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08:52: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钢铁企业安全教育,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根据历史事故统计分析,钢铁企业潜在的重大安全事故主要有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煤气中毒事故等几大类。事故的发生有管理方面的原因,也有装备水平低、人员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等各方面的原因。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安全教育、增进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技术素质、完善安全制度、建立健全事故应急机制、采用先进技术科学管理来避免钢铁企业事故发生成为必然。
[关键词]企业 安全生产 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X9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023-01
1.事故发生的机理与控制方法
1.1.事故发生的机理
要想保证安全生产,控制事故首要的是要了解触发事故的原因。我们知道,由于事故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因此,它所表现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人为原因、物质原因、环境原因等等。根据生产事故统计调查得知,在事故发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制约这两种因素的管理原因。。在人的不安全行为中,重点要素是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重点要素则是设备、设施缺陷。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相交而发生的。即人的不安全行为触发了物的不安全状态而发生事故。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都是由于管理控制缺陷造成的。管理原因制约着人、物、原因,只要管理控制措施上存在着缺陷就会促成人为或物质因素的存在,引起事故的发生。所以,错综复杂的事故从本质上分析离不开这几种原因,而能够制约这几种原因的则是管理原因。
1.2.事故控制方法
至此,我们知道了事故的发生,物的因素是产生事故的基础条件,物存在着不安全状态如遇人的不安全行为的触发就会造成事故,在人一物体系中,人一物是相互影响,相互干扰,互为条件的。根据事故交叉模式理论,为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运动”轨迹交叉,就出现了控制事故的两种极端的观点:一是通过各种管理手段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持这种观点的人忽略了人的行为不仅受到自身素质的影响,而且受作业环境的影响(这是工效学观点)。另一观点是事故的原因是物质条件(机器、工具加工方法等)的设计,不具有本质安全化,遇到人的失误而造成事故,即在个人出现失误与疏忽时,要求设计具有人身故障自动安全保险性能。这两种方法并非互不适应,只是侧重点不同,控制措施的制订不可片面地偏向一方,控制事故必须是全面地、全方位地系统控制人和物危险因素。
1.3.控制事故的一般方法和优选次序
(1) 消除机械设备、加工方法、材料或厂房结构中的危险因素。
(2) 用封闭或防护手段控制危险出现之处。事故的产生是能量失去约束失散而造成的。在能量易蓄积、变化以及可能与人接触的部位,采用封闭或防护手段,如压力容器安全阀、传动轴装安全罩、吊车吊钩极限装置等等。安全装置可以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所以要求控制安全装置在使用中保持可靠性。
(3) 严格规定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4) 强化安全教育,开展危险预知训练,提高人的安全技能,减少人为失误。
2.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钢铁企业安全生产
完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制度化、法制化管理。搞好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关键是严格管理,从严治厂,依法治厂,采用培训先行,依法管理,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发展观的方式。而要达到此目的,必须从建立健全企业的有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这一基础工作抓起。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上,根据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在及时修订完善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标准上下功夫,实现生产有章程、管理有制度、作业有标准。同时采取生产现场的安全检查,它是一种安全技术措施又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检验安全目标实施、管理方法落实的安全管理措施,在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为了保障钢铁企业安全生产,具体方案如下:
1)创新安全管理制度, 筑牢体制防线。主要包括强化队伍建设, 完善监管机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创新安全检查模式, 完善监控体系“ 隐患险于明火, 防范胜于救灾”;完善安全预警体系, 建立快速应急反应机制。
2)加强安全队伍建设,建立规范、高效的安全管理运行机制
3)坚持教育优先,不断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4)严格管理,严格考核,落实各项安全工作
5)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本质安全化水平
3. 建立钢铁企业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近年来,国内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重大、特大事故,特别是一次死亡几十人的事故呈现上升趋势。事故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没有根据企业实际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或《事故应急预案》未规范化、程序化,执行不力,导致事故扩大,人员伤亡增加。
3.1. 《事故应急预案》的概念。《事故应急预案》是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企业针对潜在的重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一系列处理紧急事故的程序、方法和步骤,它主要包括人员组成、事故现场组织、内外联系、人员抢救疏散、救护知识等,目的是控制事故扩大,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职业安全健康审核规范》中明确要求,企业在建立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时,必须对潜在重大安全事故制订《事故应急预案》,并做到全员熟练掌握。
3.2. 钢铁企业《事故应急预案》的种类。根据历史事故统计分析,钢铁企业潜在的重大安全事故主要有火灾事故、爆炸事故、煤气中毒事故等几大类。在《事故应急预案》的策划过程中,要充分调查本企业潜在的或曾发生过的重大事故,根据不同的事故制订不同的《事故应急预案》,宁全勿缺。
3.3. 《事故应急预案》的程序步骤。《事故应急预案》在制定程序步骤时,应本着简单、明了、易掌握的原则,明确地告诉职工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如何去做。
3.4. 《事故应急预案》的应急设备。《事故应急预案》的制订还应根据潜在事故的性质和需要不同,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并且每年对应急设备至少检测一次,确保应急设备的性能良好。一旦发生事故,立即投人使用。
3.5. 现场救护常识。通常安全事故发生后,会或多或少出现人员伤亡。如果救援人员不具备一定的救护知识,凭一时之勇,反而会扩大事故。所以在制订《事故应急预案》时,应增加现场救护常识的内容,并通过不断培训,做到全员掌握。制定救护常识要结合事故性质和造成的危害而定。
4. 钢铁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作,它具有保障员工安全生产和安全生活的重要性意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它不仅包括安全宣传、文艺活动、管理、教育、经济等软手段的建设,还包括安全科技、安全工程、安全设备等硬技术的建设因此,在企业基层搞好安全文化建设,是对职工人身安全、设备设施安全的一个重要的管理手段。
【关键词】安全生产 标准化建设 安全管理
概述:
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是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是政府实施安全生产分类指导、分级监管的重要依据,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并日渐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为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国务院安委会在《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中提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纲要,旨在进一步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强化安全基础管理。
实践证明,通过深入开展以专业达标、岗位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一系列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够切实增强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
1.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按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和相关规定,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及制度规范。加强安全科学管理,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并依托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安全意识、技术操作与防范技能,通过制度落地,夯实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三违”。同时加大安全投入,深化隐患排查治理,提升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能力。
2.钢铁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目标任务
一是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二是建立健全冶金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和考评体系;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科技装备,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四是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纳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促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有效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五是严格把关,在冶金行业(领域)开展达标考评验收工作。
3.宣钢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多年来,宣钢公司一直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摆在首要的位置。公司领导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为适应当前国家安全发展的总体形势,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切实提升公司安全管理水平,树立企业安全形象,有效控制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迫切需要以安全标准化为手段,通过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确保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公司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4.宣钢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基本过程及主要内容
宣钢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基本过程:一是自查整改、资料收集阶段;二是自评准备、现场检查阶段;三是自评总结、报告编制阶段;四是安全监管部门审核阶段四个阶段。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4.1夯实基础,建章立制。宣钢公司围绕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安全投入、教育培训、现场管理、装备设施、重大危险源监控、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职业健康以及绩效评定、事故报告等方面,逐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4.2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相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加快实现企业考核达标。
4.3严肃过程,整改完善。宣钢公司以安全处为主体责任单位,遵循评定标准要求,深入开展自检自查,建立健全企业达标建设基础档案,分类指导,严抓整改,并强化动态监管。对问题集中、整改难度大的二级单位(部门),集中力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诊”,制定具体办法和措施,按照既定时间要求重点解决。督导各单位(部门)做到隐患排查治理的措施、资金、责任、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对存在重大隐患单位(部门)要求限期整改。加强工作指导,将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系统改造、重大危险源监控、应急能力提升、产业技术升级、消防安全保障等作为工作重点。同时在达标建设过程中坚持“六个结合”,即与深入开展执法行动相结合,与促进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相结合,与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与推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相结合,与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相结合,与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相结合,不留死角,严格达标等级考评。
以三级安全教育为例,说明过程管控:新职工入厂向劳资部门报到,领取三级安全教育卡,并接受安全技术部门组织的厂级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携带教育卡接受车间主任(安全员)的车间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携带教育卡接受班组长及安全员的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向厂安全技术部门交回三级教督卡存档,并领取劳动防护用品,由安全技术部门发给安全操作合格证。这样,这个新职工才允许持证上岗操作。
4.4创新机制,突出实效。由公司安委会统一部署,各单位(部门)加强协调联动,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机制,对重大问题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同时,总结先进经验做法,树立典型,示范引导,以先进促后进,强化激励政策,闭环控制,稳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系统深入开展。
结语:
[关键词]煤炭企业;产能过剩;供给侧改革
[DOI]10.13939/ki.zgsc.2016.42.12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使得煤炭产量逐年攀升的同时,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2014年至2015年间,国内外需求不振,房地产投资深度下滑,煤炭、钢铁、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落千丈。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煤矿总规模为57亿吨,正常生产及改造的煤矿39亿吨,停产3.08亿吨,新建改扩建煤矿14.96亿吨。2016年4月11日的中国煤炭价格指数为124.9点,比2015年年初下降12.8点,降幅9.2%。该协会统计的90家大型煤炭企业(产量占全国的69.4%)合计利润51.3亿元,比2014年同期减少500亿元,下降90.7%。综合来看,煤炭行业形势十分严峻。[1]
2016年1月27日,“供给侧改革”这个概念正式提出,并成为“十三五”期间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着力点。[2]2016年2月,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已经明确了煤炭去产能的政策着力点和进度,要求煤炭行业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压缩过剩产能,清理僵尸企业。
1 国外去产能先进经验
1.1 美国钢铁行业去产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农业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产值占比从“二战”后的8%降至1%。第二产业增速缓慢,呈F下行趋势,钢铁需求不足。产业结构升级促使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另外,日本炼钢技术逐渐增强并赶超美国,美国钢铁竞争优势不断消散。1960年至1989年,美国进口日本钢铁规模从400万升至2205万吨,日本钢铁替代效应明显。
面对严重的钢铁过剩问题,美国采取以下措施去产能:一是政府政策保护。美国各级政府多采用资金补助方式去产能,并对进口钢铁实施关税保护政策。二是美国钢铁企业按照市场原则进行大规模兼并和重组,亏损企业申请破产保护。三是加大先进材料、生产技术平台、先进制造工艺以及设计与数据基础设施等4个领域的投资。[3]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钢铁行业集中度稳定在39%。通过实施去产能措施后,钢铁行业集中度稳步上升至2009年的70%。41家钢铁企业申请破产保护,淘汰5000万吨落后产能。与此同时,美国钢铁行业就业人数也从1990年的18.7万降至2009年的8.5万,降幅54.5%。钢铁行业年平均毛利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6%升至21世纪初期的12%。
1.2 德国鲁尔区煤炭行业去产能
1956年美国煤炭进口规模增大,冲击德国国内煤炭销售。美国煤炭价格以低于德国鲁尔工业区煤炭价格进入鲁尔区煤炭市场。石油在生活和生产中逐渐替代煤炭的地位,1956年西德石油消费量是1953年的两倍。上述情况,都进一步导致煤炭行业产能过剩。
当时,鲁尔区矿工工会和煤炭企业制订了去产能计划,包括:一是煤炭行业限产1.4亿吨;二是限制煤炭进口;三是煤企加大力度向第三国出口;四是煤企自发建立西德采煤应急协会阻止进口煤炭对本国煤炭的冲击。
1966年至1967年,鲁尔区煤炭产量一直保持在1.4亿吨以下。西德采煤应急协会也成功减少840吨进口合同,既有效缓解外部市场的冲击,也有效缓解了产能过剩问题。1969年,鲁尔区的煤炭企业重组整合成为鲁尔煤炭集团。[4]
1.3 日本水泥行业去产能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水泥业在日本非常发达。1985年水泥国内消费量为6700万吨,1991年增至8600万吨,涨幅28.4%。1985年至1989年,日本出现严重的经济泡沫,水泥业面临产能严重剩余的问题。
面对去产能问题,日本政府的做法是:一是出台某种政策,必须淘汰一些亏损企业,并要求其将劳动力、投资方向转向新兴、环保产业;二是给予企业一些税收优惠及补助;三是要求水泥企业通过垃圾焚烧为水泥生产提供能源,开发水泥厂新功能。
通过有效去产能,如今的日本水泥业已走出产能过剩的阶段,并在环保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
2 国际去产能先进经验对我国煤炭企业的启示与建议
2.1 对于大型媒企来说
应该积极践行政府提出的五大供给侧改革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6]同时,借鉴上述美、德、日三个发达国家在钢铁、煤炭、水泥行业去产能的先进经验,并结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实施供给侧改革。具体如下。
2.1.1 去产能
第一,根据市场行情和企业自身现金情况主动寻求行业产能整合以及进行兼并重组,一旦成功,企业将获得定价权并享受价格上涨带来的盈利弹性并且实现强强联合。第二,关闭成本高、煤质差、安全隐患高的矿区或下属煤矿。比如开采含硫高、发热量低的煤炭以及高瓦斯、高突矿井易造成煤矿事故的矿区都应予以关闭。第三,淘汰生产效率低、维修成本高、污染环境、占用矿区空间的老旧生产设备,并且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露天开采设备和井工开采设备,提高生产率和产能利用率并且保护环境。第四,大型煤企可以依靠其充足的资金储备积极向其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转型升级。据悉,未来煤制天然气或将成为投资热点,大型煤企完全可以将传统煤化工板块转型为煤制天然气这一新型能源化工板块。第五,完善煤炭营销、贸易、运输产业链的一体化销售策略。营销上,创新煤炭营销模式,引进网上和电话订购营销模式,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贸易上,严格限制煤炭进口规模,积极扩大第三国出口,开拓海外新市场;运输业务上,加强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衔接管理工作,在扩大出口的基础上积极开拓运输新业务,提高运输效率及效益。
2.1.2 去库存
第一,在煤炭库存较多的煤矿附近建设大型坑口电厂,就地实现由煤转电,既转化煤炭库存,又实现了煤炭清洁利用,减少煤炭运输过程中的粉尘污染。第二,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战略,提升企业海外形象。民营煤企与国有煤企合作,民营煤企抱团走出去,形成海外煤炭市场共同体,带动海外市场消化煤炭库存。[7]第三,大型煤企可以将过剩煤炭做成石油、汽油以及柴油等化工用品,做出的这些化工用品含硫量低于国家标准,既解决了库存问题,又有效保护环境,促进煤炭的清洁转化。
2.1.3 去杠杆
煤炭企业杠杆率较高,也就是说企业举债较多,会提高银行的坏账风险,恶化产能过剩现象,降低信贷资源使用效率。对此,大型煤炭企业应该在紧随政府“供给侧改革”中“去杠杆”具体政策导向的基础上,采取以下策略:一是扩大直接融资,增加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减少债务杠杆;二是向地方政府主动提出PPP融资模式,既可以有效降低杠杆,又盘活优势煤炭资源;三是企业要有较好的前瞻性,经营好时可以适度提升杠杆,经营不好时,可以通过债务重组或变卖资产降低杠杆率。
2.1.4 降成本
煤炭开采、运输、销售全流程应紧紧遵循“五降三提”原则。
“五降”即:创新竞价集中采购和网络采购方式,降低材料物资采购成本;优化人员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降低人工成本;转型升级煤炭生产系统,降低生产成本;优化煤炭营销战略,拓宽煤炭I销渠道,降低销售成本;提出新的融资方式,拓展煤企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三提”即:提高新投资项目经济性的再评估、再优化力度,减少资本开支;提高资金管控力度,确保现金流的安全性;提高配置存量资产可靠性,大力推进轻资产经营战略。大型煤炭企业在把握“五降三提”原则基础上,还应完善成本考核责任体系与激励机制,优化各业务板块的运营组织。
2.1.5 补短板
第一,搭建互联网平台,使煤炭企业与买方直接在平台上交易,物流直接配送,形成“互联网+煤炭”网络共同体发展模式,推动煤炭企业产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转型升级。[8]第二,定期总结煤企矿井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坚持查处和整治,不断改进工作管理方法,补足矿井安全管理工作的“短板”,实现煤企安全持续稳定发展。第三,提升煤企员工的知识储备,针对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技能知识传授和团队协作理念宣传,开展个人素质大赛和技能实践评比。一方面提高煤企员工文化素养,树立员工团结协作意识;另一方面,也弥补了煤企普遍存在的员工素质不高、技能水平低、企业内部管理不善、人才培养经验短缺等不足。
2.2 对于中小煤企来说
中小煤企,特别是生产技术不合格、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亏损严重的小煤矿以及资源枯竭的煤矿是本次供给侧改革去产能任务的重要清理对象。对于那些优质煤矿且规模不大的煤矿,可以寻求大型煤企的兼并重组,学习获取大型煤企的优秀企业文化、生产技术以及客户资源,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对于本次去产能任务的重点清理对象,也就是常说的“僵尸企业”,应主动退出煤炭行业,寻找其他产业的新机遇。
3 结 论
面临煤炭产能过剩问题,我国煤企应在学习借鉴国外去产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力践行国家2016年提出的供给侧改革五大经济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大力实施兼并重组,搭建“互联网+煤炭”网络平台,促进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同时,清理僵尸企业,推动经济效益差的中小煤企有序退出煤炭行业。
参考文献:
[1]曹英,刘雅卓.供给侧改革升温 煤炭行业借力脱困[N].中国经济时报,2016-02-02(007).
[2]国务院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16(6):32-36.
[3]盛朝迅.美国化解产能过剩的新经验及启示[J].宏观经济管理,2013(8):86-87.
[4]李晟晖.矿业城市产业转型研究――以德国鲁尔区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4):94-97.
[5]陈言.日本水泥业:从产能过剩到环保新产业[J].中国经济周刊,2013(13):77.
[6]谭浩俊.“供给侧改革”剑指“五大任务”[N].中华工商时报,2015-12-25(3).
关键词:制氧噪音治理;管道覆盖;制氧设备
中图分类号:TB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7-0088-02
1 概述
我公司300万吨特钢项目一期100万吨工程从2011年3月开工建设,2011年12月建成投产,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预期目标,创造了新疆效率。其中项目配套的一套低温深冷法18000m3/h制氧机也于当年12月8日出氧。
18000m3/h制氧机主设备厂房布置了7台主要运转设备,其中包括1台主空压机、1台氮气透平压缩机、5台活塞式氧气压缩机。这些设备在日常运行时噪音较大,特别是主空压机为离心式空压机,具有噪音声级高,传播距离远,污染范围大等特点,是主厂房设备噪音的主要产生源。即使在制氧界区处(门卫处)噪音也高达85分贝(噪音分布图),对周边环境尤其是站内职工的职业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因此,控制空压机噪音不仅是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重要问题,也是生产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所以降低空压机噪音与噪音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噪音治理方案的选择
在噪音治理方案选择上,笔者充分分析了现场实际情况,即要治理噪音首先需要从噪声的传播介质入手,要想法阻隔设备发出的噪音的传播,同时保证设备点巡检、设备检修等作业又不能受到大的影响。为解决这一突出难题,我公司首先咨询了专业噪声治理公司,治理公司根据设备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治理方案,主要是设置隔音罩。隔音罩方案的优点是隔音效果较好,能把设备噪音集中隔绝吸收在隔音罩内,但缺点也很明显,一是现场条件复杂使得隔音罩安装较困难;二是隔音罩造价高,投资需在100万元以上;三是设置隔音罩后将对设备检查和检修造成很大不便,另外隔音罩内的通风机也需要一定的日常运行成本。
后来笔者通过分析设备噪音产生的根源,即气体经压缩后,在设备和管道内高速流动摩擦所产生,受生产工艺限制,目前无法改变。针对这一现状,并结合以前的工作经验,考虑在设备和管道表面覆盖上一些吸音或阻隔声音传播的物质来降低噪音,应该也是可行的。随后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详细论证,发现保温(隔音)材料的选取对于工程影响较大。常见的保温材料岩棉和保温带等受设备尺寸较大且不规则限制,现场既不方便施工、隔音效果也会受影响。经反复筛选,最终决定采用设备表面用海泡石保温方法进行降噪的方案。
3 噪音治理方案的确定
经过和专业防腐保温施工单位进行咨询和沟通,最终敲定了具体施工方案,即将空压机从进口吸入管道、两台气体冷却器、空压机各级间管道、送风管道到氮水预冷间前管道、空压机放风至消音器间管道,以上设备和管道表面进行海泡石涂抹覆盖(100mm厚),最后表面包白铁皮,力求做到经济、实效、美观。
4 噪音治理方案的实施
噪声治理施工分以下步骤实施,第一先在设备和管道表面涂抹一层50mm厚的海泡石涂层;第二待第一层经基本风干后,在第一层表面覆盖一层铁丝网;第三在经铁丝网固定住的第一层继续涂抹50mm厚的海泡石涂层;第四待第二层海泡石涂层基本风干后用0.5mm镀锌铁皮进行包覆。该降噪工程总施工工期为25天。
图1 施工示意图
5 噪音治理方案实施效果
通过噪音治理前后对比,由图二可以看出,效果相当好,治理后噪音有了明显的降低,职工作业环境得到改善。此次施工共计使用海泡石300立方,工程造价约7万元,相比安装隔音罩方案,施工既简单易行,工程造价也要低很多(节省约100万元)。这在当前整个钢铁行业严重不景气,需要严格控制成本和费用的大环境下,不失为一种花小钱办大事的好措施,在业界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图2 制氧站示意图
6 施工中注意事项
由于是边生产边施工,因此,施工安全是重中之重,安全包括人员安全、设备安全。首先,在制氧区域施工前,业主必须对施工队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明确注意事项。其次,划定施工活动区域,严格控制动火范围。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监护要到位:(1)高空作业监护,安全带安全可靠,钩挂位置规范;(2)电动工具使用监护,接电只能由专业电工来操作,连接电缆线能够承载通过电流,无破损现象,以防止电气短路,造成人身、设备事故;(3)动火监护,动火前先确认作业环境氧含量在23%以下,附近无易燃易爆物品,消防设备正常配备,确认后方可动火作业;(4)施工人员监护,制氧站内工作人员必须在施工中同步进行监护,包括施工纪律监督,施工人员进、出站人数核对以及人员有无变化等;(5)运行设备监护,严禁施工人员踩踏电源线、信号线、自控气源管路等,就地开关挂牌警示,严禁触碰,以防止造成设备连锁停机等恶性事故发生。
7 结语
此次对制氧主厂房噪音的治理,应该说取得了较大成果,效果非常明显,为同一类型的噪音治理开拓了思路,同时也充分的体现了新兴铸管新疆有限公司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辽河油田/EPC工程/施工/HSE管理
一、前言
现阶段,伴随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我国的工程公司在服务好国内建设项目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为更快与世界接轨,部分单一的工程设计院正在或已经完成向设计、采购、施工(EPC)总承包工程公司转型。由于我国的工程公司相对国外先进的工程公司起步较晚,纳入到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健康、安全、环保(HSE)管理体系尚处于探索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尤其在EPC总承包模式下,工程量大、工期紧、分承包单位多、施工能力差别大、管理人员与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等多种因素,给项目施工HSE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
二、全员参与HSE管理落到实处
1、项目领导层和一线管理人员定期参与项目HSE活动,起到领导表率作用
项目HSE管理活动概括起来包括:HSE会议、HSE检查、安全奖励活动、工具箱会议和班前安全会、事故调查和分析、应急演练的组织和实施、绩效测量及体系审核和评审等。
在项目前期HSE管理策划阶段,体系文件中即明确要求包括总承包商、分包商在内的各级项目部各级领导以及一线管理人员必须亲自、定期参与HSE管理工作,详细规定了其参与的管理内容和频次。
2、施工管理人员对本责任区域内的HSE事务负全责
施工管理人员在计划施工进度,安排施工任务和资源的同时,须同时计划和安排HSE资源,落实HSE保证措施,确保施工工作按照审核批准的工作方法陈述以及工作安全分析来进行。施工管理人员对HSE保证措施的有效落实负全责,专职HSE管理人员给予施工管理人员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并对施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实施监督。
3、施工班组长负责每日班前对作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
施工班前会是对工人进行教育的一道关键环节,这是一个管理层和基层工人面对面的双向交流通道,也是工作前最后一刻进行的风险分析。是目前世界上所有先进工程公司最基础的安全活动,每日班前会施工班组长、施工负责人、HSE负责人都必须参与其中。
4、设备供应商对提供的施工机具、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
由于施工设备、机具大部分都属于租赁设备,由外部供应商提供,则外部设备供应商对他们所提供的设备的安全性能负责,外部供应商需保证所提供的设备是国家认可的合格产品,并按照国家相关法律要求年检合格。
三、组建高素质专职HSE管理团队,职责分明
现场专职HSE管理团队在部门经理的统一协调下,给施工管理团队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使施工管理团队在进行施工活动或者决策时,把HSE放在第一位来考虑,并以施工现场监督检查为重点,以教育培训为基础,以宣传、活动为手段,以绩效考评为保障,建立起功能强大的HSE管理网络小组以及明确各小组职责,给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提供全方位的HSE意见和建议,以确保既定的施工现场的HSE标准。现场HSE监督检查组成员全天候工作在施工一线,对施工全过程实施监控,及时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的施工环境,监督现场作业人员在工作许可的范围,安全审核批准的工作方法陈述和工作安全分析来进行施工作业,检查、发现、处理安全隐患,确保分包商的安全管理工作满足当地政府的安全管理要求。通过各小组分工与合作,让整个项目HSE管理处于受控状态。
四、HSE教育培训体系完善并执行有力
大型工程项目参建各方可能来自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风俗、文化、教育、信仰、语言等各方面差异成为HSE管理不容忽视的障碍。通过教育培训,可以让项目全员认清同一个HSE目标,了解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增强安全意识,形成统一的安全文化。先进工程公司为取得良好的HSE业绩,往往在项目开工前,建立起完善的HSE培训体系。
1、组织保证
项目HSE组织机构内设立培训教育组,并任命一名组长,负责整个培训体系的策划和运作,对现场HSE经理负责。
2、资源投入
硬件上,项目现场建设若干培训教室,配备多媒体投影讲课设备,提供学员休息、饮食场所,培训教室内用生命线、安全带、脚手架、手持工具等实体展示,方便实物教学。软件上,配备各专业培训师,精心准备培训课件和考试题。
3、精心策划
对培训体系的精心策划主要体现在项目参建各方各层级人员入场HSE教育培训的培训需求分析上,项目初始阶段便明确规定了各岗位人员强制参加的培训课程,完成培训课程并通过严格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场从事相关岗位工作。
五、大型机具、设备、车辆等入场检查制度严格
大型项目施工现场各类车辆、施工机具设备繁多,控制带病车辆、设备进场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在项目开工动土前,业主或总承包商即成立专门的设备入场检查站,配备合资格检测工程师和检测设备。申请进场的车辆、大型机具设备通过检查合格后 ,张贴醒目合格标签后允许进场使用。
六、结论与启示
HSE管理体系文件是项目HSE管理的依据,为整个项目的HSE管理工作指明思路和方法;合理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保证HSE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明确的责任划分则是全员参与HSE管理的重要保证,项目HSE管理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是施工管理层,而专职HSE管理团队的主要职能是对项目HSE体系运作进行监督,对施工现场的HSE状态进行检查,对项目全员的HSE意识和能力进行培训,对施工管理层落实HSE责任进行考评。这种监督与管理分离的模式,有利于促进现场HSE管理水平持续提高。