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重阳节手抄报

重阳节手抄报

时间:2023-06-01 08:51:5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重阳节手抄报,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第1篇

1、重阳节来历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汉中叶以后的儒家阴阳观,有六阴九阳。九是阳数,固重九亦叫“重阳”。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等说法。

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2、重阳节故事

南朝梁

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来源:文章屋网 )

第2篇

出自:《孟子梁惠王》

释义: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2、挟泰山以超北海,此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渤海,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揉揉胳膊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

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

出自:魏晋李密 《陈情表》

释义: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出自:唐代孟郊《 游子吟》

释义: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5、将出牵一送,未归依阁望

出自:清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

释义:要出门的时候牵着把你送到门口,倚着门口望着盼着你早日回来。

6、子孝父心宽。(现代陈元靓《岁时广记》)

7、老年时像青年一样高高兴兴吧!青年,好比百灵鸟,有它的晨歌;老年,好比夜莺,应该有他的夜曲。(德国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代孟郊《游子吟》)

白话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行的孩子赶制新衣。

第3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方案篇【1】一、活动主题

“弘扬敬老传统,为爱圆梦老人”

二、活动时间

20xx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

三、活动内容

1、为爱行动,圆梦老人

各村、各社区要采取召开座谈会、个别走访等措施,对本辖区内离退休人员、空巢老人和社会贫困老人进行慰问,努力解决好老年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遗难问题,切实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开展涉老政策落实和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情况检查,特别解决好特困、高龄、“空巢”、残疾老年人的生活困难问题。要求各村、社区为下辖区内的空巢老人实现他们的一个小梦想,为空巢老人圆梦。

2、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老人生活

组织志愿者在重阳节期间,深入高龄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病残老人、特困老人,及老党员、老英模家中开展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节日慰问。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如为老人做家务、维修电器、进行心理交谈等。关心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老人送去深情的问候,表达节日的祝福,弘扬敬老美德。

3、开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庆祝活动,丰富老人精神生活

各村、各社区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按照讲求实效、注重安全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确保老年人度过一个温馨愉快的节日。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要通过召开座谈会、茶话会、联欢会等形式与老年人共度节日,倾听他们的心声;为老年人发挥余热创造平台,促进他们老有所为。

四、活动要求

1、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敬老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各村、社区要充分利用会议、广播、专栏、简报、标语、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敬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深入宣传社会各界爱老、敬老、养老、助老的先进典型,在全镇掀起孝亲敬老热潮,为老龄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2、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取得实效

各村、各社区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敬老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制定活动方案,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做到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有内容、有总结;要保证必要的经费开支,促进敬老活动顺利有效地开展。

3、信息报送

此次开展的活动材料是年底文明创建材料审查必查部分,请各村、社区将相关信息及时报送,并做好相关材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以备查。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方案篇【2】一、指导思想:

“百善孝为先”。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制定我校“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主题活动方案。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30日-----10月10日

三、活动内容

以关爱老人“六个一”道德实践活动(上好一节传统文化课,“举办‘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我为爷爷奶奶做一件好事、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为爷爷奶奶制作一张“感恩卡”、为爷爷奶奶写一句“孝亲承诺语”。)为主要内容,大力倡导尊老爱老良好风尚,引导小学生从小尊敬老人、关爱老人,为老人献爱心,做好事。

四.活动过程

1、普及重阳节知识,上好一节传统文化课。

各班主任老师提前学习方案,布置学生通过学习各种途径了解重阳节知识。各班传统文化课教师,利用传统文化课,引导学生交流重阳节的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

2、举办“我们的节日·重阳节”中华经典诗词诵读活动。

各班语文老师搜集重阳节的诗词和历代尊老爱老经典诗篇,选择适合自己班中孩子的内容,制作ppt,在周二、周四的晨诵时间组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传统“孝”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汲取精神营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开展我为老人献爱心活动。

利用十一黄金周时间,组织学生开展 “四个一活动”,即:我为爷爷奶奶等老人做一件好事、听爷爷奶奶等老人讲过去的故事、为爷爷奶奶等老人制作一张“感恩卡”、为爷爷奶奶等老人写一句“孝亲承诺语”。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学会做人,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为老年人办实事、送温暖、献爱心,以实际行动回报老人给自己的关爱。

4、感悟体验展示:

(1)低学段同学讲述故事:低年级同学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2)中学段绘制手抄报。中学段同学将自己搜集的重阳节知识绘制志手抄报。

(3)高学段写活动征文

高学段同学将自己在节日活动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写成征文。

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方案篇【3】一、活动时间:20xx年10月13日

二、活动主题:九九重阳 敬老孝亲

三、活动内容:

1、组织老年人开展科普健康讲座

邀请志愿者为老年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使老年人更注重平时的饮食保养,做到营养平衡。同时还希望通过讲解让老人本身或者子女都了解到科学地进行家庭护理,使老年人的晚上更加健康、丰富。

2、组织道德讲堂活动

请居民向大家讲述“磐安孝子”陈先生为了照顾老年痴症、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连续几年“绑”母亲骑车上班的感人故事。

第4篇

德育处于学校教育的首要地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学校一直秉承“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各种传统节日,构建“体验式”传统文化教育:以学生的体验为教育活动的主旨,以跨学科的实践活动和学生自主探究活动为载体,带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开展系列化的“知传统节日,继中华传统,承中华文明”的探索之旅。

一、在传统节日中挖掘德育元素

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重亲情、重和睦、重和谐;端午节重国家、重社会;重阳节敬长辈;清明节缅怀先人先烈、感恩思源……学校有针对性地选择了小学生较为熟悉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因为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蕴涵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伦理道德元素,能为开展以体验为主的传统教育活动,探索小学德育新模式提供充实的内容基础。

二、在学科教学中融入节日文化元素

发挥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人文教育的优势,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与互动,适时、适度地融入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中。如语文学科结合端午节,让学生收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词、图画、手抄报,开展“端午诗歌欣赏会”,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眼光设计端午的装束,吟诵端午的古诗,演绎端午的由来;音乐学科不仅教唱具有广东年味的粤语歌曲,把它们渗透到亲子活动中加以诵唱,还鼓励学生把贺年的粤语歌曲应用到春节拜年中,既充实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美术学科引导学生把他们眼中看到的新广州与传统的老广州结合起来,融入节日的元素,画出一幅幅富有童趣的通草水彩画,鼓励学生把心目中的传统节日用“广彩”和“通草水彩画”这两种广州传统工艺美术样式表现出来……学生在浓郁的节庆氛围和民族文化的浸润中不仅获得了知识与技能的提高,更受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三、在节日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校开展了以“知传统节日,继中华传统,承中华文明”为主题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体验传统节日的风情习俗。如,在春节的时候,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贴春联、走亲戚拜年,引导学生体会春节的热闹氛围和文化习俗的精粹。元宵节时,请学生尝试自制元宵,并现场分享自己的作品,体验自己动手的快乐;做灯笼、猜灯谜等更让学生体验到传统元宵节的热闹氛围,体会到人们对“团圆”这种和谐、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重阳节,各种小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在重阳 雏鹰行动”主题系列活动,展现了广中路小学少先队员孝老爱亲的良好精神风貌等……丰富的节日民俗体验活动让学生有所感悟和认同,在亲身体验中真切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无穷魅力,进而尊重我们的民间风俗习惯,在心中深植民俗文化之根,并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传承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造就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姿、神采飞扬,那种本能的归属感、传承性,把我们聚集在一起。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体验式”传统文化教育既有文化内涵,又能为学生们主动接受,不仅使学校管理变得轻松愉快,还促进了学生的道德成长。今后,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德育创新,让学生在更深层次的体验中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华。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广中路小学

第5篇

一、利用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感恩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为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从校园布置着手,从教学楼每层的展板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图片、班级的黑板报、手抄报、每周的升旗仪式,学生精心设计的“感恩卡、感恩画”等活动,围绕“感恩”这个主题,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感恩”的话题,让学校的每一个活动都充满感恩。

二、利用特殊节日,开展感恩活动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比如母亲节、父亲节、妇女节、重阳节、教师节、国庆节以及长辈的生日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最好的契机。利用这些节日开展一系列活动,不仅可以对祖国、家乡、父母及老师表达感恩之心,也可以表达感谢之情。

三、利用各科教学,渗透感恩教育

课堂是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充分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所学的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音乐课上通过学唱歌曲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综合实践课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爱心卡”送给父母、老师等。创设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能使学科和德育相互渗透更加有效。

四、利用家长学校,实现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不能只在学校开展,要和家长联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充分利用家长会、家教辅导等形式对家长提出要求。让家长明白:作为家长,不仅要为孩子付出全部的爱,还要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的爱,不仅教育孩子有爱的意识,更要教育孩子有感恩的行为。如开展“今天我当家”“为父母洗脚”“爱心小卡片”“给父母的一封信”等一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

五、利用社会实践教育,体验感恩行动

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社区。如开展“我为家乡作贡献”的社区清扫、清理楼区小广告等;成立“绿色环保小卫队”负责家乡一条街道的卫生维护;到家乡的敬老院去开展“尊老爱老”活动,为老人送去自己精心准备的小节目、小礼物,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第6篇

二、工作要点

1、重视学生礼仪教育,引导和激励团员、少先队员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习惯。

2、继续实施“引导和促进学生研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课题,开创性的引导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学习内驱力。

3、继续借助学校德育资源,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第二课堂。

4、继续做好团员、少先队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做好班、团干的培训,充分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5、进一步加强教工团支部的建设,挖掘潜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凝聚力;召开教工团员座谈会,了解教工团员的思想动态,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三、每月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抓好团委、少先队常规管理。

①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并指导团委、少先队各部门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②召开初一、初二少先队文明岗工作会议,安排新学期的少先队文明岗,配合德育处进行常规工作检查。

③完善班级评比制度,做好一周一次的班级评比工作,进行课间操、眼保健操等常规检查。

④在新初一年中选拔人才,组成新一届校国旗队,并对其进行培训和操练,胜任每周升旗的任务。

2、通过倡议书、广播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教师节的“尊师重教”活动。

3、围绕国庆六十一周年开展系列活动。

①开展“祖国,我为您骄傲”为主题的征文比赛。

②开展“辉煌六十一年”为主题的书画比赛。

③开展“我为祖国喝彩”的明信片制作比赛或手抄报比赛。

4、面向初二年级优秀学生干部的“少年团校”报名、准备工作。

十月份:

1、组织初二年级优秀学生参加“少年团校”理论学习,坚持教师辅导为主,结合时代特色,开办出成效和特色。

2、开展庆祝少先队的建队节活动,少先队要做好各中队长和大队长的培训工作。

3、配合德育处进行各项常规检查工作,做好一月一次星级班级的评比工作,发挥学生干部在建设良好校风、学风方面的主力军作用。

4、配合德育处开展“重阳节”期间“尊老爱幼”活动。

十一月份:

1、期中考试后组织学生干部的学习经验交流。

2、举行第二届少代会、学代会,改选少先队、学生会干部,并对新加入少先队、学生会的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加强引导和管理。

十二月份:

1、发展新团员,举行新团员入团宣誓仪式,加强团组织建设。

2、对各团支部工作加强指导,增强共青团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一月份:

1、完成团委、少先队工作总结,部署下一学期的工作。

第7篇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 学生 道德教育

现在情人节、圣诞节在商家大力宣传下,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而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习俗被淡化。很多节日都流于形式,甚至仅仅变成一种吃的节日。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民族的根本,而节日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如果我们连自己的节日都不了解,没有感情,那意味着文化记忆与传承的中断。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向孩子传播节日文化,让孩子们在节日文化的熏陶中了解历史、了解祖国的文化传统,养成良好的美德。

一、让孩子了解什么是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众多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一般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是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的。主要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这些传统的风俗体现了亲情、团聚,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等。历代的文人墨客们,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古往今来,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了太多的人文内涵。人们格外珍重这些节日的到来。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让孩子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是加强对学生传统情感教育的前提。

三、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的学生存在着社会道德滑坡的现象。如:有的学生学习懒惰,诚信缺失,考试作弊;有的学生“拜金主义”思想严重,攀比成风;有的学生不注重言行举止,把粗鲁无礼当作个性等等。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长此以往,必然会对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思想道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下面谈谈我校是如何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

1.营造节日的校园氛围

每当传统节日快要来临之际,我们学校都会针对传统节日文化展开宣传,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课、班会课等对学生展开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的初步教育,再通过黑板报、校园广播台和教学楼门厅里的橱窗等在校内进行宣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每个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让学生时时感受浓烈的民族传统文化氛围。

在校内举行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开展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文诵读活动,为美丽的校园增添了浓浓的文化韵味。

2.利用课堂渗透节日人文教育

在《国学》课上通过对杜甫的《登高》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诗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象征意义、重阳节的节庆活动,让学生知道敬老日的由来,感受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逐步养成尊敬和关爱老人的好习惯。

3.在实践中得到情感的升华

由于许多传统节日小学生是在家里度过的,所以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净化与升华。在节前学校先与家长沟通,提出活动要求,分别给孩子和家长布置任务,指导家长有目的地开展活动。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千百年来,人们的年俗庆祝活动异常丰富多彩。春节不仅仅是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那么简单。它更是人们对过去的一年,一家人劳动和生活的总结回顾,以及做出对来年的计划和打算。人们还要利用春节的闲暇走亲访友,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亲情、友情和乡情,这也是春节的一件大事。可近些年来,“年”味却越来越淡。因此,我校在寒假来临之际,让学生在家里和长辈们学着做馒头、包饺子,让学生感受到春节的饮食文化;学剪窗花体验民间艺术文化;收集春联,张贴春联了解春节的诗词文化;学生将一系列的活动拍摄成照片、录像,写体验日记。再通过上网、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了解春节的由来及习俗,在开学后与全班学生分享春节的传说,朗读、背诵有关春节的诗歌。这些活动,使学生更深地领略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再如例如端午节,利用班会活动课,引导学生了解端午习俗,带领学生包粽子、缝香袋透过碧绿的粽叶,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演一演端午的传说:两千多年前,伟大诗人屈原报国无门,他宁愿去死也不愿离开故国半步。屈原为他的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泪,纵身跳进波涛滚滚的汨罗江。故事的演绎让学生更深地了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8篇

孝亲敬老主题教育活动案例一、活动背景

河北省三河市第二小学于2014年4月18日,对本校三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初步地了解了对学生、对父母、对社会、对学校、对同学的感恩状况,为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探索孝亲敬老教育的方法,提高活动效果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二、情况分析

从调查结果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人都能孝敬父母、尊敬长辈、主动做家务活、学会照顾自己、积极与父母、与同学、老师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主动,不会让父母有过多的操心。但目前在校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生活的安逸,助长了学生奢侈浪费、盲目攀比、拈轻怕重等不良习气。以学校教育为切入点,开展孝亲敬老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同时,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祖国,从而从小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为此,学校又一次广泛深入开展了“尽孝心,行孝道,孝亲敬老”主题教育活动。

三、活动程序

(一)宣传发动(2014年5月中旬)

研究制定详实的实施方案,召开全体师生动员大会,对活动开展进行详细的安排部署。利用黑板报、校园广播校报宣传栏等阵地,全方位地进行孝亲敬老教育活动的宣传发动工作,创设浓厚的孝亲敬老教育氛围,迅速掀起孝亲敬老教育活动的热潮。

(二)全面推进(2014年5月下旬至11月)

1.学――知德明理。

(1)以班级为主体,开展《弟子规》诵读会。

(2)教会学生传唱孝亲敬老歌曲。

(3)开展观看孝敬影片、吟颂孝敬诗歌、孝亲敬老故事会、阅读孝敬美文、征集孝敬格言的活动。

(4)举办“孝亲敬老”手抄报展览

2.“做”――导行明辨。

(1)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多做力所能及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给父母一个微笑,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孝敬活动,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艰辛,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2)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孝敬爷爷、奶奶做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培养敬老、爱老的品德。

(3)学会自立,自主。对学生进行自立、自强、自主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不让或少让父母操心,也是对父母的孝;不给他人添麻烦,也是对他人的爱。

(4)感激老师的教诲之恩。开展尊师教育,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用语,遇到教师自觉问好,人人会讲“老师早”“老师好”;遇见年长者自觉问好,过路让座,培养学生尊重师长、尊重长辈的情感。

(5)感激社会、报效祖国。利用学雷锋活动、服务社区活动、志愿者小队活动和德育基地、劳技基地等形式,培养和增强学生感激社会、报答社会、报效祖国的情感。

(6)感激自然的赐予。开展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活动。要求每一个学生主动植一棵树、养一盆花、保护一片绿地,成为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志愿者;最终达到“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成为学生们自觉行为的目的。

(7)抓好节假日教育活动,使孝亲敬老活动常规化、制度化。把周日固定为孝敬日,把“三八”节、重阳节、春节等节日所在的周定为“孝敬周”。要求学生为父母、孤寡老人等长辈做好事、善事。“七一”“十一”开展颂党恩、爱祖国活动。

3.“评”――评价激励(2014年12月)

对本次活动中积极参与组织策划的班级和个人通过学生自荐,家长、老师、同学考查的方法进行筛选,评选孝亲敬老主题教育活动示范班,在学生中评选“孝敬之星”,进行全校表彰。

第9篇

1.理解四个节日词组以及各个节日所在的月份、传统食物和活动。

2.正确理解及朗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充实并复述故事内容。

3.通过文本学习体验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并感受全家团聚的欢乐。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播放节日视频,互动交流,提炼主旨内容

(课前播放外国小朋友Mike观看中国传统节日的视频,视频仅有画面和音乐,没有任何英文介绍。)

T:What’s the video about?

S:It’s about Chinese Festivals.

T:You know,Mike is a foreigner. He has some questions about Chinese festivals. What questions?

S:(身临其境,学生站在外国小朋友Mike的角度提问):What festivals are they?What do people do and eat at these festivals?How many festivals are there in China?When are these festivals?...

教师适时提炼文本主旨内容:When?What?What to do?What to eat?同时将文中未出现但学生想要了解的信息:How many festivals?Original?Feeling等写在黑板上。

【通过播放学生熟悉的视频,把生活题材巧妙地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学生的回答提炼文本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接下来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将均围绕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展开,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一一解答所提问题,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始终。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为自己答疑解惑,如此,他们的思维就会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

二、找准关键词句,自主学习,了解文本梗概

1.找准关键词,确定各篇章主题。

在提炼了文本主旨后,教师呈现事先为学生准备好的故事书(各个节日名称为空白,仅保留关于节日时间、活动及食物的介绍),给出范例,请学生快速默读,找准关键词句,确定节日名称。

T(以Spring Festival为例):Look at this picture. Please read quickly and silently and then get the key words.So,what festival is it?

S:The Spring Festival.

T:Yes,and then put the name of this festival at the beginning.(拿出故事书作示范。)

T:Are you clear?Please finish the three other pictures.

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文中的时间、活动及传统食物等关键信息,从而确定节日主题。之后,学生作汇报。

2.自然拼读,掌握月份单词读音。

T: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 on the ninth of the ninth month in lunar calendar. So we can also say: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is in October or November.When are the three other festivals?Please try to read by yourselves.

根据字母发音自然拼读;组织全班展示、正音。

【本环节学生快速自主阅读,找出自己认为的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并加以分析与判断。通过全班核对、追问,确定节日主题,把握文本梗概,提升学生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月份单词的学习过程也摒弃了以往单词学习“教师读,学生模仿”的单调模式,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然拼读掌握发音规则和拼读技巧。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分析而获取的信息角度更广,思维更宽,能更加快速、直观、全面、高效地掌握语篇中的节日主题及内涵。】

三、提供解读模式,小组合作,探究文本内涵

1.教师提供语篇解读模式。

在确定文中的四个节日名称:The Spring Festival,The Dragon Boat Festival,The Mid-Autumn Festival,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以及节日时间之后,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在文中寻找其余主旨性问题。语篇分为四个场景,均有相应的情景插图,描述节日的语言形式也基本类似,因而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第一幅图The Spring Festival,以此为示范讲解。

T:What do people do at the Spring Festival?

S1:They get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T:What do you do at the Spring Festival?

S1:I watch TV with my family.

S2:I get red packets.

T:What do people eat at the Spring Festival?

S:They eat dumplings.

T:What do you eat at the Spring Festival?

S1:I also eat Tangyuan.

S2:I eat meat and fish.

T:How do you feel at the Spring Festival?

S:I feel happy and warm.

风俗贴士:In north China,people usually eat dumplings,that means wealth and treasure.In south China,people eat Tangyuan,that means reunion.

教师提供朗读指导,学生跟读。

2.学生模仿语篇解读方式。

以第一幅图为范例,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第二、三幅图。教师给出小组合作的要求:(1)Read and underline:What do people do/eat a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2)Ask and answer in pairs.同时教师给出支架:遇到不懂的单词可根据上下文或图片猜测词义,也可请教组内其他同学等。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汇报如下: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S1:What do people do a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S2:They take part in the Dragon Boat Races.

S1:What do people eat at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S2:They eat rice dumplings.

风俗贴士:In some places,People will carry out dragon boat races.And in some places,people also make spice bags and drink realgar wine to ward off evil and disease.

根据标记朗读并正音。

The Mid-Autumn Festival

S1:What do people do at the Mid-Autumn Festival?

S2:They look at the moon.

S1:What do people eat at the Mid-Autumn Festival?

S2:They eat moon cakes.

T:What do you do at Mid-Autumn Festival?

S3:We drink tea after dinner.

S4:I read the stories about the moon.

T:The students in my school always read poems about the moon.Let’s enjoy and share.

师生齐诵英文版《静夜思》。

3.自主习得学习方法。

T: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another warm festival to you. It is a festival for old people.What is it?

S: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出示重阳节的四幅图片:拜访老人、登山、赏花、吃重阳糕,让学生用已学会的句型尝试说一说。

S1:At this Festival,we visit the old people.

S2:I climb mountains with my grandparents.

S3:Sometimes we enjoy flowers.

S4:We also eat rice cakes at this festival.

给出文本内容进行对比,尝试朗读。

风俗贴士:Climb mountains,eat rice cakes,enjoy chrysanthemums,people wish the old people have a long life.

T:What do you want to do for the old people in your family?

S1:I want to take a walk with my grandpa.

S2:I want to cook dinner for my grandparents.

S3:I can draw a nice picture for them.

【四个不同的节日场景,教师安排了层层递进,逐渐放手的文本解读方式,从教师问学生答,到小组问个人答,再到一人解析,其他人补充追问,学生的学习从模仿走向了合作探究,同时在不断的补充追问中,学生捕捉细节信息的能力增强了。从课堂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来看,虽然在语法的严谨性以及语言的准确性上还有所欠缺,但是由于给足了他们模仿和思考的时间,在教师的充分信任和所给支架的帮助下,学生们得以更加有效地参与思考、合作、探究,课堂氛围更热烈,学生的语言输出更丰富。】

四、设计分层活动,自主选择,延伸语篇价值

在本课的读后输出环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以下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并借助板书进行文本复述。

表1 学生复述内容及评价标准

图1 Chinese festivals一课板书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复述如下: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is in January or February.People always get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and have a big dinner.They eat dumplings and watch Spring Festival Gala together.I put on new clothes and get red packets.We’re very happy.

The Mid-Autumn Festival

The Mid-Autumn Festival is in September or October.People always get together and look at the moon at night.They eat moon cakes and fruits together.They also drink tea and watch Mid-Autumn Festival Gala after dinner.They feel sweet.

【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于文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的提升,更不会成为他们英语学习、语言表达的阻碍。对于读后活动,分层要求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结语:No matter what festival it is,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get together with our families,and I think it is the meaning of Chinese festivals.

(PPT呈现学生作品)The students in my school try to introduce our Chinese festivals to more people. They write something on the blog,on the QQ zone,make the posters,and also use“We chat”.Would you like to do something like this?This is your homework:use different ways to let more people know our Chinese festivals.

【运用多种方式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节日和文化,如海报、手抄报、博客、微信、QQ、E-mail等,下节课与大家分享。完成该项作业必须逐步完成以下三项任务:1.熟读课文;2.完成故事书中的开放性问题:I also ... at ... Festival. I feel ... at ... Festival;3.上网了解更多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

第10篇

多年来,笔者一直从事小学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很多人认为,它不如基础学科重要,也有一些同行认为,现在的教材内容既广又杂,教学起来无从下手。可是,我一直有着自己的一个信念:就是让小学生在成长阶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乐学、善学的人;做一个诚信友善、懂得感恩的人;做一个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人。

一、回归生活本质,渗透道德养成

翻开今天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以生活背景为主题的课程章节比比皆是:《开开心心每一天》《我会照顾自己》《请你相信我》,一个个被师生所共同拥有的生活世界,为道德养成教育的开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针对小学生年龄较小,容易受环境影响的特点,在教学中,我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来搭建教学情境,采取一些具有童心、乐趣的生活情境开始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比如在教学《我的一家人》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小故事来介绍自己家人的特点,通过情景剧表演一家人生活中经历的难忘的事,让学生体会到父母和亲人的关爱。在教学《我和小伙伴》时,为学生设置一些需要共同合作完成的任务,比如,做一本记录伙伴成长的手册,一同做一个小制作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朋友间真心合作的快乐。而通过这些看似游戏的课程设置,也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容易被调动起来,道德养成教育也能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自然生成。

二、注重细节导行,重建道德之基

作为教师,我们越来越感受到,今天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在父母、亲人精心呵护下走出的一批孩子。而正是这种从小“唯我独大”的观念,在他们身上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礼仪缺失”:因为百依百顺的迁就,一个不答应,孩子就大哭大闹,让家长无所适从;好的东西父母总是拿给孩子,孩子却不知道自己父母爱吃什么;寒来暑往精心照顾,而当家人病倒时,孩子却连关心都不懂……当这些以一种社会现象普遍存在的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感叹、忧心,更感到了一份深深的责任。作为品德教育的我们,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趁孩子幼小的心灵还在萌芽的时候,给他们播撒文明的种子,让每一粒种子都植入每一个儿童的心房,使其成长为健康、文明的少年。在我的课堂上,我不仅重视文本内容的生成,更注重语言、行为、活动的每一个细节,让学生们从中懂得礼仪道德的重要。比如,我注重学生在回答问题展现自信的同时,给予同伴肯定和鼓励;注重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自我的同时,更懂得团结互助的道理。我更注重在“言传身教”中,让学生规范行为,明白事理。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一次上课前,当我走进教室时,教室里乱糟糟的,纸屑到处都是,真像一个菜市场。当时,我没有大声训斥学生,只是深深地看了大家一眼,然后拿起扫把扫起来。我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顿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拿起扫把行动起来。以后每一次再走到班级,这种混乱再也没发生了,都是井然有序。无声胜有声,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因此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时时处处起到表率作用,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抓住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教育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过程,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中国的传统节日较多,每个节日都承载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资源。春节、中秋节反映了人们热爱家庭、团结和睦、文明礼貌的品质;元宵节反映了人们热爱和平,追求美好生活,乐观向上的性格;清明节反映了人们追怀先辈的寻根意识;端午节反映了人们悼念爱国先人的情怀和防疫健身的卫生习惯;重阳节反映了人们尊敬、孝敬老人的优良传统。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的教育,就是肯定中华民族,就是热爱中华民族,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举办“节日由来我知道”讲故事比赛,“传统佳节、传统文化”手抄报展,以活动为载体,教育为目的,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每年的雷锋活动月,精神文明宣传月,开展“学雷锋,学做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出“养成一个好习惯,学做人;发扬一个好传统,学做事”以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为契机,对学生进行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教育,尊敬师长、尊重知识、热爱科学的进取教育;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思想教育等。

四、注重社会实践,拓展德育平台

在课堂教学之余,我注重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教室,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新课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学《秋天在哪里》时,我带领学生到公园去观察秋天的景色;学《我家门前新事多》时,带领学生到社区里了解家乡的变化和发生的新事;《购物场所我知道》时,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

多年的教学工作,让我越来越感受到,品德教育包含在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激发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引起共鸣。因此,我们应着力从每一个生活细节出发,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这样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奠定一个坚实的道德基础。

第11篇

关 键 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广府文化;通草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6)05-0042-02

每个地区都有自身独特的历史轨迹和挥之不去的文化记忆,而学校本身就是当地文化的产物。从地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呼应学生与时代的发展需求,这既是对地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思路。学校地处广州市越秀区,这里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千年商都之核心。如何用厚重的广府文化滋养学生,引领学生在传承广府文化中成长,学校在探索中不断思考。

一、以通草学堂为阵地,在学习中感受广府文化魅力

广府文化即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中原文化乃至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发展而来。生于斯长于斯,学生对广府文化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学校与社区、少年宫等建立合作关系,领着学生走进千年商都,了解广府文化,寻找自身的根脉。在广州博物馆,学生“巧遇”了通草水彩画(下简称“通草画”)这一广府艺术瑰宝,其艳丽的色彩和极具旧广州风情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学生。学校慧眼独具,顺势创设了“通草学堂”,引领师生在创作学习中感受经典民间艺术的魅力。

通草,又名通脱木,其茎髓颜色洁白,有丝绒般的质感。清末广府艺人将这种植物树心切成薄片后代替纸张,运用西方的绘画原理和水彩颜料,制作成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场景和各种形色人物的外销画。十九世纪,中国外销通草水彩画成为展示广府文化的一名出色的“外交家”,诉说着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旧广州风俗文化和民生百态的点滴。在历经百年荣耀后,因其易断、不易保存及绘画的局限,通草画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直到英国人伊凡将外销的通草水彩画藏品带回中国送给广州博物馆,它才再次出现在广州人眼前。通草画跌宕起伏的演变历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广府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再现通草画辉煌,传承与弘扬广府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学校邀请广州博物馆程存洁馆长和越秀区少年宫杜宏安老师走进通草学堂,与师生一起鉴赏清代通草画作,研磨绘画技巧。清代通草绘画素材包罗万象,如官员像、兵勇像、杂耍图、纺织图、演奏图等;作品造型生动,色彩浓烈,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既融合了西方绘画原理,又富于广州本土风情,为学生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广府民间民俗生活画卷。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生活气息引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巧妙引领,精心设计,耐心示范,对学生在绘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个点拨,针对水彩的浓淡层次及渲染,帮助学生学会专心、细心、用心;并从构思构图、色感色调、表达方式、材料表现及技能技巧等方面,对学生作品进行指导。在通草学堂浓厚的艺术氛围中,学生不断感受着广府文化的魅力,从“我不行”到“我能行”,不断增强学习通草画技艺的自信。

二、以节日文化为载体,在生活中传承广府文化特色

在新形势下,广府文化的传承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寻找适切的载体,引领师生在生活中体验传统文化之精髓,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节日根植民俗民生,可谓传统文化传承的天然载体。学校发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开展了“知传统节日、继中华传统、承中华文明”探索之旅,引领师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广府文化特色,唤醒学生身为广府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肩负起传承广府文化的使命。

根据学生实际,学校选择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以这六个最具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为载体,挖掘节日内涵,开展系列活动。节日活动前,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上网、调查访问等途径,收集相关资料,并以出墙报、学习园地展示、手抄报展示、班级网页资料上传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学校特聘广州博物馆程馆长、民俗专家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曾副主席、青年美协梁副主席等为德育辅导员,并请他们为学生做讲座,“老广州的历史传说”“广府人如何过传统节日”……让学生真切感受老广府人的传统节日情结,初步感悟如何传承传统节日。之后,结合节日主题开展活动。活动尊重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分层设计。

例如,“春节”主题传统节日活动,一、二年级突出尊重学生兴趣,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收集各种奇趣“利是封”,了解春节有哪些好吃的食物;三、四年级鼓励学生尝试设计特色“利是封”,了解春节有哪些习俗,介绍自己最感兴趣的习俗;五、六年级则让学生尝试创作、书写春联,用画笔或相机记录春节的美好一刻,并图文并茂地创作自己的《春节喜庆篇》。

多姿多彩的体验活动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通草画创作素材,引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赛龙舟》《中秋赏月》《迎新春》《闹元宵》……孩子用创意画作展示了自己眼中广府人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等生活场景,表达着自己对广府文化的理解。

三、以社会实践为抓手,在创新中擦亮“品味广府”品牌

广府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走向广袤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并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基于这一思考,通草学堂走出校门,开展创新性的社区实践,借助更高、更广的社会平台,弘扬广府文化。

学校充分挖掘社区资源,与“三・二九”纪念馆、都府社区、广州博物馆等单位签订共建协约,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草学堂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社区定期举办绘画、画展和画作义卖等慈善活动,并在社区广场设立创意通草画体验摊位,让社区居民体验通草画的魅力。在“广东红领巾・幸福传万家”――“广东红领巾基金”2013年春节公开募集活动中,通草学堂的小画师们历时一周,创作了33幅形态各异的“福”字,拼成大型通草“福”字组画,募得3000元善款。通草学堂的学子们向社区居民传播着广府民间艺术,更传递着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中华美德。

第12篇

2020—2021(上)

本学期以来,我校紧紧围绕印台区教科体局的中心工作,按照金锁关镇教育办工作计划要点的要求,狠抓各项常规管理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研教学质量。在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学校工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本学期,对原先的工作制度进行了更进一步的修改,完善。主要有《疫情防控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学校安全工作职责》、《冬季防火工作制度》、《学校染病防治工作职责》。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更细致、更严格、更明确的要求,规范了教师的从业行为。

二、教学管理常抓不懈

(1)负责人坚持常规业务检查,听课,从而指导、督促教师的教学工作。听后能及时地与任课教师交流意见,督促教师改善教法,推动课堂教学工作的改革。

每月初对教师教案进行常规检查,月末对作业进行检查,及时检查,及时总结,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坚持原则不放松。

(2)按计划如期开展了教研活动,除了校本教研人人讲一节好课之外,我校教师还承担了“小学低段识字教学生活化”、“幼小衔接教育在农村教学点的实施”教研任务,通过学习交流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

(3)分阶段地对学生成绩进行了测试,通过月考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工作。考风考纪从严从实,杜绝一切弄虚作假行为。

三、安全工作警钟长鸣

本学期制订了《安全工作计划》,《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工作组织》、《应急逃生预案》等,使安全工作有了组织、制度保障。

我校利用班会、少队活动、活动课、学科渗透、国旗下讲话、每周五一节安全教育课、家长会等途径,通过讲解、演示和训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传染病、防运动伤害、防火、防盗、防震、防拐骗、防冻防滑、防煤气中毒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通过给家长的一封公开信,与家长、教师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提高师生、家长的安全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

教师们无私奉献,为学校教育扶贫工作尽心尽力。周末放弃个人休假时间,去包扶的烈桥村四个组21名建档立卡学生家里,先后十余次次入村、入户,整理村级、户级资料,宣传教育扶贫政策,深入了解建档立卡学生情况,有针对地开展教育资助政策讲解。在各级各类教育扶贫验收检查中,我校的教育扶贫工作得到了肯定。

四、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

开学对学生进行了入学教育,在指导学好各门功课的前提下,积极开展活动,9月开展了学生应急逃生演练,10月开展了防震逃生演练,11月开展了消防逃生演练,12月开展了反恐防暴应急演练。此外,还开展了“教师节”主题活动,“中秋节”主题队会,“近视防控宣传月”活动、垃圾分类手抄报比赛、“我的书屋我的梦”作品征集上报、“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网络安全周活动、扶贫日活动、趣味投篮比赛、科学幻想画征集比赛、“森林防火”宣讲活动、:健康教育六个一活动、传染病防控宣教工作等活动,提高了教学器材设备使用率,各类活动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丰富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

六、德育工作有效开展

坚持每周一升国旗活动。透过升国旗、唱国歌,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国旗下讲话着重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安全教育、学习习惯、文明礼仪等教育。

班级召开了《文明行为伴我行》主题班会,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班会教案,班会形式多种多样,分组讨论,学生发言积极踊跃,班会效果显著。

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少队活动。传统节日、纪念日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教育有极大意义。九月份,我校新成立少队组织机构,组织学生开展了尊师重教活动,了解中秋节活动,十月,进行了集结在星星火炬旗帜下、我和队旗合个影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了解了重阳节,十一月,对学生进行森林防火安全教育以及红色革命教育,十二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以及了解国家宪法日。

七、学校积极开展了“学宪法”系列活动。

活动之前,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前的准备,学生通过互联网、社会调查等形式进行充分的准备,班会课上,针对“学宪法”内容,结合“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教师采取讨论、抢答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通过主题班会“法律进学校”的学习讨论,使学生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懂得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增强了法制观念。学校还组织了学生和家长一起学宪法、民法典,组织家长登录普法网,带着孩子开展宪法学习活动,带法回家,将法律法规知识带进家庭,带进村队,带进社会。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增强了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逐步提高了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了自我防范的意识。 普法工作得到推进。

八、疫情防控常态化,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学校在开学初就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安全分工,各负其责,做到管理到位。安全值班专人负责,检查到位,门卫出入登记记录详实,校园每天严格消杀、严格晨午检。签定安全责任书,发放告家长书,督促家长按时做好居家体温检测、外出自我防护、离开铜川行踪上报学校,以此夯实了疫情防控管理的责任。

九、其他工作:

及时传达上级会议文件精神并组织落实,完成学籍管理工作、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资源公共服务等电教工作,认真组织教研活动及舞蹈兴趣组活动,进行每周安全教育及演练活动,协助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开展安全维稳、交通安全、食品卫生、护林防火等工作,整理各类档案资料,严格营养餐管理,协助村卫生室、镇卫生院进行传染病预防宣传教育,每天打扫清洁区卫生,此外根据季节进行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及时完成上级安排的各类临时性任务。

总之,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在看到自己成绩的同时,也不回避缺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改进不足,立足实际,做好本职工作,为办学水平的提高而不懈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