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

时间:2023-05-31 09:56:5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范例教学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范例教学法

第1篇

一、范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原则和组织程序

“范例”就是“有代表性的例子”“普遍性的例子”。范例教学法就是学生通过具体的例子来掌握一般知识的教学方法。

1.基本思想

(1)有限时间学习。教学的着眼点是正视学生在学校中的有限的学习时间,组织他们进行“有效率的学习”。 所谓有限时间学习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始终处在一种不断受教育与被培训的状态中,即获得连续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2)自觉主动学习。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主张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应用学习。把数学视为正在形成中或已经形成的知识,把数学知识解析为生活的状态,变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2.遵循的三个原则

(1)基本原则。以最基本的要素原则,以最简洁的语言原则,以最核心的范例原则,传递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和基本规律。

(2)思维原则。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要有联系点,共同的思维结构和共同的逻辑次序,共同打造思维的连续性、延伸性、渐进性,使学生听课的效率提高。

(3)范例原则。所选范例要满足客观教学规律和学生的主观学习动力,要满足教材编写的核心意义和思想品德积极向上的目标。

二、范例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一是范例教学可以简化繁琐教学过程,以明了的数学语言符号传递数学思想和数学逻辑。二是范例教学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范例教学法强调范例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还能激发学生的激情,让学生的精神世界得以丰富和拓展,增强人文关怀。三是范例教学可以灵活地与任务驱动法、半成品加工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主题探究学习等教法学法有机结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四是范例教学让教学更活泼,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相关的内容做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世界的欲望。

三、实施范例教学法后的启示

1.数学范例教学应适合当时的情境

既能M足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又能让学生感到教师为之付出的意义。知识的无穷尽使教师教学精选教学内容的难度加大,但又不能使教学顾此失彼,这使得教师必须有很强的业务能力和足够的时间充分备课。这就要求教师精选范例,尽可能做到学一知十、精讲到位。

2.范例设计要结合学习生活实际与数学的发展趋势

数学的发展是不断更新的,范例设计也要符合数学的发展要求,适应生活的实际需要,适应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不能闭门造车、故步自封。

3.范例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兴趣

学生正处在青春活跃期,对新鲜事物、对网络、对科技的应用耳濡目染。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超前的领悟新事物的能力,判断是非的能力,引领学生在科技时代应用科技,从而服务学生,服务学习。教师在新的网络时代的范例设计要给学生快速、新鲜、奇妙的学习体验。

4.范例设计要依据学生的认知

学生以往所受教育的环境不同,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亦有不同,家庭教育更是参差不齐,还有课外学习时间是否足够,这些都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为了使学生融入所在班级一起学习,必须要有共同的、低要求的范例,避免教学的无效学习、遗漏学习,给学生后期的学习带来跨度大、台阶高、无法跨越的苦楚感。所以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来设计范例。

第2篇

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真正基础的本质的知识作为教学内容,通过“范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的方法。它源于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一种影响颇大的教学理论流派——范例教学,倡导者为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运用此法的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独立学习,而不是要学生复述式地掌握知识,要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其他方面。进一步发展所学的知识,以改变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行动的能力。

我们以前教学中喜欢讲一个知识点,举一个例子。这样做的优点是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较为牢靠,细致,但是对整体的把握却很差,不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那种能够面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并解决的人才,而不是别人帮你铺好路你才会走下去的庸才。

二、范例教学的实施

我个人觉得范例绝不是简单的for example,它必须是一个包含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带有普遍规律的模板,必须是经过精选的,并能够起示范作用的。学生掌握了这类知识,有助于举一反三,进行学习迁移和实际运用。而这些经过精选的知识,又必须是“整体的一面镜子”,透过它可以反映出与此有关的知识的全貌,能够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貌的教学材料。通过它的学习,学生能掌握一种基本的方法,并能直接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学习中。

下面我就以网页制作FRONTPAGE制作来探讨范例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课,我展示了一些全国中学生电脑比赛获奖作品,让学生欣赏讨论。同龄人在想象力、观察力、思考方式上都有其共同的地方,用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然后我引导学生一起分析作品的构思,构成,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动手之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准备好一个主题,画好结构图,搜集材料。

我自己备课时做了班级网页“青春的脚步”,将常用的知识点按每节课学生可接受的容量分散到每个对象中。整个过程分割为四块,每一节课讲一部分。

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近距离接触学生,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比如,要提醒学生背景的和谐统一,色调一致,超链接的应用、表格、表单等制作方法;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当教师的范例完成时,学生也完成了各自的与众不同的个人网页。在实践中,我发现过好多令我感到欣喜的事情,我讲网页排版的组合时,学生做出了许多组合的非常有特点的设计,使我不得不感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范例的实施过程中。如果是一节课能够完成的小范例,那么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像本文的这个范例需要切割为几块,分多节课完成,问题就出现了:我们在教学中第一节课新建一个网页,布局页面,到第二节课正常情况下应该接着上节课的网页添加内容,但是学生机房为保护机器都装有还原设备,所以学生前一节课的内容都没有了,怎么办。刚开始,我也没多想,让学生重建一个,以此类推。以后的课程都一样。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当我在学期结束让学生自主创建个人网站的时候。大多学生都做了四个页面。而正确的做法它们原本应该在一个文档里。属于一个整体。范例的切割,使得学生对作品的完整性也有了错误的认识,怎样才能解决这个矛盾呢?

四、问题的解决:ftp的使用

在摸索中,我们逐渐发现了ftp的妙用。我们在教师机上安装serv-u软件,新建一个文件夹“作业”,子目录里分别建文件夹“高一(x)班”,然后给每个班级建一个用户,密码为空,锁定到对应的班级目录中,并给学生设置合理的权限。每学期刚开始我们都会教学生如何登录教师机,从教师机下载文件,以及将自己的作业上传到教师机中。其优点如下:

1 对于诸如以上网页制作这种一节课完不成的大范例,第一节课我们会让学生将自己的站点文件以学号姓名为文件名将自己的文件上传到教师机中,到下次上课时,学生再从教师机中将自己的作品下载到本地电脑进行进一步加工。再上传。利用ftp把教师机变成学生的中间存储站。这样范例讲完,学生从无到有,从一个网页到两个、三个……完成了作品的内容,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他对该软件,该作品从人手到实施到结束能够有一个循序渐进,结构上完整的认识,对于他以后独自构思,创建一个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 以前我们往往使用网络教室的文件分发功能,给学生分发作业,但是因为机器或者学生等诸多因素,多台机器未接收到文件时,我们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等待学生机登录,重新分发。但是现在我们可以让学生直接登录到教师机自己去下载作业。课堂秩序更井然。

3 学生长期与ftp接触,对文件传输有了更好的理解。

第3篇

一、实验心理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背景

目前地方高校实验心理学课程设置与教学尚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教材选择上种类繁多,内容体系庞杂;在教学方式上教师讲授多、学生操作少;在实践教学上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多、课外拓展少,传统实验仪器多而新近仪器少;在教学评价上过分强调评价的总结,把考试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唯一形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的评价,在学习情感上学生畏难心理较为突出,学习兴趣不高。因此,我们定位的实验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强调三个结合,一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体现实际应用能力和增强学习兴趣;二是本课程和其它课程(主要是普通心理学和心理统计学)的结合,体现综合性;三是基础知识与新近研究的结合,体现前沿性。

二、实验心理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

(一)课程内容的优化

优化课程结构的关键是要吸取各版本教材的优点,以教学大纲为蓝本,重新建立一个适合学生特点、体现教学特色、注重培养学生素质的课程新体系。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以夯实基本理论、凸显考研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理念为基础,构建了实验心理学的课程教学新体系。1.夯实基本理论,凸显考研重点。我们根据“实验心理学”发展的动态、课时的变化和全国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要求,及时增加、补充新内容,适当删减一些旧内容,为学生进入其他高等院校接受进一步专业学习服务。教学中,教师应在对本学科有着深刻的理解基础上将本学科的原理及理论深入浅出地讲授清楚,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内容。为了使教学直观形象,在教学中提倡多媒体教学,通过讲解和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化理性认识。2.强化实践教学,因地制宜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第一,精选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通过课堂精讲,重点围绕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的操作程序和原理解释,选做一些必要的经典实验项目,通过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来训练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和品质。第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学过实验心理学原理,结合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操作实验而得出结论。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依托大学生科研立项等课外科研活动,也可以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而进行实验,还可以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验的原则,由学生自愿成立项目研究小组,自主设计实验和完成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目前,地方高校实验心理学师资力量薄弱、心理学实验室投资小、实验教学内容陈旧、实验仪器设备等条件有限、尖端技术含量低,没有充分体现计算机及信息网络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在实验内容上,综合型、设计型实验偏少,能够反映学科前沿领域研究成果的实验几乎没有。实验程序和材料都是现成的,学生只要能够按照要求操作就可以完成实验任务,由于这些限制,学生认为心理学实验非常简单,而不会进行创造性思维,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地方高校心理学实验室应定位于挖掘内部潜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文献资源以及实验室设备与技术资源,为学生最大限度地提供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条件。同时心理学实验室建设应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避免不切实际地盲目追求高目标。

(二)范例教学法在实验心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范例的选择和范例教学法的实施。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首创的范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一组特定的知识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基础的、本质的实例(或范例),通过这些实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举一反三,获得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范例”的基本性强调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基础性强调教学应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使之建立新的认知结构;范例性要求教学内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使学生能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地掌握知识。实验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范例”的基本特点。我们通过在《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心理学》(人大复印资料)、《心理与行为研究》杂志精心选取范例,这些期刊应用实验法进行的研究较多,内容涵盖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各学科领域。具体包括变量选取、被试分配、实验控制等,教师可就不同类型的实验设计进行原理的详细讲解,使用范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组织指导的实施模式有两种,新授课:范例呈现剖析“个”“个”的特征类的特性规律认识。复习课:创设情境类的特征范例呈现、分析学科知识结构学科知识运用。在此过程中注意新授课和复习课的模式差异。在进行范例教学前,教师要进行教学分析,根据教学目标选择设计适合的范例,对范例的代表性、启发性等综合进行考虑。2.范例教学法的延伸。在课外充分利用教育信息资源,指导学生阅读专业期刊上心理实验报告,讨论分析实验设计,从中学习较高水平实验设计的思路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具体要求学生各种实验设计的特点、分配被试的方法、实验控制模式,我们围绕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6-8项实验报告研读和1项实验设计的作业。学生在完成研究报告研读和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渠道(除了图书馆期刊外,主要通过各种文献数据库资源获取)查阅文献,并对文献进行研读和综述。同时,我们在实验设计中要求学生按规范制作实验材料、控制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撰写实验(研究)报告,使学生使用实验法进行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和提升。3.范例的评价与改进。使用课后效果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结合学生考试成绩和学生评教,对范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改进、精选各部分范例,对范例的契合性进行评价,总结得失,寻找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能力的方法。4.范例教学法的实施困难。如何把掌握知识的基础性与系统性较好地结合起来,是范例教学法面临的一大问题。范例教学法要求教师既要能分析教材,又要能掌握教法;既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又要成为他们的好助手。实际上,这一切对大多数教师来说,都是需要付出精力和努力的。比如怎样选择代表学科本质因素和基础因素的“范例”,如何保证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自然形成,教学方法的改革如果没有考虑到教师现有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势必不能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因素也是教育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

(三)课程评价的改革目标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通过课堂回答问题、作业、期末考试、课外读书笔记、实验操作评价及实验报告撰写等多种方式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增强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真正实现发展性课程评价。借鉴朱俊卿提出的“三结合”的方法评定学生成绩。即老师评定与学生自评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验操作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期末考试的内容主要以实验理论为主,占学生总成绩的50%,另外50%为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基本的科研素质,这样既评价了学习的过程,又检验了学习效果把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实验技能、理论考核和自我评价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增强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和约束力,确保了实验教学的系统性、完整性,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用多元化的评定方法来考核学生成绩,也使得评价更加合理、科学、人性。

总之,地方高校实验心理学课程建设上应注重夯实基础,凸显考研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以及各领域的实验研究成果;教学改革上强调通过范例入门,强化实践教学,使学习者学会分析实验并能够初步进行实验设计,掌握实验结果处理方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规范;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这门课的畏难心理,为培养学习者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心理学学术素养奠定基础。

作者:王大涛雒焕国单位: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程;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让学生在任务驱动的下展开学习活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提高学生多媒体设计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

根据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特点,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着眼学生设计能力培养,具体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任务设计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贴近于教材内容的任务,这类任务一般会包括所学章节的知识与技术,是学生掌握相关多媒体技术的入门范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基本的操作技术,应是具有简单易学的。第二个层次是贴近于现实设计的任务,更贴近于教学的最终目标,它是入门范例的延伸,又是自主设计的一个起点,但也不应好高骛远,使学生无从下手。

(二)创设任务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时刻能够思考和面对现实问题,使书本知识与现实需要相联系。要让学生了解任务是如何产生的,从哪里产生的,学会从现实中发现需要,就是发现任务能力,理解这些任务的重要意义,这一环节十分重要,一个没有价值的任务,对于教学也将是无价值的。

(三)分析任务

任务分析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分析任务,分解任务,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在有时显得多余,但这正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忽视这一环节,教学又走入灌输的误区。任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是任务分解的过程,将一个复杂的任务分解为多个子任务,找出完成每个子任务的方法,当发现学生自身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这也正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先去尝试,如果成功了,会得到一种成就感,如果学生无法解决,学生就会迫切地需要教师的解答,教师最后要出一个建设性的、经过实践检验的较为合理的方案解决方案,这为一个权威的指导性意见。

(四)协作开发,自主完成

任务驱动法既强调学生独立探索,也要鼓励合作开发,目的是体验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不仅从自身的实践中学习,也要从别人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在完成多媒体设计任务时,没有正确的答案,只有可行的方案,没有最好的作品,只有更好的作品。

(五)总结交流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所体验的实践过程加以总结,对所完成的多媒体作品要进行评议与总结,这一过程应在宽松的气氛下进行,包括同学互评,教员点评等形式,要展示好的作品,总结出好做法,但不应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

二、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中,要给学生产生一定的困惑来驱动学习,但是教师的思路要清晰,要有驱动意识,驱动学生向正确的轨道上前进,防止教学陷入到一种“民主的”混乱状态。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中,涉及一些操作与实践内容的讲授上,我们常把教学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多媒体操作技术讲解与基本范例的示范与练习,二是设计任务的提出,三是设计任务分析,四是上机完成设计任务,五是总结与交流。

第一阶段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完成基本知识的建构,讲清知识结构与相关功能,不可占用过多教学时间;二是讲解与示范入门范例,示范所学技术的主要操作细节,有条件的话应请学生当堂练习,是任务驱动教学的中心环节。第二阶段针对所学技术,分析社会需求,并提出一个贴近现实的设计任务。第三阶段设计任务分析,学员自由讨论完成任务的方案,并写出上机实验方案。第四阶段上机实践入门范例的操作,按照上机实验方案,完成一个综合性设计任务。第五阶段提交作品,评议作品,总结操作经验。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要不断总结和完善

在实践中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要通过若干个任务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进行培养能力和掌握知识。要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一个覆盖各个知识点的、循序渐进的、种类多样的任务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方案,才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作用,所以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总结和提高。

(一)任务内容要始终具有现实性。任务要始终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提出有现实意义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要一定的弹性,给学生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不能提出一些枯燥乏味的任务,迫使学生去完成,不能又回到简单化、标准化、模式化的老路上。

(二)任务设计要讲究艺术性。任务所涵盖的知识应具有紧密的联系,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让学生有“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成功喜悦;既要引导学生开阔思维,又不能引起许多歧义;教师要艺术性给出一些错误,让学生去发现,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三)合理解决知识建构与任务驱动的矛盾,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为基础,按照学习的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先具体后抽象,避免知识讲解时间会较长,导致教学中无法使二者有机结合。

(四)对完成的任务进行客观评价是教学的新的起点。评价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途径,可以为教师设置下一任务提供依据。通过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得到肯定,这是对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激励,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教员要示范讲解,提出更好的方案。

参考文献:

第5篇

一、支架式教学法的内涵

要想深入了解支架式教学法的内涵,首要的就是需要从“支架”这一概念着手,一般来说,所谓的“支架”主要指的是建筑施工过程当中所采用的脚手架,是一种为了进行高空作业安装而采取的一种装置.而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采用“支架式”的教学模式之时,就是需要为学生的学习搭建出一个“脚手架”,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实现对化学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以便于能够在“脚手架”的帮助之下进行自主的学习,而当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再将所搭建的“脚手架”撤掉,由于学生已经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在以后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能够进行自我的调节,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支架式教学法应用中注意事项

就目前来看,教师在采用支架式的教学方法之时,部分教师存在着对支架式教学的概念理解并不深入以及理解并不全面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对支架式教学模式产生了误解,其主要体现在对于支架的认识存在着泛化或者缩小的现象.有部分教师认为在开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随随便便的为学生提供一张图表、向学生提问一个问题或者是给予学生一条建议等都是教学支架的表现,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例如,当某人进行攀岩的过程中,因为不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表现的手足无措之时,只有在这个特定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才能够起到支架的意义.在教学中采用支架式教学法时,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支架必须要与学生的学习能力相适应,也就是说,在所提供的“支架”不但要把握好出现的时机,还应当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科学的进行设置.同时,在进行支架教学中,要将支架和学习设计中的助学区分开,助学中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图表工具并不一定[JP3]都是教学中的支架,而支架一定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辅助的作用.[JP]

此外,在进行支架式教学法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学会灵活的应用.教学中所使用的策略以及支架之间并没有十分显著的界限,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些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要相互辅助,各取所长,以便于能够根据教学中所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进行综合应用,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支架式教学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由于在以往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面临着学习难的局面,教师要想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最为重要的就是需要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因此,支架式教学法在实际应用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在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情境,并且与当前的教育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积极融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并且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好奇心,为学生营造一种发现问题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得学生能够锻炼自身的思维能力,在求知欲的支配之下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教师在采用支架式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平面式的书本教学转变成为立体式的教学,增强对于活动情境的把控力度.在教学情境的创建过程当中,需要按照趣味性以及创造性的原则,为学生创设符合当前教育教学情况的情境.例如,可以设置问题悬念,为学生构建浓烈的学习氛围;而且高中化学本身就是一中实验探究性质的学科,教师可以进行相关实验操作的设计,为学生的动手实验创设良好的条件.以“生活中的材料”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多媒体技术融合进来,向学生播放相应的视频,使得学生能够增强对于材料的认知,并且提出相应的问题,如:“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哪些材料是天然的,哪些是人工合成的?”“材料来源如何区分”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提高课堂知识学习的效率.

2.构建范例支架

所谓的范例就是举例子,教师在采用范例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抓住范例与当前教育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性,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一个好的范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而且范例往往都集中着学习中最为精华的部分,是一个典型的学习成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构建范例支架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防止因为长篇大论或者重点不清的讲解,致使学生逐渐丧失高中化学知识学习情趣的现象,能够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准确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环节,明确学习中的目标.所谓的范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是教师熟练的操作,可以是科学的教学过程等,教师在对这些非实体性的范例进行展示的过程当中,需要边操作边讲解,利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使得学生能够明确教学的内容,促进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注重合作学习

第6篇

一、根据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内容

拟定和调整临床个体给药方案是临床药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因此临床药师需了解各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需要知道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与药效、毒性之间的关系;需要了解药物和药物的相互作用;需要知道哪些药物需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如何进行药物监测等。因此应根据培养目标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可分成三个模块,一是相关基础知识,二是分析方法,三是具体应用。在相关基础知识模块,学生需掌握的知识点:体内药物分析的意义和任务,体内药物分析的对象及特点;药物的体内过程;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常用生物样品与预处理技术。在分析方法模块,现如今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医院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故该模块以上述两种方法为主进行介绍。需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以及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在具体应用模块,重点介绍体内药物分析在治疗药物监测和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除此之外还可介绍在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的应用。需掌握的知识点包括: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常规监测品种、监测流程;临床药代动力学的类型、受试者的筛选,研究方法及结果的计算和评价;药物代谢的类型以及代谢物-药物、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原理及研究方法。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手段,因此需仔细筛选实验项目,尽可能选与临床药学实践相关的内容。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理论课教学效果

不同模块的教学内容各有特点:基础知识比较枯燥,各分析方法的知识与仪器分析课程有重叠,具体应用内容较多,例子也多。因此在各个模块中需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可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基础知识内容相对简单,可以采用学导式和PBL教学法。教师结合本模块的教学内容拟定自学题目,要求学生自行查找资料并形成一份报告,然后在课堂上讨论。最后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较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分析方法模块可采用单元教学法和范例教学法。将常用的分析方法(如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法等)设计成不同的独立单元,在每个单元中选取一些典型的范例进行教学,教给学生经过精选的具有基本性和基础性的知识,并突出该方法在体内药物分析中的特点。这些知识的典型性、代表性、开导性,使教学起到示范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迁移,使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灵活应用相关知识的目的。应用模块可以采用范例和发现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范例,让学生对范例进行分析,发现范例中存在的基本知识点并进行归纳总结。该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分析方法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规律,以便在工作中灵活应用。总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是理论教学的基本原则。

三、选择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但实验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巨大,只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才可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临床药学专业中,可精选2~3个实验项目,一个与治疗药物监测有关,一个与药代动力学研究有关。整个实验项目要求包括实验目的、样品的采集、实验方法的建立与验证、实际样品测定和结果计算和分析几部分。学生按4~8人分组后,根据实验题目查阅文献,拟定、讨论完善实验方案后,根据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果,并以规范的格式书写实验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查阅文献、整理文献的能力,设计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可以得到提高。

四、教师需增加临床药学实践或引入具有临床药学实践

经验的老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况。体内药物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方法学科,纸上谈兵是无法将体内药物分析的精髓教给学生的。临床药学专业是培养临床药师的主要途径,其课程的设置必须为临床药师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作为专门研究药物在体内数量和质量变化规律的方法学科,良好的体内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效果将为临床药师顺利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晓颖单位:广东药学院

第7篇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 高职英语 应用文写作

一、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和翻译应用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因此,应用文写作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笔者探索了一条适合高职英语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模式,并分析了其具体的研究过程。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研究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召集课题组成员运用文献研究法,开展理论学习,同时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写作现状,组织学情调查,完成设计方案。成立研究小组,召开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

(1)课题的组成人员及分工。

(2)课题的前期组织工作。

①培训师资。

②搜集数据。利用各种测评表、问卷表进行课题前的资料准备工作。

③撰写、审议课题研究方案。

④筹措课题研究经费。

⑤组织课题申报。

第二阶段(启动阶段):课题组各成员继续学习有关理论,研究探讨课题的实施具体方案,制定具体行动计划,结合校内外先进教改经验,讨论各年级开展实验和研究的改革思路和具体策略。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课题组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行动计划,组织实施。

(1)分班。

(2)分组。

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归纳总结以及独立思考等过程完成写作任务。

(3)在实验班级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写作教学主要环节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任务前写作(Pre-task writing)。

本环节是任务型写作教学的前奏,教师导入写作素材,学生进入准备状态,对已有的相关信息进行搜索整理。

其次,任务中写作(while-task writing)。

具体分为三个步骤:

①角色分工,参与活动。

②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③汇报任务。

最后,任务后写作(Post-task writing)。

这一阶段主要是进行评价,但是不同于传统的写作课,任务型写作教学改变了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具体如下:

①改变评价方式,师生共同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先在小组内比较各人完成写作任务的情况,进行自评和他评。

②改变评价内容,关注写作过程。因为任务型写作教学是以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水平为评价目标的,所以我们不但要评价学生的写作产品――作文,而且要关注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表现,即他们在小组活动时的参与情况。这种评价是与课堂教学同步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实例:

以《新编实用英语》中的Invitation Card的教学设计为例:

Writing invitation card

Step1:Present real objects:two invitation cards,one is English,the other is Chinese to make a contrast.

Step2:Finishing the task by the students themselves.

谨定1月8日(星期五)晚7时在建设西路120号402室举行晚宴,恭请张华先生及夫人光临。

张志伟

Step3:Discussion and evaluation

讨论学生所完成的任务并进行评价。

Step4:Focal points

让学生初步尝试总结写作要点,教师可板书到黑板上。

Step5:Sample study

引导学生学习材料范例。

Step6:Perfect the focal points

结合教材范例与之前完成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完善写请柬的写作要点与格式,找到写作共性与变化之处。

Step7:Practical writing

运用写作要点与格式,进行实践写作训练。

Step8:Consolidation

课外巩固所学要点,制作一张请柬。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整理材料,做好课题结题的评估,验收工作。

第五阶段(深化推广阶段):课题组课题实验和研究成果,根据总结的情况寻找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对有关的实验进行深化研究和成果推广。

三、结语

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任务型写作教学法的效果好,它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语言运用能力和合作精神,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由此得到启示:正确积极地运用任务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整个课堂写作效率,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基本要求.

[2]新编实用英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3]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第8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技术与应用”是我院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全面地介绍了的基础知识和使用开发网络应用程序的技术和方法。该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该课程教材多是先分章节介绍基础知识点,在相应知识点处提供小的范例,最后提供一个完整的范例。由于的基础知识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并且觉得比较枯燥,如果采用常规的按部就班的方法教学,有的学生会觉得“入门难、不知所云、没意思”,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不愿意学下去;也有的学生虽然坚持学到最后,但由于各章节的知识点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导致学生不能理解各知识点相互之间的关联,不能学以致用,学到最后才稍稍明白的用途。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使其能够理论联系实践,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这些都是提高教学效果需要考虑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以提高“技术与应用”的教学效果为目的,对案例教学法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法学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

结合“技术与应用”课程的特点,其案例教学具有以下特征。

(1) 情境性:情境性也即案例性,实现了教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的沟通与融合。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学习形成自主实践、自主学习的空间,提高了学习兴趣及内在动力。

(2) 主体性:在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的地位,其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在案例教学中,为了解决案例内隐或外现的问题,学生会独立地搜索、查找、阅读、理解和分析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3) 互动性:在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中,教师将教学信息单向传递给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在案例教学中,一方面,学生不断地从教学案例中感知、提取信息,和教师进行交互;另一方面,学生和学生之间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4) 实践性:案例教学法中所采用的案例通常是教师从教学实践中提取出来的典型范例,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为一体,案例教学充分重视学生的能动性和实践性。与传统的授受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法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5) 问题性:在案例教学中,提出问题是起点,解决问题是归宿。案例教学法可以归纳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通过这三个步骤,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批判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问题发现和解决中不断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3案例设计及应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将知识点分散在各个章节逐一进行讲解,最后简单介绍一个完整的实例。案例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法的整个过程围绕着案例求解来完成。在第一次课中,教师引入事先设计好的案例,让学生明确地知道学完这一门课之后将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将学会什么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今后的课程中,教师根据各章节的知识点的讲授要求将整个案例细分为若干个各自独立的小案例。在每一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讲授所要用到的知识点;最后,教师为学生演示,一步一步完成案例程序的开发。

3.1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法成功与否,案例的设计是个关键。在设计案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涵盖知识点多,大小合适,难易合适,有一定的趣味性。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设计了一个“留言板”网站作为“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案例。“留言板”网站包括前台和后台两个模块,前台主要实现会员注册、会员登录验证、查看留言(会员和非会员都可以查看留言)、发表留言(只有会员可以发表留言)、会员修改个人资料功能,后台主要实现管理员登录验证、会员管理(可以查看、删除会员)、管理员管理(可以添加、修改、删除管理员)、留言管理(可以查看、删除留言)功能。

“留言板”网站具有以下特点。

(1) 贴近学生生活,交互性强。留言板在Internet上应用广泛,很多学生都用过,和学生生活比较贴近,再加上留言板交互性强,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大小合适,难度适中。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规模太大的网站不容易实现,也会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从而降低学习的积极性。“留言板”网站规模相对较小,在课堂上比较容易实现,其难度适中,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有利于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3) 涵盖知识点多。留言板网站是使用C#编程,使用SQL Server创建数据库,在Visual 环境下开发实现的。它涵盖了Web窗体、常用服务器端控件、服务器端数据验证控件、访问数据库、DataGrid控件、Application对象、Session对象、Response对象等知识点。

3.2案例应用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仅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说明笔者在授课过程中是如何围绕案例一步步展开和深入教学的,如表1所示。

3.3案例式实验教学

“技术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只有重视实践才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实验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将验证性案例的实现和设计性案例的完成相结合,分为两个步骤:首先,以课堂教学案例为基础,让学生验证性地完成教师课堂上使用的案例;其次,教师根据当前实验所涵盖的知识点,提出一个与教学案例相似的练习案例,该练习案例涵盖的知识点要比教学案例多,最好能包含一个下一节课讲到的知识点,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结束语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在“技术与应用”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唐世纲,谭晓林. 案例教学基本特征初探[J]. 成人教育,2004(9):59-60.

[2] 陈建潮,李洛,熊薇. 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导入“案例式”教学方法[J]. 计算机教育,2007(4):22-26.

第9篇

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要求,我国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展,新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已经出台。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已不能适应时代对学生的要求,初中教材改革势在必行,这套教材正是这种改革的一种尝试。它吸取以往教材的特点,遵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精神,渗透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重新编写而成的。

初中阶段的计算机教学,在初一、初二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性训练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初三教学注重与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内容的衔接问题,强调从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来说:

1、从兴趣出发,借助范例,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2、通过“活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能力。

3、将评价作为促进教与学的一种手段融入教学过程中。

4、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与操作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这样,在教学中要求:

1、针对教材的特点,明确“学习目标”,做好感性的“范例与活动”的学习,做好理性的“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巩固与提高”课堂所学,加强课外“阅读材料”的学习。

2、对起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分类施教,要让基础好的学生学得一技之长,底子薄的学生打好基础。

3、提高课堂兴趣,多采用范例教学法、活动项目教学法、综合实践法等,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利用各种和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软件进行教学,并尽可能多的安排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机会,如用flash进行动画创作,用VB进行了解什么是编程,用VJC进行机器人编程电路控制等,这样既可提高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办、自学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具体教学课时:

一、flash动画制作:五课时(每节一课)

二、程序设计初步:五课时(每节一课)

第10篇

摘要:从中职电气类专业入手,在专业主干课程的基础上,对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和归纳。按照不同分类标准,结合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理论及中职生认知特点,将中职电气类专业主干教学内容初步划分为三大类,并对第一类分类方法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 :中职;电气类专业;主干教学内容;分类;教学建议

基金项目:教育部、财政部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职教师资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核心课程和特色教材开发项目(项目编号:VTNE022)

作者简介:张玮,女,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电气类专业教学设计;陈永芳,女,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6-0030-06

现阶段关于中职学校电气类主干专业教学内容的分析及教学建议的研究,大多分为3种情况:从专业主干教学内容来看,对专业课主干教学内容的研究更多侧重于某一门专业课或者该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的介绍及分析,几乎没有对整体电气类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把握和分析的研究;从教学建议来看,大多现有的研究侧重于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等职业教学中的概述性描述或是对某一具体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详细介绍,而没有从适合专业整体教学内容的角度充分运用传统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从电气类专业主干教学内容及教学建议两方面考虑,仅是笼统的提出了某一门专业课适合的教学建议或者该课程中某一部分教学内容适合的教学建议,并没有针对性的对整体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分类,找到适合每一类的教学建议,以此作为中职教师在专业课教学方面的有效的参考与指导,来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率。

本文在详细搜集电气类专业主干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归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结合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策略,将电气类专业主干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类,即按照主干教学内容重、难点类,按照奥苏贝尔理论对学习的分类,和按照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分类。同时,针对性的对第一类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不仅能为中职电气类专业教师的授课提供参考,方便教师间教学策略的沟通和交流,而且也能改善学生专业课学习情况,指导学生提高专业课学习效率。

一、中职电气类专业及其主干课程

对于中职电气类专业及其主干课程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它们的选择标准,主要原因有:依据标准来选择,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使论文研究具有严谨性;让较多的电气类专业主干课程相对有组织性和系统性,得到的研究结果具有可依据性。

(一)电气类专业

1.电气类专业的选择标准。(1)依据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印发的文件“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立项项目的通知”来获取;(2)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的文件“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园艺等30个专业教学标准的通知”来获取;(3)依据国家规定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来获取;(4)依据网络资料进行补充,例如现代职教网等来获取。

2.电气类专业的学科内涵。本文讨论的电气类专业主要包括以下9类:电子与通信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专业、城市交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其中有的专业又划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即进行了更加细致的划分。

(二)电气类专业的主干课程

本文使用的中职电气类专业主干课程的教材多数来源于国家规划的重点教材,因为国家规划的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信性,教学内容的质量具有一定的保障性,并且从这类教材中选择的通常是中职教师使用频率最大、版次印刷较新的教材,同时,考虑了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所需,调查了解到了现阶段该类专业中职师生使用的大多是该类教材。

1.主干课程的选择标准。(1)依据课程的课时和学分所占比重来选择;(2)依据专业规定的培养计划和目标来选择;(3)依据岗位的需求和职业资格来选择;(4)定性和定量地从具有电气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中来选择。

2.电气类专业的主干课程(由课程列表进行筛选得到,见表1)。

二、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理论

在研究过程中,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并能够把它有效的运用到教学建议中,使之成为较科学的、恰当的建议。在理论层面,主要借鉴了奥苏贝尔对学习的分类,在两个维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以及从建构主义理论对知识习得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同时,也借鉴了加涅、布鲁姆等人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方式。为了把握中职生在该类专业中学习的进程,还需要从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方面进行补充。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用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同时并未彻底抛弃传统教学法,而是充分利用它的特点;在教学媒体上,对常用教学媒体进行了分类,例如分为常规媒体和现代媒体,常规媒体主要指教材、文字资料、语言、板书和普通教具等,现代媒体指幻灯机、录音机、录像带、计算机教学软件等,根据两类媒体的特征,将其运用于教学建议中;在教学组织上,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个别教学、小组教学、班级教学、开放教育、现场教学及自学等,其中小组教学和班级教学的形式比较适合职校教学;在教学理念方面,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做中学、学中教”,“做学教一体化”,强调在工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要求教师担当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而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是主动的、自我建构的,教师要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

根据电气类专业课的教学特点,中职生在该类课程的课堂上具有一些基本的认知特点,但同时相对普高生,中职生心理又比较脆弱、敏感,在自我认知方面有强烈的内在需求。而这些相同的认知特点也并非说明中职生都是一种类型,能够用一种教学模式来对待,正好相反,他们是有鲜明性格的个体,需要因人而异。在教学角色的充当中,学生处于主动和被动地位也会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相对其他专业的课程,对电气类专业的课程,中职生理解大都较为困难,需要教师直观的展示和示范。在学校和社会中,中职生在对兴趣爱好及理想的追求方面、环境适应力方面大都较弱。从以上不同角度分析中职生的认知特征,对教学建议进行修正,使其符合学生知识习得过程的一般规律。

四、电气类专业主干教学内容的分类

(一)按照主干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分类

对该类的划分,最初想法借鉴了三段式范例教学模式在中职“网页设计制作”教学中的应用一文[1],基于对范例教学论的理解,把教学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个”、“类”、“规律”和“关于世界和生活的经验”,其中“个”指个别典型的事例和对象;“类”指对个别事例进行归类,对于在本质特征上相一致的许多个别现象做出的总结,即学习的一种迁移;“规律”指在类背后隐藏的规律;“获得关于生活的经验”指将教学重点从客观的内容转移到学生的精神世界方面,使他们将各种知识与认识转变为自己的经验。在这些理论基础上,演绎得到了初步的分类:

(1)个基本概念(定义、符号);

(2)类基本结构(组成、结构、分类);

(3)规律基本规律(定律、原理、特性);

(4)获得关于世界和生活的经验应用(实训)。

在初步的分类后,发现有一部分教学重、难点不能完全归入上面的类别中,如器件类、电路类的内容,还有一些内容需要再次细分,如上面的第四类,所以又对此分类进行了再次划分,最后分为8类,依次为:定义类、现象类、电路类、运算类、应用类、安全类器件类、操作指令类。

对于定义类,侧重于介绍基本物理量的定义、元器件的基本组成及分类,把这些内容划分在一起的原因是:从难易程度来看,这一类相对于整体教学内容比较容易掌握;从教学架构来看,这一类相对于整体教学内容比较基础;对于现象类,侧重于介绍电气类的物理现象、器件和电路的特性及工作原理;对于电路类,重点将一些需要分析的电路划分在一起;对于运算类,相对比较清晰,主要指需要运算的内容;对于应用类,侧重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可以分为4类:简单器件的操作,电路连接,测量与测试,拆装、故障排除与设计。这4类可以看作由初级到高级的活动,也是学生由教师指导到自己独立操作的过程;对于安全类,主要指学生在器件使用中的安全操作;对于器件类,指可以将器件的整体作为一个项目或者几个任务来呈现给学生的教学内容,而不是像前面提到的将器件的结构、功能等拆分开来教授,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学习比较系统,但可能会造成学生对一些基础概念的理解不清楚;对于操作指令类,主要指DOS和PLC指令的学习。

该分类主要将教学内容分为8类:

(1)定义类(组成、分类);

(2)现象类(特性、原理、作用);

(3)电路类(读图、分析);

(4)运算类(换算、计算);

(5)应用类1简单器件的操作;

2电路连接;

3测量与测试;

4拆装、故障排除与设计;

(6)安全类;

(7)器件类;

(8)操作指令类。

(二)按照奥苏贝尔理论对学习的分类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主要针对认知领域中的学习现象,从两个维度对学习划分:一个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的和发现的学习;另一个是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和有意义学习。[2]这两个维度彼此独立、互不依赖。此外,每一个维度中还存在过渡形式。这样,认知领域中的所有学习现象就可以被归入以下组合中(见图1)。

具体分析:在记乘法表这一栏,主要是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来机械记忆的基本概念及定义,这些在学生的头脑中是相对零散的、之前没有接触过的,需要死记硬背来掌握的内容;在弄清概念间的关系这一栏,主要指在学生已有概念的基础上,学习一些相互间具有联系的内容,例如原理、定律等,这里主要是有意义的学习,侧重于教师辅助学生进行知识体系构建的过程,而不是单一概念的输入,也就是偏向于一个网状的学习;在趋于两者中间的听讲演、看材料一栏,侧重于概念的组成、分类,虽然没有达到有意义学习的难度,但是相对机械学习,更侧重于范畴的概念;在运用公式这一栏,相对接受学习增加了教师的指导,从完全被动进入了逐渐主动状态,这里归类的内容侧重于运算类,即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进行练习;在学校实验室实验这一栏,主要放进了一些在教师指导下的简单基础类实验,需要学生主动构建的知识不多;在听导师精心设计的指导这一栏,是在学校实验室实验基础上的内容,是相对较复杂的需要教师参与指导设计的实验,但还不是学生完全独立进行的实验;在尝试与错误迷宫问题解决这一栏,属于设计类实验,这里完全是学生独立进行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在例行的研究或智慧的产生及科学研究这两栏,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基本不会涉及相应的教学内容。

(三)按照建构主义理论对学习的分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在我们周围,有的问题是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所谓结构良好领域问题,指的是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答案都是明确的,可以直接套用计算法则和公式就解决的。而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却常常没有这样的规则和确定性,不能简单套用原来的解决方法,而需要面对新问题,在原来经验的基础上重新分析,这就是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

根据以上观点,斯皮罗等人按照学习达到的不同深度,把学习分为两种,初级学习与高级学习。初级学习是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只要求学生知道一些重要的概念和事实,在测验中只要求他们将所学的东西按原样再现出来,这里涉及的主要是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而高级学习则要求学生把握概念的复杂联系,并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到具体情境中,因而大量涉及到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乔纳生提出了知识获得的三阶段:初级的知识获得、高级的知识获得以及专家知识的学习。在专家知识的学习阶段,所涉及的问题更加复杂,这时,学习者头脑中已有大量的图示化的模块,这些模块间已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因而学习者几乎可以像专家那样灵活地解决问题(见图2)。[3]

具体分析:对于初级知识的获得,主要指可以直接套用计算法则和公式就解决的内容,例如概念、定律、原理的学习,因为它们是既定的,是有确定答案的,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得到巩固,因此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对于高级知识的获得,主要指学生通过活动,将已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例如电路检测、器件测量内容的学习,因为它们相对于初级知识具有更加复杂的联系,具有启发性和探索性,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内容,所以需要教师提供必要的经验使学生的认知与事件和现象联系起来;对于专家的知识学习,所涉及的问题会更加复杂,这时,学习者头脑中已有大量的图示化的模块,这些模块间已建立了丰富的联系,因而学习者几乎可以像专家那样灵活地解决问题,类似的内容有调试类、故障检查与排除和设计制作类内容。

五、针对第一种分类方法的教学分析及建议

在此选择按照教学内容重、难点进行教学分析及建议的主要原因是:该类是现阶段本文重点研究的一类,后两类多是借鉴于已有理论的基础上的划分,所以还需要后续对它们的理论概念有进一步的研究,所以选择了第一类作为教学分析的对象。

(一)对按照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分类的教学分析

对于定义类,从教学方法看,它们可以直接运用传统的讲授法和演示法或者行动导向教学法中的任务驱动法来实施,例如电子器件的类型、符号等可让老师通过投影仪的演示配合讲授法来实施,也可以通过设置一个对电子器件认识的简单任务来实施;对于现象类,首先,器件和电路的特性及工作原理一般伴随着物理现象,同时这些内容又是相对定义类比较抽象的,所以对于中职生来说,最好能够将困难的内容通过自己动手的实验或者教师的演示来初步习得,同时在此基础上的讲授才会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及系统。其次,对于下面列举的现象,更多的侧重于物理器件的工作现象,所以可借鉴与该器件相关的案例来实施教学。但很多定律最好通过实验法来实施,例如在将定律放在一个试验中来验证;对于电路类,教师可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对电路内容的学习,也可借鉴相关的案例来进行授课,或者是通过学生独立的运用引导文法来分析理解电路;对于运算类,教师可让学生不断地练习或者讲授类似的范例,通过范例来掌握同类的运算;对于应用类,这四类是学生由教师指导到自己独立学习的过程,前三类可以实施一些难度相对较小的小规模教学方法,第四类用到了项目教学法,该方法对学生的要求高,但也符合教学目标;对于安全类,主要指学生在器件使用中的安全操作,比较适合角色扮演法,这一类方法的运用在职校课程中已经相对成熟;对于器件类,是指一些更适合于任务驱动或者项目教学法的器件,可以将器件的整体作为一个项目或者几个任务来呈现给学生,而非前面所说的将器件的结构、功能等拆分开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教授。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学习系统、符合实际,但也可能造成学生对一些基础概念的不清楚;对于操作指令类,主要指DOS和PLC指令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直接演示或者计算机模拟软件来授课,但更多的需要学生自己不断地练习。

(二)对按照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分类的教学建议

(1)定义类(组成、分类)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2)现象类(特性、原理、作用)实验法/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演示法;

(3)电路类(读图、分析)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引导文法;

(4)运算类(换算、计算)练习法/范例教学法;

(5)应用类1 简单器件的操作演示法+实际操作法;

2 电路连接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法;

3 测量、测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

4 拆装、故障排除与设计项目教学法;

(6)安全类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计算机辅助教学法;

(7)器件类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

(8)操作指令类演示法+练习法/项目教学法/实验法。

验证和修正以上分类及相应教学建议的最好方法是实践,而目前,对涉及中职学校电气类专业主干教学内容方面的研究还是很少,主要是职校教师一般担任一科的教学工作,更多偏向于根据自身教学习惯和喜好来授课。因此,提出的教学建议也是针对某一块教学内容,教师间不能就教学内容和策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展望未来,从中职生专业课学习的效果来看,还是希望中职教育能更多从教学内容和效率入手,以人为本,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符合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董小青.三段式范例教学模式在中职《网页设计制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2]Jan D.Vermunt,Yvonne J.Vermette.Patterns in Student Learning:Relationships Between Learning Strategies,Conceptions of Learning,and Learning Orientations[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4(22):359-367.

第11篇

范例这个词语来源于拉丁语“exemplum”,意思是好的例子、典型的例子、特别清楚的例子或称之为言简意赅的例子。范例教学是通过主体与客体、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基本性的、基础性的和范例性的知识的方法。[3]最初是由德国的M.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等人提出的,在20世纪70年代达到了,成为德国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三大教学流派之一。

一、范例教学及其应用在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范例教学是从一组特定的知识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最基本的、本质的实例,通过这些实例内容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同一类知识的规律,举一反三,从而获得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范例方式中“一般与特殊”的关系犹如方法与运用的关系,这种方式恰好适用于大学物理教学。同时,范例教学具有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的特性,其中基本性是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则等;基础性要求我们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而范例性则需要我们从这个窗口可以看到更加广阔的场景。范例教学所具有的这些特征与大学物理这样的公共基础课的特点不谋而合,同时由于大学物理又有相当的难度,采用范例教学从特殊实例出发,无疑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从一个小窗口看到大世界的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牛顿定律的应用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内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选择几个典型的例题,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运用和理解牛顿定律,即避免了单纯理论知识的枯燥和单调,也学会应用。另外,也可应用范例教学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再比如在研究物体在粘滞液体中的下落问题,我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小球在黏性液体中的下落情况,再结合所观察的现象,分析发现小球在黏性液体中的运动学特点;结合牛顿力学进行受力分析,找到所受的重力和粘滞阻力,并且找到其影响因素,猜想粘滞阻力的可能表达式,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模型来研究验证自己的表达式,得出理想情况下粘滞阻力的表达式.提示学生对得到的理想的粘滞阻力表达式进行修正,进而找到小球在黏性液体中运动的一般公式,再进行合理性评价并推广拓展到其他流体的研究,最后给学生介绍斯托克斯定律适用于连续介质中球状物体所受的粘滞力的情况。

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适当采用范例教学,有助于避免传统的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不足[3]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达到即重讲授知识又重视探索知识;即重结果而又不忽略过程,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可见,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范例教学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物理中采用范例教学的意义

作为大学物理教师,要准确的把范例教学搬到教学课堂,必须深刻领会范例教学的内涵理解范例教学的意义。首先,范例教学是教养性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这种学习,获得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使学习者始终处在一种接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中,使自己从特殊中获得事物一般的特征;教学时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上有限的学习时间,让学生从特殊的案例中领会定理、定律,更容易准确把握物理规律的本质。 其次,范例教学具有主动性学习的特征,在学过程中必须视学生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主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同时教学过程还具有较强的迁移性特征,利用这一特征,可以使学生摆脱传统的接受学习模式,使其成为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主人翁。再次,范例教学属于一种发生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发生在自己身边;把物理规律看作正在形成中或已经形成的事物,把固定的物理规律和原理重新变成鲜活的事物的演变过程,变成创作和揭示该事实的活动。最后,开放式教学是范例教学的重要内涵,这就要求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态度、开放的资源,是大学物理成为真正开放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学生的学习实际,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维与探究。总之,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采用范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物理范例教学的程序

在实际的物理范例教学中,我们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范例教学有章可循,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范例教学:1、明确教学目标,正确选择物理“个”例:这就要求我们根据目标精选、设计“个”例,以易懂、易学为前提设计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同时利用所有辅助手段,使学生不由自主的参与到这种发现性学习中,使学生通过通过“个”例逐步深入物理规律本质的内部。2、营造范例教学的课堂氛围,组织深入物理范例的“类” :这就要求我们营造独立的、自主的学习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通过对逐步深入的理解问题,达到从特殊的物理个例到一般的定律和规律的迁移,而学生则通过对“个”例的认识迁移到“类”。3、范例性地掌握规律和范畴的关系[1]。作为教师必须加强引导,循序渐进,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和范畴,从而比获取 “类”更高的规律。4、通过范例教学掌握世界与生活的经验[1]。教师通过物理范例教学,使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对世界和生活进行认识,使学生运用科学去解释现象,是学生自觉的运用科学规律解决各类问题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2]

总之,范例教学反对形式上的系统性,主张范例的方法组织教学与物理教学是不谋而合的;主张使用范例的“个别”反映教材与学生两个整体,把“传授”知识与开拓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即把“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和培养情感态度结合起来,却是物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所必需的。在物理教学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较难的物理问题变得更加容易,可以更好的理解各类物理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丰富教学手段的重要方法, 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值得借鉴。强调“教养性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学生便处在一种不断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之中。范例教学法把教学看一种推动力,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模仿和复制,这显然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原因。范例教学法把培养学生独立性既看成是教学的目标,又看作是教学的手段,也同样值得借鉴的。范例教学法把培养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作为教学的目标与手段,并为达到这一目标提出了三点要求,把培养问题意识作为一项任务。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而范例教学主张积极主动的学习,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和发现,这样获取的知识就成了“活动的知识”和“生产性的知识”。这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时代的要求是一致的,通过范例教学培养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需要,更好的服务社会。

诚然,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需要注意回避范例教学本身的缺点和不足,如范例教学会使得知识的系统性不强;同时范例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较高,范例教学忽视了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承受水平,也和其它教学方法一样,本身存在一些缺点,但是只要与其它教学手段相配合,就能使我们的大学物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比翼双飞,取得意想不到的好的教学效果。

第12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能力培养;德育功能

在传统的初中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的是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很多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出现了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普遍厌学的局面。在新课改革下,要求教师改变这种原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逼真的正反案例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案例,给学生感性认识。案例教学法就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种比较有实效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备课时要掌握大量真实、精确、新颖的实际例子,通过对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事例说明,解释教材理论知识,启发和诱导学生理解教材内容。通过对案例分析能准确解释书本概念和原理,达到寓教于理、以理明人、以情感人,帮助教师教学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效果。总的来说,初中政治课利用案例教学具有如下意义。

一、案例教学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求知欲

初中政治课一直是被认为无味、枯燥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等特征的学科。对于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较差的初中学生来讲,显得有些枯燥、乏味。利用案例教学,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景,选择不同的案例,激发学生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用心学习。教师须循循善诱,使那些原本“板着脸”的法律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春风化雨,进而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为他们将来的进一步成长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迫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要求学生置身于案例的环境之中,真正从当事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为了准备发言,除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之外,也要自行查找资料,来缓解学习的巨大压力,以使学生感到上课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二、案例教学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政治知识

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中,初中政治课一些观点、理论比较抽象,学生会感到难理解、难接受,这种留在课本上的理论,是单一的、静止的抽象认识。案例教学法正是从生动有趣的具体案例中得出结论,遵循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课源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必须为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服务。教学时,引导学生用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来说明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或用政治课本上的观点、原理去说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就能把政治课本教活,让学生把政治课本读活。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思维活动,获得的知识会更牢固、更深刻、更清晰。

三、案例教学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教师重在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进行案例分析时,学生要勤于思考,开动脑筋,这样能使学生分析、判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自由探究,对问题的分析、解决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学生分析得有道理,教师就会给予表扬,这样,就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同时也增强了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会成为主动的、积极的知识探究者。在案例教学中,案例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实现在政治与历史、地理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切换,而教师并不需要太多的跨学科的综合知识。所以,案例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质方面有着独特作用。

当前形势下,落实初中政治学科新课改理念,科学选取案例教学,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重要意义。优化课堂教学,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要不断探索教法,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我们的政治课教学充满情趣,越来越有味道,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宋桂全,郑虹.《范例教学思潮新论》.当代教育论坛,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