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1: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辅导员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要真正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要认真理解“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理念的内涵。高等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还应追求学术自由。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也明确要求,学校必须建立教育评价体系,使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必须确定相应机构系统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学校和学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首先依赖于高校与学生之间能否在思想和观念上实现和谐与包容,这是双方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与基础。学校只有建立多种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效果以及各种诉求,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
2积极探索学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问题和诉求,学校建立了一系列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
2.1教务在线教务处运用教务管理系统平台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学生可以利用平台在线留言,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要求,系统管理员会及时报告教务处,对有建设性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和反馈。
2.2教学信息员从各班抽选品学兼优、积极参与社会工作、网络技能高的学生1~2名作为教学信息员,每学期召开会议,将学生反映的问题予以通报和反馈。教学信息员就是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的“内线”,因此相关部门要充分保障学生的隐私。
2.3辅导员制度建立较为完善的辅导员队伍,学生有关教学的问题由辅导员向所在院系反映;有关生活的问题,由辅导员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由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进行帮扶和治疗。
2.4校长信箱和党委信箱学校在校园网设立了校长信箱和党委信箱,学生可以直接反映对教学、生活、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意见,由校长或书记批示后,再由校办或党办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并在3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2.5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校重视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学生代表参加教学工作委员会,参与讨论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及教学改革方案等。
2.6学生网上评教根据制订的评教实施方案,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评教,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由质量监控部门进行整理分析,并及时反馈给各教学单位。
2.7学生座谈会教务处每学期初和期末进行教学检查,召开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对教学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检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在各教学单位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2.8学生社团与勤工助学学生参加相关社团,对食堂、公寓管理进行监督;参与奖学金评定、评优、综合测评、特困生补助评定等管理工作;设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参与学校教室及图书馆管理等;作为教务助理参与教学管理工作。
3建立学校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的现状与思考
(1)学生对“教务在线”利用率达到100%;通过“在线留言”反映有关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教务处均及时答复。“教务在线”已成为学生反馈教学信息的常用渠道。但学生反映的问题种类繁杂,在今后工作中应提高服务水平,将学生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以便协调与解决。
(2)学校制订了教学信息员管理办法,学生可通过教学信息员反馈教学信息。对于学生反映个别高职称临床教师教学不认真的情况,由教学督导委员会专家约谈,增强其教学责任感和荣誉感,并对临床教师加大奖励力度,激励临床教师积极参与教学。
(3)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最直接的管理者,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上遇到问题时,辅导员均提供帮助与支持,这成为学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基本渠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情感、心理交流越融洽,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越好。辅导员应着重了解性格上有孤僻、自卑、自闭等倾向以及身体残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心声,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沟通中除了要充分利用语言艺术,还要辅以一定的非语言沟通交流技巧,促进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帮助学生更好发展。
(4)截至目前,党委信箱和校长信箱已处理各类学生、教师意见和建议近200条,今后力争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解决处理,使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
(5)教学工作委员会将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予以讨论和审议。目前,学校有6名学生代表参加教学工作委员会。今后应对学生代表的选择制订相应的标准,建议定期轮换学生代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达心声,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更加民主化。
(6)学生网上评教覆盖校部和附属医院,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学生参评率在98%以上,保证了足够的数据量。对评教分数较低的教师,与教学督导听课结果相对照,对确需提高的教师择期开展诊断性听课。在今后评教中,应使用网评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对教师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7)学校每学年末开展教学检查,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座谈。近3年,年均收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近200条,反馈率达到100%。对于反映突出、较为集中的问题,提交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审议。
(8)学校设立大学生资助中心,专门负责学生援助工作。制订了相应办法,设立教务助理、科研助理、学工助理、图书馆助理等大学生勤工助学岗位200余个,近3年发放勤工助学岗位薪酬100余万元,年均1700余人次参加勤工助学,帮助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今后,应对勤工助学人员的选用制订更加科学的标准,保证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参与勤工助学。
4结语
目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一个较为突出且棘手的问题,寻求一个有效的工作途径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谈心可以使辅导员较为直接地了解学生的身心健康状态,并且对受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较为及时的化解,同时也能够及早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疾病并帮助其接受及时、有效的治疗。①高校政治辅导员作为直接面对学生的一线教师,其工作涉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行为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社会实践等等。工作时,辅导员必须与学生进行沟通,掌握学生情况。②好的面谈,往往可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稳定学生的情绪,扶正学生的思想。甚至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影响其人生的发展轨迹,对学生帮助很大。③因此,落实辅导员谈心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此,各高校开始尝试要求辅导员将每次的谈心过程记录在案,形成较为规范的学生成长档案。
1 厦门大学谈心工作体系――“心语计划”简介
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以及教育部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精神的过程中,厦门大学紧密结合党的治国方略、育人要求和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学生工作“精细化”的发展要求,在原来较为笼统的谈心制度要求的基础上,推出了一个系统性谈心工作体系――“心语计划”。该计划是厦门大学实施谈心制度的一个总称,指通过辅导员与大学生开展直接的、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变化,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中各种实际困难的一套谈心工作体系。
厦门“心语计划”的工作载体是一系列结构化的谈心表格。该校根据学生类型和学生问题性质,设计了1个“基本情况表”、8类基“础性表格”和2个“其他性表格”。根据谈心涉及学生范围,又将谈心分为普遍性谈心、选择性谈心及其他谈心三类。普遍性谈心主要针对新生和毕业生。该校要求带新生和毕业生的辅导员对这两类学生群体必须做到谈心全覆盖,即辅导员必须做到与每位同学谈心一次,从而掌握新生基本情况和毕业生就业情况。选择性谈心则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有选择性地约谈,具体包括与家庭困难学生谈心、与学业困难学生谈心、与学籍变动学生谈心、与优秀学生谈心等几种类型。再细分,与学籍变动学生谈心又有很多种,比如因为转专业,或者因为休学、延期毕业、退学,也或者因为违纪而被开除学籍等。其他类型谈心,则分为随机性谈心和与家长交流谈心。
2 厦门大学“心语计划”实施结果调查
截止2011年3月,厦门大学“心语计划”实施已半年有余。为评估“心语计划”的实施效果,2010-2011年第二学期开学后,厦门大学学生工作处采用文献调查法和访谈法跟踪调查该计划的实施情况。文献调查法的资料来源为:全校辅导员与学生谈心结束后的谈心内容记录(2010.09-2011.01,共2885份);访谈法以座谈形式开展,调查学生对“心语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价及改进建议。
3 调研结果
3.1 文献调查基本情况
第一,参与辅导员情况。有100名辅导员参与了“心语计划”,男女辅导员为别为44名和56名,参与率高达92.6%。其中,76.8%的辅导员具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历,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各学院完成情况。平均每个学院完成数量约为152份,完成数量较多的是经济学院(364份)、管理学院(294份)、艺术学院(293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269份),完成数量较少的学院不足50份,具体完成情况如下:材料学院32份、法学院189份、公事务学院44份、管理学院294份、国际关系学院31份、海洋与环境学院77份、化学化工学院98份、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75份、经济学院364份、人文学院152份、软件学院158份、生命科学学院108份、数学科学学院87份、外文学院154份、物理与机电工程学院108份、新闻传播学院192份、信息科学学院269份、医学院160份、艺术学院293份。辅导员谈心学生人数占学院总人数比例的均值约为10%,比例较高的是新闻传播学院(21.29%)、艺术学院(20.04%)、软件学院(13.19%)、数学科学学院(12.34%),部分学院完成比例不足5%。
第三,受辅导学生情况。受辅导的学生共有2885名,其中本科生2451名(约占全校本科生的12.0%)、研究生434人(约占全校研究生总数的3.5%,硕士426人,博士8人,)覆盖率约为8.9%。
第四,谈心类型情况。“心语计划”中,辅导员对学生的具体辅导分为三大方面,分别是:普遍性谈心,包括新生学业生涯辅导和毕业生就业辅导;选择性谈心,包括6类,具体针对的学生类型有: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业有问题的学生、学籍有问题的学生、优秀学生、涉及危机事件的学生以及特殊学生;其他谈心,分别是学生随机谈心和学生家长交流谈心,总共十个具体类型。
文献分析结果显示,辅导员最常使用的是学生随机谈心,共有826份,占总数的28.63%。其次是新生学业生涯辅导和毕业生就业辅导,分别有484份和432份,各占总数的16.78%和14.97%。而在所有类型当中,辅导员最少使用的是特殊学生谈心,只有18份,占总数的0.62%。
3.2 访谈调查基本情况
第一,学生对“心语计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有43.5%的座谈记录显示学生对“心语计划”持肯定态度,13.5%的座谈记录显示学生对“心语计划”持否定态度,43.5%的座谈记录显示学生对“心语计划”未置可否。学生对“心语计划”持肯定态度的原因如下:认为辅导员工作很辛苦,感到计划很温馨,认为计划实施帮学生解决了实际问题,感到计划有利于沟通。学生对“心语计划”持肯定态度的原因如下:认为计划不切实际,考核方式不合理;认为辅导员精力和能力有限,不能解决全部学生问题;认为辅导员不够专业。
第二,学生对“心语计划”的改进建议。学生对“心语计划”提出了以下意见:谈心方式多元化(一对多、讲座等),加强宣传,辅导员需进行角色转换(辅导员将自己当成学生与学生谈心),适当给予辅导员物质奖励,将谈心计划扩展到导师群体,改进“谈心计划”考核方式,多增加些辅导员,增加谈心途径(网上聊天等)。
3.3 调研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分辅导员对“心语计划”重视不足。上交的2885份谈心记录中,有效样本并不高。有些记录存在明显复制、粘贴的痕迹,有些记录则明显是由学生的。这说明,部分辅导员思想上不够重视“心语计划”,对谈心计划应付了事。
第二,部分辅导员的谈心工作不够深入,重“量”不重“质”。一些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非常有限,谈心记录上未表现出太多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真实情况的掌握程度不高。表面上交了不少谈心记录,价值却不高。而且,有些辅导员谈话结束后未提出相应的建议,令人感到遗憾。
第三,部分辅导员对学生不够尊重。有些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时,以权威身份自居,不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谦和待人、以诚相见。
第四,部分辅导员不注重沟通艺术。部分辅导员存在谈心时用大声来强调某些话的重要、连珠炮似的质问、懒散随便的现象,阻碍了谈心的顺利进行。殊不知,在谈心中,注意些小细节如端端凳子、倒倒茶、讲讲笑话、保持姿态等小细节,都能改进谈心效果。
4 改进工作的思考
从既有的相关文献反映出,厦门大学的谈心工作实施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针对调查反映出的辅导员对谈心计划重视不足、谈心不够深入、对学生不够尊重、缺乏沟通艺术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监督考核机制,对辅导员谈心工作进行考核,引起辅导员对谈心工作的重视。建立科学的谈心考核体系,有利于激励辅导员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展谈心工作。要保证谈心计划的落实,就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作考核制度,把谈心教育工作的成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绩效考评指标予以考核。学校应建立谈心教育工作考核制度,使其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考核体系应该由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指标组成,既要考虑谈心的质量,同时考虑谈心数量。对于谈心效果显著的谈心案例,进行点评表彰,还可以考虑编辑出版。④
第二,加大对谈心计划的硬件投入。良好的谈心氛围是辅导员和大学生顺利沟通交流的根本保证。一定意义讲,环境决定心境。⑤高校应积极为谈心计划的实施创造条件,如在谈心空间、时间上给予支持,开辟专门的谈心室等。
第三,提高辅导员“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意识。一个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应该充满爱心和责任心,将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通过有效的谈心方式,增进感情,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温馨的环境。⑥要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提高辅导员的思想认识,使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抱着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和信任学生的心理与学生谈心,为造就学生、成全学生、发展学生而工作。
第四,加强辅导员培训,提高辅导员谈心技能。通过谈心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看似简单,但实质上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辅导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关系到谈话的质量和效果。它不仅要求辅导员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一定的能力水平,而且还要求辅导员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从而保证政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统一。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使其更好地掌握谈话艺术,达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之一是(下转第129页)(上接第127页)要解决学生思想问题。面对面的谈心是化解学生面临的矛盾、疏通学生心理障碍、了解学生现实动态的有效工作方式。高校应重视谈心工作,不断研究、创新,让谈心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发挥切实的作用,以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大学生。
第二,学生对“心语计划”的改进建议。学生对“心语计划”提出了以下意见:谈心方式多元化(一对多、讲座等),加强宣传,辅导员需进行角色转换(辅导员将自己当成学生与学生谈心),适当给予辅导员物质奖励,将谈心计划扩展到导师群体,改进“谈心计划”考核方式,多增加些辅导员,增加谈心途径(网上聊天等)。
3.3 调研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分辅导员对“心语计划”重视不足。上交的2885份谈心记录中,有效样本并不高。有些记录存在明显复制、粘贴的痕迹,有些记录则明显是由学生的。这说明,部分辅导员思想上不够重视“心语计划”,对谈心计划应付了事。
第二,部分辅导员的谈心工作不够深入,重“量”不重“质”。一些辅导员对学生的了解非常有限,谈心记录上未表现出太多有价值的信息,对学生真实情况的掌握程度不高。表面上交了不少谈心记录,价值却不高。而且,有些辅导员谈话结束后未提出相应的建议,令人感到遗憾。
第三,部分辅导员对学生不够尊重。有些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时,以权威身份自居,不够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谦和待人、以诚相见。
第四,部分辅导员不注重沟通艺术。部分辅导员存在谈心时用大声来强调某些话的重要、连珠炮似的质问、懒散随便的现象,阻碍了谈心的顺利进行。殊不知,在谈心中,注意些小细节如端端凳子、倒倒茶、讲讲笑话、保持姿态等小细节,都能改进谈心效果。
4 改进工作的思考
从既有的相关文献反映出,厦门大学的谈心工作实施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针对调查反映出的辅导员对谈心计划重视不足、谈心不够深入、对学生不够尊重、缺乏沟通艺术等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建立科学、合理、可行的监督考核机制,对辅导员谈心工作进行考核,引起辅导员对谈心工作的重视。建立科学的谈心考核体系,有利于激励辅导员更为积极主动地开展谈心工作。要保证谈心计划的落实,就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工作考核制度,把谈心教育工作的成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绩效考评指标予以考核。学校应建立谈心教育工作考核制度,使其制度化、常态化和规范化。考核体系应该由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指标组成,既要考虑谈心的质量,同时考虑谈心数量。对于谈心效果显著的谈心案例,进行点评表彰,还可以考虑编辑出版。④
第二,加大对谈心计划的硬件投入。良好的谈心氛围是辅导员和大学生顺利沟通交流的根本保证。一定意义讲,环境决定心境。⑤高校应积极为谈心计划的实施创造条件,如在谈心空间、时间上给予支持,开辟专门的谈心室等。
第三,提高辅导员“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意识。一个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应该充满爱心和责任心,将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和朋友,通过有效的谈心方式,增进感情,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温馨的环境。⑥要加强对辅导员的教育,提高辅导员的思想认识,使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抱着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和信任学生的心理与学生谈心,为造就学生、成全学生、发展学生而工作。
第四,加强辅导员培训,提高辅导员谈心技能。通过谈心教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看似简单,但实质上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辅导员的个人综合素质关系到谈话的质量和效果。它不仅要求辅导员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一定的能力水平,而且还要求辅导员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从而保证政治性、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统一。高校应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使其更好地掌握谈话艺术,达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之一是要解决学生思想问题。面对面的谈心是化解学生面临的矛盾、疏通学生心理障碍、了解学生现实动态的有效工作方式。高校应重视谈心工作,不断研究、创新,让谈心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发挥切实的作用,以促进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合格大学生。
注:本文为2011年厦门大学学生工作课题研究项目《高校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评价方法研究》(批准号:2011XNYB001)成果
注释
① 陈怡.谈心――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J].改革与开放,2010(2):147.
②⑤王刘琦.高校辅导员谈心教育浅议[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56,57.
③ 王鲲.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谈话方法运用及其效果[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227.
学校一贯重视学风建设,每年开展校特优学风班评选,在学生综合测评实施办法、学生奖学金评选条例等文件中突出学业成绩的重要性,以促进学风好转,重点奖励“学业优良+特长”的优秀学生,重点鼓励、资助优秀学生到世界一流大学学习;科学设计并推行学术诚信教育,如与2014级全体学生签订学术诚信承诺书,所有考试实行诚信考试等。学校第三次党代会召开后,更是以“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内走在全省前列,产生全国影响”为目标,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在学术诚信、“四无”校园、特色书院制管理等方面形成特色。尽管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风貌是积极上进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高校战略转型、国家就业形势严峻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大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性正在衰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正在下降。据笔者近年来对浙江科技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大一新生的连续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存在的学风问题主要有3个方面。
1.1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
“你为什么要学习”的年级对比Table1Gradecomparisononitem“Whydoyouwanttostudy”原因大一学生/%大二学生/%变动百分点对学习感兴趣25.027.9+2.9对老师教学方式感兴趣7.57.8+0.3受同学影响21.323.5+2.2父母期望22.523.5+1.0社会的正面影响11.311.8+0.5其他原因12.55.9-6.6调查显示,大二相比较大一,除了受“其他原因”的影响有所下降外,另外一些原因的比例都有所上升。可以看出,到了大二,想要上进的学生数量开始增多,但增量不明显。总的来看,学习目标是不太明确的,学习动力是明显不足的。造成上述问题,既有就业压力、教育体制等客观原因,又有人生目标短浅和功利等主观原因。从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学生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都是“读书就是为考大学”,所以一旦考上大学后,有的学生认为已经实现了人生目标,没有及时制订新的学习目标,有的认为学习就是为了混文凭、找工作、赚大钱,而不是为了自己的未来进行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因此,不想在学习上花太多精力。
1.2学习习惯没养成,学习自律性低
调查显示,95%的学生认同“作为学生,学习是第一要职”的说法,但在“关于一周课外学习时间”的调查中,课外平均每天花1.5小时在学习上的学生占比不多,花2小时以上的更是少得可怜。由此可见,学生的认识和行为是有很大偏差的,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明显偏少,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学生花在学习上时间多和少的原因调查表明,不管是不想花时间还是愿意花时间,大部分学生把自己不学习的原因归咎于自身以外的客观原因,占比达到67.22%;而愿意学习的影响因素主要也是客观因素,占比达到64.12%。
1.3学习不够刻苦,贪图享乐和轻松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承认自己学习不够努力,喜欢轻松的上课方式和考核方式,比如问到他们“上课表现如何”,仅有15%左右的学生认为自己上课能认真听讲。问到他们“学习以外都做什么”时,只有25%左右的学生选择社会活动或运动,选择玩游戏、睡觉、恋爱等休闲方式的比例高达67%。上课不怎么认真听、课外又不怎么花时间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进一步调查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观原因时,发现除了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外,还与不少学生对大学学习的认识比较片面有关。他们在中小学长期、重复的求学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厌烦感,每当这种时候,他们就会被灌输这种思想,即到了大学就很自由、宽松,现在辛苦都是为了到大学里享受轻松浪漫的学习生活。因此,他们不自觉地对大学生活有了某种带有“玫瑰色”的憧憬,加之大学很多时间需要学生自己合理分配,有的学生习惯了被安排、被管,哪怕他知道自己的安排不合理,却不会科学规划,也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以致宝贵的课外时间就以这种非科学健康方式度过了。
2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角色探讨
目前,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角色地位还存在着一些不明晰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人认为辅导员应发挥主体作用,这种认识明显与“大学学风的主体是大学生”的观点相悖;有的人认为辅导员应发挥主导性作用,但如何发挥主导性作用的看法并不统一。众所周知,辅导员既是教师身份又是管理人员身份。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对学风建设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这点辅导员与其他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是同等的。但在学风建设过程中,会更加强调辅导员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这与辅导员的特殊性有关: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亲密导师、朋友,占据“天时”———大学生活一开始就亲密接触,“地利”———在宿舍食堂经常“狭路相逢”,“人和”———接触最多、接触时间最长,最有感情基础。那么,作为管理人员的辅导员,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究竟扮演着何种角色、能发挥哪些作用呢?辅导员作为管理人员在学风建设中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具体而言是发挥与师生沟通的协调员、学生日常事务的服务员、学生第二课堂的组织员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监督员。需要指出的是,说辅导员应发挥主导作用,绝不是想刻意夸大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而只是想把辅导员的正面效用发挥到最大限度。学风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可以说涉及学校的方方面面,但也因为是系统工程,系统构成、角色分配、任务分解和协调统筹是至关重要的,而辅导员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和管理者双重身份),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3辅导员如何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3.1与师生沟通的协调员教风是学风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相长”是教师奋斗的目标,但高校教师由于新校区住得远、科研考核压力大等现实困难,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不足是客观存在且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时辅导员的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他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师生沟通的桥梁作用,扮演好协调员的角色。现在教师的评教工作主要依托网上评教,评教结果是教师考核、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但看似客观的评价分数多是基于学生的主观感受作出的,“客观数据主观化”的评价方式能在多大程度上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依据是值得探讨和商榷的。与学生座谈无疑是交流最直接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生发言,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对教学的意见及建议,从而避免学生主观、随意的评价行为损害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通过任课教师发言,学生可以直接认识到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环节设计的良苦用心,也有助于教师积极反思自身的教学问题,从而促动教师认真改进教学方法、探索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期中教学检查经常会邀请学生或教师参加座谈会,但针对性和持续性不够,这时,辅导员可事先收集一些学生意见,针对学生反映比较集中的课程建议教学部门开设专题座谈会,诸如大一新生一般反映比较多的是公共基础课、大二大三学生一般是对个别专业课程意见较大,可根据年级、专业不同邀请不同学科教师参加座谈会。还有的特殊群体需要辅导员主动介入邀请教务部门老师参与座谈会,如降级学生、转专业学生,他们的问题不是课程与教师的问题,而是如何选课,如何办理加修、免修、重修等实际操作问题,这种类型的座谈会一般选择开学初或学期末进行,更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总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辅导员一方面与教师主动沟通,另一方面与学生平等交流,在教师和学生中间架起一座“教”与“学”的桥梁,既可满足教师不被学生误会、误评的需求,也可满足学生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的需求,同时能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从而为教风引导学风奠定了可行性基础。
3.2日常事务中的服务员
学生日常事务涉及学生的奖惩、勤工助学、寝室文化和生活等,为学生安心学习提供了有力保障,在这块工作中辅导员要淡化管理者的身份,强化服务员意识,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思维活跃但不稳定,看待问题比较理想化但容易片面,他们在处理自己的日常事务中有时会“本位主义”,习惯性地趋利避害、抱团等。辅导员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让学生在处理各种事务过程中学会如何按照规则思考问题、遇到困难该如何解决,教给他们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日常事务中学到的尽管不是专业知识,却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存技能和交往法则,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处理班级之间、班级内部同学之间的矛盾等,这也有助于学风建设。
3.3学生“第二课堂”的组织员
这里的学生“第二课堂”泛指教学活动以外的各种校园活动,主要依托分布在学校学院各个层面的学生会组织和社团,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整体学风的改善,离不开学生的“第二课堂”,比如文艺演出、迎新晚会、十佳歌手比赛、运动会、各种球类竞技、书画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主持人大赛、摄影大赛、英语角、讲座、报告、科技创新活动、和山毅行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辅导员通过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在文化活动中丰富和锻炼自我,提高自信心,提升交际力,让学生可以有舞台发现、肯定和展示自我;通过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将专业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现实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释放学习潜能,增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从而不断改进学校的整体学风。辅导员还可以利用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学生参加美化校园、环保绿化等公益活动,使学生在创造文明、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的劳动中珍惜劳动成果,同时良好的校园环境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4学生行为规范养成的监督员
大学学风需要制度规范的长期养成,高校必须“两手抓”———一手抓制度建设,一手抓规范养成。高校辅导员则是制度落实和规范养成的监督者。由人的行为发展规律可知,人的行为一般是按照从强制到自觉再到主动进行发展的,所以主动的学习习惯须经过强制阶段再进入自觉阶段,而强制阶段的主要抓手就是制度,俗称“制度管人”。高校的制度规范是学校依据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为满足学校和师生的发展需要,在治校过程中形成的为师生所公认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体系,严格遵守这些制度规范是全体师生的应尽义务。事实证明,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只有先做到他律才能逐渐走向自律,对于普遍缺乏自律的大学生来说也不会例外。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过程是外在强制性与内在自觉性的有机统一过程,外在强制是为实现内在自觉,强制不是目的,却是不可或缺的手段和过程。因此,在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中必须十分注重制度规范的约束作用。首先要加强制度建设。就学风建设方面,主要是建立和健全各种学习规范,如《大学生管理规定》《大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学生奖学金评选办法》《学生荣誉称号授予办法》《优良学风班评比条例》《评选优秀毕业生的实施办法》《大学生学籍管理规定》《大学生学位授予条例》《学生课堂行为规范》《考生守则》等,使学生明白哪些是学校鼓励的、肯定的,哪些是学校不提倡甚至反对的,那么他们会清楚地知道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做了有何后果、需承担哪些责任,等等。其次要加强制度落实,提高执行力。该奖励的奖励,该处罚的处罚,该退学的退学,不走过场也不敷衍了事。而要把制度规范落到实处,关键是抓好“养成”。如何“养成”?一是通过大学生的学习、实践,二是通过大学生的各种集体生活。“养成”的监督很大程度上需要辅导员参与。如辅导员可以巡查课堂学风,及时发现学生迟到、早退、缺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不良现象,帮助任课教师一起加强对违纪学生的监督和管理;也可以深入寝室巡查室风,了解学生在课后的真实学习风貌,协助班主任加强对寝室文明建设的监督。但对于课堂学风,笔者认为主要监督者还是任课教师,辅导员可以利用学生干部队伍加强班级学风的自查和督察,检查结果可以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便于任课教师加强课堂管理,但不应该越庖代俎甚至本末倒置,把教师的责任推给辅导员,错误地认为学生课堂秩序不好就是辅导员教育没到位。
4结语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前言
对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必要的发展策略之一。只有将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提高,才能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更加从容。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就业与创业的道路上才会越走越远。文章从民办高校的辅导员的观念等方面分析辅导员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帮助学校更好的建设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一、新形势下的高校建设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环境不断革新,国家在对青少年的教育方面更加重视。在新形势下的高校紧随教育课改的步伐,为了学校的持续发展,为了提升教职员工及学生的整体水平,积极建设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期望通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转变吸纳更多生源,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二、高校辅导员队伍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辅导员工作立场不明确
在辅导员的众多工作中,指导学生被放在最末端位置。除了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传达奖罚信息和就业信息以外,其工作重心皆在其干部的身份上。作为学校的干部?--,其待遇及地位都比一般教师要好,在职位的晋升渠道方面也比教师更加顺利。作为高层的后备资源,辅导员将辅导学生的重任当成陪衬,在其观念不明确的状态下,其专业素养自然会有所下降。
辅导员队伍年轻化
目前状态下的民办高校辅导员大多数是聘用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其年龄的原因致使其在工作态度方面有所偏颇。在其意识当中,辅导员只是未来走向专业工作的跳板,没有将辅导员真正的责任看在眼中。又因为其过于年轻,专业经验必然不足,所以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沟通方式。
三、对于专业化建设提出建议
纠正辅导员工作立场
对于一些辅导员不能担负真正的指导责任,将工作变成联络员的现象,高校要给出合理的解决对策。高校通过以开会及座谈会的方式,对辅导员进行思想纠正。正确划分辅导员的职责区域,对辅导员进行双重考核。帮助辅导员明确自身责任,让其清楚自身定位,以此来规范辅导员队伍中的特殊化、职权化。
除此之外,高校应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部门,一些辅导员因其年龄小而分不清工作的重要性,将辅导员工作作为未来工作的跳板的行为,需要专业的部门对其监督和管理。通过健全的组织机构,让其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真正价值,培养其成为真正的高层干部储备人员。
聘用目标明确
在辅导员的选拔方面,高校应认真对待聘用程序。在对新进人员的考察过程中,重点考察其专业素质、职业技能、政治思想,并在其年龄、个人能力、管理经验等方面提高选拔条件,制定合理、公正的选拔体制,杜绝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态度不认真、职工队伍老龄化等问题的出现,为学生选拔出优秀的辅导员,以其最专业的态度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以及如何在就业过程中突出自己。
培养专业化人才
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当中,除了要在最开始做好选拔工作,更要在已有的教师队伍中做好培训工作。为了帮助辅导员快速成长,应该定期为其作出培养计划,制定学习目标和方向,在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给予专业性的指导,提高其专业素养,培养其成为高校中专业化的人才。
四、建立三位一体的“包保制度”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实效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10-0151-02
作者简介:谢丽(198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是设置辅导员工作岗位的主要目的。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在各种社会思潮和日益多元化的价值观影响下,往往会产生疑惑、矛盾、不安与不适应。高校在社会主义办学方针的指导下,主要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辅导员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学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国际国内形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增强爱国主义以及公民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全面指导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并提供相关服务
大学生在校期间的首要任务是认真完成学业,辅导员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个老师,应当对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全面指导及相关服务,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勤工助学和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处理好友情、爱情和亲情的关系;帮助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党团组织、班委会和社团等组织;为学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社团活动、党团活动以及第二课堂活动提供帮助并创造条件;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关爱帮助特困生,为考研的学生和就业创业的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等。
(三)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健康辅导与帮助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处于转型期,大学生面临着学习负担重、人才竞争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巨大压力,心理问题日益普遍和严重。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迫切要求。辅导员通过与学生座谈,学生干部反馈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错误倾向和思想及时实施干预。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培育心理健康意识,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调适方法,预防和减少校园心理危机突发事件的发生。
(四)承担相关科研工作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一方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推动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不仅仅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工作的有效开展。因此,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和研究领域以及个人爱好,对学生心理和行为进行差别化研究,也可对辅导员工作内容、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环境、队伍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二、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日常工作过于繁杂,工作重点偏移
近年来,一些新建本科院校为追求效益,辅导员往往扮演着朋友、管理者、导师、保姆和护士等多重角色,从事诸多庞杂的事物性工作。这些工作占用了辅导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往往忽略了难以量化的学生谈话、心理辅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重要工作,工作重心偏移导致辅导员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再加之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部门条块分割现象严重,各项工作任务往往重复且政出多门,辅导员疲于应对各种重复性任务而严重降低了工作的实效性。由于日常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太多,许多辅导员无暇进行专业学习,无法进行自我提升,不愿意甚至也不能从事教学科研。
(二)学生心理问题突出,辅导员工作难度大
有些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在入学之初,便存在政治觉悟不高,思想不够成熟,务实倾向和个人功利意识严重等问题;还有些学生存在道德认知与行为脱节问题,集体主义荣辱观淡泊,缺乏诚信意识,如考试作弊、拖欠贷款、伪造证书、涂改成绩、随意违约、骗取补助等;还有些学生心理问题严重,有自杀或暴力倾向。这些心理问题的存在,无疑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更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
(三)学生、辅导员和学校相互间沟通不够顺畅
辅导员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纽带,是实现二者沟通交流的桥梁。辅导员既要向学生传达和落实学校的相关政策和要求,又要及时向学校反馈学生意见,这关系到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长期规划。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有些辅导员并未很好地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既没有将学校的工作精神传达到位,也没能将学生的意见及时反映给校董事会,导致学生对辅导员工作不满意,抵触情绪严重,甚至不愿意和辅导员交流。辅导员也不能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削弱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由于无法通过辅导员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在制定政策时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缺乏针对性,进而影响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四)辅导员的岗位培训机会较少
目前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基本取得硕士学位或者硕士在读),但大多来自不同专业,受资金、人力等因素制约,学校所提供的专业化的岗位培训机会较少,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和系统培训,辅导员往往缺乏专业的发展路线和明确的发展目标,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自身的潜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工作普遍缺乏创新,进而严重降低了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三、提高辅导员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辅导员素质
近年来,我国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一些院校对辅导员工作未给予高度重视。然而,科学定位辅导员工作,完善辅导员知识结构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讲座、研讨会、参观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脱产学习、进修等方式,提高辅导员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水平。同时鼓励辅导员在职深造、接受继续教育,以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学校应该注重辅导员的职业生涯管理,对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包括对职业目标与预期成就、工作岗位的设计、成长步骤及环境条件进行规划。
(二)明确工作重点
新建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涵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与成才指导、就业指导与服务、社会实践指导、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党建和团建、学生评奖评优、违纪处理、勤工助学指导、学生社团指导、心理健康的一般咨询与辅导等多方面工作,其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观”教育、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习惯养成教育应作为工作的重点,辅导员在工作中应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将社会敏感话题和政治问题的正确思想传达给学生,并协助学校管理部门就学生学习需求和管理本身存在的矛盾提供正确的指导。
(三)创新工作方法
第一,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同时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争取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第二,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根据年级、班级及个人情况的制定具体的教育目标,因材施教;第三,辅导员要与任课老师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学习规律,通过深入“课堂、宿舍、社团”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
(四)优化管理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是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因此要优化管理机制,理顺管理部门及学生工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划分学生工作相关各职能部门、人员的责任与任务,规范相关事项沟通与协调程序。而且要加强辅导员管理制度建设,建立人员经费、设备落实的投入保障机制以及检查监督功能齐备的考核评价机制;健全表彰奖励机制,重视发掘和发挥先进人物的作用;坚持物质奖惩和精神奖惩并举,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五)改善工作条件,提高辅导员工作待遇
新建本科院校各项工作的最终环节均由辅导员落实,而责任往往也落在辅导员身上,这影响了辅导员的工作情绪,并且由于辅导员需要在学生遇到各种问题及困难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这使得辅导员在校时间长,工作十分辛苦。因此要改善辅导员工作与生活条件,使其拥有良好的工作心情与较高的热情。学校应 “以人为本”,认真考虑辅导员的晋职晋升、政治待遇、岗位补贴、住房条件和培训进修等方面问题,并结合实际,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解除其后顾之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辅导员的超工作量也要予以肯定,适当增加其岗位津贴。
××年在全体储蓄检查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较好地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计划。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年基本没有发现经济案件和发生特大业务事故。现将××年度的工作简单回顾如下:
一、各位储蓄检查辅导员严格履行自己职责,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零售业务检查,纠正了一些执行规章制度的偏差,发现了一些违章隐患,部分支行还制定并执行了业务核算质量检查考核标准,保证了各支行零售业务的正常开展。
二、组织了两次全市性的零售业务大检查,重点围绕储蓄科的管理,事后监督的质量,责任卡、凭证管理、特殊业务等易发案部位,对全市个支行的个营业点进行了专题检查,检查面占全部网点的。通过检查、通报、整改,不断规范全市的零售业务的管理和核算。
三、在各位检查辅导员写出研讨文章的基础上,组织召开三次“易发案部位研讨会”,对零售业务的易发案部位分个专题进行研讨,通过研讨交流了一些业务中的难点,对规范管理、提高检查辅导员的制度水平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此外,结合急需解决的问题,还组织检查辅导员对集零业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为我处制定集零业务管理办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四、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集零业务、挂失和按姓名查帐号业务布置了两次专项检查,及时纠正一些重点部位的问题,对进一步规范零售业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五、根据省行零售业务处的要求,以“加强服务和执行制度”为专题进行了调研,不少检查辅导员深入一线,与储蓄科长、所主任、柜员一起写出了有一定质量的文章,提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为我行零售业务处写出调研报告提供了依据。
六、各支行普遍重视业务培训,检查辅导员积极参与各类培训班。据不完全统计,××年全年,各支行共举办培训班期,参训员工累计达人课时,按全市名储蓄员工计平均每人培训课时。培训的内容除一些新业务的培训外,大多数是对一些规章制度的要求和对差错事故的分析,对规范一线柜员和事后监督的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七、对全体储蓄检查辅导员分两期进行电脑基础知识培训,考核合格率为,初步掌握了用电脑处理检查辅导台帐的技能。目前,已有个支行的检查辅导员在电脑中分所建立检查台帐,个支行的检查辅导员用软盘上报检查辅导月报。
八、储蓄检查辅导员积极撰写调查报告和专题报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支行的名检查辅导员共撰写调查报告篇,研讨文章篇,各种专题报告篇。同时各位储蓄检查辅导员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向各级管理部门提出合理建议,仅通过月报反映的建议达多条。雨花的×××和玄武的××积极参与零售业务处组织的调研论文征集活动,其中×××撰写的论文获三等奖。
九、零售业务处按季编发《辅导员通讯》,以指导全市储蓄检查辅导工作。本年度共编发期。储蓄检查辅导员关心《通讯》质量,除积极投稿外,还给《通讯》提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给《通讯》的发展于新的活力。
十、根据近几年我行储蓄系统发生的案件、重大差错和总行通报的典型案件,举办了一次有各支行分管行长和全体储蓄科长参加的“案例分析讲座”。
以上的工作是在全体检查辅导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而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零售业务处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也离不开各支行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但是我们也看到,全市的检查辅导工作尚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各支行检查辅导情况很不平衡,还有极少数支行的检查辅导工作不够经常,有少数支行的检查辅导工作还不够深入,力度欠缺;布置检查辅导员写调查报告的任务还有一些没有完成,高质量的调查报告还不多;由于××年一些支行网点的调整,还需要对一些支行配备或增配储蓄检查辅导员。××年的有些工作在新的一年里还要继续完善和深入。
自2008年9月首批“90后”大学生入学报到至今,高职院校学生已全部由“90后”组成,而作为学生中的佼佼者,“90后”学生干部在学校学生工作、校园文化活动、社团建设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由于其成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90后”学生干部在价值取向、情感体验、工作风格、行为语言逻辑等方面具有与“80后”学生干部截然不同的特点。
1.知识信息丰富、学习接受力强
伴随着网络的成长,“90后”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他们获取信息快捷、知识面广、学习接受能力强,知识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远远超越了“80后”;对于社会新鲜事物、焦点热点,“90后”学生干部能保持与老师同步关注。但正由于极大的信息量冲击,使得人生阅历浅、思想不成熟的他们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产生片面理解,从而对他们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在处理问题上,“90后”学生干部还不够成熟,甚至容易和普通学生产生相同的想法。
2.敢于质疑、受挫能力弱
从1997年以来的一系列改革,中国教育体系慢慢脱离死记硬背的传统方法,迈向注重独立思考的西式方法,“90后”所接受的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使得他们自信、敢于表达。对学校一些规定、说法,“90后”学生干部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但由于过高的自我评价,缺少挫折教育,加之“非主流”模式的泛滥,他们的心理素质异常脆弱,遇到小事情也会产生很大的情绪反应,采取过激的行为,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所以在布置任务过程中,“90后”学生干部会出现畏难情绪。
3.个性张扬、忽视团体
过分的独立自主容易导致强烈的个人主义,而这正是“90后”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一个重要特征,与谦虚礼貌的传统大学生不同,他们特立独行,不善于与别人合作,也不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融会贯通。“90后”学生干部为了完成任务,容易在组织、安排、协调过程中采取粗暴的管理方式,忽视了组织内部的团结,如此恶性循环,也会导致整个团队集体归属感不强,欠缺团队的合作精神。
4.强化名利、处世过于成熟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90后”父母的生活态度有了很大改变,他们追求成功事业与高质量生活,对孩子的教育也脱离不了金钱,不能从情感的角度去感化孩子,导致“90后”缺少理想和信仰、功利心、欲望心强烈,处于一种精神匮乏的“悬空状态”。“90后”之所以选择当学生干部,除了锻炼自己的能力,更是希望获取荣誉奖项,在毕业求职时有很好的简历内容。“90后”学生干部在与辅导员的相处之间,也会出现处世过于成熟,思想负担过重,不够质朴的缺陷。
二 传统管理模式与“90后”学生干部的冲突
1.奉献精神与职责意识淡化的冲突
传统管理模式对学生干部的要求比较高,尤其在工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干部能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带领普通学生积极进步,或希望个人休息时间,完成工作任务。但部分“90后”学生干部职责意识淡化,将工作认为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义务、责任,或缺乏持久的积极性、耐性,在工作方面体现出“大一上学期踌躇满志,下学期热情减半;大二上学期敷衍了事,下学期不问世事”的状态。
2.信息传递方式的冲突
传统管理模式中,老师在布置任务过程中需要传递大量信息,通常会选择开会等方式,开会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干部的重视,同时及时解决潜在的问题,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另一方面却占用大量人力、时间,同时信息传递效果不佳。而且团委、学生会任务都比较多,开会频率也较频繁,“90后”学生干部对此有所抵触,加之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手机已深深影响校园生活,他们更加希望辅导员通过QQ或邮件的方式来传递信息。
3.学生干部选拔制度的冲突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实行学生处直接领导下的、以辅导员为主、以学生干部为辅的管理模式,因此学校领导和辅导员的意见对于学生干部选拔干预的成分较大,导致了学生干部选拔缺乏一个完全公开透明、平等竞争的环境,在这种选拔制度下,“90后”学生干部无法做到顾全大局,甚至产生叛逆心理,而与选拔结果产生对立现象。
三 探索“90后”学生干部管理新方法
1.完善学生干部选拔制度
辅导员要把好学生干部培养的第一关,把一些富有热情、具备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吸纳进来。选拔学生干部必须要考虑同学们的意见,可以采用竞聘或投票的方式进行选拔,辅导员必须对整个过程进行监督,避免拉选票的现象,切实体现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这也确保了“90后”学生干部能得到广大学生的支持。
2.“重锻炼、重培养”双管齐下
改变前期培养、后期放任重头轻尾的现象,将学生干部
培训贯彻在平时细节之中,而不是某一阶段的单向式宣传灌输教育。同时杜绝“重使用、轻培养”思想,避免一味地安排工作任务,必须适时地与“90后”学生干部交流工作经验、工作方法,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他们总结以往的不足,使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获得尊重与提高。使学生干部意识到自己在这个职位、这个团队中能学到东西,能施展自己的能力,满足尊重的需要。
3.注重心理疏导
“90后”学生干部较普通学生压力大,作为学生,他们需要完成学科考核,甚至起带头作用;作为学生干部,他们需要较好地完成任务,但是在工作过程中未必得到普通同学的理解和支持。而这些压力如果得不到释放,势必使他们陷入挫折困境。辅导员需要时常通过暗示语言引导“90后”学生干部进行自我调节,培养他们良好地应对挫折的心态,增强意志,使他们在担任学生干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
4.建立学生干部监督考核体系
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的体系是“大一当干事,大二当干部,大三退任”的流程,学生干部担任时间不长,所以部分院校不重视学生干部的监督考核,对于一 些不符合要求的学生干部也放任不理,这也造成了“90后”学生干部产生干多干少都一样的心理。因此要建立健全科学严谨的学生干部监督考核体系,定期开展述职活动,要求“90后”学生干部向学院总结工作计划,辅导员和同学们也对此进行评议。开展评分考核活动,对于连续两次考核末位的学生干部要进行面对面谈话,及时调整学生的工作状态,对于无心工作或无法胜任职务的学生干部要进行调岗或替换。
参考文献
[1]张丹.“90后”高校学生干部管理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college counselors makes their purpose of the work more clear, their will firmer, their behavior more lasting, and provide spiritual power and value recognition for their initiative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is influenced by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their own occupation and the external motive force from the school, government and society. It needs the counselor's own reflection to strengthen the inner power of the vocational ability, and improve the vocational recognition. It also needs schools, government and social reflection to enhance external conditions for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counselor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counselors' professional ability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P键词: 辅导员;职业能力;自觉性
Key words: counselor;professional competence;consciousness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168-03
0 引言
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自觉性使其工作的目的性更加明确,意志更加坚定,行为更加持久,为其主动提升职业能力提供精神动力和价值认同。辅导员职业能力自觉性的提高受到其自身对职业认同的内部动力和来自学校、政府、社会等方面外部动力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结合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实际状况,了解主要的因素,从而提出对策和建议。
1 调查方法与样本数据
就有关研究[1,2,3]影响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的因素而言,现有的研究大多基于主观判断,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归纳总结了影响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的诸多因素,但到底哪些是影响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的主要因素,还缺少实证研究的支持。此外,现有的研究都是从外部环境的改变如增加激励机制、制度化建设等来提高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的外部条件,没有从辅导员自身的角度来研究。本文从辅导员的视角出发,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座谈法等展开调查,对影响辅导员职业能力自觉性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调查研究。
1.1 样本与数据 本研究以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云南、陕西两省的53名高校辅导员为研究对象。参与调查的辅导员基本情况如表1。
1.2 调查及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在对现有的基础上,整理并形成了一套影响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自觉性的主要因素指标体系,设计有关影响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自觉性的主要因素调查问卷,在辅导员中进行发放,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同时,结合当前辅导员的思想现状,对辅导员进行个别访谈,直接了解他们对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看法,听取对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自觉性的意见和建议,进而从内驱力和外驱力两方面探索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自觉性的途径。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职业目标 职业目标的设定是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为职业指明方向,能起到自我激励的作用,是工作中的决策标准和考核依据。辅导员职业目标的设定与当前的职业是否具有一致性或承接性决定了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积极性。调查主要从辅导员对今后的工作打算、未来职业发展的期待,辅导员的工作愿望等方面进行考察。在本次调查中,受访者大都认为从事辅导员工作最有成就感的事是被学生认可,想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不到30%,有45%的受访者希望工作几年后转到校内研究、教学、管理行政岗位,或能进一步考博深造,另寻发展。也有一大半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成为职业型、专家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这与想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比例较少并不矛盾,受访者不愿意仅仅从事日常的学生工作,而是希望能更进一步提高工作的专业性、职业性,提高自身的素质。
2.2 职业认同 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是辅导员个体在多大程度上认为自己的职业角色是重要的有吸引力的,与其他角色是融洽的。职业认同的程度决定了辅导员是否自觉提升职业能力的长久性,如果辅导员自身不认同这个职业,在职业中也体验不到愉悦的感觉,就很难长期从事这个职业。主要从从自我成就感、工作要求、政策支持、个人提升、社会地位、学生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察。在本次调查中,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从事辅导员工作很有成就感,有6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工作时间越久越感到得心应手,70%的受访者认为学生工作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很大,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可度很高。只有不到20%的受访者认为国家的政策给了辅导员很大的发展空间,8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辅导员的社会地位很低,特别是在学校里接近90%的受访者认为辅导员的地位很低,95%的受访者认为辅导员存在职业倦怠。
2.3 职业培训 辅导员的职业培训是辅导员提高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辅导员自我提升、提高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水平的方式,为辅导员自觉提升职业能力提供基本条件,同时辅导员对培训内容、形式上的需求,也体现出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态度。主要从辅导员对职业技能竞赛的看法、承担相关课程的意愿、希望培训的内容、形式等,来了解辅导员对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态度。在本次调查中,大多凳芊谜咴敢獯邮戮鸵抵傅肌⒅耙瞪涯、大学生心理适应、党课、团课等辅导员课程教学,有75%的受访者希望通过外出访问、交流、参观、考察等培训方式提高职业能力,而对专家讲座、培训会议、职业技能大赛等不是很感兴趣,在对培训的内容上,60%主要偏向操作实务的学习,如专业技能培训、科研能力培训等,对理论学习、相关制度的培训显得不是很关注。
2.4 职业支持 职业支持是社会、学校对辅导员工作在制度、态度、物质条件、发展前景等方面的支持情况,职业支持为辅导员自觉提升职业能力提供外部条件。主要从对辅导员对工资待遇、地位、发展前景等情况的满意度来间接反映、从辅导员面临的压力、问题、困惑、期待等方面来考察。从本次调查看,受访者认为当前辅导员队伍中的突出问题是无形工作太多,职责不清出,工作量大,40%的认为自身发展前途渺茫,也有少部分认为得不到相应的尊重和待遇。最希望得到的支持是学校行政人员、专业教师的支持,有良好的工作制度体系(如职务、职称的评定政策上给予倾斜、辅导员队伍人员适当分流、培训、学习或考察机会形成常态等),合理的福利待遇。
2.5 职业能力 辅导员对各块职业能力的态度和看法决定了辅导员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重点,这个重点是否与《能力标准》的要求一致,是否与实际的工作一致决定了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结果。主要从辅导员希望提升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品质,了解辅导员提升职业能力的方向。的心目中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品质中,认为最符合的有工作能力强、思想觉悟高、沟通交流能力强,而对学术科研水平、深入学生、能够做学生的人生导师这几点上却要求一般;大多数受访者都认为自己在入职以来自身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主要集中在教育疏导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解决问题能力这几方面,提升较少的是创新能力、调查研究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几方面。
3 讨论与建议
3.1 愿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比例不高 参与调查的辅导员中,愿意长期从事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受访者仅有30%,大多数受访者希望工作几年后转到其他研究、教学、管理或行政岗位,获继续深造,另谋发展。还有少部分受访者比较迷茫,没有长远打算。但是就未来的职业发展而言,还是有近一半的受访者希望成为职业型、专业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辅导员并非不愿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而是迫于其他原因,如工作过于繁杂耗时,社会地位不高,待遇有待提高等原因。
3.2 辅导员的自我认同度较高,但社会认同度却较低 半数受访者认为辅导员工作很有成就感,辅导员工作对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有明显提升, 但受访者均认为社会、学校对辅导员的认同度较低。笔者认为这个矛盾是由于二者的评价标准存在差异引起的,辅导员认为学生满意是工作好坏的标准,而社会、学校则认为辅导员只是孩子王,不需要专业理论素养,而辅导员工作评判标准就是学生“不出事”。这二者之间的差异可以说都是对辅导员岗位的定位不清楚造成的。教育部早在24号令中提出,辅导员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辅导员只把“与学生打成一片”就当做工作的目标,学校的其他职能部门和专任教师把“与学生相关的所有工作”与辅导员工作划为等号,所有导致了辅导员的职责不清晰,辅导员的工作目标模糊。
3.3 辅导员倾向于实际工作能力的提升,对理论学习不够重视 有75%的受访者希望提高科研能力,但是希望提高理论水平的不到半数,更多的人希望提高专业技能,这说明职称评定、岗位定级等已经对辅导员有了思想上的冲击,开始重视科研能力的培养,但侧重点还是局限在实务操作,即解决事务性的工作为目标导向。对讲座交流、专题讨论、专家讲座兴趣不大,更多倾向于外出交流、参观,增长见闻,而对中国化的相关理论及知识、思想之政教育专业基本理论、基本只是、基本方法,以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没有足够重视。
3.4 辅导员期待有良好的工作制度体系 辅导员依然对自身的发展前景表现得迷茫、不满意,一方面是辅导员工作目前还被定位为“与学生相关的所有工作”,辅导员工作量大,职责不清,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逐渐对繁杂的工作产生倦怠感觉到自身的精力有限,辅导员队伍也没有相应晋升制度、职称评定出现瓶颈、辅导员队伍缺乏适当的分流制度,导致辅导员对发展前景感到迷茫。
4 结论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自觉性”的提高,实际是辅导员主体专业化、职业化的内驱力和外驱力的提高,辅导员自身的职业目标、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观念都会影响其提升职业能力的自觉性,而外部的激励机制如学术研究、课题支持,行业的准入、培训的要求,考核的量化等,学科体系的建立,学科带头人的带领等都会对辅导员提升自身职业能力的自觉性有影响。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自觉性”需要辅导员自身的反思,增强其提升职业能力的内在动力,提升职业的认同度;同时也需要学校、政府、社会的反思,提供制度保障来增强其职业能力提升的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于晓霞.关于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6):108-109.
关键词:“80后”辅导员;德育工作建议
80后的一代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随着时间的推移,“80后”在人们的质疑中走入了社会。这其中很多人走上了讲台,成为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生力军。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这些年轻的“80后”教师也显示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
一、80后辅导员的工作特点
1.具有饱满的工作热情,敢于创新教育方式。面临新的挑战,“80后”高校辅导员善于依托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断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思路,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一方面,他们是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的品行,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以高尚的言行、敬业的工作态度,感化和教育学生,增强思想工作的实效性。另一方面,除了不断学习更新专业知识,以便于与学生沟通之外,他们还力争更多地熟悉和掌握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计算机和网络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因此,他们既能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又能联系实际,以最饱满的热情、恰当的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依靠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科技传媒,把新思路、新知识、新信息传递和灌输给学生。
2.与大学生年龄相差不大,具有无比的亲和力。“80后”辅导员比大学生年龄稍微大一些,刚经历过教育阶段的他们对学生思想状况和心理动态十分了解,能首先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学生更易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一般来说,大学生愿意主动与“80后”辅导员接触,愿意接受其意见。通过发挥主动性和情感信任作用,以共同的爱好与话题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正是这种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让原先游离于学生群体之外的辅导员真正融入了这些“90后”大学生的生活,当他们遇到困难,需要抉择时,他们会首先想到向辅导员寻求帮助。
3.自身也存在不足。辅导员的工作很杂,涉及学生的课余生活、学习就业、党团建设、社团文化、贫困生资助、学生活动开展等等。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新鲜感消失了,便出现倦怠、迷茫、困惑。对他们而言,几乎每天都被学生处、教务处、团委等部门的事务性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来,时间和精力被占去了大半。一个辅导员要负责几百名学生,不但要确保他们安全健康成长,还要为他们的成才提供帮助,感觉压力很大。“80后”辅导员大多也是独生子女,他们自身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参加工作不久,经验不足,以个人为中心,急躁、易怒等;现代大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而年轻老师很容易被激怒,从而采取错误的处理方式,这就使得“80后”老师很难与大学生和平相处。作为大学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力军,辅导员的作用举足轻重。在面对这些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大学生时,就必须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在各方面认真地引导他们。
二、80后辅导员做好德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1.抛弃传统的教师威严,真诚对待学生,获得他们的认同,与他们建立真诚的友谊。辅导员是学生来到大学后首先遇到的老师,也是他们四年里接触得最多的老师。所以,辅导员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现在的大学生有着很多家长和老师不能理解的前卫想法。通常三年一代沟,那么,青年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应该用真诚的心来对待学生,让学生们知道,老师和他们是相似的,是能理解支持他们的。如何来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应该发挥微笑的最大作用,不能动不动就批评或指责,一定要以理服人。得到了他们的认同与友谊,学生们会非常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意见向老师倾述,辅导员就能很好地走进他们的心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
2.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关心帮助特殊学生,在要求学业之余,做好思想辅导工作。对大一新生而言,大学究竟是怎样的,在这里要学什么,做什么,和高中生活有什么不同,是他们最关心的首要问题。刚来到大学,可能有一部分学生发现并非与想象中一样,于是就会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出现迷茫。因此,辅导员首先要做的就是迅速引导他们适应大学生活。应通过班会、谈心等方式了解学生,帮助他们了解学业是他们在大学的首要任务。其次,可以通过高年级的优秀学生干部现身说法告诉新生,如何在学习之余,做一些社会工作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对大一阶段的几类特殊学生要关心帮助,比如,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要在入学前就尽量了解情况,以便在报到时为其通过绿色通道办理缓交学费的手续,之后,还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吃穿用度和同学们的反映,掌握班级中更多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好贫困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和贷款等方面工作;对独立生活不适应的学生要多加留心,一方面通过集体帮助和单独指导使其尽快适应独立生活的环境,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第一次远离父母,第一次经历没人管教和照顾的生活,有的由于孤独无助而自卑,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有的则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带坏,辅导员要注意这些学生的心理变化。另外,有一点非常重要,一定从一开始就要对学生强调做人的道理。大学里学的不仅是专业知识,也要学习如何去做一个正直的人,如何入世、处世、立世。现在学生的价值观非常多元化,辅导员必须摸清他们成长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分析他们的认知水平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了解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采取手机短信、QQ聊天、电话交流、E-mail通讯、登陆学生QQ空间或者博客等大学生们普遍使用的现代信息交流方式来保证和学生沟通的快捷有效。发掘各个学生的闪光点,因材施教。
3.选拔一支优秀的班干部队伍,构建团结和谐的班集体。在办理入学手续时,辅导员一定要尽量坚持全程在场,通过入学期间的观察,对每个学生有大致印象。此后,在军训期间,每班要设定两位临时负责人,负责与老师和教官沟通,并向同学们传达各种消息。在军训时,进一步观察学生们的性格和特长,辅导员要在心中拟出一组班干后备人选。着重锻炼这些学生,使其尽快了解各种情况,不仅能做老师的好帮手,也能把全班同学凝聚起来。在军训结束之后,尽快采取民主选举的办法确定班干部。此时,辅导员要注意更多地考虑学生的整体素质而不仅仅是高考成绩或者军训期间的表现。必须要求班干部在各个方面以身作则,发挥好带头作用。
另一方面,辅导员应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召开班会,或者由班干部召开,辅导员旁听。班会对于大学生来讲并不是可有可无,相反,班会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能经常在课后把同学们聚在一起,互相探讨学习,感悟人生等,这不仅可以强化同学们对班集体的认同感,同时也能增强整个班集体的凝聚力;二是通过班会,辅导员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同学们,掌握学生的动态,及时传达各种消息,高效管理起整个班级体;三是同学们可以更直接地互相了解,消除男女生、不同寝室之间的各种隔阂。
参考文献:
[1] 周化军.关于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的思考[J].职业时空,2008,(4).
[2] 续敏.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新思路[J].职业时空,2008,(9).
[3] 戴亚男.现代教师应具备的个性品质[J].中国教育导刊,2008,(4).
[4] 许察金.教师应该用什么去教书[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2(4).
[5] 卢志同.新时期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新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08,(8).
[6] 戚家勇.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新生工作[J].思想教育研究,2008,(8).
[7] 夏学銮.“80后”逐步走向成熟与理性[J].人民论坛,2008,(9).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3年在校学生,共25个班级(2011年9个、2012年6个、2013年10个)。
1.2内容、标准及方法
学院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评估包括辅导员工作、班委工作、班风、班级管理工作(学习、纪律、体育、卫生)、文体活动5个方面的内容,采用百分制对班级管理工作的5项指标进行综合量化评估,评估内容、标准及方法见表1。
1.3方法
每学年评估时,我们组织一些工作认真有经验的教师组成评估小组,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估:(1)各科室对各班的班风进行评估。(2)任课教师对班级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学习效果进行评估。(3)班委汇报班级工作、向学生述职。(4)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意见。(5)查各种资料、管理报表,计算学生成绩、纪律得分、体育出勤率等。
2结果
(见表2~3)从表2可看出:班级评估的总均分逐年提高,得分在95分以上的班级逐年增多。由表3可见,除学习方面,2011年和2013年的评分均显著高于2012年(P<0.05)之外,其他各项各年度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关键词】就业服务 高校辅导员 指导工作
就业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也成为学校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几年来,高校就业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辅导员作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者和参与者,加强辅导员的就业服务能力建设,有利于积极开展毕业生在就业工作中指导工作,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当前毕业生的就业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辅导员就业服务能力的探索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服务能力的必要性
201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在77%左右。今年,我国将有680万名大学生即将踏出校门。就业难的问题成为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关注的重点。而就业率也成为每个高校衡量办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去年11月,教育部的《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将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就业率成为高校招生的一个风向标,学校不能为了办学了办学,需要不断的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学生的可塑性。因此,各高校仍需要把就业问题摆在工作的首位。虽然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就业与辅导员有这直接的关系,作为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来说。他们既是教育者,也是管理者,他们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思想动态都比较了解,所以辅导员在开展毕业班的就业指导工作时就有很多的优势,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服务能力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的服务意识不到位
原教育部周济部长在关于《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的讲话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就业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所在。所以,要搞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先从理论层面上讲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辅导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出发点,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本着一切以学生利益为主的态度,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但是,大部分的高校比较注意就业阶段的使用性和技巧性,仅在毕业的前几个月进行几次相关的讲座或者报告的形式来应付多元化的就业情况,忽视了就业指导工作实际上是有其前瞻性的。短期的就业指导不能从长远上制订职业生涯计划。而且就业指导工作是一系列贴心、用心、爱心、有耐心的工作,要突出服务的特点,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这些繁琐的工作都需要我们的辅导员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2.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不高
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繁琐,他们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专研就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专业化的程度不高,对学生给予就业方面的咨询,也仅停留在浅层次的理解上。目前,我国的辅导员队伍较年轻化,他们本身都没有多少在职场上的丰富经验,缺乏社会阅历,导致很多就业指导都只是纸上谈兵,很难进行切有实效的辅导。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就业服务能力的探索
1.学校服务的重点对象是在校的学生
教育本身就是集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服务性行业。而学校服务的重点对象就是在校的学生。辅导员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强化就业服务意识,为毕业生的毕业做好后勤保障,提供优质的服务,创新服务方法,帮助毕业生解决一些就业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促使他们顺利的就业。确保学校的就业工作顺利的完成。
2.有的放矢地开展就业指导
就业服务不仅是到了大四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才给学生开展相关的就业指导课,它可以贯穿我们整个大学四年的校园生活,从大一时就可以给学生做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指导、学习的指导、面试技巧和心理素质的提高等,帮助他们在职业判断、职业道德教育以健康的就业心态、合理的求职目标和就业定位来过好大学生活,让他们在毕业之际能从容的就业,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与此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性格、爱好、特长等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指导。
3.加强辅导员自身的学习
社会的进步,形势不断的改变,要求我们的辅导员也应该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在就业政策和就业业务知识的学习,多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提升自身就业指导专业素质,唯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期就业指导工作。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可以多参加就业相关方面的知识培训,增加信息量的把握和知识的储备,把国家的就业政策及学校专业的实际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有建设性的就业意见。同时,需要辅导员多做就业相关的调研,了解当年本地区或外省市场对专业的就业需求,把握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为学生的就业做个参考作用。还可与兄弟院校的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吸取当前就业服务工作中别人的经验教训,了解在就业服务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足。
4.关注就业弱势群体
高校弱势群体的就业是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辅导员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心理交流,了解他们的就业想法和就业动态,要从心理方面给予他们咨询,要重视对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做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服务。这关系到学校的就业率和学校的安全稳定。
5.完善学生就业后的跟踪调查
对学生就业后的调查,可以让我们能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意见,对于改善学校平时的教学、课程结构调整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已经毕业的学生对老师的跟踪调查,还能感受到来自学校对他们虽然已经毕业的学生的关爱,激发他们继续努力工作,他们成功的就业经验和宝贵的资源,也可以作为日后学校就业指导课的正面材料和增加学校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因为社会和就业环境的不断变化,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的辅导员要总结历年的经验,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就业服务工作思路,提升就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大学毕业生如何迈向就业新天地需要转观念贴市场.
[2]教育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关键词】人际传播;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186-02
传播是人类繁衍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人际传播更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发生着。人际传播作为最常见的社会传播现象,一般来看,我们作为个体参与其中最直观感受的人际传播技巧包括三种:言语传播、文字传播和电子信息传播,因此可以说人际传播也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的中坚力量,其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影响并且制约着高校教育的建设与发展。在我国,当前高校教育的大众化以及社会急剧转型升级的情况下,高校大学生的辅导工作也面临着挑战和变革。过去比较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高校教育的发展需要,其工作范围开始涉及到学生的方方面面,比如说高校安全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引导就业指导等等,这些学生工作就需要专业化的辅导人员做好细致工作。李世平、王小明通过研究归纳出辅导员的专业素质结构可以分为四个纬度:职业理想、育人观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镜中我”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知,而这种认知主要是通过自己与他人的社会互动获得的。他人对自我的评价、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可以通过这面“镜子”来观察、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认知,形成“镜中我”。因此,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不断沟通联系中形成的,即自我要根据他人“镜子式”的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进行调整,以使自己不断进行社会自我的实现。
因此,高校学生辅导员作为教育者,管理者和服务者,辅导员专业素质就是辅导员在育人、服务、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需要通过个人发挥沟通能力,运用好人际传播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对学生未来身心发展起直接并且显著的影响。
一、人际传播技巧的分类
(一)言语传播技巧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人际传播方式就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这要求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掌控能力,以及对环境的把握。言语传播技巧主要可以利用语言和肢体言语,尤其手势言语的把握。传播应该主动,应该注意到受众的心理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取得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合理运用语言和姿态艺术,学会合理掌控语言环境,传播才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文字传播技巧
文字传播不需要直接面对传播对象,具有延时性的特点,因此可以有较多的时间组织文字,酝酿情绪,没有直接面对时的压力。在一些特殊问题时,可能会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因此需要提高的文字表达能力,对文字传播的运用应注意多观察传播对象,还要注意文字的运用是否恰当,要注意共情,让文字蕴含作者的感情,这样才能取得好的传播效果。
同时要注意不可过度依赖文字传播。相比较而言,文字传播缺少了对传播情景的掌控,不利于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毕竟,辅导员工作时与学生的交流,绝大多数还是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为主,这种方式能够让传播对象直观而又迅速的对传播者改变认识。
分析了两种传播方式,应意识到人际传播要圆满进行并取得效果,必须使之具备五个要素,即:开放性;移情作用;支持性;积极性;平等。即要注意在传播中传递感情,积极主动与人沟通,体会他人的心理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获得他人的认可支持,还有最重要的是应该怀着一颗平等的心,对每个人都因平等看待,失去了看待问题的平常心,传播也即无效果。
(三)电子信息传播技巧
当今是个信息时代,电子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电子信息平台成为他们的重要传播途径。电子信息传播扩大了交流的范围,使得传播技巧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起作用。但是这种传播方式需要对细节的把握,如果把握不好,就会缺少有效的反馈,更不能保证传播的有效性。
信息表达的有效性,应学会运用这些工具,注意细节,同时还要注意信息安全问题,要学会辨别信息的有效性。
二、人际传播技巧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
在信息时代,人际传播的实践价值日益提高,将人际传播的“镜中我”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大学生自我养成,创新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提高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很有必要。
人际传播中面对面、人对人的传播是最能够改变人的态度和认识的一种方式。传播者自身的条件对其传播的效果有着重要而且直接的影响。
作为高校工作者,首先就要先正已,使自己首先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其次要掌握有效的工作方式方法,少些空洞的说教,多些以事实为基础实例,最后要关注个体差异,对不同专业、地域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要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传播。因此,高校辅导员要通过表扬、鼓励等情感投入的方式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情。
据研究,“听”在人际传播中所占时间为42%,“说”为32%。从心理层面给予学生关注,除了主动的传播信息之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表达的信息能够倾听和反馈,这是人际传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没有倾听和反馈,大学生受关注感降低,也就没有了动力和源泉。只有认真地听,才能让学生觉得可能有产生有价值的“回应”。因此,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要由以思想教育为主要方式向教育、管理、服务的综合方式转变,听和说的人际传播技巧的掌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生是一个文化层次较高的社会群体,是国家培养的职业人才。他们的思想具有一定时代的代表性,且大学生参与事务的意识强烈。因此,在人际传播过程中,辅导员工作中应发挥其自主性,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谈,意见的表达是一个获取社会心理的过程,是为防止因孤立而受惩或失群。大学生个体在表明观点时,常要趋众和附属多数意见,以此来确认自我归属感。当发现自己属于“优势”意见时,就会积极地发表看法,表达意见。特别是当大量的信息与相对单薄的媒介渠道,比如辅导员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辅导时,难免出现传输漏洞、信息不畅等失误。有效的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传播,消息公布方式简单化,导致学生无法确认信息的准确性或者重要性,造成误解,甚至抵触。
此时,高校辅导员就要合理运用人际传播理论,采取个别谈话、短信交流等方式,畅通师生人际传播渠道,加强师生间的直线传播关系,尽可能避免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层层消耗,如在各类推优、评优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抒发自我,发挥学生提供意见和建议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自我期待和归属需求,建立大学生与辅导员的稳固关系,摆脱心灵的孤独状态,对立和分化。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