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1: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项目投资,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的定义
金融期权(option)是一种权利合约,给予持有者在未来某一时间段内以一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某项金融资产(股票、期货、利率等)的权利。根据执行时间的不同,期权可以分成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欧式期权是指持有者有在未来某一固定时间购买或出售某项金融资产的权利;美式期权是指持有者有在未来某一时间段内任意时间购买或出售某项金融资产的权利。另外期权根据持有者的权利又可以划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其中看涨期权赋予持有者在未来某一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买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看跌期权则赋予持有者在未来某一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出售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
实物期权是由金融期权派生出来的一类期权。广义地讲,实物期权是项目投资的决策权;狭义地讲,它是项目投资赋予决策者在未来采取某种投资决策的权利。事实上一家公司对一个项目进行评估,拥有对该项目的投资机会这就犹如购买一个美式期权,该期权赋予投资者在将来某一时间段内按执行价格(投资成本)购买标的资产(取得该项目)。同金融期权一样该期权的标的资产(项目的净现值)随着市场的变化而波动。当市场价值(项目的净现值)大于执行价格(投资成本)时,是有利可图的,于是投资者便执行该期权即选择投资该项目。该期权也因为标的资产的不确定性而具有价值。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的有关参数的区别可以由下表来表示:
虽然从基本特征来看,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十分相似,但并非完全相同。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非独占性。金融期权具有所有权的独占性,而实物期权除了专利权等之外,都不具有独占性。二、非交易性。期权的交易性有两层含义,标的资产的交易性和期权本身的交易性。对于金融期权来说无论是其标的资产还是期权本身都存在着一个比较有效的交易市场,因此其交易成本很低,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实物期权则不然,不仅其标的资产—投资项目几乎不存在交易市场,实物期权本身也不可能单独进行交易。三、先占性。由于可共享性或竞争性的存在,首先执行实物期权往往可以获得先发制人的效应,既取得了战略的主动性,又实现了实物期权的最大价值。四、先后关联性。对于金融期权来说,其执行价格的大小完全取决与自身的特点,即标的资产价格与执行价格的差额,而与其他因素无关即它是独立的。实物期权这种独立性就不存在了。在大多数场合下,企业所拥有的各种实物期权之间存在着先后关联性,即一个实物期权的执行价格不仅仅取决于自身的特点,还与其他尚未执行的实物期权的价值有关。
二、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的定价
由于标的资产的不确定性使得期权具有一定的价值,金融期权的定价理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定价体系。当今比较适用的两个金融期权定价模型分别是Cox、Ross和Rubinstein等人提出的二项式定价模型和Black、Scholes提出的连续期权定价模型,他们都是建立在风险中性和无套利原则的基础之上。根据该原则,通过构造标的证券与无风险债券的组合,复制相应的期权的收益特征,从而构造该组合的成本就是期权的当前价格。由于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在独占性,交易性等方面的差别使得实物期权在定价方法存在困难。
幸运的是,5.P.Mason和R.C.Merton指出在一定的假设下,可以用推导金融期权定价模型的方法来建立实物期权定价模型。实物期权定价的关键是在资本市场寻找一个与所要评价的实际资产或项目具有相同风险特征的可交易证券,称之为“孪生证券”,并用该可交易证券的有关资料来代替实物资产价格及其波动率等信息,然后运用金融期权的定价方法给实物期权定价。现阶段实物期权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1)PDE(Partialdifferentialequa-tion)方法—解析解(Blaek-Se-holes期权定价模型),解析近似解,数值解法(有限差分法);(2)动态规划法—二叉树模型;(3)模拟方法—蒙特卡罗模拟。
三、具体案例
为了说明实物期权的定价过程和其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作用我们来看下面具体的例子:
一个项目投资额为1100万元,一年后该项目产生的现金流有两种可能性:市场看好1800万元;不景气600万元,以后一直保持不变。从目前预测,其现金流为1000万元,项目的寿命为一年。市场向好、向坏的可能性各为50%,无风险利率为8%,CAMP估计出的风险报酬率为20%。假设投资者可以立刻投资也可以一年后决定是否投资。
(1)用传统的NPV法,NPv=(0.5*1800+600*0.5)/(1+0.2)-1100=-100由于NPV<0,应该拒绝该项目。
(2)用期权理论,运用二项定价模型可以求出其价值。因为这项目相当于一个看涨期权,当现金流量上升并超过执行价格1100万元时便执行,否则放弃。为了确定该实物期权的价值首先要找一个与该实物期权具有相同风险特征的“孪生证券”。假设我们在股票市场上找到了某种股票S。该股票当前的市场价格为每股20美元,预期一年后价格可能是上涨到36美元或者是下降至12美元,即u=1.8,d=0.6,且这两种情况发生的概率都为0.5。显然,该股票的风险特征与项目投资的风险特征完全相同,符合做“孪生证券”的条件。
找到“孪生证券”后,我们可以按照金融期权二项式定价的思路导出实物期权的二项式定价公式。首先用孪生证券和无风险债券的组合来复制实物期权,即做如下投资组合:以S的价格买人N股孪生股票,同时借人金额为为B的无风险债券,组合的价值为NS-B。一年以后该组合的的价值相应有两种可能:一是以概率q变为NS-(1+r)B;一是以概率1-q变为NS-(1+r)B。如果要求实物期权在一年后的价值与该组合的价值相同即:
E+=NS+-(1+r)B
E=NS-(l+r)B
由上面的方程可以解出:
N=(E+-E-)/(S+--S-)
B=(NS、E-)/(1+r)
因此,在无套利机会的假设下,实物期权的当前价值应该等于组合的价值即:
E=NS-B=[pE++(1-p)E-/(l+r)
其中:
P=[(1+r)S-S-]/(S+-S-)
【关键词】投资战略;投资组合;实物期权
企业的生存靠发展,企业的发展却要依赖于投资。这里的投资是广义的概念,不仅包括企业在新领域的拓展,同时也包括企业原有领域内的创新。固然,企业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需要依托于某个项目,并投入大量的资源。但是,企业在自身业务范围内的创新,无论是产品线的延伸还是现有产品的改良,都会面临来自技术、市场方面的风险,并耗费大量的资源,这就具备了投资项目最基本的特征。因此,项目投资是企业发展的重大决策,这种选择和决策,无论是扩大再生产或是开拓新市场都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投资战略的制订
企业投资战略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和整体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相应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和稳定发展两种基本战略,投资战略也有两种基本战略,即创新型投资战略和稳定型投资战略。企业选择创新发展还是稳定发展,取决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取决于对市场前景和企业态势的把握。而选择投资战略方向(产品-市场选择)与确定投资战略态势(竞争分析)构成了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它们构成了企业投资战略选择的前提。在明确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投资战略的选择包括投资战略类型、投资时机选择和投资项目的优化组合。
二、投资项目的选择
企业投资项目的选择决不是漫无目的的搜寻,而是应该根据企业既定的投资战略,以企业自身投资能力为基础,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项目选择。没有方向性的项目选择不但浪费大量的财力、物力,而且往往无法发现真正适合企业的项目,错失良好的投机时机。
1、基于企业投资战略的项目选择
企业的投资战略为项目的选择指明了方向,稳定型投资战略要求企业的投资围绕企业现有业务领域、现有市场进行核心多元化或者至少是相关多元化投资。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项目时,必然会围绕现有产品进行纵向或横向的信息搜寻。所谓纵向是指向现有产品的上游或下游延伸,横向是指丰富产品类型以覆盖更多的细分市场。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都要求企业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搜寻项目信息;与此相对应,创新型投资战略要求企业跳出现有的业务框架,开发全新的产品或拓展新的市场,甚至是在完全陌生的领域进行投资。但这种投资并不意味着四处开花,毫无方向,它必须以企业的投资能力为基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中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伸。
2、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项目选择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拓展的能力边界。企业必须明确的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品牌影响力、管理能力、人才储备、技术水平,抑或是规模实力。无论是稳定型投资战略下的纵向、横向扩张,还是创新性投资战略下的完全多元化都不应该脱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控制范围。例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影响力,那么企业就应该在原有行业领域内,而不应该和原有业务脱离过大,否则品牌影响力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延伸;如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人才储备,则需要进一步明确人才结构,技术人才充足的企业显然适合投资于产品的研发,而销售人才充足的企业则适合新市场的开拓。由此可见,在企业投资战略为项目选择提供了基本的方向后,企业核心竞争力再次确立了信息搜寻的范围及中心。
3、基于企业投资能力的项目选择
企业投资能力是由企业资金实力、现金流状况、筹资能力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投资能力决定了企业的投资规模,包括单个投资项目的规模和企业总体投资规模。投资项目规模的确定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投资能力决定了投资规模的可能性,就总体投资规模而言,企业投资能力决定了它的边界,超越自身能力的投资规模显然是不切实际的。对于单个项目的投资规模,它必然是在总体投资规模内的,另外从分散风险的角度,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资源投资于某一个项目,这种项目风险将会是致命性的,一旦项目失败将威胁到企业的存亡。因此,企业对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的确定必须在投资能力的基础上考虑风险分散的要求;其次,客观条件决定了投资规模的可行性,这里的客观条件包括物质技术条件、市场规模以及经济效益等。物质技术条件决定了投资项目的性质,资本密集性、技术密集性和管理密集性行业所要求的投资规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市场规模决定着项目发展的空间,进而决定了投资规模的边界。经济效益通过项目不同规模下的边际收益率和企业资金成本间的比较,准确地界定了项目投资规模的临界点。企业总体投资规模及单个项目投资规模的确定再次缩小了投资项目选择的范围,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项目选择的效率,而且大大的节约了企业资源的耗费。
三、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是整个项目投资的核心部分,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因此,可行性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着企业投资的成败。一份良好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该做到对项目的前景和项目未来的运行轨迹作出精确的估算,从而保证项目决策的成功率。
可行性研究有三种类型: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科技可行性研究。机会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为项目投资方向提出建议,即在一个确定的地区和行业内,以市场调查为基础,选择项目,寻找最有利的投资机会;初步可行性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机会研究认为可行的项目进行进一步论证,并据此作出是否投资的初步决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
机会研究和初步可行性研究更多的是对项目的风险、技术方案、经济效益等要素给出粗略的评价,往往限于数据选择的补充分,评价局限于定性的层次,无法精确的描述项目前景。而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才是整个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它必须在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对项目的各项要素给出完整的定量分析,用准确的数据对项目进行评价,它是项目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项目或方案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
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包括项目前景预测、技术方案评价、财务评价、社会和环境评价等重要内容,每个部分都拥有许多成熟的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和工具,本文不欲对此做简单的罗列,而将重点对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进行讨论。
1、项目风险评价
一般而言,项目风险评价包括自然风险、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等诸多方面。在进行风险评价时,我们往往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组合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可完整的给出各类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但往往忽略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从而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
首先,我们在利用单因素风险分析中所确定的相关性以及根据各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所确定的权重进行多因素组合分析时,忽略了各风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影响了整体风险评价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在风险评价时只局限于项目本身的风险分析,而忽视了企业同时投资的多项目之间,甚至是项目和企业自身所从事的业务之间的相关性。这关系到企业整体运行的稳定性和企业风险分散的有效性。
因此,我们在进行项目风险评价时,必须要对各项目风险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合理的估算,以准确的分析项目风险的影响程度。同时,要对各项目之间以及与企业已有业务之间的风险相关性,从整体上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2、项目能力分析
项目能力分析同样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它包括技术、管理、资金等各方面的因素。企业实际可行性研究中关注最多的往往是技术和资金能力的分析,因为这两个方面是最为直观,同时也是无法逾越的,但其它方面的因素同样是不容忽视的。
管理能力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容易被忽视,一方面是因为管理能力本身就无法准确的度量。另一方面,项目本身对企业管理能力的要求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评价上的难度使得企业往往忽视这方面的考量,或者倾向于过度自信地评价自身的管理能力。这必须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对某些项目而言,管理能力往往比技术能力更为重要。这是因为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决定着技术成果能否成功的实现商品化。
我们在进行资金能力分析时,注重的是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筹资能力,这决定着企业能够向项目投入的资金量。但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及的,在能够提供项目所需资金量的同时还需考虑风险分散的要求。同时,企业自身不同的状况也制约着项目资金的使用能力。对于自身业务现金流不充分的企业,如果新增投资项目有着同样的状况必然会进一步恶化企业现金流动性。而对于负债率过高的企业,不适合投资建设期长、资金回收慢的项目。
3、经济效益评价
项目经济分析是可行性研究的核心,这方面有着大量成熟的方法和工具。在现行的方法中,一般采用的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分析方法,采用了能够反映项目整个计算期内经济效益的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指标,并用这些指标作为判别项目取舍的依据。
净现值法的特点是强调对投资运转期间货币的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风险的考虑。其最常用同时也最完善的做法莫过于利用经过风险调整的现金流量和资金成本率计算净现值。然而,在实际中,一项投资的实施除了能带来一定的净现金流量外,还会带来其他无形的收益(资产)。因此,作为对传统方法的补充和纠正,实物期权法在项目可行性研究中被越来越广泛的采用。这种方法要求企业将项目的每一步投资看作一个期权,项目给企业带来的除了直接的经济收益外还包括对进一步投资或在新的领域发展的期权。例如,对一项新技术的投资,目前来看经济效益不佳,但如果不投资,企业或许就永远失去了在这一技术路线上的发展机会,因此这一项目的投资意味着企业购买了一份未来继续投资的机会和权利。
四、投资项目的决策
投资项目的决策包括对单个项目的取舍和多个项目投资额度的确定和优先次序的选择。
对于单个项目,企业需要考察的是项目内部收益率是否能够达到要求,相对于企业筹资成本,能否取得正的净现金值,项目投资所带来的期权价值以及项目投资所带来的项目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对于多个项目的决策,企业往往会根据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对项目进行排序,以此确定项目的投资次序。这种决策方法的问题在于忽略了项目之间风险的相关性,无法实现收益和风险的最佳均衡。因此,我们在多项目决策,即决定资源如何在项目间分配时,不仅仅需要考虑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和风险特征,还需要衡量各个项目以及新项目和企业现有业务之间风险的相关性,在确保投资效益的同时实现投资风险最小化。
鉴于项目投资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的选择和决策时一定要遵循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坚决杜绝决策程序的随意化和形式化,要深入的考察和权衡项目的方方面面,并将项目纳入到企业整体中加以系统的考量。这样才能确保企业投资项目的成功率,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本文对项目投资的选择和决策做了简要的思考,并对企业实际操作中容易忽视的环节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备注】
【1】许世刚,茅宁.不确定环境下项目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1:65-69
【2】陈海芳,宋平.管理期权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18-20
【3】郭百钢,韩玉启.基于实物期权的项目投资决策方法科学管理研究.2004.2:73-76
【4】李向红.内含报酬率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不足与完善[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32-33
企业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内容。以现金流量为定量基础的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动态评价指标在项目经济评价中的推广应用,弥补了静态评价指标的局限性。但由于投资项目涉及的时间周期长,投资金额大,因此在项目可行性评价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是动态指标的动态运用。文章通过案例说明:在投资项目净现值的计算中,根据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对现金流量和贴现率的测算都应该进行及时修正,才能提高经济可行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地避免投资风险。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企业基础管理、市场调研和预测、国内国际经济信息的掌握等都是影响项目现金流量和贴现率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投资项目动态经济分析
投资,是商品经济及其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广泛的经济活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来说,投资是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经济技术水平的根本途径;对于企业来说,投资是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盈利能力,增强企业实力的基本手段。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投资,大多是通过具体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来实施的,投资项目一般都具投资金额大、期限长、风险高、不可逆等特点,一旦失误,将给投资主体造成无以挽回的经济损失,甚至是致命的打击,"投资失误是吞噬人类财富的最大黑洞"。因此,投资者和经营者都十分重视投资项目决策过程中的技术经济分析。可以说,在确定投资方向之后,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是决定项目命运的关键,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部分。在常规论证方法的基础上,本文将对投资项目动态经济分析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投资项目的经济可行性评价,通常是通过一系列的评价指标来进行的。常用的经济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一类为静态评价指标,这类指标比较简单,可操作性较强,容易被企业经营者理解和运用,在实际中用得比较广泛。如投资回收期、会计收益率等。但由于此类指标均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而影响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常会对投资决策带来负面影响。另一类为动态评价指标,这类指标由于以现金流量为基础,并运用了贴现技术而使其科学性大大增强,已成为现财学的立论基础,并在我国企业财务决策的实践中被推广使用。常用的动态评价指标有: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等。动态评价指标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静态评价指标的不足。企业进行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论证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是为了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多几分胜算。为了在实践中达到这个目标,仅用动态指标替代或补充静态指标是不够的,动态指标还必须动态运用。即:必须用动态的观念、动态的信息、动态的方法来进行动态指标的测算和评价。所以在投资项目经济评价工作中绝不仅是简单地找几个数字按指标的计算公式套进去一算,便根据计算结果作出项目好坏取舍的结论,而应该以动态的观念、动态的方法来对待所用的每一个数据。这就要求决策者至少在以下几方面从更深的层面来考虑问题。
一、项目现金流量的动态测算
投资项目的动态经济评价都是基于项目现金流量来测算的。一个投资项目从立项到项目寿命终结一般都要经过较长的投资和收益期。项目的现金流量根据发生的时间阶段不同分为初始流量、营业流量和终结流量三部分。其中,初始流量因其发生的时间阶段比较前,一般在估测时偏差较小;终结流量虽发生的时间阶段较远,但其现金流量较小,贴现后对整个项目的影响不大;关键在于营业流量的测算。营业流量也称营业净流量,它是项目建成后在漫长的收益期内的现金流入量扣除现金流出量之后的净额,是按计息期分期测算的。从经济分析来说,要求项目收益期的营业现金净流量的现值能完全弥补投资额的现值,并有余额,才是可行的项目。若以一年为一个计息期,某项目的收益期为十年的话,那么每年的营业净流量预测值与未来的实际情况差异过大,就会使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评价的实际意义大打折扣。
年营业净流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营业流量=年营业收入×(1-所得税率)-年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年折旧×所得税率
从这个公式来看,每年的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折旧额、所得税都是影响营业流量的直接因素。其中折旧和所得税率变动较小,收入和付现成本却是受企业和市场众多因素的影响而随时变动的。如果不能用动态的观念和动态的方法来测算,就无法得到可靠的评价。
例:某投资项目初始投资为380万元,当年投资当年收益,第一年只能完成设计能力的一半产量。项目寿命期为五年,五年后估计可收回固定资产残值等终结流量40万元。企业提供的资料表明,自第二年达到设计能力后,每年的营业收入可达3200万元,每年的付现成本为2840万元(含流转税费),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等非付现成本为每年60万元,所得税率为33%;若取贴现率为15%,则该项目的净现值(NPV)为381万元。以NPV是否大于零为项目的取舍标准,项目是可行的。计算见表一、表二:
表一:营业净流量计算表(单位:万元)
项目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
营业收入16003200320032003200
减:付现成本14502840284028402840
折旧和摊销3060606060
税前利润120300300300300
减:所得税40100100100100
税后利润80200200200200
营业净流量110260260260260
表二:现金流量及净现值计算表
项目筹建期收益期
第一年初第一年末第二年末第三年末第四年末第五年末净现值
初始投资(万元)-380
营业净流量(万元)110260260260260
终结流量(万元)40
现金流量合计(万元)-380110260260260300
折现系数(i=15%)10.86960.75610.65750.57180.4972
流量现值(万元)-38095.656196.586170.95148.668149.16381.02
但实际上在投资后的五年内,营业收入和付现成本是绝不可能一成不变的。在长达五年甚至十年的项目收益期内,很多因素都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变化。该项目的付现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85%左右,原材料价格或原材料消耗水平是影响项目收益的最为敏感的因素,原材料成本略有上升,对营业净流量将产生非常大的冲击,有可能使NPV发生逆转而导致整个项目投资失败。
假如该项目在运行的第二年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上涨了10%,使当年的营业净流量从原来估算的260万元下跌为100万元;第三年由于市场上出现了性能更好的替代产品,使产品销售价格下挫5%,又使当年营业净流量下跌为-40万元;第四年企业采取各种促销手段,使销售量增长,又使营业收入回复到第二年的水平,并且通过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消化因促销而加大的销售费用对成本的负影响,使付现成本不再继续高升,在亏损一年后即扭亏为盈,第四、第五年均保持税前利润60万元的水平。
通过表三、表四的计算,结果是:考虑到收益期内收入和成本的变化后,该项目的NPV为-90万元。也就是说,企业在经过努力,尽力改善自身的经营状况后,该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仍是不容乐观的。这种情况是非常现实的。
表三:营业净流量计算表(单位:万元)
项目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
营业收入16003200304032003200
减:付现成本14503080308030803080
折旧和摊销3060606060
税前利润12060-1006060
减:所得税4020007
税后利润8040-1006053
营业净流量110100-40120113
表四:现金流量及净现值计算表
项目筹建期收益期
第一年初第一年末第二年末第三年末第四年末第五年末净现值
初始投资(万元)-380
营业净流量(万元)110100-40120113
终结流量(万元)40
现金流量合计(万元)-380110100-40120153
折现系数(i=15%)10.86960.75610.65750.57180.4972
流量现值(万元)-38095.65675.61-26.368.61676.0716-90.35
当然,实践中完全可能出现相反的情况,即企业的经营形势向着收入增加成本降低的方向变化,使一些原来认为不可行的项目实际上却有利可图。但是,从会计学的"谨慎性"原则来说,做财务预算时应该把收入尽可能估计得保守些,而把成本费用尽可能地预算得全面充分些,以最大可能地增强风险承受能力。会计年度财务预算尚且如此,对于长期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来说,就更应该遵循这一原则,才有可能避免投资失误给企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项目贴现率的动态估计
在采用贴现技术对投资项目进行动态经济评价时,贴现率的估计对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十分重要的问题。贴现率的选用本身有质和量两方面的要求必须予以考虑。首先,从质的方面考虑:实践中常用的贴现率一般有三种:一是采用银行贷款平均利率作为贴现率,这是投资项目获利水平的下限标准;二是以行业平均利润率为贴现率,体现了本行业投资利润率的标准。若低于这一标准,即使投资项目不亏本,也会使行业平均利润水平下降;三是以企业的平均资金成本为贴现率,说明项目的资金利润率若不能高于企业的资金成本,实际上是无利可图的。因此,在采用内含报酬率作为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时,常用这三类利率指标作为基准指标与项目的内含报酬率进行对照比较。其次,从量的方面考虑,在项目现金流量相同的前提下,贴现率的不同会给经济评价带来相反的结论。一般情况下,选用的贴现率偏高,会使项目的净现值偏低,反之则反。
应该进一步思考的是:在进行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时,不论选哪一种贴现率指标进行贴现计算,在贴现率的量化上,都不能在整个项目寿命周期内一成不变,而应该根据宏观和微观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在不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不同的贴现率对投资项目进行动态经济分析。这样做的要求很高,难度也很大,但唯有这样才能使经济分析和评价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假定上述例子中,原来是采用企业近年的平均资金成本15%作为投资项目的贴现率,经过对宏观经济形势、国家财经政策、行业相关政策及企业运行情况的预测和分析,专家认为在今后的几年内国家将继续维持积极财政政策,银行贷款利率仍维持较低水平,同时由于企业进行再投资近年内对股利分配政策会有一定影响,使企业资金的平均成本有所降低;项目后期(第四、五年)估计资金成本又有一定幅度的回升。经过分段计算的项目净现值为-64万元。计算见表五。
这一结果比原来不考虑贴现率变动的情况,净现值增加了26万元。虽然结果仍然未达到可行方案的标准,但考虑到贴现率的变动,并将它运用到经济评价中去,显然比在一个长达多年的时期内始终采用同一贴现率的思路要进了一大步。对于投资额更大、寿命周期更长的投资项目,假如不考虑贴现率的变动,那么项目经济评价的质量是不可信的。
表五:现金流量及净现值计算表
项目筹建期收益期
第一年初第一年末第二年末第三年末第四年末第五年末净现值
初始投资(万元)-380
营业净流量(万元)110100-40120113
终结流量(万元)40
现金流量合计(万元)-380110100-40120153
估计贴现率%158121212
折现系数10.86960.85730.71180.63550.5674
流量现值(万元)-38095.65685.73-28.47276.2686.8122-64.01
三、实践中影响动态估计的重要因素
从理论上讲,上述问题都不难理解,然而在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的实践中要真正达到这样的要求,难度还是很大的。作为投资主体的企业来说,投资项目的成败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因此必须认真分析影响动态估计的各种因素,准备各种对策,尽可能提高项目经济评价的可靠性,从根本上避免投资失误。
1、企业内部历史资料的真实积累是投资项目动态经济评价的基本前提。
企业为求发展而进行项目投资,其经济可行性评价最为根本的依据是企业的历史资料,历史资料的积累又靠企业日常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改制后,决策者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基础管理是企业生存之根本,而不是应付检查的形式。基础管理的好坏决定着历史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历史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又直接影响投资项目能否正确决策,进而影响企业能否把握发展机遇。在这个价值链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给企业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如果说,要求企业对投资项目在今后若干年内的经济运行状态作出精确度很高的预测是一种苛求的话,那么要求企业对以往的经营状况作出准确无误的定量描述应该是现代企业管理起码的要求。因此,狠抓基础管理,确保历史资料的真实性,是正确进行投资决策的基本前提。
2、准确把握市场命脉是投资项目动态经济评价的基本要求。
市场给企业提供了施展身手的舞台,企业在市场中遵循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则拼搏求胜。可以说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土壤,企业对自身植根的这片土壤的了解程度便成为企业能否取胜的关键。我国大量的中小型企业目前对市场的了解仍然处于起步状态:他们掌握的市场情况从范围上看是狭窄的,从时间上看是以往的,从来源上看是源自于自身的感受。这就决定了这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小型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要在市场调研和市场预测方面加大投入。从市场调研的范围来说,不仅要调研分析同类产品市场,还要考虑相关产品和替代产品的市场情况;从市场调研的时间来说,既要了解市场的过去和现状,更要掌握市场的发展趋势,用动态的观念、动态的方法搜集动态的市场信息;从调研和预测的方法上说,要用科学的手段,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动态的市场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运用。这样,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评价时,才能科学、客观、准确地测算项目未来的收入、成本、利润及现金流量,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经济评价。
3、国家经济政策和经济调控手段是影响投资项目动态评价的基本因素。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出台和变动,利率、汇率、大宗物资指导性价格等经济调控手段的利用和变动,都是企业无法驾驭的,却又是与企业命运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企业的决策层必须认真学习、研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了解经济调控手段的变动规律,掌握宏观经济周期及产品寿命周期等经济知识,把握相关资源价格变动和金融市场利率变动的一般规律。唯有如此,企业才有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相对准确地选定适用的贴现率进行投资项目经济可行性的动态评价。
4、对国内外经济信息的掌握程度是投资项目动态评价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项目投资;盈亏平衡点;评价指标
科研项目投资是一种以特定建设项目为对象,直接与新建项目有关的长期投资行为。项目投资决策的评价与分析是企业财务活动重要的部分,因为项目投资的规模大、风险大、回收时间长,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也大。因此进行项目投资决策时风险评估十分必要。
新投资项目由于处于项目的初始阶段,科研人员只注重技术层面上的风险,专业方面的局限使他们无法从整体上看到财务风险的存在。而财务风险又是客观存在的,要彻底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可能的,为防范新项目的财务风险,就要求我们财务人员介入项目的管理,结合财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将风险量化并告之项目管理者,对风险进行预警,将损失降至最低,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收益。
评估项目风险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预警指标及预警指标的临界值,以判断项目的风险是否存在,在对新项目进行日常财务风险管理中,应定期或动态地将预警指标与临界值进行比较,若预警指标临近或突破临界值,则根据具体情况发出警报。使核心的决策人员能够随时获取有关风险的信息资料。
对新项目进行财务方面的风险评估,首先从调研阶段开始,项目的调研阶段主要是由新项目科研人员,从各个渠道收集有关该项目的信息,如设备购置价值、原材料价格、单位用量、损耗率、人工、工时、以及市场同类产品的价格、外部的年需求量和该项目目标利润率等等基础信息,并据此出具调研报告。
其次,财务人员根据新项目科研人员在调研阶段出具的调研报告,根据其中的基础数据信息结合财务的分析方法提供财务可行性分析报告,主要包括对项目各风险值的说明,如根据设计成本信息(包括预计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目标销售价格计算出盈亏平衡点(BEP),从而给出外部对该产品的需求所应该达到的最小值;通过对该项目的投资总额和未来几年内现金净流量的测算计算出投资回收期,同时与新产品生命周期的对比可以让管理者知道投资回报期是否在产品的生命周期范围之内;通过估计当某一不确定变量(如销售量、销售价格、材料价格、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固定性成本等)发生一定程度变化的时候,项目的投资决策指标(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利润值等)将相应发生多大程度的变化,以此来预测新项目风险的大小,以及分析投资决策指标,明确项目的抗风险能力,从而成为项目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一、盈亏平衡点分析
盈亏平衡点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它是指企业经营处于不盈不亏状态所须达到的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即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是投资或经营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数量界限。近年来,盈亏平衡分析在企业投资和经营决策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售量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也可以用销售额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如果预期销售额与盈亏平衡点接近的话,则说明项目没有利润。盈亏平衡点越低,表明项目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越大,抗风险能力越强。
按实物单位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按金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
盈亏平衡点可以通过研究产品的单位售价(P)、单位可变成本(V)以及总固定成本(F)来计算。可变成本是与产量水平成比例变化的要素,通常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利用成本。固定成本是不随数量变化的费用。通常包括折旧费、租金、保险费、管理人员工资以及办公费等。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为:BEP=F÷(P-V)。
根据设计成本信息(包括预计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目标销售价格计算出盈亏平衡点(BEP),从而给出外部对该产品的需求所应该达到的最小值,并提供给我们的管理决策人员,比较根据目前市场信息所预测出的销售量,是否达到了该最小值,如果没有达到就看其改善及增加销量的可能,以从销售方面确定产品的风险。
二、投资决策评价分析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标准和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投资决策评价指标可分为静态评价指标和动态评价指标。按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的指标称静态指标,包括静态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在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称动态指标,包括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内部收益率。
(一)静态评价指标
1.投资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经营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投资回收期可以自项目建设开始年算起,也可以自项目投产年开始算起,但应予注明。
投资回收期可根据现金流量表计算,其具体计算又分以下两种情况:
项目建成投产后各年的净收益(即净现金流量)均相同,则静态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如下: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原始投资合计÷投资后前若干年每年相等的净现金流量;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不包括建设期的回收期PP/+建设期。
2.投资收益率,又称投资报酬率(ROI)是指达产期正常年份的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年均息税前利润占项目总投资的百分比。是作为评价项目投资价值的参数的一种方法,计算时使用会计报表上的数据。
投资收益率(ROI)=年息税前利润或年均息税前利润÷项目总投资
将计算出的投资收益率(ROI)与所确定的基准投资收益率进行比较,其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指标,则投资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投资收益率考虑了项目有效期内的全部现金流量。
(二)动态评价指标
1.净现值(NPV)是反映投资方案在计算期内获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投资方案的净现值是指用一个预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ic,分别把整个计算期间内各年所发生的净现金流量都折现到投资方案开始实施时的现值之和。
净现值(NPV)=∑NCFt(1+K)-t+∑Ct(1+K)-t
净现值(NPV)是评价项目盈利能力的绝对指标。当NPV>0时,说明该投资项目在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之外,还能得到超额收益,具有财务可行性;当NPV=0时,说明该该投资项目基本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水平,方案勉强可行;当NPV﹤0时,说明该该投资项目不能满足基准收益率要求的盈利水平,方案不可行;净现值(NPV)指标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并全面考虑了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的经济状况;经济意义明确直观,能够直接以货币额表示项目的盈利水平,其取舍标准也较好地体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基准收益率ic也称基准折现率,是投资者以动态的观点所确定的、可接受的投资项目最低标准的收益水平。基准收益率的确定一般以行业的平均收益率为基础,同时综合考虑资金成本、投资风险、通货膨胀以及资金限制等影响因素。
2.净现值率(NPVR)是指投资项目的净现值占原始投资现值总和的比率。
净现值率(NPVR)=项目的净现值(NPV)÷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
只有净现值率指标大于或等于基准率,则投资项目具有财务可行性。
3.获利指数(PI),是指投产后按基准收益率或设定折现率折算的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与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之比。
获利指数(Pl)=投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合计÷原始投资的现值合计=1+净现值率
只有获利指数指标大于或等于1的投资项目才具有财务可行性。它(下转281页)(上接279页)是一个相对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即获利能力。
4.内部收益率(IRR),就是资金流入现值总额与资金流出现值总额相等、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
内部收益率,是一项投资可望达到的报酬率,是能使投资项目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就是在考虑了时间价值的情况下,使一项投资在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现值,刚好等于投资成本时的收益率,而不是你所想的“不论高低净现值都是零,所以高低都无所谓”,这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想法了。因为计算内部收益率的前提本来就是使净现值等于零。新晨
内部收益率越高,说明你投入的成本相对地少,但获得的收益却相对地多。IRR大于项目所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或资本成本,方案可行;内部收益率法能够把项目寿命期内的收益与其投资总额联系起来,指出这个项目的收益率,便于将它同行业基准投资收益率对比,确定这个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建设。
通过对盈亏平衡点(BEP)的运用,计算出各因素在保本的前提下所达到的最大风险值或者说完成某一目标下的最高风险和最低风险指标,及这些风险对项目相关参数的影响情况,预测有关因素对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以及投资回收期等主要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项目所能够承受的风险大小,将静态的管理数据转变为动态的风险评估数据后反馈给项目决策人员,推动相关部门进行风险评估,了解各个要素的变化对项目相关的财务参数产生的影响,便于有效的进行项目后面各阶段的评审和实施。
新投资项目的盈利及成功产业化,其前阶段的实施过程不容忽视,风险评估对新项目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认可,进入新项目投资的资本,其目的是追求投资的高收益,对新项目的风险投资也只有在保证能获取高收益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企业快速成长的资金来源,而高收益的保障就是要对新项目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并有效控制投资风险。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正是我们新的科研项目能够成功运行下去的制度保证,我们都是在寻找最合适的方法减小项目运行之初所存在的风险,运用以上的评估方法加上合理的风险评估方式也可以得出理想的评估效果。
xxx(投资单位) (以下简称乙方)
为广泛吸引外来投资,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场镇集中、种田向业主集中的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双流县吸引外来投资的有关政策规定,经过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在平等互利、诚实信用、共谋发展的基础上,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真诚欢迎乙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xx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产业规划、也符合国家环保要求的xxx项目在xx工业园区内选址,投资兴办工商税务登记在双流县内的独立核算生产性企业。
二、项目内容:
乙方项目投资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万元(含土地、厂房、设备等)。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 万元,年纳税总额 万元。项目建设周期为供地后 天。
三、用地规模:
根据乙方投资和建设规模的要求,甲方同意乙方在符合规划的区域内(位于xx工业园区内x村x社)选址。项目用地 亩,其中代征地 亩,净用地 亩。面积以实际勘界测量为准。
四、土地价格:
乙方建设项目用地土地成本价为 万元/亩。优惠包干价格为:净用地 万元/亩(不含土地出让金),代征地为 万元/亩,土地款总额共计 万元。土地成本价和优惠包干价之差,用项目建成投产后,五年内从项目产生税收地方留成中,依据有关优惠政策进行抵扣,抵扣不足部分,由乙方补交。
五、付款方式:
乙方应在签定投资协议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甲方指定的帐户支付土地款总额的 %,作预付款和协议定金,协议生效。若超过30日未向甲方支付协议定金,此协议自行作废。
甲方付齐农民土地补偿以及征地拆迁等费用共计 元之后,甲方积极做好项目进场的相关工作, 个月内提供乙方能进场施工的土地。
乙方自获得甲方提供的能进场施工的土地后, 月内必须进场动工建设,超过 个月不动工,甲方有权收回土地。
乙方应积极配合国土资源局做好征地报批资料,资料上报时,按规定缴纳补足费用到甲方指定帐户,待省人民政府下达征地批复后办给国有土地使用证,其征地余下费用一次性付清。
六、甲方义务:
1、双方签订《投资协议》后,甲方应将供水、排水、电气、通讯设施、道路、光纤等配套设施至乙方所征土地红线外;
2、乙方基建项目的报建费14元/m2包干、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按现行政策85元/m2减半执行,其中市政设施、自来水、天然气分别按17元/m2、12.75元/m2、和12.75元/m2分离征收;
3、甲方指派专人联系乙方,协助办理工商税务登记、立项、报建、环评等手续,协助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等。
七、乙方义务:
1、乙方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录用开发区内或双流县内人员就业;
2、在同等条件下,乙方项目建设应优先选择双流县内建筑施工企业承担工程建设;
3、乙方项目必须符合xx工业园区的环保要求,“三废”必须达标排放。
八、双方应严格履行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补充。如果发生争议,双方友好协商解决。若协商未果,诉请有管辖权的法院裁决。
九、本协议一式捌份,甲乙双方各执肆份,双方签字盖章并在乙方支付定金后协议生效。
甲方: 乙方:
乙方:
根据 市城市规划城区西段和 区产业调整及发展方向,乙方愿在 市 区投资开发市场和房地产项目(综合性商住小区),并于 年 月 日签订意向书一份。现经双方友好协商,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在双方签订的意向书的基础上,就乙方投资开发的项目达成如下合同条款:
第一条 甲方同意将位于一带、区政府新址对面的面积约为亩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给乙方进行综合性商住小区开发。
甲方承诺上述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年限为 年,用地性质为商住用的,商住小区建筑容积率为不低于 。
第二条 甲、乙双方商定上述土地使用权的地价款和各类费用价款为每亩万元人民币,上述价款已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出让金、拆迁安置补偿费用、城市建设综合配套费、土地造地费、绿化费、人防费为获取土地用地指标应支付的各项费用、土地使用权证的办证费用、建设用地许可证的办证费用等各种税费。
第三条 付款时间及条件1.本协议签订后 内由乙方向甲方支付 万元人民币;
2.甲方将已完成拆迁并搞好三通一平(即通水、通路、通电和平整)的土地使用权交付给乙方使用之日起 内由乙方支付 %。
3.在乙方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办妥后,由乙方支付 %。
4.其余款项在本合同签订后二年内付清。
如整个商住小区项目乙方分期开发的,则乙方的上述款也应分期支付,每期乙方应支付的款项按每期甲方交付的土地使用权面积和本条上述款项支付的比例和时间确定。
按本协议第二条规定应由甲方支付给政府各有关部门的各类款项,甲方未及时支付影响项目进度的,乙方有权催告甲方及时支付,甲方在收到催告函三天内仍未支付的,乙方有权自行支付,乙方支付的款项有权在各期付款中由乙方自行扣除。
第四条 甲方的责任1. 按时提供已完成拆迁和三通一平的土地使用权;
2. 负责为乙方建设项目办妥立项批复;
3. 负责为乙方办理土地使用权证;
4. 负责为乙方办理建设用地许可证;
5. 负责合同规定的土地的拆迁安置和三通一平工作;
6. 负责按乙方的总体规划进程落实乙方建设用地的用地指标;
7. 协助乙方协调济南市政府及相关各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
甲方保证在本合同签订后 内办妥本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规定的为开发本合同规定的商住小区所需的政府立项批文及证件。
第五条 乙方责任1. 按时支付本合同第三条规定的价款;
2. 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项目的开发。
第六条 本合同签订后,甲方即向乙方提供本合同第一条规定地块的四址规划红线图并提供分之一或分之一的地形图各张。乙方承诺在本合同签订后四个月内做好小区开发的详细的总体规划方案供甲方进行报批。
第七条 甲方承诺在年月底前将已完成拆迁和三通一平的土地使用权交付给乙方进行开发建设。如逾期的,每逾期一天则按合同总金额的万分之三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第八条 乙方同意争取在年一季度内对本进行实质性开发建设,争取在年内完成整个小区项目的开发建设。
第九条 甲方承诺对乙方在市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同意将乙方交纳给甲方所属税务部门的建筑税和所得税通过财政的渠道予以返还并以政府相关部门的有效法律文件予以落实确定。对于不属于甲方决定给予的优惠政策,甲方承诺予以积极配合乙方争取。
第十条 为了使乙方的项目开发建设的顺利完成,甲方同意在政府部门中专门成立一个办公室具体负责开发项目和政府各个部门的协调工作。
第十一条 为了整个项目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发建设,乙方决定成立一个房地产项目公司具体负责开发建设,对于项目公司成立所需的各种批文和房地产开发资质,甲方应尽力予以帮助,使该项目能早日开工建设。
第十二条 本合同未尽事宜,经双方协商后可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性。
第十三条 本合同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后生效,本合同一式陆份,甲方二份,乙方四份。
摘 要:本文构建了BOT项目投资机会分析框架,分析了BOT项目投资机会分析流程,从环境分析、经济性分析和风险分析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投资机会分析的内容,提出BOT项目投资机会评价与决策的方法,从而更好地完成投资机会选择。
关键词:BOT项目 投资机会 评价 决策
一、引 言
BOT项目在我国的兴起,为众多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机会。对投资者而言,投资活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机会寻取与选择的正确与否。进行项目投资机会分析是BOT项目投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的一个重要环节,投资机会恰当与否,不仅影响到项目本身,还影响到投资者本身。错误的投资机会分析,或者对项目规模、项目收益的预测不准确,会造成投资者经济资源的浪费,或引起财务状况恶化,处理不当将使投资者陷入瘫痪。若投资者是进行多元化投资,则失败的机会分析,不仅挤占投资者正常经营活动资金,还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风险。
二、 BOT项目投资机会分析概述
(一)BOT项目投资机会分析的内涵
投资通常是指投入财力以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获得收益的行为。广义的投资概念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既包括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也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金融性投资,还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这里所要讨论的BOT项目投资主要是指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属于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那么,BOT项目投资机会分析就是投资者在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发活动之前进行的分析和论证过程。
(二)BOT项目投资机会分析框架体系
BOT项目运作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多阶段的过程,对其涉及到的每一个要素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是投资机会分析的基础。对BOT项目进行选择与确定,一般从环境、成本、收益和风险等方面来考虑,其中成本和收益属于经济性因素。因此,BOT项目的投资机会分析可从环境分析、经济性分析和风险分析三个方面展开,其分析框架如图1所示。
(三)BOT项目投资机会分析流程
一旦获取项目信息,投资者首先需要对项目的投资环境进行分析与评价,在此可行的基础上制定投资方案;然后对拟投资项目的方案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和清偿能力分析,对达不到要求的项目,可进行其筹资方案的修改或予以放弃。对于达到要求的项目,再进行经济不确定性分析,从而完成投资项目的经济性分析与评价;最后对BOT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并对在风险分析中发现的一些缺陷进行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方案按上述流程重新进行分析,最后形成投资分析报告。其分析流程如图2所示。
三、 BOT项目投资机会分析的内容
(一) BOT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BOT项目投资环境是指一定时空领域内影响BOT项目投资活动的各类外部条件的综合,它是制约BOT项目投资效益的经济、政治、政策、法律等外界因素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充分了解和把握投资环境,对准确进行投资机会分析,制定正确的项目投资方案,进而做出合理正确的决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构成BOT项目投资环境的要素众多,一般可概括为六大要素,即法律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设施情况等。
法律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法律完整性、法制稳定性和执法的公正性。法律完整性主要指BOT项目运作所依赖的法律条文的覆盖面,包括法律法规是否齐全;法制的稳定性主要指法规是否变动频和有效;执法的公正性是指法律纠纷、争议仲裁过程中的客观性、公正性。
良好的政治环境是BOT项目成功实施的一个必要条件,只有政局稳定和政策连续,实施BOT项目所需的广泛的政府支持才可能成为事实,投资者才会主动去开发BOT项目。
经济环境由经济发展目标、产业等级、资源开发、国际贸易、金融行情、财政收支等状况构成,它是影响BOT项目投资决策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经济环境要素包括的内容很多,主要有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环境、财务环境和资源环境等。
图2 BOT项目投资机会分析流程图
社会环境是指拟投资地区的社会秩序和社会信誉,这些环境条件对于投资的安全保障十分重要。
自然环境是指投资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由于自然环境是一种投资者无法轻易改变的客观物质环境,具有相对不变和长久稳定的特点,而BOT项目一般为基础设施项目,其具有地理位置的固定性和不可逆转的特点,因而自然环境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BOT项目中,自然环境主要从环境保护和自然条件来考虑。
基础设施环境主要包括投资地区的交通、能源、通讯、给排水、排污等。项目所在地基础设施的完善情况,直接影响项目开发成本,从而影响投资效益。
(二)BOT项目投资经济性分析
BOT项目投资经济性分析是指投资者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费用和效益,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等财务状况,并对经济不确定性进行分析,据以判别项目的经济可行性,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其程序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步骤:(1)选取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2)估算各期现金流量;(3)编制基本财务报表;(4)计算财务评价指标,进行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分析;(5)进行不确定性分析;(6)得出评价结论。其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BOT项目经济性分析流程图
(三)BOT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BOT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是指分析BOT项目风险的来源及构成,建立BOT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风险评价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拟投资项目的风险及其大小,进而对拟投资项目的投资方案进行优化,保障项目以最小风险运行。BOT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风险的管理过程,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机会分析时必须对各种风险有清楚的认识,较好的处理各种风险。
BOT项目风险分析的一般过程或主要步骤有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
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整个风险分析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环节。它的任务是了解风险的客观存在,识别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存在的条件以及风险事件发生后的后果及影响,目的是找出风险之所在和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其后果做定性的分析。BOT项目的风险主要包括:(1)投标风险,包括项目许可风险、土地征购风险、环境及文物保护风险、专营及税收法规风险等;(2)融资风险,包括资金不足风险、破产风险、利率变动风险、货币兑换风险、汇率变动风险等;(3)建设管理风险,包括承包商的表现风险、地面条件风险、造价超支风险、工期延误风险、质量不合格风险、技术风险等;(4)运营风险,包括收入风险、运行及维护成本风险等。
2.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项目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项目风险系统评价模型,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估算出各类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失大小,从而找到该项目的关键因素,确定项目的整体风险水平,为如何处置这些风险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3.风险应对。风险应对也即是风险控制和防范,是项目投资者努力将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减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并将剩余的不确定的责任分配给最适合承担的一方。
四、BOT项目投资机会选择
通过对BOT项目投资环境、经济和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将几者进行统筹兼顾、合理分析后,形成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对投资者而言,机会分析报告只是进行投资机会选择的关键工作之一,还应以机会分析报告为依据,对投资机会进行评价,以选择适合的拟投资项目,并通过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从而更好地完成投资机会选择。
(一)BOT项目投资机会评价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机会评价时,可以运用实物期权理论计算拟投资项目的期权价值,以考察单个项目的投资机会情况;也可以通过结合可能性理论和层次分析法,计算项目各经济性因素和非经济性因素的排序指标,并通过对比多个项目的排序指标来确定投资机会。
BOT项目属于风险型投资项目,进行其投资机会评价,一般可以从收益、成本、环境和风险等方面来考虑,前两者为经济性因素,后两者为非经济性因素,这些因素都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可利用可能性理论来处理其中的不确定性和不完全性。同时,上述经济性因素和非经济性因素又可细分为多类因素,所有这些因素构成BOT项目投资机会评价指标,这些评价指标具有多目标、多层次的特点,可利用网络层次分析法来具体比较和分析。
(二)BOT项目投资机会决策
对BOT项目投资者而言,从获取项目信息开始,就展开了项目投资机会研究,经历投资机会报告的形成、投资机会的评价、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到最后进行投资决策,通过一系列的机会选择工作,最终完成投资机会决策。
在初步选定了拟投资项目后,应该进一步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从而做出最后投资决策。在这一阶段,投资者应在投资机会研究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和提高深度,对拟建项目的市场需求状况、建设条件、生产条件、技术、设备、融资、经济效益、环境和风险等方面,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做出项目是否可行的结论,选择并优化建设方案。
五、结束语
对于投资者运作BOT项目而言,投资机会分析是不可或缺的。从获取项目信息开始,就展开了项目投资机会研究,通过投资环境分析、经济性分析和风险分析形成投资机会分析报告,必要时需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化的投资机会综合评价,最终完成投资机会选择,为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喜军、王孟钧、陈辉华编著.BOT项目运作与管理实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10.
[2]王喜军、王孟钧.大型建筑企业BOT项目投资决策能力研究.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J].2009(5):73-76.
[3]王喜军、王孟钧、赵庆武、周卉.公路BOT项目运作关键问题探讨[J].项目管理技术.2008(5):68-72.
[4]王立国.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8.
[5]孙尉添.基于可能性理论与ANP模型的BOT项目投资机会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4.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可以通过跟踪审计的方式得到保障,由于国家投资项目涉及到的资金投入较大,涉及到的领域也比较广,施工时间也较长,因此,就需要保证项目投资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只有这样,国家投资项目建设才能够顺利的进行。通过跟踪审计,可以降低投资项目豆腐渣问题的出现,可以提高国家投资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保证国家投资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跟踪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方法,是指单位审计部门组织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的合法性、真实性、规范性进行跟踪审计监督,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尽可能快的速度和优良的质量建成预期的项目,使其实现预期的功能。
二、国家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模式
(一)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对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建设、管理的情况,对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实时的评价和鉴证,并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通过与项目管理部门相互协作来共同完成项目计划目标。从审计实施的角度来看,在这种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成为了项目部门的一个职能部门,共同参与了项目从决策、设计、实施、竣工到支付使用的全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事中审计。从项目的角度来看,这种审计模式实现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通过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可以及时的发现投资项目中的偏差,及时的提出调整意见,降低因偏差导致的项目损失的机率,发挥出跟踪审计的重要作用。
评价是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职能,可以及时的发现投资项目中的问题,提高审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免疫度,审计人员进行连续的跟踪,占用了大量的审计资源,投资项目管理人员与审计人员共同协同工作,降低了审计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是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实施主体,在进行连续式跟踪审计的时候内部审计是比较有优势的,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实现了同步审计、实施审计,但是,占用了较多的审计资源,主要适用于建设阶段难以划分、周期较短、变更较多、工程技术复杂、可追溯不强、项目实施环境复杂的国家中小型投资项目。正是由于投资项目施工周期较短,会较少的占用审计人员的工作时间,有利于合理的调配审计资源,同时,由于中小型投资项目很难划分建设阶段,因此,就需要进行连续的审计监督。采用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优点在于对投资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和鉴证。从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投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是聘请工程造价事务所实施连续式跟踪审计,体现出了内部审计的本质,由于工程造价事务的审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比较方便组织和招聘,可以在投资项目上配备固定的审计人员,并且审计成本较低,因此,国有上市公司在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选用的是社会审计。在进行内部审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审计人员和审计项目相对较少,可以将审计力量有效的组织起来。但是,在政府审计中,公务员是政府审计的工作人员,招考程序比较严格,增减人员的难度较大,因此,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不适用于政府审计。
(二)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
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是对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关键点实施的跟踪审计,而不完全是同步、实时的审计,其本质是对投资项目从决策、设计、实施、竣工到支付使用的过程中的事后审计,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可以实现与投资项目同时进行,具备了跟踪审计的主要特点,但是,审计部门是在投资项目各个阶段实施后,对项目阶段实施的结果进行的审查,当投资项目不符合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要求的时候,就要向相关部门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及时的调整投资项目中的偏差,促进投资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
监督和评价是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职能,采用这种模式可以节约大量的审计资源,审计人员不需要驻守现场,同时,也可以对不同的投资项目进行监督,投资项目的管理者与审计人员的接触较少,保证了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但是不能够实现同步审计,不利于对投资项目的实时监控,可以说是对投资项目阶段性的事后审计。
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是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的实施主体,采用这种跟踪审计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审计资源,可以监控投资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可以威慑投资项目建设中的舞弊行为。
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的审计次数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如果投资项目比较复杂,就可以在投资建设结束后进行一次性的审计,可以提高对比较复杂的投资项目监督审计的频率。从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对投资项目的决定性阶段进行一到两次的审计,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在决定性阶段的控制点包括:分析投资机会、可行性研究、项目建议书、项目立项。要对投资项目的建设方有无虚报、瞒报进行评价,要检查立项程序是否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可以对投资项目的设计阶段实施一次审计,主要的控制点包括:方案的设计、概算的设计、审查设计方案是否科学、对审计概算的合理性进行评价;采用投资项目在实施阶段采用间歇式跟踪审计的控制点包括:招标投标、采购合同、工程结算、隐蔽工程,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投资项目进行多次审计,分重点分项目的进行监督,例如,当招标投标集中的时候,可以仅对招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当出现有大量合同需要签订的时候,可以仅对合同的签订情况进行审查;采用间歇式跟踪审计对投资项目的竣工阶段可以进行一次较长的审计,其中的审计重点包括:验收竣工、决算竣工、对竣工验收程序进行监督、对决算竣工进行审查。在投资项目的交付使用阶段,经营效益审计应该作为审计的重点,要对项目完成的既定目标进行监督,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审计的次数。
间歇式跟踪审计模式一般适用于阶段划分明显、建设周期较长、内部控制完善、项目管理较好的国家大中型投资项目,由于国家大中型投资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当遇到审计机构和审计力量有限的情况时,就很难实现同步和同时审计。因此,如果内部控制完善,项目管理较好,具备完善的进度、安全、成本方面的资料,审计人员就可以很方便的查找出相关数据,不必实施全过程的跟踪。
(三)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
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可以将投资项目从决策、设计、实施、竣工到支付使用的过程中的事后审计,可以说是一种组合式的审计模式,在投资项目的各个阶段将连续跟踪审计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政府审计的优势,可以对投资项目的成本、质量、安全、进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
评价、鉴证、监督是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提供的服务,这种审计模式考虑到了节约审计资源的问题,比较适用于国家的特大型投资项目,例如我国的奥运项目。从现阶段政府的审计资源来看,并不能满足连续式跟踪审计的要求,如果单一的应用间接式跟踪审计模式,不利于政府熟练的掌握投资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因此,就需要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进行补充。
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兼备了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和间接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优点,投资项目审计的效果较好。但是,这种审计模式的主要缺点在于消耗的审计资源较多,很容易造成重复审计的问题出现。实施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过程中,应该由政府审计部门进行统一的部署,指导间歇-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各项工作,分清审计工作的重点,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因此,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将成为国家项目投资主要采用的跟踪审计模式之一。
三、国家投资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比较分析
从上述的分析来看,三种跟踪审计模式有着自身的优缺点,为了在国家投资项目过程中合理的选用跟踪审计模式,就需要对三种跟踪审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出适合投资项目的跟踪审计模式,下面我们就对三种跟踪审计模式进行分析:
(一)三种跟踪审计模式的特点分析
1.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的特点在于可以及时的发现投资项目的问题,可以更好的实现项目计划目标,但是,这种跟踪模式占用了大量的审计资源,审计的独立性较差,可以对项目管理起到比较大的影响。
2. 间接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很少的占有审计资源,对项目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较小,有着较高的审计独立性,但不能进行及时的监控,不利于实施同步审计。
3. 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主要特点在于可以进行实时的审计,审计的独立性较大,但是,占用了大量的审计资源,加大了重复审计的可能,对投资项目管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三种跟踪审计模式的应用范围分析
1.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适用于建设阶段难以划分、周期较短、变更较多、工程技术复杂、可追溯性不强、项目实施环境复杂的国家中小型投资项目。
2. 间接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适用于阶段划分明显、建设周期长、项目管理比较完善的国家投资项目。
3. 间歇-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主要适用于投资项目阶段可以明确划分、建设周期较长、投资项目配合紧密、交错进行、项目设计不成熟、投资项目外部环境复杂、投资项目的完成需要一些建设方的配合、特大型多元化的国家投资项目。
(三)三种跟踪审计模式的主体、职能、效率的分析
1. 连续式跟踪审计模式的审计主体是内部审计或者是社会审计,主要职能是评价和鉴证,审计效率较低。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D6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莲都区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成立于2010年6月,两年多来,评审中心共完成政府投资项目评审449个,涉及政府资金163828万元,审减不合理资金11361万元,平均审减率达6.93%。从近年中心评审的项目看,除水东中低产田改造等部分项目进行了限额设计以外,有近97%的政府投资项目存在施工图设计粗糙、漏项、考虑不周、与现场情况不符等不同程度的问题,以致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经常造成“超合同价”、“超概”等现象,如:联城小学迁建项目的围墙、门卫和主入口临时道路工程送审招标控制价超过批复的概算达240.89%;还有像碧湖镇石郎线至郎吴通村公路农村联网公路工程,实际施工过程因为施工图调整,导致其合同价和概算大幅增加等。还有一些项目,如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存在施工图设计明显与实际不符等情况。为此,重视设计阶段造价控制已迫在眉睫。
2政府投资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系统
据统计,政府投资项目设计阶段工作对整个项目造价的影响占35%~75%,为此,做好项目设计阶段的工作对项目造价的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项目设计阶段又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各阶段相互制约、相互补充、前者控制后者、后者补充前者,共同组成了有机的造价控制系统。各阶段具体工作如下:①方案阶段。应出具方案说明书、方案图,并根据方案说明书及图纸编制方案估算,有多个方案的,在本阶段应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并推荐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②初步设计阶段。应出具初步设计报告及图纸,并根据初设报告及图纸编制设计概算,概算一经批准,即为控制拟建项目造价的最高限额;③技术设计阶段。主要针对技术比较复杂、工程比较大的项目,应出具技术设计说明及图纸,并根据说明书及图纸编制修正设计概算;④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出具详细的施工图及施工图说明,并根据施工图及说明编制施工图预算,用以核实施工图造价是否控制在批复的概算范围内。实行公开招标的项目,应根据施工图及说明编制招标控制价,并以施工单位投标后的中标价签订施工合同价,并作为结算依据。
3政府投资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现状
纵观我区政府投资项目建设领域,设计单位工作模式是设计人员只管技术设计,而项目的投资估算及设计概算却由另外的造价人员编制,也就是说设计人员只注重设计技术上是否可行,而忽略了其技术在经济上的合理性;而一般的造价人员没有设计、施工方面经验,对工程设计、施工知识了解甚少,有的甚至连项目现场都不了解,编制项目造价时仅仅根据设计人员提供的说明及图纸机械地编制,这样不仅不能及时发现并反馈设计资料中存在的漏洞及问题,而且编制的造价文件本身也经常出现错项、漏项等。而且当前各项目建设单位管理人员,往往缺乏项目管理经验,不懂得如何控制项目造价。为此,当前我区政府投资项目设计阶段造价往往得不到有效控制。
3政府投资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对策措施
3.1改变重技术轻经济的设计观念,重视设计方案比选
同一个建设项目,同一单项、单位工程,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不同的设计方案就会有不同的造价,具体哪个作为拟建方案不是盲目地选择,而应把设计技术与经济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然后根据拟建项目的功能需求,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方案作为拟建方案。这是政府投资项目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关键,也是最有效的措施。为此,在设计阶段要要重视技术与经济相结合,重视设计方案的比选。
3.2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及动态管理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设计任务书批准的投资估算额进行初步设计,按照初步设计概算限额进行施工图设计,按施工图预算对施工图设计的各个专业设计文件做出决策。所以限额设计实际上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关键措施。
在积极推行限额设计的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它存在的不足:设计完成后,实际施工时发现“超合同价”、“超概”等问题,然后再进行设计变更,这样就使得投资控制处于被动地位,也会降低设计的合理性。为了体现限额设计控制投资的主动性,在设计前就要合理地分配各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投资,这在实际操作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推行限额设计的同时,应建立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工程进展、投资情况,掌握投资额与目标值对比情况,以便采取相应合理的措施进行调整,从而使政府投资项目造价控制在目标值以内。
3.3完善设计费收费制度,打破大锅饭
目前的设计收费是一种“大锅饭”,不论是按投资还是按面积收费,都不利于设计阶段对投资的控制。设计人员只要画出图纸就给钱,质量好坏,投资额超不超与设计收费没什么关系,绩效不挂钩,导致了设计人员没有主动控制投资的积极性。如果将现有收费办法适当修改,节约投资将增加设计奖金,投资超出将扣除一定比例设计费,将会使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的设计思想大大改观,使设计与投资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从而使政府投资项目造价在设计阶段得到有效控制。
3.4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工作
设计单位认真做好图纸审查工作,可以减少图纸中的错、漏现象,使设计阶段的施工图预算更为准确。图纸本身不完善或使设计深度不够,将导致在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增加,从而导致投资增加。对于业主而言,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①在设计阶段确定建筑的最终方案,避免在施工阶段提出更改;②给设计单位充足的设计时间,加强设计的前期准备工作,如勘察、钻探等;③选择合适的设计单位,合理的设计费用,设计费用过低,设计人员的积极性不大,设计质量较难保证;④对由于设计单位的原因造成的设计变更而产生的投资失控,必须明确其应承担的责任。
3.5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平台改革,促进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当前,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一般以审批部门组织召开政府各相关部门会议审查后审批。根据一般项目的复杂性,参加会议人员在会议时间内要全面了解项目并提出项目存在的漏洞及问题,是比较困难的。而且,相关部门在会议上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审批时是否已真正得到落实解决,参加会议的部门和人员往往不知情。可见,目前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平台,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使项目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得以真正解决。为此,推进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平台改革,也是促进设计阶段造价得到有效控制的关键所在。
论文摘要:可行性研究在项目投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文章从投资项目的选择与可行性研究的概念入手,分析可行性研究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对我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措施的一些建议。
可行性研究是一种通过详细调查研究,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可能性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与论证,以便进行正确决策的研究活动,是一种综合的经济分析技术。可行性研究是工程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投资项目立项、决策的主要依据。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就是在对项目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调查、研究、评价、预测、勘察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经济合理性、技术可行性、实施可能性提出综合性的研究论证报告。
一、投资项目的选择与可行性研究
按照世界银行的解释,投资项目是在规定的期限内,为完成一项(或一组)开发目标而规划的投资、政策、机构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综合体。项目是一次性的,所以它不像作业那样是重复性的,可以在以后的重复操作中得以纠正。项目的失误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大的,项目是有风险的,但是它并不意味着在项目选择时可以放松,而更要求在项日选择的最开始时就必须进行严格的决策。
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或其他的投资主体来说,经常面临着众多的投资机会,或者说有许多事情要做,因而需要在多种投资机会中认真选择,只有选择了正确的投资项目,才能保证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领域,才能保证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项目成功才有基础。项目选择是重要的项目决策之一。
可行性研究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因开发田纳西河流域而推行的方法,目前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方法,在世界各国的各个领域里被广泛采用,成为保障项目建设正确决策必不可少的手段。
要做好可行性研究,首先要对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的关系有所了解。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都是以分析和论证项目可行与否为目的的工作,两者关系密切,有许多共同之处,也各有自身的特点,所以要了解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从二者的关系来看,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均处于项目发展周期的建设前期阶段,都是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两项工作的质量如何,对项目投资都会产生极大影响。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都是应用性的学科,二者的基础理论和内容基本相同,无论从经济评价指标计算的基本原理、分析对象、分析依据,还是分析内容都是相同的。而且二者的最终工作目标及要求也是相同的,都是通过分析论证,判断项目的可行与否,实现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投资效益,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又有明显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行为的主体不同。可行性研究工作是由投资者负责组织委托的,而项目评估则是由贷款银行或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委托的,这两项活动均须委托有关工程咨询机构进行,因此,咨询机构要对不同的行为主体负责。
2.立足点不同。可行性研究是站在直接投资者的角度来考察项目的,而项目评估则是站在贷款银行或有关部门的角度来考察项目。由于角度不同,可能导致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进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差异。
3.所起的作用不同。两者都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可行性研究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和政府职能审批项目的重要依据,项目评估是政府职能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审批项目的重要依据,更是金融机构确定贷款与否的重要依据。两者不可能也无法替代。
4.所处的阶段不同。尽管两者同处于项目建设周期的建设前期,但在此时期内,可行性研究在先,项目评估在后,这一工作顺序不能颠倒。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决策的首要环节,但仅有这一环节是不够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项目评估。可行性研究为项目评估提供工作基础,而项目评估则是可行性研究的延伸、深化和再研究。
二、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
可行性研究是建设前期工作的重要步骤,是编制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的依据。对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是基本建设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保证建设项目以最小的投资换取最佳经济效果的科学方法,可行性研究在项目投资决策和项目运作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可行性研究在投资项目建设前期中的作用。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确定项目是否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投资体制的改革,把原由政府财政统一分配投资的体制变成了由国家、地方、企业和个人的多元投资格局,打破了由一个业主建设单位无偿使用的局而。因此,投资业主和国家审批机关主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提供的评价结果,确定对此项目是否进行投资和如何进行投资。
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筹措资金特别是向银行申请贷款或国家申请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也是其他投资者的合资理由根据,凡是应向银行贷款或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的项目,必须向有关部门报送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银行或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可行性研究的审查,并认定项目确实可行后,才同意贷款或进行资金补助。如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以及我国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都要求把提交可行性研究作为建设项日申请贷款的先决条件。
可行性研究是编制项目初步设计的依据。初步设计是根据可行性研究对所要建设的项目规划出实际性的建设蓝图,即较详尽地规划出此项目的规模、产品方案、总体布置、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劳动定员、三废治理、建设工期、投资概算、技术经济指标等内容,并为下步实施项目设计提出具体操作方案。初步设计不得违背可行性研究已经论证的原则。可行性研究是国家各级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行调控管理,编制发展计划、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的重要依据。出于投资项目尤其是大中型项目考虑的因素多,涉及的范围广,投入的资金数额大,可能对全局和当地的近、远期经济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这些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内容更加详细,可作为计划综合部门对固定资产投资实施调控管理和编制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依据。
另外,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是项目建设单位向国土开发及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建设用地的依据。因为可行性研究对拟建项目如何合理利用土地的设想提出了办法和措施,国家开发部门和土地管理部门可根据可行性研究具体审查用地计划,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可行性研究为确保项目达到环保标准,提出了治理措施和办法,这些信息可作为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环评、具体研究治理措施、签发项目建设许可文件的主要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过程中,因为运用了大量的基础资料,一旦有关地形、工程地质、水文、矿产资源储量、工业性实验的数据不完整,不能满足下一个阶段工作需要时,负责初步设计的部门就需要根据可行性研究提出的要求和建议,进一步开展有关地形、工程地质、水文等的勘察工作或加强工业性实验,补充有关数据。由此可见,可行性研究在投资项目建设前期的作用至关重要。
2.可行性研究对设计项目管理的作用。可行性研究是编制设计任务书的重要依据,也是进行初步设计和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可行性研究不仅对拟议中的项目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论证,判断项目是否可行,是否值得投资,还要进行反复比较,寻求最佳建设方案,避免项目方案的多变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和时间(下转第69页)(上接第67页)的延误。这就需要严格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报告的审批制度,确保可研报告的质量。假如在设计初期不能提出高质量的、切合实际的设计任务书,不能将建设意图用标准的技术术语表达出来,自然也就无法有效地控制设计的全过程。如果工程的初步设计起不到控制工程轮廓及主要功能的作用,或只有一个粗略的方案便草率地进入施工图设计,设计项目管理与施工肯定会出现问题。
如果可行性研究中的总目标控制不好,在设计过程中朝令夕改,就会使设计者无所适从,造成产品先天不足。因此,初步设计概算必须在可研报告估算控制范围之内。初步设计未获批准,不得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重大设计变更须报原批准机关审批,以避免工程建设中不断追加投资使工程管理失控,造成“半拉子工程”,给国家及投资业主带来巨大损失。
工程项目的建造成本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可行性研究及设计。如果设计项目管理早一点介入到建设前期,在设计前就对项目设计提出一些功能要求,设计中的变更工作量就会减少,设计周期就会缩短。由于设计仟务书不完整,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不够,使设计者无从下手,形成边设计边施工,势必给施工和项目建设管理带来困难。
3.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根本意义在于揭示和规避风险预测投资收益,降低机会成本。当一个企业只面对一个项目时,项日可行性研究如前所述、主要是回答诸如该项目政策、市场是否允许上,企业怎么创造条件上,收益前景如何,风险在什么地方及有多大等问题。但对现实中的企业而言,经常遇到的是同时面对两个或多个项目,需要集中有限的资源(资金、人力等),选择上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项目,这时可行性研究的任务除对单个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外,还需对不同项目进行横向投入产出比较,从中选择机会成本最低、风险最小、投资收益最大的项目。
无论是单个项目还是一组项目,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而言,其根本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阐述风险所在及风险程度,以提供给决策者在决定该项目是否上马和一旦项目上马后怎么规避风险时参考,帮助企业领导避免重大决策失误,从而避免给企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二是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出项目运作的基本思路,为企业获取最大投资收益提出合理化建议。这两点也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最终意义所在。
三、做好可行性研究的措施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勘察设计及工程咨询单位必须实现两大转变,一是改企转制,二是转变经营机制。但我国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基础工作不扎实,可行性研究内容不够完整全面、深度不够,重可行性论证而忽视不可行性分析。新晨
对此,我们不仅要切实从思想上重视可行性研究的作用,提高可行性研究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突出重点,提高效率,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管。加入WTO后,外国工程咨询设计机构将进入中国,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形势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工程咨询设计单位要勇敢地走向市场,使可行性研究与设计工作上个新台阶。要转变观念,加强管理,增强技术人员的责任感。设计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图纸上每一条线、每一个点都代表着技术责任和一定数量的资金,设计质量的优劣对工程建设有直接的联系。
可行性研究要以质量控制为核心,对项目的规模、建设标准、工艺布局、产业规划、技术进步等方面应实事求是地进行科学分析。从事可行性研究的人员要真正树立为国家、为业主服务的精神,熟悉国家和地方对项目建设的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准确掌握有关专业知识,不断学习新技术,真正做到科学地、独立地、不受任何干扰地把握好产业的发展方向,提高可行性研究的深度和质量,为社会提供质量精良的产品。
加强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工作,在现阶段首先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使这项工作具有广泛性、社会性。其次是发挥中介组织作用,是提高可行性研究与论证的质量的保障。在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可行性研究势必成为一种市场经济行为。我们要快速发展可行性研究与论证工作,为政府和项目业主、乃至民营企业投资提供项目和科学决策依据,为企业当好参谋、顾问,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立国主编.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2)
2.罗乐勤主编.投资经济学.科学出版社,2003(8)
3.余长国.投资项目的选择与可行性研究.经济师,2002(2)
4.陈江灵.加强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企业家论坛,2002(1)
2.在勘察设计阶段,设计单位缺乏投资控制意识。在项目做出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但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一是长期以来设计费的取费标准以投资额为基数,使得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往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略设计方案的经济性问题,几乎所有初步设计方案中的建设规模和项目投资额都超过了批准文件的设计要求。二是设计人员缺乏精心设计思想,设计保守造成工程成本提高,投资浪费;或者初步设计阶段考虑不周,致使某些方案与之后施工图方案有较大的出入,造成设计屡次变更,进而引发一系列的投资追加。如我们在工程评审工作中发现某工程因设计单位未考虑工程所在地地质情况差而相应采取的地基加固处理措施,工程实施中通过设计变更,对路基采用水泥搅拌桩和对圆木桩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最终增加造价约600万元,仅此一项就占工程实际总造价16%。三是初步设计方案出来后的概算编制质量不高,概算不能真实地反映项目总投资的全貌,漏项、多列、重复计算的情况很多,有些因为设计本身不到位,造成某些子项人为估算,使得概算缺乏科学性、准确性,失去了执行的刚性,不能达到控制投资的目的。
3.项目工程实施阶段管理不够规范,缺乏对投资的有效控制。应该说,当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时,投资控制的任务主要落实在建设单位身上。但目前由于建设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和建设单位专业管理水平有限以及控制造价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等原因,导致对工程管理不善,引起工程造价的失控。
现有政府项目建设管理模式是由项目使用单位提出建议书,经政府有关部门可行性研究通过后给予立项并安排资金,使用单位根据批准的有关文件,组建基建班子进行建设。在这种模式下,建设单位实际上与使用单位合二为一,产生的弊端就是,建设单位作为项目建成后的收益人,缺乏控制投资的内在动力机制,往往从满足自身需要出发,在施工过程中擅自变更合同内容,提高标准档次,出现“工程干了再说,资金不够可以向上争取”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的建设单位都是临时组建的基建班子,通常缺乏应有的建筑技术和工程经济等相关知识,不完全清楚投资规律和基本建设程序,不能掌握并运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方法。因此,难免出现各种管理不善的现象,比如在工程发包阶段,对招标文件的编制和合同的签定上,针对性不强,造成施工单位通过各种手段钻空子、扯皮;有些应招投标的工程没有经过招投标程序,违背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施工过程中,对联系单的签证把关不严等等问题,也是导致投资“三超”的又一个主要原因。
4.政府相关部门对项目投资监管不够充分,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发改委、财政、建设、审计以及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上履行着各自不同的职责。发改委虽然在承担了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标准以及投资估算、概算的审批职责,但是对项目设计阶段、实施过程中超规模、超投资的问题没有有效的控制管理手段。财政部门自1994年起收回原委托建行代行的职能后,加强了对政府投资项目的预决算审核工作,但是由于事后决算的局限性,使得财政部门对投资的控制管理也陷于被动。近几年来,有关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规范性文件,加强了工程招投标管理,但是“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情况普遍,市场监管,责任追究机制尚未有效地建立起来。
近几年来,我市财政部门在加强项目管理,规范、有效、节约使用财政性建设资金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创造性的工作,对控制项目总投资起到了一起的作用。为了切实减少建设资金的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我市在试点的基础上,于2004年3月起在地方财力项目中全面实行直接拨付;2005年起,将直接拨付的范围又扩大到城区绿化建设专项资金安排的全部新开工项目和城市维护建设专项资金安排的部分新开工项目。2006年,市财政部门对直接拨付的工作规范作了进一步修订。从直接拨付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来看,取得的成效显著。除了减少财政建设资金的沉淀,增加了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保证了财政建设资金的专款专用,杜绝资金被截留挪用,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逐步完善财政部门对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等优势之外,直接拨付工作还有一个明显的成效就是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建设项目的规范化管理。由于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涉及到政府许多相关部门,因此政府投资项目要管好、管到位,仅靠某个部门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必须通过发改委、财政、建设、审计、监察以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的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来实现。
对此,笔者就进一步发挥财政部门作用,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管谈一些想法。
1.深化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等前期管理工作,做好项目决策阶段的投资控制。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非常重要,这个阶段的工作应站在一定的高度,结合整体规划及管理模式,从科学的角度充分论证分析该项目建议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拟建工程项目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在经济上是否合理有效,在社会上是否创造效益,在环境上是否允许等方面进行全系统的分析、论证,进行方案选优,合理地确定建设地点、建设规模,科学地确定建设标准,做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与审查。项目一经批准,即作为建设项目总投资的计划控制数,不得任意突破,使其真正起到决策和控制的作用。目前,财政部门参与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不是很多,也不深入,主要以计划部门牵头为主。但随着财政项目管理工作的前置和深入,财政部门需要对项目估算和项目资金筹措进行事先审核和落实,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和项目立项的依据。此外在项目前期阶段,财政部门还应会同相关部门参与项目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的审查,重点对项目的设计规模、建设标准、经济合理性及设计深度等方面提出意见;严格推行限额设计制度,对于超过批准投资估算的设计,一律不予通过,退回设计单位重新设计,真正达到估算控制概算的目的。
2.根据财政支出改革的需要,建立项目预算评审制度。
目前,财政部门主要承担着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算进行审核,配合发改委对项目概算进行审核,而对项目预算的审查还处在管理上的缺位。项目预算是项目工程处于施工图设计阶段对项目投资额的测算,它是项目概算的进一步具体化。实践证明,只有在项目的预算环节精打细算,才能从源头上最有效地节约财政资金。财政部门应该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项目预算评审制度,一是将预算评审结果作为资金计划安排的依据;二是当评审后的项目预算超过已批准的概算时,能及时地对项目建设规模、标准进行调整,把投资严格控制在批准概算之内。
3.以进一步深化财政直接拨付制度改革为载体,加强参与项目的过程管理。
直接拨付工作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比如目前审核范围和审核标准还没有统一的问题;与建设单位的关系未完全理顺,如何调动建设单位积极性的问题;既要提高工作效率,又能保证工作质量的问题等等,这些都有待于下一步直接拨付制度的不断完善和相关配套制度的出台。
另一方面,财政部门通过直接拨付这项支出管理方式的改变,加强对财政性投资项目的全过程监管,包括招投标管理、合同管理、联系单的变更管理等等,并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对于应实行公开招投标的工程项目,未经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采用邀请招标或未按法定程序招投标而直接与施工单位签定施工合同的,市财政部门应停止拨付其工程款项;各类招标文件、合同、补充协议等在送招投标管理机构备案前,须先报送市财政部门审核,未经审核,财政部门将不予拨付建设资金;对一些暂不能实施招投标的前期工程,应将相关预算事先报财政部门审核;对于因重大设计变更引起的大额联系单,必须由设计单位签字盖章,并经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确认后,事先报财政部门审核,对于可能引起项目投资超概(预)算或计划时,还要报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批准同意方可实施。
项目建设投资控制
建设单位是项目投资的主体,而大多建设单位在某个项目建设前很少有项目建设的管理与控制经验,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诸多方面的学习,而投资控制则是项目管理与控制诸多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投资控制是指以项目建设为对象,为在投资计划值内实现项目目标对投资所进行的规划、控制和管理。投资控制的目的,就是在项目建设的实施阶段,通过投资规划与动态控制将实际发生的投资额控制在投资的计划值内,以使项目建设的投资目标得以实现。
1建立完整的组织机构是投资控制的前提,严格的工作制度是实现控制目标的保证
为了保证投资能够有效使用,防止出现失控状态,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组织体系来保证,在项目建设中明确投资控制者及其任务,做到职权一致,职责明确,参与人员均具备相应的资质,加强投资控制班子的力量。投资控制者必须是懂经济、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的专业人才。
制度是实现目标的基本保证,譬如制定招投标管理制度,规定一定规模的工程和价格达到一定数量的设备、材料,必须实行招投标,保证工程价格是竞争性价格。制定工程款支付会签制度,规定凡支付工程款必须经投资控制负责人、总监、甲方代表、行政负责人共同签字后,财务人员方可付款。对合同的制定与管理,变更、追加工程的工程量的支付等均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投资的每个环节均制定规范的操作程序,使投资控制能够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2决策阶段对工程项目的投资起决定性作用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是项目投资控制的重要阶段,造价工程师应对拟建项目的各建设方案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在优化方案的基础上,确定高质量的投资估算,它是项目建设中在各阶段预控制总投资的依据。在投资决策阶段,合理选择建设地区和建设地点,科学确定建设标准,以及选择合理的工艺设备,做好投资估算的审查工作,对其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公正的评价。
3设计阶段是投资控制的重点
项目确定后,决定投资大小完全取决于工程设计。投资方应对设计进行主动控制,主要措施有:
(1)审查设计概算。看它是否在批准的投资估算内,如发现超估算,应找出原因,修改设计,调整概算,力争科学经济合理。制定设计奖惩制度,对节约投资的设计者给予一定比例分成,从而鼓励设计者寻求最佳设计方案,防止不顾成本,随意加大安全系数现象。
(2)进行设计招标,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多种方案的竞标,优选出具有安全、实用、美观、经济合理的建筑结构和布局的最佳设计方案。不仅方案设计阶段通过招标完成,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也应当引入竞争机制,使每个设计阶段均通过竞争完成。
(3)实行限额设计,做到步步把关。限额设计是设计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在初步设计阶段,就要把造价严格控制在限额内。施工图设计应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其限额的重点应放在工程量的控制上,将上阶段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分解到各个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个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上,切实做好控制造价工作。
(4)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实施动态管理。工程变更是目前工程建设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变更发生得越早,损失越小。如果在设计阶段发生变更,只需出修改图,而其他费用尚未发生;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变更,势必造成更大的损失。为此,尽可能把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影响大的变更,要先算账后变更,严格控制通过设计变更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
4招标与合同管理是投资控制的重要环节
招标既指工程招投标又指材料设备招投标。材料设备一般占工程造价的60%~70%,因此,材料设备价格是决定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在选购订货时,要实行招标,选择质优价适的材料设备。投资控制者应在招标文件和合同条文中细致考虑一切影响投资的因素,尽可能避免疏漏和文字含混,避免因合同原因而受到索赔。严密的合同条款是投资控制的前提。合同签订后,应主动做好合同的跟踪管理,严格按合同办事,通过对合同实施情况的具体分析,及时采取措施实现合同的总目标。
5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
首先,施工前应对施工图进行会审,及时发现设计中的错误。其次,对设计及业主提出的每一项工程变更,都要进行经济核算,做出是否需要变更的决定。特别是变更价款很大时要从多方面通过分析论证决定。最后,严格审核变更价款,包括工程计量及价格审核,要坚持工程量属实、价格合理的原则。变更价款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合同报价中有适应于变更工程的价格,按此价格计算变更价款;合同报价中的类似和适应的价格可以以此作为基础确定变更价格,按此价格计算变更价款;合同报价中没有类似适应的价格的,由承包商提出适当的变更价格,经监理工程师审核业主批准后执行。
6加强工程的结算、决算审核
现行工程价款结算办法是一种静态结算,这种办法虽有一定优越性,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没有把各种动态因素考虑到结算过程中,容易使投资失控。因此,实行动态工程结算尤为重要。在原预算造价的基础上,按造价管理部门的有关文件规定,及时调整人工、材料、机械等费用的上涨以及工程变更、材料上涨等因素造成的费用增加。投资控制者审核工程结算、决算时,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1)依据工程量计算规则和方法,认真计算审核工程量,提高结算准确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