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1: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我认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抓好课前预习是前提
所谓“预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的有明确目标的独立的阅读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曾所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决不会没有困感,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由此可见,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但我们平时是否会这样布置作业:同学们,明天要上第几课,你们回去好好预习一下。这样学生回去又如何适从,大多就是读一下课文,画一下词应付了事。学生没有高质量的预习,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抓好预习的质量关,提高预习的效果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能力,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才能达到高效的预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的预习任务:
1.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
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理解生字,新词。
昔日 废墟 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
②想一想,《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③读了课文,哪句话最使你感动?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的?
④通过学习,你知道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么?请用文中的话回答。
1.2查阅资料,了解收集有关地震的知识,尤其了解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的地震的情况。
1.3拓展:①阿曼达终于获救了,想想他会对父亲说些什么呢?②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③面对巨大的灾难,了不起的父与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请你们去收集有关父爱的名言。
(1、每位同学都必须完成第1题;2、中等生必须完成第1、2题;3、优等必须完成第1、2、3题)
这样,针对学生的能力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使得学生的能力得到不同的发展。当然,教师在抓好预习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查。②一定要针对学生预习中提出的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否则,虽然让学生预习了,但并不管学生预习如何,教师仍然只是按照自己老一套的办法来讲,那就失去了让学生预习的主要意义,失去了教学的针对性。③进行针对性教学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
2制定可行目标是核心
教学目标是师生进行教学法的指南,教学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决定着教学时间的方向,过程以及结果评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老师们常会因为学生学情及年龄特点把握不住而造成教学目标偏差,学生有时会觉得我们提的问题太难,有时又觉得我们会小看了他们的学习能力,而目标不明,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不高。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差异、学生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目标空间。
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①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②查找有关小兴安岭的知识;③读文章,弄清作者描写小兴安岭美丽景色的句子;④作者写了小兴安岭的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以上四项每生必须达到。)⑤学习本文作者的写法,描写自己喜爱的一处风景。(优等生必须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既具体,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制定,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
3潜心研读文本是根本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从而生发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路径之一。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在教师的引进下进行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才能把学生带进文本阅读,尊重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从而调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氛围。
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扣住“飞”指什么?“夺”指什么?两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接着带领学生研读战士是怎么“飞”的?又是怎么夺取天险泸定桥的?在学生充分的读、感受的基础上,用“‘飞’出了什么?‘夺’出了什么?”这一问题来升华课文主题。最后让学生揣摩这篇课文题目的优点,从文本的题目入手又回到了题目,体现了教学过程精致的同时,实现了对文本如何表达的解读。
4激发探究兴趣是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4―0073―01
一、语文课堂上为幸福的含义求解
给学生上《幸福在哪里》那一课至今还让我感慨万千。学生都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故事情境之中。每个孩子都在认真默读、圈点勾画、做批注。话题由马文丽同学引起,她说:“1-5自然段写孩子们由亲身经历感受到了幸福来自于劳动”;闫思宇抢着说:“她说的不全对,1-5自然段写的这三个人当时还是小孩子,首先是年龄使他们不可能将幸福理解得这么深奥,更主要的是这部分内容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的是劳动的愉快和带来的快乐。紧接着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李杰说:“最让我感动的是第5自然段,‘愉快地、心满意足的、观赏’这几个词,通过这几个词我仿佛看到那三个孩子满心欢喜、骄傲自豪地欣赏着自己的劳动杰作,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满足感、从心眼里喜欢劳动。”杨德林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我同意闫思宇的看法,第一部分突出的是孩子们认为劳动是愉快、开心的事,为下文他们长大后通过从事不同的岗位工作为别人服务才深刻体会到‘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真正含义,这种体会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应该先是劳动的愉快后是劳动的幸福体会,这才符合事情发展的规律。”教室里立刻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同学们为他们精彩的解答而鼓掌,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感悟达到的深度而喝彩!
他们表现让我诧异而又欣慰。没想到经过一年多的课堂实践,学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课堂――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二、我们的课堂在转型
(一)以自主学习为主体的课堂的转型
不论是杜郎口学校倡导的以导学案为辅助方式的提前预习、自学为主的模式,还是江阴学校提倡的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令我感触最深的是他们以学生的读练活动为中心的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思考和演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也尝试着这种转变。这些惊喜和收获来自于向高效课堂的转型。如教学《修鞋姑娘》、《为了他的尊严》等以叙事写人为主的课型,可以让学生在老师提出的阅读要求下自主学习。先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找准重点段落细读,然后在重点段落中划重点句品读,接着在重点句中圈点关键词,抓住关键词句结合时代背景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感悟,将自己的理解感悟做批注,最后交流补充。以此达到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整个流程把课堂教给学生,这是努力实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课堂的转型。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的转型
我感触最深的是:1.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时,老师就不要按教学设计继续进行,而是马上调整学生的情绪,或者激情朗读,或者说几句幽默风趣的话,或者让其他学生来一段表演等等;2.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要让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起来。学生悄悄说话,做小动作,这有可能是老师自顾自的讲教案上的内容,把自己放在主要位置上,没有关注学生的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反应,没有学生的活动,学生长时间听讲就会感到听觉疲劳和索然无味。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变化你的音量,使你的讲解抑扬顿挫唤起学生的听觉意识,或走到学生身旁轻拍一下他的肩膀,或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高明的教师会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关注他,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高度的信任感,学生就会对你的课堂感兴趣。
摘要: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不仅要对综合性教学的重要价值予以正确认识,还要科学、合理地将其应用至实际教学活动当中,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导向制订教学计划,对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积极改进,促使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由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语文;综合性;教学资源;主题
为了充分发挥综合性教学方法在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价值,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并将其融入语文教学设计当中,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启发,从而提高其教学效果。小学语文知识是在六年级进行系统性的复习,所以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小学升初中的关键时期在于五年级阶段,基础学科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就是语文,教师需要注重综合性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新课程不断深入改革的今天,教师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完善,从而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一、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通常情况下,除了课内教学资源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课外教学资源的利用,而课内教学资源是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所主要利用的资源,很多教师对课外教学资源的价值和重要性不够重视,进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如何在小学五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综合性教学成为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教师不仅要正确认识课内教学资源的教学价值,还要注重课外教学资源的利用,相辅相成,将二者充分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使其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不仅要对其传统教学观念进行转变,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创新,还要注重真实課堂教学情境的应用,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地对教材知识进行学习。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通过课外趣味活动的组织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这样既能够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内容进行巩固,又能够促进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在开展《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对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进行收集,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自己对地震的认识和感受表述出来,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掌握课外教学资源的应用,又能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描述的灾难下的父子情感。
二、对学科之间的融合进行把握,合理安排综合性学习内容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语文学科知识的辅助,而任何一门学科知识的学习也都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知识,所以,教师需要对其他课程与语文课程之间的融合进行准确把握,使学生能够了解其他学科与语文学科之间的联系,对自己的综合性学习目标有所明确。比如,融合音乐、体育、美术、数学等学科知识,可以促使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具有综合性,也能够有助于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提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师需要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引导学生自由开展学习,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机地融合其他学科知识,从而使其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音乐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出来,引导学生融入教学意境当中,其中所穿插的音乐以及相关学科知识与语文知识的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对综合性教学主题进行合理选择
语文综合性教学需要围绕主题开展,学生可以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发展。倘若教师无法针对教学内容合理选择综合性教学主题,不仅会使其教学活动失去方向,还会使人感觉到零散。对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教师需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导向对语文活动主题进行选取和设计,这样才能够确保活动主题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经验相贴切。比如,在讲解《童年的发现》这一教学内容时,学生会十分踊跃地表达自己的童年发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情况组织相应的综合性主题语文活动,指导学生通过演讲的方式讲述自己的童年发现,并让大家评比选出最有趣或者最受大家欢迎的童年发现,这样学生不仅会以相互交流的方式组织自己的语言,还会准备相应的资料或者物品来展示自己的童年发现。由此可见,合理选择综合性教学主题,既能够使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还能够有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受教学方法的影响,因此,对于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对综合性教学的优势予以正确认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制订教学计划,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不断创新,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只有如此,才能够切实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人地位,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谢大根
三重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也并不仅仅是老师通常认为的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而是在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学生自身所经历体验的过程与方法。老师们经常念兹在兹所谓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认为“过程与方法”就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是给学生鱼,而是教给学生钓鱼的方法。但请问,钓鱼的方法是能教的吗?钓鱼的方法是教师一教学生就能学会的吗?以钓鱼为例,钓鱼的方法诚然可以总结归纳成几条规则和要领,但这几条规则和要领并不是方法本身,只是方法的规则和要领而已。作为三重目标的过程方法包含着内涵和信息更加丰富的“过程与方法”内容。在教学中最需要关注的是教师教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知识发现生成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内在思维品质的变化――在学习知识中领悟到的教师所教的过程与方法、对知识理解后所生成的新的运用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和学生用来应对实际问题的过程方法。只有在丰富多样的过程与方法中,通过教师的积极巧妙的引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运用,再现和还原知识发现生产的生动过程,进而把过程与方法作为从中获得一种能力,从而让静止的知识鲜活起来,让僵化的知识灵动起来,从而化知为能,化能为智。
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与技能就是以过程与方法的方式存在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就是深度体验和理解知识技能背后的过程与方法。比如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有鸡兔被关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条脚,问鸡兔各多少”。这道数学题,表面上看是故意难为人的偏题怪题,但实际上是通过这道题教人领会和体验数学的思维方法和蕴藏其中的卓越智慧。如果用列二元一次方程来解,本题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教学价值并不高。但如果用算理来解决的话,就非常让人惊叹且富有挑战性。古人是这样思考得出答案的:想象让笼中的每个动物都藏起两条腿,则藏起来的腿为35×2=70条;那么此时笼中动物的腿就剩下94-70=24条腿;因为鸡只有两条腿,都藏起来后,所剩下的就是每只两条腿的兔子,因此笼中的兔子是24÷2=12只,而鸡就是35-12=23只。这样思考的过程与方法,把复杂的数学题变成了最简单最基本的算术题,让人感受到数学思维激动人心的力量,学生从中感悟出的“过程与方法”将超越数学本身。在此问题的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的过程以及学会思考问题比获得那个正确的答案更重要,这也是本题千年流传的数学教育价值之所在。因此郑毓信认为,我们应努力做到以思想方法的分析来带动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即通过相关内容的“理性重建”真正将数学课“讲活”“讲懂”“讲深”,使学生能够看到活生生的数学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数学知识,能真正理解有关的数学内容,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并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具体的数学内容知识,也能领会内在的思想方法。
在通向三重境界的课堂教学中,过程与方法是重点与难点,更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要点。知识的教育价值必定是在过程与方法中展开和实现的,它外通学生识记的知识符号系统,赋予表征符号以意义与理解,达到对知识本体的把握;内达学生的灵魂深处,升华与深化(知识的情感价值,促进个体生命的觉醒)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感悟。因此,在教学中,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必须瞄准和聚焦在“过程与方法”上,围绕对“过程与方法”的理解、感悟和体验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对“过程与方法”的把握,使“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成为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为例,教学目标可以作如下设计:
1. 整体阅读课文,体会和理解文章的主要故事内容和思想。
2. 认真品读课文,分析和梳理文章的脉络结构,感受、理解和欣赏文章的结构和特点,仔细体会其中的表达效果。
3. 每人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课文,分析和体会它的表现手法和写作特点,并与其他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4. 尝试学习使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或修改自己以前所写的作文。
5. 学习课文中的字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字词的意思,并体会课文中字词使用的准确与精妙。
本案例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它虽然没有直接贴上新理念的标签,但却能给学生精神上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因为它不是让学生去摘取现成的果实(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而是让学生在内心结出自己的果子。它不是在平面上的拓展,而是向知识内核的深层掘进。这也正如小多尔所言,课程不再被视为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成为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真正的有效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在过程与方法的经历中,惊叹于知识的力量,迷醉于知识的美感,油然生发对真理的追求,豁然顿开对生命的觉悟。三重境界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填注知识,而是让知识感动学生、让知识唤醒生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才有意义。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情感因素
作为基础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生教育尤为重要,但就小学生身心发育所具有的各种特性而言,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重中之重,而小学语文教师则首当其冲地挑起重担。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教学是师生双方围绕教学内容所发生的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而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学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将知识灌输于学生的机械过程,忽视教学是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以小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小学生文化修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不仅要教给学生道德、心理健康等相关内容,更要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重视认知因素的作用,更要充分重视情感因素的运用,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都要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要求教师利用情感教育的渗透性能,将文中所承载的价值观念融入学生的血液中,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在无形中启发和挖掘学生的灵性,而不仅仅灌输知识,导致本末倒置。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运用的基本理念
利用美的角度审视客观世界,用爱的方式改变客观世界,作为一门情感细腻的课程,语文课凸显出的是发自内心的真善美。情感运用,就是关注人的情感用嫒绾卧诮逃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一道协调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通过这种内驱力,学生的情感得到很好的激发,对生活、人生和生命充分激情,掌握对客观世界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所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在于抓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依据学习规律、实际条件满足受教育者成长生活中各方面需要。
小学生处于心智发育的初级阶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感知力,善于模仿较为敏感,但缺乏正确的辨别意识。针对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要灌输文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其精神领域的引导。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联系专业知识,以情感为纽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传统枯燥的讲授式变为心与心沟通的情景式或者谈话式从而丰富教学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情感因素的融入实现教学效果的圆满,比如联系文章创设情境,以情导情;多媒体视频的渲染或者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完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此实现使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提升。
二、情感因素实施中所凸显的问题及分析
1.教学设计缺乏灵活性,致课堂教学难有实效。
从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分析出理性的观念是学生学习教科书的根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良好的案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学内容的选材承载着学生健康发展的重任,从某一层次讲它指引学生的思维判断和行为趋向。在语文教学工作汇总中,许多教师只是从教材中选取事例,过于呆板,很难贴切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循序渐进地向学生展示各种素材,比如:风土人情、中外名人事例、生态环境、艺术与人文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蕴含着的情感因素。教师可以选择当地名人轶事,艺术家的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科学家、艺术家如何执著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伟大的贡献。
教学内容设计的案例必须具有时代感,必须更多地融入情感因素,如果教师不关注实际生活中的情感案例,依旧按照课本内容照本宣科,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这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影响不利。
2.教学方式简单机械,致情感教育难以形成。
某些语文教师认为教学方法很简单,只需要灌输与说教。所以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节课老师讲个不停,而学生几乎没有发言。下面讲一则案例:
在听某老师讲五年级文章《慈母情怀》中,教师的教学设计安排得很紧凑,知识结构很完善。但是教师在讲“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这三个词语时,单纯地采用讲授法,直接将三个词语的含义写在黑板上,并且让学士背诵。从这点讲,该教师的教学方式颇简单。研究者认为,语文课堂上关于词语的讲解时,更多的应该让学生完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以讨论的形式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并且抽取部分学生造句。以这种方式进行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深刻。
其次,该教师是以分段讲解的形式分析这篇文章的。研究者听完这堂课的最大感触就是,单纯的教学方式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整节课堂教师在讲台上一味讲解,使得整节课堂氛围枯燥无味。整个教学过程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很少用案例向学生解释,导致堂下学生睡倒一片。从这节课可以看出该教师没有分清主次,不明白什么该重点讲解,什么该一笔带过,通过交谈得知,该教师认为怕学生不理解,所以讲解要面面俱到。教学方式的简单机械和教学过程缺乏民主互动都导致情感运用难以形成。分析小学语文教材,无论是有优美的小诗,还是严谨的长篇文章,都满含作者丰富的情感。教师的任务是培养学生领悟文中这种情感,提升其审美情趣,而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学生背诵的形式展开。某些教师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服从自己的观点,服从课本观点。这种本本主义直接约束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的发展,甚至扼杀学生的自由思想。
完美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氤氲着灵动、活泼、生趣气息的,如果教师一味地灌输和说教就会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课堂进度慢,课堂效果不好。情感是语言的内蕴,仅靠空洞的理论和说教是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那么语文教学将变得乏味,显得苍白无力。
3.教学语言烦冗枯燥,致课堂氛围难以调动。
课堂氛围口语化是语文教师的致命威胁,课堂语言行为的优劣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高低。教学语言烦冗枯燥会使整个课堂失去生命力,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调查发现,某些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存在主观随意性,句式松散、表达不完整、话语不流畅等问题。一成不变的音高,没有抑扬顿挫的语调变化表现出来的是课堂语言十分疲惫。研究者曾听一位教龄较长的老师的课堂,整个40分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该教师存在重复同一语句和口头禅的问题,即“明白了吗”、“知道了吗”、“会了吗”等。烦冗多余的语句严重影响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效果。
研究者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在下课后经常会发现学生有种精疲力竭的情况,并且通过观察课堂发现,学生疲劳现象很严重。经笔者仔细听教师的讲解发现,某些教师课堂语言混乱,无逻辑顺序,致使教学语言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也就失去语言的活力。甚至有时因为失去目标指向性,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在引导学生、引导讨论的进程、激发学生情感时、语言力量不够、目标不明确、表达不严谨、从而制约课堂教学,阻碍课堂教学的进程。
4.教学过程缺乏民主,致师生互动难以进行。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过于强势,导致学生往往被动学习。笔者在洪二中教学实践中,听取了多位教师课堂讲授,发现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对于某些学生的回答不是引导,而是直接否定。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导致教师不愿意与学生进行交流,有些教师怕课堂秩序难以维持,有些班级学生过于活跃,如果让其讨论或者发言那么就会被引向其他方向,使教师陷入被动。正是在这种考虑下思想政治教师不得不把握课堂主动权,很少与学生交流,不敢开展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思想政治课本质上是以教学规律实践和学生学习规律为基础,进行知识传授、学生成长过程情感体验的教学过程,但在这种环境下,很难发挥其本质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很难把握情感因素的渗入,导致教学中知情难以统一。年龄大的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很难接受新生事物,难以创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某些老教师很难进行情感运用。代沟成为师生之间难以交流情感的主要绊脚石,导致课堂氛围乏味沉闷。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运用的策略
1.加强教学设计系统化,寓情感于认知。
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日常基本工作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认真研读教材,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如果没有渊博的基础知识,没有吃透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心理准备,那么教师就会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难以驾驭,学生自然不买账。实践证明,良好的课前导入教学设计在整个课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多样化的导入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好地调节课堂氛围。这就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情感因素为切入点,构建系统的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认识规律,采用多种导入方式引领所教内容,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或者巧妙创设情境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第一印象。
教师作为情感教学的主要参与者,要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和亲身经历,创设生动的场景。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在把握课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能动地探索学习。例如教师在讲《四季》这篇文章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所教授的对象是一年级小学生,要求教师根据小学生好奇、懵懂、想象力丰富的特性,整合教学资源,策划出合理的教学导入设计,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春夏秋冬,一谈到四季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幅幅美丽的风景画,那么现在同学们请闭眼,在老师的引领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脑海中我们一起看看这四幅画面。看第一幅画,一声春雷响彻大地,一丝丝春雨沙沙沙地洒在了一棵绿树的嫩芽上,小嫩芽贪婪地吮吸着这分甘甜,微风吹来,好像在说快快长大吧小嫩芽!弹指间,万物葱绿的春天过去了,远方响起孩童们欢快的嬉笑声,哦,原来他们在小河流里打水仗,远方天空中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大地,但是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玩耍的兴趣;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的第三幅画面,只见画中呈现出一片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快弯下了腰,农民伯伯正挥舞着镰刀收割者这丰收的喜悦和勤劳的果实,虽然有汗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但是那排洁白的牙齿却透露出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喜悦呀!再看最后一幅画,大家都喜欢冬天下雪的壮丽景色,画面中好像一个晶莹剔透的童话般的世界,整个大地都穿上了白色的衣裳,远处还有几个雪人在想我们招手,似乎在对我们说,冬天来啦,快来打雪仗吧!”通过创设情境的导入方式,瞬间感染整个课堂,同时也进一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顿时强化整个教学效果。
2.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发掘实际情感因素。
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架起生活与学习之间的桥梁,做到情境合一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地形成别具特色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效果更完美。辩论式的教学方法,特定的情境预设,理论与实际案例的结合演绎,都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面对所学知识。为此,力求教学方式多样化。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情感因素,积极发挥引导作用。“身教重于言传”,这一点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明确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注意自身的教学言行。例如在向学生讲授过“诚信”的知识后,教师在课堂上或课下对学生做出的承诺就要实现,不可随意开“空头支票”。如讲解《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考虑到学生还小没有真正见过地震,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地震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地震的毁灭性和带来的伤害。另一方面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感受到接下来要W习的这个故事多么重要,更多的是将情感因素融入其中,让他们形成不畏困难坚忍不拔的品质。又如讲《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时,可以讲课本内容设置为情境对话,以学生扮演课文中季羡林和小苗苗的形式来展开,通过实际情景模拟,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善于思考的能力和主动性,这样整个课堂就会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面貌。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应着重强调本篇文章所呈现的主要问题,那就是学生应怎样读书,怎样学习,在讲解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彼此对本篇文章的理解等,这样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小学语文课教师要用情感因素去启发学生。例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一文时,为了让孩子们从内心体会“父母为了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应该孝敬父母和长辈”,教师可运用情感因素启发学生,引导学生讨论:“父亲或母亲做了哪些关爱你的事?”学生短暂思考后会争先恐后地发言,他们或描述父母在日常生活细节方面对自己的关爱,或描述一件令他们难忘的事。热烈的讨论之后,教师可继续抛出问题:“那你们有谁在自己生日那天对爸爸妈妈说过谢谢你们给了我生命,或者有谁给爸爸妈妈洗过脚呢?”此时,教室较之前的讨论安静许多,可能只有个别学生的声音。教师要紧追不舍,继续运用情感因素:“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而我们要怎样用行动去报答他们呢?”这样自然而然地启发学生思考,用情感促进认知教学,不仅很好地完成认知教学任务,还让学生深刻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更让学生知道用行动报答父母。
3.规范教学语言艺术化,营造生动课堂氛围。
语言是心灵的窗户,是情感的流露,是教师启迪智慧、塑造心灵的最基本工具,也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学语言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针对特定的学生对象,使用规定的教材,采用一定的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为达到预想的效果而使用的语言。语文课中情感的运用指语言表情达意、叙事状物,而不是指孤立的语言知识的应用。学生通过聆听、领悟、积累直到运用是借助教师生动语言传授。
《礼记・学记》记载:“约而达,微而藏,罕喻而喻。”意思是教师的语言要简明扼要,显达易解;优美流畅的语言,抑扬顿挫的激情,意气风发的感染力,容易感染学生,从而建立和谐生动的课堂氛围。规范教学语言艺术化有利于营造最佳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语言艺术化是指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别致的讲话技巧来启迪学生智慧,通过富有独创性的语言风格、巧妙地语言策略、敏锐的语言应变能力和丰富的语言表现力,达到声情并茂、规范正确的富有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境界。它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规范科学,精练准确,生动幽默,激发思维。通过引入阶段、讲解阶段、课堂小结阶段等各个阶段的语言表达完成教学意图。
4.推进民主互动常态化,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让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习性,并从中给予适当的引导,才能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关心学生日常生活进行,比如经常在课余时间与学生聊天,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有助于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其次在学习上,采取谈话式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从方法上给予指导,从精神上给予鼓励,使其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在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与学生学习交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言展示。第一,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为其展示成果留出空间和时间。第二,教师要顾及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获得相等的机会。在一些文章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文章的看法,与学生有效沟通。比如在进行《可贵的沉默》讲解时,教师可在抛出几个问题后请学生展示讨论成果,可能有学生比较积极,只想着展示自己的成果而不听取正在发言学生的成果。这时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就应当适时地提醒学生,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机会,且要学会倾听。这些照顾、平等、尊重的情感因素会很好地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并且使师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主要任务,但不能轻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尤其是在我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阶段,情感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呼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情感因素。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J].心理科学,2012(03):522-529.
[2][加]江绍伦.教与育的心理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01.
[3]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倪和荣.小学语文课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参与[J].教学与管理,2005(18).
[5]王雪梅.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09).
[6]李冬艳.愉快教育原则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理论界,2005(02).
[7]晴云.谈当代教师的情感教育角色[J].云南教育,2003(05).
[8]豫黔.浅论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J].贵州教育,2001(08).
如今的四十七中学,办学规模在不断扩大,办学特色不断显现,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是全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也成为全市优质教育的一个品牌。进入学校,马上被他们学校浓浓的文化氛围所吸引。"自尊自强,砺志成材"的校训,厚德强能,知行并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学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他们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为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条件一流、师资队伍精干、学生素质优良的示范名校。普育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让我眼前一亮,仿佛置身于军营。各班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迈小步、摆大臂,昂首挺胸伴着音乐有序地进入操场。随着一段武术操之后各班的跑步开始了,这真是操场上的一道风景,整齐的步伐随着音乐踏出了动听的节奏,一二三四的口令在操场上空回荡。军事化管理使每个学生都训练有素。中午学生的餐前诵读,安静有序地餐厅就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午听课活动中,没有生物学科的教学,我们听了化学和美术课。感觉到老师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立足教材,吃透教材,挖掘知识的内涵,引领学生学会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细致认真的讲解与剖析,使我受益匪浅。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他们打好生命的底色,成就他们的幸福人生。而幸福人生必须以健全的身心和人格,良好的学习、交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基础。如何为学生奠定好这些基础呢?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在多年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实现知识、能力、个性的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严格管理,加强德育;突出教学,兼顾特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冶的办学宗旨,坚持实施"卓雅教育",努力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他们进行有效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学科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学科特点,能够适应学生学习的多元教学模式。本着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完善,在完善中提高,在提高中获得有效的教学经验,并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卓雅教育"这一目标。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优雅精致的环境让人的思想得到熏陶,恬淡平和的氛围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为了给师生创造一个诗意栖居、幸福成长的环境,四十七中努力打造绿色校园、人文校园和和谐校园。置身其中,没有斑驳的墙壁作为历史的印记,没有古木苍松记录曾经的悠远,虽然校园里从建筑到教学设施都是现代化的,但记者依然能感受到浸润其间的书香。
通过一天的学访考察,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状况。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学习效益,我该怎么做呢?
首先,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我校生物组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促进时间和空间上的结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很容易的突破重难点。教师要重视巡视中等生和学困生,要主动给"学困生"提供帮助。教师不得做与学生自学无关的事,为合作学习创造条件。充分发挥集体优势,采用合作研学的教学形式,营造学生研究氛围,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调控讨论时间,使用发展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学习过程是一种具备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某些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自己感悟出其中的道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次,认真挖掘教材的细节,做好课前充分的准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吃准,吃透,吃深教材,并且还应该掌握与之有关的,相关联的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知识,将其适度且充分的链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
我们都要终身学习,并且严格要求自己平时要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勤劳真实"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感谢这次学访,让我有了如此多的收获,我会不断探索和思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多读书,多研究,争取更大的进步。
拓展阅读:学访考察报告
在校史馆的参观中,我们了解到普育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创始人是温瀛世先生,从他的家族中我们还见识到了什么是教育世家。这是有着这些热衷于祖国教育的有识之士,造就了普育学校今天的发展和成绩。
来到学校,先听了语数外三堂课,这是他们的大讲堂中的课程。大讲堂中的设施很先进,听课的教师是隔着玻璃在教室外来观摩的,音效很好,这样,教师既能全方位的观摩课堂教学,又能做到不影响学生的学习。第一堂课是六年级数学,讲授的是比的性质,由于不是自己所教的学科,有点门外汉听热闹的感觉。虽然是门外汉,但教师的教学课件中将每个环节都体现的很清楚,这堂课的听课笔记记得格外清楚,课堂的教学环节也听得很明白。由于教师不过,课下同来的数学老师对这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从教师的设计导入,到教学难度的提升,可以看出这是一堂实实在在有成效的好课。第二节是英语课,教师讲授的是关于时态的复习知识,虽听不懂,但可以感受到教师对所传授的知识的娴熟,有一定的方法,学生也体现出在平日里的训练有素。第三节语文课是自己的老本行,自己也是以行家听门道的态度来欣赏这堂课的。讲课的是一位年轻的教师,可以从课堂中感受到年轻的对教学的热爱和热情,整堂课中老师都充满了激情来与学生一起学习着。教学设计也突出了所讲授的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的精髓所在。不过,也可以看出,老师由于经验尚浅,在课堂上还是扶着学生走的时候多了一些。三堂课下来,除了课堂教学和教师风貌很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受最深的还有两点,那就是老师对知识树的运用,和教师在课堂上给小组评分的方式。以前对知识树的理解就是说教材、说课标中加以运用,使知识结构得以清晰的展示。在这三堂课中,教师都运用的知识树来为学生呈现学习目标,知识结构等,这才发现,知识树运用于课堂之中,运用的恰当合理也会取得很好的效果,这也是自己在今后要加以借鉴和学习的。另外,发现了普育学校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按照小组的座位就坐的,并且在课堂学习中有一套小组评分体系,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单单只是个体的学习行为了,而团队互助合作中,可以使一些学困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避免了老师在课堂上不能逐一反馈,逐一辅导的弊端。在数学课上,还运用了评价单,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能及时的反馈到老师那里,以便教师调整教学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