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1: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西餐礼仪知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周日下午,蒙蒙小雨,天气寒冷,但是我却是一副兴致勃勃的模样。因为我要去银蝶咖啡参加小记者的活动了,这使我异常兴奋。
活动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体验咖啡制作和学习西餐礼仪。首先开始的是体验咖啡制作。老师先给我们讲解了咖啡的有关知识,让我知道了咖啡的原产地是哪里、咖啡由来的传说等知识。在老师讲解的过程中,我们都听得非常认真,好为下面的提问做准备。
学习完咖啡的有关知识后,就到了最让我们期待的制作咖啡环节,制作咖啡共有三个步骤:磨咖啡、冲咖啡、装杯。老师先给我们做了两杯当作示范。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制作咖啡了。老师提问,我们回答,谁最先回答出来,谁就先做。虽然每个问题的答案我都知道,但是总比别人慢半拍,这使我非常懊恼。后来,由于时间原因,来不及让每个同学独自完成咖啡制作的三个过程,就改成两个同学合作完成。我用殷切期待的目光看着老师,希望老师能快点点到我。终于,老师点到了我。我的任务是冲咖啡和装杯。冲咖啡就是倒热水溶化咖啡粉,水不能倒得太快,也不能倒得太慢,要均匀的倒,需要非常仔细才能倒得好。可能是我倒得太快,老师在一旁喊:“倒慢点!”,我才放慢了速度。我将咖啡装了两杯,一杯给合作的同学,一杯给自己。回到座位上,我迫不及待的品尝了我亲手制作的咖啡。没有放一点糖的咖啡非常苦,我放了一包糖才变甜了。喝着自己制作的咖啡,我心里甜滋滋的。
咖啡制作活动结束后,就开始学习西餐礼仪。通过老师的精彩讲解,我了解了各种西餐餐具的用处和基本的西餐礼仪。
这次活动,我收获很多。不仅知道了咖啡的制作过程和基本的西餐礼仪等知识。而且,通过自己制作咖啡,我知道了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仔细,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每一件事。
摘要: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也正是这些礼仪困扰着我们很多人,餐桌礼仪文化是最重要的非语言文化,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采用一个客观、宽容、尊重的心态对待异国文化,以便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关键词:中西方;餐桌礼仪;比较;差异
中西文化历来是世界文化的两大派系。而饮食文化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餐桌礼仪文化又是构成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角色。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地区的人民都在饮食中自觉不自觉地透露着自身深刻的文化背景。当我们进入21世纪,就要不可避免的参与跨国文化交际,饮食文化正是国际文化交流中非语言交流的重要部分。世界之大,各地文化风俗、人文地理都不相同,而我们通过分析中西方餐桌礼仪文化的差异,能提高外语学习者对西方文化、语言的了解,以便交际。
1、餐桌礼仪方面的差异
座位安排、餐具、进餐方式等都直接反映了当地人的社会生产模式与文化取向。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也是一种社交经验。而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的要求也有许多差别,同时了解中西方餐桌礼仪能有效避免失礼于人。
1.1就餐气氛的差异
西方人的饮食讲究是一人一份的分餐制。西方人一上餐桌就会静静的享受自己的盘中餐,即使要分享食物,也会用小盘分好,各自食用。进餐时与客人交谈的音量保持对方能听见的程度即可。咀嚼食物时不要说话,即使有人与你讲话也要等咽下食物之后再回答。而中国人则相反,一坐上餐桌,往往会滔滔不绝,互相夹菜,互相劝酒,以显出彼此的热情与关心。这种闹从某种程度上反应了人们内心的愉悦,温馨和睦,一团和气。中国人餐桌上的闹与西方餐桌上的静就从根本上反映出了其文化的差异。
1.2座位排序的差异
中西方人在正式宴会上都讲究座位的安排。在中餐餐桌上常用圆桌,一般情况下,坐北朝南或者正对门厅的座位为上座,两边为偏座。通常是让年长者、位高权重者或主宾坐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客者坐下座,与上座相对,其余客人则按重要程度做偏座。在中国,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儒家文化与思想,所以长幼有序,男尊女卑作为了排座的标准。总之,在中国,左为尊,右为次;上为尊,下为次;中为尊,偏为次。而在西方正相反,右为尊,左为次。西方餐桌常用长桌,男女主人分别坐两端,客人位于两旁。以男女主人的右手为上,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在安排上将尊重女性、女士优先作为排座标准。
1.3餐具的差异
西方人用餐习惯使用刀叉,中国人用筷子。这两种不同的餐具不仅带来了进食习惯的差异,还影响了东西方人的生活观念。西方国家由于受狩猎文化的影响,喜欢争强好胜,乐于冒险。在他们看来,食物是人们暴力之下的产物,金属的刀叉代表着一种进攻,一种强硬。同时,西方的分吃折射出西方人的独立,强调个性的尊重与平等。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其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用餐时只有把两根筷子一起配合,才能运用自如,准确无误,这体现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精神。筷子带来的合餐制,也突出了中国人牢固的家庭观念。在使用餐具时中西都有不同的规范。比如中餐进餐时不能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更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西餐中使用刀叉时要左手拿叉右手拿刀,进餐中需要放下刀叉时应摆成“八”字型,分别放置在餐盘边上,刀刃朝向自己,表示还要继续用餐。用餐结束后,将叉子背面向上,刀刃与叉子并拢,平行放置于餐盘中。
1.4进餐礼仪的差异
西餐进餐礼仪传达的是一种对‘美’的精神追求,不但要求食物的味美,而且更要享受进餐的过程。不但要衣着整齐,坐姿端正,还应轻言细语,耳边通常还伴随着柔美的音乐。在进餐过程中,人们不允许在喝汤时发出声响,不允许吸烟和劝酒。不能用自己的餐具替他人取菜,不要将盘子里的食物全部切好后再用,不能将骨头或者不吃的食物放在台布上,应该放在盘子的一角。中餐的进餐礼仪体现一个‘让’的精神,入席后所有的人都会等待主人,只有当主人请大家用餐时,才开始动筷子,而主人一般要先给主宾夹菜,请其先用。新菜上来的时候,客人们也会相互夹菜,以示关心。
1.5餐桌上离席的礼仪
西方人用餐的时候基本上都不会开手机,除非有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手机铃声都会很小声,有电话来你要先跟大家说“对不起”然后起身离席出去听电话。用餐结束时,人们首先将腿上的餐巾拿起,随意叠好,再放回餐桌的左侧,然后起身离座。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客人才能离开,告别时还要向主人致谢,更为正式的,回家后还可再以电话或致谢卡致谢。吃中餐时,接听电话虽然也是不礼貌的表现,但是中国人对此细节并不太在意,手机响了直接出去接或者就在座位上接。用餐结束后会等主人来宣布结束,感谢宾客们前来用餐。在主人和主宾离开座位后,其它客人才慢慢离开。
2、结论
中西餐桌礼仪文化的不同是中西民族文化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信息交流的加快,中西餐桌礼仪文化将在碰撞中不断融合,在融合中相互补充。我们只有多了解中西方文化,深入去探索文化差异,将二者合理有机的融合,才能真正适应我国当代社会的礼仪文化体系,以及消除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产生的误解,这对我国文化的传播、文明的发展已经国际地位都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维萨.餐桌礼仪:文明举止的起源、发展与含义[M].刘晓媛,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实践单位: xxx有限公司 实践时间: xxxx至xxxx 实践内容: 西餐厅服务与西方礼仪培训 实践目的: 通过实践了解西餐厅的基本操作过程, 掌握服务技巧提高服务水平,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
随着生活方式的更新和社会交往的活跃,我国吃西餐的人越来越多。在组织的涉外活动中,为适合国外客人的饮食习惯,有时要用西餐来招待客人。西餐厅一般比较宽敞,环境幽雅,吃西餐又便于交谈,因此,在公共关系宴请中,是一种比较受欢迎又方便可取的招待形式。西餐源远流长,又十分注重礼仪,讲究规矩,所以,了解一些西餐方面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今年暑假,我在xxx有限公司实践了一个月时间,获得了经验,更增长了见识,使我对西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xxx有限公司一个多月的实践已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里,第一次接触社会的实践生活,体验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总体来说还是有不少的收获和所得。从一个对西餐行业无知的少年变成一个既具有西餐知识,又懂得西方礼仪和社会交往的青年。实践的收获是不能用语言一一所能描述的,总的来说有酸有甜、有苦有乐,苦的是让人记住那些几十种西餐食品的特点与制作方法,还得分清它们的消费对象。还有那些中国人不太懂得的西方礼仪培训工作;快乐的是和同事领导的和睦相处以及老板的风趣幽默;快乐的是顾客对自己付出服务的肯定与赞赏;乐的是自己既充实又有滋有味的实践生活过程.其实实践的日子不是很长,当初的我们不知道牛排还要吃七八成熟?不知道生菜沙拉和水果沙拉是什么东西,以及自己不怎么熟练的在西餐厅铺台布.摆刀叉,给客人介绍菜单的种种场景就像昨天才发生一样,是那么的叫人印象深刻.
在这里,自己对西餐方面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品味西餐文化,建议大家到正宗的西餐厅看一看,一般都法国浪漫派风格布置的西餐厅比较好,装璜华丽典雅,乐池内小乐队演奏着古典的名曲,服务员是身着燕尾服的小伙子。研究西餐的学者们,经过长期的探讨和归纳认为吃西餐最讲究6个“m”。第一个是“menu”(菜单) ,第二个是“music”(音乐) , 第三个是“mood”(气氛),第四个是“meeting”(会面),第五个是“manner”(礼俗),第六个是“meal”(食品),这些都是西餐行业内必须具有而且重视的地方,好的西餐老板会特别重视这几个方面的投资与开发研究。西餐礼仪也是特别重要的方面,好的西餐厅店,会对所有的员工进行西方礼仪的培训,会对服务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认定。
在xxx实践最刻骨铭心的是xxx员工竭尽全力为客人提供"温馨细微,物有所值"的服务.还有就是典雅淳美的美国西部音乐,韵味悠长的咖啡,以及闻名遐迩的菲力牛排。都说服务是餐厅的形象之本,是西餐厅的竞争之道,那么xxx的服务魅力有表现在哪呢?那就是一张诚挚动心的笑脸,一声声悦耳动听的话语,一次次全身心投入的服务而凝结出一个个回味无穷的优质服务。在那里实践的一个多月期间学到的东西可不少,感触也颇多,若要为客人提供优质的服务,就是要充分读懂客人的心,充分理解客人的需求,甚至是超越客人的期望,在日常工作岗位上为客人提供富有人性化的和艺术化的服务,高层次的满足客人的需求,让客人愉悦地有频频光顾的欲望.有人说服务是个即时的工作,过去了就不会再来,所以要在当下满足客人的多方面要求,把服务的质量提高。
在西餐厅实践的这一个多月,在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付出的不光有汗水,还有智慧和技巧,更多的是自我超越。因此,自己变的成熟了,少了一份脆弱,多了份坚强,忘了如何去依靠,想的是如何去学习让自己独立自强。没有了父亲和母亲的关怀,没有了老师和同学的指点,自己的一切事物都得要自己亲自去解决,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从这次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自己办不成的事,只有自己不去做,认认真真的学习,勤勤恳恳的做事,这就是生活,是真正的生活!
通过实训、实践,我对西餐的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了,尤其是服务意识、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外语能力、处理宾客关系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自己的外语口语交际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以前在学校里面没有条件锻炼自己的口语,在这里,来吃西餐的也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说得能力,为自己以后走上社会做了个好的开始。社会上由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社会经验,为人处世的经验,想想自己明年就要真正的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许自己的这次实践就是自己新的开始,也就意味着自己的成熟,我会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怕困难,勇于克服,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
结束语:通过这次社会的实践,我学会了自立,懂得了团队在工作中的作用,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会依次为起点,以后更加勤奋学习,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关键词:高职英语;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量显著增加,但大部分学生的入学英语成绩欠佳,听说能力、阅读能力、词汇量、语法知识、写作能力等基本语言能力都很低。进入高职院校后,由于英语基础不扎实,又缺乏良好的语言习惯,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厌学情绪,而且大部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强,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成为目前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体会,认为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是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一个有效策略。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由美国学者威廉・格拉塞等人首倡,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与实效的新型教学理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当今这一策略已被应用于我国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并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成果。
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以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小组成员间合作互动为主体,以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为目的,最终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激发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对人才的职业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社会不仅需要具有较强专业
知识的职业人才,同时更需要合作型的人才。因此,为了适应这一社会需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与团队合作
精神。高职院校的学习氛围较为轻松,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学习的自主性强,而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多种机会,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与老师之间的英语交
流,营造师生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氛围。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每个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全力以赴,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而且各学生之间必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动机并不十分明确,学习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把英语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
力,为社会培养新型的实用型人才,为学生的毕业与就业服务。
二、实施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
1.合理划分小组,科学安排座位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单位,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合理划分小组是关键。教师先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确定每组的组长与记录员,小组人数一般在2~6人。安排小组成员时要考虑到成员的性别、能力、英语基础、性格特征、智力差异等因素,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进行调整。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小组间的公平竞争。
为了便于合作学习,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科学地安排座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U字形或者叫马蹄形座位排列方式,这种座位方式缩短了学生之间的距离,便于他们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合作与互动。同时学生获得了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其自主性与合作性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2.加强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英语应用能力,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型及教学对象,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
(1)下面以《世纪英语听说教程》第二册Unit15 Interview一课为例,说明在听说课中的具体操作。
课前,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task-based activities)及完成任务的方法。要求每组组长带头到读书馆查阅《面试口语大全》《求职英语一本通》《大学生求职决胜宝典》《世界500强面试实录》等相关书籍,或上网查询与面试相关的资料,然后集体讨论并回答问题:
How to prepare for an Interview?
What factors will influence interviewers’ decision during an
interview?
课堂上,首先由2~3个小组分别派代表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及时加以点评。第二步观看视频A Job Interview,并引导学生练习与拓展课件中所学的语言框架,然后学习Task 1 中有关面试的常用表达方式,此时可以让学生和自己的搭档做小对话,反复操练,直到每个学生都能脱口而出。第三步学习Task 2中的对话,然后小组讨论问题:What kinds of questions are likely to be asked about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during an interview?由各小组派代表回答,接着让学生反复操练后请两组同学上台表演这个对话。第四步进行听力练习,并从中归纳出一些面试的建议。然后继续小组讨论:What kinds of questions are likely to be asked about your work experience and personal qualifications during an interview?继续由小组代表发言。接着,总结整个面试过程 (Step one: introduce yourself.
Step two: exchange information about education,work experience, qualifications,etc.Step three:thank the interviewer and close the interview.),并根据不同的专业,模拟招聘不同的岗位(如,文员、技术员、物流师、会计、报关员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模拟面试全过程。最后各小组派2~3个学生(面试官,应聘者,可加上秘书)上台展示,决出胜负。学生全员参与,学习热情空前
高涨。
(2)情景对话、角色表演、小组讨论无疑是合作学习的重头戏,占据了听说课的大部分时间,这些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开放式讨论,特别是对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理解,经常会出现精彩的争辩局面。比如,在教阅读材料Dining Etiquette for the Fast
Food Generation一课时,笔者首先向学生说明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将来他们很可能到外企工作,接触外籍员工的机会较多,因此,有必要学习一些西餐礼仪,要求学生首先预习课文,并上网查询有关西餐与中餐礼仪,然后小组讨论问题: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dining etiquette and Chinese dining etiquette?Which do you prefer?各组长带头并认真做好记录。课堂上,首先观看视频Proper Table Manners Etiquette详细介绍了西餐礼仪。接着仔细学习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西餐礼仪。然后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吃西餐”,一位扮演服务生,另一位表演顾客,服务生要注意餐具的摆放以及上菜顺序,顾客要注意吃西餐的礼仪。(课前笔者特地准备了蜗牛、烤面包、牛排、蔬菜沙拉、水果、咖啡等食物以及餐巾、桌布、刀、叉、盆子、酒杯、玻璃碗等西餐具)同学们抢着要求表演,表演完毕,小组讨论问题:
What are the problems during their show?And how should we correct them?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estern dining etiquette and Chinese dining etiquette?Which do you prefer?
各个小组都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大家讨论热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唇枪舌剑。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学生都有话可说,有理可据,场面热烈,此刻音乐声想起,不知不觉中45分钟已过去,同学们意欲未尽。
(3)加强合作,拓展课外活动。课外的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内完成小组活动的前提,而课内的合作学习为学生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课外目标组成小组,进行多主题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语言技能在交际中不断活用,不断提高。笔者要求学生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用手机拍视频,每周由一个小组汇报展示,经过各小组打分及教师打分来评定成绩,并且记入平时成绩。另外,每个期末都举办一次第二课堂成果展示,有朗诵英文诗、唱英文歌、演英语短剧、PPT展示、自拍视频展示,还有Cosplay show等,形式多样,活动中各小组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把合作、竞争与个人行为融为一体,活动结束后笔者就对各个小组成员和集体所取得的成果及时进行评价和奖励,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加强
合作。
(4)合理评价,保证学习成效。及时、合理的评价对于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起着重要作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多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之间互评、教师对小组的评价、教师对小组成员的评价和小组合作技能的评价等。要坚持以评价小组为主、评价个人为辅的原则和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评价为辅的原则,达到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结果。在评价中,教师应注意多使用表扬与鼓励性的话语,多欣赏自己的学生,让学生在教师欣赏的目光中,在平等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笔者所在的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从2008年下半年起,大力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改革,适当调整教学评估指标,在全院非英语专业范围内实行英语期末口语考试,英语期末成绩口试
与笔试各占50%,促进了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的发展。
三、对有效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1.分组时必须注意个别特殊学生
学生的个性、文化差异对合作学习方式的选用有着制约作用,对于一些思想感情内向、胆小和害怕受到别人拒绝的学生,并不适合在小组中学习。所以,分组时不能简单化和随意化,教师要在仔细分析了学生状况后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
2.在选择合作学习策略时要注意针对性与适用性
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在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主要是鼓励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拓宽知识面,学会思维碰撞,并提升人际沟通能力。如实用英语写作时,在审题、构思等阶段,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策略,促使学生借鉴互补,共同提高。但是在写作时,学生应该独立完成。
3.注意开展合作学习的相应物质条件
班级条件和规模会限制合作学习的运用。用来开展合作学习的教室空间要大,合作学习时小组间的干扰就会相应减少,教师指导也更为方便。而教室空间太小,学生人数较多,噪音太大,合作学习则很难开展。
总之,高职英语教学中采用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以往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
参考文献:
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普教研究,1994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 礼仪课程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019-01
近年来,礼仪课程已经逐渐在各高校内开展起来,作为一门集实践性、艺术性及实用性等特征为一体的课程在其理论指导下系统进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等尤为重要,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在社会活动不断丰富、人与人之间交流不断加强的背景下,社交能力与礼仪形态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广大教师应结合礼仪课程的基本要求与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全面的礼仪知识并提升个人综合素质。
一、情景教学法及其与礼仪课程教学结合的可行性概述
情景教学法即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之相适应的模拟情景,将知识以更加具体、形象、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旨在提高学生发现、认识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加深学生的知识巩固,使其在获得真实体验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重点[1]。
礼仪课程自身所具有的实用性、可操作性等特征为这一教学方法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并将学生作为运用礼仪知识进行情景活动的主体,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其主动学习与归纳总结,提高其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可以看出,情景教学法与礼仪课程教学的融合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二、在高校礼仪课程中有效运用情景教学法的对策
(一)以“表演”形式创设情景、发挥示范作用
礼仪课程教学结果多以具体的外在形态展现出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示范、表演呈现教学内容能够营造出情景化、模拟化的教学氛围。礼仪课堂自身的艺术性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还应从思想、情感上形成符合礼仪规范的意识。教师通过动作结合语言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礼仪知识所传达的信息,在教师融合思想情感的情景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真切地进行感受和熏陶,从而自觉将礼仪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从而规范自身道德行为、学会尊重他人、自觉遵守社会生活秩序并在人际交往关系及各种社会活动中展示出良好的仪表仪态。
(二)适当利用多媒体进行情景教学
社交活动是人们进行信息交流、增强情感、建立恰当人际关系以及丰富自身情感及阅历的重要活动,因此良好的社交礼仪能够直接将个人基本素养及礼貌态度等展现出来。礼仪课程是以讲授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行为、态度的实践性知识为主的,这决定了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在礼仪课程教授中的局限性。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形式将教学内容模拟为真实的情景能够有效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不足,将礼仪知识的实用性突出,使学生在多媒体模拟演示中获得真切的感受,从而加深学习印象[2]。多媒体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针对礼仪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真正掌握礼仪知识。在多媒体环境中,以直观、形象的模拟情景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与技能技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深入了解礼仪知识。
当然,在课堂中引入多媒体还需从具体教学内容的可操作性着手,例如,在《用餐礼仪》这一部分内容的课件演示中,通过以幻灯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中、西餐用餐礼仪能够使学生清晰、直观地把握礼仪要点及相关用餐注意事项。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联系理论知识,灵活地在课堂上即时选择某一位学生作为演示对象,模拟某情景对该学生的着装礼仪进行分析,实现当堂学以致用的良好学习成效[3]。
(三)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真实情景
角色扮演即通过营造某种工作或社交活动的环境,让学生模拟某角色将所学礼仪知识真实地呈现出来,从而在练习中纠正错误、巩固知识。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对礼仪规范、相关重点及禁忌进行讲解,可以以小组扮演的方式组织学生结合情景要求正确运用礼仪知识。如讲授《馈赠礼仪》内容时,每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国家模拟其送礼礼仪,在扮演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对正确的礼仪知识运用情况给予肯定,加深学生知识掌握印象,对错误演示予以纠正,并做好记录,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讲解。
综上所述,情景教学法以教师主导、学生体验的形式实现了礼仪课程教学的创新,为学生构建了更加高效、真实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其更好把握学习要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因此,广大教师应积极利用情景教学法提高礼仪课程教学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奕.礼仪课程教学中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分析[J].赤子,2014,22(2):160-160.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12—0064—01
在信息技术与大量网络资源的支持下,教师如果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加快师生间的信息传递,优化教学过程,实现资源共享,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在一个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下,教师的作用将不再仅仅局限于将一套组织得很好的知识集合清楚、明晰地讲解或呈现出来,更主要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将学习内容所反映的知识和自己已经知道的知识相联系,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当前所学知识,并且在尽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同时,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评价、纠正错误。因此,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及时转变观念,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二、培养学生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
面对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个学生也应该提高自己的素养。利用网络资源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所以首先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明确自己在这种新的学习方式中所处的地位和角色,主动去适应这种角色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其次要引导学生逐步建立学习主体的意识,学会自主发现的学习,学会利用网络工具及资源进行协商交流式的学习,并尝试创造性学习。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从而顺利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三、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一般步骤
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一般由五个主要环节构成,即情境创设、主体探究、协作学习、迁移运用和总结拓展。笔者以“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一课为例具体阐述流程。
第一步,创境激趣。以“习俗”为话题,主要介绍的是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礼仪差异、时间观念和饮食习惯,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知识,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了解,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第二步,自主探究,利用资源。 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和已知的网络资源搜集与餐桌礼仪有关的口语对话、图片、英语短文、视频短片等,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对信息进行检索,及时调整教学的要求和进程,对学生多样化的探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
第三步,协作交流,相互促进。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搜索到的资源,以不同的形式展示成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这种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不仅可以展示出自己的成果,而且还可以学习、评价他人的成果。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的观点,加深、讨论、补充、丰富课本的知识。
第四步,实践应用,内化知识。各国之间的礼仪差别很大,除了西餐礼仪之外,请学生搜索更多各国的风俗习惯,并以小组形式给出报告,其他小组可以提问或加以补充。此环节要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精神,是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反思传统的传输式教学模式,创造以学生主动学习和启发创新以及实践能力为本的现代本科教学模式。遵义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一直以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己任。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年接待国际游客将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第一旅游大。旅游业是贵州省十三五大力发展的重点内容,十三五发展明确强调贵州省应发挥全域旅游资源优势,打造“多彩贵州.山地公园”为品牌的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然而贵州旅游酒店从业人员普遍被反映出的文化素养、以及业务素质等水平不高,影响了贵州旅游业发展的软实力。怎样更好的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是遵义师范学院教改课题的主要内容。
一、体验式教学法在礼仪教学里的应用初探
礼仪,是对社会秩序梳理的呈现,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体现形式,礼是指对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的臣服,也是指对天地万物的尊重之心,其核心目的是唤起人性的善根,感悟、理解和尊重生命;仪是指通过规范的外在形象和行为表达出礼的内涵。礼仪文化是每个公民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 礼仪对我们的影响随着中国的社会发展,人民物质条件的提高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礼仪课程有主要以讲授礼仪知识为主,并不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感受到礼乐文化的重要性,也不能很好的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另外,以实操课为主的服务礼仪课程也只诠释了仪的部分,而忽略了礼的内涵。没有礼的内涵,仪是没有意义的。
根据礼仪的特征,结合体验式教学的内涵,礼仪教育通过特定的场景再现,特殊的教学设计,教师引导学生亲生体验各个不同的礼仪场景,并做语言引导和知识点梳理,能够有效的引起师生共鸣,产生情感链接。教师和学生亲身体验,能够更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礼仪知识,刘焱和刘亮认为任何一种通过教师讲授的教学都没有办法去替代个体的亲身体验,只有通过亲身体验加上体悟,才能把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礼仪对学习者而言,关键便是任何使之内化于自身能力以及感悟的问题。因此,学生只有通过个体体验,才能不仅只获得职业知识及技能,更能获得如何尊重顾客、尊重他人的理解与经验,真正构建起职业素质。
《中外礼仪》是遵义师范学院旅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研究中西方礼仪在不同背景下,在交往中表达敬意的行为规范与其背后涵义的学科。课程对学生的素质培养、理解中外文化差异、以及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较大影响。学习《中外礼仪》的含义和来源,使学生理解并尊重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发自内心的尊人尊己,用温柔和包容的心积极对待这个世界;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就业做准备;另外,是为后续的实操性课程《服务礼仪》夯实理论的基础,令学生领会礼仪的内涵。
《中外礼仪》采用了新型的体验式教学法,是指改变单一的讲授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创造了新的课堂环境和氛围。它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礼仪综合素养为目的,以引发和创造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为驱动,注重认知主体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环节设计丰富多元的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完全侵润于礼仪规范、细节要求之中,对所学内容印象更为深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逐渐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把以老师为主体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需要建立主人公意识,从之前的老师教什么我学什么,变为我怎样主动去获取我想要的信息和通过体验把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的过程。教师在体验式课堂扮演的是课堂设计师,陪伴者,观察者和引导者等多重身份,不再是把知识传输给学生,而是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陪伴学生体验课堂,观察课堂中发现的行为和问题,从而变身引导者点悟学生。体验式教学下的《中外礼仪》课堂教学氛围良好,富有生命的活力,提高了课堂礼仪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改革传统的讲授型教学模式,构建符合校情、生情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水平和课程效果的重要途径。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作者对体验式教学法对《中外礼仪》课程的运用效果进行了评估。评估的主要方式为学生问卷调查、教学效果系统评估和通过教学视频反观课堂氛围以及学生反应,现将课程效果评估结果总结如下。
1.《中外礼仪》体验式双语教学法新颖、独特,有创意,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的意识。
2.该课程体验式教学法增加了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3.因为实训室没有使用,导致上课的很多训练得不到施展,降低了课程效果。
4.教师上课很投入,同学们有时反应不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情况少。
二、体验式教学法在《中外礼仪》课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体验思想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由组织行为学教授 David Kolb提出,但是体验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是在近几年才开始的。体验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或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教学内容,引导体验者审视自己的体验,积累积极正面的体验,达到对对象本性或内蕴的一种直觉的、明澈的透察,使心智得到改善和建设的一种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需要教师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准确的设计出体验场景;需要教师有能够把控课程的局面和节奏的组织协调能力。一个学期的《中外礼仪》教授,也反应出了不成熟的体验式教学法在课程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学生是体验式学习的主角。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是热闹的课堂并不是就等于好的教学。体验环节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对整个过程进行组织和控制,以保证主角真正学有所获,而不是停留在课堂热闹、课后遗忘或者说与做割裂的肤浅表象。
2.过程中容易出现课堂纪律混乱、游戏过程中脱离教学目的,教师经验不足还不足以把控课堂走向等情况。
3.体验式教学要借助于场景设计,实训室设备不完善,会对课程效果大打折扣,例如西餐礼仪章节,如果少了优美的西餐摆台和餐具的使用,很难让学生从图片上真实体验西餐的优雅氛围也很难进行实际的体验式教学。
4.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和布置场景,考虑课堂细节,对教师自身的沉淀和综合素质要求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可广泛推广的可能性。
三、体验式教学具体运用中的实施办法
(一)精心设计体验式教学的各个环节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应该包含以下四个环节,即问题引入、情景模拟、协作互动和归纳总结。
1.问题引入。教师首先收集与寻找能够包含相关理论知识的案例,然后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并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了解相关安利的背景材料,并给学生提出相关的思考题。这样也是避免学生不能融入课堂的措施,因为理解才会产生共鸣,产生共鸣才会更有兴趣去深入了解。
2.情景模拟。情景模拟不仅是教师导入知识点的环节,也是体验式教学中常用的重要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场景,领悟学习内容。 David Kolb认为”学习是通过经验转化为知识的过程。知识源于掌握经验和转化经验的结合体”。情景模拟法是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创设模拟情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事件发生过程呈现出来。再通过教师语言和态度的引导,不仅让扮演的同学,也让观看的同学领悟到其中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显性化、感性化。
3.协作互动。协作互动是体验式教学的重要特点。它是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重要行为。通过协作互动,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会更加平等。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者向多元化角色转变,是课程的设计师、学生的引路者和陪伴者。
4.归纳总结。每次体验式教学结束时教师都要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结合预习内容对所体验到的知识进行提升,达到把握重点和加深理解的目的。归纳总结是教师充当引路人时惯用的手法,是引发同学们学会用已掌握的知识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能有效配合教师的课程设计,减轻教师创建情景再现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实训室基地的建设应该考虑到不同课程所需要使用的功能。一旦建好可以重复和覆盖使用。有了完善的硬件设施,体验式教学的推广和普及型就为大幅度提高。
(三)D变观念,建立新的体验教学评价模式
【关键词】中职学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商务礼仪属于素质教育类课程,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商务交往、日常工作中的礼仪规范和交往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真正发挥其教学实效,因此对其进行课程教学创新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合理适用的课程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职学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特点
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形体仪态礼仪、职业形象礼仪、商务社交或称商务往来礼仪、商务办公礼仪、商务会务与仪式礼仪、商务宴请礼仪六大基本模块,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因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行为举止规范,所以对于课程涉及的基本商务礼仪常识和规范,学生通常能够较容易地接受和理解。但想把这些礼仪知识和规范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乃至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言行习惯,难度却比较大。因此相较于其他课程,商务礼仪课程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知易行难。
近年来,很多中职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并全面调整课程体系以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很多素质教育类课程,商务礼仪课程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成效并不显著,究其根本我们不难发现,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商务礼仪课程实用性、操作性的特点相背离,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让学生知行合一、学做合一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特点对其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以期为中职学校商務礼仪课程的教学创新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中职学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现状
1.商务礼仪教材难以满足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我校商务商务礼仪专业采用的《商务礼仪》教材是依据中职商务礼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组织编写的课改成果教材。该教材采用项目、任务组织教学单元,但整体上还是为了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而编写,内容保守单一、呈条框式,缺乏动作分解图、案例无时代感、没有多媒体课件和同步的音像制品,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教材无法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情景模拟为引领、融教学做于一体。
2.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式上重理论轻实践
首先是教师观念上忽略了商务礼仪的最大特性――实践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教学,在课堂上满堂灌输,把礼仪的知识以理论形式传达给学生,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枯燥,另一方面也把礼仪教死了,不能活学活用,理论跟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很多学生在上完这门课程后就将其丢一边,不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
其次是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商务礼仪教学偏于理论讲解。很多院校在场地设施配置上比较落后,教师只能在大教室上课,很难让全体学生真正体会学习,只能让几个同学做示范训练。缺少仿真的职业环境和角色扮演让学生难以融入真正的礼仪情景当中,故而很多礼仪都是停留在理论讲解层面,没有专门的训练机会,教学内容上也难以出效果。比如个人仪姿仪态训练所需的练功房,中西餐餐具,在模拟商务谈判、签字、剪彩过程中使用的教具、场地等都比较缺乏。
3.商务礼仪任课教师难以适应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心理定势的影响,商务礼仪课程的任课教师仍习惯于在教室里进行讲授式教学,这种模式下教师较容易把握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过程。部分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水平,少数是从社会、思政等教师中抽调过来,知识结构单一,缺乏过硬的职业岗位知识,在指导和示范作用方面还存在不到位的现象,无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基于“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礼仪任课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具备帮助学生掌握在不同商务情景中自如应用礼仪规范的能力。由于礼仪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易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如果教师缺乏充分的准备和预案,教学过程中不具备较强的驾驭能力,则教师难以达到预期的知行合一效果。
4.实训室的建设难以体现学科应用性、综合性和直观性
基于职校相关领导短期内看不到学生学习礼仪的实际效果,对《商务礼仪》课程不重视,造成了商务礼仪实训室建设的滞后。大多数实训任务在仅有传统桌椅的教室里完成,效果大打折扣。很多礼仪细节只能在黑板或课件中讲述,仿真实训练习机会少,导致很多学生对该课程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如果有足够的、设备齐全的实训室,大部分学生都可能通过情景设置与展演,从而得到很充分的训练,一定可以为学生日后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商务礼仪基础。
三、对中职学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实践的建议
1.完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设施
为了提高学生对商务礼仪规范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中需要采用行为训练和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能否充分发挥效用除了取决于任课教师的礼仪素养和礼仪操作水平、学生参与的积极和重视程度之外,还受制于教学设施的完善程度。例如商务会议与仪式礼仪中的商务谈判、商务签约、会场布置等礼仪模拟训练,商务宴请礼仪中的中餐、西餐礼仪模拟训练,职业形象礼仪中的站、坐、走、蹲等各种仪态练习等等对于场地和设施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缺乏商务礼仪实训场地和设备这些硬件条件,上述模拟训练只能在普通教室进行,不仅影响情景模拟训练的真实感,而且学生的参与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为了便于任课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保证商务礼仪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应该加强商务礼仪实训场地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设施。
2.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完善教学资源
现代信息化技术是教育技术的重要标志,它是一种集图文、视听、多媒体、网络等元素的一种技术,这无疑是一种提升商务礼仪教学的良好教学手段。加强商务礼仪技能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构建数字化、立体化助学平台,完善教材平面化的不足,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商务礼仪的本质,也能使学生更轻松、更便捷、更精准地进行学习。
3.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组织实践教学
礼仪规范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离不开环境的引导和氛围的熏陶,仅仅凭第一课堂难以维系已取得的教学成果。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完成真实的、有价值的礼仪服务任务,如举行礼仪风采大赛、承接学校迎宾服务、承接学校运动会/技能节/各类比赛颁奖活动、参加博览会/森博会/旅博会等志愿者活动,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强化并巩固所学的站姿、走姿、引导手势、目光礼、会面礼仪、接待礼仪等礼仪规范。通过第二课堂提供给学生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进一步加强商务礼仪的运用能力,提高尚礼、守礼的商务礼仪综合素质。
4.对未来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展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国际交往也越来越密切,商务礼仪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就国内而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层面的提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际交往和商务往来中,人们会更加关注对方的谈吐举止和修养。(2)就对外而言,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学习、工作和商务洽谈,也有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留学、旅游和工作,了解和尊重跨文化的风俗和习惯成为了人们的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总结
综上,商务礼仪课程作为新兴课程,在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授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创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驾馭课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礼仪常识,运用礼仪常识。
作者:龙振红
参考文献
[1] 许成静.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版),2012,(11).
[2] 张兰平,罗元.商务礼仪实训指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83.
1、主陪位置:主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一顺位,即是请客的最高职位者,或陪酒的最尊贵的人。位置在正冲门口的正面。主要作用基本就是庄主,把握本次宴请的时间,喝酒程度等。
2、副陪位置:副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二顺位,是陪客者里面第二位尊贵的人。位置在主陪的对面,即背对门口。这个位置更多的是带动客人喝酒。
3、三陪位置:有些地方是没有这个位置的,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第二位置。他的主要作用是跟主陪一左一右把主宾夹在中间,便于照顾。
4、主宾位置:主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一顺位,是客人里面职位最高者或地位最尊贵者做的地方。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
5、副主宾位置:是客人一方的第二顺位。位置在主陪的左手方。
6、三宾位置:副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三顺位。位置在副陪的右手方。
7、四宾位置:副宾是客人一方的第四顺位。位置在副陪的左手方。
以上主陪的位置是按普通宴席掌握,如果场景有特殊因素,应视情而定。 若人多,可参照以下的规则:
1、主陪位置:主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一顺位,即是请客的最高职位者,或陪酒的最尊贵的人。位置在正冲门口的正面。主要作用基本就是庄主,把握本次宴请的时间,喝酒程度等。
2、副陪位置:副陪是请客一方的第二顺位,是陪客者里面第二位尊贵的人。位置在主陪的对面,即背对门口。这个位置更多的是带动客人喝酒。
3、三陪位置:有些地方是没有这个位置的,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第二位置。他的主要作用是跟主陪一左一右把主宾夹在中间,便于照顾。
4、主宾位置:主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一顺位,是客人里面职位最高者或地位最尊贵者做的地方。位置在主陪的右手边。
5、副主宾位置:是客人一方的第二顺位。位置在主陪的左手方。
6、三宾位置:副宾是客人一方的第三顺位。位置在副陪的右手方。
7、四宾位置:副宾是客人一方的第四顺位。位置在副陪的左手方。
从上面说得可以看出,整个位置是按照主陪位置的确认而来的。那么如何确认主陪的位置?有两种办法。一是餐巾的摆放。一般情
况下,由于各地餐巾的折叠方式不同,从形状上很难区分。但主陪的餐巾折叠是最高的,或者主陪位置的餐巾颜色跟其他不同。二是筷子。比较正规的酒店,主陪和
副陪位置的筷子是各两双,俗称公筷
中餐不同西餐,座位有很大的讲究.如果只是知道一部分,到时可能会出错.你需要详细了解.位次排列
宴请时,每张餐桌上的具次也有主次尊卑的分别。排列位次的基本方法有四条,它们往往会同时发挥作用。
方法一,是主人大都应面对正门而坐,并在主桌就坐。
方法二,是举行多桌宴请时,每桌都要有一位主桌主人的代表在座。位置一般和主桌主人同向,有时也可以面向主桌主人。
方法三,是各桌位次的尊卑,应根据距离该桌主人的远近而定,以近为上,以远为下。
方法四,是各桌距离该桌主人相同的位次,讲究以右为尊,即以该桌主人面向为准,右为尊,左为卑。
另外,每张餐桌上所安排的用餐人数应限在10人以内,最好是双数。比如,六人、八人、十人。人数如果过多,不仅不容易照顾,而且也可能坐不下。
根据上面四个位次的排列方法,圆桌位次的具体排列可以分为两种具体情况。它们都是和主位有关。
第一种情况:每桌一个主位的排列方法。特点是每桌只有一名主人,主宾在右首就坐,每桌只有一个谈话中心。
第二种情况:每桌两个主位的排列方法。特点是主人夫妇在同一桌就坐,以男主人为第一主人,女主人为第二主人,主宾和主宾夫人分别在男女主人右侧就坐。每桌从而客观上形成了两个谈话中心,如图9-5和如图9-6。
如果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尊重,也可以安排在主人位子上坐,而请主人坐在主宾的位子上。
1.筷子
筷子是中餐最主要的餐具。使用筷子,通常必须成双使用。用筷子取菜、用餐的时候,要注意下面几个小问题:
一是不论筷子上是否残留着食物,都不要去舔。用舔过的筷子去夹菜,是不是有点倒人胃口?
二是和人交谈时,要暂时放下筷子,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像指挥棒似地舞着筷子。
三是不要把筷子竖插放在食物上面。因为这种插法,只在祭奠死者的时候才用。
四是严格筷子的职能。筷子只是用来夹取食物的。用来剔牙、挠痒或是用来夹取食物之外的东西都是失礼的。
2.勺子
它的主要作用是舀取菜肴、食物。有时,用筷子取食时,也可以用勺子来辅助。尽量不要单用勺子去取菜。用勺子取食物时,不要过满,免得溢出来弄脏餐桌或自己的衣服。在舀取食物后,可以在原处暂停片刻,汤汁不会再往下流时,再移回来享用。
暂时不用勺子时,应放在自己的碟子上,不要把它直接放在餐桌上,或是让它在食物中立正。用勺子取食物后,要立即食用或放在自己
碟子里,不要再把它倒回原处。而如果取用的食物太烫,不可用勺子舀来舀去,也不要用嘴对着吹,可以先放到自己的碗里等凉了再吃。不要把勺子塞到嘴里,或者
反复吮吸、舔食。
3.盘子
稍小点的盘子就是碟子,主要用来盛放食物,在使用方面和碗略同。盘子在餐桌上一般要保持原位,而且不要堆放在一起。
需要着重介绍的,是一种用途比较特殊的被称为食碟的盘子。食碟的主要作用,是用来暂放从公用的菜盘里取来享用的菜肴的。用食碟时,
一次不要取放过多的菜肴,看起来既繁乱不堪,又像是饿鬼投胎。不要把多种菜肴堆放在一起,弄不好它们会相互窜味,不好看,也不好吃。不吃的残渣、骨、
刺不要吐在地上、桌上,而应轻轻取放在食碟前端,放的时候不能直接从嘴里吐在食碟上,要用筷子夹放到碟子旁边。如果食碟放满了,可以让服务员换。
4.水杯,主要用来盛放清水、汽水、果汁、可乐等软饮料时使用。不要用它来盛酒,也不要倒扣水杯。另外,喝进嘴里的东西不能再吐回水杯。
5.中餐用餐前,比较讲究的话,会为每位用餐者上一块湿毛巾。它只能用来擦手。擦手后,应该放回盘子里,由服务员拿走。有时候,在正式宴会结束前,会再上一块湿毛巾。和前者不同的是,它只能用来擦嘴,却不能擦脸、抹汗。
6.牙签。尽量不要当众剔牙。非剔不行时,用另一只手掩住口部,剔出来的东西,不要当众观赏或再次入口,也不要随手乱弹,随口乱吐。剔牙后,不要长时间叼着牙签,更不要用来扎取食物。
人们总是以为,家居讲的只是装饰、家具等家居的元素而已。其实,我们的家就是我们的生活,家居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家居的改变缘于生活态度与
观念的转变,体现国人素质。同样,餐桌上的礼仪也能体现出个人的素质与品位。而且中国人一定要对中国人繁杂的餐桌礼仪了解一二,才能不愧对我们数千年的历
史与文明,才不至于贻笑大方。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
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
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
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
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中国古今餐桌礼仪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经曾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
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
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宴饮结束,引导客人入客厅小坐,上茶,直到辞别。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
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右侧,第二主
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统,先冷后
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整个宴饮过
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中国餐桌礼仪入门篇
餐桌礼仪在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认为,用餐不单是满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头等重要的社交经验。为此,掌握某些中式餐饮规则的知识便显得特别重要了,无论你是主人,抑或只是一位客人,都必须掌握一些规则。
圆形餐桌颇受欢迎。因为可以坐更多人,而且大家可以面对面坐,一家之主的身份并不像西方长形餐桌上很清楚地通过他的座位而辨认。
客人应该等候主人邀请才可坐下。主人必须注意不可叫客人坐在*近上菜的座位。此为一大忌。
必须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可以开始任何形式的进餐活动即使有人迟到也要等。一旦大家就位,主人家便可以做开场白了。进餐期间,主人必须承担一个主动积极
的角色敦促客人尽情吃喝是完全合理的。
一张典型中式餐桌看上去相当空,在西方人眼中尤甚。每张座位前可见放在盘上的一只碗;右面是一组筷子与汤匙,分别放在各自的座上。在正式场合上,会出现餐巾,主要放在膝上。
在正式宴席上,菜式的吃法很像放映的幻灯片,每一次一道菜。令人惊讶的是,米饭不是与菜式同上,不过可以选择同吃。由于菜式各有特
色,应该个别品尝,而且一次只从碗中吃一种,不是混合品尝。不可用盘子吃,只能用碗。骨头和壳类放在个别盘中。不干净的盘子必须经常用清洁盘子替换。
除了汤之外,席上一切食物都用筷子。可能会提供刀*,但身为中国人,最好用筷子。筷子是进餐的工具,因此千万不可玩弄筷子
把它们当鼓槌是非常失礼的做法,更不可以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当然,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这是大忌这正好像葬礼上的香
烛,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再有,不可用筷子在一碟菜里不停翻动,应该先用眼睛看准你想取的食物。当你用筷了去取一块食物时,尽量避免碰到其他食物。可能的
话,用旁边的公筷和汤匙。吃完饭或取完食物后,将筷子放回筷子座。
一席中式餐饮如果没有茶便称不上正式了。为此,尽可能贮存不同品种的茶是明智的做法,确保最精明的品味也照顾到。有关茶的问题,
应该注意几件关键的事。座位最近茶壶的人应该负责为其他人和自己斟茶斟茶的次序按照年岁,由最长者至最年青者,最后为自己斟。当人家为你斟茶时,礼
节上应该用手指轻敲桌子,这样做是对斟茶者表示感谢和敬意。
用餐对于家居生活是头等大事,体现个人素质和品味
眼睛看准食物才能动筷子
斟茶的顺序很讲究,先长后幼,先女后男
设宴原因有喜有悲
中国人向来「以食为先,饮食除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亦是秉承传统习俗,聚首饭桌前大快朵颐。设宴的原因可以是庆贺,也可以是哀痛。每逢农历
新年、结婚、中国节日如中秋节等,中国人便会一家老少聚首饭桌前共贺佳节;但另方面,若有人离世,丧家会在葬礼完成后设解慰酒,宴请出席葬礼的亲戚朋
友,向他们表示谢意,可见中国人十分重视聚首饭桌前分享喜乐与悲哀。
灶君
中国人不单止十分尊重吃的艺术及礼仪,甚至会敬拜由火神衍生而来的灶君,他们认为灶君能保佑厨房避开火灾及各种不幸事件之发生,每
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各家都准备一顿美味佳肴祀奉灶君,包括一只完整的鸡、烧猪、多样蔬菜、饭等,以多谢灶君对他们过去一年的保佑。他们通常会
把餐桌放置在灶居的面前,把佳肴放在桌上左方,供奉数个小时后才拿走食物。
吃的礼仪与迷信有何关系?
客人与传统的中国家庭同桌用饭,须尊重他们的文化、礼仪及习俗,用饭时注意不要触犯多样的禁忌,因为中国人认为饮食与个人命运几乎是息息相关
的,用饭时犯了禁忌,便会惹来衰运。例如吃鱼,当吃完了一面鱼身,不要用筷子把整条鱼翻转至另一面,他们认为若翻鱼时弄破鱼身,便意味著渔船会翻沉,这是
由於香港在开埠初期是一个渔港,渔民很关注船只的安全航行;此外,中国人从不会端上七碟菜肴用饭,因为葬礼后的解慰酒须有七碟菜肴;不可用筷子垂直插
入碗饭的中央,因这样有点像在拜祭祖先;用饭后不可说我吃完饭了,这意谓自己已死去,不会再有机会吃饭,而应该说我吃饱了吃饭时避免筷子触碰饭
碗而发出声音,这不单止是不礼貌,亦意味著「无饭吃;要培养吃光碗中饭的习惯,一粒饭也不可剩余在饭碗,否则将来的太太或丈夫是「痘皮脸的,亦不尊重
辛劳耕种的农夫。这些迷信的饮食习俗流传至今,或多或少仍然成为中国人的饮食礼仪。
用餐俗例
在饭食方式方面,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点不同,西方人喜欢各自品尝放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中国人则有一定的用饭规例,他们喜欢叫数碟佳肴,放在饭桌的
中央位置,各人有一碗饭共同配这数碟菜肴,饭吃完可再添;夹起的菜肴通常要先放在自己的饭碗中,直接把菜肴放入口是不礼貌的;依照惯例,客人出席正式或
传统的晚餐,是不会吃光桌上的菜肴,以免令主人家误以为菜肴预备不足,因而感到尴尬。
餐桌摆设
日常饭食的摆设是在各座席摆上一个饭碗、一双筷子、一只汤匙、一碟调味酱,用饭后通常会给客人一条热毛巾,代替纸巾抹手及抹嘴巴。所有菜肴同时
端上餐桌中央,各人用自己的筷子直接从各碟共享的菜肴夹取食物;汤水一大锅的端上,各人同饮一锅汤。客人用饭时绝对可以来一招「飞象过河,夹取放在远处
的菜肴。由於中国人喜欢全体共享菜肴,他们的餐桌大多数是圆形或方形,而不是西方人多用的长形餐桌。
怎样叫一顿中式饭
先叫一个冷盘以刺激食欲,接著叫一锅清汤,热汤有助增加体温,喝过热汤后便开始品尝主菜,通常按照自己的口味叫主菜,但必要叫一碟十足辣味的菜
肴,才算得上为一顿合宜的中式饭,以辣味菜肴配清淡的白饭,使菜肴辣而温和,白饭淡而香浓;一顿饭的压轴食品是甜点,通常是甜汤,如红豆沙、芝麻糊等,
亦有其他种类,如布丁、班戟、雪糕等,同样香甜可口。
吃的方式
要待热汤变凉一点而入口时又不失汤味,应用汤匙一小口抿出声的饮;至於吃饭,要提起饭碗贴著唇边,用筷子把饭粒推入口里,这是一个最容易的吃饭方法,亦表示喜欢吃那顿饭;若吃饭时不提起饭碗,即表示不满意饭桌上的菜肴。
宴会
中国人很少在日常用饭时喝酒,但酒在他们的盛宴上则担当重要的角色。在宴会开始时,主人家必先向客人祝酒,这时客人的饮酒兴致便油然而生,啤酒
或汽水都可用来祝酒,要先为别人添酒或汽水,后为自己添加,才合乎礼仪,且要添至近乎满泻为止,以表示尊重对方及彼此友谊,而主人家要尽情灌醉客人,才算
合乎礼仪。若你不想饮酒,应在宴会开始时便表明,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
一,正式或大型宴会
正式或大型宴会一般都排席位,也可只排部分客人席位,其他人员只排桌次或自由入座。
1、宴会席位主要是根据出席人员礼宾次序安排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政治关系、语言使用、宗教信仰和专业等诸因素。
2、同一桌上,席位的高低以离主人的座位远近而定,右高左低。
3、两桌以上的宴会,其他各桌第一主人的位置可以与主桌主人位置同向,也可以面对主桌的位置为主位。
4、如遇主宾身份高于主人,为表示对他的尊重,可以把主宾摆在主人的位置上,而主人则坐在主宾位置上,第二主人在主宾的左侧。
5、如果出席人员中有身份高于主人者,可以由身份高者坐主位,主人坐在其左侧。
6、有女宾时,中国习惯把女方排在一起,即主宾坐男主人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女主人右上方。按照国际一般惯例,不安排夫妇坐在一起,通常是将男女掺插安排,以女主人为准,主宾在女主人右上方,主宾夫人在男主人右上方,
7、主宾带夫人,而主人的夫人又不能出席,通常可请其他身份相当的妇女作第二主人。如无适当身份的妇女出席,也可以把主宾夫妇安排在主人的左右两侧。
8、如使用长桌,一桌6人、10人或14人时,男女主人可坐在餐桌两端的传统位置上。如果一桌8人或12人时,男女主人就职宜坐在长桌两端。
9、如使用圆桌,译员一般安排在主宾的右侧;使用长桌时,也可以安排在主宾与主人的对面。译员不上席时,则坐在主宾和主人的身后。
二,较小型或非正式餐会
招待客人进餐时,必须判断上、下位的正确位置,以下的座位是上位:窗边的席位、里面的席位上、能眺望美景的席位上。
安排座位时,请客人先人座;和上司同席时,请上司在身旁的席位坐下,你应站在椅子的左侧,右手拉开椅子,而且不发出声响。
还有,预订场地时,应交待店方留好的位置,不要厕所旁或高低不平的角落
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是在继续传统与参考国外礼仪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座次借西方宴会以右为上的法则,第一主宾就坐于主人
右侧,第二主宾在主人左侧或第一主宾右侧,变通处理,斟酒上菜由宾客右侧进行,先主宾,后主人,先女宾,后男宾。酒斟八分,不可过满。上菜顺序依然保持传
统,先冷后热。热菜应从主宾对面席位的左侧上;上单份菜或配菜席点和小吃先宾后主,上全鸡、全鸭、全鱼等整形菜,不能头尾朝向正主位。这些程序不仅可以使
整个宴饮过程和谐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体现和交流。因此,餐桌之上的礼仪可使宴饮活动圆满周全,使主客双方的修养得到全面展示。
主人坐上座,就是面朝门的方向,然后按身份重要性依次坐在主人的左右两边
开席,主人往往在讲上几句话后,便开始了第一次敬酒。这时,宾主都要起立,主人先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并将空酒杯口朝下,说明自己已经喝完,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首先在倒酒时,通常正确的方式为酒杯只倒二分之一满。
不论宴会是在住家或餐厅举行,如果你提供的是珍品佳酿,务必把酒瓶拿出来给客人瞧瞧。
如果你提供的只是普通酒类,请事先把酒倒在有塞子的玻璃瓶内,玻璃瓶不用放在垫子或银盘上。
许多品酒师都觉得,加重酒精浓度的葡萄酒,应先倒进有塞子的玻璃瓶,再端出款客。
款客的红酒温度应相当于室温。如果你的红酒太冰,可建议客人用手暖酒。
宴会前请先把白酒摆在冰箱至少两小时,或放人装着冰块和冰水的冰酒器20分钟。记住,白酒品质愈好,降温所需时间也愈短。如果忘记预冰,请把酒瓶放进冰室15分钟。不过,不管你将它放在哪儿,千万别忘了取出来!
许多人偏好整晚只喝自己喜爱的某种酒,所以一个用 心的主人会同时准备红酒和白酒。虽然隔热器放在桌上不好看,但在盛夏夜晚用来保持白酒冰度却相当实用。
第一次上酒时,作主人的可以亲自为所有客人倒酒不过记住,依逆时钟方向进行,从坐在左侧的客人开始,最后才轮到主人自己。客人喝完
一杯后,可以请坐在你对面的人(也就是二主人)帮忙为他附近的人添酒。如果你同时准备了红酒和白酒,请把两种酒瓶分放在桌子两端。记住绝对不要让客人用同
一个杯子喝两种酒,这是基本礼貌。
除非技巧炉火纯青,否则倒酒时请在瓶颈垫上一条毛巾防滑,而且瓶口尽量朝上,免得酒洒出来。
有时你需要一个装酒瓶的篮子,酒瓶以近水平的斜面放置,这样瓶中沉淀物就不会和酒混在一起。
关键词:烹饪专业 英语学习 单元设计 教学方式
一、烹饪专业学生的学科特点
高职烹饪专业的学生往往从高中一年级开始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放在了专业课的学习上,从而忽略了基础学科的学习,特别表现为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浓、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最终学习成效很不理想等等,这些与烹饪专业的学科特色和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密不可分。
烹饪专业的学生由于受其学科知识的要求,需要掌握多种关乎烹饪方面的技能,如刀工、勺工、雕工、拼盘、蒸煮煎炸等,除此以外,还要学习用餐礼仪、中西方餐饮文化等,因而此类学生的动手能力极强,思考能力和文化意识也很突出,但是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要优于其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传统的英语教学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又和他们的专业课程大大脱节,使得大多数烹饪专业的学生逐步忽视英语学习,无法获得原本设定的成效。
二、针对烹饪专业学生进行英语课堂单元设计
基于以上高职烹饪专业学生的学科特点,设计了较为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旨在结合多种教学方式,增加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的学习成效,采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二版)的《畅通英语基础教程2》,以其中的第五单元为例,相应的主题为 “Nice and Tasty”, 分为“Food and Drink”,“Quantities and Containers”以及“Cooking”三个部分,教材着重强调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
(一)课文导入
课文导入主要是以 Brainstorming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泛听,教师事先将班上学生分组,通过观看视频的形式得以实现,教师播放“Eat”的一段视频,让学生说出视频中出现的各种食物和饮料,如broccoli、steak、pea、chicken、pepper、beer、spaghetti、mushroom、peeled prawn、sausage、pizza、hotdog、ice-cream等,并进而要求学生进行分类,然后做一个简单的survey,了解每个组员最喜欢的食物和饮料分别是什么;通过播放“French Toast”的视频,让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动作词汇,如slice、combine、mix、add、stir、dunk、shake、melt、cook、sprinkle等,并适当增加其它的动作词汇,如cut、fry、bake、boil、steam等,进而要求学生找出视频中每个动词后面所用到的食材名称,如baguette、milk、vanilla extract、salt、honey、syrup、powdered sugar等。运用视频教学的优点是将原本枯燥的英语词汇和有形有声的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记忆,并且很容易运用到专业学习上去,促进专业知识学习和英语学习之间的良性循环,做到真正意义的双赢。
(二)课文讲解
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比较实用,涉及点餐、超市购物和制作炒饭三个主题,主要采用了分段式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式,具体操作如下:
1.听课文录音,了解每个主题的内容,并简单回答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2.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了解西餐点餐顺序、罗列购物清单并掌握炒饭制作的步骤。
3.总结课文,完成练习。
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词组不作单独讲解,而是在具体上下文情境中作适当解释和补充。中间会相应地处理一些具体的情节,比如讲到西餐的点餐顺序时,可以让学生穿插中餐的点餐顺序,并讨论中西方餐饮文化的差异,讲到制作炒饭的过程时,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制作过程,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补充说明。
(三)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是通过项目展示的形式实现的,采用项目式教学法,旨在通过运用和烹饪专业有关的单元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并巩固他们的专业知识能力,使其学以致用。
项目展示的方式主要有:模拟餐厅点菜的现场、介绍百年老店、电视菜品制作专栏、新菜/饮料推销等等,所有的项目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由项目组长负责分配任务,要求组员事先查阅相关资料,用手机、相机或摄像机进行拍摄录制,并最终将每组的作品在课堂上进行呈现。项目采用组长评分制度,老师将采用激励机制进行一定的物质或平时分的奖励。
对烹饪专业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是灵活多变的,不能拘于一种固态的模式,必须要做到“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以上仅是对烹饪专业学生英语教学设计的一些浅见,今后需要进行不断深入的实践和研究,使之更加完善,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1] 毕明生.高职“教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教育与职业, 2009.9.
本文以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与角色游戏的融合为视点,阐述了如何在角色游戏中渗透礼仪教育目标,融合礼仪教育内容,发挥角色游戏“小社会”的功能,让孩子在游戏中遵守礼仪要求,不知不觉中掌握礼仪,使用礼仪。
幼儿礼仪教育;角色游戏;融合
幼儿礼仪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在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对提高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其对社会行为规则的理解,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幼儿礼仪行为的培养,对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主题、角色、情节、材料的使用均与幼儿的社会生活经验有关。可以说角色游戏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玩角色游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社会规则的学习过程。
因此,在角色游戏的各种游戏主题中融合各种类型的礼仪内容,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进入礼仪情境,发挥角色游戏“小社会”的功能,让孩子在模拟的实践中使用礼仪,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幼儿礼仪知识与技能,这对于有效提高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效果,解决幼儿园的礼仪教育缺少趣味性,实践性不够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我园对《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与角色游戏之融合》进行了一些研究,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适合融入角色游戏的礼仪教育内容的分析与思考
根据已有的研究,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一般分为四个部分,即基本礼仪、家庭礼仪、幼儿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本文中的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也借鉴此种分类。在对礼仪内容的分析中我们发现:许多基本礼仪和幼儿园礼仪可以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而公共场所礼仪、家庭礼仪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环节中不常涉及到,教师也较难观察,更多地须依赖于家庭的教育。但由于各个家庭成员的素质不同,对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幼儿的这部分礼仪表现良莠不齐,教师只能更多地依赖于说教。因此,在角色游戏中融合的礼仪教育内容一般应以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为主,同时应将幼儿园礼仪和基本礼仪中的部分适宜的内容作为渗透到所有主题角色游戏中的共同的基本礼仪内容,如文明的语言习 惯等。
二、游戏主题涉及的礼仪教育内容的整理与归纳
不同的角色游戏主题由于其角色不同的职业特点,所蕴含的礼仪教育内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行业”所具备的“特色礼仪”。当幼儿在游戏中生成新的游戏主题时,要认真思考分析该游戏主题,根据其特点梳理可能蕴含的礼仪内容。如“超市”主要体现购物的礼仪,“小剧场”等主要体现欣赏观看的礼仪,“饮食店”主要体现在外用餐的礼仪,“图书馆”主要体现阅读的礼仪,等等。应抓住游戏主题的特点,根据社会在该场所约定俗成的礼仪规则,选择相应的礼仪教育内容与之匹配。
孩子在反复玩同一游戏主题时可能会产生厌倦,因此游戏的主题常需要变换。角色游戏中的各种游戏主题可融合的礼仪有的是相近的,可以梳理出其共性和特性。其共性部分可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不断强化,其特性部分可让幼儿有一定的新鲜感,以满足幼儿的需要。例如,在外用餐礼仪中,麦当劳等西式餐厅和我们传统的中式餐厅的大部分礼仪内容相同,但西式餐厅需要自助排队点餐及自己取放食品,可在西餐厅类的游戏中增加排队点餐及取放食物的相关礼仪。同样,在购物礼仪中,超市是自助式的购物,与菜市场的礼仪要求也存在差异。常见的角色游戏主题,依照可以融合的公共场所礼仪教育内容可做如下分类:
三、角色游戏中礼仪内容要求的制定与匹配
1.从“主客”两方制定礼仪要求,体现礼仪要求的双重性
几乎所有角色游戏主题都存在“主客”两方,如娃娃家的主人与客人、医院的医护人员与病人、旅行社的导游与游客、饮食店的工作人员与食客……而幼儿游戏时,既可能是某一游戏主题中的工作人员,也可能是另一游戏主题中的消费者。所以每个游戏主题生成之初,都应和孩子们一起对“主客”两方分别讨论制定礼仪要求,并确定适合该游戏主题的幼儿礼仪教育目标,让幼儿在交往中相互使用相应的礼仪。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礼仪要求,体现礼仪要求的层次性
与所有的教育目标一样,礼仪教育目标也有其渐进性。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或过高的礼仪要求,孩子在游戏中难以达到,就会使游戏失去趣味性,甚至造成幼儿完全无视这些礼仪要求。同样的游戏主题,由于幼儿的年龄及发展水平等原因,礼仪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必须制定适合年龄特点,符合本班实际的礼仪目标,并应将目标细化到每次游戏中,每阶段游戏中有重点地观察一个主要礼仪目标,并逐步增加要求和难度。
3.及时补充增加礼仪要求,体现礼仪要求的动态性
由于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因此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自发地生成许多游戏情节。如在“鲜花屋”的游戏中,孩子们买了鲜花后还会自发地送给他人,做客时带上鲜花,给小剧场的演员送上鲜花等等。教师在观察到游戏情节的发展时,可以在下一次游戏前提出新的礼仪内容和要求,如增加馈赠物品和接受礼物的礼仪。
四、通过游戏主题间的关联性实现多种礼仪内容的整合与拓展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游戏,除了少部分由教师预设的游戏主题外,大部分的游戏主题都是结合班级教学内容、幼儿的兴趣点或班级的主题活动生成的。如大班在9月份开展了《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国庆后,孩子们带来许多到各地旅游的照片,在交流讨论中生成了“旅行社”这一游戏主题。旅游的礼仪多种多样,如参观的礼仪、拍照的礼仪、维护公共场所卫生等等。在旅游的过程中需要乘车、吃饭、购物等,于是“旅行社”游戏又自然地与“饮食店”“大巴”“超市”等游戏主题紧密结合在一起。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各种行业层出不穷,除了一些经典的游戏主题外,我们可以根据近期热门的行业、幼儿感兴趣的行业或与主题相关的行业等,根据生活现实设计具有时代气息的有特色的游戏主题,以丰富幼儿游戏内容。如随着网购进入千家万户,快递员成了孩子们不陌生的行业。我们开展《EMS中国邮政快递》这一游戏主题,幼儿通过给他人传递贺卡、礼物,在传递了对他人的关心的同时,学习了祝福和馈赠物品的礼仪。在各游戏区“上班”的孩子需要什么东西可以通过“网购”快递上门,避免因“坚守岗位”无法与其它游戏区互动而带来的消极等待等现象。
五、礼仪内容与角色游戏融合的注意事项
1.注意目标培养的连续性与层次性
幼儿的礼仪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具有反复性等特点。因此既要关注近期主要融合的礼仪,也应注意前期礼仪目标的养成情况,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2.注意自然融合,杜绝生硬的整合
不是所有的礼仪内容都适合与角色游戏融合,有些礼仪内容无疑更适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长期渗透,如仪表仪态、个人卫生、生活习惯等等。在思考礼仪内容与角色游戏的匹配性时,应避免生拉硬扯,注意礼仪内容融合的自然协调,润物无声。
3.注意保证角色游戏的自主性,不要成为游戏的“导演”
教师是幼儿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参与者,但不是游戏的设计者、主导者和干预者。游戏是孩子的游戏,游戏的情节发展等都应体现孩子的自发、自主、自愿。幼儿礼仪教育内容与角色游戏的融合必须恰如其分,在不破坏幼儿游戏本质的前提下进行。应明确是在游戏的过程中遵守使用这些礼仪规范,达到强化的效果,而不是说游戏的功能就是专门用来学习礼仪规范,从而忽略了孩子发展游戏情节的需要。
1目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教育交流合作,提高我国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造就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适应对外开放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随着互联网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具有国际视野的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也对营销技能人才主体之一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技能人才。
目前,伴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樗秤?教育发展潮流,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也在尝试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与资源,不少高校都积极开展国外合作办学项目,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职市场营销技能人才。但是,由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长期以来注重学生传统营销技能的培养,对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仍缺乏。因而,在与用人单位调研中发现营销专业学生有英语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欠缺,跨文化交际能力不足,国际商务礼仪欠缺,团队合作能力不强,组织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通过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走访调研发现,大部分院校在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国际化人才中,主要通过加强英语类课程、商务礼仪课程等方面来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但这种方式仅是片面的,不能满足目前企业行业与国际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国际化人才的需求。
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拉近了人们彼此的距离,让世界变小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应该具备全球化视野,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在全球范围内开展营销活动。因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知识、国际意识、国际文化、国际交际能力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显得十分重要。
2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服务于区域互联网零售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商业、服务等行业的中、小型企业,具备营销策划、推销业务、在线销售、广告策划、市场调研、公共关系等技能,具备国际视野、人际沟通、团队合作、国际商务礼仪和惯例、市场职业素养、商务英文会话写作等素质,具有创新创业知识,能胜任国际市场营销、推销业务、网络营销、促销策划、市场调研、公共关系、跨境电商等工作岗位的国际化技能人才。
3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内容
31知识结构
了解社会常识、消费心理行为知识;了解互联网知识,掌握网上信息传播的途径、平台、销售平台等网络知识;掌握O2O职业领域的工作过程和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外语,具备基本的和外国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具备职业领域对应的品牌营销知识、网络营销专业知识;掌握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的原理和规律;掌握广告策划、公关策划、客户关系管理、推销技巧等专业知识;掌握电子商务业务知识;掌握商务谈判、线上销售等专业知识,能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市场营销、商务外语、创新创业三体一线的知识结构。
32素质结构
能尊重别国的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风俗和宗教信仰,无狭隘的民族观;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责任心、事业心、进取心;具有创意素质、文案素质、演讲与表达素质、人际沟通与合作素质、自愿公平诚信的职业素养。
33技能结构
具备进行市场营销相关实践工作的技能;能从传统途径和新型营销方式来开展营销活动;能熟练掌握国际交往礼仪和惯例,有良好的合作创新精神;能熟练地应用互联网开展工作;能熟练进行计算机操作,熟练使用Photoshop、Microsoft Office等工具开展工作;能熟练地使用外语进行商务会话、应用文写作、专业资料阅读以及相关资料翻译;具备较强的项目组织、商业谈判、协调沟通、人际交往能力。
4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
基于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内容的分析,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可以分解成网络营销、商务英语、促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业务、创新创业等六个不同的能力模块。围绕每一个模块进行对应的课程设置,包括网络营销、广告实务、在线销售、商务英语、跨文化沟通、商务英语视听说、促销策划、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推销业务、SYB创业课等多门课程。通过模块与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网络营销能力、商务英语能力、促销策划能力、推销业务能力、市场调查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国际意识、国际知识和国际交往能力。
41网络营销能力模块
能力要素:能制订网络营销策略;能开展网站建设策划或选择电子商务平台;能策划和装饰店铺;能策划和操作产品上线;能策划和网络广告;能策划网上促销活动;能进行搜索引擎优化;能开展邮件营销;能开展博客营销;能开展社区营销;能分析利用网站统计数据;能评估网络营销效果。
课程设置:网络营销、广告实务、Photoshop设计、在线销售、营销策划。
42商务英语能力模块
能力要素:能良好掌握英语沟通技巧;能撰写英文书信等商业信函;能进行英语会话;能与外商进行商务沟通。
课程设置:商务英语、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跨文化沟通、商务英语视听说。
43促销策划能力模块
能力要素:能制定营销战略规划;能对产品研发、设计、销售策略提出建议;能进行广告策划与;能策划与实施促销活动;能策划渠道建设;能策划终端营销;能培训营销人员;能对营销团队建设进行策划;能参与营销体系管理制度和流程的建设。
课程设置:促销策划、团队建设与人际技能、渠道管理。
44市场调查与预测能力
能力要素:能明确调查问题;能界定调查范围,确定调查内容;能选择合适调查方法;能制订调查计划;能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所需信息;能整理获取的信息;能统计并分析信息;能进行预测,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能撰写调研报告;能进行调研评估。
课程设置:市场调查与预测、市场营销。
45推销业务模块
能力要素:能收集市场信息;能制订个人销售计划;能明确目标客户;能制订拜访行动计划,并在拜访完毕后填写总结;能做好拜访准备;能在接触客户中识别有效的客户;能应用FABE等模式介绍产品;能有效促成交易;能结算账目;能进行销售服务;能催付账款;能进行渠道管理;能进行大客户接待;能参与其他营销活动;能应用电话进行良好效果的沟通。
课程设置:推销业务、商务礼仪、商务谈判、经济法、消费心理学、演讲与口才。
46创新创业能力模块
能力要素:能产生创业想法;能设计创业计划;能实施创业计划。
课程设置:SYB创业课、创意思维课。
5实现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国际化技能人才培养规格的途径
51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有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经成为衡量一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的重要指标。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市场营销人才,就必须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中外校方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市场实际需求制订合适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训大纲、考试大纲,双方可以各自保留各自的教学模式,双方互认学分或者互认毕业证书。授课形式上可以由外方教师进行授课或者由经过培训过的中方教师进行双语授课。我方学生可以到海外进修学习,感受外国的学习氛围与风俗文化,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外风情。学生还可以进行学历教育或者非学历教育,选择全日制课程或者非全日制课程。
52吸引海外学生,营造国际氛围
高职院校可以把国际文化氛围列入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学校层面上建立多元化的国际交流机制,加强学校对外交流的力度,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依托,吸引海外学生来校学习。通过校园内海报、文化墙、微信、微博等沟通宣传工具来营造校园内的多元化文化氛围,致力开展校园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多元文化的发展与理解。此外,加强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国际意识教育,通过专业活动、竞赛活动等来增进留学生与本校学生的沟通,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53注重师资队伍国际化培养,开展青年教师海外进修工作
学生是教学之源,教师是教学之本,教师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培养具有创造才能、适应多元社会的国际化学生,就必须具有国际化素质的专业教学队伍。高职院校可以引进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同时注重师资的国际化培养,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国际化培养,定期开展教师素质培养、业务培养、出国进修培训以及引进外籍专家校内培训。给予青年教师到德国、美国、新加坡等高职教育发达国家学习的机会,让青年从繁重的课业压力中走出来去提升自我,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和交流,提升教师的国际素养。
54教育理念国际化,教学模式与国际接轨
构建国际化课程体系,在原有的课程基础上新增国际化元素课程,以国际化视野构建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国际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将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课程中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实施与国际接轨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吸收他国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善单一的成绩评价方式,采用成绩评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从多方面去评价人才,注重学生实战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市场营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