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1:4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静夜思教学反思,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4-0187-01
今天,我和孩子们上了一节古诗教学活动《静夜思》,我主要想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知道李白是古代著名的诗人,让孩子们通过对《静夜思》这首古诗的学习了解到诗人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并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在活动一开始,我用月亮图卡和字卡引出活动,让孩子们说说“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想到了天空,有的说想到了月球,有的说想到了吃月饼。我又出示了一张古人看月亮的图片,我让孩子们说说这个人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观察的很仔细,有的说衣服和我们不同,有的说他留有长长的胡须,还有的孩子说图片上的家具和我们现在的不一样,还有一个孩子直接告诉我这个人是李白,她在书上看到过,我就接着这个孩子的话继续给孩子们介绍了李白的背景,告诉孩子们李白是古代著名的诗人,他写有很多的诗,人们称他为“诗仙”。让孩子们了解了李白后,我就提出来问题“你们猜猜李白看着月亮在想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李白想吃月饼了,有的说李白想看看月亮里有什么………。孩子们说了很多,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谁说得对,我用一段抒情的音乐做背景,给幼儿讲了一个小故事,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幼儿知道了诗人看着月亮在想什么,也引出诗人写《静夜思》时的心情,接着我就用了教学大书,带着孩子们朗读了一遍古诗,这首古诗很多孩子都会读,然后,我给孩子说诗人想家了,我们要用较慢的速度来朗读这首古诗,才能表达出思乡的感情,之后,我就让孩子们自己举手来朗读,最后,我在大屏幕上放着李白看月亮的图片,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孩子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学着李白的样子集体朗诵古诗结束了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知道了李白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掌握了这首古诗的背景,但是,孩子们不能体会诗人那种思乡之情,在朗读时也没有那种思乡的感情在里面。
活动后,我结合《指南》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我也认真对这次的活动进行了反思,找到了几点不足的地方:
第一、活动教具准备不是很充分。在出示古诗文字时,我觉得大多数孩子是会念这首古诗的,于是,我就只用了教学大书,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看不见,导致孩子在朗读时没有兴趣。我可以把这首古诗的文字直接放在大屏幕上,让孩子看着文字跟着我来朗读,也可以把孩子朗读时读得快,没有感情的现象控制一下。
第二、对孩子的情感迁移引导不够。在让孩子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时,我只是给孩子们说要用慢一点的速度来读才能体现出感情,由于孩子们现在都是在大人的身边,他们无法体会到诗人离开家人,不能回家的那种思乡之情,所以,孩子们在朗读时都是没有多少感情的。其实,我可以在孩子朗读前,对孩子们进行情感迁移引导,让孩子们想想“如果你们到了很远的一个地方,爸爸妈妈不在你们的身边,你们又不能马上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你们会是怎样的心情?”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那种伤心,想念,难过的心情,然后,再让孩子们用慢一点,有感情的声音来朗读,那样效果一定会更好的。
第三、在给孩子创设活动意境时,做的不够全面。在活动的最后,我让孩子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学学图片上李白的姿势来朗读一遍古诗时,很多孩子兴趣不是很浓,并且没有表现出那种姿势、那种意境。后来,我想了想,我可以让幼儿离开自己的座位,去找一扇窗户,引导孩子们去抬着头晃着脑袋在窗户下学着诗人的样子,给孩子们创设那种意境,那样孩子们会更能进入角色,才能更好的进行表演和朗读。
关键词: 幼儿园 古诗教学 教学方法
现在的幼儿从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当丰富,如:唱歌、乐器、舞蹈、绘画、书法、围棋,等等,但值得幼儿背诵记忆的东西不是很多。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结晶,它具有博大精深、意境优美等特点。幼儿时期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古诗篇幅短小,工于音韵,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幼儿期学习古诗、诵读古诗,幼儿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陶冶情操。长期对幼儿进行古诗文教学,可以增加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加强幼儿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这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文化修养具有强烈的熏陶作用。
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幼儿生活的年代相差很远,幼儿不能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达的情感。所以我们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把古诗文教学插入其中,并不强求孩子必须学会多少首古诗,也不要求孩子完全地掌握古诗,只是希望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为幼儿一生的修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实际的教育之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之中不断反思和改进,从而达到促使每个幼儿对古诗文进行简单理解的目的。
我们班的古诗教学,一般在幼儿午餐后和离园前的时间段里开展。在近一年的古诗教学中,我逐步总结出了几种方法。
一、内容的选择
古诗意境深远,幼儿不易理解和感受。哪怕解释、描绘得栩栩如生,恐怕孩子都不能理解你所描绘的那种“美”。那如何让幼儿来感受呢?如:《春晓》、《咏柳》、《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咏鹅》、《一望二三里》、《悯农》、《望庐山瀑布》、《枫桥夜泊》、《登鹳雀楼》、《忆江南》、《游子吟》等。首先是内容,选择这些音韵美、意境美、语言凝练的作品,使幼儿欣赏到一幅幅富有色彩和流动感的四季画面,或者通过多媒体电脑画面和音响结合,让幼儿直观地感受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提高审美能力;潜移默化地激发幼儿情感,丰富幼儿的知识,如:《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古诗,只需让幼儿了解草一年之中一荣一枯和它生命力旺盛的道理;《悯农》只需了解农民劳作的辛苦,教育幼儿应该珍惜粮食;《鹅》只注重对鹅的外形特征的了解;《游子吟》则让幼儿了解母爱的伟大,教育幼儿爱自己的母亲。也让幼儿知道古代的一些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杨万里、孟浩然等。
其实,碍于幼儿知识经验的缺乏和理解能力的不足,我们并不要求幼儿了解古诗的社会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的内容,那些对于幼儿来说太深刻、太难理解了。其实作为成人,对于古诗文,我们未必都能理解得那么深刻。所以我们就更不能要求逐字逐句地让幼儿理解含义,毕竟个别字词的含义与今天的含义相差太远了,难以让幼儿全部理解。所以对于古诗词,我们只要让幼儿了解诗文字面的内容和浅显的含义便足够了。
二、教学方法
每次教新的古诗,我都准备了形象的背景图,下载了有动感的FLASH,用讲故事、情景讲述、观看画面的形式让幼儿理解古诗文的意思。有时,我会一边指着图画,一边诵读相应的古诗文;有时针对一些较易理解的古诗,我会和幼儿一起讨论诗句的意思;稍有难度的古诗,我会通过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肢体动作结合图片或是画面,讲解诗的内容、体现的情感或是意境。可是这一句诗却很难用语言进行讲解,找不到相应的图片。而正好我在网上看到一幅关于这个景色的动画图片,于是我就把它保存下来,然后在教授的时候,播给他们看,我发现幼儿一下子就理解了。
这种词语的解释虽然不易表达,但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用各种辅助手段来帮助教学,则让孩子理解也不是难事。
三、环境的作用
《纲要》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在教室墙面上,我布置了“唐诗宋词”、中国名画等。视觉环境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利用上午来园、中午餐后、下午离园前的时段,播放不同作者的古典诗词磁带、碟片,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还把古诗教学渗透于其它活动中,如让幼儿学习旋律流畅、曲调优美的古诗歌曲(如《静夜思》、《春晓》、《锄禾》等),幼儿唱起来特别地投入和有感情。
在区角游戏中,“快乐小舞台”为幼儿提供表演配乐诵读古诗的舞台;在“语言角”,投放了多样性的古典文学丛书,时常更换的图文并茂的古诗经典丛书,认读诗句中的字等;还让家长陪同幼儿观看有古诗诵读或是歌唱的VCD,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对古诗充满的兴趣,让幼儿沉浸在浓浓的艺术氛围中。
四、家园互动
为了使幼儿古典文学课堂更广泛,我们努力取得家长配合,通过召开家长会进行“古诗词对幼儿发展的作用”等专题讨论,利用家园栏、联系册等与家长沟通,达成教育的共识,构建家庭学习共同体。在我们的指导下,家长到书店购买了相关书籍,和孩子共同学习,还教孩子认字。孩子与古典文学的接触天地更广泛了,文学熏陶的时间多了,喜爱之情和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家长在孩子进步的表现中感受到了读古诗词的好处,对我们的教学倍加赞赏,更加关注。家园的情感也由此得到了沟通。
经过近一年来的古诗教学,我惊喜地发现,幼儿能顺口连续地背出很多的古诗,特别在语言表达、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与表现、艺术欣赏、绘画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情感等方面有了可喜的进步,我自己也对古诗词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古诗教学提高了我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让我更深地走进了中国优秀古典文化艺术的殿堂。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个优秀的民族,必须有它自己特有的人文精神作底蕴。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地指出:“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古诗歌是我们民族的象征,幼儿时期我们就应该更多挖掘和培养幼儿在这方面的修养,让经典文化在我们的下一辈子孙中得到继承。
参考文献:
[1]刘晓东.解放儿童.新华出版社.
[2]幼儿语言教育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
不觉间从事语文教学已经近5年了,我一直在探索古诗与语文教学的交集在哪里。此时正值我校开展“古诗文诵读与人文素养培养”的课题实验,加上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我通过不断地听课、反思、总结之后慢慢发现,古诗是学习语文的助推器,如果语文学习是帆船,古诗则是推动帆船前进的飓风;如果语文是高飞的风筝,古诗则是牵动风筝的风筝线。刚接一年级,我便大胆制订了一套教学生学习古诗的学习计划,按步骤可以用“一二三”来概括:一读,二画,三创作。
一读,提高语文阅读能力与语感
我每天课前都会教学生读一首古诗,两天记住这首诗。从《咏鹅》到《江上渔者》,从五言到七言,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些古诗都是由我经过精心筛选出来的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古诗集合,比较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在诵读时我先泛读,泛读时要特别注意朗读的节奏,教给学生朗读方法后再请学生读,之后,便进行简要讲解,在讲解时我会用尽量生动活泼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讲解完之后让学生根据古诗,用自己的话进行讲解或讲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其实古人的生活和我们现在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这样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与说话能力。经过一年的训练,我高兴地发现我们班的学生的看图说话和写作小短文的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大部分学生看图讲故事时滔滔不绝,而且很有创意;有些很内向的学生也敢说话了,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在学校开展的“古诗文诵读与人文素养培养”之“古诗文朗诵”大赛上,我们班的小选手朗诵到位、情感饱满,得到了评委教师的一致好评!
二画,促进学生语文的理解能力
常言道,古诗有三美:形体美、内在美、外在美。形体美,即指古诗对仗工整,结构整齐;内在美,即指古诗内涵深刻;外在美则是指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形象体现。每首古诗都是以景而作,我根据这个特点,每首古诗都会让学生自己根据古诗内容配上图画。我紧抓小学生爱画画的特点,投其所好,紧抓了学生的兴趣点,学生在作画之前必须理解故事的内涵,这个过程便是理解能力不断提升的过程。现在我们班的学生对“古诗配画讲解”特别有兴趣,每学一首古诗便会“画兴大发”,在学校组织的“诗配画”作品展中,更是硕果累累!看着一幅幅略显稚嫩的图片,我的心中充满了骄傲。
三创作,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创作小诗是最有难度的,但我鼓励学生模仿文中的现代诗作诗,如,文中有现代诗《小鸟》,我们班学生读完便创作出了自己的小诗:《小兔》《小狗》《小猫》《小猪》……“小兔小兔轻轻地跳,我栽的小花她还太小,小兔小兔你轻轻地跳,我载的花儿正在睡觉……”虽缺乏美感,却也朗朗上口。
此外,我在课上也注意通过让学生巩固最近所学古诗来丰富课堂内容。例如,采用“对诗”的形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不断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所学古诗中抽取一句让学生接下句,不仅及时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巩固了所学古诗,而且达到了强调纪律的效果。学生整天沉浸在现代文中,不时地读读古诗对学生也是一种文化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古诗是一股东风,它滋润万物,令人心旷神怡;
摘 要: 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结果,更与班级管理存在密切联系,如果在作业的布置与检查、早读管理、知识检测等方面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关键词: 班级管理 家庭作业 早读 检测
现在,随着班级学生人数的增多,老师往往精疲力竭,最后却还是得不到一个理想的教学分数。以前我认为自己教不好学生。后来,我积极改变这种状况,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那就是紧紧抓住班级后十名同学,加强辅导补差。这一举措让我原先班级的语文成绩由年级倒一变成正数第三(整个年级八个班级)。今天,我新带的该班学生,班级人数达到八十多。上半学期,在学校的抽考中,语文成绩居年级第三,下半学期,在期中测试中,成绩居年级第一(整个年级共十个班)。教学成绩好后,我认真反思:除了自己努力在课堂上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以外,班级管理是“功不可没”的。成功的举措大致如下。
一、层层管理,检查家庭作业
上课,老师要做的是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爱听、听懂、学会,要让每个学生都真正学会,家庭作业作为学习的巩固环节,是必须抓住的,而且要牢牢抓住每个学生的家庭作业。为此,我把班级学生分成五大组,选出五个作业最认真、最有责任心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天,我先检查五个组长的作业,改出对错,并给予优良等第的评价,这也是给五个组长示范如何检查作业。然后让五个小组长按要求检查小组成员的作业。不合要求、没完成作业的学生,要求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直到作业合格,组长才把她(她)的名字擦掉。这样,一天天下来,名字几乎就没有了。一天天下来,学生也就养成作业不拖、不欠的好习惯。时间长了,小组长可以推荐表现优秀的学生当副组长,这样组长先检查副组长的作业,再让副组长协助自己检查组内其他成员的作业。检查的速度快、效率高,而且让更多的学生有班级主人翁的精神。试想,学习的内容得到很好的巩固,学生的成绩怎么会不提高呢?
二、“软硬兼施”,布置家庭作业
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同样一个字,有的学生写两遍就会了,有的学生却需要写上四遍,还记得模糊不清。教学目的只是学生会而已,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我认为应该让他们的作业有一点弹性空间。比如:写生字词后,我要求学生马上进行默写,以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不会的需要再写,我不再硬性规定写多少遍,只是告诉他们:你觉得你写多少遍能会呢?写几遍,闭上眼睛,如果这个字已经在你脑海里,就不用再写了(要求他们写到会默即可。)。“硬”,是要求掌握的必须会,“软”,是写多少,怎么写,让他们根据自身的情况决定。我认为,学生一定会为了少写几遍展示全部的学习能力,这正是我想要的――越学越聪明。“软硬兼施”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管理自己。
三、“一分为二”,管理每天早读
“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一天当中最好的读书、背书时间,利用好了,对于学生的学习一定是事半功倍的。我校每天的早读从七点四十开始,总有很多学生在七点四十之前到校,往往比老师来得还要早。我就要求第一个到班级的学生站到讲台前,带领早到的学生读读、背背头天晚上就布置好的内容。等老师到班、同学们都到齐后,就开始一项一项检查要求读的、背的内容,通过层层检查的方法,看到每个学生掌握的情况,学生自己也能看见自己在哪里落后。慢慢地,学生的目标都明确了,结果是该读的、该背的内容,大部分学生一检查都几乎没问题,剩下的学生练练,也都能过去。不仅如此,我们还完成了很多篇文章、几首古诗的读背,大大巩固学生的拼读、识字能力。识写不分家,一次偶尔试默《静夜思》,第一次自己写写,然后默写,全班二十五人全对。指导指导,第二天再默,结果五十九人丝毫无错。这让我惊叹学生的惊人潜力,这张白纸怎么画,原与老师有着很大的关系。
四、人人过关,教学重点内容
老师对于学生应该了如指掌,这样才能保证班里没有“被遗忘的角落”。读书的时候,老师要尽可能地知道每个学生的朗读水平。写字的时候,我希望窥视到学生完成一个字的书写的全过程,学生的创造性其实很强。每隔一段时间,我都会对学生的读或者写来一次摸底。比如:教学第一单元――识字单元时,我把写字教学作为重点中的重点来抓,指导书写时,拉开座位,以便走进去逐个指导。教学第二单元――课文单元,重点中的重点放在初读过关上。人人读书时间不够,一人一节也要听完每个同学读书的声音,这样“过筛子”细致的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端正了写字、读书态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很多老师都说,时间不够,这话说得对,但是我认为这样认认真真过关一次,比糊里糊涂过去十次效果要好。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参与性 有效性
想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教师就不仅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还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想要提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首先教师就要适应新课标的发展,才能在课堂上很好的使学生投入到教学课堂中来,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一、营造师生互动,建构民主平等的教学课堂的学习氛围
想要为学生建构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课堂学习氛围,那么首先就要教师和学生能够互动起来。因为,在小学生眼里教师是个非常严厉的角色,让学生不敢去接触老师,有时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敢去找老师,对于自己在教学课堂上不懂的地方也不去询问老师。那么,教师就要改变这种现状在教学课堂上应该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和教师近距离接触,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教师是民主平等的,使学生在教学课堂上能够轻轻松松的学习,还能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草》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互动,让学生思考一下草的身上有哪些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么爱护小草呢!那么学生就会踊跃回答,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进行讲解,那么学生学到的东西也只是一时的,只有与师生进行了互动,讨论,才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教学的有效性也大大的提升了。
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教学课堂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成教学课堂中的主人。教师想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么教师首先就要让学生知道他们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是一样,教师不能对任何一位学生产生偏见,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对待任何一位学生都要是同等对待,不能给学生带来只关心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成绩不好的,此时教师对待学生的进步都要给以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在关心自己。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课堂提问的时候,对不同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提问,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从而增加自己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d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学习的过程意识到团队合作的意识,还提升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要保持一定的微笑,给学生留下一个亲和力,在教学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对回答错误的学生进行激励,引发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任何一个问题教师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那么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学课堂氛围也会变得活跃起来,同时学生的参与程度也会大大提升,从而教学课堂的效果也会大大的提升。
三、巧妙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以把书本中内容与多媒体技术进行结合,把书本中枯燥无味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起来,做到动静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文的朗读,让学生在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心情,使学生对教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入的掌握,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文章的学习,这样的教学课堂也会变得具有生动形象性。
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都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知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那么,这样教学课堂就会显得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就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反思,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举报多种多样的演讲比赛等,重点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对这样的教学课堂充满乐趣,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改变自己上课的方法,例如:教师在教《静夜思》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问问学生知不知道诗仙是谁呀,这时学生就会讨论,紧接着教师就可以引出李白并且学白的古诗,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李白的了解。在学习杨万里《小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展示相关的风景,来引出今天所要学的知识,这样就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能够很好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的有效性也会有所提升。
五、多激励鼓励学生,让学生学会去评价他人和自己
关键词:古诗教学;传统文化;结合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那么,作为蕴涵着丰富中华文化传统的古诗在教学中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3)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包括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说过:“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可见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他们身上闪烁着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所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唐代李绅在《锄禾》一诗中写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学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热爱他们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爱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1)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
(3)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描绘了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赞美了西湖美丽宜人的风景。李白的《望天门山》写出了天门山的巍峨险峻;刘禹锡的《望洞庭》写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描绘了枫桥一带的夜景……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强调了以自然为友,以山水为师。是向学生介绍祖国壮丽山河的生动、凝练的语言。它们不仅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
四、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一、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民族团结和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一直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应做好以下几点:
1、热爱祖国的教育。“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绝句》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教学时,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自己的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热爱家乡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足见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诗也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现自己对家乡的恋恋不舍。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1、亲情教育。亲情是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一个重点。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孟郊的《游子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魏朝曹植的《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不可互相迫害,应和睦相处。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帮助学生维持良好的亲情关系,使学生有一个和谐的亲情网。
2、友情教育。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对学生来说,与朋友的交往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朋友的学生,不仅会孤陋寡闻,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古人一向重视朋友的间交情,如李白的《赠汪伦》,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纯朴而深厚的感情。高适的《别董大》、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育他们要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
三、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观的教育。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严峻课题。在注意环境保护的同时,我们可结合古诗教学,着重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1、热爱水资源的教育。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幅壮丽的瀑布图,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赞叹之余,我们不禁要反思:假如没有了水,还会有瀑布吗?大自然的许多与水相连的神奇景观还会存在吗?
2、热爱鸟类等动物的教育。鸟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们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动物的生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在古诗中,涉及写鸟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处处鸟语,使春天显得有了气息。杜甫在《绝句》中也写道:“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鹂的鸣唱和白鹭的飞翔,充满了一派生机,从侧面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美好。此外,骆宾王的《咏鹅》,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等诗都是环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坏鸟类等动物的生存环境,那么绝不会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的动人美景。
3、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教育。叶绍翁在《游园不值》中写道:“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以出墙来的一枝红杏赞美了满园春色。杨万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写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以荷花的美来衬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仅描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小草的深切赞美。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这两句将柳树、柳条描写得非常美,既写出动人的形态,又写了碧绿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诗均有相关的描写。这些用来教育学生热爱花草树木等植物,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具体直观,具有很强的教育性。
四、 在古诗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关键词:反思 备课 教学 课堂 内容 注意的问题
新学期语文教材的第一单元全部是现代诗,我满以为学生会对此有极大的兴趣,课前也做了充分的备课,什么文章背景、作者介绍、诗歌流派、诗作分析、练习检测等等,不一而足。然后信心满满地走进课堂。可是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大多数学生反映现代诗缺乏意境美,内容浅显,没有意思。我设想中的学生情绪高涨的一堂课在学生平淡的反应中草草地收了场。下了课,我不由陷入了思考:我原本以为学生会喜欢现代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第二节课,我做了调整,一开始,我就出了一道英译汉,学生一听语文课要做英语题,兴趣大增。于是,我把《静夜思》的英文版抄在了黑板上,让学生翻译,然后再引入当堂课的教学。这节课,终于激发起学生的一点兴趣。下课后,我又想,这是在讲现代诗啊,怎样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这上面来呢?当时正好学济慈的《蝈蝈与蛐蛐》,而且教参上还附了这首诗的英文原文。课上,我先把原文念给学生听,大家听完以后,都在尝试着翻译,虽然译得都有缺漏,但是,明显可见他们极高的兴致。这堂课成功的引入,终于取得了我预先设想的教学效果。这次一波三折的授课经历,让我对教学反思有了新的认识。
其实,反思本就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古语有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内省,本就是一种古已有之的道德修养。通过时常的内省,教人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而今,这种内省的思维方式与现代教学相结合,又不断地促进着现代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针对备课的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备课,是我们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取得教学的主动权。为此,教师都努力地专研教学大纲、阅读参考资料、熟悉教材、探寻教学方法,以期备好每一堂课。但是,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每一位教师在备课时即使思考得再缜密也难免有疏漏之处。这样,集体备课就成为我们进行合作探究,以便发挥集团整体的最大优势,从而全面地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1.集体备课后对个人备课的反思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究的一个平台,有利于发挥群体的智慧,有效地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更能使教师在思想认识上相互融注自己的教学观点,在碰撞交锋中端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教学理论,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集体备课前,每位教师都会初步研究教材,形成有自己思想的个案。集体备课时,教师以商榷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就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展开辩论和思考;对共同存在的疑难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大家的努力形成具有群体智慧的、达成共识的集体教案。这时,比照集体教案,及时的反思自己的个案,会发现个案中的不足之处、考虑不全面的地方,从而完善自己的教案,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自己个性特色的个人教案。对集体备课的反思,对个案的改进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并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2.集体备课后跟进课堂的反思
经过集体备课、经过反思改进后的个案是否适合自己的课堂呢?这还需要教案定型后跟进课堂的反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课堂实践中,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各环节的操作性进行现场验证,对其失败处进行修改、反思,作为下一轮集体备课的参考资料。因此,只有通过跟进课堂后的反思、体会、感悟,才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一套适应现在教学的、能够驾驭现在课堂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二、针对教学的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后,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简单地说,课后反思就是教师在课后研究教师教得如何,学生学得如何的过程。这其中,有对自己教学策略的评判,有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衡量,更有对学生深层次的教学关怀。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淀,成为进一步教学的背景,新的思想开始抽穗,逐渐拔节,蓬勃生长。著名教育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课后反思能帮教师及时认识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通过反思,一方面可以聚沙成塔,积细流成江河,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把教学对象在认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变成信息,暂时贮存,便于今后教学时借鉴使用,做到有的放矢。
那么,教学反思应当包括哪些内容呢?
1.要反思教学效果的达成情况
(1)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完成。看自己的教学设计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是否得当,对重难点的把握、突破是否有效,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等。还要看教学过程是否合理、有效的完成了自己预设的教学目标,并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在教授《海燕》时,教学任务之一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或许是学生有些害羞吧,或许是我并没有创设好合适的情境,总之,朗读的学生并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目标中的有感情朗读课文这一能力目标没有完成。在第一个班结束授课后,我在第二个班立刻调整了教学方式,先放了朗读录音,然后又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并且低声的播放一些激昂的背景音乐,之后又采用比读、分段朗读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那堂课比起前一节来,真是有不小的进步。我的反思是,要从失败中寻找成功的途径,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课堂教学,争取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2)要反思学生的反馈信息,把学生的一些创新思维记录下来,这是对该学生的一种莫大鼓舞,也是对其他学生一种很大的正面促进。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好见解、好思路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使得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这也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丰富今后教学的材料养分。所谓“教学相长”嘛!此外,还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资料。
(3)要反思当堂训练。现在的课堂早已经不提倡满堂灌,学生已然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对一堂课教学实绩的检测,还得由老师来安排相关的练习。记得是在听斯老师的语文课。那节课讲的是《济南的冬天》,课上分析了写景的层次及方法。授课结束,老师安排了字词的练习。听课老师一致认为,既然这节课讲的是写景的方法,不妨让学生们做一些写景的片段练习,这样也能加深理解,学以致用。我的反思是,课堂练习最好和课堂授课内容相结合,以巩固当堂所学,检测教学效果。
2.要反思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
“条条大路通罗马”,教学也是一样。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可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究竟哪种方法最好,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的学生,也只有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检测,经过教师的反思不断改进,才能找到最好的那一条路。带第一轮学生时,我教的是学情较差的学生。第一次讲文言文《论语》,我没有估计到学生的情况,讲的快了一些,重点字词虽然有板书,可是,学生却反映有些句子还是不懂。于是,我放慢了教学速度,将整句话都做了板书,并通过板书指导学生做笔记。这样,学生终于跟上了。第二轮教初一的时候,我想,学生刚从小学毕业,第一次学习文言文还是应该放慢速度。但是我忽略了这次是一些学情较好的学生。那种慢慢的一步一步的教学过后,学生又反映教得太慢了,一堂课学不了多少东西,于是,我又改变了教学策略。这一波三折的经历让我明白:在教学中,过程或者方法的选择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关键要看针对的是什么样的学生,然后才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方法。
3.要反思教学细节
实践证明,再完美的教学设计、经验再丰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难免有疏漏、失误或处理不妥的细枝末节存在,如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引导,对违纪现象的处理,对个别知识点的误解等等。细细思考,这些细枝末节也往往能折射出教师的思想观念、知识储备或经验积累欠缺的一面。把这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缺憾及时记录下来,对其原因作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并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和疏理,定能“吃一堑,长一智”,变缺憾为经验,成为今后教学的借鉴。相反,有时候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偶尔的灵光一闪,也就成就了一堂课的精彩。一次,我校语文教师董老师讲公开课。临近尾声了,董老师布置了一道练习题。是一道造句题,用原文中重点词语造句。被提问到的学生也没有事先准备,可是,他们一个个的竟前后相继地把自己的句子和前一位同学的句子串联了起来,最后竟连成了一段情景片段。这不由得叫听课的老师都暗暗叫好。我反思的结论是,课堂上发生的意外情况应因势利导,让这些瞬间产生的灵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同时,要经常学习,不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力争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如果说一个教师的课堂机智可以使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甚至出彩,那么课后的顿悟与反省则更加可贵,这种反思是指向未来的,它使今后的教学更完善。这些课堂机智的灵感火花经过储蓄后将积淀成经验,积淀成素养。它将促进教师的预见能力及课堂驾驭能力,使教师在往后遭遇意外事件时能驾轻就熟,巧妙处理。
其实,在教学中出现疏漏需要教学反思,往往是由于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造成的。当然,这也是正常并且难以避免的。有了课后的反思,就等于心中有了一个比较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案。在以后的授课中更可以做到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合唱教学过程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从学生眼中反思
每当我从学生眼里看自己时,总能了解一些事情、获得一些启发。比如在合唱前总要进行发声练习,并注意呼吸训练和发声练习层次的深入,一节课要解决哪些重要问题,有哪些好的教学思路。在学生眼里总要有新鲜感才觉得有兴趣学习。音乐教学中,新的旋律对学生的思维是一种挑战。在《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教学过程中,我先让学生感受乐曲,也就是多听,感知旋律哪些是自己的难点,哪部分一听就记住了;其次再唱谱,老师发现学生共同的难点,再提出自己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这样看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积极主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给音乐教学带来了生机,让学生为自己提出了不同的学习方法,为老师提出了更多的不同意见和看法。这首新曲悦耳动听,节奏比较复杂,旋律婉转悠扬,歌词有时代气息,很容易上口,所以大家学习起来很快。从学生反应规律看,速度快了有些音就唱不到位,因而在开始学习时用较慢的速度循序渐进必然可行,一定要抓住学生急于求成的思想、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学习思路,反思检查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合唱过程中学生把握情感投入是有一定的差矩的,因为学生的生活经验、体验少,把情感和歌唱融通不是在很短时间就能把握好,只有潜心地引导启发学生,要求学生用自然、流畅、大方朴实的声音演唱。及早地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努力让他们公开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学习音乐是有很大帮助的。一起来聆听这首《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吧!
二、从家长的感觉中反思
把自己学的歌唱给家长听,这是合唱队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在和学生家长交流时才能反映出学生对歌唱技巧方面是否平时在体会、对学习音乐是否有足够的兴趣,然后对症下药,解决努力方向,提醒家长给孩子一定的表现空间,多听听孩子的心声,多鼓励,少批评,这样可以使孩子对音乐有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最重要的是歌唱对中学生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缺乏自信的孩子有很大改善。当一名中学生把《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唱给家长的时候,家长一定会感动,同时青春期的孩子一定会敞开心扉与你交流。在我的合唱队里有一名学生王丽,她上中学一年级了,生性内向,但很喜欢唱歌,就是放不开,心理在作怪。开始学习唱歌时,不能大胆练习,声音在嗓子里放不出来,声音位置不对。经过二十天的歌唱练习,纠正了声音位置的问题,内向的性格有些开朗了,自信心也增强了。我每次都鼓励她在学习班大胆给同学们唱,在家给爹妈唱,她进步很快,真的效果太明显了,她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她母亲欣慰地说:这孩子最近变化多了,性格改变了很多,回来给我唱歌,心情开朗,还愿意和我交流一些私事。她为我唱《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也懂事了。所以说一首美妙的音乐比语言更容易让人打开心扉。一起来唱这首《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吧!
三、从乐曲知识中反思
中学生合唱由于学生层次的不同,我们也只有从基础乐理知识、节奏型学起,以视唱为主,不忘兴趣培养。在视唱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雅乐简谱技术(一种音乐教学电脑软件)运用到视唱教学与合唱中,冲破弹唱的束缚,有利于中学生在家庭电脑上即兴学习乐曲视唱,起到无师自通的效果。通过这一技术可以让有兴趣而无教师教的学生学习视唱,对练习节奏、视唱、听力更加方便快捷,为普及合唱和提高全民音乐素质提供了广泛的自学空间。这是合唱教学一大突破,也是音乐爱好者的福音。当然,有了这个软件不等于就有了兴趣,关键在于让学生在集体学习中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去运用软件学习,否则只是摆设。所以说学生集体学习有助于提高自信心和兴趣,还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促进激发内心感受。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学生上学期间学习很忙,就用假期这段时间为自己兴趣的提高补充能量,还学会了运用软件技术打谱、练习视唱。她说自己感觉进步很大,老师也感觉到了。她说运用这个软件练习,节奏感好多了,视唱更准确了,老师要求视唱时就要考虑到音乐艺术性,把每只曲子要唱得有情,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聆听一下教学视唱练习曲,视唱这首《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吧!
四、自我反思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知道自己的不足,离专业音乐教师差距还很远,比如钢琴弹奏得不够专业、声乐教学水平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等。只有满腔的热情对待教学远远不够,音乐课教学中我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发展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学生面前尽量表现自己的长处,使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感染我的学生。要用公正的品质、豁达的胸怀,用亲切及幽默感接近学生,利用丰富的情感及敏锐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想像力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用耐心、自知之明来教育学生,让他们也体会到学海无涯、艺无止境的道理;教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鼓励他们不断成长、奋发向上、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学习作风。让我们一起演唱好这首《最美的歌儿唱给妈妈》。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自己感觉到一个好教师就得多反省、多反思、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从每个角度反思,对我教学受益匪浅、启发很大。
我想每一名优秀老师的成长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让我们都成为善于反思的教师吧!
新课程下教师如何认识自我、反思教学
王云奎 山东省平度市任家河岔小学 266700
卡西尔说:“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教师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改进实践,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能够进行反思的人即可达到一种思想的自觉或精神的自觉的哲学境界。卡西尔说:“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教师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我、改进实践,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那么新课程下教师如何进行反思呢?我认为要从如下几方面做起:
一、在实践探索中认识自我
1.在读书中反醒自我。实施新课程,首先要转变观念,而转变观念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用新理念置换旧观念的痛苦的改造过程。我们农村小学也订了一部分有关课程改革的刊物,如果不读书,就不知道当今教学观念变化之大、教学形势发展之快,也不知道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达到了一种什么地步。只要读书,心里就会敞亮得多。要不断学习教育改革的理论、读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总结,在与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等结合起来。书读多了,认识自然会提高,实践也就有了方向,有了信心,有了力量。
2.在观察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检查自我。新课改前,有些教师天天备课、讲课,像机械一样运作,却很少考虑教学内容的重组、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学策略的变革、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很少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也很少写教学札记、进行案例分析、建立学生学习和自己教学的档案,同时也很少给自己出难题、提出新的目标……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依然故我。只有自身自觉地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反观自照,在灯光下“静夜思”,回顾和展望,不断给自己出难题,不断检查自己的工作,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只有天天反思,天天才会有新收获。
3.在观摩学习及与同事交往中提高自我。无论是上级组织的名师观摩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还是同年级或本单位的校本培训、集体备课、小组讨论、研究课等,都是最好的学习和反思的机会。教研室及师训领导的发言、同事的教学,都是他们潜心探索的结晶,是他们感性经验的升华和先进理念的具体化,因而要抓住每一个学习机会,在扼腕叹息时仔细观察、细心体会、积极思考、用心揣摩、反复推敲、探其精微、寻其奥妙、找出自己的差距,然后博采众长,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切忌抱消极心态和逆反心理,拒先进理论和经验于千里之外。平时也不要封闭自我、与同事相互保密,而应积极主动地与同事密切合作、坦诚交流、取长补短,创建一个发展性的教研群体,随时随地相互学习、相互“碰撞”、相互砥砺,从而共同成长。
4.在教育教学评价中发展自我。评价有教育管理部门的评价、学校评价、家长评价、同事评价和学生评价等。无论哪种评价,都是对教师教育工作的一种反馈,有利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坐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能为教师的反思提供较为客观的信息。因此,教师应正确对待评价,将其看作是自己准确了解自身优势、不足和进步情况的大好机会;要分析自己进步和不足的各种原因,以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要更新制订发展目标,促使自己在不断的反思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并转化为促进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创造力。
二、在课堂实践中反思教学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的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1.要自觉地不断地写好课后一得、单元一思及期中或期末的阶段性分析,记录好教学过程中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成功之举,记录好教学中疏漏失误等“败笔”之处,记录好教学过程中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的瞬间的“智慧的火花”,记录好学生在课堂上闪烁出的“创新的火花”和独到的见解。要通过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去领会摸索出了哪些教育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成功的地方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使疏漏失误之处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使学生的独到见解即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
关键词:音乐创作;现状;方式;思考
1 铜仁一中学校的音乐教育情况
贵州省铜仁第一中学为贵州省一类示范性高中。学校在智力教育的同时也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艺术修养。除按照课程标准保证音乐课时外,学生可自由选择音乐选修课与社团活动,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精神,实现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学习方式。
从教学理念上看,学校秉承“人人发展、人人成才”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与特长,取长补短。音乐教师们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未知到已知的过程中感受音乐、探索音乐。从教学设施上来看,铜仁一中现有数间标准的音乐教室、排练室、舞蹈室来满足每个音乐教师的教学需要,还有学生琴房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使用。此外,校舞蹈团、校民乐团、校合唱团、校交响乐团配套齐全,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与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活动团体。
总体看来,铜仁一中音乐教学的发展现状,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资源还是师资力量都位于全市首列,可以说代表了整个铜仁市高中音乐教学的发展水平,所以该校音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当地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2 铜仁一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创作”模块的教学情况
2.1 学校领导层面
学校领导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规划的制订。对于一门体现素质教育的学科,音乐教育如何开展,学校领导的决策至关重要。从铜仁一中学校的领导层面看,音乐教育一直受到学校领导的重视,不断在加大对音乐学科建设的投入,完善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带领音乐教师组建校级音乐团体,支持音乐教师进行教学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校内外的音乐交流活动等。
对于音乐“创作”这一具体教学环节,该校领导反复提倡教师要创新思维、创新教学方式,力求学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活跃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以上可看出,铜仁一中学校领导在宏观层面对该校的音乐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学校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乐园。
2.2 音乐教师层面
教育的前线工作者是教师,音乐教师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执行者,秉承何种教学理念,采用何种教学方式以及如何分配和完成教学内容,都将直接影响音乐的教学质量。
现铜仁一中的音乐教师都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有的教龄已达10年以上,在教学实践中都有着各自独特的教学思路与方法。但从高中音乐课程内容中“创作”模块的教学要求来看,全校音乐课堂教学所使用的教材主要为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音乐鉴赏教材》。通过访谈与观察,大多音乐教师的日常教学安排,以欣赏为主,歌唱次之,对于“创作”这一模块的教学只是偶尔进行。因此,造成该校音乐教学中“创作”模块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发展相对缓慢。但值得思考的是,大多音乐教师认为,对于“创作”模块教学不足的原因不在教师而在学生,他们认为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薄弱,大多没有接受系统的音乐训练,让学生参与“创作”实属纸上谈兵,很可能整节音乐课上学生会像无头苍蝇一样,无所适从,更无法集中注意力。一直以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高中音乐教师认为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重点还是应在鉴赏音乐上,却忽略了“普通高中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的艺术实践过程。因此,在所有的音乐教学活动中,都应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作意识,重视艺术实践,将其作为学生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基本途径。”[1]除此之外,“创作”模块相较于其他音乐教学模块,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需要教师掌握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作曲技巧,拥有即兴创作的能力,从而增加了教学难度。
2.3 学生层面
追求个性是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创作”有效地符合了这一心理发展规律。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是颇受学生喜爱的。为了探索出适合铜仁一中实际情况的音乐创作教学模式,笔者针对学生进行了为期3周的音乐创作教学实验。
选取高二年级的7个班级进行实验,发现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创作有兴趣,但存在有想法却无从下手的问题。第一周,教师要求学生为《静夜思》的诗句创作旋律,部分学生能够即兴哼唱且旋律自然,但不能运用乐谱书写下来,原因在于识谱能力不足。第二周,为了解决学生的识谱问题,创作前先带领学生回顾乐谱的相关知识后再创作,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可以运用简谱写出一两句旋律,但写出来的乐谱并不规整。第三周,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与热情,教师将教学方式进行转变,由教师即兴弹奏一段旋律,让学生为其配上歌词,运用他们熟悉的语言和创作方式,其效果显著,学生的创作氛围较之前更加高涨,兴趣更为浓厚,反馈的作品也更多。
3 总结与思考
通过观察与思考,铜仁一中音乐创作模块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音乐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深知“创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模式不适应和相关知识储备欠缺等原因,对音乐创作模块施教效果不佳。而学生由于在小学、初中阶段的音乐教育程度较低、质量不高,导致大部分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薄弱,很多时候高中音乐教师甚至要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重新回顾小学或初中阶段应掌握的音乐知识。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关键还是在于音乐教师。音乐创作的形式是多样的,创作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创作”随处可见,并能灵活融入任何教学内容中。与之适应的教学方式有:第一,集体创作。“集体创作其实是一个引起个别学生创作动机的活动”,[2]由点到面,增加学生的创作信心,教师作为集体创作活动的组织者,在其中只担任掌握创作进度、解决明显错误与记谱者的工作,为学生在创作活动中提供帮助。第二,即兴创作。此种教学方式不受作曲固定形式的制约,只需要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按照自己喜欢和熟悉的方式进行创作,可以是人声,也可以是文字、图画或肢体等表现形式。除教W方法外,音乐教师还应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学校领导也应为音乐教师创造更多观摩与深造的机会,由上而下,提高音乐的教学质量。
4 结语
回顾过往,展望未来,音乐创作力是音乐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在人工智能改变人类工作方式的今天,唯有关于“美”的创造是人类独有的,是机器不能替代的。高中音乐教育除了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外,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对“美”的创造。因此,借此篇文章,希望能为高中音乐教学研究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幼儿教育;“五好”教育;行为习惯
在人的一生中,学前期是人的身心等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是发展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教育的基础,被喻为是整个教育事业这棵大树的“根”,如果根基薄弱,那么整棵大树势必倒下,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会给未来更高级的教育打下基础,所以良好的幼儿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俗话说:“三岁定八十”,孩子的教育自古至今一直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孔融让梨”、“孟母三迁”都是幼教的典故。确实,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为人师者无不希望孩子能够独立撑起一片天,有所成就。然而怎样教育孩子,如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打好国民教育的基础,成为幼教老师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目前幼儿教育的现状
1、幼儿教育由“奢侈品”转为“必需品”。改革开放之前,幼儿园对于家长来讲是“奢侈品”,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推动幼儿教育事业迈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幼儿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需要,儿童成长中的必需品。截至2009年,全国的幼儿园已超过13万所,在幼儿园(包括学前班)达2263万人之多,入园率达42.5%。同时,各种各样的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形式融入到百姓的生活当中。“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时时刻刻提醒家长们愈发重视幼儿教育。
2、幼儿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保教幼儿的能力明显增强。随着学历层次的提升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他们了解国家的幼儿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文件的精神,他们具有较为扎实的幼儿生理学、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也具有了解幼儿,与幼儿建立积极互动关系,支持他们的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多数教师不断学习的愿望强烈,他们积极接受继续教育,踊跃参加教研活动,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主动反思和改进教育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他们的科研意识和能力也明显增强,目前幼教类刊物中,一线教师发表的文章已占相当比例。
3、幼儿家庭教育与托幼机构教育相脱节,严重影响幼儿教育。一是许多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幼儿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把识字、背诗、计算、学外语当作幼儿教育的主要课程,错误地认为只要幼儿有了知识就拥有了未来的一切,而疏忽了对幼儿的品德、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而给幼儿的一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二是不少家长在幼儿教育中,不顾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了自己面子问题,强迫学龄前儿童接受“正规化”训练,容易损伤儿童的生理健康,也易造成儿童压抑、厌学心理。过早的“正规化”教育忽视了儿童爱玩、好动的天性,严重违背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三是包办代替,忽视了对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现实生活中,一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小,舍不得让孩子做一点事情。有时孩子做不好还反添麻烦,不如自己动手做得更快更好。这样导致孩子劳动意识淡漠,生活经验贫乏,自理能力差是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学习成绩可能很好,但依赖心理强,自我服务能力和适应能力差,遇事总是找父母,在困难面前往往退却。
4、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了,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征兆在孩子入园时已经显现。为了筛选优质生源,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取得优势,许多幼儿园不断提高入园门槛,2、3岁的孩子就开始学习数数、背诗、写字、记单词。
进入幼儿园后,小学化倾向更是明显。据报道,天津河西区一所幼儿园已开始应父母要求教孩子用竖式算3位数的加减法,而这是小学二年级的课程。“橘、凳、酱、藕、墨”这些原在小学三年级才会学到的字,也出现在《学前500字》之中。哈尔滨某幼儿园的一块小黑板上,写着幼儿们周末应完成的作业:抄写古诗《静夜思》三遍并背诵、默写汉语拼音字母、父母出20道退位减法题。
这样的幼儿教育的恶果之一就是让孩子(尤其是男孩)从一开始就畏惧学校、讨厌学习。在他们应该游戏、唱歌、跳舞、绘画、到处跑、到处玩、胡思乱想的年龄,孩子们不得不规规矩矩地坐下来学习、读书、写字。这会让他们认为,学习是枯燥的,甚至是一种惩罚,从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对学校心生厌倦。
二、幼儿教育的“五好”教育策略
为了使幼儿得到良好的教育,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使孩子健康成长,必须实施好幼儿教育的“五好”教育策略。
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培养习惯。”好习惯是好素质的前提,是成才的基础。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结合日常生活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以及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幼教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让孩子养成说话算数的好习惯。让孩子说到做到,做个讲信用的人,让他了解说话算数的好处和重要性,这是个渐进的过程,同时,老师是孩子的榜样,老师的一举一动,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老师答应了孩子的事一定也一定要做到。另一方面要让孩子养成诚实做事、善良立身的好习惯 。老师要经常和孩子沟通,从小处着手,和孩子说事实、讲道理,让他逐渐了解什么事是好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好不要做。该批评他时批评,同时指出他哪里有错误,以后要注意,孩子要是承认错误要及时表扬他或者给点小奖励。
2、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针对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现状,许多幼儿教育机构投家长所好,把幼儿教育办成各种特长教育,把精力全都花在琴棋书画舞蹈各方面,严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作为幼教工作者,应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孩子在上学前多给他们一些快乐,让他们尽情享受自己的快乐幼儿生活,让他们无忧无虑地成长,开开心心地生活。这就要求,一是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理性施爱。针对学前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进行教育,既不拔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既不一味地溺爱、放纵孩子,也不过分地限制、压迫孩子,二是不要有过多的束缚孩子,不要过度的责怪孩子,更要杜绝打骂体罚孩子,要让孩子自由发展,尽情挥洒他们的天性,展现他们的才华。
3、积淀良好的能力基础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首先必须提高自己的幼儿教育教学能力。这就要求:一是学会聆听幼儿心声。要教育幼儿就要走近幼儿、接触幼儿、了解幼儿。幼儿的心地是十分纯真的,他们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世界,喜怒哀乐都会写在他们的小脸上,要仔细倾听幼儿的心声,在他们快乐时分享他们的快乐,在他们不高兴时努力寻找原因,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关怀、安慰。二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很大,他对任何新鲜事物都感兴趣,孩子提问题时老师尽量要给孩子细致解释,不要随便敷衍孩子,同他讨论周围的事物,教他各种东西和事物的名称、作用,当然也不要急于向孩子灌输太多的他还不能理解的知识。三是宽容对待幼儿。教师要主动放弃长者的身份,改变命令语态,以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位幼儿。比方说,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近距离沟通,这是师生融洽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当幼儿屡教不改,教师就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而不是严厉批评、当众揭短,应给他们多一些宽容,让他们稚嫩的自尊心得到保护。四是让孩子尽情展示自我。幼教其实就是让孩子在玩中生活,受教育,玩得最尽兴的时候就是他们最快乐,也是他们最容易获取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拥有一颗童心,在孩子的立场,走进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体察他们的实际,充分给予他们玩的权利,创造玩的空间和环境,让孩子尽情地释放自我,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玩学二者良性互动。
4、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
现在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看到不良行为,动不动就会说老师说的这样做是不对的。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有多深。教师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作为榜样教师更要懂得以身作则,作为孩子的领路人更要懂得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不要随便在孩子们面前许下“诺言”,许下“诺言”,就要努力做着诚信的事情,使自己能够成为孩子心中真正的榜样,让孩子信任我们。千万别把“诺言”变成了“谎言”。孩子在多次没有得到兑现之后,他们对老师的信任也会减弱,那也就失去了所谓的诺言的价值。诚信,是一种美德。教师要践行这个美德,做好榜样,也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养成这种美德。
一、写诗:取象而立意
首先,要使学生懂得古人写诗的一般方法,这是走向“追体验”的第一步。众所周知,诗歌是形象的艺术。何谓“象”?当代著名诗人流沙河在《诗歌欣赏入门知识》小手册里就有一个很通俗的解释:“象”的本义就是自然界中的动物大象。相传古人并不能常见到大象,在古人眼中大象是极具神秘色彩的,但有人看见过象,并将它画了出来,这样使得原先看不见的、触摸不到的大象,却能通过画画的方式变得叫人看见和感受到了。于是,古人推而广之,就将能让人真切感受到的东西,即可视、可感的具体事物,都称之为“象”,后人亦称之为“形象”。在古代,诗人有了诗兴,要表达情感,仅仅说是“我思”“我愁”“我爱”“我悲”,肯定是贫乏的、空洞的和抽象的,不仅无法打动人,更不会感染人。聪慧的古人为自己的情感找到了客观对应物(形象)。就拿上述情感而言,与此对应的客观之物,分别有“月”,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酒”,如“把酒思闲事,春愁谁最深”(白居易《把酒思闲事二首》)。“爱”,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这样的情感表现是那么含蓄委婉,显然比“我思”“我愁”“我爱”“我悲”的直露表白,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古代诗评家将上述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形象),称之为“意象”。
通过上述讲解,我们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看出古人写诗的心理准备和构思过程:当古人有了诗兴,选择“意象”往往是关键的一步。意象选择的高低,往往决定一首诗艺术的高低。可以说,一首诗有无诗味,说到底是看这首诗有没有优美巧妙的意象。意象是诗歌创作构思的核心。从本质上说,诗的构思就是“意象思维”,构思的过程就是意象的寻觅、熔铸、定形与深化的过程。诗人在构思中,将自己的身世感加以心境化,身世感的心境化是通过意象来传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表现人的反思,而不是用抽象的人所共知的概念。一言以蔽之,就是“取象而立意”,追求的是“象外之意”。如此,就为“追体验”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
二、解诗:由象而解意
当学生有了上述知识和认识之后,就可以进入“追体验”的第二个层面,与他们谈谈怎样读懂一首诗的问题。首先,可以举他们熟悉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作为例子进行讲解。请他们依次思考三个问题:(1)诗中有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有哪些共同特点?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3)诗人如何编排这些意象,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是容易回答的。整首诗共出现了十个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和天涯。第二个问题也可以看出,这些意象的共同特征,就是落败、凄清。显然,诗人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的是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一曲小令,短短的28个字中排列着十个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引发学生思考,如果没有这些意象,这首名诗也不可能流传至今了。再请学生想想如此众多的意象为何没有给人产生堆砌之感?这样,自然引发学生思考一首诗意象的组合排列对诗情的抒发具有相当大的作用,这就是表现技巧。今天有人称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为“并列式意象组合”,其实并列之中依然体现出一定的顺序。全曲十个意象,前九个自然地分为三组。藤缠树,树落鸦。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二组是由近及远的排列:古驿道、西风瘦马;第三组是从远方而到目前的排列,中间略有变化。由于中间插入“西风”写触感,变换了描写角度,因而增加了意象的跳跃感,但这种跳跃仍是局部的,不超出秋景的范围。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是全曲的大背景,它将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由于它本身也是放远目光的产物,因此作品在整体上也表现出由近及远的空间排列顺序。从老树到流水,到古道,再到夕阳,欣赏者的视野层层扩大,步步拓开,从而达到了诗情艺术的强烈震撼。
通过上述事例的解剖分析,学生就不难理解解读一首诗的思维过程:首先,抓形象;其次,思(形象)特征;再其次,悟情感,最后,品手法(意象的组合排列、修辞等)。这里之所以要将表现技巧作为解读诗歌的最后环节,是因为只有把握住诗人的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才能更深刻地明白艺术手法的妙处。在阅读欣赏中,为何“这样写”,应该是永远难于“写了什么”。
要让学生懂的是,诗歌塑造的形象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群体的。群体意象可以并列组合,如上述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也可以有主次之分,分主体意象和辅助意象。同一形象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如贺知章《咏柳》诗借柳歌咏春风,把春风比做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而曾巩《咏柳》诗则借柳而讽世,批判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至此,学生明白了,解读诗的过程和诗人作诗的过程是逆向流动的,刘勰《文心雕龙》中“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本文,就是作者“取象而立意”;解者“由象而解意”,也就是本文开始说的“追体验”。
三、落脚点:得意而忘象
为下文能更好地阐明道理,先说一个文学故事: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老禅师指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对徒弟说:“你看那明月!”弟子抬头一看,一轮明月悬挂在中天。老禅师说:“意与象的关系,正如这手指与明月的关系,你看到只是手指,而它所指引的才是真正的月亮。”
“追体验”的本质,在于追求诗人创作的原旨。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就如故事中弟子一般,看到的往往是“手指”,而忽略了“明月”,以致于造成解读上的偏差或误差。笔者曾以李白《玉阶怨》为例:“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请同学们思考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诗人借此抒发了什么情感?一般同学都能作如下的分析:“玉阶”,宫殿的白玉台阶;“生白露”,指夜色已深,露水都凝成了。“罗袜”,丝织的精美鞋袜。“袜”指鞋。“夜久侵罗袜”,意谓宫女在室外已经站立了许久,直到夜色深沉,鞋袜都被夜晚的露水打湿了。期盼的人一直都没有来,只能回到屋内。“却下水精帘”,“水精帘”指华贵而透明的窗帘。按理,这回该休息了,她似乎仍不甘心,只见她回身一望,又情不自禁地眺望起清幽的月色,此即“玲珑望秋月”的诗意。学生由此得出结论:这是一位宫女的形象,抒发的是因得不到君王的宠爱而产生的哀怨之情。至此,学生们自认为已经完成了这首诗的解读。如此,李白就成了宫女痛苦的“申诉人”了。这种理解显然是很肤浅的,也是有偏差的。前面已经分析,诗人创作是“取象而立意”,这首诗中的宫女形象,仅仅是诗人情感(意)的载体而已,李白真正要表达的并不是对宫女(象)的同情,而是借宫女形象来表达对自己人生困境的感喟:忠君而放还,才高而不用。如果说,对《玉阶怨》学生尚且存在理解障碍的话,那么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似就更难理解了。“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从字面上看,该诗歌不难理解:昨夜新婚,洞房里还放着红红的蜡烛,待天亮到堂前拜见公公和婆婆。精心梳妆好,再轻声问丈夫:我画的眉毛颜色深浅,与现时流行的式样合不合?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然而作者的本意却是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很不好过。其实,解读这首诗的密码在诗题上,诗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能帮助我们明白诗的原意。
因此,诗歌中的“象”就如需要到达欣赏“彼岸”(意)的桥梁,桥梁的作用仅仅是用来过河的工具而已,而过河者(欣赏者)借助桥梁到达“彼岸”,才是欣赏者的目的所在。切不可只看到“手指”,而看不到“明月”,解诗的落脚点应该是在“意”不在“象”,即“得意而忘象”。
最后,我们再次借用徐复观的一句话:“能见作者之心,才算是真正读懂了那篇作品。”笔者以为,引导学生依次上升到以上三个思维层次,是走向作者本心的一个重要途径。当然,有些古诗(如李商隐《锦瑟》)原旨朦胧难懂,至今说法不一,但正因如此,却成为历代阅读欣赏者探索研究的不竭精神动力,至于说由于误读或误解而产生的审美愉悦,这已不在本文探讨的问题范围,自当不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追体验”对于高中生解读诗歌来说,不失为一条正确的路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