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腊八粥的材料

腊八粥的材料

时间:2023-06-01 08:51:11

腊八粥的材料

第1篇

活动来源:

农历十二月(每年十二月被称为腊月),每年腊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在我国,腊八节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而腊八节对于我们幼儿来说相对比较陌生。为了更好的让宝贝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风俗,我们开展了关于腊八的活动,以此增长幼儿对传统民俗的了解。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 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 通过学看日历,知道元旦和腊八节是哪一天?星期几?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

4、集体体验过腊八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是腊八节

师:宝贝们,马上就是元旦了,我们迎来了2017年。在元旦的这一天,同时又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出示绘制好的日历)

阳历是1月1日,下面还有小字,是十二月初八,你们这是什么日子吗?

告诉你们哦,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传节日叫做腊八节。

二、腊八节知多少。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

一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腊八粥称为“福寿粥”。 ”“福寿粥”意思是说吃了以后可以增福增寿。

一说,秦始皇修建长城时,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一说,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来纪念他。

三、介绍腊八粥

你们吃过腊八粥吗?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

请幼儿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枣、红豆、绿豆、桂圆。。。。。

腊八粥里面会有8样不同的食材。

四、教师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请幼儿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扁扁的红豆,

圆圆的桂圆,

胖胖的花生米。。。

五、宣传“腊八粥”——八宝粥

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食材,向同伴介绍腊八粥所需的材料!

第2篇

超市设腊八米专柜

与往年相比,这两天超市里最打眼的景观就是腊八米热卖。不少超市都开辟腊八米专柜。昨天下午,在通州杨庄附近一家大型超市内,记者看到,购买杂粮的市民明显增多,不少年轻人的购物筐内也多了小塑料袋装的腊八米。“我们能根据顾客的口味和需要,给他们配腊八米。”销售员一边忙着称重,一边说。

腊八杂粮重“养生”

在北四环一家超市内,腊八米和腊八粥打起了“养生”牌。“燕麦能降低胆固醇浓度,对糖尿病人有好处。”两位买腊八米的老夫妇专门让售货员多称了一斤燕麦。

“薏米能防高血压,栗子能补肾气亏,大豆和坚果中含铁,最适合准妈妈。”在鼓楼大街一家小菜市场里,卖了五六年杂粮的张贤玉告诉记者,她每年这个时候都会帮一些顾客配置腊八米,“老年人最喜欢这个了。”

原料综合涨幅不大

尽管今年农产品价格有所涨价,但把腊八米价格综合起来后,涨幅并不大。记者调查发现,今年腊八粥原料中,价格有升有降,其中新发地市场昨天的资料显示:泰国香米、黑香米、薏米和绿豆等批发价格分别为13、11、22和13.3元,与去年同比涨幅比较大,分别约上涨35%、32%、22%、24%,红芸豆、白芸豆、红小豆等价格同比则略有下降。据商贩介绍,今年混好的腊八粥原材料每市斤价格为3.5元,比去年上涨了一两毛钱,如果平均到每碗粥上,价格涨幅并不大。

腊八粥凌晨熬 腊八蒜早上阵

京城各商家早早做好了准备,腊八粥今天凌晨3点钟就开始熬了,专为春节准备的腊八蒜也将在今天晚上开始泡制。部分商家提前便泡制了腊八蒜,供心急的市民腊八当日品尝。

第3篇

文章摘要:因为腊八节这天可以喝到美味的腊八粥. 当腊八节的前一天清早,嫣儿和奶奶就要准备熬粥的材料,需要准备好多东西呢,有大米、栗子、红豆……,需要把这些东西洗好,挑好了才可以开始熬粥.腊八节一早,熬好的腊八粥很香,而且奶奶说熬腊八粥要用大……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关于腊八节的故事.这本书的名字叫《香香甜甜腊八粥》,读这本书之前我只知道有腊八节这么一个节日,读完后我了解一些关于腊八节的习惯和风俗.

主人公是一个叫嫣儿,嫣儿盼着腊八节的到来,天天都去翻日历,因为腊八节这天可以喝到美味的腊八粥.

当腊八节的前一天清早,嫣儿和奶奶就要准备熬粥的材料,需要准备好多东西呢,有大米、栗子、红豆……,需要把这些东西洗好,挑好了才可以开始熬粥.腊八节一早,熬好的腊八粥很香,而且奶奶说熬腊八粥要用大锅,熬来熬去的才会很香.奶奶告诉她,熬好的腊八粥先要用来祭拜祖先和神灵,希望它们保佑来年能够平平安安,风调雨顺,有更好的收成.然后嫣儿就要把粥送给村子里几个年纪大的爷爷奶奶.当然奶奶还告诉嫣儿一个重要的习俗,就是要把腊八粥涂在树上,这样这棵树就会长的更茂盛,更结实.看着看着,我仿佛闻见了那香气扑鼻的味道,真想尝一口.

这个故事短小精悍,却告诉我们一个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读完后我查找了资料,原来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三曰“腊者,逐疫迎春”.原来一个小小的腊八节就包含了这么多的学问,我喜欢中国的传统节日,因为它们都会包含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还有些神话故事或者有意思的传说,让人觉得神奇而难忘.

第4篇

——题记

今天是腊八,腊八是指每年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在我国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大多数地区都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喝腊八粥的历史,最早开始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腊八粥是用八种当年收获的新鲜粮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为甜味粥。粥内有大米、小米、绿豆、枣、栗子、桂圆、葡萄干、青丝、玫瑰、红豆、花生、冰糖等材料。《红楼梦》所记配方:各色米豆加五种菜果(红枣、栗子、花生、蒙用、香芋)。各地腊八粥所用材料各有不同,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作《粥食》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从而将世人对粥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粥文化是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而又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部分。熬粥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需要耐心。说到耐心,家庭主妇的我真的感觉到熬粥的功夫了。熬粥前要先将米用冷水浸泡一小时,先用大火煮开,再换慢火熬煮……这熬粥的过程真的像一首诗写的:“人生好比粥一锅,煎熬滚煮耐琢磨。宜疾宜徐看火候,酸甜苦辣自张罗。”把熬粥与人生相比,不无几分道理。

喜欢熬粥的“熬”字。很多时候,日子不就是熬过来的吗?熬,字典的解释为:烹调方法,把蔬菜等放在水里煮。熬也是将物料放入汤水中,加调料,用旺火煮滚后转中、慢火长时间加热至物料软烂成菜的烹调方法。所以,熬,是慢功夫。常言说:急火出菜,文火出药。所以,用功夫熬出来的东西,总是别有一番味道,无论是苦是甜。

人生苦短,就像是一锅粥,需要慢火慢熬。粥,是一点点熬出来的;日子,是一天天、一年年走过来的。稀粥从沸腾到宁静,好比人生从虚幻的浪漫到激情终被锁定的平实,当你能静下心来熬一锅好粥,你对人生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感受。看陆幼青《死亡之书》时,我记下了这样一句话:“意念春光,静享人生。”作者在用自己的体会告诉我:春光固可意念,人生还须静熬。然而人生的这个“熬”字,真的很难。

不朽的时空宇宙中,人生是短暂而渺小的,时效空效是最强大的。人必须耐心地熬着自己的粥,之后再慢慢享用自己熬就的粥。不同的人掌握的火候不一样,所加的作料不一样,最终熬出的味道也不一样的。人生就像一锅粥,熬啊熬,因心境和手艺的不同,有人熬出几许苦衷几许无奈,也有人熬出几许苍凉几许感慨,还有人熬出几许清香几许逍遥,更有人熬出几许辉煌几许得意……

社会的不断变迁和进步,经历了不同的朝代。每个人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都有着不同的人生故事。这些都需要慢慢去熬,慢慢去经历,慢慢去品味。一锅好粥,需要慢慢的熬,才能散发出浓浓粥香。人生如同一锅粥,同样需要我们在时间的文火上慢慢地熬,当中因为融入了不同的心情,融入了不同的情感,就会熬出各种味道不同的好粥来。这其中有甜有咸也有酸,当我们细细品味时,才能体会出那份平淡真实的悠然与优雅。

有人说,人生就象一碗粥,需要慢火慢熬;也有人说,人生若苦药,需要文火慢熬;有人说,人生是一碗汤,需要慢熬慢炖。无论把人生比喻成什么,它都是一种经历,经历需要的是时间,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人生恰似一种熬,急火烧开慢火熬,武火煮开文火炖。无论人生如何艰难,只要自己能慢慢地熬,熬出的五彩的人生是属于自己的。

尽下心中五谷,熬出人生百味!人生要经得起熬,也要熬得住。越王勾践“熬”得住,最终三千越甲可灭吴;孙膑能“熬”得住,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司马迁“熬”得住,花了十八年时间完成长篇巨著的《史记》……这些不同的熬,都经历了人生的苦难。也许没有人生的苦难,没有这些前贤的“熬得住”,我们就看不到今天历史中让人感慨的故事了。

佛说:人有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这些苦,只有于人生的漫长之旅中,慢慢去经历人生的岁月蹉跎,慢慢去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慢慢去体会人生的苦乐参半,以入世的精神做事,以出世的精神做人,便会知其乐,忘其苦。人生的意义重在“熬”,在艰辛的日子里“熬”下去,走下去,充分享受“熬”,最终在“酸甜苦辣咸”的五彩缤纷中熬出一份精彩。

第5篇

  

  转眼间,又是一年腊八节。喝腊八粥、制作点腊八蒜……关于这个节日,可能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回忆。

  民俗专家王娟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腊八节人们常吃的饮食有腊八粥、腊八面等,也有的地方会喝“腊八酒”。腊八节到了,过年的大幕也就此拉开了。

  腊八节与“腊祭”习俗有关?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又称为“佛成道节”等。

  也有说法称,在中国古代,一些地方很早就有与“腊”相关的“腊祭”习俗,时间在腊月,具体日期并不固定,这种习俗后来被视作“腊八节”的来源之一。

  过腊八节,很多地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几经演变后,腊八粥的内容逐渐丰富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当然,煮腊八粥,不同地方的人家使用的材料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等,再加点红豆、花生或者葡萄干之类的。

  “关于腊八粥的由来,有好几种说法。”王娟介绍称,其中有个故事,告诉人们生活中要“勤俭节约”,“相传以前有个人,浪费了很多粮食,他身边的人觉得可惜,便悄悄收了起来。”

  豆子、米……收起来的粮食有各种类型。到了年末,浪费粮食的这个人家里没米下锅,就把这些积攒的粮食放在一起煮粥。此后,这家人也懂得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有的地方会在腊八粥里加入一些香菇或蔬菜。但总的来说,煮腊八粥用到的食材一般比较多,得有十来种,多的时候可能有十几种、二十多种。”她表示。

  除了喝腊八粥,还有哪些习俗?

  包括喝腊八粥等各种饮食习俗在内,腊八节可能承载着很多人温馨的记忆。

  曾有老北京人回忆,自己小时候,熬腊八粥一般在腊八节那天凌晨四点左右,粥里要放一点青丝红丝,或者红白糖,三四个小时过去后,煮好的粥香甜可口。

  “以前家里的长辈过腊八节很认真,会给大家准备腊八粥,还要提前泡腊八蒜,比较有仪式感。”提起过腊八节的经历,程女士这样对记者说道。

  的确,在腊八节,具有象征性的食物还有腊八蒜、腊八面等。人们挑选上好的大蒜,用醋泡好,等到了除夕吃饺子的时候,蒜已经变成了漂亮的绿色。

  “另外有说法称,蒜和‘算’谐音,这也在提醒人们,年底就要到了,有欠款或者账目盈亏,要及时计算清楚。” 王娟说,也有的地方会在腊八节这一天喝“腊八酒”。

  每个人都是传统节日的“载体”

  俗话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个节日的到来,意味着年近了,人们为过春节做着准备,忙得不亦乐乎。

  “传统节日,为人们提供了家庭之间相互联系、维系亲情的一种渠道。”王娟认为,在准备过节的过程中或者过节时,人们深化了“家”的传统观念,感受到了浓浓的温情。

第6篇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相传,在古印度 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徒劳无益,并对婆罗门教的神权极为不满,于是,在他29岁那年,合弃王族的豪华生活,出家修道,学练瑜珈,苦行6年,大约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树下,彻悟成道,并创立了佛教。史传,这一天正是中国的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由于他是释迦族人,后来佛教徒们尊称他是释迦牟尼,也即是释迦族圣人的意思。佛教传入我国后,各地兴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动也随之盛行起来,尤其是到了腊月初八,祭祀释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举行诵经,并效仿牧女在佛成道前献一种“乳糜”之物的传说程式,煮粥敬佛。这便是腊八粥的来历。 宋朝 吴自牧撰《梦梁录》卷六载:“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寺等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此时,腊八煮粥已成民间食俗,不过,当时帝王还以此来笼络众臣。元人孙国敕作《燕都游览志》云:“十二月八日,赐百官粥,以米果杂成之。品多者为胜,此盖循宋时故事。”《永乐大典》记述“是月八日,禅家谓之腊八日,煮经糟粥以供佛饭僧”。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将北京安定门内国子监以东的府邸改为雍和宫,每逢腊八日,在宫内万福阁等处,用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然后将粥分给各王宫大臣,品尝食用以度节日。《光绪顺天府志》又云:“每岁腊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监视,盖供上膳焉。”腊八粥又叫“七宝粥”,“五味粥”。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南宋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天津人 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近年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 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高原 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人 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人 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这天全家人只吃腊八饭,不吃菜。 青海 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在山东 “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人 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地区 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人 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稗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福建热线)腊八豆腐“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翡翠碧玉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煮“五豆” 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有的在腊八当天煮,有的在腊月初五就煮了,还要用面捏些“雀儿头”,和米、豆(五种豆子)同煮。据说,腊八人们吃了“雀儿头”,麻雀头痛,来年不危害庄稼。煮的这种“五豆”,除了自食,也赠亲邻。每天吃饭时弄热搭配食用,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三,象征连年有余。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来源:新华网

第7篇

腊八节一般都是在一年中比较冷的时候,所以喝腊八粥正好可以驱寒,那么腊八节为什么要做腊八蒜呢?腊八节吃腊八蒜有什么讲究呢?对于这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都很想知道答案,下面赶快来了解下吧。

腊八节为什么要做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

腊八吃腊八蒜有何讲究 在腊八节这天还有腌制腊八蒜的习俗,因为此时天气寒冷,适量吃一点腊八蒜能起到祛风散寒的作用,同时还能帮助预防风寒感冒。腊八蒜具有很好的杀菌消炎作用,能起到对抗感冒、抗衰老防铅毒、强效杀菌有很好的作用。 此外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各家商号要在这天结算账单,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甚至部分地区还有谚语说“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腊八节要不要吃饺子 可以吃饺子。饺子是中国传统饮食,尤其是北方地区,基本上逢年过节或者有重大庆贺时都会吃饺子,饺子制作简单,内馅丰富,风味独特,男女老少皆宜,而且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不过腊八节吃饺子并不算吃传统食物,腊八节是冬令节日,有自己的饮食习俗,并未把吃饺子算进腊八节的传统饮食中。

腊八节喝腊八粥有时间限制吗 有一定的说法。腊八节这一天喝腊八粥也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在头一天就要将制作腊八粥的食材准备好,得到腊八节这天一早就要开始熬制,且吃腊八粥的时间最迟不宜超过中午,并且早上还需要将腊八粥分给左邻右舍的邻居来吃,这也预示着邻里间关系和美,还能寓意着来年庄稼能有好的收成。

(来源:文章屋网 )

第8篇

又到一年腊八节,现在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把腊月的初八称为腊日或腊八,并将它当作我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即腊八节来对待。因此,许多与腊月或腊八有关的习俗也往往都被冠以“腊”字。

腊八粥滋味美

从小生长在北方的我,对于腊八最深的印象莫过于喝腊八粥。还记得小时候,总是缠着奶奶讲关于腊八粥的故事,虽然每年都是一样的内容,但是仍然乐此不疲。奶奶总是耐心地给我讲,相传,元末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他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后来,腊八粥就被流传下来。家里每到腊月初七,奶奶就开始忙碌起来。她把干果、杂粮逐一淘洗泡好,然后捞出凉干,再预备好几样鲜果片和冰糖、青红丝。初七晚上,刷锅添水,有条不紊地张罗起来。奶奶总说,熬粥要有耐性,一样一样要讲究次序,看准火候。她先把最耐火的干果、杂粮下了锅,耐住性儿,用小火不急不躁地煮,待它们涨裂了口儿,再加入比较易烂的其他几样干果、杂粮,一直熬到涨口开花。这时浓浓的香味儿飘散开来,最后放入梨片、山楂片、橘子瓣儿和少许冰糖、青红丝,熄了火,再焖上一会儿。这样,一锅热气腾腾、醇香诱人的腊八粥才算熬透。

今年,虽然喝不上奶奶亲手为我熬制的腊八粥,但是有另外一个惊喜――一份来自远方的包裹。这份意外是朋友寄来的,一下子打开了我在安徽生活的时光记忆。

腊八豆腐暖人心

朋友寄来的是一盒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黄山的特产,是黟县民间的特色风味美食。在黟县,每年农历十二月的腊八节前后,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因此,人们就把这种晒制的豆腐取名叫“腊八豆腐”。

徽州人对腊八节很重视。因为“腊八”一过,春节就临近了,家家户户要从腊八这天起,清扫屋宇灰尘。当天要吃腊八粥,黟县、休宁县北乡一带则开始晒干豆腐,还有“腊八无闲妇,家家晒豆腐”民谣流传于世。腊八过后,家家开始忙年了:裁新衣、杀年猪、做腊八豆腐、做食桃、打年糕等。

说起这腊八豆腐,真让我垂涎三尺。还记得,第一次吃是在朋友家里,她非要我尝一尝家乡的特色风味。刚听她说是一种豆腐时,我不禁笑了,我们北方的水豆腐那是出了名的好吃,难道这种腊八豆腐还更胜一筹?只见朋友端上一个拼盘,盘中盛放着用刀雕成各种动物花卉形状的腊八豆腐,上面淋着麻油,拌着葱、姜、蒜等佐料,光是一看,我就知道最初的想法错了。尝一口,真是色泽绵润如玉,入口松软,味咸带甜,既香又鲜,极其映衬了黟县民间的古话,“当你把腊八豆腐放在嘴里吃时,巴掌打到嘴上都舍不得放”。

朋友说,腊八豆腐的制作也很有讲究。先用上等的黄山六月小黄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圆形或方形的块状,然后抹上盐水,在上部中间挖一小洞,放入适量食盐,置于“进九”以后温和的冬日太阳下慢慢烤晒,使盐分逐渐吸入,水分亦渐渐晒干,即成了“腊八豆腐”。腊八豆腐平时都是用草绳串起来悬挂在通风处晾着,要吃时才摘一个,一般可晾放三个月不变质,不变味。食用时,一般切成薄片,既可单吃,也可与肉类同炒、同炖。

腊八豆腐不论怎么吃,味道都十分的美味,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科学表明,大豆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特别是钙。但大豆中含有大量的蛋白抑制酶和气化酶,如果直接食用的话,利用率没有做成豆腐食用来得高,且容易胀气。而黟县的腊八豆腐是用上等的小黄豆,经过特定的加工工艺加工制作而成,蛋白抑制酶和气化酶均已被破坏,利用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所以,不但是餐桌上的营养佳品,也是送礼的佳品,又易于保存。

腊八豆腐是黟县特产,每年过年时都要远寄给在他乡谋生或久居的亲人朋友,甚至飘扬过海,便又成了殷殷乡情的寄托之物。腊八豆腐方便了徽商商旅奔波,也可使他们久在他乡睹物思亲莫忘根;同时,每片腊八豆腐均有金边镶外银白其肉,讨个“吞金进银”的口彩。

第9篇

2. 一朵云能飘多久,一阵雨能下多久?一束花能开多久,一脸笑能挂多久?如果问我祝福你多久,我说:心跳多久祝福多久!月日腊八节,祝你节日快乐!

3. 腊八到,以快乐健康幸福平安如意吉祥好运发财为料,再用真心真意之火熬制,最后成功出炉一碗福气腊八粥送给你,愿你时时开心,幸福永远!

4. 腊八到,送你一碗吉祥腊八粥,保你喝一口,心情舒畅,万事逍遥;喝两口,生活甜蜜,幸福无比;喝三口,神采飞扬,其乐融融;喝一碗,必定福气冲天,好运如潮!祝你福寿安康,日子越过越美!

5. 支一口锅,为你熬一碗腊八粥。投入思念炖一炖,撒上问候搅一搅,幸福的滋味更浓了,快乐的香气弥漫了,愿你喝出幸福安康,喝出开心甜蜜。腊八节快乐。

6. 腊八家家煮粥多,五谷杂粮浸豆果。曾为佛粥济众生,代代相传至今朝。子孙后代不忘本,铭记祖先勤俭美。俯首农桑民安泰,丰衣足食好年景。

7. 腊八送八,送你八到:耳聪目明,听到看到;心有灵犀,梦到心到;谦谦君子,说到做到;百事如愿,想到得到!祝你腊八节快乐收“粥”福。

8. 腊八到,在生活的大锅里,添些快乐元素,幸福感觉,吉祥氛围,如意心态,开心表情,健康体魄,美妙心情,平安和睦,加好运火焰烹制,煮成一锅美好生活八宝饭,全部送给你,愿你腊八乐相伴!

9. 腊八节,我教你怎样过印象才深刻:早晨辣椒当早点,中午辣椒熬汤喝,晚上辣椒水泡脚,睡前涂点辣椒膏,嘴里不停叨叨着:辣吧,辣吧,腊八节快乐!

10. 腊八送礼啦,送你钱财高八斗,送你快乐通七窍,送你好运到六方,送你学识装五车,送你开心过四季,送你兴旺达三江,送你幸福满两仪,送你祝福一箩筐,最后发条短息提醒你及时查收。

11. 腊八节到,祝福送到。吃完腊八饭,新年已不远,离春节只有二十二天半。祝你腊八节快乐,同时还要提前祝你新年快乐,幸福绵绵!

12. 腊八喝碗开心粥,快乐一生不发愁;腊八喝碗顺心粥,诸事顺利笑容露;腊八喝碗健康粥,身康体健精神抖;腊八喝碗幸福粥,欢聚一堂乐悠悠。腊八到了,记得要喝腊八粥哦!

13. 悄悄地提前告诉你,腊八节我送你的礼物:好事追着你,病魔躲着你,情人深爱你,痛苦远离你,开心跟着你,万事顺着你!

14. 腊八节,来碗粥。热乎乎,暖心窝。甜蜜蜜,定心神。营养丰,爱心浓。幸福绕,平安缠。增吉祥,添如意。祝福你,永安康。

15. 情谊的碗里,盛满思念的腊八粥,品得是浓浓的意;生活的碗里,盛满祝福的腊八粥,尝得是甜甜的心;腊八节到,送你一碗腊八粥,愿你品得日子甜甜,尝得生活美满,腊八节快乐!

16. 融春来时蓬勃生机,裁夏临时快乐炽热,集秋凉时好运月华,采冬到时健康白雪,在寒冷腊八节时,为你熬一碗幸福腊八粥,保佑你身体安康心情好。

17. 腊梅枝头俏开花,腊肉香飘千万家。腊椒红红日子红,转眼一年又腊八。喝口热粥暖心房,冬日冷暖记心上。一年辛劳驱赶跑,来年又是新气象!

18. 架起吉祥的锅,点燃快乐的灶,倒满好运的水,洒把幸福的料,慢慢烹制一碗腊八粥,送给你,用‘心’品尝,你会收获无数的好运,无尽的幸福,腊八快乐!

19. 腊八节有说源于秦朝修筑长城,古时在外打工靠的是家里寄送粮食,有一年腊月初八大雪,工人都没收到粮食,便把各自的豆子花生等聚到一起煮粥,但依然饿死,后人为纪念他们。

20. 腊八节里腊八粥,熬满吉祥福相连,喝上一口腊八粥,万事顺意鸿运开,转赠一碗送予君,否极泰来家业旺,美好心愿默默许,愿君福禄总双全,腊八节,喝碗腊八粥,愿君腊八快乐,如意美满!

21. 天寒地冻身体冷,腊八热粥送上手。吉祥如意放里头,万事顺利无忧愁。平安健康碗里有,身体健康病溜走。快乐幸福不可丢,夫妻恩爱到白头。祝腊八节快乐无忧!

22. 熬一碗真诚的八宝粥,为你加入八颗心,一勺开心,一勺顺心,一勺舒心,一勺真心,一勺爱心,一勺倾心,一勺细心,一勺安心,在腊八节到来之日,祝你事事顺心,永远开心!

23. 灯火点点比星亮,炉火红红煮粥忙。辣粥红红香四溢,吃了体健病不患。亲朋好友都来尝,一生平安不怕寒。修心养性积善德,吃斋念佛济世先。愿你腊八节日笑乐天!

24. 腊八腊八要发发,事业爱情遍开花。腊八腊八要美美,家美人美生活美。腊八腊八要喝粥,兄弟今天不送粥,只送美满富有到永久。腊八节快乐!

25. 腊八就喝腊八粥,喝了腊八粥,心情舒爽无烦忧;喝了腊八粥,爱情甜蜜人长久;喝了腊八粥,身康体健活高寿;喝了腊八粥,开心美满乐悠悠,喝了腊八粥,幸福快乐天天有!

26. 腊八节送你“八到”:耳聪目明,听到看到;心有灵犀,梦到心到;谦谦君子,说到做到;百事如愿,想到得到!祝你腊八节快乐,美梦成真,做梦也笑!

27. 腊八送八宝:健康宝,身体好;快乐宝,心情妙;平安宝,平安罩;好运宝,吉星照;幸运宝,鼓钱包;顺利宝,步步高;甜蜜宝,情意牢;幸福宝,更美好!

28. 腊八节,在我的“粥”密安排下,快乐任你“粥”转,好运绕你“粥”围,健康不费“粥”折,平安陪你“粥”旋,成功对你“粥”到,幸福保你“粥”全!

29. 腊八节为了给你熬碗粥,我绑架了幸福米,劫持了美丽豆,抓来了甜蜜枣,迷晕了开心果,熬出了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送给你,祝你吃了腊八粥幸福跟你走,甜蜜在心头,美丽永常驻,开心伴左右。

30. 腊八节到了送你“八财八气”。祝大财小财正财偏财金财银财艳财喜财,聚你亿万家财;志气才气正气英气骨气勇气和气虎气,换你一生福气!

31. 腊八来到,送你一碗惬意逍遥腊八粥,保你喝后青春靓丽,神采飞扬;身强体健,福寿百年;吉星高照,好运不断;日子红火,天天幸福;财气冲天,势不可挡;心想事成,事事如意!

32. 腊八节到,送你一碗腊八粥,蜜枣甜甜蜜蜜,红烧肉红红火火,莲子开开心心,杏仁快快乐乐,桂圆团团圆圆,绿豆顺顺利利,香米欢欢喜喜,福水平平安安!

33. 腊八节日到,幸福熬制中,加入吉祥米,粥稠情意浓,加碗无忧水,快乐香气冲,加把如意火,温暖你心灵,添加圆满糖,生活甜蜜涌。腊八节,喝幸好运腊八粥,品快乐滋味,走幸福人生!

34. 逢“”必发,腊八到了,喝一碗八宝腊八粥,保你身强体健,壮硕如牛,财源滚滚,事业发发,幸福快乐,洪福齐天,好运如潮!

35. 一勺甜蜜糖,甜你心房;一把快乐米,绕你身旁;一盘好运枣,伴你左右;一碗健康豆,护你身心;熬碗腊八粥,美你一生。腊八节,愿你从粥中喝出幸福,喝出长寿。腊八节快乐!

36. 腊八粥,熬的是快乐喜欢,盛的是体贴感动,喝的是幸福团圆,品的是亲情娇宠,想的是平安出行,盼的是好人好梦。送你一碗腊八粥,祝你和乐安康吉祥喜庆。

37. 腊八节了,来吃一碗甜甜的内容丰富的腊八粥吧:吃一颗红枣,事业步步高;吃一勺黑米,财富滚滚来;吃一粒花生,投资花开生财。祝你腊八财气发!

38. ‘腊八’‘拿把’快乐欢,腊八节来送祝愿:拿把快乐永如愿,拿把顺利来陪伴,拿把健康与你缠,拿把鸿运祝连连,拿把美好再呈现;腊八节愿你:拿出气势一手揽,把享幸福一生安!

39. 祝福悄悄地向你走来,提前告诉你,腊八节我送你的礼物:好事追着你,病魔躲着你,情人深爱你,痛苦远离你,开心跟着你,幸福环绕着你!

40. 农历腊月初八,是祈求丰收和吉祥的腊八节!用幸运米,开心果,美丽豆,发财枣,美满仁,如意蜜,健康糖和无忧水做一碗腊八粥送给您,祝腊八节快乐!

41. 腊八腊八冻掉嘴巴,腊八吃粥防止冻伤。五谷杂粮天地灵气,暖胃驱寒健体强身。送给亲人关怀温馨,祈福平安病魔不沾。一生健康好身体,事业路上彩光溢。愿朋友腊节快乐情!

42. 我的话语虽不能像腊八粥那么香甜,我的祝愿也不能像八宝粥那样填肚子,但我希望我的祝福能为在寒冬的你带来丝丝暖意,祝你腊八节快乐!

43. 腊八粥饭味美香,粥汁寓意多吉祥。祝福亲人意浓浓,如意幸福全家康。家人进餐粥一碗,温暖严寒一冬天。身健体康不畏寒,待到寒去春满园。祝全家:辣粥节吉祥安康,祥光照幸福冬天。

44. 腊八粥节寓意多,家家户户煮辣粥。吃了辣粥冻不掉耳朵,闻了辣粥驱走邪魔。尝口辣粥身体健康,看了辣粥吉祥喜乐。愿你腊八节:吃一碗辣粥健康永伴!

45. 腊八节到了,送你一碗腊八粥,愿你身体温暖如粥,暖呼呼;爱情缠绵如粥,甜蜜蜜;生活丰富如粥,乐满满;人生美满如粥,美滋滋。

46. 腊八送您八碗粥,一碗幸福粥,一碗甜蜜粥,幸福甜蜜绕心头;一碗爽心粥,一碗开心粥,开心爽心在左右;一碗好运粥,一碗美满粥,好运常在无忧愁;一碗健康粥,一碗快乐粥,健康快乐幸福久!

47. 闻一闻腊八粥,忧愁不再有;尝一尝腊八粥,喜气满口头;喝一喝腊八粥,全身精神抖;品一品腊八粥,快乐心里留。腊八节到了,祝你全家乐悠悠,一生顺溜溜。

48. 先秦时节腊八日,祈求丰收和吉祥。如今时节腊八粥,养生习俗传四方。红枣养颜又补血,米儿补气又生津。多喝一碗腊八粥,保你健康又红润。腊八吉祥!

49. 为了提倡环保,节省纸张,在新年千万别送我贺卡,请在尽可能大的人民币上写下祝福的话送我就可以了,节约是美德,祝腊八节快乐!贺词大全

50. 送你一个如意勺,舀起好运千千瓢;送你一个吉祥碗,盛下快乐千千万;送你一份腊八粥,喝下幸福跟你走;送你一句真心话,愿你日子美如画。

51. 腊八时节熬稀饭,心里就想把你见;红枣莲子加蜜饯,甜甜蜜蜜好运连;杏仁肉团和桂圆,幸幸福福乐团圆;腊八粥成送给你,愿你快乐每一天!腊八节快乐!

第10篇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人们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

腊八节的习俗

祭祀

相传释伽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chān)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伽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终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粥

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或者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花样繁多,品种各不相同。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很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等等,总计不下20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腊八蒜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腊八豆腐

“腊八豆腐”是安徽省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腊八面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古诗中的腊八节

腊八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争相咏诵腊八节,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腊日

唐・杜甫

腊日常年暖尚遥,

今年腊日冻全消。

侵凌雪色还萱草,

漏泄春光有柳条。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陆游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

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

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

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

腊八粥(节选)

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

传自梵王国。

七宝美调和,

五味香掺入。

用以供伊蒲,

藉之作功德。

腊八粥(节选)

清・道光帝

一阳初夏中大吕,

谷粟为粥和豆煮。

应时献佛矢心虔,

默祝金光济众普。

腊八日水草庵即事

清・顾梦游

清水塘边血作磷,正阳门外马生尘。

只应水月无新恨,且喜云山来故人。

晴腊无如今日好,闲游同是再生身。

自伤白发空流浪,一瓣香消泪满巾。

腊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

大臣特派到雍和。

圣慈亦是当今佛,

进奉熬成第二锅。

腊八节的现代短信

腊八节到了,我用幸运米,开心果,美丽豆,发财枣,美满仁,如意蜜,健康糖,无忧水,做一碗腊八粥送给你,愿你每天都快乐!

腊八祭灶,年下来到。今天腊八,在此我祝你事业顺“栗”,好运“莲莲”,诸事“粥”全!腊八节快乐!

八勺温馨,七份真诚,六包甜蜜,五袋好运,四盘平安,三瓢富贵,两箩快乐,一筐健康,用我火火的心意,熬成一锅幸福的腊八粥送给你,愿你拥有这一切!

以节日为引,以文字喻情,以幸福为愿,以笑容为礼,在腊八到来之际,送你一份真诚的祝福:希望你人生如腊八粥般丰富多彩,也像腊八粥一样永远甜蜜!

第11篇

一、主题节日背景: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以往,这一天人们都会煮上香糯甜美的腊八粥,当吃着香粥时也预示着新年的脚步已越来越进。而如今,随着生活条件改善,工作节奏加快,年轻一辈的家长们已很少会记得过腊八节,煮腊八粥,感受传统节日,通过听听、说说、吃吃、看看过一个热热闹闹的腊八节。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而我们的孩子对这些习俗和节日不甚了解。所以我们生成“腊八节”这一节日主题课程,让孩子从多方面了解腊八节的习俗和饮食习惯,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学会关爱需要帮助的人们,在寒冷的冬天,感受节日带来的温暖和快乐。

二、主题总目标:

1.知道腊八节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民俗节日的气氛。

2.了解认识各种粗粮的名称,感知它们的外形和营养价值。

3.能积极主动的参与主题活动的环境布置和材料收集。

4.积极主动的参与邀请爷爷奶奶来幼儿园共度节日,给爷爷奶奶送上腊八粥。

三、主题领域目标:

健康:认识各种常见粗粮,知道人体需要吸收不同的食物营养,了解一些食物搭配的相关知识。

语言:乐意主动地欣赏诗歌体裁的作品,能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讲话,态度自然,声音响亮。

科学: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节约粮食的意识。

艺术: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的表达,引导幼儿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感受不同音乐形式的演唱风格,对音乐活动产生学习的兴趣。

社会:体验人与人相互交流、合作、沟通、关爱的重要和快乐,乐于与人交流。

四、主题参考课程

健康《多吃粗粮身体好》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粗粮的名称,感知它们基本的外形特征,并用清楚、正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2.能主动地参与粗粮的观察与操作活动,合作地完成操作任务。

3.了解粗粮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懂得要爱惜粮食。

数学《数一数》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的排列方式,学习用合适的方法做标记,正确计数玉米的列数。

2.探索玉米列数是双数的规律。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语言《腊日》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的习俗,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情感的追求。

2.幼儿喜欢朗读古诗,并能通过声音和动作进行表演。

音乐《拾豆豆》

活动目标:

1、受和表现京剧曲调的韵味,并边唱边表演

2.初步懂得丰收不忘爱惜劳动果实的道理

科学《认识各种豆》

活动目标:

1.在感知各种豆类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表述豆类的特征及用途。

2.了解、认识各种豆类食品,激发幼儿喜欢吃豆类食品。

美术《豆豆贴画》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豆子的特征及其作用。

2.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利用各种豆子进行贴画。

娱乐游戏《炒豆豆》

活动目标:

1. 学会念儿歌“炒黄豆”,并能边念边做动作。

2.掌握立滚翻的技巧,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乐意和同伴结对玩耍,体验民间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五、主题家长社会资源:

1. 建议家长在日常饮食中,特别是在吃腊八粥时,有意的介绍一些粗粮给孩子认识,并了解粗粮的营养价值。

2. 请家长讲一讲关于腊八节的传说故事以及风俗习惯,让孩子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准备。

3. 情感资源:邀请爷爷奶来幼儿园吃腊八粥,感受节日的快乐,增进情感。

六、环境创设:

1. 收集各种粗粮实物,放在科学区,让孩子观察认识,并了解其营养价值。

2. 收集腊八节饮食习俗的图片和古诗图片让孩子大胆的讲述。

3. 用kt板制作一只“碗”,制作豆贴画。

4. 教室外墙制作两颗祈福树,请家长和孩子在红布条上写上文字,画上图案祈福。

5. 将腊八粥里的八种材料陈列在主题墙上。

第12篇

糗,把米、豆之类原粮熬制为浓稠的粥。比一般的粥要稠厚。这里是一个方言词,常用的词语有糗糕、糗粘粥。另一个义项是煮熟的粥类、面食等时间一长,冷凝成坨叫糗。如“面条都糗了”。然而这正是糗的古义。《说文解字》释为“熬米麦也。”段玉裁《注》引:郑司农云,糗,熬大豆与米也。糗的引申义挺多,木头或木制器具等因为潮湿风蚀朽烂了叫糗烂;人因为烦恼生气而闷闷的什么也不说不做,叫糗鬼、糗持。本来认识“糗”字的人很少,近几年识得的年轻人忽而多起来,皆因网上使用此词频数,有了“糗事”一词。此外还有“囧”等许多生僻字,给予新意,网出来忽悠,迅速普及,网之功也。

“腊七腊八,冻煞叫花儿”,这是乡村的俗谣,道出了腊月的苦寒。腊八日时值数九寒天,一般在二九、三九之交,处在小寒向大寒过渡之时,系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古代此时,常有乞丐因无衣无食而被冻死街头,是以有此乡谣。

腊八日是我国农耕时代的一个节日----腊八节,时为农历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日,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其实,古代的腊日和腊八是两个节。腊日是古代的祭祀节日, 始于伊耆氏。腊日节的祭祀主要有两个,即蜡祭和腊祭。腊日节有时一天,有时几天,不过举行腊祭的那天称为腊日。蜡、腊二祭是两种不同的祭祀。蜡,,音乍。蜡祭是岁终对八位农神的祭祀。《郊特牲》云:“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郑玄注: 蜡祭有八神,先蔷一、司蔷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虫八。”祭祀有关农事方面的八位神灵,先啬即神农;司啬即后稷,稷乃百谷之长,奉为谷神;农乃农神,古之田畯也,是管农事的官;邮表畷神是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管理井田屋宇、百姓住宅的官;猫虎神乃除田鼠田豕之神;六坊即坊神,是蓄水与阻挡洪水的坝神;水庸神即排水之水沟,既能受水又可泄水;八却是昆虫神。蜡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报答诸神对农业生产所做的贡献。“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史记·补三皇本纪》也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腊祭是岁终对祖先的祭祀,目的是为了祈求来年收成和“息农”。《月令》:“孟冬之月······是月也,大饮蒸。天子祈来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门闾,腊先祖五祀,劳农以休息之。”最初“蜡”和“腊”的区别是很明显的,然而,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急剧变革,礼仪秩序逐渐衰微,又由于“蜡”和“腊”皆在岁末举行,逐渐被后世混为一谈。东汉应劭《风俗通》云: “夏曰嘉平, 殷曰清祀, 周曰大蜡, 汉改曰臈。臈者腊也。”由此可见秦汉以降,人们已把二者视为同一个祭祀了。

秦汉以前,腊日具体指哪一天史书上无记载。秦汉以后,腊日则是依据五德制定的。汉朝以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为腊日。《说文》载:“冬至后三戌日腊祭百神。”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后人误认为自南北朝以后,腊日就固定在了腊月八日,多称腊日节为腊八节。其实不然,腊日和腊八是不同的,腊八节是佛教节日,主要节俗是浴佛和喝腊八粥,后为佛教和传统腊日相结合的产物;而腊日节是一个祭祀节日,主要节俗是“祭先祖”、“报百神”,并且梁以后腊日也并没有固定在腊月八日,后周是以十月蜡祭神农、伊耆诸神于五郊的。宋火德,故宋吴自牧《梦梁录》:“自冬至后,戌日数至第三戌便是腊日, 谓之君王腊。······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由此可见,在宋代腊日和腊八节还是不同的。

“腊八节”吃“腊八粥”的风俗,由来已久,唐代腊八已初露端倪,不过还只局限于敦煌地区,敦煌寺院有腊八日煮药食的习俗。据载腊八粥盛于宋代,宋时以农历十二月八日为佛诞日,都城诸大寺作浴佛会,以诸果品、五谷等制七宝五味粥,称为腊八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载:“是日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吴自牧《梦粱录》:“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周密《武林旧事》:“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梅、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

传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成佛前,游历印度名川大山,寻奇,访长者,刻苦修行。一天,他来到摩揭陀国,又饥又渴又累,昏倒在尼连禅河畔。后被一位牧羊女发现,她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救醒释迦牟尼。释迦感到粥味无比甘美,在菩提树下苦思,终于得道成佛。这一天是夏历十二月初八。后来每到这一天,僧众们诵经演法,取香谷及果实等煮粥供佛,以此纪念释迦牟尼成佛,这一供佛之粥,叫做腊八粥。到了宋代, 佛教为了进一步发展,在腊八那天,各寺大兴浴佛会,广施腊八粥。借助腊八粥来吸引人们前去烧香拜佛。民以食为天,又由于腊八和腊日都在腊月, 时间上挨得很近,渐渐地,人们只过腊八节,而不过腊日了。久而积习,成为我国民间风俗之一。

陶渊明,杜甫,苏东坡都有腊日诗歌,而宋诗多有腊八粥之咏。大诗人陆游在《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一诗里写道:“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草烟漠漠柴门里,牛迹重重野水滨。多病所须惟药物,差科未动是闲人。今朝佛粥交相馈,更觉江村节物新。”诗写隆冬腊月,已露出风和日丽的春意。柴门远望,草烟漠漠,原野水畔,耕牛闲荡。腊日里,人们互相馈赠食用着佛粥(即腊八粥),益发觉出江畔乡村新的节候气息。

诗人王洋腊八日早起,在书斋读书,南邻送来腊八粥,其时方雪,天寒,欣然尽之。因成小诗曰:“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栗桃枣柿杂甘香,菱椇芝栭俱不录。金仟吒言成道时,不认饕馋借称目。谁谓毗耶清净身,何有尘埃更须浴。今晨雪屋梳白头,南邻与馈如素求。未须怊怅思往昔,坐变劲峭同春柔。铺排短韵一作戏,为君姑续岁时记。”诗中道出喝腊八粥沿习南朝之俗,琐记腊八粥的材料,道喝粥之快:未须怊怅思往昔,坐变劲峭同春柔。

赵万年有《腊八危家饷粥有感》:“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赵万年是南宋抗金将领。应武举试得中,任襄阳制置司干办官。开禧二年(1206年)冬,金兵渡江南下,以二十万大军围襄阳城。时襄阳城守军仅万余,强敌压境,宣招司官员相继逃遁。赵万年修造武器,储备粮食,力劝新任招抚使赵淳死守襄阳。襄阳城被围九十多天,大战二十多次,水陆攻城三十四次;赵以万余守卒,抗金人二十万大军,城得以全,围得以解。守城期间,赵万年著成《襄阳守城录》和《禅幄集》二书。《腊八危家饷粥有感》一诗就是在守城大战间写的。可见赵万年的是一位风神潇洒的儒将。战时城池被困围,人们依然熬喝“腊八粥”,显抗敌之志坚,兵民之气壮。亦足见宋代喝腊八粥之盛,传统悠远,风气蔚然。

喝腊八粥的习俗历久不断,但逐渐失去了原来的用意。因为地方不同,腊八粥的食材和熬煮方式也丰富多彩,呈现了浓厚的地方特色,成了有趣的饮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