用综合评价模型对2007年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作出评价,列出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并根据得分高低进行了排序,结果见下表。
(1)对第一主因子得分进行分析
由上表可以看出,分列前三位的山东、河南、江苏经济发展较快,尤其是山东得分明显领先。不难从该因子的组成中发现,山东的第三产业值,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等指标位居2007年前列,而这些指标在第一主因子中占有较大载荷。因此山东经济发展水平与其投入产出是密切相关的。大量的投入产出极大地促进了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
(2)对第二主因子得分进行分析
广东在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地理位置上都占有一定的优势,其中在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指标上具有更明显的优势,远远超过2007年其它各省。由于第二主因子主要体现为对外开放程度,且广东在该因子上的得分排在了首位,因此广东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
(3)对第三主因子得分来进行分析
该因子为经济发展状况因子,上海、北京、天津三大直辖市位列前茅,远远大于其他地区。其中,北京仅次于上海,相差很小。由此可以看出,上海、北京、天津有很强的经济实力,表现出了很好的经济发展水平。
(4)对综合得分进行分析
从综合得分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还是比较大的,经济实力较强和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沿海地区,而中西部、西北、西南地区各省的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但是从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三个因子来看,西部地区亦有在某些方面高于东部地区的,如投入产出因子。在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各省应找准自身在全国经济活力和三大因子活力中的位置,继续保持、发展自身的优势,同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弥补自身的不足,以达到系统全面地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目的。故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①工业效率目前仍然是影响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地区经济发展仍然较多地依赖于工业,第三产业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相对较弱,未开放地区的这一特征比开放地区更明显。
②三资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对开放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而三资企业在未开放地区中的低效益并未对其经济发展产生明显的有利影响。
③开放政策的推行和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强,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利用外资额、开放程度和三资企业规模对中等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对各地区也有较明显的作用。
三、推动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
1.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补充新的劳动力,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全面素质。这就要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增加居民收入水平,调节收人分配,消除贫困,发展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地提高劳动者的物质生活质量,以发挥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积极性必须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经济要求保护环境,保持自然生态的平衡。如果缺乏宏观管理,完全由市场调节,必将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其后果,不仅有损于经济的发展,而且破坏了人们生存的条件。所以,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应当保持协调一致。
经济发展需要保持稳定的社会环境,这就要加强法制建设。另一方面,社会事业发展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要以生产的发展为条件,社会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经济提供的可能。
2.提高对外开放层次,缩短经济发展的差距
从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可以看出开发型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因此提高对外开发层次能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就要建立承载外贸的基地。事实已证明:要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园区建设是一个良好的载体。因此,我国各地区要在建立高起点的园区上做工作。在当前政府对各类开发区的严加控制情况下,各地区更要重视做好外资发展的定点规划工作,要在整合规模不大,层次不高的园区上下功夫。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显著。对具有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经济社会结构的不同地区,要实行分类解析和分类指导。从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研究和解决问题。另外,政府要加大帮扶力度,给与更多的政策优惠,采取技术帮扶为主、资金帮扶为辅的措施,加大教育投入。总之,在继续保持华南、华东地区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加快西北、西南地区的开发,推动全国各地区的共同发展。
3.调整经济结构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生产力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一般工农业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剩余。但也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国际竞争力不强等方面。这种结构性矛盾越来越不适应加快经济发展的需要,越来越不适应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来看,当前的结构调整不是一般意义的调整,而是在新技术革命带动下,对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进行具有重大影响的战略性调整,包括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在内的全面调整。尤其是要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针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逐步扩大,影响整个经济加快发展的状况,我国提出了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时继续发挥东部沿海地区在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结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之举。只有进行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才能使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条件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刚于英川:地区综合经济实力的主成份分析研究商业研究,2004(1):10~15
(一)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
凉山州民族地区地貌复杂多变,盆地、平原、丘陵、高原等地貌交错,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相差5653米,平均海拔超过2500米,70%以上区域在海拔1000米以上。这些地区海拔悬殊,气候垂直变化大,降水量少,土地贫瘠,地广人稀,经济分散,经济总量小,不适合大规模农业开垦。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差异大,直接影响了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除凉山州安宁河谷流域的五县一市经济较好外,其余少数民族为主的11个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究其原因,安宁河流域地处凉山州的交通干线-成昆铁路和108公路国道,其他县以公路为主,甚至个别乡村还存在公路未通的落后情况。落后的交通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该区域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都难以进行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据统计,2009年国庆期间,凉山州有超过90%的旅行社因买不到团队返程票而停业,可见对经济的制约明显。
(二)经济开发粗放,环境污染破坏严重
凉山州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以种植业或畜牧业生产为主,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并且,由于少数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以及粗放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导致出现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剧而导致土地更加贫瘠的情况。此外,凉山州的矿山开采集约化程度差,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开采技术落后,导致采选回收率低,采矿成本高以及综合利用率不高等情况;私挖滥采,采富弃贫,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矿产企业粗放地开采矿产资源,不妥善处理选矿尾渣、采矿废石和采空区,对矿山及周边森林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引起水土流失以及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有些企业还不做处理直接把选矿水排入河道中,造成水体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即使第三产业旅游业发展也以观光为主,片面追求旅游业的观光人群数量等指标,这对于生态脆弱的多民族聚居区来说影响相当严重。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2012年,凉山州民族地区生产总值1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位列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州的第一位。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18.8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87.9亿元,同比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16.0亿元,同比增长11.3%。凉山州三大产业结构比为19.5:52.4:28.1,第二产业的比重和对经济的主导作用显著,根据西蒙•库兹涅茨三大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判断,凉山州工业化水平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凉山州的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2014年较发达的安宁河流域六县一市生产总值占到凉山州的72.7%,而彝区和藏区11个县生产总值仅占全州的27.3%。在民族地区劳动力仍然高度集中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不足,难以吸纳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凉州民族旅游发展又存在过度商业化和庸俗化、民族文化“同化”现象,同时缺乏科学、系统的促销方案,省外的知名度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也就不能吸纳更多就业者。(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制约凉山少数民族的贫困主要表现为彝族的贫困。2012年凉山州总人口497.2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69.28万人(彝族人口252.13万人),占总人口的54.15%(50.71%),全州彝族人口的一半多,130万彝族人口都居住在凉山州的12个贫困县。此外,由于彝族是直接从奴隶社会跨入现代社会,大多数彝族又居住在山间和高寒山区,因此彝族聚居的农村都维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封闭的自然经济条件,使凉山彝族地区农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一直未得到有效转移,大多数劳动力仍滞留于第一产业。民族地区劳动者普遍存在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总体素质教育水平偏低,难于直接转移到第二、三产业,2008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32.7%,而凉山州还不到20%,特别是在母语“彝语”为主的彝族聚集地更为明显。因此,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增长,还需要积极推动民族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
二、积极推动四川凉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一)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扶持当地发展
1.扩大基础建设投资
凉山州民族贫困地区由于地域复杂、人口稀少,整体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要加大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等投入,解决民族地区电力、通讯、交通和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其中,旅游交通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方便、快捷、低廉的旅游交通直接影响旅游地的可进入性,从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凉山州地区位处我国西南内陆地区,游客进入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较高。因此,应该大力加强旅游交通建设,重点发展大众性航空、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对西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2.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凉山州民族地区的发展应该根据开发者付费、受益者补偿以及破坏者赔偿的原则,建立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支持等举措,从国家、地区、产业三个角度,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合理补偿,这是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3.增加教育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资金来源由中央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实际上很多民族贫困地区中央财政投入所占比例低,而地方财政又比较困难,导致义务教育难以实施。应该增加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减轻民族地区地方财政和农民的经济负担,改善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水平。
(二)民族地区应大力发展优势低碳产业
1.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工业
民族地区把资源优势与低碳经济相结合,是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必然的选择,因此,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应该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特色工业,以其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等资源禀赋为依托,对区域内部各经济要素与生态环境间相互整合、协调发展。从少数民族自身利益出发,开发特色产品和产业,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一方面发展清洁能源,根据各民族地区自身特点,发展风能、水电、太阳能和地热能等,以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粗放型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应该向精深加工转型,走延伸矿产资源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因此应该加快成都-凉山工业园区、西昌钒钛产业园区等重点产业布局的建设,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包括水电、有色金属、稀土等,建立相关产业集群,构筑现代工业发展体系,以工业振兴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2.发展生态特色品牌旅游
要保护凉山州当地民族原生态环境旅游开发,就应该尊重凉山州当地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和信仰,重点进行民俗文化结合生态深度旅游的方式开发,并进行多项资源整合和综合深度全方位开发,以单项旅游开发为主导,兼涉其他的综合项目开发,多层次的、多角度地充分发掘出吃、住、行、游、娱、购的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民俗风貌,在部分较为深入民族生态居住区域可以采用小众旅游的开发模式。例如探险、远足等旅游模式,开发规模、服务方式和营销策略都针对部分特殊的市场或消费者。这样就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从而对凉山州民族地区民俗进行整体性开发。
3.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关键词】发展经济学;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一个国家如何由穷变富的问题,实质上已涉及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亚当•斯密关于经济发展的构想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是国民财富和社会财富的集聚与增长。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劳动力人数的多少决定了国民财富的增长。这是发展经济学的雏形。但是,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则产生于二战后。当时一些国家为摆脱殖民压迫,纷纷独立,迫切需要发展经济。当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在实践上,一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二是当时战败国的经济复苏问题;要么对原有理论加以改造,这比较容易,要么建立新的理论,这相对困难。一些学者深入研究各发展中国家之后发现,其环境与发达国家最初完全不一样,传统理论无法复制和拷贝到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理论由于条件不同、问题很多、相去甚远,也无法照搬到发展中国家。所以当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迫切需要一门新理论,由此发展经济学诞生了。早在1939年,克拉克(Clark,C.G.,1939)就出版了《经济进步的状况》一书,对后来经济发展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和《东欧与东南欧工业化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在发展经济学的发展中具有引领性和开创性的历史地位,是发展经济学的标志性文献。
二、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发展经济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其政策演化和发展思路的差异性,发展经济学家将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义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发展阶段,其结构主义思想,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思想,后来也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二战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经济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诸多阻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滞后、经济变量弹性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明显的刚性结构。因此,结构主义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实完全不同,市场不完善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价格刚性,有时还会出现市场机制的失灵,经济在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难以达到均衡状态。因此,结构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是静态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而应建立在动态调整可投资资源和保证供给增长的前提下,使社会经济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义发展阶段。结构主义发展思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结构主义还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和实用上的局限性,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复活”而成为发展经济的新的主流思想。概括起来,新古典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一是社会的发展应是综合的发展,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二是重视人力资本,纠正唯物质资本的缺陷;三是强调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显著拉动作用;四是新古典主义突出了市场机制、资源优化配置、微观经济基础等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同样,由于新古典主义在实践中和理论上也存在诸多缺陷,于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始盛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思想表现在如下:一是可持续经济发展观念的产生;二是新增长理论的快速发展;三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
三、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即都存在着发达地区和和相对落后的后发展地区。发展经济学主要讨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发展中大国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小国的特征。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发展中的大国发展经济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发展中大国人口数量众多,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容量的绝对数相比较发展中小国要大。第二,发展中大国人口基数大,幅员辽阔,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实现产业的集聚、调整、优化,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庞大的基础设施,同时满足不断增长的庞大的国内需求,需要资金数量大,依靠外援或外资几乎不可能解决问题。第三,由于发展中大国在工业化起步阶段缺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动因,实现的是内向型发展的政策,工业化起步阶段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也就是必然选择。第四,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腴是发展中大国良好的资源禀赋,国内市场规模大,但是,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如下难题:一是遗产和文明传统的重大影响;二是沉重的人口压力、严峻的就业问题和低下的经济效率;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四是落后农业与工农业协调发展问题;五是内部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适度选择。发展中大国与发展中小国相比较,其工业化过程亦不同:一是资本积累。发展中小国既可以自身积累,也可以依靠国际资本。而发展中大国则不行,尽管利用外资绝对量不少,但所占比例有限。二是产业结构。发展中大国的产业结构要求门类相对齐全,这是由发展中大国的资源状态和国内需求状况共同决定的。三是国内市场与国际贸易。发展中小国幅员小,国内统一市场较易形成;发展中大国幅员辽阔,建立交通和通讯网络需要巨额投资,且耗用时间长。所以,发展中大国不同于发展中小国,发展中大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更为严重,更为棘手。比如中国,存在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处于末端的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大。发展中大国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层级性。
四、发展经济学适用于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与其他国家的后发地区相比较,我国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条件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第一,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区域经济基础薄弱,二元结构典型。第三,教育科技落后,基础设施差,社会发育度低,资本形成能力弱。第四,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发展经济学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今,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内部,亦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即存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后发展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学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问题探索了良好的范例,提供了成功的借鉴,那么用它来解决一国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是可行的。这是因为一国内部后发展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条件和现实情况与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类似,所以,发展经济学完全可以用来解决中国后发展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后发展地区具有普适性。
五、发展经济学视角下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就必然要走工业化道路。但是,对工业化的理解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结构主义和激进主义所采取的工业化,既忽视农业的发展,又只采取单向的工业品导向,虽然使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但也导致了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不但农业发展严重滞后,而且工业发展亦后劲乏力。张培刚教授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指出,完整的工业化是包括农业发展在内的工业化。后来发展经济学之所以陷入危机,是因为发展经济学没有完成使命,广大农村依然贫困,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如今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与工业的协调。我国后发展的民族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类似,作为一个整体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民族地区又更为落后,暂时还不具有全面进行工业化的现实条件,发展中国家在由传统的农业化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化时,应具备较强的物质资源的储备,包括:数量庞大的、可使用的资本储备,劳动技能较高的、符合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储备;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平、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基础设施等。显然,西部民族地区在整体上还不具备这些条件。从资本资源来说,西部民族地区资本形成能力弱,资本使用效率差;从适合现代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来说,西部民族地区科技教育水平低下,具有一定人力资本存量的劳动力资源稀缺、素质差;就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的适应性来看,就连东部沿海地区目前都还不够成熟,何况西部民族地区;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地势地貌和气候和水资源等特征,其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其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当困难。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应该是这样的路径选择:一是继续做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工作。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如果还没解决温饱问题,怎么奢谈现代化。二是在国家扶持下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关”———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工业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西部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不能搞重复建设,要从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潜力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四是发展科学技术,注重人才培养。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毫无疑问应是后发展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主题。
【参考文献】
[1]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郑长德.世界不发达地区开发史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4]齐良书.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1、中国的地区经济结构与平衡发展
刘伟,李绍荣 献来自: 中国工业经济 2005年 第04期
2、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抉择
傅维利 教育研究 1995年 第04期
3、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地区差距的解释力分析
郑炎成,鲁德银 财经研究 2004年 第07期
4、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两基”的影响
吴开俊 教育与经济 2001年 第01期
5、中部地区经济非平衡发展战略
段远鸿 发展研究 2004年 第01期
6、调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理论和对策
沈立人 经济学家 1995年 第04期
7、长江经济带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沈玉芳,罗余红 世界地理研究 2000年 第02期
8、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章奇 管理世界 2001年 第01期
9、广东省经济发展地区差异分析
蒋建业,陈杰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8年 第03期
10、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11、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对高校生源结构的影响
廖君瞒 中国市场 2005年 第32期
12、 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
陈计旺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 第03期
13、上海与长江中上游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其协调机制研究
沈玉芳,陈江岚,张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 第02期
14、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以汉江流域开发史为例
鲁西奇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997年 第01期
15、 地区差距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陈映 云南社会科学 2004年 第06期
16、地区合作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陆大道 地域研究与开发 1997年 第01期
17、 效率与公平: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研究
18、中国区域经济时空动态不平衡发展分析
刘旭华,王劲峰,孟斌 地理研究 2004年 第04期
19、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地区不平衡发展理论
郭熙保,陈澍 教学与研究 1998年 第05期
20、 我国区域差异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宋德勇,许新华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 第01期
21、JOBS, PRODUCTIVITY,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WHAT IMPLICATIONS DOES ECONOMIC RESEARCH
TJ BARTIK - National Tax Journal, 1994
22、Balanced or Unbalanced Development: Special Economic Zones as Catalysts for Transition
JM Litwack, Y Qian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1998
关键词:入境旅游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模型构建和指标选取
(一)模型构建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不同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省市分别对入境旅游消费所产生的溢出效应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针对我国不同省市的国外旅游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溢出效益分别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
本文采用Hausman 假设检验方法确定面板模型为随机影响模式还是固定影响模式。面板模型具有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不变参数模型三种不同的具体形式。在确定模型的影响形式之后,需要通过F检验结果来确定模型的具体形式。具体如下:
构造统计量F1和F2:
(1)
(2)
其中,S1、S2、S3分别表示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及变参数模型的残差平方和,N、T、k分别表示模型的横截面单位、时间跨度和自由度个数。将S1、S2、S3值分别代入求解F1和F2,若F2临界值且F1临界值且F1>临界值,选择变系数模型。
虽然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以资本要素投入与劳动力要素为经济增长影响要素的典型投入经济增长函数模型,但我国学者王玺、刘胜荣等为构建切合实际经济意义的函数模型,针对该溢出效应对地区经济作用进行研究时,从技术进步这一角度修改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由于国内外缺少统一且权威的技术进步要素指标认证体系且我国统计能力偏低,分析入境旅游消费所带来的溢出效应时,需遵守技术进步保持不变并采用非经典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二)指标与数据选取
涵盖科学开发旅游景点和环境保护等的整体经济实力可持续上升,不仅比广泛的地区经济发展要具体,比局限于旅游业拉动收入水平提升更要全面,但目前缺少能够代表这种经济实力的统一经济统计指标。因此,很多专家学者在选取经济指标时,只能选择基本可以代表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地区生产总值作为经济指标。本文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数据。
本文按照以前的研究惯例选取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作为资本要素指标,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数据。
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劳动力要素选取指标,且分歧较大,不仅有直接采用就业人数代替劳动力要素指标的,选用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或者毕业学生人数来度量劳动力要素指标的,还有采用其他替代劳动力要素指标的。从经济意义层面来讲,这些选择方式各有优缺点。本文借鉴陈涛涛的方法,采用每年年末时,无业人数减去港澳台商以及外商投资单位就业人数作为劳动力要素指标,而且数据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
依据当时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平均汇率,针对入境旅游者每天人均消费数据将其单位由美元/(人・天)转换为元/(人・天),并选取入境旅游者每天人均消费额为国外旅游消费指标。该数据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选取。
实证分析
本文删除港澳台及缺失数据的地区,选取2006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
第一步,采用取对数的方法处理所有变量来减少异方差对估计系数的精度的影响。运用Hausman提出的检测方法确定模型的影响模式。经检验得出检验统计量为46.763,对应的P值远小于0.001,与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的原假设相矛盾,则确定固定效应影响模式为模型的影响模式。
面板模型的具体形式包括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不变参数模型三种。需要通过F检验结果来确定模型的具体形式。具体如下:先将分别为0.168099、5.353591和5.487883的 S1、S2和S3代入式(1)和式(2),得出F2和 F1的值分别为7.977891 、10.912665,再查表发现F2和F1的值均大于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的F统计量临界值1.68和1.74,最后选择变系数的模型。
模型的估计结果为:
Ln gdpi=3.603+ailn gdzc+βiln rlzb+γiln rjxf (3)
其中,ln gdpi表示产出;ln gdzc表示固定资产;ln rlzb表示人力资本;ln rjxf表示入境旅游消费;αi、βi和γi分别表示各地区固定资产、人力资本和入境旅游消费的估计系数。
估计模型拟合情况较为合理。对估计模型进行取对数后的常数项表示各个地区整体经济的平均发展动力,但资本要素、劳动力要素和入境旅游消费的系数因为地区差异而各不相同,如表1所示。
针对估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若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的系数均>0,则说明该地区固定资本投资和科研人员推动了该地区经济发展。由表1可知,资本要素系数均>1的省市有北京、内蒙古、上海、江苏、广东和青海,说明这六个省市的资本要素每提高1%,地区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就将超过1%,即省市的资本要素和该省市的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呈正相关。
作为我国的首都和金融中心的北京和上海竞争优势显而易见,不仅聚集了全国科技、金融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且掌握了全国各个领域的先进技术以及部分世界顶尖技术,为推动地区经济水平打下坚实基础(肖冬荣等,2007)。另外,作为我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城市的江苏和广东等省市的外来投资份额始终高于我国其他省市,该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外商投资企业涌入所带来积极溢出效应的推动。可见,以科学技术为指导、扩大投资规模可带来高效的投资效率,此外,优化投资结构也能带来高效的投资效率。近年来,内蒙古为降低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对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如将投资重点转移到电力、煤炭、石油化工、化学原料及化学药品制造、冶金以及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为了实现地区经济的稳步发展,青海省也对投资重点进行了转移,转移到交通运输、电网建设、水利项目和地质找矿等领域,并且利用扶持西北部经济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商进行投资(戴鹏,2011)。
劳动力要素的系数>1的有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说明这些省市的劳动力要素每提高1%,该省市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1%,即扩大劳动力规模可有效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张泽厚、黄朗辉,1995)。近几年来,这四个省市的劳动力要素增速较快导致这些省市每年都需要大批劳动力。另外,很多地区的资本要素和劳动力要素系数之和>1,说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潜力大。
入境旅游消费的系数>1的省市很多,说明入境旅游消费可以促进大部分省市的经济发展。这些地区旅游规划合理,发展模式正确,入境旅游增加,促进地区消费进而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王晓瑜,2007)。
此外,天津、上海、重庆、云南、陕西和甘肃等省市该指标的估计系数却是负数,说明入境旅游消费阻碍了这些省市的经济发展。相关部门应该针对由省域间旅游发展基础条件不同和省域间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此类情况多加重视。
国外游客旅游消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建议
(一)加大旅游发展投资并完善旅游发展制度
就总体而言,入境旅游消费对绝大多数地区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是正向的。我国不仅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应该在政府和企业的扶持下,对潜力大的旅游景区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应该加大财政投资,为入境旅游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采用便利的交通渠道、优质的旅游服务、完善的旅游保障等措施完善的旅游环境必然会受到外来游客的喜爱,但同时也需要以旅游投资为基础。为减少旅游投资中的重复投资和浪费投资,应充分考虑旅游投资结构的影响再进行旅游投资。
此外,为吸引国外游客创造有利条件,需从国家层面规范国外游客入境旅游提高东道国旅游业发展的软环境。我国各级地方政府需制定合理化入境旅游政策加以实施,并针对突发事件提前做好应急方案。同时,为给旅客留下深刻印象、吸引旅客二次旅游,需要通过加强旅游文明素质教育提高当地人民的文明素质,树立良好的人民形象进而促进地区旅游活力。
(二)因地制宜实施旅游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东西部的经济水平差距较大,各区域旅游业的基础和发展速度也相差甚远。由于地域不同,交通、文化和地理等方面各不相同,入境旅游消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也各不相同,进而导致各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溢出效应是双向的,不仅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为了有效发挥溢出效应的积极作用,不仅需要地方政府提供相关的扶持政策吸引入境旅游消费,还应学习、效仿国外旅游发展模式,重视培养旅游专业人才。除此之外,为解决就业难、刺激消费,进而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应该以长远经济发展为立足点,针对旅游产业链的关联产业加大扶持力度。
(三)大力开发多元化市场
目前,我国入境旅客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来自港澳台以及部分东南亚等临近地区的游客,相比较而言,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的游客所占比例较少。为使我国入境旅游呈多元化、多层次发展,需要在为吸引美等发达国家的游客入境旅游创造便利的产品和优质服务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来自印度、非洲、拉美等远洋国家游客资源的开发。
(四)促进国内外旅游业的交流与协作
国内外旅游业的交流不仅能有助于国际旅游发展模式的学习,还能使入境旅游的溢出效应正向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并将我国旅游产业扩展到国际领域。但是,由于市场的竞争和利益的矛盾,国外媒体对我国的不实报道有损于我国的国际形象和国家利益。为改善我国国际形象并促进旅游业发展,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国外的交流与协作,消除隔阂进而互利互信。
(五)加大旅游业海外营销力度
我国学者王纯阳和黄福才(2010)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通过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可有效促进入境旅游消费。为使我国旅游业走向国际,不仅需要通过海外旅游宣传扩大中国旅游产业知名度,还需要通过海外旅游宣传调动旅游需求者旅游热情。由此可见,加大旅游业海外营销力度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肖冬荣,江莹,赵靖.上海市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18)
2.戴鹏.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投资结构探析―以青海“十二五”发展为例[J].青海金融,2011(5)
3.张泽厚,黄朗辉.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比较及开发策略研究[J].统计研究,1995(4)
关键词: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金融支持;定量分析;问题对策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05JD790135)《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国际上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以Goldsmith的金融结构论与Mckinnon的金融压抑论为代表,其基本思路是,金融变量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的重要渠道是投资资源的有效使用及其生产效率的提高,完成途径是通过较高水平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
我国学者揭示储蓄、投资、金融制度、金融结构、金融中介与金融市场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以一国内部不存在区域发展差异的现实为假设,忽略了金融发展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张军洲(1995)等将中国金融发展的研究深入到地区层次,得出金融发展差距是造成各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张满银 (2002)等进行了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单因素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对于多因素变量之间关系的综合研究尚处于空白。
二、定量研究
1、理论基础。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经济系统中各增长要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投资、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通过投资规模大小和投资效率高低影响经济增长。经济活动中,金融的发展使得储蓄、投资、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以及高效率的投资成为了可能,获取信息与从事交易的费用促成了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的诞生,金融体系则便利于储蓄流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公司控制及产品交换,最终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这两条途径来影响经济增长。
2、现实依据。为了证实投资规模大小和投资效率高低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以西部地区GDP作为被解释变量Y;以储蓄、储蓄与投资的转化、投资率及投资效率作为解释变量X,由于分地区金融统计资料的缺乏,西部地区的储蓄用城乡居民储蓄代替、金融资产用金融机构存贷款代替,投资用全社会、国有及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代替、投资效率用资本形成额和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代替。
3、参数估计。通过对西部地区1978~2006年的GDP、城乡居民储蓄、金融机构存贷款、非国有及国有固定资产投资资料的搜集、整理、计算、应用OLS原理,计算参数,并进行相关度及置信度的测量,建立方程:
GDP=285.71-0.93X1+0.33X20.36X3
+4.38X4(1)
(1.33)(-2.8)(2.93)(-2.79)(7.85)
F=2400.29R=0.9987
注:X1:储蓄;X2:金融机构存贷款;X3: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X4:国有资产投资额
多元线性回归方程1的定量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被解释变量GDP与各个解释变量之间均存在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987),西部地区被解释变量GDP与各个解释变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通过F检验,F=2400.29>Fd=4.2)。
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各个解释变量对其GDP的影响显著(均通过t检验,t的绝对值>td=2.1),拉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其中,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促使其GDP增加4.37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每增加1亿元,促使其GDP增加0.33亿元。
抑制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居民储蓄。其中,非国有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亿元,促使GDP减少0.3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每增加1亿元,促使GDP减少0.92亿元。
三、存在的问题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认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国或区域的经济增长带来收入的增加,储蓄的提高,从而推动金融发展,金融发展进一步带动储蓄水平的提高,实现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进而提高了投资、扩大了生产,再次将金融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高层次的金融发展又进一步地提高了经济效率,最终推动新的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这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不断地将金融和经济推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而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低效率的经济发展是阻碍其资源积累,从而阻碍其金融发展的最主要原因。经济的低效发展,所创造的收入就少,市场购买力不足,对投资的引诱低,资本缺乏,投资减少,生产萎缩,生产率下降,收入减少,储蓄减少,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降低,对金融的需求减少,从而抑制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滞后,资源积累规模和途径减少,投资下降,生产率下降,经济低效发展,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非良性循环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但同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1978~2006年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年均GDP的3倍、非国有商业银行的4.7倍、外资银行的31倍、金融机构存款的4.02倍、股票融资的18倍、年均投资产出率的1.06倍、年均资本边际收益率的1.35倍、年均投资效果系数的1.11倍、所有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74倍、利润总额的5.5倍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4.76倍,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西部地区低效的经济增长与滞后的金融发展。
1、高度垄断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和低效发展资源积累的经济机制是导致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滞后的经济因素。由于西部地区通过国有银行高度垄断资源配置方式实现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绝对权利的经济制度,由于低效的经济发展所形成的储蓄规模小,以及由此引起对金融需求少的经济条件,导致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的金融抑制。
2、国有金融垄断资源配置机制是导致西部地区经济低效发展的金融因素。由于国有金融垄断资源配置机制引起的资本市场规模较小、结构单一、非国有商业银行发展严重滞后、外资银行稀少、金融机构体系缺位,无论是以金融机构为资金中介的间接金融市场,还是以金融机构为服务中介的直接金融市场,都缺乏在市场内在运行机制的作用下,通过市场价格等信号的变动,引导市场主体行为,进行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所以不能实现储蓄资源的充分动员和储蓄的形成和储蓄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使储蓄资源不能得到优化配置,影响资本形成和投资水平的提高,促使投资效益下降,导致西部地区低效的经济发展。
3、低效的经济增长和滞后的金融发展是导致西部地区投资效率较低的制度因素。由于政府借助国有银行以非市场经济方式主导投资,加上产权制度和金融体系的缺陷,国内储蓄很难通过市场机制转化为有效投资,国有企业享有政府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国有银行将90%左右的银行信贷资金配给仅占5%的效率较低的国有企业,而将不到3%的银行信贷资金配给占95%的效率较高的非国有企业。政府主导投资机制推动国有金融垄断并支持国有经济发展的结果,导致西部地区较低的投资效率。
四、对策措施
1、加大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一方面通过加大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等公益项目的投资,来改变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以便增强西部地区以外非政府投资主体的投资吸引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大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投资或加大中央政府对一些大中型企业、项目的参股规模,来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以便实现西部地区以外非政府投资主体的后续投资,从而带动西部地区高效率的经济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金融发展,形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良性互动。
2、打破西部地区国有银行垄断资源配置的格局。发展多种所有制并存的金融机构,创新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提供政策性和商业性的金融服务,是提高西部地区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金融发展、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高速公路;地区经济;策略
中图分类号:F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3-0070-02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地经济的发展已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为沿线城市产业经济带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诱发了特色产业的崛起和产业群的聚集,形成了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高速公路的大力发展必将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
1 积极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问题实质上是竞争力的问题。能否具有发展的竞争力,关键在于能否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和竞争优势。这就要求各地从各自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现有基础出发,在以资源为依托的基础上,确立市场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随着高速公路的开通,政府应结合本地自然资源优势和产业结构现状,依托高速公路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特色经济是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比较优势的特殊产业和产品体系的经济,是集中资源、资金、地缘区位等优势,开发并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效益的优势产业和拳头产品,并且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战略。高速公路的开通,将激发地区比较优势产业的经济潜能,壮大中小城市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提高本城市经济的竞争能力。高速公路开通后,地区自然资源将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经济和生态双赢,从而使本地经济社会得到了历史跨越性的发展。
依托高速公路优势,发展地方特色经济,是发展壮大经济的主线。地方政府充分依托当地森林、矿产、水产、旅游等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游则旅游,切忌一哄而起。农业结构调整抓龙头,壮基地,带农户,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产品和名牌。工业结构调整要依托特色资源,开发特色产品,因地制宜,做优做强,培育主导产业,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应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重点发展休闲旅游和服务业等。发展壮大特色规模经济,对有特殊资源的地方,进行深度开发,使之成为当地经济的无形资产和品牌。
2 调整产业结构,建设高速公路经济带
在高速公路两侧分布经济开发区、工业园以及旅游资源是有明显规律的,经济学中称之为经济地带性。经济地带性即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成带状分布的特性,它反映经济活动分布的规律。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线实际上就是纵横交错的经济带,过去经济发展的思路是沿江沿河,现在应该是既沿路又沿江。资料显示,已建成的高速公路在通车运营2-5年后,其两端的大城市沿高速公路走向延伸发展,在各出入口附近形成一系列卫星城或经济开发区,并形成以高速公路为轴线的产业经济带。
高速公路的开通后,政府应进一步加强沿线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建设高速公路经济带。高速公路的建成营运吸引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加快了沿线地区生产资料的集聚和扩散,促使沿线产业的分工协作与升级,从而导致产业经济带的形成。高速公路经济带形成将促使国民经济快速地增长,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建设高速公路经济带,首先是要抓好构建高速公路经济带的主体工程,实施资源整合战略,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经济发展后劲。要整合沿线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必须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统筹兼顾,双管齐下,以增量调整推动存量调整;必须充分发挥资本在资源整合中的纽带作用。
其次是要构建高速公路经济带的支柱工程,实施园区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努力提高园区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水平。 要抓好物流园区, 农业生态园区和科技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构筑高速公路经济带的经济高地。提升城镇质量,扩大城镇规模,增加城镇的集聚扩散功能,着力构筑高速公路经济带的城镇体系。
最后是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重视项目科技含量。工业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实践证明,抓住了项目,特别是抓住了大项目,那里的经济就会出现新的增长点和新的发展。因此,政府应抓住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利时机,多上项目,促进各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形成连锁效应。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促进现有项目早日开工建成投产、在谈项目加紧跟踪落实,在扩张量的基础上进行质的有效提升,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建设高速公路经济带,应充分利用高速公路互通口的优越地理位置,发挥高速公路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精心策划, “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开发区和功能区,营造功能齐全、设施完善、服务优良、政策优惠的投资环境,做大做活工业园区经济“蛋糕”,从而形成各具特色和完整的高速公路经济带。
3 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构建和谐新农村
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要注重当地的平衡发展,谋求城乡共同发展。由于高速公路产业带是一个产业、资金、人口相对密集的区域,在其自身的演化进程中不断进行着物流、能流、信息流的聚集与扩散,在空间布局的演化上表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尤其是在产业带发展的高级阶段,产业带沿线的地域结构逐渐由聚集型转向扩散型,政府合理的产业政策能够正确引导经济产业的布局与发展,以高速公路的建设为契机,利用高速公路沿线的各类高新技术开发区作为“发展极”,加强与高速公路连接的能源、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产业带的扩散可以向更广阔的空间范围扩展,进而推动城市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
高速公路缩短了农产品储运的时间,加速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农业信息的交流,进一步推进了农业的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加快配套公路的建设,易于形成创汇型、集约化、商业化的农业格局,已有的经验证明,高速公路能明显促进农副产品的交流加快,保鲜蔬菜、名贵花卉的生产得以更好的发展,高速公路的开通能使该地区的区域优势得到升级。同时,高速公路的开通也为乡镇企业的信息沟通、物资流通、人才交流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使沿线的乡镇企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农村公路的建设与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农村公路建设要坚持持续健康的发展原则,本着安全、舒适、快捷的运输体系的发展思路,根据农村公路网发展规划、小城镇规划、小康村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继续以县乡到了黑色化、乡村道路上等级,人口密集、经济发展较快的乡村到了硬化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农村公路网布局,打通断头路、改善“瓶颈”路,提高通达深度,提高公路技术等级,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消除晴通雨阻道路,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
4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高速公路的开通给沿线城镇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进行了一次考验。为了促进经济快速和谐地发展,提高城镇基础设施之间的适应度,政府一方面应加强道路交通、给排水工程、电力和通讯、燃气工程、环保环卫等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还应加强住宿、餐饮、商业、金融施、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服务设施的建设。为了缓解高速公路给城镇带来的客流拥挤压力,政府应着力完善城镇道路网结构和布局,优化路网的交通功能,建立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布局合理、快速通畅的城市道路网和完善的交通设施,并以道路建设带动城市建设,适当提高城市干道网密度,解决好城市道路交通与对外交通的关系。形成等级分明的完整的城市道路系统。
高速公路应该在坚持以人为本和高度环保的发展理念下,通过公路管理的各个环节引入市场机理,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自由竞争相结合,通过全面普及和使用现代公路管理技术, 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 使公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出行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民间金融 引导 地区经济
一、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繁荣发展的经济背景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能源发展战略西移的历史机遇,借助自治区鼓励优势地区率先发展政策优势,通过实施“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带动战略,地区经济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千亿元关口,达1150亿元,同比增长24.3%,人均GDP超1万美元;财政收入达到200.8亿元,同比增长38%;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3.32亿元,同比增长42.8%,标志着鄂尔多斯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了新阶段,地区经济综合实力排名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28位。鄂尔多斯地区经济增长中呈现的显著特征是,民间融资作为一种有效的直接融资方式,已成为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状况和特点
1、从事民间融资的机构多、数量多
据统计,经注册的投资公司414家、担保公司159家,典当行12个,委托寄卖商行46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实际上从事民间借贷活动,未正式办理手续的机构和个人数量难以数计。
2、民间融资业务发展迅速,投融资量巨大
据人民银行当地中心支行对两家投资公司、1家担保公司、1家典当公司、1家委托寄卖商行的调查,注册资金为7000万元,投资总量为14000万元,民间融资4200万元,民间融资占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委托寄卖商行全部资金来源的60%左右。据估计,投资总量平均为注册资金的1.9-2.2倍,以此比例测算,全市投资公司投资总量在180-200亿元之间,吸收公众存款在87.4-107.4亿元之间。
3、民间融资参与主体多元,借贷用途多样
民间借贷的参与主体包括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资金投向由消费性资金需求为主转为生产经营性资金需求与消费性资金需求并重。500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向主要是房地产开发、煤炭企业、高载能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500万元以下的主要是汽车经销商、个体工商户短期资金周转。
4、利率高、期限灵活、手续简便
据调查,融资机构吸收存款的利率为月息18‰,最高可达25‰,期限最短为一个月,最长一年。发放贷款的利率视不同期限、额度而变化,一般为月息30‰-35‰。期限最短的5-10天,最长为一年。资金需求旺季利率高达35‰-45‰,手续简便快捷,对中小企业有较强吸引力。
三、鄂尔多斯民间融资高度发达内在成因分析
1、正规金融机构虚位为民间融资发展提供了契机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推行集约化经营战略,市场定位于面向大型企业、重点行业和企业,形成了对县域经济和农牧区信贷支持缺失。鄂尔多斯地区迅速成长的民营经济,无法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充足资金,民间融资由此获得了生存发展空间。
2、资本的趋利性成为民间借贷生生不息的推动力
逐利是资本的本性,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无论放贷于何种行业何种企业,获利是其根本驱动力。随着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居民收入大幅迅速增长。2002-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58元增加到17000元,年均增长18.8%。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使居民对于闲置资金保值增值的期望较高,寻求新的投资方式拓宽收入渠道。
四、鄂尔多斯民间融资对经济发展的“双刃剑”效应分析
1、民间融资对经济金融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1)民间融资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鄂尔多斯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扩张、实力增强对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着显著作用。但由于银行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经济复杂多变的融资要求,大部分民营企业未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民间融资强大的输血功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为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直接贡献。
(2)民间融资促进了地区就业状况的改善。民间融资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间接地支持了本地区的劳动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2006年末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37.9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员总数的45.14%。民间融资主要支持的房地产业、公路桥梁等行业发展迅速,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3)民间融资促进了民间财富的积累。民间融资的发展,扭转了长期以来居民投资渠道单一,高度依赖于银行储蓄的局面,居民投资出现了多样化选择。民间融资投资的高额回报,加速了民间财富积累。
(4)民间借贷市场有利于促进银行业经营能力的提升,提高地区整体金融服务水平。民间融资繁荣对正规金融体系形成了压力,为争取社会资金融入正规金融市场体系,银行必须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提高信贷管理效率,提升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2、对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利影响
(1)民间融资的逐利本性,直接影响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民间融资的本质是追逐受益最大化,加之自发性、松散性和信息滞后性特点,必然只关注利润收益,而漠视国家产业政策,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形成冲击,加大了地区产业升级、区域经济结构优化难度。如近几年来国家已明令严格控制小煤矿、电石、铁合金等高载能高污染企业,但在行业高额回报的刺激下,这些企业受民间融资扶持而屡禁不止,直接削弱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
(2)民间融资分割了金融机构存款市场份额,影响金融稳定。民间融资机构未经银监局批准以存款利率比银行基准利率高18.56个百分点的利率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严重冲击了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市场份额。2007年末,全市储蓄存款余额为226亿元,同比增长14.12%,增幅同比回落7.81个百分点,成为2003年以来储蓄存款增速水平最低的年份,主要原因是民间融资市场吸引了居民闲置资金大量投入。储蓄存款的下降,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积累,对金融机构放贷能力、信贷支持水平造成负面影响。
(3)大量地下民间融资造成国家大量税收流失。税务部门对从事民间融资机构主要采取定额征收方式进行征收,只能收缴在工商部门注册机构的税款,对从事民间融资但未办理注册手续的机构、个人无法进行征收;一些机构在许可经营范围之外从事民间融资活动,形成事实偷税;民间融资机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也导致了储蓄利息所得税流失。
(4)经济形势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可能触发民间融资存在的薄弱链条,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市场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非法集资或卷款逃跑恶性事件,但民间融资链条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若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逆转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显现,有赖于民间融资“输血”的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导致资金供应链断裂,将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以鄂尔多斯房地产市场为例,由于面临政策控制、供应过剩、成本上升三重压力,行业预期回报率下降,一部分民间融资机构已从房地产行业抽离资金或进行行业转型。房地产业是民间借贷市场主要资金借入方,市场趋冷,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商房利润下降、资金回笼困难,一旦某一地产商无法兑现还本付息的承诺导致融资链条断裂,可能会触发大范围内的资金供应偿还问题,引致公众恐慌和社会动荡。
(5)影响正规金融机构发展及其制度变迁。从国家金融机构的制度变迁来看,新的正规金融制度必须正视非正规金融制度所导致的利益格局,但目前正规金融体系对于民间借贷市场做出的反应调整有限,在民众心中的地位持续弱化,不利于正规金融体系的发展。
五、合理规范引导民间融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更新对民间金融的认知,为民间金融合理定位
根据国务院1998年《整顿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和乱办金融业务实施方案》定义,乱集资是指未经任何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集资活动,包括擅自以还本付息或支付股息、红利方式筹资、以发起设立股份公司为名变相筹集股份等等。据此,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活动大多可被列入非法集资活动的范围。虽经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多次清理,仍愈演愈烈,根本原因是国有金融体系体制缺陷造成的,是现有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狭小、缺少层次和行政垄断的必然结果。金融市场既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欲望,也不能满足融资者的资本需求,资金的供求双方只能自己创造市场,在法律制度的规范之外从事投融资活动,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为促进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应加强政策引导,明确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民间融资,引导民间融资公开登记并规范其经营。
2、尽快出台规范民间融资的法律法规
建议尽快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修订有关法律法规,缩小非法融资的范围,严格界定违法融资活动。修正的重点一是对非法融资活动做出准确界定,明确禁止从事融资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二是明确开办民间融资业务机构的条件。三是明确对民间融资的管理部门,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管理。目前民间融资机构由多个部门登记管理,这些部门仅履行市场准入管理,业务合规性监管的力度和深度严重不足。由于缺乏法律支持,银监部门、人民银行无法对这些机构实行业务监管,形成民间融资监管真空。四是制定明确细致的监管办法,有效监控此类机构日常运营与经营风险。五是明确对非法融资活动处罚标准和实施办法,对经认定的非法融资加大处罚力度。
3、加快中小金融机构建设步伐,改组改造非金融机构
切实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直接投资地方经济建设,合理引导民间资金转化为资本,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体系组建民营银行、创投基金、小额贷款协会等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防范民营银行风险可以从提高注册资本金,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着手,切实保证存款人的利益。民营银行可利用其特殊的经营模式,较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导致高昂交易成本和风险问题的优点,来补充大中型银行服务不足和空白。对民营银行要建立有效的进入退出机制,确保民营银行健康发展。
4、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体系
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有效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应积极推动债券市场、票据市场的发展,对具有发展潜力和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进一步降低上市的门槛,给与更多的上市机会;积极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进行融资;对中小企业的票据融资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创办中小企业投资公司,鼓励风险投资发展。
5、加快正规金融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发挥其融资主渠道作用,加大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
银行要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功能,加快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符合要求的中小企业简化贷款手续,及时给予中小企业信贷支持。
[关键词] 比较优势 高科技产业 西部大开发
一、以资源导向型产业作为西部地区的主导产业
1.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理论选择主导产业
赫尔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学说从产业地域分工论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不同区域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学说。西部地区是中国的自然资源密集区,只有依托比较优势将资源导向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西部的优势产业才能在全国市场中占据主要地位。
2.产业贡献率和增长后劲是选择主导产业的又一依据
主导产业的选择还要认真考虑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小和增长的后劲。西部地区的农业、能源、加工业对经济具有较高的贡献率。这些产业可能在竞争力和效率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这恰恰证明在技术创新领域具有极大的空间。若加大扶持力度,突破技术创新的“瓶颈”,西部地区的农业、能源、加工业一定会获得较大的发展,并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长足发展。以资源导向型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是符合西部地区产业贡献率和增长后劲的客观要求的。
3.选择主导产业还须考虑到该产业的关联效应
产业关联度是指社会生产中不同产业部门、不同行业之间在技术结构、产品需求结构方面的扩散程度和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程度。关联度高的产业部门前后向关联广泛,与其他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程度较高,其投入产出的增加,会对相关产业部门的投入产出产生较强的乘数作用,并通过相关产业部门的关联效应将这种乘数作用传散到更多的产业部门,进而引起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促进主导产业向纵深发展
利用高新技术产业来改造落后的传统工业,进而提升西部地区主导产业的科技层次。首先,高新技术产业可以为传统工业的产品换代和技术升级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我国西南地区和西北个别省份有许多国有电子企业和信息企业,同时也聚集了许多大型的军工企业。随着东西部差距的不断拉大,相当一部分企业都存在生产设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更新换代慢的问题。在西部地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科研力量,节省巨额的技术引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在西部地区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的企业集团,加速传统工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其次,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延长资源导向型产业的产业链条,促进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创新。西部的石油、天然气、原煤等资源以低廉的价格源源不断地运往东部但对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却没有产生应有的经济价值。这当中除了计划经济的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资源产品的加工多以初级产品为主,石油、天然气等深加工产业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只有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出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
三、政府在西部地区产业选择中的作用
1.政府应当处理好高新技术产业与主导产业的关系
政府应当重点发展在地区具有资源优势的主导产业,同时集中一部分资源投入到那些具有创新能力、发展潜力大、产业关联性强的个别地区和个别行业,利用高新技术来改造和发展主导产业,尤其是发展具有西部特色和比较优势的高效农业及其加工业以及某些资源型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最终提升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
2.为产业结构的提升提供融资支持
首先,国家财政可以采取包括财政贴息在内的多种投资形式来增加投入力度,还可以考虑建立一个西部开发专项基金用于贴息,以支持城市建设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政府应当完善高新技术投资的法规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建设,制定鼓励创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断改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外部环境。
[摘要]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自然环境恶劣,沙漠面积较大,水土流失严重,不宜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同时,西北地区是中华民族
>>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理性选择: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测度及省际差异分析 西北地区发展会展旅游的探讨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支持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 浅析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危”与“机” 环境价值:西北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抉择 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西北地区红色旅游发展SWOT分析 桂西北地区观光旅游与体育结合发展的思考 文化旅游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西北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产业选择 区域旅游文化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皖北地区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西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研究 发展文化旅游产业 建设文化旅游强区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研究 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注重文化内涵 发展旅游创意产业 海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④ 。
16《黄金周黄山旅游直接收入逾4亿》, /20041011/n222418939.shtml。
17《中华人民共和国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68/viewthread.php?tid=2709。
18课题组:《省域旅游产业实力综合评价理论及应用》,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149~150页。
19徐万邦:《论西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第4期,第112页。
20《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划分“四类主体功能区”》, /fortune/2006-03/06/content_4263229.htm。
21《国家规划四类主体功能区打破传统行政界限》,/idx/tt_news/2007-08/02/content_5111852.htm。
22 侯永志:《落实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的政策保障和政策衔接》,/2007/110103/c000109240.shtml。
23王金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web/NewsInfo.asp?NewsId=40778。
关键词:动漫;动漫衍生品;重庆;经济发展
1 动漫产业概况及特点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产品,同时包括以动漫为基础的产品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1]。动漫产业的上端大体上会设计到四个方面,漫画(图书、报刊)、动画(电影、电视、音像制品)以及舞台剧和网络动漫。动漫产业的下端是指动漫周边产品产业,包括“游戏、玩具、儿童服装、食品、日用品、家居饰品、文具、主题公园”等周边产品开发。这几个环节是相互依存、互为拉动的关系。这几个环节是相互依存、互为拉动的关系。因为有着广泛的发展前景,动漫产业被称为“新兴的朝阳产业”、21世纪的“无烟工业”。它是即IT行业之后的又一大经济增长点。动漫产业具有以下三大特点:一是高投入、高利润和高风险性。二是与科技结合紧密,对人才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三是衍生产品多,营销周期长。
2 国内外动漫及周边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目前,全球动漫产业(数字内容)产值达2228亿美元,与动画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从全球来看,动漫产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国际动漫产业,欧、美、日、韩呈争先态势。动漫业是英国的第一大产业,年产值占GDP得7.9%以上;美国的网络游戏业已经连续4年超过好莱坞电影业,成为全美最大的娱乐产业;日本的动漫产业占据了世界市场的2/3,已经超过日本钢铁等工业品的出口值;韩国动漫业产值已成为韩国国民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国内动漫衍生品市场发展状况来看,据《2013-2017年 中国动漫衍生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数据显示:2010年,动漫产业总产值达到470.84亿元,相比2009年增长27.8%,我国动漫产业的利润大部分来自外商支付的加工费。令人遗憾的是,中国卡通业市场排在前五位的无一不是“洋品牌”:史努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机器猫。目前市场上的卡通形象80%来自日、美,而我国只占不足10%的比例。中国的动漫衍生品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虽然中国动漫衍生产品产值仅占比30%,与动漫发达国家的70%~80%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但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目前以每年至少20%的速度增长。中国国内成熟的动漫形象仅是喜羊羊与灰太狼、蓝猫两大阵营,因此,加强对动漫产业链以及盈利模式的重视,加强衍生品市场的授权与开发是国内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3 中国动漫产业面对挑战与对策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动漫产业市场有800亿元的缺口。专家也预测,在动漫衍生品方面,其年产值会在数年内增加到1000亿元以上。动漫衍生品是动漫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由于可开发的动漫衍生产品品种多,销量大,高利润回报。为了推动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根据中国广电总局的规定,目前每个电视台每天必须播出10分钟以上的动画片(省台要求30分钟以上),其中60%必须是国产动画,但现状是我国的实际年生产动画仅为1万到3万分钟,相对于26万到26.3万的需求量,这无疑就在催促着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周边产品的催生,可以说中国动漫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潜力。目前中国动画业所面临的现实是危机和机遇同时存在。
中国动漫产业应对挑战与发展的对策:一是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动漫原创能力。中国动漫人才的缺失已经制约着动漫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兼通懂技术又懂艺术的设计人才外,还要培养制作的管理人才及后期的营销人才和动漫衍生产品开发人才等;二是细化消费群体,实行动漫分级定位。中国动漫市场的消费群体应为包括少儿到青少年在内的各种年龄阶层。动漫并非只是幼教宣传片,它也应当有相应的成年人市场,日本为了吸引读者群就把漫画分成儿童漫画、少年漫画、少女漫画、青年漫画、女性漫画和成人漫画六大类,所以中国的动漫也可以进行类似分类;三是完善产业链,实行地区错位发展。完善产业链是指实现前期创造,中期制作和后期营销的连贯发展,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跨行业合作,打造一条由低到高的合理的生产流水线,对动漫产品的消费需求出发,制作和传播适合于包括青少年在内多种年龄层次的动漫作品;四是加大资金投入,提倡民间资本进入。就我国政府引进投资、积极吸收民营资本、境外资本和金融资本介入,让商人、企业家和金融家参与,跨行业、跨地区地整合我国动漫产业资源,从而形成以资本为主线的动漫产业链;五是净化产品市场,提高文化驾驭能力。我国政府应加强动漫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严厉打击盗版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六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驾驭能力,中国动漫从业者只有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寻找到传统文化与当代动漫作品的接口点,创造出具有强烈的中国本土文化的优秀动漫作品。例如:2008年,美国的《功夫熊猫》动漫大片,全球创造6.3亿美元票房价值,该片由约翰·斯蒂芬森和马克·奥斯本指导,该片导演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7年后,再加上他之前15年对中国文化的积淀,经过深入研究以后推出来将美国动漫文化和电脑高科技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结合很成功的当代动漫大片,在全球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
4 重庆地区动漫周边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机遇
90代初期,我市第一个动漫企业的诞生标志着创意产业的萌芽,经过十多年的缓慢发展,目前以研发设计、软件设计、建筑设计、咨询策划、文化传媒和时尚消费等为支撑,以创意设计工作室、创意产业园区和文化创意体验区为载体的创意产业已具雏形,发展势头较好。总体上看,我市创意产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创意文化产业增强城市功能,提升重庆形象。重庆市正在努力打造“三中心两枢纽一基地”,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推动重庆由单一的工业制造中心向综合服务型城市功能转型,这种转化,有赖于一批研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等为代表的现代新型创意产业等的直接参与和推动。随着重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低碳、节能、绿色可持续化良性发展型社会的前提下,产业结构必须要由资源型工业向高文化、高艺术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化;并且,通过创意产业对重庆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级化、技术密集型方向更新升级,最终目标是实现重庆向经济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3]
4.1 重庆以动漫为代表的创意产业起步较早,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我市动漫企业诞生较早,但近几年才逐步形成产业雏形,目前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影响弱。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门类齐全。重庆视美动画艺术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的动漫研发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影视动画片;重庆易动影像公司主要从事以广告、营销、宣传为主的商业动漫;重庆享弘电视艺术公司主要生产电视动画片;重庆渔夫影视动画工作室主要生产电影动画片;重庆漫天下科技公司主要从事动漫平面媒体;重庆宏信软件公司以开发动漫游戏为主。涉及动漫产业多个领域,门类齐全。
(2)产权多元化。重庆视美动画艺术公司为重庆广电集团和四川美术学院合资,同时吸收了宏信软件等民营企业参与,是以国资为主的股份制公司;漫天下公司为中科普公司与四川外语学院组建的股份制公司;易动影像公司、神马卡通动画公司等是纯粹的民营企业;渔夫影视动画工作室通过电影动画片的制作实力实现了与港资的合作。
(3)适应市场能力强。我市民营企业成立时间最早的易动影像公司有13年历史,最短的正大动漫科技公司组建只有几个月,有土生土长的重庆企业,也有来渝发展的外地公司,都以自己的方式站稳了脚跟。
(4)具有后发优势。四川美术学院动画专业创办于1995年,随着影视动画学院的建立,其发展规模、招生计划从原有的100人/年扩至400人/年,在动漫人才方面,已具有成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在专业设置上细分为影视动画、动画产品设计、动漫读物、影视(动画)编导、互动媒体(游戏)设计、影视美术(动漫模型)等多个专业方向。依托四川美术学院深厚的艺术渊源和造型艺术、雕塑艺术、广告、环境艺术、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艺术学科,影视艺术学科、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等完善的视觉艺术学科背景,在影视动画、商业动画和动漫周边产业研发生产上具有独特优势。2005年四川美术学院与重庆广电集团共同打造的重庆视美动画公司,2006年将达到3000分钟的能力;最近,成功向国家广电总局申报了两年10000多分钟的生产计划,将占重庆市80%,西南70%,在全国居6~8位,重庆其他院校近几年也相继成立动漫相关专业,为动漫行业在重庆发展提供充分人才储备。
4.2 重庆市政府重点扶持动漫产业基地在内的11个创意产业
加快创意产业建设,重点是引导创意企业集群发展,提高协作配套能力,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强集聚和辐射能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计划建成50个创意产业基地,重点推进11个与动漫产业相关的基地。其中对重庆视美动漫基地的发展状况分析,四川美术学院与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创建的视美动画艺术有限公司,已形成了产学研发展模式,并具备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条件。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动漫教育、动漫及衍生产品生产经营两大板块:动漫教育板块由动漫学院和艺术家村落构成;动漫及衍生产品生产经营板块由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发中心、创意孵化中心、企业集聚区、作品展示交易中心、公共服务平台(信息、技术、产权、运营、人才、设备)、动漫艺术活动中心和动漫游戏娱乐中心等构成。通过该项目实施,培育和集聚大量动漫设计、制作与经营人才,吸引市内外相关企业和资金进入基地,实施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完善“教学科研——创意设计——加工制作——市场营销——衍生产品开发”产业链和价值链,形成基于动漫产业链的企业集群,打造以视美动画为龙头的全国一流的动漫企业和品牌,建成全国国家级动漫生产及教学基地。
5 结论
2012年5月文化部了《“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4]明确指出大力发展动漫产业。《规划》重提“2015 年中国动漫业产值增加超300 亿元”的奋斗目标,预计未来或将有更多财政投入、融资以及税收方面优惠政策出台,为动漫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在国家支持层面上,不仅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教育部也会参与,可见国家的支持力度和推进的决心。此次政策的出台将重点有助于动漫领域,与其相关的动漫影视、动漫出版、动漫游戏以及动漫新媒体等领域将从中受益。同时也带动动漫周边产品的开发与商业授权产业链的良好发展。
在我国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发展的新时期,动漫创意产业正在走向全球,成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经济的一大支柱,成为许多城市经济增长与自主创新的重要动力。“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同步提高,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这样一个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庆市政府积极扶持发展动漫以及周边产品创意产业,必将为重庆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注入新的动力。
我们可以得到结论,我国的综合国力是影响我国动漫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因素是其次制约动漫市场的次要因素。所以我们要想快速发展我国的动漫市场和重庆地区的动漫市场,首先,把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文化素质提升上去;其次,中国动漫还是处于发展阶段,起步低但是增长空间大。所以加强对动漫及其周边产品进一步的创新发展,我国动漫市场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使它在今后的发展之路上走的更好。
参考文献:
[1] 孙立军.动画艺术辞典[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6.
[2]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动漫衍生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3] 北京文化网.重庆市创意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B/OL].2007.
关键词:江西省;区域物流;地区经济;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annot go without the progress of logistics, logistics industry is the link of national economic, it's a booster and a cornerston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developing area, Jiangxi is incomple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The undeveloped logistics is a restriction toward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improve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his article stands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Jiangxi, finds out the problems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Jiangxi regional logistics and economic status, formulates corresponding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f Jiangxi provinc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economy, making a contribu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Jiangxi.
Key words: Jiangxi province; regional logistics; area economics; status; measures
在当今社会中,进行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经济的建设离不开物流的保障和支持,物流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个大背景下,江西应把握机会,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提升物流发展水平,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1 江西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
1.1 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
1.1.1 提高区域经济活动效率和水平
区域物流对于区域经济的作用就像传送带,承上启下。其运作方式如同一部搅拌机,把区域内产品与服务迅速整合与消化,加速流通,创造产品的时间与空间效用,让物流真正做到在合适时间、合适地点将合适产品交到合适的顾客手中,提高区域经济活动效率和水平。
1.1.2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目前,江西各种产业已明显处于饱和停滞状态,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和古板,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关联性产业,它的发展将很好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先发展带动后发展,实现共同发展的良好状态。
1.2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同
在经济生活中,物流必然是经济发展的坚定追随者,二者是相互依赖密不可分。物流是实现经济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的必要因素,物流的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大分工,促进区域市场活力,从而使之与区域经济相互协同、相互依赖。
江西地处中部崛起的战略咽喉地带,然而经济发展仍不尽人意,发展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还滞后于周边省份,说到底,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是物流运行水平低下,信息化、市场化、现代化意识淡薄,物流与经济协同度不高。所以,必须要提高企业、政府和个人现代化物流意识,加强物流现代化建设,提升物流运行的质量与水平,促进物流与经济的协同,将产品与服务更好更快地投入市场,增加市场活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区域经济更具有活力与竞争力。
2 江西省区域物流与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2.1 区域经济现状
2.1.1 工业增长明显
201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 911亿元,增长19.1%;全部工业占生产总值比重达48.4%,较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江西工业的增长有利于政府增加税收,改进民生,加强基础性建设,从而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2.1.2 农业稳步发展
2012年江西省粮食总产410.56亿斤,创历史新高。且江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农民生活显著提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江西农业的稳步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增加农民的积极性,为江西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为江西的发展免除后顾之忧。
2.1.3 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2012年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其中,金融业增长20.3%;旅游业增长35.2%。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的作用不可忽视。江西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很好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2.2 区域物流现状
2.2.1 物流业发展迅速,涨幅较大
2012年,全省物流业发展迅速,社会物流总额为
33 856亿元,较上年增长27.6%。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江西物流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快,对优化江西产业结构,促进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会越来越高,一定能很好承担起江西经济发展需要乃至中部地带经济崛起发展的需要。
2.2.2 物流运行效率提高,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显著
2012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2 219亿元,比上年增长22%。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9.2%,比上年降低0.1个百分点。说明江西省物流运行效率提高,且逐步走向成熟。
2.2.3 物流创造的增加值增长迅速,但物流运行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物流供不应求
2012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达到759亿元,现价增长24%。但是由于物流现代化水平低下,体系不健全,导致物流运行效率不高,资源不能得到很好利用,导致物流需求供不应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2.3 江西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3.1 物流信息化水平低,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
物流在我国发展与研究时间较短,企业对现代化物流认识不强,物流运行方式比较传统,现代化水平落后,信息流通不畅,效率低下,导致企业物流运行成本较高,资源严重浪费,企业利润低下。
2.3.2 缺乏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作为新兴行业,对物流的引进与研究时间较短,政府、企业、个人对它的认识不强,由于物流是个低门槛行业,人员素质不一,从而造成中高端管理人才缺乏,造成招工难,难招工现象。
2.3.3 物流设施建设分散,难以形成一个整体的网络
江西地处中部,多以山地地形为主,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成果显著,当自身的地理环境导致基础设施难以形成一个网络,不能连成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物流的发展,从而导致物流水平明显滞后周边省份。
2.3.4 物流专业化市场化水平低下,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还不完善
物流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江西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专业化市场化水平还很低下,物流与经济协同不足,不能很好把物流的作用发挥出来,使之与经济合二为一。
3 利用区域物流发展江西地区经济对策
3.1 树立现代物流意识,推动物流科学与良性发展
经济的平稳发展要求物流不断的进步。传统的物流观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现代化物流观必将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流。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现代物流观,推动物流科学与良性发展,这就要求:
3.1.1 政府要树立现代物流的意识,重视现代物流的作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大背景下,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作用不容忽视。物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很大,政府应该重视现代化物流发展,要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有效结合,加快对物流基础性建设与产业改造和升级,从而使之能更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3.1.2 企业要增强物流现代化
物流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离不开现代化的建设,物流企业现代化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效率,降低社会成本,降低资源消耗,促进社会分工,拉动经济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3.1.3 个人要摒弃旧的物流观念,正确认识物流,更好地在物流行业上实现人生自我价值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对物流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涉及行业广泛,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旧的物流观念已不适宜个人的发展,物流业对个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个人在物流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更好在物流行业实现人生自我价值。
3.2 利用区域物流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
3.2.1 利用区域物流有效改善江西省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江西经济发展作用至关重要。江西是农业生产大省,江西农产品生产和农副产品加工比较发达,但是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效率低下,产品运行不畅,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区域物流建设,从而,更好促进江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调整。
3.2.2 利用区域物流有效改善江西省工业产业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江西省工业尚不发达,有待提高。良好的区域物流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创造很好的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很好地保证工业的正常进行,产品的顺畅流通,促进工业产业的结构调整,使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
3.2.3 利用区域物流有效促进江西省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还存在明显不足,物流还存在一些缺陷,保持良好的区域物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第三产业顺畅进行,促进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与升级,使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