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老年护理新技术

老年护理新技术

时间:2023-06-01 08:51:18

老年护理新技术

第1篇

[关键词]痴呆;老年人;土家医;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b)-070-02

土家医认为老年痴呆多由涎阻、血瘀、肝火、脑髓空虚等引起“脑衰”征象,出现“老小型”性情和识物不清、记忆力减退,言语不对,算数不准等表现[1]。由于老年痴呆病位在脑,病程为渐进性发展,表现在神志,出现的症状呈慢性持续性的各种各样的精神功能减退或消失,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现代医学把老年痴呆分为阿尔茨海默病痴呆、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继发性痴呆四个类型,认为“痴呆”是后天获得的,是慢性持续性的,是在病人意识清楚情况下出现的,是在器质性疾病基础上脑功能弥漫性紊乱引起的,是一个综合征,是可以治愈或改善的。根据近期有关统计,全球每7秒钟就新增1名老年痴呆患者,他们在承受不幸的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在21世纪,人类必须应对老年痴呆带来的巨大挑战。因此,在护理方面需进行系统性、持续性的干预,寻求有效的模式和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以达到康复的目的。

1 老年性痴呆传统土家医护理模式和服侍技术

在传统土家医学中,医、药、护为一家,其服侍技术为医生所掌握,在治疗患者的同时,也进行了护理。在医嘱中开了方药,也给患者或家属传授了服侍方法,实现了生活护理、特殊护理和社会护理,使老年痴呆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有效干预,阻断了病程的进展,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之重新走入社会,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

1.1 老年痴呆土家医传统的护理模式

老年痴呆土家医护理模式可归纳总结为家庭护理、社会护理和医疗护理的模式:家庭护理,古称“家里服侍”。服侍的内容包括基本护理、生活护理、精神护理等;社会护理,古称“关怀服侍”。服侍的内容包括心理护理,情志护理等;医疗护理,古称“治病护理”。服侍的内容包括服药护理、推摸护理、针灸护理、功能护理等。

以上三种模式构成了土家医对老年痴呆服侍的基本模式,体现了人性化服侍主要特色。

1.2 老年痴呆土家医传统服侍技术和方法

老年痴呆土家医传统服侍技术有常规服侍技术、心神服侍技术、肢体语言康复技术、治疗服侍技术,共同构建了老年痴呆土家医护理技术体系。

1.2.1 常规服侍技术老年痴呆是一种心神类疾病,主要表现为人格、智力、学习记忆、推理判断、心理等方面的异常,所以,常规服侍主要包括注意清洁卫生,帮助患者清洗头发,清洗口腔,清洗全身皮肤,搞好日常生活照料,测简易智能、日常生活活动、功能活动等。

1.2.2 心神服侍技术老年痴呆的核心症状是记忆障碍、认知障碍和人格障碍。常见有躁狂、妄想、偏执、记忆减退、遗忘、错构、计算学习降低、情感不稳、易激惹、冲动、激怒、情绪低落、悲伤、无情、多疑、嫉妒、固执、幼稚、自私、行为无目的、古怪等表现。针对记忆、认知、人格障碍出现心神方面症状,主要做好心理服侍和情志服侍,尊重患者,用轻柔、温和的语气,切莫与患者抬杆、计较。尽量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态度和蔼,认真听取病人的陈述,认真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对病人耐心,多体贴、多关心,积极配合医师治疗,消除患者忧郁、低落的情绪。

1.2.3 治疗服侍技术老年痴呆属土家医“脑衰”病范畴,要治好此病相当困难,但选择一些补脑、益智、调神、定志等的药物和方法,能延缓病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土家医根据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把老年痴呆分为脑髓空虚、痰涎阻窍、瘀血阻络、肝火上犯四个常见类型。脑髓空虚型,症见头昏耳鸣,记忆减退,遗忘、幼稚、精神萎靡、腰酸腿软,四肢无力,舌淡,脉细弱,治以补脑益智为主,常见药物有:地杉、灵芝、白三七、孩儿参、八月瓜、牡丹七等;痰涎阻窍型,症见头昏头闷、情绪低落、悲伤无情、多疑嫉妒、耳闭,舌苔滑腻或黄腻,治以豁痰开窍为主,常用药物有:水菖蒲、胆星、法夏、陈皮、白果等;瘀血阻络型,症见错构、行动无目的、妄想偏执、自私、头痛头胀、四肢麻木或偏瘫,舌紫暗,脉细涩,治以活血通络为主,常用药物有:血三七、三百棒、血当归、蚂蝗、土虫等;肝火上犯型,症见躁狂,易激惹愤怒、冲动、口干口苦、头晕目眩、面红耳赤、舌红苔黄干、脉弦数,治以清肝泻火为主,常用药物有:紫花龙胆、黄珠子、水竹、水黄连等。

另外,可斟情选用药浴、头熨外治法,促进智力康复,增强记忆力。做好药疗护理,特别是在家煎药者,一定要仔细交待家属煎药及服药的方法,并随时跟踪,交待清楚,有什么反应及时与医师、护师联系,及时解决。

1.2.4 肢体、语言康复技术老年痴呆除记忆、认知、人格障碍症状外,常伴有失语、失用,如语言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因此,对语言、身体康复至关重要,土家医对语言、肢体功能障碍有一定的康复方法。

语言障碍,为脑窍不通所致,表现首先是找词困难,随后命名不能、错语,继而出现失语,进而出现重语,最后发出不可理解的声音,终至缄默不语。采用“药包”热熨头部、咽喉部,药物多选用芳香开窍的水黄蒲、隔山香、水菖蒲、麝香等,同时也可用银针刺百会、耳尖、角孙、廉泉、哑门等穴,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平时帮助发语,服侍者领读,嘱患者跟学,加强发音功能训练。

失用,为肢体经络不通所致,临床表现为已熟练掌握的技能丧失。轻度有不能用筷子、扣衣、系鞋带、穿衣裤、洗澡、剪手指脚趾甲等日常生活动作;重度不能上下床和站起,失去生活能力。对失用患者,常用银针刺四肢有关穴位,上肢多选用曲池、外关、内关等穴位;下肢多选用风市、委中、膝眼、足三理、三阴交等穴位。一般多用药浴四肢,常选通经活络祛风的伸筋草、七架风、血通、钻山风、活筋草等药,水煎取汁浸足或温药液外洗下肢上部,上肢上部。平时服侍者可推、捏、抹四肢肌肉,达到理筋的目的。对重度患者帮助活动四肢关节,多做曲伸运动,防止关节僵直,对轻度患者进行肢体活动锻炼、陪走锻炼等。

2 老年痴呆土家医护理干预模式和技术创新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土家医护理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出现了新的内容,传统的服侍技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在继承传统的有特色的方法外,还要吸收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老年痴呆土家医护理模式和方法。本项研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年1月22日颁发的《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提出以下新的护理模式和方法。

2.1 新型老年痴呆土家医护理模式

构建居家护理、老年公寓护理、医疗机构专业护理三位一体的老年痴呆护理模式。构建居家护理为基础,老年公寓护理为依托,医疗机构专业护理为补充的新型护理体系。

2.2 新型老年痴呆土家医护理方法和措施

对老年痴呆护理采用分级护理,根据不同阶段实施不同居住地和相应的方法。

初期,即第一阶段病人以早发现、早干预为主,居住在家,采用居家护理模式,要鼓励患者尽量参加社会和日常活动,包括脑力和体力活动,这样有助于维护和保留病人的社会和日常生活能力,延缓智能衰退的速度。对伴有抑郁、焦虑、妄想等症状的病人,家庭或社区医生给予心理护理。

中期,即第二阶段病人,多有空间定向障碍,生活部分不能自理,主要是防走失、防意外,对于白天家中没有人照料的,要住老年公寓,需陪护人员进行照料(农村住老养所、社区住老休所),进行老年公寓护理,由通过专业训练的陪护人员进行护理,社区医院护理人员定期指导,社区医生定期检查和指导用药。此阶段病人在家居住或老年公寓居住,应在病人身上携带必要的身份证明和联系方式,以防意外。在药物治疗护理上,要提醒病人按时服药,进行早期干预,对数学模糊患者,照料人员要把每次服用药物送到患者口中,服下后离开。此外,按医嘱给予相应的食疗,如:多吃水果、蔬菜、豆类等,以延缓脑功能衰退。

晚期,即第三阶段病人,大多卧床不起,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专人照料,应定时翻身、拍背,预防睡疮和预防受凉及下身疾病。原发病不重者需住社区医院;对原发病重,需住专业医院,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语言功能障碍和肢体失用患者要进行语言、肢体康复训练和锻炼,配合药物、针灸、药熨、药浴,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促进语言、肢体功能的康复。

3 小结

目前,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44亿人,占总人口的11.3%。老年痴呆65岁以上患病率为3%~8%,80岁以上为30%以上,我国现有约7 000 000~8 000 000患者,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针对中国老年性痴呆患病率高、致残率更高,公众对痴呆的知晓度低、就医比例低、治疗率低、科学护理更低的特点,政府部门予以了高度关注,卫生部部长高强、副部长将作君先后就此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对老年痴呆患者提供入户护理,陪同看病和日间照料等社区护理服务,政府还将加强对老年护理队伍的建设和技能培训。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年1月22日作出《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发扬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积极探索和实施‘爱心护理’等工程。从老年预防保健入手,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出行安全和起居方便的环境。”对老年痴呆患者目前尚难治愈,但早发现、早干预能够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家属和服侍者的护理对痴呆患者尤其重要,有时甚至比药物更有效。

我们通过对老年痴呆土家医服侍模式和传统技术方法发掘和整理研究,结合现代社会居住环境和生活方式变化,提出新的模式,结合现代医学科学,发扬土家医特色的服侍方法,提出分阶段分期护理措施和方法,为老年痴呆患者护理开辟了一条有益的途径。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骨科护理发展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医学技术的发展,骨科医学也在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护理对象的转变,使得患者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骨科护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和患者的要求,护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拓宽知识,想出对策,以更好地促进骨科护理的发展。

1骨科护理的新发展

1.1疾病谱与病种的改变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建筑事故受伤的患者成了现代骨科主要的护理对象,他们往往表现为多发骨折、粉碎性骨折,甚至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的损伤,此类患者以青壮年为多;单纯的四肢骨折、脱位等则以老年人为多。

1.2老年骨科护理需求增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患者的比例日益增加,占骨科患者数的30%~35%,老年颈椎病、腰椎退行性疾病、关节炎患者增多。以往老年四肢骨折的保守牵引治疗也逐渐被手术内固定、关节置换所代替。年龄从50~60岁扩大至80~90岁。同时高龄与手术后非手术并发症有明显相关性,老年患者往往伴有其他疾病而使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1],这也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难题。

1.3诊疗手段的发展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骨科医生所能应用的诊疗手段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日新月异,特别是社会老龄化,老年患者的增加,由于高龄患者不能耐受长期卧床,骨折单纯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患者明显减少,外科手术干预成了老年骨科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外固定发展到髓内钉。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颈椎。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到多侧肢体,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严重开放性骨折,肌肉血管的毁损面临截肢的肢体,经过清创骨折固定、血管神经修复,皮瓣移植的保肢手术。关节置换拟股骨头到全髋、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都为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书本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1.4护理对象的需求在发展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着患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骨折患者要求尽早离床活动,截瘫患者要求再次手术、恢复肌力、重返社会,关节重建患者要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骨肿瘤患者要求保肢性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等。他们需要最好的医生、最好的手术、最优质的护理。

1.5护理对象康复地点及模式的发展骨科患者需要从医院康复到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恢复缓慢、易出现并发症等特点,再加之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大部分患者需要在医院治疗康复的基础上,逐渐扩展护理的范畴,提供专门化的护理服务[2],进一步发展到社区康复及家庭康复。在国际范围内,均有一种新的趋向,即重视在家里给骨科患者(包括术后患者)良好的护理和康复训练。因为大多数骨科患者的康复过程是长期的,无法长期住院完成。K.S.Lin等观察了一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住院康复患者和家庭康复患者的功能结果,发现两者相同。类似的研究提示:只要加以指导和监测,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对骨科康复来说也是有益和有效的[3],且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2针对骨科护理的现状应采取的措施

(1)常见病的变化要求骨科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敏捷的思维、果断的处事能力,分秒必争的急救意识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同时要拓展知识面,不仅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还要掌握脑外科、胸外科、泌尿外科等多学科的知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2)针对老年患者知识层次低,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病情复杂多变。护理工作应勤、细。巡视病房要勤,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要勤,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及健康宣教要勤。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家属的看护能力。观察病情要细,不仅要观察手术的局部情况,更要观察全身情况。交接班要细,做到床头交接班,当面讲清、看清,避免意外发生。(3)由于诊疗手段的不断发展,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同一种疾病症状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故护理人员在完成日常工作的情况下,应多与医生沟通,参加医生查房及术前讨论,使护理工作有的放矢。同时要加强护士的在职继续教育。而且要根据职称、工作年限,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培训。随着国内外护理事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需要的变化,使得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们对护理工作越来越高的要求,骨科护理需要专门化、细分化,骨科需要开展社区和家庭护理,骨科康复护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专科护士。骨科护理的发展需要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多种类的、个性化的服务,这就需要培养一批护理专家。国外大量研究证实,临床护理专家的出现对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促进护理学科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骨科护理的发展与骨科临床护理专家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4]。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黄人健老师指出,“要抓好护理人员的在职教育,不断扩大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5],使我们的护理队伍形成一个“T”字形的人才队伍。(4)随着患者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加强沟通,正确处理好护患关系,缩短护患距离,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5)从医院康复到社区康复到家庭康复的转变,要求护理人员不仅在住院期间指导患者康复的锻炼,还要教会家属如何督促协助患者持之以恒的锻炼,增强预防为主的意识。骨科康复护理需要专门的人才,专门从事骨科患者的康复工作。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工业化的发展和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骨关节疾病已日益构成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甚至导致残疾。1998年WHO在瑞典隆德召开会议,决定将2000~2010年定为“骨关节十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一项针对骨与关节疾病的运动[2]。“骨关节十年”给骨科康复护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也给骨科护理人员提出了新的平台,要培养专科康复护理的人才。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新业务、新技术不断的开发应用。护理专业内部的分化程度也在增加。专科性逐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化素质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我们骨科护士在忙于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要不断增加科学知识储备、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进取,才能适应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新晨

【参考文献】

1童小峰.骨科护理的新趋势及对策.河北医药,2003,25(1):62-63.

2许红潞,张瑞芳,陈晓玲,等.从“骨关节十年”谈专科护士发展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3,3(1):25-26.

3卓大宏,骨科康复学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3,5(3):242-244.

第3篇

关键词:“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社区老年慢性病

在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重的背景下,老年慢性病发生率显著增长,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相关研究表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较多,约为2.49亿人,其中不同程度慢性病的患者较多,近1.8亿人[1]。目前,多项研究表明,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可以改善治疗及预后,其中家庭护理发挥了显著优势,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我国继续发展护理,在护理的基础上落实科学管理方案,提出发展新的护理领域,将相关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家庭,进而帮助患者更多享受优质护理服务。研究显示,传统延续护理模式单一,在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满足患者需求[2]。“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满足了患者个性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因此,在护理社区健康管理老年慢性病患者时,应该重点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的意识,采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改变他们的生活行为[3]。

1.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背景及不足

慢性病问题逐渐显现,护理行业人力、财力等资源的缺乏已成为卫生领域的主要矛盾。相关研究显示[4],传统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以医院和疾病为中心)一直难以满足患者长期和持续的护理需求。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护理研究发展前景调查报告认为,在许多城市,由于护理人员基本没有专门培训和专业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工作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阻碍了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发展。

2.“互联网+”的意义

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即为“互联网+”,通过优化整合配置,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将创新成果整合,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实现社会领域的有效发展。“互联网+”的长期发展使企业创新前景持久[5]。在此背景下,护理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结合互联网平台、网络通信技术,灵活掌握并利用物联网高黏性及影响力,克服困难,更好地服务社会。在中国“互联网+”的推动下,各行业都有了移动支付、媒体教育、电子商务等新功能。互联网技术是21世纪的一种新态度,代表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通过传统产业与网络技术的紧密结合,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重大科研项目,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前进的宏伟姿态。目前,“互联网+”在医疗服务领域中的应用价值逐渐显现,且应用更加广泛。然而,“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的定义尚未得到统一。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辅助家庭护理,将其应用至家庭护理中,可以更好地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实现“互联网+”和家庭护理的有机结合[6]。

3.家庭护理管理工作中“互联网+”的应用问题

3.1认识不足

受传统护理管理理念的影响,社区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一种惯性思维,对“互联网+”的技术意义持抵制和怀疑态度,甚至认为智能服务不能达到手工服务的舒适水平,不能接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效率。

3.2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并不开放

互联网发展背景下,决定了社区管理要对外敞开大门,形成良好管理模式,才能提升慢性病管理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显示,有些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并不开放,相关管理体系不完善,不能利用新技术进行创新,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发展。

3.3技术支持不足

虽然互联网技术在中国被广泛应用,但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应用“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过程中,技术方面费用较高,使护理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遇到障碍。

4.“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

在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的价值由于免疫功能、生理功能下降,老年人出现代谢失衡、多器官和组织功能下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慢性疾病高发。研究显示[6],老年人的慢性疾病病情容易反复,难以治愈,导致患者长期出现疾病及相关并发症,消极对待疾病,影响机体健康。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是社区老年人常见的疾病,难以完全治愈,会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管理过程中,有必要重视日常维护,为其提供高质量医疗保健。然而,社区中一些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对自身疾病的认识不足,不利于管理的顺利开展。在社区内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可结合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体检结果进行详细说明,强调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事项,解释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包括饮食、体重控制、工作和休息安排、锻炼等[7]。在“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下,由社区医院的医务人员参与,成立家庭护理团队,开展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务。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加强社区护理人员与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使患者能够继续获得高质量的健康管理服务。利用互联网平台,可以在线实时了解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在线咨询服务,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疾病认识程度,进而实现更好的健康管理效果[8]。在此基础上,建立“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平台,一方面可以打破空间边界,克服时间障碍;另一方面,可以实现患者、医生和医院的有效交流,并通过互联网及时更新和交流数据。在大数据分析的指导下,医生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断、治疗、护理等服务。

5.“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

5.1“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发展趋势

“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的应用可以向基层辐射高质量的护理资源。建立网络护理团队,帮助老年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和家庭环境中获得专业的护理服务,结合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实际状况,由具有丰富慢性病治疗经验的护士、心理顾问、医生、营养师共同参与,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护理需求[9]。未来,在“互联网+”的趋势下,“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应用优势将无可替代。过去,传统的医疗服务无法满足现阶段护理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和慢性病管理模式的形成打破了传统线下医疗的时空障碍,给健康管理服务带来了惊天动地的变化。确保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准确地掌握患者的病情描述,并结合实际为其指导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方案,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我们要在结合当前的国情、医疗环境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10]。

5.2“互联网+”模式的探索

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逐渐得到应用及推广,慢性病的管理正处于探索性阶段,管理的标准化医疗服务模式尚未建立,当前卫生管理过程中,相关技术、应用、产品开发等问题仍是亟待解决的重点。各种卫生管理服务机构积极应用“互联网+”模式,在各个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探索,成果显著。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社区医生APP用于绑定患者的个人信息,引导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掌握血糖仪和血压监测仪的使用方法,连接血糖仪和血压监测仪至社区医生APP。监测血压、血糖、心率等指标,随后将相关监测结果上传到互联网信息平台,促进护理方案的优化与改进[11]。

5.3“互联网+医养结合”

“互联网+医养结合”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中逐步得到推广和应用,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模式。社区医院与当地医院合作构建“互联网+医养结合”模式,加强医院、社区、家庭之间的联系,共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互联网+医养结合”的模式下,需要优化和整合所有资源,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社区医院、地方医院、地方政府密切合作,建立老年慢性病综合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网络模式的价值,使社区中更多老年慢性病患者受益。在“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下,社区医院可以与患者家属密切联系,使患者获得专业护理服务,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管理水平,保持身心健康,对病情的稳定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6.“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应用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在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中,利用“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医疗服务。然而,在网络模式的推广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对于网络模式下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是不可或缺的工具,还需要各种类型的医疗服务应用程序(微信、QQ等)。然而,老年人很少能上网,不了解智能工具的使用情况(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也误解了网络医疗模式,接受度往往不高,而且难以积极参与管理,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在慢性病健康管理的网络模式下,还存在着服务内容少、服务范围小等问题。在社区中,应加强慢性病健康管理网络模式的宣传,使患者全面了解网络医学模式。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帮助患者掌握微信、医疗服务APP的应用方法。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寻求患者家属的协助与合作,指导网上咨询、网上药品购买、预约登记,进一步扩大网络模式的服务范围。

7.“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创新系统设计原则

国务院提出,家庭护理产业作为新产业,应符合“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的优势,促进互联网消费部门发展生产领域,加快提高护理系统技术创新、服务质量、创新能力,建设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动力。家庭护理行业应坚持改革创新的导向和市场需求,大力拓展互联网与护理系统技术融合的广度和深度,释放护理行业的潜力和力量,创建护理创新体系,促进护理模式转型升级。家庭护理行业应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以互联网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网络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护理系统资源配置,加快形成开放共享的新型经济社会经营模式;依托互联网带来的技术优势,坚持家庭护理系统设计的改革改造,指导护理模式和发展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在线护理平台远程运营的效率,创新提高网络化公共服务水平;建立“互联网+”先进思想,鼓励传统护理企业更新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深度融合各种先进技术创新理论,进而更好地促进家庭护理系统创新,提高综合护理系统的支持力度;坚持安全有序的“互联网+家庭护理管理模式”,完善家庭护理系统的标准,严格遵守法律,建立和完善护理企业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加强护士的专业质量和安全意识,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和护理专业的有序发展,避免行业垄断;发展前瞻性布局,加强护理重点建设项目,将创新作为“互联网+”的突破点,带来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实现服务领域的跨时展。

8.“互联网+”家庭护理创新系统设计的未来发展

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发展迅速,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数量激增。与此同时,一些机构开始转型,加强学科基础设施,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地建立了一些国家卫生管理机构或协会。互联网的新形式已经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互联网作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使护理系统设计进一步完善。家庭护理的理念要延伸到全社会,使社会服务更加方便和普及,人人享受技术带来的优质服务。优化护理系统的资源配置,使线上线下的通信系统更加顺畅,达到最佳的服务状态,从而及时为人们提供服务。家庭护理应进一步开放和包容,优化服务环境,使家庭护理体系成为患者疾病控制的重要支撑。

结语

第4篇

【关键词】护理程序;新护士;培训

为满足患者对医疗的需求,病房大量扩充床位,是护士不能及时补充儿缺编,造成呼吸科一个年度一次分入新护士11人。为了让新护士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常见呼吸病的护理知识和各种专科护理技术,尽快独立工作,我们运用护理程序工作原理对新护士进行了系统化整体培训,收到较好效果。

1 评估

1.1呼吸病房对护士的要求:呼吸病房的护理工作特点是危重症护理多,抢救多,治疗用药发杂多样,因此,客观实际工作中要求护士要有熟练快捷的基础和专科操作技术。如每个护士要在一小时内完成输液15-2人次;一小时内完成动脉取血并作出取血分析结果15人次。另外,能熟练使用心电监护仪、各种输液泵、甚至呼吸机的应用。很多专业知识是新护士在课堂和实习中前所未见的。

1.211名新护士背景:10人是在本医院实习毕业的学生,其中只有4人在呼吸病房实习过。另一人是其它护校毕业且未在呼吸病房实习过。面对如引高的要求,11名新护士心理压力很大,对能独立工作无信心。

2诊断

新护士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缺乏及工作无信心。

3培训计划:分3个阶段

最终目标:一年后11名新护士全部通过转正考核,成为肯有良好专业素质、熟练掌握基础及专科护理技术的呼吸科合格护士。

3.1第一阶段:

3.1.1目标:新护士3个月内掌握常用专科知识和技能,独立值班和配合拯救。

3.1.2培训措施:

3.1.2.1由科内医风好,专业素质高,技术全面,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学老师专人负责,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3.1.2.2脱产集中3天,熟悉本科环境,了解医疗护理现状和今后本科的发展规划及对护士的客观要求。讲解科内各项护理制度:礼仪培训包括怎样与同事融洽关系;怎样与同事、领导病人打招呼及仪表、着装、行姿的规范要求。

3.1.2.3分2组为别在2个病房实际工作,由病房教学老师具体指导。要求将掌握的基本制度及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1.2.4 每周安排一次集中讲课,请护士长和业务骨干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教训,讲授专科疾病护理知识和专科操作技术。如肺心病吸氧的护理、咳痰的护理、咳血病人的护理、哮喘病人的护理及吸痰器的使用、简易呼吸器的应用、文丘里面罩吸氧的应用、心肺复苏技术、各种输液泵、监护仪、除颤器的应用等等。要求学生必须将讲过的内容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尽快熟练掌握。

3.2第二阶段:

3.2.1目标:半年内新护士较熟练掌握各项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较熟练应用护理程序找出病人的护理问题及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

3.2.2培训措施:

3.2.2.1由病房带教老师和业务骨干具体指导、纠正新护士的实际工作。

3.2.2.2科教学负责人、科护士长与各病房护士长及业务骨干共同对新护士的工作再评估,发现新问题,采取新措施,达到预定目标。

3.3第三阶段:

3.3.1目标:一年后新护士熟练掌握基础和专科护理技术,独立熟练配合常规抢救,全部通过转正考试。

3.3.2培训措施:组织新护士业务查房,达到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提高。

4评价

4.1评价方法: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核,征求医生、护士、病人意见综合评价。

4.2评价结果:

4.2.1第一阶段:①预期目标全部达到,各项理论、操作考试合格,医生、护士、病人对新护士反映评价较好。②新护士学习态度非常认真,,工作努力,下班后、休息时甚至带病坚持听课、考试。

4.2.2 第二阶段:①目标基本达到,每个人上交的护理病历基本合格,但有遗漏的护理问题,护理措施不全。②通过考核、考查发现由于工作量大,理论知识不足,临床经验欠缺,尽管非常努力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工作安排、配合不合理,出现工作忙乱现象。

针对这些情况,请有经验的护士用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给予了具体指导。

第5篇

〔关键词〕手术室;新护士;培训方案

手术室新护士是指护理专业院校毕业后经考核选拔新录用的护士以及从事非手术室护理专业后转入手术室工作1~2年内的护士。本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在2007年底经3家医院重组后建立,目前手术室共计65名护士,开放约21间手术间。自医院重组至2011年手术室新入科护士9名,其中有工作经验的占50%,而2012—2013年,新入科护士17名,有工作经验的占20%,我们面临新入科人多,无工作经验的多、医院手术室又要进行分区管理人员要分流的问题,如何让其尽快适应工作需要,能够独立当班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为了使新护士能尽快胜任手术室的工作,我们有下列做法。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护理专业院校毕业后经考核选拔新录用的护士以及从事非手术室护理专业后转入手术室工作的护士17名,其中女性12名,男5名,年龄20~26岁。本科3名,大专14名。

1.2方法

1.2.1确定组织架构。科室建立管理架构和业务架构,管理架构由科护士长、分管教学的护士长、总带教和教学秘书组成。科护士长负责对整个培训过程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分管教学的护士长负责对总带教、专科导师的选拔考核和工作考评,总带教负责对专科导师和带班老师工作考评,教学秘书协助做好培训过程中的各项通知、安排、统计工作。业务架构由分管带教的护士长、总带教、专科组长、专科导师组成,建立科室带教小组,护士长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与落实,总带教负责培训计划的安排与实施,专科组长负责具体培训和考核内容的实施,专科导师进行“一对一”的师徒制带教。

1.2.2确定培训目标。第1年基本掌握手术室护理内涵、掌握手术室工作流程、掌握各专科1~2级手术的洗手配合,熟悉其巡回配合,能够独立当班参加手术室值班。第2年能够掌握手术室围手术期的护理内涵、具备手术室常见应急状况的处理能力、掌握各专科常规2~3级手术的洗手及巡回配合,能够通过护理部的N1级护士准出考核,为进入准专科护士培训阶段做好准备。

1.2.3培训内容。涵盖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人文素养三方面。其中专业理论包括手术室的岗位职责、制度、流程、常规、应急预案;外科相关专科理论知识,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知识、手术室基础理论和专科理论知识;手术室感染的预防控制、洁净手术室的日常维护;常见手术麻醉配合及麻醉并发症的配合要点;手术室职业安全的概念与防护原则;实用临床护理“三基”应知应会。专业技能包括基础护理操作、专科护理操作、仪器设备使用、1~3级手术配合护理、文件书写、信息系统操作、单病种急诊手术处理、读书报告书写的内容。而人文素养是由入科后第1周,由护士长和总带教进行单独理论授课并签订遵守手术室职业操守的协议,每个月参加科内集中式授课及讨论,学习指定阅读书籍如《职业精神》《细节决定成败》《医院文化指南》《护理政策法规指南》《护士条例》《医学伦理学》等。

1.2.4培训方法

(1)集中培训。采取的主要形式有晨课,每天交班前半小时由总带教或专科组长进行当日手术的每日1问以及理论或技能的授课培训;情境模拟培训,主要运用于应急预案的培训,由新护士参与角色扮演来提高知识的掌握度和实际运用能力;为提高学习兴趣活跃氛围采取竞技比赛和辩论交流的形式,提高其心理抗压能力、评判性思维的能力。定期回顾考核是检验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计划的手段,我们采取的是每周培训的内容每周考核完毕,以少量多次、及时反复练习来达到掌握的目的。同时参与全科的其他培训,例如护理查房、安全教育、业务学习等。

(2)“一对一”师徒制带教。原有的总带教负责、带班老师带教模式,总带教要全面负责实习生、进修生、新护士的带教,而人员的培训要求、目标、内容、方法均不一样,总带教精力有效、常出现顾此失彼,学生满意度不高,带教效果差、带班老师不满意的现象。而带班老师带教不固定、随意性大、没有连续性、带教内容随机不系统。自科内有了经选拔的多名带教专科导师,采用“一对一”带教的模式,立即摆脱了这种现象。采用“一对一”师徒制带教,科内带教小组的专科导师与入科新护士进行双向盲选,选定后由老师负责学生的整个培训过程中的示范操作、带班指导、谈心沟通、笔记批阅、工作质量的检查,学生的各种考核结果与带教老师的年终考核相关。

(3)晚自习。鉴于应急能力培训模拟的多,实战少,自学内容无时间完成,参考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的模式,每周进行2次的晚自习至20:30结束,在晚自习期间跟班,学习值班期间应急情况的处理、也可书写笔记、阅读指定专业书籍、观看手术配合视频,以全面快速的掌握手术室知识技能,直至进入手术室值班。

(4)各专科轮转培训。第1年每个专科轮转1~2个月要求掌握各科基本专科护理操作,掌握各专科1~2级手术的洗手配合及熟悉其巡回配合,掌握各专科常见急诊手术洗手配合。每个专科轮转结束进行理论和操作的出科考核,未通过考核者继续在其专科轮转直至考核通过。第2年每个专科轮转2个月要求掌握各专科护理操作和专科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各专科2~3级手术洗手、巡回配合,掌握各专科各类急诊手术洗手配合,同样进行出科考核,而未通过者影响其轮转的周期继而无法参加护理部的N1级护士准出考核。

(5)实时评价反馈。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反馈,制定带教老师的评价反馈表,从其带教态度、带教能力、带教结果,学生反馈几个方面评价,作为带教老师考评和调整的依据;对带教新护士的评价反馈:实时搜集分析新护士工作中的问题,采用品管圈活动,及时解决问题,改善培训效果;对培训方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反馈,如家长制管理方式,接受度低、逆反心理,培训效果达不到预期值,学习态度、能力差异大、进度不一,培训方案在实际操作中有无法落实的现象等均是在实施过程中实时反馈所发现的,及时采取改变家长制管理方式,寻找刚柔并济的平衡点,有奖有罚,取得信任,增加接受度;又根据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因人施教,避免模式化;重新调整培训方案,提高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实际可操作性。实时评价反馈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3考核与准出

分管教学护士长、总带教、专科组长成立科考评小组,手术室护理基础及专科知识由总带教每周进行考核,《“三基”应知应会》基础理论和护理操作、手术室一般专科护理操作由科内操作组每月考核,专科护理操作或手术配合在各专科轮转结束由专科组长和总带教进行考核,综合专科知识每半年1次由分管教学护士长进行考核,科内其他统一培训考核、急救技能每季由总带教、分管教学护士长进行考核。新护士工作满一年由科考评小组,进行理论、操作、人文素养综合考评,符合要求进入第2年的培训。满两年各科轮转结束,独立当班进入手术室值班,本人申请,由科考评小组和护理部对其进行准出考核。

2效果

2.1独立当班、进入值班时间缩短

统计了自2008年医院重组至2011年手术室共新入科护士9人,平均独立当班、进入值班时间为16个月。2012年至2013年新入科护士17人,平均独立当班、进入值班时间为12个月,明显缩短了独立当班、进入值班的时间。

2.2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通过2012年到2013年医师满意度的调查及同行评价,医师的满意度从95%上升到98%,同行评价的优秀等次从人数的70%上升90%。结合科室的人力现状,2~3年的优秀护士能够参与到一些重大手术的配合,例如肺移植手术、心脏手术等。

2.3教学相长

专科导师在带教过程中必须不断学习拓展专业知识,才能巩固其各项技术,具有指导考核新护士的能力,这些压力提高了专科导师工作责任感和学习积极性,而授课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了授课技巧以及制作辅助教学工具的能力,例如PPT的制作,授课模具等。

3讨论

第6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 护理; 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406-01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大于60岁的老年人口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外科疾病多数发病急,病程进展快,患者精神上无准备,肉体上承受着较大的痛苦,其心理反应主要有急躁、恐惧、焦虑等。老年患者因生病、住院,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环境。有些事情不好意思对护理人员讲,易寂寞、苦恼、寡言少语,希望得到安慰。入院前对医护人员尤其是对主刀医生、责任护士不够信任,担心手术失败等存在很多顾虑。本文回顾总结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人民医院对于老年外科患者的护理情况,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本院外科住院的老年患者79例。其中男45例,女34例,年龄60~82岁,平均71岁。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25例,初中43例,大专以上7例。其中,骨科手术27例,泌尿外科手术19例,普外科手术33例。住院时间为14~48 d,手术治愈71例,死亡8例。排除标准:昏迷患者、痴呆患者。

2 方法

2.1 仔细观察病情:进入老年期,开始出现身体和精神机能的衰退,对内在反应及外来刺激不敏感,容易掩盖一些病情变化。有的感染严重,但体温变化不大;有的痛楚降低,使局部病灶反应不明显而造成的病情恶化;有的主诉痛点与疾病不符。这就需要我们观察病情要仔细,从体温变化、呼吸频率及患者的表情中捕捉信息,了解病情变化。

2.2 增加手术患者治疗的信心及对医院的信任感:老年人患病后,常导致个性变异,甚至产生绝望等心理。应该尽量的去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让患者了解治疗状况,医生的技术情况,给患者多介绍以治愈的成功病例,使他们在心理上得以安慰,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时主动自我介绍,记住患者的姓名,做到口勤、脚勤,并要善于以灵活性、技巧性、安慰性及治疗性的语言化解患者消极思想,使患者心理处于最佳状态,提高治疗效果,促进康复。用面对面交流思想的方法,在和老年人交流时,精力集中,目光专注,语速要慢。把爱传递给老人,让老人感受到安全,亲切,温暖。

2.4 改善环境,满足需求:老年患者住院手术治疗需要一个清洁、安静、安全、方便的环境。护士从实际出发,改善病房和手术室的环境,加强管理,维护良好、温馨的医疗环境秩序。同时根据老年患者实际需求,尽可能予以满足,让老年住院手术患者舒适、满意,感觉不似亲人,胜似亲人。

2.5 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多数患者术前对自己的疾病和手术治疗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主要为焦虑和恐惧,术前教会老年患者一些减轻焦虑的放松技术,如咳嗽、深呼吸等,进行呼吸松弛训练,2次/d,10min/次,通过放松训练,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恐惧或减轻焦虑反应。针对自卑心理的老年患者,应该尽量做到维护他们的尊严,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培养患者的积极情绪。

3 讨论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老龄化日趋严重。人一旦进入老年,体内各脏器及器官的功能均有所减退,对疾病的防御能力明显降低,因此易患多种疾病。护理人员的态度是患者心理转化的催化剂,应以晚辈的身份,谦恭地与患者交谈,以及安排经验丰富、操作技术熟练的护士进行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恐惧感,使患者的情绪从消极抵触转向乐于接受并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的成功率。

本组1例泌尿外科肾病的老年患者行左前臂吻合内瘘术,住进泌尿外科前一直在进行血液透析,病程较长,经历了血液透析的痛苦,因而对将要进行的手术产生了恐惧心理。在医护人员耐心劝导下,该患者虽同意手术但仍未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在进入手术室后,由于高度紧张和恐惧,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心率增快,无法正常进行手术而只好改期。后来,向其介绍手术室有先进的监侧仪器,在手术过程中会一直进行监护,并有专职的麻醉医生及巡回护士守护在身边,一些微小的变化都会被发现,并举例说明手术的安全性和良好效果,当患者再次被接进手术室时,对医生、护士不再陌生,提高了信任感和安全感,护士陪伴在其身旁,主动与其交谈,使其放松,转移患者对手术的注意力,配合麻醉师尽快使其处于睡眠状态和麻醉状态,最终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老年外科护理要实施身心并重的整体护理。理解患者对患病、手术治疗的恐惧、焦虑心态;鼓励、疏导患者建立治愈疾病的信心;重视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的各种表现、适应能力;了解患者家庭、社会、经济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科学的、准确的提出护理诊断,针对患者的需要,实施有计划的、完善的护理。

此外,外科病种复杂,治疗方法各异,康复时间较长,新技术、新项目又不断地开展,因此,老年普外科患者的护理风险相对增加。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制订合理的护理计划,有效做好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系统内部人为因素而引发的护理风险事件,如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参考文献

[1] 黄鹊欢.老年外科手术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18(1):110-112

[2] 王艳明.老年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与探讨.河北医学, 2009, 15(2):234-236

[3] 曹秋生,李振明.老年患者的外科护理.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112

[4] 曲秀英,闫红卫,张洁.老年患者的心理及护理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380

[5] 宋玉平,褚玉兰.老年患者术后的护理与健康教育.航空航天医药,2010,21(3):404-407

第7篇

关键词: 手术室 医院 临床实习 教育 护理

手术室护生与其他病区的护生不一样,有着非常大的特殊性,要求我们有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和熟练的专科知识,做到言传身教,为了进一步提高手术室护生的带教质量,现在就我院手术室带教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采取的相应对策总结如下。

1.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年龄的差异,带教老师和护生的年龄差异比较大,对各个问题的看法和理解不一样,老师认为必须掌握的知识,护生认为没有那么重要,所以学习没有那么认真,作为老师,为人师,如人母,做到耐心,细心,懂心,从根本上改变护生的理念,让他们从被动学习化为主动学习,这个是护生在手术室学习的必要因素。

1.2无菌概念的差异,手术室的无菌要求是非常高的,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一旦感染,后果很严重。护生们从未接触过这种环境,不知道无菌区和有菌区的区别,手术室是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其工作性质,护理技术操作等与病房差异比较大,护生在刚进手术室又有陌生感和恐惧心理,所以很容易违法无菌技术操作。

1.3理论知识的差异,护生刚从学校出来,理论上都是最新的知识,我们手术室老师都是以前学到的理论和操作,尽管临床经验丰富,但学历不高,相对缺乏教育,管理,科研,心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新的护理理念有一定的差异,导致教学发生分歧,这就要求手术室老师必须随时学习新知识,了解新知识动向,才能做到得心应手的教学。

2.对策

2.1护生进入手术室,我们就应该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姐妹或者孩子,这样我们才能不厌其烦,心甘情愿的去传授知识。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首先由带教组长集中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各个区域的划分,介绍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相互做自我介绍,拉近距离感,让他们爱上手术室这个大环境,爱上这个集体。对后来的实习有很大的帮助。

2.2护生对无菌概念很模糊,到了临床,带教老师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模拟操作训练,包括最基本的外科洗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台,整理无菌器械,与巡回老师的物品清点,术中的无菌器械的传递工作,以及手术后的打包整理工作。每一项操作都和无菌原则有密切的关系。这样对老师要求就会很高,不是每个老师都有资格带护生,必须经过医院的专业考试,合格后有医院统一发放带教老师证书,方可进行带教。

2.3现在很多护生都是本科生或者大专生毕业,为了使教学达到最好化,很多带教老师也是高学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细致的观察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细化的讲解手术室理论和操作,共同研究最新知识新技术的进展。

3.总结

通过一个月对护生的严格带教,掌握手术室的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由一窍不通到得心应手,出科前对护生进行出科考试,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对各个带教老师的意见反馈,便于我们以后更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崔霞,戴冬梅.全方位管理临床实习护生的做法及成效[J].护理杂志,2009,19(24):360-362.

[2] 叶琳,张海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几项对策[J].护理杂志,2010,21(12):276-277.

[3] 范宇莹.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学习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杂志,2009,29(21):370-372.

第8篇

1.1对象选取

2011年7月-2013年6月在我科轮转护生56人,将2011年7月-2012年6月轮转护生28人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18~22岁,大专学历;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轮转护生28人作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18~22岁,大专学历。两组均在妇产科轮转4周,选择在妇产科工作5年以上,有丰富专科知识、临床经验和带教经验、具有护师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带教。两组在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1.2.1带教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即老师依据自身工作经验指导一对一讲解、示范等灌输式教学。观察组应用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带教,具体内容为:(1)老师培训。由护士长和科室总带教对老师进行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相关知识培训,将护生培训目标分解细化,拟定每周带教计划。老师实行结对带教,根据计划和临床病例适时进行任务设计。出科时护生能熟悉我科工作职责和不同妊娠合并症的观察要点,掌握专科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对剖宫产术后患者制订护理计划并实施护理,患者对护生执行的护理满意度>90%。(2)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带教实施方法。由老师对护生进行评估,因人施教。根据我科制定的护生学习目标,由护生和带教共同讨论实习计划。①任务确定:结合我科临床病种和所上班次确定每周和每一天的带教重点。②任务驱动引入:老师设定真实教学情景,如剖宫产术后如何护理,让生动直观的形象刺激护生联想,唤起其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及表象,反思自己学到的剖宫产术后的相关知识。在上述情景下提出总任务和分任务,总任务为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护理,分任务包括术前准备如备皮、饮食指导、心理放松技巧等,术后相关知识(饮食、活动、、疼痛、恶露、母乳喂养、母婴阻断等)的指导、术后每天的康复训练方法、出院指导。③主动学习:老师在任务实施前对先前带教经历和过程进行反思,如何将每一项分任务、每一次锻炼的目的、方法让护生理解学会并施教于患者。提出任务后,老师先引导护生提出解决任务的方法,如剖宫产术后易出现产后出血、感染、便秘等并发症的可能,让护生思考分析,得出需要怎么观察、处理、指导等。④任务驱动演示:因妇产科专科操作技术高,对新内容或技巧性任务老师事先演示,如:如何听胎心、按摩子宫底、判断宫缩程度、四步触诊、新生儿护理等。对一些简单的任务可以让护生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演示,如深呼吸来缓解疼痛、有效咳嗽、产后操、新生儿喂养等充分调动护生学习的积极性。⑤巩固与总结:每天下班前护生反思当天工作任务学习情况,老师根据护生完成分任务的效果,对自己的带教过程进行反思,并及时与护生沟通,听取护生对自己带教方式的评价,取长补短,以便总结出更好的带教方式完成任务。每天护生要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对未能熟练的任务提出问题作为第2天的学习重点,持续掌握。老师对未能很好掌握的任务与护生一起分析,加强带教、解决问题,每天循环,每周循环,不断总结,最后进行考核。

1.2.2评价方法

于轮转结束时对两组护生进行评价。(1)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理论考核由护士长和总带教出题,闭卷形式、现场提问形式组成,满分100分。操作考核在妇产科常见操作4项中抽取1项,满分100分,由总带教负责考核。(2)临床实践能力。由总带教指定案例现场进行考核,通过病史评估、身体评估、病情监测、急救处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由护生进行演示,护士长和老师进行评价,满分100分。(3)。满意度调查表由我科自行制定,每周对护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满分100%。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资料均行S-K检验,均为正态分布数据,用(x±s)进行描述。

2结果

两种不同教学方法实施后护生在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临床实践能力、患者满意度测评等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

3讨论

3.1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整合能力,减少了对实习的盲目性

我院妇产科是传染病产科,工作繁、加床多、任务重,护生每天忙于琐事,工作效率不高,有时甚至没有学到计划内容,使带教工作不能按时完成。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制定的带教计划不明确,可操作思考性不强,学生对实习重点理解不够,而传染病妇产科护理又是一门专业操作、临床技能、消毒隔离要求很强的学科。任务驱动教学法正是通过要求护生完成若干个具体任务来达到学习目的,应用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后,护生和老师根据目标分配每月、每周、每天的重点,并按计划进行,通过护生反思,结合临床病种,联想自己已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完成任务还要获取哪些资料,在老师的参与下结合临床-提问-自学-解疑-评估-掌握等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护生在实习过程中要不断地在理论→实践→反思→理论→实践的循环中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实习效果。

3.2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了护生的综合素质

该方法带教老师通过评估护生的情况,结合护生自身特点和学习目标,因人施教,提高了护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培养护生能独立的思考、提出问题、查阅资料的习惯,能不断的询问老师来弥补不足。同时,在结合临床的过程中,加强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使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提高了服务意识,患者满意度也得以提高,实习也更加条理化。

3.3反思任务驱动教学法也激励老师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

第9篇

临床实习是护生在校教育的继续深造和培训,是理论结合于实践的机会,是护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她们热情、好奇、天真、纯洁、却又有免不了的胆怯和紧张,做为带习老师应热情接待、严格要求、充分信任和鼓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护理专业医院实习心得感受资料,欢迎参阅。

心得一

临床实习是护士教育的重要阶段,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踏入医疗护理活动的第一步。如何使护士成为技术过硬、医德过硬、理论过硬的新时代合格的护理人才,是医院护理管理者及临床带教老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根据我科实际带教情况,在带教实习中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实践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带教老师方面:

1、我科安排了具有护师职称或者在我院工作三年以上的护理人员担任带教老师。护生入科后,由带教组长进行入科教育,强调科室劳动纪律及规章制度,介绍病区环境,讲解科室的专科特点并进行工作按排。定期为实习生进行小讲课,使实习生掌握了我科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的流程。带教老师在工作中对学生做到了放手不放眼,严格要求,定期给学生讲解操作规程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亲自试教与病人如何沟通与交流,工作中做到了手把手的示教,让学生明白操作程序,做到了循序渐进,言传身教。

2、护生在结束实习时,对带教老师进行了评价打分,评出自己认为优秀的带教老师;每一期护生结束实习时,由带教老师根据科室制定的带教计划对护生进行了一次阶段性考评,对照标准严格评分,诚恳地指出了不足。不断总结带教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3、对出科的护生进行了理论考试及操作考核,并将资料整理归档备查。

二、实习生方面:

实习生都能遵守科室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对病人态度和蔼可亲。掌握了我科常用的护理操作,如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护理、导尿、神经外科专科观察要点、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了解了各项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在出科考核中,理论考试能达到80分以上,操作考试达到85分以上,圆满完成了在我科的实习计划。

通过一年的实行带教,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标准的带教方法还有一定的差距,只有在来年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把带教工作做得更好,为护理队伍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心得二

临床实习是护生在校教育的继续深造和培训,是理论结合于实践的机会,是护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她们热情、好奇、天真、纯洁、却又有免不了的胆怯和紧张,做为带习老师应热情接待、严格要求、充分信任和鼓励。从我10多年的带习工作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带习老师的言行、形象、工作态度、职业素质、将给学生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要带好护生必须做到

以下几点:

一、热情接待,平等相处:与实习生既是老师也是姐妹,必须以诚相待,耐心说教,在生活上给予关心和体贴、帮助她们解防心理上的陌生感和束缚感,尽快地适应环境,让她们能主动接逝并信任带习老师,使她们的实习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素质培养:首先应使护生热爱本职工作,有一颗同情、付贴病人的心,视病人为亲人,对工作兢兢业业,让她们明白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病人,目的是使她们早日达到治疗、康复的最佳心甘情愿身状态,护士应具有优秀的职业心理品质,美好的语言。端庄跳仪表仪容,友善的态度,熟练的技能,敏捷的动作,处处以良好配品质修养指导自己的言行,才会得到充分的肯定和信任。

三、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带习老师首先应加强自身的素质修养,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工作认真,作风严谨,时刻注意自己的职业形象,职业情感和职业行为,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带习老师必须熟悉本科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及护理常规,熟练掌握护理操作技术,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得到学生的敬佩和信服;对护生必须严格要求,任何事不得马虎从事,做到放手不放眼。

心得三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其工作特点是:业务面广,技术性强,无菌要求非常高。对于手术室新护士的培训也尤其重要。近年来,我们对手术室带教工作从带教目的、方法、内容及考核方面进行分析与总结,以更好地进行带教工作。现总结报告如下。

1、带教目的

带教老师的素质直接影响护生的思想工作作风,因此,带教老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丰富的医学、护理知识,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意服务态度的熏陶。按照新进护士评估表的要求,培养新进护士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提倡奉献精神。

2、带教方法

护士带教心得5篇心得体会,学习心得2.1、每日讲小课,每课有提问。为每个新进护士安排固定的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安排每日讲课内容,详细讲解将要配合的每台手术的过程,使新进护士掌握课本以外的知识,边学边用。讲课力求精、细、重点突出,并每课有提问。有目的的教学方式使新进护士很快地熟悉手术室的基本业务,了解各岗位的不同职责。

2.2、带教老师操作,边做边讲每一台手术,随时讲解手术的配合,从准备器械与敷料、铺无菌器械台、整理器械,到手术野范围与无菌区的护理、各类器械的正确摆放与传递。

2.3、新进护士与带教老师一起操作。新进护士跟随带教老师参加1~2台手术后,初步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本手术配合技能和操作,此时,带教老师边操作边讲解,每传递一种器械,带教老师做示范,新进护士重复。

2.4、新进护士操作,带教老师监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让新进护士自己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手术。手术中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手术后再总结整个手术过程。

3、带教程序

3.1、介绍科室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了解各班人员职责。了解常用的器械仪器的名称以及存放位置,介绍一般工作流程及工作性质。

3.2、逐步掌握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常见无菌技术操作,无菌单铺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逐步掌握消毒灭菌有关知识,如无菌物品的监测方法,监测标准等。讲解训练穿针引线,器械摆放及传递的基本方法,逐步掌握常见手术体位及注意事项,逐步掌握手术仪器的操作方法及维护。

3.3、巡回工作包括术前访视,手术物品充分准备,严格查对,严密记录,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术中安全保障,手术间管理等。

3.4、洗手护士掌握洗手护士工作要点,术前了解病情,逐步熟悉手术步骤,了解相关术前检查,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术中物品充分准备,无菌台面的整理,积极主动的手术配合,标本的妥善处理,术后整理和总结。要求新进护士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不同类手术用物准备及各个医生的手术习惯。

3.5、清洗打包要求新进护士强化记忆术中所用的各种器械的名称及用途,通过讲解器械的保养方法、清洗和打包流程、敷料的准备、布类的折叠等术后基本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使之尽快进入状态。

3.6、各种特殊班的职责重点掌握急诊手术的工作流程和要点,掌握常见急诊手术的物品准备、放置位置及手术配合,做好手术间内环境的安全检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第10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6-0798-03 中图分类号:R 47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55

临床实习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学习阶段,也是保证培养素质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1]。手术室是外科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专科性强,工作节奏快,要求护理人员有较高的理论和操作水平、较强的应急能力和无菌观念。手术室带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实习护生在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因此,如何做好手术室实习护生的带教工作,提高实习护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无菌观念,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通过带教135名实习护生,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和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带教中存在问题的探讨

我院手术室于2008年5月到2011年5 月期间,共带教中专学校实习护生135名,年龄18~22岁,均是女性,在手术室实习时间为4周。在带教过程中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1.护生缺乏责任心和工作热情 ①理论基础差:由于中专学校的入学门槛降低,大部分中专护生理论基础相对较差,文化素质较低,而且中专护生年龄小,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依赖性强,动手能力欠佳,学习主动性差,常缺乏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大部分护生的沟通能力较差,与带教老师和患者的沟通不到位,未弄懂的知识也不敢向老师请教。护生的无菌观念差,分不清无菌区和污染区,常违反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②不敢大胆操作:手术室的特殊工作环境及严格管理制度使实习护生产生畏惧心理,不能尽快适应环境变化,从而引起文化休克[2]。实习护生不知道哪样该做哪样不该做,常担心会污染无菌区或无菌物品而被老师责怪,因此工作起来会缩手缩脚,不敢大胆操作,有的护生甚至由于过于紧张,在手术台上晕倒。

2.带教老师教学方法欠佳

①带教老师自身素质不高:部分带教老师学历低,资历浅,临床经验不足,知识面窄,加上医学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知识不断更新,带教老师未能接受新知识的培训,遇到问题束手无策,无法满足护生对知识的需求,影响到护生学习的积极性。个别老师在实习生面前不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不遵守规章制度,无菌观念和慎独修养差,给护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②带教老师教学方法欠佳:有些带教老师授课能力差,教学方式一成不变,不能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缺乏和护生的沟通,使护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带教老师只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些老师担心护生动作慢会延误工作甚至会出错,不放手给护生操作,使护生动手机会减少,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有些老师甚至只将学生当劳动工具,跑跑腿,运送病人,并未按教学要求授课。

③带教时间与精力不足:手术室护理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时间性强,带教老师必须在完成大量护理工作的同时负责带教,时间和精力都不够,部分老师只顾自己做好护理工作,并没有耐心细致地带教,护生未能深入透彻地掌握知识。

解决带教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带教老师的业务素质 ①严格选择带教老师:带教老师的素质高低对实习护生的工作态度和实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护士长要安排有护师资格以上、责任心强、工作认真细致、理论基础扎实和技术精湛的护理人员为带教老师。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她们的应变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工作中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她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对今后工作充满信心。对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要严格要求,多提供操作机会,进一步增强其动手能力;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要耐心带教,多加鼓励,循循善诱,加强基础技术的培训,并逐步达到临床实习的要求。

②注重对带教老师的培养:组织带教老师进行业务知识学习,鼓励她们参加自考或函授大专、本科的学习,护士长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和技术操作的考核,并创造机会送她们外出学习,拓宽知识面,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内涵。科室定期召开带教老师会议,总结工作,分享经验,提出带教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通过讨论,制定应对措施,不断改进。要求带教老师在工作之余,与实习护生一起加强对各项操作练习,并以练代教,以教代练,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③注重护理职业道德教育: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以高尚的医德、爱岗敬业的态度,起到模范、表率作用,加强对护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护生作为“白衣天使”的自豪感,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增强工作责任心,热爱护理工作,端正学习态度,尽快从学生角色转换到护士角色。

2.制定教学计划和加强岗前培训 ①制定严密的教学计划:根据实纲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第一周岗前培训,熟悉手术室的环境、制度,并学习手术室基础技术;第二、三周进入手术间内跟老师学习不同岗位的工作流程和手术配合知识,第四周进行出科前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

②加强岗前培训:对进入手术室实习的护生进行岗前培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可以使护生对工作环境及工作流程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手术室工作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恐惧、紧张的心情和陌生感,使之尽快适应环境,进入角色。由总带教老师对护生进行岗前培训,介绍手术室的环境、不同区域、各项规章制度(如手术室的一般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等)、手术室不同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学习手术室的基础技术操作如外科洗手法、穿脱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铺无菌手术台、各种手术包的打包法;认识各种常用的器械、敷料、仪器的名称、用途等。特别要注意加强安全和法律意识的培养,杜绝差错事故,学会自我保护。

3.采取多形式的教学方法 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努力为护生创造独立工作的机会,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在临床操作中,先由老师讲解要领,进行示教,然后,尽量在“放手不放眼”的前提下,让护生独立操作,并及时指点,同时,尽可能通过操作延伸到相关理论知识的引导。操作结束后,让护生回顾操作过程及不足之处,以加深印象。我们还将角色扮演法应用到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对角色进行模仿与观察学习的方法,在角色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角色扮演,使扮演护士和病人的护生进入各自的角色境界,与角色情感融为一体,从而产生相应的角色行为。角色扮演及模拟场景给护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护生能更快地适应手术室护理工作[3]。通过角色扮演法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了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我们还在每一批护生转科前进行基础技术操作,即穿针引线、打手术包、铺器械台等竞赛,通过比赛,使她们增强了竞争意识,操作练习由被动变为主动、认真操练手术室的基本功,提高学习效果。

4.实行双向评价与带教效果 ①带教双向评价:定期召开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的会议,由带教老师从护生的学习态度、医德医风、技术操作、理论知识等方面进行评价;护生要分别从医德医风、工作态度、带教水平、工作能力、讲课水平等方面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价。通过双向评价,护生和老师都能及时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对方的意见及时纠正不足,改善学习和带教方法。护士长能及时掌握教学情况,从中找出问题,并制订整改措施,不断完善带教计划,提高整体带教水平。

②认真评估带教效果:我科每年都能按照实纲的要求完成实习计划,实习护生转科前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及格率为100%,大部分护生能独立配合中小手术。通过出科前对实习护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90.4%的学生将最希望实习的科室选择为手术室,88.1%的学生将毕业后最希望从事的护理工作选择为手术室护理。实习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率由2008年的85.2%提高到2010年的95.6%。医生反映护士配合手术的能力和与医生的沟通能力均有了提高,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率也由2008年的89%提高到2010年的97%。所有带教老师也认为个人自我修养和自我综合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护生带教工作的体会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成为护士的必经阶段,实习质量和效果是影响到他们日后临床护理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护理教学的质量,培养新时期的护理人才是每一位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通过分析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对策予以及时的改进,使护生进一步巩固护理专业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增强了对患者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动手能力,掌握了手术室护理操作知识和技能,增强了无菌观念,个人的综合素质大大地提高。与此同时,护理带教老师也增强了工作责任心,培养了爱心和耐心,自身的素质和带教水平也显著提高,保证了教学质量,为临床提供优秀的护理后备力量。同时,患者满意率和临床护理质量也相应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谢少琴,许静华.护生临床实习带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护杂志,2006,3(4):354-355.

[2]李红霞,李莲香.手术室实习护生文化休克现象调查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7,7(6):24-25

第11篇

通讯作者:代容

【关键词】 实习护士; 技术操作; 影响因素; 对策

医务人员所从事的医疗活动,是一项以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为宗旨,具有研究和服务双重性质的科学活动[1]。医疗活动的严谨性要求技术操作必须熟练、专业。临床实习是每个护士踏上工作岗位前的必经阶段,也是实行角色转变的过渡阶段,更是确立正确人生观,将理论联系实际的关键阶段。其中,技术操作尤其重要,它贯穿实习全过程,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不仅作为反映护士工作能力、评价实习成绩的重要指标,更加体现了医疗活动的严谨性。在技术操作中存在诸多的影响因素,本文就护士在实习阶段进行技术操作存在的影响因素及相应对策进行探讨。

1 影响护士临床实习阶段的自身因素

1.1 心理方面 护生在实习初期进行技术操作时普遍存在忧虑、紧张、恐惧的心理。担心操作不成功会遭遇患者的非难,更担心操作成绩的优劣会影响自身评价结果。因此,表现为精神过度紧张,在操作时缺乏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之中的技能,甚至导致将掌握的护理操作程序和要领一过性的遗忘。

1.2 技术方面 护生在学校期间只是掌握了理论知识,熟记了技术操作程序和要领。真正进入临床面对患者时,由于上面提到的紧张等心理因素,实施技术操作时就会表现出眼高手低、不熟练。由此会引发患者的不信任感和抵触情绪。

1.3 社会方面 护生涉世未深、阅历肤浅、思想单纯,大多数孩子娇生惯养,很自我,缺乏主观能动性。对患者提出的要求往往不知所措,缺乏灵活有效的应对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文化层次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护理学科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护生在校期间掌握的知识只限于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受诸多新技术方面的局限,如PICC置管等新技术的操作,护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了解和掌握。

2 影响护士临床实习阶段的患者因素

2.1 心理方面 疾病给人们带来了身心的创伤,也增加了经济负担。患者生病后会变得比平时脆弱、敏感、多疑。因此,会尽快选择自己认为最佳的方式和途径就医,希望有经验的护士为自己护理。当看见护生为自己操作时就会流露出怀疑和不信任的表情,这样会对护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丧失信心。

2.2 社会方面 人一旦生病,其原有的社会角色就会被削弱,强化自己的患者角色,于是,依赖性增强,对护士的职业素质产生过高的期望,对实习生的信任度相对缺乏。长期以来的社会舆论造成患者对护生操作产生防范和逃避心理。护生操作如果失败,患者就会有不满、抱怨的情绪,有时甚至会有过激的言行,这些都会大大打击护生的自信心。

3 实习护士技术操作影响因素的解决对策

3.1 心理素质培养 护生初到病区实习,对周围的一切都不熟悉,难免会产生陌生感。带教老师带实习生进入病区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病区环境、专科情况、病区的规章制度、病区的医务人员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消除陌生感,尽快适应环境,把自己融入到工作中去。护生的性格特征和综合能力差异很大,带教老师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对性格内向的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多鼓励,多给予练习机会,使其战胜胆怯心理,增强自信心。对性格外向的可以灵活机动点,只要是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都可以应用。不论如何要维护护生的尊严,不可当面指责。指导护生为患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看似简单的生活护理融洽了护患关系,也减弱了患者对护生的抵触情绪,增强了信任感,建立起肯定情感。

3.2 护理礼仪培训 护理礼仪培训现在已经列入了护士岗前培训重要内容之一。对新护士进行理论和实际培训,使他们养成举止典雅大方、表情和蔼可亲、工作精神饱满的良好习惯。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和温文有礼的形象走上护理岗位。这样不仅增强了护生操作时的自信心,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生的信任度。

3.3 技术操作训练 对护生的集中培训、考核是服务性学习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运用[2]。通过对护生的集中培训,形成了老师愿教、学生愿学的良性循环,提高了临床护理带教质量。以前传统的实习带教安排方法是护生进入实习医院后,经过常规的入科前教育后就直接安排到临床实习。由于护生来自不同学校,学习经历不同,各学校对基础护理操作技能培训要求亦不同,因而,护生在技能掌握的层次上参差不齐,差异较大。通过集中培训考核合格的护生,基本能熟悉基础护理操作技能的步骤、流程。在进入临床后,带教老师只要给予一定的指导,护生就能完成相应的操作;护生能完成相应的操作,老师更愿意放手让学习去做,由此形成老师愿教、护生想学的良性循环。如此举措不仅使护生操作技能明显提高,还与带教老师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带教老师对护生实习质量的效果评价优良率也明显提高,达到教学想长的目的。

3.4 医患互动 2005年国家卫生部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强调要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3]。操作中运用有效的沟通方式,不仅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还可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对新入院的患者,应该鼓励护生首先接触,对其进行热情、周到的入院宣教,以建立最初的信任格局。对老患者积极、主动、热情、体贴入微。坚持对护生“放手不放眼”,这样既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又增加护生的胆量和信心,从而提高操作的成功率。

4 总结

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生从学习生活到工作岗位的重要转折时期。技术操作又是实习期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功与否将对护生今后的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护生在实习阶段所产生的影响操作的各个因素,再结合自己多年带教经验,以提高护生心理素质,注重护理礼仪的培训,加强技能操作的培训,增进护患沟通来解决上述矛盾。让护生在临床实习中轻松顺利地实现角色的成功转变。

参 考 文 献

[1] 赵慎珠.医务礼仪.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6.

[2] 陈瑞灵.临床带教现状解析与对策.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12(9):114-116.

第12篇

通过此次培训,能掌握相关的养老护理基础知识、技术护理、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的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

1.老年护理基础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2.生活照料

3.技术护理

4.康复护理

5.心理护理

三、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1、护理的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

a.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b.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c.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d.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e.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

f.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知识

2、生活照料

(1)通过本章节培训,学员能够了解清洁卫生、睡眠照料、饮食照料、排泄照料安全保护等方面的工作内容及生活照料的知识、方法和技巧。掌握并熟悉生活照料的操作步骤。

(2)培训内容

a.清洁卫生

b.饮食照料

c.排泄照料

d.安全保护

3、技术护理

(1)通过本章节培训,使培训对象熟悉了解技术护理的理论知识,掌握熟悉给药、观察、消毒、冷热应用、护理记录、临终护理等技术护理操作步骤。

(2)培训内容

a.给药

b.观察

c.消毒

d.冷热应用

e.临终护理

4、康复护理

(1)通过本章节培训,培训对象能够了解肢体康复的主要内容,作业疗法的原理,掌握被动运动和作业疗法训练的操作步骤、训练方法,指导老人合理使用健身器材及主要功能,组织适合老人的闲暇娱乐活动。

(2)培训内容

a.肢体康复

b.闲暇娱乐活动

5、心理护理

(1)通过本章节的培训,使培训对象初步了解造成心理异常的原因及老年人的心理特征,观察老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变化及疏导技巧,掌握与老人沟通,协调及情绪疏导的具体方法步骤;指导老人的人际交往及情绪自救的方法;初步掌

握临终关怀技巧。

(2)培训内容

1.理论知识

2.心理异常

3.心理的定义

4.心理异常的含义

为了加快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养老服务人员专业化,推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根据《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宿政发〔**〕131号)要求和省民政厅、财政厅《**省

养老护理员培训实施方案(**-**年)》(苏民福〔**〕24号、苏财社〔**〕165号)、《**省省级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苏财社〔**〕224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年,计划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220名,中高级130名。全市养老护理员岗前培训率达到100%,持证上岗率90%以上。

二、培训方案

(一)培训对象: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包括公办养老机构、民办养老机构、农村敬老院、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人员。

(二)培训等级:培训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

(三)培训机构: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由具有符合条件的学校承担,中、高级养老护理员由省民政厅委托相关机构组织培训。

(四)学时要求:初级不少于180个标准学时。

(五)培训内容

1.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

(1)尊老敬老,以人为本;

(2)服务第一,爱岗敬业;

(3)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2.老年护理基础知识

(1)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2)老年人的护理特点;

(3)老年人的常见疾病;

(4)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5)养老护理员职业工作须知。

3.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1)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相关知识;

(2)劳动法的相关知识;

(3)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4.安全常识(讲座)

(六)培训教师

应具有本职业或相关专业较丰富的知识、实际操作经验和教学经验。培训初级养老护理员的教师应具有中级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三、考核与鉴定

培训的考核和鉴定按照国家《养老护理员职业培训大纲》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执行。具体由培训机构向考核和鉴定机构申请,统一组织考核和鉴定。

四、组织实施

(一)组织参训

各县(区)民政部门负责做好培训报名、组织参训等管理工作。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全部参加岗前培训。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及时统计上报,市民政局按月汇总,并安排市

培训机构适时组织培训。需参加省厅中、高级培训的,根据省厅通知要求,由各县(区)民政部门一次性申报,市民政局汇总上报省民政厅后,由省培训机构分期安排培训。

(二)经费保障

1、补助标准。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经费参照省补助标准执行,每人1200元,包括培训、食宿、鉴定等费用。由市、县民政部门从省补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中支付。

2、与培训合格率挂钩。培训机构要确保培训合格率(职业资格认定通过率)不低于90%,如低于90%的,则按照比例扣减培训经费。

3、中、高级培训经费,按照省民政厅有关培训通知要求执行。

(三)实施时间

全市护理员培训从**年5月起实施,并实现常态化。根据各县(区)新增护理员情况,由市民政局统一组织开展培训。有条件的县也可以自行组织培训。

(四)相关要求

1、各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人员必须符合养老护理员任职资格的基本条件(年龄50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身体健康),并要全部参加岗前培训,未经过培训的,不得安排上岗。

2、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养老护理员应严格审核把关,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应及时统计上报,参加岗前培训;不符合任职资格基本条件的不得从事养老护理工作。

3、培训学校要认真组织,只要有培训需求,就要及时安排培训,确保全市新增护理员能够及时得到培训;同时,要坚持教学标准,保证培训质量,真正让参训人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并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不断提高全市养老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