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化学常识

化学常识

时间:2023-06-01 08:51:1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化学常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化学常识

第1篇

一、什么样的雨水称酸雨?

答:一般地说,天然降水都是偏酸性的,pH约在6左右.这是因为大气中的CO2有少量的能溶解到雨水中,生成微量的碳酸,从而使雨水略显酸性.这种略显酸性的雨水进入土壤中,能促使土壤养分的溶解,利于植物的吸收.不过,当雨水的酸度增大,pH小于5.6时,对生态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而,人们把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雾、雪等降水.

二、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答:化学分析表明,酸雨中主要含有硫酸和硝酸,其次还含有一些弱酸(如亚硫酸等).其中,硫酸和硝酸约占总酸量的90%以上.从我国形成的酸雨情况看,酸雨中所含的硫酸一般比硝酸多,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三、酸雨是怎样形成的?

答: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产生的SO2或NO2,或工厂里排出的SO2或NO2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中,如果在某一地区上空富集起来,并达到一定浓度后,天空降雨时,它们就会溶解到雨水中形成酸雨.SO2溶于雨水后,先变成亚硫酸,亚硫酸再经空气中的O2氧化就变成了硫酸.不过,酸雨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特殊环境和气候条件,如无风、温度高等.

四、酸雨对人类和环境有何危害?

答:酸雨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人的直接危害.酸雨与酸雾的毒性比SO2大得多,特别是酸雾,人若吸收了它,能损害人的呼吸道,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死亡.(2)酸雨能引起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物的生长.(3)酸雨能破坏土壤、植被、森林等.(4)酸雨能腐蚀金属、油漆、纺织品及建筑物上的某些材料等.(5)酸雨渗入到地下,可引起地下水酸化.酸化的地下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比普通水多,人喝了有害.

五、如何防治酸雨?

答:要防治酸雨的污染,最根本的途径是减少人为的污染物排放.人为的排放SO2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特别是高硫煤)所造成的.因此在煤炭的燃烧过程中,应采用排烟脱硫技术,回收SO2.其它排放SO2的厂矿,也应配有处理SO2的设备,将SO2转化掉或回收利用.

“ 鬼火”与“天火”

漆黑的夜晚,在荒郊野外的老坟旁,有时会有绿幽幽或浅蓝色的火焰出现,有人认为这些光点是“鬼火”.还有人说,这是阎罗王出巡时打的鬼灯笼.

其实,这种火是磷火.因为人的骨骼里会有大量的磷元素,这些磷主要是以磷酸钙的形式存在于骨骼里.当人的尸体腐烂后,就会从骨骼中分解出一种叫磷化氢的气体,这种气体着火点很低,它一到空气中就会自燃起来,但它在燃烧时发出的光很弱,白天一般不能看到,只有在夜间才能看到,所以人们误认为这种只在夜间出现的火为“鬼火”.

还有一种火,人们称它为“天火”.所谓“天火”,实际上是一种自燃现象.柴草垛、煤堆、棉纱等,如果存放不合理、空气不流通,里面的物质就会逐渐和氧气发生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产生的热不能及时放出,并越积越多,当积存的热量达到这种物质的着火点时,不经点火就自动燃烧起来,这现象称自燃.不懂科学道理的人,以为是天在作怪.

第2篇

关键词:化学教学 实验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1(c)-0197-02

创新思维不是单独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而是多种思维结合的结果。因此,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就应该从产生创新思维的思维方式入手。就化学实验而言,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从事化学课程的基础,是接触现代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化学实验大部分放在证明化学理论的正确性,增强学生对典型化学设备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实事求是及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但是,对于21世纪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师们还应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该文将对化学试验中学生立异思想能力的培育进行深化的探究,主张教员们培育学生的发散思想、批判思维和联想思维,并提出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措施。

1 创新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1.1 创新思维的内涵

创新思维是思想的高级方式,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创新思维指,在提出难题和处理难题的过程中。大家对创新效果起作用的全部思想活动。狭义的创新思想指,在立异活动中,大家直接构成创新效果的思想。化学试验的创新才能培育主要是培育学生“自我实现”的立异才能。在化学试验中,凡独登时发现新事物,提出新难题;独登时描绘并完结新的化学试验,处理化学难题等等,都可视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2 创新思维的特征

创新思维不同于一般思维思想,思想空间的开放性、思想方式的反常性、思想效果的独创性、思想过程的辨证性和思想主题的能动性,是立异思想独特的特征。

2 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育应遵从的原则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应体现创新思维的形成机理,遵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般原则。

2.1 师生平等的原则

师生平等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般原则,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民主、合作的关系,培养创新的民主氛围,充分体现师生之间合作的友好性。在师生平等的良好环境中,学生思维会更加活跃,敢想敢做,敢于实践,容易发散思维,提出更多创造性的问题。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化学实验课程气氛较为活跃,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实现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2.2 树立自信的原则

树立自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前提,自信可以驱动学生积极、大胆地完成化学实验。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对每位学生充满信心,认为每位学生的潜力无穷,某些学生目前在化学实验中较为落后,这说明该学生的潜力尚未被挖掘,此外,教师还应优化学生的心理状态,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恰当的时分,教员还应给予学生必定的鼓舞和必定,使学生建立自信。

2.3 学习知识与学会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学会怎样学习,学会怎样思想是学生在学生进程中最根本的使命。常识是思想的根底,若缺少体系的根底常识,大家就缺少剖析难题的根据,难以形成正确的观点,思维过程就会受阻。而创新立异是以常识的传承为根底,厚实的根底常识是学生把握专业常识,了解专业技能,以及构成立创新异本质的条件。因而,教师应注重学生根底常识的学习,多方面、多角度地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创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在创新教学中,将学习知识与学会思维相结合,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从知识点抓起,将学生创新立异本质的培养目标落实在常识点的教学上。学生在化学试验学习过程中,既要勤勉地学习基础常识,又要澄清各常识点之间的联络,运用概括与归纳等创新立异办法构建化学的常识结构,构成个人共同的常识网络。

2.4 主体主导性原则

学生是学习和开展的主体,在创新立异思想的培育过程中,学生只要经过他们个人的学习理论才干非常好地培育个人的创新立异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地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收老师传授地信息。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才能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才能在实践过程中有所创新。因此,主体主导性原则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独立思考,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3化学实验中创新思维训练的内容

3.1 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是以形象思想为根底,它不着重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也不寻求难题解决的仅有正确答案,它企图就同一难题沿不一样视点考虑,提出不一样的答案。培育学生创新立异思想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教师应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改变现有题目的条件、情境和方法,触类旁通,使一题多变,然后战胜学生的思想定势,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养成发散思想的良好习惯。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和一题多变的教育方法的立异也会培育学生关于化学试验的酷爱,开阔学生的视界,培育他们思想的灵活性。

3.2 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

逆向思维,又称反向思维,逆向思维是换一个完全相反的角度,从反常规思路去思考问题。“欲擒故纵”、“以毒攻毒”便是我们日常典型的逆向思维方式。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应从逆向思维角度训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事物和实验进行逆向思维,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打破已有的常规,挖掘学生逆向思维的创造性思维品质。比如,若是制取氧气的设备不是先撤导气管而是酒精灯,成果会怎样;化学方程式的核算、各种不一样浓度的互算、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办法的挑选等依照逆向思想会怎样等等。教员经过运用逆向思想设问的办法,启示学生逆向思想,这样能够较好地推进学生逆向思想能力的培育。

3.3 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的训练

纵向思维是指人们按照有顺序地、可预测地方式,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线索,谨慎地用一种逻辑的直线进行推理。横向思维是指人们会对难题的周围广泛思索,使用局外信息,从其他领域中取得启示,即经过联想、类推等方法进行思想。有研究人员标明,纵向思想对创造性思想解决难题的协助不大。横向思想更可以进步思想的速度,更有助于问题的创造性解决。

3.4 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

抽象思维一般是借助语言和文字进行逻辑推理,而与抽象思维不同,形象思维是运用具体形态的物质或图形进行思考。在普通人看来,创新是依靠思维主体,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才能实现。实际上,创新不仅要通过逻辑推理,而且还要借助一些具体的物质图形或形态,引起想象来发现问题。牛顿在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时候,也是借助形象思维,然后进行研究,经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才得出结论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 化学实验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措施

4.1 营造民主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

对学生而言,只要学生个人着手动脑成为试验的自动参加者,才干活泼自动地参加到化学试验进程中来,也才干确保化学教诲目标的有用施行和执行。对教员而言,全部教育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实践和开展作为起点教育中教员应充任导游、参谋和同伴的人物,断定学生的主置,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泼发扬学生的自动精神,使学生自动地投入到试验进程中去;坚持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课堂教育中坚持情绪高涨、活泼思想的状况。教员在课堂上应尽能够地为学生营建一个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这样的学习环境将有利于他们的立异才能的开展。

4.2 创设实验条件,指导自主实验

试验教育中,教员除了开展学生的感知爱好操好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探究爱好进行培育。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若是教员在学生在遇到疑问时能鼓舞学生自主设计方案进行试验,那么试验中他们会体验到个人着手的高兴,当最终试验获得成功时后,他们会真实体验到学习化学的成就感。在这种成就感的驱动下,学生的思想也会变得十分活跃,然后发生进一步探究的爱好。所以教员在化学试验教育中应活跃为学生创造条件,活跃培育学生的探究爱好。化学试验教育中,若是学生能在教员教育常识的一起及时方便地着手试验,那么学生就能够经过个人观察到的试验表象验证所学的常识,充沛、自由地发扬想象力,对准必定的难题选用新的试验办法去进行一些探究性试验,这样很大程度上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将化学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在化学教育中,教员能够在讲义内容的基础上供给新信息,辅导学生斗胆想象,并对个人的想象自行设计试验进行验证。

4.3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就是创设一种提出问题的教学情境,具体的情景,小实验、小问题、实物、图片、模型和影像资料等,都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产生兴趣,试图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例如在教盐类水解时,就可以创设以下多种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比如教师可以试问学生,碳酸钠溶液和氯化氨溶液能否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若学生认为它们不是酸和碱,紫色石蕊试液不会变色时,老师可以演示,在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铵溶液中加入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色。实验完毕,学生则会质疑,进行创新思维。

(2)创设实验情境。比如在盛有氯化铵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分别滴入石蕊试液,试液的颜色分别变成红色、蓝色和紫色。对此,学生则会产生思维冲突,探索盐溶液呈显中性、酸性和碱性的原因。

(3)创设事件情境。比如某工厂因工作不当造成失火,工人拿着泡沫灭火器使火焰逐渐熄灭,学生认为灭火器里喷出的是二氧化碳,老师则告诉学生,灭火器里的化学药品是碳酸氢钠和硫酸铝。学生则会质疑,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怎么会生成二氧化碳。

4.4 联系教学实际,训练求异思维能力

求异思想是一种逆向性的发明思想。教育中教员应该依据教育实践对症下药,对遇到的难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尽力创设求异思想的情境,活跃引导学生重新的视点去考虑难题、提出难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起教员要尊重和注重学生的见地,在课堂上活跃鼓舞学生对所学常识斗胆质疑,别具一格,启示学生广开思路,从多方面多视点去考虑解决难题的办法,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求异思想的习气,不断提高求异思想的才能。如在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可将H2、O2、CO2的装置和收集方法进行类比、培养学生类比思维能力。同时,学生的知识面有所扩大,思维品质也得到了培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例如一瓶不知浓度的硫酸,如何对它进行鉴别,可要求学生尽可能提出多种方案。在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化学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多种途径,营造一种创新氛围,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诱发与培养他们的创新动机,激发其创新意识。

4.5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化学试验是多种学科常识的归纳运用,比方,对化学药品的质量浓度等会使用数学常识进行核算;喷泉试验碘提高等试验中会用到物理常识;一些联络平常出产日子的试验如氧气的效果光合效果等都会用到生物常识。所以,化学教育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合理交融穿插学科常识,尽力培育学生归纳使用常识的才能,这样才能使学生拓展思路,推进学生立异思想的构成。

5 结语

第3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具体目标和高中化学“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对于转变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化学生活化教学概述

高中化学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课程,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化学教学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实践活动,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学生活化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容易使学生产生概念理解规律的生活背景,利用生活经验所能够提供的素材,指导学生对新的问题情境做出描述、解释和探究,并尝试应用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

1.教学资源生活化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一项常项课外作业――让学生收集生活当中的“化学常识”,并了解这种常识当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以及生活中的运用方法,这项作业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学生也能够积极地从生活当中吸取“知识的养分”,如常见的食物腐烂就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反应,金属的锈蚀、盐酸洗厕所、生石灰遇上水变成熟石灰、蜡烛及燃料的燃烧都是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制作自己的“化学常识手册”;根据学生所积累的“化学常识手册”,我经常在课堂上因材取用,将书本知识与生活中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让书本的“死知识”与生活中的“鲜活知识”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极大地拓展了教学资源。

2.教学情境生活化

学生与化学知识以及生活情境的“疏远”容易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抓住时机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及师生交流情境,引起学生对化学内容刺激的反应,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习的乐趣;注重拓宽学生的表达空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让课堂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如,在《合理选择饮食》一节的学习当中,我当场调查了班级上一些学生当天早餐与中餐的进食口味,并询问他们此刻的身体体验与感受,一些学生回顾自己早上与中午都吃得过咸,到了下午有点头晕的感受;一些学生反映感觉口很干,总想喝水;也有学生说因为吃了酸味的东西,所以口腔说话时有点不对劲……以临时的情境,来让学生体验食过咸血压容易高,味精过多容易过敏、口渴等等健康观念。

3.教学内容生活化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都有化学的影子。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学习中,学生对蛋白质与微量元素都有了了解,我布置学生回去收集生活当中的“化学常识”,一个学生收集到生活中的“喝鸡蛋清能解毒”的常识,但是这个学生并没有得到这个常识的答案,这时我就将这个问题提供给全班同学,让大家来探索其中的究竟。经过两节相关知识的学习,集思广益,学生了解到重金属比如Hg、Pb等是能够与蛋白质作用而破坏蛋白质组织的;而鸡蛋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喝鸡蛋清可以代替人体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反应,延缓重金属对人体组织的伤害;同时,我也提醒学生:一般重金属中毒需要马上喝鸡蛋清或者是纯牛奶,以缓解重金属对自身蛋白质的破坏,但是切忌鸡蛋清不是解毒剂而是缓冲剂,喝完这些还得去医院检查一下,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4.教学形式生活化

传统的化学教育只重灌输、只重视知识教育,造成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完全脱离,学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化学教育效果低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以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动手尝试,这是积累经验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应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这个标准课堂,如进行田野考察、科学馆参观等等,打破了单一的课堂集中教学形式,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获取知识。

5.布置作业生活化

第4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培养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重要载体。化学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搞好实验教学。化学实验它的综合性比较强,与物理知识、化学基础知识等密切相关,因此中考中通过对化学综合性实验的考核,可借此检测学生掌握了多少化学知识并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农村中学教学条件普遍较差,很多实验学生没有机会加以实践,只能靠教师讲解,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很差,也造成很多学生比较怕做实验题,怕考实验题。那如何做好实验教学呢?本文对此进行以下一些探索。

一、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

我们农村初中的教学条件比较差,很多化学随堂实验都无法做,更不用说让学生做分组实验。仪器也只是拿给学生看看,学生根本没做过实验,实验大都是靠教师讲解,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加以实践,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较为严重。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比如:采用一些替代药品、替代器材做演示实验和观看实验录像等,同时开展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老师应该告诉学生,我们没条件做实验,不等于我们就不用学化学,不用学化学实验,中学化学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实验。既然是验证性实验,如果我们能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我们就可以想象出整个实验的情形,就可以学好、掌握好实验,借此来消除学生畏惧、畏难心理。只要我们能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的讲解,弄懂实验原理,进行理论推导实验,我们就可以学好化学、做好实验题。在日常教学中要安慰学生并增强学生学好化学实验的信心。

二、组织学生搜集和利用农村实验资源,力争实验教学本土化。

农村的天然物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农村化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一天然有时,将相关的天然物质的变化和书本的知识结合起来。有不少的化学变化在实验室很难做,但在农村去随处可见,随处可取,农村化学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觉这些现象。比如,新磨的刀的刀口比起刀背更容易生锈;生石灰拌水后粉墙,墙面“结壳”后怎么会“出汗”;白醋去除水垢等;以此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丰富多彩,在不经意之中,人们经常遇见一些化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从而培养起经常关注身边,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注意到其中的微妙与有趣,潜移默化地缩短其与化学学科的心理距离。

三、利用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

农村的不少说法是人们长期的生活经验的总结,但有很多说法不科学的。并且这些说法大部分的来源都是生活中的化学表征,我们化学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化学时,应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现象,分析原因,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这些说法的原因,使学生对这些说法不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锄头、铁锹等农具在农村不用之后要把它擦干净,放在外面晒干后再放起来,我们在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的探讨实验中,可以要求学生思考这样做的好处,并请学生回家观察自己家的农具是怎样存放的,再启发学生探究存放农具的最好防范,从而达到全面认识金属的性质和具体掌握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也有神婆在“驱鬼”时就用木刀在纸上刺死鬼,发现纸上真的流血,我们在进行酸碱指示剂中无色酚酞遇碱变红的实验中的教学时,将浸过无色酚酞的纸装模作样的用浸过氢氧化钠的木刀切,学生发现真的有血,让学生思考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课题引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打击封建迷信,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四、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农村学生自信心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选择仪器。如在完成教材上的“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实验”学习后,可以创设一个家庭小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利用废旧干电池设计实验验证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生可以利用家里的现成材料(废干电池、白醋、铁丝、剪刀、砂纸等)作为实验用品来完成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有利于他们提高以思维和创新能力为主的综合能力,接受科学方法的训练。特别是一些经典实验就更是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优秀范例,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设计闪耀着科学家的智慧,体现了科学研究方法,可以让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的熏陶和引导,从模仿创新开始,逐步发展到独立的原创创新,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的能力。

五、阐明化学实验规律,对实验进行总结,指导学生解题。

化学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在讲解实验时,向学生分析每一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再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实验”,后做演示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通过对实验进行总结,阐明化学实验规律和注意事项来指导学生解题。那我们怎样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呢?我觉得要特别重视以下几点:

1、综合中学物理知识进行相关的复习

物理与化学的关系非常密切,解答化学实验题时需要结合相关物理知识,特别要注意压强与实验的关系。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地方都跟气体的压强有关。这在日常教学和复习中,需特别关注。例如: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就是利用物理知识中的压强差原理。也就是说只有系统内外有压强差的存在,才会观察到产生水柱或有气泡逸出等现象。因此要设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也就要以此原理作为出发点加以考虑。

2、结合一些物理和化学常识进行复习

第5篇

让学生观察化学实验仪器,自主学习实验仪器的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分组讨论如何选定实验仪器,一起进行仪器的组装。通过对选定化学仪器的讨论,学生学会根据化学实验仪器的特点和实验内容来选择并组装各种化学仪器的方法。另外,不同的实验条件,其反应现象和化学反应都可能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现象来判断化学反应的程度,进而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实验现象比如化学物质的颜色变化、气泡以及生产沉淀等,都可以作为实验探究的素材。作为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由学生首先进行猜想,然后分组去查询相关资料和讨论化学现象的原理,最后是设计化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印证或早前的猜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锻炼了创新性思维,又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

二、中学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化学实验的探究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主动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自主利用实验来观察化学变化发现化学本质的能力。这是培养中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内容。其中,实验预制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或在教师创设的特定问题情境下发现问题和提出猜想的能力;实验设制能力是指学生根据对问题猜想,进行资料查询和讨论,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的能力;实验精制能力是指学生针对实验的过程和观察到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进而形成知识体系的能力。化学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还能使学生获得很好的情感体验。新课改提倡三维目标教学法,也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验探究不仅看实验结果,还注重实验过程的设计和实验观察能力。化学实验探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还能多角度进行学生评价,从而使得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的同时还得到很好的情感体验。

三、中学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策略

当前,中学化学实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里提出中学化学实验课探究式教学中的相关策略。

1化学知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

化学科学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是对化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探究的大课堂,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以化学视角观察实际生活中化学现象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把化学课题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也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目标。所以,在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的化学知识多与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带着去认识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多,积极探究化学想象背后的化学变化规律和原理,使探究性实验生活化和践化。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深化学生的终身学习理念。同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若引入一些生活常识,还会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主动学习能力。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生活常识化,要求中学化学老师多思考和观察,并积极利用互联网等信息资源。

2化学知识与各学科的关联

注重各学科之间的关联,将化学的探究性实验与物理、生物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所以,在化学学习的时候我们要把各科所学知识相互联系,这也要求化学教师把各科之间的相通点和相互关联的点找准、用好。另外,在进行实验探究教学时,可能遇到各种实验现象和问题,这也要求学生能应用所学的各学科知识灵活地去解决这些问题。

3分组合作实验

化学实验课程标准要求化学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中理解化学实验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创新性思维方法,深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所以在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中,分组合作实验是必不可少的。分组合作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开展分组合作实验,将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四、结论

第6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实验 实验教学 实验规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培养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重要载体。化学实验教学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搞好实验教学。农村中学教学条件普遍较差,很多学校连课本上的化学演示实验都无法保证完成。很多实验学生没有机会加以实践,只能靠教师讲解,靠死记硬背来学习,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很差,也造成很多学生比较怕做实验题,怕考实验题。那如何做好实验教学呢?

一、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

目前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比较差,很多化学演示实验都无法做,更不用说让学生做分组实验。仪器也只是拿给学生看看,学生根本没做过实验,实验大都是靠教师讲解,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加以实践,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较为严重。在日常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消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畏惧、畏难心理。老师应该告诉学生,我们没条件做实验,不等于我们就不用学化学,不用学化学实验。中学化学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实验。既然是验证性实验,如果我们能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我们就可以想象出整个实验的情形,就可以学好、掌握好实验。目前各学校的教学条件差别很大,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只有我们掌握好相应的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的讲解,弄懂实验原理,进行理论推导实验,我们才可以学好化学、做好实验题。在日常教学中要安慰学生并增强学生学好化学实验的信心。

二、加强化学实验理论的指导,进行“想象实验”教学。

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化学实验理论的指导,这是学好化学实验的保证。我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推导,想象整个实验的过程,再由老师进行演示,若无法进行演示的实验,可由教师讲解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来验证。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比直接由实验获得结论的教学效果好得多。在综合性实验题中,有很多的实验都是学生没做过的。要完成这样的实验题也只能由学生通过想象来完成。如果学生不会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适当的推导,那是不可能很好完成这样的化学实验题的。

那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实验”教学呢?现在所表述的“想象实验”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的“想象”实验,而不是盲目去想象实验。下面我就以金属钠和水这个实验为例来加以说明。先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理论知识: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钠的熔点较低,在化学反应中会放出大量热量,并让学生回忆实验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的情景。 如果将钠放入水中,根据理论知识不难推导出:钠会浮在水面上,在反应中会熔化成小球。接下来要求学生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和氧化还原观点来推导产物,写出化学方程式。钠在反应中要失去电子,那会转移给谁呢?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谁能得到电子呢?产物是什么?学生不难推导得出:有强碱和氢气生成,得出另一现象:溶液变成红色。我们还可引导学生考虑一下,钠和水反应时,与水接触的各部分产生的氢气量是否相同?若不相同,那会怎样呢?我们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或观看录像加以验证。这样做的教学效果是比较好的,学生记忆也深刻。

三、阐明化学实验规律,对实验进行总结指导学生解题。

化学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在讲解实验时,先向学生分析每一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再指导学生进行“想象实验”,然后做演示实验或观看实验录像。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总结出这类实验的规律,以期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通过对实验进行总结,阐明化学实验规律和注意事项来指导学生解题。

1.综合物理知识进行相关的复习

物理与化学的关系非常密切,解答化学实验题时需要结合相关物理知识,特别要注意压强与实验的关系。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有许多地方都跟气体的压强有关。这在日常教学和复习中,需特别关注。

2.结合一些物理和化学常识进行复习

第7篇

对于高中化学教学过程而言,适当的教学创新很有必要.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积极性,也能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维度,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能够收获更多有价值的知识.要想充分实现教学创新,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并且引入一些好的教学元素.这样才能够发挥教学创新的效果,并且能够让学生有更多有益的收获. 

一、灵活发挥化学史的辅助功效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入一些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让课堂教学在内容上能够有所丰富.不少教师在陈旧的教学观念的伴随下缺乏教学内容开发的意识,课堂教学只是简单地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十分有限.这样的化学课堂,不仅让学生觉得十分乏味,而且学生的收获十分有限.因此,在教学创新理念的指引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实现对于教学内容的开发,多引入一些不一样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灵活地发挥化学史的辅助效果,透过化学史的介绍深化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的理解.这不仅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对于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也能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是创新化学课堂的良好体现.例如,在讲“苯”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化学史.教师可以讲述苯的发现及苯分子的结构学说:19世纪初,英国已经普遍使用煤气照明,在生产煤气过程中,生产煤气的原料除了能够得到所需的煤气之外,还剩下一种油状液体.法拉第当时特别感兴趣,用蒸馏的方法将油状液体进行分离,将这种液体称之为“氢的重碳化合物”.1834年,科学家米希尔里将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进行了蒸馏,也得到了法拉第蒸馏所得液体一样的液体,命名为苯.学生通常会对于故事性内容很感兴趣,这是在化学课堂上引入化学史能够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的原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时可以充分发挥化学史的辅助效果,这对于提升知识教学的质量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二、对于常识性知识的挖掘应用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常识性化学知识,这对于丰富课堂教学同样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多应用的实例,不少生活常识背后都隐藏着相应的化学原理.教师要善于挖掘这类教学素材,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也是对于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一种培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能够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也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体验.例如,在讲“酯化反应”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经常听许多人说醉酒了以后吃水果可以解酒,这是什么原因?然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释原因.学生经过相应的思考与讨论总结出水果里含有机酸.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发生反应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让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不仅能够轻松地学习,而且能够简单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且能够感受到化学学习乐趣. 

三、有效引入社会热点问题 

不少化学知识背后包含着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教师同样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教学创新,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有较好的掌握,也要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社会问题与社会现象,这是学生能力的一种体现.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这样的教学过程,通常能够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并且能够从问题的探究中给予学生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例如,在讲“硫和氮的氧化物”时,教师必须讲到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对环境的危害.二氧化硫与二氧化氮能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引起呼吸道疾病,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二氧化氮与二氧化碳随雨水降落后会形成酸雨,酸雨又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对农作物、森林、草原的破坏;对湖泊、土壤的酸化;对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教师可以透过对于一些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加深对于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将这些思想渗透于学生的理念中,让学生无论是在今后的实验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有意识地保护环境.这是化学教学应当传播的观念. 

总之,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展开一些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入一些不同的教学内容,让课堂教学在内容上能够有所丰富.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常识性化学知识,这对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样能够起到促进作用.此外,教师同样可以多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这样的教学过程,通常能够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并且能够从问题的探究中给予学生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第8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教学效率 提高策略

我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已经有12年了,长期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认识到:化学课课堂的教学效率,直接决定了教师在整个课堂知识量的设置和学生的吸收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我一直在做这样的思考和探索,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我从中获益匪浅。我认为要提高化学课堂的效率,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搬运工与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马克思)”。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下等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如我在每一节教学时,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这样一来使好、中、差的学生都各有所得。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周密精确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的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是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上述AlCl3溶液和NaOH溶液的反应,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得出结论。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实践,体会“创新”成功的滋味。

三、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

我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己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为了开拓学生的思路,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主获取知识。我常组织学生广泛地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例如学习《化学必修1》氯气溶于水时,为了搞清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我设计了一个探究的实验:将新制的氯水分别加到紫色石蕊、FeCl2、Na2CO3和AgNO3等溶液中观察有何变化,写出有关离子方程式。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教师再巡回点拨,最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发现问题,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培养;探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促进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通过以上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四、利用家庭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可贵的素质,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平时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化学课离不开课堂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因为实验生动、直观、有趣,所以学生不满足于课堂上的那些完全通过看和有限的做,他们更有兴趣自己操作、探究。适当开展一些家庭小实验,可以迎合他们的心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家庭小实验开展并坚持下去,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每次的家庭小实验都是在教师的精心布置下进行的。首先启发学生沿着“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可能发生的实验现象―实验得出的结论”这个思路设计实验方案;其次结合实验内容提出几个思考题;最后讲清楚该实验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在做实验前已经心中有数。比如在学习了二氧化碳以后,要求学生做人工呼吸中二氧化碳含量对比的家庭实验。首先学生用文字和装置图描述出自己的设计原理,然后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找可用的东西作为仪器进行实验。这样不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寻找仪器和药品,以及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创造和发明,因此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当然,家庭小实验也存在不安全的因素,对一些没有危险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回去做,不安全的不做,或在学校做,以避免伤害事故。

五、开展课外活动,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知识。

教学必须立足于使学生主动求知,发展创造性。在中学化学改革中,我们以从事未来教育为基点,以小学自然常识为核心,向化学涉及的社会范围延伸,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注意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有利于把基础知识抓扎实,让学生有时间投身到“第二课堂”,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实践操作和处理将来生活中偶发事件的能力。我们还充分发挥电教设备和教学仪器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定期开展化学兴趣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自制教具(包括投影片、投影器件),配制试剂,设计实验,举办化学竞赛。为了强化能力培养,我们运用电教手段定期组织化学晚会、化学游园活动、化学幻灯会。组织学生定期到师范附小见习、实习小学自然常识课(规定要用电教手段教学,并自制所需的投影片),辅导小学搞小制作(包括投影片)、小发明,把学习理论、探索问题和教育实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些活动充实了“第二课堂”,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使他们感到学习化学很有意思,从有趣,有志到学得有劲,在学习中主动进取,自觉求知,认真学好化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几年来,我校毕业生有30%以上担任小学自然常识课教学,其中60%成了自然常识教学的骨干。

总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无定法,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我认为,要提高城郊中学初中化学课堂的效率,教师就要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把握;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一个舞台,让他们去表演;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去施展。

参考文献:

第9篇

为加强学校安全防范工作,强化学校管理,消除不安全的隐患,杜绝危害事故的发生,创建良好安宁的教育、教学环境,搞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特拟定班级安全管理责任状,由学校与班主任签订责任书。

1、班主任为本班的直接责任人,必须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状。

2、班主任经常利用晨会、班会组织本班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教育的重点放在宣传和普及安全知识上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安全须知》、《中小学生自我防范安全常识》、《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利用黑板报等加强安全知识的宣传。

3、班主任把普及安全知识列入计划要有安全记录。向学生传授安全防范和自护自救常识,教会他们在危害和灾害面前自救自护的措施。

4、采取措施,做好转化工作,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强化学生学法、知法、守法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意识,控制群体事件的发生。

5、班级组织外出活动,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和防范措施,严格实行审批制度,凡组织学生参加春游、秋游、远足等户外集体活动,必须制定周密计划,由学校报总校审批。

6、强化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召开家长会,使家长和学校配合,共同防止学生在校内外发生意外事故。

7、发现班上学生未到校上课,要及时通知给家长。

8、对因玩忽职守,违反有关规定,造成事故的,学校将追究责任人责任。

第10篇

 

绿色化学有利于保护人类赖以生活的环境。绿色化学的提出为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化学教育中的环境保护教育指明了方向。如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体现绿色化学教育理念是时代给化学教育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一、中学化学教学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教学实验现状调查分析

 

本次实验对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思茅实验中学初三年级其中的三个班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55份,回收有效调查145份,有效回收效率是93.6﹪。

 

1.结果分析

 

(1)对绿色化学的态度

 

“你知道什么是绿色化学?”这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5.5%的学生是听说过绿色化学的,并且其中有47.6%的学生不仅听说过绿色化学,并且对它很了解,只有14.5%的学生从没有听说过绿色化学。“你喜欢绿色化学吗?”调查结果显示:有9﹪的学生不喜欢绿色化学,有41.3%的学生选择了一般,选择喜欢绿色化学的只有将近一半的学生。从这两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都听说过绿色化学,他们可能是从各种媒体中听说过,也有可能是从任课教师的教学中听说的。可见,绿色化学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代名词,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对绿色化学的概念以及绿色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之间作用不清楚,才使一些学生不喜欢绿色化学。

 

(2)学生对绿色化学的了解情况

 

“你认为‘绿色化学’‘绿色食物’中绿色是什么意思?”“下列属于绿色措施的是 ”“你是怎样处理不要的废电池的?”和“你是怎样处理生活垃圾的?它是否属于绿色措施?”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的学生是有绿色意识的,也具备环保、节约资源和重复利用资源的常识,对生活的常识比较了解。

 

(3)中学化学教师对绿色化学教育的重视情况

 

“你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过有关绿色化学的知识吗?”“你在实验过程中是怎样处理废气的?”“在实验室,你的指导教师是否特别强调过废气和废液的处理方法?”和“你知道什么是三废吗?”这四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中学化学教师都有绿色化学教育的意识,但不重视绿色化学教育。

 

(4)学生对周围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和态度

 

对“你是否关心过环境污染的问题?”“你认为实施绿色措施能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吗?”和“你认为周围的环境中最大的污染物是什么?”这三个问题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对周围环境污染问题是很关心的,也对周围的污染物很了解,并且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

 

(5)对学习绿色化学知识的态度

 

“你认为中学化学课堂中有必要增加绿色化学的教学吗?”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7.2%认为在已有的化学教育基础上很有必要增加绿色化学教学,这样有助于学习绿色化学;仅有2.8%的学生认为在已有的化学教育基础上增加绿色化学教学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的;没有学生选择“没有必要”这个选项。从这调查结果可知,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有学习绿色化学知识的欲望。

 

2.总结

 

从上述结果分析中得知:一方面,学生对绿色化学只是听说,并没有详细的了解,只知道绿色化学与人类的生活与生产有很大的关系,并不知道绿色化学的作用是什么。另一方面,在这个提倡绿色的时代,学生对生活常识中的绿色比较了解,对周围环境污染问题比较关注,说明大部分学生都有环保意识。在中学课堂中,学生对绿色化学知识的求知欲很强,但由于目前学校存在的一些缺陷和问题,学生并没有学习到全面的化学知识。

 

二、发现与结论

 

1.从实验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绿色行为

 

注意从实验的细微处发现学生的绿色化学行为。例如:绝大部分学生不再将实验后的废渣直接倒入下水道中,而是把废渣倒入教师指定的废液缸里。这是一个绿色行为,从这行为中可以看出学生具有了绿色化学意识。再如: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中,绝大部分的学生不再像第一次做实验时那样加入很多的二氧化锰,说明学生有节约资源的意识。

 

2.从调查问卷中看出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和行为

 

从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中也可以看出,学生渐渐有了绿色化学的意识和行为。在本次的调查中,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选择出最合理的选项,大多都体现了绿色化学的理念。

 

3.在与学生的谈话中也看出了学生对绿色化学认识的变化

 

学生从开始对绿色化学的模糊到渐渐的对绿色化学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绿色化学的看法也渐渐在改变,从开始的不了解、不在意渐渐转变成喜欢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教育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而我国的绿色化学教育还在起步阶段,因此在中学进行绿色化学教育是一个持久的任务。绿色化学教育是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教师将传授绿色化学知识的重担挑起来,带动学生的绿色意识和环保意识,绿色化学教育必将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11篇

【关键词】元认知知识 职业学校 化学元认知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88-01

一、元认知概述

元认知实质上就是指个体对于当前认知活动的认知调节,它不是知识体系的范畴,更近似于活动过程的部分。调节活动就是由监测和控制两种过程组成的,监测就是个体了解认知活动的发展过程和结果等,控制就是个体对活动进行计划的过程。像是自我检查就属于监测过程,如果自己的推测有错误从而改变了思路,这就是控制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得自己走向正确的方向。调节活动的过程中,两者必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只有两者相互轮替作用的过程才是元认知知识。

二、化学知识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安全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不断的话题,对于化学品的安全知识教育更是要加以重视。这些年,由于对化学知识的缺乏而引起的化学危险,使得各学校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教育都摆在了中心位置。比如:北大校园里发生的学生锶中毒事件,复旦大学发生的二甲基亚硝胺中毒事件,以及去年在湖南安化发生的化学中毒事件等等,这些事件的发生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学生进行必要的化学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学生喜欢戴首饰,对于金子这种常见的重金属学生并没有太多了解,由于金子具有惰性,多以单质形式存在,长期佩戴可能会出现重金属中毒的问题;对于氢氰酸,学生们不知道它的味道,一旦闻到就会中毒而离开人世。因此,学校要充分重视化学教育,远离危险化学品,加入多元化的元素,让学生们更好的、更加全面的掌握化学知识,为以后的全面发展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以元认知为基础提高化学元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

(一)分层次教学和目标激励

针对学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A,B,C层,对此,在教学的各个模块中,也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知识目标方面,将化学知识的具体教学内容分为3种不同层次,分别针对3类的学生予以应用,要根据学生未来的发展实际来开发教材,以及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对于课堂上或是课下的作业布置也要进行分层安排,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布置作业;另一方面,就是要对学生加强心理辅导,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增强学习动力,要以正确的心态和方法学习;要定期对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评价工作,包括老师对学生,家长对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不断的超越自己。

学生们内心都渴望自己的进步,这就需要老师对其采取一定的激励方法,前提是与学生做好沟通工作,让学生理解,与其保持和谐的状态,这样会促进学生的自发性进步;同时,制定有层次的目标,让学生可以接受,也要加强监督,帮助学生计划并定期检查预定目标等。

(二)丰富化学元认知知识

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化学元认知能力,在教学内容的研究中就要加入元认知知识的部分,化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结构复杂,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元认知知识,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加学习兴趣。化学笔记既要包括课堂内容的记录,更重要是学生自己搜集的课外知识,以及学习心得等方面的内容。这一方面要求不能太复杂,要尽量通过学生自己搜集材料等过程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能够巩固学过的知识。通过相似知识类比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也可以掌握更多综合的化学知识。

四、结束语

对学生实行化学知识常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化学科学不是单纯性的知识教育,更是朝着多元化的方向行进,对学生的实事求是和严谨的态度教育也是一样重要的,因此,中职学校的学生需要开设化学课,普及化学常识,教师在对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也应以元认知知识为基础,从而将化学知识更加全面,更具魅力的传授给学生。

参考文献:

[1]徐橘.中专化学教学中学生元学习能力的培养[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13(4):75.

[2]左国防,李艳红.化学实验教学中学习策略训练效应的实验研究[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3,24(3):46―49.

[3]左国防,李艳红.元认知理论对培养和发展学生教学监控能力的应用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2,22(5):21-22.

第12篇

关键词 中国高校 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 职责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Responsibil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llege

Popularity Resident Life Tax Knowledge

――Take Baoding Residents Pay Taxes Knowledge Society Research as the Base

SHI Xuan, MA Dianping, WANG Yan

(Baod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Baoding, Hebei 071000)

Abstract Our residents have low knowledge awareness in life pay taxes, knowledge learning life taxable necessity and urgency.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social reality particularity residents informed by way of tax knowledge, obtained the popularity of college and living as an important way of common sense the inevitability of taxes and proposed expansion of the tax faculty, residents pay taxes to develop knowledge of teaching, social training recommendations in three areas.

Key words college; popularity of resident life tax knowledge; responsibility; countermeasures

1 我国居民学习生活纳税常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 我国居民税收常识知晓度偏低

近些年来,我国居民生活中先后出现的“馒头税”、“月饼税”、“妻税”的恐慌,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错误表述,都反应出居民对于生活税收常识的缺失。

笔者面向保定市居民进行了纳税常识知晓度的社会调查,涵盖了居民转让房产、租赁房产、购买汽车、证券投资等纳税问题,收回有效问卷1651份,得出以下结论:第一,明晰生活税收知识的受访者只占0.06%,78.5%的受访者表示一知半解。第二,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员、商人群体的知晓度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可见经济实力和工作性质是影响税收常识知晓程度的重要因素,但并不能促使纳税人掌握税收常识。第三,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知晓度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可知,税收常识知晓度并未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而呈现正相关变化。

1.2 我国居民税收常识知晓度偏低与居民对于生活纳税问题的日渐关注形成反差

(1)居民生活纳税问题的社会调研结果。第一,纳税问题引起居民广泛关注。对于个税、房产税、遗产税的社会关注度一题调查显示:有31.4%的被调查居民选择“很关心”,有58.2% 被调查居民选择“比较关心”。第二,纳税问题带来居民生活的不便。有79.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曾经尝试了解生活税收问题,但是还未能明明白白纳税,给生活带来不便。”

(2)我国居民日益关注生活涉税问题的社会报道。第一,关于2010年车船税调整的社会关注。我国人大网共收到97295条意见。其中,要求对草案进行修改、降低税负的占54.62%,反对制定车船税法的占8.61%。第二,2011年个税修订征集意见超过23万条。第三,2011年试点城市开征房产税,受到居民广泛热议。第四,二手房交易要严格按照价差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2013年3月1日国务院出台的“二手房交易差额征20%个税”政策迅速产生社会反应。在郑州一个周六有500多人排队办理二手房过户。

1.3 我国居民税收常识知晓度偏低与税收立法加速改革形成反差

2010年调整车船税,2011年1月28日上海、重庆开征房产税,2011年9月1日个税费用扣除标准提高到3500元/月,2012年1月1日实施的《车船税法》、启动营改增试点,2013年个人销售二手房要按价差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税法改革愈发深入居民生活。另外,对偷税行为的处罚日趋严厉。2012年深圳特区宝安区租赁办曾对某居民违法租赁行为开出12万元的罚单。

1.4 我国居民税收常识知晓度偏低与居民经济生活水平快速提升形成反差

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到2011年增长到21810元。①近几年来,居民购销房产、购车、出租房产、证券投资、艺术品拍卖等经济生活迅猛发展。截至2011年底,沪、深股票账户数合计为16546.90万户;2012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1304万平方米;2012年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达到9309万辆。熟悉税务常识有利于纳税人做出理性的经济行为,纳税筹划逐渐成为居民理财的重要考虑因素。

2 居民获知生活纳税常识途径的国际比较与我国高校承担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职责的必然性

2.1 我国居民知晓生活纳税常识的途径分析

(1)我国居民获知税务常识现有途径的缺陷。调查显示,居民将自己不清楚税收常识的前三项原因归纳为:国家宣传力度不足,有关机关讲解不够清楚;学校没有开设税务课程;税收常识在生活中学习的有效途径缺失。可见,我国居民获知税收常识的现有途径不足。

(2)我国高校生活税收常识课程情况概述。目前,我国高校有关税务知识的讲授,集中在税务类的专业学习模式,课程门类划分粗、数量少,也有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税务双学位为代表的极少数的辅修课程模式,但没有面向非专业学生的普选课程。我国方兴未艾的通识教育,走在最前列的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所涉及的通识课程中,也没有税务门类课程。可见,我国现有居民获知生活税收常识的途径远远不能达到居民所希望的明明白白纳税的需要。

2.2 美国居民获知生活纳税常识的主要途径概述

(1)美国高校跨专业选修制度。纽约大学法学院的税法专业涉及50门不同课程,涉及生活税务常识的科目有:个人所得税,财产流转税,遗产税与遗赠税,慈善捐赠的税务问题,税负豁免。并设有general taxation选修方向。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甚至有的人根本就没有专业,有一个特殊的学院叫做个性化学院,学生可以随意选课而不申明专业,毕业后发“个性化学士学位”。美国大学普遍采用“主修+辅修”的制度,也是大学生学习税务常识的便利渠道。(2)美国高校各种层次的培训。在美国大学校园里,各种层次的税法培训非常火爆。大学成为必不可少的国家税收法律宣传者。(3)方便的税务软件被广大纳税人使用。美国高校会购买网上报税软件,免费提供给本校学生和学者使用。只要将相关数据和信息输入,无需纳税人本人作任何判断,软件系统就会自动生成纳税申报书。②

2.3 我国高校承担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职责的必然性

(1)我国高校承担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职责的必要性。我国在税收知晓度上有特殊性。第一,居民税收常识知晓度水平偏低;第二,税收立法更新频繁,加大了自学税收常识的难度;第三,我国税务机关日常工作量大,能够放在详尽讲解税收常识方面的力量不足。(2)我国高校承担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职责的可行性。对于上述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大学教育。第一,高校在专业教学方面具有无可争辩的优势。第二,美国高校在普及居民税收常识工作的成功经验,有力地证明了高校承担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职责的可行性。第三,本次调查关于“居民认为获知税收常识的较好途径”一题显示:95.8%的被调查者认为:国家宣传讲解、学校开设税收常识课程、参加培训是前三位的方式。

3 关于我国高校承担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职责的对策建议

3.1 我国高校实施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工作的现存困难

(1)税务、税法类专业存在师资不足的现象。高校税务、税法专业师资不足,税务、税法类教师的授课量普遍存在超过合理课时的情况,③部分学校税务专业课的课程还有不同程度的外聘教师的情况。而且,纳税通识课程,需要税务、法学、理财融会贯通的教师。(2)现有教材不适于非专业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应用。现在的税务课程主要存在于会计学等相关专业,作为专业基础课、核心课,对于纳税通识教育而言,存在三方面不足:第一,教材专业性很强,税种大部分不是居民日常生活所用到的。第二,现有专业教材都是以税种作为章节编排的依据,并没有关注同一经济业务所涉及多少个不同的税种,不利于生活实践中的运用。第三,案例真实性不高。

3.2 我国高校实施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工作的对策建议

(1)以选修课程、通识课程作为学校普及居民纳税常识的渠道。目前,开设选修课程、通识课程是普及税收常识的合理途径。一方面,我国高校现行的选修课、通识课一般为20~30个课时,符合生活税收常识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适当增开选修课,对于师资的增加要求较小。从长期看,培养税务教师队伍很有必要。

(2)开发适合通识教育要求的居民纳税常识教材。第一,反应税务与法学两个学科的交叉,注重培养公民的税收权利意识。通识教育注重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在高校的教学中唤醒我国公民对于纳税的权利意识,是非常理想的方式。居民纳税常识教材不仅要教给学生生活中的纳税、节税方法――“知其然”,更要使学生理解立法理由“知其所以然”,才能化解公众对于税收的种种恐慌,更要教给学生保障自己纳税权利的手段,参与税收立法的途径,推动税收法定原则的贯彻、发挥民主的力量。第二,反应税务与理财两个学科的交叉,指导居民作出理性的经济理财行为。应紧密结合社会税收焦点新闻,精细设计案例,激发学生讨论兴趣,培养、提高实践理财能力。结合具体的涉税经济行为指导居民理财,强调方法的可操作性,以符合“学本教材”理念的要求。第三,作为纳税通识教材,需要学习的是在居民日常生活中的税务知识。因此,建议打破现有专业教材以税种为篇章结构的定式,改以居民生活涉税事项为主线安排教材章节以增加教材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通俗性。主要内容包括:房产购销与出租、车辆购销、证券投资、遗产与捐赠、其他财产转让与租赁、工资薪金与劳务报酬等几个专题。

(3)举办社会培训,配合国家机关普及税务常识。随着税务法律的日渐增加、复杂,广大高校作为国家教育机构,理应承担配合税务机关普及税务常识的责任。展望房产税的改革、遗产税和赠与税的增加,个人所得税的完善、个人所得自行申报制度的推进,我国居民所要学习的税务知识会越来越复杂,一定时期内税务机关的工作任务也会越来越繁重,那么,由高校进行税务常识社会培训将成为最可行的途径。

本论文是2013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高校普及居民生活纳税常识的职责与对策研究”(20130 1224)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年我国统计年鉴[M].北京:我国统计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