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时间:2023-06-01 08:51:5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第1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图书馆管理;具体应用

一、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专院校图书馆管理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高专院校的图书馆管理水平。在高专院校图书馆的发展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学生的主观阅读体验更加重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出现,让学生更加热爱去图书馆阅读。图书馆要处处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学生的阅读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更加支持图书馆管理工作,图书馆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极大的提升。

2.有利于培养优秀的人才。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仅可以培养更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更主要的是通过管理理念的更新,让学生更加喜爱去图书馆阅读。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学习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培养更加高素质的人才作出贡献。

3.为高专院校发展提供动力支持。高专院校要发展,图书馆是主要阵地。图书馆的发展和图书馆文化的进步,能让学生和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图书馆管理理念的更新让图书馆吸引了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管理,在图书馆中进行阅读和体验,让高专院校的学校文化得到发展,为高专院校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高专院校整体实力的提升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专院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十分重要。一是图书馆作为管理理念落实的主体,需要对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必要的宣传,在图书馆内部进行必要的教育,在高专院校员工内部达成对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共识,注重工作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人员素质的教育。二是新闻媒体也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通过新闻报道的方式让让人们意识到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对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报道,在全社会达成对图书馆人本理念的构建的共识。三是社会各界也要充分行动起来,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对图书馆的管理建言献策,主动为高专院校图书馆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2.为不同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高校图书馆的阅读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因此要根据他们的个性需求制订不同的服务。一是要制订符合教师阅读需求的借阅制度和人本服务,让教师在图书馆中能够借阅到对自己的授课有利的图书。二是要制订符合自习学生的服务制度,让参加考试的学生能够在图书馆中找到适合自习的空间,为自习的学生提供安静的自习环境。三是为在图书馆阅读的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料、报刊、杂志、书籍,要进行必要的更新,以满足不同个体的阅读需求。

3.实施人性化的绩效考核方法。高专院校的图书馆管理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人性化的绩效考核方法。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更加注重服务意识的提高,对于绩效的考核要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挂钩。一是绩效考核注重人的服务品质的考核,为服务理念好、服务水平高的人员进行必要的考核加分,保证人性化的管理落实。二是重新出台绩效考核制度,让绩效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4.实施民主化管理。高专院校的民主化管理不仅需要必要的民主参与还需要必要的民主环境。一要提高高专院校图书馆管理的民主参与积极性,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管理中来。二要营造民主管理的氛围,让学生和教师在高专院校的管理中体会到民主管理的热情,管理者要实现学校图书馆的民主化转变,为图书馆提供更加民主的管理环境。

5.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制度。以人为本不仅仅是图书馆管理的软制度,还要成为图书馆的硬性规定,才有利于图书馆的管理工作的落实。一是根据图书馆的管理现状进行充分的调研,对我国高专院校图书馆的管理进行必要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图书馆管理实际的制度,在制度的制定过程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发展,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二是借鉴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积极向国外的图书馆学习,在学习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高专院校的发展实际,根据现实需要制订可行性强的制度。三是图书馆管理制度的制订要兼顾理论性和实践性,让制度制订更加科学,在制度制订的过程中充分征询专家学者的意见,保证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保证人本理念的持续发展。

总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有利于图书馆管理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我国的图书馆发展找到新的出路,为我国的图书馆管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保证我国的图书馆在发展中紧跟时代的步伐,引领纸质阅读的新风尚。以人为本理念是高专院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契机,在管理的过程中注重宣传、人员素质的提高以及制度的健全,就会让我国的图书馆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职校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

以人为本的学校图书馆管理理念是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它要求管理过程中以人而非事或物为中心, 通过重视对馆员的发展与图书馆的长远目标相结合, 从而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提高业务能力及个人素养, 最终实现图书馆的目标和功能。

1.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具体内涵

具体运用到学校图书馆管理, 以人为本有以下特点:

一是它以图书馆员工的提高和提高读者服务质量的目标为追求。“读者第一”是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最终是离不开图书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服务能力, 刚性管理往往让人感觉机械、僵化, 忽略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从不同程度阻碍了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开展。以人为本力图通过对馆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来提高对读者的服务质量, 管理中注重人性化, 使馆员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尽心尽责, 而读者从馆员的热情服务中也感到温馨, 从而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实现良性互动, 达到让读者满意的服务效果。

二是通过各种措施激发馆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本管理通过设定工作规程, 提出工作目标任务, 使员工把实现工作目标与自身努力结合起来, 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要出色完成工作任务, 需要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鼓励馆员结合工作需要提高业务素养, 积极参加包括进修、培训班和学术研讨会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活动。

三是以人为本的管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图书馆“以读者为本, 让读者满意”的工作理念。要求从加强职业道德入手, 加强自身学习。馆领导采取以老带新, 组织到兄弟院校图书馆参观学习, 派业务人员到外地学习, 参加业务培训班等形式, 不断提高馆员政治思想、科学文化、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

2.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发展如同其它管理理念一样, 经历了一个以事或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图书馆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

2.1全球化和信息化带来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图书馆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这种环境的改变必然反映到管理理念和管理哲学的改变上。信息量的快速增长, 必然要求员工不再机械地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相反, 他们被要求去获取和鉴别信息, 过滤掉不必要的信息, 而保存对读者、对图书馆、对社会必不可少的信息,也要求馆员必须拥有相当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而这些是传统管理做不到的, 只能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来实现。

2.2民主化和管理学本身的发展也推动了图书馆管理走向以人为本。民主化的发展瓦解了科层制带来的管理僵化, 馆员的更大自由成为完成管理目标不可或缺的部分。

2.3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多样化和管理领域的不断拓展也促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实施。科技的发展使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作为知识载体的媒介物由单纯的纸发展为纸、存储设备乃至网络。这就需要馆员不仅熟练掌握现代通讯技术, 还要当好信息导航员的角色, 作好网络信息的组织整序工作。信息也不再是单向地流动, 而是在馆员和读者之间双向地流动, 这种交流和沟通使图书馆管理不再局限于体力劳动, 图书馆馆员的发展就是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和进步。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 要求馆员发展与读者需求形成互动、相互促进, 加强管理就要实施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

3.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读者第一与馆员素质提高并重, 开发人才资源, 做好人才培养工作。馆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作为学校重要支柱之一的, 图书馆必须有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理论功底深厚的学术型人才作支撑。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必须不断组织学习, 提高馆员的整体文化水平, 给渴望得到提高的馆员创造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如, 通过岗位培训、继续教育、派出学习、进修等等多种途径, 提高馆员综合素质。

3.2完善图书馆管理制度, 使每一位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 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 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 而这种环境主要表现为二个方面: 一是指管理激励机制创造的人际关系; 二是指管理制度所创设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好坏会影响到人的心境和情绪。因此, 营造一种和谐的环境, 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成为人本管理理念实施的必然要求。

3.3实现民主管理, 重视馆员参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尊重每位馆员的意志和能力。因此, 通过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 增强馆员的主人翁意识, 让馆员充分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 能够充分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 满足其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总之, 多种民主管理手段的综合使用, 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拓宽馆员参与的渠道, 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3.4实行柔性管理, 关注馆员的承受度。柔性管理是在研究被管理对象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 在其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 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行动,通过制定一套反应迅速、变化灵活、方式多样的柔性激励机制, 可以引导馆员体验工作带来的乐趣与利益, 也可以尽量满足其对社会地位、荣誉、自我实现等需要, 最终使馆员和图书馆本身的目标高度一致, 实现馆员的自主管理。

总之,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正在不断变化和不断趋于完善地为高校图书馆所关注, 它的优越性就在于其无止境的创造性、灵活性, 对图书馆的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我相信, 管理科学的行程没有终结, 人本思想的管理理念正待开发。

参考文献

第3篇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理解、信任、尊重基础上师生之间交流沟通,就是用教师的语言唤起学生的爱,用教师的情感滋养学生的心灵。

谈话前认真做好调研工作,要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要做到心中有数。交谈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诱导,或叙经历、谈感受,或树观点、辨是非,或引典设喻、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做到忠言顺耳,使学生心悦诚服。比如对于脾气急躁、易冲动的学生,易采用商讨式批评;对于自尊心强、固执己见的学生,易采用渐进式批评;对于依赖性强、试探性心理较突出的学生,易采用能动式批评。批评时要考虑学生的处境及态度,一时不能接受的,可以转换话题,缓和气氛,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应沉着冷静,分析缘由,全面考虑,恰当运用教育机智和教育技巧,恰当处理。通过给学生传小纸条、进行周记对话等书面形式,悄悄地批评教育学生;面对学生家长,应先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轻轻带出学生美中不足的地方,紧接着与家长一同商讨教育方案。这样做既不损家长的面子,也调动了家长的教育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老师够朋友,心甘情愿地听从老师的教导,师生相处变得水融般亲密。

老师与学生要加深彼此间的沟通了解,进行角色换位,以努力创造出新颖、独特的教育艺术。师生之间因其角色不同,导致看人、处事的方法不同,这给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把自己置于学生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另一方面应常引导学生思考,若你是班主任你应怎样看待和处理班上的人和事?这样既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加深师生间的了解,增进师生间的感情。老师与学生之间,因其角色不同,学生很自然地在心理上对老师筑起一道无形的心理防线,这很不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用亲切的语言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学生对老师的心理戒备。

如在布置工作任务或总结情况时说“我们、我们班”,学生会感觉到老师与他们是同一阵线的;在说明活动的原因、目的时说“根据、考虑”,学生听起来觉得很安全,不象听到“针对”那样紧张、充满火药味;教师叫学生时,只叫其名,他会觉得班主任与自己是平起平坐的;在请学生帮忙前说“请、能否”,干完活后说“谢谢、辛苦了”,学生会倍感亲切。班主任自身的榜样示范,对学生有着极强的说服力、感染力。学生对老师的心理防线也会慢慢地消失了。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教师还要用心来赢得学生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份小小的礼物,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要给学生以丰富的情感,我们还要把富有激励、呼唤、鼓舞和关注性的语言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善于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语言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语言,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彩的语言。尊重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选举权,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主人翁责任感。在教育方法上力求避免使用传统的命令、要求、任务等方式,而是更多地运用公众评价、公众道德管理、公众群体心理形成等手段来达到目标,树立起群体价值观,使每一位学生都意识到每个人是群体的一部分,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关系着这个班级。班主任在工作中要广泛听取学生并及时采纳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当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得到班主任的肯定并得以实施时,就会产生一种满足感,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就会得到进一步强化,这样可以使管理学生的方式从“控制型”转向“参与型”。如让学生参与制订班级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及规章制度,由班干部带头与其他同学共同商议拟定班级公约,使规章制度具有群众性,形成共识而共同遵守。

表面上看,教师对学生的选举“放任自流”,而实际上教师已通过平时的教育引导不露痕迹地决定了学生们的正确选择――教育者的理智与艺术正在于此!对班干部、三好生的选举,决不仅仅是让少数学生感到一种荣誉,而是让每一位投票者感到自己对集体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到作为集体主人翁的神圣与自豪!总而言之,渴望认同、渴望赏识,是每一个人深层的精神需要,赏识是个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它体现的是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赏识”理念下的教育强调的是接纳、宽容、和谐和幸福。要给学生创设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真正有尊严的班主任,是那些懂得自尊与尊重学生的人。让学生在被尊重中学会尊重,确立做人的尊严与自信。有人说:“要给人以阳光,你心中必须拥有太阳。”班主任是教育者、领路人,只要我们的班主任心中拥有太阳,洞悉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和风细雨,定然润物无声。我们的班主任工作就会做得更好,实现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的学生就会自尊、自立、自律、自强。

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方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第4篇

关键词: 宿舍管理 以人为本 高校 教育管理

一、高校学生宿舍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核心是时展必然

党的十七大为高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线,提出了高校担负着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优秀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新任务,必须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中央党校博士生导师韩庆祥教授指出,以人为本有三个层次的内涵:首先,它是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的肯定。其次,就当前的国情来讲,它是立足于解放人、为了人并实现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最后,它是一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在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时,要确立起人(或人性化)的尺度,实行人性化服务。高校教育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关注学生的精神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高校学生宿舍的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该按照“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与独立人格,做好管理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宿舍管理不能得到一些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如部分高校对学生宿舍的管理存在着“任务式”的陈旧思维,只求学生在宿舍不出事;又如将管理者摆在主体与中心位置,而将高校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及对象——学生,视作纯粹的被管理者。这种传统的、滞后的管理模式容易将管理者的视野局限于眼前而不及长远,局限于个体而不及全面,容易抹杀学生的个性与创造力,甚至在师生间产生对立情绪,阻碍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更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二、学生宿舍管理应积极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是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当代大学生有着较强的独立、平等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能敏锐地感知周围世界的变化并快速地做出反应,讨厌居高临下的说教,渴望平等的交流。换言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以往那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单向的简单关系了。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或者说一个享受教育资源的消费者,更需要学校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因此,不管是在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问题上,还是将学生作为管理对象时,管理者都应该及时转变思维,做到以学生为本,从管理制度、方式与手段等方面营造条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三、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宿舍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低,管理技能贫乏。许多高校的学生宿舍管理人员大部分学历比较低,没有受过专门的训练和教育,普遍缺乏相关的心理、管理和协调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的高校宿舍管理实行社会化物业管理,由于以往接触和服务的对象是市民,他们不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需求特点,不能与学校的教育方式有效配合,把对市民的管理和服务模式直接用于大学生的管理,容易形成学生和物管人员在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的矛盾,达不到育人的作用。

2.管理部门不善于借助时节变换,利用重要纪念日开展常识教育,失去良好的教育和沟通的机会。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宿舍管理采用由保卫处、物业公司和学生处等多个部门联合的管理体制,各部门工作任务不太明确,制度不够完善,缺乏良好的沟通途径,容易产生相互交叉、干涉或管理盲点,以及解决突发事件的职责不明的现象。遇到重大政治纪念日和具有重大教训事件的发生,管理部门不能及时作出反应,不能引导学生自觉关注社会和身边的事情,往往失去用事实教育学生的良好机会,给学生提高管理能力带来一定的影响。

3.管理内容狭隘,学生生活单调乏味。目前,众多管理者对大学生宿舍的认识仅仅将其定位为学生睡觉、吃饭和休息的场所,对宿舍的管理只注重对宿舍硬件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对卫生、就寝等情况的检查,忽视了对宿舍文化的建设,使大学生模糊了宿舍是温馨家庭的概念。学生参与宿舍管理较少,即使有一定的参与,也只是每天的宿舍卫生和晚归检查,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起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效果。以上存在的问题只能使学生处在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沉静封闭的生活环境中,失去蓬勃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热情,普遍认为集体宿舍生活单调乏味。

4.宿舍管理的硬件设施不够实用,管理方法不科学。宿舍住宿学生较多,摆放物品杂乱无序,冬夏换季存放衣物空间狭小;学生在特殊时期生活起居的特殊照顾,硬件设施不能满足;不同院系、年级的学生入住同一宿舍,形成学生个人活动时间安排缺乏系统性,人际交流上出现障碍,学生个体归属感由实变虚等问题。学生根据经济状况选择不同的寝室,容易造成经济条件不同的学生之间的心理失衡;住宿费较之以前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给学生增加新的经济负担;不同院系的学生生活在一起,给一些消极思想、不良行为的传播和扩散提供了条件。

四、学生宿舍人本管理理念的落实

(一)设置宿舍专职辅导员岗位。

顾名思义,宿舍专职辅导员是宿舍区的驻点辅导员,不以系部为单位进行划分,对宿舍区的全体学生进行生活管理。吴志宏教授曾在其主编的《新编教育管理学》中指出,学生管理的工作内容可分为学生常规管理和学生组织管理两大方面。学生常规管理的任务包括学习常规管理、生活常规管理和学校心理辅导;学生组织管理的任务包括班级管理、学生组织管理和社团管理。在这之中,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生活常规管理,而宿舍辅导员岗位的设置正好可以填补这一缺憾,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到实处。从实际效果来看,宿舍辅导员的办公地点设在宿舍区内,这种安排有三个好处:

1.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宿舍区的各种情况并及时做出反应,如宿舍区突然大面积停水或停电,学生宿舍出现矛盾冲突或爆发等,辅导员都可以及时掌握情况,并在调查清楚原因之后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应对。

2.便于深入接触学生,经常与学生谈心、交心。学生的信任是无价之宝,是辅导员顺利开展工作的钥匙,辅导员只有走进学生心里,获得学生的信任,才能真正地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要且持久的教育因素,它对学生个性的形成,心理健康的维护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3.利于指导宿舍区学生干部开展工作。学生干部与学生朝夕相处,是辅导员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桥梁,一般来讲,他们能更好地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或者相关的政策、程序并在同学间进行宣传,上通下达,可预防或减少误解及对立情绪的产生。总之,辅导员运用好宿舍区学生干部资源,有利于宿舍区各项日常工作及文化活动的全面开展。

(二)完善机制,加强管理,以优质高效的服务理念实践人文关怀。

1.加强对宿舍管理人员、社区安全、寝室卫生、服务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营造良好的宿舍环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进行有效的管理,以饱满的热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证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做好设备维修、水电供应、安全保卫等方面的服务,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加强宿舍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完善和规范宿舍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程序。

2.加强宿舍安全设施建设,提供安全校园基础条件,是创建良好育人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保卫部门制定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理顺关系,及时化解矛盾,营造出民主和谐、团结友爱、开拓创新的氛围。根据学生宿舍设施条件、生活内容、时令变化的特点开展各类安全知识讲座或通过宣传栏等进行宣传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定期进行宿舍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各种隐患,筑造安全校园管理的第二防线。

3.加大宿舍基础建设的经费投入,是实现以人为本的保证。通过增加宿舍楼房建筑面积,营造学生宿舍面积大、同室人数少、舒适宽敞的学习生活环境,同时细致研究设计宿舍冬夏交替物品存放使用空间,充分发挥建筑物使用价值;宿舍内增加电源插孔和网线插孔,减少私拉乱接的现象;宿舍区内张贴安全告示或文明提示牌。

五、结语

和谐文明安全的宿舍氛围,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曾提出深化高校体制改革的任务,明确指出高校学生管理的根本任务是要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和管理思想,坚持以人为本,摒弃以“工作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总之,学生宿舍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精神境界的提升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劳榆.新时期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的研究探索[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5(4).

[2]张桂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本理念.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0).

第5篇

关键词:高职学校 教学管理 以人为本

我们都知道,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能够正常的进行学习和上课的重要保证,是各项教学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关键。教学管理,它具有服务教学、评价教学、导向教学的功能,一个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它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和水平。在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中,只有转变教学管理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和核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和改进高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的核心和内涵

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就是在教学和办学的过程中,都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发挥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对学生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上,一定要考虑到师生的权益,满足师生的合理要求,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就应该以师生的最终利益为出发点。

在学校组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体现人文主义的色彩,注重人性关怀,把满足教职工和广大学生的需求为归宿。

另外,在学校的校园建设方面,也一定要体现的大学校园该有的人文氛围和人文精神。

2.在正常的教学管理中,不断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2.1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管理制度的创新中去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改革,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制定符合学校发展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方面的管理制度。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管理制度的创新中去,就是要在学校的管理制度中体现柔性的管理和人本的管理,创建一系列的符合自己学校发展的灵活而又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为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更多的空间。例如,可以让学生有选择性的选择老师,选择自己喜欢选修的科目以及在学生的学习中引进分层次教学的管理模式,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次的、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2.2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管理模式的构建中去

传统的高职院校的学校管理,就是以领导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在这样的管理方式下,学校忽视了为学生服务的一方面。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管理模式的构建中去,就是要求高职院校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控制方式的管理转变成服务方式的管理模式,要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将高校的宗旨应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进行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将服务学生的管理理念纳入到学校的管理理念中去。

2.3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的设置中去

在学校里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教学活动。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教学活动的设置中去,就是要求老师在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的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方面,都要以学生的根本发展为出发点。学校里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舒适的、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活动。其他不适宜的因素,老师要及时的进行解决。老师的教学活动一定要保证每一节课都要有教学质量,另外,还要给学生们留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究。另外,老师还应该及时引入分层次教学的理念进行教学,将学生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划分不同的层次,然后根据每个层次的特点进行不同目标设定和教育内容的选择,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和提高。

2.4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中去

在学校的教育评价机制中,应该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进行,不应该以最终的考试成绩来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应该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将形成型的评价方式引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中去,两者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们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机制中,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为导向,将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和态度以及过程和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融入到对学生的评价机制当中去。而且要树立争取的评价导向,真正的评价机制不是靠外部力量的制约和约束,而是依靠每一个评价对象都能够自己做到自律。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做到民主、公平的进行评价,将学生积极引入到评价的主体中去。

2.5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去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之后就会直接走向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线岗位上去。这些岗位对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比较强,所以高职学校的老师不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还必须有比较强的技能水平和能力。这样的老师培育出来的学生才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渗透到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去,就是在不断的教学过重中注意培养和尊重每一位老师的兴趣,在制定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的时候尽量满足老师们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及时的对老师进行的技能和技术方面的培训,对职称和学术比较高的老师学校可以加大奖励力度,来促进他们继续为学术事业发展。在一方面,还要积极的鼓励老师参与到平时的学校管理中来,树立老师们的主人翁地位。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的核心阐述,在管理制度的创新方面、管理模式的构建方面、教学活动的设置方面、教学评价机制的完善方面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方面,详细提出了高职教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观念的渗透。

第6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 高校学生管理 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F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201-0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贯穿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是高校一切教育与管理活动的主线与灵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有着鲜明的服务性色彩,要求管理者要树立服务型理念,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青年学生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对象,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宗旨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即“以人为本”便是“以生为本”,只有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管理的实效性。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刻认识当前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全面反思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创新高校学生管理的机制,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到底,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

一、运用以人为本理念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思想基石,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

随着青年学生民主意识、权力意识、自我意识以及竞争意识的不断提升,校园内部的整体环境与人际关系氛围都与过去有了极大的改变,为了有效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的有序进行,构建和谐校园尤其必要。而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高校的学生工作能够始终保持工作的正确轨道,引导教师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核心,从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发展动态出发,有效调解校园内部的多种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同窗关系等等,使不同利益主体都能够在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指导下,获得精神上的慰藉与生活上的帮助,从而为高校师生的日常学习与工作创造和谐的校园环境。

(二)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是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的社会各领域包括教育领域都在积极地推进深化改革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多种社会矛盾集中迸发,加之外来文化与资本的渗透也使得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学生管理正面临着快速变化的形势,许多新的问题以及情况无法快速找出根源,不断增加的学生数量也对于现有管理的能力提出了挑战。因此,为了确保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必须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工作向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看齐。目前来看,一些高校的社会化管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在未来,社会化管理模式也将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然而实现社会管理则更需要依托以人为本的理念,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学生主体利益的实现,才能使高校始终把握学生管理与服务的主动权。

(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培育先进人才的客观需要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重点强调:“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学生无疑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高级人才储备,在全面到来的信息时代中,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社会需求的不断改变,客观上要求当代大学生也要不断地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实现自我的综合全面发展。而高校学生工作的目标之一就是服务于大学生更好的成长与成才。因此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才能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才能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够对应学生的需要,从而更好地配合高校的教学工作,为社会的发展培育先进的人才。

二、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我国多数高校的学生工作模式还十分陈旧,行政色彩强烈,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不足。第一,学生管理工作始终未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地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过于强调学生的可教性和可塑性,而漠视了学生个人主体性。”事实上,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应是服务学生,其归宿则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而在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下,多数高校过分强调管理而忽略了学生工作的服务性,一些管理人员对自身进行了错误的定位,手执管理的“指挥棒”以监管的名义破坏着学生的基本权益,致使学生对于高校的管理工作产生抵触情绪,严重挫伤了大学生配合和参与学校管理与服务工作的积极性。第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亟待更新。由于工作的创新理念缺失,使得绝大多数的学生管理工作者未能意识到要改进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仍然是学生管理的重头戏,这种管理模式往往对于学生提出诸多要求,却忽视了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情感交流。由于欠缺与学生的亲密沟通,使得学校的管理工作冰冷有余,情感不足,强制性的管理模式无法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实现认同,更不能促使学生自觉实现自我管理,落后的工作方法已然阻碍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第三,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缺少人本关怀色彩。在传统管理模式下,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一切学生管理工作实践的准绳,刚性管理远远大于柔性管理,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对于学生的“爱”,更缺少对于学生的尊重和理解。使得大学生始终被动地接受管理,精神世界长期受到压制,对于学校制度的审判和质疑也从未停止,这对于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形成而言是非常不利的。第四,管理者的综合素养严重不足。多年来,已经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者,始终无法摆脱“高、大、上”的优越感,一些管理者对于学习与培训消极对待,不能根据社会与学生的发展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对于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学习和理解不足,一些管理者甚至在处理校园问题时与涉事学生发生肢体和言语冲突,对于校园的和谐与大学生的成长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严重阻碍了融洽师生关系的建立,导致学校管理工作的成效大打折扣。

三、以人为本视角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的对策

面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的多种弊端,必须要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进一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机制的创新,更好地为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理念的创新

“教育理念是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应该一直秉持的信念,它是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在这种精神理念的引导下,一切管理工作都能够始终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之内,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深刻意义。第一,要重点树立服务理念,突出学生工作的服务职能,始终以维护学生的利益为切入点,将教育、管理以及服务实现有机统一。坚决摒弃以往高高在上的监管者形象,要促进管理者的服务性角色转变,真正的在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实现师生平等。第二,要树立民主管理理念。在全面推进社会民主与法治建设的今天,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也必须要跟随时代的脚步,积极倡导和建立民主化的学生管理模式。要深刻认识到学生不仅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更是参与管理的另一主体,因此,要进一步发挥出学生的民主参与热情,寻求和采纳学生对于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确保管理工作的理性与公正。第三,树立创新观念。创新是使以人为本的工作方式不断升级和优化的重要途径。只有拥有了创新观念,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才能使管理者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因此,管理者必须要树立创新观念,养成探索与研究的习惯,不断找寻以人为本管理的新型实践方式,从而使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始终走在时代的最前沿。

(二)加强高校学生工作方法的创新

为了更好地应对全新教育形势的挑战,进一步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优化,高校的管理者要重点加强学生工作方法的创新。要充分依托新媒体平台,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建设。采取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提高学生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快速建立高校的官方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交流群,及时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现实需求,将一部分管理任务留在自媒体平台中由学生自我消化和解决。例如在大学生活动周的筹备过程中,管理者可以在自媒体平台相关信息文案,使学生通过自助阅读了解活动计划,并通过转发、分享以及评论、点赞的数量来收集“民意”,从而用新型的工作手段代替以往的说教、约束和批评,更好地实现学生管理的集约化与信息化。

(三)进一步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制度的升级

高校学生管理的制度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工作制度必须要依托大学文化的发展而进行全面的升级。依法治校、依规治校是保障以人为本工作模式有效开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必须要结合新时期的管理与服务需求,对于现有的制度进行优化、调整与升级。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广泛吸纳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倾听大学生们的心声,将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学生。制度的细节制定要公开透明,确保每一项制度的出台都能够在学生的监督和支持中得到落实,坚决抵制和杜绝管理者在学生事务中违背制度规定而暗箱操作的行为,同时制度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和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使学生的合法权益在受到非法侵害时能够在学校的管理细则的支持下得到保护,从而使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制度建设中得到充分地体现。

(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养

第一,学校要重点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继续教育,在人员培训方面要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制定严格的学习与培训制度,重点加强对于管理者职业技能和水平的考核与评估,运用激励机制全面激发管理人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第二,要引导管理者实现自我学习和管理。管理者要在课余时间加强“充电”,充分学习和了解国际国内学生管理的先进理念与做法,深入学习和解读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揣摩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核,将思想聚焦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上来,关注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细枝末节。在管理工作中更多地融入情感和责任,真正地扎根到学生之中,成为学生成长的服务者和守护者。要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与大学生的平等对话,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与水平。

总之,在新时期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必要性,深刻反思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全面梳理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理念,进一步推进工作方法与管理制度的创新,深入挖掘管理团队的潜力,加强新型管理队伍的建设,从而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实到底,有效提升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5-05

[2] 黄厚明,陈・巴特尔.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08

[3] 丁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评价及提升[J].人民论坛,2014(11):171

第7篇

【关键词】人事管理;以人为本;高速公路;企业

1.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1.1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是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导力量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三个因素,任何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尤其是高速公路的生产管理中,最具有主动性和决定性的因素是劳动者,因此,现代人事管理应该明确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劳动手段大幅度提高的今天,积极的调动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的生产力[1]。

1.2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际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中枢纽带

在高速公路管理工作过程中,人不仅仅与物存在关系,更多时间时与人打交道,因此,生产过程中,建立一个平等、和谐、户主和温暖的团队,使人员处于一个安定、积极的工作环境中,能够积极的调动人们的生产力。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们的思想会发生变化,协调人际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常规性工作,以人为本,能够促使生产关系更加适合部门的发展,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2]。

1.3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于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主体

目前,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的内容众多,包括生产物资、财务、生产技术、生产成本和服务等,实施这些内容的主体都是人。离开了人后,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的相关生产和管理活动就会即可停止,部门的生命力、活力都来自于人的活动,尤其是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虽然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较为单一,但是企业的发展需要靠人才,在人才竞争激烈的时代,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建立人才凝聚制度,把对人才的凝聚力问题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总做完成[3]。

2.“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应用

2.1以人为本的引进机制

长期以来,高速公路人事管理理念淡薄,忽视人才的引进工作,但是随着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为了提高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服务满意度等重要指标,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已经应用于现代人事管理过程中。实际上,企业若想达到可持续的高速发展,必须从整体上提升管理水平,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则是实施提升管理水平的观念。目前,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已经开始实施上述管理理念,多渠道引进高素质人才,比如面向高等院校实施招聘、面向社会实施招聘、内部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坚持人才的素质、能力和潜力的培养,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引进机制[4]。

2.2以人为本的调动机制

在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要积极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员工的潜能,实施不同层次的岗位竞聘机制,最优化配置人才资源。在具体的认识管理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量化考核指标,实行试用上岗制度,工作初期拥有一个阶段的适应期,发挥人的潜能,充分考虑员工的想法,对于人岗不匹配的情况,酌情实施处理,激发了员工的潜能,调动了员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推动了在管理方法上的创新。

2.3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

为了能够激发员工的创新服务意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人事理念是,可以采用以人为本的激励制度,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优势。根据传统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要,根据人的需要层次不同,实现对人的激励包括工资、津贴、奖金、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自由等需求,满足了不同层次的人才激励需要,更加充分的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3.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本理念的对策

3.1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大众化

在人事管理过程中,发展的含义包括企业的发展,人才的发展,因此即使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关,加强人事资源的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制度,促进人才能够健康成长,努力创造并持续改善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和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工作环境,坚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和尊重劳动创造的方针,激发人才、知识和管理的竞相迸发,促进人事资源的培养,牢牢的抓紧吸引、培养、尊重和用好人才的基本环节,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努力造就数以千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

3.2加大教育力度,推动人力资源培育体系化

随着湖南省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应用到湖南省高速公管理过程中,为了能够促进人事资源的合理成长,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应宣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人力资源教育的投入力度,努力培养和打造一支高科技水平的队伍,大幅度提高高速公路人事资源的专业素养和技术力量[6]。树立大培训和大教育的人才培育理念,提高人力整体的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技术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树立长期人才培育的体系和制度,着力提高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的创新能力,能够有效的促进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的发展,更是能够有效的提高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的服务满意度。

3.3加强人力资源制度建设,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以人为本加强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人事资源的建设和培训,应该建立、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得到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育,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实施精细化管理制度可以取得以下效果:一是要构建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制度体系,改变传统化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二是实施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精细化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降低部门支出;三是实施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制度,可以有效的提升人力的积极主动性,更好的服务企业。

3.4紧密联系人力市场服务体系,打造高速公路部门人力资源流动的良好环境

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与人力市场服务体系的联系,以便创建更加高效的人力资源流动环境,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良好循环,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现存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有形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的提升和无形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的开拓两方面。一方面,有形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的提升主要是发展和提高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机构的质量。改变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从业人员素质,提高高速公路企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逐步形成组织形式多元化、服务对象多层次、服务类型多样性的竞争上岗的基础格局。另一方面,无形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的开拓主要是建设网上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以扩大服务覆盖面,降低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的成本,建设沟通便利、服务水平高的人力资源招聘平台,为远近人力资源流动搭起桥梁。同时,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还应利用互联网的快捷与便利,通过网络向全国、全世界信息,使有形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和无形人力资源市场服互为补充,进而高效撮合人力资源供求双方,提高高速公路招聘的成效。 [科]

【参考文献】

[1]宋儒梅.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在管理组织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1).

[2]程新元.浅议实践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J].中国农垦,2006(04).

第8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理念 当代大学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062-01

建立以人为本的大学教学管理体系是时展和社会变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大学教学过程中的内在需求。大学是高等教育的集散地,包含了多种民族文化和民主力量。大学教学管理的水平与好坏会直接影响该所大学的教学质量和外界声誉,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体系是目前大学面临的首要任务。

一 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的核心理念和内涵

在所有的管理体系中,人是最为活跃、最具有创造能力的基本要素,无论是管理活动中的实施者还是承受者都离不开人这一根本要素,也就是说人在各类管理系统中都处于核心地位。以人为本理念中所提到的“本”,指在管理活动中,要把人作为其最主要的主体、依据和目的进行管理,体现出以人为本理念中对人的主体地位的肯定。在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中,必须以人的实践作为主要依据,尊重人的实践结果和过程,继而达到解放人的天性、树立人的正确价值取向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在教育的过程中树立一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意识,强调对人潜能的开发,继而以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第一需要来进行教育的方法。目前大学教育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人类自身的发展需求,而人和社会又同时都是教育的主体对象。大学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应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进行充分的考虑,这样才能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大学的教学管理中进行全面的落实。

当代大学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应自觉、彻底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起系统的以人为本的校园管理文化。以人为本的大学教学管理应注重对学生的培育,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其个人的创新性思维以及创造能力,继而有效提高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效率。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体现出办学以人才为根本、以教师为主体,学校以育人为根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 当代大学在教学管理中推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措施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指大学的教学管理人员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其工作的根本目标,将以前固有的迫使学生必须遵循的教学管理模式转变成能够符合学生心理意愿的教学管理模式,继而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确立。首先,大学的教学管理制度要从管制学生转变成为学生提供服务。传统的大学教育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对大学生进行严格的规范和管理,学校内各个部门扮演的都是管理者的角色,这样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人为本的大学教学管理应将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一切以学生的利益出发,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继而从实际上关心学生的发展并帮助学生解决切实存在的问题。其次,要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以人为本的大学教学管理应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控制的对象转变成参与教学管理的主人,继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打造出具有独立人格的全能型人才。

2.树立以教师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

树立以教师为本的大学教学管理理念,指要对大学教师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关心教师的日常生活,满足教师在多种层次上的需求,真正地从教师的实际利益出发,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等作为大学教学管理的主要价值取向和评判标准。在以人为本的大学教学管理中,应确立教师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力求教师能够发挥最佳的工作热情,给予教师自由发展的授课平台,使教师能够将学校教学的发展目标作为自身的发展目标,继而将学校的利益及教学效果与自身的个体利益、教学质量、人文关怀融合到一起。

三 结束语

大学中的教学管理实施者和所针对的对象分别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又是两大最为特殊的群体,在大学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大学的教学管理起着一定的引导作用。故大学在进行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应从教师和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不但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还能体现教师的个人价值,继而为教师和学生营造出一种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袁明香.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当代大学教学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66~167

第9篇

一个小孩子最初接触的社会,就是小学,而在小学这个小社会中,最先接触到的人,就是班主任。在一个班级管理中,对一个孩子,甚至很多孩子的成长,班主任这个角色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教育改革的发展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热潮正迅速并且广泛的传播,“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也成为了当今教育重点关注的热门话题。对于一个班级的管理者,班主任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走在时代的最前端,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当成自己管理工作中的重心。本文就班主任在一个班级的经营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和对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运用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

小学;以人为本;班主任;管理

在当今的教育界,尤其是小学,很多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偏重于整体的管理模式,从而忽略了每个学生自身存在的个体差异。“以人为本”,就是针对每一个小学生进行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班主任的影响是很深远的,尤其对于小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等。一个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的最初阶段,学校应在教育管理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实现教育的多元化。但是从目前来看,小学班主任的管理模式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小学班主任现行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1 小学的教育管理制度的弊端

现行的小学教学管理制度中,很多的小学还存在重视应试教育,依据学生的分数来区分学生,分班级、排座位等。还有的班主任打着“以人为本”的口号,管理形式依旧是旧方法。此外还有班主任专权形式,以权为本,注重利益等,这些现象都屡见不鲜。

1.2 班主任不重视小学生的个人地位

小学生上学了,受着教育,虽然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们也是教育活动中的一员,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些班主任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孩子进行侵略式的管教。其实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小学生既是被管理者,同时也应该具有管理的权利。但是班主任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的地位,使学生处于从属和被动的状态。

1.3 班主任缺乏培养学生个性的意识

从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的教育状况看,很多教师没有领会到“以人为本”的精髓,教学理念和管理模式还是停留在旧的教学思想上。现在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很重,老师也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个性方面的发展。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小学生就应该刻苦学习,从而不重视学生的痛苦或烦躁等心理和生活问题。

2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小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精力充沛、有活力,在这个阶段,他们特别需要能被人尊重,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希望得到合理、民主、公正的待遇。这样就需要班主任在管理中能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期望。班主任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不能忽视、冷漠,也不可以填鸭式的灌输和强制性的体罚,而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表示充分的尊重和热爱,以平等、民主化的管理方式,主动接触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从被监督的对象,成为教育管理的核心部分。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民主意识和健康的人格。

2.1 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培养小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他们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他们对于自身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决定他们在教育活动中自身能动力量的发挥。同时,随着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他们更加认识到自己发展的责任,就会对自身有更高的要求。

2.2 能够培养学生拥有健康的人格

基础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让其拥有健康的人格,是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现在很多班级管理者,即班主任,在管理模式上,缺乏对小学生发展的关注,完全忽略“以人为本”的理念。直接导致小学生缺乏爱心、没有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合作程度不高、社会意识不强等人格上的一些缺陷。而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中,除了可以培养出高素质高文化水准的人,同时也增强了对小学生的各种感性因素,如情感、信念等的培养,让学生不仅接受到良好的知识教育,也培养了他们的主体人格,使他们拥有独立、健康的人格。

3 小学班主任在管理制度中对“以人为本”理念的运用

3.1 充分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本

每一个教师都知道,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核心。但是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上,忽略了对学生的关注和服务。其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意识到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关注学生各方面的需要。包括身体上、学习上、思想上的需求。一个学生的小学教育,会对其产生一生的影响。所以班主任要从长远考虑,用使学生受益终生的管理模式,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产生正面影响。这对班主任有很高的要求:科学文化水平、道德水准,有爱心、耐心,懂得心理学,对学生要有诲人不倦的情怀。用发展的眼光,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人性化管理。正确认识自己的位置,更好的服务学生。

3.2 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措施

在保证科学民主的管理下,充分发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来制定管理措施。在选拔班干部的时候,应采取选举制或者聘任制,培养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完善管理委员会,监督班干部的职权行使;一些班级的计划或者组织活动,应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制定和执行;对于班级的日常管理,由班干部负责,鼓励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的一些活动,班主任应以和学生平等的关系参加,并以对等的位置评价或者指导工作。

3.3 建立个性化的评价管理体系

现行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严重缺乏个性。面对这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小学班主任应从小抓起,评价体系的管理,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之一。在评价管理工作中,应以过程评价的形式,在阶段学习中,给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同时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给学生自信,并且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习和体验自己的生活和成长,实现主动全面的发展目标。

4 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成为班主任管理的一个新方向和趋势,成为大部分管理者的共识。想真正的贯彻“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需要班主任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入手,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学习、情感和生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应把握科学化、人性化的针对每一个学生,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杨海鹏.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培养中的数学课程设置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9

[2]李渺,喻平,唐剑岚,黄晓学.中小学数学教师知识调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7(04)

第10篇

论文摘要:“人才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也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发展、竞争的主动权。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的水电施工企业,人才的大量流失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留住人才对企业来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管理课题。

论文关键词:人事管理;以人为本;福利待遇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的发展观为我们企业人事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水电施工企业如何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任务十分紧迫。要留住人才,做大做强施工企业,贯彻“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已经成为企业的当务之急。

一、人事管理工作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企业管理状况的好坏,最直接、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依赖于企业的人文环境和管理体制。“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一个全新视角来介入企业人事管理,包括人才培育与成长、选聘与任用、团队建设等诸多问题。建立“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追求的是企业、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三者之间的共同和谐。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是企业聚拢人才,实现企业持久发展的可靠保障。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逐渐加大,企业竞争日益加剧,人才竞争十分活跃。大多水电施工企业开拓国外市场,人才流动更为频繁,严峻的形势使水电施工企业面临艰巨挑战。为此,施工企业的人事管理工作必须在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上下功夫,改变以往人事管理模式,抓紧探索员工培养与开发新思路,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环境,才能使人才有用武之地。

2.贯彻“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是员工树立爱企如家意识的催化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基于对员工人格的尊重,企业应当将尊重每一个人做为其最高的经营宗旨,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都一视同仁。“士为知己者死”是一句有名的古训,只有对员工尊重,才能提高员工对企业、对管理者的满意度。只有“满意的员工”才能减少牢骚,努力工作,爱企如家,乐于奉献。

3.贯彻“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是激发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手段。现代的人事管理,绝不是让员工消极、被动的适应企业,更重要的是为员工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大程度地调动每位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物的资源只有通过人的活动才能发挥作用,如果没有高质量的员工的服务,再精良的服务设施也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企业素质归根结底是人的素质,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员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4.贯彻“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是促进企业实现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其本质就是一种情感管理和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就是要求把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使员工的潜在才能得以充分挖掘和发挥,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即员工和企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5.贯彻“以人为本”的人事管理理念是创新人事管理体制的重要基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成为一种核心理念。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充分运用激励措施、清晰地规划职业生涯、科学准确的进行职务分析,彻底解决好人与组织的关系问题。

二、对水电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探讨

(一)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从全国来看,国有企业的人才流失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国家社会统计部门对1999年国内500家大中型国有企业的统计,各类科技人才流失率达到69.7%,且人才流失中八成以上年龄都在40岁以下。人才流失问题十分严重,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用人机制不活,双向竞争尚未彻底形成。水电施工企业用人体制大都采用任命制,很少按照群众意愿来聘任干部,个别能力低口碑差的人员反倒能得到重用和提拔,这种“伯乐相马”式的行政任命容易造成用人失误,无疑挫伤员工的积极性。

2.激励机制低效,缺乏有效激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双管齐下才能发挥巨大作用。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的推荐没有彻底体现出公平、公开、公正,存在着主要领导“一言堂”的现象,“官本位”现象比较普遍。

3.工资与福利待遇不佳。据有关资料显示,近70%的人认为水电施工企业工资待遇不高。水电施工人员远离亲人,身处深山峡谷,环境艰苦,开支成本过高,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说,劳动付出不成比例。

4.能力发挥不足,发展前景不佳。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国企里不受重用,这对企业造成了人才闲置和浪费,这个现象的根源在于缺乏公平的竞争机制;其次,培训和继续教育力度不足。近年来,水电建设竞争激烈、建设工期紧,承担施工的企业普遍注重进度、形象、效益,对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重视不足。

(二)企业人事管理不力分析

传统的人事管理工作注重的是对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政策、规定的贯彻、运用,强调的是政策性和原则性,不太关心企业业务的发展状况,而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则强调的是人才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薪酬制度设计、绩效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创新。

1.绩效考评体系不完善。由于目前企业职位分类线条过粗,制定的考核标准各不相同,考核标准不规范、未量化,实际考评难以操作,考评结果精度不高,考评工作客观上流于形式。其次,考评结果与职务晋升相脱节。导致“大锅饭”在企业内部盛行,不能真正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2.薪酬分配和福利政策凸显弊端。薪酬分配是施工企业的一件大事,关系到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忠诚感的树立,分配欠合理会挫伤积极性。薪酬分配和福利政策大多都是采取行政措施进行实施,员工的福利待遇缺乏有效监督,随意和变相截留各种奖金的现象还普遍存在。

3.员工内部流动不畅,人才难尽其用。这是水电施工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在用工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一般仍采取组织安排的做法,走上工作岗位后,基本上是一“上”定终身,即使个别员工经过自学成才或自培,也难以如愿。二是项目施工流动性大,一个项目结束后部分员工暂时失业,如要及时上岗,需要花费很大的气力。

4.人事管理工作缺乏创新机制。现在的人事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仍停滞在传统管理的模式之上,尚未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

5.情感管理较薄弱,对待员工的工作方式方法生硬,不能做到一视同仁,缺乏阳光政策,缺乏民主作风。

三、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的思路与对策

水电施工具有施工环境的艰苦性、工作地点的流动性等特点,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需要做很多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转变领导的思想观念,真正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意识。

2.提高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优厚的福利待遇是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所在。

3.群众利益无小事,彻底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如资助家庭困难员工子女大学费用等举措,切实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创造安定团结的生产环境。

4.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手段将人才开发、激励与绩效考核、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有效结合,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5.企业可以设立自学成才奖励办法和奖励基金等优惠措施,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帮助员工实现“终身学习”。

6.扩大激励覆盖面,做实绩效考评,从而为员工发展和晋升提供重要依据。

7.水电施工大多在深山峡谷,施工工地环境艰苦,员工的休闲娱乐方式单一,为加快施工进度,影响了员工的正常休假休息,应最大限度保障员工的休息休假权利。

四、水电集团公司各单位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践和探索

1.加大继续教育力度,培养扎根企业人才。水电四局充分利用培训的重要途径、结合企业长远规划,一方面弥补人才流失缺口,另一方面提高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加强人才储备。每年通过择优考试在全局优秀青年职工和职工子女中选拔一批人员到西安理工大学、三峡大学学习水工、机械、电气等工程急需的专业,稳定人才队伍。

2.落实“三留人”政策,努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环境。水电四局采取一系列优惠措施吸引大专院校毕业生,一是一次性发给安家费,对到项目点报到的大学生在住房安排、生活学习工作单位调动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实施专业总工程师、专业工程师制度,对于被聘为“专总“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依据绩效考核兑现津贴;三是每年召开科技大会,表彰全局的优秀技术干部;四是帮助员工在岗位成材,在万家寨、三峡、小湾等工地举办学历教育培训班,五是对取得“全国一级建造师”的专业技术人才给予奖励;六是工程局和五分局采取竞争上岗机制,对国外项目、机关部门人员进行招聘,激发员工积极进取;七是五分局对部分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岗位轮换举措,从多个方面开发复合性人才。

3.在国际人才选拔使用上敢于打破常规,大胆使用。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才工作摆上战略位置,为做大做强国际工程,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对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敢于破格提拔使用,在巴基斯坦帕特菲特渠道项目,孟加拉满格拉特电厂场地项目、乌兹别克咸海拯救工程等项目的班子成员中大多数由30岁左右的年轻人组成。

4.激励机制和情感温暖双管齐下。水电十三局采取鼓励人才干好事业,实行激励机制,以业绩论英雄,按贡献取报酬,较早推行项目班子任期薪金制,项目骨干人员与一般人员收入拉开差距,使工程骨干尽可能有较高的经济收入;二是真诚关心,对在国外工作的技术和管理骨干,实行优惠政策,为其家人、配偶探亲提供方便,作好家属安抚工作。

第11篇

【关键词】教学管理;以人为本;师生;高校

以人为本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念。它反映了新时期,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与人的地位的本元回归。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就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个人自我管理为基础,以学校共同愿景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体系。通过自我管理,使师生约束自己、发展自己,进而达到全面自在的发展,并实现校方和师生个人的共同发展的过程。在高校中,必须把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既要以学生为本,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也要以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为本,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共同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健康和谐运行。

一、转换观念,提高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认识

著名学者王大中同志,在阐述以人为本时曾强调指出:“当前高校的各项工作中,特别要重视人的因素,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学术和管理上要同时发挥专家、教授的积极作用,要确立教师在办学治校过程中的核心地位。”这些箴句名言使我们认识到,高校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密集活动场所,其管理活动至关重要,是一种认知与价值相统一的动态过程。学习型组织认为:管理者的职责不是控制别人,而是授权于别人、调动别人和服务于别人。[1]因此,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对管理者来讲,要拥时代重任于胸,高瞻远瞩。因为高校的发展要靠质量来支撑,在激烈的竞争中要靠实力来说话。因此,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高素质的学生是高校实现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石。,领导必须转换观念,落实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树立为教师教书育人所进行教学活动的服务者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二、提高专职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人员是高校开展教学管理活动的人力资源保证。他们的素质的高低,管理方法的科学与落后都直接关系到本校的发展前途。因为教学工作是学校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作为学校专职的教学管理人员要明白自己岗位职责的分量,定位好自己,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不断总结与反思自己管理中的得与失,在实践中努力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人文修养,将本校的各项教学工作合理分工,每个环节都能科学合理、有序和谐地运行。

三、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思想

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高校教学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和服务于教学的物质资源。在上述要素中,教师队伍属于人力资源。是教学管理中的第一要素。因此,学校在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中,要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是高校教学管理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理念。其次,为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要管理好相应的教学物质资源,做到有效支配与合理调配,为教师服务,充分发挥出人力资源的优势。由于高校教学管理具有目的性和层次性的特点,使得学校管理系统内的所有个体都具有管理他人、被管理和自我管理三种状态。在管理过程的层面上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活动、相互影响、协调一致,表现为强烈的双边依赖性。教师具有被管理者和管理者的角色身份,但教师们有较强的自主性倾向,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更应凸显其管理者的身份,体现出他们是学校的“主人”。

四、树立“以生为本”的服务理念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强调服务的系统性和有效性,要变高校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管理为注重启发、沟通的管理方式,摒弃以往那种要求学生 “一切听从指挥” 的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引导学生、教育学生的管理模式。特别是辅导员、班主任及其他管理部门的教职人员应该充分了解学生,与学生主动沟通,在服务学生上发散思维。例如“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及多元化需求,相对应地,学校相关单位应从学生进校起建立成长档案,在平时的交流中不断地收集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以及自身特点,协助学生制订学习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并帮助学生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制订适合自己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而激励、引导学生逐步实现自己的长期目标。

五、营造以人为本的高校文化

文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管理的最高层次,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是一种管理文化、教育文化和组织文化。良好的学校文化对于师生员工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所以,依靠学校文化而非制度的管理,能够使师生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在学校和师生员工间建立起富有意义的合作伙伴关系。

总之,以人为本不仅仅一种管理理念,更是一种社会服务与实践。在当前高校教学中,必须把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贯彻到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现代大学的战略发展,必须立足实际,重视教学管理。负责高校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人员明确历史使命肩负学校岗位责任,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方法,深化高校教育改革,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学活动,为广大师生服务。同时注重管理方法的创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而担负管理重任。

参考文献:

[1]周三多主编.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2版)

[2]徐海升.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人本化理念探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7,9

第12篇

关键词:“以人为本”;金融行业、企业管理;理念

1、人本思想的理念溯源

人们常说的人本管理,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一种追寻。简单地说,指的是在管理活动中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企业实施人本管理关键需要一种人本思想,观念,甚至是主义,人本思想,人本观念,人本主义。人本思想是相对于神本位、物本位、科学本位思想而言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往往是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同步进行的。纵观世界近代经济发展史,企业管理思想的沿革,大致经历了以下更替:1、以机器为本。即人和物处于同等的地位,人也是物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机器2、以技术为本。这其实是对人的作用的肯定,也是人本管理理念的萌芽。3、以资本为本。主要是由于世界垄断组织和统一的金融市场的形成,资金成为一切的根本。4、以人为本。这是当今世界管理的主旋律,当前社会的竞争已不是资本、资源的竞争而是知识的竞争,人本化管理正是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必然产物。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理念,已成为成为管理者头脑中的金科玉律,施行人本管理,首先得明确什么是以人为本?韩庆祥教授认为以人为本具有四个层面的基本内涵:“第一,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必须是共存共荣持续发展。第二,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培养健全的国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兼顾各方利益,做到公平正义。第三,在和人的交往中注重平等互助,团结友爱,体谅别人的缺点,学习别人的优点。第四,在人与企业的关系中注意给员工提供必要的发展机会,设定一定的奖励基金等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1]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以人为本是在各种关系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理念。它鲜明地回答了管理为了谁、管理依靠谁、管理成果由谁共享等根本性问题,明确了管理的方向、目标、动力和途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

2、金融系统贯彻人本理念的现实必要性

金融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组织,当前正在面临着金融全球化的激烈竞争,如何吸引投资者的资金、增加资本来源渠道已经成为金融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在这种激烈竞争的局面下“人本管理”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1人本管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当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初,管理就也随即产生了,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其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也逐渐走向成熟。从十九世纪末当管理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科学出现时,管理学所关注的问题以及管理理念,技巧,方法,甚至管理的对象都在不断的变化;在管理学的发展长河中,很多的问题和方法并没有长期得到大众的认同,甚至还没开始就已经被否决了。但是有的理论却一直延续至今。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其一直延续至今呢?不难发现这些管理理念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的,是符合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的,而这种趋势就具体体现在当前的以人为本上。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其有社会性,“人的本质是人真正的社会联系”。[2]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预言资本主义之后的未来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以人为本的思想不仅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更是体现企业人性化管理的关键,。这也是当今我国企业管理取得突出成效的重要条件。

2.2人本管理适应了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

现代企业管理的理念提示我们,把人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纵观西方国家企业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将企业管理的发展划分为两大阶段:以人为本的管理与以物为本的管理。从当前的管理形势看,人本管理还没有真正得到体现,。在企业以物本理念为管理的阶段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纯粹物本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和人力资本管理阶段。从这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生产要素管理越来越让位于人的管理,人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企业员工可以凭借素质技能参与到企业管理当中。

人本管理的核心在于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这种理念不仅对企业员工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于金融行业这一窗口行业来说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金融系统,如何形成尊重员工、尊重顾客、尊重人的良好文化氛围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2.3人本管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

社会主义是劳动者解放的理论、运动和制度的集合,其主体是劳动者,其本质是劳动者在建立、完善公有制与民主制的进程中,实现其社会主体地位和自由发展。[4]社会主义要求公平、自由、民主。“在人本理念下看社会主义,其实社会主义就是人本主义”[5]社会主义的宗旨就是要克服、解脱社会关系强加给劳动者的束缚,使劳动成为人生和社会的核心,使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体,使劳动者的发展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成为社会总体目标的社会。总之,加强企业人本管理是金融系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服务意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的法则

根据本人对“人本主义”管理理念的理解,总结和归纳较为常见的人本主义管理法则。管理法则是一些带有主导性方法特征的原则,也是一类在管理工作中应用性较强、操作性较强的管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