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1: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发热患者的护理,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 发热;隔离区;护理
2009年全世界爆发甲型流感疫情,我国部分地区疫情也日益严重,为防止疫情传入部队,损伤广大官兵身体健康,我院领导决定设立发热隔离区,凡院
内出现可疑发热病号均送入诊治,直至体温正常且无传染性后方可解除隔离。我院官兵学员多为青壮年,多无严重的基础病,只要在治疗的同时精心护理,可有效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出现。2009年9月至12月,我院门诊部对280人次的发热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均痊愈解除隔离,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0人次均为男性,年龄18~22岁,平均20.5岁。其中低热(37 ℃~38 ℃)140例,中度发热(38 ℃~39 ℃)80例,高热39 ℃以上20例。
1.2 治疗方法 抗病毒治疗为主,若伴有细菌感染因个人情况予头孢菌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治疗,辅以退热、补液等对症处理。
1.3 结果 280人次发热患者均痊愈解除隔离。
2 护理对策
2.1 心理护理 新时代的部队官兵学员多为独生子女,性格较脆弱,非常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由于在部队院内实施封闭式管理,大部分人员对甲型流感的情况了解不足,因此我们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谈,耐心地介绍甲型流感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告诉他们其实甲型流感和普通感冒一样,只要发现及时,治疗得当,很快就能康复,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等情绪,使之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愉快地接受一切治疗及配合护理[1]。
关键词:精神科;群体性;发热;封闭式病房;护理
发热是指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称为发热, 腋窝体温(检测10min)超过37.4℃可定为发热。我科是封闭式管理的精神科男病房,于2013年12月~2014 年 1月发生一起群体性发热事件,经过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未出现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科94例患者,入院时体温均正常,年龄22~48岁,于2013年12月25日出现2例发热,到2014年01月03日共出现21例。均行鼻咽部分泌物甲流、乙流病毒测试,测试排除甲型流感的可能。经积极治疗及有效护理后,多数4~5d体温降至37.3℃以下,无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我院精神科封闭式病房原设有危重症、一级护理区域,二级护理区域,现加设发热区域,确保各区域均有独立的就餐、洗漱、排泄设施,不存在公共区域,有效阻断传播途径。将发热患者置发热区内隔离,直至体温连续3d~37.3℃以下。发热区内进行每日两次紫外线空气消毒,30min/次,保证病室清洁通风。禁止探视住院患者。工作人员均戴口罩,工作人员接触患者前、后均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液手消毒,督促病区所有患者勤洗手。对发热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单独用1:200漂白粉消毒后丢弃。所有病房每日早晚各通风30min,紫外线消毒30min。
2.2 体温监测和发热的护理 按时监测体温,每4h监测体温并记录,体温39℃时,要遵医嘱抽血做血培养,同时给予酒精擦浴或遵医嘱药物降温;如 果体温>39℃时,患者有明显畏寒,严禁物理降温,以免体温不下降反而升高,甚至诱发患者寒战导致体温过高[1],此时应请示医生给予药物降温,并观察患者出汗情况。患者高热伴大量出汗时,指导或协助其用温水擦身,及时更换干净、干燥的衣服及被褥。同时给其多饮淡盐水,必要时静脉补液。
2.3 药物治疗 ①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bid,1颗/次。板兰根冲剂 3 次/d服用。②部分咳嗽、咳痰患者,加用头孢曲松钠和川贝枇杷膏,止咳排痰及预防肺部感染。③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遵医嘱给予氯氮平、利培酮、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一定要看服下肚,对有呕药行为患者,服药后,应予卧床休息30min,专人看护。④支持治疗。进食差,高热,大汗者补充水电解质。⑤预防性服药。病房其他患者板兰根冲剂 3 次/d服用。
2.4 饮食护理 给予高蛋白质、清淡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饮食,督促多喝水(每日>3000ml),忌辛辣刺激性食物。精神症状致少食者给予劝食,拒食者给予鼻饲饮食或静脉补液,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份摄入。
2.5 心理护理 提供人性化护理,对患者态度和蔼,尊重患者。多与患者沟通,了解病情变化,向患者做好宣教:告知患者设立隔离区的原因及重要性,请其配合病区管理;讲解发热的原因、过程及其转归,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
3 讨论
3.1 发病原因分析 ①住院患者人数密集,空气质量偏差,致患者免疫力下降;②事件对象为精神病患者,病房环境相对封闭,空气不够流通,当出现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极易传染、扩散;③精神病患者意志行为和感知觉障碍,同时不能随着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服。④精神病患者对身体不适耐受力强,对身体异常反应感受减弱,当进行体格检查和问诊时,容易导致主诉症状与实际病症有出入,导致医护人员错误判断,不能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控制扩散。这些增加了精神病患者群体性发热的几率。
3.2治疗护理难度大 首先病情观察难度大: 患者常不知道表达或者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躯体不适,造成护士对患者病情的忽略。另外疾病所致,患者自制力、合作度、依从性都差,对进食、测量体温、服药、打针这些基本的治疗都不能很好配合。所以护理人员需要花很大的精力和很长的时间去做这些基础性的护理工作。
3.3隔离难度大 除严重言行紊乱,有严重自伤、伤人毁物(或潜在自伤、伤人毁物)及扰乱医疗秩序者置于单间管理外,其余患者均实行集中管理。患者长时间受封闭式管理,活动范围狭窄,且精神病患者合作程度低,很难使其仅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活动,致使有效隔离的难度大。
3.4 护理要点 ①有效执行药物治疗是护理的重点。尤其是控制精神症状,确保患者服药到肚,才能让患者有正常的思维和言行,更好的配合治疗与护理。②做好消毒隔离,保护未感染人群,切断传播途径。隔离出独立的发热区,能解决患者的吃、喝、拉、撒、睡、洗问题未感染患者减少与传染源的接触,预防性用中药以提高易感者对病毒的免疫能力,避免继续扩散。③仔细观察病情变化。首先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特殊性,致病情观察难度大;其次精神科工作繁琐,环境吵闹,易致护士情绪烦躁,所以要求护士要拥有良好心理素质,高度负责的态度,用耐心和仁爱之心去仔细、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④心理护理。虽然给予多种途径进行降温,但体温仍会升高,同时因发热、大量出汗、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使患者舒适度降低,患者大多会对治疗抱有怀疑态度;另外板蓝根、柴胡这类中成药气味难闻、外观似农药,精神病患者的多疑症状会使其有种被害感,甚至导致拒绝治疗。这就要求我们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要贯彻发热的全过程。发热初期要提前告诉患者可能发生的症状和情况,使患者放心,能配合治疗。患者如出现各种不适,及时给予关心及安慰。在治疗期间,缩短巡视间隔时间,常询问患者的感受,使其有被重视感,从而拉近护患关系。分散患者注意力,可为其提供一些方法,如看电视、听音乐、看宣教材料等。在护理过程中护士的言行举止应亲切、和蔼、稳重,给患者安全感,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打消患者的疑虑、焦虑,从而将治疗护理措施更好的实施下去。
参考文献:
方法:以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常规组23例和观察组23例,常规组在治疗中按常规方法进行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达到82.6%的有效,总体生活质量评价为(77.8±15.9)分,比常规组60.9%和(53.4±14.8)分明显要优,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治疗,有着显著临床效果,使患者的信心得到增强和疾病晚期的消极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关键词:艾滋病晚期 发热 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483-01
当患者处于艾滋病晚期,口腔和呼吸系统感染可因身体免疫下降而产生,发热症状就出现了,持续性高热是其临床表现,数天可持续达到39℃以上的体温[1]。因为处于发病晚期的患者大都有消极情绪,采取常规的临床护理治疗常产生不理想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本研究是以常规护理为基础采取综合护理治疗,效果比较理想。现作如下回顾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为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46例,患者均为持续高热和呼吸困难的临床表现,同时合并口腔、肺部和消化系统等感染症状,并将脑炎和有意识障碍影响交流的患者排除。随机把患者分为常规组23例子和观察组23例。在常规组中,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23~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9±11.3)岁;在其中有4例为高中及以上学历;而19例为高中以下学历。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为25~57岁,平均年龄为(45.8±12.1)岁;在其中3例为高中及以上学历,20例为高中以下学历。综合对比观察组和常规组之间基本资料、性别比及学历等几个方面,均无统计学方面的差异(P>0.05)。
1.2 方法。采取常规护理治疗常规组患者,并针对患者感染情况对症采取药物控制措施,与常规护理相配合,其中有护理患者口腔、皮诊和腹泄等症状方面;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治疗观察组患者,其中有加强临床护理、做好心理支持护理和家属支持护理等方面。
1.3 疗效观察。经过4周护理治疗,观察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治疗效果,根据取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LQ-C30)为患者生活质量评比打分。护理效果为:显效为有效控制患者发热情况,患者能对生活有正常心态;有效为改善了患者的发热情况,有所改善心理状态;无效为没有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或有严重趋向,生活信心丧失了。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以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有统计学意义为P
2 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见表1。观察组患者达到82.6%的有效,总体生活质量评价为(77.8±15.9)分,比常规组60.9%和(53.4±14.8)分明显要优,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本研究以采取综合护理方法护理治疗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与常规护理比较,明显提高了患者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具体护理的方法是:①加强临床护理。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发热情况,对呼吸异常、抽搐和神志不清等现象的出现进行预防;与药物治疗配合,并采取物理降温方式,倘若患者体温在39℃以上,应采取温水洗脸、湿毛巾冷敷头部等措施,也可用4%酒精擦拭进行降温;对患者营养和水分要注意补充,并将患者皮肤护理做好。②进行心理支持护理。在患者自确诊到病情逐渐发展过程中,不断加重的负面情绪,会对治疗及康复效果造成严重影响。要与患者驳斥沟通,对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及时掌握,并对患者生活及家庭环境全面了解,沟通其家属,对其可能出现和心理异常情况进行预测,把符合具体情况的心理支持方案制定出来。③家属支持护理。当患者发病后在受到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的同时,内疚感还可能产生,在与亲人交流和接触过程中有恐惧心理[2],把疾病相关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工作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非常必要,使患者家属也给患者创造一个好氛围,对患者康复进行帮助,使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树立起来。
经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治疗,有着显著临床效果,使患者的信心得到增强和疾病晚期的消极心理状态得到改善,从而促进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发热门诊;负性情绪;调查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6(c)-0153-02发热门诊因为一场人类突发的烈性传染病“非典型肺炎”大流行而设置。“非典”过后又发生甲型H1N1流感,由于它的重要性而保留至今。由于发热门诊的特殊性,目前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还是显得异常紧张。本文通过调查发热门诊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其负性情绪进行分析,找出干预对策,帮助发热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态度来面对发热这一首发症状,减少过度的负性情绪,以利于疾病的恢复和传染病的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09年11月~2011年10月在本院发热门诊首次就诊的90例患者为研究组,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龄17~70岁;另从本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抽样6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19~7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加者意识清晰,能独立完成问卷。
1.2 方法
由发热门诊指派专门护士负责向两组发放医院HAD情绪自评表,包括ZUNG抑郁情绪评价(SDS)表和ZUNG焦虑情绪评价表(SAS)。共发放量表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均有效,有效率为100%。按照《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的有关方法,计算出各量表的粗分,换算成标准分。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焦虑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70.0%、52.2%,对照组分别为43.3%、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焦虑与抑郁程度比较
研究组焦虑与抑郁程度较对照组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焦虑与抑郁程度比较(x±s,分)
注:与研究组比较,P < 0.05
3 讨论
发热门诊患者抑郁与焦虑发生率均超过半数,明显高于普通门诊患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人们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症状,通常会伴有情绪和行为的改变。多数前来发热门诊的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有调查显示,发热门诊患者对甲型H1N1流感及个人防护认知不足[1]。许多患者缺乏对发热门诊性质的正确认识,担心被传染上甲型H1N1流感或担心把自己诊断为甲型H1N1流感患者而被隔离起来[2]。已经参加工作的患者表现得更为明显。由于发热,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被打乱因而表现为面容紧张,情绪焦躁,甚至出现强迫行为,如反复洗手。加上发热门诊的患者被要求戴上口罩,医务人员身着防护服都夸大了患者患病的严重程度,加重了发热门诊患者的心理负担。
研究组焦虑的标准分均值为(47.26±11.63)分,对照组为(40.38±13.61)分;研究组抑郁的标准分均值为(43.82±13.60)分,对照组为(35.93±12.18)分;发热门诊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与普通门诊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发热门诊患者焦虑与抑郁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普通门诊患者。来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有很多是青少年学生,尤其是与传染病患者有过接触的,焦虑紧张情绪更加明显;他们对传染病缺乏认识,对自己是否有传染病充满担心,能否救治而产生了很大的思想压力,又怕在发热门诊会被传染上疾病,以致部分患者不配合治疗和消毒隔离,急于离开。加上发热门诊与普通门诊隔离,周围人群所表现的恐慌、躲避行为或异样眼光使其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负担。这些都加重了发热门诊患者的负性情绪。
对策:(1)帮助患者熟悉发热门诊的环境和就诊流程。热情接待每位患者,陪伴患者进入诊室,向其介绍发热门诊的环境。在测体温期间,了解患者的病史,缩短患者待诊时间。(2)对患者进行认真宣教。给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传授发热的病因、病理与发热相关的疾病等医学知识,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人性化健康教育能显著减轻发热患者的负性情绪[3],护士要耐心讲解相关传染病的知识,向患者讲明“非典”、“禽流感”是可以防治的,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诊疗过程中解释各种消毒隔离措施、各种检查的重要性,可缓解发热患者就诊及治疗过程中的焦虑心理[4]。(3)要耐心倾听。医护人员要同情理解患者,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及时、准确地了解患者关注的主要问题及这些问题对患者心理、情感方面所产生的影响。鼓励患者把内心深处的心理问题讲出来,用亲切的语言问候患者,与患者谈论轻松的话题,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积极面对疾病,使整个就医环境轻松愉快。
伴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来的是社会的恐慌,心理干预和医疗救治应同步进行[5]。预防传染病流行的首要措施是监控首发病例,切断传播途径,发热门诊肩负着这个艰巨的重任。护士通过谈心和观察,在诊疗护理的全过程对患者进行有目的地心理干预,增强患者的信赖感,使他们能安心地接受隔离治疗[6]。减少患者过度的负性情绪,认真对待发热这种常见但又不能轻视的症状,用平和、乐观积极的情绪主动配合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和隔离防护措施,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疾病,协助监控首发病例,防止患者流失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 陈建霞,吴琦琦,庄美平. 发热门诊患者对甲型H1N1流感认知的调查分析[J]. 医药前沿,2011,1(20):90-91.
[2] 张秋林,徐海燕,周政,等. 发热门诊患者诊疗意识的调查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1,3(11):97-99.
[3] 邢竹云,陈春媚. 人性化健康教育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吉林医学,2011,32(13):2689-2690.
[4] 陆茸茸,王少敏. 发热门诊病人心理状况与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9):98-100.
[5] 唐泓源,左月燃,张昕,等. 心理干预对SARS病区护理人员焦虑状态影响分析[J]. 中国护理管理,2003,3(4):29-32.
1 一般资料
对来自我院的6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调查,年龄在20~70岁,平均年龄在50岁。由于车祸受伤的35例,摔伤的15例,刀伤的4例,机器伤6例。
2 原因
创伤骨科的患者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大多都是疼痛和发热。所以在护理上我们要加强对这两点进行护理,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病人的痛苦。经专家[1]调查显示,有些骨科的无菌手术之后的发热可能是手术之后的反应热。输液输血反应热,或者脱水热等等。但是在我们对这些病人经过了调查分析之后,发现发热跟是否有切口的引流、发生便秘还有留置导尿有很大关系。
切口的引流是能够引起发热的,细菌能够通过引流管逆行的感染从而导致患者体温升高。留置导尿也是患者发热的一个原因,在给患者插尿管的时候,尿管能够刺激尿道。有时病人也会出现紧张,从而尿道会出现痉挛,导致尿道的黏膜细微的损伤,当护理不当时细菌感染造成患者体温升高。当给患者不恰当的操作时会给患者造成细菌感染,像翻身、摩擦等外力使患者的尿管向上使尿道口外的细菌进入了尿道造成上行感染。当患者遭受外伤时,心理会出新紧张或者焦虑。手术的刺激导致患者没有食欲,再加上长时间的卧床,肠内的食物不足以刺激肠蠕动会导致患者发生便秘。当这些肠内的物质滞留时导致患者体内的腐败产物不能排除,毒性物质的吸收引起发热。
3 方法
对患者使用一次性的自控镇痛泵,给其固定好。镇痛的配方是使用生理盐水100ml,里面加药为罗哌卡因两支,吗啡4mg,再加5mg氟哌啶醇,流速为2ml/h,使用的时间是50个小时。对于发热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发现就是切口引流、便秘、留置导管等导致病人体温升高,所以要做好护理工作,尤其是引流管、尿管的护理,防止病人便秘。
骨折手术之后引流管很多用在引流皮下或者是关节腔的内积血。所以应该好好的固定好,在手术中要缝扎固定好。防止引流管在切口的地方出现拉锯的现象。要保持引流管引流的畅通,手术之后的引流管的留置时间不能超过两天。尽量的不要对引流管进行更换,保持引流时候的密闭。在导尿管的护理上,选择适宜的导尿管减少由于尿管的选择不当造成的机械损伤。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导尿,要保持会的清洁,使用温开水进行每天的冲洗。手术之后患者的便秘现象应该及时向患者告知,防止由于便秘造成发热。鼓励患者每天多做一些腹压的排便运动。手术之后应该进食,手术之后一天不进食便秘的危险性就增加很多[2]。所以应该对患者进行加强饮食的教育,让患者在手术之后适宜的增加主食量和蔬菜的食用[3]。
对于疼痛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像尿潴留、恶心、呕吐等。对于尿潴留患者使用温水冲洗会阴,按摩膀胱等来诱导排尿。没效时,在留置导尿两天左右,之后做好会的护理,保持会阴的清洁。对于恶心呕吐的现象,让患者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气管。给其肌注胃复安10mg,让其食用一些易消化,少量多次进食。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在临床上主要是荨麻疹和痒疹。通常是在头颈部,有的也出现在躯干,给患者使用抗组织胺药物的治疗能够使症状减轻。对于头疼头晕的患者,让患者平卧,安静的休息,一般在3天左右就会消退。有必要的话使用针刺止痛,或者使用镇静止痛药。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保证其充分的休息。
4 讨论
使用镇痛泵能够有效地缓解病人的疼痛,而且病人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的症状都少。对病人加强了引流管、尿管的护理,防止病人便秘能够有效的使病人体温恢复正常,不至于体温升高。手术之后的疼痛对患者手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有效的对患者的疼痛进行控制,可以从主管感觉上对患者减轻,还可以适当的调节患者的机体应激能力。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能够减轻患者由于疼痛引起的不良反应。所以在患者的手术之后的并发症中要特意的对患者的发热和疼痛进行关注,采取措施进行护理。
参考文献
[1] 段玉民,王书军.骨科无菌术后发热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医正骨,2004,16(3):24
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症,导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是一种临床急症,脾切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防止再出血的有效措施,围手术期做好临床护理工作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我科从2005年6月到2009年10月共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实施脾切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6例,通过做好围手术期临床护理工作,运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我科从2005年6月到2009年10月共收治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24~61岁,平均43.5岁,临床诊断均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大脾功能亢进,其中有上消化道出血史21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乙肝DNA测定,B超或(和)CT等影像学检查,及上消化道造影和电子胃镜检查。电子胃镜检查示食道静脉曲张Ⅲ°18例,食道静脉Ⅱ°8例,均有红色征,3例经内科保守治疗仍反复出血而急诊手术。本组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出血均得到良好控制,近期未在出血,伤口恢复顺利。
2 方法
2.1 提出问题 充分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及时与手术医生沟通,了解手术方式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通过循证方法确定主要护理问题为:腹腔出血、发热、顽固性腹水和外周血小板计数升高。
2.2 制定护理方案 查阅有关文献,查找相关证据,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2.3 针对护理问题实施护理措施
2.3.1 腹腔出血 ①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心率、呼吸、尿量等,如出现躁动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速、尿量减少、血压进行性下降,应考虑发生了腹腔出血,及时协助处理;②保持腹腔引流管及胃管通畅,注意引流液的颜色、性质、温度及量的变化,若颜色深红,为血性,浓稠,温度暖热,引流液大于100 ml/h或腹腔穿刺抽出不凝固的血液,应及时做好再次手术的准备。
2.3.2 发热 术后应严密监测体温变化,注意发热的时间、程度、持续时间及热型,及时与床位医生交流查找、分析发热原因,密切观察伴随的胸腹部症状和体征,注意有无咳嗽、咳痰,有无腹水增加及自发性腹膜炎发生,记录尿量变化,及时检查外周血WBC、PLT变化,判断有无静脉血栓形成。处理以物理降温为主,高热时可配合解热镇痛药物降温,降温过程中要注意体温、血压、脉搏的变化,防止大量出汗。膈下脓肿是术后发热的主要原因,引流不畅局部积血或引流管拔除过早均易导致膈下脓肿发生,术后要保持引流管通畅,每隔4~6 h要挤压1次,发现引流不畅用生理盐水30~50 ml冲洗,仍不能通畅引流要及时协助处理。
2.3.3 顽固性腹水 肝病患者肝功能常受损,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下,术后易发生腹水,应遵医嘱及时补充白蛋白或新鲜血浆,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鼓励患者早进食,一般术后24~48 h肠蠕动恢复后即可进食。及时正确采集血标本检查血清电解质,防止发生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2.3.4 外周血小板计数升高 脾切除后外周PLT升高比较普遍,血液呈高凝状态,加之手术导致的脾静脉损伤,常发生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应动态观察PLT变化,隔日一次检查PLT和出凝血时间,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等,PLT计数高于350×109/L可遵医嘱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或双密达莫,并注意出血倾向,并注意嘱患者多活动下肢,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 结果
本组16例术后未发生腹腔出血,引流管保持通畅,仅有少量血清样渗液流出,7例手术次日的引流量小于400 ml,至术后第4天基本无液体流出,均在术后6 d内拔管,最短者3 d拔管,恢复顺利。术后第1~2天引流液颜色多为血性,此后转为淡黄色,常规检查符合渗出液变化,无大量血性引流液。3例术后10 d以上拔管,最长者28 d拔管,手术次日引流量在400~800 ml之间,平均550 ml,至术后第4天引流液仍在200 ml以上,其中1例术后14 d引流液仍有100 ml,以后逐渐减少,第28天拔管。本组19例术后发热,占73%,多发生在术后3~7 d,持续1~4 d,体温在37.7~39.0℃,热型不规则,经物理降温均恢复正常。物理降温不能奏效者加用消炎痛栓,也可用复方氨基匹林注射,配合适当的抗生素应用,患者恢复顺利。3例术后发热达2~3周,其中1例为膈下感染经再次穿刺引流体温降至正常。另外2例经查找无其他原因后给予激素地塞米松三天后体温正常,术后血小板计数均迅速回高。
3 讨论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因曲张食管静脉破裂而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比例较高,达37%,内科治疗如不及时止血,极易威胁患者生命,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对于内科止血措施不能奏效的患者及时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挽救患者生命有一定价值,但患者体质较差,多伴有凝血机制异常,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保障患者顺利康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循征护理将最新的科研成果与临床专业知识、护理经验、患者的需求相结合,注重终末评价和质量保证,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多数病史较长,肝功能不同程度损坏,凝血机制障碍,而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创伤较大,术后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根据本组患者具体情况,结合相关文献,找出了4个最常见的病症:腹腔出血、发热、顽固性腹水和外周血小板计数升高,作为护理问题,逐条分析评价,制定了最佳的护理方案,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①腹腔出血: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由于肿大的脾脏与膈肌粘连,有丰富的侧枝循环形成,手术分离时必须切断这些侧枝,如侧枝血管结扎不彻底,凝血障碍严重,肝功能过差,均容易导致术后腹腔出血,在明确原理的基础上,加强了对患者意识、血压、心率、尿量的观察,及时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本组16例均未发生腹腔出血;②发热:脾切除术后低热较为常见,本组19例有不同程度发热,其中3例伴有咳嗽、咳痰等呼吸系统表现,可能与呼吸道感染有关。3例术后发热达2-3周,其中1例为膈下感染经穿刺引流治愈,2例为单纯性脾热经用激素地塞米松热退治愈;③顽固性腹水:本组3例引流时间较长,引流液多,可能与腹水有关。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多伴有血清白蛋白下降,是造成腹水的主要原因,腹水感染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促进腹水形成的重要因素,足量输注血浆和白蛋白,保肝利尿药物应用与限制钠水摄入是控制腹水的主要措施;④外周血小板计数升高: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PLT和WBC常偏低,脾切除后脾功能亢进解除,外周PLT和WBC迅速升高,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术前预案,术后及时检测外周PLT计数,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胀、黄疸加深,询问并观察有无双下肢麻木、疼痛、运动障碍及颜色、温度变化,指导并协助患者早期做床上运动,经积极的护理干预,未发生各部位血栓,护理效果满意。
总之,循征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确定主要护理问题,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实施有效的护理实践,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降低了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参 考 文 献
[1] 陈彩凤.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后的并发症的循征护理.家庭护士,2006,4(10B):32-33.
[2] 正秋.肝硬化常见并发症的处理.现代实用医学,2006,18(7):521.
关键词 小儿 发热抽搐 吸氧 止痉降温
小儿发热抽搐(Children with febrile convulsions)是小儿科常见的症状[1-3],发病突然,持续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持续时间长或发作次数多会引起窒息,容易引起缺氧性脑损伤[4-5],若治疗不及时,会危急生命,在及时正确治疗的同时加强护理至关重要,为探讨小儿发热抽搐的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2011年2月~2012年11月对80例小儿发热抽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小儿发热抽搐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65.0%),女28例(35.0%),男女之比为1.86:1,年龄9个月~3岁,平均2.1岁。首次抽搐发作37例(92.5%),2次以上发作者3例(7.5%),发作时间在数十秒至数分钟,平均1分45秒。主要病因,扁桃体炎6例(7.5%),支气管炎16例(20.0%),上呼吸道感染58例(72.5%)。
急救处理:首先给予患者吸氧,用针刺涌泉、人中、内关、十宣、合谷等穴,留针2~3分,并对患者进行镇静,给予鲁米那钠40mg,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安定0.2~0.3mg/kg,安痛定2ml肌肉注射,同时给予物理降温。当用药控制高热惊厥无效时,及时静滴高渗性脱水剂20%甘露醇1~2g/kg。
护理措施:①迅速吸氧,止痉:小儿发热抽搐,会消耗大量的氧气,抽搐时间长时会导致脑缺氧,因此,及时吸氧至关重要,氧流量在1~2L/分,有窒息的患者要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并给予鲁米那钠8~10mg/kg/次[6],缓慢静推,可迅速止痉。②抓紧降温:高热能加重抽搐,并可加重脑水肿及呼吸障碍,所以应迅速处理。药物降温,如安痛定肌肉注射,口服APC,小儿退热栓塞肛。物理降温,可用50%酒精或温水擦浴,可使大静脉走行处如颈部,两侧腋下、肘窝、腘窝,腹股沟处皮肤发红,有利散热。擦浴时应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禁擦前胸、腹部、足心。因其对冷刺激较敏感,可反射性引起心脏冠状动脉收缩而导致不良后果。③保持呼吸通畅:侧卧位,松解衣服领口,清除鼻喉分泌物和呕吐物,头偏向一侧,用吸痰器及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患儿可用50ml注射器套上细橡皮管吸出痰液,保护呼吸道畅通,以防窒息,并注意做好口腔护理。呼吸不规则时及时应用呼吸兴奋剂。并用纱布包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以免唇舌咬伤,保持安静,避免不良刺激。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体温、脉搏、抽搐次数、程度,瞳孔大小及尿量,及时报告医师。④心理护理:患儿家属对婴幼儿发生发热抽搐感到恐惧,心情比较焦急,护理人员在救治后要向患儿家属认真解释导致抽搐的因素,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消除家属的恐惧感,引导家属积极配合治疗,懂得护理注意事项,了解疾病的疾病知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结 果
80例患儿经过护理,只发生一次发热抽搐74例(92.5%),发作2次2例(2.5%),发作3次4例(5.0%),经过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讨 论
高热抽搐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多见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多见于因婴幼儿,发病机制为高热及惊厥引起脑低氧,细胞能量代谢障碍,钠泵功能失调,引起Na+内流,导致低钠血症[7]。脑低氧刺激压力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回收水分增加,致稀释性低钠血症从而造成抽搐。
本组通过对80例患儿经过护理,只发生一次发热抽搐74例(92.5%),发作2次2例(2.5%),发作3次4例(5.0%),经过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
经过本研究观察分析,医护人员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在工作中除了及时准确抢救外,还要耐心解释,并介绍一些常见病的预防及护理知识,尤其是对上呼吸道感染的早期预防,一旦发现高热抽搐,立即进行止痉、降温、保持呼吸道畅通,这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常静,张颖,毛兵,等.柴葛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双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3(12):1148-1151.
2 贡明才.儿童惊厥200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78-379.
3 孔德庆,孔祥英,何念海.复杂型小儿热性惊厥转化为癫痫的影响因素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8):767-769.
4 冯凤仪.普米克令舒与病毒唑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5):302-305.
5 薛玉凤,赵聚宾,张杰,等.清毒退热散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80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8(4):1405-1411.
[关键词] 发热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2(b)-0174-03
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是当代临床医学、医院管理学以及预防医学的重要内容。加强医院管理、规范诊疗及护理操作、提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积极改革机构及制度等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举措[1-2]。本院在医院感染防控工作中,通过成立发热疾病科,有效预防并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了医院感染性疾病的防控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采用系统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的弋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84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12例,女性272例;年龄12~85岁,平均(44.6±14.3)岁;其中,流感发热322例,病毒性感染144例,药物引起白细胞降低致发热12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93例。应用1∶1配比法选择成立发热疾病科之前的住院患者68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12例,女性272例;年龄10~84岁,平均(46.1±13.8)岁;其中,流感发热298例,病毒性感染157例,药物引起白细胞降低致发热113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为未建立发热疾病科之前收治的病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以及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发热常规护理、消毒隔离措施等。观察组患者均为成立发热疾病科期间收治的病例,由发热疾病科监督指导并实施相关的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成立发热疾病科
为强化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组建发热疾病科,主要接诊发热患者。科室由1名主任、1名副主任、1名护士长,2名主治医生、2名医师、10名专科护士以及相关保洁、外送人员组成。科室设置留观床、抢救床、观察床、常规诊室以及备用诊室等。同时,明确发热疾病科工作职责,主要包括检查、监督并指导辖区内各疾病防控机构的各项工作,负责全院各类发热疾病以及肠道疾病患者的诊治、外科特殊感染抢救和传染病患者的隔离观察以及救治,处置各类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并配合感染疾病控制科组织、协调患者的登记、报告以及消毒隔离工作等。
1.2.2 健全管理体系
成立感染防控管理小组,由科主任以及护士长负责,并特设1名感染检测员,以负责全科的感染检测及检查工作。各个班次设置主责护士,以全面督促各类管理制度措施落到实处,加强就诊高峰期的分诊巡视工作,以缩短患者的等候以及就诊时间,从而缩短患者在院内停留的时间,从根本上预防医院感染。
1.2.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发热疾病科应设置在较为独立的区域内,设置门诊接诊区、留观区以及医护工作区等区域,各个区域均应设置相应的装置及设备,同时,应严格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以及清洁区,区域之间应设置缓冲地带。发热疾病科内应多处粘贴醒目的标识以及空间指示牌,合理布置各项医疗设施以及基础设施,以防止细菌的扩散以及疾病的蔓延。
1.2.4 加强组织建设,完善感染管理体系
1.2.4.1 加强制度建设 根据医院以及科室的实际情况制订医院感染以及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指南,制订针对各科室的感染监控手册,并将其纳入到医院感染管理的质量控制标准之中,确保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全面落实。不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强化疾病感染监测工作,确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落到实处。针对确诊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制订切实可行的处理流程以及应急预案。同时,建立感染管理小组,明确感染管理职责,落实分级管理目标,建立并落实完善的考核制度,落实医院感染防控目标。
1.2.4.2 完善传染病例报告流程 根据临床实际制订、落实并不断完善传染病例报告流程,发放传染病报告卡,使每位医护人员均能够掌握传染病例或者疑似传染病例的发现、处理以上班流程,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送至感染管理科进行登记分析,以便于及时将感染病例上报、查询以及统计分析,有利于及时查找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以及感染防控工作的薄弱环节,评价各类防控措施的效果,从而提高医院感染防控质量。
1.2.4.3 严格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感染以及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是所有医护人员的职责,应将其作为继续培训的首要课程[3]。针对科室所有医务人员开展医院感染以及传染病防控知识的教育培训,明确具体的职责和分工,落实科室各物品表面、地面、空气、体温表、房间紫外灯、医务人员的手、留观区以及特殊感染病房等的消毒隔离措施。设置专科感染检测员,主要负责不定期地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检查和记录,并将问题汇总,与护士长以及科室骨干进行分析讨论,及时制订合理有效的整改措施,保证医院消毒隔离制度能够得以全面、有效地落实。
1.2.4.4 医疗废弃物的分类管理制度 如何对医疗废弃物继续规范化管理是现代医疗机构所面临的普遍问题[4]。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科室具体情况,制订并落实严格、科学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首先,应继续对科室保洁人员进行有关医疗废弃物分类知识的专业培训;其次,严格分类放置医疗废弃物,要求垃圾工具专区专用,患者及位置均应定点专用,并设置明确的标示。医疗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垃圾、生活垃圾、锐器垃圾以及特殊感染者垃圾等进行分类放置;对于医疗锐器容器,如装满3/4时应立即密封并贴上标示;收放时应将不同的垃圾放入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内进行分类保存,且所有的废弃物均应注明科室以及时间,将其统一送到指定的处理站;对于特殊感染者的垃圾,应标注有明确的科室、疾病名称以及时间,同时将其送至指定地点进行消毒或者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5-6]。
1.2.5 加强健康宣教
定期组织科室医院人员进行相关专业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以及岗位教育,设置医院感染疾病防控知识宣传栏,全面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与此同时,要求分诊护士不定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诊前宣教,并要求治疗护士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实施诊中宣教,并针对不同的疾病制订疾病防控宣传手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健康知识以及自我防护意识,全方位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7-9]。
1.2.6 改善医务人员的卫生及健康条件
所有工作人员均应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对于有不适感或者疑似传染疾病者,应立即上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应根据需要予以注射相关疫苗,如有必要还可予以被动免疫或者药物预防[10]。要求医护人员加强个人防护措施,避免自身感染疾病或者将病毒带出病房,防止将病菌传染给易感者。所谓个人防护,主要包括穿戴各类防护装备,如鞋帽、手套、防护衣物、口罩等,并严格洗手消毒制度。
1.3 观察指标
出院时调查统计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医患纠纷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的院内感染率、医患纠纷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以及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对于临床管理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由于医院感染一旦发生,可导致病情加重,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严重时还将危及生命[11-13],因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已成为评价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因患者的病情反复,导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增加,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不利于医院医疗资源的整合利用,严格制约了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这也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关键环节之一[14],故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及防控工作非常重要。成立发热疾病科,有利于集中诊疗发热及感染或者感染高危患者,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及效率。同时,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设置建设,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医院感染各个环节的管理质量,不断总结感染管理及防控经验,检查、指导并监督辖区医院感染防控机构的管理工作,大大降低了医院感染率[15]。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成立发热疾病科后,医院感染率及医患纠纷率仅为1.75%和1.02%,较建立发热疾病科前显均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达98.25%,较建立发热疾病科前明显提高。提示成立发热疾病科,全面开展医院感染防控及管理工作,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并可提高患者对于医护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有效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院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爱梅,于春艳.实现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持续改进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897-1898.
[2] 张乐乐,涂冬洁.预防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2):1439-1440.
[3] 黄水香.规范医院感染知识培训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7):1526.
[4] 宋晓莉,李艳芳,杨玉萍,等.发热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8):276.
[5] 张印兰,黄河清,李秀银,等.医院感染现状与预防控制措施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2):5079-5081.
[6] 殷群芳.加强医院感染在职教育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750-1750.
[7] 盖秀花.护理管理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7):137-138.
[8] 钟玉梅.普外科医院感染的管理与预防[J].中国美容医学,2010,19(z3):361-361.
[9] 李宁,殷国东.发热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3):396.
[10] 唐平.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J].广西医学,2010,32(10):1275-1277.
[11] 孙存琼.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04-406.
[12] 肖红菊,刘刚,杨晓秋,等.发热疾病科护理常规制定及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902-1903.
[13] 王群,罗湘宁.加强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85-86.
[14] 朱继辉,魏跃,刘玉春,等.413例医院感染病例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12):1829-1831.
护理要点:流行性出血热的基本病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和毛细血管的广泛性损害与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而引起机体各器官、组织广泛充血、初学、血浆渗出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伴有变性和坏死。整个病程分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根据病理变化的特点及各期的主要矛盾,抓住要点,照顾全面,是搞好护理工作的关键。
1 发热期的护理
1.1 患者往往在本期出现较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及出血倾向,特别在发热末期,活动增加可导致休克,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为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应做过仔细的思想工作,以增加其信心取得其合作。
1.2 高热患者可给予头部冷敷、避免急剧物理降温(如酒精擦浴)及随便服用解热药,以免打乱热型给诊断带来因难及加重皮肤出血。同时,题为逐降常可使低血压期提前几症状加重。
1.3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尿量的变化及休克前期症状。一般每日测体温、脉搏、血压4~6次,每24 h总结尿量。在发热末期,即第4~6病日,尤其在体温下降时,应特别提高警惕,每30 min~1 h测脉搏、血压1次,并几率每小时尿量,如发现收缩压低于90 mm Hg,脉压
2 低血压期的护理
根据本期病理特点,治疗原则是迅速扩充血容量,疏通微循环,尽快逆转休克,防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护理工作应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2.1 保证静脉通道畅通,以达到多量、快速出入液体,要求100滴/min以上。
2.2 密切观察收缩压、脉压差、脉搏、尿量及皮肤温、湿度、颜色的变化及颈外静脉的充盈度(有条件者测中心静脉压),以绝对输液速度。如果收缩压低于90 mm Hg,脉压差
2.3 准确记录出入量及呕吐排泄物的情况。
3 少尿期的护理
此期由于肾实质器质性改变,以及代谢产物如钾,含氮物质,酸性物质等不能排出,在体内聚集而造成水与电解质紊乱。同时,损害的肾脏产生过多的升压素,使血压上升,因此,护理工作应该注意;
3.1 准确记录出入量、每12 h作出入量小结。
3.2 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预防急性肺水肿及心衰的发生。24 h补液量应计划分配输入。
3.2.1 密切观察高血钾症之先期症状及防止颅内出血的发生,高血钾症是本期钾代谢失调的主要表现,开始时,常缺乏明显症状而易被忽视,当出现循环聚停,可致患者突然死亡。故在此期内应密切注意与高血钾症有关的症状,当发现患者神志改变,烦躁不安、呼吸浅快、心动缓慢、心律失常,血压下降以及四肢肌肉麻木无力或出现软瘫等,应立即报告医生,紧急处理。
本期患者血压增高,出血倾向严重,加有尿毒症易发生颅内出血。故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及瞳孔的改变,严防头部碰击及坠床。
【关键词】 肝癌;栓塞;介入手术;护理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肝动脉灌注及栓塞术(TACE)治疗是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至肝动脉行TACE治疗。治疗后会出现各种反应和并发症,因此,护理显得特别重要,以下是我科介入治疗16例肝癌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对经病理证实或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GTT偏高显示提示肝脏有损伤的恶性肿瘤16例,原发性肝癌13例,转移性肝癌3例进行介入治疗,男12例,女4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2岁。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改良法行右股动脉穿刺术置入5FRH导管插入主动脉弓成襻后拉置腹腔干“冒烟”确认后在超滑导丝下将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行DSA造影:肝脏实质内可见肿瘤血管及肿瘤染色。遂行灌注化疗术:采用低压流控法行肿瘤血管栓塞术。拔出鞘级导管,穿刺处压迫止血后加压包扎。
1.3 结果 本组16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部分出现了一般常见的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疼痛、肝功能损害外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遵医嘱给予对症治疗、支持处理后均好转。
2 术前护理
2.1 术前常规护理 术前护理常规检查,记录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凝血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经B超、CT或MRI确诊为原发性或转移癌。术前备皮,清洗两侧腹股沟及会阴皮肤,触摸穿刺部位远端动脉搏动情况,便于术中、术后对照。术前常规留置导尿管,至术后24h无特殊情况拔出。
2.2 疼痛的护理 术前有原发性病灶疼痛(有上腹、肝区),遵医嘱给予止痛对症处理,强痛定或吗啡肌肉注射,心理护理。
2.3 术前心理护理 本组患者家属均有不同的忧虑、恐惧等心理。我们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操作方法及目的,耐心的讲解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效果,使患者及家属减轻疑虑[1]。做好术后指导,使患者及家属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有利于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1],术后更好地恢复。
3 术后护理
3.1 术后一般护理 一般术后24h内,每4h测体温1次,以后根据病情测量体温,遵医嘱测量血压或心电监护。术后指导患者家属尿管夹管,锻炼膀胱肌功能,以免拔管后尿潴留、合并尿路感染。术后穿刺侧肢体制动、绝对卧床休息24h。观察穿刺点有无渗出。
3.2 发热的护理 本组中有8例发热,与超液化碘油栓塞肿瘤部位机化坏死及吸收有关。向患者说明体温不高于38℃属于低热,嘱患者大量饮温开水,饮水量>3000ml/d。发热时低于38℃的患者不需要药物治疗,体温>39℃或持续时间超过1周者,按医嘱及时应用抗生素,同时指导患者家属温水或酒精擦浴等。告知患者发热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机制,低于39℃的发热常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消除患者疑虑。
3.3 疼痛的护理 本组中有15例与碘油栓塞(与药物刺激)、肝局部组织暂时性的缺血有关,一般术后1周内疼痛消失,了解患者疼痛部位,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了解患者疼痛程度,及时按医嘱给予止痛药,曲马多、强痛定或吗啡肌内注射等对症处理,尽量不用度冷丁,以防掩盖病情,发生不良后果。
3.4 肝脏损伤的护理 本组1例出现肝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多为抗癌药物所致。本组有1例患者术后查血肝功能示: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者,嘱患者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心情舒畅,遵医嘱行保肝、降酶等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
3.5 穿刺侧肢护理 患者安返病房进行加压包扎后(沙袋压迫止血)平卧制动24h,绝对卧床休息。观察术侧肢体颜色、皮肤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经常观察穿刺点部位敷料情况,做好护理记录,一旦有渗血或血肿形成,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有效措施。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地健康宣教,避免腹压增加,如用力大便、咳嗽等。
3.6 恶心、呕吐的护理 本组12例,与手术过程中灌注化疗药有关,多数患者介入后出现恶心、呕吐情况。遵医嘱静脉注射盐酸昂丹思琼8mg,每日2次,呕吐时可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引起窒息。做口腔护理,每日2次,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鼓励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2]。
3.7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身体不适、疼痛和生活不能自理也会增加新的焦虑。针对病人不良心态,根据病人情况对每个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关爱,对病人的痛苦及不适及时给予解决和安慰,使患者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关键词】a-2b干扰素;慢性乙型肝炎; 副作用;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135-01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率高,病程长,如果得不到及时控制,容易演变为肝炎后肝硬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a-2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被公认为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方法之一。我院感染科应用α-2b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8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例均 2006年1月~2011年12月本科住院病例,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16~50岁,平均30岁,均为慢性乙型肝炎,其中轻度20例,中度8例。治疗方案:采用α-2b干扰素,剂型:α-2b,每次剂量500万u或3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3~12月。
1.2 毒副作用发生情况流感样症状28例、脱发10例、消瘦22例、皮疹2例、精神神经症状2例。持续发热4例,白细胞减少2例。
2 护理
2.1 治疗前的护理(1)熟悉病情、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选择a-2b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适应证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注意禁忌证是患者能否顺利完成治疗的关键,a-2b干扰素治疗应有明确的指征:即病毒复制指标阳性,处于免疫应答状态,肝功能ALT轻中度升高的炎性活动期患者。禁忌证: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精神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体质、小儿、老年、孕妇、肝硬化及SB高于正常值两倍、肝功能失代偿患者等。(2)患者的心理准备,治疗前应向患者告知干扰素治疗的必要性,作用机制、疗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明白注射a-2b干扰素是必须的,出现副作用是必然的,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3)了解必要的家族史,尤其精神、内分泌病史,有相关家族史者慎用α-干扰素及密切观察。
2.2 治疗中的护理(1)心理准备,消除患者对药物副作用的恐惧心理及对疗效的担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严密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早期发现及时防治,治疗初期主要观察有无发热、头痛、肌痛、关节痛等流感样症候。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主要观察情绪、睡眠、精神神经反应、饮食、血液系统的改变等。(2)定期检查,肝功能、血常规应常规检测,必要时应进行相关自身免疫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的检查,早期可能出现ALT“反跳”现象,轻者无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加强护肝治疗,出现黄疸应及时减少药物剂量或停药。
2.3 常见副作用的处理对策常见副作用主要出现在用药初期, 为一过性和可逆性反应,轻者如发热、头痛、乏力不适、食欲减退、消瘦、脱发等无需处理,如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需调整用药剂量或停药。
2.3.1 流感样症状a-2b干扰素治疗的患者均可出现,本组病例发生率100%,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乏力不适、四肢关节酸痛,体温一般在注射2~4h后上升,4~6h达到高峰,体温常在38℃~39℃,个别患者高峰时可达40℃左右,3~4h自行消退,轻者无需处理。高热持续不退患者,必须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鼓励多饮水,防止虚脱。出汗多的患者要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可给予冰袋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消炎痛、复方氨基比林或地塞米松等药物降温。肌注a-2b干扰素,发热一般发生在治疗的第1~3天,应用1周后不再有发热或呈低热,仍有发热估计该患者无法耐受,应予停药。
2.3.2 血液系统副作用一般发生在用药后2周~2个月,主要表现是白细胞减少、血小板轻度下降。故用药期间应1~2周检查血象,若白细胞轻度下降时,
2.3.3 精神神经系统反应a-2b干扰素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易激怒、情绪改变和抑郁等精神神经反应,发生率5%~10%,立即停止a-2b干扰素治疗。焦虑、失眠障碍给予心理辅导,抑郁症状最为严重,甚至可有自杀观念和行为。护理中应注意生活心理护理,以防发生意外,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3 讨论
a-2b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公认有效的药物,但其疗程长,不良反应多 ,患者心理负担重,尤其特殊的毒副作用往往影响患者接受治疗的耐受性和依赖性而中断治疗,导致治疗的失败。[1]本组病例2例,因出现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停用a-2b干扰素。做好a-2b干扰素治疗中副作用的护理对策,正确处理不良反应,具有积极意义,临床护士应熟悉掌握a-2b干扰素药理作用、副作用及预防措施,严密观察、及时发现、正确处理以确保治疗顺利进行。治疗前患者的心理准备和必要的检查是必须的,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一般副作用无需停药及处理,出现血象改变和精神抑郁的不良反应,是减少药物剂量及终止治疗的重要原因。加强观察,定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毒副作用,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是保证治疗完成的关键。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6岁。因发热,咳嗽2周入院。该患者2周前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自测T高达40.1°C,咳嗽为少量白痰,其他查体无阳性体征。在住院前自输青霉素一周(常规量)先锋V号2日4g/日,效果欠佳。入院查体时:T38.1°C 、 P110次/分 、R18C次/分,BP13/8KPa ,咽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初步诊断为:发热待查?入院后一直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疗效果差,并不断完善相关检查,但仍持续发热,体温波动在38°C -39°C之间,无规律。患者入院一周后突然出现头痛、神志恍惚、尿失禁、继而处于昏迷状态。查T39°C 、 P114次/分 、 R22次/分、 BP18/12KPa 、压眶无反应、烦躁不安、脑膜刺激征阳性,结行腰穿及各项检查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合倂隐球菌性脑膜炎。经四联抗痨及抗真菌,降颅压,脑室引流等综合治理后,患者恢复良好,能正常工作及生活。
2 护理
2.1 一般护理
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呼吸道有分泌物时,无力将分泌物咳出,应采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应及时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以防窒息。双眼不能闭合时,用凡士林纱布盖于双眼,以防角膜干燥。口山盖湿纱布,防口唇干裂。
由于暂禁食,用口服药时均需从鼻饲管注入,药片均需碾成粉末状。在从胃管注入时,每次都必须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并保持胃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赌赛。留置导尿保持尿管通畅。准确记录出入量,并认真观察尿的颜色、性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床单位保持平整,清洁,有汗及时擦干 ,每4小时翻身一次,以免发生压疮,发热体温超过38°C时给予温水擦浴或大动脉冷敷物理降温,每2小时测量体温1次,注意观察面色,脉博呼吸,血压出汗量等,退热时及时为其擦干汗液,更换衣服及被服,以防着凉,及时尊医嘱准确采集各种标本,为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2.2 脑室引流的护理
行脑室引流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操作,连接无菌引流瓶,并将引流瓶妥善固定,保持引流管通畅,误扭曲受压,并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并准确记录。每日在引流管穿刺处滴75%酒精3—5滴,每日3次。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在观察引流液的同时并注意瞳孔的变化。如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头痛,呕吐等应立即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并把引流袋位置放低。当患者发热,意识障碍加重及时留取引流液标本做细菌培养。脑室引流保持了7天,拔管时夹紧引流管,以防止引流液逆流入脑室,引起逆行感染。 2.3 服药护理
应用链霉素,雷米封,利福平,吡嗪酰胺四联抗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疗程较长,易发生不良反应,常在治疗初2个月内发生,对机体影响较大,且有些反应如听神经损害是不可逆转的。更需密切观察谨防发生。雷米封可引起周围神经损害及肝脏损害,利福平可损害肝脏,链霉素可引起听神经损害及肾脏损害,吡嗪酰胺可引起尿酸血症和肝功能损害。一旦发生上述不良反应,及时与医师联系,作调整药物及其他必要处理。
2.4 心理护理
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始终贯穿于整个护理当中。因患者本人是一位护士,当高热不退,病情不见好转时,其情绪十分低落。后来行脑室引流术后,患者的头发被剃光,形象发生了改变,再加上自己暂时生活不能自理,对其打击非常大。所以我们一有时间就安慰患者,多陪伴患者,耐心解释,使其知道消极的情绪会影响疾病的康复。使其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持之以恒,积极加强功能锻炼,一有空就让患者做捏黄豆、嗑瓜子等动作。这样可以尽快得到康复,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经过一个月的不懈努力,患者就能生活自理,行动自如。我们看到我们的同行妹妹一天天好起来,大家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