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员工工作评价

员工工作评价

时间:2023-06-01 08:51:3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员工工作评价,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员工工作评价

第1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绩效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基层工作者,其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是促进辅导员队伍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全面地反映辅导员的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从而达到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现状

随着党和国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程度的提高,各高校都在尝试制定科学有效的辅导员考评机制,但从现有情况来看,大多存在以下不足:

1.缺乏发展性评价。从目前各高校对辅导员进行考核评价情况来看,普遍存在重视工作评价、忽视个体发展,重视定量考核、忽视定性评价等问题。大多着眼于对辅导员工作的优劣进行评定,而较少从促进辅导员个体发展,提高其岗位胜任能力角度去考核,不能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斗志,考核效果不佳。

2.评价体系不科学。高校普遍没有形成与辅导员岗位相协调的考核机制。有的直接将辅导员考核与干部或教师考核等同,用同一标准、同一方法,按同一程序进行,考核结果难以体现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与特点;有的虽然制定了专门针对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指标,但这些考核指标不能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与辅导员个人成长相结合,考核只限于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没有真正达到考核的目的。

3.评价方法不健全。国内的理论研究普遍赞同通过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来优化辅导员考核工作,过程评价与结果考核并重。但在高校具体实践中却又往往陷入人事考核的思维困境,普遍采用以学生工作甚至是学生成绩为基础的指标细化法,而辅导员的“德”、“能”却很难量化,这种评价方法片面的看重辅导员的外显业绩,忽视了辅导员的专业培养和内心体验。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及相关会议精神,借鉴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和以往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的经验,笔者认为,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应包括工作理念与态度、工作能力与成绩、工作评价与反馈。

1.工作理念与态度。工作理念在某种意义上等同于工作的指导思想,辅导员是否树立了正确的工作理念决定着其工作方向的正确性。工作态度是工作能力向工作实绩转换的“中介”,对辅导员工作态度的评价应将形式与实质结合起来,工作态度是思想素质和工作理念的具体表现,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工作态度,才能高效高质地完成工作任务。

2.工作能力与成绩。工作能力是辅导员本身所具有的完成各项工作的能力,在设置辅导员工作能力绩效评价指标时应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等多方面考查。工作成绩是辅导员主观努力并得到认可的劳动成果,它是辅导员履行工作职责的具体体现。在设置辅导员工作实绩评价指标时,可对思想教育、学生组织建设、日常事务管理、咨询服务四个二级指标加以考察。工作实绩指标是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最重要的内容,它既包括了辅导员的基础性工作成果,如班风学风建设、日常安全与稳定工作等,也包括了专项工作成果,如特困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3.工作评价与反馈。对辅导员工作进行评价应该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学校应成立校辅导员考核领导小组,辅导员的日常考核及年终部分测评工作由各院(系)考核小组负责组织实施。辅导员评价考核应该是由辅导员自评(个人总结)、学生测评、院(系)考核小组测评和辅导员互评等四部分内容和考核办法组成的工作评价体系。

辅导员对照考核的内容,对本人的工作做出全面总结,提交述职报告等相关材料,作为考核的参考依据和基础数据;由各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负责组织落实学生测评,通过对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或网上评价,掌握辅导员工作成效和学生的反馈意见,将统计测评结果报学生工作部(处);各院(系)考核小组根据辅导员平时表现情况,对照辅导员个人总结和学生测评结果,填写测评表,对本院(系)辅导员进行测评;学生工作部(处)负责落实召开辅导员民主测评会,每位辅导员用3~5分钟述职,然后辅导员互评。

三、完善高校辅导员工作评价体系的建议

针对以上辅导员考评工作的难点,辅导员考评工作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

1.明确评价主体。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和学校各职能部门、院系领导、老师以及学生都有广泛地接触,他们都应该成为辅导员考评的主体。辅导员工作的重心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工作不宜作为主要考评指标,如果采用绝对化的评分方法,易导致辅导员满足于完成量化工作,不利于开拓新局面。

2.改进评价形式。采用网络实名测评,给学生提供一个实事求是反映意见和提出建议的平台,辅导员要正确对待测评结果,对学生反映的问题积极总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次采取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有研究认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宜采用业绩模糊评价方法,笔者较为赞同。辅导员的工作繁杂,其工作评价涉及多方面,综合评价结论具有模糊性,例如:热爱、关心、帮助学生等方面的评价,很难用一个具体的数值体现,只能通过优劣等级来表示。因此定性评价是综合评价高校辅导员工作业绩的重要方法,一些可以用数据来明确的工作可以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如学生日常违纪情况、学生考研比率、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情况等等。

3.丰富评价方法。在辅导员工作评价中,应把他评与自评、平时考核和集中考核结合起来。平时考核包括定期与不定期考核,对阶段性及基础性工作进行考评;集中考核主要在学期末和年末,通过对照考评体系进行系统性的综合评价。最后综合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形成最终考评结论。

参考文献:

[1]何树莲. 关于改进高校辅导员考核工

作的思考[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6,(9).

[2]张坚. 高校政治辅导员工作考核体系

的构建[J].中国医药导报,2007,(8).

[3]陈瑞三,胡立男. 谈高校辅导员工作考

第2篇

3.1 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是实现企业人事信息关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自动化,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的。对本系统的功能进行集中、分块,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要求,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系统功能模块图。

各模块实现的功能解释如下:

1)有关企业员工各种信息的输入,包括员工基本信息、所在部门、工作信息和工作简历等。

2)员工各种信息的查询。

3)员工各种信息的修改。

4)考勤信息的输入等。

5)考勤信息的查询。

6)员工工作评价信息的输入。

7)员工工作评价信息的查询。

8)员工工作评价信息的修改。

9)员工工资信息的输入

10)员工工资信息的查询。

11)员工工作信息修改等。

3.2代码设计

代码是一组有序的数字或字母的排列,是代表客观存在的实体或属性的符号,代码设计就是给系统中某些实体及其属性于相应的编码。这些编码主要是为了对实体的表示、助记和方便检索。

代码结构的类型有:顺序码、区间码、助记码。

本企业对员工的编码使用的是区间码。

上述编码分别以“0”,“1”,“2”,……开头,以表示所代表的员工分别属于管理人员、一车间、二车……。

3.3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在一个信息管理系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据库结构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对应用系统的效率以及实现的效果产生的影响。合理的数据库结构时既可以提高数据存储的效率,保证数据的完整和一致.另外,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将非常有利于程序的实现。

设计数据库系统时应该首先充分了解用户各个方面的需求,包括现有的以及将来可能增加的需求。

3.3.1 数据库需求分析

用户的需求具体体现在各种信息的提供、保存、更新和查询,这就要求数据库结构能充分满足各种信息的输出和输入。收集基本数据、数据结构以及数据处理的流程,组成一份详尽的数据字典,为后面的具体设计打下基础。

仔细分析调查有企业人事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将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本系统所处理的数据流程。

图: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流程图

3.3.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根据上图,就可以设计出能够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种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逻辑结构设计打下基础。这些实体包含各种具体信息,通过相互之间的作用形成数据的流动。

根据上面的设计规划处理的实体有:员工基本信息实体、员工考勤信息实体、员工工作评价信息实体、员工工资信息实体。各个实体具体的描述E-R图如下:

下图为员工基本信息实体E-R图。

下图为员工考勤信息实体E-R图。

下图为员工工资信息实体E-R图

实体与实体之间的关系E-R图如下图所示。

3.3.3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经过前面的需求分析和概念结构设计以后,得到是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现在就可以在SQL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中实现该逻辑结构。这是利用SQLServer2000数据库系统中实现该逻辑结构。

3.3.4创建系统数据表格manrecord

列名数据类型长度允许空说明

ygidvarchar8 编号

ygnamevarchar10 姓名

ygdeptvarchar20√部门

ygsexvarchar2√性别

ygbirthdaydatetime8√生日

ygplacevarchar40√籍贯

yglevelvarchar10√学历

ygspecialvarchar20√专业

ygdate1datetime8√参加工作时间

ygdate2datetime8√入党时间

ygbusivarchar12√职称

ygdate3datetime8√职称时间

ygstatusvarchar12√原身份

ygofficevarchar30√原工作单位

ygdutyvarchar10√原职务

ygdate4datetime8√进入公司时间

ygdate5datetime8√起薪时间

ygdate6datetime8√调入时间

ygnovarchar8√挡号

ygremark1text16√备注

3.3.5创建员工基本工资分配表pay

列名数据类型长度允许空说明

gzidvarchar8 编号

gznamevarchar10 姓名

gzbasenumeric5 底薪

gzallnumeric5√补贴

gzbonusnumeric5√奖金

gzpaynumeric5√加班

gzdeductnumeric5√扣考核

gzagenumeric5√代扣养老金

gzmedicalnumeric5√代扣医疗保险

gzhouse1numeric5√代扣住房公基金

gztotalnumeric5√税前小计

gzdutynumeric5√所得税

gzhouse2numeric5√房贴

gzhouse3numeric5√房租

gzlaboragenumeric5√实发工资

gzdatedatetime8√时间

3.4 界面的设计

本系统的用户界面设计采用VisualBASIC6.0,他最大的优点是可视性,每个对象都以图形方式显示在界面上,我们不必建立每个对象的程序代码,只需用工具画在界面上。现将本系统的几个主要界面介绍一下。

3.4.1企业人事信息系统的主窗体

这个项目我们使用多文档界面,单击工具栏中的ADDMDIForm按钮,产生一个在这个窗体上添加所需的控件,创建好的窗体如图所示:

下面对主窗体各选项实现的功能作具体介绍:

1)系统:该项只包括一个退出选项。

2)员工基本信息

包括四个菜单项:添加员工信息、修改员工信息、删除员工信息、员工信息查询。员工基本信息的数据项有员工编号、员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所在部门、籍贯、学历、专业、参加工作时间、进入公司时间、起薪时间、调入部门时间、职称、入党时间、档号、原身份、原职务、原工作单位、备注等。

3)员工考勤管理。

包括四个菜单项:添加考勤信息、修改考勤信息、删除考勤信息、员工考勤查询。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所在部门、员工姓名、出勤时间、工序时间、旷工时间、请假时间、早退时间、迟到时间、加班时间、出差时间等。

4)员工工作评价管理。

包括四个菜单项:添加工作评价信息、修改工作评价信息、删除工作评价信息、员工工作评价查询。包括的数据项有员工所在部门、员工姓名、员工所在部门、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备注等。

5)员工工资管理。

包括三个菜单项:计发员工工资信息、修改员工工资信息、员工工资信息查询。包括数据项有员工所在部门、员工姓名、底薪、补贴、奖金、加班、住房补贴、房租、养老金、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所得税、实发工资等。

6)帮助:显示相关帮助信息。

3.4.2主窗体菜单

创建如下图所示菜单结构:

该窗体实现的是对菜单的编辑,主菜单有系统、员工基本信息、员工考勤管理、员工工作评价管理。下面的子菜单分别实现的是对这些主菜单的具体数据的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

3.4.3员工基本信息模块。

创建好的窗体如下所示:

下面对本窗体实现的功能作具体介绍:

该窗体分四个部分,左上边实现的是输入员工的基本信息,右上边实现的是输入员工的基本工作信息,下边是工作简历,最下边是其它信息。员工的基本信息的数据项有:姓名、部门、性别、生日、籍贯、学历、专业。工作信息的数据项有建参加工作时间、进入公司时间、起薪时间、调入部门时间、职称、职称时间、入党时间。工作简历包含的数据项有:原身份、原职务、原工作单位。其它信息的数据项是:备注,用于输入有关员工的其他备用说明。

3.4.4员工考勤管理模块。

创建好的窗体如下所示:

现将员工考勤窗体介绍一下:基本信息栏可输入员工信息、本月基本信息、调整工资。员工基本信息栏包括部门和姓名;本月基本信息包括考勤年月、本月天数、工休天数和应出勤天数。

3.4.5员工工资管理模块

创建好的窗体如下所示:

该窗体的功能有输入员工的信息、基本工资、代扣项目和工资总计。员工信息栏的数据项是:部门和姓名;基本信息数据栏的数据项是底薪、补贴、奖金、扣考核、房贴和房租;代扣项目栏的数据项有:养老金、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工资小计栏的数据项有稅前小计、所得税、实发工资和计发时间。

系统实施

4.1 系统实施主要活动、地点和作用

4.1.1系统实施的主要活动

系统实施的主要活动内容包括系统环境的建立、程序设计、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人员培训、系统的调试与转换和、文档的建立与完善。以上各工作几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4.1.2系统实施的环境建设与设备购置

由于在系统实施过程需要的人员和设备的数量及种类都很多,因此,在正式组织实施时必须首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计算机机房的建设

计算机机房的建设是指能够满足各项环境指标、安放计算机设备使其充分发挥功能的工作场所。

1)机房建设的要求

计算机机房的建设应该考虑到它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以及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的要求,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指标标准,为系统的实施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2)机房总体布局问题

计算机机房应该包括计算机主机房、基本工作房间和各类辅房间等。计算机机房的总体布局应该以安装计算机设备的主机房为中心,然后确定其它房间的多少和大小,并且依据各个房间之间的关系来综合考虑布局。

二、购置计算机系统设备。

1)购置计算机系统硬件设备。购置设备首先要考虑该是质量,并且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购置成本。

2)资料齐全、手续完整。购置设备要求供货单位提供的设备资料必须齐全、售货手续必须完整,同时要组织好验收工作。由于计算机设备技术比较复杂,验收工作必须十分认真仔细地进行。

3)计算机设备的兼容性和可维护性。购置计算机设备必须还要考虑它的兼容性和可维护性。应尽量选购那些兼容性好、可维护性好、并且能够提供良好售后服务的设备。

4.1.3系统实施的作用

系统实施阶段既是成功的实现新系统,又是取得用户对系统信任的关键阶段。MIS的规模越大,实施阶段的任务就越复杂。在系统正式实施之前,就要制定出周密的计划,即确定出系统实施的方法、步骤、所需的时间和费用。并且要监督计划的执行,做到既有计划又有检查,以保证系统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4.2 程序设计和软件开发工具。

随着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软件越来越复杂,同时硬件价格不断下降,软件费用在整个应用系统中所占的比重急剧上升,从而使人们对程序设计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在过去的小程序设计中,主要强调程序的正确性和效率,但对于大型程序,人们则倾向于首先强调程序的可维护性、可靠性和可理解性,然后才是效率。目前衡量程序设计质量的指标要求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可靠性

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是衡量系统质量的首要指标。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如数据存取、通讯、操作权限等的安全可靠性;另一方面是指程序运行的可靠性。

2)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从用户的角度来审查系统的功能实用、灵活、方便。实用性是系统实施后投入运行的重要保证。

3)规范性

规范性是指系统功能的划分、书写的格式、变量的命名等都有统一的规范。文档的规范化是今后程序的阅读、修改、维护以及相互交流所必须做到的。

4)可读性

可读性是指设计的程序结构和命令语句清晰,使其他人容易看懂。可读性是今后维护和修改程序的基础,对于大型的系统软件开发尤为重要,没有可读性的程序就无法修改与维护,也就没有生命力。

5)可维护性

可维护性是指系统程序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独立的,没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可维护性是和规范性、可读性等指标密切相关的。

4.3 系统

系统测试是在假定系统中有错误的前提下进行的,通过测试来尽可能地发现在系统分、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中存在的错误,也就是系统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解决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测试包括对系统的基本功能、系统的效率、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操作性等问题所进行的测试。系统测试的目的体现在系统调试的各个步骤中。程序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设计中错误。也就是说,越是早期的错误,往往越是到最后才能发现。所以要非常重视早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工作,决不能草率行事,不然一旦出现错误,将使系统的开发工作大量返工,造成工期的延误和人力资源的浪费。

系统测试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黑箱法

黑箱法是指测试人员不考虑程序模块的内部结构如何,而只用测试程序来验证程序是否符合功能的要求,是否会发生异常现象。

2)白箱法

白箱法是指测试人员根据模块内部的结构来导出测试数据,使模块中的所有测试路径都被测试到。

系统的测试很明显在程序测试中要用白箱法,在系统的统调试中要用白箱法。但是在具体实践中是要互相结合运用的,因为无论是“黑箱法”还是“白箱法”都是无法将系统中的所有错误都测试出来。

4.4系统运行的管理与维护

企业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以后,为了让MIS长期高效的工作,必须加强对MIS日常管理。我们把系统交付使用后的变更等工作成为软件维护。MIS运行的日常管理决不仅仅是机房环境和设施的管理,更主要的是对系统每天运行情况、数据输入和输出情况以及系统的安全性与完备性及时如实的记录和处置。这些工作主要有:

1)系统运行的日常维护。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录入、及处理结果的整理与分发。此外,还包括简单的硬件管理和设施管理。

2)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整个系统运行情况的记录能够反映出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的状态和工作效率,对于系统性能的评价与改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对MIS的运行情况一定要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下来。除了记录正常情况外,还要记录意外情况发生的时间、原因与处理结果。

记录MIS运行情况是一件细致而又繁琐的工作,从系统开始投入运行就要抓好。

系统维护维护是系统生存期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持续时间最长,工作量最大的一个阶段。因为在软件的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会发现一些在开发时期没有发现的错误;随着环境的变化,用户可能对原来的软件产品提出修改的要求,往往会对原来的软件在性能和功能上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所以说软件在交付使用后,还必须做好维护工作,使软件将更加完善,能适应新的环境和要求,延长使用时寿命。

1)程序的维护。程序维护指根据需求变化后硬件环境的变化对程序进行部分或全部修改。修改时应充分利用原程序,需改后要填写程序修改登记表。并在程序变更通知书上写明新老程序的不同之处。

第3篇

1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行为和受到的刺激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人受到的刺激对他有利,人的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如果人受到的刺激对他不利,则相应的行为就会逐渐减少。强化理论中的“强化”就是指根据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进行引导,并加以修正、规范、改变,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三种情况,其中正强化主要用于加强个人行为的期望,负强化和自然消退主要用于消除和减少个人的不期望行为。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采用强化理论进行安全行为指导,对保障电力安全生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强化理论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

在进行电力生产时,安全管理者要时刻树立“安全生产、居安思危”的管理思想,由于在不同环境、不同时间段,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及工作状态不同,因此,其安全管理的重点也不尽相同。例如在高温、雷雨季节,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比较差,电力设备也容易发生故障,这是安全管理人员就需要将安全管理的重点放在员工操作行为及电力设备上。安全生产对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没有安全,那么企业的市场就会被其他企业代替,因此,电力企业要做好安全生产管理,合理的将强化理论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中,为安全生产环境提供保障,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真正的做好安全生产。

3强化理论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3.1完善安全生产制度。要想将强化理论完全应用在电力安全生产中,就必须将强化理论的相关思想渗透到安全生产制度中,通过严格的制度来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因此,电力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强化理论,制定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从而保证安全强化方式的有效执行。安全管理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电力企业只有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在强化理论下,编制精细化、规范化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才能为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电力企业要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具体的班组及个人身上,从而保证安全生产制度的有效执行。

3.2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为确保电力生产的安全,其强化方式必须采用动态的安全防范措施,因此,电力企业要建立完善的、长期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电力企业要全面落实人身安全防范的各项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电力企业要坚持统一调度,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调度管理,从而保证电网的运行安全。电力企业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监督小组,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发现工作人员有违规操作的现象后,要及时进行纠正,对于情节严重的行为,要根据相关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严肃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为电力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3.3完善安全工作评价体系。安全工作评价是一种新型的现代管理方法,安全工作评价对提供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电力企业要不断完善安全工作评价体系。强化理论认为企业开展安全工作评价是一项重要的隐患管理工作,要将这项工作当成是企业的日常工作进行,安全工作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指标必须根据电力企业日常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防止出现安全工作评价内容和实际工作不符合的现象。由于不同的强化方式,其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电力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安排。

3.4构建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强化理论认为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构建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会使得工作人员形成一种良好的安全习惯,在生产过程中关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电力企业要为电力生产的工作人员构建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建立科学的奖罚制度是强化理论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强化方式,通过奖罚制度能有效地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氛围的构建,同时还能对工作人员产生提醒作用,这样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安全生产意识。科学、合理的考核标注是强化理论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具体体现,电力企业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于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事件,要适当的降低标准,对于不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事件,可以适当的提高标准,这样既可以满足电力安全生产的需求,又能提高工作人员的竞争能力。

3.5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强化理论认为,事故的发生是危险源和引导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据调查发现,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管理漏洞、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强化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方式。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不断提高所有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确保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保持健康、良好的精神状态。电力企业要加大电力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保证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掌握电力安全生产的相关知识,从而为电力安全生产提供保障。结语在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采用强化理论时,必须明确各种生产活动的关系,掌握相应的强化方法,并将这些强化方法正确的运用在电力生产活动中。安全生产对电力企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电力企业要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运用强化理论,不断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从而为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张渝兰单位:国网江西芦溪县供电有限责任公司

第4篇

薪酬管理,是经营管理者在组织战略的指导下,对员工报酬付标准、发入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传统薪酬管理仅具有物质报酬分配的性质,而对被管理者的行少,其着眼点在物质报酬。现代薪酬管理理论发生了完全不同的变的着眼点转移到了人,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更加全面地阐释了薪酬管理

在薪酬管理的方式研究上, Abraham通过研究指出基薪作为报酬中不随业绩变化的固定部分,不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基薪作为报酬合约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能起到基本的保障作用。Rosen提出在团队联合生产中,绩效越是难以区分,收入中固定分额就会越大。

张小宁通过对分享制企业激励制度的比较,认为以权重分配为基础的分享制,如员工收益分配权和职工持股等,不会产生激励扭曲问题;而以比例分成为基础的分享制,如利润分成和EVA分享制等。

本文认为现代薪酬管理理念的着眼点已经转移到了人身上,注重发展机会、心理收入生活质量和个人的独特需求等内部激励要素。将物质报酬的管理过程与员工的个性化激励过程紧密结合起来。

案例是一家合资公司,公司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中央空调和机房空调产品生产销售厂商之一。目前有员工300余人,在全国有17个办事处,随着销售额的不断上升和人员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也需要提升。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起步较晚,原有的基础比较薄弱,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尤其是薪酬福利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在早期,人员较少,单凭领导一双眼、一支笔倒还可以分清楚给谁多少工资,但人员的激增,只靠过去的老办法显然不灵,这样做带有很大的个人色彩,公平性、公正性、对外的竞争性就更谈不上。

一、案例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分析

本文就公司现在的薪酬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经过系统的分析诊断,认为该公司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在薪酬分配原则不明晰,内部不公平。不同职位之间、不同个人之间的薪酬差别,基本上是凭感觉来确定。二是不能准确了解外部特别是同行业的薪酬水平,无法准确定位薪酬整体水平。给谁加薪、加多少,老板和员工心里都没底。三是薪酬结构和福利项目有待进一步合理化。固定工资、浮动工资、奖金的比例到底如何?如何有效地设立保险和福利项目?这需要细化。四是需要建立统一的薪酬政策。

二、案例企业薪酬管理解决步骤

薪酬管理的系统设定分4个基本步骤

(一)制定薪酬策略(明确企业的总体战略)

这是企业文化的部分内容,是以后诸环节的前提,对后者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包括对职工本性的认识(人性观),对职工总体价值的评价,对管理骨干及高级专业人才所起作用的估计等这类核心价值观;以及由此衍生的有关薪资分配的政策和策略,如薪资等级间差异的大小。奖励、与福利费用的分配比例等。

(二)工作分析与工作评价

工作分析任务是进行组织结构设计编写职务说明书,工作评价则是确定薪酬因素,选择评价方法这是薪资制度建立的依据,这一活动将产生企业的组织机构系统图及其中所有工作说明与规格等文件。这是上述过程中保证内在公平的关键一步,要以必要的精确性,以具体的金额来表示每一职务对本企业的相对价值,此价值反映了企业对各工作承担者的要求。

(三) 市场薪酬调查(主要指地区及行业的调查)

工作分析着眼于企业组织的内部公平性,薪酬调查注重企业的外部公平性,这一步骤其实并不应列在上一步骤之后,两者应同时进行这样才能达到两者的平衡和稳定。这项活动主要需研究两个问题:要调查什么;怎样去调查和作数据收集。调查的内容,当然首先是本地区,本行业,尤其是主要竞争对手的薪资状况。参照同行或同地区其他企业的现有薪资来调整本企业对应工作的薪资,便保证了企业薪资制度的外在公平性。

第5篇

[关键词] 图书馆;人员管理;激励制;应用。

激励理论是关于怎样满足人的各种需求、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原则和方法的概括总结。激励理论也是行为科学中的一种核心理论,主要用于处理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四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激励的丰要目的就是想激发人的正确行为动机,调动人的积车殷性及创造性,使人的髑力效应得以充分发挥。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国外许多管理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从现代管理的实践出发,随后激励理论逐步形成了,自我完善的理论体系。这种理论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经济活动的开展,对于教育活动、管理活动等也同样适用。

1、激励制运用于图书馆人员管理的必然性分析。

1.1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图书馆人员的T作要求不断提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传统的“忠”

“孝?‘诚”信“等优秀民族精神不断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诸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严重影响,造成了部分图书馆人员不能恪尽职守、爱护公物、热爱岗位等现象。随着我国一些新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形成,要求图书馆人员应做到”爱岗敬业“”积极奉献~待人和善“乐于助人”等,此外还应当具备过硬的文化知识功底,以及相应的管理技能。如此,图书管理人员就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积极进行自我培养,同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对公共产物的保护和管理要求不断严格,这要求图书馆人员必须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基准,以法律为准绳不断约束自己。但是,自我提高和自我约束的过程对于每个人丽言都是~项难以实现的艰巨任务,需要莫大的动力支撑,产用激励制度,正是基于这种客观实际F的最佳办法,以物质和精神双重刺激为手段,从侧面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工作、学习效率。

1.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管理改革潮流要求采用激励制。

当今社会企业、部门管理理念中,对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观念尤为椎崇,因为。卜述两个观念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需求的科学见解。在图书馆人员管理中应用激励制,正是符合这两个观念的先进人才管理制度。一方面,图节馆日常工作是通过入力来执行的,工作人员活动和工作能力及精神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图书馆日常工作的效果。因此,如何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起工作活力是当前图书馆人员管理工作的重心。另一方面,激励制度已经在当下诸多企业、组织、部门中得到了有效开展,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激励制度也因此被广泛接纳并传播适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一制度的应用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改革的必然潮流。

2、撤励制在图书馆人员管理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1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当今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制度之间的矛盾。一个健康、完整地自然人,必须具备与物质生活相适应的精神基础,因此,注重对员工物质生活的保障,和精神层次的满足,是企业、组织、NI'7等顺应时代要求下的重点工作,是我国社会建设工程的硬性要求。首先,物质是决定~切行动的关键因素,对员工的影响力最大,只有完善物质奖励机制,才能更好地引导和管理员工,激发其工作潜力。在对图书室人员开展激励制之前。必先完善物质储备,能够确保物质奖励的发放。其次。人是具有情感的动物,其行为受到情绪的影响,轻松愉悦的心态是良好工作状况的保障。因此,要注重对员工进行精神奖励,比如:通报奖励、书面表扬、对典型人物进行宣传学习等,能够使员工在精神上产生满足感,从而使其能够具有更饱满的活力。最后,要合理采用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过多的精神奖励会使员工产生误解,认为自己的优异劳动表现并不能获得实质性的【口J报;而忽略了精神奖励,不但会在财务上造成一定压力,还有可能使员工产生价值观的歪曲,只重视物质生活,不能获得健康的人生。

2.2工作评价与奖励制度相结合。工作评价是对员工工作的总结、分析和客观鉴定,评价结果越高,则证明员工工作能力越高,工作投入越大,工作效果越好。要实现员工工作评价与经理制度的结合,需做到:(1)建立广泛的评价体系,对员工的工作状况、精神状况、管理技能、理论知识等进行动态、客观地评价;(2)细化奖励制度,对员工的表现进行分层、合理的奖励,突出奖励设置的阶梯型,使员工有奋斗方向;(3)强化管理者的素质,不但要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同时也要保障奖励方案的落实;(4)将评价结果作为奖励标准。

2.3使淘汰制度与奖励制度进行互衬。”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如果说,直接奖励是对员工的正面激励,那么采用淘汰制度则是对员_丁实施”激将法“,从反面促使员工优化自我。首先,要将淘汰制度贯彻于图伟馆人员管理工作始终,在人员聘任时,当注重对应聘者进行考核。采取择优录取的办法;在工作中,应当以动态评价结果为基准,以阶段性评价结果为最终标准,将表现不足或能力不足的员工予以辞退。其次,淘汰制度应当落实于奖励机制当中,即,针对相应的不良工作表现,予以取消或者降低奖励的办法,实现人才管理中的”恩威并济“。

3、总结。

激励制能够激发图书馆人员的工作活力,通过对图书馆人员工作能力的促进,达到保障图书馆正常运转,实现其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效果。要想存图书馆人员管理中有效实施激励制,就必须对激励制度的发展和创新历史进行科学把握,从客观实际中探查H{图书馆员工管理的规律,继而发挥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合理配置各种资源,不仅要从实际制度上确立激励制度,还应当从物质和精神上对激励制进行保障。

【参考文献】

[1】罗映红。教育转轨时期中小学图书馆建设问题新探[J】。图书馆杂志,2002.

【2】马桂君。网络信息时代图书文献信息的管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J】。图书情报工作,2008.

第6篇

徐州市口腔医院,江苏徐州221003

[摘要]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口腔医院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建立护理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制定具有口腔专科特色的绩效考核标准,将绩效管理与量化管理集合起来,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考核管理负责制,考核过程中准确把握可操作性和公正性的考核原则,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并进行反馈,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并作为年度考评的依据,能使护理管理规范化、合理化。结果护士工作主动性增强,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提高,个人原因引起的护理差错降低,患者、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上升,投诉率及护患矛盾的比例也大幅下降。结论绩效考核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口腔专科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患者、医生满意度,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

关键词 ]绩效考核;口腔医院;护理服务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10(a)-0051-02

[作者简介]王卫(1966-),女,徐州人,现在徐州市口腔医院工作,任院护理部主任,研究方向:口腔护理。

绩效考核是指运用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职工在本岗位上的工作行为与工作效果的一项动态性考评工作[1],其目的是改善职工的组织行为,充分发挥积极性和潜在能力,提高满意度和成就感[2]。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为了适应护理职能的新内涵,如何科学地评价护理工作绩效是护理管理者一直关注的课题。我院于2012年开始尝试运用绩效考核的方法对护理人员进行综合评价,旨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与主动性,规范护理管理,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探索科学、高效的护理管理模式,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1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的绩效考核方法

1.1护理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此评价体系主要由护理单元工作评价、护士工作评价、护士长工作评价三个支系组成[3]。护理单元工作评价的重点是护理质量;护士工作评价涵盖了仪表、劳动纪律、服务态度、业务能力、成本意识、团队协作、护理安全、教与学等几方面的内容;护士长工作评价除了以上几方面内容外,还包括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是对护士长个人、护理单元整体素质的综合评价。

1.1.1针对口腔专科特色制定护理流程、护理常规及优质服务绩效考核标准2012年1月护理部在口腔门诊基础护理流程的基础上,按照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的规定,又制定了口腔专科门诊护理优质服务流程、常见口腔专科疾病的护理流程、口腔专科护理健康教育流程等,同时对门诊基础护理流程中每一步护理工作进行细化,制定门诊和病房优质服务绩效考核细则标准等工作。考核标准为100分,具体内容包括:①仪表规范;②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③具有成本意识;④团队协作,有良好的团队精神;⑤服务病人医生主动、热情;⑥护理质量控制;⑦教与学:涵盖三基理论学习和考核、带教、科研方面;⑧加分方面:主人翁意识较强、积极参加各类活动或执行任务、查缺补漏的护理人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者根据级别不同给予不同加分。

1.1.2建立护理绩效考核小组考核小组由分管院长领导并任组长,护理部主任为副组长,由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组成考核小组,共同负责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并对发现的问题随时纠正,引导整个护理队伍健康、高效发展。

1.1.3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考核管理负责制护士长每月依据考核标准进行4次以上不定期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上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每月不定期检查一次,对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方案、督促实施、评价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并将检查结果上报护理部;护理部每月不定期检查,与科护士长的检查相结合,对护理绩效考核进行动态地分析评价。

1.2护理绩效考核与奖金挂钩

1.2.1考核结果的评定根据得分情况分为四个等级,具体标准如下:90分以上(包括90分)为一级,75~89分为二级,60`74分为三级,60分以下(不含60分)为四级。

1.2.2考核情况与绩效奖惩每月根据考核得分等级发放绩效,每个月的考核得分作为年内累计,制作个人及护理团队的统计趋势图,年底进行总结并作为个人及科室年度考核的依据,并作为评优评先、来年薪资调整的依据。

2绩效考核的原则

绩效考核要准确把握考核的原则,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和公正性,才能使护理管理规范化、合理化[4-5]。

2.1客观性

以事实为依据,按照护理人员个人表现参照考核标准,逐条考核评分,做到有理有据,避免因主观臆断或个人喜好进行评分。考核标准须严格执行,为了确保客观性,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由两名考核员独立考核,最后将分数进行汇总取平均值。同时我们在考核中采取了定量考核为主、定性为辅,相互结合的方法,保证了评价的层次性、真实性与客观性。

2.2公开性

绩效考核要保证公开性的原则,考核结果应对本人公开,这是保证民主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使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从而使考核成绩好的人员再接再厉,继续保持先进;也可使考核成绩不好的人员心悦诚服,奋起直追。另一方面,保证公开性还有助于防止考核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以保证考核的公平与合理。护理部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并知晓考核标准,以便护理人员按照考核标准来进行日常工作,并将每月考核结果反馈到各个科室。

2.3差别性

考核的等级之间应当有鲜明的差别性,针对不同的考核结果在人才培养、工资、晋升等方面应体现明显差别,使考核带有一定的刺激性,鼓励护理人员的上进心。还体现在对门诊、病房、供应室各制定出不同的考核标准,通过考核拉开档次,让护理人员在更广义的范围内认识差别、承认差别,不搞平均主义从而丧失上进心。

3结果

我院已开展绩效考核2年时间,通过客观的数据汇总分析、以及管理人员及各级护理人员主观感受,我们发现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模式后,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高于往年,个人原因引起的护理差错降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由91%上升到93.5%,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大幅上升,投诉率及护患矛盾的比例也大幅下降,推动了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健康发展。

4讨论

4.1充分发挥激励的作用

实施绩效考核考核后,护士的绩效真正体现了优劳优得,按劳取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奖金分配制度[6],使各级护理人员形成一种勇于争先、不甘落后的良好氛围,也使优质的护理服务常态化,充分调动了口腔专科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同时使护理人员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优势与不足,激发她们的上进心,主动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责任心、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

4.2提高了患者、医生满意度,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

绩效考核将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医生对患者满意度作为护士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护士积极主动热情的开展人性化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及医生的要求,不断提高患者、医生的满意度。良好的护患、医护关系,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优质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医生的满意度提高,增进对护理人员的认可;高层次的认可又可以转化为护理人员工作的动力,从内在促进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4.3有利于护士职业生涯的规划

绩效考核不仅与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等方面有关,与护士职称、学历及岗位等有关。因此绩效考核使每位护士明确自身的奋斗目标,强化了护士提升自身素质的自觉行为,从而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

4.4提高了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绩效考核能及时发现护理队伍中的优秀人才,更好的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同时作为年底评优评先、晋升、外出进修学习的主要依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最大限度地促进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

参考文献]

[1]梁挺.积极探索绩效考核在医院内部分配中的作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4,24(11):15-16.

[2]刘保萍,陈海英,雷华,等.绩效考核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110.

[3]王筱慧,叶文琴,赵继军,等.护理工作绩效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2):127.

[4]张蓉,高丽.护理岗位实施绩效考核的效果探讨[J].护理研究,2007,21(2):308-310.

[5]王卓.护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管理[J].护理与康复,2003,2(4):250-251.

第7篇

一、企业薪酬分配中存在的误区

薪酬作为一种制度、一种管理工具和手段,从根本上来讲是希望吸引、留住和激励企业员工,但若使用不当则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管理危机,加速核心人才的流失。

1.过分追求高工资高福利

高工资高福利固然可以对挽留住核心员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对于企业来说,高工资高福利会带来企业人工成本的大幅度增长,导致成本费用膨胀和薪酬总额失控。而且成本费用的过多增长会侵蚀企业已经获得的利润,造成利润降低、经济效益下降。另外,企业将过多的精力用在与同行业或者其他企业薪酬水平的比较上,没有将重点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完善上,而这些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2.忽视员工的心理收入因素

人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与其他资源有着根本的差别。人是一种“活”资源,有自己的感情和欲望,是一种能够通过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更多的财富的“动力资源”。很多企业为吸引和留住优秀核心员工,大幅度增加薪酬开支,认为可以用薪酬这个惟一的杠杆来解决任何问题,但实际效果往往和预期背道而驰。问题就在于企业缺乏与员工的交流,忽视了员工情感和心理上的需要,因此必然会使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满意度降低,进而增加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对于现代企业中的很多核心关键人才来说,他们的工作或工作价值的重点不在于薪酬的多少,而在于获得一种个人的成就感和心理归属感。

3.奖金分配中“人治”因素作用依然明显

奖金如何分配,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奖金是支付给员工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简单说就是对员工超额劳动部分的一种补偿。实施奖金分配应以工作任务和具体考核指标作为分配依据,但事实上由于很多企业工作分析不到位,岗位职责和标准不清,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从而使考评结果与现实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在一个企业部门中,有的员工平时工作很努力,但考评结果不理想;有的员工虽然岗位低,但其承担的工作量和责任却很大;也有的员工虽然工作成绩平平,但和领导关系却很紧密,颇得领导“赏识”。因此,在部门年终奖金分配中,由于部门领导的意志最终决定了部门奖金的分配,分配不公、“人治”的因素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导致奖金分配的激励性也大打折扣。

4.错误认为薪酬制度应严格保密

一个企业的薪酬制度作为一项核心制度,一些核心数据在一定程度上的保密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片面认为薪酬制度应严格保密却是不正确的。薪酬不仅具有向员工提供报酬的实际意义,还传递着一个企业的薪酬文化,因此也具有象征性意义。薪酬制度公开化、透明化,表明这个制度是公开、公平和公正的,是一个值得信任的薪酬体系。企业也可以及时收集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反馈,进一步调整完善企业自身的薪酬制度体系,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向组织内部和外部人员提供一种积极的信息。

二、建立公平、公正、富于激励性的薪酬体系

现代企业管理将员工的薪酬分配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树立薪酬管理理念,建立全方位的薪酬激励机制,达到激励手段多样化和薪酬结构更加合理的目标,建立起公平、公正、富于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应该着重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岗位分析和工作评价体系

当前,许多企业的岗位分析和工作评价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十分薄弱,缺乏科学管理的基础,薪酬管理过多地依据经验或者领导的意愿来进行,因此应逐步建立和健全岗位分析和工作评价体系。

每个企业的组织部门、组织岗位的设立都应该符合企业的组织结构,配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组织结构做好岗位设置。在岗位设置的基础上健全岗位分析和评价体系,这是做好薪酬设计的基础与前提。岗位分析是指对各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以及任职者的知识技能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准确做出描述和记录的过程,它通过对工作内容的描述、对工作岗位特性的分析、对岗位任职员工具备条件的分析最终形成岗位说明书。这些信息不仅应用于薪酬管理方面,而且也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等方面。

工作分析形成了对各个岗位的要求,但每个岗位的价值和重要程度也不相同,这就需要通过工作评价来对各个工作岗位进行分析和比较。通过对岗位价值的评估,根据岗位所得分数的高低进行排序,从而最终确定组织内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岗位的价值和相对重要程度,这是实现薪酬制度体系内部公平的关键一步。

2.充分利用并组合多种薪酬项目,发挥薪酬激励性

过去简单的工资概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随着现代薪酬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薪酬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工资、奖金、补贴等传统项目以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股票期权、股权激励、企业年金等新的薪酬项目。由于每种薪酬项目都具有各自的特性,如工资具有高刚性、福利具有平均性,因此在使用和调整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类型员工群体以及主体发挥薪酬项目的特性,最大限度发挥“薪酬包”的整体效应,使薪酬结构更加合理。

3.注重非物质薪酬项目

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说明,人只有在满足了低层次需求之后才能追求高层次的需求。工资、津贴、奖金等传统经济性物质薪酬项目,只能作为低层次的基本保障。对于核心员工、优秀员工来讲,这些薪酬项目还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每一个人都是有感情的,企业在设计薪酬福利项目时,要关心企业员工的切实感受,通过各种方式来创造和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例如组织文体娱乐活动,或为员工家庭提供特别福利项目等等,通过给予员工个人成长机会,更好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4.关注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

企业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体现了员工对工作本身、企业文化等各方面的心理情绪。每一名员工都希望他们的薪酬能够公平、透明并且符合他们的期望。当员工自身的薪酬水平如实地反映了他们的技术水平,与能力建立在共同基础之上的时候,他们就会感到满意。

当前许多企业员工外流的原因之一是员工对薪酬的不满,是对薪酬公平性认可的丧失。员工大规模流失不仅会带来无形资产流失,也会对企业其他员工的心理造成影响。诚然,每个企业都在努力使自身薪酬水平具有竞争性以吸引组织外部的优秀人才,但是却往往忽略了薪酬体系的内部公平性。简单来说,薪酬满意度就是员工获得的经济性和非经济性报酬的感受与期望值的比值。当这个比值等于或大于

第8篇

半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子玄喝了个烂醉如泥,说:“如果能和洛天回到从前,我情愿不做主任。”洛天喃喃道:“还能回到从前吗?”旁边的同学翰文没心没肺地接茬:“怎么不能,只要能该忘掉的忘掉,该铭记的铭记,学会‘选择性遗忘’就OK。”

这句看似不经意的话,触动了洛天的心。如果开启“选择性遗忘”模式,在工作范畴内忘掉和子玄的友情,单纯地把他当成领导;工作之外铭记两人的情谊,那样能不能回到从前呢?

洛天决定试一试。次日,在茶水间,洛天遇到了子玄。他没像以前那样称呼子玄的昵称“玄子”,也没像疏离之后生硬地点头离开。他微笑着,就像自己称呼之前的那个主任一样庄重礼貌:“刘主任。”子玄四下看了看,身边除了一两个正在冲咖啡的同事外,并没有“刘”姓主任,这才明白洛天是和自己打招呼。

子玄压低了声音:“洛天,你还和以前一样叫我‘玄子’吧。”说到最后两个字时,子玄的声音已经低得不能再低。

洛天温和地说:“刘主任,那个需要出差测试的项目派给我吧!我会尽量不给对方违约的机会。”洛天所说的项目正是目前最棘手的工作,子玄正在为派谁去处理这件事儿发愁,没想到洛天主动为自己分忧解难!

子玄的眼睛有些湿润:“可这个项目很麻烦的!”洛天笑了:“刘主任,在工作上我是你的下级,你不要顾虑太多,该怎么分配就怎么分配,这样有利于你更好地开展工作。”

完成任务回来后,妻子告诉洛天,他出差的这些日子里小宝生了病,是子玄开车把娘俩送到医院,忙前忙后地照应。洛天埋怨道:“这事你怎么能麻烦子玄呢?”妻子说:“子玄知道你不在家,主动打电话问家里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刚好是晚上小宝发烧,我就告诉了他。子玄说了,工作之外,你们还是好哥们,互相照应是应该的!”听了这句话,和子玄久违的友情涌上了洛天的心头。

月底,公司开工作评价会,要求大家互相提意见和建议。一些员工提出的意见比较虚,以前洛天本着不想得罪人的心理,也是泛泛而谈。但子玄当主任后,希望评价能发挥作用,所以给每个职工提的意见都非常有针对性。就是上次,洛天还觉得他是当众批评自己呢!

可是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想当一个好的部门领导,是不是也不喜欢一些形同虚设的形式呢?@样想后,洛天更加觉得,自己要忘掉和子玄的情谊,站在下属的位置,全力以赴地支持领导的工作,对领导的批评要坦然接受。

在评价会现场,洛天针对部门每个人的工作,作了中肯的评价,而且还从下属的角度出发,给“刘主任”提了几点建议。

第9篇

(一)审计理念不够清晰

一是部分单位、部门和员工还停留在对传统审计的习惯认识上,对履职绩效审计的定位、性质、作用和意义知之甚少,影响了配合审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削弱了审计效果;二是个别审计人员的审计理念也不够明晰,突出表现为缺乏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较多注重合规性的查错补漏,而忽视绩效性的综合评价;较多注重账、表、凭证的核查,而忽视领导能力和政策水平的宏观核评;较多注重审计数量,而忽视审计质量等。

(二)审计理论的系统性研究不够

当前央行对于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多侧重对某一专业或某一部门的管理绩效审计研究,如对支付清算绩效审计、经理国库绩效审计等,而未将管理绩效审计与领导干部履职审计作为整体加以系统研究,因此,尚未形成连贯、系统及完整的履职绩效审计理论成果。对于人民银行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也是就事论事的多,对方法、手段、评价标准等研究得较少,因而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性理论来指导实践。

(三)审计的法制环境不够健全

一是法规建设滞后,没有明确的履职绩效审计条例;二是资源配置、管理利用及科学的规则不明确,领导干部履职绩效管理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评价体系尚未形成、审计难以考量;三是法律授权不明确,即使是2006年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修正)》也只规定审计机关对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不但笼统,而且仅涉及管理绩效审计中“效益”这部分,多年来的审计实践更是只注重了“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方面,对于其他“资源”的“3E”审计很少涉及。

(四)审计标准不够完善

审计标准是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履职效果进行衡量或评价的尺度,是审计人员分析、评价并出具审计意见的依据。1999年以后,财政部等有关部门陆续制发了《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企业效绩评价标准》等,为企业绩效评价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对于像央行这样的公共部门的领导干部开展绩效审计,目前尚无明确标准。虽然我们在实践中对一小部分业务评价的定量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但评价的客观性有待检验。正是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和参照蓝本,使履职绩效审计还处在初步探索中,绩效评价也难以深入。

二、解决方法

(一)转变观念,突出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

绩效审计强调的是对领导干部及所在单位的经济性、效率性及效果性进行的综合评价,不局限于业务操作与管理的合规性和合法性鉴定,而是上升到对政策传导、组织参与决策、内控建设和业务工作管理等方面效率与效果的评价,真正突出“绩效”色彩。

1. 更新审计观念,强化绩效审计意识。大力推进内审文化建设,使广大干部职工认识、了解、支持、参与绩效审计,形成和谐的内部审计环境。

2. 找准评价重点,突出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一是评价方针政策和上级行决定情况,对政策传达是否及时到位,工作部署及贯彻措施是否科学、有效等做出评价和鉴定。二是评价组织参与决策情况,主要评价管理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重大事项是否有明确的议事规则,决策过程是否合规,决策结果是否符合政策要求等。三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措施和效果,是否建立健全内控管理制度、实行分级授权管理、财权与事权分离、加强关键岗位管理等。四是评价综合管理机制的有效性,内部管理是否科学有效,是否制订年度、月度工作计划,有无建立激励机制等。五是评价业务流程,岗位设置是否符合业务分解与控制的要求,如资金核算岗与复核岗是否分离由专人负责,业务操作上是否存在风险隐患。六是评价业务工作完成情况,对业务工作的质量、效率与效果进行评价,有无出现严重违规、重大业务差错等。

(二)加强领导干部绩效审计的系统理论研究

一方面,管理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应由审计机构与研究机构形成产、学、研协同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尤其是对央行这样的公共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绩效审计的方法、评价标准等系统研究,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对领导干部履行职责审计中,使审计实践具有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内审部门及时总结领导干部绩效管理审计的经验,从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三方面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履行职责情况,从实践的角度,分析总结领导干部绩效审计的方式、方法、内容等,与系统理论相融合,以实践验证理论,促进央行领导干部绩效审计的深入发展,推动央行内审的有效转型。

(三)完善领导干部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

只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把履职绩效审计确定下来,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才有法可依。因此,要对审计对象、目的、程序、报告基本形式等做出规定,在此基础上形成绩效审计工作指南,明确在央行开展领导干部绩效审计的审计标准、原则、执业规范等,从法制的高度上定位绩效审计,包括完善制度、制定准则、操作指南等,防范审计风险,控制绩效审计质量,保证领导干部绩效审计的顺利进行。

(四)探索领导干部绩效审计评价的程序、方法及标准

1. 审计评价程序和方法。在遵循领导干部履职审计程序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方法和步骤:(1)述职和评议。由领导干部本人在本行中层以上干部会议上述职,根据述职情况,组织群众开展评议,评议方式还包括个别谈话和书面评价。(2)问卷。包括向审计对象、行内员工和行外有关机构(人员)发送问卷。(3)调查。包括行内调查和行外有关机构(人员)调查了解。(4)调阅资料。审计组调阅审计对象在本行的会议记录、账簿、会计报告、工作总结等资料。(5)实施检查。查阅资料,对照制度规定检查。(6)综合分析。审计组对审计过程获取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按照评价标准对审计对象进行综合评价。(7)交换意见。(8)汇总上报。(9)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整改建议及处理方法,其中,应包括换位思考后提出的切实可行的改进工作的方法,对审计结果显示出的问题也一定要有具体的改进措施。

2. 探索领导干部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由于领导干部绩效审计对象不同,不可能为所有绩效审计项目预先制定统一的审计评价标准。因此,审计人员必须为每一个审计任务“量体裁衣”,根据审计项目及被审计对象的具体特点,有针对性地来制定审计评价标准。评价指标可分为全面工作评价指标和专项工作评价指标:

(1)全面工作评价指标,又细分为以下几项指标,①总体评价类指标,包括审计对象制定的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公众评议结果、被投诉次数( 率) 等指标。通过这类指标可判断审计对象各项职责是否落实,管理目标是否实现,据以判断其基本绩效状况。②工作业绩评价类指标,包括审计对象在上级行综合考评情况、专业考评情况、单项考评情况以及各类业务比赛和劳动竞赛获奖情况、调研成果等指标。通过这类指标可判断审计对象是否在完成上级行下达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拓宽业务范围,据以判断其综合绩效状况。③人力资源管理类指标,包括定岗定责、人力资源结构、人均完成工作量等指标。通过这类指标可判断审计对象机构设置是否符合精简的原则;内部分工是否合理,职权是否明确;机构运作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协调,工作效率和效能是高还是低,最终评价审计对象人力资源的绩效。④内部控制类指标,包括业务差错率、安全事故次数(率)、违规违纪次数(率)和案件发生率等指标。通过这类指标可判断审计对象的人员配备是否恰当;岗位责任制是否得到落实;管理决策是否科学;内部管理是否制度化、规范化,据以评价其内部管理的绩效。

第10篇

营业窗口是企业服务形象的重要展示部分,原来的服务形象靠简单的宣传资料展示,日常监督检查靠花费人力物力专门去做等方式来完成,个别窗口服务形象工作缺乏整体的工作管理模式,同时对营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没有统一的分析渠道,各种信息反馈无法集中管理。随着社会对服务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创建出一个依托信息化基础的营业窗口服务形象体系。

2“三合一”体系建设内容

2.1管理支持体系

管理是基础。通过标准化管理支持体系建设,对外树立营业窗口规范高效的管理形象,对内规范各项流程、规范,提升团队合作意识,提升整体业服务技能。

以“三一促三全”目标为工作着手点,构筑“五大”管理体系,搭建起形象管理平台。“三一促三全”目标即以每一人的标准化促进全员标准化,以每一日的标准化促进全过程标准化,以每一项工作的标准化促进全方位管理标准化。构建“五大”管理体系即构建工作责任体系、工作标准体系、流程作业体系、工作评价体系、文化建设体系。

(1)建立工作责任体系——明确我是谁、我该做什么。

规范营业窗口的工作职责定位,细化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确保营业窗口职责内容全部对应分解到相应工作岗位。

(2)完善标准体系——明确我该做到什么程度。

一是完善专业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在专业管理标准的制定中,不仅要注重常规性专业管理标准,同时对特殊情况下的服务制定系列事件应急处理预案,根据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明确岗位工作标准。

二是完善营业窗口内部管理制度,保证良好工作秩序。健全内部设备维护、环境卫生、学习培训、民主管理、工作质量评价等制度及责任分工表,并实施各项工作AB角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时时有人负责、处处有据可循。

(3)健全流程作业体系——明确我如何做。

下大力气对所有一线工作岗位所涉及的全部业务操作制定详细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分为业务类和非业务类标准化指导书两类。业务类标准化作业指导书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对所涉及的岗位以每个环节为基础,对责任岗位、环节功能、资料核准要求、应答用语、信息系统操作、环节提交时限等进行了详细说明。非业务类作业指导书规定了特殊事件处理等非正常业务类工作标的准化处理程序。

(4)健全工作评价体系——明确过程可控、结果处理。

重点推行岗位人员责任制,建全日常检查监督管理办法和工作质量评价办法。明确工作的组织、监督、评价职责,强化对营业环境、设备维护、服务规范、工作质量、系统运行等项目的日常监督巡检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有评价、有整改,使每一项工作随时处于能控和在控状态。督促员工养成标准化工作习惯,从而形成全员标准化、事事标准化、处处标准化的氛围。

(5)创新文化体系建设——打造和谐、上进团队。

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通过建立营业窗口共同的愿景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实施教育培训常态运行机制,细化月度、季度培训计划,紧扣工作主题,开展特色培训;实行服务事例交流、点评活动,交流在处理客户服务中的典型事例和心得,提取可推广的思想和经验,形成“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学习理念。

实行星级员工评比,展示各项评比结果和过程,在团队中树立“树先进、学先进、做先进”的职业理念。通过开展拓展训练、文体活动、社区义务服务等活动,增强员工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向上的动力,打造和谐团队,营造“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的氛围。

2.2技术支持

(1)服务监督管理系统。

重点解决营业窗口和电话、信件等方式受理的客户咨询及问题反映等非营业业务类问题,杜绝此类事情在业务系统处理中无流程管理、无法监督办理的情况。将客户的需要通过工作单形式在企业内部进行流转,并可根据所设定的办理时限要求生成督办信息,确保及时高效办理。

(2)排队管理系统。

在营业窗口引入排队管理系统,由引导人员提示客户按要办理的业务类别取得不同编号的排队号码,取号机即自动打印一张印有服务名称、排队序号、等候人数、排队时间等有关信息的号票,提示客户目前窗口业务办理情况,便于客户了解业务办理的等候时间,确保服务现场的有序管理。

(3)网络版服务评价系统。

为掌握客户对窗口服务人员行为的评价,引入网络版服务评价系统。每名服务人员在办理完毕客户的业务后,都会提示客户对服务进行综合评价,评分等级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同时通过网络版的服务评价终端,可以了解评价系统的数据、系统信息、包括员工资料等内容。数据报表可在内网按照相应的权限对评价结果进行查阅、打印等操作。可实时监测到公司所有营业窗口员工的服务评价情况,增加服务管理的透明度。

(4)柜台录音系统。

营业柜台配备了专用窗口对讲机。管理人员可进入后台实时监听、查看任一柜台的通话内容,也可通过浏览器登陆服务器对录音文件进行查询回放。为服务人员的工作质量评价及工作分析提供了原始资料支持。

(5)数字媒体系统。

在媒体播放系统中,通过后台的控制,可向客户公布的内容进行滚动播放。使客户在营业窗口即可看到所需要的信息,拉近了客户与企业的距离。

通过上述五大技术支持系统的完善,使窗口各项服务工作得到有力的监控,将系统数据应用于对服务的分析与对员工的激励机制中,对优质服务的管理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

2.3服务支持

服务手段是规范化服务成果落实的载体。在完善制度体系及技术支持的同时,应做好各项服务措施的落实。

(1)强化客户服务形象的硬件建设,完善营业窗口服务功能。

营业窗口应定位为集业务受理、服务咨询、费用收取及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营业厅,对营业窗口的功能区进行合理的改造,设置业务受理区、业务洽谈区、收费区、大客户接待区、客户等候休息区和科普宣传展示区。力争做到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功能突出、方便舒适。

(2)延伸服务渠道,展现企业服务形象。

将窗口服务形象向区域外延伸同,通过服务进社区、进校园、进厂矿、进农村,为客户提供了特色服务,广泛征集客户意见及建议(客户的每一条信息都是给企业改进提高的机会),有条件的也可利用广播电台、电视等媒体加强对企业政策方面的宣传,还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以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

第11篇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房地产企业 行政管理 完善对策

近几年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东莞市作为我国的制造业基地,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对住房的需求,使得房地产已经成为政府的重点调控行业。广大房地产企业明显感受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促使其发展更加科学合理。本文以东莞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行政管理工作为例,对中小型民营房地产企业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其工作存在的困难和压力,探讨完善的对策,提高企业行政管理的效率。

一、中小型民营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的现状

东莞作为二线城市,小型项目的开发公司较多,中型规模项目投资公司多属于集团公司或上市公司的分公司及下属公司。东莞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系广东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子公司,公司成员400多人。公司现开发项目总用地约362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一)当前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的特点

目前,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工作有如下特点:首先,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结构不完善,距离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出现集团式的“服从管理”和临时项目的“随意管理”的现象,第三,内部行政、人事不分家,甚至忽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管理模式。因此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中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人才流动性大、部门分工不明确、专业力量薄弱等,对行政管理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目前小型房地产企业制度不健全,“老板独权”比较严重。而一些中型房地产企业多数为集团式企业,在行政管理制度、办公流程审批等很多方面都参照“总部”。在管理制度方面,因城市地域、消费水平、办公时间等存在差异,按部就班总部的管理制度难以在公司内有效执行;在办公流程审批、工作请示方面,下属子公司相对权限较小,很多事情需要经过总部的审批,导致办公流程耗时过长,影响工作效率。

二、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方式单一,员工积极性不高

目前很多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中的激励方式都比较单一,如销售部门一般是底薪加提成;工程人员一般只跟踪工程施工的进度;而其他部门则无具体的标准,笼统的德、能、勤、绩作为员工统一的考核内容,未将企业战略目标转化和分解成个人考核目标。考核指标对有些岗位可能产生评价尺度过于单一的弊端,而对有些岗位则可能产生评价尺度错合的问题。最后考核流于形式,激励作用不大。

(二)部门分工不明确,办事效率低

分工太不明确,职责界限也不清楚,导致大家只能被动地听指示。在这种时候,如果企业不及时调整工作分配方式,明确界定部门结构以及每一个岗位上的工作职责,那么企业内部必然会出现分工混乱、职责不清以及员工开始消极怠工等问题,从而影响整体办事的效率。

(三)企业项目具有流动性,企业文化难建立

认识不高是制约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中小型房地产企业领导层和普通员工对本企业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个别人员将企业文化建设误解成为“形式主义”或“摆花架子”,致使多年来企业文化建设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其中项目开发的周期性以及项目地点的流动性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瓶颈。这种点多面广、地域文化理念差别很大,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统一规范的行文方式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完善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行政管理的对策

(一)改善考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积极性

建立良好的考评激励机制,也是对企业人员的激励和促进。行政管理员人员的评价可以建立在完成具体的流程工作的基础上,并尽可能量化指标,而服务意识,业务熟悉程度,服务态度都应该作为必须考核评价的项目。通过对每一位员工所做工作评价和价值认定,对各项专职工作实绩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把考核评价与月度奖金分配挂钩,使工作评价起到了激励和警示的作用。

(二)整合人力资源、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激发员工各方面的潜能。其中岗位管理是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的前提,岗位管理核心在于工作分析最终形成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包含岗位的工作目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以及任职资格等主要内容。另外,还要提前对每一个工作岗位具体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向行政管理人员予以说明,如有更正要及时通知,使它真正成为绩效考核的依据,而考核过程对各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更能提高工作效率。

(三)建立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的运行是以企业的一系列制度、规则、章程的有效执行来维持的,具有显性、刚性的形态特点,而企业文化导入是企业倡导的“道德规范”,企业文化导入的确立是以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的培养和有效践行来实现的,具有隐性、柔性的形态特点。在新的经济形式下我国企业对内及对外的经济活动中更应该坚持和宣传自身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杨晓春,史明伟.企业管理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

[2]杨春梅.浅谈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方法[J].魅力中国, 2009, (25).

[3]丁玉贞.对企业的行政管理的几点思考[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 ,(4).

第12篇

关键词:国企;后勤系统;工会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01

一、国企后勤系统工会工作评价体系面临的问题

随着国企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入,工会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传统工会工作考核模式在后勤系统存在一定局限性。后勤系统所属单位行业、性质、大小没有可比性,工作内容、服务对象、业务管理跨度大,基本上都有医疗、幼教、客运通勤、液化气服务、离退休职工、食品安全等,服务业务牵涉到千家万户,关乎广大员工和家属的衣食住行,备受员工和家属的关注。传统工会工作考核模式与后勤系统工作多元化的形势不相适应,尤其是对一些工作人员少、服务对象多的小单位工会工作奖励覆盖面不够。由于工会工作传统考核模式设置不活,导致后勤系统所属单位工会工作开展不平衡,不能有效调动基层工会工作积极性,难以形成后勤系统工会工作品牌和优势。

例如,兰州石化后勤系统现有各类用工6599人。现有17个所属二级单位工会,122个基层(队区园所)支会,257个工会小组,工会会员4010人。后勤系统所属17个二级单位中会员人数在500人以上的单位有2个,100人~499人的单位有5个,50~99人的单位有6个,49人以下的单位有4个,可见会员人数少的单位所占比例较大。会员人数少的单位工会工作基础比较薄弱。因此,创新工会工作评价体系变得十分迫切。

二、创新国企后勤系统工会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

只有国企创新后勤系统工会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工会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才能改变以往先进单位是全面工作都先进,难以凸显一些单位在某一方面或某项工作亮点和特色的状况,增强评价的公正性、公平性、客观性和科学性,切实调动后勤系统所属各单位创造性地开展工会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更好地发挥基层工会组织作用。而设立工会工作单项奖是重要举措。

在设立后勤系统工会工作单项奖时,注意把握好“四个原则”:一是服务大局的原则。工会工作必须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和企业重点工作来展开,正确把握开展工会活动与推进企业发展的关系,把广大基层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为搞好企业、加强基层建设做贡献上来。二是突出重点的原则。围绕工会职能发挥,在涵盖工会整体工作的基础上,既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又要突出重点、有所侧重。把推进工会五项重点工作进车间到班组,作为工会活动的主要内容。三是突显特色与亮点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好中求好、优中求精的标准,既不搞平衡也不照顾面,既不搞终身制,也不搞“轮流坐庄”,鼓励二级单位工会工作继承与创新。四是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结合后勤系统实际,量化考核内容与评分指标,对确实难以量化的指标,可采取定性目标形式,对其完成的标准和时限提出明确要求,力求客观、准确。

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初步设置民主管理单项奖、群众生产单项奖、班组建设单项奖、权益保障单项奖、文体活动单项奖、自身建设单项奖等6项工会工作单项奖。单项奖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主要依据所属单位确定的全局性工作目标、上级工会下达的指令性和指导性目标任务以及本单位工会从实际出发制定的工作计划等三个方面。

在考核方式上,将以往的日常检查考核为主转变为按照考核标准对工会工作的评价;将以往的推荐式为主转变为申报评价式,以鼓励所属各单位工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会特色性工作与活动,检验后勤系统工会工作单项奖的实施效果。

三、推进国企后勤系统工会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应当注意的问题

评分标准是国企后勤系统工会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的具体细化,设定一定要明确和适当。首先,要注意做到“两个结合”,一是统一标准与分类指导相结合。针对后勤系统所属单位之间的工作性质与工作定位有所不同,工作重点和目标要求也不尽相同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工会单项奖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制定时,既要坚持考核标准的统一性,又要考虑到所属各单位工会工作目标及工作要求的差异性,从而真正实现通过单项奖管理考核来推动后勤系统工会工作的目的。二是硬性指标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推行工会单项奖考核考核,其目的既要保证上级工会制定的考核指标在所属单位工会得以落实,同时,也要以此为载体,推动基层工会工作在创新活动形式和方法上下功夫,树立典型、总结经验,尊重基层的实践,不断赋予新内容,注入新活力,推动工会工作的不断创新发展。

其次,在考核机制上注意把好“两关”,一是严把考核标准关。考核工作要体现客观公正,应具有其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应随意提高或降低标准,更不可因人制宜另设标准。二是严把考核指标核查关。考核结果能否真实反映基层工会工作开展情况,关键应将考核的重点放在考核指标在基层落实情况的核查上。避免考核中的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确保考核指标的准确性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