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草房子读书笔记

草房子读书笔记

时间:2023-06-01 08:51:4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草房子读书笔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草房子读书笔记

第1篇

草房子》主要讲述了男孩桑桑在油麻地小学的六年生活,那六年小学生活让他终身难忘。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1《草房子》学生最新读书笔记五篇,衷心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2021《草房子》学生读书笔记1这是一部讲究品味的长篇小说。

作者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在这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拼的悲怆与优雅,秦大奶奶在一瞬间中闪耀着人格风采,在死亡的体验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六年级的桑桑在桑校长的大骂中,桑桑全身都是乌青,而在另一天早晨,桑桑的妈妈却偶然发现儿子的脖子上既然有一个很大的肿块,桑桑在父亲桑乔的带领下找了一所所医院,医生们都说这是绝症。父子俩垂头丧气地回家了,从开始的希望到最后已失败告终。就在这几天里,父子对儿子特别好,有一次,突然传出能救儿子的方法,父亲和儿子马上赶了过去,原来那医生在前年已经过世了,两个人绝望地离开了。后来,又有了个消息,找到一个还活着的高手,桑乔兴奋地向哪儿赶,过了三天终于到了。可是那高手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已不能站立,只是瘫坐在椅子上,脑稳不住似地直晃悠。他颤颤抖抖摸了摸桑桑脖子上的肿块,说:不就是块鼠疮嘛。"桑乔叹了口长气,儿子终于得救了。

老人让年轻的姑娘开个处方,“把这药吃下去,一日都不能间断。七日后,若这孩子拉出的尿是棕色的,就可以了。”

七天后,这病果真好了。

我看了这本书后,我觉得要学习桑校长的精神,因为是你的坚持不懈地带孩子一直去看病的精神才有了桑桑的生命,没有这种精神,桑桑就没了希望,就会与世告别。我也要学习桑桑的精神,如果你不每天喝药,就再也不能救活自己的命,但你坚持了。

在我十岁那年生病时,妈妈第一时间买来药给我喝,我却要反抗并且在那儿哇哇大哭坚决不喝。结果还是被妈妈的强迫之下勉勉强强地喝完了。所以,我要向桑校长和桑桑学习,做一个坚持不懈的人。

坚持就是胜利,每一个人只要坚持了,就会获得成功!

2021《草房子》学生读书笔记2最近一段时间我跟着我们班的孩子一起读了《草房子》。《草房子》是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之一。用诗一般美丽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百看不厌的江南水墨画: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

这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不幸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他们是那么纯真、善良,每个人身上都散发出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纯净的美。文弱、恬静、清纯、柔和的纸月,不仅学习好,而且生性善良、懂事,她是那么完美,她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感染和改变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仿佛是真善美的化身:桑桑变得干净了,不再抢妹妹的饼吃了,吃饭也变得文雅了,不再把桌上洒得汤汤水水,当桑桑得了重病的时候,她用眼神鼓励他,默默地送去一篮子青菜和鸡蛋,把妈妈亲手缝制的书包送给桑桑:书包是我妈做的,可结实了,能用很多很多年。纸月把“很多年很多年”重重地说着,把自己的祝福和关心送过去。

读纸月的时候,我常常在心里和她做比较,看我离她有多远,我也要像纸月一样,做个善解人意的小姑娘,珍惜现在,珍惜友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对别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平时要谨言慎行,也许我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能改变一个人。执着、倔强的美。陆鹤是个秃顶的孩子,常常被人戏弄,陆鹤十分苦恼,孤独,常常坐在河边偷偷的哭泣,想尽办法掩盖自己的缺陷。但他从不放弃对自己尊严的守护,勇敢的承担了学校参加汇演的秃头角色,并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让同学和老师对他刮目相看。他也明白了,只有付出,才能让大家改变对他的看法,只要心灵美,再丑陋的形象也会散发出动人的光芒。在陆鹤身上我懂得了,尊严的伤害并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是的解药;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美,欣赏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勇于承担,坚韧无比的美。杜小康家曾经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活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但是一夜之间,父亲病了,为了给父亲治病,他的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一起到离家很远的大芦荡里去放鸭,当他们的鸭终于下蛋的时候,又不小心把鸭放进了别人家的鱼塘,吃光了人家的小鱼苗,鸭子和船统统被扣留了,他们的希望又一次破灭了。

但杜小康毕竟是杜小康,他没有自己怜悯自己,更没有让别人来怜悯他。他用稚嫩的肩头毅然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的故事告诉我,富有的时候,不能浪费,不能高傲自大,贫穷的时候,也不要自卑,尽自己所能,克服种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渡过难关。成长的美。这一切看似平常的往事深深地触动了主人公桑桑的心,在他的心里埋下了爱的种子,他再也不会抢了陆鹤的帽子,挂在高高的旗杆上,再也不会把父母的蚊帐拿去捕鱼……他帮细马放羊,陪孤单的秦大奶奶聊天,卖掉心爱的鸽子,把钱借给杜小康当做生意的本钱,忍着病痛的折磨坚持上学,最终战胜了病魔,考上了中学。

这就是人性之美散发出来的独特力量,《草房子》用这些最纯真的爱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充满了酸甜苦辣,苦难和幸福犹如白昼和黑夜一样,永远与我们相伴,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能逃避,要满怀希望,微笑着去面对。

2021《草房子》学生读书笔记3《草房子》是曹文轩纯美文小说系列中的一部,自从看了《草房子》以后,我被荡漾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震撼。

《草房子》讲了主人公桑桑的小学生活,中间有各种各样的故事,特别是最后那章,讲桑桑得了一种怪病,父亲带他走了许多地方寻医,可依旧没有好办法。那几天,桑桑天天都会去温幼菊老师家里。由于温幼菊经常熬药。所以屋子里弥漫着药香,于是就有了一个别名“药竂”。

温幼菊会给桑桑讲她的童年故事,还会给桑桑唱一首无词歌。温幼菊小时候父母就去世了,是奶奶抚养她长打,奶奶只留给她两个字:别怕。这是她最珍贵的财富。在她12岁那年,她得了场病,奶奶用含着慈祥、悲悯的眼神对着她说;“别怕。”她17岁那年,奶奶永远地走了,她却从奶奶的目光中懂了“别怕”。

我的眼角也不觉湿润了,“别怕”。这个沉重有力的词语也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人生就像迷宫,处处都是死路,还有那无数的墙壁,“别怕”告诉了我应该每时每刻都去求知,去探索,去饱览无限风光,去感受:别怕引领了我走入人生。人生的迷宫不可能没有墙壁,不可能没有死路,没有墙壁的迷宫如同白纸,同样,没有挫折的人生也毫无意义,面对挫折,你有两条路,一是放弃,二是站起来继续。走地一条路,注定你的一生将平凡;走第二路,你的一生将辉煌。

《草房子》让我想到了我的父母,让我懂得了“别怕”还有面对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遇到挫折要站起来继续。

2021《草房子》学生读书笔记4金色的草房子,苦苦的艾叶,静静的大河,一望无际的芦苇荡。这就是油麻地。那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孩子:顽皮、聪明的桑桑,秃顶的陆鹤,坚强的杜小康以及柔弱、文静的纸月……这些都出自于曹伯伯的纯美小说《草房子》。

《草房子》记录了一个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讲述着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我都会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的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的心灵。

故事中最撼动人心的莫过于秦大奶奶。她是书中最顽固的一个人,在油麻地生活了几十年,房子龟缩在小学的西北角,是学校的一个污点,学校花费了十几年也没能将她赶出校园。在当地人的眼中,她是个可恶的老婆子,总在学校里搞破坏。然而在一个春季,她冒险救了落水的乔乔。在油麻地人悉心照顾下,半个多月后才勉强下地。从此,她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自动离开校园、用拐杖赶走闯进校园的鸭子,用拐杖关她够不着的窗户……最后,她竟为了学校的一个南瓜,不慎落水而永远地离开了。感动之余,我不禁想;是什么使她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是什么使她为了一个区区南瓜不顾眼前白花花的河水吧?是什么使她在垂暮之年发出人性光彩?是爱!是油麻地人的淳朴,是油麻地人对她纯真的爱。也是她那颗感恩的心。关爱、纯朴、感恩书写了秦奶奶完美的最后一笔。

书中最让我佩服的是书中的杜小康。他曾是油麻地最富有的人家。生长在高大阔气的红门里。一夜之间,他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学习名列前茅的他不得不辍学在家,和父亲放鸭子,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但一直生活在蜜罐里的他,在苦难面前表现得分外勇敢和坚强,他没有放弃生活,毅然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让每个人都看到了他坚韧之后的美丽与优雅。杜小康与厄运相拼时的悲怆与优雅告诉我们:苦难来临时,我们不能逃避,而要满怀希望,微笑面对。

《草房子》魔力般吸引着我,荡漾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闪耀在每个主人公身上的人性美,使我不禁赞叹这极致的美。

《草房子》是一本永远值得我珍藏的书!

2021《草房子》学生读书笔记5最近我看了作家——曹文轩写的一本书,名叫《草房子》。这本书主要讲的不是用茅草做的那一座房子,而是讲主人公桑桑的童年经历。

桑桑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所以常常会冒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比如,他看见鸽子没有家,他眼珠子一转就想了一个好办法,把家里的碗柜改装成鸽子笼,可他没有考虑后果,结果被妈妈骂了一顿;他见人家用渔网捉鱼,他就把父母床上的蚊帐拿下来,再找来竹竿做成网架,一张渔网就做好了。可是晚上的时候,父母罚他不许用蚊帐,让他被蚊子叮得全身上下全是红包;他看见夏天卖棒冰的人,用棉被把棒冰包起来,他就把冬天的棉衣穿在身上,这样就成了油麻地的一道风光……

看到了桑桑的故事,我想起来了生活中的自己。我也是一个比较顽皮的孩子,我也常常和我妈妈开玩笑,那可是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啊!笑的还是那一次,有一天我从英语班放学回来,因为我们英语班楼下有一个用积分换东西的柜子,我想了想:我要给妈妈一个大“惊喜”,嘻嘻嘻嘻!我用十分积分换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小蟑螂。回到家里,我把“小强”放到了妈妈的梳妆台上。这时妈妈说:“我要去超市,你去不去?不去就在家看家。”我去,我要去。“妈妈走了过来,正准备梳头,却大叫一声:”啊,有蟑螂!“然后一溜烟儿的跑到床上,说:”你别把那东西拿过来,你快扔掉!“我把蟑螂拿到妈妈面前,说:“这是假的呀!哈哈哈哈哈……”

“不是去超市吗,快走吧。”我赶紧转移话题。

第2篇

一、课外阅读内容多面

1.阅读多方面的作品。专看文学书,是不好的,这是鲁迅先生的告诫。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将方方面面的优秀作品推荐给学生。如利用寒、暑假读书活动,分层次、分门类将好书推荐给不同年段的学生;借每年举办“科技节”的契机,开展“读科普书,走科技路”的主题读书活动;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为收获信息,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进行广泛性的阅读等。这样,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仅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还涉足天文、历史、经济、地理等方方面面,这会为以后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及终身学习奠定很好的基础。

2.阅读多个人的作品。小学生的膜拜心理较强,整日抱着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不放,这也是有的。指引学生博采众长的最好办法,是结合课内的阅读教学引荐众多的名家名品。如学习了《趵突泉的欣赏》,指引学生读老舍《济南的冬天》;学习了《再寄小读者》,指引学生读冰心的散文集《寄小读者》;学习了《凡卡》,指引学生读俄国作家契坷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学习了魏巍的《我的老师》,指引学生读现代作家贾平凹的同一题目的作品等。

3.阅读多种体裁的作品。小学生受童话启蒙的居多,因而,童话类的书一直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最爱,尤其在中、低年级。因此,学校有必要结合各科课堂教学及各种主题读书活动,将优秀的记叙文、诗歌、散文、科普小品、小说、人物传记、旅行记等推荐给学生。如少年版的四大名著;现代作家的小说《草房子》及《五三班的坏小子》等;郭沫若、冰心、泰戈尔等国内外名人诗歌选……多体裁的课外阅读,会让学生在小说的真情世界感受真善美,在传记的人物传奇经历中体悟成功的苦与乐、在诗歌的韵律中变得越发灵秀……

二、课外阅读方式多元

1.主题阅读。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集体行为,这对于从众心理较强的小学生来非常必要。如学习了《鹌鹑》一课,以“母爱”为主题,开展读书周活动,让学生从书刊、网上查阅大量关于“母爱”的文章,大家不仅读、诵、记,而且还要在“佳文欣赏”课上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此外,开展科普读书月、走近名人读书月、经典诵读活动周等都会大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2.亲子阅读。在低、中年级开展亲子阅读,对于小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非常重要。亲子阅读,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尤要学校做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因为,我们是个缺少阅读习惯的国家,身边不买书、不读书、读不进去书的家长比比皆是。学校除了召开家长会进行动员外,还需要教师及时提供亲子阅读的目录,乃至具体读书内容。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予以评估。

3.休闲阅读。主题阅读和亲子阅读是有明确指向性的任务性阅读,而休闲阅读则是在轻松状态下的一种自由阅读方式。学生在进行休闲阅读活动中,可以参考老师、同学的推荐书目,也可以自己选择读书内容及方法。

三、课外阅读方法多样

1.精读与略读。要想查找资料、快速获取信息,最为直接的办法便是略读,这是课外阅读最常用的,但不作为唯一的方法。有时,遇到需要揣摩、玩味的精妙之处,也需要精读。

2.读、写、批、划、注。课外阅读极具个性化,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既因人的习惯而定,也因阅读内容、因目的指向而定。有的课外阅读只限于读,有的要写读书笔记、填写周(月)读书卡,有的需要在上面批一批、划一划,遇到疑难词句,还要在查字典或请教别人后加上注释。

3.读与背。在课外阅读中获得语言材料,这是语文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要求。尤其,当遇到一些语言优美、内容精彩的句、段、篇时,又需要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将它们吟咏、甚至背诵下来。

四、课外阅读评价多层

1.评价主体多层。课外阅读突出的个性化倾向,决定了对学生课外阅读评价要多主体参与。即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相结合。

2.评价内容多层。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一般从态度、习惯、数量、效果四个层面进行。可以定期请家长和学生共同填写“课外阅读反馈卡”,对所读书目、作者、每天阅读时间、是否主动阅读及读的效果作出评价。同时,结合现场读书汇报、读书摘要卡、读书笔记检测等,给予学生全面的激励性评价。

第3篇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在大力倡导阅读的今天,如何让儿童养成终身读习惯,积淀丰富的文化素养,近几年来我们进行了有力地探索。

在实验中,在探索中,我们惊喜地发现阅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渗透到学生生活中。孩子们诵经典诗文,读名家名篇,吟圣贤之言,唱儿歌童谣,谈读后心得……阅读以特有的魅力影响着孩子的心灵,改变着他们的气质。回顾我们班走过的阅读之路,有几点做法值得回味。

一、营造氛围,诱发读书兴趣

要让学生爱上课外书,首先要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为此我们把教室布置得书香四溢。黑板报、手抄报、书法、习作、名人名言,教室的每一面墙都溢出书香,尤其是前面黑板右边的每日一格言: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这些格言无疑可给学生以强烈的精神暗示。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室的图书柜里摆放着由班上学生捐来的种种书籍,“好书齐共享”,每个孩子在课间、午休、放学后都能自由选择好书,随时拿来阅读。其次,利用视频,利用信息技术诱发学生读书兴趣。校园网上同学们激烈辩论的情形,同学们表演课本剧的精彩场面,同学们网上评书的镜头,无一不感染着学生,无一不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再次,以班级共读、亲子阅读的方式营造浓烈的读书氛围。生活在这样的书香环境中的孩子,他怎么不受感染,怎能不爱上读书?

二、阅读指导,提高读书效率

让读书进课堂,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这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教师在阅读课中老师如何进行指导呢?

(1)教学生选择好书。“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面对琳琅满目,成千上万种图书,教师如何让学生读到适合自己的好书呢?好书推荐是有效有手段之一。教师在进行好书推荐时,一是注意教师的介绍评价要引人入胜。介绍和评价时,语言要简洁,不限于字多篇长,而在于点睛般的描述,激起读者的共鸣。例如在推荐《小学生经典阅读》时,教师就其内容引人入胜地概括性介绍:“《小学生经典阅读》,一套为希望优秀的人量身定做的书。这套书有两个部分,就像兄弟俩。一个叫‘经典’,一个叫‘名著’。‘经典’的肚子里既有流传了千百年的美文化作、经典名篇,又有充满情趣、易读易诵的儿歌、童瑶和现代诗文。叫‘名著’的,他会告诉你《好兵帅克》的奇遇,他会带你走进‘草房子’寻找成长的足迹……”二是注意推荐语言要有鼓动性,为了增强“好书推荐”的效果,教师可以充满激情的语言“扇”起孩子们的阅读欲望,以“卖关子”方式,“吊”起学生阅读的胃口,如:“《淘气包马小跳》在别班红得快爆炸了,你不读读真可惜哦”“亲爱的同学,你感受过没有光明的恐惧吗?你品尝过没有声音的孤独吗?你体验过无法与人交流的绝望吗?你没有!而海伦・凯勒却在这个无光、无声、无语的世界里熬过了87年,并且辉煌地走完了人生。快快捧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吧,我们一起啼听海伦对生命的咏叹吧!”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高读书效果,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简单的说阅读可分为精读与泛读。从应用的角度看,泛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查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课间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密切相关或学生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圈点勾画。此外“回读”、“引读”我们也常用于阅读指导。回读,即在学生已经浏览过的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中优选一部分,引导学生重新读,用文学欣赏的眼光去体会感受。如对一些名著的精彩片断,教师领着学生进入数字图书馆“看名片、读名著”,其回读效果不言而喻。引读,通过阅读设计,把学生从关注情节的浏览引往深层阅读,从思想、情感、价值、态度和修辞、文体上感受。

(3)教学生做笔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指导中,我们非常关注学生做读书笔记习惯的培养。孩子年龄小,老师就教孩子们用“心情符号”学做批注――读到高兴处画张笑脸,读到伤感处勾个苦脸,以此表达感受。步入高年级,老师教给了学生多种做笔记的方法:圈点笔记,阅读自己的书籍时,可随时在书的重点、难点和精彩处画线或做多种符号;批语笔记,阅读中,在文章的精彩处随时写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点评;摘录笔记,摘抄好词好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学生在阅读中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心得笔记,在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在《读书成长册》中或校园网上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感想和体会。

综上所述,利用多种媒体营造读书氛围,培养读书兴趣,指导学生阅读,精心打造系列活动,使得孩子们天天与好书相伴,天天浸润于书香中。如今,阅读已成为他们的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第4篇

【关键词】师生共读 创造环境 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85-01

如何建立师生之间共同的语言,拥有能开启彼此心灵的密码?和学生一起共读,读他们的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读他们的书,就拥有了和他们交流的更多话题。“树叶会有的,青草会有的,虫子也会有的!”和我一起读过《恐龙的宝藏》的学生心领神会,因为只有他们才明白,“恐龙的宝藏”到底是什么;“姐姐十五我十六,妈生姐姐我煮粥”――当我的学生们大声叫着嚷着这首《草房子》里的颠倒歌的时候,没有读过《草房子》的孩子,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我们的兴奋的;“知识给人以爱,带来光明,给予智慧。”――只有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孩子,才深深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在这个学年里,笔者在班上采用了师生共读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一 创设环境氛围,激发兴趣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它可以“润物细无声”。而要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创设读书氛围尤其重要。儿童阅读专家崔利斯曾说:“如果有可能,就用书来搭建房顶。”将这种理念渗透到我们教室的环境布置中,教室里、走廊上,“好读书,读好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标语警句、名人名言名诗,能让学生每天都浸润在书香之中,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萌生读书的内在需求。

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回家以后的自觉阅读上,是无法保证的,而在教室里就不一样了。“你读,他读,我也读”是一种氛围,尤其对中年级的同学而言,教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更有强大的磁力,对他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学生看到教师手里和自己手里读着同一本书时,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共读的氛围,是激发阅读兴趣最好的催化剂。

二 精选阅读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为学生提供的读物一种是由教师统一指导的读物,一种是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如果没有统一的读物,教师进行指导就无从下手。结合我班的实际情况,我选择了比较流行的、适合学生年龄段的书籍,如《夏洛的网》《安徒生童话》《绿野仙踪》《我是升旗手》等作为我们班的统一指导读物。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还说:“专看文学书,也不好。”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对于学生自由选择的读物,教师也应予以指导,主要应教会学生选择内容积极的读物阅读。我们必须清楚这一点:经典名著不仅仅是中国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这四大名著,还包括外国的,孩子们最爱不释手的《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也不能只是纯文学名著,还应包括《人与自然》《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科幻类著作,以及适合学生年龄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类的著作。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时,须把文学与自然科学并重。文学作品能养育学生的道德情感,而自然与社会科学能丰富学生的知识世界。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博览群书、厚积薄发。

三 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师生在共同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共同的感悟。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差别,他们的感悟和体验也是有差别的,这时教师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新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孩子的眼睛是清澈的,因此他们的许多想法更加纯真,更能冲破世俗的眼光看世界。同时学生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过程。每读完一本书,我都会利用星期五的一节阅读课进行读书交流。可让学生自由发言,先在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如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喜欢书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谈自己读了这本书后有什么体会?想到了些什么……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学生与学生之间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思维就得到了碰撞,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 优化阅读质量,把活动引向深处,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第5篇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他们接受新事物、新知识非常快。一个学生拥有一样什么好玩或好看的东西,班中很快就会流行开来。利用这种心理,我经常向学生推荐班中一些学生手头正在看的优秀读物。如,有一次我看到有同学在看《草房子》,翻阅以后里面一个个可爱的形象打动了我,我就利用语文课的时间向大家讲述一两个小故事,不久就有学生手捧这些书了。同时也可以根据语文书上的主人公讲述一些别的故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节课时,学生肯定好奇蔺相如与廉颇还有什么小故事发生,我就适时引导学生翻阅相关文献资料。老师要真切知道学生的需求与爱好,不要一味地强制性布置任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优化阅读方法指导

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因此,我利用“课外阅读课”这一阵地,向学生系统地传授读书的方法,包括合理安排读书时间、掌握一般读书程序、领悟读书的要求、掌握读书方法及做好读书笔记等。

1.速读与精读结合的方法

速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只摄取主要信息,对次要信息有所忽视。只要能抓住揭示主题的文字与段落,快速了解文章全貌,如主要事件、人物、观点等,学生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完成自读任务。如,在出示鲁滨孙在荒岛的插图时,以问题“他在干什么”来引导学生快速阅读相关内容,找出主要人物与事件。在速读的基础上再进行精读,精读时需要理清文章层次,弄清重点段落,紧扣重点段进行分析和揣摩。

2.采用读思结合的方法

在读故事时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利用“桑桑到底是怎样一个孩子”这个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逐步去阅读内容,在边思边读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拓宽评价方式

1.课外阅读评价主体

(1)同伴互评

要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评价真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且学生到底读了多少课外书,作为老师有时可能真的无法统计,但学生之间有时反而很清楚,因此学生同伴间的评价不仅可以解放教师,也更客观。教师可定期让四人小组的同学互相评价,小组长负责统计和记录。小组互评使学生学会辨别、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2)教师点评

在所有的评价中学生最为在意的是教师的评价。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阅读情况的基础上因人而异给予评价。对较差的学生,要带着放大镜找出其优点所在;对于佼佼者,要带着显微镜找其“软肋”,避免“阅读高原现象”的出现。在同伴互助评价中教师要做好指导者的角色,对学生的阅读情况作全面了解,在了解后及时反馈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时时都在关注着自己的阅读。

(3)学生自评

学生自己也可以每天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评价,总结每天有了什么收获,记一记阅读中领悟到的不足。

2.课外阅读评价方式

(1)竞赛评比激发阅读兴趣

在课外阅读评价中引进竞争机制,组织孩子们参加各种形式的阅读竞赛,可使他们在激烈而又友好的竞赛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如开展“积累大赛”,看看谁积累的成语、谚语、好词佳句多;开展“读书征文比赛”,看看谁的感悟最深刻。我们年级组两个学期都组织了大型的读书竞赛活动,如,暑期优秀读书小报评比;“我与书的故事”征文比赛;诗歌朗诵比赛;课外知识竞赛;“我最喜爱的名言警句”书签制作大赛……

我们也在每个学期评比各种读书先进:“小小藏书家”“阅读之星”“知识小博士”等,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让热爱读书的孩子动力更足,同时激励更多的孩子也能投入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来。

(2)语言激励调动阅读激情

语言激励――学生最幸福的“推动器”。对那些热爱阅读或阅读进步大的学生,我常常在他们的读书笔记或课外书上加上激励的语言。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当阅读的热情得到了赞扬,当阅读的进步得到了肯定,学生的阅读激情也得到了唤醒和鼓舞。

(3)成果展览展示阅读成果

班里设专门的“阅读专栏”,在墙上设立统计表,比比谁读的书多,谁摘抄的精彩片段多,谁写的读后感更有真情实感,有时也在专栏中报道阅读积极分子的事迹、刊登学生的读书体会。专栏让成果看得见,在班里掀起了你追我赶的读书热潮。通过成果展览的形式展示每个学生阅读的收获,以“展”代评,巧妙地将评价融入活动之中,能让学生体验成功,保持读书的热情。

第6篇

[关键词]师生共读 操作方法 有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0-013

语文课外阅读的好处已显而易见,而有效进行师生共读课外书,不仅能带动不爱读书的学生一起阅读,帮助他们养成阅读思考的习惯,还能给爱读书的学生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营造出一个人人爱读的好氛围。

一、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是浏览性阅读,为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搜寻到相关的内容,并从中获得最多的信息。

1.读封面。由书名开始,仔细阅读,副标题也不放过。看题目猜测一下书中可能涉及的内容,封面、封底的插图也是提取信息不容忽视的细节。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后,学生对这本书的主题就已经有了概念。

2.读目录。目录是一本书的基本框架。读目录,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整本书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之后,学生就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3.粗略阅读。学生可以一目十行地浏览,甚至几页几页地翻过,也可以细细读一页,有时连续读几页,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一遍,随时关注主要论点的信息,特别是书的最后几页。学生粗略又系统地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在大脑中留下基本的信息,就能随时随地在需要的时候拿来做参考。

二、欲擒故纵地引读

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最好的办法是欲擒故纵,激发他们对新知的探求欲。

如学习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学生对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问我:“蝉真的在地下过了三年黑暗的生活,而在地面上仅仅生活一个月就死去吗?”此时我就故意留下悬念,提供阅读信息:“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吧。”我要求学生在阅读时,遇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应发出三种感叹:第一种感叹――“哇,我找到答案啦!”当读到具体答案时,是多么希望有人能分享这种喜悦,这是激发学生阅读情趣的最好时机。第二种感叹――“咦,奇了怪了!”这是读到困惑的地方时发出的声音,希望大家都能参与讨论。第三种感叹――“哦,原来如此!”这是阅读达到“柳暗花明”时发出的感叹,此时希望得到他人的鼓励和赞许,获得继续阅读的勇气。

三、分析式阅读

读完整本书后,应对全书的内容做一个回顾。教师要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梳理,找出一些交流的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进行阅读,对书中的情节、人物角色、关键的细节等进行交流、评价。

例如,交流曹文轩的《草房子》:书中主要人物是哪几位?你喜欢谁?说出自己的理由。读了《鲁滨孙漂流记》,就让学生画一画鲁滨孙的漂流图:他依次到过哪些地方?呆了几年?干了些什么?这些话题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读出故事中的“我”。

四、反刍式阅读

一本好书是值得反复阅读的,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反刍式阅读方法的指导。

1.“品”中反刍。学生在读完文章后再回过头来仔细品读内容,对文章中的相关文字会产生更多的联想、想象,从而更深层面地感知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情感。

2.“写”中反刍。记读书笔记是反刍式阅读不可缺少的。但教师对写的要求不宜提得过高,应多给学生提供写的机会,让学生在写中将自己的体验及感悟具体化,从而达到读为写服务的目的。

(1)写批注。在阅读时,边读边画,把书中的重点语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符号标记出来,把自己随时产生的想法在空白处写下来。

(2)写提纲。学生读完一个篇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将每一段内容概括地表述出来,也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概括。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学生在提纲的编写中既学会了概括,又理清了思路,还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3)写体会。整本书读完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收获、体会或认识,及时结合自己的实际用语言记下来,表达的就是学生真实的思想情感。

3.延续活动中反刍。书读完后,还有许多的活动可以进一步丰富读书的生活。教师可针对不同的书采取不同的延续活动。对学生感兴趣的《鲁滨孙漂流记》,可以让学生为主人公画像,为书配上插图。学生喜欢的《窗边的小豆豆》可以将其中的某一章节排演成话剧。读了《昆虫记》后,就让学生去观察一种小动物,写出它们的生活习性。

第7篇

一、 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

一个喜欢阅读的家庭更容易培养出一个喜欢阅读的孩子,一个喜欢阅读的老师更容易带出一批喜欢阅读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的启动和保持是一种集体行为中个体的无意识行为。这种无意识行为的形成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等方面的积极配合,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1. 图书馆“一切为了读者”。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整体,“一切为了读者”是其服务宗旨。我们学校每学期根据学生和教师的需要及时配足配齐适合的图书,注重图书的更新和工具书的配备;同时改革图书借阅办法,充分利用师生闲暇时间,实行学生使用借书证自主借阅、开架借阅,以方便师生借阅。这样学生可以天天到图书室、阅览室读自己喜欢的书,从而使人找到了书,书找到了人,藏书的价值也才能得到成倍的体现。

2. 班级建设“小小书架”。我在学生中、家长中做了一份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当前的读书情况和他们喜欢哪些类型的书。通过调查我发现学生的阅读面较窄,自主选择书的能力不够强。针对这一情况,根据学生的喜好及他们的年龄特点,我及时向学生推荐了适合他们阅读的中外书籍五十多本,并在班中建立了“小小书架”,鼓励学生每人带三本课外书到学校,与大家“共享”,以充实图书角落,也带给孩子们较为多样的选择。

3. 教师成为阅读的“先行者”。袁说:“要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教师就得先认真阅读几遍,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并且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我在课外阅读时,就常常保持一颗童心,亲近书中的文字,亲近作者,亲近主人翁,从孩子的视角去欣赏作品。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一起去爱,一起去怒,一起去恨,一起去痛,一起去乐。有时我也会选择书中一些生动的故事作形象的讲述,却不讲完整,或讲头留尾,或讲果留因,或中间空白留一个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引导他们自己去书中寻找结果。

4. 家长和孩子“亲子共读”。“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古人常把书斋比作家庭中的绿洲。今天,现代电器、时髦家具不断更新换代,走进无数家庭,而多少家庭尚存一块文化的绿洲?正像一位小学生所说:“我们家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书。”所以,家长应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为子女营造浓厚的家庭文化气氛。为孩子买张书桌,买个书橱,给孩子准备适合他们阅读的、让他们感兴趣的书籍,当然更重要的是家长也应该加入读书的行列,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感受,共同进步。

二、 指导阅读方法,使学生学会有效课外阅读

在学生有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需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有选择、有针对性地阅读。

1. 指导学生选择好书。培根说过:“史籍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作用。”教师除向学生推荐读物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合适的读物,在各类图书泛滥的今天,这点尤为重要。如要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可选择《少儿百科丛书》《十万个为什么》;要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可以多看相似的书籍或与教材配套的课外读物等;想了解少年儿童七彩的生活,就读读曹文轩的《草房子》、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五・三班的坏小子》。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读物,不要太浅,也不要太深。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选择读物时学会放弃,低级、不健康的书一定要摈弃,有些不适宜小学生看的书,也要学会留待以后读。

2. 指导学生选择读书时机。课外阅读是好事,但不能为读书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时间。阅读需要时间,古今中外的大学者都有一套有效利用时间阅读的好办法。在重时间效益的今天,会利用时间这点很重要,尤其是对自控力差的小学生来讲,教师要指导他们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阅读。如早晨、中午、入睡前,五分钟、十分钟都可以,读书也可长可短,贵在积累。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的环境,尤其是在家阅读时,要学会选择安静的场所,主动避开一些干扰源,如电视等。

3. 指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阅读。不同的读物、不同文体的文章,它们的阅读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我着重指导学生掌握四种阅读方法:整体读,全面理解文章时应用;朗读,精彩的片段、著作要朗读、诵读;浏览读,了解文章、书刊大意时应用;跳读,寻找信息时应用。如果是为学习的,应精读、细读,重要的文章第一遍通读,第二、三遍再细读细思;如果为获取信息的,可以浏览读,像百科类的书、新闻类的报刊等可以跳读。这也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法。

4. 指导学生课内外结合阅读。通过课堂教学,带动课外阅读,做到课内、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这是抓好课外阅读的重要一环。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通过名作家及其代表作的介绍、某个方面知识或问题的悬念,或一段精彩的描述等,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去进行课外阅读。例如,学了《三袋麦子》这个童话故事后,我向学生推荐了《小布头奇遇记》《小猪唏哩呼噜》《小老虎历险记》等有趣的童话故事,让学生有选择地读一读,自己也可以试着写一写;学习了《石头书》一课后,我建议学生去读读有关化石、矿物的书籍,孩子们便立即行动起来,图书馆、新华书店常常成为他们的好去处。两者有机结合,对课外阅读而言,有了指向;对课堂教学而言,有了良好的智力“背景”,这样互补互动,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

三、 多种形式交流阅读所得,使学生享受课外阅读的乐趣

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又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我们还可以鼓励学生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交流阅读成果,使课外阅读活动更有效。

1. 课前“谈天说地”。我们在每节语文课开始前都抽五分钟,由学生轮流介绍、评点图书,或是内容简介,或是阅读的感受,既精彩生动,又要点到即止,使听的同学欲罢不能,大大激起了大家阅读的兴趣。

2. 设立“读书园地”。我们班专门设立了一块读书园地的墙报,让学生通过书面语言表现自己的读书情况。“读书园地”共分这样几个栏目:(1)“荐书评书”:介绍自己认为好的书报,评点书籍;(2)“作家(作品)简介”,介绍语文书中相关作家(作品);(3)“读书快讯”:交流读书信息、读书方法;(4)“读书心得”:刊出学生的读书笔记、读后感。这样既为学生搭建了交流阅读的平台,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励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

3. 成立“班级读书会”。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游戏一样的童年生活不可缺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班级读书会”,是可以选择的举措之一。我们可以先引导孩子用一段时间去读一本教师或同学推荐的好书,然后用一个集中的时间由同学和老师以及家长共同对作品进行自由的讨论。如以前我班学生阅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一书后,又阅读了他的其他作品,然后开展了一次“曹文轩作品”的专题讨论,大家纷纷发表看法,既交流了阅读的感受,又交流了各人的阅读方法;我们可以以新闻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古诗朗诵会”“成语故事交流会”“我喜欢的科学家故事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情趣;可以用编排小品、课本剧的方法将书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介绍给大家;可以举行“读名著、看电视”活动,让学生采用和影视作品同步阅读的方法,比较阅读,扩展阅读量,提高阅读水平。

第8篇

关键词: 语文作业 优化 提高 语文素养

“减负”一直在提,可作业总也少不了, 究其原因:一怕学生知识技能掌握不牢,影响教学质量;二怕家长怪罪担当不起。于是学生的作业堆积如山。可布置作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作业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自己有所创造。教师批改作业,需要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次学习进程中的运用程度,而不仅仅停留在判断某个答案的正误;发现学生存在的差异不是去指责和向众人宣告,而是要精心地去呵护和弥补, 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教学计划,选择科学的教学手段。

语文教师布置什么样的作业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并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呢?

一、基础性知识变教后巩固为课前预习

基础性知识如生字新词我们习惯了教后抄写几遍,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可实际效果呢?大多有手无心,抄完完事,不乏错误出现,有的甚至从头错到尾,后进生照旧需要教师一遍遍、一个个地追踪。低效原因:作业没有挑战性,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可若换一种顺序,变为课前预习,课上反馈,效果截然不同。一句“自己预习本课生字新词,明天上课检查,看谁能够全部攻破!”足以让学生兴致盎然,教师越是虚夸作业难度大反倒越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实践证明这样比教后巩固后的效果要高出不少,更易发现难点知识和难点学生,调整教学策略,课堂效率明显提高。

我们把类似字词的一些基础知识,课文学习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要素以规范的模式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让学生在预习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这样很多课文学生在预习时就已基本掌握了,良好的预习为其参与课堂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教师在批阅预习作业时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把握住易错点,则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采取教学手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二、基本技能变单项操练为综合创新

建构理论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的作业设计也应有所创新,努力创设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学生以看、听、触、尝闻等多种感官体验知识的存在。

如《我爱我的祖国》的诗歌教学,在疏通了课文知识点之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下节课,我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该首诗歌朗诵比赛,我和每组选出的一位同学当评委将从音乐选配、诵读方式、节奏处理,感情把握等几方面打分,颁奖。看看学生的准备过程我们就知道这项作业的魅力了:有的请教音乐教师学配什么样的曲子;有的负责外借服装说要有舞台效果;有的探讨如何分工,谁最适合读哪一段,语速的缓急,声音的高低,手势的搭配,等等。朗诵的效果是出乎意料的,学生的点评竟然相当的专业。类似《半截蜡烛》等文章我也布置排演课本剧的作业,上课的过程则自然就成了小导演吃透剧本的过程了。

现在的教材多以一个主题为一单元,则更利于设计大主题综合型作业,如名人单元创设《我也追星》手抄报比赛,名著单元则可创设阅读相关名著、进行知识擂台赛等。

以上综合性作业,正是创设了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积极地品味文本、领悟内涵,进而走出文本,融合音乐、美术、生活中的积极因素,进行创造性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动手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这样的作业中,不同的学生因爱好特长的不同均有不同的舞台、展示的空间,不同层次地获得发展。

三、生命底色靠坚持阅读打造

第9篇

长江文化研究是我校文化建设的特色,学校濒临长江,取长江“涵容、坚毅、智慧”之精神,以长江文化精神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我校确立了教师发展的共同愿景——建设核心团队,提携新秀,培养骨干教师,形成自身教学风格,构建生本、简约、高效、情趣的课堂。在长江文化的引领下,我校竭力打造教育教学研究共同体,构建学习研究型组织。学校的价值追求需要每一位教师通过个体的教育活动实现。而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个体素养的提升,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品质。

一、博览经典,智慧共享

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掌握深厚的专业理论,熟悉教育教学的规律,还必须拥有开阔的人文视野,丰厚的文化功底。因此,我校每学期都规定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专著,撰写读书笔记。

每学期,教科室都会列出详细的阅读书目,老师们按要求完成读书摘抄和读后感。几年来,我们以“走近教育大师”为主题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以“生本教育”为主题细读了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教育走向生命》;以学校课题“创建学习共同体”为主题,深读了日本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学校的挑战》;我们还分学科阅读了相关的教育书籍,例如:语文老师阅读的《朗读手册》、《跟着窦桂梅学朗读》等,数学老师阅读的《我就是数学》、《我这样教数学》等,英语老师的《英语可以这样教》、《小学英语教学精彩片段和课例赏析》等,我们还推荐老师读一些真实、生动地反映当代教育现象的书籍,如《一丹卧底美国小学》、《第56号教室的奇迹》等等。通过阅读书籍,让老师们亲晤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了解他们的教育主张和历史贡献,批判性地汲取他们的教育思想精髓。

围绕“共享阅读,共享成长”,我们举行了青年教师读书交流会,交流各自的个人阅读史,在喧嚣中享受一份恬静;以“教师应该从哪方面帮助学困生”为主题,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6、19、76、77、78、96条,我们进行了沙龙讨论,老师们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获得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对策,撰写了转化学困生的个案。阅读了余文森的《有效教学十讲》,我们开展了“你认为有效教学的行为指标是什么”的网络沙龙活动。我们还推荐老师们浏览小语网站、名家教育博客,举行读后感评比活动,参加市县读书征文比赛。每年的读书节,我们都要评选书香教师并表彰奖励。2011年,我校荣获了首届“江阴市十佳书香校园”的称号。

学校还鼓励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研究兴趣自主阅读相关书籍,丰厚自身积淀。如低年级赵海英老师根据低年段的特点,阅读了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啦》,并将自己所得移植于课堂教学之中,成了我们长山中心小学的薛瑞萍。数学老师黄韵烨虽然不是班主任,但为了提高自己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自己的教学管理能力,阅读了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科学老师姚泽军热衷于文学阅读,跟着孩子们一起阅读儿童文学《草房子》、《夏洛的网》等等,他们将自己的阅读收获灵活运用到了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

学校要求全体老师每天读一份报纸、每周阅读一份杂志、每月读一本“闲书”,每学期读一本教学专著。阅读开阔了教师的文化视野,使他们从日常的琐碎生活中突围出来,走向开阔的世界和“无限”的心灵,实现自我的完善,创造出一种别样的教育生活。

二、磨砺内功,合作共研

1.在集体备课中打磨

备课组长和骨干教师一起发挥组内的专业引领,在备课活动中起到导向与示范作用。主备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风格,结合新课改理念,运用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个部分作出整体构想。在组内主讲时主备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学情的了解、重难点的把握、目标的达成、教学程序的安排、设计中的困惑及教学的效果和信息的链接等方面作系统的、较为全面的分析和阐述。

在集体备课之后,组内教师一一进行上课,并进行课堂教学全息评价。整合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教师点评”、“学生活动”有效评价,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教师提问评价策略,对教师课堂教学中提问数量、提问内容和提问技巧有效度进行评价研究;教师点评评价策略,探究教师点评时的情感把握策略、时机把握策略、尺度把握策略;学生活动评价策略,对学生活动时间和形式、活动数量、活动质量进行有效性探究。

在备课、上课的整个活动中,组内教师都要对教案进行及时调整,有集体备课活动前辅备教师的个人设想调整、集中活动时组内交流调整、教师课堂教学后的个人反思调整、集中活动时的集体反思调整,以教学案例或教学叙事的形式加以记录,记录成功之举、失败之笔或教学困惑,进行反思重构研究。

在集体备课时,我们也会常常就某一主题进行研究,或教师教学实施中容易感到困难的专题,或加强对教学处理中典型问题的主题性指导,或进行教师个人专项课题研究。这样能进一步提高教师有思考地参与集体备课,由单纯的教学设计深化为主题研究。

在集体备课的研备研教中,为了促使每一位教师在这一“学习共同体”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个人成长,我们又提出了“个性化课堂研究”。引导教师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个人教学特色的研究上,从符合本班学生实际,凸现本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和鲜明的个性进行策略探究。这不仅促进了集体教研,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也促使教师在集体交流中提升了业务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这一有效的平台,学校帮助教师建立了一种信息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涵容”氛围,教师在学校领导核心力量的感召下以及专业引领下,表现出强烈的敬业与团队精神,学校任何一员都在努力追求学校发展与自身提升,专业研究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不断取得各类业务竞赛的优秀成绩,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真正享受到了生命的快乐。

从集体备课到个性化课堂研究,教师增强了教改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能够自觉主动地发现问题,并且寻找具有研究意义的教育教学问题,教师在追求教学智慧中,个性得以张扬,进而获得专业提升,真正体现教师工作的能力提升。

2.在教学比赛中历练

学校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在大赛中历练。黄丽娟老师执教的《航天飞机》荣获江阴市“聚焦重点,突破难点”微型课赛课一等奖,钱海华、黄琰君、顾红燕、唐彩虹、黄丽娟、陆忠老师在“江阴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比武”中都荣获二等奖,陆艳亚老师在“江阴市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刘建军老师在“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主题队会评比中荣获江阴市一等奖,夏婷老师的《我与海事有个约会》荣获江苏省少先队优秀活动案例评比一等奖。

老师们在比赛中,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发掘自身的潜能,快速成长,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教育教学特色。

三、潜心科研,成长共赢

教而不研则浅。“无教学之技便顿失立身之本,无教研之好便立毁发展之基。”教师是行动研究者,教师的成长应以教育科研为先导。学校提出了“从问题到课题”的研究思路,要求老师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深入开展校本课程研究,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遭遇的现实问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砥砺教育智慧,在不断的反馈、调节、体验中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勇于创新,超越自我。

我校每位中青年教师都承担了江阴或无锡市级的教师专项个人课题,开展以一个学年为周期的课题研究,每人上课题研究课,写课题研究案例论文。其中唐彩虹老师的课题“引导学困生有效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获得江阴市教师专项课题结题成果一等奖,黄丽娟的“小学生识字本的运用研究”、许晓军的“小学数学情趣培养的研究“以及姚海燕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分别获得江阴市结题成果二等奖。

为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与科研能力,教科室开展了多次沙龙研讨、辩论赛等活动,如我们先后以“解读办学理念”、“你认为有效教学的行为指标是什么”、“从我最成功(或失败)的一堂课来谈谈如何追求有效课堂”等为话题开展教研沙龙论坛,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推动了“课堂有效教学”的深入发展。我们开展了“有效课堂应该以生为本还是以师为本”、“教学应该重过程还是重结果”等辩论赛,双方辩手都围绕着本方的观点,摆事实讲道理,申明自己的立场,最后真理越辩越明,在双方的交锋中我们明白教育教学的真谛。我们还开展了“关注的——痕迹在消失,忽略的——价值在凸现”主题演讲活动。在丰富多彩的研讨活动中,老师们或答疑解惑,或对话碰撞,在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中,我们博采众长、彼此欣赏,相生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