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摘录式读书笔记

摘录式读书笔记

时间:2023-06-01 08:51: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摘录式读书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摘录式读书笔记

第1篇

1、索引式笔记:索引式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和内容概要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代、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录书的册、章、节;如果是期刊杂志,要记期刊号;报纸要记录年月日和版面,以备今后查找方便。

高中生怎样做读书笔记实例一:《也谈为谁立转》,作者庄照,出自《光明日报?〈史学〉》

高中生怎样做读书笔记实例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是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2、摘要式笔记:即将书中或文章中一些重要观点、精彩警辟语句,有用数据和材料摘抄下来,目的是积累各种资料,为科研、教学、学习和工作作好准备。可按原书或原文系统摘录;也可摘录重要论点和段落;还可摘录重要数字。

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书的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微笔记;实施策略

读书笔记是促进阅读、巩固阅读效果、提高阅读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对于改变目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阅读能力不高的尴尬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被教师广泛地采用。但读书笔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也往往格式化为简单的“好词好句”和“精彩片段”摘抄,这样不仅无法帮助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容易使学生本就LL乏的阅读兴趣遭到打击,使读书笔记在流于形式的同时反而成为学生的学业负担。因此,一种新形式的读书笔记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中值得去尝试和探索。

一、读书笔记的新形式—“微笔记”

(一)什么是“微笔记”

“微笔记”是指用简单的字、词、句、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分类、梳理、分析、归纳等,在帮助学生记忆字词、掌握句式、理解阅读材料的同时对材料中包含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运用一定的方法记录在笔记本上。“微笔记”保留了读书笔记的基本作用,但它却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更容易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微笔记”的特点

由于“微笔记”采用简单的字、词、句、表格等对阅读材料进行整理记录,使得它的形式短小灵活,在实施过程中易于操作。同时,表格、思维导图的使用使得“微笔记”告别了单一化的摘抄,形式多样直观,容易被学生接受。

(三)“微笔记”的实施原则

“微笔记”在实施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应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具体的形式和指导方法,在不增加学业负担、不减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阅读,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指导方法上也应有别于传统的简单批阅的方式,增加和学生的一对一交流,准确把握学生的变化,给予及时的指导。

二、“微笔记”的设计与实施

(一)“微笔记”的设计

1注重文字积累,设计摘录式“微笔记”。对于低段学生而言,字、词、句式的积累仍然是阅读的主要内容,因此针对低段学生设计摘录式“微笔记”,将阅读材料中的生字、词语、成语、句式等摘录在笔记本中,并在进行记录时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类。同时也可以对记录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引申,如近义词、反义词、词语接龙、词语在规定句式中的应用等。2关注文章整体,设计纲要式“微笔记”。对于中段学生而言,在进行字、词、句积累的同时应强化对于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针对中段学生设计纲要式“微笔记”。学生在对材料内容初步理解的基础上,按照内容提纲、结构提纲、情节提纲等不同的方式用简要的语言列出材料的提纲,从而对材料的内容和结构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进行归纳概括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3重视阅读感悟,设计评论式“微笔记”。;高段学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还要对阅读材料表达的思想有很好的领会,同时也要对材料中的观点有自身的看法,因此针对高段学生设计评论式“微笔记”。学生可以在对材料内容整体掌握的基础上,利用简练的语言归纳出材料所表达的思想,并对文中的观点写下自身的点滴感受。评论式“微笔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形成,真正实现了由“教师到学生”向“文本到学生”的转变。4扩大知识层面,设计目录式“微笔记”。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经常牵扯到背景知识的了解及交又学科内容的出现,对于这种情况设计目录式“微笔记”以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和记忆。目录式“微笔记”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对于不同门类信息的管理和记忆,在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中也能方便快速地查询。

(二)“微笔记”的实施

1学生自主进行。“微笔记”在实施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改变传统的由教师每天布置读书笔记的形式和数量的方法,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内容进行记录。教师只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阅读能力的差异进行方向性的指导。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微笔记”记录量进行把握,每天的笔记量应保持在很小的数量,使学生能够轻松完成。2强化工具书的作用。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陌生的字词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对于这些字词的处理正是素材的积累过程。因此在“微笔记”的记录过程中鼓励并辅助学生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运用字典、词典对阅读中的生字词进行逐一的查阅,弄清其读音、含义、用法、出处、近反义词等相关内容,通过自己的思维加工后进行合理的记录。3复习与运用。“微笔记”不能作为整个阅读过程的终结,记忆本身就是一个往复多次的过程,应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复习,让其对所记录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巩固。由于“微笔记”简单短小的特点,适合利用零星的时间进行浏览和记忆,因此鼓励学生多利用各个课程的学习间隔进行复习与巩固。模仿是创新的前提,成功的模仿是创新的开始,“微笔记”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当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素材时,应积极引导他们将这些素材运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

三、“微笔记”的评价

第3篇

我们读书要动笔,随时记下读书的心得体会。

读书笔记一般有批注、摘录、提纲、心得四种类型。写读书笔记时,应根据写笔记的目的、书的类型及自己的习惯,确定写什么样形式的读书笔记。

提纲式

就是将读过书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内容要点及写作方法等等,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写出来。

心得式

就是阅读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出来。写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两个字,一个是“读”,就是要把文章读懂,另一个就是“感”,要有感而发,千万不要空泛地议论。

书签式

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直到背得滚瓜烂熟、记得牢为止,再把它存放起来。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如此反复,脑子里积累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了。

卡片式

就是用厚纸剪成大小一样的卡片。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下来,再按书卡分类存放。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编上号码,写出标题,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每天拿出几张卡片读一读,背一背,日积月累,脑子积累的词汇材料就越来越丰富,写作时,就可以从脑子的“储蓄库”里搬出来用,也就不愁写不好作文了。

第4篇

如何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授之以渔,使课外阅读真正发挥作用呢?

一、使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优良的阅读习惯包括:经常阅读书报,摘录、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多问与独立阅读有机结合等。有人曾说,“游手好闲的读书,等于游手好闲”。如果泛泛而读,“一日观尽长安花”,阅读就鲜有收获。阅读时不只是要用眼睛看,更要动脑、动手。“学而不思则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由于一般人不能达到“固有所览辄省记”的程度,因而必须一笔在手,或圈点,或批注,或摘录,或抒写感悟。这种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时一刻就能完成,教师要勤于指点。笔者平时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在日常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反复灌输,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做到人人笔不离手,“相时而动”。第二,勤向学生传导现代的创新型阅读理念,如“创造性阅读”“阅读中的多层面追求”“阅读主体与客体的对话”等,以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的快乐。第三,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多角度检验学生的阅读情况。活动一般安排在课前三至五分钟进行,另外在每个学月还安排一节综合课。主要形式有“美文朗诵比赛”“我与 (某位作家、名人)对话”“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时文导读”“名作推介”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从中反馈出存在的问题,并利用各种机会进行课外阅读的强化指导。第四,设立阅读小组、图书角,让学生学会合作阅读,展开讨论,实现阅读“资源”共享,同时学会剪贴摘抄,做好读书笔记。

二、把“因材施教”作为课外阅读的指导方向

古人曰:开卷有益。但农村的中学生因受到年龄特点和家庭教育背景的影响,其好奇心重,容易受到市面上一些充满暴力、神怪漫画等不健康的“口袋书”之类的阅读物所吸引而深陷其中,既浪费时间又无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给予课外书选择上的指导,使其能有序有理地读书。“新课标”推荐的书目以文学名著为主,教师可再根据学生不同爱好及水平进行阅读指导,指导学生制订阅读计划。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是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可让学生阅读有关修身、治家、齐国方面的书籍,进行文学熏陶。结合教材的编排,我们可以推荐其阅读《鲁滨逊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爱的教育》等。他们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可以让他们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哈利波特》或《读者文摘》中的一些时文,有的还可以推荐有关时政、信息、科技、环境问题等类的文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鼓励“积极兴趣”,纠正“消极兴趣”。“你最好选些能震撼你心弦的高贵作品来读,这种作品对于你心灵的激荡,才有真正的好处”(亚瑟・李《高贵的作品激荡心灵》)。有的学生喜欢阅读文学作品,有的喜欢科技读物,学生往往从喜欢阅读的读物中,种下某种兴趣的种子,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某种阅读兴趣也可能随着发展成就他终身的事业。

三、授之以渔,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

由于阅读目的不同,加上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所选择的作品都进行细读。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首先要教会学生以不同的阅读角度去对待不同文体的作品:如史传类旨在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诗歌、小说类在于品位意蕴、感悟人物形象等。其次要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的目的采用相关的方法,主要是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精读就是要求学生要利用课内学到的圈点、批注等方式去阅读名家名作或精彩时文,做到咬文嚼字、熟读深思,以此来训练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如高尔基的《童年》、夏洛特・勃朗特德的《简・爱》等。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要求其进一步写好读书笔记。而针对一般的读物,只要求达到博览群书、开阔视野的目的,就应采用泛读的方法,以跳读或查读的方式粗略浏览一下内容就可以。

同时,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每个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个别性地指导。如有的学生阅读时只注意作品的故事情节,而不注意文字表达,这是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的只想读,而不想动笔做笔记。教师对此要随时予以指导,要求学生每人要准备一本笔记本,做到随读随记,将课内外作品中精彩的、优美的文句、名言警句等记录下来,并进一步学写读书心得,做到“读”“思”“写”相结合。如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出现某一种问题,也可以给全体学生作课外阅读专题指导。如针对学生不敢做读书笔记、不会写读书笔记的问题,可以作“如何做阅读笔记”的指导。

第5篇

一.确定阅读原则

1、阅读教学原则:以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阅读为主。

2、学生选书原则:采取分级阅读方式,低年级以图画书阅读为主;中年级桥梁书、图画书并重;高年级文字书为主,桥梁书、图画书为辅。以学校统一推荐为辅,以学生兴趣自主选择为主。

3、阅读引领原则:引领方法: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4、阅读拓展原则:专题阅读,读写联动。不断激发学生内在渴求,鼓励学生创作而不是强制要求。

二.确定阅读措施

1、选定阅读篇目,向学生家长推荐,保证图书资源。

在分级阅读的思路下,教师将学校确定的推荐阅读篇目以家长一封信的形式下发给家长,争取得到家长的认可与支持。并号召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藏书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

2、打造五种阅读课。

(1)自由阅读课。每周一节固定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们自由徜徉书海的零压力阅读。让学生读自己喜爱的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2)阅读整理课。每周一节固定课时,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自主完成“成长的书香”读书笔记或进行读书小报、绘本创作等。

(3)读书成果展示课。由教师每月组织一次学生读书成果展示课,每月最后一周,用一节课的时间,师生共同确定阅读展示主题、展示内容、展示形式,整理读书成果。

(4)阅读整合课。各学科教师(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思品、科学、信息技术等)可根据自身学科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挖掘学科阅读元素。班主任结合专题教育活动定期向学生推荐传统文化类、德育类、安全类、环保类阅读篇目或阅读小报。

(5)主题拓展阅读教学课。教师将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单元为单位进行整合,并结合课内文章的知识点进行主题拓展阅读。主题拓展阅读材料以年组为单位,由语文教师收集整理课外资源。课型大致分四种:一是整体识字课、二是以文带文课、三是读写联动课、四是单元汇报课。

3、建立班级书吧。

以班级书吧为载体,鼓励同学之间有好书要相互交换看,好书共分享,换一本书交一个朋友。不仅读到了好书,还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书资源。

三.确定阅读要求

学生阅读时,教师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与要求下按时完成读书任务。

2、能够阅读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书籍,学会通过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

3、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时,能够自主查找、主动识字。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进行好词、好句、好段的摘抄,并能结合阅读写出自己的感受、收获。利用晨读、诵读课、阅读课以及部分课余时间至少做到每天读书一小时,并做好阅读笔记。

5、教师要着重教给学生书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①批注笔记法。学生在阅读时使用自己设计的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如:“、――”表示重点词句,“**、~~”表示优美词句等。

②提纲笔记法。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写成内容提要,或是让学生把读过的文章理成结构提纲。

③摘录笔记法。如:摘录词句、段落、小知识、名言警句等。

④心得笔记法,即写读后感。由于小学生作文刚起步,所以要求应降低,写时只要抓住原文的要点,写出自己的点滴感受与想法即可。我校学生掌握了好的方法,记录的读书笔记就更有成效了。

四.激发阅读兴趣

1、诗句启发法。

课堂上教师用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博览群书而晓天下等成语和诗句来启发熏陶学生,让学生懂得多读书对提高自身的习作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2、名人名言激励法。

教师可经常向学生讲高尔基、鲁迅、老舍、朱自清等中外名人名家热爱书籍,如饥似渴地学习的故事,并把他们有关读书的名言张贴在教室里。如“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身上所有一切优秀的品质都要归功于书籍――高尔基”。从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3、优秀读物引导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如童话寓言故事、少儿科普知识、名人故事等,激发学生对课外读物产生兴趣。

5、活动促进法。

经常开展以上一些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积累材料 教学策略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的“粮草”和“米”又是什么呢?写作素材是也。由此可见发现、感知和捕捉写作素材乃是作文不可少的前提。那如何指导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1 教会学生运用观察手段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起到举重轻重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顺序,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目的。重点的要让学生仔细观察,次要的、跟观察的事情无关紧要的都不必多说。另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最后,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细,看得全面,才能积累素材。

2 让学生主动地从实际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多读、熟读,广记这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是事实,也是法则。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让他们在更大范围的实践中,学会全方位地接受信息并养成认真思考的品质和习惯。所以,我们要解放学生,到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放飞“小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感触,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没有记忆一切都是空话,在积累写作素材时,除了要观察体验外,更为重要的是形成记忆。为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如:可以让学生摘录好词佳句、优美片段等。对于学生摘抄的内容,教师可采取点名背诵、同组互背等方式,让学生摘抄的内容牢固地储存到记忆的仓库里。

3 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积累素材

教师要紧扣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小饲养、小采拣、小制作、扯青、放风筝、野炊、跳绳、拔河、田径赛、球赛、故事演讲会,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会及各种有趣的活动等等。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应常“换”常“新”,这样才能让学生对活动“情有独钟”。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喜欢的魅力在于不断更新”吧!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一定要现场指导,先让学生说观察到的事物后,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翻译”成语言,使他们养成仔细观察、捕捉观察素材、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其次是多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条途径。

4 让他们在联想中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积极地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学生在习作中的想象分为细节想象和组合想象。细节想象,就是根据一定的生活环境,在头脑中对特定事物所进行的细致描绘;组合想象,就是根据多种事物的表象塑造自己头脑中对特点事物所产生的形象。如看图作文、扩写、缩写、想象描绘都是少年儿童把自己的愿望和理解加以具体化的一个思维过程。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事物的再思考。学生对熟知的事件往往觉得无法入手。这时,教师应充分启发学生,“勾引”出他们的记忆资料,把内存信息转化为语言。例如写《钓鱼》为题的文章,教师如能逐一提示就更好。钓鱼前,你和谁钓鱼?你做了哪些工作?到了河边你做什么?别人在干什么?你下钓之前要做什么?下钩后出现了什么现象?钓鱼时你心里怎样想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思考,他们在脑海中就会有许多的感性材料,在写作时才感到言之有物。

5 在搜集摘录中积累

阅读教学中,搜集资料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如教学《向命运挑战》,让学生收集有关霍金的科研成果,生活情况等资料,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深化了教育效果。如教学《匆匆》一文,让学生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警句……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工具收集资料信息,有利于学生进行积累,更快更广地增加知识储量。摘录也是阅读积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本,把佳词美句、精彩片段摘录下来,或写读书心得,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样,也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6 写读书笔记,强化记诵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不作笔记,如过眼烟云,无踪无迹。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精彩语句的摘抄,可以是内容要点的概括,也可以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学生要准备一个笔记本,将看到的好文章、好素材随时记录下来,分门别类进行储存。如果是属于自己的书报,可把全文剪下来,贴在专门的剪辑本上。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圈、点、勾、画,学会做批注,长期坚持,不仅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必然能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写作素材的积累。对一些精彩句段、名言妙语,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吟咏体味,最终背诵下来。背诵多了,自然词汇丰富了,写作时自会左右逢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章之“炊”,就是由字、词、句之米组成的。所以学生在阅读中要多做有心人,强化记诵,使自己的语言“丰富”起来。

7 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第7篇

的确,作为学生要学好祖国语言,掌握科学,第一件事就是要读书。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规定: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260万字。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农村学生能完成吗?我对身边的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发现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学校、家庭和学生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课外阅读成为一句空话。

一、氛围缺乏:在农村,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在家中,家长不能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榜样,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工作之余,家长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在他们的心目中能自觉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就是一个乖孩子。其次,学校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学生在校内的课业负担是比较重的,每周课表上安排了35节课,课余还有大量的作业要完成,很难挤得出时间来读书。即使是早读课也不大可能,得用来背诵指定的课文。因此,学生无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缺少读书的氛围。自然,学生对阅读提不起兴趣。

二、视野狭窄:学生阅读的书籍中优秀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等比重较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家长认识上的偏差。许多家长一听老师说要买课外书,他们首选是优秀作文选,他们认为优秀作文能帮助自己的孩子提高习作水平。因此,就狭隘地认为作文书就等同于课外书。其次是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大多数学生并不喜爱看名著,即使是对教材中推荐的名著也是兴趣缺缺。学生喜欢看一些漫画和小说。其中有不少书的质量都比较差,真正能称得上文质兼美的极少。

三、读未得法:大多学生阅读课外书籍都是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了解了故事情节就算是阅读过了。很少有人做读书笔记,就是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句好句,几个好词。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学生对于阅读的目标不明确,他们只满足于了解一下故事情节即可,把课外书与动画片同等对待,完全忽视了语言文字的魅力。

为了改变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我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加强了指导,不再是放任自流了。

一、由表至里,激发兴趣

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因此,我通过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1.榜样激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向上心理。平时,我总是有意地向学生介绍古今中外热爱读书的一些名人名家的故事,也在班中树立典型,让学生来激励学生,使他们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习作水平才会逐步提高。同时,我以自己的行为来为学生做示范,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讨论,鼓励学生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无穷无尽的语言营养,精神食粮。

2.赏析激趣。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都选自名家、名篇,很有代表性。在平时教学时,我通常都会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彩片段,有声有色地指导学生朗读,学完后或介绍文章的开头、结尾,或介绍相关的作品,或介绍主要人物,来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

3.活动激趣。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后就不会将课外阅读当作负担。我在班级里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竞赛,如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竞赛、手抄报赛、成语接龙赛等,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

二、指导方法,注重实效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我们教师本身并不能代替学生去读书,因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准确地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有效率,才有收获。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常用的是浏览。缺乏精读的阅读是没有深度的。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我遵循由课内带课外,扶放相结合的原则,即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顺序,即先初读,感知文章大意,然后精读品析,最后评议摘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书笔记类型很多: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想象型等,我指导不同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笔记类型来记录阅读所得,并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三、落实检查,养成习惯

只有布置,没有检查是搞不好课外阅读的。对于课外阅读,我把它放到与课内阅读同等重要的位子,“书,不可一日不读;读,不可一日不查。”

我每天都抽几分钟,安排同学交流阅读的收获,其余同学评议。此举一举两得,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借同学的口,开拓其余学生的视野。此外还每天检查读书笔记。通过检查读书笔记,了解学生阅读书籍的内容、种类、阅读量,并指出笔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

第8篇

关键词 中学德育 书香特色班级 悦读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很多,如可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可以陶冶性情、培养和提升思维能力等等。面对初中学生而言,此时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在班级建设过程中打造书香特色班级是引导中学生认识书籍的作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路径,更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力求使中学生在书籍中开拓视野、获取信息、陶冶性情、增长知识、提升思维能力。

1 目标引领,设置推进步骤

一个完善的方案是打造书香特色班级的基本保障。组建以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班委会成员责任落实,班级家委会大力支持的创建团队更是该项工作的关键。以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通过阅读拓展视野,增进见识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善和发展作为打造书香特色班级的终极目标,从而进行工作步骤的设置,必定得到极佳的效果。是学生通过读书丰富生活、愉悦自己、提升品位。

2设置“悦读情景”,创建悦读氛围

“悦读情景”是力求通过环境布置,多样化的阅读方式,精选阅读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同时动起来,多角度感受阅读内容,深入思考,使阅读变得轻松而愉快。

2.1精心打造班级图书角

2.1.1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创建优越阅读条件

开展班级图书漂流活动,是班级图书角建设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首要条件。让学生将自己心爱的、喜爱的书记带回班级和大家一同分享和交流,有效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学生的书源和视野。并且能增强图书角书籍的灵活性、便捷性和有效性。为班级的悦读氛围创建优越的阅读条件。

2.1.2加强图书角管理,提升图书角的使用功效

图书角的使用功效和日常管理是密切相关的。全体师生共同制定和遵守班级图书角管理制度,明确借阅条件,阅读时间等相关事项。设立专人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清晰登记借阅、归还记录,使图书角的运作有条不紊。

对图书角进行分类摆放,通常设置为科普读物、世界名著、中华经典、励志传记、杂志期刊等等。对图书角进行分类管理,不仅有效提升班级图书角的藏书质量,更能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有益读物。

另外,图书分类可以设置好书推荐专栏或专题推荐专栏。在这个专栏班主任应大力倡导学生读经典、品古韵、学国学、传美德、品人生。将经典文化或热销图书例如《论语》、《诗经》、《发现》等引入班级图书角,提升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2.2打造“你我同行 共赴书园”读书氛围

为了使学生能相互分享书籍的美妙,感受读书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班主任应当重视阅读场所的建设和读书环境的布置。通过班级墙报等空间张贴宣传标语、名人名言,对班级图书角进行美化等有效手段与全体同学一同打造“你我同行 共赴书园”的读书氛围。

3组织阅读,撰写感悟,培养读书习惯

打造书香特色班级的实施过程中,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有效阅x,撰写感悟提升自己,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打造特色班级的过程中不仅要兼顾班级日常管理的需要,更不能影响各学科的教学进度。所以,组织形式、呈现成果等客观情况都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方可效益最大化。

3.1专时专用,落实正常开展秩序

阅读不仅需要氛围,更需要时间。根据相关的文献调查和专家访谈。学校每天在学校的碎片时间大约有2-3个小时。科学的使用碎片时间和专项时间,直接影响打造书香特色班级的效果和作用。班级阅读时间要科学的规划和运用好阅读课、班会课、早读、午读、放学后的课余时间等,并且要严格的执行专时专用。专时专用更是学生在校阅读效果的最基本条件,所以必须要得以保障。

3.2多样化阅读,领悟人生真谛

为了提升学生的读书兴趣,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应该鼓励、引导、推广学生进行多样化的阅读方式。例如传统的默读、速读、大声朗读、单人读、小组齐读、小组分读等等。另外,可以进行“视觉阅读”例如利用学校碎片时间集体收看《朗读者》等专题节目。尽量的让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思绪激荡、享受其中。无限拓展想象的空间,感受书中的丰富情感,体会书中的喜怒哀乐怕,开始学习领悟人生的真谛。

3.3时刻摘录,建立个人阅读档案

阅读是一种习惯,如何将习惯转换为实效,可以通过撰写读书笔记实现,建立个人阅读档案是最好的呈现方式。

在特色打造的前期,引导学生每天进行摘录式的读书笔记,写简短的读书心得。大约2-3周后,摘录读书笔记形成习惯,读书笔记的质量、水品逐步提高之时,可(下转第136页)(上接第50页)对读书笔记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写完整的读后感或者对人物评价、结尾评价、结束语等专题叙述,力求使学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效果。在读书笔记的基础上,记录阅读的书名、数量、阅读时间、书源等相关信息,建立起个人阅读档案,能有效的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4悦读分享相互感染

4.1定期读书分享

打造书香特色班级,其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阅读。愉快的心情需要通过相互的感染方可达到更好的成效。班主任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掌握学生阅读喜好,通过班会课、读书节等主题活动定期开展“好书推荐”、“书海拾贝”、“好书大家谈”等阅读分享活动。由学生介绍自己喜爱的新书、好书,交流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读书心得。加强学生之间阅读后相互的沟通、交流,相互的感染。

4.2阅读分享成为显性班级特色文化

呈现班级特色文化更是打造特色班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班级的特性和学校生活的丰富性,更重要展现每个学生的成长轨迹,是一个动态的进程,更是一个相互感染的重要途径。围绕特色打造的进程与班级墙报、宣传栏、读书心得、读书笔记、活动相片等内容有机的结合并用多种形式呈现,展现学生的发展历程,不仅将课室装扮成一道清新、雅致、独特、个性的风景,更能确保特色班级创建的实效性,更进一步激发悦读的积极性。

5家校联动,亲子读书,共享书香

班主任通过家长会等沟通平台,让家长了解开展特色打造的目的、意义,发动家长参与活动,统一思想,共同指导学生高效阅读。为家长提供购书目录,邀请家长与学生同读一本好书,搭建分享平台,共享读书乐趣。从书香班级扩展到书香家庭,家校联动共同打造学生人生底蕴的基础。

6科学评价,激励为先

德育工作中,科学的激励性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强化激励机制,是特色班深入、持久开展的重要思路。把学生的阅读历程纳入德育综合评价,定期检查个人阅读档案,评选出“优秀读者”、“朗读明星”、“书香家庭”、。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科教师、班委会、家委会的引领作用、号召作用、评审作用。确保班级特色创建开展的工作扎实高效。

7结论

“书香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实现了与“文明积累”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书香的熏陶下变得越来越文明,在积累文明的同时文化功底越来越深厚。我们要让读书、思考成为校园的一种风景,与经典同行,为生命阅读;我们要紧紧抓住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的契机,营造书香校园,让孩子们在书的世界里,和教师们一同去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通过阅读,让教师和学生与知识为友,与大师为友,与真理为友,填实自己比天空更广阔的心灵,享受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丁林兴.读书论:“营造书香校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

[2] 黄明东.打造书香校园构筑悦读理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1):61-63.

第9篇

习惯培养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同时,我们也要对孩子读书的内容和读书的方法,进行指导。要指导孩子进行有效读书,才能实现读而促学的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推进,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培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孩子们每天晚上一定会捧着本书进入睡眠;早上一起床,也会拿着本书坐在床头;上个厕所,看本书;去外边玩,也会带本书。他们如此地手不释卷,可是语文成绩却不见提高,作为家长我们应该进行哪些反思呢?

下面是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对读书内容进行指导

很多孩子都喜欢读故事书,因为故事书的情节非常吸引人,他们可以像吃快餐似的粗读泛读,读个故事情节,读个嘻嘻哈哈。没有精读的深入思考和分析理解,没有细读的品词析句和记忆积累。因此家长们一定在孩子选择书籍时,给予一定的指点,给予一定的建议。在帮助孩子选择书籍时,一定想一想“这本书可以为孩子带来什么?或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给孩子带来什么?”家长们最好心里有一个大概的计划和目标。建议家长们给孩子买书除了必要的工具书,其他基本是从文学类(包括各种各类的故事和传说)、科普类、哲学类三个角度去考虑。

二、对读书方法进行指导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一定是喜欢读书的,但喜欢读书的孩子不一定是语文成绩好,为什么呢?关键是看怎么读了。是高效读书,还是低效读书?休闲性地看看书,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是博览,是低效读书;只有真正字斟句酌的研读才是高效读书,在读前猜想,读中思考,读后感悟,甚至对某句、某词、某标点反复质疑、揣摩,最后得到写作上的感悟,这样的读书,才是有效读书。

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们在指导孩子阅读时,应要求他们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才能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我们要教给孩子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1.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2.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3.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孩子的语感

第10篇

关键词:经典文化;氛围;兴趣;成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诵读经典则是汲取精华的学习方式,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通道。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通过创建书香校园,营造书香育人环境,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让师生在书香环境中丰富和体验情绪、情感,体验读书学习的乐趣,追求成功,体验成功,乐于成功。让师生在健康和谐的书香环境里不断追随成功的愿景,以达到自我激励,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目的,使自身的人文素养得到很好的修炼。

本文就是试图从创建书香校园出发,抓住学生的兴趣,通过诵读经典的方式,让学生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与健全的人格。在阅读的百花园里,让学生的童心飞扬,生命变得精彩。

一、搭建平台,营造氛围

1.成立班级读书角

为了保证学生课外阅读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除了向各班级全面开放图书室,还倡导各班建立“图书角“,号召学生将自己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交流,以实现“资源共享”。

2.确立读书课

将每周二和周四的中午活动课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开展读书会、讨论会、演讲会、辩论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3.形成“诵读成长足迹卡”等制度

各个班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推荐的书目,用“诵读成长足迹卡”等检查学生读书情况,以促进学生认真读书。

附:

二、加强指导,激发兴趣

1.阅读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工具书或网络查检资料;(2)指导学生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3)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能力;(4)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熟练运用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方法。

2.读书笔记辅导

(1)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写摘录笔记。要教会学生在理解、品析的基础上,摘录课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提高鉴赏能力,加强阅读积累。(2)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写心得笔记。要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运用。(3)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写想象笔记。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我们要通过提示范例,摘录讲评,交流感想等方式,提高学生做笔记的能力。

3.如何选择背诵古诗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段、心理特点,先选择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应背古诗80首里面,朗朗上口、合辙押韵、耳熟能详的古诗。课本里要求背诵的古诗有十几首不是小学生应背古诗80首里面的,这些古诗老师必须要求学生会背,而且要求会写。

三、活动多样,体验成功

1.手抄报比赛与展评

各班根据读书情况出一期手抄报,选出好的作品展评,以此促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2.读书心得展评

根据各个年级的规定书目,由学生写出读书心得,在班级进行交流并且评选出优秀作品进行展评、奖励。

3.古诗文朗诵

(1)对于小学生必背的古诗文和校本课程中的古词,利用每周早上的晨读时间组织学生背诵,教师检查督促,扎实抓好每天的晨读。(2)古诗的积累是正常的语文教学的正常内容之一。要求语文老师每周一在黑板报的“古诗词园地”中上出示一首古诗或词,然后领导学生诵读,然后由较好的学生领导读,每天就由值日学生领导诵读,指导背诵。到一周结束时,要求学生能默写。(3)充分利用班级的评比活动,各班均采用各种评比活动,在班上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让学生积极参加此活动,学生背诵的古诗在教室里展示出来,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读好书,打好人生底色。”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阅读的意义。如今,走进韬奋希望小学的校园,到处有琅琅的读书声,到处有学生忙碌的身影,师生都沉浸在诵读经典的快乐之中,读书的热潮为校园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11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93-01

语文教育离不开课外阅读。广泛阅读是适应未来社会成员对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世界的需要;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是课内学习的延伸与补充。课外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使之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进一步补充营养,培养学生写作和阅读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课程资源的内涵伸展到社会、生活、教师、家长和每一个学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教科书、教参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的做法,真正地把教材内容指向除书本以外的校内外的各个场所。农村小学的阅读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教材一直是唯一的课程资源。阅读的内容贫瘠到了四大名著的作者都不明了。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由此可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以兴趣诱导学生读书

利用中午时间开展语文兴趣课,从学生的实际及兴趣出发推荐读书书目,进行个人藏书乐园、班级书架的建设,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兴趣。

二、以自主形式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学习

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就必须要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在阅读课上我们要努力做到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提倡阅读的自主性、开放性、创造性和主体性。此外,也开设课外阅读、读书指导、读物推荐、阅读欣赏、读书汇报进行分层指导,逐步实施,开拓学生读书空间,让学生享受读书乐趣,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三、以科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因此,我们应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几种基本的读书方法,如精读法,在课堂上教师就已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谈感受。对于课外阅读,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课上所学得方法加以运用,养成认真有效阅读的好习惯;批注阅读法,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做读书笔记,摘抄,平时“不动笔墨不读书”,目前许多学生将读书笔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我想我们可以将读书笔记做得更鲜活一些,比如做成贺卡、书签等,这样阅读就会变得更精彩,更有实效;诵读,这是一个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言语的过程。朗读把“目视”“与”“口读”结合起来,听读并举,声情并茂,有利于理解、体验和记忆,便于培养语感,一般诗词文赋的阅读多用此法;默读,是不出声地目视。文字符号通过视觉直映大脑,为大脑提供思维材料。默读的视觉广度大,阅读速度快。默读可以重复看,反复看,有助于理解。由于阅读时默默无声,更利于思考。除诗歌以外一般阅读多用此法;在查阅资料,阅读报刊,以及在理解性阅读、研究性阅读中也广泛使用默读法。学生在默读时,如果经常伴有标划、批注、摘录、列提纲、画图表等笔头活动,会更有助于提高阅读效率。同时还教给学生一些常见的读书方法,如: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等。

四、以良好的读书习惯

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青少年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仅可以使人获取信息,汲取知识,还可以给人带来自我发现、自我充实的机会,并且可以怡情养性,多一种丰富生活、享受生活的途径。所以我们在组织进行阅读时非常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主要包括带着明确目的去读书、按计划读书、读写结合、读思结合、善用工具书等。

五、以丰富的外延吸引学生不断提升

鼓励学生积极向图书室借阅资料阅读、订阅刊物杂志,像学生介绍可读性较强的作品等,让他们感受课外知识的广、深及读书的迫切感。

1、进行课内外链接阅读

充满智慧的课外阅读总不会脱离课内文本而孤立存在。课内外阅读要链接好,应以课文为基点辅以课外读物,最终形成以课文为中心向周围呈辐射式阅读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宽了视野,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上《赤壁之战》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三国鼎立局面,同时辅以各人物性格及相关故事,推荐学生看《三国演义》,要教《钓鱼与放虾》时则介绍《故乡》《少年闰土》等作品,鼓励学生走进鲁迅。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前置性、比较性、拓展性阅读,在联系中,对比下获取知识。

2、创设阅读大情境

把“我读中华古诗文”、“世界优秀儿童文学”等传统经典篇目作为学生必修课程。让学生在书海漫步。

掌握学生读书现状及心理状态,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筛选、整理出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并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385-01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提到作文,很多学生不自觉地就会皱起眉头,提到教作文,很多老师也会不自觉地皱起眉头,面对这个令人头疼但又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大家都有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写作中去,让她们感受到表达的快乐,被了解、被认同的成就感?而不是把习作当作一项任务,一项枯燥无味的工作呢?本文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是习作教学前提

在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普遍学生感到写作困难,谈“文”色变,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老师不及时医好这块心病,那么写作教学将事半功倍。学生厌恶写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写《一次活动》,写作之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参观工厂、游览名胜古迹、举行跳绳和拔河比赛等。写作时,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出来,让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消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作文,写作兴趣随之而来。

二、要让学生多读

多读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以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读多写,否则将前功尽弃。要达到多读的目的,除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中吸取写作“营养”。为了让学生能读到更多的课外读物,我的做法是:首先,鼓励学生办好借书证,定期到学校的图书室借书;其次,每个学期都精心设计好“班级图书角”,为学生订《小学生作文选刊》《小学生优秀作文》《小学生创新作文》等,并号召学生踊跃捐书。除此之外,还与其他班级友好合作,定期交换课外读物。平时用一定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读是积累,写是提高,只有读写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能力。

三、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录。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所以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还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具体的方法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并反复吟诵,只有经过长期积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但这也需要我们老师们长期有目的地培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材料。从读中学写,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

四、加强学生作文写作指导

加强作文指导,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决定性的作用。每次进行作文练习,我注重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具体步骤是:一是指导审题,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明白写什么,怎么写。二是指导立意,让学生明确文章的中心,明白为什么写,是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种感情,还是赞美一种精神等。三是指导选材,让学生明白选择什么材料才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此时,可以让学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拿出来,从中选择好材料,为写作服务。审题、立意、选材是作文指导的方向,除此之外,还应该引导学生谴词造句,用上各种写作手法、技巧,谋篇布局等。教师指导方法得当,学生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五、重视作文讲评,作文批改、修改

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只重视作前的指导,而轻视甚至忽视作后的讲评,修改。其实,讲评、修改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对作后的讲评、修改也同样要重视。

作文讲评是对本次习作的分析和评价。它是习作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既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加深,又是习作讲评的巩固和提高;既是对本次习作情况的总结,又是对下次习作训练的指导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讲评是作文教学中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认真抓好讲评这一环节,努力提高讲评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以上是我在写作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感悟,语文教学成败在作文。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还有待我们语文教师去共辟蹊径。根据自己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期达到理想的效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兴趣。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