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国环境分析

中国环境分析

时间:2023-06-01 08:51: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国环境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国环境分析

第1篇

一、中国移动发展现状

1.移动3G网络概况

3G时代以高速移动数据网络、智能终端和基于身份识别、定位、电子支付等应用整合为特征,不仅是一种高速数据传输新技术,还给用户带来全新的服务模式和体验感知。近年来,3G市场的发展表明,3G的应用价值在于拥有智能终端的支撑,这也对移动业务接入、计费、管理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G业务对于用户来说,如果没有强大流畅的网络支持,则体现不出超越2G的优势,而目前的中国移动的3G业务,仍存在许多弊端。

2.三大运营商分析

尽管2009年的重组,赋予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不同的身份和角色,三大运营商掌握着不同的资源,优劣势很明显。但是,3G牌照的发放,抹平了运营商之间的差距,变成互有优劣,局势陡然扑朔迷离。从外部环境来看,进入3G时代,中国移动承担了推进自主知识产权TD-SCDMA标准的使命。由于目前的TD与电信的EVDO、联通的WCDMA相比,无论是网络设备的成熟度,还是终端设备的质量,都存在很大差距,导致中国移动的网络优势受到极大挑战,推进TD可谓步履维艰。

二、中国移动的营销环境分析

1.SWOT分析

(1)机会。一方面,中国移动存在网络压力日趋增大,而资费却日趋下降,利润削薄,投资需求压力大的发展问题。这种情况,3G的到来会成为中国移动再次高速发展的契机。而中国移动在新技术新业务方面的投入为3G时代的业务运营提供了预热。另一方面,TD-SCDMA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技术标准,受到国际标准认可,占领了我国通信产业史上第一次占领国际标准这个竞争制高点。通过运营TD,中国移动更容易获得政府政策上的倾斜与支持。

(2)优势。从移动自身来说,中国移动拥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庞大的客户服务体系和销售渠道体系,在投资力度、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和网络能力方面,移动拥有强大的规模优势和效益优势,为实现较高的利润增长以及充足的现金流以及较强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奠定了基础。

(3)劣势。3G网络标准的暂时落后,使得大量用户逐渐向联通、电信转移。由于竞争对手逐步对新入网用户实行分流,使得中国移动持续多年的强劲增长势头受到明显的挑战,每月用户的增长也呈放缓的态势。目前移动自身网络拥塞、质量下滑、客户满意度下降,网络扩容跟不上等问题成为中国移动规模优势的威胁。

(4)威胁。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这个两个竞争对手是中国移动最大的威胁,固网的发展空间已经逐步饱和,且开始了显现了下降的特征,因此移动上网网络和电话用户,成为了运营商的必争之地。从电信重组以来,中国电信接手CDMA网络后,以“不玩2G玩3G”为契机,快速推出“天翼”品牌,并强化品牌经营,实行“双中心”的经营模式,同时加大与产业链各方的合作,不断丰富3G终端,甚至与苹果联合推出Iphone 4S合约计划,实现互联网手机的业务定位,打造固移融合,强调中高端市场定位等等。

2.差异化营销分析

(1)宏观环境分析。政策环境,政府政策的走向对电信行业的发展仍然极为重要;经济环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手机用户数、宽带用户数连年大幅增长;人口环境,根据工信部最新的统计公报,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2012年上一季度的手机用户已超过10亿,在如此庞大的人口规模背后,蕴藏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2)微观环境分析。微观环境是指对企业服务其顾客的能力构成直接影响的各种力量,包括企业本身、营销渠道企业、市场、竞争者、消费者等因素。微观营销环境直接制约和影响企业营销活动。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国移动与相关群体之间的关系,明晰中国移动3G时代的现状,本文将重点从竞争对手、顾客两个方面分析电信企业面临的微观环境。

竞争者分析——作为中国移动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联通、电信,在电信市场上都割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中国电信由于多年的宽带品牌战略,通过家庭宽带、固话、天翼3G等对客户进行了捆绑,通过良好的宽带网络系统、捆绑营销服务策略,占据了家庭宽带市场的半壁江山,这对于中国移动宽带建设来说是主要的竞争壁垒。而中国联通在将CDMA出售给中国电信后,获得了现金资助,从而解决了双网难题,这也无疑增加了中国移动的竞争难度,外加国外新技术的发展,和国外运营商的竞争危险,移动的局面真可以说是不乐观。

顾客分析——移动的顾客按品牌和消费群体特征可以划分为3类,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针对这不同类型的人群,在3G时代,移动施行不同的营销手段,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第2篇

一、我国城市服务业外商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具有全球最大的潜在服务市场。由于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对外开放比较晚,开放程度比较低,目前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35%左右,不仅大大低于64%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 45%的平均水平。从我国利用外资的存量上来看,至2005年底我国利用的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约为FDI存量的70%,服务业不到30%;从流量上看,近几年我国服务业吸收的外资一直维持在引资总额的25%左右。这与国际上服务业直接投资超过总投资存量的60%、流量的70%的现状有很大的差距。可见外资在我国服务业领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而且国际资本也非常关注我国服务业市场,投资意向逐渐增强,因为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水平、经验、规模等方面都较我国高很多,比较优势明显。近几年,我国服务业吸引的FDI流量一直增长较快,2005年服务业吸引FDI流量达到154亿美元,占当年外资总量的25.54%,而流入金融领域的外资则超过了120亿美元。这因为在中国加入WTO后,外资政策调整最集中的领域就是服务业。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范围,放宽准入限制,给与外商投资者以国民待遇,是服务业领域外资政策调整的核心。

伴随着我国对《服务贸易总协定》承诺的落实,近阶段服务贸易领域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呈现以下特点:服务业吸收外资逐渐增加,许多产业吸收外资增幅显著,内部结构变化较大(见表1);金融服务业(包括金融领域外资)吸收外资金额和新批设立企业数均增幅迅猛;房地产业比例稳定下降,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均呈明显增势;水上运输业是服务贸易领域实际吸收外商投资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物流、电信、交通运输、咨询、旅游、文化和体育服务等吸收外资稳中有升;服务业的离岸外包项目蓬勃兴起,成为国际分工的高端表现。此外外资独资设企倾向明显,跨国并购和非股权安排成为当前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最主要方式。

影响我国城市服务业吸收外商投资的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因素。按照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2002年建立的FDI的区位流向指标体系,以此为基础,结合《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4》和《2005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根据指标的可度量性、可获得性、代表性和相对独立性原则,我们可以探讨建立我国主要城市服务业吸收外资影响因素的新的指标评价体系。这里我们选取了包括4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共45项可测算的三级指标,作为影响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区位分布的变量(见表2)。

二、我国城市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排序

根据我国主要城市服务业外商投资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各种指标,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模型,并将各指标带入模型进行计算(由于篇幅关系,计算过程略),得到各指标重要程度的排序(见表3)。

从结果(表3)中可以明显看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区位优势、城市市场开放度、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这4个指标上,其重要度指数分别为34.17、33.06、32.55和31.26。说明各城市吸引服务业外资,主要是以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地理优势为基础,这符合我国现阶段的情况,也说明了改革开放的效果是显著的。其次可以看出,服务业外资的进入受各城市服务业资源禀赋、基础设施能力和工业化水平的影响比较明显;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和较高的工业水平,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较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和较高的城市化水平,不但为服务业提供了知识型人才,也提供了可持续性的消费市场。但是城市创新能力和环境质量对服务业外资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高技术含量的、创造高附加值、对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外资机构还没有大规模进入我国市场的倾向,这也说明我国的服务性产品仍以低端为主,不利于服务产业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于是对政府而言在改善服务业投资环境、吸引服务业外资时,应首先抓住关键因素,积极促进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

总的看来,投资环境较好的地区大多是东部沿海地区开放较早的大型城市,例如上海、北京、广州、杭州、深圳、厦门、天津等,其经过较长时间的对外开放发展,在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市场开放度、服务业发展水平、社会运营效率和政策制度健全成度上具有领先优势;其次是中东部省会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例如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南京、大连、苏州、青岛、济南、长沙等,这些城市由于是地区政治经济中心、交通便利、地理优势或对外联系密切,而占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然后是其他的中西部城市或开放较晚、发展相对较缓的内陆城市,例如重庆、太原、郑州、哈尔滨、合肥、石家庄、南宁、乌鲁木齐等,由于地理原因或城市经济条件等原因而排名略后。而一些能源型城市和少数中西部的中小城市,则面临城市转型、缺乏比较优势的严峻困难,发展服务业的道路还很艰巨。

三、我国城市服务业吸收外资中存在的问题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服务业资金、技术、管理和经验的不足,对服务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是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和内部结构相比,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都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

1.服务业利用外资规模偏小。由于我国政府对服务业的开放一直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尤其是一些关键领域,政策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外资的流入,造成我国服务业部分行业外商投资比重偏低。

2.服务业外商投资结构不合理。自2000年以来外资向房地产业和租赁、商务服务业倾斜的趋势十分明显,两大行业约占服务业合同利用外资金额的一半以上。这与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泡沫趋势的产生有很大关系。外资过于集中在传统成熟行业,资本追求短期回报,造成局部产业过热,却未能充分引导新兴服务行业的发展与壮大。

3.服务业自由化程度较低。部分产业或行业实际开放程度还较低,尤其在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的市场准入门槛仍较高,尤其是金融业。

4.服务业法制不健全。目前我国服务业还没有一个关于该行业的一般性法律,而己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规范文件,不仅立法层次低而且影响到法律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一些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我国城市服务业吸收外资的基本思路

在我国现阶段出现的新一轮的服务业引资竞争中,哪个地区具有更加明显的区位优势,具有较低的经营成本,哪个地区就可能获得更多更有效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而经营成本一般包括要素成本、交易成本和文化成本 。我国各城市政府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WTO有关规则,科学地推进服务业开放。逐步提高服务市场准入程度,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完善服务市场政策环境,为国内外服务提供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对我国现阶段竞争力还很薄弱的部分服务产业的保护要适度。

2、利用外资和发展战略相结合,引导外资投向,优化产业结构。目前,在我国服务业外资主要投向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而对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新行业和技术、经验短缺行业,外商投资还比较少。因此各城市政府要通过制定一些具体的投资鼓励措施,加强对外商投资的产业引导,并制定出详细具体的政策措施以保证其落实。

3、进一步完善国内有关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体系,塑造健全的法制环境。我国目前仍然没有专门针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立法,另外随着外资大规模进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垄断行为也日见增多,为了保护民族工业和国家经济安全,应当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措施,以维护市场公平竟争。

第3篇

关键词:民营企业 金融危机 生存环境

一、背景综述

自1978年召开伊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样也是一部民营企业崛起的历史,这些位于体制外的草根工厂在没有任何资源和背景的情形下,从农村萌芽,自轻纺和五金制品等“轻小集加”型行业入手,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经济力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与民营企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已有3200多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解决了8000万人的就业问题,我国民营企业总户数已达800万家,分别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产值60%、工业增加值40%、实现利税77%、出口额60%、城镇就业机会的75%,民营企业的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它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以及维持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及民营企业。大型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中流砥柱,控制着军工、石化、通信、电力等属于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因此在国家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民营企业往往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马前卒,成为被调控的主角,而国有企业凭借自己的垄断优势和政府背景,罔顾政府关于国有企业经营边界的规定,不断向完全竞争性的行业扩张,与民争利,不断地挤压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外资企业通过地方政府竞争性的优惠政策在与民营企业的竞争中取得成本优势,加上原本拥有的品牌优势,不断蚕食民营企业的市场份额。民营企业受到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双重打击,生存状况堪忧。

2007年底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愈演愈烈,已经演变成严重的金融危机,并迅速波及世界各国,使世界经济遭受了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冲击,也是我国经济面临改革开放30年来最为严峻的困难,特别是抗风险能力较弱的民营企业首当其冲,给它们的发展带来了不可低估的危害。外部需求锐减,美元贬值所带来的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升,大部分民营企业由于产业链位于微笑曲线的中段,附加值低,议价能力弱,只能消化成本的上升,由此不可避免地带来民营企业的亏损。

本文将对后金融危机时期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民营企业生存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现状

1、政府规定的行业准入标准过高

长期以来,民营经济所面临的不公平的歧视和过高的市场准入门槛,使得民营企业只能在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产业链上苦苦挣扎,市场空间制约了民营企业的成长升级。民营经济发展的规律,一是微观主体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二是集聚的资源和允许进入的行业越来越多。但事实上准入门槛的提高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空间趋于局促和复杂,使得民营企业决策者的未来预期发生变化。金融危机促使政府作出改革现有制度的决心更加坚定,中国政府网2010年5月13日公布了被称为“新非公经济36条”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但是, “非公36”条实施后的效果并不理想,遇到垄断利益集团的阻碍。利用法规抬高准入门槛,限制乃至消灭竞争对手,维护自己的垄断利益。该政策的落实还需要有相关的配套体系和监管机制的建立,如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等许多工作要做,否则尽管有“尚方宝剑”民企同样会对“玻璃门”、“弹簧门”无可奈何,即便能够以参股等方式进入垄断行业,发展同样会很艰难。

2、宏观经济形势对民营企业的冲击

随着进出口贸易额的不断增长,我国企业的外向型程度不断加深,对外依存度日益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外部需求锐减对我国民营企业的影响在所难免。我国民营企业对外出口产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由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人民币升值压缩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出现亏损,金融危机以来沿海地区大量的中小民营企业倒闭,大量农民工失业出现返乡潮,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危及社会的稳定。那些生存下来的企业经过金融危机也元气大伤,面对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企业家投资的信心缺失,民营企业的许多投资抉择往后推移,对实体经济造成不利的影响。

金融危机时期,中央政府果断推出各种刺激政策,遏制了经济的下滑,而2010年下半年以来,刺激政策面临退出难题,宏观经济形势风云变幻:流动性过剩热钱汹涌;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积聚;物价上涨渐成四面围合之势;银根收紧已成定局。愈演愈烈的通胀压力以及美国量化宽松政策所带来的美元贬值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民营企业的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的贷款投向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受益很少,而现在银根紧缩使得本来贷款就困难的民营企业的状况更加恶化。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对民营企业渐成合围之势,民营企业的命运堪虞。

3、管理水平低下,企业管理制度落后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独断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在企业发展初期,其优势体现在可以避免分散股权,以最有效的方式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同时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并且达到管理成本最低化。但是一旦企业规模扩大,产业资本日益社会化,家族治理模式所具有的缺陷便暴露无遗,而且这些缺陷逐渐成为阻碍私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实行家长式管理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产权结构过于单一,产权单一不利于企业形成一种开放的系统,从而使得社会资源不能有效地进入企业,企业很难借助于外力实现根本性的进步。

三、政策与建议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企业素质

未来企业的竞争主要依靠高素质的劳动者。我国民营企业还存在着规模小、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还不能实现以人为资源优势来配置和优化其他资源。因此,提高企业内在素质,归根到底还是要提高人的素质。民营企业必须要建立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励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民营企业家应淡化自己的角色,在适度范围内下放权力,对企业的高层民主决策和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作出制度性安排,培养一支职业管理者队伍并进而建立起良好的运行机制与监督机制。民营企业要加大对人才培养和投入力度,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应建立人才资源开发管理机制,与国内外名校合作建立自己的培训学院,把人才资源当作人才资本来开发经营,从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来看待人才培养。

2、制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结合当前全球化、区域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趋势,民营企业应充分考虑其在产业链中的经营地位及发展空间,围绕区域价值链和行业价值链这两个方面制定长期发展战略。同时企业在市场营销上做策略考虑,以产品和客户为中心,围绕产品技术、服务、价格及市场空间、渠道、竞争态势等内容展开,形成不同的战略选择组合。民营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时切勿盲目多元化,决策的关键除了考虑市场的需求,还需要从企业自身能力和资源供给水平出发,实事求是地做出合理安排。

3、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

把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非公36条”)落实到实处,真正为民营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政府应继续出台相关操作层面的配套措施:界定“非公36条”的性质与地位,规定违反“非公36条”应承担的责任,受害人特别是受到歧视待遇的民营企业救济自己权利的途径,对于与“非公36条”的精神及规定不一致的法规、规章的修改和清理,落实“非公36条”的组织机构及主导者,协调各部门间的关系等等。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促进法》和相关政策的完善,使政策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尽快地出台实施的配套办法和意见,能够使《中小企业促进法》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法律效应和作用。抓紧制定保护民营企业的条例,出台引导和约束民营企业经营行为的文件,要明确执法部门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的责任。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公平对待内外资企业,使内外资企业在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竞争。划定国有企业经营边界,严格执行标准,坚决杜绝国有企业依靠资源和背景优势向竞争性行业扩张,同时有步骤地引导民营企业进入垄断性行业,进一步拓宽民营企业经营的领域和范围,为民营企业在公平、 公正的新形势下稳步地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4、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完善配套金融服务体系

中国银监会发出了《关于调整部分信贷监管政策促进经济稳健发展的通知》,对各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加大对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出了要求。但鉴于民营企业可供抵押财物不足的先天缺陷,加之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指标体系的束缚,其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仍然非常有限。对此,应适时调整金融政策,切实解决企业资金困难,缓解企业的运行压力。第一,应加快银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使之真正树立竞争和服务意识,从而对民企的“惜贷”转为“争贷”,加快建立以民间资本为主的村镇银行、科技银行等中小银行,发展和规范私募基金和股权风险投资,打通民营企业融资通道。第二,加强金融中介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的担保体系,可由政府出资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引导国有资本、民间资本、企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互助担保或再担保机构,对民营企业获取商业银行贷款提供信用担保或再担保。 第三,大力发展避险型金融工具,对冲企业经营中面临的各种风险。民营企业可以通过远期、期货等避险金融工具规避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带来的风险,也可以通过这些金融工具锁定未来商品的价格,增强民营企业抗拒外部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周春颖.中国民营企业生存环境研究[J].魅力中国.2009.(10)下:91—92

[2]傅孟君.浅谈民营企业的地位作用与可持续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6.(4):58—60

[3]吕晓青,冯勤,王晓飞.浙江民营科技企业生存环境优化对策[J].科技与管理.2003.(6):47—51

[4]杜坡河.民营企业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07.(13).114—116

第4篇

本文试图突破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局限,根据国内外新形势,对我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外环境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分析,实事求是地揭示问题和矛盾,揭示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提出科学合理的对策,促进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的顺利实施,以发挥理论对实践的应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

危机;中国铜企;对外直接投资

根据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显示。2010年世界经济整体回暖,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出流量较上年增加了20%。中国企业抓住机会,迎接挑战,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创下688.1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这个数字相当于“十五”期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3倍。

一、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中国铜消费量猛增,已连续多年位列世界第一位,2010年精铜消费达到781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41%。在旺盛的需求下,中国铜冶炼产能疯狂扩张,近5年国内铜冶炼新增产能年均67万吨左右。到2015年我国的铜粗炼和精炼产能预计将分别达到587万吨/年和891万吨/年。与疯狂扩张的冶炼产能相比,中国铜精矿资源严重紧缺,到2015年国内铜矿山金属量的供应能力预计仅可达到120万吨/年。对进口原料依赖程度持续加大,铜矿自给率从1990年的40.6%降低到2009年的23%。

基于铜资源的稀缺性,铜矿开采获得大部分的行业利润,约占铜行业整体利润的90%以上,产业链大部分利润被矿产商所占据;而且从长远而言,拥有铜矿资源不仅能够完善企业的产业链,更重要的是能够抵御铜价波动、加工费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影响,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矿产资源日益成为铜矿企业竞争焦点。

二、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环境

铜金属采选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经济发展受到资源短缺的制约。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带了重创,欧洲债务危机也阴云笼罩,但是最糟糕时刻已经过去,我国铜矿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与转瞬即逝的机遇。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688.1亿美元,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名列全球第五位,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177个国家和地区中,92.6%为亚洲周边国家和经济体,以及发展水平接近的拉丁美洲国家及经济体,7.4%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同时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以合资方式为主,转变为国外销售、参股控股、跨国并购、投资办厂、兴建生产基地等多种方式。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也已经遍及大部分经济领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比较单调,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建筑业及农林牧副渔业,其中采矿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投资流量57.1亿美元,同比下降57,2%,仍占8.3%,年末投资累计存量达到446.6亿美元,占比14.1%。

但是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后危机时期恰是最好的投资时机。谁抓住了机遇,谁就得到了发展。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推进,相关鼓励政策的支持,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国际转移,均赋予了铜矿企业开展跨国经营和海外投资的发展机遇。

从发展速度上看,近年来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还是比较迅速的。截至2004年底,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仅为59.51亿美元,2004~2005年的两年内是一个平稳增长期,变化不大。2006年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额为85.4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近4倍。2007-2008年变化也不大,2007年为40.63亿美元,2008年为58.24亿美元。2009年为133.43亿美元迎来了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这一年我国采矿业的对外投资额比过去两年加起来还多,而2009年正好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年。截至2010年底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446.61亿美元。

三、后危机时代中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建议

目前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状态,各国为了挽救本国经济,采取了各种救市措施,而形形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中国成为最大的冲击者和受害者。如何直面苦难,转危为机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地方。

第一,后危机时代,我国铜矿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性调整是势在必行,这其中肯定会逐步减少对澳大利亚等成熟经济体的依赖程度,逐步重视东盟区内直接投资和资源类产品的合作。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启动,其中投资合作有望成为中国和东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双方于2009年签署的《投资协议》致力于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建立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和公平的投资体制,通过双方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投资公平公正待遇,并为双方的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法律保护,从而进一步促进双方投资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中国铜矿企业应把握利用这一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加大对东盟区内的铜矿资源采选业的直接投资。

第二,欧洲债务危机也给了中国铜矿企业抄底海外优质矿产资源的大好时机,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限制外资的政策开始出现松动。美国、欧洲国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国家已经无力竞购海外优质矿产资源而改变政策吸引更多资金流入国内市场,比如法国开始实施鼓励外国企业投资,特别是扶持外国对创新项目的投资。2010年3月份在伦敦召开的全球投资大会上,英国大力宣传其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来缓解其债务压力、促进经济复苏。但也要注意到,近些年来中国铜矿企业并购海外项目的失败案例时有发生,仅仅具备资金实力是不够的,中国铜矿企业要选择好的合作项目,对投资合作项目的可行性、业主的实力和资信情况作全面客观的评估。在签订合同时,首先要仔细斟酌合同条款,找出可能隐藏其中的法律陷阱。此外,还应明确对方违约时相应的补偿和惩罚条款、出现争议时的仲裁条款。对带资承包项目,要明确落实有关担保条款,减少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损失。

第三,在客观理性分析对外直接投资环境和条件的基础上,遵守当地法律,适应所在国的政策法规,注意处理好与当地政府的关系,积极地去适应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履行投资承诺,与本地劳工组织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避免劳资纠纷。此外,要对环保问题格外予以重视,加大环保力度和环保投入,按照环保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尽量减少排污量。同时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争取合理地排污付费。所以中国铜矿企业要想在国外顺利开发铜矿资源项目必须走属地化道路。

第四,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很多铜矿资源项目所处地区目前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尚不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加之这些国家工业配套差,单个项目很难配套。企业无论是原材料采购还是成品本身的销售,都需要全部或部分依赖国外设备、原料及产品的市场,开发和经营成本较高;并且第三世界国家政权和政策多变,政治风险较高,投资这些国家一定要注意风险的控制,争取早开发,早投产,尽快收回成本。

参考文献:

[1]刘冰川,祁世兵.中国企业投资开发海外铜矿资源现状及建议[J].中国金属通报2011.42.

[2]曹桂华等.我国矿业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9.

[3]2010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4]曹异生.国际铜矿业进展[J].矿业与投资.2007.4.

[5]张燕生.后危机时代[J].中国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最重要[J].国际贸易研究,2010.5.

作者简介:

张波(1983-),男,湖北人,博士研究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资源产业经济。

第5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战略管理,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效果评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改革的攻坚阶段,国有企业市场化转型将面对着复杂而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因此需要将企业的一切活动纳入企业战略发展框架下进行管理。只有正确认识企业战略管理,紧抓环境分析、战略制定及效果评估三个关键环节,并充分考虑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特点,才能确保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国有企业改革转型与实施战略管理的必要性

现阶段,由于国有企业具有特殊的产权制度和融资渠道,被授予了超越商业利益以外的经营目标,造成了国有企业的自主决策权受到一定限制,企业的积极性和经营效率相对较低,市场适应能力不强,国有企业经营者、劳动者的竞争压力和危机意识相对较弱。国有企业自身的这些特点导致了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面临诸多困难与问题。

通常来说,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首先起始于管理方式的转变。实际上,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的管理主题也曾经经历过以生产管理为中心向营销管理为中心再向战略管理转变的过程。历史经验表明只有按照战略的思维来管理企业,将企业的一切工作都纳入战略管理的框架之下,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改革开放至今仅经过了30年,中国的经济体制迅速由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由于对外开放,跨国企业的大量涌入给国有企业造成了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可以说,中国国有企业转型所面临的环境,是前所未有的剧变的环境。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谋求生存与发展,没有战略性的企业管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构建企业的战略管理系统是国企转型的第一要务。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的国有企业具有许多完全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企业所不具备的特点,因此绝不能照搬西方的理论,而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符合自身情况的企业战略选择。

二、正确认识企业的战略管理

中助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前提,是正确的认识企业战略管理的内容及实质,抓住其精华的核心思想,针对自身情况特点制定相应的战略。企业的战略管理实际上是要求企业决策者实时的根据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变化,有针对性的制定公司的发展策略,从而使企业在面对市场环境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其强调的核心内容无非是“环境分析”,“战略选择”和“效果评估”。

企业的战略首先必需建立在对企业所处环境进行了充分彻底的分析的基础上。脱离了对环境的全面深入的分析,是不可能制定出合理有效可行的企业战略的。对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既包括对企业所处市场中的消费者和竞争者、机遇与挑战以及会对企业产生影响的科技、政治和社会因素等外部环境的分析;也包括对企业的财政状况、技术优劣势、劳动效率及企业文化等内部环境分析。战略管理要求对环境的分析要具有全面性,既要分析企业目前所在的市场,又要分析潜在市场;既要分析企业自身的优劣势,还要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势;不仅要分析现阶段静态的市场环境状况,还要分析自身或竞争者采取了相应战略选择之后对市场造成的影响以及市场可能发生的变化。

企业战略管理的另一个关键点是战略的选择。在完成了环境分析之后,企业将能够确立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且得到实现战略目标所需的一系列执行选项。能否在众多选项中选出最优解,关系到企业战略规划实施的成败。企业战略的选择有三个关键性的判据,即:适宜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三个标准。适宜性标准,即所选择的战略能否奏效;可行性标准,指的是战略方案能否实现,是否超出公司的能力范畴;而可接受性,则需要考虑具体执行战略的人能否接受这样一个方案,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执行工作中去。这三个要素对于任何一个成功的战略选择都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企业战略的效果评估机制,是企业战略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也是中国企业往往容易忽略的一环。西方跨国企业做的最成功的一点就是能够对自身的战略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系统且细化的评估。只有持续不间断的进行系统性的战略评估,企业管理者才能够及时掌握企业战略真正得到执行,以及目前的战略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并且能够做出及时的调整。

可见,企业战略管理并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法,而是强调制定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只有正确地认识企业战略管理,抓住其核心要点,才能根据具体环境制定出成功的企业战略。

三、适应国情的企业战略选择

对于处在转型中的中国国有企业来说,市场情况要更为复杂,不应该也不可能照搬西方理论方法。现行的西方管理学理论是建立在其成熟的市场机制基础上的,而中国的商业环境存在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内容,生搬硬套的结果必然是将企业推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作为转型期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抓住企业战略管理的三个关键过程,将其嵌入到中国特殊的市场经济体系环境中进行长远考虑,来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

从环境分析的角度来讲,中国市场具有许多不同于完全市场经济制度的特点。特点之一是市场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行业市场开放程度、参与者、竞争压力和游戏规则都相差极大。这要求企业战略要有明确的市场针对性。另一个特点是,市场中的非市场因素不可忽略。对于国有企业而言,政府是其重要的利益相关方,企业发展战略会受政府发展政策的影响,其自身在承担政府所赋予的功能性任务同时,也能够从政府方面获得额外的制度和资金的红利。因此,在进行战略环境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认真考虑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角色所带来的优势,同时要避免企业发展受到非正常影响。第三个特点是市场的参与者具有非典型行为。由于不少行业发展不成熟,相应的游戏规则和制度也不完善,市场参与者往往会寻求通过一些非正常手段来获取商业优势,这些行为给企业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带来很大隐患。在进行环境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将这样的风险计算在内并进行备案。总的来讲,国内的市场经济制度会随着改革的深化而逐步与世界接轨,但转型期国有企业在不得不适应新制度的同时要受制于就制度。因此,必须综合的动态的考虑国内经济、政治环境的特点,有预见性地分析有利与不利因素,才能正确的把握企业所处的环境,才能做出相应的战略选择。在战略制定的环节,必须紧紧抓住三个关键性判据,即适用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许多国有企业往往忽略以此来衡量自身的战略决策,从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战略选择缺乏适用性会导致企业战略规划脱离实际、缺乏重点;可行性缺失往往导致企业战略行为实施不力,执行效果差;而缺乏可接受性,则造成员工士气涣散,战略执行效果不佳。除此之外,企业所制定的战略规划必须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战略目的的实现。从现实来看,这一点的确是国有企业的短板。由于国企领导层更换频繁,每一任领导上台后都可能有自己不同的目标,导致企业发展方向经常变动。这不仅使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积累,也使得执行者感到无所适从,造成执行能力低下。因此,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制定长远而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内、外部环境分析,依照三个重要判据制定出相应的战略规划路线,同时强化企业战略的执行能力,才能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最后就是要抓好企业战略实施过程的效果评估工作。这里面也有三个要注意的方面:一是做到实时连续的评估。企业在实施了企业战略之后应尽可能的了解反馈信息,从而为下一步决策提供足够的依据。二是切忌报喜不报忧,管理者应该有足够的心胸来接纳战略决策的缺陷,并及时作出调整和补救。三是要以更科学的方式去分析评估结果。优秀的评估方法能够通过多种的渠道获取所需的数据,并通过不同的方式对评估数据进行分类分析。从不同角度去看评估结果,不仅能从中确认现有企业战略成功与否,还能发现企业发展的新的可能性及预测潜在风险,给企业战略的调整提供充分而科学的依据。因此,采用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估手段也是企业战略评估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四、结论。总而言之,目前国有企业所面对的是非典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在制定企业的战略管理规划时,要抓住战略管理的核心内容,即环境分析,战略制定和效果评估,并且在这些过程中过程中充分考虑具有中国特色市场,政策以及文化因素。只有这样才能扬长避短,在激烈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龚红,宁向东.国有企业转型过程中宏观与微观权利关系的渐进式变革.财经科学,2007,(1):81-88.

[2]贺亮才.大型国有煤炭企业转型的特征分析与实践探讨.当代

第6篇

【关键字】绿色建筑概念设计;概念设计的原则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绿色建筑的概念设计

1、建筑环境分析与设计

绿色建筑环境分析与设计包括室内外环境分析与设计,其中室内的声环境、光环境以及空气品质等为室内环境分析、设计的主要内容,绿化设计、公共设施集约化设计等为室外环境分析、设计的主要内容。

(1)绿色建筑室内环境分析与概念设计。良好的室内环境对于居住者的身心愉悦、健康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学习效率。绿色建筑室内环境概念设计在满足室内环境质量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以降低建筑能耗为出发点,充分运用可再生资源,减少碳排放,降低建筑设施增多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压力与破坏。通过利用现场资源来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将建筑内部的使用功能区划分归类,如将具有同样使用功能的区域设计安排在指定的空间内,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及空调系统的设计和节能,而室内空气的对流畅通又降低了用户对空调等设备的依赖;利用自然资源还可以完成室内的防潮、除湿、换气等事项,同时也增加了室内人员的舒适感和愉悦感。

(2)绿色建筑室外环境分析与概念设计。从宏观方面而言,绿色建筑室外环境分析和设计以保护环境、节约土地、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重要的出发点,实现建筑工程的科技性、经济性、地域性以及可持续发展。在此笔者将重点对室外环境中的绿化设计进行一些分析。这种绿化设计通常包括屋顶绿化、墙面绿化、阳台及窗台绿化等。对于城市建筑来说,屋顶的绿化设计就是对特定范围内居住环境的生态平衡及生活意境的创造。据研究,城市建筑物植被每增加10%,就能在夏季最炎热的视觉中将白天的温度降低2~3度,这既美化了人居环境,又能使夏季降温、冬季保暖,同时还吸附了浮尘颗粒,降低了大气污染。

(3)建筑材料的选择。根据有效场地选择来减少材料的需求量,并就地选材或在允许的地方使用旧材料,这样省却了高昂的环境代价费用,减少了能耗和浪费。在使用新材料时要首先选择最低消耗、而且具有再生性、可持续生产并能回收的材料。例如在木材资源丰富的地区,考虑增加可再生、可回收的木材材料的使用率;就地选取本地区的青石资源,用于建筑物的基础和修桥、补路等,不仅美化了建筑环境,而且营造了地方特色,还节约了资源。

2、绿色建筑节能概念设计

依照当地气候条件,认真研究节能减排及能源利用技术,尽可能地减少能源耗费,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绿色建筑可再生资源利用的概念设计可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绿色室内设计所使用的原材料大多保持着原材料的质朴本色,因此能够就地取材,即选用当地常见的材料或是可回收的材料,对塑料、玻璃和工业废弃物等进行再生的利用。

4、绿色建筑智能概念设计

绿色建筑智能化概念设计可利用温度、湿度以及风力等自然条件设计出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的智能壳体的开闭和空调量,以保障室内智能化生产和脑力劳动者的劳动效率。通过完善的智能化概念设计以促进绿色建筑高标准、低能耗、高效能、低污染的可持续发展。

5、绿色建筑节水概念设计

中国属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节约用水是现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应加强用水管理,调整用水结构,改进用水方式,科学、合理、有计划、有重点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绿色建筑供水、排水、卫浴用水、建筑物周围景观用水、绿化用水等都是排水设计的一个重点。绿色建筑内部需要大力提倡并推广节水型器具的设计与应用,在进水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市政管网的余压,设计建设建筑区域中园林绿地节水灌溉设施;开发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性水用于绿地的灌溉等利用途径;设置合理、完善的室内给水系统,并按照室内水用途分别设置水表,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科学设计冷热水以及开水供应系统,或者是采用分质供水。

6、绿色建筑地下空间的利用与节能设计

建筑体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使城市从单一的地上空间趋于向地上地下综合空间的开发利用,可以缓解城市尤其是城市中心区土地资源紧张、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实际问题;同时,由于地下厚实的土层受地面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使得地下空间具有冬暖、夏凉的优势,因此,可设计成一种节约制冷与采暖耗能的最经济有效的建筑形式,从而提高绿色建筑的节能效果。

二、绿色建筑概念设计的原则

绿色建筑不仅关注建筑自身的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条件以体现建筑的“绿色”化,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创建一个舒适健康、安全便利的居住场所,满足居住人群对建筑功能的需求。绿色建筑概念设计原则围绕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这个关键,并将其贯穿于建筑选址、规划设计、功能设定以及建筑材料和技术选用、设备安装乃至建筑工程完工后的营运、维护等进程之中,充分把握概念设计与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重视人、自然与建筑物三者之间的互动。

1、整体及环境优先

在设计中,绿色建筑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与周边环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系统,因此,力求所谓的最佳环境效益,就主要体现在对社会、自然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关心与尊重。如对当地文脉的保持、历史人文景观的保护等,加强对建筑所在地的地形地貌以及技术、材料的重视及利用,搞好建筑环境的绿化,降低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运用独特的美学原则以充分展示建筑体的时代精神。

2、简省高效

绿色建筑概念设计就是要体现对能源节省的原则。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通过运用电子和信息技术等诸多手段实现建筑的智能化,并加强建筑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的预见性研究,使近期规划与长远目标相结合,为建筑物后期扩展和建造留下充分的余地。

3、健康舒适

在保证适用性的基础上,增强建筑的自然通风、透光等,提高住户的舒适度又能减少能耗,保证住户工作及生活、学习环境的绿色、健康。

三、结束语

中国地域辽阔,地区气候环境差异较大,因此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特点加强绿色建筑的普及与推广。通过深入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探讨力求达到绿色建筑概念设计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加强政府对建筑节能设计管理的职能,建立良好的设计环境和政策支撑,提高绿色建筑设计的综合能力,充分利用建设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于绿色建筑概念设计之中。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530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2] 陈宇峰.绿色建筑的概念设计[J].福建建设科技,2008(3):3-4.

第7篇

关键词: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改革;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4-0033-03

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建设课程项目是上海市教委保证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重点课程的建设,教学负责人可以系统地进行课程改革,教学单位可以有效监督课程的建设进程,并确保课程设置与建设与时俱进;同时,重点课程的建设也为进一步建设上海市级精品课程,进而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夯实了前期基础。“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是2015年度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建设课程,属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中澳合作,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办学)专业和物流管理(中澳合作)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也是澳方的替代课程(即澳方学校和中方学校在教学计划中都开设的课程,这样就以中方课程代替澳方课程)。因此,重点建设“国际商务环境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建设现状

“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是基于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及各国之间的商务活动愈发频繁的背景下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本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学生不仅要掌握国际商务的相关理论,同时还要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国际商务活动,了解全球及国别贸易与投资的政策变化及国际商务发展趋势。因此,可以说“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的时效性也很强。这就要求课程团队把握国际商务前沿理论的同时,也要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更新课堂讲授内容,筛选最新案例。例如,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而引起的国际商务模式、国际贸易对象等的变化,国际商务环境也日趋复杂,这些都需要在课堂讲授中及时体现。基于这个理念,教学团队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案。

1.课程目标:通过“国际商务环境分析”的学习,学生领会国际商务环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熟悉国际商务环境的分析框架,并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具体分析国际商务环境对企业开展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

2.课程内容:本课程是一门研究企业进行国际商务活动面临的全球商务环境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商务环境的基本背景,各国商务环境比较,国际商务运行体制,世界金融环境,国际商务管理功能等。

3.参考教材:约翰 ・D.丹尼尔斯等《国际商务环境与运作》,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9月,第13版;John Daniels,Lee Radebaugh,Daniel Sullivan(2013)International Business:Global Edition,B/E,Pearson Higher Education。

4.授课方式:主要采取有重点的课堂讲授、小组案例分析、课堂展示及企业导师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组织学生自学、课堂讨论。提倡学生广泛阅读有关参考书籍、文章及资料,提高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考核方式:平时成绩(50%)+期末成绩(开卷)(50%)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由考勤、课堂参与、小组案例课堂展示和书面报告等组成; 期末考试主要测试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情况,采用开卷考形式。具体题型包括不定项选择、判断、简答、案例分析或论述等。

6.作业要求:(1)本课程对理论和实践性的要求都比较高,但由于课时有限,对学生课余的学习要求较高。学生在上课前必须预习教材的相应章节以及相关资料,同时还要进行课后复习,并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要学好本课程,除了关注课本知识,学生还要求关注财经新闻,阅读相关文献。

(2)为了检验学生学以致用的效果,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参与案例分析,并进行课堂展示。每个小组在做完课堂展示之后还要提交一份案例分析报告,并说明小组每位成员的贡献。课堂展示与分析报告的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二、“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改革策略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国际商务环境分析”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并于2015年得到了上海市教委本科重点课程建设立项。在建设的过程中,课程团队进行了以下建设与改革探索。

1.修订教学计划。“国际商务环境分析”在2013年以前面向国际商务(中澳合作)专业和物流管理(中澳合作)专业三年级的学生开设。教学团队在授课过程中发现,该课程与两个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有很多重复的内容,由于课程学分的原因,教学内容难以深化,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于是,综合考虑两个专业的课程设置,“国际商务环境分析”于2013年调整到了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并相应调整了教学模式及内容。经过三年的教学试验,教学团队欣喜地看到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改善,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同时将“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调整到一年级后,学生早期接触到专业课程,初步了解了专业课程学习的方法,对其高年级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也有很大帮助。

2.改革教学模式。“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要求较高,然而课程调整到了一年级,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及课外的学习中,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大的挑战。通过问卷及课程调研,教学团队大胆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即由原来的教师“满堂灌”的讲授模式改革为“教师讲授+小组案例分析+课堂展示”。每学期开学第一次课介绍课程框架及要求,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小组阅读任务。从第二次课开始,课堂安排按照第一节课教师讲授重要知识点,第二节课一个小组进行课堂展示。课堂展示内容一般是上一章的相关案例分析。案例展示建议多种形式,例如:视频、采访或者表演等,内容上要求先介绍案例相关背景,然后分析案例问题,并提出相关问题展开讨论。这种模式探索下来,教学团队感到对增强学生课外学习专业课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加强团队合作的优势非常明显。但由于课程学分较少,课时紧张,加之班级容量较大(达90―95人),在展示的过程中非展示同学参与程度会受到一定限制。这个问题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中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3.健全考核方式。一般来说,专业及必修课程通常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即“平时作业+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也往往采用闭卷的形式。由于“国际商务环境分析”的课程属性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平时作业按照小组案例分析和课堂展示的形式,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课程组大胆尝试期末开卷考试,重点考查学生运用国际商务环境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考核方式鼓励学生重视平时学习,督促学生关注国际商务最新发展动态。这种考核方式实施以来,受到教学团队和授课对象的欢迎,考核结果严格服从正态分布,有效地检验了教学效果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但在题型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4.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设立之初只有一名任课教师,教学团队力量薄弱。通过近三年的建设,教学团队目前有四名专职教师,其中三名教师已担任课程的全程教学。教学团队师资力量明显加强。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一人顺利晋升教授,其余三人皆为副教授职称,职称结构较为合理;从学历来看,团队成员中有两名博士、两名硕士。团队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获得过多项校级及以上的教学成果奖励。在以后的建设期,争取引进两名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团队梯度将更加合理。同时,进一步加强团队建设,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教学培训,开展教学调研,撰写教学论文,编写教学案例,完成习题库和案例库的建设。如果条件成熟,教学团队将组织编写一本“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的相关教材。

5.开展教材建设探索。教材建设是重点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专门的“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教材。课程开设之初,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教材,最后选定约翰・D.丹尼尔斯等著的《国际商务环境与运作》作为参考教材。这本教材在很多国家畅销,每章都有一个启发性案例,覆盖了该章的主要话题,可以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导读者深入思考该章的主要话题;每章结尾也都有一个详细的案例,涵盖了该章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并设有思考题,便于学生深入思考与讨论。另外,每一章还会设立辩论的话题,引入正反两个观点,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每章“展望未来”部分提供了一个未来的场景,促使读者去思考未来的世界会是什么样的。综合考虑之后,教学团队选用了这本书作为参考教材。在使用了几轮之后,发现,这本教材优势明显,便于学生预习和复习相关内容,同时案例分析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但是,在教材使用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课程只有两个学分,而本书有20个章节,前十章属于环境分析部分,后十章属于商务运营,教师不可能讲授全部内容,而其运营部分和其他课程的重复率也较高。另外,本书的环境分析部分也仅仅是从全球的角度概括地探讨国际商务活动中可能会遇到的环境问题。基于以上原因,教学团队在酝酿编写一本“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的教材,教材设想是前四章介绍国际商务环境通用的“PEST”分析方法,即重点介绍“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技术环境”,并补充法律环境、自然环境、金融环境等。后面章节则按照国别环境分析的思路进行安排,即选取各大洲典型国家进行商务环境的具体分析。目前,教材的编写正在讨论与探索中。

6.开发课程网站。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教学的开发。除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教学团队还实施了课程网站的开发与建设。课程网站的建设内容包括基本信息的完善、课程资料的整理与上传、测试与讨论区的建设、习题库和案例库的开发等,同时还要提供进一步阅读的文献及推荐浏览的网站等。通过课程网站的建设与开发,“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的资料将得到及时更新;测试与讨论区的建设与监督也将使教师随时了解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真正调动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互补,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三、“国际商务环境分析”教学实例

企业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必然要面临不同国家的商务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技术、法律、金融、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环境。其中文化环境对企业开展跨国商务活动的影响很大,但由于“冰山理论”的存在,人们往往只会关注到文化表面的趋同,而忽略文化深层次的趋异。众所周知,如果没有跨文化意识,就无法认识到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在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就很容易发生文化冲突,进而影响企业国际化的进程。对于多数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如果可以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例子展开讨论,学生对国际商务环境的影响就会有一个感性J识。文化环境无疑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因此,课程设计时,教学团队决定在“全球化与国际商务”背景介绍之后,首先讨论文化环境对国际商务的影响。课堂讲授时先以麦当劳在印度由于使用牛油引起的文化冲突作为开场白,启发学生们思考文化环境对企业商务活动的影响,并由此引出文化环境的相关概念。要了解文化环境,首先要清楚“文化”的概念。而对文化的界定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过介绍19世纪70年代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or)对文化的定义,再通过举例设问方式引出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的文化理论。这样学生们对文化的概念及理论就会有一个框架性的认知。然后教师再适时地提出文化差异、文化冲突、文化冲击、逆向文化冲击等相关概念,并提出国际商务活动中为什么会产生文化冲突的问题,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

通过案例讨论的形式更能加强学生们的跨文化意识。因此这一章较多地使用了案例分析。文化环境对国际商务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找到很多例子。但是芭比娃娃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玩具,选用芭比娃娃的案例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听课兴趣,调动大家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于是在介绍完相关概念和理论之后,课程组精心选择了芭比娃娃在中东开拓市场时由于跨文化意识的缺乏而遇到的文化冲突。通过该案例分析的启发与引导,学生们理解了引起文化冲突的原因,即缺乏跨文化意识,而具体表现在芭比娃娃的例子中即没有充分意识到美国与中东国家由于风俗习惯、宗教、民族文化等的不同而引起的冲突。案例分析结束,再提出如何解决或者减少商务活动中可能会面临的文化冲突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讨论,最后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引出“民族中心主义”、“多中心主义”、“全球中心主义”等概念。这堂课的知识讲授就结束了。课下作业由小组学生分析章末案例,即“美国水电设备公司在乌干达”,教师建议小组以多种形式进行案例展示,但这一章的案例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示效果最好,不仅能提高小组全体学生的参与度,还能调动班级其他学生的兴趣,同时引出案例思考题,并展开讨论。这样,本章通过概念及相关理论的讲解,使学生们熟悉文化环境的分析框架,并通过案例分析及课堂展示的形式融会贯通。

本科重点课程的建设是上海市教委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自立项之后在教学计划的改革,教材选用的权衡,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教学模式的多维探索,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建设与改革探索,教学效果良好,为将来进一步申请上海市精品课程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当然,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可以说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 “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仍旧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赵芳.《国际贸易实务》一体化课程建设探索[J].知识经

济,2016,(5).

[2]陆继峰.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探索与实践[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0).

[3]孙桂兰.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

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

[4]蒋和平.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

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学术论坛,2014,5.

第8篇

摘 要 本文研究的是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所涉及的一系列问题。文章根据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流程,从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以及企业财务战略的评价三个方面对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希望能够对现代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工作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 战略决策 战略实施 战略评价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管理内容十分复杂和繁琐,而依据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的流程,则主要可以分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以及企业财务战略的评价三个关键性的环节。以下就从这三个方面,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涉及的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

在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财务战略的决策是开展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分析企业战略环境,并对影响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解和掌握的过程。企业财务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分析的综合性与全面性,均会对企业未来的管理工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最为首要的关键点即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问题。

而在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问题中,企业财务战略环境的分析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企业能否明确自己的竞争优势,能否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培养自己的竞争实力均与此密切相关。具体来说,企业财务战略环境可以分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外部环境和企业财务战略的内部环境两个大的方面,而且企业财务的战略的外部环境又可进一步分为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主要的方面。所以,进行企业财务战略环境分析时,也应从上述的几点入手。首先,企业财务战略的外部环境分析。在企业财务战略的外部环境分析过程中,与企业财务战略相关的外部环境因素非常多,而从宏观环境的角度来说,主要有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和自然环境以及技术环境等因素;从微观环境的角度来说,则要注意分析行业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等会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产生直接性的影响的因素。其次,是企业财务战略的内部环境分析。企业财务战略的内部环境分析,所分析的主要内容是能够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和实施的内部因素,其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环境分析、经营管理环境分析、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分析、管理者的素质水平分析以及内部控制和企业治理结构的分析等内容,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分析的全面性、注意挖掘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

在做好了企业财务战略的决策工作之后,就需要将决策阶段所制定的战略计划和战略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行动,也就是需要进入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的具体实施阶段。企业财务战略的具体实施工作涉及企业财务的预算与资源分配、企业财务的战略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内容,能否通过这些工作使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工作融入企业的日常运营之中,是影响企业财务战略目标能否得以顺利实现的关键点之一。

而在这其中,企业财务的预算是现代企业开展资本运营工作,又是重中之重,其不但是实现资本成本耗费控制和价值创造的前提,还是实现市场与企业之间的有效连接、引入市场竞争、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目前在企业财务的预算工作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财务预算。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财务预算,是运用现代的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在科学的经营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之上,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分配等一系列的财务工作进行计划、组织、调控和分配,以企业的价值创造作为导向的一种财务预算机制。将基于企业价值创造的财务预算方式引入企业财务预算工作,对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科学性和准确性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积极意义。

三、现代企业财务战略的评价

企业财务战略的评价也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企业财务战略评价工作,能够对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成效进行科学的判断和评测,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评价的反馈信息不断对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进行修正和完善,以促进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目标的实现。

在传统的企业财务战略评价工作中,最为常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是财务指标,但是这种以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方式,是一种静态的、单一的、结果性的评价,无法真正全面的反应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从而不利于评价功能的发挥。因此,要改变这个问题,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就要注意选择动态的、全面的、过程性的评价方式。例如:可以根据价值创造的指导思想,构建适合本企业的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战略评价体系,以确保评价工作与企业战略管理目标和企业战略管理方法的有效融合,确保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战略管理是消解“大企业病”的根本方法.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战略管理咨询中心2002年年会论文集.2002.

[2][英]卢斯・班德(RuthBender),[英]凯斯・沃德(KeithWard)著,干胜道等译.公司财务战略.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第9篇

关键词:奇瑞;汽车;营销

1 奇瑞汽车市场环境分析

1.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国家把汽车产业定位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积极鼓励自主品牌的自主、创新和发展。国家现在汽车工业振兴计划把奇瑞列入了扶持对象并在《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中明确提出,政府采购车辆中,自主品牌比例不得低于50%。

1.2 经济环境分析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购买力也不断增强,整个汽车市场的发展持续攀升。

1.3 人口环境分析

随着人口基数不断增大和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汽车市场也不断扩大。虽然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但年轻人尤其是刚刚早上工作岗位的群体,对中低档汽车的需求量较大,这给奇瑞创造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1.4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自主品牌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渐加强,给奇瑞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1.5 技术环境分析

我国现在正处在技术全面迅速发展的阶段,主要依靠引进外来先进技术提高生产力。奇瑞汽车坚持完全自主开放的道路,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约为当年销售额的10%,技术研发能力在不断提升。

2 目标市场分析

2.1 市场选择

奇瑞采用差异性市场营销战略把整个市场划分为若干需求与愿望大致相同的细分市场,其中,选择大型企业的老板及城市的高级白领推销高档车,选择各城市的都市白领、中小型企业的老板以及工薪阶层,推销节能环保的中低档轿车,选择以出租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青年人推销中低档汽车。

2.2 市场定位

奇瑞汽车价格低廉,外形靓丽,颜色鲜艳,内饰设计舒适宽敞,这些都与年轻人口味大胆、追求新奇、张扬个性的价值观和心理特征相吻合,因此奇瑞代表了年轻、时尚的一代对汽车的追求,奇瑞的主要目标市场就是这些购买力稍差的年轻工薪阶层和新兴白领阶层。

3 营销策略分析

3.1 促销策略

促销策略是公司通过某一种或者几种促销手段吸引顾客注意使其对产品产生好感以及想买的冲动。另外,可以将体验活动引入到促销活动中,让消费者能够先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汽车的各项性能,然后放心购买。

通过对市场的调查和收集资料,了解到以下对奇瑞有帮助的促销手段和方式。(1)人员推销。分为电话促销和上门促销。(2)广告促销。请名人代言,充分利用名人效应,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其次对于广告的内容要简洁、醒目、通俗、易懂,这样才会在人们脑海中留下印象,或者也可以适度的搞笑,这样,人们对奇瑞的印象将会更持久。(3)公共关系策略。针对大型的娱乐活动或国际国内著名赛事,进行赞助,与此同时,倡导节能,节水,节约用电,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4)营销推广。针对消费者,奇瑞公司可以采取现场演示、联合推广和会议促销这几种营业推广策划。

3.2 渠道策略

(1)4s渠道模式。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基本上叫得上名来汽车,都会有一些4s店。4s店的种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公司的能力与服务态度,所以要特别注意对4s店员工的服务态度的培训。

(2)直营店销售模式。这种销售模式,是通过总公司直接投资,管理,经营零售点。通过调查,在某些区域的奇瑞汽车应该多采取一下这种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可以省去中间商环节,能够尽可能多的获得利益。虽然这种做法可能不利于尽可能快的占领市场,但当奇瑞在一个地区有一个一定的影响力之后,在流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尽可能多的采用这种方式。

第10篇

关键词:电子科技;战略;pest分析;建议

一、案例简介

魅族科技于2003年3月成立,是国内一家非常知名的智能手机厂商,公司总部设立在中国广东省珠海市。公司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国际一流性能和品质的电子产品,并立足于中高端市场。

魅族是2006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国智能手机创新与设计的领先者。魅族MX系列成为国产智能手机创新精品,旗下Flyme系统是魅族设计理念在软件更深层上的体现,也是魅族手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被魅族称为“产品的灵魂所在”。

二、魅族战略分析--内部环境

本案例先从宏观环境分析深入到中观环境分析,再针对魅族的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

1.PEST分析

(1)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现代社会对于通信的倚重越来越多,在各个国家里,通信行业的发展都是特别重要的,各国政府也都大力鼓励和支持通信行业。2005年,信息技术产品所涉及的251个税目将全部实现零关税,这有利于手机企业降低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成本,从而使企业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技术进步和核心产品当中,但这给国内手机产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目前看来,虽然手机行业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但政府的引导、相关组织的支持和政策的保障,为其快速的转型创造了优越可行的宏观政治法律环境。

(2)经济环境分析

2014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较2006年增长了近2倍。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增长率较上年有所降低,但在样本期间大致保持着10%的增长率。经济的稳健复苏给手机制造商的发展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经济环境。

(3)社会环境分析

目前,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口总量,预示着更加广阔的消费市场。从全球范围来看,智能手机则呈现异常猛烈的增长趋势,加上境外对我国手机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对我国手机行业中众多致力于智能手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来讲,无疑是一个值得垂涎的奶酪。

(4)技术环境分析

手机是一个快速消费品,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所以手机更新换代速度是非常之快的,目前手机成品的的寿命周期一般为三到五年,但是技术的更新速度却通常只有一到两年,这也导致了通信技术与手机产品的更换时间不一致。移动通信与互联网的产业融合,多媒体技术与移动通信的结合在新技术方面既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现在客户的最大需求。而现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大量应用和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手机行业的技术革命,智能终端也已经引领手机行业潮流。核心技术的掌握和进一步创新,才是我国手机行业发展壮大的唯一出路。

2.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1)行业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

2014年苹果智能手机全球销量达到7450万台,市场份额比例从18%提升至20%,该季度苹果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而三星则是从之前的32.30%降到24.70%。国内主流手机供应商主要有联想、华为、小米、酷派、中兴等。

(2)替代品的威胁

随着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便携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手机的主要替代品为可穿戴设备、平板电脑等。因此手机行业必须时刻紧跟科技创新及应用创造,将最前沿的科技落实到手机交互中。

(3)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在利益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厂商企图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分一杯羹,腾讯、360、百度也纷纷开始与各手机厂商合作,也企图在手机市场分羹一杯,更加剧了主流各手机厂商的竞争压力。这些企业与产品给当前的智能手机增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同时也对魅族的市场份额产生了威胁。

(4)供应商谈判能力

由于魅族专注自己的产品研发,不多不削减自己的生产规模,但是产品价格又受制于供应商的决定,尤其某些供应商对一些零件有垄断权,这也让魅族的议价更加被动,加大了魅族的产品成本。另一方面,魅族创始人黄章放弃了16:9的行业标准,但是魅族的影响力还不足以影响产业上下游,所以魅族手机与市面上所有的游戏、视频、图像的长宽比都不适配。由此可见,魅族与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弱,不得不为此支付昂贵的成本。

(5)购买者谈判能力

由于手机行业竞争激烈,并且当前网络非常发达。许多消费者具有很多的选择,同时也具有很强的信息意识,出于经济人的理性假设,消费者有很强的议价能力,这也让魅族的产品定价比较被动。

三、魅族战略分析--内部环境

对企业进行详尽而全面的外部环境分析后,战略分析还包括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据此我们可以了解到魅族有什么独特的资源以及能力来支持它现在的成就!

1.企业资源能力分析

下面我们就通过企业资源分析来识别企业的资源状况、企业资源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对未来战略目标制定和实施作出更好的决策。

企业的资源通常主要分为: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下面我们就这三方面分别展开叙述。

(1)有形资源――阿里的平台以及资金

在魅族成立之初,小米出现之前,魅族总裁一惯追求100%控股,不接受融资,也不发放期权,做着一个人的公司。但手机是一个重资金的行业,缺乏股权分享精神,难以吸引高端人才。其以前也不接受广告宣传,默默的通过论坛去吸引顾客。但是在黄复出之后,开始学会改变,学会用融资和与别人合作来强大自己。

(2)无形资源――“煤油”

在中国手机厂商里,魅族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小米出现之前,没有哪家中国手机厂商拥有那么多固定而忠实的消费者粉丝。如果说强大的粉丝文化是其特殊的表象,那么魅族独特的产品理念、企业文化则是其特殊的根源。魅族产品也许并不完美,但是在黄章和“煤油”们共同努力下,让一个又一个新接触魅族的用户成为了“煤油”大军中的一员。这也是其不可复制短时间内不可超越的资源,一种源自于顾客忠诚的资源。

(3)人力资源――领导者黄章

人是一个企业生死的灵魂,如果连人都没有了,还有什么成功与失败?而魅族就就是在集合了各方面人才的情况下成就了它现在的成功。

黄章对产品接近偏执的执着。比如做MP3时要用全球最好的飞利浦音频解码芯片;比如在体验工程机时挑剔外观的线条不够完美等等。就是这样的一个狂人,才能创造出最对得起消费者的产品。

2.魅族企业能力分析

企业能力主要由研发能力、生产管理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1)研发能力

魅族手机一向以其的外观和音质为卖点。其最初以研发和生产高品质的MP3系列随身音乐播放器为主,因此使用高品质的音乐芯片带来的高音质也是其技术优势的延续。与此同时,当魅族开辟智能手机这块新战地的同时,魅族也把用户体验当做产品研发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魅族放弃了目前手机业界只注重硬件参数的做法,除了增大了屏幕和提升了cpu的速度之外,更加注重用户体验。

第一,延长电池寿命,虽然屏幕增大了,但并没有缩短待机时间。第二,减薄了厚度的,更方便操作。第三,修改了散热设计,让使用者手感更好,尤其是在上网和游戏时,手机壳温度也不会发烫。

我们看到魅族研发方面的优势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它的弱点。魅族从MP3期间就无法摆脱模仿苹果的影子,所以归根结底魅族作为一个电子企业创新上还存在短板。魅族在研发速度上较为缓慢,因此也无法和市场的更新速度匹配。

(2)生产管理能力

魅族从事智能手机行业十几年间年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魅族之前所有的产品都是自己生产, 并没有像小米等互联网手机企业那样找代工,魅族是一家对产品追求极致的厂商,从产品的设计开发,流水线生产,产品品控以及包装设计要求都极其严格。因此相对于诸如小米这种新兴的依靠代工的企业,魅族的生产线工艺流程更加成熟。现在魅族手机独特的超窄边框以及出色的工业设计正是数十年来生产经验的最好体现。

(3)营销能力

魅族现如今在全国有1000多家体验店,遍及全国各地。魅族体验店不仅销售魅族手机,还为顾客提供剪卡、贴膜等服务,这里不仅是魅族手机的售后服务场所,更是魅族粉丝们交流的场所。魅族也不定期的为粉丝举行各种活动,给大家介绍魅族产品的使用和魅族文化。因此,目前魅族在营销渠道中实体店面这一点上较有优势,但是专卖店入门门槛高,成本高,分布不够广泛,利润少。所以魅族需要拓宽渠道,以实体店面为根据点,向网络销售渠道辐射。

(4)财务能力

不可否认,产品很重要,但成就一个企业,资金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需要大量研发投入的手机企业,强大的资本支持是重中之重。创始人黄章回归后,魅族对多年来的发展路线作出了重大调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开放融资,谋求做大做强首先,进行融资。在2014年,魅族宣布与阿里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其后阿里为魅族注入资金5.9亿美元。

四、总结及建议

魅族从早期专注做MP3音乐播放器到做到该领域的斐然成绩。到2007年,黄章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转型,破釜沉舟地放弃了中国国内MP3市场领头羊的地位,转战到智能手机的战地,可以说这是一个聪明之极的选择。其后,魅族研发团队励精图治,成功推出M8、M9两款良心巨作,成功奠定了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地位。但是,在这之后智能手机市场急速发展,多个竞争者进入市场,大家都想在这块大蛋糕上分一杯羹,消费者对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要求也更高了。这时,魅族以原有的研发周期以及营销模式来应对已经疲态渐显。因此,魅族应该逐步摆脱原有“小而精”的理念,转向研发生产面向多层次消费者的产品,同时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延续以往外观设计的优势,提品性价比。在营销方面,魅族已经拥有2000家门店,而不仅仅是像某些公司仅仅依靠网络营销,但是这里也是魅族营销的弱点,魅族在消费者中的知名度还有待提高,因此魅族需要拓宽销售渠道,加大网络营销及宣传的投入。

第1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战略;战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F22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5-0071-02

一、中国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现状

随着中国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财务战略在实践运用中为企业发展带来的巨大成功,使人们对财务战略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提高。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开始重视制定并实施财务战略,像中国的“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蒙牛集团”等企业,其发展壮大,无一不是成功实施财务战略的结果。“蒙牛集团”,从1999年一个销售收入只有3 730万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到2005年销售收入超百亿的超大型集团,实现了蒙牛人乃至中国企业界为之自豪的“蒙牛速度”,其原因就是成功地实施了扩张型财务战略。当然,蒙牛选择扩张型财务战略不是偶然的,这与其企业生命周期所处阶段、高成长的企业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在中国,像上述企业一样能高度重视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的企业还为数不多,中小企业更是如此。

二、中国中小企业财务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规范的财务战略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财务战略目标背离企业整体战略目标,财务战略置于企业整体战略之外;二是把财务战略等同于财务计划,忽视了财务战略的全局性和综合性特征;三是财务战略的制定没有从企业长期发展的目标出发,随意性大。

(二)忽视战略环境分析,财务战略目标制定不合理

财务战略环境分析既是企业财务战略生成的前提,也是财务战略实施的保证。财务战略环境分析包括内部环境分析和外部环境分析两部分,其中内部环境是企业财务战略制定的内在依据和实施的基础。当前,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没有认识到战略环境对财务战略制定和实施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不注重对企业财务战略环境的分析,特别是对企业内部战略环境的分析,因此,所制定的财务战略目标往往脱离实际,不够合理,这也从根本上制约了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

(三)弱化了财务预算在财务战略实施中的作用

财务预算在企业财务战略实施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预算能够把财务战略思想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使财务战略便于企业员工理解和实施;二是预算为控制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以及业绩提供了标准。由于预算以数量化的形式反映了财务战略目标,在日常经营活动中,能通过对比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标准之间的差异体现财务目标与实际存在的差异,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从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大部分企业没有包括销售预算、生产成本预算、一般间接费用预算、损益和资本支出预算及现金预算等在内的系统的、完整的预算体系,即使有也存在着预算编制不够严密、预算执行不够严格的问题,严重削弱了财务预算的作用,影响了财务战略的实施。

三、中国中小企业财务战略实施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情况,突出表现在: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或内控制度不完善,形同虚设,不能从制度上有效地约束企业的经济行为。另外,多数中小企业也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有的企业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它的相对独立性,造成企业内部监控乏力。这些不仅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也阻碍了企业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

(二)缺乏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

从融资体系看,目前中小企业还缺乏较为独立的、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融资战略的实施。表现在:第一,国家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使其在融资上长期处于不利地位。第二,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其贷款不够热心,贷款条件苛刻。第三,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第四,多数中小企业不具备直接融资权,无法发行股票和债券。

(三)企业投资能力弱,投资缺乏可行性研究

中小企业注册资金不足,生产经营资金有限,投资所需资金缺乏,投资能力严重不足。大部分企业只能局限于追求短期目标,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难以做大做强。同时,中小企业也没有专门研究市场的机构,投资往往是凭直觉,故盲目性大、方向难以把握。由于企业本身规模较小,决策者不能全面掌握市场经济的特征及运行法则,也不懂得如何寻求合理运筹资金市场。对于企业收缩与扩张战略、选择筹资渠道模式与结构、确立新的投资方向等缺乏可行性研究。这些也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企业财务投资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四、改进中国中小企业财务战略实施的对策

(一)确定正确的理财目标,确立牢固的战略意识

企业理财目标,既是企业理财工作努力的方向,也是评价企业财务决策是否正确的有效标准。确定正确的理财目标,有助于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生存、获利和发展是每一个企业的基本目标,根据这一基本目标及当前企业所处的环境,应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理财目标。在这一目标指导下,企业首先应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坚持以财务管理为核心,重视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充分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通过控制资金、成本和利润等,引导企业生产和资本经营的各个方面。

战略管理意识要求企业上下必须遵循竞争优势宗旨,围绕战略管理核心,处理好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企业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长期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充分认识战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财务战略的重要地位。

(二)实行预算控制,保证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

预算控制是将企业财务战略目标落实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并使之实现的保障条件与关键。中小企业实行预算控制,首先应在财务战略指导下,在财务预测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编制各种财务预算。这些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成本预算、一般间接费用预算、资本支出与损益预算、现金预算等。

(三)规范理财行为,加强财务管理

1.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工作。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对企业筹资、投资、资产管理、收益分配等环节都要进行控制。对于企业的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也都要实行严格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专门进行严格的内部审计,确保财务工作健康有序。

2.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是经济决策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必须做到全面、准确、客观和及时。因此,企业要重视并加强会计的基础工作,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讲求诚信。

3.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投资管理上,中小企业应加强对市场调查研究,面向市场,对投资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在投资规模上应立足于自身规模和实力;在投资形式上要以对内投资为主;在投资方式上应尽量避免过度分散资金,待企业积累的资本达到一定规模后,再搞多元化经营。

在资金使用效率上,一要加强现金管理,既要保证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要避免现金闲置;二要控制存货和固定资产,防止存货积压和固定资产闲置而带来的资金浪费;三要使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得到有效配合;四要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的占用应配置合理,这样才能产生最佳经营效果;五要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防止呆账,并充分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做到收支平衡。

4.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财务人员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重视加强企业财会队伍建设,把好用人关,对财务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实践技能。

(四)努力营造良好的财务战略环境,并重视环境分析

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企业的理财,也影响到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虽然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中小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但还远远不够。国家应大力发展地方中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建立健全有效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积极创造条件让优质中小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大力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发展风险投资事业,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从完善制度和加强组织建设两方面入手,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成立中小企业基金,集中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从企业自身看,要不断提高素质,增强信用观念,改善信用状况,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五)建立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有效控制财务风险

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运用预警模型,及时地为企业提供有可能引起财务危机的信号,便于企业采取措施进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的关键是如何确定预警指标和判断预警的境界线。预警指标一般有现金状况预警指标、流动比率预警指标、债务状况预警指标、经营状况预警指标、信用状况预警指标、周转状况预警指标、投资状况预警指标、成本费用状况预警指标、盈利状况预警指标、环境状况预警指标等;建立的方式一般有多变量模式和单一变量模式两种。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并选择不同的系统模型建立方式。

参考文献:

[1]刘志远,刘超.中小企业财务战略与控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第12篇

2012年8月物资公司实习思想汇报

7月9日至7月20日,在武汉德商物资有限公司已经实习两周时间,期间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和请教,在鲁哥,桂经理和余姐的指导下,对公司主要运营模式,经营理念和经营产品有了更为详细的了解和深层次的认识。

作为一名实习生,公司安排我主要负责德商公司电子商务网络推广这一方向,因为大学期间学的专业就是钢铁冶金,在校期间先后到武钢大型厂、热轧厂、冷轧厂、重轨车间实习过两个月,所以对钢铁冶炼的整个工艺流程都比较熟悉,对各种板带型线材的规格、尺寸、型号、材质也是比较了解。钢铁专业的特殊对口知识背景,再加上之前参加过湖北省大学生B2C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营销大赛,所以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推广上,我主要通过公司主页,我的钢材网、中国现货资源网、中国钢铁营销网等各大钢铁主流网站平台,大力宣传武汉德商公司“以德经商,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积极推广德商公司依托武钢产品的品牌及资源优势所经营的各种冷轧板、热轧板、中厚板、型材、线材、各种专用钢等品种,从而寻找建立有效的目标客户,实现公司经营产品的销售。

实习的两周时间里,我主要是在各大主流钢铁网站上供货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内部和外部信息,通过对当前钢铁市场环境分析和目标客户定位和分析,我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推广方式:

按照潜在目标客户的习惯及行业特点选择目标网站:

通过对潜在目标客户群体的分析,网络作为一个大的平台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在新浪微博平台建立公司主页,并在各大钢铁贴吧、天涯社区、论坛信息和资源,尽可能的让德商品牌出现在百度、谷歌的搜索关键词里面,同时,我积极寻找发现了一些新的钢铁主流媒体,并把公司的信息到中国钢铁营销网首页,以便客户及时的了解知道我们公司主要的营销产品和营销理念,工作重心集中在公司品牌、形象和理念的推广。

熟悉和掌握各专业网站的结构、特点、公司信息:

通过两周对搜搜钢电子商务网,中国钢铁现货网,武钢营销系统,益达钢材信息,中国钢铁论坛,慧聪网,中国钢企网,钢之家等主流专业钢铁网站的了解,现在我每天已经能够很熟练的按鲁哥的安排,通过以上各专业网站收集、分析、整理、现货资源和寻找潜在目标客户群体,进行筛选整理后到公司主页上,并与有价值的目标客户通过电话,QQ,电子邮件等取得联系和进一步沟通。

生活中的我喜欢挑战,爱好营销,踏实认真,思维活跃,但是在实习工作的过程中,因为对整个钢材贸易运营、采购、财务、货运、交易流程不是很熟悉,缺乏感官和实地经历学习的机会,所以有时感觉自己的电子商务推广这一方向,环境分析和目标群体定位不够全面,很感谢上周在桂经理的建议下随鲁哥一起去丹水池661市场实地了解学习的机会,那次让我看到了现实的交易市场和基本流程,希望以后能得到更多这样的机会,陪同公司员工一起去交易市场实地学习,尽快的把网络平台推广和现货市场贸易结合起来,形成全面的目标群体和环境分析,从而更有针对性的开发优质客户,宣传推广武汉德商物资有限公司的经营理念和经营产品。

《2012年8月物资公司实习思想汇报》出自:查字典

链接地址:fanwen.chaz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