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

时间:2023-06-01 08:51: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春季传染病防控措施

第1篇

近期我市部分学校出现流感样病例疫情,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发病形势严峻,为切实做好我市冬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处置流感和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防止暴发和流行,保护广大群众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现将有关工作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部署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各医疗卫生单位要认真分析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传染病流行特点,精心安排,认真部署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要制订防治方案,明确责任,密切与教育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抓好重点人群冬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建立监督检查制度,明确检查内容和标准,组织开展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防控工作中的问题,确保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二、做好疫情监测与分析,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疾控机构要继续加强流感、手足口病的疫情监测报告与分析工作,不断提高疫情报告工作质量。严格按照《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年版)》、《全国流感监测方案(2012年版)》等相关规范要求,做好流感、手足口病等冬春季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监测和病原学检测,特别是聚集性病例及重症和死亡病例的病原学检测,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和病原分布情况,尽可能准确分析研判疫情趋势,为科学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三、积极加强病例诊治

各医疗机构要按照《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2年版)》、《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年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临床处置流程图(年版)》、《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年版)》等相关治疗规范要求,着力提高流感、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诊断、救治能力;充分认识当前疫情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克服麻痹思想,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促检查,狠抓措施落实。各单位要加强医务人员的诊断治疗、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相关知识的培训,认真做好病例的诊治工作。对于轻症病例采取居家隔离治疗,重症病例转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四、进一步落实重点场所防控措施,严防疫情蔓延

各镇(街办)卫生院要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辖区内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卫生保健人员流感、手足口病防控业务的培训、指导和检查,督促辖区内中小学、托幼机构落实晨检制度,指导其做好缺勤登记、报告、消毒和健康教育工作,必要时根据相关规定采取停课、停托措施。各医疗机构要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重点做好门诊、急诊、发热门诊、手足口病病区、儿科、新生儿病房、重症监护室等重点区域管理工作,切实落实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五、进一步规范疫情报告

全市启动应急监测,各卫生院要加强辖区中小学校、托幼机构晨检情况的主动收集、汇总、分析,监测学生的发病情况,于每日上午10时前将监测情况通过办公系统报市疾控中心传防科汇总。各镇(街办)卫生院接到学校、托幼机构疫情报告人报告传染病疫情或其它相关事件后,应及时组织公共卫生人员对报告事件进行现场调查核实,并将现场核实情况报告市疾控中心。市疾控中心根据相关工作方案要求,安排落实进一步的疫情处置措施,并及时将相关信息报告市卫生局。

六、加强健康宣传,做好风险沟通工作

第2篇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 高二二班国旗下演讲››《语言美,滋润心田》 国旗下讲话››爱护公物(第二学期第十三周)››国旗下讲话——学雷锋 我做起››关注生命质量,提高互助自救能力 国旗下讲话››关注交通安全 国旗下讲话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内容是春季传染病的预防。春天是个阳光明媚,暖风熏人的季节,但就在我们尽情享受春天美好景致的同时,也不能忘了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春季要特别关注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健康。冬春交替之际,人体内部系统还来不及适应气候的变化,加之初春天气忽冷忽热,早晚温差较大,人体的免疫系统来不及调节以适应外界的变化,同时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又比冬季活跃,所以人体就容易患病。同学们,春季是流感、流脑、腮腺炎、麻诊、水痘、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两季,传播迅速、流行性强,是最常发生的疾病。为切实加强学校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有效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特提出以下要求:

1.同学们都要树立起预防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切断传播途径。不食用不清洁的食物,坚决杜绝购买路边小吃,流动摊贩的食品,不吃生食,不喝生水。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洗手,减少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

3.春天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同学们要上好体育课和阳光活动课,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同时也要合理安排运动量,以免运动受伤。另外,睡眠休息要好。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显得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否则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4.各班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身体变化,发现有学生发烧等现象,要立即让学生就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5.各班要积极开展春季传染病预防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发现身体异常,及时到医院就疹。

6.保持教室环境的空气流畅,少去拥挤、密闭的公共场所;

同学们,以上是对春季传染病预防的几点简单的措施,希望引起全体师生的重视,学校将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对各种传染病的预防措施,确保同学们的身体健康,消除传染病的各种隐患。

>>《春季传染病的预防 第三周升旗仪式及国旗下的讲话》

第3篇

传染病手足口预防措施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发病,手足口病多发生在夏天和初秋。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成人和大儿童也会传染上这种病,但是由于大部分以隐性感染为主,所以没有很明显的症状。 手足口病是,最常见的病原体是甲类柯萨奇病毒,属于肠病毒的一种。

一、传染源:人是本病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手帕、玩具餐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通过日常接触传播,亦可经口传播。

三、易感人群:幼儿多发,小于三岁的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四、临床表现: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常拌咽痛。发热一至二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黏膜。一至二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常见于手掌、足底,也可见与臀部。

五、手足口病预防措施:

1、做好晨间检查,发现疑似病人,要及时送诊、居家休息,及时隔离治疗,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2、做好疫情报告,及时发现病人,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疾病蔓延扩散。

3、流行季节教室和场室等要保持良好通风;

4、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见下图);

5、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做好环境卫生、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

6、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要清洗消毒;衣物、被褥、玩具、毛巾等要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7、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还要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6、中药具有清凉解毒作用,如:板兰根、大青叶、金银花、贯众等具有一定效果,可用水煎服。

手足口病预防消毒方法:1.中心保持教室的良好通风;

2. 每天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必须进行清洗,餐具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

3. 每天必须对门把手、桌面、座椅、图书、教具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4. 老师要教育指导学生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5. 学生进入中心要检查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6. 毛巾等煮沸或蒸汽消毒,也可用消毒剂溶液浸泡;

7. 全天班学生的睡觉教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8.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9. 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保育员不要学生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学生;

10.保育员、老师处理学员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11.每天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希望各位中心老师提高预防意识,以保证中心孩子的健康。

手足口病预防方案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根据当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切实抓好病情监控和防治工作,召开了“传染病防控专题研讨会”、制订了“手足口传染病预防方案”、举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点问答》专栏,使教师、学生、家长明确此种疾病的病理、发病时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一、明确防控责任,落实防控措施。明确校长为学校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班级传染病防控第一责任人,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学校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处理工作。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做好学生的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和补种的宣传工作,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

二、强化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防控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手足口病、麻疹等春季传染病的防控知识。

1、开展“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宣传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同时通过班会、健康教育课、家长会、板报、队会等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传染病防控知识。

2、少先队发动春季爱国卫生活动,主题:“动员师生,清洁家园,减少疾病,促进健康”。 各中队要根据活动的要求,研究制定本中队的具体实施方案和防控传染病措施,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任务,使之人人知晓,营造出良好的爱国卫生运动防控传染病活动氛围。

3、活动内容

①全面清理环境。各班级要立即开展卫生大扫除,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室内外卫生整治活动,对卫生死角进行全面清理,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存放、统一收集,搞好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各班级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清扫,少先队大队部进行卫生检查和评比活动,使内外环境整洁有序,无卫生死角。

②清除污水。对部分生活污水要定点集中排放;对低洼处污水坑立即进行填埋。

③开展灭蝇、灭蚊和定期消毒杀菌活动。

④搞好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班级卫生。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向全体师生倡导良好的卫生习惯,“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生活垃圾,保持户厕清洁,防治病从口入。学校教室、桌椅要定期清扫擦拭和消毒。

⑤加大饮食、饮水卫生监管力度。

⑥各班级广泛利用各种宣传阵地进行预防传染病宣传,有针对性地宣传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做好手足口病等春季传染病疫情监测预警工作,提高救治防控应急处理能力,做好晨检工作,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完善防控救治应急预案。

⑦示范引路,树立一批爱国卫生的典型,进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树立环境综合治理好、辐射效应强、管理规范的典型班级。

三、严格晨检制度,及时报告疫情。要求各班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加强对本校师生的疫情监测。落实晨检制度,填写晨检日志,记录学生缺课情况和原因。一旦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例及时做好隔离和上报工作,切实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早处理。

四、加强环境整治,提高防控能力。学校经常性地对教学生活环境和基础卫生设施进行自查。动员师生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彻底清除卫生死角,保持教室、图书室、专用教室等室内场所经常通风换气。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五、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责任。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师生健康放在第一位;坚持预防为主,着力抓好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整治和疾病防控工作。

2、广泛宣传,全面发动,群防群控。广泛宣传预防疾病的卫生知识,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疾病,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做到群防群控。充分利用校园宣传栏等宣传媒体,有针对性地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宣传春季传染性疾病特别是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教育家长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要将“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宣传到每一个师生和家长,使广大师生和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引发原因、传染途径、预防方法和治疗措施。

3、明确任务,强化责任意识。预防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班主任、年级组长为具体责任人,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4、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取得实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开展自评活动,并加强信息的送报工作,确保春季传染性疾病防控目标全面实现。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及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根据当前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要求,学校切实抓好病情监控和防治工作,召开了“传染病防控专题研讨会”、制订了“手足口传染病预防方案”、举办《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点问答》专栏,使教师、学生、家长明确此种疾病的病理、发病时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做到群防群控,保护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手口足病症状: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第4篇

【关键词】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特点;预防控制;易感人群;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1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27-02

呼吸道感染指的是病原体经过人体的咽腔、鼻腔、支气管、器官等器官侵入人体而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具有潜伏期短、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发热传染性强、难以控制等特点,是对人类生活具有较大威胁的传染病类型。上世纪末,许多发达国家都对水痘、肺结核等传染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和研究,我国也在非典后做出相应的隔离防护标准,使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有所成效,但是随着不同类型呼吸道疾病的逐渐发生和发展,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始终不能放弃。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呼吸道传染病的相关传染特点,及其有效临床预防和控制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病;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1-72岁,平均(5314±253)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全身酸痛、头痛、流涕、咳嗽、水痘、风疹等。

12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接受治疗期间的临床资料,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临床症状、用药情况等有效信息录入excel表格,进行系统研究[1]。主要针对患者的发病特点、传播途径等进行,并根据患者的不同病症特点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总结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

13 统计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χ±s)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 果

经本组研究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表现为呼吸道传染病、阴性传染源、动物等,经临床对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呼吸道传染病的特点

31 感染源 经本组研究发现,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十分复杂,种类繁多,主要表现为病毒、细菌和衣原体等,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病毒,下呼吸道感染主要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2]。呼吸道传染患者是引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传染源,特别是水痘、麻疹、百日咳等不具备携带病原状态的传染病,携带病毒的患者是其主要传染源。其次,健康带菌人群和隐性感染也是传染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感染源。此外,禽鸟类等动物也会携带较多病毒或细菌,是导致人类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感染源。

32 传播途径 猩红热、麻疹、肺结核、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尘埃、飞沫、气溶胶等方式传播,其中飞沫传播方式只是在患者与传染源距离很近或接触时才能被传染,在无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只要与感染源之间的距离保持>2厘米就能绝对防治感染[3];此外,部分呼吸道传染病也可以经过间接接触传播。

33 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呼吸道传染病,特别是儿童、婴幼儿、来年人等,其中季节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冬季和春季比较多发,主要原因表现为季节性的门窗进步,房屋内空气不流通,气候变化大等。

4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由于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较为广泛,且不易治疗,反复发作,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具有较大影响,如何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是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具体的措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41 隔离 隔离带有感染病菌的患者是治疗呼吸道传染病的一项有效措施,传染病患者是导致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感染源,有效的将病毒携带者、传染病患者等隔离治疗可以从根本上减小健康群体感染传染病的几率。

42 追踪接触者 接触传染病患者的人群会携带细菌、病毒等,根据消息的监测信息确定影响其影响人群和范围,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观察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新病例,并及时予以相应的治疗。

43 带菌患者用药治疗 对携带喜剧行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疫情发生时可以给予敏感的预防性抗生素治疗。

44 保护易感人群 季节交替是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原因,冬春季节应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疫情爆发时要对老年人或儿童等抵抗力低下的人群进行急性接种或给予预防性药物治疗[4]。

45 环境处理 生活环境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结合传染病的感染源、污染范围等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必要的环境处理,保证生活环境的清洁、空气流畅,并给予必要的消毒处理。

46 健康教育 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于发展与患者对其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关系密切,加强对易感人群的将抗教育,使之了解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原因、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告知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是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邓小雁衢州市44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九卷 预防分卷)[C]2011,18(07):109-110

[2] 于亚军各地要做好冬春季突发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工作[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2,13(04):198-199

第5篇

一、加强人员排查管控

各村社区要及时认真传达学习省、市、市和镇党委政府各级相关会议精神,提高政治站位,要清醒认识到今冬明春疫情防控形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进一步强化在外务工人员排查、管控工作,坚持每日上报在外务工人员、返乡人员、居家隔离人员台账。

1.做好在外务工人员情况摸排,健全完善在外务工人员台账,对目前在重点地区,特别是高中风险地区的务工人员要做一次全面的摸排,必须主动联系,随时了解掌握务工人员动向,劝阻其在解除高中风险警戒之前不要返乡,并告知其今年因疫情影响已经呼吁所有在外人员在当地就近过节,减少人员流动。如果确定要返乡,需要提前10天向村、社区电话联系报备,在接到同意返乡的通知后,在返乡前按疫情防控要求提前做好核酸检测,提供个人行程绿码,如因个人行为不当引起疫情传播,将受到相应处罚。

2.已经返乡的人员,要加强个人管控,任何时候主动配合开展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对采取居家隔离措施的人员要求其按要求配合做好核酸检测和日常体温监控,严格居家隔离措施,严禁参加任何聚会和走亲访友,在家与家人也要有隔离措施。

3.做好本地人员的管控,取消非必要的人员聚会,尽量取消社会活动聚集,减少在外聚集就餐,同时要劝阻重点疫区的亲朋好友推迟来访,在疫情防控期间不组织超过50人以上的聚餐和集会活动,如果要组织提前5天向村社区申请,村社区及时向镇综治办请示报备。

牵头领导:、

责任领导:各包片领导

责任部门:镇民政办、镇综治办、各村社区

二、开展今冬明春疫情防控百日大宣传活动

严格按照市、镇工作要求,深入开展宣传行动,要求各村社区设立宣传站1个,成立宣传队伍,通过循环放广播、印发宣传资料、悬挂标语等形式,同时充分利用会议、微信、qq等多种方式,加强农村地区防控信息通报和卫生健康防疫知识宣传,引导群众及时关注官方疫情动态,提高疫情防范意识,增强群众健康意识、防病意识,引导群众戴口罩、勤洗手、少串门、少聚集、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树立良好饮食风尚,形成健康文明、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天天讲广播、日日说宣传的宣传氛围。

牵头领导:

责任领导:各包片领导

责任部门:镇宣传文化中心、广播站、各村社区

三、开展今冬明春人居环境整治百日行动

各村社区要组织开展村庄集镇清洁行动,切实提高农村环境卫生质量,重点对房前屋后的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柴草乱堆、畜禽散养等“脏乱差”突出问题进行整治,进一步加强对农村集镇、农贸市场、场镇超市、人员聚集点、庭院、公共厕所等重点场所、重点区域日常保洁和消毒力度,铲除病毒滋生源头,为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积极开展家庭及周边环境大扫除。充分发挥村(社区)组组织动员作用,发动群众从家庭即周边环境着手、从不文明习惯改起,自己动手净化绿化美化家庭和公共空间,保持居室空气流通,做到室内桌面地面勤打扫、家居用品勤换洗、生活用具齐摆放。要充分发挥社会动员优势,结合春节等时点,广泛号召动员群众,构筑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坚固防线,积极开展家庭环境卫生大扫除。

2.全力做好公共区域清洁卫生、消除垃圾。充分发挥村(居)委会协调组织作用,落实村社区环境卫生保洁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定时定点清理农村公共区域、社区单元楼道口、垃圾收集点、公厕等公共场所垃圾和废弃物。各村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村保洁长效机制、实现保洁员全覆盖,组织农户清扫,实现村内户外道路、公共活动场所、沟渠水塘等无垃圾。保证村庄垃圾有人清扫、有人清运,不乱堆乱放,环境干净整洁。镇直各单位要全面动员做好各自公共区域清洁卫生,特别是学校、车站等人员集中密集场所。

3.加强病媒生物防制。根据本地气候特点,冬春季传染病流行趋势和病媒生物危害情况,加强病媒生物监测,积极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防治为辅的病媒生物防治工作,减少病媒生物擎生地,切实降低“四害”密度,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有效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牵头领导:

责任领导:各包片领导

责任部门:镇振兴办、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

四、大力开展爱国卫生专项行动

(一)开展集贸市场专项整治

社区、市场监管所要以“优环境、防疫情、保健康,促规范”为主题,狠抓集贸市场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等工作。

1.健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的设备或者设施,进一步完善集贸市场环卫设施、给排水、公厕、垃圾站、污物(水)处置和消毒等服务设施。

2.加大清洁卫生保洁力度。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落实管理措施,配齐配全专职保洁人员和卫生监督员,实行“定人员、定岗位、定责任”三定责任制,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良好;采取垃圾及废弃物袋装化,定时收集清运,全天候保洁,开展确保市场整洁卫生。市场监管所要严格按照《市家禽集中交易和定点屠宰管理办法》,督促市场内不得有活禽交易和屠宰活动。沿河流域村社区还应注意河道清洁。

3.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经营食品的摊位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法》和《集贸市场食品卫生管理规范》,严禁现场宰杀销售活禽,尤其是加大对冷藏冷冻食品的监管,加强从业人员个人防护,严格运输工具消毒,市场监管所要摸清底数、建立台账,适时开展监测检测,坚决切断冷链物流病毒传播途径。

牵头领导:

责任领导:各包片领导

责任部门:镇集镇办、市场监管所、愣山社区、黄浒社区、古佛寺村、新溪坝村

(二)开展公共场所专项整治

各村(社区)、各单位要以“突出重点、标本兼治”的工作原则,规范公共场所管理,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整体水平,防止各类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1.广泛开展健康科普教育。村(社区)以爱国主义教育、文明卫生习惯、肺炎等冬春季传染病防控知识、社会心理健康等为重点内容,采用健康教育专栏、宣传单、多种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科普知识,增强群众文明卫生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加强人员流动管理。村办公室、茶馆、副食店等人员密集场所,减少大范围人员聚集活动,人员接触时尽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落实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等措施。

3.落实公共场所经营单位的防控主体责任。各单位、各商铺要严格执行各项防疫规定,加强室内通风、环境消杀、人员健康监测,完善排队间隔、座次间隔提示提醒措施,打造卫生安全、公众放心的公共场所,严防传染性疾病在公共场所传播。

牵头领导:

责任领导:各包片领导

责任部门:市场监管所、各村社区、镇直各单位

(三)开展交通运输专项整治

各村(社区)、车站要以“秩序规范,交通顺畅、管理有序”为目标,进一步规范交通场站,交通工具卫生秩序,确保冬春季疫情防控持续加强。

1.强化乘客组织管理。持续落实司乘人员查验健康码、检测体温、佩戴口罩,合理引导乘客亮码、测温、安检、候车时分散排队,减少乘客在车站、车厢内的聚集,方便乘客出行。

2.落实交通工具通风消毒。持续严格落实车站、交通工具设备设施消毒工作,做好日常清洁消毒,交通工具每日运营结束回库后须全面消毒,加强对非法运营车辆打击力度。

3.加强应急处置的演练。车站细化应急措施,定期开展演练,如遇体温异常情况,工作人员对其引导致临时观察点,同时及时报告,并按既定流程进行后续处置。加强文明劝导,做好春节等节假日乘客量大幅增多的应急准备。

牵头领导:

责任领导:各包片领导

责任部门:镇交管办、车站

(四)开展餐饮行业专项整治

各村(社区)、市场监管所要以超市、餐饮企业等场所的食品安全、卫生整治为重点,切实规范配送过程,持续改善餐饮服务场所环境卫生,确保群众吃得放心、安心、舒心。

1.强化食品行业单位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不达标就整改,不整改就严处”要求,实现周边环境整洁。就餐场所干净、后厨合规达标、仓储整齐安全、餐饮用具清净、公勺公筷分餐制,从业人员健康,配送过程规范“八个达标”。

2.落实食品安全市场监管责任。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要继续加强督查检查不松懈,落实防控要求不放松,持续保持良好加工环境条件,保障群众食品安全。

3.严把冷链物流渠道关口。把好重点人员关,加强从业人员防护,切实保障冷链物流一线工作人员自身安全;把牢工具关,严格运输工具消毒,坚决防止病毒通过交通运输渠道传播;强化信息关,督促进口冷链食品运输企业严格执行信息登记制度。

4.加强农村自办宴席的管理。严格落实农村坝坝宴管理,针对春节前后人员聚集增多的趋势,各村社区要加强管理,严格落实自办宴席申报制度,对自办宴席超过50人的全部要求进行申报,市场监管所要及时进行检查。大力加强宣传引导,教育群众春节期间家庭宴席控制一家人参与,不扩大范围。

牵头领导:

责任领导:各包片领导

责任部门:镇综治办、各村社区、市场监管所

(五)开展公厕专项整治

各村社区要严格街道区域内公厕管理,要加强指导,公厕标识标牌应清晰明了,无牛皮癖小广告。洗手盆,厕门等公用设施完好,厕所内无异味、无尿垢、无苍蝇、无蛛网。

牵头领导:

责任领导:各包片领导

责任部门:各村社区

(六)开展宾馆酒店专项整治

社区要以“改善经营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消除安全隐患”为目标,加强规范管理,开展宾馆旅店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1.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宾馆酒店内应储备一定的防疫物资,设置专用的清洗消毒间,配备专用的分类浸泡消毒容器和保洁柜。做好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工作,定期开展环境采样和消杀。

2.加强客房通风换气。宾馆酒店客房需保持通风良好,经常开窗换气。

3.做好房间消毒和病媒生物防制。洗漱池、浴盆和抽水马桶等客用用品应每客每日全面清洗消毒,客房每客每日清理全面消毒,定期在店内采取灭蚊、蝇、鼠、蟑螂措施。

4.落实健康管理。在宾馆门口要求入住人员主动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接受旅居史排查。制定并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制度、应急处置预案,传染病和健康危害事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疫情风险,应及时向政府汇报,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五、强化组织保障,狠抓专项运动落地落实

第6篇

关键词: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1]学前期幼儿年龄小,身体抵抗力差,属易感群体。幼儿园是幼儿密集的特殊场所,易感人群集中,稍有不慎,容易造成传染病的大面积感染,因此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研究目标

基于学前期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特点及《幼儿园传染病防控策略的研究》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调查我园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所取得具体成效,了解中班段幼儿对传染病基本知识掌握的具体情况,分析我园目前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整合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有效资源,促进幼儿高度参与教育活动的全方位、立体化、高效性的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组织策略。

二、幼儿园中班段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幼儿掌握传染病基本知识情况现状分析

我园中班段共有112名幼儿,笔者主要采用谈话法与班级教师及幼儿进行交流,并通过观察法了解幼儿日常生活的卫生习惯。

笔者通过询问幼儿对传染病名称、基本特征、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了解程度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85%的幼儿知道幼儿园常见的传染病,如“手足口”、“流感”、“肠道疾病”(幼儿口语表述为拉肚子)等,但对于“腮腺炎”、“麻疹”、“水痘”等传染病知道的较少。

知道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对着一个小朋友打喷嚏,他就被传染了(流感)”、“吃脏东西会生病”、“吃水果前要洗干净”、“不喝生水(肠道疾病)”...,对于“水痘”、“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不能准确的说出其传播途径。约19%的幼儿对于传染病传播的原因会说出“衣服穿得少了”、“睡觉的时候没有盖(好)被子”等原因,这些虽然也是传染病发生的原因,但属于潜在因素,不属直接诱因,这部分幼儿对传染病传播的直接原因和潜在原因概念相混淆,并不能准确的进行区分;98的%幼儿都能说出传染病的简单预防方法:“去医院看病”、“打针、吃药”、“不去人多的地方”、“勤洗手”“不吃变质、腐败的食物,多吃干净的水果和蔬菜”、“多喝水,锻炼身体”等;大部分幼儿知道手足口病的高发季为春季,肠道疾病多发生在夏季,但对幼儿园常见的其他传染病并不能准确的说出其相对应的高发季,10%的幼儿甚至会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概念混淆。

(二)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遵守现状

笔者重点对我园中班段孩子一日生活卫生常规,如饭前便后洗手、入厕卫生、饮水、勤剪指甲等习惯的遵守现状进行观察。

饭前便后洗手这一生活卫生习惯每个孩子都遵守的很好,幼儿会自觉地在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洗手。但只有75%的孩子会自觉地用七步洗手法洗手,20%的孩子只是简单的用水把手打湿,挤一点洗手液在手心、手背搓一下用水一冲,就算洗过手了,5%的幼儿不用洗手液,直接用水冲洗手心、手背就算洗过手了。

入厕的卫生习惯保持很好,男孩女孩都能很清楚的分辨大、小便池,幼儿都能做到入厕时准确的把大小便解在便池里,便后自觉冲水。

笔者观察到中班段孩子在喝水时都能准确的找到自己杯子的位置,做到只拿自己的杯子,不碰、不用被人的杯子,并能做到按需喝水。

中班段幼儿用餐卫生习惯都能做到按照老师的卫生要求进行进餐。吃饭时安静吃饭,基本上能做到忍不住打喷嚏时会及时避开餐桌,90%的幼儿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让家长每周剪1~2次指甲。

(三)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方式现状

笔者根据自身传染病教育活动执教的过程及与其他教师就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进行交流,发现我园传染病防控教育活动形式多为讲故事、PPT图片展示等形式向幼儿讲解传染病名称、基本特点、传播方法、预防措施等知识,幼儿多为听老师讲,观看图片的方式进行了解。

三、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策略研究中的解决方法

(一)提高教师自身预防传染病的知识技能及防控能力

“给孩子一滴水,教师要准备一桶水”。教师首先要牢牢掌握幼儿园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及预防方法,严格按照幼儿园规定的卫生保健制度做好幼儿园的卫生消毒工作,认真学习、领悟《纲要》、《指南》精神,做到“头上有纲领,心中有孩子”的境界。

(二)多种教育组织方式提升幼儿活动高效性

1.深入了解孩子。《纲要》中指出“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4]笔者在充分了解本班孩子实际生活经验及已有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基A上,针对本班孩子的认知特点设计合适的传染病预防教育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达到教师预设的知、情、行目标。

2.利用信息技术及幼儿同伴资源。在引导幼儿掌握传染病预防知识的教学活动组织上除了讲故事、出示图片等形式,还可以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传染病经验。如播放一些预防传染病的视频,并请少数患病幼儿(已痊愈)结合患病经验对教学活动组织方式进行丰富,更容易使幼儿“感同身受”达到预期教育目标。

3.合理利用家长职业资源。笔者特意邀请袁XX小朋友爸爸(中医院儿科医生)入园开展“家长课堂”,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引导孩子们系统掌握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孩子们很喜欢家长课堂这一教育活动组织形式,课堂参与积极性很高,同时也使家长更加了解我园多渠道开展预防传染病的工作。

4.创设多种形式的物质环境、主题教育。笔者利用孩子们非常喜欢玩的区角游戏,帮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如在孩子们都很喜欢的“爱心医院”、“娃娃家”区域投放跟预防疾病有关的材料,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丰富传染病有关知识。

笔者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教育活动组织方式的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掌握传染病基本知识的幼儿由85%上升为91%,自觉采用七步洗手法的幼儿由75%上升为93%。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师幼互动的实际效果更好,如何提高传染病教育活动组织形式的高效性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总之,传染病的有效防控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幼儿正确认识传染病这一生命状态,对传染病不害怕,不恐惧,积极应对,相信孩子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

[2]王瑶.《对中班幼儿进行传染病防止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思考--两所幼儿园的案例分析》[C](硕士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第19页)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重点突破、规范管理”的原则,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分级负责,全民参与”的工作方针,以改善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第个爱国卫生月活动为契机,对辖区环境卫生开展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的有效整治活动,努力塑造环境优美、安全文明、秩序井然的新形象,为广大居民群众创造安全、放心、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主要工作

(一)大力开展春季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整治市容环境卫生,强化日常清扫保洁及垃圾清运,切实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一是加强对小街巷清扫保洁的监督工作,坚决执行“早七时前完成大扫除,全天候保洁”制度。二是加强楼群院落卫生管理,保洁到位,垃圾清运及时,地面、楼道、阳台干净、整洁。三是加强对集贸市场卫生死角和乱摆乱放的清理整治,消除污水污物,保持辖区卫生整洁美观。四是对家禽实行圈养管理,落实禽流感防治措施,使辖区达到“六无”标准(“六无”:即无暴露垃圾、无乱贴乱画、无散养家禽、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为各类传染病的防控提供基础和环境保障。

(二)标本兼治,努力降低“四害”密度

要抓住春季这一有利时节,动员和组织辖区单位和沿街门店清理室内外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污物,减少蟑鼠蝇蚊栖息场所,着力抓好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场所的防鼠防蟑防蚊设施建设,彻底治理垃圾、污水、污物,消除卫生死角,减少“四害”栖息场所,降低“四害”密度,杜绝以病媒生物为媒介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三)抓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充分利用四月份爱国卫生月活动,以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为载体,开展以防治传染病、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等为主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卫生防病科普知识,广泛宣传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典型症状和预防方法,以预防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引导广大居民群众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保障居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三、实施步骤

各社区要严格按照的统一安排,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进度,狠抓各个环节,高标准如期完成各阶段的重点工作。本次爱国卫生月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年3月7日至20日)宣传发动阶段。在、社区层层召开动员会议,明确此次爱国卫生月活动的重点,制定本街实施方案。各社区也要结合辖区爱国卫生工作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二阶段:(年3月21日至4月24日)集中整治阶段。针对环境卫生存在的薄弱环节,各社区要严格按照的统一部署,结合总体实施方案要求和各自的工作实际,细化工作内容,严格工作要求,靠实责任,落实任务,认真组织开展好整治活动,着重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卫生难点问题。

第三阶段:(年4月25日至4月30日)考核总结阶段。各社区认真进行检查自评,将不定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本次爱国卫生月活动时间紧、任务重,各社区要充分认识开展爱国卫生月活动和春季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性,联系工作实际,加强组织协调,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落实爱国卫生月活动和春季爱国卫生工作各项任务,为春季预防疾病工作和全省第八次城市卫生复查夯实基础。

(二)广泛发动,全民参与。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充分调动多方力量积极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结合“爱卫月”活动,以周末大扫除活动为契机,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全面调动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卫生环境综合整治的积极性。

第8篇

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为切实加强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根据《县教育局2011年学校传染病防控实施方案》要求,现将《乡中心学校2011年学校传染病防控实施方案》下发给你请各校拟定相应的实施方案认真抓好此项工作。

一、建立组织明确职责

1.各学校要建立以校(园)长为组长,学校分管副校(园)长为副组长的安全领导小组,形成学校领导、分管领导、教师、学生四级传染病防控管理网络,校(园)长是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学校还要设立一名传染病防控联络员,负责日常情况的收集与上报工作。

2.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职责:制定传染防控工作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人、财、物等传染病防控保障机制,完善卫生室的功能,加强对学生饮食的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积极防控传染病。收集、汇总有关信息,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乡中心校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疫情,协助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做好对疑似病人的监测处理及环境消毒工作。要定期组织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的应急演练,以科学应对突发传染病事件。

二、积极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一)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

各学校应建立和完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预案,并组织学校师生学习和演练。学校传染病应急预案内容: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组织管理、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预警系统、传染病报告制度、发生传染病时的应急控制措施、传染病的日常预防措施,还应包含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如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特殊重大传染病流行(如非典、甲流感),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可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所采取的措施、确保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等内容。

(二)加强教育和管理工作。

1.各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按照规定开设健康教育课。

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特点,每学期至少集中开展2次以上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和公共卫生责任感。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努力做到“四勤”(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四不”(不随地吐痰、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牙刷和口杯、不过度紧张和疲劳)。

2.各学校要加强学生的饮食管理,保证学生饮食安全。

要建立传染病疫情管理档案。各学校领导要熟悉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特别要依据传染病发病规律将有可能暴发或流行的病种纳入重点检查内容。经常了解学校师生对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意见,经常查看学生食堂、教室等场所的卫生状况,经常检查督促有关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把传染病防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落实奖惩制度,每星期至少进行一次卫生检查,做好记录并进行公示。

(三)建立学生晨检制度。

各级学校必须严格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在学校兼职校医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症状时,应当及时告知学校兼职校医进行进一步核实排查,必要时将患者送正规医院就诊,保证对传染病病人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四)建立学生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制度。

班主任应当密切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怀疑为传染病,要及时报告给学校或兼职校医。学校接到报告后应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

(五)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控措施。

各学校按照规定做好教室、、图书室、食堂等人群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消毒工作,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气温较低时要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户开窗换气,气温回暖后则要实行全日开窗的方式换气。同时,要做好校园内公共设施和公共用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搞好校园环境卫生。

(六)严格执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1.报告内容及时限。

在同一班级(相邻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时;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班主任应当在第一时间内向学校主要领导上报相关信息,为各级在第一时间内逐级上报打开安全通道。

2.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上述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应当以最快捷的方式在第一时间内报告乡中心校及当地传染病防治部门。

3.疫情处理。

各相关学校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对本单位发生的传染病疫情进行调查和处理,做好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保证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检查督导

第9篇

摘要: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流腮”,是一种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4-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好发于冬、春季,在学校、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暴发流行,曾在我国多个地方发生大流行,成为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重点疾病之一。目的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及治疗,以达到及时有效地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缩短流行时间,杜绝传播、传染的目的。方法 环境消毒,用84消毒液喷雾及擦拭消毒,用食用醋熏蒸,保持房间空气流通,隔离传染源,治疗感染者,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结果流行时间120天,65例患者均获痊愈。结论通过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治疗,可以达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缩短流行时间,杜绝传播、传染的目的。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预防控制 治疗

前言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是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临床特征为发热及腮腺非化脓性肿痛,并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器官。常可引起脑膜脑炎、炎、胰腺炎、乳腺炎、卵巢炎等症状。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对辖区内一所出现疫情的小学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调查总数752人,男450人,女302人。发病65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12岁。其中男45例,女20例。所有发病病例均有、食欲不振、耳部疼痛及腮腺肿大等症状和体征,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呕吐,病例大多集中在部分班级。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根据临床表现和流行特点,确定为校内腮腺炎发病流行。

1.2 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主,患者以学龄儿童为主。此次腮腺炎的发病流行,主要原因是由学生缺乏对该病的免疫力,部分学生未接钟腮腺炎疫苗,教室通风换气不充分,自从成立小组合作学习惯,学生相互密切接触,在发生首例病例和疫情流行趋势时,学校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未能及时向卫生部门报告,没能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致使本病在校内流行。

1.3 处理措施

(1)对一周发病较多的班级6(1)班进行停课,对全校学生发致家长的一封信。介绍腮腺炎危害,传播途径,主要临床表现,对学生进行有关腮腺炎防治知识的教育,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传染病是可防、可控、可治愈的,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更多孩子的身体健康

(2)对学校教室、寝室进行全面消毒,对患病学生进行调查随访,核实诊断疫情,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3)积极治疗者,隔离传染源:对患病学生禁令居家隔离治疗或住院治疗。治愈前,不得进入学校上课或进入公共场所,以免传播、感染他人。患者治愈返校时,须接受卫生部门的健康体检,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4)加强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对教室每天进行空气消毒,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阻止病毒在空气中传播,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5)开展预防接种,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家长可采取自愿的原则带学生到镇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注射腮腺炎疫苗,费用自理,每针75元。同时,也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预防性服药。

(6)加强疫情监测与报告工作:①卫生部门每天对学校进行调查,进一步核实腮腺炎发病数,核实诊断,了解掌握患病学生治愈及返校上课等情况。②学校加强传染病疫情的预警报告,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及时报告卫生部门,同时配合卫生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对可疑病例进行隔离观察、治疗,防止疫情蔓延。③辖区医疗单位加强对疫情的监测报告,每天学校进行走访、调查,了解情况,及时汇报,每天定时向卫生院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1.4 结果 流行时间120天,65例患病学生均获痊愈。

2 体会

对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和教育,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增强民众对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及预防意识,合理开展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及蔓延扩散,确保民众身心健康。一旦发现有腮腺炎,不应恐慌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可入托或上学,以免传染给其他小儿。另一方面教师及学生家长应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膳食、劳逸结合、增强疾病的抵抗体力,避免腮腺炎的诱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

第10篇

【关键词】 治未病;传染病;防控;应用

治未病既是一种医学思想, 也是一种传统的健康理念, 其本义是未病先防, 以防患于未然、除疾于未萌和祛病于未起为根本目的[1]。近年来,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疾病防控中的应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 其主流观点可归结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 瘥后防复”等3个方面。其中“未病先防”是指未雨绸缪, 避免发生疾病;“既病防变”是指采取措施阻断传变, 延缓或阻止疾病进展;“ 瘥后防复”则指注重扶正调摄, 以防疾病复发[2]。本研究结合相关资料就中医治未病理论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传染病防控提供参考。

1 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内涵及优势

治未病的理念最早形成于春秋时期, 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其后历代医家均有阐述。该理论的思想精髓为“医未病之病”, 做好“预防为先”、“见微知著”和“已病防变”, 主要优势体现在“治其未生”、“治其未发”、“治其未盛”、“治其未传”和“治其未复”等5个方面[3]。其中“未生”是指无病, 处于健康状态, “治其未生”即针对健康人群通过养生保健等方法做到未病先防, 防患于未然;“未发”俗称亚健康状态, “治其未发”即做到先病服药、治在症先, 发病后采取措施防止疾病进展和传播;“未盛”是指已发病但病势未盛, “治其未盛”即注重选择正确的治疗时机, 于疾病未盛之时进行治疗;“未传”是指虽处于疾病状态但未传变, “治其未传”包括既病防变和既病之后采取治疗未病脏腑的方法来治疗已病脏腑;“未复”是指病后康复阶段, 此时人体气血亏虚, 疾病出现好转, “治其未复”应注重调理, 防止复发或产生后遗症。

2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2. 1 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是指于疾病未发之时, 通过增强体质及抵抗力, 做到防患于未然, 预防疾病发生。就传染病防控而言, “未病先防”的主要目的是调动机体的最大能量来提高对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4],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依据传统“疫病”理论做到顺应四时, 调节阴阳。季节不同, 易感之邪和易患之病也存在差异, 如春季易患流感、麻疹、腮腺炎、水痘等传染病, 夏季易患霍乱、乙脑、痢疾、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 秋季易患充血性结膜炎等疾病, 冬季则易患呼吸道传染病[5]。因此, 应加强宣传教育, 提醒人们远离传染源, 少去人群积聚的地方。②注重起居保健, 作息应规律。睡眠应充足, 注重劳逸结合, 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 避免过劳和过度安逸, 参加适宜的体育活动, 以抵御各种疾病, 真正实现“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③调摄情志, 精神内守。突发疫情通常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快和变化复杂等特点, 并且易伤精扰神, 应保持良好的心态, 正确认识疾病及疫情。④饮食有节。饮食应适量, 勿过饱, 做到适时有规律, 避免伤及脾胃功能, 注重多样化, 忌烟酒。⑤防止病从口入, 适寒温。要预防传染病, 应先从环境入手, 平时勤洗手, 注重个人卫生, 少去封闭的公共场所, 人群密集时应戴口罩。天气变化时应及时添加衣被, 防止感染“疫气”。

2. 2 既病防变 “既病防变”是指病发后应及时加以控制, 通过“祛邪”防止疾病传变。患者发生传染病并出现早期症状后, 应积极祛邪(治疗), 以防病原微生物“传里”进入气血层面。与西医相比, 中医更注重整体治疗, 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 常通过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改善其内环境, 以达到治疗目的。如患者出现发热症状时, 中医主要根据发病的“寒热”采用富有针对性的退热药方进行治疗, 不仅退热快且不易反弹。以2009年应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为例, 中医通过辨证施治、细分证型等方法采用中医药和达菲有效降低了病症病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做到“扶正祛邪”, 实现中西医优势互补, 进而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目前中医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已获得了循证医学证据。

2. 3 瘥后防复 “瘥后防复”是指疾病治愈后应坚持调理, 以促进机体阴阳平衡、功能稳定, 避免再次复发。临床实践发现, 重症患者经治疗后多数体力减弱, 食欲下降, 应继续服用中药进行调理和治疗, 即使患者无任何不适感, 也可通过长期服用某些中药来达到健体强身、益寿延年的功效。

综上所述, 中医治未病理论具有丰富完整的理论依据, 适用于传染病防控的各个阶段, 注重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 可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在传染病防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应给予必要的重视, 以提高传染病防控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文东, 吕树泉, 苏秀海, 等.中医治未病理论在2型糖尿病干预中的应用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22(2):227-228.

[2] 许前磊, 栗彦芳, 蒋士卿.浅论“治未病”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中医学报, 2010, 25(1):74-76.

[3] 陈永灿.中医治未病的本义是未病先防.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 22(12):1098-1099.

[4] 邱鸿钟, 梁瑞琼.中医治未病的核心思想与政策需求.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2, 20(1):3-5.

第11篇

春季气候变化不定,天气干燥多风,是疾病的多发季节,特别是一些病毒性疾病,对已经发生的病毒类疾病,市场上也没有特效药,给养殖户饲养管理带来了困难。也使他们的经济效益受到极大损失。

下面把春季鸡易发的病毒性传染病及其预防治疗措施作一介绍:

一、鸡新城疫

此病是目前危害发展中国家禽业的首要疾病,被国际兽医局列为A类传染病。俗称亚洲鸡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各种鸡和各种年龄的鸡都可感染。主要传染源是带毒的病鸡,死鸡和带毒鸡。其分泌物、粪便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均可传染病原,传播途径是呼吸道、消化道及眼结膜、泄殖腔和损伤的皮肤进入体内。

1.症状和病变。该病以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为主,表现为鸡群突然发病,病鸡精神萎顿,减食或停食,口鼻蓄积大量粘液,呼吸困难,有咕噜声,排出黄绿便或白色稀便,产蛋急剧下降。剖检可见脾胃粘膜有出血点、出血斑或溃疡。呈急性败血性症状。

2.防治措施。(1)建立健全卫生防疫制度,切实做好预防接种。对经过弱毒力免疫过的鸡或2月龄以上的鸡采用肌注或刺种法接种鸡新城疫I系活疫苗;灭活苗对大小鸡都适用,可有效预防新城疫的发生。(2)鸡群一旦发生本病后,立即封锁、隔离发病鸡群,并彻底消毒。病死鸡的尸体、粪便、垫草、被污染的羽毛应进行焚烧,深埋。

二、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此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幼龄鸡的传染病,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是目前养鸡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病毒随病鸡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使同群鸡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眼结膜而感染。也可经蛋传播。

1.症状和病变。雏鸡表现为突然发病和死亡,病鸡精神委顿,排软便或白色水样便。剖检可见法氏囊发炎肿大,变为黄白色或灰白色,粘膜出血,严重时呈“紫葡萄”状。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

2.防治措施。1.预防接种是预防法氏囊病的一种有效措施。对无母源抗体的鸡使用低毒力株弱毒活疫苗;对有母源抗体的鸡使用灭活疫苗或中等毒力株弱毒活疫苗。2.对发病初期鸡群迅速注射高免蛋黄液。3.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消毒工作,防止从外边把病毒带入鸡场,一旦发病,及时处理病鸡,进行彻底消毒。4.控制继发感染。

三、鸡马力克氏病

此病是由马力克氏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是目前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疫病之一,病鸡和带毒鸡为主要传染源,尤其是这类鸡的羽毛囊上皮内存在大量病毒,随皮肤代谢脱落后污染环境,成为主要传染来源。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及病鸡羽毛而传播。

1.症状和病变。1.病鸡精神不振,羽毛蓬乱,鸡冠苍白皱缩,鸡翅下垂,鸡腿麻痹,呈“劈叉”姿势。嗉囊膨大,食物不能下行,想喝水,往往由于喝不到水而衰竭。2.肝脏肿胀,腺胃增厚出血,皮肤形成结节,内脏器官有肿瘤。

2.防治措施。1.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对种蛋、初生雏、育雏舍进行消毒。2.对一日龄雏鸡认真做好接种疫苗工作,防止雏鸡的早期感染。种雏鸡做好注射二价或三价疫苗。3.坚持自繁自养,防止因购入鸡苗的同时将病毒带入鸡舍,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4.一旦发生本病,在感染的场地清除所有的鸡。

四、鸡传染性支气管炎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养鸡业的重要疫病。

1.症状和病变。1.雏鸡无前驱症状,全群几乎同时突发病,最初表现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发出罗音,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随病情发展症状加重。2.在鼻腔,气管,支气管可见淡黄色半透明浆液性、粘液性渗出物,产蛋鸡卵泡出血或变形,输卵管短粗肥厚,局部充血坏死。

2.防治措施。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1.严格执行检疫隔离,消毒等卫生防疫措施。2.加强环境控制,搞好雏鸡饲管,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供给优质饲料,增强鸡体的抵抗力。3.接种疫苗是目前预防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一种主要措施。弱毒疫苗采用滴鼻,点眼或饮水方法,灭活苗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目前常用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苗接种,方便使用,节省资金。

五、鸡传染性贫血

本病是由鸡贫血病毒引起的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又称出血性综合征。病鸡表现精神沉郁,翅膀皮肤因出血呈蓝色,全身皮肤出血,坏死,血液稀,凝固不良,法氏囊、腺胃严重萎缩。

防治措施:本病也无有效疗法,只能依靠综合防治,及时用血清学方法检疫,淘汰阳性鸡,可有效防治本病发生。用进口弱毒活疫苗接种育成期种鸡可预防雏鸡发病。

六、禽流感

本病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流行于鸡群中的烈性传染病。使鸡群出现高死亡率甚至全群覆没。被国际兽医局列为A类传染病,是真性鸡瘟。鸡群表现高热,咳嗽,流涕,肌痛,伴有严重肺炎,严重的心肾等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高致病性毒株可使禽类突发死亡,也能感染人。

第12篇

[关键词]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R725.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0)10(c)-131-02

Tai'an Daiyue district at 2008 hand-foot-mouth diseas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MA Qiuyun1, ZHANG Kehua2, BI Feng2

(1.Shandong Tai'an Daiyue District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Tai'an 271000, China; 2.Shandong Tai'an Daiyue District Xiazhang Town Hospital, Tai'an 27102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s 2008 Tai'an Daiyue district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epidemi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put forwar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Application describe epidemiological methods, In 2009 Tai'An DaiYue district HFMD patients between the statistical distribution of Three interval. Results: Tai'An DaiYue district 2008 reported HFMD 422 example, distributed in the 18 villages and towns. Most of the Zhoudian street offices cases 99, at least 2 cases Jiaoyu town; Disease main focued on October-December, for the 53.32% of disease; 1-5 years old children as main, the rate of total number was 87.20%; the rate of children live scattered was 66.59%; All the children's nursery was 29.62%; the students rate was 3.79% on children. Conclusion: Tai'an Daiyue district 2008 HFMD pathogenesis of children aged 1-5 for most, with an area of villages and towns bordering patients more, The fourth quarter disease occurrence peak. Pay attention to HFMD control, establish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nsciousness, strengthening work measures, strengthen task execution.

[Key words] HFMD; Epidemiolog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手足口病(HFMD)是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手足口病于1957年在加拿大首次被报道,新西兰Seddon于1957年最早加以描述,1958年加拿大Robinson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6型(CoxA16)[1],1972年肠道病毒71型(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2],此后EV71感染和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手足口病是全球性传染病,世界大部分地区均有此病流行的报道,我国自1981年在上海始见手足口病,以后北京、天津、山东等十几个省市均有爆发流行的报道,2003年以来,泰安市局部地区发生爆发流行,泰安市岱岳区也相继出现了手足口病的流行。为了解泰安市岱岳区手足口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和调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2008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防控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泰安市岱岳区传染病疫情年报、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等,人口资料来自泰安市岱岳区统计年鉴。

1.2 统计方法

对所有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数据处理采用Excel 2003软件,统计分析采用PEMS 3.1软件。

2 结果

2.1 地区分布

2008年泰安市岱岳区手足口病报告显示,全区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发病422例,发病率为42.83/10万。从发病数构成看,粥店街道办事处最高,占全区发病总数的23.46%(99例),其次是汶口镇占12.09%(51例)、道朗镇为11.85%(50例),角峪镇最低,占0.47%(2例)(表1)。粥店、汶口、道朗三乡镇办事处共计发病200例,占全区患者总数的47.39%。

2.2 时间分布

2008年4月25日报告首例患者,5月份患者开始逐月增多,持续至12月份(表2)。从季节分布看,春季无患者报告;夏季报告发病54例,占年报告发病数的12.79%;秋季发病143例,占年报告发病数的33.89%;冬季发病225例,占年报告发病数的53.32%。

2.3 人群分布

发病年龄最小为4个月,最大为10岁。患者年龄以小于6岁为主,占97.63%(412/422)(表3)。男性261例,女性161例,男女性别比为1.62∶1。散居儿童占66.59%(281例),幼托儿童占29.62%(125例),学生占3.79%(16例)。2008年泰安市岱岳区发生7起手足口病聚集性患者疫情,4起发生在幼儿园,计发病45例,占全区患者总数的10.66%。

2008年无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报告。

3 讨论

3.1 地区分布

从地区分布看,粥店办事处最高,其次是汶口镇、道朗镇,这可能是由于三乡镇(办事处)分别与手足口病疫情高发的泰山区、宁阳县、肥城市毗邻,人员流动较大、接触机会较多有关,提示手足口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或由于手及污染物经口传播,直接或间接可引起传播和流行[3],其传播无界线,应采取统一部署、联防防控机制。

3.2 时间分布

从时间分布看,春季无病例报告,后逐月(季)攀升,冬季发病达到高峰225例(53.32%),这与2006年肥城市、2009年梅县手足口病疫情[4-5]不甚相符,这可能与卫生部将手足口病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规定自2008年5月2日起施行后,医疗卫生单位的疫情报告意识逐渐增强,或因手足口病的自身发展规律所致。提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要一年四季常抓不懈,第四季度特别是11~12月份手足口病疫情居高不下,还提示第2年疫情防控形势比较严峻。

3.3 人群分布

从人群分布看,发病主要集中在1~4岁年龄组,岱岳区是农业大区,农村儿童入托较早且以走读为主,同村托幼儿童与散居儿童多为玩伴,散居儿童患者极易引起托幼机构的聚集性发病,在流行季节必须做好手足口病的监测工作,托幼机构、学校等儿童集体机构要做好手足口病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杜绝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的爆发流行。

3.4 患者样本分型

由于2008年未能采集患者样本,手足口患者诊断缺乏病原学依据,根据2008年疫情延续至2009年现状,2009年共采集并检测手足口病患者样本37份,其中,EV71型20例、CoxA16型1例、其他肠道病毒16例,由此推断引起2008年手足口病疫情的病毒应主要以EV71为主,与高邮市手足口病疫情的病原[6]一致。

3.5 预防对策

提高依法管理手足口病的意识和能力,严格疫情的报告,杜绝手足口病疫情的漏报、迟报、瞒报、谎报,发现疫情立即采取以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大力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增强人民群众群防群控和自我保护能力。大力开展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防治手足口病的能力和水平,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大样本采集工作力度,为防治手足口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蒋心华,潘孝彰,王岱明.现代感染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642-656.

[2]沙爱龙,刘颖.手足口病的研究概况[J].生命科学仪器,2007,5(11):13-15.

[3]杨秀惠,何家鑫,严延生.一起手足口病爆发的病原学诊断与分析[J].中国共患病学报,2007,23(4):323-326.

[4]杨延民.肥城市254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12):11.

[5]陈复才,刘伟坚,古旭珍.梅县154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9,35(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